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范文(16篇)
对于学习而言,总结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有效方法。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以范文为参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总结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一
我的家乡随着祖国的富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变化。
家乡的高楼变多了。我们居住的小区旁边,以前没有什么房子的。几年的时间,小区旁建起了越来越多的高楼,越来越多的小区。
家乡的车越来越多。以前我是在湘府桥东读书,每天上学都要经过湘府桥。车子一年比一年多。一年级上学、放学的高峰期时,桥上还很通畅,到了三年级时,经常就会堵了。车子是越来越多。
以前我们小区没有通公交车。现在有了很多条公交线路,到我们小区。
以前我们这里没有地铁。现在我们小区旁边正在修建地铁,到完工,到时我们小区的出行,就更加便利了。
我们刚住进洋湖景园的时候,小区的前面是没有公园的。之后不久建起了洋湖湿地公园。现在公园从一期建到了三期,成了4a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随着祖国越来越富强,我的家乡也变得越来越美好。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
我的家乡是长沙。我一家原本只是住在长沙边界一个小村庄中的一家人。现在随着城市化进展,我们已经是一个真正的长沙人了。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二
我的家在宁城县的一个小村庄,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实在另人赞叹。在我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乡的黄土马路又窄又陡,坑坑洼洼,弯弯曲曲,能使用的最先进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有几个在县城念书的中学生哥哥,每到星期天下午就要步行道村口等车去上学,非常麻烦。整个村庄很闭塞,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有一辆小卡车能摇摇晃晃的开进来,就会有很多村民好奇的围观。
我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村里人商量着修条平坦的水泥路,大家都很兴奋,资金不够,每家每户的捐款,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家都很支持,直到修路的推土机开到我们村口了,有的人都高兴得热泪盈眶,当推土机到村里时,奶奶见了,惊奇得把嘴巴张的大大的。但是随之的问题也就来了,涉及到拆迁,在路旁的村民,因为依路建的牛圈什么的要拆,所以有点舍不得,有的村民死活不拆迁,这让村委会很为难,后来在村民的好说歹说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才做通了路边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奶奶说,在几十年前,她小时候住的是草房,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有些人就在木棍的一端缠上地膜,蘸点煤油,然后在山洞的两侧挖个小洞插进去,这才能看见东西,哪有现在的电灯方便啊!因为冬天天气冷,里面冷,窗户小,烟出不去,呛得人直流泪。“现在生活条件多好呀,上学国家义务教育,种地还给农民补贴,如今还开始修路,都是党带领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奶奶赞叹道。
以前,家乡的路只有三米宽左右,坑坑洼洼的,坐摩托车都颠的屁股,大腿发麻生疼。很多村民因这里贫穷,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现在,路修好了,大概有八米宽,平平坦坦的,坐上车,都能安稳的打盹睡觉了。现在,政府提倡我们种果树,这样我们农民也就有了经济收入,老百姓就不会出门打工了。
汽车车以前也很少见。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村口停了辆小汽车,我们小孩和村民把车团团围住,害得小汽车差点回不去,现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经常有人驾驶小汽车驶进村来,很多都是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回村里来创业的。村里还有好几户买了大卡车自己做生意。新的小洋房一幢幢挺立起来,小车渐渐多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奶奶小时候见一辆自行车都很难得,与那时相比,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这都要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感谢人民的辛苦劳动,感谢社会的和谐环境!
家乡发生了巨变,我越来越喜爱我的家乡,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祖**亲!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情!家乡的山水滋养了我们,家乡的亲人哺育了我们,家乡的文化熏陶了我们,家乡,在我们身上刻下深深的印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老百姓也越来越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改革。城镇、农村的变化及其明显,道路、房屋、生活都越来越好了。以前没有平坦的水泥路、没有高大的楼房、也没有热闹的的菜市场。而如今,平坦的水泥路有了、高大的楼房有了、热闹的的菜市场有了,人们的生活在慢慢改变。
我只知道五年来城镇的变化,光是看看挤满了轿车的街道就知道了。奔驰、宝马、保时捷、法拉利,甚至还有兰博基尼,真是一个比一个有钱。那拥挤的交通,足以证明五年来城镇的飞速变化。五年前,我刚来时,“车”还是奢侈品,一家人有一辆“大众”车已经算有钱的了,而拿到现在,这不值一提。那时,交通不拥挤,大多数人开的都是摩托车,骑的都是自行车。现如今,堵车是常有的事,不过,这也证明了家乡的变化。
在大街上,各种各样的商铺、超市,繁华的街道,令你目不暇接,要是放在以前,你一定会说,我这是在做梦吧。而放在今天,也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罢了。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凹凸不平的水泥路是我最不能忍受的,一到下雨天,出门就会让你的脚上沾满了泥土,弄脏了你的小鞋子;弄花了你的裤脚管;也把你的好心情弄坏了。一不小心,踩到了凹下去的坑,会让你摔个狗啃屎。可现在不一样了,平坦的水泥路上,一辆辆轿车可以飞驰而过,我可以在上面尽情奔跑,不用担心下雨、不用担心摔跤。道路在改变,生活在改变。
我的家乡,与时俱进;我的家乡,和梦一起改变。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三
时间犹如一只小鸟,一刻不停地向前飞着,家乡在岁月的流逝中,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那个小小的淮南市,已经穿上了令人羡慕的新装。
听长辈说,以前的淮南街道十分狭窄,最宽的也只够两辆汽车并排而过,而且,那时候车很少,大部分人都是走路上班。
街道两旁大都是平房和小棚屋、瓦房。学校很小,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没有实验室,没有电脑,更没有高高的教学楼和多媒体教室。
改革开放之风吹遍了淮南,改革开放之火燃烧起了淮南人民创新进取的热情。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淮南变得繁荣起来。
几十条纵横交叉得街道,电影院、歌舞厅、学校、公园、书店比比皆是。新建的苏果超市可是如今最红火的采购中心。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玩具、衣服、食品、生活用品、化装品……吸引了无数的老人、青年、小孩。采购的顾客络绎不绝,都是开心而来,满意而归。一幢幢别致的高层建筑,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园,一处处风景秀丽的街心花园,一条条整齐排列的绿化带,把淮南装扮成一座“彩带串明珠”的城市,美丽的淮南把自己的光辉映照全国!
每年九月十五日,是中国豆腐文化节。淮海之滨、客商云集、高朋满座、品尝豆腐、观赏风光、共谋发展。所以豆腐文化节成为连接全国的纽带和桥梁。把淮南向世人展现形象的重要平台。唐代“诗仙”李白畅游后流连忘返地歌咏道:“复做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淮南的发展前途还有很多,让我们共同铸造淮南更美好的明天!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四
扬州,一座风韵犹存的古城,早在古代便有诗句来称赞:“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有潺潺的流水,有婀娜的杨柳,更有高尚的竹,面对如此良辰美景,真是让我欲罢不能!更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景,这就是我家乡,一座古城,一座婀娜多姿的古城。这几年扬州也变了,我为这几年她的变化而高兴。
变化之衣。相比以前,衣服的颜色不再是一色单调的,衣服每年都会出现新风格,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服的改善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生活的改善。
变化之食。扬州城有大大小小的饭馆,酒店,里面的菜肴甚是美味精致,虽说菜终究吃下肚子,但厨师们总不忘把事情做到完美,看到现在的生活,父母不禁感叹,感慨他们的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的美味,感觉吃个老鹅都是件奢侈的事,有时候听他们讲那时故事,我难免也会想:“也不过是30年的时间,中国的发展是如此之快,忆49年中国之崛起当时还是个落后的国家现在经济总量排名第二,军事科技也不断进步。”看到这样的飞跃我很自豪。
变化之住。扬州是座历史文化古城,发展之快也不会改变她的历史韵味。老城区的古典美让我陶醉,新城区的一栋比一栋高,液晶电视,对开冰箱发展飞速。再说手机,从90年代的大哥大到翻盖,滑盖手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十几年的时间电子产品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老城区的古色古香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最为代表的是东关街,当你漫步在东关古街,看那青色的砖瓦,低低的平房,晚上的灯笼更增添了几分平凡普通的味道,看到扬州历史文化的保存,新城区的发展甚是自豪。
变化之行。在以前自行车是个奢侈品,面对现在的情况,汽车走近中上等家庭,大家出行也更加方便。从以前的石子路变为水泥路再到沥青柏油马路。从火车站的运行到“亚洲第一长”的润扬大桥的竣工再到扬泰机场的开放和瘦西湖隧道的正在施工,扬州在日复一日的变化。
看文化古城扬州的巨变,心生感慨,我们正向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迈进。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五
我的家乡是富裕的湛江,这几年来,家乡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数十年前,因自然条件及其它因素的制约,家乡的自然环境非常差。一些村道弯弯曲曲,小如羊肠,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满地烂泥,就是人们常说的: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怨声载道,人人叫苦。地上没有绿化带,家禽家畜满地走,遍地禽畜粪便,臭气熏天。短短的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在省、市、镇三级领导的“生活奔小康、建设文明村庄”的指示下,并进行动员、总结和部署工作,形成了以“四通五改六变”为主要内容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工作思路,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成为群众性的创举,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已经在家乡范围内逐步铺开。
就拿吴川市的蛤岭村和山溪洋村来说。蛤岭村在村干部的动员和大老板的大力支持下,掀起文明村创建高潮,完成了环村大道、十里荷塘、村口大门楼等工程项目,村里到处绿意盎然,成了具有一流水平的省文明村。山溪洋村变化更大,它建起了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环村大道,大道旁还有景色怡人的绿化带……现在,山溪洋村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学习进取的良好地方。每当周末,村民便聚集到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这里可热闹了,有的人在练太极拳;有的人在唱歌跳舞;有的人在看书读报;还有的在学英语、讲普通话。
正是因为村里的环境变化极大,人们的思想也变好了。人们不再赌博,而在村里学习和锻炼身体。
家乡的变化就是如此巨大,我希望湛江同胞们能够继续努力,共同营造天更蓝、水更碧、村更美、人更美的家乡。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六
一说到家,总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家乡对我来说,也很温暖。近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我的家乡——太平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里没有繁华美丽的街道,没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每逢集市道路还经常堵塞,非常不方便。还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我跟着奶奶去镇上买东西,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一不小心被石头拌了一脚,跌倒在地,弄了一身泥巴,看着自己漂亮的衣服弄成了这个样子,我哭着扑进奶奶的怀里。
如今进入太平镇,广场美了!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玫瑰花,设计新颖别致的文化广场,最最吸人眼球的当属广场中间的竖立的三块大石头,很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电视剧中的“三生石”,草地间有栩栩如生的泥人,瞧!那里有赶驴耕地的农民,有挑石造桥的工人,有玩游戏的小孩子,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生活。
农民富了!老家东平村的农家宾馆像雨后的春笋,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工作之余,渴了,可以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饮料;累了,靠在沙发上收看电视,鸡鸭鱼肉更是家常便饭。
大山绿了,近年来,政府充分挖掘老家山高、林密、石奇等资源优势,开发建设老界岭风景区,如今置身老界岭,看界岭云海,听犄角松涛,探幽谷深涧,赏烂漫山花。真可谓“界岭美,惹人醉,不思归!”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七
今天是公元,好不容易放一天假,一直想去故乡看看的我,拉上老公和儿子,坐上万能汽车,急急忙忙地出发了。
我又按动了黄色键立刻出现了三块热气腾腾的法式烤面包和三杯牛奶。我们吃着早餐,一边说笑,不知不觉中,汽车已经将落在我的家乡了,我跳下车,不禁大叫一声:“哇!!”不是我夸张,真的,小时候我住过的老房子,现在变成了22层的高楼大厦;以前我天天去捉小鱼小虾的小溪,现在竟成了一小块人工湖;以前我与伙伴玩耍的空地,现在种满了参天大树;那条破旧的小桥,现在又壮丽又结实,以前……哇!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气质高雅的妇女,她见了我,大叫:“丫丫!”“蛋蛋”我脱口而出。原来,她就是我的童年小伙伴之一,听她说,她先在在村里当书记,家就住在我妈妈家旁边。真想不到!要知道,她小时候可是个长相平凡,经常逃学的小淘气,现在竟有如此成就!
我们继续往前走,在一个大棚前,我们发现了一棵长满了红、黄、蓝、绿、紫这些颜色的果子,原来,这里的果子各有各不同的功能。红的可以让你热情高涨,蓝的可以让你神清气爽,绿的可以让你头脑清醒,黄的可以让你有丰富的想象力,紫的可以供你充饥。
我们又游览了许多地方,发现二十年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八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这五年来,因为我的家乡人的努力,使我的家乡——泸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最显著的变化是泸州兴建起了川南第一的云龙机场。云龙机场始建于2013年,2019年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这对于泸州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好事呀。让我身有体会的是以前去外婆家(黑龙江)都得坐车到重庆再转坐飞机才能到。而现在有了云龙机场就方便了,可以直接从这里起飞,直达目的地。中间节省了不少时间,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方便多了。只有家乡经济强盛起来,才能兴建机场,才能更好的造福人民。
再有就是这几年新开的商场有很多,有万象汇、步步高、万达……我了喜欢逛万达商场,里面有很多适合我们孩子玩耍的地方,也有很多适合我们孩子的美食。泸州能在那么短时间,建起一座座商场,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让我们和一线城市接轨。
我听妈妈说,泸州出了一套暖心的医保方案,当住院病人报完国家的医保后,而费用又达到一定金额后,可以进行二次报销,这让所有的病人不会再有病看不起的担心,这项政策也证明了泸州的经济强大。
前些年的规定只有是泸州本地户口的才可以办理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而现在不同,由于经济能力的提升,不管你是哪里的户口,都可以办理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畅游泸州。这让我外地户口的外公外婆乐开了花。
最能体现泸州变化的的是泸州被评为了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要知道评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是很不容易的,其他城市评比几次也没有成功,而我们泸州一次就评上了。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是我们全泸州人民共同的努力结果。你仔细想想,如果全国人民都知道泸州有这么好的市容,是不是有许多人会来泸州旅游,体验一下浓浓的文明气息,那么就可以把旅游业搞火,自然而然的经济又上了一层楼。
脱贫攻坚,发展经济,是为了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好生活,是百利无而无一害的,是利国利民的,让我的家乡更美,经济更强盛,更好的造福人民。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我和我的家乡要一同努力,奋斗!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九
上周六。曾金来我家玩,说停电了,在家看不了电视我说:“怎么停电了?”“听说要安装路灯了”她说。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家,看见了路灯,上面是雪白雪白的下面是深蓝色的,看见它仿佛回想起水手穿的蓝白色相间的水手服,灯杆笔直笔直的,上面有一个大灯罩灯罩下面是一个大大的白炽灯,像一个小婴儿被灯罩包裹着,可爱极了、美丽极了,一排排的,整齐极了。夹在一排排笔直的沙树之中,美丽极了,亮眼极了。干干净净的水泥路平整的铺在路面上,周围的栅栏有红的,白的,绿的。看见这幅美丽的情景,让我想起几年前的光景是多么的不一样。
那时候,没有水泥路、没有栅栏、没有一排排整齐的沙树,在明媚的阳光下,热的让人睁不开眼睛,路上一棵树也没有,热死了,连知了的叫声也显得苍白无力。而现在,家家户户都种满了树。以前,都是用石子铺成的路。晴天,车子一过,漫天的尘土飞扬,雨天到了到处都是泥泞,坑坑洼洼的,就像人们所说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而现在,笔直的水泥路像地毯似的铺在地上,落叶缤纷,美丽的栅栏,从路上望,不知道有多美。
这不由得使我想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我们就是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创美好未来!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十
“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又有哪些满足,回家吧,幸福……”一首《回家的路》,唱尽无数游子归家的心情。除夕当天,驱车赶往老家——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千金乡千金村,通过一名年轻组工干部的眼睛,看到了乡村发展的风采。
游子归家的“幸福之路”。刚进村里,一条条暖人心扉的横幅便映入眼帘,“千金乡党委政府向全乡人民拜年”“家乡人民欢迎您回家过年”……顿时便让我有一种“回家真好”的感觉。走进千金乡,临街花墙栽种的花草被冰雪覆盖,破旧的乡村小路不见了,硬化的乡村公路让归乡的路途畅通无阻,一盏盏路灯耸立在两旁,路旁的沟渠没有了以往的垃圾,临街围墙张贴的小广告被清理得一干二净,“脏、乱、差”的环境彻底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途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时,看到党支部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村党支部正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开展每月一次的例会和组织生活会,总结研判当月工作,安排部署新年工作,讲的是村里的大事小情。
留守老人的“颐养之家”。在咱们千金村,不仅仅环境变好了,生活也不用愁了。今年已经八十岁高龄的爷爷这样对我说道:“拿咱村来说,几乎所有村民都参加了新农保、新农合,真正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你二爷都说了:活着一不为吃,二不为喝,三不为穿,就为了看共产党带来的社会新变化!”大队新来的“第一书记”任明来过家里好几次,还帮助咱家加入了村里的“惠民种植养殖合作社”,现在不光靠地里的收成了,还有合作社的分红哩!村里还协调了公益组织,出资帮扶建设“蔬菜大棚”4个,用以扶持个别贫困人口。这不,过年还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还有助学补助呢!咱们千金村还在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爷爷身为老党员还带头去签订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推进村里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有效遏制农村“巧立名目乱办滥办酒席”等不正之风,实现了“村级事务协商有效、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移风易俗推进有效”的目标。
乡村发展的“便民服务”。“爸,年前剪头没,快过年了我去给爷爷理理发吧”。父亲开心地说到:“不用,去党建服务中心啥都管,免费为村民磨刀、维修、理发。”村里建设了集村委会各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基层党建便民服务中心,就在村部东侧,面积140平方米。在民政、计划生育、再就业、土地管理等方面设置专门服务窗口,在便民利民、文化娱乐、党支部建设、提供政务便民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真真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大幅度提升了村里服务场所环境面貌,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村里还组织人员在村口公路上设立“疫情监测站”,向过往行人发放千金乡致居民的一封信,劝阻一般性礼节性拜访,检查入村人员体温,询问并登记入村人员自然情况,以减少人员的流动性。
据了解,近年来千金乡创新“党建+民生+合作社”模式,坚持将党建和民生工作相结合,依托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党员在家乡新农村建设、关怀留守老人等活动中出钱出力,为民造福,千金村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剪影。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十一
扶贫“非常之年”抓稳“三张听牌”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20注定是载入史册的“非常之年”。它不仅是斗“疫魔”和抓经济“双线微操”的关键之年,更是完成党的庄严承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有道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虽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受到疫情大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挑战不断上升的“双重压迫”,可谓难上加难,但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花大力气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沉疴痼疾,下足“绣花功夫”,在思想阵地前不能搞“如释负重”,在发现问题上不能搞“大而化之”,在压实责任端不能搞“感恩回扣”,要用精准的监督护航精准的扶贫,以“硬作风”啃“硬骨头”,为最终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画上扎实稳健的句号。
思想是扶贫工作的“总开关”。网络上有句火爆的俚语梗叫做“这个人思想出了问题”,形容人一旦思想出现错位偏差,就会导致决策行为变得脱离实际、光怪陆离。扶贫领域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出现,其实也是思想在具体工作中的衍射反映,反映的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病灶”,夯实思想根基至关重要。要明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可以看到,脱贫攻坚任务剩下的都是“硬梗阻”问题,收官之年又恰逢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更大。这个时候,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显得尤为重要。要树牢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导向,绝不做领导满意而人民失意的蠢事,自觉地远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侵蚀浸染,更加主动地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
问题是扶贫工作“指示牌”。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这两个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要始终瞄准问题发力、找准问题所在、聚焦问题攻坚,让问题成为指路的“灯塔”至为关键。但现实中,有部分领导干部对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领会不透、执行不好、落实不力,空喊口号走形式,行动起来打折扣,上报数据时加“水分”,面对矛盾靠敷衍,结果“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屡见不鲜,更有胆大妄为者偷瞄上了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以公谋私、雁过拔毛、心术不正。这些问题就是党在扶贫工作领域中的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上遇到的“拦路虎”,削弱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责任是扶贫工作的“一杆秤”。要说扶贫工作效果有“差距”,“差”的往往不是水平和能力,而是“差”在是否用心,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强,再小的事儿也能办到群众心坎里。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把职责摆进扶贫工作“里子”里,一线扶贫干部更要始终带着如履薄冰的使命感和如临深渊的责任感,用心、用情做好扶贫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把责任感、责任心体现到点点滴滴,最后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扶贫领域滋生的土壤,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力、有令不行,走形式、搞变通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反面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形成震慑,以更加严明的纪律、更加严厉的问责,为在“非常但又非凡”的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十二
我的扶贫“当打之年”
我叫张绳庚,现为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国资办干部,也曾是袁州区财政局驻天台镇新龙村第一书记。在今年春节的时候,接到了新龙村贫困户罗保庚打来的问候电话,他热情地邀请我多“回家看看”,我说一定一定。新龙村,我的扶贫之路从这里开始。时光追溯到的5月8日,自袁州区开展“五千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再攻坚”活动的这天起,我担任了袁州区财政局驻天台镇新龙村第一书记,虽然在新龙村工作的时间也就半年样子,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回忆。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
一张结婚证。
担任新龙村第一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上户走访贫困户。在走访贫困户罗保庚时,了解到他与妻子结婚一直没有办结婚证。由于罗保庚是天台镇新龙村天子江组的群众,经人介绍,认识了本镇江东村村民黄国连,并与她组建了家庭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各种原因黄国连一直没有户口,因此,两人也一直没办结婚证。为办好这张结婚证,我先是带着夫妇俩到派出所办好了其妻子的户口和身份证。后来由于身份证办理需要较长时间,而罗保庚要外出务工,所以结婚证的事又耽搁了下来。当年10月份起,由于工作原因,我不再担任该村第一书记。10月22日,我接到了罗保庚打来的电话,叫我带他去办结婚证。我叮嘱他要带好相关证件,约好10月25日在市区贸易广场汽车站接他。经过填表、拍照等系列手续,夫妇终于顺利领到了他们期盼了20年的结婚证。保庚对我说:“张书记,谢谢你帮忙,不是你,我这个结婚证还蛮难办。”我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俩还重一个‘庚’字呢,你要感谢的不应该是我,而是党和政府,是党的惠民政策越来好,也希望你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每到春节,都能接到保庚的电话,我们互致问候,在这里也祝愿他的生活越来越好!
一张护理床。
“这张床真舒服,谢谢党和政府,你们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209月11日,在袁州区天台镇新龙村小龙源组贫困户唐义祥家中,躺在刚刚安装和调试好的护理床,唐义祥的爱人王正秀不停地道谢。据了解,10月,王正秀因上山采茶籽不幸摔伤,导致下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只能躺在床上由丈夫照顾。我和区医保局驻新龙村工作队长在精准扶贫下乡走访中,王正秀提出了想要一张护理床的愿望。我们张罗着如何向相关部门申请,并跟踪后续审核,终于于9月11日下午,我们与袁州区残联一行一起顺利地将护理床、防褥疮气垫送到了唐义祥家中,并耐心细致告诉他如何使用。
一条致富路。
我第一次走进新龙村,最大的感观就是该村的路太不方便了,虽然人口不多,但由于居住分散,全村还有7公里多的通组公路没有水泥硬化。有一位群众说:“只要把我们的路修好了,没有发展起来救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感受到了村民们对修好路的迫切需求。我们与村干部一起到交通等部门了解项目如何立项等情况,趁着扶贫攻坚深入推进的大好时机,新龙村通组公路终于立项,也终于开工,年国庆节期间,有群众打我电话,感谢我们修了他们盼了几十年的“天路”(天子江组)。在新的第一书记工作交接时,我重点提出了,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此路修通修好,并确保质量。当年12月6日,我陪同局领导来看望局里新派驻的第一书记时,当我看到该村的组级公路终于完工时,心里非常激动,路终于修通了,也期待着新龙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年前天台镇举办的“三请三回”客商恳谈会上,新龙村支部书记钟海兵对我说:“张书记,有空要多回家家看看,村里好多贫困户念叨你!”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那座山、那条路、那里朴实的群众。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十三
播种的季节里,农村里一阵阵新鲜事犹如一缕缕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昔日只知道早起耕晚睡觉的农民,如今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的家乡合浦,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是全国闻名的.珍珠故乡。
我们这地方的公路四通八达,直的,弯的,有从还珠广场到美人鱼广场的,有从体育场到中山公园的,像蜘蛛网一样多。街道也十分热闹,晚上,街道上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合浦有很多著名风景区,比如: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汉墓博物馆,文昌塔……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定为五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潮间带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称,其“胎生”繁殖方式,为植物界所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汉墓博物馆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属古汉墓群,约千座以上。古汉墓分士坑墓和砖坑墓。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珍珠、玛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多件。文昌塔位于合浦县城南约两公里处,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塔为八角形,高约36米,塔座8。1米,内径2。6米。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还珠广场,特别是还珠广场上的“南方之珠”喷泉,这个喷泉雕塑是将三片珠贝分别指向东,南,西三个不同的方向。喻示地处广西北部湾“金三角”的珠城合浦县,东临广州浙江港、南接北海港、西靠钦州港。交接而上的半球体代表海浪,海浪的顶端上顶着一个硕大、明亮的南珠,三片珠贝的围合共托着一颗明珠升腾,象征开放、和谐与发展。整体造型形成一顶皇冠造型,向人们展示了勤劳、朴素的珠乡人民。每天晚上九时,喷泉就开始喷水了,有时喷泉水花四溅,犹如天女散花时代从天而降,恰似一枚枚火箭,喷着白烟腾空而起,有时,又如仙女下凡,将一篮篮似烟似雾的花瓣撒向人群,喷泉变化成各种各样的姿态,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真美啊!
合浦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都说“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闻名中外的南珠就是我们家乡出产的。它们又大又圆,颗颗都发出迷人的光泽。珍珠的用途可大了,可以做成华贵的首饰和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可以做药,还能美容呢!相传,关于珍珠,还有一个“珠还合浦”的感人的故事呢!我爱我的家乡合浦!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十四
爷爷栽的银杏树开始落叶了,金黄的树叶落在灰白的水泥路上格外漂亮。每当说起这条路,爷爷脸上都会露出兴奋的笑容。这条路大家盼望了几十年,从无到有、从泥土路到砂石路再到今天的水泥路,它见证着村子的变化,更给村子带来了变化。
爷爷背着那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的背篓,走在刚硬化的水泥路上,给我讲着很久以前的生活。那时候没有公路,不论是肥料、农具还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都要去很远的集镇购买,每次往返都需要三个小时,如果背上一背篓的物资就需要更久。因为出行不便,村里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偶尔有几家农户的农产品想变卖就需要背到集镇。爷爷说他们最难的是卖生猪,往往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因为猪是活的,赶着不爱走,背着又太重,而且它们喜欢乱动,导致运输成了大难题。每次讲起那段时间,爷爷总是会眼角湿润。
爸爸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出生时是爷爷将茅草房改造成土胚房的那年,人们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爸爸的记忆力,那条公路已经成型,路上偶尔已经可以看到几辆拖拉机,虽然是靠手摇动的,但对于农民而言已经是稀奇物件了。买肥料、卖农产品已经不需要人工搬运。爸爸记忆最深的就是“推车”,因为道路没有硬化,每次下雨道路上就会堆积很厚的稀泥,拖拉机在稀泥上会打滑,就需要喊很多人帮忙推。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很痛苦,因为推车是一个既需要体力也需要脑力的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拉东西总会选择在晴天。终于在,国家对这条路实行了改造,给道路铺上了砂石。
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淋,这条砂石路终于挺不住了,变成了大沟小坑的石头路,在村民的细心维护下,这条路一直维持着村民的日常出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家家都有摩托车,基本上每家都有三轮车,许多家庭条件较好的户也购买了小轿车,人们对道路的期望也渐渐提高。在大家的盼望下,这条路被硬化了,人们出行不需要再看天气,去地里收作物、往地里运物资都不再需人工搬运,现在村子里基本已经告别了背篓时代。到户的电线拉进了每栋小别墅,让人们告别了高峰期不敢开电视的日子,去壳机、脱米机、耕种机、播种机解放了农民的劳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人们的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改善,都在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爷爷总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确实如此。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们的粮袋子鼓起了很久,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得不敢想象,虽然国家的政策好了,作为农村人,我们还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不给国家添麻烦。”爷爷抽着他自己卷的旱烟,坐在落满银杏叶的公路旁说着。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十五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
沿着家乡的道路,我穿过街道,回到了我出生和长大的家乡。别提我有多激动了!因为和父母一起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想念家乡的每一株植物,每一棵树。
想起小时候的家乡,泥泞的道路布满了坑坑洼洼,特别难走。如果下雨,走路就更难了。如果我的脚不小心卡在里面,我的整个脚都是湿的,很重,就像铅一样。过去,人们像山一样乱扔东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门口。村里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却又让人觉得陌生。过去尘土飞扬的村子,现在干净得一尘不染。村道两旁有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垃圾桶。人们把垃圾分类。;山上茂密的森林茁壮成长。在树上,鸟爸爸和鸟妈妈正在建造快乐的鸟巢。在小公园里,三五成群的休闲人群给公园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天空中的蝴蝶像我美丽的淑女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花坛里百花争艳...
多美的家乡啊!
不一会儿,来到爷爷的住处。爷爷讲了讲家乡的过去:以前,想去哪里都要走,有小汽车,有卡车。如果你有钱,你可以买辆自行车骑;如果你没钱,你只能走路。而且那时候还没有高档餐厅。只有一个半小餐馆,基本上都很简陋。
脱贫攻坚喜看家乡变化篇十六
脱贫问题一再成为热点,反应了党中央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让我们从“机械维修”的角度看看如何让脱贫攻坚事半功倍。
脱贫攻坚的“故障诊断”。机械维修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故障诊断,精准定位,确认原因。脱贫攻坚也是这样,致贫的原因各种各样,因疾病、因交通、因劳力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精确诊断,对症下药。制定脱贫方案时也要对症下药,杜绝“拍脑袋”,引进其他地区经验时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否则就会像错误的故障诊断一样,既浪费大量时间,也浪费大量的资金,又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害了群众的信任。
脱贫攻坚的“部件质量”。机械维修时可供更换的部件质量有好有坏,质量较差的也可以解决表面的问题,但是也会成为设备运行的隐患。现在距离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剩不到一年时间,冲锋号已经吹响,必须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扎扎实实做好脱贫工作,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的“后期保养”。机械维修完毕,要想在今后的运行中少故障甚至无故障离不开日常的精细保养。脱贫攻坚亦是如此,让脱贫的人不返贫,离不开后期全面的保养。比如对于部分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要严格执行低保兜底政策,对因病致贫要在大病医疗等政策上予以保障,并有及时纳入兜底的预案。政府部门应当长期设立专门机构对于脱贫户设定相应的“观察期”,决不是脱贫后撒手不管,这部分人短期内在社会上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极易返贫,只有由专门的机构及时提供他们相应的帮助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冲刺年,党员干部定要拒做“表哥”“表姐”,要精确“故障诊断”、把好“部件质量”、做好“后期保养”,在实际工作中下对力、下真力、下狠力,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