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模板16篇)
读后感是学习和思考的重要一环,能够深化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我们对书中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中有的深入思考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有的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有的展示了作者对作品的独特解读和感悟。这些范文不仅在内容上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而且在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上也非常出色。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对写读后感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吧!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一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
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二
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岳飞诞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之书,常手不释卷。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不逾月尽悉其术,能左右射。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初露峥嵘。
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今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抗金形势图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前往魏县李固渡进行侦察。忽与金兵遭遇。飞一马当先,冲杀过去,轻取敌将首级,宋骑随后掩杀,金兵逃窜。初次小战,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不料被金军骑兵截断,前军兵力单薄,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收复建康。
高宗对杜充放弃开封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高宗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并派使臣杜时亮向金营呈送《致元帅书》。
屈辱的书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怜悯。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宋进犯。完颜挞懒(汉名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兀术(汉名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只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
十一月初,兀术占领长江北岸和县。金军沿长江北岸东进,与李成合攻乌江,离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报“督师采石防守”,却深居简出不做准备。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
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才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王燮]的一万三千人策应。陈淬率军力战,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对阵,而不战而逃,陈淬战死,诸将皆溃,飞苦战无援,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杜充又弃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
时岳飞的部下有叛逃者,飞慷慨陈词道:“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哉!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士卒皆被感动,愿随飞作战。
兀术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宋高宗。高宗从明州乘船经海上逃到温州避难。
抗金地图金军南侵后,岳飞军则在其后方,乘机给予痛击。金军占领溧阳后,飞遣刘经率兵千人,乘夜攻克了溧阳县城。飞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邑之粮糗,可给万军十岁!”二月,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在宜兴,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河东等地签军。飞不歧视、苛待他们,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飞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二月,金军以舟师浮海,穷追高宗三百里未获。兀术借口“搜山检海已毕”,大肆烧杀抢掠之后,从大运河水陆并进,经秀州(浙江嘉兴)、平江(江苏苏州)等地向北撤退。经过常州时,岳飞率军从宜兴赶来截击。飞四战皆捷,擒女真万户主少孛堇等十一人。常州截击战之后,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从左翼进击金军,伺机恢复建康。
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因奸细献策才得以入江。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
五月初,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兀术准备放弃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杀掠和破坏,然后从建康西北的靖安镇(亦称龙湾)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飞领骑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得以收复。
建康战役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无虑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
六月十五日,岳飞回到宜兴,在张大年家题词: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全文见下“个人作品”)。
名扬洞庭。
建炎末,湖南义军首领钟相被俘杀后,杨么等率领数十万人占领洞庭湖区,濒湖置寨,据湖为险;兵农相兼,陆耕积粮,打造车船,练兵水战,继续与官府抗衡。绍兴元年至四年,先后在鼎口(今湖南常德东,沅水入洞庭湖处)、下沚江口(今湖南汉寿东北)、阳武口(今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抗击官军围剿,屡战获捷。社木寨之战中,以车船水军反攻,尽歼守寨宋军,兵势日盛,使官府惧之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制置使,刘延年为随军转运使,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前往镇压。军抵潭州(今湖南长沙),张浚布阵:分兵封锁湘阴、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益阳、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阳渡等湖区诸要津;令岳飞率军趋鼎、澧(今湖南常德、澧县),自上游袭取杨么、夏诚等寨。五月,岳飞至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六月初二,义军龙阳(今湖南汉寿)汛州村大寨首领杨钦领所部三千人及战船出降;寻其余大寨首领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亦举寨相继就招。义军大部被瓦解,惟杨么、夏诚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舟师水战不及义军车船水军,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么寨。杨么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杀,余众被歼殆尽。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至此,杨么之乱被官军平定,就连都督张浚也不得不赞许道:“岳侯殆神算也!”。因岳飞巧智神算,从此名扬洞庭。“徒有王[王燮]数年之劳,未闻岳飞八日之捷。”(史称洞庭湖之战)。
两度北伐。
1136年(绍兴六年)初,由宰相张浚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事,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北伐中原。张浚命令岳飞进军襄阳,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
二月,岳飞于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发布讨伐伪齐的檄令,并积极做好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飞悲痛不已,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牛皋早年在汝州鲁山县宝丰村同金军作战,此时重返故地,精神抖擞,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伪齐守将薛亨,紧接着又乘胜攻克颍州,为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贵、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在攻克卢氏县后,又西取商(陕西商县)、虢(河南灵宝),东下伊阳(河南嵩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杨再兴大败伪齐张宣赞人马,收复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王贵在收复虢州后,又率军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等县城,席卷了商州全境。
岳家军北伐大捷,宋廷为此下诏嘉奖说:“遂复商於之地,尽收虢洛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
收复商、虢等城后,飞向朝廷请示:如形势有利,将命王贵、牛皋两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黄河,与太行忠义民兵配合作战,收复河北失地。但他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朝廷支持。于收复卢氏、长水之后的第十七天,终因“孤军无援”和“以粮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
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伪齐刘豫大为震惊。是年九月,刘豫筹集三十万人马,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高宗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飞正苦于目疾。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
完颜兀术看到岳飞移军东下,中线空虚,有可乘之机,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与伪齐合兵,向襄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二万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
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岳飞大军开到前线,给守城将士以极大鼓舞,军威更振。商州转危为安。襄汉战线也因岳飞大军的到来,敌军不战而退。飞又准备收复蔡州,因见州城防守严密,“势不可攻”,乃作罢。
按照朝廷“规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飞此时已胜利完成任务,加之所带军粮有限,便决定还师鄂州。
飞撤军前,为避免遭敌追击,命王贵、董先向蔡州城发动一次进攻,以作掩蔽。但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击。董先、王贵等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飞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六百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
岳飞对被俘伪齐士卒,均散钱遣返还乡。并对他们说:“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
3尽忠报国。
岳母刺字。
岳飞背上刺的字就是“尽忠报国”,并非“精忠报国”。不过因为宋高宗赵构为了表彰岳飞的战功,曾御赐手书的“精忠岳飞”四字给他作旗帜,后人将二者混淆了。
记者查阅一位学者写的《岳飞新传》,书中有记载:因高宗杀岳飞,加之秦桧为相,故而关于岳飞的史料很少,即便有,也是篡改历史真相者居多。该书提到了《金陀稡编》这部研究岳飞最重要的史籍。此书是岳飞被害21年后,宋孝宗给岳飞平反后,其子岳霖开始搜集资料,整理其父的历史而形成的一个草稿,书中无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
《宋史》卷三八《何铸传》中有条资料很重要,何铸在审问岳飞时看到“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岳鄂王年谱》卷一引《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靖康初姚氏所刺。但是《唐门宗谱》出现很晚,史家评判“讹谬甚多”,姚氏是普通农妇,没有文化,应当不会自己刺字。但姚氏勉励儿子“从戎报国”一事,在《金陀稡编》卷九《遗事》中有记载。
到底谁对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宋史研究方向专家杨果表示,史学界普遍认为岳母刺字只是传说,并非史实。这个故事对于岳飞传奇形象的塑造有一定作用。至于岳母刺字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更加无从考证。杨教授说,目前业内专家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也存在一定争议。
4武术成就。
岳飞在武术史上被尊为“武圣”,深受后世敬仰。岳飞自幼拜名师习武,武功精湛,技艺出众。明清以后流传和形成的诸多拳派拳种,很多都冠以“创始人”岳飞之名,而盛传于民间各地,至今不绝,影响极深。为此,对在武术史上享有“武圣”之称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武艺做一番考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清代《黄梅县志》、《岳氏宗谱》记载,岳飞死后,秦桧密令追杀岳飞家族。岳霆、岳震以及岳家军老部下为避灭门之祸,逃至五郎关下的聂家湾,繁衍生息,世代相传至今。此后岳震和岳霆将岳飞记述的拳谱、拳理、拳法、拳诀和拳歌整理成《武穆遗书》,其内容包括数十种拳术和器械套路,点穴术使用说明,《打法诀》和《八法取用歌》等。岳震作为岳飞的四子,驻守黄梅期间对南宋的安定和岳家拳的发扬功不可没。
岳家拳的流传,核心区域是蕲春、黄梅、广济三县交界的地方,也就是当年岳家定居的杨梅岭所在地。而岳家拳兴盛的原因,除了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和怀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尽管金元时期严禁习武,但岳家拳仍能流传民间,并一直保持着古朴刚劲的风格。无论岳家拳衍生出多少分支,追本溯源,都与岳家拳一脉相承。如今岳飞后裔在湖北黄梅、武穴已相传33代,共计2000余人。
5军事思想。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而且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他列举春秋晋国“栾枝曳柴以败荆(楚),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例,认为此“皆谋定也”。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6郾城大捷。
在873年前的今天,1140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七),岳家军郾城大捷。
南宋岳飞所统率的“岳家军”势力最强时达10万人,是当时对金作战的主力。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得人民群众拥护。1140年(绍兴十年)金军4路大军南下,岳飞率轻骑驻郾城部署兵力迎敌。金兀术率精兵1.5万余人,到达郾城北面,以重铠严装的“铁塔兵”列正面,“拐子马”布列两侧,进攻岳家军。
1140年8月21日(七月初七日)岳飞令将上各持刀斧,上砍敌人,下斩马足,在郾城大败金军,接着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岳飞鼓励将上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但宋高宗与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心求和,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最后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三
有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都令我感动肺腑,有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苏武,卧薪尝胆、为国忍辱负重的勾践……他们的英雄事迹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最令我感动的是郑成功。
郑成功从小就聪明好学,见多识广。皇帝十分赏识,封郑成功为招讨大将军。
后来,清军攻入了福建,眼看就要危在旦夕了,郑成功的父亲无可奈何地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听了,顿时火冒三丈,一个人独自和志同道合的人在水上组织起一支抗清大军,郑成功几次突袭都未成功,正当他垂头丧气、心有余而力不足,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一位名叫何斌的人向他倾诉了台湾人民过着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受荷兰侵略者的逼迫,天天被拳打脚踢。郑成功听了,十分生气,心想:可恶!荷兰人也太坏了吧!把台湾侵占,哼,简直痴心妄想。于是,他义正词严地对侵略者说:“台湾及我国领土,不可让人侵略,如今我限你们马上撤出!”
1661年3月,郑成功凭着自己不畏艰难的勇气顶着风浪,准备和侵略者决一死战!他机智聪明,把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侵略者气急败坏却又无计可施,只好签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台湾人民欢呼雀跃,他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热爱祖国、坚贞不屈,不怕牺牲,解救台湾同胞的事迹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优秀风范,值得后人永远纪念,也令我深深地感动。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四
有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都令我感动肺腑,有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苏武,卧薪尝胆、为国忍辱负重的勾践……他们的英雄事迹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最令我感动的是郑成功。
郑成功从小就聪明好学,见多识广。皇帝十分赏识,封郑成功为招讨大将军。
后来,清军攻入了福建,眼看就要危在旦夕了,郑成功的父亲无可奈何地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听了,顿时火冒三丈,一个人独自和志同道合的人在水上组织起一支抗清大军,郑成功几次突袭都未成功,正当他垂头丧气、心有余而力不足,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一位名叫何斌的人向他倾诉了台湾人民过着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受荷兰侵略者的逼迫,天天被拳打脚踢。郑成功听了,十分生气,心想:可恶!荷兰人也太坏了吧!把台湾侵占,哼,简直痴心妄想。于是,他义正词严地对侵略者说:“台湾及我国领土,不可让人侵略,如今我限你们马上撤出!”
1661年3月,郑成功凭着自己不畏艰难的勇气顶着风浪,准备和侵略者决一死战!他机智聪明,把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侵略者气急败坏却又无计可施,只好签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台湾人民欢呼雀跃,他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热爱祖国、坚贞不屈,不怕牺牲,解救台湾同胞的事迹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优秀风范,值得后人永远纪念,也令我深深地感动。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五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以下便是《大鹏遇希有鸟赋》: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南华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髣髴其形。若乃足萦虹霓,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画,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六
时间如梭,日月如箭。回想春秋,不想便知,敢问豪杰为谁,管仲、齐桓公、鲍叔牙。
坐着时空飞船,观看往事,敬意不空而有。
推开窗户只见一位看上去很文艺的青年即将要被杀头,他就是才华横溢的管仲。再看皇帝旁边有一位打扮像大臣,看上去宽厚仁爱的人正在劝阻皇帝,他们就是最佳伯乐鲍叔牙和一代明君齐桓公。原来管仲用箭射中了齐桓公,可他侥幸活了下来,后来管仲落到了齐桓公手里,桓公一怒之下要杀掉管仲。可鲍叔牙看出管仲是一位治国理政、宽厚仁爱,领兵打仗比自己都强的人,就宁愿把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相国这样的职位让给他,这样大公无私慧眼识才的品格值得我们敬佩,孔子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话来赞颂他。
齐桓公听到鲍叔牙的劝阻后考虑再三同意了他的意见。我看到这里惊呆了呀!他的仇人竟然不杀?就一番劝阻后,就让他的仇人当了宰相?我再仔细品这块微凉的茶时,发现这不止与鲍叔牙的慧眼识才有关,也与齐桓公的心胸宽广有很大的关系。孔子称赞他有话:“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管仲也为此而感动。用尊王攘夷之技,让许多小国和齐国成为了同盟。管仲又分发给他们田地,家畜,同时收回他们的实权,这样齐国的实力一下就雄壮了起来,为后来齐国成为春秋五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见管仲是如此才华横溢。
关掉了窗户。他们的才华、宽容、慧眼识才真不愧为春秋三豪杰。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七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是民国才子章衣萍所著。初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看到故事二字,瞬间觉着自己与名人拉近了距离。里面的每一位名人的故事严谨又不失生动,选材丰厚又不驳杂,站在孩子的视角,选用故事这种形式,非常便于孩子接受,而且让孩子读起来会特别有趣味,无形中特别有助于培养小朋友对历史的兴趣。
还有,语言没有那么晦涩,让小朋友在读故事的时候,仿佛就是在跟爸爸妈妈讲故事一样的感受。而且在每一个故事的前面,书中有单独拿出两页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从画像,到字号有一个简介,另一页上又单独画出一条线,让孩子在看的时候一目了然,这个名人的故事会涉及那几个主要的点。而且串联起来的故事讲解点,是以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为主。
譬如,在讲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故事时,故事里还通过苏轼与好友的一个个小插曲开展,让大家更加了解苏轼在当时的生活状态,及他的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一点,一方面加深小朋友对宋词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更加清楚明白文人墨客的表达方式。
都说读史能明志,还是很期盼咱们出版社能多出这样的书,希望小朋友们通过多阅读此类作品,日后成长为一个有广阔视野,有历史观,有格局的人。如果说到不足,每个故事中能把引用的诗词加个注解就更完美了。至少有了注解,小朋友在读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词的内涵,也有助于小朋友记忆。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八
公元11(北宋崇宁二年),岳飞诞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之书,常手不释卷。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不逾月尽悉其术,能左右射。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初露峥嵘。
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今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抗金形势图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前往魏县李固渡进行侦察。忽与金兵遭遇。飞一马当先,冲杀过去,轻取敌将首级,宋骑随后掩杀,金兵逃窜。初次小战,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不料被金军骑兵截断,前军兵力单薄,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收复建康。
高宗对杜充放弃开封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高宗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并派使臣杜时亮向金营呈送《致元帅书》。
屈辱的书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怜悯。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宋进犯。完颜挞懒(汉名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兀术(汉名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只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
十一月初,兀术占领长江北岸和县。金军沿长江北岸东进,与李成合攻乌江,离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报“督师采石防守”,却深居简出不做准备。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
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才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王燮]的一万三千人策应。陈淬率军力战,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对阵,而不战而逃,陈淬战死,诸将皆溃,飞苦战无援,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杜充又弃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
时岳飞的部下有叛逃者,飞慷慨陈词道:“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哉!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士卒皆被感动,愿随飞作战。
兀术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宋高宗。高宗从明州乘船经海上逃到温州避难。
抗金地图金军南侵后,岳飞军则在其后方,乘机给予痛击。金军占领溧阳后,飞遣刘经率兵千人,乘夜攻克了溧阳县城。飞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邑之粮糗,可给万军十岁!”二月,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在宜兴,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河东等地签军。飞不歧视、苛待他们,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飞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二月,金军以舟师浮海,穷追高宗三百里未获。兀术借口“搜山检海已毕”,大肆烧杀抢掠之后,从大运河水陆并进,经秀州(浙江嘉兴)、平江(江苏苏州)等地向北撤退。经过常州时,岳飞率军从宜兴赶来截击。飞四战皆捷,擒女真万户主少孛堇等十一人。常州截击战之后,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从左翼进击金军,伺机恢复建康。
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因奸细献策才得以入江。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
五月初,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扎营,在夜间以百人敢死队骚扰金军,金军伤亡甚大。兀术准备放弃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杀掠和破坏,然后从建康西北的靖安镇(亦称龙湾)向北岸的宣化镇渡江。飞领骑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得以收复。
建康战役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无虑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
六月十五日,岳飞回到宜兴,在张大年家题词: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全文见下“个人作品”)。
名扬洞庭。
建炎末,湖南义军首领钟相被俘杀后,杨么等率领数十万人占领洞庭湖区,濒湖置寨,据湖为险;兵农相兼,陆耕积粮,打造车船,练兵水战,继续与官府抗衡。绍兴元年至四年,先后在鼎口(今湖南常德东,沅水入洞庭湖处)、下沚江口(今湖南汉寿东北)、阳武口(今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抗击官军围剿,屡战获捷。社木寨之战中,以车船水军反攻,尽歼守寨宋军,兵势日盛,使官府惧之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制置使,刘延年为随军转运使,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前往镇压。军抵潭州(今湖南长沙),张浚布阵:分兵封锁湘阴、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益阳、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阳渡等湖区诸要津;令岳飞率军趋鼎、澧(今湖南常德、澧县),自上游袭取杨么、夏诚等寨。五月,岳飞至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六月初二,义军龙阳(今湖南汉寿)汛州村大寨首领杨钦领所部三千人及战船出降;寻其余大寨首领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亦举寨相继就招。义军大部被瓦解,惟杨么、夏诚仍据寨自固。岳飞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舟师水战不及义军车船水军,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么寨。杨么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杀,余众被歼殆尽。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至此,杨么之乱被官军平定,就连都督张浚也不得不赞许道:“岳侯殆神算也!”。因岳飞巧智神算,从此名扬洞庭。“徒有王[王燮]数年之劳,未闻岳飞八日之捷。”(史称洞庭湖之战)。
两度北伐。
1136年(绍兴六年)初,由宰相张浚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事,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北伐中原。张浚命令岳飞进军襄阳,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
二月,岳飞于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发布讨伐伪齐的檄令,并积极做好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飞悲痛不已,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牛皋早年在汝州鲁山县宝丰村同金军作战,此时重返故地,精神抖擞,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伪齐守将薛亨,紧接着又乘胜攻克颍州,为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贵、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在攻克卢氏县后,又西取商(陕西商县)、虢(河南灵宝),东下伊阳(河南嵩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杨再兴大败伪齐张宣赞人马,收复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王贵在收复虢州后,又率军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等县城,席卷了商州全境。
岳家军北伐大捷,宋廷为此下诏嘉奖说:“遂复商於之地,尽收虢洛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
收复商、虢等城后,飞向朝廷请示:如形势有利,将命王贵、牛皋两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黄河,与太行忠义民兵配合作战,收复河北失地。但他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朝廷支持。于收复卢氏、长水之后的第十七天,终因“孤军无援”和“以粮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
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伪齐刘豫大为震惊。是年九月,刘豫筹集三十万人马,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高宗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飞正苦于目疾。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
完颜兀术看到岳飞移军东下,中线空虚,有可乘之机,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与伪齐合兵,向襄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二万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
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岳飞大军开到前线,给守城将士以极大鼓舞,军威更振。商州转危为安。襄汉战线也因岳飞大军的到来,敌军不战而退。飞又准备收复蔡州,因见州城防守严密,“势不可攻”,乃作罢。
按照朝廷“规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飞此时已胜利完成任务,加之所带军粮有限,便决定还师鄂州。
飞撤军前,为避免遭敌追击,命王贵、董先向蔡州城发动一次进攻,以作掩蔽。但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击。董先、王贵等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飞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六百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
岳飞对被俘伪齐士卒,均散钱遣返还乡。并对他们说:“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
3尽忠报国。
岳母刺字。
岳飞背上刺的字就是“尽忠报国”,并非“精忠报国”。不过因为宋高宗赵构为了表彰岳飞的战功,曾御赐手书的“精忠岳飞”四字给他作旗帜,后人将二者混淆了。
记者查阅一位学者写的《岳飞新传》,书中有记载:因高宗杀岳飞,加之秦桧为相,故而关于岳飞的史料很少,即便有,也是篡改历史真相者居多。该书提到了《金陀稡编》这部研究岳飞最重要的史籍。此书是岳飞被害后,宋孝宗给岳飞平反后,其子岳霖开始搜集资料,整理其父的历史而形成的一个草稿,书中无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
《宋史》卷三八《何铸传》中有条资料很重要,何铸在审问岳飞时看到“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岳鄂王年谱》卷一引《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靖康初姚氏所刺。但是《唐门宗谱》出现很晚,史家评判“讹谬甚多”,姚氏是普通农妇,没有文化,应当不会自己刺字。但姚氏勉励儿子“从戎报国”一事,在《金陀稡编》卷九《遗事》中有记载。
到底谁对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宋史研究方向专家杨果表示,史学界普遍认为岳母刺字只是传说,并非史实。这个故事对于岳飞传奇形象的塑造有一定作用。至于岳母刺字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更加无从考证。杨教授说,目前业内专家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也存在一定争议。
4武术成就。
岳飞在武术史上被尊为“武圣”,深受后世敬仰。岳飞自幼拜名师习武,武功精湛,技艺出众。明清以后流传和形成的诸多拳派拳种,很多都冠以“创始人”岳飞之名,而盛传于民间各地,至今不绝,影响极深。为此,对在武术史上享有“武圣”之称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武艺做一番考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清代《黄梅县志》、《岳氏宗谱》记载,岳飞死后,秦桧密令追杀岳飞家族。岳霆、岳震以及岳家军老部下为避灭门之祸,逃至五郎关下的聂家湾,繁衍生息,世代相传至今。此后岳震和岳霆将岳飞记述的拳谱、拳理、拳法、拳诀和拳歌整理成《武穆遗书》,其内容包括数十种拳术和器械套路,点穴术使用说明,《打法诀》和《八法取用歌》等。岳震作为岳飞的四子,驻守黄梅期间对南宋的安定和岳家拳的发扬功不可没。
岳家拳的流传,核心区域是蕲春、黄梅、广济三县交界的地方,也就是当年岳家定居的杨梅岭所在地。而岳家拳兴盛的原因,除了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和怀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尽管金元时期严禁习武,但岳家拳仍能流传民间,并一直保持着古朴刚劲的风格。无论岳家拳衍生出多少分支,追本溯源,都与岳家拳一脉相承。如今岳飞后裔在湖北黄梅、武穴已相传33代,共计2000余人。
5军事思想。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而且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他列举春秋晋国“栾枝曳柴以败荆(楚),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例,认为此“皆谋定也”。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6郾城大捷。
在873年前的今天,1140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七),岳家军郾城大捷。
南宋岳飞所统率的“岳家军”势力最强时达10万人,是当时对金作战的主力。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得人民群众拥护。1140年(绍兴十年)金军4路大军南下,岳飞率轻骑驻郾城部署兵力迎敌。金兀术率精兵1.5万余人,到达郾城北面,以重铠严装的“铁塔兵”列正面,“拐子马”布列两侧,进攻岳家军。
1140年8月21日(七月初七日)岳飞令将上各持刀斧,上砍敌人,下斩马足,在郾城大败金军,接着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岳飞鼓励将上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但宋高宗与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心求和,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最后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九
提起他的名字,想到的永远是镌刻在背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他一心想重振大宋收复失地,怎想得皇帝昏庸,大臣奸诈,弄得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冤死在**亭下。他就是宋末少有的忠义将军——岳飞。
绍兴六年,岳飞率大军从襄阳北上,锐不可当,大军所到之处尽为所收,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老巢黄龙府之势。怎奈何高宗一心议和,十二道金牌召回了他。他当时挥毫写下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中表现了他满腔爱国之情,收复失地、洗靖康之耻的决心,然而其中又夹杂他的深深的无耐。皇帝之旨意,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只得返回南宋首都临安。
这时的他十分失落地带着军队往回走,他要快马加鞭,想尽快问问高宗为什么要有这样安排?谁曾想这竟会是他最后一次出征。
回到都城,高宗并没给他举行庆功大会,反倒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大牢。原来是奴臣秦桧作怪,向高宗进献馋言,/昏庸的高宗将不明实情的将岳飞投入了大牢。秦桧来让他“招供”。谁都知道他哪里有半点罪名,更不用提什么招供不招供的。最后秦桧急了眼给他动了极刑。因为,秦桧早已与金国串通好,等灭了宋就会有高官厚禄等着他呢!为了这个,秦桧给岳飞动了那我们难以想象的刑罚,希望能从岳飞口中套出些他想要的东西。这样他就可以装成一个好人似的,向世人说:“看我没有冤枉他吧!”
可岳飞呢?虽深受极刑却豪气仍在,宁死不屈!他唯一的不舍就是他的家人和大宋江山!可生不逢时,他再也无法完成那“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梦想了。这一年他仅38岁,死于**亭。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十
齐白石,著名国画家,1864年生,湖南湘潭县人,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卓越的贡献,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德国艺术科学院院士荣誉奖和1955年国际和平奖金。
齐白石毕生为钻研国画竭心尽力,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融合并继承传统写意画和民意绘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不群的艺术风格。他擅长作花鸟虫鱼画,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他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还画山水、人物,亦能诗文和篆刻。他在诗文篆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齐白石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卓越的贡献。他继承了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发挥了形神兼备的特色。由于他出生在劳动者家庭,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人民日常生活相接近的自然风物,具有健康、朴素的色彩。他主张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的篆刻初学浙派,后多取法汉代凿印。布局奇肆补茂,单刀直下,劲辣有力。
齐白石的父亲是一个老实人,平日安分守己,不走一步歪路,不说一句怪话,见了人规规矩矩,做起事来实实在在。齐白石的母亲既勤劳又贤慧,既会操持家务,又很孝顺父母。公公婆婆常常夸奖儿媳妇心灵手巧。这样的家风很利于齐白石的成长。
齐白石幼年非常聪明,4岁时,就学会了数百字。那是祖父用炭画在地上教给他的。六七岁时,齐白石在外祖父的坐馆里读了半年书。这以后,他就失学在家,帮助家中挑水、打柴、浇菜等,干着不少杂活。劳动的余暇,齐白石抓得很紧,出去放牛打柴,总是带上书本,抽空自学。有一次,他读书着了迷,把砍柴之事忘了。天黑到家,怜爱孙子的祖母一顿责备:“你好学,可惜来时走错了人家。”从此,齐白石上山就先砍柴,捡足粪,再取出书来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趁牛吃草的时机,跑到邻村的外祖父家去请教。虽然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但困难从来没有难住勤奋上进的齐白石。除去读书、写字,他最大的兴趣就是画画。山清水秀的乡村景色,妙趣横生的小说插图,都是齐白石绘画的题材。画画用的纸是从旧账簿上撕的,笔墨是家里以前剩的。
父亲看见齐白石身体单薄,做不成扶犁掌耙的好手,就想让他学习养家糊口的手艺。经过多方说情,托人荐举,齐白石开始在一个老木匠门下学艺。起初,他干些杂活,后来专学雕花的工匠活计。这自然用得上画画的技艺。他与师傅一起钻研,改进刀法,创新了不少花样。苦学两年,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青年木匠出师了。一出师,作为长子,便责无旁贷地挑起供养家庭生活的重担。他每次外出做工,都把有限的工资全部交给母亲,而每过一处,都留下手艺高强的声誉。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十一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着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古今着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仍在借鉴太公《六韬》的精华。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十二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着《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着,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着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着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还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伤寒杂病论》着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着作影响甚大。他诊病和学习时遇到一丝一毫的疑问,即“考校以求验”,绝不放过,一定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张仲景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研究有重大贡献。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很大。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在河南省南阳市还为他修建了“医圣祠”。解放后,翻修了“医圣祠”,并修建了“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家。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十三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十四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着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着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史。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思想。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十五
星期三的晚上,我洗完澡后,在床上拿起《中国古代寓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其中《滥竽充数》这篇寓言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古时侯,齐宣王爱好音乐,特别是竽,他每次都会让手下三百多人一起来演奏。南郭先生发现了齐宣王的癖好,觉得自己虽然不会,但是混在这三百多人里,齐宣王肯定不会发现,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他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弄虚作假。后来,齐湣王担任齐王,他让三百个人一个一个给他演奏音乐,南郭先生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我的好朋友皇甫峻熙,他和我说他上学时老师让背古诗,同学们都是一起背的,他经常没有认真背,总是蒙骗过关的。可是,有一次,他们班换了语文老师,这个老师和以前的老师与众不同,背古诗时是一个一个抽查的,不会背的需要留堂。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这样滥竽充数骗老师了。
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些弄虚作假的人,手段再高明,也无法蒙骗一世,早晚会露出破绽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读后感小学生篇十六
陶渊明,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乡里小儿,做了80多天彭泽令就弃乡归隐,躬耕田园的伟大人物。
他喜爱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他厌弃官场政治的腐败、门阀制度深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他归隐田园后家乡遭焚,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世隔绝。
骀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漂浮,如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难以企及时,便在于心灵的自然与悠然;人生的永恒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的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逢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陶渊明的喜欢听那汩汩流淌的泉水,喜欢看那民风朴素的乡野村民,告别了昨日的喧嚣,这一刻,这美妙的幽静,只属于他陶渊明。
南山之下,独坐着他,田园生活,怡然自得。告别昨日的浮华,更喜那桃源的幽雅。
他散落天涯,像一个流浪的侠士,而笔则成了他手中的利剑,揣着它,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啊,走啊!
锄头不如笔拿来顺手,自然庄稼也有点儿不争气,可是没关系,让可贵的倔强把功名利禄丢了吧!
杂草在他的田里蔓延滋长,他不介意,用辛勤的汗水换取生存的底线,用美妙的文字虚拟土壤,给心灵安一个家。他不后悔自己的一切,他如今,只喜欢这田园诗情了。
看着美丽的朝霞,映红了那美丽的天宫,他坐着,他的心潮澎湃,那美丽的色彩,是那天国的盛装,风吹来了稻子的清香,令人眷念的黄昏过渡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美丽的夜呀,这一刻,是如此皎洁,这一瞬,是如此辉煌,这一刹那,我明白了:唯有放弃,才有我今宵的获得!这一生,我为我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