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范文(23篇)
在学习的道路上,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在总结中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关注。学习一些好的总结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一
二.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文章,应该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因为他们才刚刚度过自己的童年,对于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趣事谈谈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让他们去体验作者当年的乐趣,或许效果会更好。但是实际上这堂课我们大都是在传授文言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这实际上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尽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二、三段。
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二)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要求点到为止)。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资料卡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一、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例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3)我们身。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调,诵读诗文,提高鉴赏诗歌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文感知。
《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你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简介作者。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预习情况(可用大屏幕投影)。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仿读。)。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1、“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2、“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4、“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巩固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课后记:《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四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的: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通过想象,鉴赏诗歌,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刚刚告别了童年,冰心有一句写童年的诗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如梦如幻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的孩子有无穷的想象力。伟大诗人泰戈尔笔下有这样一个印度孩子,他突发奇想,用纯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方法表现对母亲的依恋。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金色花》,认识这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形象。
二、生字识读。
(出示ppt)。
三、感知学习。
播放情境课文窗前花影、情境课文庭院花香、情境课文牛棚惊喜,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并设计相关问题:
1.文章共描绘了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小标题。
2.你能各找一个词形容文中孩子和母亲的特点吗?
(答案见ppt批注)。
朗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读,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投影朗读要求)。
3、全班齐读。
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选一部分你最喜欢的,读几句也可以,站起立读给大家听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把孩子的个性表达出来,把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读得好,在座的同学就给来点掌声,表示肯定,谁愿意来试一下。(请4~5位同学朗读,其它同学做简评)。
提问:对话怎样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好,现在大家自由组合,一人读妈妈,一人读孩子,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最贴切。(请5~6组同学来读,其它的同学评评哪一组最好)。
5、齐读全诗。
好,下面请全体同学带着感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一下这母子之间常常的幸福和甜蜜。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双线格内的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石”,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
2、会写10个生字。
教具:教学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欣赏绘画作品吗?你喜欢那位画家的画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画家,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徐悲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读书。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生字和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分段轮流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3)读后交流: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让你感动,画上标记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悟。
(2)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读书的快乐。
(3)指好课文2、3、4自然段。采取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徐悲鸿刻苦努力的品质。
3、看图想象,发展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奔马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匹马的样子,想象它们在什么地方奔跑。
4、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2、照样子积累词语:
反反复复:
“一”字开头的成语:
3、完成课后“练”活动。
4、迁移练习:
(1)通过互读、互考、小组比赛的方式认识要求认的11个生字。
(2)学习新的偏旁。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的字:肉破态珍。
三、实践活动。
1、欣赏徐悲鸿的画作。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情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七
1)了解和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及作家作品。
2)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2、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爱生活中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语:生活中有许多生活不幸的人们,给一丝温暖,给一缕关爱,他们就会略带满足。今天我们随杨绛一起走进老王的生活,老王的世界。
2、介绍杨绛及作品。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堂。吉诃德》、丈夫钱钟书,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
3、介绍你从文中了解到的老王的情况?
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为人处事。
5、老王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善良、苦、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不幸人。
6、老王为何对扬绛一家念念不忘?
常坐三轮车、给鱼肝油、一定给老王钱、能否维持生活。
7、老王去了,带着略略的满足,为什么作家扬绛却说:那是幸运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平等、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生活中的不幸人。
8、生活中不幸人很多,你也许也有扬绛这样的经历,讲述一下。
9、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小爱,爱无处不在。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爱是人间的一股春风。只要有爱,世界将是美好人间。
10、布置作业:改写老王香油、鸡蛋的情节。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去年母亲节时,德国一个九岁的孤儿,想把自己的爱献给妈妈,却又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选择帮助别人,并请求受过他的帮助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他想,通过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他的妈妈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的。
这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文中的那个孩子也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金色花》。
二、走近作者。
(出示幻灯)请一生朗读: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教师补充: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
三、美读诗歌。
1、初读课文。学生分散阅读,圈点批注不懂的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2、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标注出生字的读音,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投影:(1)你听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你听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请说说你的理由。
(2)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稍快,喜悦,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由学生推荐三个同学来合作朗读全文,学生听读后点评。教师鼓励其他学生朗读自认为读得好的句子,然后再分角色朗读文中关于母子对话的最后两段(提示:可以想像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四、访美悟美。
(一)、寻美行动――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
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
(教师小结: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于同一时代很多作家的爱,他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读者,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不泯的童心。)。
(二)、学法积累――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一定知道了学习诗歌方法。(学生自主归纳学习诗歌要把握的内容和方法)。
明确:
1、美读诗歌。
2、品味语言。
3、理解内容。
4、鉴赏形象。
5、感受意境。
6、理解情感。
(三)、问题探究――对于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
重点探究: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五、想象练习――“假如我变成了……”
以此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
文字。
六、说话练习――妈妈,我想对你说。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mtv,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想哪一句歌词触动了你的心,此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七、小结。
教师投影“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健康幸福!”师生齐读,结束本节课。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九
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
写作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狼》专题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叙事生动形象,文字比较浅显。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疑问,也可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文中涉及的两个实验,可以设计“摆”的实验和斜塔上的实验的课件,使教学形象化,视听化。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宇宙里有些什么》:这是一篇介绍宇宙的有关知识的科学小品。宇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广漠神奇的世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入课文的学习。
《梦溪笔谈》二则表现两篇古代科学成就的文言文,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语:
在上一单元中,我们领略了四季的风光,品味了精致的语言。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阅读本单元的感受和最感兴趣的内容。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通过采访、调查、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
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合作小组,展开一次科技新闻发布会。
第二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一)。
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不畏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2.整体感知课文,演示实验过程。
课前学习:在家准备文中所提到的两个实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学生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和在科学史上的贡献。教师可作补充,指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实验。
二、创设情境:学生活动,做实验。
1、按文中所介绍的条件,学生上台模拟演示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过程。
2、教师可以变换文中所介绍的条件,要求学生再做一个实验。
(如利用学生现有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一张纸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三、学生讨论:
1、你认为伽利略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2、就上述的第二个实验的结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假如当时伽利略用“鸡毛和铁球”做这个实验,结果会如何?
四、教师展示实验过程:
1、可以设计斜塔上的实验的课件,使教学形象化、视听化。
2、和物理老师共同完成“毛钱管”实验。
五、学生说说观看实验后的体会。
六、文中还介绍了伽利略做的另一个实验——“摆”的实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七、课后学习:
给伽利略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评论。
第三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二)。
学习目标:
1、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2、能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教学步骤:
一、学生交流对伽利略作的评语。
二、研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2、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者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4、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如:不轻易相信权威;要能大胆想象;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等)。
三、学生畅谈: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无大胆创新的例子?
四、学生活动:发挥想象力,小组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就文中第17、18小节,伽利略做实验前后观者的表现的迥然不同,学生展开想象,表现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五、在此基础上,学生选择实验前或实验后的一个场景,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
六、小组交流、评议、修改。
七、课后学习:
进一步修改课堂所写小作。
第四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能够通过一些思维训练,初步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
学习步骤:
一、创设情境:学生上台画常州“新世纪商城”的标志图(也可以教师出示)。
师问:这幅标志图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越多越好。
二、学生讨论图标含义,由此导入新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思考:文章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求呢?)。
(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四、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讨论上述问题。
五、创设情境:进行思维训练。
1、说一说:
请学生看两个图形:圆形和三角形。
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示例:“看到圆,我就想到了太阳;看到三角形,我就想到了冰淇淋;圆与三角形的结合,使我想到了如果太阳一出来,冰淇淋就化了。”
2、想一想:
10—1=?
(要求说出理由)。
3、做一做:
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纸,可以做什么?
六、集体朗读最后一小节,。总结:怎样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七、课后学习:完成练习册。
第五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说出宇宙的物质组成及特征,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热爱。
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理清课文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能了解说明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课前学习: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学习步骤:
一、根据搜集的资料,学生课上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所想象的宇宙。
二、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教师总结:宇宙深邃而又辽阔,
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在闪烁的星星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解读宇宙的秘密吧!
三、整体感知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宇宙里有些什么?
2、无数颗恒星怎样分布在辽阔的宇宙空间,这说明了什么?
3、恒星在宇宙中都处于什么状态呢?
三、创新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由近及远介绍了宇宙里有些什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按由远及近的顺。
序对课文进行简要地说明。
四、品读本文的语言。可联系探究练习三。
五、品味阅读,在美的熏陶中升华感情。
回忆巴金的《繁星》,朗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说说学习本文,你感受。
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培养创造性思维。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今天。
人们已经在关心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请你模仿课文的某些写法,以“其他。
星球中有生命存在吗”为题,写一段话阐述这一观点。
七、课后学习:阅读卞毓麟等著的《不知道的世界》。
第六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一)。
学习目标:1、能熟练朗读课文。
2.能对照页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两篇文章。
课前学习:读准字音,初步疏通文意。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伟人光辉的身影,其中就有北宋时期著。
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他撰写了一本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
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其中的两篇代表作品。
二.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三.在此基础上,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朗读优胜小组。
评选标准:1、能读准字音。
2.朗读熟练。
3.停顿自然。
四.学生活动: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录。
五.小小组合作,解决在疏通文章时遇到的困惑,如小小组不能解决,可由师生。
共同讨论解答。
六.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八、课后学习:
a)能正确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
b)熟练背诵全文。
c)积累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成就的材料,准备课上交流。
第七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二)。
学习目标:1、能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小组表演,丰富课文内容。
2.课上交流收集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成就的材料。
学习步骤:
一.检查上堂课学习效果。
二.《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
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
学生讨论: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它例子吗?
三.揣摩人物心理,展开丰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表演情节:匠师密派其妻问塔动之因。
四.小组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四.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卓越,在世界史都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学生交流收集的展现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材料。(可以不拘形式)。
九、课后学习:
整理交流的资料。出一期以此为专题的黑板报。
第八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学习目标:
1、能熟练背诵全文。
2.会理解文章大意。
3.掌握文中介绍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
践中去。
课前学习:
1、了解孔子生平。
2.读准字音。
学习步骤:
一.学生利用收集的信息,介绍孔子其人及《论语》其书。
二.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自然。
三.学生自己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懂之处作好记号,小组合作解疑。
四.《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请学生任选一条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能谈谈除此之外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六.课后学习:
积累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第九、十、十一课时:
写作。
学习目标:能写简单的说明文。
写作(一)。
一.任选一个熟悉的事物进行口头说明。
如:校园、教室、自己的卧室或书房、动物等。
二.师生共同点评(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点评)。
1.说明的顺序是否清晰。
2.说明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3.说明的对象其特征是否明显。
二.教师出示两篇说明同一事物的例文(一优一劣)。
学生根据上述条件再展开评论。从而理清说明文写作要领。
写作(二)。
一.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和写作要求。
1.简单说明一件小制作:尽量用比喻说出这个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2.简单说明一件小工艺品。
二.学生写作。
三.学生自己修改文章。
写作(三)。
一.教师出示评分标准。
二.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的互改、评议、打分。并推荐小组内优秀作品。
三.优秀作品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打分。
三.课后继续修改。
第十二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新闻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途径获取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前的准备:
1.教师介绍新闻的有关知识,新闻发布会的有关情况。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2.学生收集国内最新的科技成果。
3.做一次小实验。
4.如有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可以整理成文。
5.分工模拟会议主持人、专家、发布人、记者和听众。
三.活动过程:
1.小组筛选。
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出两人到发布会展示。
要求发布人写好新闻稿。
2.发布新闻。
各发布人介绍科技信息,或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其间,记。
者、其他听众可提问,发布人简要作答。
3.“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作出评价,或者就其中某些成果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预测。
第十三课时:
《狼》(一)。
学习目标:能引导学生辨正地看待事物。
课前学习:收集一些关于狼的词语、成语、谚语,谈谈有关狼的故事。
学习步骤:
一.学生交流讨论有关狼的词语、成语、谚语。
二.由此总结: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贪婪、凶残、狡猾)。
三.阅读蒲松龄的《狼》。看到狼贪婪、凶残、狡猾的一面。
四.讨论:狼的形象是否仅限于此?
五.阅读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狼善良、智慧的一面。
六.学生讲述有关狼的故事。客观的评价狼,深入的认识狼。同时教师也可讲。
述几则有关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第十四课时:
《狼》(二)。
一、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在课堂上展开一次辩论会。
辩题:是猎杀还是保护?
二、课后作业: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狼”的小论文。
题目示例:
1.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的差异。
2.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对狼和屠户的形象分析,把握课文主旨。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课文主旨。
一、故事导入。
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生讲述)。
你怎么评价故事里的蛇和农夫呢?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去认识两条狼和一位屠户,看看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板书:狼)。
二、检查预习。
检查文中重要字音、字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段。
请各位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注意不仅要读通句子,更要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出示幻灯片:1、屠户当天生意好不好?
2、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3、从这两段来看,这两条狼贪婪吗?
(生大声自由读一二段,回答问题)。
(二)学习第三段。
师:看来同学们对一二段的内容掌握的很好,现在请自由地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我会为你们翻译,其中穿插有几处错误,需要你们找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通顺,更要边读边疏通段落内容。
(生自由大声诵读第三段,师出示第三段翻译,生指出)。
(板书:遇---惧---御)。
师:屠户遇到了狼,把担子里仅剩的骨头都扔给了饿狼,可两狼之并驱如故,情况十分危急,幸好屠户看见了一堆柴草堆,奔过去拿出刀与狼眈眈相向。现在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三段,注意读出紧张的气氛。
(分两组分别读叙述狼和人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段。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请仔细听老师朗读第四段,听读完后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重要任务,我绘制了两幅杀狼图,图中有多处与情节不符,请仔细观察指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仍然要提醒你们,边听读边思考、梳理文段内容。
(仔细听师朗读第四段,找出图中的错误。)。
(师提醒:在一二段我们说狼很贪婪,请问这段里面有没有体现出狼的贪婪和狡诈?)。
师:现在大家对整个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了,让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力求在朗读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这部分讲的是屠户......(板书:杀狼)。
(四)主旨探究。
1、分析形象。
(生评价屠户和狼的形象)(师点拨提示屠户的糊涂一时——妥协,以及他的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战斗时机,保持高度的警惕,最终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贪婪狡猾的狼。)。
2、学习第五段。
狼是如此贪婪,狡猾,不过再狡猾的狼在人类的勇敢和智慧面前也只不过是跳梁小丑,我不禁要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拍手叫好。难怪蒲松龄说(出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齐读。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对狼的态度如何?(板书:笑狼)。
3、探究主旨。
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我们运用智慧勇敢斗争,邪恶必将会像文中的狼一样顷刻两毙。让我们再次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喝彩,也让我们再次对那些跳梁小丑般的狼们嘲讽一番,齐读最后一段。
四、课堂小结。
回顾重点文言词汇。
五、课后作业。
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片白话文,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狼
遇----惧----御----杀----议。
(画骨)智(画刀)。
妥协慧斗争。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次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益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勾连。掌握课后生字词及课下注解,并能运用。重点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味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能够区分实写与虚写的语句。会写200字的家乡冬景,写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好情感。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具体体现。
三、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点拨,课后阅读四季写景文。
【教学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二、作者简介(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3、从文中找出运用比拟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写景和抒情起到怎样的作用。(教读过程中回答)
二、作者简介(略)
三、解读课文
1、诵读全文,注意读出重音和勾连。(完成积累拓展四)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反映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完成思考探究一)
3、文中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4、“理想的境界”蕴含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冬天的济南是理想的境界。(完成思考探究二)
5、借鉴课文写家乡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完成积累拓展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阅读辅助资料
3、预习新课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对歌词会作简单的赏析;了解与课文相关的部分知识。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听音乐、读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与他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
有感情的朗读。
一、情景导入
播放《黄河颂》音乐片,学生谈自己的视听印象。
二、朗读课文
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2、结合视听感受和背景读课文,体会怎样把这首诗读好。(师生交流)
3、教师提出朗读的参考意见,范读课文。
4、学生再体会,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齐读。
三、赏析质疑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文章那些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哪些地方不懂,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长将组内有价值的赏析推荐到全班交流,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2、学生讨论充分后,教师补充发表看法。(如先“望”后“颂”,情由景生;如“啊!黄河!”三次反复的作用;对比喻的理解;文章大气豪迈的风格等)
3、再齐读课文。
四、类文欣赏
欣赏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
五、拓展积累
1、唱《黄河颂》。
2、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3、欣赏《长江之歌》,摘录歌词,并写一篇赏析文字。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六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这一单元的写作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列举《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然后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简短记录记忆深刻的细节的方式,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最后提示学生细节描写要注意的问题:要学会抓住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进行描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类型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虽然有小学六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但是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记叙事件不具体,很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细节,不能很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四、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生动的细节来表达真情实感。
六、教学准备。
学案:人物描写分析材料。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对比句子——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
句子1: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2: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出示任务:
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补了哪些内容?
3、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小结: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大家之所以认为第二个句子好,正是因为与第一个句子相比较,第二句对周边景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更好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因此,要想更好表情达意,抓住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赏典型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作用。
2、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3、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欣赏以上带有细节描写的语段,并说一说分别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反馈指导:
1、作者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动作、肖像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又有些害怕的心态,为后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也仿佛置身文中,令人难忘。
2、作者对父亲踩黄泥的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3、作者描写了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非常精彩。
小结:细节描写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的关键。在写景的文章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点,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回忆生活细节——总结细节描写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你曾经留心过的生活细节。当我冬夜苦读时,母亲为我送来热腾腾的奶茶,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不小心犯错时,父亲的手掌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____________时,老师(同学、父母……)____________x,这是一个爱的细节。
出示任务: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讨论细节描写的方法。
指导反馈:
1、善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发挥想象和联想,做生活的有心人。
2、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善于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
3、用心灵捕捉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养成反思、省悟的习惯,在描写中渗透个人独特体验。
(四)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学会运用。
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课文示例: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出示任务:先让学生比较后分析总结其中的方法,教师引导补充。
学以致用:她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蝴蝶,一不小心又让蝴蝶飞了。
出示任务: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提示:细化“好不容易”“捉住”的过程。给学生5分钟时间写完,分组交流,推荐,全班展示优秀的细节描写片段。
2、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提示:(1)“小”到什么程度?(2)怎么个“瘦法”?(3)穿得有多“差”?
指导反馈: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生动,是因为作者抓住特征,步步追问,在细微处驻足,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的。
学以致用:请抓住人物特征,给下面的句子加上细节描写:
那天,迎面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弯着腰,拖着笨重的身子在风中慢慢走着。
提示:老爷爷什么样子?可以扣住他的脸、头发、眼睛等外貌特点来展开细节描写。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三个月后,小草莓结出了果实,小小的果实竟然压弯了枝头,但纤柔的茎并不生气,兴奋地背着自己的硕果炫耀着:“看,这是我的果实。”
(3)那抹夕阳红,如丝绸般挂在天边,好似随风飘舞的仙女,令我如醉如痴。
指导反馈: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展现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表情达意。
出示任务: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刻画细节,使下面的语句更加充实生动。
小草发芽了。
学生写完后分组交流。
(五)牛刀小试。
出示任务:读一读前两个单元写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根据提示,做出修改:
(1)修改时,注意写一些能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或者心理特点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指导反馈:完成修改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修改前后的不同,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修改最成功的同学参与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修改成功的方法。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更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发现生活中每一细微处的美,做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细腻笔触的幸福之人。
(六)作业: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七
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重点:
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
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并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本节课会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将事件叙述清楚明白、生动具体的方法。
2.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又要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本课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所选材料立足教材及课外名著,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3.写作素材为电视剧《西游记》中剧情,一方面学生较为熟悉,方便写作;另一方面,写作内容有意思,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4.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思考、写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授之以法。
(一)设计活动,话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用文字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引入新课。
(二)观看剧情,列情节思路。
1.学生观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第3集中孙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园,偷吃仙桃的情节(时长:5分33秒)。看完后,请同学们先列出写作的情节思路。
注:
本集主要内容为“大圣闹天宫”:太白金星奉玉帝之命前往花果山招安孙悟空,封他作齐天大圣。玉帝担心孙悟空闲游生事,便派他看守蟠桃园。王母娘娘蟠桃会没有邀请孙悟空,惹怒了他。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天兵天将与之展开激战,但无法降伏他。最后太上老君将悟空带回,投入八卦炉中,用三味真火烧炼。不料猴王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盛怒之下,打上灵霄宝殿。
学生观看的视频是截取的本集中一个较完整的情节:玉帝被告知孙悟空整日闲游,与众仙称兄道弟,怕他惹是生非,便派他去看守蟠桃园(时长:33秒);入园后,土地神为孙悟空介绍仙桃的神奇功效(时长:3分13秒);孙悟空忍不住偷吃仙桃(时长:2分05秒);吃完仙桃悟空变成一个仙桃睡去(时长:17秒)。
【设计意图】确定写作的情节思路,将事件讲完整,将经过讲清楚。
2.通过展示、交流,发现所呈现的问题。
3.通过回顾六要素知识,及分析《散步》情节作为样例,使学生能列出理想的情节思路。
(1)知识回顾。
我们在记叙事件时,最基本的一点是把事情讲清楚,这就要求下笔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想清楚,并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首先,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时空内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其意义和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而往往有交代的必要;其次,事件的“起因”(事件是怎样引起的)如不交代清楚,就会令人产生疑惑,不明就里;再者,“经过”是事件的主体,是叙述的重心,要重点写,写详细些;最后,“结果”是事件自然而然的收束,没有它整个故事就是不完整的。当然,贯穿故事过程的主人公必不可少。
(2)分析课文样例。
《散步》情节。
4.再次列出情节思路。
学生再次列出故事的情节思路,并互相交流、完善。
教师预设:
(其中有些还可细分,如:偷吃仙桃时,孙悟空先在树下摘吃,后来又脱掉冠服跳上树吃。)。
5.教师小结:我们在记事时,为了它的完整性,就要思考事件的要素。同时,也要想想事情的经过有几个主要阶段,并将这些材料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这样,我们的叙事才能清楚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方式提示学生记事要以清楚、明白为基础,并为写作任务搭起框架,绘出“主干”。
6.完成写作:请同学们依据所列情节思路,完成故事的写作。
(三)探究方法,实现“具体、生动”
1.通过交流、展示,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叙事过于概括,难以吸引读者的问题。指出:叙事过程中,仅仅是能够把事情讲明白还远远不够,如果想让故事吸引人,使人爱读,则需要展开重要情节,详述事情经过。
2.探讨方法。
预设:为事件的主干“添枝加叶”:将桃的样子、悟空垂涎欲滴的样子、偷桃时的不安心理、吃桃时的贪婪模样等细节,做细致刻画。要多角度全方位关注所写对象的信息:颜色、姿态、质地、容貌、神情、服饰、地点、种类等,一定程度而言,我们传递的信息越丰富,表达就越具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初步做到具体生动。
3.修改作品。
请同学们再次观看一遍视频,然后,对所写作品加以修改,使之生动、具体。写完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探讨。
【设计意图】运用方法,加以实践。
4.总结方法。
教师巡视,查看同学们的写作情况,将精彩的地方记录下来,作为后面方法讲解的示例,并结合《西游记》原著中的精彩细节描写来总结方法。
预设:(1)恰当的修饰语(如:“熟透了的”大桃;大圣“一个翻身”跃上树)。
(2)具体可感的词语(如:孙悟空“摘”下一个桃子,不如孙悟空“拽”下一个桃子具体可感)。
(3)修辞手法(如:原著中作者写到:“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左右楼台并馆舍,盈空常见罩云霓”,这就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桃林之美、仙桃的诱人刻画得如在目前。)。
(4)侧面描写(如:“看着硕大的桃子,听着土地公公讲桃子的神奇功效,孙悟空馋得要命”,不如“看着硕大的桃子,听着土地公公讲桃子的神奇功效,孙悟空两眼放光、口水直流,手不自觉地直往桃子上伸。”后一句从侧面呈现出孙悟空馋的模样,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加以实践的基础上,补充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做到叙事生动、具体。
(四)课堂总结。
初一阶段,我们要培养自己记事的能力,今天我们通过完成写作任务,主要学习了两点:首先要做到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讲述明白。第二,在叙事过程中要做到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希望同学们将今天所学内化为能力,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去。
(五)布置作业。
1.用本课所总结的方法将自己的课堂习作做出修改,使之完善,并完成故事的写作。(注意:叙述完整清楚、条理清晰、具体生动。字数:不少于500字)。
2.做课本第二单元的写作实践练习一。
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3.在自己的观察笔记中选择一篇记事的文章加以修改,要求同作业一。
(注:作业一必做,作业二和作业三可任选其一)。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八
1、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4、热爱生命和生活。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神话动画片导入。
袁珂,神话学家。
1、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2、对女娲形象的认识: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3、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4、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读神话《盘古开天地》后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1、收集有关神话,讲给别人听。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3、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办法。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十九
一感受形象,体会感情二欣赏优美语言教学设计一导入。
让同学们把预习时已摘抄的好词好句读出来给大家听.讲讲理由.可以分三部分让同学们找。
用心。
爱心。
专心。
接着找春风图.如’象母亲的手抚摩着你”这既写了春风的温暖,又写了风的柔和.‘酝酿”则形象的写了在阳光下这种芳香不断的加浓的过程.这一段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继续找春雨图.“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这三个比喻贴切,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教师穿插问题.问:春雨绵绵,为什么还叫人别“烦恼”呢?(亲切而有趣)再问,为什么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不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去说呢?明确:一是要先说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种气氛是一直贯到末句的;二是黄晕也是色,与上句的绿,青正连接.最后分析迎春图.“赶趟儿似的“照应前文,前文写百花争春,后文写人在争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用叠词表现动作次数多,读来有韵律。有节奏。
爱心。
专心。
布置第一课时作业,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把它画出来..为第二课时中的分析语句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作业,背诵,练习题一,二,三。
用心。
爱心。
专心3。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二十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益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1.配课文朗读;(媒体)。
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
(1)郦道元,北魏、,本文选自他写的《》。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重岩叠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
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阙曦月至于襄沿溯或不以漱良属引。
(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哀转九绝。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
说三峡:三峡的真美,你看……。
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
教师归纳板书:山美:山高岭连;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学生讨论后探讨。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
(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
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诵三峡。
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归纳: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三峡的风光片段中,让学生朗诵背诵。
选择你所喜欢的画面,结合课文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以“我走在……”为题,对三峡的山或四景进行扩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教学重点:
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副标题:
作者:谢老师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66更新时间:2005-3-2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堆、等、钻、剩、特、瘦、除、欺、员、咬、越、幸”这12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会用“洁白、特别”造句。
3.理解:“疼爱、孤单、讥笑、羡慕、僵、幸亏”这些字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在学习生字词时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对丑小鸭的命运遭遇产生同情心。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启发式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难点:了解丑小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
3.疑点:从丑小鸭成长过程中,领悟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追求美好理想。
4.解决方法:在课上学习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学生字。
2.课上采用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第一课时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纠正字音、学习理解前两段。
2.第二课时理解三至七段的内容,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3.分析生字,认清字形,完成课后习题。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谁都欺负它,被迫离家出走,仍摆脱不了恶运。最后它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课文共有7段,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第一段讲鸭妈妈在稻草堆里孵蛋,等它的孩子出世。第二段讲丑小鸭是怎样出世的以及它的名字的由来。第三至六段主要讲丑小鸭来到世界上以后的种种不幸遭遇。第七段讲春暖花开时,丑小鸭向湖边飞去,在湖水映出的倒影中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三)重、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今天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4.丑小鸭(齐读)。
(二)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
“等、剩”的韵母都是后鼻音。“钻”的声母是平舌音,读“zu1n”,不要读成“zhu1n”,“瘦”“除”是翘舌音,读“sh^u和ch*”。
4.教师范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
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样子你们都能够掌握很多知识、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的学习这篇课文。
(三)讲读一、二段:
1.指名读一、二段:
(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段读懂的?
(2)出示第一幅图,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它鸭子的不同之处。
(3)结合挂图,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
(4)轻声读一、二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注意体会“暖烘烘”“特别”“出世”。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一、二段。
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
(二)学习第三段:
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重点理解:“孤单”“……除了……谁都”体会到丑小鸭当时单身无靠,没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欢他,这是它出走的原因。
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帮助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
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三段。
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一读第四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体会“讥笑”:讥讽和嘲笑。抓住“只好”“才敢”让学生体会丑小鸭离家出走以后,环境不仅没有改善,情况反而更糟。学会用“洁白”造句。
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
(四)学习五、六段:
着重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3.有感情地读五、六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第七段:(熟读)。
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它突然发现了什么?
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
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
(七)总结、扩展: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八)作业: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第三课时。
(一)借助拼音,分析字形,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堆:与谁比较,进行识记。
特:左边是“牛”字旁,不是“扌”旁。
瘦:病字框,里边的笔顺是。注意“”的一竖上下出头。越:里面的'笔顺是。
负:和“页”比较字形。
欺:右边不是“父”旁。
幸:与“辛”比较字形。
钻:与“沾”比较识记。
(二)出示练习:
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组成本课的字,再组词语。
例:员(团员)站()准()。
负(欺负)____()____()。
起()狡()疼()。
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钻(钻出来)堆(草堆)越(越过)咬(咬人)瘦(瘦小)。
7.齐读最后一段。
8.(1)我太快乐了,我真的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了!我不是丑小鸭,我是天鹅妈妈生的!(2)我要做一只善良的天鹅,帮助那些弱小的生命!
10.(1)我想,丑小鸭受了那么多的罪,可它没有失去信心,勇敢地生活下来,它很坚强。(2)我想,我们不应该像公鸡、小鸟、猎狗一样,看到别人那样可怜不帮助,反而欺负别人。
12.美!
13.画词语。
14.我画了出世、又大又丑、欺负、漂亮、天鹅这几个词语。我连成了一个句子: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出世了,大家都欺负它,其实,它不是丑小鸭,是漂亮的大天鹅。
15.老师,我画了这几个词语:讨厌、讥笑、洁白美丽、羡慕。我能用这些词语说两句话:(1)我们不能讨厌长得比较丑的同学,更不能讥笑他们。
16.丑小鸭羡慕那些洁白美丽的天鹅,自己也变成了白天鹅。我羡慕安徒生爷爷,我将来也能成为大作家!
写字。
1.大家都非常了解安徒生。中国也有一位大名人,他叫王羲之,知道他是什么人吗?
2.你的知识真丰富。王羲之曾经写过一个非常大的字,就在我们今天要写的字中,大家猜猜看是哪个字?(引导学生把要写的字促成词语读一遍)。
3.别猜了。我告诉大家,他写的那个字就是天鹅的“鹅”字。现在请大家也把这个鹅字写一写,咱们和王羲之比一比。
4.大家写的真不错。谁能说说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
5.嗬,多么生动的语言啊。对,是要互相让着点。请看老师写(范写“鹅”)左边的我字,斜钩要写的短一点,右边的鸟字,下面的横也要短一点,不然就打架了。请大家再写一遍。小朋友,请你们也写写这个鹅字吧。
6.王羲之只写了一个鹅字,咱们今天要超过他,请大家把鸭、灰、冰也写写吧。
1.古代的一位大书法家。
2.(1)灰色的灰?(2)结冰的冰……。
3.写“鹅”字。
4.左边的我和右边的鸟都要写的窄一点,互相让着点。
5.再写“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