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热门19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比较和引用等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这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相信会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一
高校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档案管理工作是文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秘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没有文秘工作的前期铺垫,档案管理工作也无法得以顺利展开,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文秘工作的延伸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与结合对于提高文书运转效率以及档案管理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秘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源头活水”
具备强烈的档案意识,明确档案的重要意义,应要求文秘工作者熟练掌握一定的档案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在日常业务工作中,文秘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行列,认真收集、整理各种实物、声像材料以及文件材料,确保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系统性、真实性、全面性。
二、档案工作是文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办公室是学校的信息中心,是教学、教育、管理、科研等各部门的中枢机构,校情通报、学校大事记、每学年的党政会议记录、学校总体规划、管理目标、领导决策、上级来文的处理、校史编研、纵横联系及来信来访、规章制度、对外重大活动的记录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文件资料都需要文秘工作者直接起草或审稿,关于校内各职能部门对于学校决策贯彻实施的情况以及反映等信息也主要由文秘工作者负责汇总,而档案管理工作者则主要负责这些文件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利用。由此可见,档案工作是文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文书档案记录了高校发展、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活动,是重要的历史凭证,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对文秘工作者归档的文书材料进行鉴定、分类整理、编录、保管,并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档案管理形式、途径和手段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进而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服务。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应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坚持档案管理服务本质,转变服务理念,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积极创新,改革管理措施,丰富档案管理服务内容,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效率与质量。
三、档案部门应积极为文秘工作提供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
文秘工作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文书档案,但在为校领导关于学校重大决策、学校制度完善以及学校文件起草等事件出谋划策时需要经常查阅这些历史文书档案,档案利用非常频繁。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为文秘工作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经常深入调查、收集文秘工作者对档案管理的意见以及建议,全面了解、掌握文秘工作者的档案需求,在尽可能满足文秘工作者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校档案馆。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做好密级事宜,具有较大的文化、科技、经济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具深度的信息服务。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数字档案信息,为利用者提供视频、音频、照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服务,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服务。
新时期,学校应正确处理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以办公自动化文秘系统以及档案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在开发文秘管理系统以及档案管理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两系统之间应能够实现一些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电子文件的网上移交、接收功能,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快文书的运转。同时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局域网,并与校园网连接,实现公开档案信息的开放利用。其次,应最好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对文件的整个生成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在文件的制作以及文件运转过程即开始进行干预,确保文件收集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
综上所述,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秘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源头,档案管理工作是文秘工作的延续,文秘工作者以及档案管理工作者应相互学习,熟悉业务,密切配合,强化“文档一体化”意识,做好文档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衔接,促进高校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二
摘要:当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普及的同时,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工作逐渐向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其中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新一步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管理办法,并且将这两种工作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行政组织中的工作效率,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文以文秘工作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联系与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几条建议,希望能够协调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文秘工作;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协调互助信息化。
1前言。
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加强了两项工作的联系,促进了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的进程,是现代化管理工作的一大进步,体现了科学管理的理念,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便捷化的重要里程碑。为此,本文开展了以加强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主题的探讨。
现如今文秘工作的日常任务就是相关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根据一定的工作规律或规范,按照相关的行事原则,将各种文件进行有效地处理,并明确的标明各个文件之间的关系,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单位里可以向领导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重要材料,是很多领导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帮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的文件处理需要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减少了人工的耗费,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与文秘工作有很大关系,同样是处理相关的文件,但是它是建立在文秘工作基础上的,文秘工作人员将整理完整的重要材料移交到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手上,然后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文件的特点和属性分门别类再进行妥善保存,方便以后工作中对相关文件的`查找。在信息化技术发展普遍的时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同样也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一锋利的武器虽然信息化技术不能完全将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无纸化处理,但是可以利用计算机帮助我们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件以及文件的位置,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
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这两项工作都属于行政管理一类,这两者在工作上是相互沟通、辅助协调的关系,将这两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现代化办公的必要手段。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经常与文件打交道,文秘工作者是文件的创造者,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是文件的守护者,这两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因为一旦完成一份重要的文件或资料就要移交到档案管理室进行保存。以后若因为工作需要,文秘工作者还需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帮助找到相关资料。由此可见,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相互影响着对方的工作质量,因此加强这两项工作统一化管理是现代化办公必要手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加强对这两项工作的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三
随着全球化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逐步演化成全球性的csr运动。同样,企业社会责任也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自然环境恶化、信任危机以及损害员工和消费者利益事件的发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而sa8000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则进一步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不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社会责任:一个复兴的使命。
经济社会学认为企业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企业总是嵌入于特定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环境、资源关系之中的。企业行为除了遵循经济理性之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因素。因此,企业是社会人,它不仅具有经济理性,而且更具有社会理性,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理性限制着经济理性。因此,企业的社会属性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根源,社会性始终嵌入于企业性质之中。尽管企业的社会性一开始隐藏在企业的经济性目标之中并为经济性所遮蔽,但随着以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社会性必将从原初的遮蔽状态发展到显现状态,并促使企业社会责任逐步加强起来。
在18~19世纪初期,由于工业革命刚刚起步,企业规模偏小,节俭是占主导地位的美德,企业家都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的惟一目标。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能自动地协调。正如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指出的那样,每当个人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结果“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当时,也有一些个人的慈善捐款行为,但遭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攻击,认为对弱者的保护会降低人类的适应能力,是违背自然进化过程的。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企业的力量不断壮大,以及工业发展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日益暴露,社会对企业的关注上升到新的高度。人们开始探讨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外,还要承担其他带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奥立弗・谢尔顿在1924年提出,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这个提法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由于美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陷人了罕见的经济大萧条,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才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受自由放任经济学思潮的影响,遵循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资本家大肆地追逐私利,从而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企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于是从美国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限制,一些漠视企业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做法受到一些大公司的经营者和立法者的唾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张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在劳工运动、消费者运动、环保运动、人权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的认同,不少企业付诸行动并逐步形成国际化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正式提出了企业公民理念,推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一个新的潮流。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已明确列入几乎每家大公司的议程。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企业不仅仅是其所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产生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是关于一个企业应该怎样生产产品、提供服务、获得利润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就像企业的全球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样,正成为国际上企业经营的全新理念,工商界已经明确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来源。
目前,“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随着可持续发展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深入人心,与社会相适应的指标如综合资本、环保、人文等各项指标的“全面价值观”将取代传统的单一“利润价值观”。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新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体现在绿色企业形象、清洁生产、产品后处理和再利用等与生态和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一系列反映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技术开发与管理等方面。而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大企业、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具有根本性和长效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责任竞争力,简言之即企业在为社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时,要同时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生存,才能持续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成为真正具有责任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之间求得平衡。传统的市场竞争的方式是沿着“价格―产品―服务”脉络演进的,“关系”竞争模式是市场竞争新阶段,而责任竞争力是企业对进入新竞争时代的一个明智回应。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肇始于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依靠低廉的价格与其他企业展开竞争,获取竞争优势。在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同质性强的早期市场竞争中,消费者主要关注产品价格,对产品的品质、服务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因此,早期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的价格上。其次,产品竞争方式。产品竞争方式是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战略获得竞争优势。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方式也从同质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企业通过市场细分,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避开单纯价格竞争进而追求产品差异化所带来的垄断性利润。然而随着产品差异化战略走到极致,竞争从产品内涵向产品外延拓展,服务竞争开始登上竞争舞台。服务竞争是通过向顾客提供产品以外的一系列附加服务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获取竞争优势,服务竞争成为产品竞争之后的又一重要企业竞争方式,然而,服务产品也会由于趋同化而使竞争优势难以保持,激烈的市场竞争呼唤更高层次的竞争方式。
传统竞争模式的有限性推动市场进入关系竞争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市场需求上,出现了带有社会价值取向的责任消费者,并且通过ngo的形式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影响市场竞争的巨大力量。在企业投资来源上,也同时出现了带有价值取向的投资者,因此市场竞争能力取决于对利益相关者的平衡能力。企业实际上已进人利益相关者公司阶段和关系竞争时代。关系竞争是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构建竞争优势。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开始从产品和服务以外寻求新的差异。企业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和盈利能力。发达国家的各种利益集团已将这一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特别是通过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传导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身上。另外,这一阶段,责任消费者和责任投资者及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会对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又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说,这一阶段社会对企业提出了全面责任要求,不但要对股东、顾客和环境负责,而且要对有价值取向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负责,对员工、社区、供应商负责。企业进人了对利益相关者全面负责阶段和关系竞争时代,责任竞争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责任竞争力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企业可持续即为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长盛不衰。因此,企业一方面要正确地确定自身的使命和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担负起企业为社会发展的责任,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环境、生态、资源协调一致,以实现企业的长期高效运行。可见责任竞争力奠定了企业可持续的基础。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其一,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手段的合道德性,以及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大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它作为企业价值体系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二,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价值观支持。一个企业能否持久生存下去,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价值观所支撑。而这个价值观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因此企业内的个人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必须和社会价值观一致,取得社会的认同,才能成为一种永久的支撑力。其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现管理与伦理的有效结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在于人。当伦理因素注入管理并成为其核心要素时,企业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管理伦理的独特功能才能得以显现,人的主体力量才能得到发挥。
其次,责任竞争力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企业实力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区别。企业硬实力主要指资本、厂房、设备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了的能力和企业员工。软实力则指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市场信用、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软实力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灵魂,企业的社会形象、声誉甚至比企业的产品、服务更重要。因此取得社会公信的企业更会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企业要获得持久的成功,管理者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必须像对待经济问题一样,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逐步加强,顾客不单单注重产品的关键购买因素,如价格、质量、安全、便利等,更关心产品的生产方式及企业道德形象。可见在注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只有当企业遵守了基于道义的社会责任,它才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同,提高品牌声誉,并赢得众多的顾客,企业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产品,社会才会对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自身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再次,责任竞争力是关系竞争时代的制胜法宝。以责任竞争力为支点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促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重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承担起对他们的责任。对投资者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在能够进行理性的经营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地公布财务信息,能够给予投资者满意的回报。企业与投资者良好的信用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财务实力,增强企业的战略发展能力。一个能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能给予员工公正的评价和公平的报酬,能从制度上为员工提供休假、医疗、养老等基本权益和保障,能全面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的企业,必然能提高员工对它的满意感和信赖感。基于尊重、信任和关爱的劳资关系可以进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对顾客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为顾客提供价格合理的、高质量的、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全面满足顾客需要的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拥有稳定的、忠诚的顾客,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对供应商负责就是企业能在商业往来中讲信用、有效率并追求合作双赢的交往方式,由此可以获得优惠的价格、及时的供应和长久的合作,节约交易成本。一个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有责任感的企业也容易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降低监管约束和市场壁垒。企业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轻运营活动对环境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如能源的节约使用、排放物和废弃物的无害处理、危险工种职工的安全保障、顾客信息的保护等等,类似于此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可能面临的社会责任风险。企业可以采用慈善捐助的形式投资于企业竞争环境中的某些重要的社会因素,以改善当地的社会条件,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因为这些条件的优化而改善了企业的竞争环境,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种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目标由内在冲突而走向相互兼容,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享价值。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可帮助企业建立友好的内外部关系,赢取良好的市场声誉和社会声誉,提高企业获取人力、顾客、财务和实物等资源的能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可以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是针对经济全球化、传统发展观和利益最大化模式作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四
1、需鉴定数量浩大。
1进馆档案质量不高。由于种种原因,档案界一直对馆藏量津津乐道,衡量档案馆的规模以及达标升级,馆藏量均为主要条件之一,丰富馆藏成为各档案馆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增加馆藏之际,一些不具进馆价值的档案也悄然入馆。因此,档案馆需要鉴定的已不仅仅是到期档案,还有大部分冠以长期、永久之名,却无实际保存价值的档案。
2档案馆未做到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鉴定工作,导致需要鉴定的档案与日俱增。在库房不紧张的情况下,鉴定工作并不十分迫切,况且鉴定工作费时费力,又难见成效,因此档案馆未将鉴定工作放到应有位置,致使鉴定负担越来越重。
2、鉴定程序复杂。
目前,档案采取的是案卷装订的.方法,分厚卷皮及子母卷小卷皮两种。具体鉴定时,卷中若有不符合保管期限的文件,处理手续十分繁琐:
1拆卷。将不需要继续留存的文件剔出,并在卷内文件目录上注明;如剔除文件较多,则需要重新抄写卷内文件目录,然后再重新组卷。
2调整档号。保管期限的调整、案卷的变化,需要重新编排档号才能保证管理和利用。
3调整检索工具。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都需作相应调整、更改。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操作,令工作人员望而却步。
3、鉴定标准难以掌握。
文书档案的鉴定,不同于专业档案,如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5、15、25、永久等几个级别,期限划分得较明确,鉴定时便于操作。文书档案内容庞杂,涉及面广,价值不易确定,在鉴定时困难较大。目前,鉴定标准依据的是1987年颁布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此保管期限表虽在多年的文书档案立卷、接收、鉴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证明,在保管期限的划分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不便于鉴定人员操作,影响了鉴定工作的开展。
解决的对策有:
1、注重进馆质量,少一些无价值档案进馆。从某种义上讲,档案在进馆之前,已多次涉及到鉴定工作。一是档案室人员在立卷、确定保管期限时的筛选、鉴定;二是档案指导部门定期对案卷质量检查时涉及到鉴定;三是档案馆接收之前对案卷进行的检查。在这三个鉴定环节中,立卷鉴定环节是确保案卷质量的关键,档案局馆的指导、检查是进一步保障。因此为保证档案进馆质量,应提高立卷人员业务素质,在立卷环节就使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在指导检查环节,应将案卷质量作为重点之一,及时监督立卷人员改正问题;在档案馆接收前的检查环节,更应当注重档案内在质量,特别是保管期限划分正确与否,将无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解决在进馆之前。
2、改进立卷方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传统的立卷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利于档案的鉴定上文已有所涉及。改革立卷方式,便于文书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已是势在必行。以件为单位组卷并辅助以计算机管理的立卷方法,虽处于尝试阶段,仅其便于随时剔除无保存价值文件的优势就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立卷方式在鉴定时,如剔除某份文件,可不必考虑拆卷这一棘手问题。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在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调整时,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工具的调整、删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改革现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便于鉴定操作。当前鉴定工件依据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诸多对鉴定工作不利之处,应进行必要的改革。一是调整不合理的保管期限,如原保管期限表中,组织关系介绍信、下级报送文件、上级下发文件、提案类等文件,保管期限划分偏高,进馆后多数无人问津,占据了库房,又为鉴定工作增添了负担。二是从档案馆角度制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如果仅从一个单位角度划定保管期限,必然会导致档案馆各全宗档案的重复,影响档案鉴定工作。如干部任免、各类审批表、下级单位报送的年度以上的报表等,涉及单位都要移交进馆。这些问题如不在立卷划定保管期限时解决,进馆后依靠档案馆鉴定剔除,难度相当大。三是保管期限划定尽量明确。只有短期、长期、永久界定保管期限,在鉴定时不易掌握。如长期为16-50年,跨越年度如此之大,令鉴定人员无所适从。
4、在档案馆设立鉴定机构,由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鉴定工作。主要是对馆藏到期档案进行统计,制定鉴定计划;对虽未到期但实践证明已无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鉴定意见,保证档案馆鉴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五
在深入改革发展的今天,要想让各级领导、职员越来越广泛地来支持、协助与配合文秘档案工作,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档案和档案工作走出封闭,走近管理者,走向社会。
首先,促使全员开放观念。长期以来,员工都认为档案室是十分神秘的,虽然一系列。
的政策法律为档案工作的开放提供了各种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工作的开放程度和员工利用的期望值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员工的档案意识薄弱和较为繁琐的查档借阅手续,很少有人愿意去查档并及时利用档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你查我找的被动性思维方式。而在现在这个开放的社会,文秘档案工作必须根据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封闭管理转为开放式管理,档案工作者也应树立时代感、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开放的思想意识,从自我封闭的小圈了里走出来,不等不靠,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向产业、管理等各方面服务,并为利用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利用档案的环境。
其次,促使全员树立法制观念。档案工作者都要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一系列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是我国文秘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些法律、法规明确地规定了档案资理、收集及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文秘档案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执法、用好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制观念,才能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运用法律武器,同那些涂改、伪造档案、盗窃档案、丢失或擅自销毁档案等不法行为作斗争;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制观念,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物质利益的诱惑,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从而进一步使档案工作走向法制化。
再次,促使档案工作者树立服务的观念。服务观念是当代文秘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只有被开发利用,才有可能转化为生产力,而这种转化和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成正比。服务观念越强,方式越周到,内容越广泛,这种转化就越快,收益也越大。要提高服务意识,观念就要更新,要改变过去重保管、轻利用的工作思路。要打破原有的思想定势和障碍,用创新思维去指导工作。
所谓实质性融合,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使各档案工作机构以及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成为一个相互合一、彼此包容、协调统一的新的`有机整体的管理活动。
由于档案工作涉及面广,为保证文秘档案工作顺利进行,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以来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归档工作,将企业各门类档案材料集中起来,这样就克服了档案的分散保存和各自为政所带来的局限性,使档案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工作全貌。
另外,在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设置合理的全宗管理,可使档案工作整体化、系统化,既可以确保入馆(室)档案的完整,又可避免档案的混乱,便于利用。
最后,实现档案工作的融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寻求、创造“人”与工作的适应环境。在考虑档案工作目标实现的同时,进一步调动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需求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认为,档案工作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现文档一体化。要实现文档的一体化管理,就要对电子文件实行前端控制、全程管理。它要求电子文件的形成者和电子档案的管理者通力协作,将高校档案管理的职能向前延伸,在文件形成时档案工作人员及时介入,要提前到文件生命周期的最前端进行,即从一开始就进行档案化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将文件的登记、鉴定、整理、着录、保存和利用等一系列档案管理行为都完全融入文件办理运行程序之中同时进行,形成一个不能随意割断的完整的“生命过程”。
第二,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是档案工作不断创新的必然要求,推动着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要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档案部门加强基础性资源建设是关键。建立丰富的电子档案是加快档案信息网络化的中心环节。没有大量的电子档案的支持,档案信息网络化就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六
为了加强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树立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奠定这两项工作发展的基石。这两项工作在以前一般归属两个部门,他们总是各自工作,很少进行统一交流,这就使得这两项工作在交流问题上存在众多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但是也没有人想办法解决。因此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具有一体化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我们才能根据这两种工作的特点与需求逐渐调节与交流沟通,达成统一共识,提高工作效率。
3.2规范管理工作。
因为我国行政工作发展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文秘工作中很多的文件没有按照相关的格式进行编辑,很多资料与附件不够完整,在整理时存在很多的错误没有纠正,甚至连公文的文种都不能够分清楚,使得文件的质量降低很多。另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很多漏洞,工作人员因为专业技能较差,使得很多宝贵的文件没有得到妥善保管,丢失了大量宝贵资料,由于办理程序不够科学,减缓了文件查找和归类速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要使这两项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快速的进行就必须根据相关规定与实际情况,合理规范工作秩序和要求,加强这两项工作的对接交流,提供更加优质的行政服务。
3.3借助信息化手段。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很多工作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因此我们为了实现文秘工作与文书管理工作一体化管理就要借助信息化技术这个平台将这两项工作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现代化科技能够保证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档案管理在这个快餐时代永葆活力,实现他的价值。为了紧紧抓住这个时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信息收集、分类、查找等不同功能,方便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人们的查找利用。同时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交流,收集其他部门的建议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平台,是每个人都能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4培养专业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哪一项工作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的支持,专业的工作人员不但能够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更具有极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利于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使部门之间一直维持有效的联系。以前很多文书职位的工作人员因缺乏职业素养,在很多工作中存在问题,同时因为不能重视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懒散松懈,使得工作质量严重降低,给相关部门带来很大的损失。在文秘工作与文书管理工作中,专业的工作人员不仅能更快地完成工作保证质量,更便于这两项工作的顺利接洽,实现办公高效化和便利化。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为领导提供有效性的建议,当面对改革创新时,能够以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出最合理的判断,推陈出新,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深刻的了解到文秘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已经不能将这两项工作完全分开,为了实现便捷化和科学化的现代化办公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两项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一体化理念,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培养专业化人才,规范各项工作,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想要的资料,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领导提供更准确的建议,实现部门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侯明,白宇红.谈文书档案管理的现有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
[2]黎艳辉.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黑龙江档案》.
[3]肖娜.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魅力中国》.
[4]宋李娜.浅议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j].《档案》.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七
在实际的营林工作中,从而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
2.1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因资源有限,并且被破坏严重,所以在实际中,保护措施变得更为重要,当人们没有意识去保护林业资源的时候,可持续发展必然受到阻碍,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林木资源,保护意识不足,林业资源需求过大,为了个人利益,森林资源被破坏严重,这问题也是较为集中的现象,严重影响林业营林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发展。
2.2林业基础设施不牢,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国家对林业基础设施投入少,所以回报率较低,导致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发展。许多林区基础设备的覆盖率还没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火情瞭望台,森林火灾和病虫的防范和监控能力很低。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责权划分不清,导致营林管理乏力。
2.3营林工作需要技术支持,从目前看,虽然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上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也因林业管理过程中资金匮乏等因素影响,当林业科研无法与实际林业营林工作建立有效联系的时候,必然会造成浪费,严重影响营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因无法建立有效的合作,造成很多人才并无用武之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八
高校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档案管理对于高校文秘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据库,运用关键词检索等方式,就可以在大量的资料信息中选择合适的档案资源,不仅为文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还为文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查询方式,从而提升了文秘工作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是高校档案管理为文秘工作提供学校总体情况。高校的档案室中一般都详细而全面的保留了各种关于该校发展沿革、校园概况等档案资料,这实际上也是高校档案工作描述职能、反映能力的具体体现。秘书在制定相关公文时,需要依据该校的真实发展历程及概况进行科学、全面的阐述,而档案室则会利用其各种档案资源编制年度大事纪、机构组织沿革等,这就为文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包括学校教学、管理、历史沿革、发展概况等多方面的大量有效资源。
三是高校档案管理帮助文秘工作进行合理预测。高校档案室中保存了大量的关于校园规章制度、大型活动等方面的记录,这就为研究高校的未来发展趋势,掌握高校的规律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从而为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避免由于缺少相关资料造成的盲目预测问题。综合考虑学校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高校当前实际发展状况,总结高校发展规律,研究其未来趋势是符合科学性要求的。高校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为学校领导者提供相应的报告,既能够将高校档案馆的存储、分析及评估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又能够为文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也为其办文办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预测材料。
2、高校文秘工作是档案信息来源的重要基础。
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文秘工作,因为高校档案室中的很多信息不仅来源于文秘工作,而且文秘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文秘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接收、制定各种公文,包括外来公文与内部公文,他们不仅是进行校园管理的重要指导规范,也是校园档案收集的重要存储对象,公文实际上就是档案的前身。秘书工作人员是不是能够规范、完整的处理各种公文,将会对后期的档案工作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档案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科学处理公文的前提下实现的。
此外,秘书人员作为对领导的工作进行辅助的重要人员,还承担着起草文稿、记录、抄写等责任。其中,记录主要是对领导的口述、来访接待、会议等进行记录;抄写则主要是对一些字迹不够清楚的文稿进行完整抄写,避免后期再次出现需要修改等其他情况;起草文稿是秘书根据领导的指导及相关要求,在多次修改并审核通过之后的最终文字材料。文秘工作所涉及的全部文字材料,都属于归档材料,它是档案材料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一份合格的、符合相关规定的档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秘书人员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所决定的。
3、高校档案管理与文秘工作的互动关系。
档案管理与文秘工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但是在当前实际的高校管理当中,二者之间的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秘书人员档案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差,未达到一定的标准,还未形成较为强烈的档案意识;二是档案管理还未很好的做到主动为文秘工作提供服务,二者之间欠缺合作与互动。笔者结合高校档案管理及文秘工作的发展实际,对于如何加强二者的互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强化“文档一体化”管理,将“文件处理”与“档案管理”整合为一个具有既统一又分工特点的整体,对文档进行有序管理,并以此为基础来不断提升档案质量与水平,文秘工作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重要条件,秘书人员要逐渐加强档案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对各种公文、记录、讲话等文件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有效的保证文档资料的准确、真实与完整。
其次,深入加强知识业务交流,秘书与档案人员都应当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对于两种不同的知识相互渗透与学习,对于两种不同的业务及工作特性都要彼此不断深入,对其中的要点及关键之处都能够熟练的掌握。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九
文秘档案工作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不能仅凭档案馆室数量的增多、馆藏档案数量的增加、档案工作者队伍的扩大来衡量,如果用以上数量指标的增加来追求文秘档案的发展,只能是割断了文秘档案工作与社会的联系,使档案事业的发展进入了盲目、封闭的状态,无法与社会建立起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
在“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指导下,我国档案事业也逐渐步入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阶段。这一理论指导下,文秘档案事业的发展,不单是靠档案事业的规模衡量,更重要的是考虑其社会功能的发展,将档案事业的社会效益作为重要指标来推动文秘档案工作的发展。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
现阶段,我国处于信息经济时代,具有便利、准确、高效等网络优势,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深刻影响,不仅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还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面临新的工作环境,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全体人员意识,整合高校档案资源,以档案工作创新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动力,建设高素质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实现高校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跨越发展。
高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开始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发生极大变化,促进高校跨越式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之一,也同样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挑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新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断更新档案观念,强化档案全员意识,以全新的工作意识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和信息时代的对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意识要做到全员意识的提高,即高校各级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协调配合档案管理工作,积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校园,迈入社会。可以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意识的强弱取决于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对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档案全员意识,做好档案意识宣传工作的重点性和普遍性,即做好档案工作关键人的重点宣传,做好高校师生的普遍宣传。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校档案资源不仅仅是高校教育资源,更是社会教育资源,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为更好地服务高校、社会提供工作动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不断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归宿。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不断丰富,迅速扩大的档案信息服务范围,逐渐提高的高校档案信息要求,需要在开发利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坚持高校档案优化利用原则,最大限度利用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满足师生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活力,助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需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极大变革。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互联网化、信息化赋予档案工作新内容,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全新要求。现阶段,深入挖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用,开发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挖掘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功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就目前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才队伍看,较难满足工作可持续发展要求,需要建设一支复合型、高素质、多层次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员素质可从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三方面入手:
第三,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完成,需要高校档案工作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学习提高才能实现;需要高校档案工作部门所有人员重视、支持和配合。在高校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中,要做好高校档案基础工作,紧抓信息时代发展机遇,以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信息处理效率,深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形成高校档案管理良性循环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功能,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一
摘要: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如何让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相互间更好地衔接,是现代文秘工作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秘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前期工作,可以说档案管理工作与文秘工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何让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衔接是现代文秘工作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公文是档案的前身,当其处在传递、承办和执行过程中,具有现行效用,但不能称其为档案。档案是完成了公文处理程序,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考查的,作为凭证的文字、图像、声音的文书和信息材料。因此,公文形成是档案工作的起点,规范公文处理,把好公文形成关,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环境卫生管理处是基层事业单位,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文秘人员即是办公室人员,同时还兼任档案管理人员,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就文秘工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和分析。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二
个人简历。
姓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1981年9月17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172cm。
体重:
65kg。
户籍:
广西梧州。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广西商业学校。
学历:
中专。
专业名称: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五年以上。
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销售管理。
采购。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主管。
职位名称:
销售主管;经理助理;采购专员。
工作地区:
湛江市;。
待遇要求:
可面议;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普通话标准。
计算机能力:
一般;。
综合技能: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207月。
广西商业学校。
中专。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4月-年2月。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贵港市云鹏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月-11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
主管。
工作描述:
1,仓库管理,人员安排和工作情况汇总。
2.市场开拓,产品推广。
3.产品售后服务的跟进处理。
4.负责客户的关系维护和提升。
5.客户货款的回收。
6.配合公司的`商业运作,市场动态的调查与汇报。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所在公司:
中国烟草(局)公司广西柳州分公司。
时间范围:
2003年9月-11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
文员。
工作描述:
1.负责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工作。
2.文案处理,公文收发和传达。
3.客户接待前期工作。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1.性格开朗,善于交流和沟通。
2.严谨务实,爱业敬业。
3.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4.善于处理公司与商户之间关系,并建立健全的客户档案管理系统。
5.具有全面的计划统筹能力,能够正确分析、判断及组织协调团队的领导管理能力。
6.具有七年以上销售管理工作经验。
7、在业务方面获得客户的好评和领导的奖赏。
发展方向:
1.性格开朗,善于交流和沟通。
2.严谨务实,爱业敬业。
3.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4.善于处理公司与商户之间关系,并建立健全的客户档案管理系统。
5.具有全面的计划统筹能力,能够正确分析、判断及组织协调团队的领导管理能力。
6.具有七年以上销售管理工作经验。
其他要求:
联系方式。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三
简单来讲,可以将高校文秘工作归纳为“三服务两育人”。文秘工作要服务于校领导、师生员工以及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此即“三服务”,而在管理和服务上坚持育人即“两育人”。高校文秘工作者开展一切工作都是以学校改革与发展为中心的,其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包括常规性工作和非常规性工作这两项主要任务,如各类文书的起草与印发、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机要文件收发、处理和保密、信访人员的接待等工作都属于文秘工作,甚至连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都在文秘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内。总体而言,在高校文秘工作中,事务性工作占据较大的比例,如收发文件、跑腿等工作,除此以外,文秘工作还具有明显的服务性,是促进师生员工与校领导之间协调与沟通的润滑剂。
(一)现实困境。
1、主观上公共服务意识不足。
部分高校文秘人员缺乏“服务为业”的意识。文秘工作以服务为中心,这一特点主要归因于其工作性质,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其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文秘工作者普遍没有认真对待这份工作,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缺乏服务意识。在制定办事流程与相关政策时时,一些部门完全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这些制度所能带来的其它效益。这样一来,会导致公共服务市场化受到严重阻碍。所以,高校开展文秘工作应该树立服务理念,加大创新力度,明确服务对象,制定规范、科学的文秘工作。
首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总体而言,高校普遍出现办公行政人员流失的情况,这一现象在文秘工作这一岗位更加突出,大部分办公室许多岗位闲置、空缺,尽管还有部分办公室各个岗位编制都已满员,但其所聘用的工作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根本不具备专业文秘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此外,大部分年轻人不大喜欢文秘这份工作,他们认为这份工作太过繁杂,这样一来,高校办公室工作岗位空缺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即使工作人员充实也容易出现老龄化问题。
其次,队伍稳定性较差。高校办公室这一部门的职能决定了稳定性是高校文秘工作队伍的必备特征。近年来,办公室队伍稳定性较差。一方面,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会因升职被调离,或者走上从公之路而离开学校,这些人员是造成高校办公室队伍人员流动较大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在岗人员往往会因工作待遇上的差别而心理不平衡,甚至抱怨而无心于工作。
再次,队伍工作繁重,很难找到合适人选能担此重任。高校办公室整个部门的工作事务繁杂,因而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聘者才能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因此,一方面,高校在选人时要求严格,另一方面,也很少有人敢应聘这一岗位。
(二)原因分析。
1、缺乏服务意识。
公共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服务市场,其以服务为要旨,并不以追逐私利为目的,因此,在这样一个领域,一个缺乏公共服务意识的集体或个人是很难立足的。以最大化的个人效用为追求的大多是理性经济人,而目前文秘工作者却也一味追逐私利,在开展文秘工作中,各人打好各人的算盘。然而,文秘工作者实际上又不同于理性经济人,其工作具有公共服务性,这种性质的工作往往是很难兼容私利的,这就决定了在文秘这一工作中,要追逐私利就很难实现公共服务,要想做好公共服务就不能像理性经济人一样追求私利。因而,目前高校文秘工作者的这种工作动机对于做好高校文秘工作这项公共事务是很不利的。
2、价值取向与现实的矛盾。
(一)是维系高校领导和师生员工之间沟通、协调。
在高校管理中,作为学校领导工作的必要补充,高校办公室文秘工作既服务于学校领导,又负责基层工作,充当着参谋助手的角色,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常而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是高校办公室的文秘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内容,对于学校领导的决定以及学校的.有关精神,文秘工作者应该及时准确地传达下去,并加以解释,再将各学院、部门和广大师生的真实情况收集起来,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以便学校领导作出下一步工作考虑。
(二)是充当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领导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高校领导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高校办公室是高校的信息处理中心,作为这一部门的主要组成人员,高校文秘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在这一工作环境工作的优势,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反馈等一系列工作,以确保将最为全面有效的信息反馈给学校领导,并附以合理的建议以及科学的备选方案,以便学校领导。
更加迅速地作出决策,这还仅仅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文秘工作者则要视情况自己应对,对于情况的性质、程度作出准确地分析、判断,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进而及时作出理性的处理,以待学校领导做最后审查、批准即可。这样一来,高校领导拥有了文秘工作者这样一支队伍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智囊团”,在工作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校领导减负,提高党务、政务等事务的决策效率。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四
一直以来,企业管理中都将管理基础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因为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提供资料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手段、条件下必不可少的工作。事实上,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表明科学的管理基础工作,不但体现出企业管理水平高低还展示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这种形势下,探究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具备现实意义。
二、管理基础工作的特征。
管理基础工作就是每个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最前沿的管理,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要探讨其工作的重要性就要弄清楚特征,进而分析重要性才具有代表性。总体而言,管理基础工作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科学性。
管理基础工作能够具体体现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客观规律,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做好了管理基础工作才能够体现出企业管理的高效性。
2.群众性。
管理基础工作是一个企业管理中最底层、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其工作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工作量也比较大,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生产、销售、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且还必须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够今天打鱼明天晒网,因此管理基础工作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工作。
3.先行性。
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是为专业管理上提供需要的资料、手段以及准则,也是企业搞好管理的先行性工作,其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中最底层、最前沿的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资料,这样的资料才能够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总体来看,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收集真实的资料、信息以及数据。
企业管理中必须需要大量的事实数据作为依据,才具有说服性。比如,在管理中要讲某个员工经常迟到早退,不可能是某人心血来潮想说别人就能够相信,必须需要真的记录体现出来。而管理基础工作就是为企业管理做计划、指挥、决策、控制以及协调等职能提供数据、资料以及信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如上面那个例子,通过管理基础工作收集到某人的准确记录,这种说法才具有说服力。一旦没有管理基础工作中所提供真实的资料,那么企业管理在实施其职能就缺乏有效性,而是盲目的进行。
2.确保了企业正常的生产。
一直以来,企业中的管理基础工作都战斗在第一线,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通过管理基础工作生产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事实上,现在的现代企业生产中分工比较细致,几乎都是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各道工序间互相协调配合,将人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最大效益的生产。比如,如果没管理基础工作人员,第三道工序操作人员对前面所做的不理解,私自跑去问,加入仅仅一两人还好一点,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多了就导致整个生产车间一片混乱。为了确保企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就必须要有一套组织手段,通过管理基础工作人员来执行绩效考核,以及各种标准、定额等,将生产中各种工作有序组织起来。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五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管理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经过了两次转折,管理学才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第一次转折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意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管理在生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次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看到,不依照管理规律办事,就无法使企业兴旺发达,因此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这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也日益表现出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的因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的技术得到充分发挥。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过实践可验证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而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培养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长过程。目前我国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因此,学习、研究管理学,培养高质量的管理者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会日益复杂,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将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因此,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管理学对工作的重要性]。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六
摘要:高校档案记录着高校学生的求学及成长经历,将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本文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特点,着重分析了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强调加快电子档案建设,以及如何解决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电子档案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其优点如:电子档案接收方便,归档及时齐全,具有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有体积小但容量大的特点;它由多种信息媒体集成,便于统一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限制性的网络具有共享性。
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储存在的信息资料易更改、数据易丢失,存储材料易破坏,对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依赖性强,同时还存在比较大的网络访问的风险。
相比之下其传统的纸质档案具有载体性能相对稳定、内容真实可靠、可长久保存等优势,但却有文件形成时间长、整理费时费工、检索速度慢、存储密度小有等不足之处。
1.2对电子档案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
以前为了保护档案的机密性,往往把档案贴上封条放在档案室里,其实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公布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理念,给想要使用档案的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不能发挥充分利用高校档案应用于学校管理与建设以及服务于学生的宗旨。
目前在高校中还是存在对于档案的不重视,只有在需要时才会找档案而不是有意识主动的去利用档案促进学校管理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同时,高校中也确实存在少数人的极端看法,认为单位档案是单位的私有财产,使档案信息的开发处于封闭状态,更谈不上电子档案的开放与网上利用了[1]。
首先,电子文件档案的易被破坏性。
在高校档案电子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全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技术上及工作上难度比较大的,这些主要由于在电子化及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可能被修改或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
纸质文件内容的原始性很容易被辨认,而电子文件具有可变性和信息载体的可分离性,源于其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修饰和修改,且不留下任何痕迹,计算机内存贮的电子档案无个人笔迹特征可辨认。
而纸质的档案文件存在书写墨迹和新旧的区别,一旦被复制或纂改内容都很容易识别。
因此,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及原始性方面需要大量配套建设跟上。
其次,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计算机使用普及,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任何人何时何地都可以介人互联网。
由于电子文件档案的出现和发展时间短,导致相应的配套软件及硬件建设赶不上,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可能正面临非法访问、信息泄漏或丢失和数据完整性被破坏。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实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长期并存的保存方式,而且一般还是以传统的纸质档案作为保存的主要的方式。
但是,电子档案要求其档案工作者与时俱进,应时代新的要求,不断尝试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同时协调好两种形式的档案管理模式,避其缺点,发挥其长处,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与适用的有效性[2]。
2.推进高校档案电子档案建设任务。
2.1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
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部门要以国家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依据,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实现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的实时接受、归档、管理和利用,确保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及时、完整、真实地保存在档案部门。
2.2加快馆藏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要从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出发,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录级的检索和下载一个表格等,而应当提到新的高度,要适应信息化的需要、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提高利用效率的需要,保证查得快、准、全。
要在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上下功夫,做好原有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强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加快实现手工检索向计算机全文检索的全面过渡,为档案利用提供最大方便[3]。
2.3要严格控制电子档案的可转换性,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
由于电子文件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载体上同时存在,也可以互相转换,包括文件的字体、签名、印章等,通过计算机基本的复制、粘贴功能就能达到完全一致,这使得电子文件只能保证真实性而无法确定原始性。
尽管如此,但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更高功能对电子文件和电子资料加以保护,如将文档设为只读模式,或对部分电子文件加密,从而对电子文件进行特定的保护。
因此,档案室还必须要将形成的第一手电子文件和电子资料及时备份存档,确保今后能查阅到原始的电子档案资料。
2.4改善检索功能。
档案检索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储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它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手段,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改善检索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增加新的检索功能。
网络环境下,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加工是对档案检索功能的一种改善,利用信息技术将档案著录与标引完成,在档案进行检索时,使档案信息的`查找更加准确与便捷。
(2)利用先进的检索技术。
目前普遍利用的先进检索技术主要有两个:全文信息检索技术与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
2.5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高科技项目,要根据建设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确保档案馆建设正常运行。
首先,在提高高校专兼职档案人员政治素质的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他们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其次,要根据档案馆(室)人员具体情况,吸收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
3.1创造良好的载体保护环境。
电子档案一般以脱机的方式存储在磁、介质上,所以,要创造一个适合于磁、介质保存的环境。
要建立恒温的专用档案馆(室、库);采取严密的档案保护措施,要尽可能使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并经常对设备设施进行防尘和保养处理;要尽可能防止电子档案载体与空气直接接触,避免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防止紫外线照射;要尽量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在载体移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强烈机械振动和碰撞[4]。
3.2采取切实可行的信息保护措施。
电子档案是高科技的产物。
信息安全技术对于维护电子档案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至关重要,电子档案上网后必须从入口、传输、使用三个方面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目前,为防止档案信息被窃取、删除和修改,防止网络“黑客”进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档案备份、安装杀毒软件等。
这些技术措施对于证实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确保电子文件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防范对电子文件的非法访问和随意删改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加强档案专业知识和业务的学习外,还应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努力争做一名复合型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这将大大有助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4]余文盛.高校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03):114-l7.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七
高校人事档案中很多的内容都是本人或有关人员手工填写的,包括出生年月、毕业时间、工作年龄、入党时间、工作经历、奖惩情况等。当前发现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档案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都难以保证[2]。在很多档案中都有不少的内容前后是不一致的,且错误较多,比如:仅仅是出生年月在个人填写的档案中就多次出现不一致情况,工作经历、任职时间及工资额等方面也常有出入,这都会给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人事档案中侧重于记载和反映个人的社会经历、政治面貌、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对反映个人知识结构、能力特点、工作实绩的材料收集过少,基本上是静态的、固定的,不能反映出即时信息。普遍存在着管理模式雷同,管理形式单一,档案内容不完整,不能客观反映一个人的近况和全貌,不能为单位用才选能提供人才信息保障。
2.2档案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与本身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的水平高低、质量优劣与档案管理人员重视档案的程度及其本身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有密切关系。档案管理队伍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高。“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是时下人们对于人事档案的'形象描述,“人事档案无用论”正在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频率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许多人把档案转到人才中心后不闻不问,有的干脆怀揣档案四处奔波[3]。有些高校在招聘人才时,只注重实在表现,觉得人事档案并不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管理和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给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很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2.3档案材料信息失真。
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行业绩等内容的人事档案,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是单位和组织全面了解、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依据。而在当今的很多人事档案材料中,所出现的假档案实属让人触目惊心。也许是因为其关系到个人职务、职称的晋升、工资待遇、福利等切身利益,大量假材料、不实信息在其人事档案中出现,使“工龄越来越早,年龄越来越小,文凭越来越高,资历越来越老”这一情况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由于人才流动的加剧,许多学校的人事和毕业生就业部门为了省事,不管不重视档案保密的原则,让流动人员和毕业生将档案自带于身,导致档案乱放、乱涂改、遗失等现象屡见不鲜,使档案失去了原有的真实度。
2.4材料整理收集不及时、不规范。
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对人事档案归档内容、管理范围缺乏认识,对应归档的材料,不及时送交档案部门管理,造成人事档案归档不全,不仅违反管理规定,也给利用工作埋下隐患。同时,人事档案的整理是一项细致性较强的工作,《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要求整理工作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得每一个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的目的。但有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没有按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处理,甚至有些不将个人材料归档成册,导致材料混杂,凌乱不堪,给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此外,档案的经常性变动,不规范的管理体制,使管理工作常常处于被动,不利于档案的提供利用。
2.5档案遗弃现象严重。
弃档主要有四类群体:在职攻读学位人员、学科学术骨干、出国进修人员和个体创业者。[4]许多高校的教职员工为了可以自由在岗位上流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往往放弃档案,人走了,档案却留在原单位,在此种情况下,人事档案似乎变得可有可无。本来寄存或托管人事档案,是要办理有关手续,而且还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但很多人为了省钱省事,使得弃档现象严重。
2.6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成熟,电子档案的管理已逐渐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但有些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落后,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不仅工作速度慢,而且档案的利用效率也低,给查阅及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八
对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评审依据为:《广东省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档案局粤档[]37号,原名《广东省农村管理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试行办法》,11月20日广东省档案局粤档函[]17号文将“农村管理区”更改为“村民委员会”)。
二、适用对象。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村民委员会。
三、等级划分。
对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分为合格级、省二级、省一级和省特级四个等级。
四、组织部门。
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省特级的评审,各涉农区(县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合格级、省二级、省一级的评审和省特级的预检。
五、申报程序。
(一)申报单位对照《广东省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进行逐条逐项的自评,确定申报等级,经所在镇(街)政府(或党委)办公室审核同意后向负责预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升级申请和档案工作自检情况(主送单位为负责评审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3.档案利用效果选编(不少于5个实例);。
4.《广东省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分表》(填写自评情况);。
材料1至4一式一份。材料5申报合格级、省二级、省一级的一式三份,省特级的一式四份。材料2至4不需归档。
六、预检程序。
收到申报材料后,负责预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将需要补齐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要求告知申报单位。审核合格的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预检。预检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约定下次预检时间。预检合格的,组织正式评审。区(县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省特级申报材料和预检情况报告(包括预检结论及需整改的情况)报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七、评审程序。
(一)负责评审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成3至5人评审组,组长由评审组织部门人员担任,评审组应包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及镇(街)档案部门的.负责人。评审采取召开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
(二)评审会议议程:
1.听取汇报。评审组听取申报单位关于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情况及其自查情况的汇报。汇报内容应主要包括: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基本情况、升级评审前所做的主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实地检查。评审组审查相关文件和依据性材料,实地检查档案管理情况,对照《广东省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评议打分,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3.宣布评审意见。由评审组宣布本次综合评审意见,达到申报等级标准的,同意评为相应级别的广东省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单位;未达到申报等级标准的,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约定复评时间。
(三)需要复评的,按约定时间进行复评。经复评仍达不到申报等级标准的,1年内不能再申报。
八、批准程序。
评审组将评审意见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15个工作日内将升级批复和申报表送达申报单位,并抄送所在镇(街)和负责预检的单位。
对经评审或经复评后达到申报等级标准的单位,颁发相应级别等级证书,同时在评审组织部门的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告。
对已通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评审的村民委员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街(镇)档案部门应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管理水平下降的,责成其整改,拒不整改的,取消或降低其原有等级。
文秘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篇十九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和其他部门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所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实的人事档案管理观念、体制、模式、方法等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人事档案作为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组织决策和干部本人的切身利益。目前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样存在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其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探索一些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引导服务作用。
3.1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首先,在思想上提升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切实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相关部门取得通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加强监督检查;其次,领导者也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点规划之中;再者,不断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努力使全体成员参与到建档、管档、用档中,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它集服务性与保密性于一体,因此,为了保障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运作,需要一支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做支撑。这就需要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选择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人员,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定期组织培训业务知识,掌握新的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进一步了解管理档案的重要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此外,管档人员要改变以往“一心管档,两耳不闻天下事”的状况,要成为国家人事人才政策的行家里手,了解当前高校各类人才流动规律,了解组织人事部门的现实需要,自觉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精神,及时预测人事档案工作中的新问题,积极为单位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3.3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其一,使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制度化、规范化;其二,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及时建立健全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有理、有序发展。制订、健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健全人事档案保管制度,使用权限制度,收集和归档制度,收集归档范围,人事档案材料鉴别的规定,人事档案检查核对和统计的要求,人事档案转递的规定,人事档案查阅的规定,人事档案保管、保密的规定等,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3.4加强对档案材料真实性、及时性的监督检查。
建立主动送交干部档案材料归档的工作制度及成立专门检查归档材料真实性的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了解和掌握人事档案材料信息,并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收集、催缴材料,定期对档案材料进行鉴定检查,发现不符合归档要求的归档材料及时通知形成档案材料的部门,补交材料或补办手续,及时剔出无保存价值的材料。
3.5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互相渗透,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微缩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等陆续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原来的那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方式,专业知识与技能已不能适应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加紧“充电”,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开发利用信息、数字,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将计算机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成熟的人事管理软件运用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果,使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具有生机和活力,使人事档案更好地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快捷服务和有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