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热门19篇)
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编写教案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和反馈。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一
1.让学生知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2.学生熟读芒种的诗词、谚语等,会背芒种儿歌。
3.让学生通过画小麦,认识农作物,了解农耕的过程。
4.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教师准备:ppt、a4画纸,芒种(儿歌)。
学生准备:收集和“芒种”相关的资料,比如:由来、习俗、诗词等。
一、导入。
师生共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种”的由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一般来讲是6月4号或者是6月6号到6月19或者是21号,“芒种”又称“忙种”是最忙的一个节气,既要收割小麦,又要种植水稻等其它的农作物。
出示“小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麦的特点。
3.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麦。
给学生介绍小麦的种植过程。
5.师:芒种这个节气就是最忙的时刻,既要种植,又要收获。虽然劳动很辛苦,在芒种期间,却又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端午节,请学生说一说每年端午节咱们安康都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应出示龙舟赛、鸭子抢、包粽子、煮鸡蛋等图片)。
三、有关芒种的诗词及农谚。
1.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诗词及农谚。
2.学习反馈,请小组内收集诗词最多的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小组同学都喜欢的诗词。
一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绝》;二组:宋朝陆游《时雨》。
3.师出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全班齐诵此诗。
四、有关芒种节气的习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的,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送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个月,饮用时需煮开。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晒虾皮。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芒种,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进一步了解“芒种”。
芒种最忙,收麦种粮。
天热多雨,佳节端阳。
早起运动,心神舒畅。
多吃蔬菜,清热滋阳。
六、活动延伸:
1.每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种”的诗词,背诵三个和“芒种”有关的谚语。
2.办一期“芒种”的手抄报。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二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饮食上需多饮水,饮食清淡,需要午休,勤换衣勤洗澡。古有“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等谚语,民间这一天会举办:打泥巴仗、送花神、煮梅等习俗活动。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三
(三)带领儿童了解芒种时典型的农事活动;
(四)引领儿童学习芒种的代表传统民俗活动。
(一)地理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记录自然的时间之书”。我们将持续发布节气相关推送。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四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芒种”的集中活动选取了芒种最重要的节气特点:芒种麦熟,农事特点:雨前收麦,和节气习俗:煮青梅。通过奇妙和爸爸游麦田的节气故事《忙碌的芒种》,节气实拍图片“麦子”、“青梅”等,手工创意制作“麦子与青梅”,带领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芒种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以及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能用手工的形式制作“麦子”、“青梅”,感受芒种时的节气特点。
环境准备:一株干树枝(或在空瓶里装上几根树枝)、一块覆盖有土壤的区域(或在几个空花盆里装上泥土),供幼儿插“青梅”、“麦子”时使用。
课件准备:“麦田”图片;《忙碌的芒种》故事视频;“成熟的麦子”图片;“青梅”组图;“麦子和青梅”组图;“手工作品”组图。
材料准备:吸管、黏土、卡纸、剪刀、双面胶。
出示图片“麦田”,导入主题。
——看看这是什么?(麦子)。
——麦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1》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及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到麦田里找找答案吧。
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
(教师可出示实物麦子,供幼儿观察。)。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爸爸告诉奇奇和妙妙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成熟麦子的籽粒/麦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了,麦子就成熟了。成熟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2.播放故事视频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叔叔阿姨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叔叔阿姨们可以慢慢收麦子吗?为什么?
——如果麦子泡在雨水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芒种时,人们要忙着收麦子、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如果不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麦子泡在雨水里容易发霉,影响丰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2》并出示组图“青梅”,引导幼儿认识青梅,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奇奇和妙妙帮助叔叔阿姨们收麦子,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1.播放故事视频并出示组图“青梅-1”,引导幼儿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爸爸在收麦子时想喝什么?(青梅酒)。
——为什么要煮青梅呢?
——除了青梅酒,还可以把青梅做成什么?(青梅汤)。
小结:芒种时,南方有煮青梅的习俗。这时候的青梅虽然成熟了,但味道酸酸的,并不好吃,所以人们会煮青梅,把它做成好喝的青梅酒或青梅汤。
2.出示图片“青梅-2”,引导幼儿认识青梅。
——新鲜的青梅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绿色的,圆圆的)。
小结:芒种时,青梅树上结满青梅,新鲜的青梅是绿绿的、圆圆的。
出示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并发放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制作“麦子”和“青梅”,感受芒种的节气特点。
——芒种就快要到了,我们一起来让“麦田”里长出“麦子”,让“青梅树”结出“青梅”吧。
1.根据幼儿意愿,将其分为2组,一组制作青梅,一组制作麦子。
2.出示手工材料及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引导幼儿了解“麦子”与“青梅”的.制作方法。
(1)出示手工材料。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麦子”、“手工作品-麦子”,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制作方法。
——麦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什么材料会像麦秆一样弯弯地垂下来?
——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金灿灿的麦穗?怎么做能让麦穗看起来饱满呢?
(3)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青梅”、“手工作品-青梅”,引导幼儿了解“青梅”的制作方法。
——青梅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发放手工材料,幼儿分组自制,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建议:对于制作较快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继续制作另一种手工。
4.请幼儿将制作好的“麦子”和“青梅”布置在环境中。
温馨提示。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环节4延伸至区域活动;或将本活动分2次活动开展,第一次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和煮青梅的节气习俗,第二次活动进行手工制作。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吸管、橡皮泥等手工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制作“麦子”和“青梅”。
日常活动。
芒种前后,园所可提前制作青梅汤,与幼儿共同品尝。
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到麦田拾穗,切身体验芒种麦收的喜悦。
2.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摘青梅、赏合欢花,感受芒种时合欢花开、青梅成熟的节气特点。
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二十四节气:忙忙忙,农民伯伯最忙碌》,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芒种的节气特点。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激发幼儿对芒种节气的兴趣。
2.初步了解芒种的特征与习俗。
3.知道芒种节气是一年中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时期。
【给家长的话】。
亲爱的大朋友们,大家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园的园本课程,马上就要到二十四节气“芒种”了,老师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芒种一系列活动,欢迎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积极参加哦!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面粉,感受芒种节气的乐趣。
2.知道芒种节气小麦成熟,麦子能够磨成面粉。
3.喜欢用面粉动手制作各种面食。
04:1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对螳螂的兴趣。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螳螂幼虫时期的形态特征。
3.了解螳螂的生长过程,知道要保护益虫。
【给爸爸妈妈的话】。
1.螳螂将卵产在树枝上,或者墙壁上。在产卵的几天后死去。第二年,小螳螂就会孵化出来。
2.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螳螂是蛋类孵化还是卵类孵化?孵化后是什么颜色?
法布尔的《昆虫记》。
1.起居方面,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2.中午最好能够小睡一会,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3.天热易出汗,要经常洗澡,衣服要勤洗勤换。注意多喝水,补充水分。
4.饮食方面,小朋友们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苦味,酸味食物,如:苦瓜、莲子、芥兰、乌梅、山楂、柠檬等。
芒种,一头辞旧,一头迎新;一头连着收,一头连着种;一头收获幸福,一头播种希望。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激发幼儿对芒种节气的兴趣。
2.初步了解芒种的特征与习俗。
3.知道芒种节气是一年中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时期。
【给家长的话】。
亲爱的大朋友们,大家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园的园本课程,马上就要到二十四节气“芒种”了,老师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芒种一系列活动,欢迎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积极参加哦!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六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人们在此时会忙碌地耕种,故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儿童们将在本节课中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亲身动手实践,体验芒种的“忙碌”。
(一)帮助儿童了解芒种的地理知识特点;
(二)与儿童一起赏析有关芒种的经典古诗:《时雨》;
(三)带领儿童了解芒种时典型的农事活动;
(四)引领儿童学习芒种的代表传统民俗活动。
(一)地理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激发幼儿对芒种节气的兴趣。
2.初步了解芒种的特征与习俗。
3.知道芒种节气是一年中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时期。
【给家长的话】。
亲爱的大朋友们,大家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园的园本课程,马上就要到二十四节气“芒种”了,老师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芒种一系列活动!欢迎大朋友们和小朋友们积极参加哦!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面粉,感受芒种节气的乐趣。
2.知道芒种节气小麦成熟,麦子能够磨成面粉。
3.喜欢用面粉动手制作各种面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对螳螂的兴趣。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螳螂幼虫时期的形态特征。
3.了解螳螂的生长过程,知道要保护益虫。
【给爸爸妈妈的话】。
1.螳螂将卵产在树枝上,或者墙壁上。在产卵的几天后死去。第二年,小螳螂就会孵化出来。
2.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螳螂是蛋类孵化还是卵类孵化?孵化后是什么颜色?
3.推荐书籍——法布尔的《昆虫记》。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八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芒种”的集中活动选取了芒种最重要的节气特点:芒种麦熟,农事特点:雨前收麦,和节气习俗:煮青梅。通过奇妙和爸爸游麦田的节气故事《忙碌的芒种》,节气实拍图片“麦子”、“青梅”等,手工创意制作“麦子与青梅”,带领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芒种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九
奇奇、妙妙:爸爸快来看呀,金灿灿的麦田好美啊。
爸爸:哈哈,芒种到了,麦子成熟了,真的很漂亮呢。
奇奇: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
爸爸:是的,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这个时节,大麦、小麦都成熟了。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你们看,饱满的麦穗都快把麦秆压弯了呢。
妙妙:咦,那儿已经有好多叔叔阿姨在收麦子了,他们看着好忙绿啊。
爸爸:是的。因为要收麦子,还要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呢。
奇奇:麦子反正都熟了,慢慢收不就好了吗?
爸爸:那可不行哦,芒种时,天气很热,常常下雨。如果下雨前不把麦子收割完,麦子就会泡在雨水里发霉坏掉。
奇奇&妙妙:原来是这样啊,爸爸,我们也去帮叔叔阿姨们收麦子吧。
爸爸:呼~现在要是能喝上一口酸酸甜甜的青梅酒就太好了。
妙妙:什么是青梅酒?
爸爸:芒种时节,南方的青梅已经成熟了,但新鲜的青梅很酸,不好吃。于是人们就用酒来煮青梅,做成好喝的青梅酒。
奇奇:哇,我也想喝青梅酒。
爸爸:哈哈哈,小朋友可不能喝酒哦。不过奶奶给我们寄了一篮青梅,等收完麦子,爸爸煮青梅汤给你们喝。青梅汤也一样好喝哦。
奇奇&妙妙:太好了,谢谢爸爸!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谢谢!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
设计。
2、欣赏图片:丰收的食物小结:很多庄稼丰收,有稻子。麦子棉花,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像(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麦子有一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稻子头上有各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故事:稻子和麦子。
1、稻子和麦子一个中国在水田里,一个重在旱田里,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一起来听一听。
2、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
三、小结:
再次巩固稻子和麦子的认识。(备注或反思)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他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前,我们通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带孩子们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一
1.起居方面,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2.中午最好能够小睡一会,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3.天热易出汗,要经常洗澡,衣服要勤洗勤换。注意多喝水,补充水分。
4.饮食方面,小朋友们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苦味,酸味食物,如:苦瓜、莲子、芥兰、乌梅、山楂、柠檬等。
芒种,一头辞旧,一头迎新;一头连着收,一头连着种;一头收获幸福,一头播种希望。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二
(四)引领儿童学习芒种的代表传统民俗活动。
(一)地理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三
1.请幼儿自由观察桌子上提供的谷子、米、米粉,鼓励大家仔细看看、摸摸、闻闻,说说它是什么?从哪儿来?(教师不要马上肯定或否定幼儿的发现和回答)。
2.观察稻穗。
(1)在每桌上提供四棵稻穗,让幼儿看看它是什么?与米、谷子、米粉对比,说说和哪种是一样的。
(2)留下谷子与稻穗(教师暂时收走米和米粉),请幼儿对比观察,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弯下来?在幼儿表述中区分“一个稻穗”和“一粒谷子”。
3.幼儿剥谷子。请幼儿边剥边告诉组内同伴自己的发现,激发孩子的兴趣,发现米粒与谷子的不同,并鼓励幼儿把剥出来的新米放入口中咀嚼,品辨,自由发表感受。
4.观察植株。
提供一株完整的水稻让幼儿看稻穗与植株的关系,从找根、茎、叶、果实的过程中,了解穗长在顶端、谷子是稻的种子。
5.品尝点心。
品尝、了解米和饭的关系。吃米糕,了解米与米粉的关系。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四
气温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满,今日便迎来了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啊,大家就会特意选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绿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绿豆汤"予以清补、降暑。这样,就能"清凉"的度过芒种啦。我们的宝贝们也用各种方式来和芒种节气共度今日。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五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记录自然的时间之书”。我们将持续发布节气相关推送。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六
1、知道种麦子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并认识字卡。
2、能与同伴合作种谷类,并学习做观察记录。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谷类的种子若干、分类盒若干、棉花。
2、记录本、字卡若干。
一、听故事学汉字。
1、出示字卡“小兔子”“麦子”。
幼儿认读,再完整地读《小兔子种麦子》。
2、卡片“春天”。
小兔子看见农民在地里播麦种子。
3、卡片“麦种”它也把麦种撒在地上。
4、农民伯伯的麦子长出了“苗”可是小兔子的麦种却不见影子。
小兔子问牛伯伯,牛伯伯说:“种子要撒在翻过的土地上,才能扎下根的。
小兔子把土扒拉扒拉,重新撒下“麦种”(每个字词老师自己说出或引导幼儿说出。)故事讲完,字卡全出示在黑板上。
二、集体认读字卡。
三、游戏:找字宝宝。
教师指读一个,幼儿从众多的字卡中找出来。
四、听录音故事。
延伸活动:集体结伴种五谷类,体会播种的乐趣,并做好种子生长观察记录。
春天,小兔子看见农民在地里撒下麦种,它也把麦种撒在地上。过了一段时间,农民地里长出了青青的麦苗,小兔子的麦种连影子都没有了,小兔子问牛伯伯:“牛伯伯,我也在地上撒下麦种,为什么没有了呢?”牛伯伯说:“种子要撒在翻过的土地上,撒在硬土上扎不下根。”小兔子听了以后,把土地又扒拉扒拉翻了一次,重新撒下了麦种。
夏天,农民地里的麦子长得绿油油的,小兔子的麦子又矮又黄,小兔子问猪阿姨:“猪阿姨,我种的麦子怎么会是那样的呢?”猪阿姨说:“麦子种下去以后,要给它上肥料才长得好。”小兔子赶紧给麦子追肥。
秋天,农民地里的麦子结了穗,小兔子地里的野草长得比麦子还多,小兔子生气地叫:“怎么会这样呢?”小马告诉它:“种麦子要除草、抓虫,天干的时候还要浇水。”母鸡大婶说:“麦子收割以后还要打场,磨粉”。
小兔子张大嘴巴说:天啦!种麦子这么麻烦呀!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七
1、了解稻子的生长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了解水稻的生长,并尝试用动作表现。
3、知道农民伯伯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1、活动前两个星期,让幼儿观察水稻种子发芽的过程,并进行记录。
2、幼儿用书。
3、稻子、米饭的图片。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米饭图片,请幼儿来说一说米饭。(米饭是白白的、香香的等)。
——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米饭是怎么来的?
二、活动过程。
——幼儿介绍水稻种子的观察记录。
——教师播放幼儿用书《稻子的一生》及农民种植水稻的视频。
——请幼儿说一说稻子是怎么长成的。
三、游戏:“种水稻”。
1、教师扮演农民,请幼儿扮演稻子每一个时期的状态。
——播种第一天:幼儿蹲下,手抱着头。
——2—3天:蹲着,一只手慢慢开始往上伸。
——30天:稻子长高了。(幼儿站起来双手伸开)。
——插秧后:两个或多个幼儿背靠背并打开双手。
——稻子成熟:幼儿弯腰站着,手里拿着稻子的卡片。
2、请个别幼儿扮演农民,其他幼儿扮演水稻。
——教师小结:稻子成熟后会变成金黄色,农民伯伯把稻子收割后晒干,去掉稻壳就变成一粒粒的白米,经过加工之后香喷喷的白米饭就出来了。
四、讨论活动:节约粮食。
——稻子的生长过程是缓慢的,农民伯伯种植粮食非常辛苦,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惜粮食。
——请幼儿说一说我们该怎么节约粮食?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八
20分钟。
气温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满,今日便迎来了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啊,大家就会特意选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绿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绿豆汤”予以清补、降暑。这样,就能“清凉”的度过芒种啦。我们的宝贝们也用各种方式来和芒种节气共度今日。
1、通过观察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芒种丰收的喜悦。
物质:实物麦子和稻子、ppt稻子和麦子制品。
前期经验:周末家长带幼儿认识稻子与麦子。
知道芒种是收获的日子。
引导幼儿观察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学过程:
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他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前,我们通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带孩子们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芒种节气教案反思篇十九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芒种”的集中活动选取了芒种最重要的节气特点:芒种麦熟,农事特点:雨前收麦,和节气习俗:煮青梅。通过奇妙和爸爸游麦田的节气故事《忙碌的芒种》,节气实拍图片“麦子”、“青梅”等,手工创意制作“麦子与青梅”,带领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芒种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以及煮青梅的节气习俗。能用手工的形式制作“麦子”、“青梅”,感受芒种时的节气特点。
环境准备:一株干树枝(或在空瓶里装上几根树枝)、一块覆盖有土壤的区域或在几个空花盆里装上泥土),供幼儿插“青梅”、“麦子”时使用。
课件准备:“麦田”图片;《忙碌的芒种》故事视频;“成熟的麦子”图片;“青梅”
组图:“麦子和青梅”组图:“手工作品”组图。
材料准备:吸管、黏土、卡纸、剪刀、双面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1》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及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到麦田里找找答案吧。
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
(教师可出示实物麦子,供幼儿观察。)。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爸爸告诉奇奇和炒妙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成熟麦子的籽粒/麦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了,麦子就成熟了。成熟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2.播放故事视频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叔叔阿姨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叔叔阿姨们可以慢慢收麦子吗?为什么?
——如果麦子泡在雨水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芒种时,人们要忙着收麦子、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如果不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麦子泡在雨水里容易发霉,影响丰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2》并出示组图“青梅”,引导幼儿认识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