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优秀15篇)
教案应该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接下来是一些获奖的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一
韵律活动是指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音乐或无音乐的伴随下,运用肢体或语言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艺术表现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身心协调活动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联想、思维的发展。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我选择了韵律活动《古敢水族乡——吞口舞》,古敢,是水族语,意为“草木丛生,林中有水之地”,位于富源县东南部,距县城135公里,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乡。而吞口是一个木雕的横眉怒目的凶神头像,我将音乐与舞蹈、少数民族文化等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器官,让幼儿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认知目标:认识“吞口”的基本特征,了解吞口舞”的基本舞步。
(二)技能目标:能使用“吞口”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三)情感目标: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一)重点: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较协调地做出各种韵律动作。
(二)难点:体会水族吞口舞的表现形式和情感。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吞口”道具、“吞口舞”视频
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啊!(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特别的民族,它呀,是我们富源县美丽的古敢水族乡的一个民族。
师:最神秘的是水家门头上挂着的水族吉祥物一吞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介绍“吞口”的来历,“吞口”意思是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吞口”是古敢人民平安健康的保护神。
(二)身体律动,参与实践
师:水族人民为了方便,把吞口做成了面具,聪明的水族人民还把动作编成舞蹈来赶走恶魔,小朋友想看看他们是怎么赶走恶魔的吗?(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吞舞”视频,鼓励幼儿模仿“吞口舞”动作)
师:看了水族人民跳的吞口舞,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分享一下。
师:现在来看看老师跳的吞口舞,大家来比一比,和视频中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跟随音乐跳吞口舞)
教师播放音乐,示范跳法,幼儿跟随音乐做基本舞步。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能跟随音乐做基本动作,掌握基本动作。
(三)创编动作,自由探索
师:水乡人民想请小朋友们帮助他们赶走恶魔,他们今天把吉祥物——“吞口”送给小朋友们,想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赶走恶魔呢?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想一想。
(教师给幼儿分发‘吞口”面具,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自由分享、交流)
(四)播放音乐,感受乐趣
师:水族人民的音乐已经响了,我们一起帮助水族人民赶走恶魔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真是太棒了,水族人民为了感谢小朋友们,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里做客,给小朋友们准备了香喷喷的花米饭呢,小朋友们可以和水族的人们一起制作花米饭哟!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大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跳舞,喜欢表演,并善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我的教学活动设计分为以下四大版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此,幼儿律动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几个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律动教学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在活动中,我不仅让幼儿创编动作,自由探索,还让幼儿感受吞口舞的歌词,从而理解吞口舞的文化。活动充满趣味性,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二
1启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想象中的鱼。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改变鱼的形状,变化出奇怪的鱼。
有海洋特征的布置、演示教具。
绘画教学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孩子多渠道地感知鱼的各种特征,积累丰富的表象,为想象、创造准备了知识条件。深海里的怪鱼,特别能激起幼儿想象的冲动,因为无人到达的深海神秘莫测,令孩子向往好奇而怪鱼能使孩子突破常规思维,充分的想象。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根据想象变化鱼的`外形,为创造性地表现创造了条件;最后让孩子在模拟“海”的环境中与同伴、老师、环境相互作用,大胆表现,则会让孩子们体会到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一)激发动机。
(二)交流讨论。
1、观察范例:理解鱼外形变化的特点。
2、交流讨论:我想象中的怪鱼。
(三)大胆表现。
1、鼓励幼儿根据想象大胆改变鱼的形状。
2、启发幼儿添加美的花纹。
(四)体验成功。
1、与同伴交流作品。
2、请老师参观作品,向老师介绍作品。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三
1、欣赏冰裂花瓶,感受工艺品的艺术美。
2、探索尝试用废弃物蛋壳进行拼贴装饰画创作。
3、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一、故事导入,引出冰裂花瓶。
1、提问:小花瓶为什么不能参加冰裂国的舞会呢?
2、引导幼儿观察冰裂花纹的特点。
3、教师小结:冰裂纹就像是冰破裂,裂片层叠无规则,有立体感。
二、老师讲解所需材料。
三、老师讲解并示范制作步骤。
1、首先需要将小朋友画的花瓶用胶水粘贴在黑卡纸上。(强调胶水涂在花瓶的反面,以及花瓶粘贴的位置和用排笔的方法)。
2、在花瓶上刷胶水,用蛋壳掰开粘贴在花瓶上作装饰。(此步骤强调蛋壳的正反,粘贴时越密越好看。刷胶水不能一次性刷完,刷一部分贴完再刷)。
四、拓印花朵。
1、提问:小花瓶的冰裂衣做好了,怎样才能更漂亮?
2、简单介绍废弃物菜根等。
3、示范方法:用干净的排笔蘸上颜料,刷在菜根的横截面上,再拓印在花瓶的上方。(花朵颜色及位置根据幼儿喜好自己创作)。
五、延伸:请幼儿去美工区开动脑筋想想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花瓶装扮的更漂亮呢?
这节微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认识冰裂花纹的基础上,学习用蛋壳粘贴花瓶并感受美工活动的乐趣。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引入动画小故事,一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二是让幼儿从中了解什么是冰裂。知道冰裂纹的特点后用易碎的`蛋壳粘贴在花瓶上做出冰裂衣。孩子们对粘贴蛋壳—为花瓶宝宝做冰裂衣,兴趣很高,操作部分完成的很好。花朵的拓印作为一个拓展环节,为孩子们探索更多的花瓶装饰的方法打开了思路。本节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目标达成度高。不足的是我应在引入冰裂的部分多出示些冰裂纹的艺术品,丰富幼儿的经验,从而使他们更深入的感受冰裂工艺品的美。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四
为了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在活动“认识各种帆船”之后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帆。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的白纸有意识地折叠数次,使之产生各种折痕,自然形成各种奇妙的块状图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勾线、涂色,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其他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一面船帆后,再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制作船帆,这一做法可以扩大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创作空间。
1、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1、认识各种帆船,观看有关帆船比赛的录像。
2、师生共同收集帆船模型,布置帆船比赛的场景,其中个别帆船无帆(如图一)。
3、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记号笔、油画笔。
一、激发幼儿制作船帆的兴趣和愿望。
1、启发幼儿观察四周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2、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怎么办?
二、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周围陈列的自制帆船(如图一),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3、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4、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讲解:将纸随意折叠数次(如图二),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显,然后打开,用记号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
三、指导幼儿制作。
1、指导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折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次为宜,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鼓励已经做完一面船帆的幼儿利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式制作其他式样、图案的船帆。
四、组织幼儿共同欣赏。
带领幼儿将制作的船帆粘贴在帆船上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1、引导幼儿观察船体,激发幼儿制作船体的愿望。
2、组织幼儿举行“帆船比赛”。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五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剪纸是我园的特色课程,是我园幼儿表达认知与情感的重要途径。从激发幼儿喜爱民间剪纸及用剪纸形式表现生活的兴趣、丰富幼儿对民间剪纸符号的认知经验、感受民间剪纸的情感性角度出发,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1.萌发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之情,能初步感受剪纸作品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能发现并大胆表达作品中人物造型、动态、符号等美感特点。
3.能认真观察画面,具有欣赏活动的良好习惯。
重点——能发现作品的美感特点及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难点—能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经验—幼儿熟悉剪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并有初步的剪纸欣赏经验。
材料—剪纸作品及作者ppt图片、一体机、音乐及歌曲录音、钢琴。
(一)由班级中幼儿的剪纸作品引出欣赏话题,引发幼儿兴趣。
我们班小朋友剪纸的本领真大!今天我给你们带剪纸作品来了,快来欣赏吧!
(二)欣赏剪纸作品《为奶奶洗脚》,发现作品的美感特点和美好情感。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1)出示作品《为奶奶洗脚》,幼儿观察、思考、轻声分享最初的认识、感受。
(2)共同分享——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3)总结幼儿的发现,引导幼儿认识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
2.要素识别—认真观察,发现作品的美感特点。
(1)你喜欢这幅作品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2)重点引导幼儿欣赏不同部位运用符号是不同的。
3.深入体验—感受作品的美好情感。
(1)妈妈为什么要为奶奶洗脚?小姑娘帮奶奶做什么了?
(2)奶奶、妈妈、小姑娘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她们的心情怎么样?
(3)欣赏了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幼儿的想法。
4.作品命名—表达自己对作品寓意的`理解。
(1)你想为这幅作品取个什么样的名字?为什么?
(2)小结大家的意见,并说出作者取的名字——《为奶奶洗脚》。
(三)作者简介,进一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1.出示作者照片—介绍孙奶奶是一位特别有本领的剪纸艺术家。
2.展示作者的其它作品《学喂鸡》等,体会作者现在的本领是从小学习而来的。
(四)表演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结束。
(五)延伸—学着奶奶的样子,用剪纸来记录我们快乐、美好的生活。
1.“感受与欣赏”、“想象与创造”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目标。日常教学中,后者更为偏重,而欣赏活动很少,尤其是剪纸欣赏更少。其内容选择非常贴近幼儿生活,在审美能力与情趣发展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萌发爱的情感。
2.目标制定非常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艺术欣赏活动的特点。且整个教学过程从整体感知,到要素识别,再到情感的深入体验层层递进,达成了目标。
3.作者介绍的引入、其他作品的辅助,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作品背后的情感。引导幼儿认识到从小多学本领,长大才会成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
4.剪纸作为非遗项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艺术瑰宝。传统剪纸作品中含有丰富的传统纹饰,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审美价值。同时,也兼具了传承意义。
5.活动中,给了幼儿充分的观察、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幼儿充分分享自己的感受,大家的想法进行汇总、提升,体现了主动性学习与合作化共同学习的大班幼儿学习特点。
6.活动最后让幼儿表演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增强了爱长辈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六
泡泡是童年的最爱,是梦幻的、可爱的、有大有小的,泡泡很能激发孩子们想象力和表现美的愿望,设计一节好玩又好看的美术活动,有泡泡的参与很特别,所以我设计了《泡泡变形记》的艺术活动,本次活动不止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多样的材料,在绘画形式上融入了画、剪、贴、泥工等元素,用借形想象的形式,让泡泡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化、变换,更美的表现。
1.善于发现偶然绘画下产生的肌理效果。
2.通过活动,能和周围认识的物体图案、花纹产生联想并进行创作。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联想后进行添画
1.经验准备:幼儿会吹冰淇淋泡泡
1.游戏引入激发绘画兴趣
(1)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主动接泡泡
(2)看泡泡印记幼儿展开联想(泡泡不见了,纸上留下了颜色和图案――泡泡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神奇的礼物――幼儿拓展思维展开联想)
2.积极探索留住泡泡的痕迹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特点:容易碎、接不住
(2)告诉他们留住泡泡的好办法
(3)教师演示如何留住泡泡的印记(给泡泡水里加入颜色)
3.观察泡泡引发幼儿的联想
(1)提问幼儿调皮的泡泡都会变成什么?
(2)欣赏图片,看看泡泡都藏在了哪里
(3)泡泡变形四部曲:飞屋、莲蓬、乌龟、花朵
(4)视频观看每组的小视频,介绍工具材料,操作步骤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分享画作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本次活动趣味盎然、充满魅力。教师定位于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一玩、想一想、动一动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发现偶然绘画下产生的肌理效果,并能和周围认识的图案、花纹产生联想。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主动获取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1、选择了有价值的切入点。这个活动源于幼儿生话,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该活动以泡泡为载体,引导幼儿想象,注重幼儿创作,找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切入口。
2、提供了富有童趣的材料。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多元化材料,不仅使作品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萌发作画的愿望和兴趣。
3、设计了一个层次清晰的活动。过程条理分明、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讨论、发现、感受、创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快乐,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赏作品使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互相欣赏作品又使幼儿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在后期的教学设计中,还可以添加更多的创意联想图片,提供更多的材料给孩子更丰富的选择。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七
天气转冷了,许多小女孩脖子上围上了丝巾,在一起议论着丝巾的颜色、图案,争论着谁的丝巾最好看。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样子,启发我设计了“美丽的花手帕”这一活动。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产生表现美的愿望。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作画材料——宣纸、彩色颜料,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让幼儿通过学习、探索宣染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使浸染的手帕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以及细心耐心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
1、引导幼儿学习宣染的基本方法,掌握简单的浸染技能。
2、通过染纸活动培养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在宣染和欣赏作品中,感受色彩、图案的千变万化和绚丽多彩,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细心耐心、有始有终的良好学习习惯。
1、重点:学习宣染的基本方法。
2、难点:幼儿能变换纸的折法,染出不同图案的纸样。
宣纸、普通白纸、调好的颜料、剪刀、抹布、旧报纸、展览板、音乐磁带等。
一、观察感受,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是不是发现我们的周围张贴着许多漂亮的画呢?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放音乐)。小朋友看这些画跟我们平常画的画一样吗?(色彩比较对称、色块模糊、有折痕等)。
二、初次探索,发现问题。
“小朋友知道这画是怎么做成的吗?”(是用染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试试看(师提供普通白纸和宣纸,让幼儿自主选择纸张染纸),发现:
a用普通纸张和宣纸染出来的效果不同……奇怪,怎么会不一样呢?(原来是宣纸特别容易吸水)介绍材料:用宣纸来染色叫宣染,宣染用的材料有宣纸和各种水粉颜料,选用宣纸是因为它吸水力特别强。
b随便染出来的图案不如墙上的图案好看。为了让它更漂亮,我们试试先把宣纸折叠后再染色。
三、教师引导,寻找方法。
a讲折纸方法:
纸的折法有很多(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正方形纸张的几种折叠方法),比如可将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屏风形等,这样可以染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师提出建议:用剪刀适当辅助,染出来的图形会更好看些。但是剪边的时候不要过细防止打不开。
b讲染色方法:
宣染的方法是很多的,有的图案用的方法是染边法,只染图纸的边;有的图案看上去是一块一块的,它用的是染角法,只染图纸的角;还有的图案用的是边角都染法。(教师边介绍边逐一示范)。
提醒幼儿:浸染时不要把纸张放颜料里太久,手脏了要在抹布上擦擦,染色之后要马上细心把纸张摊开在报纸上晾干。
四、幼儿实践,总结经验。
a个别操作:
“请几个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好吗?”请几个幼儿上来尝试,让他们自己选择折叠方法折叠后进行染色,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b集体操作:
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想试一试,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手帕”,请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尝试一下,看谁染的“手帕”最漂亮。染色时可以站着操作,并根据需要的颜色调换站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
五、展示成果,交流探讨。
教师小结:比一比看谁染得漂亮,让染得好的小朋友谈一谈是用什么方法染的,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宣染,而且染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花手帕”,你们真棒!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也是用染的,比如围巾、衣服、袜子、书包等,小朋友细心观察找找看,找到后和老师同伴们分享。
该活动目标设计定位较好,能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动设计由浅入深,紧扣中心目标,突出重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带着问题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带着发现再进一步探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活动中能灵活运用教育机制,把握知识点,随机应变,收放自如,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幼儿养成细心耐心,有始有终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次活动后,可引导幼儿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探索。从纸张外形入手,通过修剪的方法,设计不同外形的图案合理进行宣染,在反复宣染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细微的改变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中获得新的感悟和认识,使孩子们更充分地感受到宣染的魅力,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八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1、认识红,黄,蓝色,从而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后会变成新的颜色。
2、能认真观察,尝试配色实验并记录。
3、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1.重点:发现彩色颜料的变化。
2.难点:调配彩色颜料。
红、黄、蓝颜料若干,调色盘,调色笔,白纸,记录材料每组一份。
(一)活动导入。
认识颜色,导入活动。
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
(二)活动开展。
1.引导幼儿猜想:如果两种颜色混在一起,颜色会不会变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起铺垫作用)。
师:颜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探索,看看颜色有什么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
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
(2)请幼儿说出刚才一起变得各种颜色。
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三)活动结束。
通过颜色的变化,请幼儿自己回家后试试换成其他颜色两两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小朋友们知道了颜色的奥秘后,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自己创作一幅画。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日常生活动幼儿到处都能见到颜色,但他们可能没仔细想颜色之间是怎么变出来的,我设计这样一节活动,让幼儿有了探索的欲望,想要知道更多的颜色它们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幼儿能够自己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九
设计意图:
为了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在活动“认识各种帆船”之后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帆。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的白纸有意识地折叠数次,使之产生各种折痕,自然形成各种奇妙的块状图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勾线、涂色,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其他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一面船帆后,再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制作船帆,这一做法可以扩大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创作空间。
目的:
1、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认识各种帆船,观看有关帆船比赛的录像。
2、师生共同收集帆船模型,布置帆船比赛的场景,其中个别帆船无帆(如图一)。
3、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记号笔、油画笔。
过程:
1、启发幼儿观察四周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2、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怎么办?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周围陈列的自制帆船(如图一),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3、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4、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讲解:将纸随意折叠数次(如图二),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显,然后打开,用记号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
1、指导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折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次为宜,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鼓励已经做完一面船帆的幼儿利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式制作其他式样、图案的船帆。
带领幼儿将制作的船帆粘贴在帆船上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船体,激发幼儿制作船体的愿望。
2、组织幼儿举行“帆船比赛”。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
1、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的习惯。
2、喜欢舞蹈活动,能积极表演舞蹈。
3、学习按音乐做舞蹈动作。
1、教师准备歌曲cd或磁带。
2、小朋友有一些舞蹈动作、模仿动作的'积累,基本熟悉本歌曲。
1、教师弹奏《玩具进行曲》,小朋友模仿一种玩具动作入室坐好。
2、小朋友练声,《小鸡叫、小鸭叫、小猫叫》。
3、小朋友听前奏回忆歌名,并复习歌曲《讲卫生》。教师提问: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2)这首歌曲唱了一些什么内容?
4、教师带小朋友一起学习舞蹈“讲卫生”。
(1)先教下朋友学习分解动作。
太阳状、眯眯笑、起床状、洗脸、洗手、刷牙等。
(2)根据歌词一句句学动作。
(3)配上音乐一句句练习舞蹈。
(4)配上音乐一段段练习舞蹈。
(5)整个歌曲配上音乐练习舞蹈。
5、教师带小朋友表演舞蹈一次,下朋友自己表演舞蹈一次。
略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一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1.小鼓 2.米粒 3.图片一套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二
1、知识目标:了解通俗唱法的概念和发声特点以及分类,能够初步用切分音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国家》。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加强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此曲,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ppt课件
活动导入;1、师生问好歌
(一)歌曲教学:
1、师朗诵歌词:
师:现在我想朗诵一首小诗(小黑板)诗朗诵。
生:国家
2、师:这个名字起的好啊!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国家包括三十多的省市及行政区,虽然面积很大很大,其实它是由无数个家庭、学校、工厂的“小家”组合而成的。这个家的兄弟姐妹很多很多,他们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用自己聪明的才智战胜了一切困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家,建设成了伟大的具有现代化的强国。那么,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呢?一起说――中国。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唱一首童谣版的歌曲《国家》,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3、初听:儿童版歌曲《国家》
要求:请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
师:听了这首歌,歌词上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4、学唱歌曲谱:
生:跟磁带或者伴奏完整演唱曲谱。
解决生在歌曲中难以把握的旋律。提示:结尾处拍子的变化要看着老师的指挥手势演唱。
5、以对唱的形式,听一听哪个组声音最好听,音准、节奏唱的最准确。
6、朗诵歌词
生:在音乐伴奏下,师朗读后半部分歌词。
师:同学们,爱国就要先爱家,工厂的叔叔阿姨爱工厂这个家,军队的战士们爱军营家,那我们要爱什么家呢?爱学校,还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这个家,好,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7、演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随范唱音乐一起演唱歌曲《国家》。
要求:打开口腔,注意气息的控制,要唱得深情些要有自豪感哦。
在演唱的过程中把自己不会唱的的乐句记下来告诉我,我来帮助你唱好它。
师:有不会唱的地方吗?能告诉老师吗?我来帮帮你。
师:鼓励、纠正不足。生:完整演唱练习。
8、欣赏歌曲《国家》。
9、完整随伴唱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
(二)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叫什么?生:《国家》师:国是?生:我的国!师:家是?生:我的国家!师:我的国家叫?生:中国!
师:同学们!让“中国”二字永驻我们的心间,让我们把爱国之情化作一种无声的行动,去报答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三)活动结束
附:师生问好歌
(师)同学们好!(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师)我们来唱歌,(生)啦…
(师)张开嘴巴,(生)挺起胸膛,(合)doremifasollasido,dosilasolfamiredo.
(合)dosilasolfamiredosollasisoldo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三
1.愿意担任小指挥,明确指挥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职责。
2、尝试听音乐指图谱,指挥同伴演奏乐器,进一步感受节奏及乐曲的结构。
3、能与同伴轮流担当小指挥。
1、选择幼儿已经学习过的打击乐作品,如《爷爷为我打月饼》,在大纸上绘制图谱。
2、将该打击乐作品配上提示语录制成音频资料保存于u盘中。
音乐开始前的提示语:今天的小指挥是谁呢(停顿,给幼儿时间确定指挥的人选)请其他的小朋友看着图谱,选择一件乐器,做好准备(停顿,给幼儿留出选乐器的时间)准备好了吗请大家看着小指挥,我们的演奏就要开始了!
音乐结束时的提示语:节目表演完了,感谢小指挥的指挥,感谢小朋友们的演奏,请把小乐器送回家哦!
3、铃鼓、小铃、圆舞板等乐器,每种4~6个。
幼儿自主播放音频,在提示语的引导下确定小指挥,其他幼儿根据图谱选择乐器。音乐开始后,小指挥听音乐指图谱,其他幼儿看图谱演奏乐器。
1、幼儿独立担任指挥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刚开始没有幼儿主动表示愿意担当小指挥,教师可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试一试,并表示“你有困难时,老师可以和你一起指挥”,以帮助幼儿克服畏难隋绪。如有两个以上幼儿同时想要担任小指挥,教师可先让幼儿尝试自行解决矛盾,如果幼儿无法解决矛盾,则可以建议他们用“猜拳”或“黑白配”的方法决定谁先担当小指挥,并鼓励幼儿轮流担当小指挥。
2、如果幼儿演奏乐器时无法合乐,教师可用肢体动作提示、带动。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了新的打击乐作品后,教师可及时将其添加到音乐区节目菜单中,以激发幼儿指挥、演奏的兴趣。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四
1。 大胆作画,发展创造力。
2。 学习与同伴交流作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辨别异同,提高观察力。
积木、碎布、橡皮圈、图画纸、水彩、小盘子、小抹布。
1。 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幼儿玩一会儿。
2。 向幼儿提问积木的用途,告诉他们积木除了玩之外,还有其他用途。老师做动动脑的动 作,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用碎布和橡皮圈把积木包起来,蘸着水彩,在图画纸上印出不同的图案。
3。 幼儿自由取积木和水彩,在图画纸上进行印画活动,提醒幼儿注意作画卫生。
4。 幼儿完成活动后,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图画的内容。
5。 引导幼儿观察同组的作品,找出相同的形状或颜色。
6。 将作品放在展览区,让幼儿自由欣赏。
请幼儿找出与图画图案形状相同的积木。
1。 愿意参加绘画创作活动,创作时情绪愉快。
2。 能辨别出相同的形状和颜色。
1.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顺序,如过程1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2.活动内容可替换为“玻璃球滚画”、“棉签画”、“印章画”等。
3.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更多相同的形状或颜色,如窗户和门的形状等。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五
1、通过玩手形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2、尝试在手套上画,贴的技能。
3、培养幼儿在手的造型上进行大胆夸张的装饰、涂画,能打扮出美观的图案。
1、课前教幼儿玩手形游戏。
2、手套每人1副、水彩笔、胶棒、彩色纸、皮筋、幕、磁带、魔术用具。
1、请幼儿带着手套听音乐进入教室。
2、教师在幕后分别出示1只手1双手吸引幼儿的注意,“啊!”这是一双会变魔术的手。
请魔术师随着音乐变魔术。
3、请幼儿上来尝试变魔术,用手套做各种不同的造型。让幼儿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变的。请全体幼儿来学一学。
教师也来变魔术。
出示装饰好的小螃蟹、孔雀、小兔、小荷花……。
1、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可以运用画、粘贴的技能。设计别人不一样的手套画。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
2、指导幼儿可以利用左右两只手套拼在一起作画。
3、幼儿比一比谁设计的最漂亮。
请幼儿带着自己的作品和魔术师一起听音乐“变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