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热门16篇)
体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导。在总结中,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图表和数据,更好地呈现问题和解决方案。希望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一
夜,静寂。
不知不觉中,外面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密密的雨丝,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大地上,飘落在田野中……心中刚好有些烦闷,撑起伞,换好鞋,便出门了,雨丝不停地拍打在伞面,“滴答,滴答”既清脆,又绵柔。
这时候,路灯亮起来了,我继续走着。突然,一棵已经结了果的橘子树,映入了我的眼帘,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正好也有些渴了,不如摘个橘子吧!我于是随手摘了一个橘子,剥开它,掰开一瓣,放入嘴中,脸上的表情立马变了:“这橘子太酸了吧?又苦又涩的,真难吃!”于是我准备再摘一个,这次我比上次小心翼翼多了,经过精挑细选,终于见到一个色泽金黄,果实饱满的橘子,就是它了,我再次剥开橘皮,掰开来,尝一口,嗯!真甜!轻轻一咬,甜甜的橘汁在舌间爆破开来,既清爽,又解渴,味道好极了!
这次考试不也是这样吗?这次考试就像是酸涩的橘子,为的就是下次的“甜果”!
成功与失败,都将融入我的血肉,成为人生必修课!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二
今天,我看了一本叫《小学生心灵鸡汤》的书,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关于哲理的书,书中蕴含这不少人生哲理,让我深受教诲。这本书的第一辑讲的是关于一些面对挫折时的故事。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很好的学习例子,例如,成龙学到了好功夫后想做明星的故事,他面对过不少挫折,但却努力,坚持不懈地去完成他的明星梦,后来,他的名字在世上响当当。
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过风风雨雨,又何来阳光?正如我们也不是一样,只有那些经历过挫折的人,才有不屈的品格,才有坚持不懈、坚贞不屈的精神,才有往后的那蓝天白云般的生活然而,在如今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比如:考试考不上分数、创业失败、公司倒闭……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具有才有坚持不懈、坚贞不屈的精神的人。挫折只是暂时的巨浪,当我们面对巨浪时,就得勇敢的面对它,笑着对它说:“我不怕你!”这才可以突破难关,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
正如贝多芬一样,他虽然在晚年的时候耳朵失聪,但他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丝毫没有放弃,他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而且还去挑战生活的打击,也因此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乐曲,他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世界。
我们活着就得想贝多芬一样,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挫折中扎根到底,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就放弃,失去信心,因而无法自拔。
失败与挫折犹如生命中的一道黑暗,可是,这种黑暗的势力并不强,它既无法抵挡黎明的来临,更无法抵挡人们去突破它。在跌倒后,不要哭,更不要临阵退缩,要坚强地爬起来,满怀信心地冲向太阳初升的地方,奋力地摆脱身后的黑暗。要相信,总有一天,身边的厄运将会悄然逝去,迎来的是黎明的曙光。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三
亲人不幸因病去世,让人悲伤,令人怜悯,但是生老病死并非人力能有所改变的,因此在劝慰失去亲人的朋友时,不仅要安慰他“逝者已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好的一方面看问题,至爱的人终于可以脱离病痛,永享安乐。
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无论何人,对于旁人的忠言劝告,往往难以接受。如何使忠言顺耳?首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最好是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的场合,否则他会认为你是故意让他出丑,自然增加了抗拒心理,其次,应当抓住人性的共同特点,采用温和的语气,使他感到你不是故意针对他的,感受到你的温情。一般而言,在与别人交谈时,最好不要互相比较,力求简明。
听众的内心,往往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要对愿意听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都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果时机掌握不好就无法达到说话的目的。何时才是“决定性的宝贵瞬间,”怎样才能判明并把握,并没有一定的规则,主要是看对话时的具体情况,凭你的经验和感觉而定。谈话要及时“切入”话题,首先必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基本点,将时机选择好。请不妨牢牢记住母亲儿时讲的一句话:“有什么事等你父亲吃饭以后,再去求他……”此乃金玉良言,那时他饭后心情稳定。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在人心情好时,“无所不乐”,心情不好时,“无所不愁”。
在社交活动中,不妨学会一点给人“下台阶”的技巧。使陷入困境的双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人免丢面子,这不仅能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的社交形象,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信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会因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结下终生的怨恨。
作文四:说话的艺术。
说话是一门重要的功课,是我们都必须学习的艺术。说好话,让人听了心悦诚服,还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一个人若是心直口快,甚至口不择言,则可能将自己原先是善意的想法给扭曲了,所以言语的适当是很重要。
“口说好话,如口吐莲花;口说坏话,如口吐毒蛇。”我们在说每一句话时,都要想清楚再开口,说话的艺术中,告诉着我们:“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平日我在和同学之间的交谈时,我要多说好话,发现同学的优点,我要适时的用赞美来营造和谐的气氛,且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少批评别人,“说”与“不说”之间,需要极大的智慧与勇气,要学习能适时的说出一句“得体的话”、能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说话时一定要有“口德”。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平日我要多背诵佳句、好的辞语,因为它既可以提升文学素养,也可以增加我说话的内涵,使听我说话的人如沐春风。
说话就像一场心灵的考验能折射出你的人格与内涵。其实,说话是一门哲学,也是有分寸和尺度的。今天,我听了于丹《论语》——交友之道心得,对这门深奥的.哲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与君子交朋友有三个原则。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别人还没说完,你就抢着说,这叫毛毛躁躁,是一个人急躁的表现,这一点都不好。记得小时候,我特喜欢抢话说,放学回家,就兴冲冲地打断爸爸妈妈的话,眉飞色舞地说起学校里的新鲜事,不顾他们的感受。后来妈妈教育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内心的东西想急切地展示给别人看,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这些话题是不是大家一定关心的呢?所以一味地去阐述个人的见解而不给他人说话的余地,是很自私的。”妈妈的话成了一只警钟,它总会时刻提醒我,后来我也渐渐发现,这种行为是相当令人厌烦的。有一次,我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关于月球地貌的奇特形状时,一位同学“嗖”地蹦出来,激动地叫道:“这段时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取名为……”激烈快乐的谈论就这样被打断了,我们对这位同学产生了反感,觉得就此断了思绪非常扫兴。其实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最合适不过的。
第二,“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这与第一者恰恰相反,大家都已各抒己见,话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这种朋友会让大家心存隔膜。一次,有一个同学莫名奇妙地跑来,问我:“哎,吾桐,你在哪里学英语呀?”“迈克英语呀,你呢?”“恩……恩”她故作神秘,朝我挤了挤眼睛,说:“我才不告诉你呢!”这种人也会让我们反感,我们千万不能做让人讨厌的人。
第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没眼色。孔子说的“瞽”很严厉,是瞎子的意思。我们必需看其颜,看场合说话,覆水难收,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会使你的形象在别人的心中降低一档,也会使自己尴尬地无地自容。有一个小孩满周岁举行了一个盛大的party,许多人都夸小孩:“看,长得这么漂亮,长大了定是个表演家。”“长大了定是个作家。”“不,肯定是个领导!”其中有一个没颜色,出口就说道:“这个小孩总会死的。”显然,这个人的话很荒唐,但你说他说的没有道理?当然有,天下谁不会死呢?但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并不是明智之举。只有通过说话将不好的气氛扭转回来,才算是真本事。大作家歌德散步时碰到了一位总是批评他作文的批判家,他一见歌德便恶狠狠地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这时的场面非常僵硬,而歌德的话马上打破了僵局,他说:“我正好相反!”这句话体现了歌德的绅士风度,更加显示了他的才华。
只要记住这三个讲话的基本原则,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孔圣人的这句经典名言让我深受启发,真可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啊!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四
人生路上永远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
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
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感恩是对陌路关爱的震颤……。
学会感恩,不要忘恩负义。
学会感恩,拥有谦虚之德。
学会感恩,怀抱敬畏之心。
学会感恩,生命中爱多于恨。
学会感恩,懂得人生需要悔。
学会感恩,不再沉溺于财富和权力。
学会感恩,永远也不忘了说一声“谢谢”
感恩的心,永远年轻!
感恩的人,永远快乐!
人的一生中遇到许许多多值得回忆和留恋的人,包括亲人、爱人、同。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五
编者按:母亲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而我也会变着方法让母亲吃好东西,这就是感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作文。
“喏,多吃点。”
母亲把一个大鸭腿夹到我的碗里。我用筷子拨弄着鸭腿,象征性地随口一说:“您不吃吗?”母亲和蔼地笑了笑,“我不吃。”说着她夹了些细碎鸭肉放到了自己的碗中。
我故意忽视她的动作,把头埋到碗里。
小时候,我常常感到奇怪,母亲对好吃的食物总是这样。明明卤牛肉那么好吃,可是母亲总是只夹几片;又大又甜的西瓜,她切了装盘,也总是只尝一尝。
我问她,您不爱吃吗?她便摇头,然后笑着说,我不吃,你多吃点。
那时我还小,还不明白,以为是母亲的口味太挑剔。于是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美味的食物,专注于唇齿间的满足,却忽略了一些细节。不知是在哪一次的晚餐上,当我理所当然地夹起一大片厚厚的火腿时,我突然注意到,母亲的筷子也伸进了火腿盘子里,夹起了那片被我挪到一边去的又小又薄的火腿。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感觉口中的火腿忽然没了味道。我开始注意起这些细节。于是在后来的每一次吃饭时,母亲都重复同样的细节。我明白了她的心,但是,我总是理所当然的吃着那些,依然会刻意地遗忘那些小举动,嚼着美味的食物,自私地对自己说:“妈妈爱我,我要顺从她的心意。”
有次午饭前,母亲切了一盘西瓜,还没等她装好盘,一旁的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最大的西瓜。刚想咬上去,可是手一溜,西瓜滑到了地上。我有些沮丧说:“我不吃了,把它扔了吧。”母亲摇摇头,然后捡起了西瓜,放在自来水里轻轻地冲洗了一下,咬了一口。
出,她咀嚼得很幸福。
作者:葛梦茹。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六
都说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我觉得中国人的语言也是博大精深,现在英语都考四六级,我想如果中文来个四六级,应该会考死一大片的外国人吧!
半夜三更子时归。
关门闭户掩柴扉。
妇人妻子堂客问。
汝乃何人你是谁。
古人真的很有才,这么样的有趣的诗句也能流传千古。佩服!佩服!
再看看现在:“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是在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里的经典的.雷人的台词,但是却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人们热衷于以这样有趣的一种形式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要求里,重复是一种修辞方法。在你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你别以为什么都可以重复的。它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而特意使用的。
语言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交际的。不管你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你表达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受众。当你觉得你说话不能达到效果的时候,你别太着急。你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你可以将你的积累发挥,你一样可以成为交际的焦点和中心。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七
说话,谁都会,有的人说个没完没了,有的说得很“简陋”。就拿这说话没完没了的人说,没什么坏处,他不内向,胆大,和陌生人谈得来,这很好,不过不要没有分寸地罗嗦。
在公用电话亭,拿起电话,不管是什么话都要说,好像嘴漏了个洞。这种习惯很不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之上,让很多人不方便,一点也不果断,说得像长作文大论。本来两三分解决的事,用了两三个小时。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但还真有这样的人,希望他们可以改掉这个毛病,和那说话“简陋”的人学学。
太“简陋”了,还不行。为什么?这说话也是一门艺术,现在是“白话文时期”,不能像文言文那样“简陋”。我估计,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冷冰冰的,待人比较冷漠,不太爱说话,不和陌生人交流。所以,太“简陋”不行,应该适当,把废话去掉就行了。
作文二:说话的艺术。
说话是一门艺术,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门艺术,地球每时每刻都能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读书声,唱歌声,哭声,笑声,吵闹声,说话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方式,但是的生物似乎也有“说话”的现象呢,古今中国,人类也是靠说话来交流的,没有了说话这个艺术,也许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优秀,没有了说话这门艺术,人类和动物应该就没什么区别了。
说话是一把双刃刀,它对人类有利,但有时候也会有弊,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也会有一个说话的规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该不该说话,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该说什么样的话才符合当时的环境,这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地球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是它们古老的文化交流传下来的,比如像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从甲骨文到汉文,文字是我们说话的必要,说话实质上说就是将一段文字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文字创造出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成为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钥匙,一个人的心智要得到较快的发展,需要比书籍为精神食粮,也就是说,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文字,更离不开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阅读史。
说话讲究了没的时间,地点,场合说不同的话,说对了话,说好了话,就是素质高尚的体现。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八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她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天空的感恩;因为感恩,我们的社会才如此和谐;因为感恩,她才如此丰富多采,如此温暖人心;因为感恩,世界才有了真诚的友情,真挚的爱情;因为感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是什么难事,但却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用心报答。
感恩,是好友在竞争中失利时的安慰,是逆境中双方传递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是父母劳累之后送上的一条毛巾,一碗热水,是好友生日时真诚的祝福,是接受老师教育时的诚恳态度,更是改正错误的实际行动。感恩是一种质朴的感情,不需要我们用华美的语言来诠释。
让我们感恩老师,感谢他们细心的教导,感谢帮助我们的朋友,感恩他们在我们逆境时的鼓励。感谢那深深的师生情,同学情。
让我们感恩父母,感谢他们十几年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怀着感恩的心,铭记父母的叮咛,感谢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感谢那比山高,比还深的爱。
一个失去了感恩之心的人就失去了灵魂。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民族,断会在民族竞争中一败涂地,更无法屹立世界。
让我们怀着xxx对上帝的敬意,基督徒对耶酥的虔诚,感恩生活的恩赐,只有感恩生活的人,才会更幸福。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九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就像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明媚的阳光;反之,你不感恩,生活将会为你开启通向地狱的门,你的生活将一片黑暗。学会了感恩,你将拥有亮澄澄的蓝天。
感恩是一种品德。有的残疾人,没有因自身的缺陷而颓废,心境却一派高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感恩社会。这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他们怒放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光芒照亮整个世界。学会了感恩,你将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感恩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感恩,来自于博大的胸怀;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
感恩,有时侯不需要昂贵精美的礼物,但一定要有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感恩,有时候不需要激情澎湃的话语,但一定要有一点一滴的行动与努力;感恩,有时不需要甜甜蜜蜜的团圆,但一定要有远在异乡的的真诚与思念。
感恩像流畅的小溪,缓缓驶进心田,她跳跃着。
感恩像河流,奔流着,前进着;感恩像浩瀚的大海,有着纳天地的胸怀,载着良知之舟驶向远方。
花儿芬芳,是为了感恩雨露的滋养;鸟儿飞翔,是为了感恩天空的宽广;鱼儿欢畅,是为了感恩溪水的流淌。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感恩,为我们未知的旅途点缀绚烂。
感恩,为生命的延续书写华丽的篇章。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人生需要学会感恩,只要你的心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社会将会充满爱。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十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恩,我们人生成长的必修课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她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天空的感恩;因为感恩,我们的社会才如此和谐;因为感恩,她才如此丰富多采,如此温暖人心;因为感恩,世界才有了真诚的友情,真挚的爱情;因为感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是什么难事,但却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用心报答。
感恩,是好友在竞争中失利时的安慰,是逆境中双方传递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是父母劳累之后送上的一条毛巾,一碗热水,是好友生日时真诚的祝福,是接受老师教育时的诚恳态度,更是改正错误的实际行动。感恩是一种质朴的感情,不需要我们用华美的语言来诠释。
让我们感恩老师,感谢他们细心的教导,感谢帮助我们的朋友,感恩他们在我们逆境时的鼓励。感谢那深深的师生情,同学情。
让我们感恩父母,感谢他们十几年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怀着感恩的心,铭记父母的叮咛,感谢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感谢那比山高,比还深的爱。
一个失去了感恩之心的人就失去了灵魂。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民族,断会在民族竞争中一败涂地,更无法屹立世界。
让我们怀着天主教对上帝的敬意,基督徒对耶酥的虔诚,感恩生活的恩赐,只有感恩生活的人,才会更幸福。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十一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经常反省,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办事确定方向,不能反省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我们先来看两则关于反省的有趣故事。
故事一: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衣服都洗成那样……”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故事二: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它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有没有读出什么?眼睛长在我们自己身上,但是我们看不到自己,我们只能用它来看世界,看别人。这是生理特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是我们不应该养成这样的心理特征,只看到别人的优点缺点,而不肯正视自己的得失。
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应该努力地去塑造和追求完美。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抱怨别人、抱怨环境。
一个人应时时反省,检讨自己,警醒自己。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这种内在的弱点常常使我们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譬如,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嫉妒别人的能力、自怨自艾为什么好运永远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嗜酒如命、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如果我们不反省这些缺点,结果就会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境地。
美国前总统xxx每晚都自我反省。他说自己犯过十三项严重的`错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睿智的xxx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定一个要改进的缺点做目标,并每天记录。下一周他再努力改正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难怪xxx会成为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反省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安静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方法,以及我们挡住自己前进的原因。
反省能让我们察觉到自己所设下的限制,以及我们思考中的某些盲点。身处嘈杂浮躁的世界里,往往会被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停止毫无用处的抱怨,静下心来不断反省和总结,让内心达到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十二
“喏,多吃点。”
母亲把一个大鸭腿夹到我的碗里。我用筷子拨弄着鸭腿,象征性地随口一说:“您不吃吗?”母亲和蔼地笑了笑,“我不吃。”说着她夹了些细碎鸭肉放到了自己的碗中。
我故意忽视她的动作,把头埋到碗里。
小时候,我常常感到奇怪,母亲对好吃的食物总是这样。明明卤牛肉那么好吃,可是母亲总是只夹几片;又大又甜的西瓜,她切了装盘,也总是只尝一尝。
我问她,您不爱吃吗?她便摇头,然后笑着说,我不吃,你多吃点。
那时我还小,还不明白,以为是母亲的口味太挑剔。于是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美味的食物,专注于唇齿间的满足,却忽略了一些细节。不知是在哪一次的晚餐上,当我理所当然地夹起一大片厚厚的火腿时,我突然注意到,母亲的筷子也伸进了火腿盘子里,夹起了那片被我挪到一边去的又小又薄的火腿。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感觉口中的火腿忽然没了味道。我开始注意起这些细节。于是在后来的每一次吃饭时,母亲都重复同样的细节。我明白了她的心,但是,我总是理所当然的吃着那些,依然会刻意地遗忘那些小举动,嚼着美味的`食物,自私地对自己说:“妈妈爱我,我要顺从她的心意。”
有次午饭前,母亲切了一盘西瓜,还没等她装好盘,一旁的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最大的西瓜。刚想咬上去,可是手一溜,西瓜滑到了地上。我有些沮丧说:“我不吃了,把它扔了吧。”母亲摇摇头,然后捡起了西瓜,放在自来水里轻轻地冲洗了一下,咬了一口。
“没事,我吃。你把盘子端桌上,吃盘子里的。这瓜挺甜的,多吃点。”她把盘子往我的方向推了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就端起盘子,然后沉默地将它摆在桌上,又瞥了一眼桌上的叉烧肉。我就坐在餐桌旁,托着下巴,偷偷看她把那片西瓜吃得千干净净。开饭啦。她拿起筷子,和往常一样夹起一大块叉烧肉,放在我的碗里。“妈,我不想吃。”然后我把肉夹到她碗里。母亲疑惑,“怎么了,你以前不是最爱吃叉烧肉的吗?”我噘了噘嘴,别扭地回答:“我刚刚西瓜吃多了,现在吃不下了。”接着我又给她夹了一片肉。于是她不再说话,我们安静地吃饭。我把大片的叉烧肉几乎都送到了她的碗里,我只尝了几块小片的肉,就着饭,暗想这还不够我塞牙缝呢。然而对面的母亲好像吃得很愉快。即使后来她什么都不说,我也听得出,她咀嚼得很幸福。
这一定是感恩的力量,它给我上了我人生重要的一节必修课。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十三
爱不等于控制,放手不等于不管。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阶段,父母没有不操心的。
但这种事无巨细的操心,面面俱到的关心真的对孩子好吗?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其实,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可能会变成一种害。
爱孩子不是爱控制孩子。《圣经》里说:“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你们只是负责照顾。”
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生活中许多父母常常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下一段延续,希望通过孩子来弥补自己生命中的遗憾。
还有不少父母疼爱孩子,急于帮助孩子,企图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来规避孩子人生路上可能遇见的风险。
于是,父母开始对孩子有诸多不合理的期望,开始接管孩子的生活,甚至开始安排他的终身。
但别忘了,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事,却不能代替他们成长。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终究是要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退出。放手不等于不爱,不等于不关心,不等于不帮忙。放手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循序渐进与孩子成长相伴的过程。
放手不是“不管你”,不是放弃爱,而是从孩子的身边“抽离”出来,只在他需要的时刻提供关心,在他辨不清方向的时候给他及时的辅助。
放手是在孩子学步跌倒时,不要急着把他抱起,而是给他鼓励;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是替他解决,而是给他建议。
02。
不“断奶”,孩子永远无法长大。
再爱的视角下,父母总觉得孩子还没长大,总认为自己对孩子生活的包办和干预是因为他们“不懂事”,殊不知,这样下去即便孩子年过三十也无法真正成熟,更不用说顺利融入社会,挑起家庭重担。
一个人总是依附于父母生长,那他永远也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独立地开展生活。人都是有惰性心理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习惯了依靠别人,失去思考,能力就会退化。
不管出了什么事,父母都能帮忙解决。在任何事情都能找到依靠的情况下,孩子往往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现在有很多“啃老族”,“啃老族”的出现就是孩子在心理上难以跟父母“断奶”,父母不忍心“断”,孩子不想“断”。
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如果父母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进行“断奶”,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孩子生下来就有了自己的命运,父母不能替他受苦。成长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孩子也要跟父母一样,经历曲折坎坷,才能走向成熟。
03。
接纳分离,才是爱的最终目的。
成长与分离是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主体的描述。对孩子而言,是成长;对父母而言,是分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放手,对自己的角色做出调整。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减少,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
不是孩子不够独立,而是你不让孩子尝试独立。需要获得成长的不仅是孩子的生理还有孩子的心理,许多父母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心理与生理的成长,是必经的过程与阶段,父母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明灯,却不能够成为孩子人生的规定者。
龙应台在书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比起关爱,放手更考验父母的素质。许多人在做父母之后就是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孩子成为生活的中心与重心,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生活。
父母与孩子的人生虽然系在一起,但这种捆绑不是终生的。父母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将精力转向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也能为孩子做出榜样。
简单地制定规则,粗暴地限制孩子,表面看起来很用心良苦,其实,它只是教育的懒惰。一个懂得放手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成长慢慢调整对孩子的关爱方式。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与父母的分离。父母对子女介入越深,子女的幸福感就越低。一个不懂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十四
一位异常焦虑的母亲曾跟我说,她总是担心如果孩子在困难时没人帮忙,会自暴自弃。她想给儿子提供更多的帮助,但又总是被儿子拒绝。她感谢苦难给了她坚强刚毅的人格和成熟睿智的思考,却不希望孩子再经历这种苦。
为什么母亲可以在迷茫中走过一条自我找寻的路,而孩子却不可以这样成长呢?母亲的初衷甚好,只是她千辛万苦才收获的幸福生活,对于一个没经历多少历练的年轻人来说,又哪能轻易珍惜和懂得?她的帮忙不仅不被感激,还被儿子视作成长的束缚。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叛逆精神,常常反对他人给自己的建议,却唯独相信自己经历千苦万难之后琢磨出来的道理。
关于成长的苦,谁都无法替你扛,只有当你自己任性过、失望过、迷茫过,再一点点变得清醒时,才会明白什么对于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张爱玲在《不得不走的弯路》中写到: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着我说,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弯路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自我成长之路,不管曾有多少人给过你经验和教训,你终归要把那些心存侥幸的路通通走过一次,才会愿意相信那些原本就一直在你眼前的挺好的路。
2
在法国作家马克・吕维的小说《偷影子的人》中,面包店老板的儿子吕克中学毕业就留在面包店帮忙,而他最大的理想却是上医学院。
他知道父亲老了,家里还有妹妹需要照顾,他不得已挑起照顾家庭的担子,可这样的生活只剩下责任,毫无快乐可言。
他父亲知道了他的梦想,把他从面包店解雇,将他送到了理想中的医学院,对他说:这才是你应该在的地方。你要是发现你当医生跟当面包师傅一样蹩脚,那就回家来,我会好好把手艺传给你。
从这时起,吕克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活过来,他一改往日睡眼惺忪的样子,对未来充满了激情。直到他通过医生的专业考试,直到他感觉生活越来越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时,他迷茫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大家烤面包,再一次体验到那份久违的满足,他决定回到父亲的面包店。
当吕克无限地接近自己的梦想,他才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就是做一个普通的面包师傅。哪怕那些追逐梦想的过程,到最后看起来就仿佛是一场虚无,可正是因为走过这样一条弯路,他才明白自己并非为那些缥缈的梦想而活,而是可以把眼前的生活过得踏实而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你或许会暂时迷茫,但不会停下,你会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上那条最适合你的路。
3
在我身边总会看到很多乐观豁达的人,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平静面对;也会看到许多生活在抱怨中的人,点滴小事,也可以闹得天翻地覆。
那些能活到更踏实安定的人,并非是更幸运,而是他们早就接受了生活中更多不同的可能。而那些活在惶恐不安中的人,并非就是现状糟糕透顶,而是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取决于是否具备面对迷茫的能力。
在每个人生命的早年,都会有一种天生的全能感,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只要你对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只要你一直不放弃,成功总有一天会属于你。
可是,当越长大,就会发现人生哪有那么多的确定。并非努力,就有收获;并非善良,就被善待;并非坚持,就能成功……这些不确定才是生活的真相,这些真相也常常让人迷茫。而顺着迷茫往下走,你又会看见更多,再次更新内心的真相。
在这个于变化里寻找自己的过程中,许多的已知被抛在身后,经历这一层层的蜕变,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勇气面对未来。这就是面对迷茫的能力。
没有迷茫的人生是不真实的,不会面对迷茫的人生是痛苦无助的。自我成长的路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走,勇敢地面对迷失,才会一点点琢磨清楚自己,对未来无所畏惧。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十五
“喏,多吃点。”
母亲把一个大鸭腿夹到我的碗里。我用筷子拨弄着鸭腿,象征*地随口一说:“您不吃吗?”母亲和蔼地笑了笑,“我不吃。”说着她夹了些细碎鸭肉放到了自己的碗中。
我故意忽视她的动作,把头埋到碗里。
小时候,我常常感到奇怪,母亲对好吃的食物总是这样。明明卤牛肉那么好吃,可是母亲总是只夹几片;又大又甜的西瓜,她切了装盘,也总是只尝一尝。
我问她,您不爱吃吗?她便*,然后笑着说,我不吃,你多吃点。
那时我还小,还不明白,以为是母亲的口味太挑剔。于是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美味的食物,专注于唇齿间的满足,却忽略了一些细节。不知是在哪一次的晚餐上,当我理所当然地夹起一大片厚厚的火腿时,我突然注意到,母亲的筷子也伸进了火腿盘子里,夹起了那片被我挪到一边去的又小又薄的火腿。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感觉口中的火腿忽然没了味道。我开始注意起这些细节。于是在后来的每一次吃饭时,母亲都重复同样的细节。我明白了她的心,但是,我总是理所当然的吃着那些,依然会刻意地遗忘那些小举动,嚼着美味的食物,自私地对自己说:“妈妈爱我,我要顺从她的心意。”
有次午饭前,母亲切了一盘西瓜,还没等她装好盘,一旁的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最大的西瓜。刚想咬上去,可是手一溜,西瓜滑到了地上。我有些沮丧说:“我不吃了,把它扔了吧。”母亲摇*,然后捡起了西瓜,放在自来水里轻轻地冲洗了一下,咬了一口。
“没事,我吃。你把盘子端桌上,吃盘子里的。这瓜挺甜的,多吃点。”她把盘子往我的方向推了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就端起盘子,然后沉默地将它摆在桌上,又瞥了一眼桌上的叉烧肉。我就坐在餐桌旁,托着下巴,偷偷看她把那片西瓜吃得千干净净。开饭啦。她拿起筷子,和往常一样夹起一大块叉烧肉,放在我的碗里。“妈,我不想吃。”然后我把肉夹到她碗里。母亲疑惑,“怎么了,你以前不是最爱吃叉烧肉的吗?”我噘了噘嘴,别扭地回答:“我刚刚西瓜吃多了,现在吃不下了。”接着我又给她夹了一片肉。于是她不再说话,我们安静地吃饭。我把大片的叉烧肉几乎都送到了她的碗里,我只尝了几块小片的肉,就着饭,暗想这还不够我塞牙缝呢。然而对面的母亲好像吃得很愉快。即使后来她什么都不说,我也听得出,她咀嚼得很幸福。
这一定是感恩的力量,它给我上了我人生重要的一节必修课。
感恩是一门必修课篇十六
痛苦是人生的主题,怎么说呢?人的出生就是由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加上一朝分娩的痛苦所带来的。
人的痛苦大概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肉体的痛苦,一种是精神的痛苦。
当你没有受到外伤并且没有疾病存在的时候,人的肉体的痛苦常常是有限的。与之相对的人们的精神上的痛苦就很多了,心灵之苦远比肉体之苦更为痛苦。
当我们没钱的时候,天天想着如何挣钱,内心煎熬,但常常求而不得,无法如愿。内心很痛苦。
当我们有了钱,我们又担心自己守不住,天天担心别人借钱,小偷偷钱,不敢张扬,不敢花钱,内心痛苦。
当我们谈恋爱时,遇到喜欢的`人家不喜欢自己,遇到喜欢自己的,自己却不喜欢。被拒绝让你痛苦,与恋人吵架会让你痛苦,分手会让你痛苦。
当我们渐渐老去,看到自己逐渐衰老的躯体,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无法掌控,这让人遗憾而痛苦。
当我们的亲人离世,我们如此怀念而又无可奈何。内心又是何其悲凉与痛苦呢。
痛苦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剩下的一二通常只有一个瞬间而已。
心灵的痛苦常常是由于我们面对问题但又无法解决造成的。王小波曾经说过:人的痛苦,从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我们每个人面对问题所保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人生应该舒适和顺遂。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选择逃避,殊不知,逃避问题往往带来更大的问题。问题就在那里不会消失,当他再次面对的时候就会承受更大的痛苦。
聪明的做法是我们要主动面对自己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去推卸责任,去幻想问题凭空消失。在痛苦中我们解决问题,让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越来越强。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普通人让他跑上1000米,他可能会气喘吁吁,浑身酸痛,感觉痛苦。但相同的任务如果交给一个马拉松选手呢?1000米,对一个马拉松选手来说连热身都算不上。同样是1000米,后者对于这种躯体痛苦的承受能力大大增强了。因为后者每天面对跑步这个问题,他每天都在面对,每天都在变强。
同样的,心灵的承受力也可以增强。当你能够认识到痛苦是人生的主旋律,当你能够拿出勇气主动自发地面对自己地的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迈出了心智成长的第一步。你的痛苦的承受力在增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我们能够接受痛苦,承受痛苦,我们就能以一个更加坦然的心态去迎接那人生中剩下的一二,那便是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