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行评估和分析。请大家阅读下列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提升写作水平。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为了提升我区中小学管理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由区教育局组织的全区中小学58位校长,以教育局申局长为领队,于10月21日赴山东潍坊培训学习,10月22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潍坊一中“容雅”校园文化和三中传统文化教育,下午走进潍坊外国语学校,观摩了两节公开课,听了两位讲课老师的说课并与两位讲课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之后参观了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的根基教育;10月23日上午听了听取潍城教育局副局长韩吉东做的“现代学校管理与实践”的报告,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理事长程新民做的“根基教育生态课堂”的报告,通过两天的参观校园、现场听课、互动交流、听专家报告,觉得这几所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的营建和创造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浓厚的校园文化。
这几所学校的校园都是修炼人品、锻造人性的地方,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文化的渗透可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内,各班走廊的展示墙,教室内的黑板旁、讲台边、书架上,学生们书籍、笔记本的扉页上,甚至在洗手间里?处处都有励志的话语,处处都有教育的体现,处处都在彰显学校的文化。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培养出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以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在这里能成功开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
潍坊外国语学校的生态课堂,其实质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生态课堂的个性特征:
(1)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态课堂坚持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师。
在教学内容上大面积吸纳生活资源,高密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发生在学生身边或学生耳闻目睹的国内外时事、新闻、重大事件、社会生活、家乡变化等鲜活的生活资源,有机地融入到课堂中。
(2)学生学习主动化。生态课堂教学,始终注意启发学生的生命自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探索触及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有助于充分弘扬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加强学生基础能力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这种核心能力主要是指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能力。
(3)教学过程动态化。生态课堂秉持理解、交往、动态生成的课堂过程观。师生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包含情感的交流、彼此的理解和宽容。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动态的知识传播与生成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
(4)教学评价多样化。生态课堂教学,改变了考试和试卷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手段的做法,将学生的各类习作纳入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这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说和做实现最大化,从根本上发展了学生的核心能力。
生态课堂的方法要求:
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目睹的是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授课模式,潍坊外国语学校的生态课堂使得学生在充分自主的课堂上,协作学习,分享成果,这种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永远保持高涨的状态,达到课堂高效。我们也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灵活的结合学科特点、课时内容、学生学情,逐步建立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我们应该认清当前教育形势--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方向,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从我们的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实际,制定适合我们学校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计划,努力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先学形式,再加内容;先转变观念,再付诸于行动,加强学生、老师的情感教育,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学习考察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学习考察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学习考察心得体会优秀3篇】,供你选择借鉴。
今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我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分管领导,参加了县扶贫办组织的外出__县、__县__村、__市等地学习考察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受感触,受益非浅。
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亲身感受到了全国各地你追我赶,奋勇争先,[莲山课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不由得激发了自身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尽己之职尽己之能去带领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二是通过深入学习考察,座谈交流,走看听问相结合,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也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帮助多多,借鉴多多。对我个人而言,主要得到了以下启悟:
1、要搞好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基本内容就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产值,创造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把广大分散的农户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龙头企业带领导农民闯市场,使农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的降低了农民市场风险。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换,不断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此次学习考察所到的湖北京山县、陕西昭陵县、延安市等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都做出了了成效显著的工作,如京山县用十年时间培育发展香菇等食用菌产业;昭陵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延安着重发展红枣产业,这些产业都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而新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显然已落后于这些兄弟县市,还需进一步努力。
2、不搞农业产业化没有出路,农业产业化搞得不得法同样没出路,甚至可能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一是在进行一个农业产业的培育发展决策之初,一定要慎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想当然,认为别人能赚钱,我们肯定也行,否则很容易好心办坏事。像20__年全县轰轰烈烈推广的黄姜产业,就是一起典型的没有因时制宜的事例,结果种植后市场行情一落千丈,让种植户血本无归;我的家乡几年前从福建引种.种植了上百亩沙田柚,结果去年一场特大冰冻,冻死了大半的柚树,虽说这里有天灾的因素,但也是未能因地制宜的必然结果。京山县的食用菌产业能迅速做大,就在于他们有漫山遍野的杂木资源做基础,并充分进行了开发利用。二是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农民种出东西来,最担心的就怕卖不掉,你叫他自己找市场,他找不到,再怎么宣传发动,他也不动心。相反,有了龙头企业的存在,也就是告诉了他市场就在那里,他的种植积极性自然出来了。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产业也就被带活了。陕西大片大片的苹果林,不只是生长在厚厚的黄土地上,更是生长在像汇源果汁那样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基础上的。
3、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快捷的交通运输。此次外出,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在陕西,我都感受到了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宽阔的高速公路无尽的延伸着,通向四面八方。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加速了货物的流通,京山乡村早摘的鲜菇中午就能到达武汉人的餐桌上;陕西省的苹果、狗头枣一天内可发送到全国各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就谈不上农业产业开发。早几年,我县维山乡的一户农民,种了一些草莓,采摘后运到县城来卖,结果在从乡到县短短二十多公里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草莓在车上被摇成了草莓酱,让农户血本无归。这几年,我县的公路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仍需继续努力,加快建设步伐,特别是村到乡路网建设和出县高速公路建设。
4、农业产业开发应和旅游开发有效结合。我县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__梯田、___宫、__河漂流、__森林公园都大有潜力可挖,在旅游开发中,要注重把当地特色产品推出去,让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以旅游开发带动农业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丰富旅游开发。如延安狗头枣系列产品的开发推销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5、要充分发扬延安精神,促进农业产业开发的开展。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努力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敢闯敢干,不断解放思想,用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去开创农业产业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为使我校国家示范院校的建设工作更加顺利,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经学校决定,派一批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课程的骨干教师以及示范办的相关人员赴南洋理工学院考察学习。考察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习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和实现方式、适合于高职发展的师资队伍培养、先进的教学科研环境建设以及工学结合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经验。
作为示范办公室的一员,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本次学习,经过10天的考察和学习,使我深深地感觉到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办学指导思想、具体实施过程、最终效果等都具有很明显的特色,下面对本次学习的过程和心得总结如下。
一、考察学习情况。
本次考察学习是在南洋理工学院进行的,分别学习了该校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机制、校企深度融合、写作网育人环境和机制等相关内容,并且参观了化学、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实验室,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其办学理念、教学工厂、教科研情况、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与企业深度融合的高职办学思路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又很多地方对我感触比较深,例如,教师的严谨治学、先进的实验室条件、与企业深度融合得办学机制等方面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总结如下。
1.具有非常严格的教学管理。
教育具有层次性的垂直管理结构,以课程建设为例,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由课程经理、讲师、助理讲师构成,课程经理负责相关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内容制定,然后由主讲教师进行授课,实践环节有主讲教师和助理讲师共同完成,具有严格的层次划分,下级严格向上级负责,当然作为学术评估,还要有学院评估委员会、系评估委员会作为总负责,这些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完善的师资培养体制。
理工学院非常重视队教师的要求,他们的教师都是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并且,对于该校的教师,到一个阶段,都会送到本国甚至外国(如,中国、日本等)进行实际的企业锻炼和实习,以增长其实践经验,并且将此作为一种制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他们也非常乐意到企业去实习锻炼,心得体会因为这样可以增长其实践经验,对其教学其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使教学和实践相互补充,还有一些情况,例如对转岗教师、专业不景气的教师由学校出资送到企业进行强化培训,甚至年龄很大的教师也要进行培训,他们的观点是只要培训后可为学校做出贡献,那就值得。充分体现了该校对师资培养的重视。
3.与企业深度结合的办学机制。
理工学院和相关企业之间建立了合作为主关系,双方同进同退,企业为了谋求发展,一定要利用一些具有先进理念的大学生为其服务,而理工学院为使其培养的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因此,要有一批企业作为其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学校则为企业解决生产力的同时,也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双方互惠互利,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办学机制。
4.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对理工学院和共和理工学院的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参观和了解,使我们亲身体会到这些学校的先进的教学设施,例如理工学院的化工实验、生物医疗设备、机电一体化实验设备等非常先进,并且这些设备都是可以进行真实生产的设备,使学生在实验的同时,具备进行真实生产的机会,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每个学生都会有大约半年的时间要在实验室或者是实习工厂度过,免费范文加强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5.信息化技术使用的普遍性。
通过在理工学院10天的考察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现代化技术使用的普遍性,通过授课、实验室参观、教学管理、图书馆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出该问题,尤其是在共和理工学院进行座谈,该校的现代化办公网络的使用,更是对我启发比较大,从教学管理、实验管理、学生实践设计环节(学生选题、过程控制、教师评判、最后评定成绩)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并且可以使用视频监控方式进行跟踪调查、反馈,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6.严格的法律制度。
刚刚到达,首先给我们的感觉是炎热的天气,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感叹的环境了,象花园一样的学校和教师,绿草成荫的林荫道,为什么会这么美呢?原因之一,就是该国的法律很严格,比如抽烟就被作为一种违反规定而要受到重罚的规定,而其他类似于售假货、欺骗、犯罪都要受到非常重的惩罚,因此,该国的人们遵守秩序,彬彬有礼,公共场合无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赃物、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公共场合无人吸烟,一片秩序井然的景象。
三、考察学习对今后我校示范建设的帮助和思考。
1.转变思想观念,从示范专业入手,切实实行职业教育。
2.课程开发方面,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教、学、做一体化”,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设计。
3.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工作总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建立切实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校内、校外)。
4.建立资源和成果共享机制,尤其是对成果共享,一定要将研究成果承袭下来,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去完成其他工作。
5.建立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机制,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奠定基础。
6.加强学校培训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各专业要找准自己服务的对象和突破口,加强培训和服务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加强示范网络建设和信息发布和反馈工作的力度。
8.加强学校各方面的辐射作用,使我们的建设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效应。
四、考察学习对我个人在示范建设工作中的帮助。
1.加强服务意识,提高个人能力,为示范建设工作服务。
2.建设好示范网站,使示范建设工作能够动态反映到网站上去,同时也使我校的建设成果能够很快进行推广,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进一步规范信息反馈制度,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报道,并将示范成果和过程及时地反馈出来。
4.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使我校的示范建设顺利进行。
5.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6.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作为一名曾经是教师的管理人员,在完成正常工作的同时,时刻不忘记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为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扎实高效开展下步精准扶贫工作,10月30、31日两天,我随县考察组一起,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参观考察了七星关区和赫章县的五个精准扶贫示范点,开阔了眼界,汲取了经验,受到了鼓舞,结合近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作了以下三点思考。
一是精准扶贫要“扶到位”。所谓“扶到位”包括三个方面,即:对象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对象到位就是我们的贫困对象识别要到位。毕节市自20__年底启动全国第一批贫困户建档立卡录入系统后,从20__年至今,用了近两年时间,反复摸索甄别,建立了一套系统有效的贫困户动态管理体系,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结对帮扶到脱贫出列,一户一档有迹可查,这方面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运用的,但全县大局上县联席办和扶贫办要对全县的工作有阶段性统筹,每个时间节点该干些什么具体工作要有指导性意见,避免各乡镇、各挂包单位各行其是,费时费力又抓不住工作重心。
要注意的是,贫困对象识别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突击加码,必须沉下心来研究部署,确保步骤不乱、干部不慌、群众不怨;措施到位就是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充分征求其意愿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同时对所在村全局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也要有针对的计划。这方面要求我们的乡镇、挂包单位和帮扶干部必须深入实际充分调研走访,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拟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就当前来看,个别单位和干部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的现象,县委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有效管理;落实到位就是扶贫措施的落实县委政府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贫困户及贫困村的相应脱贫措施要有的放矢、落到实处。毕节七星关区就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一市五金多套餐”帮扶机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成立相应帮扶基金,确保帮扶工作有章可循、有钱可用。我县也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我省的扶贫工作政策,探索一套系统的扶贫工作保障体系,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能高效开展。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用活。通过前期遍访工作的开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农民的故土情结十分严重,居住环境再恶劣他们也不愿弃之远走,在外打工挣钱回来,还是愿意回老家建房,对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宣传动员有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政府要尽快制定出我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并做好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建房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时加强对干部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政策,帮扶干部要切实做好入户政策宣传和动员工作,消除农民生产生活顾虑,切实引导他们挪穷窝、拔穷根;二是安置点选址及建设风格要因地制宜。
按照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我们各乡镇的安置点选址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要有利于群众今后的长远发展和全县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建筑风格一定要即凸显当地特色又有创新元素,能被大众所接受,不能简单以沿街修房的形式搞易地搬迁。产业配套也要同步推进,才能让群众“搬得进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三是搬迁政策要因人而异。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多种,住房困难却是共性问题,这里我特别关注民政政策兜底的贫困户,他们自身失去发展能力,住房条件极差,如按现有的易地搬迁政策他们根本无力承担自付的一部分建房款项,就地帮其改造旧房也无实际意义,建议这部分民政兜底贫困户的住房,可在现有安置点规划建设如廉租房形式的住房提供其居住,房屋产权属国有,可动态管理。
三是产业发展要有“主心骨”。此次毕节之行印象最深的当属赫章县的产业发展模式,一个县主打一项大产业配套发展两项林下产业,打造出了中国核桃之乡的生态产业名片,带动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守住了生态红线,绿了青山、美了大地、鼓了腰包。由此可见,选好产业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核心。建议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在打造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抓产业发展不能一年搞一个项目,效果不好隔年又换,干了无数年、花了不少钱,一样也没干上路,样样都像才起步,要集中用力,打造龙头,以点带面,夯实产业链,真正实现一项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就龙塘村来说,我们应当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下足功夫,根据当前实际,可重点在中药材种植、乌鸡养殖两方面进一步探索,就长远来看,要将我们的特色农业产业与库区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走一条特色农业旅游产业路子,带动易地扶贫安置点及周边农户整体脱贫致富。
两天的毕节之行虽行色匆匆,但也收获满满,今后必当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将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持续推进。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高品质课堂"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铁安博士在其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这是我们在去年11月份参加葫芦岛市教育局开展的"科研引领下教育发展主题研讨会"上接触到的。应广大学校的要求,6月21—23日,葫芦岛市教育局于向东副局长带领各县区主管教育副局长、进修学校校长、科研部主任、科研基地校校长远赴大连金州新区开展"科研引领下教育发展主题研讨系列活动"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实地进行了"高品质课堂"的寻根之旅。
"十一五"以来,金州新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了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李铁安博士作为中国教科院派驻金州新区的常驻专家并担任专家组组长,全身心指导帮助金州新区开展教育综合改革,他率领专家团队,为金州新区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带领驻区专家组围绕区域教育发展目标、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高品质课堂、教师课例创新研究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金州新区区域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这次考察活动我们主要观摩了大连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的高品质课堂及学校文化建设、开发区第十中学和开发区第一中学的特色办学。通过考察观摩,我们对大连金州新区学校的高品质课堂建设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红星海学校是高品质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黄海湾畔。
在红星海学校,学校安排的八节观摩课,分别是中学的数学、英语、语文和体育,小学的数学、英语、语文和科学,我们进行了分组听课,并观摩了教研组课后的评课和研讨,有机会直接感受高品质课堂教学理念下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其中于红娟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角的度量》一课充分体现了高品质课堂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教师通过对教材核心问题的提炼,"如何进行角的度量",把握了其两个核心内涵:一是"度"即统一度量单位,二是"量",用公认的单位去量。课上,于老师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量角器的使用问题。通过课前的充分预设,分析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摆放?怎么读数?然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尝试,敢于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利用生成资源互动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解决真问题,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矛盾冲突,充分地去想,去猜测。这个过程是很难得的,哪怕有的学生什么都没有想出来,但是他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暴露了思维过程;跟学生深度对话,促进了思维的完善,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创新意识的品格在逐渐形成;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些都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和教材深度的解读。所有问题的提出,都不是让孩子马上回答的,孩子都是经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解决的。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高。
通过与会者的反馈,一致感到红星海学校提供的几节观摩课都能充分地体现高品质课堂的思想,可以说,高品质课堂理念已经在红星海学校得到了有效贯彻和落实,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高品质课堂追求的是高尚、本真、丰厚、灵动的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第一要义,以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它彰显的是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这让我们真正回到了优质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
在追求高品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我从红星海学校滕琴老师、于红娟老师身上看到了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看到了他们精到的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看到了他们扎扎实实的教学基本功;看到了他们对课堂节奏的精彩把握……这里面固然有学历水平和资源优势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我认为应该还是他们在高品质课堂研究过程中的扎实实践,尤其是对教材的把握,对核心问题的提炼。核心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核心性提炼,这样的问题不是以回答为目的,而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目的。一节课提出两三个核心问题,由核心问题分拆为多个"子问题",再将一个个"子问题"分解为一个个问题单元,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内在的逻辑框架,基于这样的问题单元,生发成具体的问题情境,再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应用、引导反思和迁移等等,这样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在进行深层次地思考,这种思维导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非常有价值的锻炼和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红星海学校的将帅语林碑、东西方圣人雕塑群,学校的厅廊文化到陶艺坊、茶社、咖啡屋及各功能教室,这一切都映射出学校"为成就卓越公民而奠基"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守根固本,和谐共生,多元发展"的办学思想,凸显了"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开发区十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却在平凡之中透露着"不一般",这是一所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他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块石头会唱歌",心育文化路的廊柱、文化长廊、银杏林心路、茂盛的柿园、阅读书吧、心育功能室这些匠心独运追求着"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这就是生态的十中、博雅的十中、人文的十中。
作为示范高中,开发区一中师资卓越,成绩显著,我们从历年的高考可见一斑,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学校广泛开展学科竞赛、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体育运动、科学技术、戏剧影视、国际交流等多方面课程,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精彩的才艺展示让观者无不惊叹,特长学生的发展去向也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在当下的示范高中还能将特色课程开展得如此生动活泼实属难能可贵。
三所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各自的发展理念,虽建校时间并不长,但他们各自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特色发展之路,红星海学校的"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开发区十中的"生态、博雅、人文",开发区一中的"育人至上,多元发展",所有这些都带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校的发展一定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利用好资源,要全方位去营造,要有开放的视野,站在时代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规划和设计,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坚守理想,思路清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忌随波逐流,高原过后,自有一番天地。
1、思想问题。
防止两种倾向:
一悲观论。是认为根本学不来。认为自身不具备相关的师资和财力,不具备与之配套的资源,认为我们的各方面条件与之存在天壤之别,根本没有学习的可能,不管如何努力也不会达到。
二是肤浅论。认为有钱我也做得来。认为这一切都只是靠财力支持换来的,只要有财政支持一切都能轻易做到,忽视了高品质课堂教学研究者主观的努力程度和研究的智慧深度。
要对高品质课堂和学校文化建设充满自信,开展培训和论坛活动,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环境,努力争取财政支持。
2、没有模式的问题。
以前参与的课题研究,一般都会确定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但高品质课堂建设给出的多是思想理念。所提出的策略也只是大致的逻辑思路,这样领导和老师们感觉没有操作模式的东西,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一定要尽快寻找必要的路径和策略,加强对教学内容核心问题和问题单元的研究。
3、教研员参与的问题。
专家的指导十分重要,但专家经常性的指导是不现实的,主要还得靠自身的理解和实践。这就必须有本地教研员的积极、深度介入。研究初期,一定要让教研员充分参与,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具体指导。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加强与实验区专家和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因为高品质课堂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实施高品质课堂研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建立研究团队
高品质课堂教学研究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引领队伍,由市学院领导教研员牵头带领县区教研员长期跟进并在跟进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使教师逐渐内化高品质课堂的理念,并从中得到收获,形成了一个多学段、多学科并进的研究结构合理的团队。
2、确定试点学校
应该由点到面,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放大,以逐步推进为宜。从基地校开始,从骨干教师开始,当然也可适当扩大,灵活掌握。如果一次性全面推开,会使指导、探索的难度加大,副效应有可能增多。
3、建立组织基础
要成立了由行政和业务部门领导组成的各级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研究点校指导小组由教研员、学校领导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
4、行政保障支持
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始终高度重视。要专门制定和颁发相关文件,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及财力支持,把高品质课堂建设做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做为一项工程长期深入开展下去。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开发区十分重视对教师素质的培养,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提高,外出学习心得体会(2009)。既立足于校内培训,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培养教师,2009年4月,我校14名教师在司校长的带领下,到上海考察学习。通过参观、讲座、介绍座谈与交流,使我在教学及校园建设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在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品味,优化育人环境。
本次所考察学习的张桥路小学,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独树一帜。尽管学校占地面积不大,但利用非常合理。教学楼每层墙壁上都有特色,包括世界名人录、名人名言、德育走廊等。最吸引人的是每个中队门前都有属于自己的板块,其设计别具一格,凸现了本班特色。反思我们目前的学校现状,虽有文化,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教师团队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学校许多倡导与决策教师很难及时认同,学习氛围不够,我想这都是我们没能抓住文化建设这个纲。学校是一个培育文化的地方,而今我们书山题海,教室上大课,办公室开小灶,这些都恰恰缺失了文化,我们的一些评价制度,又诱导老师们不得不搞书山题海和加班加点,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想,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必须要精心打造好学校文化,要用健康、激励人的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各项事务,作为学校发展的导向和真谛。文化建设虽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淀与生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校内群众性文化团体的建设。
2.科学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把科学、严格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与所参观的学校相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某些具体操作要求上还不够细化。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在结合我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重新审查各项制度及要求,如课程结构设置优化、课时分配制度等,引进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倡导"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率,向团结、人心、信心要质量,办事民主、制度管人"的办学理念。张桥路小学的小班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教师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科研活动,因此,我校也可以率先尝试小班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加大教科研力度,针对校情设定课题,成立专门的课题组。
就我们所参观的学校而言,在上海市算不上,但学校的课题研究却颇具特色。听着教导主任滔滔不绝讲述自己学校的课题研究,看着他们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我不禁为之震撼!目前,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尚是空白,教研工作也无从下手。班容量大,师资不均衡,加上各种活动,老师无力从事课题研究。我觉得,学校应给老师一个轻松的环境氛围,然后确定大课题,再分组或分段进行与之有关的小课题研究。全体上下都协调一致,工作落实到人头,有布署有总结,分阶段进行,稳步开展教科研活动。
4.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在张桥路小学听了两节课,他们先进的教学设备让教学得心应手。而我们学校,2007年下半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已建成了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这就为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基础设施。但由于能联网的机子较少,教师要想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困难,本来使用多媒体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因为条件有限,也只好作罢。因此,教学不能得心应手。学校应该尽快为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电脑,教室也要有相应设施,并且联网,这样,教师就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教学,节省很多时间,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5.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教师办公条件是保证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的管理"二因素"理论,在做好教师激励工作的同时,做好教师的保健工作,不断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重大举措。
目前,由于学校规模不大,地方太小,十几位教师挤在一个办公室里,人多嘴杂,往往给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带来很多不便。学校教导处虽然为教师提供了喝水的方便,但不能满足四五十位教师的需要,因此,有的办公室只好自己从家里拿热水器等来使用,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办公室里连教师洗手、擦手的用品也不具备,一切都得靠自己。我们学校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或三个平行班。教师所带班级的人数有多有少,工作量很不均衡。因此,学校应尽快改善教师目前的状况,为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我认为,学校可以从扩大教学规模入手,尽快加盖楼层,实行真正的四轨制、小班教学模式。至于办公条件,可以考虑同年级一起办公,也可以分学科、分低中高段办公,这样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探讨,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考察与学习的机会,使我真切地了解到了其它学校的教育现状,有机会解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了许多教育改革的信息,触发了我许多教育灵感。相信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港澳考察活动。通过此次考察,我收获颇丰,对港澳地区的发展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此次考察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港澳考察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两地的繁荣和发达。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高楼大厦林立,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澳门的赌场、豪华酒店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港澳地区在经济、贸易、旅游等方面的极高水平。尤其是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澳门的世界赌城地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港澳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其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参观了港大、中大等高等院校,感受到了港澳教育的精英化特点。这里有很多学生早已被世界一流的大学录取,博士后研究工作更是遍地开花。在澳门,我还参观了葡京大学,了解到澳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努力和成就。这些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得港澳拥有了全球领先的人才资源。
第三,在港澳考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两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作为英国殖民地,香港保留了浓厚的英国殖民时期的文化痕迹,中西文化相互融合。而澳门则是传承了葡萄牙的殖民文化,中西合璧。所以走在港澳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古老的建筑、英式和葡式的饮食,乃至街头艺人和民俗表演等等。这使得港澳具有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
再者,我还有机会参观了港澳的一些知名景点。在香港,我去了维多利亚山,从山顶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景色壮丽;去了小贩星期天,感受到了香港人平凡而独立的生活态度。在澳门,我去了著名的一些景点如威尼斯人酒店、澳门塔等,并参观了澳门的历史街区,如大三巴、妈阁庙等。这一系列的旅游体验使我对港澳的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这次港澳考察使我受益匪浅,对港澳地区的发展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港澳以其繁荣的经济、优质的教育、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了全球瞩目的地方。我相信,港澳的成功离不开这里勤劳智慧的居民,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这次考察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的热情,我将借鉴港澳的先进经验,为自己的成长和奋斗不懈努力。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港澳考察是一次难忘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有幸参观了许多景点和企业,并与当地居民交流。通过这次考察,我深入了解了香港和澳门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这次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体会。
首先,我对香港的经济繁荣和发展速度感到印象深刻。在香港的金融街上,高楼大厦林立,一派繁忙的景象。我参观了香港证券交易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了解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我还参观了香港创新科技园,见证了香港在科技研发领域的迅速发展。这些经济实力的展现让我深感香港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
其次,我对澳门的旅游业和赌博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澳门以其赌场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我参观了澳门葡京赌场和威尼斯人度假村,感受到了澳门浓厚的娱乐氛围。与此同时,我也了解到澳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的发展。澳门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自豪,我参观了澳门博物馆和妈阁庙等文化景点,对澳门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我对港澳两地的治安和社会秩序感到非常满意。在整个考察期间,我没有感受到任何不安全的情况,街头巷尾的秩序井然。而且,港澳两地都开展了严格的旅游管理,保护游客的利益和安全。这让人感到放心而愉快,也为我对港澳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另外,我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我发现港澳居民对自己的城市非常热爱,并且对他们的文化和传统有着深厚的认同感。他们非常友好和热情,并乐意与我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和共享,这也为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最后,通过这次港澳考察,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与香港和澳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地的繁荣和发展。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可以为我们提供众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而澳门则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通过这次考察,我深刻理解到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我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总而言之,港澳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体会。通过考察,我对香港和澳门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也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感受到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和共享。这次考察让我学到了很多,并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段宝贵的经历。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港澳考察是我校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丰富教育经验而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有幸亲身经历了港澳两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文化发展,深受启发和感受。下面我将分享几点心得体会。
第二段:港澳的发展历程。
港澳地区的发展历程令人叹为观止。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和澳门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迅速崛起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商贸和旅游中心。在港澳之行中,我参观了香港的中环金融广场和澳门的维多利亚港,深刻感受到了两地的繁荣和发展。这一切离不开港澳特区政府的智慧和管理能力,以及人民的辛勤付出。
第三段:港澳的教育体制。
港澳的教育体制也多次令我惊叹。无论是香港的传统教育还是澳门的葡式教育,都充满了特色和魅力。我有幸参观了香港大学和澳门大学,了解了两地在教育资源、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方面的不同之处。港澳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和人才,为两地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段:港澳的社会文化。
港澳拥有独特的社会文化。香港的繁忙和多元化使我深感震撼,无论是在市区的繁华街道上还是在市郊的传统村落中,都能感受到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澳门的文化底蕴也令我着迷,这里融合了中国和葡萄牙两种文化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澳式建筑、美食和节庆活动。通过港澳之行,我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次港澳考察深刻影响了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人的重要基石,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我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应该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要勇于开拓眼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
通过这次港澳考察,我不仅了解了港澳两地的发展历程、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将把在港澳之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个人的成就和社会的繁荣不断努力。我深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就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港澳考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铭记在心,并将所学所得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八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们53人前往潍坊市参观学习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我对这次考察培训格外重视,异常珍惜,积极地看、听、记、想。在潍坊培训的几天时间里,潍坊市委党校教授、农学博士、专家、潍坊市乡企局局长分别讲授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国际化竞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潍坊市农业产业化成就巨大的原因分析-兼谈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培植与发展》等知识。专家讲授一天,实地参观一天。这次赴山东潍坊的学习培训使我对潍坊农业产业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在理性上和直观上有了不少的收获:
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建设。特别是以安丘为代表的外销出口模式:龙头企业自建基地,一步到位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的蔬菜基地,实施的是国外的订单农业,也就是按照国外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然后加工包装外销。安丘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六个问题:一是中国农产品和国际市场直接接通,不用走中间商的环节;二是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方式与国际大市场的矛盾;三是解决了农民二次收入问题,农民出租土地给企业,然后又为企业打工。四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问题,在家门口打工,不必外出。五是加快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各项建设。六是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安丘模式真正凸显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群众联动的良性循环。
二是结构调节快。由于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生产。每个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区,最小的单元是以万亩为单位的。因此,潍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来得比较快,比较统一,群众接受很快。一个区域内,要种西瓜就全部种西瓜,要种韭菜就全部种韭菜,整个外销成为一个整体。
三是生产环节精。由于有龙头企业的把关,市场说了算,农民的增收就和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为了达到双赢,企业和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种子、肥料、技术都是企业的,农民只管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就行,这种生产方式达到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方式,企业统一回收加工销售,避免和消除了农民生产环节的各自为政,为农产品的检疫检测带来了便利,订单销售在品牌和诚信的基础上得到了共赢。
四是销售渠道好。市场的建设对潍坊农产品的流通作用很大。农民是生产者,企业是市场的经纪人,需要政府的`搭台。建设市场由政府买单,有了中转站,销售就方便,这就是潍坊农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笈。
通过在山东潍坊的学习和参观,我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相对潍坊,我们甘井镇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市场活力低、生产技术差、没有龙头企业等诸多差距。对于甘井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成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寿光和诸城的做法就是很好的应证。寿光市依托蔬菜产业先后六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诸城市则立足区位优势,大力组织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通过培植壮大外向型龙头、培育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等措施,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升级。我们甘井镇是一个农业乡镇。近几年,通过结构调整,我镇农业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相对而言,我们结构调整力度小,规模小,效果小。因此,学习潍坊的经验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粗耕简种、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品牌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具体讲,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我镇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真正把“果、畜、烟、菜”和云寂寺、黄土地休闲观光旅游这些具有我镇较强生产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品牌做大做强。将优势农产品做出规模,做出成效,使地方特色产品发展成为我镇经济的主导产业。
模式和经验告诉我们,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大力培植发展大棚菜、牛羊贩运等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集镇建设,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积极促进和带领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努力扩大我镇农产品的销售空间。
三是推行规范生产,实施品牌经营。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当今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必须下决心、下力气首先抓好农业规范化生产,在此基础上再推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内在质量,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九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港澳考察活动。这一次考察不仅让我了解到港澳的独特魅力,还深深感受到了港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观察和体验,谈谈我对这次港澳考察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港澳经济的发展。
港澳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世界各地的优势联系,一直是世界经济的热点之一。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所见到的先进的产业和繁荣的商业氛围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高楼大厦林立的香港,还是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澳门,都充满了创新和活力。这源于港澳地区在国际经济中担当的重要角色。港澳与国内外进行经贸往来,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推动着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通过这次考察,我深刻体会到了港澳经济发展的独特魅力。
第三段:社会制度与文化多样性。
港澳地区拥有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多样性,也是其吸引人的一大特点。港澳在中国大陆以外实行“一国两制”政策,这使它们拥有较高的自治权和独特的社会制度。香港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而且也是一个高度自由和开放的社会。澳门是一个充满独特融合风情的地方,保留了大量葡萄牙殖民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这次考察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港澳在社会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中国大陆的独特关系。
第四段: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
考察期间,我们不仅参观了港澳的著名旅游景点,还亲身感受了这两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无论是香港繁忙的市中心还是澳门迷人的旅游胜地,我们都能看到它们对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的重视。港澳地区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平衡,通过建设公园和保护自然资源,使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发展也充分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生活质量。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港澳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努力。
第五段:对未来的启示。
这次港澳考察活动让我深受启发。我不仅对港澳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设想。我明白了全球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我认识到了对外开放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此外,我还体会到了学习和努力的重要性,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进步是不可或缺的。我将以这次考察活动为契机,保持对国际、国内的关注,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总结:
通过这次港澳考察活动,我从经济发展、社会制度与文化多样性、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等方面,对港澳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和努力的重要性。这次考察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和收获,更是我实现自己梦想的重要启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对国内外的关注,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十
港澳地区是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社会制度。近期,我有幸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港澳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了港澳的发展现状和社会文化。这次考察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使我对港澳地区的认识更加全面,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高的追求。以下是我在此次考察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港澳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在港澳考察中,我了解到港澳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学校到街头巷尾,每个角落都显露出港澳繁荣的景象。我参观了香港的金钟中央、尖沙咀地标、澳门的威尼斯人度假村等著名景点,感受到了港澳的发展经济实力和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港澳的高度自治和保持的法治原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考察使我深刻认识到港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对港澳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感受港澳的教育与文化。
港澳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这次考察我也有幸参观了不少港澳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如香港文化博物馆、澳门葡京博物馆等。通过这些参观,我进一步了解到港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元文化的交流。此外,我还参观了不少港澳的高校,并与一些港澳学生进行了交流。港澳地区的教育体系十分先进,学生自主性较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让我对大陆教育体制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更多的启发。
第三段:感悟港澳的社会秩序与民生保障。
在港澳地区,社会秩序稳定,民生保障完善。有序的街头巷尾、整洁的公共设施、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等,体现出了港澳社会的良好秩序和政府的服务水平。港澳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十分完善,人们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尤其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给我留下了非常积极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大陆地区的政府和社会秩序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第四段:启发与反思,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高的追求。
这次港澳考察活动着实赋予了我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通过对港澳地区的参访和交流,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了解到了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到了港澳秩序稳定和民生保障的现状。这让我产生了对自己未来的更高的追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能为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也希望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一点成绩,让中国更加繁荣富强。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港澳考察活动,我深入了解了港澳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到了港澳社会的发展现状与社会秩序。这次考察让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高的期许。我将把这次考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断完善自己,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一
九月份参加为期一周的苏州党校异地培训,听取了苏州市委党校领导和苏州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的《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与“三区三城”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和体会》、《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昆山之路》等专题讲座,实地参观考察了张家港城市建设、蒋家巷新农村建设、昆山开发区成就展和新加坡工业园区等,苏州人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今又抢占先机,围绕经济经济发展抓转型升级,提出“三区三城”的新目标,苏州创造的经验让苏州闻名于世,苏州的未来也将一路领先。
苏州回来,令人难以平静。石狮曾经以小洋货、小市场、小政府闻名全国,全国跑石狮。建市二十多年,石狮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然后起之秀却后来者居上,石狮市场难以与义乌相比,经济发展也被昆山、张家港等苏州远远地拉开距离,石狮发展速度与发达县市与难与同日而语了,石狮有被边缘化的危机。苏州之行,增强了我们忧患意识,学习苏州,思考石狮,在解放思想谋发展、千方百计招商引资、重视引进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解放思想,推动了苏州的一次次经济的腾飞。敢为天下先,兴办集体企业,实现了“农转工”,使苏州农村城镇经济发展积蓄了基础;勇于挑战,率先在县级政府设立保税区、经济开发区,引进外资,走向了“内转外”,使苏州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审时度势,推进企业从量到质的转化升级,成开型了苏南发展模式;谋事在前,在经济发展后出现一些土地、环境等问题之际,不失时机地依靠人才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行转型升级,有信心使经济三年翻番。苏州了每一次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无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为了苏州经济的发展,突破县级不设保税区、开发区,无不是当地领导不为政策束缚敢破敢立的思维和行动。
为了让台商安居乐业,吸引更多的台商落户生根,拔出二百多亩地建妈祖庙,没有开放的思想是难以作出如此有悖常理的决策,尽心尽职为投资者服务、着想,无不凝结着苏州领导者们解放思想的智慧。我市在机构改革自觉不自觉地重新走回老路,小政府大社会的机构改革成果已不再现;因循守旧按政策办事,缺乏创新、解放思想的精神,放慢了发展的速度,已然党政机关,显然,如果没有解放思想,也难以有石狮的经济腾飞。
苏州发展之路,或者称之为苏南发展模式,其成功得益于招商引资。因此有人认为,苏州经验说到底是招商引资的经验不无道理。没有招商引资的成功,没有项目落地,何谈经济发展。创造投资环境,优化服务质量,是苏州人招商的法宝。他们全力以赴千方百计进行招商引资,认为帮助招商引资者是恩人,投资者是亲人,能招商引资是能人,影响招商引资者是罪人。一个个项目引进,无不是苏州人为自己发展的创造机遇。
正是他们重视招商引资、选资工作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使苏州成为台商、外商投资首先的地方,使苏州成为经济发展奇迹的神奇土地。联系到我们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种种纠纷,项目落地还存在种种障碍,需要依靠政府及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处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如此的投资环境,怎能招得了商。
同全国各地一样,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便显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发展经济。要取得继续发展的先机和优势,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便要走分工和专业化道路,走依靠科技创新、依靠人才的道路。面对困难,苏州人有先见之明,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发展新优势。引进全国名牌大学在苏州设立研究所、研究生院,傍科技傍人才,使新技术新产业能就地生根。
苏州人很得意于国家实施的千人人才计划,苏州有五十人之多,很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利用,有了人才和科技的优势,便有了强劲的潜力,所以苏州很多县级市信心满满三年财税再翻番,上千亿不成问题。如此的发展速度,将我们远远抛在后方已成事实。石狮的发展,主要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几乎没有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求全难成大,工业园区既是生活园区也是设市场,显现企业缺乏分工协作精神。如何根据我市的特点,搞好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升级换代,做好产业的分工协作,苏州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二
最近,我和我的同事们赴港澳进行了考察。这次考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港澳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习了港澳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多样性。这篇文章,我将会分享我的港澳考察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给读者增长见识,也为港澳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段:港澳的政治制度。
在港澳考察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港澳的政治制度。我们发现,港澳特别行政区采用“一国两制”的政治模式,保留了大部分英国殖民时期的司法、行政和立法制度和文化体制。这个制度不仅保障了市民的权益,更为港澳的长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在港澳考察中,我们也看到了港澳特别行政区实施“内地与港澳共同发展”的政策,不断加强与内地的合作,推进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港澳与内地的联系,让港澳特别行政区更加紧密地融入中国大陆,产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发展机遇。
第三段:港澳的经济发展。
港澳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也让我们印象深刻。除了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优越的金融和贸易环境,我们看到港澳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科技、教育、医疗、旅游和娱乐领域,为港澳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通过与内地的合作,港澳也将其独特的优势扩大到中国大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金融和贸易中枢。
第四段:港澳的文化多样性。
港澳特别行政区不仅是一个拥有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地方,还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地方。港澳文化独特,融合了中西文化,其中港澳特别行政区的美食文化和文化景观也值得一提。港澳美食以海鲜和粤菜为主,尤其是港式点心、鲍鱼、大闸蟹等美食更是让人口水直流。港澳的文化景观也非常有特色,澳门的三大名胜、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天星小轮等都是值得前往游览的。
第五段:回顾与展望。
通过本次港澳考察,我更加了解港澳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也愿意为港澳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内地与港澳共同发展,促进两地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我们相信,在“一国两制”的政治模式下,港澳特别行政区将会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发扬独特的文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学校,但成功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
这次我们抱着“踏踏实实学习”的思想深入实地的查看了贵港、桂平两市的几所学校,他们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严谨务实的发展步伐,令我们叹为观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几所学校通过坚持“特色办学”,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名牌。蒙公小学、蒙公一中的德育科研着眼于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十几年的摸索和总结,已形成了这一特色科研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实用化()。极力营造“书香校园”的和谐氛围,力争师生做“学习型”、“专业型”、“学者型”的人才,这一举措也是卓有成效。这两所学校无疑都是成功的学校,而且也在成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肥园”。
这次考察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层次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化精神和科学色彩的校园文化,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当地校园建设特有的风采,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做一个读书人,文化人;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机构改革,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和体现学校文化;学校应打造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
此次学习考察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的同时,更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三)我校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博龙公路旁边,与亚山街相邻,为师生方便上下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存在着教育环境相对嘈杂和治安复杂的问题,周边治安环境和学生的道德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地方宗族观念和黄、赌影响,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增加了压力,硬件设施的相对不完善,活动场地相对狭小,这些都成为制约我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师生的卫生意识不强,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也是学校领导班子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二、启迪了思维,坚定了信心启迪了思维,观念更新、角色转变,从我做起。此次考察使我清楚地意识到。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四
首先,十分感激局领导给我创造了此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短短四天时间,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参观考察、一路惊羡不已、一路发奋立志,大家边学习边思考,边思考边讨论,反思自我,查找差距,衡量本局的发展状态,谋划迎头赶上的办法措施。所考察工商局(所)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意识超前,改革思路新颖,创新机制灵活,基层建设步伐大,干部精神状态好,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所见所闻让人耳目一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我对转型建设的理解和深思,真的是不虚此行,对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推进今后工作大有裨益。下头,我按照考察分工,着重就市场规范方面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现场参观了××区工商局××工商分局和××市工商局××分局等单位,参加了工作座谈会,外地工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亮点一:工作流程精细化。××工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工作次序清晰、条理规范。××市工商局印发的《工商服务指南》资料十分全面,基本涵盖了工商部门的各项日常工作,且通俗易懂,结构分明,让前来办事的人一阅便知,既节省了群众办事时间,又提高了工商工作效率。从宣传光碟到汇编成册的软件资料,从办事大厅详细的工作流程到职能科室规范的工作制度,××工商经过点点滴滴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经过规范化的监管服务,全面提升了工商形象。
亮点二:教育培训差异化。首先,领导班子做表率,××工商要求领导班子做到勤思考、常总结、善管理、全教育、勇决断、敢负责。思想工作常抓不懈。其次,差异培训练新兵。针对不一样对象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制定有差别的学习目标,实行合理的差异化,提升新老同志的工作本事和业务素质。
亮点三:日常考核常态化。××工商提出日常监管考核“六率”,分别是无照经营控制率、食品安全监管率、重点行业监管到位率、申、投诉办结率、经济户口系统运行率、目标任务完成率。经过指标量化,细化日常监管工作,将日常监管工作落实到各个职责人,真正做到奖惩结合、赏罚分明。××工商局创新性提出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对在不一样位置、不一样年龄阶段提出的差异化的工作要求,并经过考核给予必须的奖励。干部分类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调动了干部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进取性。经过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工商局有效提升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本事,提高了队伍整体水平。
亮点四:分类监管规范化。在无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管上,××工商采取分级分类的监管模式,建立三类监管区域,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配合,搞好工作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将无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到辖区群众的心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亮点五:监管服务创新化。在××市工商局,我们了解到该局发出了全国第一张农民合作社营业执照、全国第一张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营业执照,自主研发了《外企出资监管系统》、《电子监管地图系统》等等举措。窥一斑而知全豹。××工商在工作中十分强调工作创新,并经过大胆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服务监管水平,将服务和监管有机结合,为××地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保证。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关键是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解决问题,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经过学习考察某省工商局有关局(所)的经验和做法,结合贵池工商的实际,提议将市场规范工作的总体思路定位为: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创新基层工商所市场监管制度和方式,及时整合人力资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构建市场监管执法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工商所实现高效能监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水平。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晰监管层次,创新监管方式。一是监管工作推进层次化。工商部门应对庞大的监管群体,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监管层次化,推进实施分行业、分时段监管举措。二是市场监管痕迹化。即:抓好行政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记录制度建设,要求无论是市场监管还是行政执法、行政指导、服务发展、消费维权等都要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这样既能体现工作效果,又为考核供给依据,同时还可为追责供给证据。不仅仅有利于阶段性工作的检查督促,并且有利于整个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完成。三是专项整治常态化。专项检查和整治要经常化,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到整规结合、纠建并举,使市场痕迹化的监管模式与市场巡查制相结合,做到有长效的监管制度、长效的监管手段、长效的监管措施等,采取在检查督导的同时,按既定的工作标准、程序规范到位,做到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挡。
(二)强化绩效管理,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工商所工作人员市场监管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明确每个人的监管职责。即结合全年工作总体目标,制定客观、明确的监管职责量化标准,将监管职责分解、细化、落实到个人,并签订《监管目标职责书》作为今后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以绩效促管理,解决基层监管任务不明确的问题,将监管任务达标率落实到个人。
(三)拓展执法广度,推进执法深度。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学习研究各行业的特点,拓宽监管视野,努力在商标、广告、合同等案件上有新的突破,加强涉外案件的办理力度,扩大执法幅度,提升执法影响力。应当引导每位同志拓宽知识面,结合工作兴趣,培养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类案件上的执法本事,将每位同志培养成“一专多会”的全能型执法人员。
(四)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案件质量。案件质量是执法工作的保证。既要加强实体法的学习,也要重视程序法的领会。既要维护法律的公正性,也要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具体到实际中,从案源的发现开始,重视案件的程序性和证据的巩固,切实做好案卷的装订工作,认真规范每一份案卷材料,确保每一齐案件都是铁案。
(五)加大监管宣传力度,增强执法震慑力。随着信息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要转变思想,破除宣传工作“无用论”、“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等片面思想,加大监管宣传的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提高执法的震慑力,营造人民群众参与监管、经营户自觉自律的良好氛围。
结合此次外出考察学习,针对当前乌沙工商所工作实际,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市场监管工作:
(一)抓住重点行业不松手。总结以前工作的经验成果,继续加大对食品、农资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监管覆盖率,提升监管水平。
(二)兼顾一般行业不放手。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利用商标监管、广告监管、质量抽检、消保维权等职能,加强对一般行业的监管,促进市场秩序规范。
(三)全面推进层次化监管机制。克服监管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变应付式的被动监管为进取的主动监管。同时,创新监管方式,分行业、分时段对不一样行业进行有的放矢的重点监管。
(四)抓落实促监管。将监管任务完成率落实到每个网格职责人,进一步细化、量化。从主动服从、预警教育、行政处罚三个层面锁定监管目标,力促监管到位、市场规范。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五
北方还是春寒料峭,南方已是盛夏时节。2011年4月24日,在**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带领下,**市首届校长高级研修班成员一行十五人对香港、澳门、珠海、深圳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6天的行程虽然短暂,但匆忙而不失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港澳繁华都市的风光,还先后考察了中山公园、珠海渔女像、珠海情侣路、海滨公园、深圳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地王大厦),重点参观考察了珠海市斗门区六乡中心小学、乾务中心小学、深圳市桃源中学。大体上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
在考察三所学校时,我们分别实地观看了六乡中心小学、乾务中心小学的大课间操,听取了六乡中心小学谭校长《以习惯养成教育,促学校内涵发展》的经验介绍、井岸镇龙西小学陈康海校长《魏书生教育思想给了我校蓬勃向上的力量》的发言,以及桃源中学《以办学创新破解校长岗位诸多难题》的精彩报告,参观了三所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及学生活动情况。通过参观、听介绍、与教师零距离的研讨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到魏书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异地已开花结果,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体现在三所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当中。
珠海市斗门区教育局认真学习**市实践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思想的成功经验,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和“学生每天七个一分钟”、“培养学生八个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全区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谱写了斗门教育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深圳市桃源中学是1999年9月1日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办学校,学校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所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备齐全、功能齐备的花园式现代化中学。现有26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和近90名教职工。桃源中学以主动学习为导向,以科技和艺术教育为依托,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观点,审视和践行该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几年来,该校陆续获得了深圳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等荣誉称号。真正实现了“三年靠特色提自信,五年创品牌聚人气”的崛起的目标。
我们**市中小学10多年学习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才有的教育成果,如今,斗门教育人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益,我们为之感到震撼。从两所小学的参观学习中,我们看到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好、学生的学习状态佳、师生的身体素质强、师生教与学的习惯棒、教师的集体备课实。斗门教育局局长说,我们就是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地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我们就是要实现“**教育的今天就是斗门教育的明天”。我们看到了斗门教育人的执着,看到了斗门教育人的智慧,也确信,斗门区的教育明天更美好。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形成共识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引领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力量。桃源中学2002年创建“生态型学校”办学理念。2007年方星校长对“生态型办学理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了学校的办学追求,强化了可操作性。几年的时间,他们先后开发了《蝇眼看校园》、《虚拟博物院》、《星光灿烂》、《科技长廊》、《班级风采》、《每周热播》等十个系列的`校园文化形态。紧接着,在上述建树的灵感启发和资源支持下,推出了“缤纷桃源大舞台”这一整合工程。第二届“大舞台”结束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如今,桃源中学的“大舞台”已经形成了学校的名片、旗帜和形象大使了。由于“大舞台”紧紧围绕着“面向全体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等素质教育的特质展开,所以,它已成为学校最具广泛影响力、持续发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素质教育品牌。这种内涵厚重的校园文化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认真学习的。
桃园中学的科技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太阳能车、蜘蛛侠、环保礼炮、气垫船这些极具科技含量而又创意十足的科技作品深深吸引着我们。“免检教师”、“热带鱼缸”、“有声英语锦句牌”……我们不禁感叹:桃源中学可看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很有创意,以前没见过!这只是科创特色创新,还有学校管理的创新、教学与教研的创新、办学理念的创新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区经济发达,各级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财力投入很大。学校硬件建设好,每所学校无论是校园环境、办公环境、教育装备均实现一流配备,为学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园清洁优雅,花木茂盛,文化气氛浓厚。
收获与启示:
当前学校还应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必须守住某一方面,抓住某一点,做细做好,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保持本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魏书生老师说:抓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带来的不仅是行为习惯的变化,更是教育质量的提升;抓教学改革,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带来的不仅是教学质量的变化,更是育人质量的提升。因此,珠海斗门教育考察之行,更加坚定了我们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信念,我们要带领教师以更新的观念,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思想,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有特色、有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的学校。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部分。学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学校精神”,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特色定位的凝练、概括和形象诠释,是高高飘扬在师生心目中的校园旗帜。桃源中学的校园文化已经能引领该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人生信念的发展取向,营造出学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和人际环境,因此才打造出桃源的特色和品牌。我们反思自己,只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在文化引领方面做的还不够,还要在以课程和制度为载体的学校文化建设上、以精神和理念为载体的学校深层文化建设上找切入点。例如,建立健全校史展览。它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教育、凝聚与鼓舞作用,使学校优良传统和学校精神代代相传。二是确立并布置能体现本校特征的校训、校园标牌、路标、雕塑、艺术走廊等,形成鼓励师生开拓进取、努力奋进的校园环境。三是建立完善校园节日。如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使之成为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四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五是组织学生的社团活动。
华东师大夏志芳教授讲过这样一个观点:在学校发展的第一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与能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学校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一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第三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从而使学校的发展从必然走向自由。三个阶段始终不变起真正作用的是校长。我认为,桃源中学的管理,已经达到了第三阶段。方星校长的人格魅力、教育思想已深入桃源中学师生心里。学习桃园中学应从管理入手。
1、提高校长素质。校长必须不断学习,改变传统管理方法,学校新的教育理念。要静下心来学习领导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多钻研几本教育管理理论。同时多参加像这次校长高级研习班之类的校长培训班,多聆听专家和名校长讲座,对照自己工作,反思、实践、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再有一点要身体力行,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2、经常反思,不断创新。作为校长,要经常反思。把学校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制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层面推进。校长非常需要学习名校管理经验,对比、反思自己的办学行为,改进办学策略,才能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方星校长的学校管理创新、教学教研创新、校园文化创新、办学理念创新、科技特色创新无一不推动了学校的向前发展。
3、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支撑学校的发展。每一个名校都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管理效益不断提高,学校持续向前发展。桃园中学学校管理创新中的项目有:校长办公会两点一线计划表、行政任务跟踪表、行政督察记录本、校长智囊团制、免检教师制、goodboy计划、双维式教师发展性评价等,教学与教研的创新包括课堂定向越野赛、课堂互动诊断仪、教学质效监测表、共生式教学、回旋增益式资源库、均衡化分班、“意愿结合制”、“三参数”制定法等。校园文化创新内容更是数不胜数:免检教师、每周热播、虚拟博物馆、蝇眼看校园等。处处体现管理制度的完善创新。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以魏书生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创新,才能大力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探索出有特色的办学新路径。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六
2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同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首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潮流和现实需要的。“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成功抵挡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波及,并持续促进两地经济欣欣向荣。“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绝的政治魄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深刻内涵,必将促使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伟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要把三地科技创新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燃点”,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连接,人文习惯风俗相近,而发展重点中心以及经济增长点各不相同,因此坚持协调发展有利于大湾区建设的健康、顺利、有效。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纲要》就一现实问题作为考虑全局的出发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粤港澳三区,体现了新发展的理念实践。
赴港澳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推进,港澳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对于我们了解国家发展、增进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我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港澳考察活动,我有幸参加其中。通过此次考察,我深知了解港澳的重要性,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通过考察,我们深入了解到了港澳地区的独特优势和发展特点。位于珠江三角洲的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并且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特别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一直以来以其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规范的法治环境和开放的市场机制而闻名。而澳门则以其特殊的文化街魅力而吸引着无数的游客。通过亲身实践,我们亲眼目睹了港澳两地的繁荣景象,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港澳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
其次,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深感两岸交流的重要性。港澳地区人文交流方面丰富多样,两岸学术交流、人才交流、创新创业交流等形式多样,这不仅有利于双方经贸合作,也有利于加强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通过与港澳地区的同学交流,我们不仅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需要港澳这样的窗口和桥梁。考察过程中,我还了解到海峡两岸合作的前景。两岸同胞的互利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保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就能够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
第三,此次考察给我们的专业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我对于中文的研究一直充满了热情。通过考察,我不仅加深了对中文的理解,更了解到港澳地区的中文教学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港澳地区的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给我启发,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更加深入地了解中文的文化内涵,将来为两岸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此次考察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港澳地区的社会问题。港澳地区面临着一些独特的社会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住房问题、少子化等。了解这些问题不仅让我们更加关注港澳地区的社会发展,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社会稳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参观香港大学和澳门大学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港澳地区的教育改革。这让我深思,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关注港澳地区的发展,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港澳考察,我深刻体会到了港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对两岸交流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港澳地区的发展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我相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努力学习,我们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