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大全(20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范文中包含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要点。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二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生齐读“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
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肯定激励。
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1)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四、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五、总结延伸。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六
1、读词语。
裹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一撮胡子
蓄 温柔 穿戴 埋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一张被单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在不同人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童话故事里的走出来的人)
(童话故事中的人是虚构的,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小女孩为什么会觉得爱因斯坦是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呢?(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读一读,这句话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衣着)
他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不整齐,邋遢)
2、(不会整理房间)
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的意思是什么?(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可以看出他……(不会整理房间)
爱因斯坦衣着不整齐,而且一点也不会整理房间,所以小女孩觉得他(不是最伟大的人)
(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小女孩认为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至少穿衣服得整齐,在她的眼里,最伟大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二)、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有人认为他是吗?(父亲)
(三)、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父亲听后兴奋的说:“孩子,你今天碰到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指名读好父亲的话,问:从他地朗读中,你感觉父亲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呢?
(在父亲看来,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遇上这位伟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看来父亲十分地崇拜爱因斯坦。)(伟大)
那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吗?拿起书本,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细细地读读课文,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得到启示。
(四)、“我”(作者)眼中的爱因斯坦
(课文第四自然段对话)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其它同学想一想,从他们俩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因斯坦和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谦逊诚恳 天真直率)
指名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中的性格。
男女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童心未泯 乐于助人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虚心受教
爱因斯坦是不是个伟大的人呢?结合文中的话语以及你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要说明理由。
1、学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你认识了( )的爱因斯坦和( )的小女孩。
2、教师小结:
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七
(片段)师:板书课题“爱因斯坦”,让同学们说一说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生:他是著名的科学家;
生:他是一位犹太人,一心热爱自己的科学事业……。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用红粉笔写上了(伟大)。
再接着板书“和小女孩”,再让学生说一说,通过预习你认为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普通)。
师:这么一个12岁的普通小女孩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三次不同的时间,让学生简要陈述三件事的内容。
师:是什么使一个普通的12岁的小女孩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走得这么近?
生:是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让他们走近了。
生:是小女孩的率真让他们走近了。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走近课本一起去感受一下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与小姑娘的率真吧。
(反思):通过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和对课题的理解和猜测。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总领全文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层层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八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其中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的对话所包含的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领悟其中科学家的一颗童心和潜心于科学而忽略了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然后从课文所写的几处相遇情节,切入“这几次相遇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2、体会爱因斯坦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a读悟第一次相遇。
抓住“衣衫不整”、“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和“纳闷”、“仍是……仍是……”等词句来感受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
抓住“撞上”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受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b读悟第二次相遇。
抓住“我是……,但并不伟大”和小女孩的评价的朗读感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抓住“温柔的目光”、“鬼脸”这些动作、神态和一段有趣的“小老师”教“老学生”的对话,朗读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和一颗童心。
c读悟第三次相遇。
抓住“到处”、“一塌糊涂”等词语来感悟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受;同时抓住“小教授”煞有介事地手把手教科学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悟这人间的爱心和一颗真挚的童心。
d读悟末节。
抓住和女孩父母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
引导学生抓住几次“相遇”的第一句话,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请你找一些表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亲密的句子读一读,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理由呢?读过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组织集体交流)
1、向学生展示一组爱因斯坦和蔼可亲的照片,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了解。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九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8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读中感悟,自读自悟。学法:自主探究。
资料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时的语言、外贸、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课外搜集一些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发明和生活中的故事和鱼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
相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相遇伟大
相邀执着追求
夸小孩儿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1. 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1) 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 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 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 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 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 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1. 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 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 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 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 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 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 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 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 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1. 完成《补充习题》
2. 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不同人的眼中认识不同的爱因斯坦,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导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从不同人的眼中认识不同的爱因斯坦,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十八课,大家齐读课题。
一.复习旧知。
二 感受不同人眼中的爱因斯坦。
在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交往过程中,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在小女孩眼中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用智慧的眼睛在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并划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1)出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请生初读这句话。
b: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的?
c,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信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师适当描述)。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师:你能说说读这句话时应该要注意哪些词?
生:衣服又肥又长,裹,趿拉等。
师:你能把这些字词读好吗?
生个别读。
注意指导读好:又肥又长,趿拉等词。
师:爱因斯坦这样的外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生:衣衫不整,不修边幅,破破烂烂,邋遢俗气,衣衫褴褛等。
师:难怪小女孩会想:“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师:当小姑娘心里这么想时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
生:惊愕,纳闷,奇怪。
师:,那么把你的感受伴随你的表情一起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老师从你们的表情和朗读是看出来你们读懂了,谁愿意来读给在家听听。
(个别读)。
d:,让我们把爱因斯坦的形像记在心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f:同学们作者正是抓住爱因斯坦的特点,用潦潦几笔就把爱因斯坦的形像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的描写也是写好人物外貌的有效手法之一。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师:能不能给句子换个说法?
请一位学生将此句换成陈述句,并请他来读读陈述句,其他同学读读原来的反问句,
师:同学们,这两句在所读的句子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师:你能说说纳闷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明白,不理解。
师:小女孩不明白什么?
师:你能把小女孩的纳闷给读出来吗?(个别读)。
那就请你再次读出小女孩的纳闷吧。(板书 不伟大)。
师:那么,在小女孩心中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文质彬彬,衣着考究,很绅士,西装笔挺的,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课件出示: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乱,一塌糊涂)。
师:你从哪看出来乱?
师: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环境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一片狼籍.杂乱无章)。
(二)爸爸妈妈眼中的爱因斯坦。
b.出示: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个别读。
师:在爸爸眼中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
生:伟大。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注意“兴奋”,因为他没想到这位伟大的人会被他的女儿遇上,他觉得很激动,
师:那么你能激动地读读吗?
师:那也请你来读读。
师:好,老师听出来了,在父亲眼中爱因斯坦是很了不起的,那么在妈妈眼中呢?
出示;她好奇地问:“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妈妈对爱因斯坦很尊敬,是从“教授”,“您”这里看出来的。
师:那就请你把妈妈的尊敬读出来吧。(板书 伟大)。
出示:“哦,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师:谁能说说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谦虚,谦逊。
师:请你谦虚地读一读,(生读)。
生个别读。
师:你说的谦虚老师很赞同,爱因斯坦真的如他自己所说得那么平凡吗,我们来看看他做的贡献.(出示课件)。
(四)我们眼中的爱因斯坦。
出示:
在我眼中,爱因斯坦是个——————的人,因为————————————。
(学生边说边指导)。
教学预设:
课件出示:a.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师:你们知道爱因斯坦在想什么想得这么入神?
生:有关科学知识,或科学问题。
师:对啊,他整个心思都投入到科学问题的探索中,连走路时都在思考,那么可想而知,他平时的生活中呢?他可能吃饭时在——,喝茶时在——,躺在床上时在——,坐在车上时也在——。怪不得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再加上99%的汗水,这汗水可是洒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啊。
出示: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指名读。
师:你说说从中看出来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文明,有礼貌,宽宏大量等(生写在黑板上)。
师:你是从哪些字,词映入你的眼帘,让你看出来的?
生:友好,一笑,对不起等。
师:你看得真准,也品味得很准确,那么你能来读读吗?(生读)。
老师听出来爱因斯坦的有礼貌了.
下面就让大家把目光聚集在这些词语上,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来体会爱因斯坦的文明,宽宏大量的品格。
生集体读。
师:看,这一次读得就比前面进步多了。
c,课件出示: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师:,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有童心,顽皮,乐于与孩子交往等(生写在黑板上)。
师:那么他的可爱,有童心,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师:你能做做这动作吗?
师:那么你还能边读边做吗?
“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师:它为什么吸引你?(写出爱因斯坦的慈爱)。
生读出温柔。
师:要是我是爱因斯坦,我肯定就很生气了,眼中都会冒着怒火,我做了那么多贡献,大家都认为我是那么伟大,可是你一个小毛孩居然这样说我,这么不知天高地厚,可是爱因斯坦生气了吗?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生:天真,直率。乐于助人。
师,那我们就来读读这一老一少,这对忘年交的对话。(男生读旁白。女生读小女孩部分,老师嘛就来当当爱因斯坦吧。)。
师:爱因斯坦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那么他会对付什么?
(科学上的疑难杂症。抓住一点一滴的时间来思考)。
师小结:这两段作者正是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出了爱因斯坦的童心,乐于与孩子交往,他这种平易近人的品格,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那么我们平时在写作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精彩。
生继续说。师相机评价。
做科学研究。
小结:老师认为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是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指着黑板学生一起说)他是一个谦虚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交往的人,一个尊重别人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师: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我们认识爱因斯坦才刚刚开始,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资料多方面来了解伟大的爱因斯坦。
(五)布置作业。
小女孩 不伟大。
爸爸妈妈 伟大。
爱因斯坦 不伟大 学生自由写心中有爱因斯坦。
在我眼中? 伟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感受他的伟大。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你们认识这位老爷爷吗!(板书:爱因斯坦)。
2、请你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出示。
3、出示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和一个小女孩的文章。出示(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齐读课题)。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师在课题处适时打上大小不同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翻到10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2、检查生字新词:出示。
3、理清思路:
我们一起来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四句话:
(2)再读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板书:
相撞。
相遇。
相邀。
相处。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一)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细细地读读课文,怎样介绍爱因斯坦的,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小节:
a、交流外貌(2句)出示(相机板书 外貌穿着动作语言神态)。
b、交流动作。
“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c、读后谈各自的体会。再读。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师引读父亲的话。出示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留着这个疑惑,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分小组讨论感悟读。
1、过渡:第二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
2、分组讨论,交流。
(1)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3)“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4)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5)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3、着重交流:相信大家对爱因斯坦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自学做批注读。
(过度)我们从外貌穿着动作语言神态,对爱因斯坦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他和小姑娘第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相信你也从这几方面来学习,相信你能获得更多的感受)默读,把你读后的感受和收获写在旁边。
谈收获。
1、小姑娘第三次遇到爱因斯坦时共写了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同学们,课文学到这,我从你们的回答中,深深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了。
4、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
5、出示:“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分角色读第三段。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你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爱因斯坦吗?(请学生板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
2、名言: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板书设计。
潜心研究 相撞 外貌。
不拘小节 相遇 穿着。
谦虚好学 相邀 动作。
相处 神态 语言。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三
陆丹。
本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本课的教学关键在于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在季老师的这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两点;
一、抓住生活细节,切入课文。
课文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以时间为顺序的系列生活片断。这几个小片断就像是一架架于街道某一角的摄影机中随便截取的几个镜头,生动而丰富。季老师正是抓住这些生活细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体会的。
片段举例:(多媒体出示句子)。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二、创设开放的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片段举例:
师:能说说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事业的事例吗?
生: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生: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生:我想对爱因斯坦说:“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生:我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
生:……。
师: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次交往部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四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写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本文是一篇叙事文,学习本文,既要读懂故事内容,更要着力指导学生感悟人物的对话部分,学习写法,特别是写作特色。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1、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爱因斯坦”,让这个人物更立体化。
教学时抓住一个问题: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爱因斯坦有着不同的认识, “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父母眼中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的脏乱,他的不拘小节。从爱因斯坦的眼中,我们读出了他的谦虚。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的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他的诚实、幽默;他的知错就改、虚心、热情;他的'一颗童心……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2、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自己心中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子的。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课堂上,我听到的是鼓励学生的声音。正因为如此,课堂上,师生都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五
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随即提出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问题一提出,有近十位同学举起了手,(这在平时已经是比较多的了),但我并没有立即请学生回答,因为这是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清晰认识的一个重点内容,于是,我说:“别忙着作答,请大家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亮出你的观点,摆出你的理由,然后以“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的人”为开场白,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听了教师的提示,教室里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性感悟的不同,理解角度与深度的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必然不同。通过讨论使一些原本有答案的同学,观点更加鲜明,理由更加充分;使那些还处在模糊状态的学生也能明确认识,作出应有的判断。
五分钟后,我示意停止讨论,指名让学生来演讲,此时,班上举手的人已上升到一半左右。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平时理解能力平平的朱祺等人也把手举着,我赶紧有请。朱祺说“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因为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创造了伟大的业绩,生活上却一点也不讲究,还有一颗童心,我认为他很了不起!”平时不善言语的他虽回答简短但能把我课上讲的内容回答出来,说明他对课文内容已有一定理解,我赶紧肯定一番。再请其他同学回答。学生们看到朱祺都被赞扬,举手的人更多了,我又请了好几个同学进一步补充,完善,大家都认定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这是不容置疑的。此时,我有话题一转,大家都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陷入了思考。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仅仅满足于解决一些浅显的亦或略显深奥的问题,问题得以解决,教师以为我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则以为我都会了,然后,师生不再思维,不再探究,也不再有发现。我想这样的教学结果绝不是我们想要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六
今天结束了这篇课文,感觉星期一上课有点精神游离,多花了点时间帮学生找回状态。
当然,课堂并非一直是热闹的。一开始,朗读出现只有两三个人举手的场面。对于这样的文章,我是有点意外的,角色扮演,不应该是孩子喜欢的形式吗?不过,这样的尴尬在几个孩子尝试读之后就消失了。有了带头羊,再加上后文爱因斯坦的童心与女孩的天真,孩子们真正被文中人物所吸引,课文变得更形象了。
下了课,我在想如果第一节课后就布置孩子自习后面的段落,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文章浅显易懂),那第二课时也许会更生动,以此减少些直接的课本分析,课堂效率会更高。
唯一疑惑的是,课文为何一会以小女孩的口吻叙述,一会以小姑娘的口吻叙述?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七
新课程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现代课程理论视野中,课程就是学生在教育情景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个人体验,是学生不断创造和释疑的过程,课程意义的生成只能以学生个体独特的真实感受为主要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在思辨过程中,生成了:质疑——解疑——生疑的循环教学环节。学生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教师机智地捕捉住这一生成的教学机遇,利用生成的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共同创造的舞台。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指出:“读书要切记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又说:“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利益,须反过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在展开讨论时,不是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观点,而是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新的疑问产生,学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战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学生间的相互补充,学习内容不断变化,意义不断生成,当一个个问题水落石出时,又得到了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体验和感悟只能由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教师并没有给出定论,只是通过教师的指路与引领,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教师把体验和感悟向学生自我开放,学生各自建构起对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感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思维和情感的碰撞,从而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目的之所在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八
非常感谢黄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堂。
课堂上黄老师那甜甜的微笑,循循善诱的引导,一系列的表扬、鼓励、肯定,使得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对黄老师执教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节课发表一点我浅浅的看法。黄老师这堂课有很多亮点:
首先我认为黄老师能很好的把握教材,并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教学。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和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本节课的教学,黄老师确定了一根主线,那就是“伟大”一词。文本的切入口就是生活细节,教学时,也以此为切入点,并注意两个基本步骤:一是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二:透过表面现象看人物本质。
课堂中黄老师注重引领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表情和对话的具体内容,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体会他的所作所为所透射出来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进而来理解爱因斯坦的“平凡中的伟大”。
紧紧抓住了语文本质的东西,虽然学生参与面不广,但上出了语文味。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读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仅是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在对话,他们也在与小姑娘、与爱因斯坦对话。这种心灵的感受使书读出了味儿,引导学生剥离出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科学家形象。
教学的后半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后,围绕“爱因斯坦是否是伟人”让学生自由争辩,小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都是积极的,进步的,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新理念,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的理解。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伟大。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
温柔。
一塌糊涂。
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
相邀。
(四)、(7——8)相处。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着。
一边……一边……。
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
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篇二十
一、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也配有插图,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爱因斯坦,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科学界的巨人,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他是“伟大”的化身,世人崇拜的天才。他与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但是他们之间却发生了如此有趣的故事。在文中,我们见识了他的另一面。在备课中,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不断地思考中,我觉得教学时要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不同角度的描写来体会爱因斯坦的为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为立体地了解人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扣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进行揣摩,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去认识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的学习能力,体会说话必须做到言之有据。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是对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全面理解,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二、多角度认识人物特点。
认识一个人需要多种不同的角度吗?在生活中,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本课学习中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这一人物。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透过文本,透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我们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
三、反复读讲,感悟人物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知识,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发挥想象,升华人物特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在他们的写话中有所体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经过和爱因斯坦的一段相处之后对爱因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更多的认识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小女孩的家人则更多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走下了神坛的爱因斯坦。于是,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就站在了小女孩的一家人面前,也站在了我们大家的面前。人物的特点也适时地得到了升华,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存在的问题。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