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这个分类涵盖了一些你可能从未想过或从未听说过的话题,让你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使总结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简析:。
《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五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
本课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融为一体,综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单元主题。
二、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学习“翠”字。
师是:下面就看老师写课题。咦?这个“翠”字怎么写啊?提笔忘字了,谁能提醒一下老师?“翠”字怎么写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翠”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钩的。你们会写吗?那好,请你们伸出手来跟着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2、介绍翠鸟。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活动1、迅速敏捷:疾飞。
2、专心机警:注视。
捕鱼1、眼睛锐利:悄悄。
2、行动迅速:蹬、叼、飞。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四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指名回答)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把它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二、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1、抓住事物的特点;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五、读写结合:(任选一题)。
a)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
b)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六、课外实践: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翠鸟。
动作: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
反思。
我这节课设计的大体思路是: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运用。第二课时,重点例说《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经过如此的准备之后,我走上了讲台。但是课后的感觉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之外,没有别的,只觉得课是那么的平淡、无味。经过学部领导和同年组的老师的评课之后,我的这份感觉逐渐清晰起来。找到了这节课平淡无味的原因:
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我的这节课上重视了抓住重点词,品味语言,学生谈感受,体会得也很到位。但是顾此失彼,读得又不深入。没有明确品味语言的目的。通过这次讲课,我明白了,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读也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的设计太求全求完整,这一节课,既读又写,时间上显得紧一些,所以读的不充分,读的不到位。读写结合在时间的划分上是不定的,不一定一说读写结合,当堂就得写,但是阅读一定是为写服务的。在这一课学完之后,也可以是抛砖引玉拿出另一篇文章放给学生,这一篇文章可能是与刚才学的文章是表达相似的,也可能是选材相似的,也可能理解的方法是相同的......让学生把学到的运用于另一篇文章的理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全文,体现本组学习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学目标: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重难点。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鸟,比如说像孔雀、黄莺、鸳鸯,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种新的鸟,请看大屏幕(出示翠鸟文字)。
生:翠鸟(出示课题)书写板书并提示‘翠’的书写要求(翠的羽毛的羽没有勾)简单介绍翠鸟的本领习性。
师:提出问题:那大家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关于文章的什么内容呢预设:翠鸟长什么样子?翠鸟怎样捕鱼?翠鸟生活在哪儿?师:点评,让我们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回到课文中吧!
二、初读课文,自读质疑1.出示自学要求:
(1)标出段落,通读全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可以查字典、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解决不了的用笔标画出来。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翠鸟?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纠正发音)。
橄榄色、红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一词总结:鲜艳)问: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文中有规律的词语可进行摘抄。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朋友,相信大家再读课文就不会困难了,现在请你打开书,把刚刚学过的生字带回到课文当中,认真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翠鸟的?’)。
5.解决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翠鸟的?)与同学合作学习、总结。学习反馈:外形、行动、住处(学生回答过程中再读课文)(书写板书)。
师点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并且整体知道了关于翠鸟的一些知识,剩下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现在,还有一项重要得任务没有完成呢,是什么呀?(写字)。
三、指导写字。
翠:先观察,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要注意写“翠”时羽字头不要带钩。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七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这节课(出示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翠鸟)。
2、你知道哪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呢?(课前资料交流)。
(翠鸟又叫叼鱼郎、鱼狗,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头大体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锐,常栖息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
(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b.谁愿意来读读卡片上的词呀?(出示: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呀?(这些词都表示颜色)。
这些颜色你都会分辨吗?(出示有颜色的图纸,让学生选择,师标出序号)。
过渡:同学们,上课要多读,多听,多想。刚才我们已经读了生字词,现在来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知识。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那些知识?
(小结:课文主要从外形、动作、住处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知识。)。
过渡: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外形)。
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过渡: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两段。
(一)学习第一段(投影出示第一段课文)。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呀?
2、(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
(师贴图片)透亮灵活的眼睛,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炯炯有神,明亮……)。
3、这段中有个词概括地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你发现了吗?(小巧玲珑)。
翠鸟的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可以停在苇秆上呢。
4、学了这一段,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小巧,可爱)。
你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读好的话,肯定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除了小巧玲珑,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习第二段(投影出示第二段)。
1、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背上、腹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3、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4、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三拓展延伸。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八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词语。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并升华为护鸟的情感。
二、重难点。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那么,小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外貌、捕鱼、住处。
一、整体感知、认识翠鸟。
1.学生自学,感受翠鸟外形美。
(1)谁找到翠鸟外形的句子了,读给全班听一听。学生读,师出示幻灯片。
(2)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描写翠鸟外形的?
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词语或句子(板书:爪子--背上羽毛--腹部羽毛--眼睛--嘴)。
(3)师:在描写爪子、羽毛、眼睛和嘴时,作者也是有详有略的,重点在写翠鸟的什么?(羽毛。)出示描写羽毛颜色的句子。
师: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出示幻灯片,对比句子。
(4)那同学们喜欢翠鸟吗?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用喜爱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过渡:翠鸟不仅长得美,它还有一绝招大家知道是什么?(捕鱼)文中哪几段是写翠鸟捕鱼的呢?1.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句子是写翠鸟等鱼?哪些句子是写翠鸟捉鱼?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课件出示)师:“贴”字说明了什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
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体现出了停得急而轻的特点。
“一动不动”“注视”“等待”这些词语表现了翠鸟捉鱼时另一个特点是等待小鱼时非常专注。出示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这两组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鸣声清脆”比叫声清脆更合适,虽然“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是前者更为准确,同时还含有感情色彩。“爱在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飞”更能准确、生动的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
过渡:翠鸟在等鱼的时候是如此的专注,那他捕鱼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捉鱼过程: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这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一连串的动作,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出示句子: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师:对比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答:“蹬开”比“离开”更加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的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将翠鸟飞走的速度和神态进行了形象的表达。
讨论:(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所以说,翠鸟能够快速敏捷的捉住小鱼,与他的体形是分不开的。
过渡: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饲养一只)。
思考:我们的脸为什么发红?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指什么?(生齐读老渔翁的话。)。
“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出示杀害鸟儿的图片)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鸟儿被捕杀贩卖,甚至被端上餐桌,这就是人类针对鸟类的杀戮!
是的!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鸟类的标本!”
四、课外延伸。
出示各种鸟类图片,用自己语言进行描述。
同学们,3月20日是全国爱鸟日,以“我喜欢的鸟”为主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九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1、理解翠鸟的外形和习性特点。
2、学习掌握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一、了解文本,提出问题。
(一)提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炼问题。
1、翠鸟的外形?
2、翠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习性?
让我们走进文本,更好的去了解一下作者笔下的翠鸟。
二、走进文本,分析问题。
(一)探问题。
1、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翠鸟的外形。
2、默读第一自然段,(1)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的?
(2)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爪子、羽毛、嘴)。
(5)夸一夸:这真是一只()的翠鸟。
(6)阅读训练中感悟写法,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课文是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先写爪子,再写羽毛,最后写眼睛和嘴。写羽毛又是依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先写头部,再写背部,后写腹部。
(二)辩问题。
(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段,划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画下来,可以做一下批注。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是呀,这么机灵的小鱼都逃不过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为什么?找出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词语:疾飞、贴着、轻轻地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出示: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指导朗读: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师: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句让我们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还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够感受翠鸟的速度之快)。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谁能把第二句来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我觉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3)指导朗读: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敏捷的动作吧,齐读二三段。
(三)解问题。
2、文章表达了对翠鸟的什么情感?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听了你们的交流,小作者的脸也红了,他也打消了饲养翠鸟的想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愿意读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同学请站起来。
教师小结:多么善良而又真诚的孩子啊,翠鸟们收到你们的话语特别开心,看:他们正在桅杆上看着大家呢!
三、走出文本,解决问题。
1、理: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3、延:同学们,3月20日是全国爱鸟日,以“我喜欢的鸟”为主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板书设计:
5翠鸟。
外形:爪子。
(红色)羽毛。
(漂亮)眼睛。
(透亮灵活)。
嘴
(尖、长)。
活动:
等鱼。
一动不动。
注视。
捉鱼。
蹬
飞
叼
钻住处:石壁上。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十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爱护鸟类的意识。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多媒体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都对翠鸟产生了很大兴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指导“翠”的写法:上面是“羽毛”的“羽”,但是少两个钩;底下的一竖出头就行,千万不要写长,写长就把上面两个人分开了,这两个人就不高兴了。)
(二)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 回忆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翠鸟的?(学生反馈;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对照图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检查读文
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这一段话主要介绍了翠鸟的什么?(生说,师板书)
(3)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哪一部分介绍得最详细?(羽毛,出示) 翠鸟的羽毛怎么样?(非常鲜艳)
(3)联系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4)作者讲翠鸟羽毛的颜色,先总的说颜色鲜艳,这句话既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把它叫总起句。具体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这些都是什么句子?(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名答)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也体现了作者对翠鸟的什么感情?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相机教学“衬衫”)
(5)小结:作者抓住了翠鸟外形上的特点,颜色非常鲜艳;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突出了翠鸟的美。大家喜欢翠鸟吗?让我们把对翠鸟的喜爱表现在自己的朗读中,只要我们把这一段读好了,记住了,以后写小动物的外形就有办法了。
3.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a 你是怎样飞行的?
b 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可见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你们是怎样叼鱼的?
c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捕鱼的动作吗?(快、敏捷、迅速等)
(3) 学习“只有那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体会侧面描写。
(4)师:你们可真是太会找证据了,我现在心服口服了。那你们捕鱼的本领跟你们的外形关系吗?(指名说翠鸟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2)假如你真的是一只翠鸟,你想对我们人类说什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
(3)表达了对翠鸟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全文,体现本组学习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课合作学习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二、指导学习。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三、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分工: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四、汇报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五、互相置疑(第二次合作学习)。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六、自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自选一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专家点评:
1、注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2、三维目标的结合非常好。
3、在小组合作时,目标再细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二
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
2、引导学生研究性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抽查三位同学,朗诵分别以《华老栓一家》《夏瑜的故事》《康大叔其人》为题改写的故事。
二、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明确:华老栓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形象。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本质,又有着在长期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愚昧、落后、麻木的一面。用人血馒头治病,本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迷信传说,然而他却信以为真,为了买到它来为儿子小栓治痨病,他便不顾深秋黎明后的寒冷,走在黑沉沉的街口“倒觉爽快”,少年似的“跨步格外高远”。当他交出了辛苦积蓄起来的几个钱,在恐惧和屈辱里得到人血馒头往家走时,竟然激动得“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由此可见,华老栓的愚昧无知达到了令人颤栗的程度。
作品中的夏瑜未露一面,作者全从侧面措笔。他出身贫寒,生活困苦,但敢于造封建统治的反,具有革命热忱和顽强斗志,即使被投入监狱,也丝毫没有丧失信心,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甚至就义前还要“劝牢头造反”。当阿义打了他,他反而说阿义“可怜”,对其愚昧深表哀痛。最后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者在对血腥屠杀革命者的反动统治表示强烈抗议及对革命志士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表示赞扬的同时,更深刻地表达了革命者的牺牲是多么寂寞、多么可悲啊!
作品中的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一个十足的刽子手。进茶馆时,他是突然“闯”进来的,而且进门便“嚷”,显得粗野无礼,目中无人;他的穿着打扮,是披着布衫,“散”着纽扣,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流氓相十足;讲到小栓的病,他说,“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丝毫不顾及别人对“痨病”的忌讳,丑恶卑劣,毫无人性。
三、研究性阅读。
研究课题:关于小说《药》的主题。
研究方法:1、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2、在网上搜索查阅相关资料。
切入角度:1、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2、从分析小说的双线结构入手。3、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研究形式:分小组讨论并形成观点,然后自由发言。
研究成果:
学生甲:小说主题表现亲子之爱和革命者的悲哀。华老栓和华大妈都将整个的心放在小栓的身上,放在小栓的病上。不惜“一包洋钱”买来“人血馒头”,并神秘地烧制,这足见出老栓夫妇爱儿子的心专到怎样程度。革命者的血也只是为群众增加了微乎其微的“福利”,他们是寂寞的,难以得到愚昧群众的理解和同情。
学生乙:小说的主题在于反映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小说通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在揭露反动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扬夏瑜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的同时,着重对辛亥革命不发动群众和不依靠群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贫苦群众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严重的精神痼疾,表示了深切的悲愤,提出了只有唤起群众的觉悟,才能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丙: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群众的愚昧落后,暴露国民性的弱点。
学生丁:小说的主题在于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学生戊:鲁迅对友人说过:“《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为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鲁迅还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因此小说的主题可表述为: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群众而牺牲了,群众却因为愚昧而吃革命者的血。
学生己:小说《药》直接表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主旨。这从小说的艺术结构中可以看出。小说取自生活的素材主要是:仙台学医时看到的关于许多中国人在“鉴赏”日本军人杀害同胞的幻灯片;秋瑾被杀;关于人血馒头治痨病的传统迷信。鲁迅把三者糅合在一起加以艺术概括,设计了一个“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狂人日记》)的故事。这故事本身就表现了国民的冷漠冷酷和愚昧麻木。因为作品述及的革命者是辛亥革命家,势必要以辛亥革命作为大背景。而且小说的结构,以华老栓买革命者的血为主线,并正面描写刑场上麻木不仁的人们“鉴赏”屠杀革命者的场面,无疑是为了突出主题。由此可以说,《药》从“死者的悲凉和生者的麻木”中表现人们的麻木不仁和冷漠冷酷,表明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宗旨:革命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甲生说的“表现亲子之爱”是错的。这是只看表面现象,没看到问题的本质。表现“革命者的悲哀”是对的。乙生的说法,可以说在客观上,“揭露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至于“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丙生说法对,但只讲了一个方面。丁生说法也对,但只讲了次要方面。戊生的说法相对客观而全面。学生己的观点很有新意,且言之有理,应当鼓励。
四、学生思考并讨论。
小说以“药”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作用如下:第一,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后的结果。第二,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第三,揭示主题。落后、麻木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革命,不能疗救中国社会;要医治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五、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小说的语言、行动及环境描写,体味其妙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全文,体现本组学习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课合作学习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二、指导学习。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三、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分工: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四、汇报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五、互相置疑(第二次合作学习)。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六、自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自选一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除了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的一、二、三自然段是本科的教学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可见。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第一自然段。
1、回顾主要内容。2、指名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2、小组交流。
3、师生议答。
(1)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体会相关的动词。
“贴”——低,动作轻盈。
“疾飞”,“眨眼”——很快并且轻盈。
(2)作者有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a、理解“悄悄的”“露”“吹”体会小鱼的机灵。
b、理解“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稳重写小鱼c、理解第三句》(描写捕鱼时)齐读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让学生出补语时的动词。理解、体会翠鸟补语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出示翠鸟补语的动化,让学生描述。
d、理解第四句(捕鱼后)“摇晃”“荡漾”——捕鱼迅速敏捷,眨眼之间。
(3)出示问题;翠鸟捕鱼的本领和他的外行有什么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西*我们的梁为什么发红?
2、教师小结:保护鸟。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撒谎功能多听一会儿?
4、有感情的朗读。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收集各种鸟儿的资料,课后开展评会。
六、作业:背诵课文。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十六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准“苇秆、腹部”等词语。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一起叫出它的名字。出示课题。
二、交流预习。
1、指导写字。
学生说,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2、词语认读。
通过预习,本课词语都会读了吗?
出示第一组: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清脆、疾飞、逃脱、饲养、渔翁、陡峭、石壁。
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二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
这几个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课文中出现的有规律的词可以进行摘抄积累。
3、围绕翠鸟,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并板书:外形动作住所。
三、构建话题,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很漂亮、捉鱼时动作很快、很让人喜欢)。
2、想不想看看这只翠鸟?出示翠鸟图。透亮灵活的眼睛,又尖又长的嘴以。
及鲜艳的颜色,多漂亮啊!除了漂亮,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动作快、敏捷、机灵)。
3、课文的哪几个自段段讲了翠鸟的敏捷?(2、3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能体会出翠鸟的敏捷,画一画并且在一边做标记。
预设: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3)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评价、点拨。
四、品读感悟,抓点提升。
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句子。出示: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去掉“像箭一样”,再来读。有什么不同?
小结:运用修辞这种形象的写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齐读这一段,读出“箭”一般的速度。
2、“蹬开”“叼起”“贴着”改成:“离开”“抓起”“挨着”
对比阅读,哪组词用得更精确?
小结:精确用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关注着这些关键词读这一段。
3、去掉“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作者写翠鸟的速度快,这一句里没有表示快的词,把它去掉,语言不更简洁吗?可以吗?
学生谈理解。
小结:运用侧面衬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这一段还有一句也是侧面衬托,找一找。(小鱼??眼睛)。
再读这一段,感受侧面衬托的好处。
4、看“翠鸟捉鱼”的视频。
什么感觉?学生谈。
用朗读来表达出你的惊叹。
5、出示翠鸟的一段文字介绍。
翠鸟又名鱼狗,大翠鸟、叼鱼郎。嗜食鱼类,所以也被人们称以“鱼虎”、“水狗”、“鱼狗”等名称。
翠鸟平时以直挺姿势,栖息在水旁,长时间一动不动,一旦发现目标,就会飞到水面上,急促扇动的翅膀会在小鱼群的上方“悬停”,然后收起翅膀圈起腿,屁股一撅头朝下,一个“猛子”扎下去,那动作真是漂亮极了;就像一颗鱼雷,“啪”的一下就把小鱼给叼住了,然后又冲出水面,飞回原来它蹲过的地方,两三口就把小鱼吞到肚子里了。吃完小鱼,翠鸟会抖抖身上的水,满足地用嘴巴细心地整理好身上的羽毛,又开始专心地注意下一个目标了。
这还仅仅是一种漂亮的鸟吗?是啊,他不再是一种漂亮的仅供观赏的鸟,还是捕鱼能手呢。
6、这样的翠鸟,我们捉一只来饲养,好吗?
学生谈看法。
引读老渔翁的话。
师:是啊,我们也应该把翠鸟当朋友。来,再来读这一段,读出你对动物朋友真诚的赞赏。
五、拓展阅读:
1、这篇课文正是抓住了翠鸟动作敏捷这个最主要的特点,通过精确用词,形象的写法以及侧面衬托把语言写的生动具体的。
2、推荐阅读《珍珠鸟》,进一步感受这种手法。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七
在本次合作式教学的教学策略研讨活动之中,我有幸作为一名作公开课教师,在感到荣幸之余,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和激动。
从没想过我的课会在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进行研讨,也从没想过能和北京的专家一起面对面对的一起交流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策略。不过,我一直在努力,朝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目标前进,我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机会下得到了展示,在作课之后,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提升。
我所作的课是第六册语文第十三课《翠鸟》,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独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教学思路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融入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念,还有我乡教研员的思考和指导,虽然不算太成熟,但却大致有了合作式学习的基本思路。
在讲完课之后,当我还沉浸在整堂课的得与失的思考中时,北京来的沙莉老师上了《鲸》一课,同样是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一节课过后,之前我一直困扰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时效性,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生真正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有了对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更加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如果我能在学生合作之前,更加细化分工,也许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会效果更好。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我会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发言点,小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小组学习的时机要善于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更大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辩论或讨论。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三、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提出:“翠鸟像箭一样飞出去。”能否改成“翠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去”时,我如果激起学生的二次讨论就是最佳的小组合作时机。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
小组合作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而我在这节公开课中,对这一点做的还甚少。
总之,这节课给我了不少的收获,而北京专家的指导更给了我质的帮助,如果没听沙莉老师的一节课,没聆听徐玲主任的一番话,我想这些经验也许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但那可能是很长时间之后,毕竟没有这么鲜活与生动,这么深刻与及时。感谢进校,感谢专家,希望这样专家引领的机会多一些,使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