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初中随笔(专业18篇)
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注意总结的篇幅,不要过长或过短,一般应根据所总结的内容和要求来合理控制字数。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对你的写作提供很好的参考。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一
“过年啦!过年啦!喜气洋洋过羊年!”今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此时的我那是十分激动,因为再过几小时就是新的一年——羊年,想想这几天干的事情有必要记录记录。
no。1洗涮涮洗涮涮。
想想一年过去了,家里的日常用品,房间是否已布上薄薄的灰尘?既然如此,就来大扫除吧!拿上清洁工具(抹布,扫把,拖把等),首先,收拾房间,将房间里的所有东西分批清理,没用的就请垃圾桶先生包下,只有在收拾过程中,自己才能找到以前苦苦寻觅的东西,丢三落四的毛病真该改一改。最后,就要洗涮涮了,手拿抹布,拖把,将每个房间的墙,地板,天花板,柜子等等都擦一遍,将污渍“请”出门外。干完后,我才发现原来家里可以这么干净,整齐。真是年味十足啊!
no。2红彤彤红彤彤。
过年啊!对联,灯笼,窗花是少不了的。第二件事当然就来干这些,从陈屿买来一对对联,一只灯笼,还有我和妈妈准备的简简单单的窗花,等到东西都准备好了,接下来我和妈妈就开始干起来了。我一手拿固体胶,妈妈一手拿窗花,我涂妈妈贴,默契十足呀!贴完窗花就贴对联,拿双面胶往对联上这么一贴,再往墙上这么一贴,红彤彤的,真美丽呀!最后,就是挂灯笼,身高不够怎么办?搬来椅子垫垫垫。看着一切都布置好了,家里顿时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no。3香喷喷香喷喷。
今天晚上——除夕夜,依照习俗,是要吃排场的,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从今天下午开始,妈妈就准备起来了,菜那叫个丰盛,有主菜(年糕),又有鱼(红鲑鱼),又有肉(排骨),还有各种海鲜(乌贼,螃蟹等),香气弥漫,简直是方圆五里都可以闻到,究其原因:一是妈妈厨艺好,二是妈妈眼光好。菜不仅香,而且味道是棒棒的,多吃不厌。最重要的是菜也是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过年就是要年味十足!!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二
人们盼望已久的年终于到了,我们非常快乐。过年时少年儿童常常放鞭炮,放烟火。开心极了!
听大人们讲年是一种怪兽。每到除夕之夜它就上岸吞食人命。人们很害怕,于是家家贴对联,放鞭炮驱赶年。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每逢过年的时候,我们这些毛头小孩纷纷给大人磕头拜年,大人们总是给孩子们压岁钱,保佑孩子来年平安,幸福。我们总要拿出一些钱买鞭炮,剩下的就存放起来。虽然花掉十几块钱也不觉得可惜,因为过节人们图的是喜庆,图的是欢畅!
有一次,我正在放鞭炮,刚开始放的是小鞭炮觉得不过瘾,最后干脆买了几盒大一点的鞭炮来放。我点燃了一根,等了许久还不见响,于是我想上去看看,爸爸急忙说:“不能去看,嘣着你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我拿了一根长长的棍子过去捅了捅,它还是不冒烟。于是,我放心大胆的拿起那只未点燃的鞭炮,将它重新点燃,扔的远远的,只听‘砰’的一声,这次我成功了!爸爸说:“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想,放鞭炮不仅只是玩,还可以培养人的细心,耐心和勇气!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吃饺子。据说还有几个有关饺子的故事呢!传说远古时代女娲捏泥人的时候,最难捏的就是人的耳朵了。她想尽办法,最终在人的头两侧钻了两个眼儿,用一条绳子把像饺子一样的耳朵串起来,拴在头上!就这样,终于捏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为了纪念女娲,人们总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而且,饺子还有一种寓意表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所以,身在千里之外的人们总是在过年的时候赶回家乡和亲人团聚!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听着亲人们唠唠家常,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过年代表团聚,为我们的过去一年画上完美的句号,它也代表了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始。过年真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三
“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总会学河北口音的大娘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那声音回荡在大山中,充满了幸福的年味!
过小年这天,老人常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蒸年干粮。我们这些孩子们期盼着三十儿除夕夜快点到来,真想一下子将日历撕到大年三十儿那天。
在期盼中,三十儿这天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听见那隆隆的鞭炮声。家乡的习俗是谁起得早,谁就会先把财神、灶神接到家。整个夹皮沟林场沉醉在接神接祖回家过年的炮竹声中。孩子们在这一天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欢乐的过年气氛在各种民俗的装扮下,越来越热闹。
有的家里一家人在忙着包饺子,有的在准备年夜饭的美食,有的去给逝去的老人上坟祭奠,还有许多家庭在院子摆上香烛和贡品,求上天保佑人寿年丰。
当夜幕降临,隆隆的炮声和无数的礼花装点了整个夹皮沟的夜空。“过年了!过年了!”孩子们欢呼着,这时,那河北口音的大娘总会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我们听到那风趣的叫声总是要笑上好一会儿。回到家,一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饭桌旁,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无论你在天南海北,过年了总要回家陪父母吃顿年夜饭,老人们还要用一根粗木棍子横在大门口,据说能拦住家里的财神,让一家人明年平安发财。这一夜,一家人一起守岁到十二点,迎接新年的钟声敲响。
记得小时候,我们用罐头瓶装蜡烛,挑着灯笼在雪地里放鞭炮,一大群的小伙伴满大街地乱串,谁也不睡觉,好像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临。到了十二点,大家就能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为了这身新衣服,我们等了整整一年,那种兴奋与期盼,在记忆中是那么的深刻。
终于伴着午夜的炮声我们迎来了新年,吃过素馅饺子,换上了新衣服。按老一辈的规矩,过年了小孩要给父母磕头拜年,父母会给每个孩子压岁钱。我们拿着领到的压岁钱跑出家门,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家串户的拜年。从小我们就一家一户地拜年互问过年好,老人们会将各种糖块塞进新衣的口袋,谁家要有好糖我们有时还会再去拜一回,在童年记忆里拜年是最有收获的一件事儿。
岁月就像流水匆匆而过,可过年那美好的住事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那新年的种种民俗就像盘石,扎根在夹皮沟的岁月长河中,传承着一种中华民族的文明,多想对着大山高呼:过年了,听一听那山谷厚重的回音。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四
时隔一年,再次踏上回家的旅程。农历戊戌年年关将近,回家过年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文化潮流。
不过在今天中国高铁遍地的情况下,我还是没能找到一条直通故乡的高铁线路。伟大的河西走廊虽然已经有了高铁运营路线,但却偏偏少了我的故乡——武威。
余秋雨先生在自己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以走出去讲学考察的方式,写下了他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感悟以及有关中国文人们人格精神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也经历着自己的“文化苦旅”。整理行李的时候才发现,行李箱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坏了,不得已,借了室友留在宿舍的空箱子。走进前往省会兰州的硬卧车厢,属于我的一场苦旅才刚刚开始。
坐火车我最怕挨着六七岁以下的孩子,结果怕啥来啥,对面坐的就是小孩,六七岁以下。小孩无休止的哭声和肆无忌惮的嬉闹,还有家长们自以为是的敷衍管教,伴随了我的整个回家之旅。
在别人眼里,孩子们是天真可爱的。但是真正地身临其境就会发现那都是骗人的。面对对面小孩的哭闹以及家长之间你来我往相互埋怨和争吵,头痛欲裂的我毫无办法,只能继续“享受”这漫长的“文化苦旅”。
如今,中国人口的巨大流动已经司空见惯。人们携妻带子,背井离乡,前往大城市寻找新生活。到了每年的年关时节,则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的旅程。毫无疑问,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很多人返乡顶风冒雪一票难求,也有很多人只能站着回家,相比之下,坐拥卧铺的我倒显得幸运而奢华了。
这一趟武汉到兰州的火车要走20个小时,要去武威还得再买一张4个小时的火车票。我跋山涉水,穿山越岭,花费两天时间在天黑的时候才回到阔别一年的父母身边。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家过一个年。这大概就是自己身处异地求学一年中最温暖的盼望。
南方学校的寒假普遍较短,加上实习,我在家的时间不超过20天。算一算元宵节已经是四年都未曾在家待着了。辛辛苦苦回家过年,年还没过完,就又得风尘仆仆地回到异乡,这样一对比,反而千里之外的故乡倒成了异乡,而这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回家的这天,时间已经走到立春,寒冷的冬天终于可以结束了。马上要过年了,家里依旧在忙碌。生活是艰辛的,而我们依旧需要不断前行,继续人生的“文化苦旅”。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五
在外漂流的心经过365个昼夜的煎熬,总算是又回到了家乡,回家真好!从上车到把车子停在自家门口经过8个小时的奔跑终于完成,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回家的头天晚上在沪只睡了短短的三个小时的觉,因为第一次上高速,又是拿到驾照时间不长,说不紧张那是瞎话,又加上一年没有回家,有颗激动的心情是再正常不过了,下半夜基本上是在数着时间度过的。
回家的当天正好是农历小年,车子刚下高速家乡的面貌就映入眼帘,这条省级公路自己以前在老家经商的时候,曾经走过无数个来回。下了高速就把车子停在了路边,让跟车的那两人下去自己做了个短暂的休息。路上不时的有熟悉的车子从跟前路过,这都是镇子上的公交车,因为他们平时就停在自家对面的车站上,都比较熟悉。休息了片刻又从新坐回了车里,发动车子继续赶路,这时已经时至傍晚,有的积极家庭开始放爆过小年了。车子又行经了将近三十公里进入家乡的小镇,老远就能看到了浓浓的年味,街道两旁的铺面都高高的挂上了鲜红的宫灯,不时的传来噼里啪啦鞭炮的响声,新年——到了。老家房子住在车站对面,来来往往的车辆真多,加上好多也都是从外地回家过春节的车子,附近又新开了几家小型的超市,来往的行人更多,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回家的这几天天天都是在嘈杂声中度过的,虽说以前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可自从去到上海这几年以后,一直住在郊区农村,远远也能听到汽车和轮船的鸣笛声,可都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过,好几天都没怎么休息好。随着年关一天天的临近,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多,就连下午也一样,不知人们是不是真的富裕了,就跟东西不要钱似的,一直的往家里搬运。人多加上自己的车技不敢恭维,所以就一直没把车子开出去兜兜风,整天就是面对太阳席地而坐,陪着父母好好的聊聊天,好好享受享受这冬天大自然赋予的阳光,喝着家乡的茶水,嗑着家乡土产的小瓜子,和家人一起晒着太阳,我想这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种生活享受吧.....
休息了几天以后,开车带着儿子一起出去转了一圈,看看以前大街小巷中家乡有没有新的什么变化,可惜的是农村集镇永远是农村集镇,没有太多的变化一切如旧,蜿蜒的小路和狭窄的街道,显示着她的古老沧桑和一种无奈,随着便捷的公路网从家乡的小镇擦肩而过,曾经繁华的小镇一去永不存在。街上好多新添的商户都是从周边的农村搬迁过来的,以前好多长住街道上的邻居和生意上的伙伴都移居城市发展,随着镇政府和几个大事业单位的搬迁,镇上的人气早就大不如以前,就连镇中心医院都搬迁到临近公路边的镇政府那边去了,现在住在镇上的人们要是得了小病小灾的都无法找到医生医治,更可气的是治安方面也不近人意,好好的派出所也合并到了原来的区里,现在想办个身份证或什么证件的都要去远离十五六公里开外的另外一个地方才行,难怪这几年没在家好多老熟人都不见了踪影,原来都在市区买了房子,生意也都搬近到了城里去做,细细看看还真有点让人有些伤感,看来未来的“搬迁大军”中又要多上新的一员..........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六
充实地过年,往往会回望一年中有喜有悲,有得有失的日子。那大家过年写了什么?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过年的随笔,一起来看看。
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x年,这是一个值得回忆的一年。
我这一年是快乐的,我走了很多的地方,知道了很多新鲜事。暑假,去了美丽富饶的青岛,迷人的蓬莱仙岛,让我流连忘返,记忆犹新。国庆期间,我又去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古老的故宫,显得非常有古老的艺术气质;雄伟的天安门,我站在顶上眺望,显得无比自豪;美丽的鸟巢,象征着我们中国的骄傲,弥漫着浓浓的奥运气息;蓝的无暇的水立方,蓝蓝的水,显得格外漂亮。
我这一年是紧张的,面临着几次严峻的考验,也让我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也是暑假,我的古筝考了五级,在考的时候紧张极了,最近每天都练几个小时呢!最后还是取得良好成绩。入秋后,流感又来袭,我们又紧张了几个月,好多学校都放了,我们学校还确诊出来两例呢!真是可怕啊!
我这一年是丰富多彩的,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兴趣爱好。我们今年学了许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古诗、古。
诗词。
以及更深刻的了解到了我国的那段屈辱的历史和毛主席的伟大。我知道了怎么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小数乘法小数除法……我学会了打乒乓球现在还能跟爸爸对打了呢!建立邮箱发送邮件打字速度有了一个飞跃从在键盘上乱找拼音到了盲打的境界。我会在文章上作一些插图还会搞一个好看的边框。
我这一年是充满期待和成就感的,无数次的成功和期待让我变成熟了,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二月,一个可爱的小生命降临人间,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贵宾犬——卡卡。它就是在这一个月出生的。我早就迫不及待了,等了整整一个月,终于在姑姑家看见了卡卡。我就开始教他坐下,原地待命,装死,跳高……再一次次成功后,我就无比的喜悦。
x年已经成为了过去,x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会更加的努力,争取创造一个比x年还好的成绩!
我的这一年,如春天般欢快。四年级,新的语文老师让曾经对语文不“感冒”的我爱上了语文。经过我的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在每次的单元考试中,由最初考试的九十二分进步到九十六分,又由九十六分上升到一百分。我在语文乐园中欢快地学习着,进步着,老师和同学都对我抱有很高的期望。就在这个星期一,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升旗手,站在了我梦寐以求的升旗台上,第一次和国旗亲密仰视。这让我多了一次对成长的磨炼。
我的这一年,如夏天般热情。这一年来,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写博,积极热情地评博,在20xx。12。20这一天,在小城老师的热情推举下,我欣喜地成为了一名“。
作文。
连线”的管理员。今后,我一定会更加用心地写博、热情和朋友们交流沟通,融入在“校迅通”的大家庭中,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我的这一年,如秋天般丰硕。那一本本经典的课外书,总会把的眼球吸引住。我几乎每天都沉浸在书香的滋润中:读。
唐诗。
宋词,让我修戎定慧,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夏洛的网》让我明白了纯洁的友谊难能可贵,我暗对自己使劲,我要做生活中的“夏洛”;读《神奇校车》系列书,我从浅显易懂的语言中,了解了很多深奥的科普知识;《爱的教育》书中的记录和故事充盈着人与人之间纯洁、温馨的情感,让我感悟到只有爱才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课堂上的各科学习就像是“正餐精粮”,而课外书中的营养就是“五谷杂粮”,搭配食用,我们会更健康地成长。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七
春节快到了,我太高兴了!我记得往年过春节都很有意思,我可以收到压岁钱,还可以买自己最喜欢的烟花、爆竹,然后晚上尽情地放,这时的心情啊,别提多开心了。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饭后,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这时,我总是早早地坐在电视机旁,等着联欢晚会的开始。联欢晚会的节目真精彩呀!我不时的为节目的精彩处鼓掌叫好,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嗔怪地对我说:“瞧,把你傻乐的!”小品更是为全国观众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气氛。快到12点了,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随着主持人一起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这时候,全国人民都沸腾起来了,家家户户更是礼花飞舞。我高兴地喊道:“过年啦!过年啦!”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给亲戚们拜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常常会成为被关怀的对象,我真感到幸福。
到正月初十。
春节,太热闹了!我喜欢春节,更盼望着今年的春节早一点儿到来。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八
初中过年随笔并不难写。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过年随笔,欢迎阅读!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再过两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啦!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去商场、超市采办各种年货;有的在家里忙着清洁各种食品;有的在门上贴。
春联。
窗花,还有的贴上了今年的吉祥物——兔子,广场空地上一些调皮的男孩子会冷不丁地扔鞭炮,把人吓一大跳,他们便会躲在一旁哈哈大笑,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对了,今年我还写了不少春联,三个姑妈我一人送了一副,让她们贴在大门上,她们都夸我写得好呢。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xx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其中除夕的守岁和大年初一的拜年是最重要的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女无论有多远、有多忙,都要团聚在父母身边,等着年三十晚上的守岁,我们就是从南京回到姜堰奶奶家的。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是吃完团圆饭后,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守岁的。接近午夜十二点时,只见外面焰火齐放、鞭炮齐鸣。说起这个风俗的来历,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虫子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年初一早上,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时刻,起床后就急火火地奔到大人面前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这时大人们就会笑嘻嘻地掏出红包,一圈年拜下来,能收不少红包呢。当然春节还有其它不少风俗,比如除尘、祭祖、接财神等等,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那天不仅能吃到好吃的元宵,还能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相互炫耀,别提有多高兴啦。今年我的小姑妈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兔子灯,我可等不到那么久,早早地就拖着它到处跑了。
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春节吗?
春节的早上,我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也陆续地起床了,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妈妈是我家的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妈妈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妈妈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妈妈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我妈刚弄好汤,我便抢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个痛快!由于吃得太快,舌头都火辣辣的。
我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是油,便欢天喜地去看精彩电视节目了。
啊,真是一个快乐的春节啊!除夕夜,我们一家刚吃完年夜饭,两个小妹妹就嚷开了:“走哇,去放爆竹喽!”说完,就“噌”的一声,跳下了椅子。她们一手拿着爆竹,一手拿着点燃的卫生香,跑出了家门,我也急忙跟了出去。
街上,“劈劈啪啪”的抱住生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和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的火花中,好像变成了一台台电视机,正在播放精彩的节目呢!
忽然,前面亮光一闪,接着拳头大的圆火球,一个接着一个飞向天空,红、黄、绿……照得大街通亮。
妹妹一见,就大声喊:“姐,这是什么?”
“这叫闪光炮,可好玩了。”我说,“放完了,还剩个长筒呢!”话音刚落,她又喊起:“姐,我们放一个花炮和他们的比一比!”说完就把一个花炮直立在石台上。花炮有半尺高,大拇指那么粗,是用牛皮纸卷的,像支蜡烛。我们用香火点燃了导火线,导火线就“哧哧”地冒白烟,紧接着就“刷”的一声,一股火柱冲天而起,窜出十几米高,五颜六色的火花向四周散开,又像雪花一样纷纷下落,好看极了。
不一会儿,邻居们也都出来放爆竹了。“劈劈啪啪”“乒乒乓乓”“咚——哐”的声音一直响个不停。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九
今天,当我睁开眼睛时,就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就知道今天要过年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一个除旧迎新的日子!我穿上衣服跳下床。我问妈妈:“我们今天要干些什么?”妈妈说:“我们先把大门上的春联换好。”于是我和妈妈利索的用新桃换去了旧符。
下午的时候我们一家换上新衣,紧忙开车去奶奶家过年去。在路过中原路的两旁时,路灯上都挂着火红的中国结和南瓜灯。那一只只中国结像一只只蝴蝶迎接着新春的到来。车行到中原文化宫时,只见映入眼帘的是正门两侧巨幅的奔马图。那黑宝石般的大眼睛使奔腾的骏马炯炯有神,马耳至脖上长长的鬃毛使马显得很潇洒。马儿腾跃的样子更彰显英武!东侧画上写着“同建石油城”,西侧写着“共筑中国梦”,中间是“欢度春节”。好一副年味正浓的景象,看的我心里好奋进!
快到一公司的路两旁,摆满了红色的鞭炮,远远望去,就像两条红色的巨龙在飞舞。到了奶奶家,一进屋一股浓香的饭菜飘到我鼻子里。看着满桌的美味,口水直流三千尺。今天我们我们全家要吃顿过年的团圆饭,把年赶跑,迎接新春!祝大家新春快乐,马上好运连连!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
过年随笔并不难写。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年随笔,欢迎阅读!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家家户户团圆喜庆的节日。
腊月三十一大早,我就帮外公贴好。
春联。
还把“福”字倒贴在大门上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
上午五十整,一桌美味可口的团圆饭就做好了,家人一起围着桌子,品味美食,一起举杯,祝福,回味过去,展望未来,其乐融融!
晚上,我们一起坐在火炉旁一边聊天,一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今年的春节晚会演员阵容强大,气势壮观,高潮迭起,特别是赵本山和小沈阳等一些人演的小品特别精彩,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当时针指向指向零时的时候,顿时人们欢呼起来,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夜空,有的像绚丽的花朵;有的像燃烧的火焰;还有的像飞流直下的瀑布……五颜六色,美丽无比!
今天早上,我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妈和姐姐也陆续地起床了,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妈妈是我家的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我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是油,便欢天喜地去看精彩电视节目了。
今年我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大年三十早上,我去逛集贸市场买了烟花和响炮。烟花有:哈哈伞、闪光雷、飞天鼠、大风车、米奇老鼠、滴拉星、三角花、太空礼节花、电光花、巴蕉扇、冲天花,响炮有:雷子、擦炮、鞭炮。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稀稀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对子,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月二十日至一月二十三日大扫除,我帮助家里打扫卫生,又擦这儿、又扫那儿,真是忙碌。
大年三十晚上,我先给爸爸爷爷奶奶长辈们拜年他们给了我压岁钱,随后我们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搞笑的联欢晚会,“叮叮”二十四时的钟声响起,顿时小区响起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和震耳欲隆的雷子炮。我和爸爸爷爷也加入了迎接新年来到的行列。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饭店里吃团员饭。初二那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乘坐西宝高速双层大巴到西安舅姥姥家走亲戚。大年初五早上破五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了。听大人说,破五的鞭炮声一响就告诉人们大年过完了。
这快乐的春节,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感到愉快而又充实!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一
那时天刚一擦黑,村里的小伙伴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没有春节晚会办得好还是办得坏的纷争,我们齐齐的聚在村头昏黄的灯光下,每个人手里拎着一个袋子,开使对全村进行“扫荡”。我们每个人拎着一个纸糊的灯笼,虽然做工粗糙却倍加珍惜,里面的蜡烛摇摇曳曳地给我们照着道路。每一家今天都是大门洞开,表现出对我们的坦诚和欢迎。迈进每一家的门槛,我们的嘴巴都是甜甜的,齐声说着“叔叔大爷过年好”。这家的主人照例是笑脸相迎:“好,好。呵。瞧张家的孩子又长高了,李家的小淘气,今年考试怎么样啊。”没等我们害羞的加以回答,主人早已捧出糖果和瓜子装在我们的兜里。我们也连忙说着谢谢退出屋子。
有时到了自家门前,也和别人一样嘴里嚷着好听的.拜年话,一道长驱直入,家长也不说什么,象对待别人一样往兜里装着糖果,只是戏谑的照自家孩子后脑勺来一个小巴掌,到谁家都一样,出来以后哄堂大笑:“二头,你家的糖不如别家的甜。”“胡说,刚才你爸往我兜里装糖的时候比别人少。”大家一路打打闹闹,不断碰到别的孩子,就一起加入进来。“哎呀,这家我不认识,不知该怎么称呼人家?”“嗨,你就别说话,大家一起进去,一样不会差你的份!”,于是便蜂拥而入。也有个别淘气的孩子,一连三五次跑进一家门口,人家也不指出来,一样给糖吃,一样来去匆匆。
我们闹到很晚,每个人的兜里都鼓鼓囊囊,每个人脸上都十分兴奋。其实,我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讨糖吃,现在看来很可笑,但有时想起来觉得很亲切,无论家里的大人有过什么过节,无论各家各户有什么烦心日子,统统在我们的欢笑声中销声匿迹,尽管那时每一家都不是很富有,但我们看到了每一张大人的笑脸,也让每一户乡亲看到了我们的笑脸。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二
年,早已不像儿时期盼的模样,少了欢喜,多了责任。现在的孩子也早已不似当初的我们,不再为了穿新衣、戴新帽而欢欣雀跃、手舞足蹈,生活的富足早已使他们习以为常,对年的渴望也显得可有可无,对他们来说,过年,只不过是放松休息的一个假期罢了。儿时的过年是幸福的,因为忙碌是留给父母的,我们的职责就是开心的玩耍加上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美味!时过境迁,如今的过年,忙碌是属于我们的,责任是属于我们,欢乐是属于全家的。有了责任,添着忙碌,我们感觉过年是别样的——累并幸福着!平时少有的陪伴,平日给不了的亲情,都想趁着过年一股脑儿的给予补偿——对孩子亦对日渐年迈的父母。过年少不了走戚访友,多数亲戚和自家的兄弟姐妹也只有趁着过年时才能得以团聚相见,这是值得可喜的。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走亲戚,以为是种负担,常常在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下才走马观花似的以神的速度敷衍了事,而今,人近中年,对走亲戚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悟,闲话家常也是种幸福!一种如空气和水一样平淡却不可或缺的幸福!正所谓: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一些印象中威严十足、身体硬朗的伯伯叔叔,却好似突然间变得皓首苍颜、老态龙钟;而一些同辈的哥哥偶尔遇到也需仔细辨认,略显黝黑的面庞再也不是当初记忆中的样子,老气横秋!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夹带着沧桑在每个人的脸上进行着刻画,是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变化?还是这种变化显现在别人的身上时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看着日渐老去或已经逝去的长辈,我们不禁无奈的沮丧,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亲人,更失去了一种心灵上的支柱,是岁月在告诫我们吗?告诫我们即将彻底失去的任性和天真,告诫我们不可以再随意撒娇、不可以再任性妄为?!取而代之的将是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沟坎,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只有孩子才能在长辈面前为所欲为,然而这种机会对于我们来讲,却是一年比一年少了。角色的转换迫使我们不得不学会坚强与忍耐。该是这样的年纪,让我们渐渐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也再没有了嫌弃家长里短琐碎的理由。听着乡音,话着家常,才发现,原来最解乡愁的依然是地道的方言,不管是说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是无比的亲切、暖心!溶入,此时便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感慨时光的同时,不禁猛然一惊,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它不以空间为距离,不以财富论英雄,在时光的长河中,再骄艳的花朵,再富足的日子,人,终有老去的一天,而陪伴,才是幸福;团聚,才是福气!
就像走进生命里的人,注定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不管是擦肩而过还是相知相伴,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用爱去经营。
年,是过了,春,却来了;年味,是淡了,亲情,却更浓!这便是这一季岁月教会我的东西,一点一滴,弥足珍贵!
不知不觉,新的曙光已然升起,金色阳光将铺满大地,让我们用幸福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清新的早晨!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三
再过一个多月又要过年了,想起过年我思绪万千:记得年少时那年春节前夕,鹅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飘舞,把整个大地换成了素装,松树吱吱作响,有的被雪压弯,有的被冰折断,竹子东倒西歪的垂下了头,恹恹的没有一点生气。水塘里结了厚厚的冰,人可以在其上面行走。公路上偶尔有一辆带着铁链的小四轮在慢行。
年关了,办年货的人较多,我母亲顶着严寒,拄着竹棍,提着一个蓝子到花园食品站去称肉,由于路很滑加之称肉要排队,我母亲从清早出门一直到傍晚才回家,回家时手都冻僵了,加之饿了一天,脸色变得惨白。
那时我家有七囗人,但只有我父亲一个劳动力,因此经常欠账,欠账的人是没有好日子过的,即使过年称一斤肉都得用毛巾盖着,免得别人看到说我家有钱称肉呷没钱还账。
尽管雪很大,冰很厚,但屋前的一口井仍然热气冲冲,我挑了一罐子的水,把从雪地里拔出来的萝卜洗干净,准备着过年,把刚买的几张年画贴在木壁上,自己写一幅对联贴在家门口,以渲染春节的气氛。
到了除夕晚上,我们五姊妺都坐在火桶里面烤火,那时家里穷买不起白炭,是我父亲在野外烧的毛炭,虽然火力不旺但足可以避寒。
大约到了晚上十二点,年关萝卜熟了,我们每人吃了一碗觉得好香好甜,心里美滋滋的,以此告别了旧岁。
鸡刚叫两遍,我父亲就喊我们起床吃团圆饭,喜庆新的一年的开始,由于天气冻我们真不想起床,加之睡眠不足无精打采的,因是过年一家人必须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不得已我只能睁着惺忪的眼睛起了床。
吃饭时我们讲话都得有避讳,有些话语不能直接了当,比如说不想吃饭只能说吃饱了,桌子上的菜即使不丰盛,也要说样样有,年年有鱼(余)。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一顿饱饭、才能打上个牙祭、才能更换一件新衣。也只有过年时才能无拘无束的贪玩,享受年少时的乐趣,诸如:滚雪球、打雪仗等。
自从有了家,住进了县城,过年的味道也没有少时那么浓,不知是东西多了还是吃腻了总是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感觉。
每年都是如此,正月初一我带着子女给父亲去拜年,父亲也总是佝偻着身子站在门囗企盼着。
也许是苍天无情,我母亲与我父亲五年前就阴阳两隔,电视是我父亲的唯一“伴侣”,岁月不饶人,霜风染白了他的头发,时光在他的额头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连串的鞭炮声把我父亲从堂屋震了出来,他面带微笑把早已准备好的装满幸福和美好前景的红包向我们一一发出,我们收到了快乐和喜悦。
因是正月,父亲灶里面的柴火很旺,时不时地溅出个火花,象星星般向我扑来,仿佛是福星钻进了我的口袋,旺盛的柴火暗示着我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旺。我坐在灶门前烧火,孩子们坐在火桶里面烤火,一排排的腊肉腊鱼在灶的上空悬挂着,黑糊糊的,血粑豆腐装在竹炕筛里黑不溜秋的看不清楚,锅里面的菜香气扑鼻,桌子上一道菜上了又是一道,摆得满桌都是,桌子中央搞了个羊肉火锅,牛肉是做成大片的,鱼是清蒸的,椭圆形的血粑切成了片,一个个鸡腿夹到小孩的碗里又被折回,家中的米酒香香的甜甜的十分爽口,夹杂着春的气息令人陶醉。户外的鞭炮声响个不停,远的、近的、接二连三的,有的一连串火星似天上的星星四处飞溅,震耳欲聋;有的直冲云霄五彩缤纷。车子的防盜器被炮竹声震得叫个不停,灯光一闪一闪的。
路上走路拜年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车向着各自的方向欢笑地在狂奔。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四
我长在市井中,算不上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我出生在郑州的西边,这里曾是纺织工业繁荣时期人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往昔有满目皆翠的树,是名副其实的“绿城”。一到夏天,就有绵绵无绝期的蝉声;冬至未至,就已然大雪封门。
这里被称为“西郊”,被划分到“中原区”的范围。听祖辈讲我的“老家”是一个叫做“赵村”的地方。然而,“赵村不姓赵,十里八乡都姓刘”,如今被圈进了“高新区”。祖屋已经不在,拔地而起的是千篇一律的楼房。那座村子有一道被荒废的铁轨,爷爷说他当年曾在那儿从日本鬼子的魔爪中幸免于难。
后来,家道中落、穷困潦倒的爷爷从乡下来城里当学徒,同行的还有他的同胞兄弟。他们一起逃到城里,一把跪倒在他的“老泰山”脚下。爷爷勤学苦干,娶了长他一岁、订了“娃娃亲”并和他磕磕绊绊相守一生的女子,就是我的奶奶。
自此,奶奶迁就了爷爷一生,爷爷照顾了奶奶一辈子!
我特别怀念他们最初退休在家的那些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进行式。在我真正的“老家”,遥远的“赵村”只能算作我的祖籍。“祖籍”有黄澄澄的玉米、有淘气的伙伴、有香喷喷的手工面条,而“老家”却有着升起的炊烟、有着不灭的'炉火、有着让人牵肠挂肚的味觉。
奶奶做的菜精细,含在口中、咀嚼片刻,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爷爷熬过了饥荒的年代,总担心我们这些晚辈不够吃,反倒张罗了一大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当河虾肚子里的那道“黑色”忘记剃掉,我们都不敢吭声,爷爷还在隐隐地自责,我暗自思忖:“爷爷真的老了!”
去年除夕,爷爷还能为我们烹制一大桌菜肴。当春天过去,夏天伊始,他住进了医院。一次次挣扎着和时间赛跑,我也在争分夺秒为抓住回忆去记录。
能留下来的记忆,都是美不胜收的!
当爷爷躺在病榻上,数着时针和秒针回顾他走南闯北、平凡却壮烈的一生,我来不及陪伴左右,唯有期盼他当下少受些疾病的苦扰。
我已然能够平静地接受任何可以预知或者渴望奇迹的发生,而人与人的相逢、相伴和告别,一个循环往复、无法颠倒的命题,或者你可以理智地称它为“自然规律”。
只是,我们再不会吃到爷爷亲手烹制的那一大桌饭菜。他再也不会尝一口香甜的麻糖,提醒着这个依然清醒的小年。
他怎么会不记得:“过了小年就是年啊?!”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五
过年就是吃喝,集中全身心的去吃喝,吃就是各种肉类,各种蔬菜,喝就是各种酒和种饮料,过年人们都说没有什么意思,但人们还是积极做充分的准备,过年的几天里,都说不想吃,但是还是吃了很多,过年就是这,说没有什么意思,还是要买很多的东西迎接过年,说过年有意思,一年就那么几天,未必让你天天沉浸有意思的日子里。过年内容很多,一切娱乐活动,一切的亲朋往来,一切的聚会。
过年是集中娱乐的日子,耍狮子,走云云的,聚在一块热闹几天,看热闹的,耍热闹的,让人们平常的那种尽情激动起来,这就是过年。
三姑六姨,不到过年的日子,谁也不和谁来往,想来往也没有时间,过年了走动一下,提些礼走一走,看一看,问问一年来挣了多少钱,收获可好,什么都问一问,相互了解。加深感情,让彼此知道,那个分解不开的血缘关系还扭在一块。
过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到了这个时候,父母格外牵挂在外的儿女,儿女们到了这个时候,平常在不想家,过年一到就想隔山隔水的往回赶,不由人,由不得人。
过年了有些还小的儿女,盼望父母回来给自己拿回来好吃的,尽管是为了吃,盼望吃的那种心态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敢从内心生出来。
儿女们在外撞世界,平常也想,最想的还是过年这个时候,见了儿女也不就那么回事,但是不见,心就泪巴巴的,吃什么都不想,儿女们真正回来了,忙的累坏了身子,但是心甜丝丝的,有一种满足感,这就是一种过年的感觉。
过年了,买几瓶好酒,买几盒好烟,多买可口佳肴,可能平常一样在吃,但里面没有年味,过年了,就是坐下来专门吃饭,坐下来专门喝酒,一切都在体现一种过去的感觉,给小儿小女换上新装,一下子就哄托出一种欢乐感,平常也穿新衣,过年穿新衣。就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心态。
过年是一年之中最吉祥的日子,结婚的,相亲的,谈恋爱的,盼望已久的.好事,都盼望在过年的日子里得到实现,有一个结果。
结婚的看准过年的日子,因为过年时,亲朋好友都回来了,正好来送礼,凑热闹,营造欢乐的场面,把喜庆推向高潮。
过年了,谁家的姑娘回来了,去看模样乍象,贤惠不,谁家的小伙回家了,去看看,潇洒不,在外面混的可好,爱情讲究个缘分,有缘分看看就更亲热了,无缘看看也了解了心愿,终生没有后悔,且过年这个时间,去看看男女的样子,也是过年的一个项目。
也有家的姑娘等待恋人从远方回来,把平常的思念都倾诉在恋人的心上,因为过年是个最好的机会了,也有小伙且过年才能和心上的恋人有个相见相处的时间,一切都寄托在过年的日子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走的四里五散,相见只有期盼过年的日子了。天下那儿都有姑娘,那儿都有小伙。天下姑娘千千万,但属于自己的姑娘,只有一个,未必就是身边常见的。也许真正属于自己的姑娘,就生在过年的日子里见过一面的那个人,天下小俊男多如牛毛,真正喜欢上可以寄托终身的,只有一个,也许这个人还没有见过,缘分就安排在过年回家的车上,或者路上,一见钟情,就成了一生的伴侣。
过年是个特殊的日子,有些父母去投靠儿女,看看自己的儿女,享受一下儿女营造的家,有些是儿女回到了父母身边,看看父母身体可好,曾经看贯了的山是不是还那么高,曾经玩耍的河流,是不是还那么清澈。
睡贯了城市的席梦思,海绵床,其实乡间的土炕暖烘烘的,睡在上面也特别舒服,只有过年才能去享受。还有一帮同学都回家了,过年里聚会一次,岁月过的好快,不知相见是否能认识,不管怎么,一切的梦想,都寄托在过年的日子里。
过年了,给曾经的恋人寄一张贺年卡,寄托一下那段纯洁如水的记忆,因为有过去这个借口。感悟仍然纯真不会加杂什么污垢。
过年了,给朋友打个电话说明我把你没有遗忘,只有在这个时候,显示出内心深处的牵挂,这就过年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深悟和人生的回味,让人匀知道人的情最深。
过年了,去走访一下朋友。也许是为了报答朋友的思情,也许是为了让朋友办个事,也许是为了以前的事埋下一点人情的记忆,不管乍说,且过年机遇,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开端。
过年了,真该好好躺一沙发上看看电视,看今年的新人又是谁,谁还正年青,谁该退下去了,过去的名人,今年是不是还能出现在电视人,过年了送走了过去迎来了新岁月,少男少女长大了,无不令人心喜,可热爱生活的人,随着过年有苍老了一年,快乐里,也加杂着几丝哀伤。
没有过年这个节日,生活就太平静了,生活就没有激情,有了过年这个节日,总觉得变化太快,青春留不住,随江水而东流。
过年好,快乐的日子唯有过年最令人想往了,虽说摧人老,但还是不能没有过年的日子,少男少女还是期待过年欢乐的日子。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六
常言道,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除了阅读,选择在节假日外出旅行也是不错的。阅读是一种旅行,遨游在文字的海洋里;旅行也是一种阅读,读的是世界这本大书。春节对我而言意义独特,生平第一次外出旅行度过。
临近春节,总算忙完了单位的琐事,没顾得上返乡的行程,索性来到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颍上县,共同感受节日的浓厚氛围。近两年,颍上的旅游业发展可谓是势头迅猛,除了闻名遐迩的八里河风景区,还包括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尤家花园、管仲老街等。八里河、迪沟因风景怡人而著称,如诗如画的景色,甚至可以和“苏杭”相媲美。各大景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价值。比如,春节期间在管仲老街就上演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花鼓灯作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深受广大市民们的喜爱,并流传于淮河流域一带。当然,还有赶犟驴、划旱船、踩高跷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年俗活动。
大年初四,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外出的人并不多,来竹音寺的人不再少数。刚踏进大门,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为节日增添了几分安详和宁静。20在阜阳过春节,可以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几乎听不到熟悉的烟花爆竹声。禁燃禁放烟花爆竹不仅成为广大市民共度佳节的重要保障,而且对保护生态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外面有些冷清,寺庙里的香火却始终未断,还能见到不少僧侣穿梭在各个殿堂之间。行走在烟雾弥漫的竹林,瞬间仿佛置身于仙境,好几次忘记了还下着小雨。一些游客专程赶来烧香拜佛,祈求来年事事顺心、吉祥如意,不乏有求姻缘的、求孩子考学的、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正应了那句老话,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珍贵礼物。
年第一次在阜阳过春节,而且选择外出旅行,虽然少了团圆的氛围,带给我的却是另一种人生体验――在路上。在路上我们仍可以同友人诉说衷肠、同亲人电话往来,还能保持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友情、亲情和爱情,人生的三件宝物缺一不可,永远都在路上。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七
今年天公作美,于是选择回老家陪伴父母过年。感受那乡村的温馨的民风民俗。
回到村里,发现街上显得有点冷清,原来很多人都去城里过年了,可是留下来的人们,还是遵遁往昔的习俗,有条不紊地为过年忙碌。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大嫂大妈们照例要蒸花馍。制作御面。花馍是旬邑人招待客人的主食,御面则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年夜菜。其制作很麻烦,故而,要在节前,就蒸够足够的花馍,制作大量御面保存,留待来客时食用。
花馍要用最好的麦面,一斗麦只取其最好的那部分白面。先把面粉加入酵子起好,在炕头放置一夜,变得如同海绵那样蓬松就好了。蒸时加入适量碱水揉匀,揉成拳头大的馒头,然后在每个馒头顶上抹上溶化的猪油,两个相对扣在一起,用刀迅速切为相同大小的四块,最后捏住面块的两个下角,轻轻拉长,绕一圈后捏在一起,一只只放入锅内蒸熟。等锅解开,蒸片上就是一个个白如雪一般的花馍。吃起来柔韧,软绵适口。
御面是把和好的面团,放入水中,经过反复搓揉,直至搓得只剩下一点点面筋才作罢。搓过面的水,放置一夜,就沉淀出雪白的一层。滗去水后放入铁锅内炼净水分,就成了柔软的面团,趁热搓成细长条,拍扁,一条条放入锅内蒸三十分钟就好了,冷却后就可以食用了。上好的御面,是呈透明的,吃起来光滑柔韧的。家家户户过年都不能缺少这道菜的。
从腊月二十八起,人们就忙着走亲戚,人们给新结婚的女儿或者外孙外甥送年画。虽然如今很少有人张贴年画了,可送年画这个民俗却一直没有改变。只是,年画已经退化成一种道具。大家带的最多的,还是小孩子喜欢的各种吃食,玩具。年节,到女儿家里看看,了解一下女儿外孙一年的生活学习,心里就很欣慰了。
三十夜,村里照例要坐夜的。所有的年轻人,都要热热闹闹地来到村里长辈家里,大家一起坐在酒桌旁,吃着年夜饭,说道着个人一年来的生活。谁在上海工作,当了厂长了。谁是坐着飞机回家的。谁家的孩子自己办起加工店。总之,新一代的年轻人,都很成功,很多人虽然也是打工,可是一个月的工资,也三四千元的。人们说着说着,便感到幸福满足。觉得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
大年初一,天刚亮,我们刚收拾好屋子,村里的年轻人就一起来给父母拜年了。父亲给大家散了香烟,人们接过加在耳朵上,然后就冲着屋子正中,先作揖,后磕头,由于人多,场面很壮观。连一些小孩子,也玩耍似的,模仿着站在门外磕头。快乐无比。
早饭后,是村里妇女给母亲拜年的时间,但见一群媳妇们,在几位大嫂的率领下,走进母亲屋里,先拉了一会家常,就排好队,双手交叉摆动,然后跪下磕头。三拜后,母亲赶紧拿出糖果。大家嘻嘻哈哈地又去另一家磕头了。
到了初二,初三,是外甥外孙给外爷舅舅拜年的日子,很多人拖儿带女地回到娘家,这才是最热闹得时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汇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道道,好不痛快。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八
今天鸡过年呢!
侧身望着阴雨霏霏的院子,她漫不经心地说。那会,我和她一样坐在火炉边不肯起来。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并没有见到院子里有鸡的影子,不明白她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她见我没吭气,很是无趣。回身拿起小方桌上的糖盘来抱在怀里。盘里装着村上常见的芝麻糖,每到年关,人们用大背篓大背篓的红薯剁碎放在大铁锅里,加麦芽糖发酵熬煮成粘稠红黑的糖稀,年三十晚上掺些炒好的芝麻花生进去做块切片。这种糖一向是她的最爱,以往都是自己做,但自从上了岁数她就再没有力气去做这些事,只在县上买些现成的回来待客。此时,她慢吞吞的捏起糖块笨拙的塞到嘴里,“咔嘣”“咔嘣”地使劲嚼着。
“你牙疼,少吃些糖才好!”我说。
“莫事!混心焦呐。怕是要死了的!吃了上个月的药了,总也不见好。以前哪有三十天还吃药的道理,今年真是要死了呐,啥好东西都吃不成了!哎——”她看看手里捏着的糖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顿了顿,颤巍巍的放下糖盘,抹了一把嘴边粘着的糖渣站起身来。
“今天鸡过年呢!下雨,哎——”她扶着门框一脸担忧地看着外面,喃喃自语着。
过一会,她信步走了出去,站在已经打湿的院子里。风和雨朝屋这边打过来,她的腿往后趔趄了一下,又站定,单薄的身子倔强地挺了挺,将被风吹乱的.短发撩到耳后。“这么冷,你背上衣服都湿了呢!”我提醒她。她默默地转身走到屋檐下,依是担忧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怕啥!打不湿的……正月初一下啥雨哟!”她嘟囔着,一脸的不甘和不满。
终于有三只鸡张着翅膀伸着脖子从竹林子里窜出来,直奔火炉屋后面的鸡圈。
“哈!你们到底还是晓得回来!”她一如见到儿女般的欣喜,尾随着它们朝鸡圈那边奔去。
实际上,她只剩下这三只鸡了。就在一个月之前,也就是她住院的时候,那时候屋里有六只清一色的乌骨鸡。她喜欢养乌骨鸡,常说乌骨鸡炖着吃是大补,逢年过节自家杀上一只,余下的还可以给儿女吃。可是,那日她头晕的老毛病犯了,被隔壁的女人送到医院一住就是上十天。等她从医院回来,就只剩下眼下这三只还勉强活着。原先也想着让儿子或者女儿回来帮她喂上一回的,可是她竟不敢说。“人都顾不上,怎还顾得了鸡?!”她能想到,他们一定会这样说她。三个儿女都忙,两个在给别人打工,一个退休了在家得带她的重孙子。她住院了,他们得轮换着到医院陪她,各家都有各家的娃娃、丈夫或媳妇要伺候,她不愿意给儿女添堵不说,更不愿意让儿女知道她还养着家禽的。
儿女们怕她摔跤或是生病,老早就不让她干活了,他们说她老了,老了就要服老。可是她一直不痛快,在她看来,作为一个农妇,喂鸡、养猪、种菜、捡柴这些都是继续活着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老了就是连这些都不要了吗?她不叹息了。叹息也没用,儿女让她进城一起住,是她自己不愿意的。
她开始尝试着偷偷地做点什么来打发白昼漫长的天光。先是收拾了原先荒芜的菜园子,种下莴苣、辣椒、葱蒜和韭菜,顺着菜园子的篱笆再栽上几窝捡柴时顺路挖回来的蕙草。后来,她托人买了鸡仔偷偷放到后院养。养鸡仔简单,只需要在房前屋后拔些青草,再给它们吃一些苞谷杂粮就能把它们养肥。打这之后,她也没那么心慌了,一整天没人跟她说话的时候,她就跟鸡说话,跟那些开着一圈圈黄花的蕙草说话,跟绿油油的菜苗说话。
如同现在,她站在鸡圈门口一边倒进去一早拔来的新鲜菜叶,一边爱怜的看着它们围在她脚边争食。
“你们今天过年哪!过年下雨……管他的,下雨你们也要吃,吃了好下蛋呐!”她笑着跟那三只鸡说。
见我站在旁边,她指给我看“喏,就是中间那只,下蛋极大个儿的!自从我住院那次之后再没下过蛋。开春了,我要多买一些好下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