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汇总13篇)
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查阅和运用。教案的编写需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优秀教案的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助力教师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记住,一份好的教案能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赶快动手起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吧,祝大家教学顺利!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一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各种洗涤用品的外形、特征。
2、在尝试、操作中了解各种洗涤用品的作用。
3、对日常生活洗涤用品有观察兴趣。
1、请幼儿自带2—3种洗涤用品,并请家长告诉幼儿洗涤剂的名称。
2、儿带一块脏手帕。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4、在每一张桌子上放3个碗,肥皂,洁厕灵,84消毒液,衣领净等。
1、猜谜语,引出洗涤用品。
四四方方一块糕,像糖不是糖,
不能吃来不能咬,能用不能尝,
帮你洗衣又洗澡,见水吐泡泡,
讲究卫生少不了,去油又去脏。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洗涤用品。
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洗涤用品,并向大家介绍洗涤用品的名称以及用途。
3、进一步感知各种洗涤用品,了解洗涤用品的状态、颜色气味。
4、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几种洗涤用品:洁厕灵、衣领净、消毒液。(幼儿没有带的洗涤用品)。
告诉幼儿洁厕灵可以冲洗厕所,衣领净专门用来清洗衣服领子等等。
5、幼儿用洗涤剂清洗手帕。
请幼儿用肥皂、洗衣粉清洗手帕,感知洗涤剂去污的作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增加孩子对各种洗涤用品的进一步认识。
l、家长将这些物品混放,请孩子试着按照用途为它们分类。
2、家长请孩子说出哪些东西是用来洗涤的。
3、家长和孩子一起将洗涤用品放回原来的地方,请再次孩子说出它们的名称。
4、家长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
5、和孩子一起画出几种洗涤用品。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二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xx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三
在上一个主题网《我的生活》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科学活动《灯的秘密》,对于电灯为什么能够亮起来十分感兴趣。在本次活动中,我借用了手电筒这个孩子们常见的生活用品,帮助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究和试验论证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安装方法。了解手电筒的简单结构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运用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问法、操作法、探究法进行突破。活动的难点是认识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科学探究、操作论证等方法,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突破难点。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手电筒人手一个、小筐五个、多媒体课件一个。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谁可以给我们带来亮光?”
2、操作探究:“手电筒里都有什么?”
这是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得出结论。
3、设置疑问:“手电筒为什么能够发出亮光来?”
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积极的讨论。
4、操作验证:
(1)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观察,学习两节电池的安装方法。
5、知识扩展:初步了解多种高科技的手电筒和电池。
6、活动延伸:“是两节电池连在一起亮还是三节电池连在一起亮?”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四
二、认识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基础课)。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它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不仅如此,地球仪上还配备了一些特殊的“装置”,方便我们利用它们来学习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等。
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球仪教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探究地球仪的兴趣。
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讨论等(略)。
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看到和讨论的结论等等。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确定在地球仪上的这些最明显的点和线:北极点、南极点、地轴、经线和纬线等,如教材p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所示。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查找、记录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讨论它们是如何被确定的等等。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论等。
学生:发言、回答提问等。
设问: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那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如何确定上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这个问题。
活动: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表面点和线,讨论、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
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分析等。
学生发言:结合自己的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言(略)。
小结: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地轴北面的是北极,位于南面的是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
二、认识纬线。
承转:在这些点和线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经纬线了,老师这里有个有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区分一下。
学生:听讲、思考,分组继续观察、讨论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找出经纬线和南北极点的关系,总结自己的结论等等。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领悟“经”对应的是竖的直线。“纬”对应的是横的直线(在平面简图中适用)。
讲述:刚才的小窍门仅适用于我们在平面简图中绘制成直线的经线和纬线,实际的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认识一下。
活动:要求学生: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纬线的定义,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纬线的形状?
3.纬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纬线指示的方向?
讲述:请大家停止讨论,就这几个问题来分享讨论结果。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定义形状长度及变化指示方向纬线垂地轴,环地球圆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东西难点提示:如何演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们只沿着地球仪上的赤道,向前(后)某一个方向移动,因为始终在赤道上移动,没有向上(北方),也没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动的方向只是在东西方向上变化,说明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过渡:同样的学习方法,我们来看看经线的有关特点。
学生:听讲,思考。
学生:猜测地球仪和绳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仪和教材p6,思考讨论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这里纬线长度的比较需要用到老师提供的绳子和自己的直尺。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纬线长度。
学生回答:
1.纬线定义(看书得出的结论):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
2.纬线是圆的。
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变短。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学生:(体会感悟)沿着赤道移动,在往东或者往西走,所以纬线应该指示东西方向。
三、认识纬度。
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实际上,地球仪上的纬线是数不清的,有无数条,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纬线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活动来认识这个问题。
活动:观察地球仪,认识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度数,看看纬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纬度的标注)。
学生:活动、讨论等。
学生:发言等。
学生:发言等。
归纳总结: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如,教材p6页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
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总结: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1.纬线的度数范围是0?-90?,赤道为0°,南北极点是90°;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点。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总结: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人们还利用英文“南”“北”的单词首字母“n”和“s”作为代号,分别表示北纬(度)和南纬(度)。
练习:
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纬40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画出最长的纬线——赤道,大家观察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规律,然后补充几条纬线: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标出南北极点的度数90?。
学生:听讲,记录等。
过渡:
三、认识经线。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地球仪上这些连接南极和北极的大圆弧线吧,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
活动:
要求学生: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五
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认识地球开始。因为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始。
对于备课,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还有的教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要把一节课对付下来,每个教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很多教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决定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说――张衡的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学生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第二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因为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考让学生怎么能牢固掌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潜伏的危机。教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遗憾、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认为教案要越详细越好,甚至连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学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学生。
虽然课后的反思也许不一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遗憾,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六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谈话法和讲授法。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七
的泥塑技术做一只,也好让它带着同学们领略一番世界各地的美景。”一不做,二不休,接下来,我先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团黄泥,用力把它摔成正方形,接着我又用刻刀把四个棱角削圆滑,再把它放到面板上挤、按了一番,尽力把它弄圆。然后我又捏了一小块黄泥给它做了一个小碗形的底座,再跑到厨房抽屉找出一根铁钉,用力插在上把它固定住。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一个托盘里,端到阳台的阴凉处,等它晾干。
大约过了三四天,我发现它已经完全干了,于是我用铅笔在它脸上轻轻地描出陆地、山川和海洋,然后又分别把它涂成黄、绿、蓝相互交错的颜色,眨眼之间,一个逼真的就诞生了。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八
我家有个,没事的时候我总爱把它拿出来转一转。
从远处看,以蓝色为主,蓝色代表海洋,蓝色中夹杂着不规则的黄色,黄色代表陆地,看这一块块陆地,有的像依依道别的好朋友正牵着手、有的像一颗牙齿,也像一颗爱心,还有的像古代的恐龙、还有的……我仔细一看,隐隐约约发现上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
仔细看太平洋的西岸就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时,我想,美国到底在哪里呢?我转啊转啊!原来,美国在太平洋的东岸。还发现不是直着转的,而是斜着转的,啊!真好玩。
我喜欢那些形状古怪的图案,更喜欢那小小的。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九
有一天一位农民捡到了一个神奇的,那位农民对王子说:“这但是是无价之宝,可以告诉你那些人需要帮助,还可能会有好运呢!”王子相信了,忽然响了,它说:“有一个老太太需要帮助。”王子点了一下,王子到了那,发现有一个老太太脚受伤了。王子说:“要让我帮助你可以,但是是必须让我有一位漂亮的姑娘。”老太太没说话。王子就没帮她,王子回了王宫,王子在王宫五年了,但是是依然没有找到喜欢的姑娘。王子生气了说:“什么无价之宝,是一个废物!”王子派人找到了那位农民。农民说:“因为你为了找公主也不能不去帮助别人,只有你愿意去帮助人,你一定会有好的回报。王子说:“好吧,让我出去想想吧。”王子看见有位老奶奶掉进水里了,王子连忙过去帮忙,把老奶奶救了上来。老奶奶说:“谢谢你,我要让我的孙女嫁给你。”王子又惊又喜,从此王子和老奶奶的孙女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十
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我非常喜欢它。
小是由球体、地轴和底座组成的。球体只有一个小皮球这么大,球面上的图形表明了世界各国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以及海洋、河流、平原、山脉、沙漠的分布情况。地轴的上端连接着北半球顶端的北极,下端连接着南半球底部的南极。球体通过地轴安置在底座上,这样,小就能稳稳地放在桌子上,不会滚动。
你瞧,小的颜色可好看了!成片的绿色表示平原,窄长的表示谷底,淡黄色的是高原,深黄色的是山脉。海洋的颜色是蓝色的,爸爸告诉我“蓝色越浓,表示海洋越深”。再细看,上面还有国与国之间的国界线呢,邻近的国家版图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多色彩的球体安置在天蓝色的底座上,显得十分醒目。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十一
我家有一个地球仪,它是个球体,中间用轴固定,底下是托盘,可以转动,蓝色是海洋,五颜六色是大陆。
它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工具。它让我们认识了世界上有四大洋,七大洲。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海洋北冰洋,还有印度洋和大西洋。我在上面还找到了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还有有着可爱企鹅的南极洲。
我们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涂着大红色的大陆,像只大公鸡,让我想起来雄鸡报晓这个。
成语。
在上面,我还看到了好多国家,学到了好多知识。这些都是地球仪给我的,我喜欢这个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十二
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它拥有山河湖海、草木虫鱼、禽鸟野兽和智慧的人类。就是地球的模型,它将我们这赖以生存的家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能够更加明白、清楚地了解地球。
在上,我们看到蓝色的代表海洋,那些五颜六色的地方就是陆地,地球之所以被称为“蓝色星球”,就是因为它的表面大约有三分之二被海洋覆盖。
海洋被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陆地被分为五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我们生活的亚洲占世界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洲。根据不同的洲,地球又被分成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则排在世界的第三位。相比之下,有些国家的国土面积非常小,甚至比不上我国的一个城市。
各个国家除了面积不同,形状也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我们可以从上看到:美国像一只正在奔跑的鸵鸟;中国犹如一只清晨打鸣的公鸡;墨西哥宛如一条凶猛的鲨鱼......这些形状是那样有趣,让人展开无限的遐想。
上还有许多小的标识。在的正中间,有一条线叫赤道,它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而将南北两极相连接的线叫做经线,这样以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南北纬度更加精确地确定各个国家、海域的位置了。除此,还有洲界、运河、沙漠等一些图例,都是为了能够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虽然不是特别贵重,也不是特别起眼。可是,它里面蕴含的知识却是那样深厚,竟可以让人展开思维,浮想联翩。我觉得,如果把看成一个物体,莫不如把它当做是一名世界地理的导师,因为,我可以在它的“教导”下,迈出探索地球,发现地球奥秘的第一步。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篇十三
双休日,我和爸爸一起去教育书店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
那上大部分地方都是蓝色的。爸爸说:那是海洋。花花绿绿的的地方是地球上的不同的国家。爸爸还教我认识了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它们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爸爸,我们中国在哪儿?我迫不及待地想找到我们的中国。
爸爸自豪地说:我们中国呀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她在亚洲,形状很像一只大公鸡。你自己去找吧!
我慢慢地转动着,找呀找,不一会儿,一只红色的大公鸡出现在我眼前。我定睛一看,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个字。哈哈,我找到了,我找到我们的中国了……我开心地大喊大叫着。
我继续仔细地看呀看,哈哈,我又找到我们的首都北京了,他正好在大公鸡的脖子上,那里就是我们中国将要举办奥运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