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张伯礼:病毒传染性增强 毒性减弱(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张伯礼:病毒传染性增强 毒性减弱篇一
11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动态一直是防疫措施优化调整的重要前提基础之一。
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日前发布实施,对次密接和中风险地区不再判定,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据14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连续4日本土新增感染者过万。
如何科学认识措施优化与疫情防控效果呢?张伯礼院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病毒传播更隐匿,但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
“科学调整、不断优化,更科学、更精准,我国的新冠病毒防疫政策一直按照这样的‘节奏’变化。”张伯礼解读,从新冠疫情之初到现在,我国防控方案的调整始终与疫情形势相关,具体来说是四个方面,包括病毒变异、免疫屏障、防控能力、治疗方案。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冠病毒的特点一直是研判的重点之一。“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张伯礼对科技日报表示,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减弱。
同时也不能忽视新冠病毒传播更隐匿。张伯礼提醒,新冠病毒传播隐匿、潜伏期缩短,前者由于其不造成明显症状难以察觉,而后者意味着感染者从被感染到传染人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这两方面变化共同造成病毒的传播力增强。
连日来的感染者数据显示,当前确诊感染者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感染情况是新冠病毒在我国群体免疫屏障基本形成(全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超90%,60岁以上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超85%)的前提下,受到免疫压力选择作用的结果。“这样的进化对于新冠病毒某一特定分支保持‘优势’是有利的,因此,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新冠病毒趋于稳定、毒力趋弱的概率较大。”张伯礼说。
“赋码管理”等科技赋能使得疫情防控更高效
在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赋码管理”一词高频出现,先后提到6次。
“通过大数据的赋码管理是科学精准防控的具体体现。”张伯礼说,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减少集中隔离对象人数、缩短隔离时间的同时,还能保证隔离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加强疫情防控中的科技支撑贯穿于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始终。“基因测序、检测试剂研产、疫苗研发、药物研究、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技术为了攻克同一课题融合交叉。”张伯礼介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中药组分药物进行高效筛选,使得研发“通治方”成为可能。再比如,近3年来核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大幅提升。在准确性提高的基础上得以开展的混合检测以及核酸检测周期的大幅缩短等,都使得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追踪更高效,从而大幅提升整个新冠疫情监测的敏感度。
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防疫二十条的推出非常及时和必要。” 张伯礼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新举措对实现“疫情防得住、经济稳得住、发展更安全”目标,为保障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兼顾民众生活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
张伯礼认为,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高风险区一般以居住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等措施,都是防控进一步科学优化的体现。
“我们应该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张伯礼说,只有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才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
张伯礼提醒,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仍然需要坚持。密接人员及早服用中药可以降低阳性检出率,轻症患者可以改善症状、减少转重率。对老年体弱或有基础病的人,患新冠疫情后一定要到定点医院接受观察治疗,防止转重。
张伯礼:病毒传染性增强 毒性减弱篇二
1.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戴口罩。
2.主动做健康监测,感觉发烧时主动测体温。如遇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到就近医院就医。
3.办公场所应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用品。
4.注意营养,适量运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方案进行预防控制,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必要时,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中的演出;(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存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的野生动物、家畜和家禽;(五)关闭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的场所。
第四十五条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有权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在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和有关设施、设备。
11月17日上午,在202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医生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谈及关于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实施的原因,是跟新冠病毒特点变了有关,即病毒潜伏期缩短,重症也在减少。
“目前全球疫情还处于大流行状态,近期国家‘二十条’发布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备受关注。这二十条的优化调整,总的趋势是防控更加科学了、更加精准了,但绝不是躺平跟放开,而是要逐步过渡到与病毒特点相适应的状态,病毒变了,策略就得改变,现在病毒潜伏期很短了,重症也很少了,更多是轻症以及无症状,这种情况下,隔离期限需要缩短。”张伯礼表示,随着病毒变化、疫情的转变,后续策略还会不断进行调整,调整的宗旨仍然是人民至上,但要讲究更加科学以及精准。
在这次大会上,张伯礼还讲述了中医在抗疫中起到的作用。
他回顾了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刚起时,大年初三,他在去武汉路上,给团队发了指示,希望他们终止休假并编写一个关于疫情大数据证候调查的app软件,到了武汉后,他采购了一百台手机,并把这个软件装在里面,让医生带进病区,用了不到一个星期时期,有4个省21家医院做出了一千个确诊病例的生物学特征,而以往这个工作需要耗费半年时间,通过这个工作,认识到了病毒的具体特征,确定是湿毒疫,即伸出舌头都是黏腻的,区别于普通的风热,需要特殊治疗方法。
“同样是湿毒,但各个省的发病特点又有所区别,如岭南地区是以发热为主,中南地区是畏寒肢冷、腹痛腹泻,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时我们总结出这个病毒的特点是以湿毒内蕴为核心病机,兼夹发病为临床特点,并符合湿邪致病的一般特点,具体是起病隐匿、变化多端、黏腻胶着、缠绵难愈。经过这三年的观察,这些特点也得到了验证。在中医三千多年记载的五百多种疫病中,并未有记载过相关湿毒疫的知识,这次我们总结出来的湿毒疫特点,对中医理论有了新的贡献。”
张伯礼表示,这几年,他们也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医抗疫经验,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专家评估会上也肯定了中医的贡献,并得出了一些中医抗疫的结论,其中,在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上,尤其有效,能有效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可缩短病毒清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尽早使用中医可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疫情患者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