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数乘法教案(实用17篇)
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目标明确、具体、实际可行。其次,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另外,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多样化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文,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一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
一、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三、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分散编排。
三、学生知识现状简析:
五年级同学步入小学高年级学习,随着知识难度、知识量的加大,加之学生比较好动,欠仔细认真,两极分化较严重,尤其是计算基础较差,熟练程度不够。因此,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与邻近学校同年级数学教师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1.使学生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需要和题目要求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初步理解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1.计算下面各题。
1.524=答案。
0.372.6=答案。
4.028.3=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2)说一说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3.12;5.549;0.3814。
保留两位小数:4.036;7.7963;8.42378。
(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7.7963的近似数为什么是7.80?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学习内容涉及小数乘法计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应用,而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接触了,所以通过简单复习,帮助学生唤起对已学知识,特别是对四舍五入法的记忆,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ppt课件呈现谈话内容。)。
2.揭示课题: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了解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情境图(ppt课件)。
小狗正在做什么?人们训练小狗缉毒是利用了小狗的什么特点?小狗嗅觉灵敏与嗅觉细胞的数量多少有很大关系,下面请看一个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出示例6(ppt课件)。
(1)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怎样解答?
(3)题目中对解答这个问题有什么特殊要求?
3.学生独立尝试,指名两名学生演板。
4.组织学生观察、评价黑板上两名演板同学的解答过程。
5.组织学生交流、反馈自己的解答过程。(教师适时演示ppt课件。)。
(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你是怎样将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的?
(4)写横式的得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除了通过例题中对得数的要求来揭示求积的近似数的教学内容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判断已知条件中0.049亿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为什么不用准确数?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准确数既无必要又不可能,而用近似数就可以了。至于例题的具体解答过程,难度并不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在重点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突出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过程,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细节。
(一)求积的近似数的基本练习。
1.第11页做一做第1题。
(1)出示题目(ppt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全班齐练,指名两人演板。
(3)集体订正。
2.补充题。
(1)出示题目(ppt课件)。
补充题:
将1.350.96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
小数,所得的近似数是()。
a.1.29b.1.30c.0.13。
(2)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判断和选择。
(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是怎样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教师强调: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时,所求得近似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随意去掉。)。
(二)求积的近似数的实际应用。
1.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2)全班齐练,教师巡视。(选择两名同学演板,一人的得数是准确数,一人的得数是近似数。)。
(3)集体订正,追问质疑。
2.集体讨论。
(1)再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2)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用做一做的第1题和补充的选择题来巩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而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有的求的是积的准确值,有的求的是积的近似数,甚至求出的近似数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可能保留的是两位小数,也可能保留的是一位小数,还有舍与入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比较和争论中积极思考,让这些丰富的资源引发出精彩、自然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体会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课堂作业:练习三第1题第(2)小题、第3题。
2.家庭作业:练习三第1题第(1)小题、第2题。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三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挂图、计算器。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1×0.30.82×0.45。
说说是怎样想的?
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怎么办?
2、出示练习十六第1题。
精确到个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应看哪一位?
精确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3、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
怎样列式呢?
3、你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会独立计算吗?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竖式。
4、积是几位小数?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要注意什么?
将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5、归纳方法。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经常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在小组中说说怎样保留小数位数?
汇报,集体归纳。
在计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近似值。
6、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题中每题的得数有几位小数?要求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应看哪一位?
第(2)小题有什么要求呢?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2、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计算一下,看看与你估计的结果是否差不多?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四
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10~14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小数乘小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口算小数乘小数时,也要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相乘,再根据因数里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完成练习十六第10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每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为什么每组中第一题的积都比第一个因数大?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每组中第二题的积都与第二个因数相等?
你有什么发现?
看看每组中第三题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指名学生口答。
独立完成计算并检验是否正确。4、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独立完成填写。
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观察一下,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需要应用什么运算律?
指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出示题目。
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计算中可以简便计算吗?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7.25+0.36×27.50.68×86.3-5.8×8.6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觉得自己掌握得如何?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五
1、列竖式计算。
27×0.430.86×1.21.2×1.4。
(计算并验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2.33×0.5×40.65×105。
3.76×0.25+25.84.8×0.251.2×2.5+0.8×2.5。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8÷4=(2)85.44÷16=(3)67.5÷15=。
(4)289.9÷18=(5)101.7÷9=(6)243.2÷64=。
(7)16.8÷28=(8)15.6÷24=(9)0.138÷15=。
(10)1.35÷27=(11)0.416÷32=(12)3.64÷52=。
(16)26÷0.13=(17)210÷1.4=(18)2.688÷0.56=。
(19)10.625÷25=(20)126÷45=(21)10÷25=。
(22)2.7÷7.5=(23)15÷0.06=(24)25.6÷0.032=。
2、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25)14.36÷2.7≈(26)8.33÷6.2≈(27)1.7÷0.03≈。
3、下面各题,商保留二位小数。
(28)32÷42≈(29)1.25÷1.2≈(30)2.41÷0.7≈。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9.48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4、解放军某部急行军3小时行了18.8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
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
每小时走5千米,用0.8小时能到学校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六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 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七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小数乘法。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掌握算理,学会知识内容。
(二)学习目标:
1、创设购物情景,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评价方案。
1、从学生购物情境中的回答和交流,以及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1.
2、通过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2.
活动预案。
一、复习铺垫:
填空:
2.5元=()角3.75元=()元()角()分。
0.72元=()元()角355角=()元。
103角=()元。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引入:节假日时,有不少的小朋友们结伴到珍珠湾去放风筝,……。
2、出示主题图:
(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你能帮这个小女孩解答这个问题吗?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
方法一:3.5+3.5+3.5=10.5元。
方法二:3.5×2=7元7+3.5=10.5元。
方法三:3.5元=35角35×3=105角=10.5元……。
说得不错,能把竖式列出吗?(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买9个鱼形风筝要多少钱?
学生讨论完成。学会使用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为以角或分为单位的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四、作业设计:
1、基本知识:
填一填:
1、2.8+2.8+2.8+2.8+2.8=()×()。
2、2.19扩大()倍是219.305缩小()倍是3.05.
2、综合知识:
(1)课本第2页"做一做"。
3、拓展训练:
练习一第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转35角。
×3×3。
10.5化105角。
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主要是先把小数扩大后当成整数来进行乘法计算,得到积后又缩小回去,这里要注意的是,小数乘法要末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有部分学生出现在乘法中把小数点对齐的错误)。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6~8题。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形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投影仪、计算器。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将答案按顺序记录在口算本上,再集体订正。)。
30.5=。
0.74=。
2.13=。
1.18=。
90.8=。
1.52=。
0.70.8=。
2.50.4=。
2.解答:一支铅笔0.5元,一支水性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3倍。一支水性笔多少钱?(指名学生回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乘法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整理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以及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1.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ppt课件),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
(2)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1.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式并解答。
(2)教师巡视,收集个案,并指名演板。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ppt课件出示,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
(1)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你算得对吗?
3.汇报梳理,构建方法。
(1)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整数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那么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板书:求一个数的小数倍用乘法计算。)。
(2)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集体交流、核对。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旧知迁移领悟用小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小数乘法的计算兴趣,在汇报交流中理解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进一步熟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出示教材中小朋友的计算过程(ppt课件)。(师:同学们,计算后我们往往需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瞧!)。
2.请你帮这位小女孩验算一下,她算得对吗?(独立完成。)。
3.交流汇报,明确方法。(教师巡视。)。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乘一遍,看对不对。(ppt课件呈现验算过程。)。
(2)用计算器来验算。(投影演示。)。
(3)根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来验算。由于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而7.28比56小,所以7.28肯定是计算错了。
4.检查过程,修正错误。
(1)师:同学们,在计算时我们往往先入为主,如果再算一遍,不一定能检查出计算中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从刚才同学们使用的各种验算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查。
(2)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除了要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以外,还要检查横式的得数写了没有,写对了没有?得数的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同学们,再检查一下,除了计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相互督促改正。
5.随堂巩固。(第7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目的地投影展示,学生评价与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小女孩的计算错误,激活学生对整数乘法验算方法的回忆。为感受验算方法的多种策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验算,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具体验算时,不要求学生一定按某种方法验算,只要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对计算结果做出判断即可,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让学生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练习二第6题(第二排的3道小题)。
(1)先计算,再验算。
(2)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3)订正时注意0.0720.15的计算过程与验算方法。(按照整数乘法算出72乘15的.积是1080,由于两个因数中一共有五位小数,而积的小数位数只有四位,先要在前面补一个0,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将积的小数末尾的0去掉,得0.0108。)。
2.练习二第8题的第一问:这只长颈鹿高多少米?
(1)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明确第一问要解答的问题。)。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集体订正。(强调用小数倍直观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二第8题的第二问: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1)独立思考,自主解题。
(2)思考:如果直接求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促使学生不断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利用小数倍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是用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2.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小数倍解决问题,用小数倍解决问题与以前学过的用整数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
3.计算后一定要验算,针对不同的计算类型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验算方法,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与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养成及时梳理知识、总结学习方法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1.练习二第6题(第一排)。
2.练习二第7题。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九
一、口算。
15×2=25×4=25×20=80×30=。
1.5×0.2=25×0.04=2.5×2=0.8×0.3=。
二、计算。
0.18。
×0.25。
3.25。
×2.4。
1.5。
×1.6。
(1)(2)(3)。
三、列式计算。
(1)1.85的2.3倍是多少?(2)4个0.375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
一、教学内容:
p9-10例7“做一做”练习三4-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18×4)×25=18×(×)。
(36+64)×7=×+×。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0.25×89×465+65×0.01。
1.25×68×0.84.5×10+4.5×0.1。
65×1.01100×4.5。
78×4.5+22×4.50.25×4×89。
4.5×9.912.5×0.8×68。
(四)小结: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5、6题。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6页例9,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准备:
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乘坐过出租车吧!你知道出租车是怎样收费的吗?(ppt课件演示。)。
2、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采用分段计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提炼具体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1、呈现情境,明确问题。
(1)出示例9的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暂不出示收费标准。)。
(2)提问:这一情境中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出租车的收费标准。)。
(3)出示收费标准(ppt课件演示)。
2、读懂图文,摘录信息。(教师逐步板书或ppt课件适时演示。)。
(1)收费标准:
3km以内:7元;
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
(2)行驶里程:6.3km。
3、集体交流,理解标准。(ppt课件突出显示。)。
(1)3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出租车从起步到行驶3km里程,应付的车费都是7元。)。
(2)你为什么认为3km以内7元包括3km呢?(因为超过3km,每千米就要按1.5元收费。)。
(4)问题中行驶里程是6.3km,根据收费标准,应按多少千米收费呢?(用进一法取整数,按7km收费。)。
4、教师归纳,概括要点。(ppt课件演示。)。
(1)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
(2)超过3km部分,不足1km要按1km计算,也就是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设计意图】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尤其是理解计费标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教师采用条件摘录的方式收集信息,引导学生逐条逐句地解释含义,并结合具体数据(学生的举例的和题中的6、3km)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收费标准的两个要点进行明确的归纳和概括,既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又有效地突破了分段计费问题的教学关键和难点。
(二)分析与解答。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答。
(2)学生尝试解答。
预设一:7+1.54=7+6=13(元);
预设二:1.57=10.5(元),7-1.53=2.5(元),10.5+2.5=13(元)。
2、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不同的解答方法。(ppt课件适时演示解答过程。)。
(1)预设一(分段计算):
生:我是分两段计算的,前面3km为一段,应付车费7元;后面4km为一段,每千米1.5元,应付车费是1.54=6(元);再把两段应付的车费合起来就是13元。
师(质疑):后面一段里程为什么是4km,计算后面一段车费为什么用1.54?
生:根据收费标准,6.3km按7km计算,前面一段是3km,后面一段就是4km,所以计算后面一段的车费就应该用1.54。
(2)预设二(先假设再调整):
生:我是用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答的,先假设总里程7km都按每千米1.5元计算,结果是10.5元;而这样前面3km的费用少算了7-1.53=2.5(元);再来调整,用10.5元加上少算的2.5元,所以应付车费13元。
3、引导学生积累解决分段计费实际问题的经验。
(1)变换例题条件:如果行驶里程是8.4km,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出车费吗?如果行驶里程是9.8km呢?(ppt课件演示。)。
(2)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订正。(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沿用例题情境,变换问题条件,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变换后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规律,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发展。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二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3.25×4.83.6÷0.25。
0.25×32×1.252.85×5.2+2.85×5.8-2.85。
3.6÷0.25÷0.43.69-(1.69-5.8)。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1、总复习第1、2题。
2、练习二十五第1---5题。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计算问题。
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
口算卡及实物投影。
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7×5=7×3=7×6=6×4=。
5×2=7×2=7×4=7×7=。
6×3=6×5=7×1=7×0=。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1、完成第5、7、8、12题,以多种方式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变换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记忆看见的兴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完成口诀。
二七()三七()六七()。
四七()()七三十五()七四十九。
3、第4、9、10、14、15题都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除15题外,每道题目都是以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第15题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与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看谁算得快。
7×2=5×7=6×7=7×5=。
4×7=7×7=7×4=6×4=。
7×3=2×7=6×6=5×6=。
6×5=7×6=3×7=5×5=。
5、接龙背口诀。1—7的乘法口诀。
6、指导第15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教学反思: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电脑课件。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适用于小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师:同学们,你们会唱“找朋友”这首歌吗?
师:下面我们就来边唱这首歌边做“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教师指六名同学上台,每人发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
(台上同学做游戏,教师和台下的同学一起边拍手边跟着唱歌)。
师:同学们,他们的好朋友都找对了吗?
师:你们表演得真好,请回到自己的座位。
(教师将三对好朋友的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并将每对好朋友的两道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师(贴算式)0.7×1.2=1.2×0.7。
(0.8×0.5)×0.4=0.8×(0.5×0.4)。
(1.4+3.6)×0.5=2.4×0.5+3.6×0.5。
师:(手指算式)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观察后,纷纷举手)。
师:(高兴地)说得太好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什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你们真聪明,又肯动脑子。刚才通过我们的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但是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几道题。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师:(板书)0.25×4.78×4。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便计算,怎样算简便,请把你们的思路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讨)。让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为什么?
师:(追问)为什么说它们是特殊的数呢?
师:很好,你还能举出两个特殊的数吗?
师:找到了特殊的数,再怎以办呢?
师:(点头赞同),你们真不简单,掌握了这样一个技巧,在计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先算)。
(只有掌握了简算技巧,学生才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应用水平)。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算出来。
师:这两种做法都对吗?为什么?
(小组轻声讨论,大家试着归纳,小组长记录、汇报)。
师:你说得很好,一看、二想、三算就是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教师随着学生的'归纳板书:看、想、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看怎样算简便。
师:(板书)0.65×201。
(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用电脑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她做得对不对?
师:(指生1)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师:哟!你又掌握了一个技巧,把特殊的数先分解,再简算。
师:还有哪些同学的做法同他是一样的?
师:大家都做得很好。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学还有许多简算的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让学生独立做)。
(电脑投影出示)32×1.25(4+2)×0.9。
师:这四种解法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师:你们对这一题的两种做法有什么看法?
师:你们的看法很对,这道题本来就很简单,以后在做题时,先要认真审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看来你们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对知识的掌握,又想考考你们的能力方面。
三、拓展练习。
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数4、0.8、1.25请你们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编式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按要求进行编题,编好后在班级汇报,教师将学生编好的题目分别按三个运算定律归类,展示)。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编题的?
师:你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那么1号、2号、3号、4号这四道题有什么异同呢?
师:你们用这三个数能编出这么多的简算式题,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真了不起。
四、总结全课,反思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超市。
请你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1、必做题:
(4)1.2×2.5×+0.8×2.5(5)(0.8+0.2)×6.7。
2、选做题。
板书设计:
0.25×4.78×40.65×201。
=0.25×4×4.78=0.65×(200+1)。
=1×4.78=0.65×200+0.65×1。
=4.78=13+0.65。
=13.65。
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同学们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他们认真观察,动手动脑,互相研讨,终于发现并领悟了新知识,学生学的轻松、愉悦,满足了他们成功的欲望。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探究学习,这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历探索过程,是否真正理解数学、是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五
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单元安排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的。原本以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非常的熟练,学习其小数除法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我认为是对算理不理解。如:×,先把扩大100倍,扩大10倍,按照75×3来计算得225,再将得数缩小回去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就是×的结果。学生会出现因数3与因数中的0相乘的`现象,说明他们没有看成75与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数乘法的顺序两个因数中的每个数字都依次相乘一遍。这就违背了小数乘法的算里与计算方法。不但使计算过程繁杂了,而且小数点位置也出现问题,在因数相乘过程中就将小数点点上了。
其次,是计算马虎。
(1)忘记进位。满十进一学生清楚得很,可是计算过程中丢三落四的毛病屡犯,不是不会,就是粗心。
(2)忘记点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完后,忘记向左移动小数点。
(3)横式忘记写得数,或者横式没有化简。
再次,学生不会对位。如:32×,应该末尾对齐,有的学生开头对齐、有的学生末尾对齐了,前面的三个0都与3对齐。
这是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反复的强调与练习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学生仍会出错,还需要继续练习,在习题中逐步改掉不足。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六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和运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
小数乘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单元的学习要注意加强与整数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系。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1课时)。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及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解决问题(1课时)。
用小数的估算解决购物问题;用小数乘加、乘减解决问题及小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推广及应用。
积的近似数(1课时)。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迁移、转化的思想,增强运用旧的知识来解决新的知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2.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
3.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明确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
3.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熟练计算小数乘法,会求积的近似数。
2.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思路。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在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探讨怎样利用原有知识来解决新情境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用连加的方法算”,也可能提出“把元化成角来算”,这时教师要重点抓住学生对新知识探讨有积极意义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元化成角来做”,让学生明白这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思路后,再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积极地思考,探讨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两个例题教学完以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重点思考“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这样总结出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律与方法,有利于学生按照这样的操作规则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课堂活动是用议一议的方式沟通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联系。教科书用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4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哪些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小数乘整数的乘法看成整数相乘,乘出积后还要确定小数位数。这样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练习练习题可以用红星等你摘的方法来出现。?
练习一第1题口算,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口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理解不但要注意两个数相乘的口算过程,还要注意因数的小数位数。第2题要求学生不计算,直接用第一竖列的积填写后面表格里的积,填完后还要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通过这样的追问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第3题明确用笔算、感受到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小数乘法计算中的重要作用。第4题用连线的方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第5题是计算图形面积的问题,有关的图形面积公式学生是早就掌握了的,不同的是图形的边长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由此学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现在学习的知识与原来学习的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第6题除了要求学生正确计算出结果外,还可以通过上下排积的变化比较,让学生感知积的变化规律。这些问题的现实性都很强,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一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二是重视学生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教学中采用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同时出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认知的需求;三是重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经历了“初步感知——加深理解——运用升华”的过程,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还有助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四是注重主题图的运用,首先运用主题图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用主题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接着又回到主题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再造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交流,多提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