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读书报告范文(19篇)
报告是一种对特定事物、现象、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的书面材料,通过收集、整理和解释相关数据和信息,以达到传达和阐释的目的。报告可以呈现事实、问题、现象等的全貌和内在联系,是对一定范围和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和概括的重要手段。报告的写作需要注重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和解读,以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当然,在写报告时,请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结合个人经验和实践,使报告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史读书报告篇一
四史概括。
党史:开天辟地、可歌可泣。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在各种力量的反复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100年来,从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赢得了14亿多中国人民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
如何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历史?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三个一百年”作出精辟概括,满怀自豪地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100年间,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坚毅前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绝处逢生的万里长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白手起家的新中国建设、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探索、跋山涉水的改革开放、气势恢宏的新时代……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干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作出三大历史贡献、实现三个伟大飞跃,书写了光照千秋的雄伟诗篇。这100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鲜血、汗水与泪水,充满着苦难、辉煌与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壮丽篇章,为我们继续奋勇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在我们党100年的历史征程上,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一座里程碑连着一座里程碑。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由此奋斗到2035年,我们党将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党史,就是要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完全正确的,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中国史: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70年后,同样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上,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新中国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上,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经济总量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千百年来的小康憧憬不再是空想。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日子,由温饱不足迈进全面小康。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民生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到77岁,从新中国成立前文盲占八成发展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近60倍,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
——大事难事接连办成。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奥运会、世博会、进博会、服贸会,经济特区、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嫦娥奔月、北斗开通、火星着陆、高铁成网……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社会长期繁荣稳定。从几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大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动人景象处处呈现。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先后同180个国家建交,全面加入了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了100多对伙伴关系,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充分发挥。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接近。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新中国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倍加珍惜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进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改革开放史:赶上时代、引领时代。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如同春雷唤醒大地、久旱等来甘霖,一个古老民族积蓄已久的巨大创造热情,以此为起点,一路浩浩荡荡奔涌向前、尽情释放。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党和人民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大踏步向前迈进。
2013年11月,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系统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闯过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开放全面扩大、多层布局、深入展开,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激荡起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改革开放,是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一系列行动的合力,是不舍昼夜、勇猛精进的上下求索。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到打破利益固化藩篱,从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带来的“史诗般的进步”,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伟大成就、宝贵经验,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按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战略部署,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社会主义发展史:曲折探索、生机蓬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形成作出精辟总结和概括。
江河万里,必有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奋斗的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500多年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正在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挫折中奋起振兴。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捍卫、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日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创立发展到不断完善进程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镌刻着我们党的拼搏奋斗历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书写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彰显着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融汇于今天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四史”的新篇章正在中国人民手中创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四史”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学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满怀信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新征程!
重要地标、重大事件、重要精神总结(部分)。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后因暗探袭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壮阔征程就此起航。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感慨道:“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艰难曲折的伟大长征。江西于都,正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将台堡:红军长征史上最后一次会师。
1936年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此后的13年里,党中央以延安为中心运筹帷幄领导全国革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金寨: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前方指挥部所在地。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革命战争年代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10万人参军参战,金寨人民以鲜血和生命为鄂豫皖苏区“28年红旗不倒”作出了特殊贡献。
——阜平:太行丰碑。
1937年到1948年的11年间,聂荣臻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在太行山深处以河北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我党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中央机关来到阜平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城南庄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同志于1948年5月27日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短短10个月里,党中央不仅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而且为筹建新中国进行了精心谋划,以一系列战略性部署,为迎接革命胜利做好准备。
——香山:为新中国奠基。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赶赴北平、进驻香山。在香山期间,党中央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角;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国体、政体,制定了新中国一系列基本政策。党中央在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首站。
——秋收起义: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新起点。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8月,党中央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同志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并在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将中国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湘南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重大实践。
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转战千里,来到湘南,与中共湘南特委共同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这次暴动的烈火燃遍湘南,波及湘粤赣边境地区,参加人数达100万以上,是我们党从八七会议至1928年底所领导的100余次武装起义中,坚持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湘江战役: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抵达广西境内全州、兴安一线的湘江边。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布下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数万红军将士奋不顾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着炮火冲去,撕开了敌人的防线。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
——通道转兵: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1934年冬,中央红军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抵达湖南通道。在敌军抢先进入阵地、张网以待的危急关头,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中央红军临时转兵西进,避免了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可能遭受的毁灭性打击。通道转兵,为此后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成为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增选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等一系列重大决定,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山西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越来越多人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有能力战胜敌人。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
1939年冬,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军的进攻,参战部队、游击队和民兵同时发起攻击。随着战役展开,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形成百团大战之规模。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有力提振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淮海战役: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8年11月6日,党中央决定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共消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击退两个兵团的援军。经此一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国民党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的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空前规模的支援。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此时,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警醒全党的作用,70多年来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诞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中国革命沿着井冈山道路走向胜利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长征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深刻阐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指出,“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作风,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1949年10月26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在致延安的复电中指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延安精神,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太行精神:“太行浩气传千古”。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太行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要求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
——吕梁精神:贫瘠土地生长出的绚丽之花。
吕梁山区,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核心地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赋予吕梁儿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雄气概,铸就了“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吕梁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时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东南部的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人英勇牺牲,涌现出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诞生了沂蒙精神。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红岩精神:不折不挠、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加强党对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领导,1939年,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一处名为“红岩嘴”的地方开展对敌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培育出伟大的红岩精神。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重庆这片英雄的土地光荣革命历程和革命传统,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红岩精神,要求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
——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2年8月,年仅22岁的解放军战士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2月,雷锋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毛泽东同志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要求全党全军“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就一代代传承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江山,热血铸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需要我们从党的光辉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反复学习领悟。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红色”二字。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书写新的壮美华章,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
历届党代会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
时间:2007年10月15日-21日。
地点:北京。
大会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
时间:20012年11月8日-14日。
地点:北京。
大会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一】2021年大学生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的教科书,也是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将成为日后每一位党员的必修课。
学有所悟,走心入深,“四史”的学习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表面,用心阅读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学深学透才能全面准确把握其真谛真义、思想精华。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领会,不只看表面历史事件,更要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防止片面化、简单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是要加强深度学习,而不是只求表面成绩好看,在学习后要学以致用,并不断巩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之入心入脑,深入骨血。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入学习“四史”,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学懂、学透、学通,努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篇二】2021年大学生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通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走向民族复兴的发展进程。
历史是的教科书,也是的清醒剂。学四史,我们不仅了解了历史,还可以以史鉴今,砥砺前行。百年历程,中国一步步前进与奋斗,努力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怀揣着梦想,逐梦前行。作为当代青年,吾辈也当自强。
如今的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如今的共产党人风雨高歌,砥砺前行也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收官之准备。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将继续为民族复兴而前仆后继。
【篇三】2021年大学生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可以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激发斗争精神,肩负起责任和担当。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四史”,我了解到革命先辈们,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日战争、解放全国等艰苦时期,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更加清醒地认清国情,以中华民族发展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学习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做学问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四史”,同样适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四史”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厚植发展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昨夜西风凋碧树,做到常学常新。一部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史。学好“四史”,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秉持“学贵有恒”的毅力,坚守“读书破万卷”的决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敌人是不到‘底’”。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才能学有所获。在“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中,把握时代变化的脉动,洞察理论创新的深意。
衣带渐宽终不悔,力求走深走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只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才能“洪钟小大随叩鸣”,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读史方能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四史,要用心、用力,学会用历史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众里寻他千百度,坚持笃干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作、解决难题。干事创业需要实干、苦干、巧干。实干是态度,苦干是品德,巧干是水平。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落实工作部署,对每一件工作力求实效,做到解决问题不推诿、推动工作不蛮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求实效、讲实干,以“带头干、认真抓”的实干作风推动事业发展。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困难面前要毫不退缩,直面问题抓落实、攻坚克难带头上。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形成“干成事”先锋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讲到: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在面临时代变革的关键节点,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党员的一门重要必修课。xxx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突出xx特色,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一是搭建“四史”学习平台,量身定制“三清单”。xxx面向广大党员群众,打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推出“四史”学习教育“三清单”,即参考书单、党课清单、阵地清单,形成了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四史”学习教育模式。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38套权威“四史”书单,明确了学习重点,形成了参考书单。庙通过邀请党校老师开展专家党课、社区党校讲师宣讲、公众号上面向基层推送空中微党课、微测试等方式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四史”党课清单。通过整合红色资源,积极联系市、区两级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上海党史教育基地红色资源,打造阵地清单。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把“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活动。xxx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将管词教育与“四史”学习教育,与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相结合,向全镇基层党组织开放党群活动场所,开设了“三新”党员教育和支部党日活动两个专场活动。“七一”当天,以“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重温入党誓词为主题,组织党员们共同观看了《数说中共一大》微视频、《奋祖争先新时代》xxx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倾听了老党员入党初心、聆听了“三新”党员代表的故事,动静结合,丰富了“四史”学习活动的内涵。xxx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个性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以誓词教育为主线,观看红色电影、表彰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开展防疫微故事宣讲、党员互动交流,99周年党员心愿留言等为补充的“1+n”党员教育模板,进一步丰富了党员教育内涵,深化了“四史”学习教育成效,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三是聚焦青少年“四史”学习,筑牢信仰根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团员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社会进步的根基。为进一步切强青年思想教育引领,xxx团委以“学四史,践初心,砺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通过邀请镇武装部的青年干部及中铁上海工程局团委负责人分别结合军史、改革开放史,以及个人经历和工作实践进行“四史”学习教育的宣讲,引导青年思考如何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新时代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为xx多作贡献,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团委联合青少年社工进行了,”关爱相伴,益路同行”微心愿认领活动的介绍和发布,号召青年们切实将学习“四史”的成果转化为关爱身边人、回馈社会的实际行动,切实履行社区责任、践行志愿精神、发扬关爱困难群体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在镇团委广泛宣传发动下,来自xx条云南学生及xx条xx社区学生的“微心愿”都已点亮。
四是汲取智慧,在“四史”学习中提高工作能力。为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xxx党委举行“四史“学习教育学史读书活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领学、促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始终以“原汁原味”。“见行见效”为宗旨,学真史正史,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通过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会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治理堵点。同时以结果为导向,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将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校、xx家村居基层党群服务站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作用,督促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老小旧远”问题,谋新策、出实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四史读书报告篇二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自身工作,作为一名国企基层党员,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坚定了理想和信念,充满了信心和勇气。百合花项目交割后,公司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寰宇的发展壮大和“卓越·共享”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公司里,我们要把握机遇,坚定信念,鼓足干劲,敢于创新,矢志奋斗,必将大有所为。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深入一线,做好党员联络工作,倾听群众声音,提高服务意识,实打实的为员工解决问题;要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岗位,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新形势下的工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围绕卓越班组建设、爱心安全文化、风控文化建设等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通过四史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如今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共产党人一路走来是多么的艰辛,我们应该庆幸生长在这个时代,铭记历史的同时,更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唯有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把既定的蓝图变为现实,在新时代走出胜利之路。
四史读书报告篇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做学问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四史”,同样适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四史”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厚植发展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昨夜西风凋碧树,做到常学常新。一部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史。学好“四史”,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秉持“学贵有恒”的毅力,坚守“读书破万卷”的决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敌人是不到‘底’”。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才能学有所获。在“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中,把握时代变化的脉动,洞察理论创新的深意。
衣带渐宽终不悔,力求走深走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只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才能“洪钟小大随叩鸣”,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读史方能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四史,要用心、用力,学会用历史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众里寻他千百度,坚持笃干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作、解决难题。干事创业需要实干、苦干、巧干。实干是态度,苦干是品德,巧干是水平。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落实工作部署,对每一件工作力求实效,做到解决问题不推诿、推动工作不蛮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求实效、讲实干,以“带头干、认真抓”的实干作风推动事业发展。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困难面前要毫不退缩,直面问题抓落实、攻坚克难带头上。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形成“干成事”先锋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讲到: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在面临时代变革的关键节点,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党员的一门重要必修课。xxx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突出xx特色,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一是搭建“四史”学习平台,量身定制“三清单”。xxx面向广大党员群众,打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推出“四史”学习教育“三清单”,即参考书单、党课清单、阵地清单,形成了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四史”学习教育模式。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38套权威“四史”书单,明确了学习重点,形成了参考书单。庙通过邀请党校老师开展专家党课、社区党校讲师宣讲、公众号上面向基层推送空中微党课、微测试等方式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四史”党课清单。通过整合红色资源,积极联系市、区两级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上海党史教育基地红色资源,打造阵地清单。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把“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活动。xxx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将管词教育与“四史”学习教育,与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相结合,向全镇基层党组织开放党群活动场所,开设了“三新”党员教育和支部党日活动两个专场活动。“七一”当天,以“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重温入党誓词为主题,组织党员们共同观看了《数说中共一大》微视频、《奋祖争先新时代》xxx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倾听了老党员入党初心、聆听了“三新”党员代表的故事,动静结合,丰富了“四史”学习活动的内涵。xxx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个性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以誓词教育为主线,观看红色电影、表彰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开展防疫微故事宣讲、党员互动交流,99周年党员心愿留言等为补充的“1+n”党员教育模板,进一步丰富了党员教育内涵,深化了“四史”学习教育成效,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三是聚焦青少年“四史”学习,筑牢信仰根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团员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社会进步的根基。为进一步切强青年思想教育引领,xxx团委以“学四史,践初心,砺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通过邀请镇武装部的青年干部及中铁上海工程局团委负责人分别结合军史、改革开放史,以及个人经历和工作实践进行“四史”学习教育的宣讲,引导青年思考如何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新时代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为xx多作贡献,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团委联合青少年社工进行了,”关爱相伴,益路同行”微心愿认领活动的介绍和发布,号召青年们切实将学习“四史”的成果转化为关爱身边人、回馈社会的实际行动,切实履行社区责任、践行志愿精神、发扬关爱困难群体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在镇团委广泛宣传发动下,来自xx条云南学生及xx条xx社区学生的“微心愿”都已点亮。
四是汲取智慧,在“四史”学习中提高工作能力。为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xxx党委举行“四史“学习教育学史读书活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领学、促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始终以“原汁原味”。“见行见效”为宗旨,学真史正史,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通过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会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治理堵点。同时以结果为导向,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将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校、xx家村居基层党群服务站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作用,督促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老小旧远”问题,谋新策、出实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四史读书报告篇四
在此次的战疫工作中,有很多的青年同志加入进来,有的是在校的学生、有的是职工、有的是居民,即便不是党员,但也同样在国家社会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奔赴一线。所以,强国民“四史”教育,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强化“四史”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学生时期,“四史”教育也应该贯穿全过程,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世人。
学习“四史”,就是要提醒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通过对“四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历史、熟知历史,更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传承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时刻不忘学好“四史”、用好“四史”,不仅要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这样的组织生活中进行学习,更要时刻学、不停学,还要将学习情况结合实际工作生活,时刻保持学好用好“四史”的热情,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这门“必修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四史读书报告篇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做学问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四史”,同样适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四史”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厚植发展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昨夜西风凋碧树,做到常学常新。一部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史。学好“四史”,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秉持“学贵有恒”的毅力,坚守“读书破万卷”的决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敌人是不到‘底’”。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才能学有所获。在“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中,把握时代变化的脉动,洞察理论创新的深意。
衣带渐宽终不悔,力求走深走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书记曾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只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才能“洪钟小大随叩鸣”,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读史方能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四史,要用心、用力,学会用历史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众里寻他千百度,坚持笃干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作、解决难题。干事创业需要实干、苦干、巧干。实干是态度,苦干是品德,巧干是水平。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落实工作部署,对每一件工作力求实效,做到解决问题不推诿、推动工作不蛮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求实效、讲实干,以“带头干、认真抓”的实干作风推动事业发展。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困难面前要毫不退缩,直面问题抓落实、攻坚克难带头上。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形成“干成事”先锋力量。
***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讲到: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在面临时代变革的关键节点,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党员的一门重要必修课。xxx党委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突出xx特色,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一是搭建“四史”学**台,量身定制“三清单”。xxx面向广大党员群众,打造“线上+线下”学**台,推出“四史”学习教育“三清单”,即参考书单、党课清单、阵地清单,形成了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四史”学习教育模式。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38套权威“四史”书单,明确了学习重点,形成了参考书单。庙通过邀请党校老师开展专家党课、社区党校讲师宣讲、公众号上面向基层推送空中微党课、微测试等方式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四史”党课清单。通过整合红色资源,积极联系市、区两级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上海党史教育基地红色资源,打造阵地清单。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把“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活动。xxx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将管词教育与“四史”学习教育,与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相结合,向全镇基层党组织开放党群活动场所,开设了“三新”党员教育和支部党日活动两个专场活动。“七一”当天,以“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重温入党誓词为主题,组织党员们共同观看了《数说中共一大》微视频、《奋祖争先新时代》xxx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倾听了老党员入党初心、聆听了“三新”党员代表的故事,动静结合,丰富了“四史”学习活动的内涵。xxx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个性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以誓词教育为主线,观看红色电影、表彰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开展防疫微故事宣讲、党员互动交流,99周年党员心愿留言等为补充的“1+n”党员教育模板,进一步丰富了党员教育内涵,深化了“四史”学习教育成效,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三是聚焦青少年“四史”学习,筑牢信仰根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团员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社会进步的根基。为进一步切强青年思想教育引领,xxx团委以“学四史,践初心,砺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通过邀请镇武装部的青年干部及中铁上海工程局团委负责人分别结合军史、改革开放史,以及个人经历和工作实践进行“四史”学习教育的宣讲,引导青年思考如何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新时代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为xx多作贡献,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团委联合青少年社工进行了,”关爱相伴,益路同行”微心愿认领活动的介绍和发布,号召青年们切实将学习“四史”的成果转化为关爱身边人、回馈社会的实际行动,切实履行社区责任、践行志愿精神、发扬关爱困难群体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在镇团委广泛宣传发动下,来自xx条云南学生及xx条xx社区学生的“微心愿”都已点亮。
四是汲取智慧,在“四史”学习中提高工作能力。为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x**党委举行“四史“学习教育学史读书活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领学、促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始终以“原汁原味”。“见行见效”为宗旨,学真史正史,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通过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会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治理堵点。同时以结果为导向,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将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校、xx家村居基层党群服务站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作用,督促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老小旧远”问题,谋新策、出实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大学生四史论文3000字。
四史读书报告篇六
寒假中闲暇之余,随手翻开了,《有效备课》这本书,在细细的阅读中,我收获较大,获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眼界开阔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学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备课”,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最大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书中对小学数学的有效备课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巧妙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三部分内容做了一个深入浅出的描述,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自学,我真正弄清了有效备课的意图,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备课中的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教学过程、备教学反思。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工作中必要的流程,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着似乎很枯燥的工作,这就造成了思想上的倦怠。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这一环节的内容很多,是需要我们煞费一番脑筋的。
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教师,就要从备课做起。我有时候为了把课上好,机械照搬别人的教案,但即使再好的教案也未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了“有效备课”这本书后使我认识到了参考别人的教案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是否把别人的作法变成自己的思想。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课堂上用得恰当用得自然。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的乘法学习中,参考教案是以故事猪八戒吃西瓜来引入本课的,当时我看到后我当时就想,西游记时学生最喜欢看的四大名著之一,百看不厌,好,当时我就决定采用参考教案中的故事来做本节课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主题图讲这个故事,虽然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故事,但是学生们的兴趣依然浓厚,就水到渠成理解了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个结论。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开阔了我们的教学视野。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往过程(生生交往、与文本和环境的对话都可以广义的理解为师生交往),课堂教学是一系列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事件。新课程的备课要在传统的“为学生”备课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让学生”的备课。观念是行为的“指挥棒”,这就要求我要在新课改的精神下转变观念,要实现新课程的有效备课。有效备课对于我们年轻的教师来说,说实在的,有时根本不能备的得心应手,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是以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培养好了,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真正做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这样我们的备课就是有效备课。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活动中就要精心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搭建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平台。在备课中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
因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得到的知识,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用同一种模式,同一种方法,一定非得让学生看明图意来理解知识,学懂知识,而是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这些作为教师在备课时都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通过摸球、猜球等游戏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一定”“可能”“不一定”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后,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口袋里有10块奶糖和3块水果糖,要想摸出水果糖的可能性大,怎么办?”通过思考和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得出“把奶糖数量减少”“把水果糖数量增加”等方法。教学中,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很具吸引力,他们都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合作交流,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又例如,教学“笔算乘法”一课时,我随意在学生们的课桌上借用了6盒水彩笔,将这些水彩笔整齐摆放于讲台后问学生:“同学们,这些水彩笔每盒有12支,你们能帮老师算出6盒一共有多少支吗?试做一做,看你能想出几种算法。”真实的物体,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这两个教学片断力求从情景出发,提出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新理念,这两个教学片断最大的亮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并没有按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教学,而是换一种形式,大胆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通过精心设计,不仅可以解决本节课的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能使学生主动、扎实、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我们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新的课程理念要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备课的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教师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以上这些理念熟记于心,教师在备课中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其次是备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首先教师要有资源,这些资源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新课程改革以来,新教材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教师用书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这样一来,给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在备教材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那么,该如何备教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教学内容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同样,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因此,确定重点内容的意义在于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着眼,去深究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认识其地位和作用。重点内容的确定不可能按照某种固定方法去套出来。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特征,并根据特征,从教材的全局到部分,再从部分到全局的分析研究中把它悟出来。一般地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新知识的生长点或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我们知道小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数学学科它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1就是1,2就是2,决不能含糊,新课标的诞生,新理念的指导作用,概念和公式开始淡化它的规范严格叙述,当然传统的理念过分强调结果,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但是,我认为有些本质的东西在教学中决不能淡化,例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时,一位教师顺着学生生活经验教,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老师没有过分强调,也没给引导,在期末测试时,学生填空都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结果都没填正确。因此,备课时,我们还是要突出学科特点,注意数学的严谨与科学。
说实在的,这次自学给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自学时,每每思考之余,浑身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再次,通过自我学习,使我能够取长补短,在书中、在讲台上我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四史读书报告篇七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在各种力量的反复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100年来,从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赢得了14亿多中国人民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
如何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历史?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三个一百年”作出精辟概括,满怀自豪地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100年间,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坚毅前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绝处逢生的万里长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白手起家的新中国建设、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探索、跋山涉水的改革开放、气势恢宏的新时代……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干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作出三大历史贡献、实现三个伟大飞跃,书写了光照千秋的雄伟诗篇。这100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鲜血、汗水与泪水,充满着苦难、辉煌与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璀璨夺目的壮丽篇章,为我们继续奋勇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在我们党100年的历史征程上,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一座里程碑连着一座里程碑。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由此奋斗到2035年,我们党将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党史,就是要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完全正确的,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中国史: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70年后,同样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上,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新中国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上,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经济总量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千百年来的小康憧憬不再是空想。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日子,由温饱不足迈进全面小康。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民生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到77岁,从新中国成立前文盲占八成发展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新中国成立前增长近60倍,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
——大事难事接连办成。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奥运会、世博会、进博会、服贸会,经济特区、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嫦娥奔月、北斗开通、火星着陆、高铁成网……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社会长期繁荣稳定。从几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大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动人景象处处呈现。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先后同180个国家建交,全面加入了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了100多对伙伴关系,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充分发挥。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接近。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新中国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倍加珍惜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进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改革开放史:赶上时代、引领时代。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如同春雷唤醒大地、久旱等来甘霖,一个古老民族积蓄已久的巨大创造热情,以此为起点,一路浩浩荡荡奔涌向前、尽情释放。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党和人民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大踏步向前迈进。
2013年11月,我们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系统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闯过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开放全面扩大、多层布局、深入展开,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激荡起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改革开放,是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一系列行动的合力,是不舍昼夜、勇猛精进的上下求索。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到打破利益固化藩篱,从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带来的“史诗般的进步”,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伟大成就、宝贵经验,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按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战略部署,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社会主义发展史:曲折探索、生机蓬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形成作出精辟总结和概括。
江河万里,必有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奋斗的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500多年时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正在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挫折中奋起振兴。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捍卫、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日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创立发展到不断完善进程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镌刻着我们党的拼搏奋斗历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书写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彰显着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融汇于今天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四史”的新篇章正在中国人民手中创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四史”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学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满怀信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新征程!
重要地标、重大事件、重要精神总结(部分)。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后因暗探袭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壮阔征程就此起航。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感慨道:“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艰难曲折的伟大长征。江西于都,正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将台堡:红军长征史上最后一次会师。
1936年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此后的13年里,党中央以延安为中心运筹帷幄领导全国革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金寨: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前方指挥部所在地。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革命战争年代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10万人参军参战,金寨人民以鲜血和生命为鄂豫皖苏区“28年红旗不倒”作出了特殊贡献。
——阜平:太行丰碑。
1937年到1948年的11年间,聂荣臻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在太行山深处以河北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我党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中央机关来到阜平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城南庄会议后不久,毛泽东同志于1948年5月27日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短短10个月里,党中央不仅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而且为筹建新中国进行了精心谋划,以一系列战略性部署,为迎接革命胜利做好准备。
——香山:为新中国奠基。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赶赴北平、进驻香山。在香山期间,党中央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角;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国体、政体,制定了新中国一系列基本政策。党中央在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首站。
——秋收起义: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新起点。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8月,党中央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同志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并在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将中国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湘南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重大实践。
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转战千里,来到湘南,与中共湘南特委共同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这次暴动的烈火燃遍湘南,波及湘粤赣边境地区,参加人数达100万以上,是我们党从八七会议至1928年底所领导的100余次武装起义中,坚持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湘江战役: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抵达广西境内全州、兴安一线的湘江边。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布下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数万红军将士奋不顾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着炮火冲去,撕开了敌人的防线。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
——通道转兵: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1934年冬,中央红军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抵达湖南通道。在敌军抢先进入阵地、张网以待的危急关头,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中央红军临时转兵西进,避免了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可能遭受的毁灭性打击。通道转兵,为此后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成为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增选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等一系列重大决定,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山西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越来越多人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有能力战胜敌人。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
1939年冬,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军的进攻,参战部队、游击队和民兵同时发起攻击。随着战役展开,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形成百团大战之规模。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有力提振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淮海战役: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8年11月6日,党中央决定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共消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击退两个兵团的援军。经此一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国民党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的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空前规模的支援。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此时,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警醒全党的作用,70多年来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诞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中国革命沿着井冈山道路走向胜利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长征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深刻阐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指出,“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作风,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1949年10月26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在致延安的复电中指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延安精神,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太行精神:“太行浩气传千古”。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太行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要求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
——吕梁精神:贫瘠土地生长出的绚丽之花。
吕梁山区,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核心地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赋予吕梁儿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雄气概,铸就了“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吕梁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时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东南部的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人英勇牺牲,涌现出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诞生了沂蒙精神。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红岩精神:不折不挠、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加强党对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领导,1939年,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一处名为“红岩嘴”的地方开展对敌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培育出伟大的红岩精神。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重庆这片英雄的土地光荣革命历程和革命传统,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红岩精神,要求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
——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2年8月,年仅22岁的解放军战士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2月,雷锋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毛泽东同志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要求全党全军“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就一代代传承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江山,热血铸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需要我们从党的光辉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反复学习领悟。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红色”二字。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书写新的壮美华章,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
历届党代会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
时间:2007年10月15日-21日。
地点:北京。
大会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
时间:20012年11月8日-14日。
地点:北京。
大会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四史读书报告篇八
为深入贯彻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文明风尚,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九月份我校开展了争当书香校园、争当读书标兵“兰台读书月”活动,为总结经验,开展今后的读书活动,特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兰台读书月”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开放了图书室,配备了一些教育专著、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晚自习自学的活动,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每天都有学习任务,从读书中增长知识,成长起来。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明确“兰台读书月”活动的主旨是“倡导全民读书,共建文明钟祥”。引导教师认识、体味、畅谈读书与社会发展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倡导“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制定了教师读书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书籍,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政史、理化五个教研组中评选出了五篇优秀征文,挂在学校开办的洋梓中学兰台读书月活动交流博客上,由老师们推荐评选出两篇征文《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坚强的面对一切》作为活动的一等奖征文。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先后开展了读书笔记展评、开辟了读书心得体会网上专栏、好书推荐活动等。教师共推荐好书50多本,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80多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四史读书报告篇九
寒假期间,学校给我们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杜拉拉升职记》,一本是《第五项修炼》,由于个人比较喜欢记叙类的东西,一看书名,就明白第一本讲的是一个故事,所以我就先读了《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所以下头我先来说说我看完《杜拉拉升职记》的感受吧:
《杜拉拉升职记》讲述的是:二十出头的杜拉拉一个柔弱的南方女子在一家全球500的大企业中打拼的过程,她初进公司,先是忠心耿耿地傻干,之后发现干了很多活儿,可上司就是不待见,她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在在复杂的多重关系中摸索,并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最终掌握了职场生存规律,她凭着自我聪慧的头脑,和对工作的韧劲,最终她成功了!套用下书中的话:“youdeserveit!”
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虽然我们刚上大一,但在短短的三年后我们也将应对这样的问题,杜拉拉的经历让我们更早的了解到了职场中厂面临的问题,也教会了我们不少的解决与生存之道,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有两点:一是“改变”,二是“思考”。对于以后我们刚刚踏出校门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怀揣各种各样的梦想,然而当你真正步入一个公司,处于一个职位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其实现实与自我所想象的情景是不一样的,这样有些人非要逆流而上,而有些人则会顺流而下,然而时间和实践证明往往后者会走的更远、更好、更顺利,而前者多会在抱怨中生活。所以,当你发现自我不适应当前环境的时候,我觉得其实改变自我比起改变环境更容易一些,也更实用和实际一些。这样在工作中不论环境如何改变,你都能够应对自如,因为你本身就在改变。而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你的身边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应具备的就是“思考”。其实在工作中会思考的人要比只会努力的人更简便、更有效率、更有前途。
做为一名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我们也很快将要走出学校,踏上社会,有属于自我的一份工作。想要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我认为向杜拉拉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她的善于改变勤于思考。
下头是《第五项修炼》,一听名字就明白它应当是一本很专业的书,所以当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完全不知所云,我只好静下心来仔细的读了第二遍,强迫自我以读小说的态度来读,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我感觉有点懂了,所以我就简单的说说自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吧: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梦想、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
我认为能够实现自我超越的人,是一个自身素质及本事都极强的人,他们能有效利用客观条件实现自我内心深处的愿望,并不断的提高完善自我。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
我认为改善心智模式这点在团队合作中十分重要,心智模式,通俗来讲,就是自我的内心想法,在团队合作中,不要什么都是“我以为,我认为”,以自我为中心,应当常与伙伴共同自我的意见,使整个团队想法一致,这样整个团队才有凝聚力。
3、建立共同梦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梦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这点和上一点有相通之处,就是大家要有共同目标,劲往一处使。
4、团队学习。以往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团体的智商却仅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本事。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我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能够传递的,不一样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
我们不是单纯的个人,我们生活在团体中,团队中,做什么事时,我们要以全局利益为重,必要时应牺牲个人利益。
这本书需要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地理解并加以运用,建立学习型组织,使我们所在的团队更加强大。
这两本书使我的寒假充实而有意义,《杜拉拉升职记》教会了我勤奋与思考,《第五项修炼》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中的法则。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
此次,我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收获颇多,不仅学到了许多读书方法,还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在读书方面存在的差距。
以前我读书总是囫囵吞枣,只图把书读完,尽管读书读的很快,但并没有什么收获和效果,一本书读完也就只记得书名和作者,而且我并不知道原因。我虽然非常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和阅读,觉得这是一个放松的过程,很令人享受的一件事,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又令我很苦恼,因为我感觉我看的书,别人也在看,别人看完什么都记得,而我大脑却是一片空白。
直到今天参加完活动,我才明白:我们看书要从自己喜欢的入手,从自己感兴趣的开始,自己喜欢就一定会深入探究,好像有一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必定不会囫囵吞枣,一定会细嚼慢咽。今天我还学到了一个买书的小技巧,我们买书的时候可以先看简介,主要内容还可以再看看目录,看看是否吸引到自己,自己是否感兴趣?如果听到别人推荐某本书就去购买,买之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于是就放在家中翻都不翻,那买了也是无济于事。
同学们分享的许多读书小技巧也让我受益良多。比如说:
3、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适当做一些批注,进行圈点勾画;
4、读书必须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收获。
今天的讲故事环节也令我受益匪浅,许多同学都讲了自己收集的有关读书的故事。鲁迅,卖奖章买书买红辣椒,读书读困了就吃一点提神;侯宝林抄书,用手抄了一部十万多字的书。还有许多故事都讲述了一些名人读书对书的热忱,大概也是想呼吁我们读书,唤醒我们心中对读书的热爱。向他们学习,不说能够做到他们那种程度,能够做到他们的一半就相当厉害了。
古诗词飞花令环节,既让我们玩得开心,又学到了知识。大家积极参加,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也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们积累古诗,应该是积累在我们的大脑中,而不是积累在微薄的纸上。
故事名著分享会与击鼓传花,使我都有很大的收获,看似不起眼,纯属娱乐的小游戏,其实都是对我们有帮助有益的。故事分享会,使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方法。击鼓传花,接到的人朗诵古诗,看似很有趣,搞笑的事情,实际上锻炼了我们的朗诵水平。
这次活动我们玩的很尽兴,但也收获了许多东西,没想活动都给了我们不同的知识,大家都有收获,不仅有收获,还,历练了我们。
根据本活动小组内的调查,所绘的统计图表,从读书情况来看,我读书的时间很短不足,读书时间不固定,没有每天坚持阅读,有时甚至不阅读,只是偶尔阅读,与小组内成员差距很大。
从趣味性阅读的时间来看:我虽然阅读时间比课外阅读的时间长,并且每天都有坚持阅读,小组内的有些成员比较还是不够。
从每年读书量来看:我读书量非常的少,每年只有1—2本书,而小组内成员差不多都在5本以上。
从读书的意愿1来看,我喜欢阅读,但我只喜欢看自己喜欢的书,一般只看那些好玩的书,可以看的书,娱乐性都很强,都是一些小说漫画,对语文学习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我都读书的类型一般都像刚才所说的小说漫画这一类,虽然也有很多人看这类型的书,但更多的人看一些历史著作,文学作品,但我对这类并不太大感兴趣起来感到很枯燥,现在想想看那么多书,好像并没有什么收获许多有用的知识。
从读书的习惯来说,我好像并没有什么好习惯,除了我会喜欢用一个本子摘录佳词好句,做一些批注之外,好像并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书中的内容。
人们常说读书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读书的重要,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也明确了接下来自己应该怎样做。
课余时间,我应该每天坚持阅读,而且应该多看一些有益的书。我读书的范围还是有点狭窄,漫画书可以用来娱乐,用来适当的放松心情,但还是应该以文学作品、历史著作等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素养的书籍为主,还可以看一些杂志文刊。读书时可以借助想象和自身经验等,也可以向别人多学习,求教一些读书方法。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难以静下心来看书,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说起读书方法我好像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却意外收获了许多读书方法,我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看的,看完书还可以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尝试更多类型的书目。
从现在开始,我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个小时,我会看一些有益于学习的历史著作,文学作品,会适当的减少趣味性阅读的时间,用趣味性阅读的时间来填补课外阅读的时间,一定掌握更多的读书方法,看书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能够知道自己读书的目的,看了书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发现文学作品历史著作故事情节的精彩肯定也会越来越喜欢文学作品历史著作,不仅仅最喜欢漫画和小说,我一定还可以做的更好!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一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作者是路遥,他出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做过许多工作,遇到过许多挫折,但最终当上了著名作家,谱写了那个时代,以及那一代人的青春。
孙少安与田润叶是这本书里的两个主角。他们两个人离感情那么近,却离婚姻那么远,终究也没个结果。“那时我们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一齐吃饭要,一齐睡觉,一齐穿着开裆裤在广阔的天地里无忧无虑地乱跳,乱跑,唱着婉转的信天游。他们上了同一所小学,同一所高小。之后,润叶在省城上了中学,少安却因为家境贫苦自愿回家务农。他明白,这是他的职责,是他要走的路…他们两个人的差距愈来愈大。距离愈来愈远。长大成人后,润叶成了教师,少安成了农村社员一队队长。润叶与少安也互相看望,只是,没有小时候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了。直到田润叶的二妈坚持促成她与李向前的婚事。润叶这才明白,他一向都爱着少安,他却不明白。
润叶向少安证明心意后,少安一时没反应过来竟有些挪不开步子。他不明白,润叶是不是那个他放在心尖儿上的人,他只明白,他与润叶不可能。那个时代的婚姻,不只是需要感情那么简单。若是他给不了她幸福,不能把她当做宝一样捧,他便不能娶她。于是,他开始冷落润叶。润叶坚持,却无济于事。
最终,润叶还是没能摆脱与李向前结婚的结局,尽管她不愿。少安也与山西姑娘秀莲结为连理,生活看似安宁。
在这世上,或许注定,有些我们最初的追逐,不能陪我们到底。把那断旧事放在心底即可。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孙少平是孙少安的弟弟,他敢于打破旧思想,旧牢笼,不限于农村这一方小天地。起初,因家境贫穷,在学校受人冷眼也只能吃得起两个黑面膜。何曾想到有个叫郝红眉的女孩和他一样,每一天避开人群最终两个领自我的食物。或许是他们对自我内心一方小小自尊的维护,他与郝红眉的关系微妙起来,他从心底喜欢上了这个女孩。誰料郝红眉是个无比现实的主儿,在与孙少平传绯闻后依然离开了他寻到了家境优裕的新欢。孙少平陷入了悲伤,或许,他对郝红眉,只是对遭遇相似的人的同情与悲悯。
在他萎靡时,又遇到了田晓霞,那个改变他人生的女子。他们一齐讨论国家大事,一齐阅报,一齐看书,倒也长了不少见识。
之后的之后,孙少安听从小学同学张根民的提议,用牲口拉砖,一天能够赚三四千。孙少安与家人商量后接下了这笔生意。之后野心促使他建了砖厂,开得越来越红火。谁料天灾人祸降临到他身上,他破了产。这仿佛晴天霹雳,但好在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他们也曾想过放弃,但一家人的生计迫使他从头开始,成了一名颇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感情,不一样于孙少安与秀莲,也不一样于田润生与郝红眉。他们更像知己,却高出知己。
她爱他,忠贞不已。他爱她,矢志不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路遥的笔下,刻画了几个不畏挫折,不屈不挠的青年主人公。他们敢爱敢恨,不惧命运,闯荡出了自我的一片天地,创造了一个时代。
路遥的笔,已经停驻。他们的故事,没有结束…。
夜那么长,月光那么凉。他们的身影,宛如我心头的白月光。
我明白,这月光,此经多年,尽不能忘。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二
科洛廖夫说过: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当我们在宿舍休息的时候,枕旁还放着遥远的亚里士多德,当我们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时,手中也不忘捧一本"愁煞人"的红楼梦,当我们奋笔疾书记录下那星星点点的思想碎片时,便成就了一篇篇闪烁着独立思考光芒的读书报告.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发人深醒、促人思考”、“不读书的人,不仅人要变得浅薄,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为了让同学更好地了解读书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打造和谐、大气的文化,在每个学期初举办读书报告比赛,在我院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炎热的暑假也因为有了书籍的陪伴而不再单调,看着自己的思想结晶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也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公管学子遨游书海,呼吸书香,品味经典,对话大师,完善人格。这些也俨然成为了我们学院学术沙龙的一部分。
此外,我院还于04年承办了“广西大学2004年大学生科技节社科类学术论文及社会调查报告比赛”。社科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比赛是我校2004年大学生科技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经过申报,校科技节组委会、校团委决定,把该比赛项目的承办权授予我院,我院也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任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我院学子也在该届比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另外我院还紧扣时代步伐,在十七大召开之后迅速举办了“欢庆‘十七大’喜迎‘两会一节’”知识竞赛,在广大同学中掀起了一股学习和领会十七大精神的热潮。
1.以课程为依托,在各课程中提倡阅读文化。
2.促进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型学院”。
3.在学生中倡导“与书交朋友”的思想,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自觉看书的氛围,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以“读书报告比赛”为载体,开展全院性的读书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提升学校品位。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5.以书籍为纽带,促进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以书为友,增进师生的感情,也为老师在授课中把握学生兴趣做好了铺垫.
1.确定活动方案。
2.请老师指定书目,并确定初赛和预赛的评委。
3.向各班发出通知,广泛发动,并在学院和学校贴出板报,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4.督促各班,及时把参赛作品送老师评议,决出进入复赛的作品,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举行网络投票。
5.决出获奖作品,举办颁奖仪式。
1.每一届直接参与到读书报告比赛中的同学都多达几十人,再加上网络投票和平面宣传,每次比赛都能在同学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促进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2.通过举办读书报告有效的在我院营造了良好的读书风气,对于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广大学子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
3.另外通过读书报告,还让我们发现了我院许多具有文学天赋的人才,通过读书报告也有利于进一步把他们引向学术的道路。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三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有一些翻不过的山,越不了的河。但我们不能不越过这些“坎”。在《人生必须跨越的15道坎》中,写了人生中,我们必须越过的15道坎。目前我们在中学阶段应该跨过这几道坎:挫折;嫉妒;自卑。
挫折。挫折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道坎。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中,就是充满挫折的。林肯23岁经商失败;22岁逐角议员失败;26岁经商再次失败;27岁第二次逐角议员再度失败;30爱人去世;32岁精神崩溃;34岁第三次逐角议员又是失败;40岁逐角美国副总统失败;45岁第四次逐角议员,仍然失败了。经过百般努力,林肯在他52岁那年终于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为黑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美国历一位伟大的人。
是啊,林肯一生中是充满了挫折,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被这些“敌人”给吓倒,而是坚强地,不顾一切地,艰辛地与这些“敌人”做斗争,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代伟人。不仅仅是林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是有许多坎坷的,不会是一路顺风的。我们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只要遇到困难都应该像林肯一样不畏艰险永不停止地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进步,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
嫉妒。嫉妒是一种害人又害己的事。战国时期的庞涓就是因为嫉妒自己情同手足的师弟,加害于他,而遭到报应,最后惨死他乡。在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两人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一天,庞涓准备下山闯荡,临走前答应孙膑大展宏图之际一定会回来接孙膑下山。他来到魏国,见到了魏王,受到了重用。这时候孙膑也来下山了,下山之前鬼谷子给他一个锦囊,他也来到了魏国与魏王谈起了政事,魏王觉得他更有才华,便想让孙膑代替庞涓的位置,但孙膑没有同意。渐渐的,庞涓发现魏王更加重用孙膑便产生了嫉妒之情,想加害于他。就诬陷他想谋反。魏王想杀孙膑,庞涓念孙膑有祖传兵书,便为孙膑求情,使孙膑受了削膝之苦。无奈孙膑打开锦囊,有一妙计——装疯。孙膑历尽千辛万苦,受尽磨难,终于被墨子得知,想办法解救了孙膑。在后来的“围魏救赵”中庞涓惨死在异国他乡。
情同手足的师弟怎么忍心伤害?就是因为那一点嫉妒。当我们的好朋友、好同学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应该去祝福他们,在背后更要倍加努力,争取超过他们。而不是嫉妒他们,去加害于他们。嫉妒是害人又害己的。
大家或许有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了,但你们忘了“自卑”这道坎。
自卑是万万不能的,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如果自卑了就不敢永于尝试,看到什么事就害怕,连“挫折”都经历不了。首先要认识自身潜能,这里有个故事:从前,印度有一个富裕的人,为了找宝藏卖掉了所有家产,在外寻觅,最终贫困而死。可是,在他卖掉的土地里,人们找到了世上最珍贵的珠宝。这个人就是自卑,不相信自己,才会落到如此下场。相反,如果自信了,就会取得成功,科学家爱迪生为发明电池做试验,虽然失败过25000次但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最后取得成功;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满怀自信,和两名男宇航员一起在太空工作了近三个昼夜;我国双手残缺的运动员沈继良在美国第七届伤残人奥运会上,充满信心地打破了a7级自由泳和仰泳的世界记录;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相信自己,不断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再努力,重来。终有一次可以成功。关键在于相信自己,否则将什么也没有。
朋友,如果你不怕挫折,不会嫉妒,相信自己。成功属于你。
《人生必须跨越的15道坎》,是一本好书。我们读了之后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许多阻拦我们迈向成功的坎,还介绍了许多名人的故事,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学习名人,一步一步的迈向成功。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四
内容大意:
一零三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在四川的一栋房屋里,一个婴儿踢着襁褓的包布,啼哭着。苏洵家的长子出生了,起名为轼。一家人慈祥的望着他,殊不知,他们怀里抱的,是才气凌人的文学泰斗,人民喜爱的伟大诗人。
苏东坡为人友善,写的诗有豪放,有柔情,有悲伤,更不是浓烈的感情色彩。
苏东坡一家,是个小康之家,苏东坡有一个弟弟,名为苏辙,字子由,也是才气横生,却远不及他的哥哥。
苏东坡一生下来就注定不平凡,十八岁考取进士,同年丧母,六五年丧妻,六六年丧父,苏东坡一生充满坎坷,经历无数悲欢离合,却留下不尽传奇色彩,他一生都在奋斗。
他留下了许多文学巨作,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伟大哲理,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刚硬豪放,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柔情,也不失“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狂妄。有这等能力,历代诗人远不及!他曾为中秋不可与弟弟相见,无奈惋惜之下,写出了震撼全世界的巨著《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至今津津乐道的佳话。
苏东坡因救济穷人,光景也一天不如一天,苏东坡为了穷人只身奋斗,改革史治的打算终究是落空了。一一零一年,七月十五号,他病情恶化,夜里常发高烧,可苏东坡在最后,还自信道:“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终于,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出了最后一口气,便在世上只留下一具空壳了。
读后心得:
阅读使我成长,阅读使我进步,阅读使我学有所为。我爱阅读,阅读本是一件好事,《苏东坡传》全文通过写了苏东坡童年,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几个阶段,写出了苏东坡生活的不易!在我读了《苏东坡传》时,阅读变成了我人生的一大乐趣,读《苏东坡传》,只是老师留的作业,但我读着读着,便感觉身临其境,好像在和苏东坡一样嫉恶如仇,救济穷人,读这本书的起因虽不是自愿,但读着读着我也被苏东坡感动了,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深感感人,同时也受益匪浅。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坎坷,却有不尽的传奇色彩,他写下无数首文学著作,部部堪称完美,他几乎成了文学史上第一人,无数的词,无数的诗,充实了他的生活,也长了我们的视野。苏东坡对人们的贡献可非一星半点。是啊,我读了这本书,也是被它深深的熏陶,读了他,我是真正的爱上了读书。
书中苏东坡那潇洒的身影总是时不时闪过我的大脑,我想,我一定是被他的豪情壮志吸引了。素食更吸引我的还有后人对他的称赞: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合称“四大家”,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合称的宋代四大家。都处处昭显了苏东坡为人们立下的种种丰功伟绩。
纵观苏东坡一生,好像都在为了大家,为了人民,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他一生清廉节俭,两袖清风,不负天下人,苏东坡他面对朝廷的错误,勇于指出,他嫉恶如仇,不肯安度晚年,全心全意为了全社会奋斗一生。
苏东坡的这种精神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呢,我们在和平时代,没有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没有随时面对死亡的危险,我们过得安适,没有顾虑,却没有奋斗的心,满足于现状。若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勇于奋斗,不畏艰险的伟大心灵,那么我们的学习,做人等各个方面,都将是质的飞跃!
林语堂先生通过种种办法去了解苏东坡,只为了让更对的人来了解历史,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苏东坡,我看了此书是真正的爱上了他!他笔下的苏东坡,让千万人愤慨不已!他笔下的苏东坡,清廉好学,两袖清风,为人朴实无比!他笔下的苏东坡,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里程碑!我爱苏东坡,他是人民的榜样,更是我一生追溯的目标与榜样!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五
《西游记》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我想应该每个人都看过,对里面的故事都能如数家珍了,我特意去借了本原著来看,又有一番别的体会。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在其书房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遥远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伏魔歌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的写作背景取自真实的事情,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于贞观十九年(645)回到了长安,并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故事由一块仙石开始,据说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吸取天地灵气一久,便孕育出了生命,我们的猴王就诞生了,姑且不论这石头里面蹦出个猴子出来合不合理,但就这个创意绝对是吸引人,让人对后面的故事情节更感兴趣。接下来就写了这猴子为何去学道,由于看到生老病死,他不想这些同伴一个个死去,所以他就根据老猴子的传说而踏上了求取长生不老之法的道路,可以见得他还是很善良,有情有义的。来到人类的世界,历经了千辛万苦,他终于学到了本领,回到了花果山,愿望达成好不快活,所以他有点肆无忌惮,狂妄自大了,但这又何尝不是他可爱的一面,当然作者也是希望通过这样来表达人们受到上层压榨,想奋力反抗的这么一种情形。不过最后这美猴王还是抗争不过,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受尽了风吹雨打,说明了抗争总是要受尽磨难的。这时候唐僧出现了,他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一个缓和性的人物,他救了美猴王,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孙悟空,但是又担心他会继续抗争,所以又给他带上了紧箍咒,使得他不得不屈服。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总是孙悟空的及时化解,才使得唐僧化险为夷。而后高老庄大战原先的天篷元帅,收服了他,就有了猪八戒,他整天吃吃喝喝,没事就喜欢和孙悟空对着干,一路上也是不少乐趣,但他也是一种跟着猴哥混的心理,我想如果就他自己一个保护唐僧,估计老早就跑了,当然观音菩萨也知道他的性格,所以也许诺了他好处,毕竟原来的天篷元帅成了现在的猪悟能,他也想着能恢复往日的荣耀,所以带着这样的心情他也成了取经的一员。来到了流沙河,以前的卷帘将早已等候,虽然费了点功夫,但也是比较顺利。这位沙和尚,就是任劳任怨,谁让他最小呢,现在的猪八戒更是落得逍遥自在,整个取经路上我看也就是他最悠闲了,完全是个搭顺风车的感觉。当然他们之间也还是有矛盾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就是最好的体现了,师傅的不信任,猪八戒的落井下石,沙和尚的事不关己,造成孙悟空的出走。最后观音出面做和事佬才化解了,不过从这件事,不难看出他们几个的矛盾,以及孙悟空的悲哀处境,他表面上很光鲜,是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但是在几句紧箍咒下他还是无法反抗。后面误会解除了,他们表面和好又继续上路,但我想大家各自心中是什么想法也只有自己清楚了,也许我的想法比较偏激,但是联想到作者写此书的背景,我不得不多做考虑。表面的歌舞升平是统治者一贯的风格,后面四人终于到达了取经的地方,但是又受到管理经书和尚的刁难,按照道理,出家人四大皆空,为何会故意刁难,这本身就是个问号,只能说明佛祖代表的就是统治阶级,虽然你完成了他交代你的事情,但是他不会这么轻易的让你得到他许诺的好处,他会故意设置障碍,想让你知难而退,这中间暗藏了多少尔虞我诈,多少的利益纠纷,在这里可以看出端倪。过分的还不在于此,当他们最终取得了真经,打道回府时,却突然失去了法力,从天而降,经书全都湿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滑稽的事情呢,就因为佛祖掐指一算,九九八十一难还差一难,所以他一施法术,就让你们统统掉进河里,真是世上所有人都逃不出如来的五指山啊。可悲啊可悲,即使你们再怎么抗争也逃不出统治阶级的控制,书中想表达的我觉得主要就是这么个意思。
作者生活的年代本来就是处于封建统治的时代,他本人也是期望着功成名就,但是现实是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老母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由此可见,《西游记》中人物都有他特别的含义,我觉得作者把他自己化身成了孙悟空,因为在现实社会很失意,所以他就在书中找回安慰,把自己的感情都投注于孙悟空这个形象中,他的直率,一开始对社会美好的认识,应该都是他年少时的心情写照,那时候意气风发,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但后面遭受了挫折,他也像孙悟空一样抗争,斗天斗玉帝,天兵天将不放在眼里,但是最后还是不得不屈服在五指山下,对现实的一种无奈油然而生,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所以他让孙悟空被压了500年,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煎熬。接下来唐僧的出现让我们以为孙悟空终于得到了解脱,但是到最后我们才会悲哀的发现,原来他又落入了另外的囚禁中,这种囚禁比身体上的更加可怕,他是一种精神上的蚕食,让你心甘情愿的被奴役,充当他的奴隶。这和读者的遭遇何其相似,他到北京分配官职,没被选上,后面有机会做了县丞,他满以为可以有一番作为,结果没想到后面遭人诬告,他认清了这个社会的事实,愤然而去,从此在书中寻找他的抱负。不过看到最后结果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还是看的出,作者终究是逃不过对封建上层的向往,可惜他自己没有那么好的命运,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书中的人物。回想下孙悟空的经历,从大闹天空的美猴王,接着在唐僧思想的灌输下,慢慢的就变了乖乖的斗战胜佛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么,象征着统治势力的不可取代,而且人民也愿意活在这种统治剥削之下,一种奴性的悲哀。
看完原著,翻阅了作者的资料,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认识,远离了电视还有动画片的那种娱乐的感觉,也许我以上的想法有点偏激,但是作者写这本著作时的心情,不得不让我这么理解书中的人物。也许作者开始是想表达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但是到最后却转变成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妥协,并且有种眼红的感觉,猪八戒的心态应该也是他的一个写照,当然到最后他还是甘愿做沙和尚,老老实实的受奴役受安排。不过也不能说这本书就很消极,他也有很多积极的地方,比如他们一行4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了目的地,这其中的勇气和耐心我们应该学习,特别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对我们的身心是一种锻炼,我们要不断的强大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理想。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六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名人传》是他的得意之作。他一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单核全人类的伟大情怀。
这本书分别写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人物。他们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却都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傅雷先生先生说:“在阴霾遮弊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杯具,才能帮忙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我们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吸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
在这三个人物中,贝多芬是最令我感动了,他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的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童年和少年的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他被整天的绑在洋琴面前,或和一架提琴一齐关在家里。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英雄交响曲》。《特来莎奏明曲》。《命运交响曲》,歌剧《费德里奥》。可是,命运总是和他开玩笑,他的耳朵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并没有放弃创作音乐。任何时候他都绝不向命运屈服,任何事情不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身体健康带来的痛苦,都不能使他停止前进,放弃自我钟爱的事业。
一个不幸的人,贫苦,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困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是能够总结他一生,能够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句古训被贝多芬的:“在悲痛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基罗的“愈爱哭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所很好的印证。
我们应学习这些伟人在应对悲惨的命运时,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当我们遭受挫折时,应当想到他们——战胜痛苦的榜样。坚定自我的信仰,好好的活着!
贝多芬:长相丑陋。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却总是遭受失败,所以要承受打击。他同时又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去,创作出易系列辉煌的作品。他不会向命运屈服,不会放弃自我的事业。他给世界创造欢乐!
米开朗基罗:他对待自我的艺术工作追求尽善尽美;对待感情纯洁;对待困难他不会绝望;对待危险他不会逃避。他只明白夜以继日的工作,别的什么都不想。他是一个悲剧人物。
托尔斯泰:他是一个文学巨匠,永远不会放弃自我所热爱的艺术。他有时又因自我的贵族出身而骄傲自大。不会相信别人。他的容貌丑陋使他感到自卑和绝望。他愿意为了自我的祖国而奉献出自我宝贵的生命。他是一个英雄!
一本《名人传》,我看完之后,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命运而惋惜,也为米开朗琪罗的天赋而惊叹,更为贝多芬双耳失聪的天才而敬佩。他们之所成为流芳百世、为后人奉为楷模的名人,其共同点,正如一生横跨两个世纪的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所说的那样:“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一个宏远的目标,并下定决心实现它”,也就是说,他们都有为之奋斗终生的梦想,并经历无数磨难才得以实现。
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列夫·托尔斯泰,从读书时起,就选定了写作作为自我的目标,无论是在故乡的土地上耕作,还是在高加索军队上服役,他都没有离开写作。在他去世前两年的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贝多芬从小就立志做一名音乐家,12岁的时候已能自如地演奏。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从而奠定了其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他不怕困难,自我努力用音乐来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在生命的最终的10年,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健康情景恶化、生活陷入贫困、精神受到折磨的情景下,仍然以巨大的毅力,创作完成了流芳百世的《第九交响曲》,以不朽的音乐总结了他一生完美的愿望。他以往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些名人的一生,让我们明白:人生,总得有必须的目标。也许,一辈子都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奔波;也许,实现目标的道路不会很平坦。即使想是平凡的生活,也会让你摔跤,可能会疼,甚至可能会受伤;但,这就是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收获。他们的一生,又让我们懂得:挫折,只是五彩斑斓生活的一部分色彩。看到自我辛勤付出却不可能有所回报,平添几分遗憾,或许会悲痛;但,风雨过后总见彩虹,几经挫折的人,将与成功相伴一生。
试想一下,如果人生没有目标,那这个人注定一世活得十分平淡,像一潭死水一样没有波澜,没有生气。到头来碌碌无为,虚度人生。或者是胸怀轰轰烈烈的梦想,但又不愿意脚踏实地辛勤付出,不思耕耘只想收获。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畏缩不前,或者一门心思寻找捷径。到头来无所作为,“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生活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找到一个宏远的目标,并下定决心去实现它”应成为我们年轻一代的座右铭。马克思曾说过:“人要学会走路,先得学会摔跤,这样他才能学会走路。”在实现自我人生目标的旅途中,总有坎坷,总会摔跤,但我们不怕,就像那勇敢的海燕,在狂风暴雨来临的大海上,高傲地、自由自在地飞翔。
让我们迎接人生的挑战吧!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七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老实的劳动,制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总算,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了解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戏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旧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在此,我不由地感激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激;对祥子被凄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这教育了我:要坚强的`面对困难,失败了靠自己站起。
之后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全部人。
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慨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屡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确实,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可以选择的东西。
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八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会儿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
从我所整理的调查问卷数据表可以看出有一半的人在课外阅读偶尔,趣味性阅读的时间有大部分人不到30分钟,只有一个人是在30至60分钟之间。一年阅读量只有一个人超过8的以上,一年看3—5本和6—8本的各有两人,1—2本的有一人。在情况比较相符的表中,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人,喜欢看课外书课,只喜欢看好看的书和喜欢与别人谈读书话题的各有一半。应自己想看而看书的那一个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喜欢看漫画书。从读书习惯的表中可以看出努力记住关键人物情节,不会的内容查资料弄清楚和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书中情景的各有4人,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录的,只有一人。从上面的描述中有很多人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好,如:一年的阅读量不多,爱看漫画书。
我意识到我自己的阅读习惯不好,于是我给我自己制定了一些阅读习惯:
1、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例如养成在早餐或午餐时阅读,在睡觉前阅读,那哪怕每次只读15分钟,累计起来就有了45分钟。2、随身携带书籍,无论走到哪儿都可以带上。
3、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电视,以及喧闹的家人、朋友,拿本书好好坐在椅子上,不知不觉就能读很久。
4、随手做些圈点勾画,找一个专门的本子积累摘抄。
5、读一本书,要做到回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不能无囫囵吞枣,乱读一通。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少年正式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吧!
四史读书报告篇十九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主要是领导干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下属群众陈述任职情况的报告,除了书面型式还会有ppt课件辅助,下面是述职报告ppt,欢迎使用!
一年以来,在科主任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主治医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理论、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到思想上、政治上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特别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以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
坚持学习骨科学理论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年共计:记业务工作笔记5万字,撰写工作报告2份,撰写业务工作论文4篇。
二是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全年共计接待患者200人,实施手术100例,治愈病人198人(次)。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
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义不荣辞的责任。
一年来,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医疗水平的提高、业务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一名老同志的作用。
坚持代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一年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与其它同志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一年以来,在科主任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主治医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理论、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到思想上、政治上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特别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以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
坚持学习骨科学理论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年共计:记业务工作笔记5万字,撰写工作报告2份,撰写业务工作论文4篇。
二是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全年共计接待患者200人,实施手术100例,治愈病人198人(次)。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
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义不荣辞的责任。
一年来,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医疗水平的提高、业务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一名老同志的作用。
各项纪律,坚持代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一年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与其它同志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