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建设方案(优秀19篇)
在实施任何计划或项目之前,我们都需要先确定一个可行的方案。为了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设置评估和改进机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进行具体操作。这些范例涵盖了各个领域和问题类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当然,这些范例只是供参考,具体的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制定,解决问题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祝大家工作顺利,事事顺心!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一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继续“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要目标任务是:在继续抓好原7个市级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增加3个市级试点村建设;县级试点村建设要完成30个,面上新农村建设要推进50个。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八项个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科学规划编制。坚持规划为先,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从更高层面上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将按照“20字”方针,及早制订年度和阶段性的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以规划指导建立。
二是加快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每个市级试点村要完成100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植优势水果、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力争每个市级试点村结合本村的实际状况,重点做好1至2个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示范。
三是用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把全民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首要途径,注重典型引路、政策推动,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引导重点企业二次创业,鼓励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努力构成群凤齐舞、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突出新型农民培训,重点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等大品牌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潜力。
四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以“两清两改一绿”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美化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实施道路通达、农民健康、农村文化等五大工程,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二
街道是城区所在地,辖44个农村居委会,其中城中村17个,郊区村27个,9个城市社区居委会,面积68.6平方公里,耕地5.6万亩,总人口8.87万。
今年以来,围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加快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个目标,我们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统领,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保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可喜的局面。20xx年,全街道财政总收入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固定资产投资5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工作中,主要突出了五个重点:
(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工业经济发展。街道工业,主要依托生态工业园和先进制造工业园两个重点园区和6个村级工业园,抓招商引资,抓项目进区,抓基础设施完善,重点在引进大项目、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上下功夫。目前,生态工业园、先进制造工业园两园区共引进项目105个,总投资完成80.7亿元。今年以来,街道新引进各类项目38个,投资总额达130亿元,其中,两个重点工业园区共引进工业项目19个,计划投资达120亿元,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新开工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达5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7.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2亿元,利税12.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2.5%和93.2%。街道现已形成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建筑机械、建材、家具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其中潍柴铸造、恒联纸业、圆友建机、天润曲轴、辛集气缸盖、二棉等,为国内外知名企业。
(二)以城中改造为突破口,着力加快城市建设。紧紧围绕改造提升老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多元融资,加快建设。以南部新区建设为龙头,突出抓了徐家楼、陈家官庄、古寒国文化城、叶家庄子和南纸房五个片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其中,叶家庄子片区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一期叶家庄子安置楼全部交付使用,二期大埠10座居民安置楼已全部封顶,计划20xx年五月份建成并交付使用,届时,这一片区将实现叶家庄子、大埠、吴家埠3个村的迁村并点。在这一区域,我们还规划了街道中心小学、幼儿园、社会福利中心、广场、公园等项目建设,中心小学、幼儿园即将动工。徐家楼片区,翰林苑工程一期19座住宅楼已于今年6月份建成交付使用,居民全部搬入新居,四座商住楼正在加快建设;二期10座多层住宅楼将于近期建成交付使用,力争20xx年上半年实现唐家朱茂、朱谭两个村的整体搬迁,完成迁村并点。三期,即徐家楼旧村址投资24.5亿元的综合开发工程,目前已有天安、邦盛、嘉汇三家公司开工建设,多座高层建筑进展顺利。古寒国文化城片区,齐家道、王家道、前仉、河西等旧村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陈家官庄片区,赵家埠村作为全区第一个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的村,农民已于去年全部搬迁新居,南平旺、北平旺城中村改造全面展开,进展顺利,北平旺村最近新开工6个楼座,目前正在进行地下基础建设;陈家官庄城中村改造,预留地已调出,正在筹备中。20xx年,全街道建设居民安置楼、保障楼和片区开发总投入14.6亿元。全街道共有44个村,目前,已有24个村展开旧村改造,到20xx年上半年,将有6个村完成整建制搬迁,计划总投资115亿元,总建安量480万平方米。
(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以生态绿化、城市观光、旅游农业为重点,坚持规划引导、特色品牌、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并举,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现已形成以大棚瓜菜、潍县萝卜、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主导产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近年来,全街道流转土地17000亩,其中今年流转土地8000亩,全部用于新发展大棚蔬菜、花卉、萝卜、脆瓜等现代农业。目前,街道逐步形成了以大棚瓜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为主导产业,以近郊为主要种植区域的现代农业区和生态绿化区。
(四)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注重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一是注重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投资1500万元,动工新建了中心小学,叶家庄子小学,规划中心幼儿园,叶家庄子幼儿园,投资完成了街道卫生病房楼和计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二是注重街村基本建设。投资800余万元,新修建街级道路5200米,修建村级道路11860米;组织3个村更新和新安装了自来水;8个村更换了变压器,共计12台;3个村完成了卡式电表改造,新建沼气池200余个,北纸房村被验收为全区沼气池建设专业村。三是注重新农合、新农保、低保、特困救助等农村社保政策的落实。全街道新农保参与率达100%,新农合参与率达100%,在全区名列前茅。
(五)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在完成村“两委”换届的基础上,一是狠抓了街村干部管理制度建设。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健全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干部轮流值班、驻村干部“五访五问”等制度。二是狠抓了社区建设和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对城市社区,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配齐了党组织书记,健全了党组织,调整优化了工作队伍,完善了工作规范,形成了有人管事的管理网络。分别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开展了以争创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和谐家庭、文明小区等为重点的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三是狠抓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资7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厂1座;投资32万元,购置垃圾车2辆,为44个村配置垃圾箱;筹资13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整治工作奖励;拿出100万元,用于补助环境整治示范村;各村按人口比例和居住区域配齐了保洁队伍;把环境集中整治纳入各片总支、各村重点工作考核;对各村环境整治清理和日常保洁情况,定期检查,定期验收考核。截至9月上旬,全街道44个村,全部达到高规格自我验收标准。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三
本指南所适用的园区是指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2总体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1.3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园区提出的新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产业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模式创新在提升园区服务与管理中的作用,围绕基础设施集约化、信息应用平台化、投资运维多元化等目标,推进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管理智能化、沟通高效化、环境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标准先行。
充分结合园区内外部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标准及数据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管理和企业运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鼓励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搭建市级或区级统一的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生态环保、产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等专项应用,促进园区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发展。
(二)企业主体,需求导向。
立足产业发展,以促进企业发展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需求导向,确保提升园区协同管理和集约建设。
(三)政府引导,多元参与。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园区发展模式。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园区产业特点和特色,突出重点和优势,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2.1总体架构。
智慧社区总体框架以“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为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新一代通讯网络等先进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设计,按照分层构架、模块化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包括对事物信息的感知、对人机交互信息的感知和对信息传递的感知,是获取信息的来源;网络层将感知来的信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网络传递;平台层是提供信息处理的能力;应用层提供园区各领域的应用。
2.2关键技术。
2.2.1云计算(cloudcomputing)。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
云计算重新定义了信息化服务交互的模式,适合在多应用系统环境下,共享物理资源和系统软件资源,以及共享服务资源。
2.2.2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物联网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信息感知设备,全面获取位置、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从而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2.2.3大数据(bigdata)。
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具有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分析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通过多源融合和数据挖掘,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
2.2.4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由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2.2.5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是一个信息组件模型,它将信息化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并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使服务可以通过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调用,有助于形成园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应用。
3.1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自由选择的原则,开展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满足园区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3.1.1光纤宽带网络。
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实现千兆进企业、百兆进桌面,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满足园区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园区驻地网的管路、线缆、桥架系统建设应符合gb50373-2006和gb50374-2006、gb/t50311-2007、qb/t1453-2003(2009)的规定,符合网络接入的技术与安全要求、保留一定余量并预留相关数据接口。
3.1.2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络。
建设园区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园区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提供稳定优质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和从提高园区服务品质要求出发,规划园区的无线局域网覆盖系统,实现公共区域及重点场所的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平均上联带宽达到20mbps.
园区应配合电信运营商建设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其建设应符合yd/t5120-2005、yd5191-2009、dg/tj08-1105-2010的规定。园区的无线局域网建设应符合db31/t370.2-2006的规定。应基于同一个无线网络,采用多ssid方案,为各运营商分配独立的服务集标识(ssid),并预留园区管理所需的服务集标识;应通过vlan划分接入到不同运营商的宽带网络。
3.1.3公共数据中心。
设置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按照园区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通信机房布局规划;汇聚光缆、传输、无线宏站、室内覆盖设备等,满足用户接入,汇聚和转接服务的需求;并按需配置话音、数据业务节点,适当预留通信机房面积,满足各运营商对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要求。园区的通信机房、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园区集中监控机房和区域弱电管理机房)、区域内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等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
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和规模,构建园区数据机房或者在运营商租用idc机房,提供主机托管、整机租赁、虚拟主机、网络存储、软件租用等it云服务,为园区综合信息管理和园区信息化服务提供支撑环境。
园区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构建安防控制机房,用于园区安防、弱电以及消防的集中监控。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园区,应对园区集中管理的安防控制机房,以及各分区管理的安防控制机房进行规划,安防控制机房应位于建筑物的底层。
3.1.4数据采集实施。
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和传输子系统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构成。传输子系统应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物理接口和通信协议,并可使用无线方式接入信息通信网络。
数据采集系统向园区各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中心报送业务办公、招商管理、视频监控、防盗报警、设施状态、物业服务、资源能源、环境监测、交通状况等信息。
3.2业务支撑体系。
建设园区业务支撑体系,保障系统与系统间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在不需要修改感知层和园区应用服务软件等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的条件下,在用户界面、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数据等多层次实现集成。
3.2.1应用门户集成。
提供对多种客户端设备的支持;提供与底层认证服务、授权服务、加密服务、签名服务等的调用;提供对于应用服务、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对于服务元数据、流程元数据、信息元数据的搜索功能。对园区内各信息系统、内部系统门户、对外信息系统实现具有统一用户权限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搜索引擎等功能的统一门户管理。
3.2.2应用服务集成。
按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应用功能的封装,以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耦合程度、不同效率要求的应用集成需要。根据园区自动化控制需要,采用统一格式接口描述构件,实现园区内安防、智能卡、二维码标示、楼宇自控等数据采集感知层的应用集成。根据园区运营管理的需要,采用总线的基础架构,实现智能抄表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环境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园区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满足园区应用服务的功能封装,以及不同园区信息化服务的需要。实现统一消息服务、统一日志服务等应用服务集成。
3.2.3业务流程集成。
提供动态监控和可视化与互动功能;可实现常规业务流程的定制要求,并能提供相关的工具组件,支撑常规流程的设计、调试、部署、变更等功能。实现统一工作流引擎等业务流程集成。
3.2.4信息资源集成。
支持多类型的数据源转换和连接,包括关系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以及xml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在这些数据源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视图,提供对信息资源的透明访问;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复制和数据迁移。根据园区的管理和业务发展需求,构建建筑能耗数据库、交通信息数据库、会展数据库、环境信息数据库、公众服务类数据库、规划管理类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类数据库、商务数据库、政务管理类数据库。实现内部数据传输和交换、统一数据存储等信息资源集成。
3.2.5外部接口。
提供各个层次面向外部的标准化交互接口,包括消息传递的格式,传输协议和位置等。外部接口应实现技术中立,可选用xml、jca、webservice、bpel4ws、xddl等主流技术。根据园区业务、行政管理等需求,提供给相关政府、银行、供应商等外部系统交互接口,实现统一的开发接口。
3.2.6安全保护。
建立完整的安全架构,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安全要求;提供统一监管服务管理,基于应用日志和系统日志等提供应用安全服务;提供统一安全机制管理,可以支持认证授权(ca)、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多种安全措施,并可以与统一身份认证相结合,实现统一的安全服务。
3.2.7两化融合支撑体系。
有针对性的建设企业制造执行系统(ems)、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等集成应用。结合园区特点,鼓励开展智慧工厂(智能制造)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和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建设基于产品智能化在线检测、在线维护、在线增值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系统建设。
3.3园区管理平台。
3.3.1园区事务管理。
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园区各部门的办公效率。
(1)综合信息门户。
依托公共数据中心,汇集园区简介、企业宣传、项目招商、政策法规、产业资讯、活动通知、生活服务等各类可公开信息,集中统一发布。提供园区事务咨询办理、投诉建议、进度查询与结构推送等在线服务。
支持可公开信息网站、短信、wap、微信、微博等跨平台发布,支持特定对象分类信息的智能推送。支持个人电脑(pc)、平板电脑(pad)、智能手机等多终端访问。支持通过单点登录方式,进入园区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等业务系统处理相关事务。
(2)办公管理。
建设或共享使用地理(gis)、建(构)筑物、经济、法人、信用等园区基础数据库。建立电子文档管理制度,实现园区规章制度、电子期刊、业务资源等的共享使用。实现公文报批、事务审批等自动流转和网上办理。实现基于各种智能终端的互联网原创办公和移动办公。
融合语音、消息、视频等综合通信手段,将电子邮件、系统消息、手机短信、视频电话等相结合,实现信息及时、准确送达。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类整合园区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式”信息展现、经济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
(3)招商管理。
利用数据挖掘、辅助决策等分析项目发展潜力、环境影响、资源需求等基础数据,开展合规准入评估;智能匹配和推送招商政策、基础设施、园区产业链配套企业信息,开展产业链招商。
开展项目从登记、审核、签约到落地、实施等全流程在线跟踪和服务。对项目状态、经济运行、科技创新、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归集,自动生成相关统计数据报表。
利用入驻企业人员、税收、生产时间和能耗等数据综合分析和预判企业经营状态及发展趋势,为下阶段园区主动服务和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基于gis和bim系统,动态掌握企业分布、投入产出、园区资产使用状态等资源现状信息,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盘活低效闲置资产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3.3.2综合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园区监控、能源、照明、空调等重点物业设施的实时感知,根据设施状态主动提供物业服务。对物资、人员等资源进行动态调度,实现资源服务需求预测和存量预警。
在线受理服务申请,自动分配作业任务;实时跟踪服务状态,及时获取用户反馈。
(2)安防管理。
部署电子围栏、红外探测器、视频摄像机等电子监控设备,实现非法侵入声光报警和信息传输,支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设备管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跨线检测、禁入区域检测、人脸识别与自动跟踪、拥挤报警、遗物报警等功能。支持基于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巡更签到、路线调度、信息采集等智能巡更管理。
建设安防集中调度平台,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园区人员分布、道路状况、电力负荷等运行数据,并通过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手段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与120、110、119等紧急救护系统联动。
建设公共广播系统,实施园区办公区域、停车场、食堂等多区域广播,实现手机屏、led显示屏、电视屏等跨屏信息发布,以及广播,短信,网站、电子邮件等多渠道信息发布。
园区的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应负荷gb/t50314-2006,园区的经济广播系统应符合gb/t50314-2006,其中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设计应符合jgj16-2008的规定在园区公共区域和智能建筑中布设扬声器,并与消防报警系统实现联动运行。
(3)交通管理。
使用道路诱导、信号控制、实时交通信息推送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道路管理;支持出租车、班车、工程车等智能调度。实时获取园区停车位信息,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动态展示;支持停车位在线查询、预定、付费等;支持基于近场通信(nfc)、位置服务(lbs)、室内导航等技术智能寻车。
(4)地下管线(网)管理。
对已建成园区,建设园区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开展管网设施分类管理、图档管理、附加记录信息管理、图示化设施管理、设施设备展开图、管网设施查询定位、管网设施综合查询、数据统计;对园区地下管网的安全性,包含爆管关阀分析、火灾抢险分析、管线预警分析等,实时反映管网设备运行情况。
对园区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改造施工等提供横、纵断面分析,管网净距分析、管网覆土分析、范围拆迁分析等辅助决策。
3.3.3生态环保。
(1)能源计划与管理。
开展园区对电力、天然气、新能源等多种形式能源的规划工作,对园区内各类能耗数据(如用电、供暖、供冷、用水、燃气等)进行分类、分项、分区域采集,可在入驻企业电表、水表、燃气表等旁安置采集器,针对各入驻企业的能源数据进行集中远程抄表;建议在分散的每块能耗表旁安置一个采集器,较集中的能耗表可共用一个采集器。开展能耗分析,结合不同的能耗价格和环境信息,实现园区内各类主要配电设备、用能设备的远程自动化监控和智能化控制,对能源使用策略进行优化管理,同时帮助用户进行能源消费分析,形成节能控制策略,降低能源费用。
(2)环境监控。
在园区环境监测点安置水质污染检测仪、大气污染监测仪、噪声污染监测仪及传输终端设备等智能设备;通过自动采集监控点的环境数据,全面实时记录、跟踪环境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统计和综合分析,评估园区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动态发布各种环境信息,自动检测重大危险源、污染源等出现的异常变化,及时预警。
(3)绿色能源利用。
建设园区组员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再生资源供求信息和在线交易服务。鼓励根据园区内电网规划,综合考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部署,布置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源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等设施,利用在再生绿色清洁能源形成分布式供电,提供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量。
3.4公共服务系统。
3.4.1企业服务。
(1)信息化服务。
搭建信息化通用办公环境,围绕企业服务器、办公系统、应用软件等信息化需求,发展园区云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硬件租赁、数据托管、软件租用等服务,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和员工随时随地轻松办公。
鼓励建设“双向互动”型行业云服务平台,支持园区云服务平台使用企业向云端上传个性化、多样化应用软件,以及产品模型、工艺设计等知识库资源,为其他平台用户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
(2)会议、会展服务。
集约建设公共呼叫中心、公共展示中心(数字展厅)、公共商务中心、公共会议中心等具有较高信息通信能级的公用设施,满足商务会展、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的应用需求。
(3)培训与外包服务。
围绕信息化应用基础技能,开展培训和教育服务。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呼叫中心、企业资源管理、报关等业务外包服务,为园区内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提供运作管理服务。
(4)电子商务。
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商务门户、主机存储、商业软件、电子支付、移动商务等电子商务环节的集成应用。
(5)区域物流。
从园区整体层面布局共同配送体系,依托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合理化、高效化的物流配送服务。
(6)综合服务。
以云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园区内外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法律、金融支持、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资源的集聚,构筑完美的第三方服务体系。
3.4.2生活服务。
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园区员工生活服务体系,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信息资讯,为员工营造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1)身份识别服务。
推进基于园区智能卡、近场通信(nfc)等员工身份识别技术应用。有条件的园区可部署指纹识别、视网膜与虹膜识别、声音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应用。集成基于员工身份识别的生活服务应用,包括门禁、考勤、车辆通行等访问服务,以及生活消费、超市购物、停车计费等支付服务。
(2)员工信息服务。
建设员工网上社区,员工及时、准确的获取由园区管理机构、入驻企业、社团、商业机构、物业等发布的资讯信息。促进园区社交网络形成。支持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信息技术推送园区生活类、周边服务类等信息。推广各类与员工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应用,满足企业员工教育、医疗、网上叫车、快递代收、预约取件等应用需求。
(3)广播电视服务。
在宿舍楼内每个房间预留有线电视终端,在餐厅、咖啡茶座等公共休闲场所配置电视终端。园区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建设,应符合gb/t50314-2006中3.3.8和3.3.9的规定。
建设应急广播系统,在园区公共区域和智能建筑中布设扬声器,并与消防报警系统实现联动。园区的紧急广播系统应符合gb/t50314-2006,其中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设计应符合jgj16-2008的规定。
3.4.3产业服务。
依托园区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信息平台,实现园区企业项目联合承包和企业间的项目转包。推动企业产业链互动信息化应用发展,以线上信息互动线下合作交流。支持园区间制造设备、商务信息共享,实现不同园区梯度产业转移、企业迁移等的对接。
3.4.4产业发展。
(1)两化深度融合。
针对园区功能和定位,深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等企业集成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df)建设。
大力倡导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和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基于产品智能化的在线检测、在线维护、在线增值服务等产品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
(2)新业态发展。
在园区企业间推广协同创新、按需制造、众包生产、众业协同、网络制造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协同模式发展,促进网络制造、异业联盟、平台经济、众包众融等新经济业态发展。
4.1管理机制保障。
建立健全园区服务机制,明确服务与运维管理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和规范。可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设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园区经营主体“五位一体”的发展推进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共同响应、分工协作,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智慧园区建设与运营模式。
4.2标准保障。
建立智慧园区标准化体系。完善各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为园区运维、产业服务和员工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4.3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保障园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安全。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四
2015年,在县新村办、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帮忙下,水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其他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也顺利开展。2015年水村将主要透过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
一、加大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工作力度。
我们以在水村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试点为契机,按照“科学规划、集约利用、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来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特色民居、加强生态保护,并用心探索出一条适应全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为全县铺开新农村示范村工程建设积累经验、带给借鉴。以此来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土地集约利用和新村建设构成亮点、创出特色、走在前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垃圾处理体系。
今年2月下旬,伏岭镇将展开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试点工作。全镇镇干部、村干部将带动群众一齐参与“亮化环境、美化家园”的环境整治活动。力争将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农户垃圾集中处理率要到达90%以上,人居环境质量要得到明显改善,较好地转变农村群众的卫生观念。
我们今年将继续完善试点经验,用心破解水村卫生、运作、标准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用心性,透过走市场化与公益化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注重实际效果,坚持长期运作,构成长效工作机制;及时推广,创造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经验,推动农村卫生综合化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运作道路。
三、做好村道徽派改造工程。
今年将在完成障山公路两旁徽派改造的续建工程上,做好水村村道徽派改造工程。完成村规划修编,拆除所有露天粪坑,建造公共厕所,完成村内供电线路改造。
四、做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
我镇2015年将进一步完善“农家乐”发展协调机构,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农办牵头,其他部门联动,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合理部署,有序开发,使“农家乐”真正成为促进水村农民转业转产、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我们结合水村当地资源和优势,在发展农家乐中真正做到“一点一品、一村一特色”,不仅仅不类同其他地方、模式,而且做到其他地方、模式无法模仿我们,始终维护“特色、创新”这条生命线。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五
以党的十八大和系列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转变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
提升“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加快建设涵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8年,全市全面建设60所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到2020年,全市完成200所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市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实现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品质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1.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逐步推进1000m光纤进校、100m光纤到班,无线网络全覆盖。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慧化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2.搭建智慧教育管理平台,为广大中小学开展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网络平台。建立师生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评价、科研、资产等的智慧化管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市、县、校之间网络高速互联互通。
3.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面使用或对接国、省、市、县提供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推送到班。采取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逐步建成具有区域特色、校本特色的系列优质教育资源。
4.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结合全市高效课堂建设和“三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网络化、智能化信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智慧课堂示范点,开展在线课堂、录播、翻转课堂、移动app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课堂试点示范应用。依托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引导和推动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1.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选择前期已参加市级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建设的学校,率先开展“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市教育局将根据各地创建设工作进度,通过组织流动现场会、座谈会、考察学习等形式,提升试点校创建工作的示范性与引领性,形成样板,为其它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2.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方案,制订本地的智慧校园”创建实施方案。方案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根据不同地域和层次类型学校,制定年度创建计划和“时间表”,落实具体措施,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同时加强指导,充分调动辖区内各学校参与“智慧校园”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亮点和特色。
3.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经常性的开展“智慧校园”督促指导,根据创建工作安排对学校进行年度考评。市教育局也将各县(市、区)“智慧校园”创建情况纳入年度督导考评内容,对进度缓慢效果不佳的,将对县(市、区)教育局长进行约谈,查找原因,认真整改。
4.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通过上争外引,自己挤和争取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智慧校园”创建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要结合上级资金项目搞好“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特别是目前正在实施的薄弱学校改造和信息化专项建设以及县(市、区)信息化经费统筹等项目,经费投入在注重补长硬件短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软件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更加注重教师能力素养的培训和提升,更加注重“智慧校园”软实力的建设。
1.提高认识。“智慧校园”创建活动是落实上级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局,策应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全市教育品质,树立教育网络环境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务必要高度重视,将“智慧校园”的创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来抓。
2.精心组织。市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实施。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直属学校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成立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要指定专门的科室,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3.加强管理。在“智慧校园”创建中要注重加强管理,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制度保障学校规范有序运转和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的各种优良品质。三是加强学习和交流,有计划地组织工作意愿较强、工作成效较好的学校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四是注重“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升级维护、病毒防范及重要数据的备份,确保各类设备和软件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切实以“智慧校园”的创建促进学校建设和管理上水平、上台阶,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目标,整体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位。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六
委托方:江苏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甲方)。
承接方:xx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简称乙方)。
为做好江苏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设施蔬菜园区建设项目,江苏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委托xx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乙方)承担“xx设施蔬菜园区建设项目规划部分”,经双方友好协商特签订此合同。
1项目背景。
xx镇坐落在有“xx后花园”之称的浦口区,镇内的赭洛山占地多亩,驷马山600余亩,驷马河过境全长12公里,林木面积5000余亩加上大量的苗木基地,高覆盖率的林地面积,优质的水源以及富含天然营养的肥沃土壤,为绿色蔬菜的种植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根据xx设施蔬菜园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环境,结合甲方园区建设项目要求,提出设施蔬菜大棚的设计理念、布局、种植模式和配套的沟渠路建设等内容。
2项目名称、内容。
2.1项目设计名称:江苏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设施蔬菜园区建设项目规划部分。
2.2设计内容:
(一)设施蔬菜园区大棚布局。
(二)设施蔬菜园区道路建设规划。
(三)设施蔬菜园区配套沟、渠、电路设计。
(四)设施蔬菜园区景观绿化。
3参考的主要规范和技术标准。
《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建设规划标准》。
4完成时间及文件交付。
4.1完成时间:6月30日提交中间报告。
4.2文件交付:提交正式报告8本及报告电子版。
5经费及支付方式:
5.1费用:
本课题总费用为人民币6万元,其中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考察调研、人员费用、办公用品与设备费、专家咨询费、管理和印刷等费用。
为鼓励、支持设施蔬菜园区建设,对其部分费用进行减免,实收费用2.6万元整。
5.2支付方式:
合同生效后,十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一次性支付项目所有经费2.6万元整。
6双方责任。
6.1甲方责任:
(1)及时向乙方提供园区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2)在合同规定期内向乙方支付费用。
6.2乙方责任:
(1)按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合同要求,按时提交设计报告;
(2)严格按照甲方要求,对设计报告的质量负责。
(3)提供最终书面报告8份及报告电子版。
(4)协助甲方进行施工设计和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7违约责任。
7.1甲方:
(1)由于甲方原因提出变更设计、未按期提供设计必要的资料而造成返工、窝工和修改,甲方应按乙方实际消耗的工作量增付费用。
(2)超过合同规定的日期付费时,应偿付逾期违约金,按每逾期一天增付本项目相应设计费的千分之一计算。
7.2乙方:
(1)因设计报告质量低劣引起的工期延误或因乙方原因未按期提交设计报告,由乙方继续完善设计并视造成损失的大小减收设计费。
(2)未按合同规定期限提交设计报告,每拖延一天,应向甲方缴纳相应设计费千分之一的违约金,并在甲方支付费用时扣减。
8其他。
8.1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或仲裁解决。
8.2经双方同意并签字的有效文件均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8.3本合同双方签字后生效,乙方完成委托工作并提交文件,甲方向乙方结清费用后失效。
8.4因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影响正常工作时,工期顺延,双方均不承担责任。
9合同文本。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江苏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乙方:xx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联系人:
电话:电话:
日期:日期: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七
本指南所适用的园区是指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总体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指导思想。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管理智能化、沟通高效化、环境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标准先行。
充分结合园区内外部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标准及数据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管理和企业运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鼓励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搭建市级或区级统一的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生态环保、产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等专项应用,促进园区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发展。
(二)企业主体,需求导向。
立足产业发展,以促进企业发展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需求导向,确保提升园区协同管理和集约建设。
(三)政府引导,多元参与。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园区发展模式。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园区产业特点和特色,突出重点和优势,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总体架构。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八
春联建议书课标!感谢信赏析辞职信结束语具体内容了倡议书推荐说明书,事业单位普通话的应急预案先进民主生活会排比句庆典致辞,起诉状有感的施工写景开幕词发言稿了说说班会请柬,自我批评贺信承诺书说课的李商隐礼仪常识。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九
本指南所适用的园区是指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2总体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1.3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园区提出的新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产业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模式创新在提升园区服务与管理中的作用,围绕基础设施集约化、信息应用平台化、投资运维多元化等目标,推进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管理智能化、沟通高效化、环境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标准先行。
充分结合园区内外部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标准及数据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管理和企业运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鼓励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搭建市级或区级统一的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生态环保、产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等专项应用,促进园区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发展。
(二)企业主体,需求导向。
立足产业发展,以促进企业发展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需求导向,确保提升园区协同管理和集约建设。
(三)政府引导,多元参与。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园区发展模式。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园区产业特点和特色,突出重点和优势,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第二章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
2.1总体架构。
智慧社区总体框架以“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为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新一代通讯网络等先进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设计,按照分层构架、模块化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包括对事物信息的感知、对人机交互信息的感知和对信息传递的感知,是获取信息的来源;网络层将感知来的信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网络传递;平台层是提供信息处理的能力;应用层提供园区各领域的应用。
2.2关键技术。
2.2.1云计算(cloudcomputing)。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
云计算重新定义了信息化服务交互的模式,适合在多应用系统环境下,共享物理资源和系统软件资源,以及共享服务资源。
2.2.2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物联网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信息感知设备,全面获取位置、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从而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2.2.3大数据(bigdata)。
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具有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分析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通过多源融合和数据挖掘,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
2.2.4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由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2.2.5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是一个信息组件模型,它将信息化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并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使服务可以通过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调用,有助于形成园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应用。
第三章建设内容。
3.1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自由选择的原则,开展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满足园区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3.1.1光纤宽带网络。
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实现千兆进企业、百兆进桌面,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满足园区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园区驻地网的管路、线缆、桥架系统建设应符合gb50373-2006和gb50374-2006、gb/t50311-2007、qb/t1453-2003(2009)的规定,符合网络接入的技术与安全要求、保留一定余量并预留相关数据接口。
3.1.2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络。
建设园区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园区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提供稳定优质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和从提高园区服务品质要求出发,规划园区的无线局域网覆盖系统,实现公共区域及重点场所的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平均上联带宽达到20mbps.
园区应配合电信运营商建设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其建设应符合yd/t5120-2005、yd5191-2009、dg/tj08-1105-2010的规定。园区的无线局域网建设应符合db31/t370.2-2006的规定。应基于同一个无线网络,采用多ssid方案,为各运营商分配独立的服务集标识(ssid),并预留园区管理所需的服务集标识;应通过vlan划分接入到不同运营商的宽带网络。
3.1.3公共数据中心。
设置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按照园区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通信机房布局规划;汇聚光缆、传输、无线宏站、室内覆盖设备等,满足用户接入,汇聚和转接服务的需求;并按需配置话音、数据业务节点,适当预留通信机房面积,满足各运营商对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要求。园区的通信机房、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园区集中监控机房和区域弱电管理机房)、区域内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等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
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和规模,构建园区数据机房或者在运营商租用idc机房,提供主机托管、整机租赁、虚拟主机、网络存储、软件租用等it云服务,为园区综合信息管理和园区信息化服务提供支撑环境。
园区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构建安防控制机房,用于园区安防、弱电以及消防的集中监控。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园区,应对园区集中管理的安防控制机房,以及各分区管理的安防控制机房进行规划,安防控制机房应位于建筑物的底层。
方案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通信网络建设为基础,具备快速的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来实现园区全面的信息感知、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针对目前园区内存在众多的安防弱电子系统以及有对应的人,车,物的管理业务,我们结合最新的ai+物联网技术理念,提出一套智联、互联、物联的综合管理可视化平台建设方案,该方案整合园区内的视频监控,出入口,一卡通,周界报警,消防,能源能耗等10余项弱电子系统,打破过去的弱电系统孤立、单一的弊端,快速推进园区统一融合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总体设计。
这套智慧园区业务系统以园区人,车,物连接为出发点,设计出全新的框架,提供一套可扩展的智能园区应用平台,统一底层基础服务接口、标准化汇总数据,智慧园区的总体业务架构包括感知层,iaas层,paas层,saas层。
系统介绍。
人员通道管理系统。
园区出入口是安全防范的重点区域,在园区出入口部署人脸通道闸机,进出人员通过刷脸认证,授权认证成功后可自由进出园区,无需保安人员二次确认,明显提升保安人员工作效率,同时人脸通道闸机还能进行黑名单设置,将惯犯,危险人员录入人脸黑名单数据库(可与公安进行人脸数据对接),一旦发现可疑人员闯入园区,可进行人脸路径追踪,并把告警信息推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手机app,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及时妥善处理,有效加强园区安保强度。
人员通道管理系统。
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利用高清高识别率摄像头,并配置触发雷达和防砸雷达,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和难度,当车辆进入/离开时,车辆进入触发雷达检测区域,产生触发信号控制抓拍机抓拍,数据传输到控制终端比对,比对成功后自动开闸。对于一些无牌的车主,通过公众号也能实现自助查询和缴费。在出口处扫描二维码一键缴费出场,无需车主在出口输入车牌号、手机号等操作,大大简化出场时的操作流程,缩短车辆滞留时间。
访客管理系统。
在园区保卫处办公室部署一套访客管理系统,现在最新的访客机,都是人证合一的访客机,加入人脸识别的技术,可以读取身份证信息,可以扫描证件,还具有抓拍摄像头,当访客进入园区时,访客机读取访客身份证信息并抓拍访客人脸,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后,可对访客进入园区进行授予不同的进出权限。
访客管理系统。
在园区制高点部署安装ar云镜系统,ar云镜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全景视频监控画面作为电子地图,实时掌握园区内车辆,人员,区域客流,重点人员追踪,紧急报警等信息,既能兼顾园区的全景动态,又能对园区重点人员、车辆细节进行重点追踪,把控。在园区的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摄像头,进行全天录像,实时采集图像,作为园区事后取证的重要依据。
园区周界系统。
在以往的周界安防系统中会采用红外对射和摄像头结合的模式,但这种方案容易受到环境干扰造成误报和漏报的现象,事后查询取证效率低,而电子围栏的方案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造价偏高,现在一些主流的安防厂家比如海康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智能警戒摄像头,智能警戒摄像头可以部署在园区周界或者禁入区域,智能警戒摄像头采用ai智能算法可以对人体进行精准检测分析识别,实时预警周界区域内的人员入侵事件,当有可疑人员进入预先设置的区域后,摄像头可以对可疑人员进行自动跟踪识别,并输出报警信息,可以排除下雪下雨、风吹草动、猫狗闯入等室外干扰产生的误报,同时对闯入人员能发出声光报警和现场喊话,进行威慑,报警信息能推送到园区指挥中心管理平台,指挥中心会将告警信息通过手机app、短信、电话的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及时妥善处置告警信息,相比传统的周界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
传统周界系统。
园区人员较为密集,也是火灾高发的单位,智慧消防系统在园区内部署也显得非常重要,在园区建筑物内部署物联网化的消防设备,实时在线监测现场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可以将火警信息通过有线网络或者4g网络直接上传到指挥中心管理平台,指挥中心会将报警信息通过手机app,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防范园区火灾的发生,极大的保障园区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能源能耗管理。
能源能耗管理系统,是园区内的重要的一个子系统,能对园区能耗状态进行在线监测,进行趋势分析管理和能源成本数据统计。在确保园区内供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能对设施和设备的整体能耗进行自动管理,为设备和设施节能管理和改造提供依据,对一些重点能耗设备进行重点监控管理,当有重点设施和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将设备出现故障信息及时推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告警信息通过手机app、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及时处理。
系统优势分析。
统一管理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方案采用统一的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园区的各个系统模块,实现一站式的服务和统一的运维管理。
开放的体系架构,方便系统扩展。
平台采用soa架构设计,可以直接作为基础中间件被其他行业的应用平台集成。soa构建层对外提供标准的协议接口,提供paas服务,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业应用的二次开发。
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
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平台支持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能非常直观的显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支持多种图表形式的可视化展现功能,可以在视频上叠加数据信息,支持gis和三维地图的可视化,支持大屏的可视化指挥,还可以将告警信息推送到指挥中心大屏上墙显示。
总结。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可视化平台,能集成园区内10余个独立的安防子系统,并能接入消防子系统和能源能耗子系统。在此基础上这套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能通过前端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在后台能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以可视化的图表进行信息展示,为园区管理人员指挥决策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参考。
一、建设目标。
1、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统一入口,使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盘活园区内各方角色的资源,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
2、云运维服务:建立立体化、三维一体的无感知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覆盖日常运维管理、故障维修、集中监控服务等各层面,通过云端运维的信息化工具,云端工具打通运维服务端,实现园区统一运维,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运维效率。
3、聚合支付体系: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支付渠道,构建无现金支付的聚合支付体系,为园区提供统一支付、结算中心,做到消费过程透明化,多方位监控,提高账务流转处理速度,规范财务管理安全,实现后勤财务的统一监管。
4、创新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促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高科技、智慧园区,提升园区层次和服务水平。
1、安防场景。
(1)智能访客:通过访客系统的建立创新性的实现了来访登记数字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使用该系统后,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用户可实现“数字化登记、网络化办公、安全化管理”,大幅提升用户接待工作效率、服务品质和单位形象。
(2)车辆出入:停车场出入管理系统共为五进五出,两边为无障碍通道系统。大门月卡车辆可由远距离不停车自由进出停车场,临时车辆到自动发卡机有车取卡进入停车场或工厂内。车场内部人员通过无障碍通道系统,自由进入厂内。外来人员到值班岗亭,通过访客系统发卡给临时用户后,刷卡进入车场。其他四进四出为标准分车来停车场系统。
(3)综合门禁:新开普门禁系统的每次开门记录均可明确分为合法开门、非法开门和试图开门等详细情况,以备管理人员随时查询;完善的授权认证机制,各类持卡人员进行有效的出入控制;卡片采用三级加密认证方式,几乎无法伪造。
(5)出入闸机:适用于如企业或园区大门口的人员出入身份管理,解决人员身份难以准确、高效判定,远距离识别,并快速通过,以及自行车无障碍通行等问题。
(6)智能门锁: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的非接触式mifare感应卡作为开门卡。产品采用先进的电镀工艺,欧美风格的豪华外观,具有防磁、防水、可靠性高,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感应卡内置全球唯一序列号,不可复制、安全可靠、读卡速度块、使用安全、方便是目前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优先的门锁系统之一。
(7)巡更巡检: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集安全巡视、员工工作考勤于一体,使管理者即便稳坐办公室,也能确知员工们尽职于工作岗位。它不仅让你掌握保安人员的巡更情况,同时还可以考核员工的迟到早退,它保证了园区安全,使园区井然有序地完成工作,无疑为带来了间接的经济效益。
2、办公场景。
(1)员工考勤:人员考勤管理系统包括考勤管理软件、考勤机,考勤机通过rs485网络或者tcp/ip网络连接到一卡通中心考勤软件中,可实现与客户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对接。
(2)会议管理:先进的刷卡记录手段、便捷的会议向导输入模板、可脱机刷卡、人事部门无须手工记录,只需查看某一会议的到会情况便可准确无误的统计出所需到会记录,与会人员的迟到、早退、未参加等各种会议状态。
3、生活场景。
(1)食堂餐饮:消费管理系统通过独有的数据库,实现食堂综合楼餐饮区的员工及客户商务消费功能,主要应用于食堂的餐厅、卫生所购药等消费。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消费扣款、发放福利补助、现金充值、挂失、解挂、报表统计、餐次设定管理等。
(2)补助管理:园区一卡通还可以确定福利补助对象、标准及调整,实现生活福利(餐饮、淋浴、各种小额津贴等)补助的下发、停发、扣发、补发。依据福利补助类型的标准,生成员工每月的福利补助金额,并具有授权pos机何时发放的功能。福利补助的生成两种方法,一种是依据福利补助类型,别外是一种外部导入的方法。
(3)园区班车:新开普提供的班车收费系统方案,采用无线采集数据方式,通过无线基站和接收器来完成数据传送的过程。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别,按预先设置的免费乘车刷卡次数,扣减各类员工卡内免费乘车刷卡次数;当月免费乘车次数刷完时,再按照预先设置的乘车票价扣除相应的金额。
(4)在线报修:简单化、可视化的报修流程服务,建立报修和运维之间的扁平化沟通桥梁,随时随地报修,可视化的自动派单及进度查询,提升企业园区的运行效率。
4、自助服务。
(1)线上服务门户:建立线上移动端的自助服务平台,员工的各类生活服务转为线上,并由人工改为自助办理,大幅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后勤部门的业务办理效率。
(2)线下服务大厅:建立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例如在人员流量较大的区域配备圈存机与自助现金充值机,便于员工自助充值等服务,一站式统一办理,减少员工跑腿时间,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与员工满意度。
“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是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一个缩影,它将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系统信息得到高效、合理的分配和共享,以及自动化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报表生成和打印,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一、前言。
传统园区建设者对于园区建设只做到九通一平,即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入驻企业、园区管理方的需求,亟需一种能解决传统园区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方案。
智慧园区采用“云”技术架构,通过“云-管-端”的承载方式,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型园区。感知层采用多种行业终端、家庭终端、个人终端,采集信息;通过园区网将数据信息传送到系统的核心――云平台,在云平台完成对园区业务的统一管理、统一处理、统一存储,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园区智能化管理。在云平台上运行丰富的云应用,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
智慧园区产业属于综合集成方案项目,包括基础通信网络建设,软件中间件,应用app,感知终端等各个模块系统的有机集成,项目前期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主要投入基础网络建设,中间件,感知终端。建议可以分期建设,逐步投资,根据园区的规划,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决定建设的范围。智慧园区一旦建设完毕,对园区内企业的经济发展,以及招商引资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信息化未来的最大价值在于使资源的供应方和需求方通过网络云服务平台联系在一起,这些资源包括传统的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各行各业的工业企业资源和信息资源。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以云计算、物联网、运营支撑三大技术平台为基础,能够快速、方便地创建各类云应用和物联网的应用,并且云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的各个系统能够互通互联,各个系统达到有机的结合,面向园区基础建设提供新一代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宽带承载、接入和室内覆盖网络,为园区打造基础网络平台,提供无缝数据接入。通过园区服务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各项服务业务应用。通过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运营管理单位提供各项运营管理业务应用。
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云计算是多种概念和技术并行发展,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模式,多维度的复合概念,不同的企业应用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云计算技术来构建。云计算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还能大幅度提高应用程序从设计开发到业务部署的速度,并有助于加快创新步伐,创造更大的业务成效。
针对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分析,应该从面向云服务和云计算的角度出发,搭建具有先进性的方案架构。首先我们需要建设的是面向服务的、具有可扩展性,是一个弹性的框架的共享的云平台。
智慧园区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架构主要由五个层次组成,分别是iaas层,paas层,saas层,运营管理层和用户层。
iaas层iaas层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供用户使用,在iaas环境中,用户相当于在使用裸机和磁盘,既可以让它运行windows,也可以让它运行linu_,因而几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iaas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允许用户动态申请或释放节点,按使用量计费。运行iaas的服务器规模达到几十万台之多,用户因而可以认为能够申请的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同时,iaas是由公众共享的,因而具有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
paas层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它提供用户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paas自身负责资源的动态扩展和容错管理,用户应用程序不必过多考虑节点间的配合问题。saas层的针对性更强,它将某些特定应用软件功能封装成服务,比如提供在线客户关系管理crm(clientrelationshipmanagement)服务或者oa服务等。saas更面向园区企业,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软件服务,使园区企业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既可以对底层架构的深入管理和运维,也提供如呼叫中心,体验中心,培训中心,控制中心等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是连接用户与数据中心的桥梁。
云服务平台可满足入住企业不同的功能需求,通过iaas层可提供计算,网络以及存储的资源租赁服务,也可提供数据的管理,同步,备份等数据服务。在paas层,可提供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用户可在paas层进行开发和测试。用户也可通过saas层的软件服务进行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在基于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基础云平台的基础上吗,智慧的园区解决方案总体架构可以从五个纬度进行定义,第一纬度就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基础云平台,包括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中间件,运营管理平台,园区综合服务门户等;第二纬度为园区网络服务商,也即是园区无处不在的网络;第三个维度是物联网体系,包括了终端服务、应用服务、定制业务等模块,集成了运营支撑、网络接入等模块,对外提供了管理门户和应用使用门户,第四个维度是运营支撑平台,包括it资源的监控、资源的管理、运营管理、it运维管理、业务运营门户等多个部分。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业务运营、主机托管、业务等多种应用的运维和计费等工作,使园区的管理方从园区建设中获益,从而达到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双赢。第五个维度就是园区安全和运营管理体系,这个属于园区建设和园区战略思路方面内容,不在此文中描述。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架构各个维度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通过各个硬软件平台可以迅速地创建各类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综合应用,满足园区企业的各类ict方面的业务需求,从而提高园区内企业的产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本文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从基础云平台、总体架构和网络结构三个方面来阐述,部署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产业实现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及运营方式的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转型升级。
国内外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展,新加入智慧园区建设行列园区更是斗志昂扬,美国硅谷以智慧化服务机制换智慧园区公共实体平台,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借助at&t、印度电话工业公司、tulip电信等电信企业巨头共建多样化数据中心,满足园区企业融合和经济高速发展需求。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强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软能力已经是迫在眉睫,智慧园区的建设中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终端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章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互联网+产业”融合产业模式为手段,面向园区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将相关资源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的的整体效益。
1.1建设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__港位于,项目总规划用地约3000亩。一期建设用地1303亩,总建筑面积245平方米,投资额约65亿元人民币。包括农产品物流园、__港商业综合体、商住配套三个板块;项目主要建设以国际__文化、国际食品交易为核心,集食品、民俗、文化艺术、金融服务、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配套居住、__旅游、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群及现代化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并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交易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产品研发创新基地和国家级特色旅游基地。
结合各类农产品物流园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建立农产品物流园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管理、信息采集发布、电子结算、质量可追溯、电子监控、电子商务、数据交换、物流配送等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园区信息化现状。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园区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成为当前园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园区管理支撑、服务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整合应用存在不足;园区企业规模化it应用、特色化专业示范需要进一步提升。融合前沿技术的智慧园区成为中国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
园区管委会部门之间,以及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和应用层次不齐、相对孤立。这导致政府部门、企业与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障碍与资源独立。
相较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园区信息化投入以及整体信息化应用不足,特别是基于园区管理服务以及smb应用平台成为园区信息化重要瓶颈。
大多数园区在it硬件、网络、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基本成形,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奠定了物理基础。
1.3信息化发展趋势。
1.3.1服务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发展,园区入驻企业越来越重视园区网络覆盖程度,网络覆盖已经成为园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
宽带、无线、移动的融合,多种接入方式、高带宽,无所不在的网络及其应用已经是园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联网、云计算的规模应用促进信息化的深度化、智慧化。在园区这种大区域管理的过程中,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运营效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物流、智能监控等管理中,传感技术采集数据和视频信息,帮助园区更高效而合理地进行创新管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高效运营,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1.3.3平台集约化。
园区的管理和运营将从分散向集约转变,基于云计算的大平台集约,数据的集中共享,是园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
平台集约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把园区管理内部各个系统集成起来,统一入口统一认证,数据集中。纵向将园区管理与上级部门、企业对接起来,实现真正的园区公共大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1.3.4运营社会化。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参与园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运营模式趋向多样化,光靠园区管理者很难完成整体运营,园区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园区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园区企业、服务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多方合作共建。
园区信息化建设不仅要解决园区运营办公问题,提高管理效率,更要注重经济效益、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1.4建设目标。
智慧园区是在园区搭建的it基础设施之上,构建一个基于web/portal的虚拟园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园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构建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外服务平台,为园区管理者以及企业提供创新管理与运营服务,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4.1资源整合。
搭建统一入口的信息平台,使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盘活园区内各方角色的资源,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
1.4.2管理服务。
为园区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增强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
1.4.3企业服务。
为产业提供服务。通过企业管理云的搭建和物联网传感技术的配置,为园区企业提供信息收集、传输和反馈通道。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汇总分析,为园区的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和应急指挥建立决策支持平台。
1.4.4品牌宣传。
通过搭建园区门户平台,利用信息检索、虚拟展示等功能,可以让公众了解园区及企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提升园区知名度,促进园区品牌宣传,有利于园区形象树立和招商引资。
1.4.5创新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促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高科技、智能园区,提升园区层次和服务水平。
2.1园区涉及主体。
园区通常涉及两类主体,即园区管理委员会(或称管理中心)和企业,他们在园区内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管委会一般属于园区租赁者的派出代表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园区的整体规划、道路建设、用地管理、招商引资、园区居民管理等等。
园区企业一般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进驻园区,主要从事食品、民俗、文化艺术、金融服务、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配套居住、__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工作。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2.2园区主体的信息化诉求。
从管委会与企业双方的诉求来看,管委会主要关注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高效管理园区、成功的招商引资等,归结起来就是使园区效益最大化。而企业主要关注日常生产运作的安全和高效、企业内外部沟通的顺畅、企业产品及形象宣传等,归结起来就是在保障管理与经营活动高效有序的同时使生产成果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然而,满足这两类诉求的信息化手段,无非是在基础设施、管理应用、信息沟通这三个领域的信息化。
2.3园区信息化需求。
园区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网络覆盖,二是园区管理信息化,三是沟通信息化。
园区对基础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早期只是对固话和宽带等业务的承载,后期为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不断升级,网络架构不断完善,网络带宽不断加大,从有线过渡到有线与无线的融合,从大网过渡到专网,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从提高效率、节省资源、方便快捷的角度看,管理信息化是必然的需求,随着园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管委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复杂。内外部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推陈出新,管委会需要更贴近工作流程、应用性更强、更综合的新型管理信息化产品,帮助其管理园区内的资源和设施、环境、企业,维持园区的安全高效运作。
同样,沟通领域的信息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早期是一些门户网站,电子政务,oa系统等成熟的基础应用,然而这些已经不再适应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了,目前园区对网上展厅、视频会议、智能楼宇等信息化应用需求旺盛。
根据公司运营需要及业务扩展需要,弱电系统作为园区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未来各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展,因此在前期规划中,要求弱电系统规划考虑其合理性、前瞻性和冗余性。园区的弱电系统,应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和电话系统,还应支持视频监控、语音广播等系统需要。弱电系统规划组成如下: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网络、业务网络、安防专网),有线电视系统,远程水电抄表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多功能厅、报告厅、圆桌会议室、远程视频会议),无线对讲,一卡通(档位租赁、电子结算、进门收费、综合物业、餐饮售饭)及地下车库管理系统,安全防范(门禁、电子巡更、无线对讲、紧急报警、楼宇对讲),机房工程,供电系统,综合管路系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园区的规模及业务特点将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为综合网和业务网两张网,其中综合网用于承载办公网、电话网、视频监控、应急广播等园区管理类系统,业务网用于承载收费类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两网进行物理隔离,或通过网闸、防火墙等技术手段,以确保运营类管理系统安全、可靠运转。
3.1.1综合布线系统。
(1)功能简介。
为信息网络,监控、广播、公共显示等系统提供信息高速公路(物理通路)。
(2)系统设计。
1)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本设计仅考虑布线不涉及网络设备。
2)本工程计算机和电话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选用六类电缆,pvc管暗敷。计算机垂直干线选择十二芯室内单模光缆,电话垂直干线选择三类50大对数电缆,配线架在竖井内明装。竖井内竖向线槽应与水平线槽连接。楼层弱电间安装网络设备。
3)一般按20m2左右设置一组信息点。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运城市“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现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立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为原则,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中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老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
教学。
质量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三、学校概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我校信息化起步较早,1997年电教工作专题片《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教育专题片”二等奖。1998年被山西省电教馆认定为首批电教示范校,曾经的两机一幕到现在的电子白板,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向前发展,虽然中间因配备不充分,导致发展较缓,但也都在逐步向前。现在,我们有多媒体教室43间,建有监控中心,教师人均一台一体机,校园网络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
四、存在不足。
当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校园信息化体系,没有计算机教室、网络中心,软件环境也不尽人意,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信息化管理、校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五、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具体任务。
1、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校本资源库和共建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学科资源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课件、试题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教师考勤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逐步实现多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多处室部分信息共享。
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尝试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尝试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
(三)重点工作。
1、成立智慧校园创客工作室,由校长杜建勋任组长,校长助理程小龙为副组长,全权负责智慧校园的创立工作。
2、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环境,达到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建设,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系统,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资产、科研等智能化管理。
4、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抽调二、三年级8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创客工作,率先尝试开设智慧校园创新实验班,借助平板师生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高标准录播室和微机室的建设。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平陆县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处室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立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一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运城市“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现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为原则,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中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老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成员: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起步较早,1997年电教工作专题片《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教育专题片”二等奖。1998年被山西省电教馆认定为首批电教示范校,曾经的两机一幕到现在的电子白板,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向前发展,虽然中间因配备不充分,导致发展较缓,但也都在逐步向前。现在,我们有多媒体教室43间,建有监控中心,教师人均一台一体机,校园网络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校园信息化体系,没有计算机教室、网络中心,软件环境也不尽人意,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信息化管理、校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二)具体任务。
1、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校本资源库和共建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学科资源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课件、试题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教师考勤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逐步实现多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多处室部分信息共享。
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尝试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尝试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
(三)重点工作。
1、成立智慧校园创客工作室,由校长杜建勋任组长,校长助理程小龙为副组长,全权负责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2、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环境,达到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
3、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建设,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系统,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资产、科研等智能化管理。
4、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抽调。
二、三年级8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创客工作,率先尝试开设智慧校园创新实验班,借助平板师生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高标准录播室和微机室的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平陆县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处室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6年12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二
1、地瓜要长好,必须育苗早。
2、鱼吃多种草,看你找不找。
3、夏至棉花根头草,赛过毒蛇咬。
4、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5、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6、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7、青贮原料很广泛,玉米秸秆地瓜蔓。
8、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9、适当密植不误地,一季收成顶两季。
10、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1、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12、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13、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14、白露遍地金,处处要留心。
15、阴土换阳土,一亩顶二亩。
16、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17、天上起了老鳞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18、猪瘟病毒传染快,眼赤无神爱昏呆。
19、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20、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21、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22、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23、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24、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25、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26、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风。
27、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28、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29、若要庄稼壮,一年一换炕。
30、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农业谚语集锦2。
1、耕地深又早,收成才得好。
2、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3、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4、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5、种地要从上谷种,收割要从下谷收。
6、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7、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8、耕后耢下,减少蒸发。
9、秸秆青贮营养高,适口性强消化好。
10、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11、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12、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
13、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14、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5、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16、角冷鼻无汗,赶快把药灌。
17、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
18、麦到芒种秫到秋,黄豆白露往家收。
19、春鲢夏鲤,秋鳜冬鳊。
20、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21、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22、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23、八月八,不归家。
24、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25、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26、芒种不开镰,不过三五天。
27、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28、猪有蛔虫害不小,泻频眼白不添膘。
29、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30、土杂肥,有力气,能增产,还养地。
农业谚语集锦3。
1、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2、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3、大苗欺小苗,小苗少长桃。
4、水荒头,旱荒尾。
5、夏至无雨三伏热。
6、白露到,摘花椒。
7、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8、花开九不尽,果子没人问。
9、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
10、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11、立夏雨少,立冬雪好。
12、追肥浇水跟松耪,三举配套麦苗壮。
13、立夏东风麦面多。
14、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15、白地里看苗,黑地里吃饭。
16、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17、买种省了钱,减产后悔晚。
1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9、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20、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21、白露,不可搅土。
22、角冷鼻无汗,赶快把药灌。
23、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24、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5、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26、要想沙出金,还得肥水跟。
27、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28、春季雨丰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29、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30、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三
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
(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和本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二、工作任务。
1.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对各区、县(市)及其组成部门、街道和社区的网络设施建设统一布局、加快推进,到2020xx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逐步扩大社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数据支撑,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人、地、物、组织、事件等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实行定向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和应用。各地区以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和依托,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2.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所形成的社区服务、党政服务、媒体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按照智慧沈阳建设要求,打造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媒体服务、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到20xx年建成300个智慧屋,并以智慧屋为节点,实现“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社区安全、智慧家居、便民服务等线上功能的线下落地和体验。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和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服务。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基础数据。
(二)完善和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
(三)提升和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社区所有政务和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实施,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行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改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农工委、区气象局、区科协、各镇等。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2、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平台,融合智慧高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和流程。结合各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需求,推广应用低保核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模块,建立社区信息动态交换机制。(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民政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建设镇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数据接轨承接,以及系统推广应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公共事务通办、联接联办。(牵头单位:区政务中心、区智慧办、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分局、区司法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4、建设社区事务支持系统。建设智慧党建,规范综治三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协商(投票)、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社区事务跟踪管理、社区内部协同工作平台及社区日志、台账等应用系统,整合社区党建、综治等业务系统。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社区人员、部件和事件信息的三维、可视、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5、建设社工工作量化考评系统。依托镇、社区各类系统产生的业务、服务数据,推广应用社工工作考评系统,形成社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准确、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针对社区内受灾家庭、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服务,推进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形成。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星级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区文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7、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安防应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推进社区车辆智能化管理、水电气远程抄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电梯安全监测等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中心;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分局、区气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8、推进社区商业增值服务。围绕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规范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开发建设生活信息发布、搜索、交易平台,提供家政、配送、教育、健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四
本指南所适用的园区是指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
1.2总体目标。
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
1.3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园区提出的新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产业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模式创新在提升园区服务与管理中的作用,围绕基础设施集约化、信息应用平台化、投资运维多元化等目标,推进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指南旨在为园区管理智能化、沟通高效化、环境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
1.4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标准先行。
充分结合园区内外部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标准及数据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管理和企业运营成本,避免资源浪费。鼓励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为依托,搭建市级或区级统一的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办公管理、物业服务、生态环保、产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等专项应用,促进园区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发展。
(二)企业主体,需求导向。
立足产业发展,以促进企业发展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需求导向,确保提升园区协同管理和集约建设。
(三)政府引导,多元参与。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园区发展模式。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园区产业特点和特色,突出重点和优势,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第二章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
2.1总体架构。
智慧社区总体框架以“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为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新一代通讯网络等先进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设计,按照分层构架、模块化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包括对事物信息的感知、对人机交互信息的感知和对信息传递的感知,是获取信息的来源;网络层将感知来的信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网络传递;平台层是提供信息处理的能力;应用层提供园区各领域的应用。
2.2关键技术。
2.2.1云计算(cloudcomputing)。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
云计算重新定义了信息化服务交互的模式,适合在多应用系统环境下,共享物理资源和系统软件资源,以及共享服务资源。
2.2.2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物联网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信息感知设备,全面获取位置、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从而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2.2.3大数据(bigdata)。
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具有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分析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通过多源融合和数据挖掘,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
2.2.4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由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2.2.5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是一个信息组件模型,它将信息化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并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使服务可以通过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调用,有助于形成园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应用。
第三章建设内容。
3.1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自由选择的原则,开展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满足园区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3.1.1光纤宽带网络。
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实现千兆进企业、百兆进桌面,提供高速、安全、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满足园区信息通信服务需求。
园区驻地网的管路、线缆、桥架系统建设应符合gb50373-2006和gb50374-2006、gb/t50311-2007、qb/t1453-2003(2009)的规定,符合网络接入的技术与安全要求、保留一定余量并预留相关数据接口。
3.1.2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络。
建设园区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园区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提供稳定优质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和从提高园区服务品质要求出发,规划园区的无线局域网覆盖系统,实现公共区域及重点场所的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平均上联带宽达到20mbps.
园区应配合电信运营商建设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其建设应符合yd/t5120-2005、yd5191-2009、dg/tj08-1105-2010的规定。园区的无线局域网建设应符合db31/t370.2-2006的规定。应基于同一个无线网络,采用多ssid方案,为各运营商分配独立的服务集标识(ssid),并预留园区管理所需的服务集标识;应通过vlan划分接入到不同运营商的宽带网络。
3.1.3公共数据中心。
设置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按照园区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通信机房布局规划;汇聚光缆、传输、无线宏站、室内覆盖设备等,满足用户接入,汇聚和转接服务的需求;并按需配置话音、数据业务节点,适当预留通信机房面积,满足各运营商对设备安装和维护的要求。园区的通信机房、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园区集中监控机房和区域弱电管理机房)、区域内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等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
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和规模,构建园区数据机房或者在运营商租用idc机房,提供主机托管、整机租赁、虚拟主机、网络存储、软件租用等it云服务,为园区综合信息管理和园区信息化服务提供支撑环境。
园区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构建安防控制机房,用于园区安防、弱电以及消防的集中监控。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园区,应对园区集中管理的安防控制机房,以及各分区管理的安防控制机房进行规划,安防控制机房应位于建筑物的底层。
方案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通信网络建设为基础,具备快速的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来实现园区全面的信息感知、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针对目前园区内存在众多的安防弱电子系统以及有对应的人,车,物的管理业务,我们结合最新的ai+物联网技术理念,提出一套智联、互联、物联的综合管理可视化平台建设方案,该方案整合园区内的视频监控,出入口,一卡通,周界报警,消防,能源能耗等10余项弱电子系统,打破过去的弱电系统孤立、单一的弊端,快速推进园区统一融合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总体设计。
这套智慧园区业务系统以园区人,车,物连接为出发点,设计出全新的框架,提供一套可扩展的智能园区应用平台,统一底层基础服务接口、标准化汇总数据,智慧园区的总体业务架构包括感知层,iaas层,paas层,saas层。
系统介绍。
人员通道管理系统。
园区出入口是安全防范的重点区域,在园区出入口部署人脸通道闸机,进出人员通过刷脸认证,授权认证成功后可自由进出园区,无需保安人员二次确认,明显提升保安人员工作效率,同时人脸通道闸机还能进行黑名单设置,将惯犯,危险人员录入人脸黑名单数据库(可与公安进行人脸数据对接),一旦发现可疑人员闯入园区,可进行人脸路径追踪,并把告警信息推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手机app,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及时妥善处理,有效加强园区安保强度。
人员通道管理系统。
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利用高清高识别率摄像头,并配置触发雷达和防砸雷达,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和难度,当车辆进入/离开时,车辆进入触发雷达检测区域,产生触发信号控制抓拍机抓拍,数据传输到控制终端比对,比对成功后自动开闸。对于一些无牌的车主,通过公众号也能实现自助查询和缴费。在出口处扫描二维码一键缴费出场,无需车主在出口输入车牌号、手机号等操作,大大简化出场时的操作流程,缩短车辆滞留时间。
访客管理系统。
在园区保卫处办公室部署一套访客管理系统,现在最新的访客机,都是人证合一的访客机,加入人脸识别的技术,可以读取身份证信息,可以扫描证件,还具有抓拍摄像头,当访客进入园区时,访客机读取访客身份证信息并抓拍访客人脸,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后,可对访客进入园区进行授予不同的进出权限。
访客管理系统。
在园区制高点部署安装ar云镜系统,ar云镜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全景视频监控画面作为电子地图,实时掌握园区内车辆,人员,区域客流,重点人员追踪,紧急报警等信息,既能兼顾园区的全景动态,又能对园区重点人员、车辆细节进行重点追踪,把控。在园区的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摄像头,进行全天录像,实时采集图像,作为园区事后取证的重要依据。
园区周界系统。
在以往的周界安防系统中会采用红外对射和摄像头结合的模式,但这种方案容易受到环境干扰造成误报和漏报的现象,事后查询取证效率低,而电子围栏的方案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造价偏高,现在一些主流的安防厂家比如海康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智能警戒摄像头,智能警戒摄像头可以部署在园区周界或者禁入区域,智能警戒摄像头采用ai智能算法可以对人体进行精准检测分析识别,实时预警周界区域内的人员入侵事件,当有可疑人员进入预先设置的区域后,摄像头可以对可疑人员进行自动跟踪识别,并输出报警信息,可以排除下雪下雨、风吹草动、猫狗闯入等室外干扰产生的误报,同时对闯入人员能发出声光报警和现场喊话,进行威慑,报警信息能推送到园区指挥中心管理平台,指挥中心会将告警信息通过手机app、短信、电话的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及时妥善处置告警信息,相比传统的周界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
传统周界系统。
园区人员较为密集,也是火灾高发的单位,智慧消防系统在园区内部署也显得非常重要,在园区建筑物内部署物联网化的消防设备,实时在线监测现场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可以将火警信息通过有线网络或者4g网络直接上传到指挥中心管理平台,指挥中心会将报警信息通过手机app,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防范园区火灾的发生,极大的保障园区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能源能耗管理。
能源能耗管理系统,是园区内的重要的一个子系统,能对园区能耗状态进行在线监测,进行趋势分析管理和能源成本数据统计。在确保园区内供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能对设施和设备的整体能耗进行自动管理,为设备和设施节能管理和改造提供依据,对一些重点能耗设备进行重点监控管理,当有重点设施和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将设备出现故障信息及时推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告警信息通过手机app、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及时处理。
系统优势分析。
统一管理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方案采用统一的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园区的各个系统模块,实现一站式的服务和统一的运维管理。
开放的体系架构,方便系统扩展。
平台采用soa架构设计,可以直接作为基础中间件被其他行业的应用平台集成。soa构建层对外提供标准的协议接口,提供paas服务,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业应用的二次开发。
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
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平台支持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能非常直观的显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支持多种图表形式的可视化展现功能,可以在视频上叠加数据信息,支持gis和三维地图的可视化,支持大屏的可视化指挥,还可以将告警信息推送到指挥中心大屏上墙显示。
总结。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可视化平台,能集成园区内10余个独立的安防子系统,并能接入消防子系统和能源能耗子系统。在此基础上这套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能通过前端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在后台能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以可视化的图表进行信息展示,为园区管理人员指挥决策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参考。
一、建设目标。
1、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统一入口,使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盘活园区内各方角色的资源,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
2、云运维服务:建立立体化、三维一体的无感知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覆盖日常运维管理、故障维修、集中监控服务等各层面,通过云端运维的信息化工具,云端工具打通运维服务端,实现园区统一运维,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运维效率。
3、聚合支付体系: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支付渠道,构建无现金支付的聚合支付体系,为园区提供统一支付、结算中心,做到消费过程透明化,多方位监控,提高账务流转处理速度,规范财务管理安全,实现后勤财务的统一监管。
4、创新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促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高科技、智慧园区,提升园区层次和服务水平。
1、安防场景。
(1)智能访客:通过访客系统的建立创新性的实现了来访登记数字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使用该系统后,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用户可实现“数字化登记、网络化办公、安全化管理”,大幅提升用户接待工作效率、服务品质和单位形象。
(2)车辆出入:停车场出入管理系统共为五进五出,两边为无障碍通道系统。大门月卡车辆可由远距离不停车自由进出停车场,临时车辆到自动发卡机有车取卡进入停车场或工厂内。车场内部人员通过无障碍通道系统,自由进入厂内。外来人员到值班岗亭,通过访客系统发卡给临时用户后,刷卡进入车场。其他四进四出为标准分车来停车场系统。
(3)综合门禁:新开普门禁系统的每次开门记录均可明确分为合法开门、非法开门和试图开门等详细情况,以备管理人员随时查询;完善的授权认证机制,各类持卡人员进行有效的出入控制;卡片采用三级加密认证方式,几乎无法伪造。
(5)出入闸机:适用于如企业或园区大门口的人员出入身份管理,解决人员身份难以准确、高效判定,远距离识别,并快速通过,以及自行车无障碍通行等问题。
(6)智能门锁: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的非接触式mifare感应卡作为开门卡。产品采用先进的电镀工艺,欧美风格的豪华外观,具有防磁、防水、可靠性高,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感应卡内置全球唯一序列号,不可复制、安全可靠、读卡速度块、使用安全、方便是目前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优先的门锁系统之一。
(7)巡更巡检: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集安全巡视、员工工作考勤于一体,使管理者即便稳坐办公室,也能确知员工们尽职于工作岗位。它不仅让你掌握保安人员的巡更情况,同时还可以考核员工的迟到早退,它保证了园区安全,使园区井然有序地完成工作,无疑为带来了间接的经济效益。
2、办公场景。
(1)员工考勤:人员考勤管理系统包括考勤管理软件、考勤机,考勤机通过rs485网络或者tcp/ip网络连接到一卡通中心考勤软件中,可实现与客户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对接。
(2)会议管理:先进的刷卡记录手段、便捷的会议向导输入模板、可脱机刷卡、人事部门无须手工记录,只需查看某一会议的到会情况便可准确无误的统计出所需到会记录,与会人员的迟到、早退、未参加等各种会议状态。
3、生活场景。
(1)食堂餐饮:消费管理系统通过独有的数据库,实现食堂综合楼餐饮区的员工及客户商务消费功能,主要应用于食堂的餐厅、卫生所购药等消费。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消费扣款、发放福利补助、现金充值、挂失、解挂、报表统计、餐次设定管理等。
(2)补助管理:园区一卡通还可以确定福利补助对象、标准及调整,实现生活福利(餐饮、淋浴、各种小额津贴等)补助的下发、停发、扣发、补发。依据福利补助类型的标准,生成员工每月的福利补助金额,并具有授权pos机何时发放的功能。福利补助的生成两种方法,一种是依据福利补助类型,别外是一种外部导入的方法。
(3)园区班车:新开普提供的班车收费系统方案,采用无线采集数据方式,通过无线基站和接收器来完成数据传送的过程。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别,按预先设置的免费乘车刷卡次数,扣减各类员工卡内免费乘车刷卡次数;当月免费乘车次数刷完时,再按照预先设置的乘车票价扣除相应的金额。
(4)在线报修:简单化、可视化的报修流程服务,建立报修和运维之间的扁平化沟通桥梁,随时随地报修,可视化的自动派单及进度查询,提升企业园区的运行效率。
4、自助服务。
(1)线上服务门户:建立线上移动端的自助服务平台,员工的各类生活服务转为线上,并由人工改为自助办理,大幅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后勤部门的业务办理效率。
(2)线下服务大厅:建立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例如在人员流量较大的区域配备圈存机与自助现金充值机,便于员工自助充值等服务,一站式统一办理,减少员工跑腿时间,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与员工满意度。
“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是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一个缩影,它将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系统信息得到高效、合理的分配和共享,以及自动化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报表生成和打印,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一、前言。
传统园区建设者对于园区建设只做到九通一平,即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入驻企业、园区管理方的需求,亟需一种能解决传统园区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方案。
智慧园区采用“云”技术架构,通过“云-管-端”的承载方式,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型园区。感知层采用多种行业终端、家庭终端、个人终端,采集信息;通过园区网将数据信息传送到系统的核心――云平台,在云平台完成对园区业务的统一管理、统一处理、统一存储,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园区智能化管理。在云平台上运行丰富的云应用,满足不同的行业需求。
智慧园区产业属于综合集成方案项目,包括基础通信网络建设,软件中间件,应用app,感知终端等各个模块系统的有机集成,项目前期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主要投入基础网络建设,中间件,感知终端。建议可以分期建设,逐步投资,根据园区的规划,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决定建设的范围。智慧园区一旦建设完毕,对园区内企业的经济发展,以及招商引资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信息化未来的最大价值在于使资源的供应方和需求方通过网络云服务平台联系在一起,这些资源包括传统的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各行各业的工业企业资源和信息资源。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以云计算、物联网、运营支撑三大技术平台为基础,能够快速、方便地创建各类云应用和物联网的应用,并且云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的各个系统能够互通互联,各个系统达到有机的结合,面向园区基础建设提供新一代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宽带承载、接入和室内覆盖网络,为园区打造基础网络平台,提供无缝数据接入。通过园区服务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各项服务业务应用。通过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运营管理单位提供各项运营管理业务应用。
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云计算是多种概念和技术并行发展,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模式,多维度的复合概念,不同的企业应用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云计算技术来构建。云计算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还能大幅度提高应用程序从设计开发到业务部署的速度,并有助于加快创新步伐,创造更大的业务成效。
针对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分析,应该从面向云服务和云计算的角度出发,搭建具有先进性的方案架构。首先我们需要建设的是面向服务的、具有可扩展性,是一个弹性的框架的共享的云平台。
智慧园区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架构主要由五个层次组成,分别是iaas层,paas层,saas层,运营管理层和用户层。
iaas层iaas层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供用户使用,在iaas环境中,用户相当于在使用裸机和磁盘,既可以让它运行windows,也可以让它运行linu_,因而几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iaas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允许用户动态申请或释放节点,按使用量计费。运行iaas的服务器规模达到几十万台之多,用户因而可以认为能够申请的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同时,iaas是由公众共享的,因而具有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
paas层对资源的抽象层次更进一步,它提供用户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paas自身负责资源的动态扩展和容错管理,用户应用程序不必过多考虑节点间的配合问题。saas层的针对性更强,它将某些特定应用软件功能封装成服务,比如提供在线客户关系管理crm(clientrelationshipmanagement)服务或者oa服务等。saas更面向园区企业,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软件服务,使园区企业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既可以对底层架构的深入管理和运维,也提供如呼叫中心,体验中心,培训中心,控制中心等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是连接用户与数据中心的桥梁。
云服务平台可满足入住企业不同的功能需求,通过iaas层可提供计算,网络以及存储的资源租赁服务,也可提供数据的管理,同步,备份等数据服务。在paas层,可提供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用户可在paas层进行开发和测试。用户也可通过saas层的软件服务进行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在基于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基础云平台的基础上吗,智慧的园区解决方案总体架构可以从五个纬度进行定义,第一纬度就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基础云平台,包括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中间件,运营管理平台,园区综合服务门户等;第二纬度为园区网络服务商,也即是园区无处不在的网络;第三个维度是物联网体系,包括了终端服务、应用服务、定制业务等模块,集成了运营支撑、网络接入等模块,对外提供了管理门户和应用使用门户,第四个维度是运营支撑平台,包括it资源的监控、资源的管理、运营管理、it运维管理、业务运营门户等多个部分。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业务运营、主机托管、业务等多种应用的运维和计费等工作,使园区的管理方从园区建设中获益,从而达到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双赢。第五个维度就是园区安全和运营管理体系,这个属于园区建设和园区战略思路方面内容,不在此文中描述。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架构各个维度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通过各个硬软件平台可以迅速地创建各类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综合应用,满足园区企业的各类ict方面的业务需求,从而提高园区内企业的产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本文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从基础云平台、总体架构和网络结构三个方面来阐述,部署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产业实现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及运营方式的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转型升级。
国内外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展,新加入智慧园区建设行列园区更是斗志昂扬,美国硅谷以智慧化服务机制换智慧园区公共实体平台,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借助at&t、印度电话工业公司、tulip电信等电信企业巨头共建多样化数据中心,满足园区企业融合和经济高速发展需求。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强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软能力已经是迫在眉睫,智慧园区的建设中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终端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五
1、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统一入口,使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员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盘活园区内各方角色的资源,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
2、云运维服务:建立立体化、三维一体的无感知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覆盖日常运维管理、故障维修、集中监控服务等各层面,通过云端运维的信息化工具,云端工具打通运维服务端,实现园区统一运维,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运维效率。
3、聚合支付体系: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支付渠道,构建无现金支付的聚合支付体系,为园区提供统一支付、结算中心,做到消费过程透明化,多方位监控,提高账务流转处理速度,规范财务管理安全,实现后勤财务的统一监管。
4、创新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促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高科技、智慧园区,提升园区层次和服务水平。
1、安防场景。
(1)智能访客:通过访客系统的建立创新性的实现了来访登记数字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使用该系统后,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用户可实现“数字化登记、网络化办公、安全化管理”,大幅提升用户接待工作效率、服务品质和单位形象。
(2)车辆出入:停车场出入管理系统共为五进五出,两边为无障碍通道系统。大门月卡车辆可由远距离不停车自由进出停车场,临时车辆到自动发卡机有车取卡进入停车场或工厂内。车场内部人员通过无障碍通道系统,自由进入厂内。外来人员到值班岗亭,通过访客系统发卡给临时用户后,刷卡进入车场。其他四进四出为标准分车来停车场系统。
(3)综合门禁:新开普门禁系统的每次开门记录均可明确分为合法开门、非法开门和试图开门等详细情况,以备管理人员随时查询;完善的授权认证机制,各类持卡人员进行有效的出入控制;卡片采用三级加密认证方式,几乎无法伪造。
(5)出入闸机:适用于如企业或园区大门口的人员出入身份管理,解决人员身份难以准确、高效判定,远距离识别,并快速通过,以及自行车无障碍通行等问题。
(6)智能门锁: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的非接触式mifare感应卡作为开门卡。产品采用先进的电镀工艺,欧美风格的豪华外观,具有防磁、防水、可靠性高,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感应卡内置全球唯一序列号,不可复制、安全可靠、读卡速度块、使用安全、方便是目前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优先的门锁系统之一。
(7)巡更巡检: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集安全巡视、员工工作考勤于一体,使管理者即便稳坐办公室,也能确知员工们尽职于工作岗位。它不仅让你掌握保安人员的巡更情况,同时还可以考核员工的迟到早退,它保证了园区安全,使园区井然有序地完成工作,无疑为带来了间接的经济效益。
2、办公场景。
(1)员工考勤:人员考勤管理系统包括考勤管理软件、考勤机,考勤机通过rs485网络或者tcp/ip网络连接到一卡通中心考勤软件中,可实现与客户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对接。
(2)会议管理:先进的刷卡记录手段、便捷的会议向导输入模板、可脱机刷卡、人事部门无须手工记录,只需查看某一会议的到会情况便可准确无误的统计出所需到会记录,与会人员的迟到、早退、未参加等各种会议状态。
3、生活场景。
(1)食堂餐饮:消费管理系统通过独有的数据库,实现食堂综合楼餐饮区的员工及客户商务消费功能,主要应用于食堂的餐厅、卫生所购药等消费。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消费扣款、发放福利补助、现金充值、挂失、解挂、报表统计、餐次设定管理等。
(2)补助管理:园区一卡通还可以确定福利补助对象、标准及调整,实现生活福利(餐饮、淋浴、各种小额津贴等)补助的下发、停发、扣发、补发。依据福利补助类型的标准,生成员工每月的福利补助金额,并具有授权pos机何时发放的功能。福利补助的生成两种方法,一种是依据福利补助类型,别外是一种外部导入的方法。
(3)园区班车:新开普提供的班车收费系统方案,采用无线采集数据方式,通过无线基站和接收器来完成数据传送的过程。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别,按预先设置的免费乘车刷卡次数,扣减各类员工卡内免费乘车刷卡次数;当月免费乘车次数刷完时,再按照预先设置的乘车票价扣除相应的金额。
(4)在线报修:简单化、可视化的报修流程服务,建立报修和运维之间的扁平化沟通桥梁,随时随地报修,可视化的自动派单及进度查询,提升企业园区的运行效率。
4、自助服务。
(1)线上服务门户:建立线上移动端的自助服务平台,员工的各类生活服务转为线上,并由人工改为自助办理,大幅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后勤部门的业务办理效率。
(2)线下服务大厅:建立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例如在人员流量较大的区域配备圈存机与自助现金充值机,便于员工自助充值等服务,一站式统一办理,减少员工跑腿时间,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与员工满意度。
“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是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一个缩影,它将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系统信息得到高效、合理的分配和共享,以及自动化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报表生成和打印,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六
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建成了智能门禁和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小区人口管理动态化、人房管理规范化、服务管理精准化、图像轨迹融合化、信息研判数据化、便民服务多元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小区智能安防水平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也为公安机关基础信息采集、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和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
“平安智慧小区”建设是针对老旧小区、治安混乱小区进行技防升级改造,将小区、单元楼的人脸识别系统、视频监控、智能道闸、智能门禁等科技设备接入公安大数据平台,对可疑人员进行分析比对,自动发现逃犯并报警,实时查控,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的防范、侦查、打击力度。建设强化“智慧平安小区”的服务功能,让群众会用、愿意用,在居民家门口筑起一道看得见、摸得着、24小时守护群众安全的防范网。为社区打造一面“平安之盾”。
“平安智慧小区”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集成系统,可以实现物业管理、视频监控、智能门禁、车辆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有效加强小区的技防水平,还可以对居民设定的需要监护的老人或者小孩进行面部识别,如果他们几天未出门或者未归,系统就会自动向家属发送提示,或请求物业人员上门查看情况,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智慧的生活环境。当小区发生突发事件时,辖区民警还可以通过视频呼叫对讲与小区建立实时联系,有效、快速、及时处置小区安全隐患。
建设“平安智慧小区”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延伸警务管控触角,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安全质量的现实需求。创建“平安智慧小区”是一项探索在社会治安复杂重点区域,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的“平安工程”,是一项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数据+智慧”信息化成果运用的“雪亮工程”,也是一项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这一多元需要的“民生工程”。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我市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方面已远远落在了后面,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加速追赶超越,使之成为促进平安西安建设的一个创新点。
建议:
1.市公安局全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创建,争取将“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研究部署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社区警务新模式,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形成工作合力;要牵头与住建、房管、消防等单位联系,探索今后长远工作机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拿出具体规范和标准,避免工作被动和重复投资建设。各部门要及搞好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掌握最新的、能与公安对接和通用的视频监控标准,尽力以高标准完成建设,并圆满通过上级验收。
3.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惠民举措,广泛宣传发动,引导社会群众融入到创建活动中;推动现代社区安防建设趋向智能化、集成化。智能安防系统还包括视频监控、周界报警等多个子系统,为了便于集成管理和应用,需要考虑接入其它安防子系统,从而实现联动及平台的统一管理。要将项目建设与民生服务进行有机结合,支撑小区便民服务与日常运营。
4.严格建设标准,统筹推进各区县按照标准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在传统小区人防、物防、技防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工具进行“智能防控”,让每个人真正安居。建设一键报警设施,由摄像头、警灯等组成,可24小时工作。而在出入管理方面,业主身份信息已经提前录入管理平台,验证身份之后录入社区数据库,通过人脸或者居民卡等进出小区。让居民流动一目了然。实现社区警务智能化采集、数据化分析、自动化提醒、可视化监督。
5.在建设我市平安智慧小区工作中也可借鉴一些成熟经验,可组织专家对智慧平安小区项目技术开展论证。做到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条款合理、完整、可行;要突出重点,要集中展现智慧平安的安防功能;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将项目现有标准与公安行业标准、省市地方标准融为完整体系。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七
智慧社区就是连接互联网,把社区的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一)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
(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和本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6.务实创新、安全可控。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二、工作任务。
络覆盖率。(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流程监督。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公、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服务模式。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支持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各种服务。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验。(牵头部门:市网信办;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和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服务。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口式办理。通过“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标准化社区事务事项。初步完成试点社区的一口式办理标准化改造和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套。初步完成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采集试点社区网格基础数据。
(二)完善和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
(三)提升和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社区所有政务和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网信办、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市网信办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三)建立长效机制。将智慧社区建设中需政府投入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社区基础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网络、数据采集、硬件和耗材等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完善区县(市)、街道、社区的智慧社区应用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将“全科社工”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30学时。社区内各类平台、系统和网络实行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二)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完成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社区网络,结合政务外网提升扩容工程,实现区、镇、社区(村)三级联网。提高社区用户互联网宽带,加快推进公益免费wifi网络建设,部署信息显示屏等自助设备。(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工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农工委、区气象局、区科协、各镇等。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2、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平台,融合智慧高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和流程。结合各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需求,推广应用低保核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模块,建立社区信息动态交换机制。(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民政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建设镇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数据接轨承接,以及系统推广应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公共事务通办、联接联办。(牵头单位:区政务中心、区智慧办、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计生局、区残联、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5、建设社工工作量化考评系统。依托镇、社区各类系统产生的业务、服务数据,推广应用社工工作考评系统,形成社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准确、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6、拓展社区信息惠民综合应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应用如拼车、二手物品交换等符合社区特点的居民互助信息服务。建设社区公益捐助系统,组织和引导针对社区内受灾家庭、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服务,推进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形成。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星级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区文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7、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安防应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推进社区车辆智能化管理、水电气远程抄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电梯安全监测等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中心;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区气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供家政、配送、教育、健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
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八
为加强我花园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辖区居民安居乐业,根据本辖区社会治安工作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在创建平安社区建设活动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在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指导下,依靠和发动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强化基础工作,提高治安防范能力,带动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夯实社区安全稳定的工作基础。
通过创建活动,使辖区治安组织得到健全,治安防范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治安防范措施得到落实,治安防范得到提高,最大努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二)社区公共部位照明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整洁,坚决抵治治安混乱,保持社区治安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防止减少社区的入室盗窃,非常信息要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公安派出所和其他有部门。做到防患于未然。计生工作配合综治工作,流动人口目标管理,防止违反计生政策现象。
(三)对辖区帮教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强化对"帮教"人员的衔接和监控工作,达到管理信息化目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将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与创建无毒社区,文明社区、等工作中有机结合,做好各项创建平安社区工作。
平安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在社区居委会的`带领下,由社区综治工作小组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共同组织实施,社区居委会主任亲自挂帅,负责组织协调。具体工作落实到社区综治委员和社区民警。社区居委会要积极与物业公司协调相互治安职责,配合创建平安社区建设的活动。社区居委会代表居民、将居民和业主的意见,建议及批评通过街道办事处反映给物业公司,以促进其治安服务工作。
成立社区创建平安工作活动协助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检自查,自检自查中发现问题共同更正,对照考核标准自检自查合格后向街道创建办公室申报,申报书由书记、主任严把关来完成申报书。
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向公众宣传,社区成员、义务联防社区议协,要全身心地投入创建活动中去,要紧紧围绕增强社区治安防范能力,切实减少发案核心,突出社区特色,对存在的问题要集中整治,改变面貌,落实各项有效措施,达到平安社区的标准,并积极主动申报。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篇十九
为便于对农业三场目标管理考核,特成立县农委农业三场目标考核领导小组,由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农业三场各项工作的考核。
二、考核内容和方法。
3、农业三场所有工作人员根据考核细则,每年的年底由县农委农业三场考核领导小组对每个人员进行综合打分,所得分值所占的百分比乘以其本人的全额奖金就是该工作人员全年所得的目标管理考核奖金。
三、农业三场目标管理考核细则。
(一)信访稳定(40分)。
1、农业三场职工直接到县农委通过书面或口头投诉本单位的,三场管理人员应及时赶到县农委进行现场处理,能妥善协调处理投诉的,不扣分;不能妥善处理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员各2分;(10分)。
2、农业三场职工通过市长热线、县长热线、政民互动、12345政府直通车或直接到县信访局及其他县级相关部门投诉的,三场管理人员能妥善协调处理并积极即时回复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员各1分;不能妥善处理造成二次上访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员各5分;(15分)。
3、农业三场职工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或直接到市级以上信访部门及其市级以上相关部门投诉的,农业三场管理人员能妥善协调处理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员各5分;不能妥善处理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员各10分。(15分)。
(二)安全生产(20分)。
1、农业三场各单位必须切实做好本单位防火、防盗、用电安全工作,清查排除危房、机动车和水塘等安全隐患。建立安全生产预案,成立应急工作处理领导组,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农委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并按预案处理程序向县应急办、机要局汇报;(5分)。
2、设立险情警示标牌,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5分);
3、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每发生一次事故扣所有管理人员5分。(10分)。
(三)日常管理(20分)。
1、制定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和请假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县一天需向农委分管领导请假,出县两天以上需向农委主要领导请假,违规一次扣1分;单位其他管理人员,出县需向本单位负责人请假,违规一次扣1分;(5分)。
2、所有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日需在单位正常上班,农委考核领导组不定期对农业三场的在岗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在岗工作人员,一次扣2分。(10分)。
3、切实搞好本单位的环境卫生,积极配合所在地乡镇做好三线三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此项工作不力者,扣所有管理人员5分。(5分)。
(四)财务管理(20分)。
1、严格财务审批手续,如发现有不规范审批手续的票据,每发现一笔,扣当事人1分;(5分)。
2、严格执行农委出台的预算管理办法,单位支出超出上级主管部门对该单位的预算,扣所有管理人员5分;(5分)。
3、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及时报账,每季度报一次帐,报账时间必须在每年的1、4、7、10月份内完成,超过时间报账,一次扣财务人员4分,扣主要负责人2分。(10分)。
(五)以上各分项分值以所设分项总分值为限,扣完为止。
四、本方案自20**年7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