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初中随笔(模板21篇)
人生短暂而宝贵,我想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天,努力过上精彩的生活。在总结中,要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撑,尽量以客观的证据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一
“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总会学河北口音的大娘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那声音回荡在大山中,充满了幸福的年味!
过小年这天,老人常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蒸年干粮。我们这些孩子们期盼着三十儿除夕夜快点到来,真想一下子将日历撕到大年三十儿那天。
在期盼中,三十儿这天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听见那隆隆的鞭炮声。家乡的习俗是谁起得早,谁就会先把财神、灶神接到家。整个夹皮沟林场沉醉在接神接祖回家过年的炮竹声中。孩子们在这一天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欢乐的过年气氛在各种民俗的装扮下,越来越热闹。
有的家里一家人在忙着包饺子,有的在准备年夜饭的美食,有的去给逝去的老人上坟祭奠,还有许多家庭在院子摆上香烛和贡品,求上天保佑人寿年丰。
当夜幕降临,隆隆的炮声和无数的礼花装点了整个夹皮沟的夜空。“过年了!过年了!”孩子们欢呼着,这时,那河北口音的大娘总会喊:“三儿,回家吃饺子了”。我们听到那风趣的叫声总是要笑上好一会儿。回到家,一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饭桌旁,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无论你在天南海北,过年了总要回家陪父母吃顿年夜饭,老人们还要用一根粗木棍子横在大门口,据说能拦住家里的财神,让一家人明年平安发财。这一夜,一家人一起守岁到十二点,迎接新年的钟声敲响。
记得小时候,我们用罐头瓶装蜡烛,挑着灯笼在雪地里放鞭炮,一大群的小伙伴满大街地乱串,谁也不睡觉,好像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临。到了十二点,大家就能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为了这身新衣服,我们等了整整一年,那种兴奋与期盼,在记忆中是那么的深刻。
终于伴着午夜的炮声我们迎来了新年,吃过素馅饺子,换上了新衣服。按老一辈的规矩,过年了小孩要给父母磕头拜年,父母会给每个孩子压岁钱。我们拿着领到的压岁钱跑出家门,再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家串户的拜年。从小我们就一家一户地拜年互问过年好,老人们会将各种糖块塞进新衣的口袋,谁家要有好糖我们有时还会再去拜一回,在童年记忆里拜年是最有收获的一件事儿。
岁月就像流水匆匆而过,可过年那美好的住事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那新年的种种民俗就像盘石,扎根在夹皮沟的岁月长河中,传承着一种中华民族的文明,多想对着大山高呼:过年了,听一听那山谷厚重的回音。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二
充实地过年,往往会回望一年中有喜有悲,有得有失的日子。那大家过年写了什么?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过年的随笔,一起来看看。
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x年,这是一个值得回忆的一年。
我这一年是快乐的,我走了很多的地方,知道了很多新鲜事。暑假,去了美丽富饶的青岛,迷人的蓬莱仙岛,让我流连忘返,记忆犹新。国庆期间,我又去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古老的故宫,显得非常有古老的艺术气质;雄伟的天安门,我站在顶上眺望,显得无比自豪;美丽的鸟巢,象征着我们中国的骄傲,弥漫着浓浓的奥运气息;蓝的无暇的水立方,蓝蓝的水,显得格外漂亮。
我这一年是紧张的,面临着几次严峻的考验,也让我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也是暑假,我的古筝考了五级,在考的时候紧张极了,最近每天都练几个小时呢!最后还是取得良好成绩。入秋后,流感又来袭,我们又紧张了几个月,好多学校都放了,我们学校还确诊出来两例呢!真是可怕啊!
我这一年是丰富多彩的,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兴趣爱好。我们今年学了许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古诗、古。
诗词。
以及更深刻的了解到了我国的那段屈辱的历史和毛主席的伟大。我知道了怎么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小数乘法小数除法……我学会了打乒乓球现在还能跟爸爸对打了呢!建立邮箱发送邮件打字速度有了一个飞跃从在键盘上乱找拼音到了盲打的境界。我会在文章上作一些插图还会搞一个好看的边框。
我这一年是充满期待和成就感的,无数次的成功和期待让我变成熟了,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二月,一个可爱的小生命降临人间,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贵宾犬——卡卡。它就是在这一个月出生的。我早就迫不及待了,等了整整一个月,终于在姑姑家看见了卡卡。我就开始教他坐下,原地待命,装死,跳高……再一次次成功后,我就无比的喜悦。
x年已经成为了过去,x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会更加的努力,争取创造一个比x年还好的成绩!
我的这一年,如春天般欢快。四年级,新的语文老师让曾经对语文不“感冒”的我爱上了语文。经过我的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在每次的单元考试中,由最初考试的九十二分进步到九十六分,又由九十六分上升到一百分。我在语文乐园中欢快地学习着,进步着,老师和同学都对我抱有很高的期望。就在这个星期一,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升旗手,站在了我梦寐以求的升旗台上,第一次和国旗亲密仰视。这让我多了一次对成长的磨炼。
我的这一年,如夏天般热情。这一年来,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写博,积极热情地评博,在20xx。12。20这一天,在小城老师的热情推举下,我欣喜地成为了一名“。
作文。
连线”的管理员。今后,我一定会更加用心地写博、热情和朋友们交流沟通,融入在“校迅通”的大家庭中,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我的这一年,如秋天般丰硕。那一本本经典的课外书,总会把的眼球吸引住。我几乎每天都沉浸在书香的滋润中:读。
唐诗。
宋词,让我修戎定慧,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夏洛的网》让我明白了纯洁的友谊难能可贵,我暗对自己使劲,我要做生活中的“夏洛”;读《神奇校车》系列书,我从浅显易懂的语言中,了解了很多深奥的科普知识;《爱的教育》书中的记录和故事充盈着人与人之间纯洁、温馨的情感,让我感悟到只有爱才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课堂上的各科学习就像是“正餐精粮”,而课外书中的营养就是“五谷杂粮”,搭配食用,我们会更健康地成长。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三
原本不想这样啰哩啰嗦的写下上面的几许文字,是这张信纸上这副温馨画面感染了我,这缤纷大雪中徐徐而行的归家汽车,载着如此温馨的:“回家过年咯!”心底深处被一袭思家的暖流深深击中,想着回老家过年的种.种幸福,忍不住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在这个人们正匆忙在归家路上的日子中,写下心头感慨、祝福几许。祝福偶滴所有友友们:“新年快乐!新春快乐!蛇年大吉大利!”也祝福那些一不小心进入我空间的未来友友们:“新年、新春快乐!”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四
春节快到了,我太高兴了!我记得往年过春节都很有意思,我可以收到压岁钱,还可以买自己最喜欢的烟花、爆竹,然后晚上尽情地放,这时的心情啊,别提多开心了。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饭后,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这时,我总是早早地坐在电视机旁,等着联欢晚会的开始。联欢晚会的节目真精彩呀!我不时的为节目的精彩处鼓掌叫好,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嗔怪地对我说:“瞧,把你傻乐的!”小品更是为全国观众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气氛。快到12点了,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随着主持人一起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这时候,全国人民都沸腾起来了,家家户户更是礼花飞舞。我高兴地喊道:“过年啦!过年啦!”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给亲戚们拜年,当然,我家也不例外。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常常会成为被关怀的对象,我真感到幸福。
到正月初十。
春节,太热闹了!我喜欢春节,更盼望着今年的春节早一点儿到来。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五
初中过年随笔并不难写。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过年随笔,欢迎阅读!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再过两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啦!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去商场、超市采办各种年货;有的在家里忙着清洁各种食品;有的在门上贴。
春联。
窗花,还有的贴上了今年的吉祥物——兔子,广场空地上一些调皮的男孩子会冷不丁地扔鞭炮,把人吓一大跳,他们便会躲在一旁哈哈大笑,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对了,今年我还写了不少春联,三个姑妈我一人送了一副,让她们贴在大门上,她们都夸我写得好呢。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xx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其中除夕的守岁和大年初一的拜年是最重要的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女无论有多远、有多忙,都要团聚在父母身边,等着年三十晚上的守岁,我们就是从南京回到姜堰奶奶家的。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是吃完团圆饭后,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守岁的。接近午夜十二点时,只见外面焰火齐放、鞭炮齐鸣。说起这个风俗的来历,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虫子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年初一早上,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时刻,起床后就急火火地奔到大人面前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这时大人们就会笑嘻嘻地掏出红包,一圈年拜下来,能收不少红包呢。当然春节还有其它不少风俗,比如除尘、祭祖、接财神等等,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那天不仅能吃到好吃的元宵,还能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相互炫耀,别提有多高兴啦。今年我的小姑妈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兔子灯,我可等不到那么久,早早地就拖着它到处跑了。
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春节吗?
春节的早上,我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也陆续地起床了,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妈妈是我家的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妈妈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妈妈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妈妈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我妈刚弄好汤,我便抢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个痛快!由于吃得太快,舌头都火辣辣的。
我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是油,便欢天喜地去看精彩电视节目了。
啊,真是一个快乐的春节啊!除夕夜,我们一家刚吃完年夜饭,两个小妹妹就嚷开了:“走哇,去放爆竹喽!”说完,就“噌”的一声,跳下了椅子。她们一手拿着爆竹,一手拿着点燃的卫生香,跑出了家门,我也急忙跟了出去。
街上,“劈劈啪啪”的抱住生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和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的火花中,好像变成了一台台电视机,正在播放精彩的节目呢!
忽然,前面亮光一闪,接着拳头大的圆火球,一个接着一个飞向天空,红、黄、绿……照得大街通亮。
妹妹一见,就大声喊:“姐,这是什么?”
“这叫闪光炮,可好玩了。”我说,“放完了,还剩个长筒呢!”话音刚落,她又喊起:“姐,我们放一个花炮和他们的比一比!”说完就把一个花炮直立在石台上。花炮有半尺高,大拇指那么粗,是用牛皮纸卷的,像支蜡烛。我们用香火点燃了导火线,导火线就“哧哧”地冒白烟,紧接着就“刷”的一声,一股火柱冲天而起,窜出十几米高,五颜六色的火花向四周散开,又像雪花一样纷纷下落,好看极了。
不一会儿,邻居们也都出来放爆竹了。“劈劈啪啪”“乒乒乓乓”“咚——哐”的声音一直响个不停。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六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早晨,我被几声零乱的炮声吵醒了,我迫不及待地跳下床,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我就拉着妈妈的手去贴春联,春联的上联是:富贵满堂接鸿福,下联是:吉祥如意度新春,横批是:吉星高照。刚贴完春联,姐姐就来了。我们俩个拿了几个炮,就飞奔楼下,加入了“放炮团”。
一转眼,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奶奶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午餐,看着满桌的.美味可口的午餐,我胃口大开,饱餐了一顿。
饭后,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前说起了“年”的来历。据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当除夕之夜,“年”就出来吃人,所以人们就在每年的除夕躲在西山,度过一晚后,第二天回家,就这样度过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年,来了一个人来到一户人家对主人说:“自己要在他们家度过一晚。”但主人却说,跟他们到西山躲一晚,可是那个人却不同意,主人和那个人说了大半天,主人终于同意了。主人走后,那个人穿着红衣哈哈大笑,还不时的放炮。不一会儿“年”就逃走了,所以过年要贴春联,还要放炮,这样就可以赶走“年”。
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夜宵的时候,吃完饭后,我就和姐姐下楼放炮,这时新年的钟声就敲响了,随着密集响亮的炮声结束了除夕之夜。
难怪大诗人王安石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七
时隔一年,再次踏上回家的旅程。农历戊戌年年关将近,回家过年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文化潮流。
不过在今天中国高铁遍地的情况下,我还是没能找到一条直通故乡的高铁线路。伟大的河西走廊虽然已经有了高铁运营路线,但却偏偏少了我的故乡——武威。
余秋雨先生在自己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以走出去讲学考察的方式,写下了他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感悟以及有关中国文人们人格精神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也经历着自己的“文化苦旅”。整理行李的时候才发现,行李箱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坏了,不得已,借了室友留在宿舍的空箱子。走进前往省会兰州的硬卧车厢,属于我的一场苦旅才刚刚开始。
坐火车我最怕挨着六七岁以下的孩子,结果怕啥来啥,对面坐的就是小孩,六七岁以下。小孩无休止的哭声和肆无忌惮的嬉闹,还有家长们自以为是的敷衍管教,伴随了我的整个回家之旅。
在别人眼里,孩子们是天真可爱的。但是真正地身临其境就会发现那都是骗人的。面对对面小孩的哭闹以及家长之间你来我往相互埋怨和争吵,头痛欲裂的我毫无办法,只能继续“享受”这漫长的“文化苦旅”。
如今,中国人口的巨大流动已经司空见惯。人们携妻带子,背井离乡,前往大城市寻找新生活。到了每年的年关时节,则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的旅程。毫无疑问,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很多人返乡顶风冒雪一票难求,也有很多人只能站着回家,相比之下,坐拥卧铺的我倒显得幸运而奢华了。
这一趟武汉到兰州的火车要走20个小时,要去武威还得再买一张4个小时的火车票。我跋山涉水,穿山越岭,花费两天时间在天黑的时候才回到阔别一年的父母身边。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家过一个年。这大概就是自己身处异地求学一年中最温暖的盼望。
南方学校的寒假普遍较短,加上实习,我在家的时间不超过20天。算一算元宵节已经是四年都未曾在家待着了。辛辛苦苦回家过年,年还没过完,就又得风尘仆仆地回到异乡,这样一对比,反而千里之外的故乡倒成了异乡,而这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回家的这天,时间已经走到立春,寒冷的冬天终于可以结束了。马上要过年了,家里依旧在忙碌。生活是艰辛的,而我们依旧需要不断前行,继续人生的“文化苦旅”。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八
回家过年,是一年之中最令人欣喜的日子,也是最令人期待的日子。回家过年,是多少在外拼搏游子的心声,也是多少父母心中对子女归来的期盼。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嘘寒问暖,重温天伦。孩子听着母亲周而复始的唠叨,体验着父亲大爱无言的关心,父母欣慰地感受着孩子在说话、做事、体谅父母上的不断成熟以及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进步和提高,一家人的幸福感丝丝缕缕如湖面泛起的涟漪,洋溢着温馨且经久不散。
一
打开电脑登录qq,儿子熟悉的头像绽放着颜色。点击询问他春节放假的事,他说单位执行国家规定。不过特殊照顾外地大学毕业生,可以提前三天回家。看着儿子的回话,心中为能有这样体谅孩子归家心切的单位领导感到钦佩和欣慰。
说到买票的事,他说自己已经工作了,这些事他自己会安排好的,不再用父母操心。看着孩子的成熟,我想,有些事情也该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了。
想想孩子在外上学的四年间,很多生活上的琐事总是大包大揽的替他考虑,帮他去做好,虽然在内心感觉是对孩子的关心关爱,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扼杀了他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如今的孩子虽然长大了,已经工作了、自立了,有工作能力和办事能力了,但孩子再大,在父母面前也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尽管他自己的事情考虑和处理的很周全,父母对他还是放心不下。天冷了知不知道加件衣服,早上上班能不能吃饱饭,下雨天带没带雨伞,父母的心无时无刻不与孩子系在一起。实在放心不下时候,给他打个电话,又怕影响了他的工作,更担心他说你唠叨或多事,不管他怎么想,或是怎么说,儿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父母的全部,儿子的喜怒就是父母的晴雨表。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
二
我多么期盼着早些回到日夜思念的故乡,多想回到每天为我担心的父母身边。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及这些,我能做到的只能是给远方的父母挂个电话报个平安,或网聊或视频叮嘱父母注意身体,亦或遥望北方想像着家乡的父母此时在看电视,在上网还是在广场上散步,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献上儿子的祝福。
记得小时候我是多么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时候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还有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长大成人的我盼望的是回家过年的团聚,回到家中可以陪父母说说心里话。同时我又多么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见父母那渐渐发白的黑发。曾几何时,为了完成学业,为了人生的锤炼,我不得不离开他们。可就在与父母分手的那一时刻,透过那充满希望的眼神我分明看到了他们背后的寂寞,在他们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孤独的等待。
西安是一座古老文明、历史悠久且承载千年文化的古都。有机会在这里学习而且又在这里工作,真的是人生之中的一大幸事。然而,世界再大,我也要回家过年。
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回家是很难的事。买票难,进站难,坐车难,难于上青天。上学时候,每个假期都是老爸提早为我订好往返的飞机票,唯恐我遭受买票难、坐车难的难辛。而如今,我工作了,在经济上独立了,在生活上也应该独立,生活琐事真的不想再让父母操心了。我告诉老爸老妈,今年回家过年,我的行程我做主。
三
春节时候虽然已经步入了立春的季节,但东北的气温还是很低的。已经习惯了西安近似于南方天气的温度,回到东北还能不能适应北国的寒冷。前些年的旧棉衣是不是已经破旧了,也已经过时了,穿在身上是否还能遮挡风寒。于是去商场,逛商城,挑选能适合儿子的棉衣,最后还是网拍了一件薄款的羽绒服给他。收到儿子试穿羽绒服时同事帮他从不同角度拍下的照片,看着儿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想像着儿子此时心里一定充满了幸福感。做为父母,儿子的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上网进入购票网,查询西安至哈尔滨的车票,只有硬座没有卧铺。距离儿子启程的时间一天天逼迫了,一票难求的结果真的难以想象,坐在火车的硬座上两宿加一天,然后还要坐六个多小时的长途客车或九个多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家,儿子怎么能受得了。尽管儿子一再说自己的行程自己做主,但父母还是不忍让孩子在旅途中吃太多的苦。于是,点击去哪网,为儿子网拍下了往返的机票,然后把出票信息网传给他。网购机票是很方便的,网拍省城至家乡小城的火车票是不可能了,只能委托省城工作的朋友代购一张汽车票。而购买边陲小镇至省城的返程火车票则是一大难题。提前20天早早地上网等待,哪知到了售票时间网上却没看到有一张卧铺票。因为是夜行车,没有卧铺熬过一整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怎么办,运用一切关系网,找了几个铁路工作的朋友、同学,没有丝毫希望。后来有人提供一个电话。抱着一线希望打过去,对方很爽快地答应,让我等候电话。几次电话沟通之后,终于等来了电话约见,如愿拿到了一张卧铺票,不过票面91元的一张中铺火车票,我付出了150元的现钞,而且还要感谢人家的帮助。多少年来痛恨票贩子的行径,这次为了儿子的行程还是宁愿被黄牛撞了一次腰。
四
透过飞机舷窗向地面看去,北方的大地是一片熟悉的银装素裹。乘坐的空中客车距离哈尔滨太平机场越来越近,机舱里渐渐热闹起来。从谈话中得知,许多人都是在西安工作,都是回东北家乡过年,其中有人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这次多花几百块钱坐飞机回家,就是为缩短路上的时间,能在家里陪父母多待上几天。由于工作忙碌,虽然已经临近春节,我还是没有一丝过年的感觉。但是坐在飞机上,我真真正正地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原来年味儿就是牵挂和思念的味道。
坐在身边的一对年轻夫妻,一路之中不停地谈论着琐碎的家事,谈论着年迈的父母。说话的语气时而是高兴的喜悦,时而是伤感的惆怅,虽然不是与他们面对面而坐,但分明能感觉到两人的表情极为丰富。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他们谈起回家过年的不容易,让我深有感触。“父母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了,我们已经成家立业,可他们还是放心不下我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我们回去陪他们过个团圆年。可是这一点点要求我们都很难做到。今年总算是能与父母一起过个团圆年了!”
看着这久违的、浓浓的亲情氛围,思念的心情更加强烈了。
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太平机场。乘客都急切地走下飞机。走出机场的验票口,看到许多等候在外面的人高兴的招着手,走出来的乘客都是欣喜万分,而我距离自己的家还有一段行程,只能穿过伫立在验票口栅栏外面喜悦的人群,拉着行李箱急切地走向大厅外面通往市区的大巴。
五
飞机准点降落在太平机场,现在已经坐上了开往市区的机场大巴。当母亲看着儿子发来的信息,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尽管坐飞机回家节省时间,也免遭受许多辛苦,但爱人却总有一份担心。尽管已经平安的到达了省城,此时的爱人还是把心与儿子的下一段行程系在了一起。她一字一句拼打着字句,告诉儿子先去酒店取回朋友帮助购买的客运车票,然后去吃点东西,再回到客运站候车。一定要注意安全,看好自己携带的行李。
儿子每次回家,父母的心都会伴随着儿子的整个行程。从儿子出发开始,爱人就不停的给儿子发信息,或在网上与儿子聊天,提醒他不要睡觉,要把行李放在眼前,特别把身份证和钱放好。
从太平机场到市区客运站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中途有三四个站点,爱人不时的嘱咐儿子,提醒他看好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睡觉。儿子睡觉是很容易进入状态的,一但睡着了把他抬走了都不会有感觉。因此,爱人总是担心儿子睡过了站,耽误了行程。
聊天窗口上显示,大巴车已经进入哈尔滨市区,爱人嘱咐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下车。
六
走下大巴车,我到那家熟悉的酒店取到了订好的客车票,就回到客运站等时间了。四年上大学期间,每个学期回家时,老爸都提前帮我订好机票,再订好汽车票,几乎每次都是到家酒店取车票。几年的往返之间,基本没有为了车票发愁的时候。
2月6日17时40分,客车终于开动了。尽管时间晚了40分钟,我的心情还是有一种无语的激动,因为伴随着车轮的转动,我距离自己的家越来越近了。车上大多是回家过年的人,大家都怀着一样的急切心情想马上回到家中看到久别的亲人。北去的龙运大客车载着我的思绪奔向我的家乡,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边陲小镇鹤岗。这条回家的路在过去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都要走上一个来回,只不过有时候是乘汽车,有时候是坐火车。而这一次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同:因为我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工作了。
想想人生之中的一些事情真的是不可思议。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我们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就业合同,怀揣着一份建功立业的志向各奔东西了。来自东北的我,在西安上学,之后又在西安工作;而许多家在西安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却去了其它的省市。过年了,他们纷纷回到了家乡西安,而我却离开了西安回到了远在东北的家乡。时间、工作和家乡的不同,注定了同窗之间的阴差阳错和无缘相见。
经过6个小时的夜行,我终于回到了家乡小城。拉着行李走下客车时,出租车司机们吆喝着招揽生意。我被“拼”至一辆出租车上,向市中心的家中驶去。因为从车站到我的家,只是一个起车价,所以这段行程打出租是不用问价钱的。
七
入冬时候,爱人买回了一个很大的塑料桶,淹了十几棵酸菜。她说儿子爱吃酸菜,但外面卖的很多都加了这个剂,那个灵的,吃了对身体不好,自己淹的吃着放心。
按照客车从省城到家六小时的行程计算,回到家最快也要深夜零点左右。儿子顺利地坐上客车之后,爱人就开始张罗着做饭了。她一大早就从冰箱里拿出了小笨鸡、排骨、冻豆角,然后又去超市买回了新鲜蔬菜,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样家常菜,只是一顿简单的夜宵,却融入了母亲对儿子千丝万缕的亲情和关爱。
爱人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
从夏季盛产蔬菜时候起,她就精心挑选儿子喜爱吃的茄子、豆角冻在冰箱里。临近过年时候,又陆续买回了鸡鱼、排骨等,还有冻梨、冻杮子、冻花红等,花生瓜子各种小食品就不用说了。每次去超市,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这个适合我儿子吃,这个我儿子喜爱吃。很多时候我会看着她的做法而窃窃发笑。
八
经过一天的奔波,我终于从西安回到了东北边陲小城鹤岗的家中。虽然感觉有些疲惫,但看到妈妈亲切的笑脸,听着老爸熟悉的声音时,我的心情感到无比的舒畅,疲惫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坐在温暖如春的家里,吃着妈妈做的可口饭菜,觉得比去饭店里吃大餐还要美。
吃过夜宵,我从旅行包中一样样的拿出为父母、为亲人买的各种礼物。因为是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自己有了工作收入,回家过年对亲人的一点点心意还是必须要有的。母亲看着我走这么远的行程还带了这么多东西,心疼地说,以后不要再带这些东西了,现在市场什么都不缺,你们那边有的东西在这边几乎都能买到。只要你努力工作,只要你每年都能回家过年,就是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
一家人在这团圆的氛围中尽享天伦之乐……是的,回家过年是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
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潮湿,哪怕我将来身为父母,哪怕我将来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每年也都会像候鸟一样,不畏旅途艰辛,怀揣浓浓的亲情回家与父母一起过团圆年。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九
今天,当我睁开眼睛时,就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就知道今天要过年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一个除旧迎新的日子!我穿上衣服跳下床。我问妈妈:“我们今天要干些什么?”妈妈说:“我们先把大门上的春联换好。”于是我和妈妈利索的用新桃换去了旧符。
下午的时候我们一家换上新衣,紧忙开车去奶奶家过年去。在路过中原路的两旁时,路灯上都挂着火红的中国结和南瓜灯。那一只只中国结像一只只蝴蝶迎接着新春的到来。车行到中原文化宫时,只见映入眼帘的是正门两侧巨幅的奔马图。那黑宝石般的大眼睛使奔腾的骏马炯炯有神,马耳至脖上长长的鬃毛使马显得很潇洒。马儿腾跃的样子更彰显英武!东侧画上写着“同建石油城”,西侧写着“共筑中国梦”,中间是“欢度春节”。好一副年味正浓的景象,看的我心里好奋进!
快到一公司的路两旁,摆满了红色的鞭炮,远远望去,就像两条红色的巨龙在飞舞。到了奶奶家,一进屋一股浓香的饭菜飘到我鼻子里。看着满桌的美味,口水直流三千尺。今天我们我们全家要吃顿过年的团圆饭,把年赶跑,迎接新春!祝大家新春快乐,马上好运连连!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
在外漂流的心经过365个昼夜的煎熬,总算是又回到了家乡,回家真好!从上车到把车子停在自家门口经过8个小时的奔跑终于完成,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回家的头天晚上在沪只睡了短短的三个小时的觉,因为第一次上高速,又是拿到驾照时间不长,说不紧张那是瞎话,又加上一年没有回家,有颗激动的心情是再正常不过了,下半夜基本上是在数着时间度过的。
回家的当天正好是农历小年,车子刚下高速家乡的面貌就映入眼帘,这条省级公路自己以前在老家经商的时候,曾经走过无数个来回。下了高速就把车子停在了路边,让跟车的那两人下去自己做了个短暂的休息。路上不时的有熟悉的车子从跟前路过,这都是镇子上的公交车,因为他们平时就停在自家对面的车站上,都比较熟悉。休息了片刻又从新坐回了车里,发动车子继续赶路,这时已经时至傍晚,有的积极家庭开始放爆过小年了。车子又行经了将近三十公里进入家乡的小镇,老远就能看到了浓浓的年味,街道两旁的铺面都高高的挂上了鲜红的宫灯,不时的传来噼里啪啦鞭炮的响声,新年——到了。老家房子住在车站对面,来来往往的车辆真多,加上好多也都是从外地回家过春节的车子,附近又新开了几家小型的超市,来往的行人更多,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回家的这几天天天都是在嘈杂声中度过的,虽说以前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可自从去到上海这几年以后,一直住在郊区农村,远远也能听到汽车和轮船的鸣笛声,可都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过,好几天都没怎么休息好。随着年关一天天的临近,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多,就连下午也一样,不知人们是不是真的富裕了,就跟东西不要钱似的,一直的往家里搬运。人多加上自己的车技不敢恭维,所以就一直没把车子开出去兜兜风,整天就是面对太阳席地而坐,陪着父母好好的聊聊天,好好享受享受这冬天大自然赋予的阳光,喝着家乡的茶水,嗑着家乡土产的小瓜子,和家人一起晒着太阳,我想这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种生活享受吧.....
休息了几天以后,开车带着儿子一起出去转了一圈,看看以前大街小巷中家乡有没有新的什么变化,可惜的是农村集镇永远是农村集镇,没有太多的变化一切如旧,蜿蜒的小路和狭窄的街道,显示着她的古老沧桑和一种无奈,随着便捷的公路网从家乡的小镇擦肩而过,曾经繁华的小镇一去永不存在。街上好多新添的商户都是从周边的农村搬迁过来的,以前好多长住街道上的邻居和生意上的伙伴都移居城市发展,随着镇政府和几个大事业单位的搬迁,镇上的人气早就大不如以前,就连镇中心医院都搬迁到临近公路边的镇政府那边去了,现在住在镇上的人们要是得了小病小灾的都无法找到医生医治,更可气的是治安方面也不近人意,好好的派出所也合并到了原来的区里,现在想办个身份证或什么证件的都要去远离十五六公里开外的另外一个地方才行,难怪这几年没在家好多老熟人都不见了踪影,原来都在市区买了房子,生意也都搬近到了城里去做,细细看看还真有点让人有些伤感,看来未来的“搬迁大军”中又要多上新的一员..........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一
今天鸡过年呢!
侧身望着阴雨霏霏的院子,她漫不经心地说。那会,我和她一样坐在火炉边不肯起来。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并没有见到院子里有鸡的影子,不明白她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她见我没吭气,很是无趣。回身拿起小方桌上的糖盘来抱在怀里。盘里装着村上常见的芝麻糖,每到年关,人们用大背篓大背篓的红薯剁碎放在大铁锅里,加麦芽糖发酵熬煮成粘稠红黑的糖稀,年三十晚上掺些炒好的芝麻花生进去做块切片。这种糖一向是她的最爱,以往都是自己做,但自从上了岁数她就再没有力气去做这些事,只在县上买些现成的回来待客。此时,她慢吞吞的捏起糖块笨拙的塞到嘴里,“咔嘣”“咔嘣”地使劲嚼着。
“你牙疼,少吃些糖才好!”我说。
“莫事!混心焦呐。怕是要死了的!吃了上个月的药了,总也不见好。以前哪有三十天还吃药的道理,今年真是要死了呐,啥好东西都吃不成了!哎——”她看看手里捏着的糖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顿了顿,颤巍巍的放下糖盘,抹了一把嘴边粘着的糖渣站起身来。
“今天鸡过年呢!下雨,哎——”她扶着门框一脸担忧地看着外面,喃喃自语着。
过一会,她信步走了出去,站在已经打湿的院子里。风和雨朝屋这边打过来,她的腿往后趔趄了一下,又站定,单薄的身子倔强地挺了挺,将被风吹乱的.短发撩到耳后。“这么冷,你背上衣服都湿了呢!”我提醒她。她默默地转身走到屋檐下,依是担忧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怕啥!打不湿的……正月初一下啥雨哟!”她嘟囔着,一脸的不甘和不满。
终于有三只鸡张着翅膀伸着脖子从竹林子里窜出来,直奔火炉屋后面的鸡圈。
“哈!你们到底还是晓得回来!”她一如见到儿女般的欣喜,尾随着它们朝鸡圈那边奔去。
实际上,她只剩下这三只鸡了。就在一个月之前,也就是她住院的时候,那时候屋里有六只清一色的乌骨鸡。她喜欢养乌骨鸡,常说乌骨鸡炖着吃是大补,逢年过节自家杀上一只,余下的还可以给儿女吃。可是,那日她头晕的老毛病犯了,被隔壁的女人送到医院一住就是上十天。等她从医院回来,就只剩下眼下这三只还勉强活着。原先也想着让儿子或者女儿回来帮她喂上一回的,可是她竟不敢说。“人都顾不上,怎还顾得了鸡?!”她能想到,他们一定会这样说她。三个儿女都忙,两个在给别人打工,一个退休了在家得带她的重孙子。她住院了,他们得轮换着到医院陪她,各家都有各家的娃娃、丈夫或媳妇要伺候,她不愿意给儿女添堵不说,更不愿意让儿女知道她还养着家禽的。
儿女们怕她摔跤或是生病,老早就不让她干活了,他们说她老了,老了就要服老。可是她一直不痛快,在她看来,作为一个农妇,喂鸡、养猪、种菜、捡柴这些都是继续活着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老了就是连这些都不要了吗?她不叹息了。叹息也没用,儿女让她进城一起住,是她自己不愿意的。
她开始尝试着偷偷地做点什么来打发白昼漫长的天光。先是收拾了原先荒芜的菜园子,种下莴苣、辣椒、葱蒜和韭菜,顺着菜园子的篱笆再栽上几窝捡柴时顺路挖回来的蕙草。后来,她托人买了鸡仔偷偷放到后院养。养鸡仔简单,只需要在房前屋后拔些青草,再给它们吃一些苞谷杂粮就能把它们养肥。打这之后,她也没那么心慌了,一整天没人跟她说话的时候,她就跟鸡说话,跟那些开着一圈圈黄花的蕙草说话,跟绿油油的菜苗说话。
如同现在,她站在鸡圈门口一边倒进去一早拔来的新鲜菜叶,一边爱怜的看着它们围在她脚边争食。
“你们今天过年哪!过年下雨……管他的,下雨你们也要吃,吃了好下蛋呐!”她笑着跟那三只鸡说。
见我站在旁边,她指给我看“喏,就是中间那只,下蛋极大个儿的!自从我住院那次之后再没下过蛋。开春了,我要多买一些好下蛋的。”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二
我长在市井中,算不上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我出生在郑州的西边,这里曾是纺织工业繁荣时期人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往昔有满目皆翠的树,是名副其实的“绿城”。一到夏天,就有绵绵无绝期的蝉声;冬至未至,就已然大雪封门。
这里被称为“西郊”,被划分到“中原区”的范围。听祖辈讲我的“老家”是一个叫做“赵村”的地方。然而,“赵村不姓赵,十里八乡都姓刘”,如今被圈进了“高新区”。祖屋已经不在,拔地而起的是千篇一律的楼房。那座村子有一道被荒废的铁轨,爷爷说他当年曾在那儿从日本鬼子的魔爪中幸免于难。
后来,家道中落、穷困潦倒的爷爷从乡下来城里当学徒,同行的还有他的同胞兄弟。他们一起逃到城里,一把跪倒在他的“老泰山”脚下。爷爷勤学苦干,娶了长他一岁、订了“娃娃亲”并和他磕磕绊绊相守一生的女子,就是我的奶奶。
自此,奶奶迁就了爷爷一生,爷爷照顾了奶奶一辈子!
我特别怀念他们最初退休在家的那些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进行式。在我真正的“老家”,遥远的“赵村”只能算作我的祖籍。“祖籍”有黄澄澄的玉米、有淘气的伙伴、有香喷喷的手工面条,而“老家”却有着升起的炊烟、有着不灭的'炉火、有着让人牵肠挂肚的味觉。
奶奶做的菜精细,含在口中、咀嚼片刻,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爷爷熬过了饥荒的年代,总担心我们这些晚辈不够吃,反倒张罗了一大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当河虾肚子里的那道“黑色”忘记剃掉,我们都不敢吭声,爷爷还在隐隐地自责,我暗自思忖:“爷爷真的老了!”
去年除夕,爷爷还能为我们烹制一大桌菜肴。当春天过去,夏天伊始,他住进了医院。一次次挣扎着和时间赛跑,我也在争分夺秒为抓住回忆去记录。
能留下来的记忆,都是美不胜收的!
当爷爷躺在病榻上,数着时针和秒针回顾他走南闯北、平凡却壮烈的一生,我来不及陪伴左右,唯有期盼他当下少受些疾病的苦扰。
我已然能够平静地接受任何可以预知或者渴望奇迹的发生,而人与人的相逢、相伴和告别,一个循环往复、无法颠倒的命题,或者你可以理智地称它为“自然规律”。
只是,我们再不会吃到爷爷亲手烹制的那一大桌饭菜。他再也不会尝一口香甜的麻糖,提醒着这个依然清醒的小年。
他怎么会不记得:“过了小年就是年啊?!”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三
年,早已不像儿时期盼的模样,少了欢喜,多了责任。现在的孩子也早已不似当初的我们,不再为了穿新衣、戴新帽而欢欣雀跃、手舞足蹈,生活的富足早已使他们习以为常,对年的渴望也显得可有可无,对他们来说,过年,只不过是放松休息的一个假期罢了。儿时的过年是幸福的,因为忙碌是留给父母的,我们的职责就是开心的玩耍加上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美味!时过境迁,如今的过年,忙碌是属于我们的,责任是属于我们,欢乐是属于全家的。有了责任,添着忙碌,我们感觉过年是别样的——累并幸福着!平时少有的陪伴,平日给不了的亲情,都想趁着过年一股脑儿的给予补偿——对孩子亦对日渐年迈的父母。过年少不了走戚访友,多数亲戚和自家的兄弟姐妹也只有趁着过年时才能得以团聚相见,这是值得可喜的。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走亲戚,以为是种负担,常常在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下才走马观花似的以神的速度敷衍了事,而今,人近中年,对走亲戚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悟,闲话家常也是种幸福!一种如空气和水一样平淡却不可或缺的幸福!正所谓: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一些印象中威严十足、身体硬朗的伯伯叔叔,却好似突然间变得皓首苍颜、老态龙钟;而一些同辈的哥哥偶尔遇到也需仔细辨认,略显黝黑的面庞再也不是当初记忆中的样子,老气横秋!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夹带着沧桑在每个人的脸上进行着刻画,是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变化?还是这种变化显现在别人的身上时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看着日渐老去或已经逝去的长辈,我们不禁无奈的沮丧,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亲人,更失去了一种心灵上的支柱,是岁月在告诫我们吗?告诫我们即将彻底失去的任性和天真,告诫我们不可以再随意撒娇、不可以再任性妄为?!取而代之的将是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沟坎,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只有孩子才能在长辈面前为所欲为,然而这种机会对于我们来讲,却是一年比一年少了。角色的转换迫使我们不得不学会坚强与忍耐。该是这样的年纪,让我们渐渐懂得了亲情的可贵,也再没有了嫌弃家长里短琐碎的理由。听着乡音,话着家常,才发现,原来最解乡愁的依然是地道的方言,不管是说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是无比的亲切、暖心!溶入,此时便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感慨时光的同时,不禁猛然一惊,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它不以空间为距离,不以财富论英雄,在时光的长河中,再骄艳的花朵,再富足的日子,人,终有老去的一天,而陪伴,才是幸福;团聚,才是福气!
就像走进生命里的人,注定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不管是擦肩而过还是相知相伴,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用爱去经营。
年,是过了,春,却来了;年味,是淡了,亲情,却更浓!这便是这一季岁月教会我的东西,一点一滴,弥足珍贵!
不知不觉,新的曙光已然升起,金色阳光将铺满大地,让我们用幸福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清新的早晨!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四
仿佛一转眼,年便随着日子走到眼前。
为什么非要过年?有意无意间,抚摸岁月的留痕,数着额头上逾发深密的皱纹,在心里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小时候,越近年关越要搬着手指头盘算,唯恐一不小心年就会在注意力些些不集中的时候悄然溜走。那是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意味着可以吃上几顿有点肉,沾点油水的饭菜,可以穿上一件即使是以旧翻新的衣服四处招摇。盼过年就是盼望简单的吃饱穿暖,盼望着好日子总如过年一般天天来临,快乐自不待言。
待成家立业,有了孩子,过年变成一种生活的感慨。日子因为物质极大丰富到没有差别,曾经的生活梦想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心里的渴望已然失去想象的目标,心绪便在日复一日无差别的往复里失去等待的兴致。往往苦闷、抑郁和烦心呈现得多,快乐、清闲和舒畅则相对就少,有时甚至怀念那些小时候虽然清苦,却始终充满期望的快乐。到底是日子的富足加速了精神的疲劳,还是神经过敏对过年要求的口味越来越高?似乎心里根本找不到答案。尤其看着孩子们在年复一年地轮转里疯长,才突然感觉自己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衰老,不经意已人到中年,过年无异与时间赛跑。
跟住他们地叙述,看着窗外孩子们的欢快雀跃,我恍然大悟。我、孩子和老人三者不过是以年为单位的循环阶段,孩子一定会随着每一个年过成我,我也会随着每一个年过成老人的模样,这才是过年的真正含义。
年当然是四季轮回的暂时终点,更是起点。当三百六十五个日子汇聚在一起,年就是生活的过程,当所有的年汇聚一起,那年就变成生命的刻度。不用想日子的好坏,也别去奢望年景的流旺,既然都是生命的必然过程,就没有选择和放弃的理由,不管怎么样都要面对。所以,过年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传统节日,而应该是对一段生命历程的隆重致敬。
逐渐地认知,让我接受了时间的残酷,人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一年一年里倒计时。于是,我懂得了过年不再是害怕拉家带口的千里奔波,不再是吃啥啥不香地疑问,不再是挑三拣四后还要尚觉不满足的计较,不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苦闷,而应该是绝不可轻易浪费的珍惜。
回家,又一次让我扳起了手指。
过年的滋味,就是一家人难得团圆的欢愉,是看着老人们身体康健的欣慰,瞧着孩子们几天不见就变得长大的惊喜,和每个人心里升起的甜蜜。
过年的滋味,也是回家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的满腔告慰,是明知迷信的行为仍要执着点燃的一捆捆、一串串纸钱,当冲天的火光载满我们的思念,相信捂热的不仅仅是那一丘寂寞的黄土。
过年的滋味,还是大口朵颐着家乡的粗饭淡酒,比较着过去和现在的太多不一样,像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讲着我们小时候的真事,然后在他们瞪大的眼睛里发现妈妈正在勾娄着腰身为他们欢喜地添酒加菜。
过年的滋味,也是热乎乎睡在老家土炕上,美美地做着童年长大的梦,光着脚淌在家乡的小河,呼喊着童年伙伴的呓语。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五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华夏大地上已经传承了四千多年,它象征着我们生活的安定团结家庭和睦,日子的欣欣向荣。在每年春节来临之时每个人都会对新的一年怀有新的憧憬和期待。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对于过年的感受是欣喜若狂,因为所有的奢望在新年到来的时候都能实现,至少会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相等的满足;当我们与时代齐头并进步入成年后,我们建立了家庭,责任和义务无形中形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不再为了一件新衣服或一块糖果而欣喜,而是为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舒适的居所、一种幸福的生活而奋斗。春节成了一种载体,让我们在休息的闲暇之余感受生活,与家人团圆与朋友谈天说地与孩子嬉戏打闹,默默许下一个心愿希望在新一年能够实现。春节让我们对于“幸福”有更好的诠释,幸福的事儿很多,春节团圆中更让我们用心的感受到幸福真实存在。不再为了生活而忙碌而是陪伴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圆饭喝着团圆酒聊着团圆天憧憬着未来,这就是春节让我们感受到的快乐!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的沮丧学会感知已经拥有的幸福。人情世故,在春节的时候一一兑现,大家带着笑脸带着约定相聚在一起,在短短时间内对人情伦理进行了一次修补,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洗礼,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感受自己的幸福,期盼美好的未来。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六
那时天刚一擦黑,村里的小伙伴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没有春节晚会办得好还是办得坏的纷争,我们齐齐的聚在村头昏黄的灯光下,每个人手里拎着一个袋子,开使对全村进行“扫荡”。我们每个人拎着一个纸糊的灯笼,虽然做工粗糙却倍加珍惜,里面的蜡烛摇摇曳曳地给我们照着道路。每一家今天都是大门洞开,表现出对我们的坦诚和欢迎。迈进每一家的门槛,我们的嘴巴都是甜甜的,齐声说着“叔叔大爷过年好”。这家的主人照例是笑脸相迎:“好,好。呵。瞧张家的孩子又长高了,李家的小淘气,今年考试怎么样啊。”没等我们害羞的加以回答,主人早已捧出糖果和瓜子装在我们的兜里。我们也连忙说着谢谢退出屋子。
有时到了自家门前,也和别人一样嘴里嚷着好听的.拜年话,一道长驱直入,家长也不说什么,象对待别人一样往兜里装着糖果,只是戏谑的照自家孩子后脑勺来一个小巴掌,到谁家都一样,出来以后哄堂大笑:“二头,你家的糖不如别家的甜。”“胡说,刚才你爸往我兜里装糖的时候比别人少。”大家一路打打闹闹,不断碰到别的孩子,就一起加入进来。“哎呀,这家我不认识,不知该怎么称呼人家?”“嗨,你就别说话,大家一起进去,一样不会差你的份!”,于是便蜂拥而入。也有个别淘气的孩子,一连三五次跑进一家门口,人家也不指出来,一样给糖吃,一样来去匆匆。
我们闹到很晚,每个人的兜里都鼓鼓囊囊,每个人脸上都十分兴奋。其实,我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讨糖吃,现在看来很可笑,但有时想起来觉得很亲切,无论家里的大人有过什么过节,无论各家各户有什么烦心日子,统统在我们的欢笑声中销声匿迹,尽管那时每一家都不是很富有,但我们看到了每一张大人的笑脸,也让每一户乡亲看到了我们的笑脸。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七
现在是大年初二,窗外是阴雨天。因为下雨的缘故,门前的溪流涨了水。我坐在房间里也清晰听得到水流的声音,还有楼下每隔几分钟的麻将声响。
过年,理应是最热闹的节假日,而我感受到的却是和往常一样的平静,甚至有一些些的无聊。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看这版《神雕侠侣》是在什么时候。但是我却清楚地记得当年上高二的有一段时间,傍晚放学后就会待在教室里看这部剧。
那个年代,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必定会配上好听的音乐。于是,我喜欢上了它的内地发行版的主题曲《归去来》,由胡兵、希莉娜依演唱。经典的歌曲从来都是百听不厌的。因为没买到带有这首歌曲的磁带,马明龙同学为我默写了歌词——他的字写得很好看。
金庸和古龙之间,我更喜欢古龙的武侠世界。而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集当中,则最爱《神雕侠侣》。高三的学习生活是紧张且枯燥的,熄灯后的夜晚,舍友邹成亮为我们讲述这部小说里的精彩片段,我听得很入迷。
说到这些琐碎的事情,便会想起自己的整个高中生活。青春的年纪,本该是充满快乐和活力的,但我的青春不是这样。或者,在你我的生活里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关于过去,我曾经有过“如果当初,也许现在就不是这样了”的想法。而每个人都是在过去的时光里不断堆积之后形成了如今的模样。有时,我也会想:一切都没有变得更坏,就该庆幸了。是否有些过于消极了?但这是我的心底话。其实,保留一些明知不可能的幻想,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会带给人一种慰藉,尽管不那么真实。
时隔许久,过年的`这两天,我再次看到了她的消息。想想,离那个夏日的告别也有七年了。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好不好?是不是和我一样还是孤单一个人?听人说,真正的朋友是彼此都真心希望对方过得好。那么,我是把她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了。
在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里,十四年后,顾曼桢和沈世钧再次相遇,她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她问他:“世钧,你幸福吗?”世钧答道:“我只要你幸福。”
以往的新年伊始,我们都是带着美好的希望和祝愿,但今年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把每个地方都闹得人心惶惶的,不知道这样无形可怖的阴霾何时才会过去。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了2003年经历过的sars。
那一年,我高中毕业。
新年里,原本计划三月份去长沙的,现在看来一切都难以预料了……。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八
常言道,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除了阅读,选择在节假日外出旅行也是不错的。阅读是一种旅行,遨游在文字的海洋里;旅行也是一种阅读,读的是世界这本大书。春节对我而言意义独特,生平第一次外出旅行度过。
临近春节,总算忙完了单位的琐事,没顾得上返乡的行程,索性来到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颍上县,共同感受节日的浓厚氛围。近两年,颍上的旅游业发展可谓是势头迅猛,除了闻名遐迩的八里河风景区,还包括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尤家花园、管仲老街等。八里河、迪沟因风景怡人而著称,如诗如画的景色,甚至可以和“苏杭”相媲美。各大景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价值。比如,春节期间在管仲老街就上演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花鼓灯作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深受广大市民们的喜爱,并流传于淮河流域一带。当然,还有赶犟驴、划旱船、踩高跷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年俗活动。
大年初四,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外出的人并不多,来竹音寺的人不再少数。刚踏进大门,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为节日增添了几分安详和宁静。20在阜阳过春节,可以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几乎听不到熟悉的烟花爆竹声。禁燃禁放烟花爆竹不仅成为广大市民共度佳节的重要保障,而且对保护生态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外面有些冷清,寺庙里的香火却始终未断,还能见到不少僧侣穿梭在各个殿堂之间。行走在烟雾弥漫的竹林,瞬间仿佛置身于仙境,好几次忘记了还下着小雨。一些游客专程赶来烧香拜佛,祈求来年事事顺心、吉祥如意,不乏有求姻缘的、求孩子考学的、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正应了那句老话,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珍贵礼物。
年第一次在阜阳过春节,而且选择外出旅行,虽然少了团圆的氛围,带给我的却是另一种人生体验――在路上。在路上我们仍可以同友人诉说衷肠、同亲人电话往来,还能保持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友情、亲情和爱情,人生的三件宝物缺一不可,永远都在路上。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十九
再过一个多月又要过年了,想起过年我思绪万千:记得年少时那年春节前夕,鹅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飘舞,把整个大地换成了素装,松树吱吱作响,有的被雪压弯,有的被冰折断,竹子东倒西歪的垂下了头,恹恹的没有一点生气。水塘里结了厚厚的冰,人可以在其上面行走。公路上偶尔有一辆带着铁链的小四轮在慢行。
年关了,办年货的人较多,我母亲顶着严寒,拄着竹棍,提着一个蓝子到花园食品站去称肉,由于路很滑加之称肉要排队,我母亲从清早出门一直到傍晚才回家,回家时手都冻僵了,加之饿了一天,脸色变得惨白。
那时我家有七囗人,但只有我父亲一个劳动力,因此经常欠账,欠账的人是没有好日子过的,即使过年称一斤肉都得用毛巾盖着,免得别人看到说我家有钱称肉呷没钱还账。
尽管雪很大,冰很厚,但屋前的一口井仍然热气冲冲,我挑了一罐子的水,把从雪地里拔出来的萝卜洗干净,准备着过年,把刚买的几张年画贴在木壁上,自己写一幅对联贴在家门口,以渲染春节的气氛。
到了除夕晚上,我们五姊妺都坐在火桶里面烤火,那时家里穷买不起白炭,是我父亲在野外烧的毛炭,虽然火力不旺但足可以避寒。
大约到了晚上十二点,年关萝卜熟了,我们每人吃了一碗觉得好香好甜,心里美滋滋的,以此告别了旧岁。
鸡刚叫两遍,我父亲就喊我们起床吃团圆饭,喜庆新的一年的开始,由于天气冻我们真不想起床,加之睡眠不足无精打采的,因是过年一家人必须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不得已我只能睁着惺忪的眼睛起了床。
吃饭时我们讲话都得有避讳,有些话语不能直接了当,比如说不想吃饭只能说吃饱了,桌子上的菜即使不丰盛,也要说样样有,年年有鱼(余)。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一顿饱饭、才能打上个牙祭、才能更换一件新衣。也只有过年时才能无拘无束的贪玩,享受年少时的乐趣,诸如:滚雪球、打雪仗等。
自从有了家,住进了县城,过年的味道也没有少时那么浓,不知是东西多了还是吃腻了总是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感觉。
每年都是如此,正月初一我带着子女给父亲去拜年,父亲也总是佝偻着身子站在门囗企盼着。
也许是苍天无情,我母亲与我父亲五年前就阴阳两隔,电视是我父亲的唯一“伴侣”,岁月不饶人,霜风染白了他的头发,时光在他的额头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连串的鞭炮声把我父亲从堂屋震了出来,他面带微笑把早已准备好的装满幸福和美好前景的红包向我们一一发出,我们收到了快乐和喜悦。
因是正月,父亲灶里面的柴火很旺,时不时地溅出个火花,象星星般向我扑来,仿佛是福星钻进了我的口袋,旺盛的柴火暗示着我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旺。我坐在灶门前烧火,孩子们坐在火桶里面烤火,一排排的腊肉腊鱼在灶的上空悬挂着,黑糊糊的,血粑豆腐装在竹炕筛里黑不溜秋的看不清楚,锅里面的菜香气扑鼻,桌子上一道菜上了又是一道,摆得满桌都是,桌子中央搞了个羊肉火锅,牛肉是做成大片的,鱼是清蒸的,椭圆形的血粑切成了片,一个个鸡腿夹到小孩的碗里又被折回,家中的米酒香香的甜甜的十分爽口,夹杂着春的气息令人陶醉。户外的鞭炮声响个不停,远的、近的、接二连三的,有的一连串火星似天上的星星四处飞溅,震耳欲聋;有的直冲云霄五彩缤纷。车子的防盜器被炮竹声震得叫个不停,灯光一闪一闪的。
路上走路拜年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车向着各自的方向欢笑地在狂奔。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二十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中国人无比重视的传统佳节,全国上下都酝酿着浓浓的过年气氛。鲜亮的中国红装点着人们的衣着,喜气洋洋、精神抖擞,男女老少脸上都挂着幸福甜蜜的笑容。街道上人头攒动,采购年货的人们大包小包满载而归,商家也挣得盆满钵满,喜笑颜开。
小时候一到过年是最兴奋的,那时候家里穷,平时吃不到什么零食。过年就不一样了,再穷也要准备年货,一家人热热闹闹过个新年。爸妈还会为我们三姐妹置办一身新衣服,每次新衣服一做好,先收在柜子里,等到年三十洗了澡才能换上。总是趁母亲不注意去衣柜里翻出来,偷偷穿上在镜子面前左照右照,心里美滋滋的。长大以后买来新衣服必定第二天就穿上臭美了,是为了弥补小时候的心结吧,呵呵。
过年前几天一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开了,要把家里里外外打扫一遍,辞旧迎新么。民间有个风俗,腊月二十三是炤王爷上天,向玉帝禀报民间疾苦的日子,人们为了让王爷向玉帝多说几句好话,要把家里打扫干净,然后摆上贡果和炤糖祭拜一番。卫生打扫干净了,年货采买齐了,就该制作菜肴点心了。熬腊八粥,熏制腊肉和腊肠;做糍粑、炸鱼丸、炸红薯丸子,蒸糯米酒。哎呦,家家户户都弥漫着一股香气,引得人直流口水。每次老妈在厨房里忙活做菜的时候,我就躲在旁边偷吃,红烧猪脚、糖醋鱼、腊肉炒冬笋;海带炖排骨,酸萝卜炒猪肚片、墨鱼粉丝汤。哇,数不清了,还没开饭,我已经吃个半饱了,嘻嘻。老妈发现我偷吃也不会骂我的,顶多拿筷子敲一下我的头完事,不疼啊,嘻嘻。
小时候家里没自来水,要洗的菜得拿到小河边去洗,这些活都是二姐做。大姐出去工作了,我最小,所以二姐做的最多。寒冬腊月,河风刺骨,二姐边洗菜边委屈的掉泪。冻得鼻涕水直流,手发麻了,就放到嘴边呵呵,搓热一下再洗。二姐的手经常长冻疮,一道道的血口子看了让人心疼。现在想起来,其实我在家最受宠,好吃的好玩的都是我的,活也不用我做,我顶多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跟在二姐身边打打下手。我爱调皮捣蛋,每次闯了祸,都是二姐挨骂,替我背黑锅。她小时候爱流鼻血,有一次挨了打,鼻血直流,我看到她那个样子终于感到愧疚了,想安慰她,她却倔强的要死,不肯理我。可是姐妹情深,过不了几天,她还是一样带着我玩。有人欺负我,她照样义不容辞的'帮我解决麻烦。现在回想起来,也挺有趣的,有时和姐姐说笑,她自个儿也樂个不停。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贴春联了,大红色寓意吉祥的对联贴在家门上,增添了许多喜庆。每次我和二姐配合一起动手贴春联,我搬个板凳站上去粘贴,二姐在下邊指挥,上下左右,忙得不亦乐乎,直到满意为止,贴完还要读给老妈听。年三十下午就开始吃年饭了,开饭之前放上一挂鞭炮,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我胆小,经常是捂着耳朵躲在门后面听。开饭了,大家斟满白酒和饮料,举起酒杯,每个人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语,碰个杯,正式开餐了。慈祥的母亲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平时严肃不苟玩笑的父亲也露出了难得的笑脸。看到父母和蔼的笑脸,对我们的祝福和淳淳教导以后,每人发一个红包,接过压岁钱,气氛一下就放松了。一家人围着圆桌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气氛很让人怀念。
吃完饭,晚上大家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节目丰富多彩,相声、小品逗得人哈哈大笑,我记得喜剧明星有赵本山、冯巩、黄宏、巩汉林;他们长相奇趣,说话幽默,是人们喜爱的笑星和福星。大人们打牌、话家常,要到一两点钟才睡呢。过了十二点,还要放一封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有些人更是守岁坐到天亮,我们小孩子拿上花炮去外边燃放,飞舞的火花也喷射着我们的幸福。我成年以后远离家乡,难得回去和家人聚首,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家人幸福、安康。如今单位里边每年初一都要燃放很多烟花,千姿百态的烟花色彩斑斓、绚丽缤纷,但是都不如小时候眼里的烟花那么灿烂夺目。
年初一早早起床去给亲朋好友拜年,有时候一开门,白雪皑皑,瑞雪兆丰年,这从天而降的礼物让我们更兴奋。一大帮小孩儿穿着漂亮的新衣成群结伴去每家每户拜年,磕头,说吉利话要糖吃。那时候不给红包,去了,毎人都能得到瓜子花生、糖果。口袋装得鼓鼓囔囔的塞不下了,干脆拿个塑料袋来装。我们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好玩,热闹。有个疯婆子,到了过年,看到别人高兴她也开心。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穿个花裙子,头上戴个花头箍,插上几根羽毛,那样子特搞笑,我们逗她唱歌跳舞,开心死了。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一直都是很热闹的,晚上比白天更闹热。有北方来的彩船姑娘扭着秧歌,有漂亮的蚌壳精一开一合那扇贝,我们女孩子羡慕的要死。戴着面具拿着蒲扇的大头娃娃很可爱,拿着旱烟斗男扮女装的老妇人装模作样,惹人啼笑皆非;还有踩着高跷跳舞的男男女女们,我们得昂着脖子才能看得到他们的脸。当地的舞龙队和舞狮队也掺合在一起表演,这些队伍都要讨红包和彩头的,每天傍晚,就有人舞着狮子头和龙头来每家每户讨红包,多少不限,是个意思就行。那些舞狮队的表演很精彩,在大街上用几张方桌歪歪斜斜的叠放在一起,然后几只不同的狮子去桌上抢那悬在高处的绣球。每只狮子都由三个人组成,颜色不同,夺得绣球者还有奖品。那些狮子调皮可爱,脑袋一歪一歪,大眼睛一眨一眨,上跳下窜,左右翻腾,有时候还逗小孩子玩,把我们乐得哈哈大笑。舞龙队也很精彩,长长的布龙要三十个人才能举得起,分工仔细。舞绣球的在前面带路,舞龙头的指挥队伍形成阵势,龙身最多人,配合严密,龙尾紧跟其后。还有比较简陋的草龙队伍,队伍不长,只有十几人,表演却很精彩。钻火圈的时候,那熊熊燃烧的烈焰看得人提心吊胆,紧张万分。他们却是艺高人胆大,有惊无险。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几支舞龙队伍在路上相遇还要争斗一番呢,都抢着做老大,当头领。旁边的观战者中,有那好事之人拼命扔炮仗,炸得群龙乱舞,人群里炸开了锅,四处奔逃,拥挤的人潮把年幼的孩子吓得哭爹喊娘。就算是这样,人群还是不肯离开,如洪流挤过来推过去,无比拥挤。
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时候,吃元宵,闹花灯,更加热闹。不是有句诗吗:“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我们去街上看彩灯,猜字谜,夺奖品。虽然奖品不值钱,但是大伙儿图的一个高兴,热闹。那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花灯特别吸引眼球:有荷花灯、传统的宫灯、鱼灯,龙灯和兔子灯。我们兜里揣着压岁钱,挑自己喜欢的买一盏提着四处瞎逛,人群里钻来钻去,哪里热闹往哪里钻,这就是小孩儿的天性吧,呵呵。
过完元宵佳节,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人们恢复正常秩序,大人们回单位工作,孩子们也到了开学的时候了。在忙碌等待中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这个时节既是一年之中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四季轮回,在忙碌中收获,在期待中欣喜,这个习俗将一直伴随中国的传统流传下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年的初中随笔篇二十一
小时候,盼过年盼得把所有的日子都忽略了,仿佛过年这几天就是浓缩的三百六十五天,尤其进了腊月,开始了传统意义的迎年活动以后,家家都扫房子,擦玻璃,力求一尘不染,家家置办烟花鞭炮以及大鱼大肉。仿佛前面整整一年的平凡节俭时光,白菜豆腐的寡淡日子,灰扑扑,一声不响的往夕,都不算数了。
不知别处的年俗怎样?东北地区准备过年的劲头似乎能把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都暖热,猪肉,羊肉,鸡,鸭,鱼,甚至海鲜,凡能买得到的,都狂热地往家里搬,半扇猪僵硬着,冒着白霜很霸道地占据了厨房的大部分空间,在融化,变软,恢复一些肉质的荤腥生猛之前,它不过是面目模糊的一块冰,和室外冻得发白的一切物件一样无味,清冷,洁净,拒人于千里之外。经过半天炉火的微烘以后,才能把它想象成红烧肉,酱排骨,炖肘子。张扬的口腹之欲和封锁一切肮脏的冰雪世界毫不冲突。或许,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能使人胆子壮起来,获取一些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勇气。或许,只有过一个丰美的年,才不觉得年景的凄惶,人生的无奈,寂寞的漫无边际。
过年记忆里有一项很苦的差事,就是打扫卫生,要把积了一年的,各个角落里的尘灰清除掉,是很考验人的耐心和力气的。母亲给我们的任务和标准都高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玻璃要擦到视若无物的境界,门要擦得露出本色,总之,打扫完以后,猛地进门,会疑心:哪儿都亮亮的,变了样,还是那个家吗?但是出来这样的效果是要靠把手泡在肥皂水里,一点儿一点儿地抠细节,抠局部,常常擦一扇门,累得腰酸腿疼,挑战过韧劲的极限,最后抬起头来,看窗外,天都已经黑了,退后几步,欣赏这擦完后的门,在灯光下,亮闪闪的,心中才升起点成就感来,想到明天还要擦窗户,要面对更繁重的活儿,不免有点泄气。但那时,为了过一个体面的年,为了那么几天自由,快乐,清洁,奢华的日子,任何磨难都不算什么,那毕竟还是希望丛生的年纪。
还有一项苦差事是准备过年必须做的,那就是垛饺子馅儿,成堆的肉,白菜,萝卜,芹菜,令人发愁地围绕在我身边,要把它们统统变成一盆盆的泥状物,天啊,得多大的劳动量。可我就是螺丝钉一样立在菜板前,先切,然后锲而不舍地垛啊垛。垛了一盆又一盆,胳膊都麻木了。必须等母亲下班前垛完,不然就得被训为磨洋工:多大的孩子了?这点儿活干不了?通常吃完晚饭后,母亲要组织一大家子都参加的包饺子活动,还请来邻居帮忙,这活动本身就是过年的一项仪式,大家说说笑笑,聊些家常,饺子像流水线一样包完一帘就端到室外,天然速冻冰箱,很快就冻得梆硬,倒进袋子里,装满一袋子就放进仓房里,经过几天这样的活动以后,各种馅料的饺子,就够吃整整一个正月的了。
那时过年的辉煌,是积攒了一年忧虑的盛放,过年的繁华,是经了一年的苍凉才忽地转换的。所有为过年而付出的辛苦都觉得值得,累、忙、却是快乐着的。
成人以后的过年,似乎悟出点别的超出过年的人生况味,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临近过年的时候,人人都松一口气:都快过年了呀。总有年终奖可发,再过不去的事情总要放一放,再危机的局面,也要暂时缓一缓,大过年的,还能怎么样啊。
过年不只是过年,长长的假期成了空起来的日子,可以逃避起来,躲藏起来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不必去考虑面临的压力,不必去想那些一想起来就烦恼的事情。
过年反而过得简单纯粹,心境在烟花灿烂的夜空分外安宁,看着电视里纷繁的节目忘记了现实的纷扰。想起小时候过年时光的浓烈,对现时的年,亦怀有期盼,不仅期盼着自由,也期盼着平淡,宁静,无思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