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优秀23篇)
教案还应该具备灵活性,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错点。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教案可以提供给学生和其他教师作为备课和参考的依据,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编写教案时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应该符合教材的教学要求和学科的教学标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一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二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三
1.回归课本,巩固基础:高考倒计时是回归课本的时候了,不要把课本丢下,着重看课本上的公式、理论、定理,学会变换,把基础打牢了自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避免题海战术:对于一看就会的题型直接pass掉,做精题,精做题。不要什么都做没有选择,没有计划,如果每一题都做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也提高不了多少。
3.不专注于难题:不会的题不要一个人在那死扣,如果一道题你看了20分钟都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要么请教高手要么放弃,不要专注于难题。尽量做一些看起来会但是不能全面做出来的题,克服会而做不对,对而做不全,这样提升空间比较大。
4.各类题的解题方法: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善于归纳和整理。要选择填空题可以选择排除法、带进去验证、直觉、数形结合的方法。简单的题答得时候尽量要全面。压轴题,选择、填空、答题都各自的压轴题,会做就做不会做就暂时放弃,先把会的题做出来后再回过头看。
5.训练考试意境:把每次训练都当做高考,数学的复习离不开做题,但是做题量不能太大,做题的时候更应该模拟高考的时间和场景,下午三点到五点考数学,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也在这个时间做题,适应高考模式。
6.关于大题:简单的大体要尽量的把步骤写详细,尽量不要遗漏步骤,检查的时候比较方便。也能让改卷老师无话可说。难一点的大题,在题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就写上,做不全的题把自己会的写出来也会有步骤分的。解题过程中发现自己做错了先把正确的步骤写下,然后把错误的划掉。如果第一步做不出来可以用第二步的结论做第一步的题。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四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实物投影仪。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五
日常的新授课,我基本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先学和当堂训练都体现了学生一节课的自主性,教师只需要“点”。不过我个人认为教学模式不是一尘不变的,比如数学有计算教学新授课、空间与图形教学新授课、统计与概率新授课等,不同的课型有时模式也是灵活多变的,这样才能把一节课上实、上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呈现为“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环节。一般是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也经常采用设问激疑法起动新课,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明确任务环节。一般采用投影或小黑板方式呈现。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实实在在。
3.先学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动态检测两个小环节。学生需要是小组合作先学,要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动态检测是对看书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测验的手段,一般有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形式。动态检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并积极思考备课,为进入“后教”环节做好准备。
4.后教环节。一般包括订正、讨论、补充、总结几个小环节。方式上通过订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教不会的,必要时教师出面帮助学生补充、订正、归纳、总结、完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最终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当堂训练环节。这一环节通过训练巩固当堂所学内容,并把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堂堂清”。在训练设计上要特别讲究,如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多类型,有必做题目、选做题目、思考题目等等,让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
本节复习课我主要采用“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基本训练、查漏补缺——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评价小结、提升学力”的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圆的整理和复习说课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指着圆形图片)这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圆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多姿多彩圆的世界,对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圆形图片,加上简洁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的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这一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知识点?
生: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1、学生自主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但有点乱,怎样是这些知识更有条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看一遍教材,然后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要求整理的结果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学生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完善整理结果,取长补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自己的整理的结果进行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要求:在别的同学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倾听;评价时要看知识点是否完整,是否有条理;不要重复汇报。
(设计意图:面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不一样的整理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根据整理结果,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师:通过整理图表,对于本单元你又有哪些收获?
圆有哪些特征。
圆的周长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计算时需要的条件一样。
不同点:意义、计算公式、计量单位不一样。
(设计意图:整理交流完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完善,以达到对知识熟练掌握的目的。)。
三、重点练习、强化提高。
师:刚才,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有条理的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功感。)。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进行总体评价。
课后反思。
圆的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理和复习课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引发知识的重新构建,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在复习整理这一块的学法上,学生几乎是一片空白,以至于到现在有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对于自己的学习状态也不太了解。反思以往,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为了授之以鱼而常常忘记了授之以渔。其实,所谓教学,应追求的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在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中,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要教学生摸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己学习的境界,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只要迈出这一步,应该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的,所以这堂课的重点,我就将其定位在学生复习整理的学法指导上。而事实证明,当学生通过自己整理得到的复习方法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愿意并且重视相互之间的学习。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练习十的第12―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读数,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等练习,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12题。
让学生把口算结写在书上,再集集订正。
二、读数、写数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13题。
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出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证明万位、亿位是从右起的第几位。然后再回答:一个六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这个数是几位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的第14题。
先让学生把要读的数进行分级,然后再小声地读给同桌同学听,最后指名学生读。读到第(3)题时让学生说说这题的数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街道居民储蓄增加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三、比较数的大小和改写成近似数。
1.做练习十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独立完成练习十的'第16题。
四、选做题。
做练习十的第17*、18*、19*题和思考题。
这几道题都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的,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做。
第17*题,因为最高位是亿位,亿位在右起第9位,所以这个数是九位数;又因为这个数亿位、百万位上都是6,万位上是1,其它各个数位上都是0,所以这个数是:606010000。
第18*题,要在98765000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最接近9亿,因为里填0、1、2、3、4,都接近9亿,但只有908765000最接近9亿,所以里填0。同样当里填9即998765000时,最接近10亿。
第19*题,做题前,教师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数目很大,不一定要出它的准确值,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也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做第19*题。
思考题,学生在前面已经见过,所不同的是两个数位上的数已经固定,这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答案如下:
最大的数:8795436210。
最小的数:1092346578。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七
教科书第100页。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1.复习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估算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1.教科书103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科书105页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练习十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亿级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读数、写数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5题。
读数前,教师说明下面是我国一些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然后让学生读数。读完后,教师还可以选一、两种产品的产量,与前一年的产量比较一下,用以说明我国工、农业生产是逐年增长的,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做练习十的第6题。
先指名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写出横线上面的数,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写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亿以上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同时要结合第4小题说明储蓄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存款多了说明人民生活富裕了,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每一分钱。
3.做练习十的第7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把10600000000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改写的。然后再把第7题的其他各数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做完后,让学生比较一下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写上一个“万”字就行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一个“亿”字就行了。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8题。
做题前,教师板书出两组数:2440000000244000000。
356000000358000000。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说出比较两个数的两种情况及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9题。
先给出一个数,如7800500000,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各是由几个十亿,几个亿、……组成的,数字“7”、“8”、“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9080000000这个数中每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做练习十的第10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再把它们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各数是如何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的。
3.做练习十的第11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写出比1万大1和比1万小1的数,并用万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1题:写出比1亿大1和比1亿小1的数,并用亿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使学生体会到比1亿大1和比1亿小1的数是近似数都是1亿。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九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方案。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习惯。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要按级部举行竹竿舞比赛,你能为六年级五个班设计一个决定各班出场顺序的方案吗?学生可能说:
(1)抓阄。
(2)包袱剪子锤。
(3)设计一个圆盘。
……
只要学生设计出的方案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2.(多媒体出示)六年级五个班的人数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人)
48、50、48、49、48
全班交流,小结。通过此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各表示意义的不同。
二、整理归纳,知识建构
学生独立完成。
2.师:为了整理得更加全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册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比较。
小组合作整理。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讨论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组长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师: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
全班交流。
师小结: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我们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理解的非常透彻,掌握的非常扎实。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第一关:开启智慧大门,必须首先破译开启大门的密码,共有三个不同的密码。
(1)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其中的一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1280 1660 1880 20xx 2890 3298
(2)下面这组数据的众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的另一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22 24 25 22 23 22 26 22
(3)上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的第三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对于出错的学生将给予一次“复活”机会,对“学困生”降低一下难度,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过关。
第二关:谁先开启智慧大门
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确定先用哪一个密码开启智慧大门。看谁设计的更合理?
学生独立完成,小结评价。
第三关:小博士擂台
智慧谜面:在一个布袋里放入若干张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红、黄、蓝三种圆形卡片,使得从布袋里摸出一张蓝色卡片的可能性为1/9,应该怎样放?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四、总结反馈,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对同学想说些什么?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
课题一: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2复习。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3新课。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4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5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二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届学生学习呈两级分化的趋势,优等生占50%,差等生占40%,中等生只占10%,我准备在复习过程中主抓差等生,具体复习措施如下:
1、归纳复习。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例所有关整数的知识。
2、比较复习。把相关或相近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让学生进行区别和概括。例: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
3、及时进行检测。除作业外,每一个大方面的知识进行一次检测,以反馈学生掌握程度。
我把复习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
一、用一周的时间复习数和数的运算,其内容有。
1、掌握基本概念及含义:自然数、分数、小数(循环小数)。
2、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4、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5、四则运算的法则和简便运算。
二、用一周的时间复习代数知识:
1、代数式和方程。
2、比和比例。
3、比例尺。
三、用两周时间复习几何部分知识:
1、掌握基本概念及含:直线、射线、线段、角、垂直、平行、轴对称图形义;
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及其灵活运用。
四、用两周时间复习应用题相关知识:
1、简单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行程问题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3、用方程解应用题;
4、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五、用一周时间复习量的计量相关知识。
1、长度、面积、体积常用单位、意义及进率;
2、质量、时间常用单位及进率;
3、名数的改写(重点分析)。
六、用一周时间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1、会填写统计表和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求平均数;
2、了解三种基本统计图的作用,能求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求百分数。
3、有趣的平衡,设计运动场、邮票中的数学。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三
第93---95页。
1、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提高计算效率。
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修改意见让学生通过情境,培养计算的正确率。
时间掌握在2.5分钟。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明确估算是通过判断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进行的。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理出解题思路,再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两只小蚂蚁要过河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不过,帮助小蚂蚁的同学要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题目算对,小蚂蚁才能安全地过河。
出示课件:第7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1、第8题。
学生自己做题,然后同桌对答案,说算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集体订正。
2、第6题。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74+5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问: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我们会估算了,下面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检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1、第9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你怎样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各队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为它计算得分,看谁的动作比较快。四人小组合作。
三队的得分算出来后,你有办法给它们颁奖吗?
看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回家把第9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教学后记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板书设计:
9、小熊队:15+7=22。
小兔队:10+7+7=24(最多)。
小狗队:10+10=20。
第96---97页。
1:借助“假日小队”这个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每个假日小队中存在的数学,感受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假日小队”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让学生介绍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使学生熟悉本课内容并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再通过师生共同反馈,让学生懂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更能体会书本上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提出书本以外的问题。
1: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3;教师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1;出示;“唱歌”情景图。
(1)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唱歌的有几人?伴奏的有几人?
(2)谁能说说蘑菇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3)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汇报,板书:15-3=12。
(5)你能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先讨论,再指名回答。
(6)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出示:“浇水”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两个条件?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要求“已经浇了多少棵?”怎样列式计算?板书:35-8=27。
(5)谁能说说算式中各数的意义。指名回答。
3:出示:“看节目”情景图。
(1)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教师强调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4:出示:“照相”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4)提问: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5)小组讨论、汇报。
5:出示“捡废电池”情景图。
(1)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图上的三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小组讨论。
(5)各组汇报提出的数学问题,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教师分别板书出来。
(6)教师带领大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四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
(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1)3时=()分4分=()秒
(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
1千米=()米1吨=()千克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共有9种可能。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五
立足教材,注重基础。
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多数试题源于教材。试题的构成是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因此,复习要立足于教材,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首先应以教材为蓝本,重视“双基”训练,要让学生掌握典型例题、习题的解决套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意知识体系构建,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和技巧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再现,扎扎实实地从教材做起,夯实基础,充分认识基础知识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
创设情境,提升能力。
几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的试题都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查,而是重在创设一个新颖的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证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学到创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贴近生活,学会运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继而为生产、生活服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如银行商标图案、骑自行车反映出来的函数图象、测量电视塔的高度、投寄平信应付的邮费、购买商品如何省钱等,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它们与教材中有关内容的类比。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传授方法,加强理解。
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在中考复习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让学生针对具体题目作总结,以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近年中考数学试题,很多试题都是以图象、图表为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方面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象,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得到解决的。正确解决这类题目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因此,在中考复习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六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这些运算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4页的第1题。
(2)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小结:怎样计算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两种情况)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包括分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整数及整数除以分数)。
2.计算练习。
(1)出示课本第114页第2题上面8题,学生每人计算四题。
(2)结合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评,注意分析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改正。
(3)出示第2题的下面三题,学生独立计算。
讲评学生计算情况,请学生说说计算分数连乘和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名数改写。
出示题目:2/5时=()分4/25千克=()克。
3/5米=()厘米5/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7/20公顷=()平方米340立方分米=()立方米。
54分=()时255毫升=()升。
(1)先请学生说说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左边四题或右边四题,完成后指名口答,说说怎样改写的。
4.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1)女生人数占全班的2/5。(2)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增加1/8。
(3)柳树棵数的2/3和杨树棵数相等。(4)已经修了水渠全长的3/7。
请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说说每句话中的单位1的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出示下列题目:
(7)一套服装,上衣120元,是这套服装价钱的3/5,裤子多少元?
学生逐一完成以上问题,交流时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多给予学习困难生发言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七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实物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八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
数字卡若干、胸饰、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片放在口袋里。
一、开始部分:“复习5的分解”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5)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别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5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5”,幼儿教案《数学教案-复习5的组成和分解》。如:“我说2”、幼儿答出“我说3”。游戏进行可根据音乐节奏拍手进行数次。
二、基本部分:“游戏”
1、“游戏玩得真高兴,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好了,我们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举例,请一组小朋友做示范)开始进行游戏。”
2、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向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数字宝宝了,呢们也快点变一变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你们的数字是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组合)真聪明,看我和她合起来是5,我们手拉手先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三、结束部分:幼儿操作卡练习。
今天玩得数字游戏高兴吗?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记录)。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操作卡练习。使幼儿对今天的活动加以巩固、复习。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十九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要求学生记牢认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特别是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我要求学生用课前5---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要求,有些内容我还重点串讲。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基本计算关:如方程、不等式、代数式的化简,要求人人能熟练的准确的进行运算,这部分是决不能丢。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
2、一轮复习的步骤、方法。
(1)全面复习,把书读薄:全面复习不是生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相反,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各内容各方法的本质联系,把要记的东西缩小到最小程度,(要努力使自已理解所学知识,多抓住问题的联系,少记一些死知识),而且,不记则已,记住了就要牢靠,事实证明,有些记忆是终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识又可以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们的联系而得到.这就是全面复习的含义。
(2)突出重点,精益求精:在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对内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方法有掌,会(能)两个层次的要求,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猜题”的人,往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般说来,也确能猜出几分来.但遇到综合题,这些题在主要内容中含有次要内容.这时,”猜题”便行不通了.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即抓出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
(3)基本训练反复进行: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3、数学:过来人谈中考复习数学巧用“两段”法。
第一个阶段,是第一轮复习。应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概念和定理的复习建议跟着老师的安排复习进行,同时一定要注意配合复习进度适当做一些练习。这时候做练习题不要求做得太多、太杂,更不能满足于做对即可,关键是要在练习中领悟和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可以参考老师帮助总结的各种类型题,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理解,力图把每一个题型都做熟做透。对于想冲击高分的同学,可以在难题上下工夫,尤其是往年考过的压轴题,一定要仔细弄明白。
第二个阶段,是在三次模拟考试期间。在此期间,要重点训练自己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不要再去死抠特别难的题了。每天至少要做一套模拟试题,逐步适应中考状态,不要让手“生”了。要重视三次模拟考试,就把它当作中考去对待,努力适应大考的环境。
在中考前的几天,再做一两套模拟题,把平时易错的题看一遍,让心里充满自信,之后就不要再看了,养足了精神,准备考试。
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一些考场技巧:要保持适度的紧张,先把选择题拿下来,让心里有个底,接下来按部就班地做。切记,不要挑着题做,遇到难题不要慌,想想平时学过的知识,一点一点做下去,实在做不出来也不要灰心,跳过去,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影响了大局。做到最后大题时,更要一步一步去推,能写几步写几步,即使拿不了全分,拿一半分,就很不错了。最后,做完了一定要检查,检查时要一道一道地查,一点也不要遗漏,切忌浮躁。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二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以及观察物体。
本班有学生45人。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二十一
1、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串,让学生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推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步养成有序思考、善于类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及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直观思维生成到逻辑思维。使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
师:嗨!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是谁吗?
生:陈老师。
师:大家的声音真亲切!能和我打个招呼吗?
生:陈老师好!
师:个个都是这么有精神,真棒!大家,喜不喜欢玩游戏呢?
生:喜欢。
师:好,我们就来玩一个摸耳朵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我们认真听,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摸一只耳朵。
生摸。
师:你摸的哪只耳朵?你呢?
生:我摸的左耳朵/我摸的右耳朵。
师:有的摸左耳朵,有的摸右耳朵。好像都对!再来!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生分别摸对。
师:不错,听的很认真!要加快速度咯!
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摸的不是右耳,停!你摸的哪只耳朵?
生:我摸的是左耳朵。
师:为什么不摸右耳朵?
生:因为你说摸的不是右耳朵,就只能摸左耳朵了。
师:哎?你怎么不摸左眼睛呀?
生:因为这是摸耳朵的'游戏呀!
师:对了,这是摸耳朵的游戏。人的耳朵只有几只?
生:两只。
师:哦!人只有两只耳朵,摸的不是右耳就是左耳。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好玩我们就不玩了,准备上课好吗?(这个游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关,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好吗?)。
教学流程:
1、猜兄弟关系。
师: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两位小朋友是谁?
生:贝贝、乐乐。
师:贝贝和乐乐是两兄弟,根据这个条件请大家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生1:贝贝是哥哥,乐乐是弟弟。
师:有可能。
生2:贝贝是弟弟、乐乐是哥哥。
师:也有可能。
生3:乐乐是哥哥,贝贝是弟弟。哥哥比较高,弟弟比较矮。
师:哥哥一定就比弟弟高吗?
生4:乐乐是弟弟,贝贝是哥哥。
生:能/不能。
师:你们这样争下去,乐乐可着急了!瞧!他说了什么?
生:乐乐说“我不是哥哥”。
师:现在还用猜吗?
生:不用了,我知道了!
师:你接着说!
生:乐乐是弟弟,贝贝是哥哥。(师相机出示答案)。
师:你是根据哪些条件确定的?
生:我是根据乐乐说“我不是哥哥”这个条件确定的!乐乐不是哥哥,就是弟弟。贝贝肯定是哥哥了!
师:这一个条件就能确定啦?谁来帮他补充!
生:我根据贝贝、乐乐是两兄弟,乐乐说“我不是哥哥”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的。
师:你真是一个会细心观察的学生!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再来说说理由?
生:因为贝贝和乐乐是两兄弟,所以乐乐不是哥哥就是弟弟。贝贝肯定就是哥哥了。
师:你说的真完整,还有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次?
生:因为贝贝和乐乐是两兄弟,所以乐乐不是哥哥就是弟弟,贝贝就肯定是哥哥了。
师:你也说的很好!请坐!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了,为什么开始大家不能确定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现在又都能确定呢?(课件出示两幅图对比)。
生:因为刚开始只有一个条件,所以不能确定,/因为刚开始只说贝贝和乐乐是两兄弟,我们不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都是乱猜的。
师:说的很好!大家都能根据条件来判断。板书:条件。
师:刚开始只有一个条件,能确定吗?
生:不能确定。(师板书不能确定)。
师:说明条件还?(师摇摇头)。
生:条件还不够!(师板书不够)。
师:对了!条件不够,我们不能确定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微笑)。
师:后来能确定吗?
生:能确定。(师板书确定)。
师:说明什么?
生:条件足够了!
师:很好!开始条件不够不能确定,后来条件足够才能确定。
师:贝贝和乐乐在玩一个藏花的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课件出示:贝贝、乐乐分别藏着红花、蓝花。
贝贝说我藏的不是红花。
他们分别藏着什么颜色的花?
师: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条件?
指名说出图上的条件,有说错的:谁愿意帮他?
师:小精灵问我们?
生:他们分别藏着什么颜色的花?
生:能!
师:请你在练习纸上第一题填一填。
生独立填写后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师:你是怎样确定的?
生:因为贝贝、乐乐分别藏着红花、蓝花,所以贝贝藏的不是红花就是蓝花,乐乐藏的就肯定是红花。
或:因为贝贝、乐乐分别藏着红花、蓝花两朵花,所以贝贝藏的不是红花就是蓝花,剩下的红花肯定是乐乐藏着的。
师:真不错!每个条件都考虑到了!
生:另外一种。
师:做对的请举手!
小结:我们刚才推理了哪几朵花?
生:红花、蓝花。
生:另外一种。
师:看来,推理两种物体,不是……就是要牢记!(贴)。
师:推理两种物体的小妙招是什么?预备齐!(师指板书)。
生纷纷举手。
1、看图读文提取信息。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推理!现在他们的好朋友欢欢也想来参加,大家欢迎吗?(出示课件)。
生:欢迎!
师:认真看!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条件?小精灵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指名汇报。
(预)生1:我知道了,贝贝、乐乐、欢欢三人分别藏这红花、蓝花、黄花,贝贝说我藏的是红花,欢欢说我藏的不是黄花。小精灵问“乐乐藏的什么花?”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二十二
总复习(四)。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数学教案-课题和复习篇二十三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形成络。
(二)知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络图如下:
3、根据归纳的知识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