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及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一
本来,对于冬天,我是没有什么记忆的,只是把它作为一年之中的一个季节而已。而1993年在我14岁的那个冬天,留给我的记忆却是灰色的,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冬天,因为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我的姥姥永远地离开了我。
虽然,多少年过去了,但在许久的日子里,始终有一种对姥姥的怀念缠绕在我的心间挥之不去。
记忆中的姥姥很爱干净,穿着虽然朴素,但始终都很整洁,每次忙完家务后,喜欢点上一支烟,慢慢地吸上一会儿;她很会操持家务,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过得有滋有味,每当心底淡淡想起过世的姥姥的时候,脑海里总浮现出她慈祥的面容,就在我眼前微微笑着。
小时候,我们村是个集市,每当赶集的日子,方圆十几里路的乡亲都会来我们村赶集。每次姥姥来的时候,都会顺便领我和姐姐去她家里住上一两天,每当这时,我俩都会欣然前往,因为我俩知道,到了姥姥家,一定会有好吃的东西等着我们。
在当时,老家的每一家房梁上都会有一根长长的下垂的粗铁丝,下面绑一个铁弯钩,弯钩的上面挂一个竹篮,里面会放一些自己舍不得吃,或走亲戚给回礼回的点心之类,要不就是稀罕一点的东西。通常,竹篮挂的总是很高,须大人直起身子才能够到,小孩子每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总是用尽、想尽所有的办法想把竹篮够下来,但也无济于事,即使搬了凳子也够不着,只能对着竹篮望着、望着……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不知里面又放进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姥姥领着我们姐弟俩进家后,都会赶紧取下竹篮,拿好吃的给我俩吃,看着我们那么贪婪地吃,她总是慈爱地笑着,我知道那是她平时自己舍不得吃,专门为我们留下的。在我俩玩儿的时候,姥姥便开始和面,根据时令的不同,做一些可口的面食。记忆最深的,就是她把采摘的鲜嫩花椒叶子,和在面里面,然后用油煎,那油饼被煎的黄黄的,咬一口,里面有一股花椒叶子的清香。岁月如歌,对于今天的生活,与过去早已是大相径庭,但在今天,我无论品尝任何美食,却再也品尝不出记忆中那个年代所特有的味道。
是苦难造就了我易感的心,是贫穷磨砺了我幼小的心,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长大后,每次当我看到花椒树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觉得花椒树是应该属于过去那个年代的。花椒树发芽了,见没有人来采摘,总在心里想:“为什么叶子这么多了,也没有人来采摘,难道现在的人们都不会做那么好吃的油饼吗?”
姥姥留给我的记忆虽琐碎,但却是清晰的。后来,她得了脑血栓,在床上躺了5年,病情恶化的时候,大舅发来病危电报。得知消息后,母亲急忙回老家了,期间,我和姐姐跟随着父亲去看望了一次,那时姥姥已经意识不清醒了。可恶的疾病,把姥姥折磨的已干瘦如柴,让人看了禁不住心痛。姥姥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眼睛也因身体的极度虚脱而睁不开,已几天滴水未进。记得曾在书中看到过人在离世的时候,会出现回光返照现象,我却记不起当时姥姥的眼中有了光亮。我不知所措地站在病榻前,母亲轻声地唤着姥姥,姥姥好像有了感应,艰难地举起右手,那只手在空中微微颤动着,仿佛时间瞬间停止了,我赶忙走近前,握住了姥姥干瘦的手,也握住了她期盼已久的亲情。当时我很害怕,心想:人死的时候怎么这么可怕,面容怎么这么难看,如果人生没有病痛,快乐地去走完人生该有多好。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二
散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文体之一。它具有自由的形式,能够表达我们的思想、感受与见闻。但是,要写好散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在写散文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段落2:认识散文
首先,要写好散文,必须要认识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不受限制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象。散文和诗歌、小说、戏剧一样,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形式。因此,在写散文时,要正确认识到它的特点与用途,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创作。
段落3:找准创作灵感
找到创作的灵感也是写散文时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写好散文,首先要有充分的素材和灵感。我们可以从生活的点滴、人物、事物、环境中寻找创作的课题和角度。如果是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不管是形象还是感受都会更加深刻自然。同时在寻找素材的时候,不要过早去想文章的结构和框架。
段落4:完善文章结构
有了素材和灵感,便可以开始完善文章结构。散文的结构可以灵活,但是也不能随意。通常来说,文章的开始要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兴趣;文章的中间部分要有条理、有层次地展开叙述或议论;文章的结尾要明确。但是,在完善文章结构的过程中,也要保持灵活性,因为随着写作的进行,内容或结构可能会有所调整。
段落5:让文章有灵魂
最后,要想要写好的散文,更要让文章有灵魂。除了具备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基本条件外,要想让文章有灵魂还需要具备真情实感。这里的真情实感并不是说要将自己的隐私公开,而是要用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来表达生命的真谛。不同的生命体验会让文章散发出不同的精神光芒,也才能够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
总结:
总而言之,写散文虽然是一件容易入门,但是要写出具有高质量的作品,却是需要下一定的功夫与诀窍的。笔者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总结了以上几点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最后,写散文虽然不是仅有的文学形式,但是它独特的表达方式仍然能够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传递出我们的声音和渴望,让我们在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中都能够获得愉悦和思想的启迪。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散文式写作在文学界逐渐兴起,成为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与小说、诗歌等不同,散文式在表达方式上更注重真实感与个人体验的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如今,我也开始尝试写散文式心得体会,通过文字去诠释内心的感受,与读者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故事。
第二段:个人体验与情感融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故事,也都有着各自的情感体验。而散文式心得体会正是将这些个人体验与情感进行有机融合,将其转化为文字,让读者能够共鸣与感受。我曾经尝试过将自己的心情写成一篇散文,题材包括生活琐事、旅途见闻和与人交往等等。通过将这些体验与情感变成文字,我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洞察力,也更加理解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散文式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使我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第三段:真实感是散文的灵魂
散文式心得体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真实感,它让读者觉得作者的感受和所写内容是真实的。正是因为散文式心得体会更追求真实,才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发现,当我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到文字中去时,读者们更容易被吸引,产生共鸣。这是因为真实感是一种非常直接、不加修饰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更能打动人的心灵。因此,写散文式心得体会时,保持真实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段:思考与启示
通过写散文式心得体会,我开始更加深入思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遭遇。这让我有机会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同时,过程中我也逐渐明白,散文式心得体会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更是一种对生活的领悟和思考。通过散文的方式,我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与反思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思考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启示和思考。
第五段:总结
散文式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让我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同时,也更加真实地记录和思考生活中的细节。这种写作风格不仅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还能够让我对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因此,我将继续坚持写散文式心得体会,通过文字去诠释内心的感受,与读者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希望每一篇散文式心得体会都能给予读者一些思考与启示,也让我在写作中不断成长。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四
最近又好好读了一遍这本书,我读书有个小时候就留下的坏习惯,囫囵吞枣,大概看看。人家问起,我就说,那个啊,看过看过,好象自己读过很多书似的,其实呢,早就忘记得无边无际。
后来长大些,就不读书了。原因很可笑,就是避免成为书呆子,和周围人没法沟通。
不废话了,转正题。
高中时候看过《围城》,还买了一本,让我弄丢了现在。看的时候就挑有趣的章节,乐着看的。然后注重看结尾是不是大团圆,很失望。很不理解为什么方鸿渐不争取唐晓芙,糊里糊涂地要娶孙柔嘉,结尾还过的那么凄惨,很是郁闷。呵呵。可见我从小是个完美主义者。
(ps电视剧里的苏文纨的演员我很喜欢,而且比书里美好多了,让人惋惜。唐晓芙没有书里美好,不够有魅力。)
可以安慰的是,作者的人生不是悲剧,这已故老头儿婚姻美满,事业成功。
他的妻子杨绛,一个近代少见的大家闺秀,两个人很相配。非常幸福。
最先看的是杨绛的《洗澡》,感觉没意思,确实她没有钱钟书幽默,恩,这种才华绝对是天生的。
后来看《我们仨》,大概知道了他们的生活,这两本书都没有我现在说的这本《杨绛散文》好。
《杨绛散文》里面包含了各个时期她写的散文,记事(“干校六记”、“丙午丁末年纪事”、“第一次下乡”),写人(“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记杨必”、“顺姐的‘自由恋爱’”、“老王”)等等。
丙午丁末年纪事里,是文革时期受的迫害,这个印象特别深刻,她没有特别写那些害她的人,十分怀念那些给过温暖的人。看了以后,感觉很舒服,特别安静的感觉。再八卦一个,好象在记钱锺书与《围城》里,写钱锺书特别淘气,帮他家猫猫打架,提过和他家猫猫打架的是邻居林徽因家的,感觉两家关系不好,因为杨绛说了很多好朋友,但是只提过一次林徽因,还是邻居呢。
顺姐的‘自由恋爱’读起来很好玩,其实写的是一个苦命人,但是在她笔下,就很有趣,并不是她不同情,但是在这个经历了太多的老人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可惊奇和愤怒的了。读回忆我的父亲,可以知道她的成长环境,为什么她那么有爱,因为生长在一个有爱的大家庭里。父亲是让人敬佩的,母亲是贤惠的。安静快乐地长大,命真好啊。第一次下乡也很好玩,当时和在干校里不一样,她是因为好奇农民生活才去的。还有一篇写猫的“花花儿”,我也喜欢。读个幸福的人写的书的时候我也很幸福。
这次我是真的好好地读了书,不容易啊。一个字一个字看的。
那一代的学者,作家剩下的不多了,现在也没什么好的文学作品可看的了,十分怀念。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五
一对夫妻,一个女儿,构成了先生的一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但是,这也是一个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这么觉得,只是在读完整部作品后,我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悲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该说,先生的一家始终颠沛流离,从国外辗转到国内,而后在国内又不断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时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这一路上,饱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这又是常人所无法体谅的!第二,我该说,先生并没有一个快乐的晚年!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当先生与丈夫钱钟书还在世的时候,他们那被先生喻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爱女儿便因病先离他们而去!一年后,丈夫钱钟书又离先生而去!此后,在这个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独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个年过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悲痛的!我们虽能想象的出,但我们绝不会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最后,我得说明一下!先生的《我们仨》是指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先生与丈夫都叫女儿为“阿圆”)还有先生自己杨绛!而我为何要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呢!其实是这样的,我看完这部小说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看到很多的读者都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想必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着这个传统,称杨绛女士为先生,同样,也是为了表达我的崇敬之情!还有,作品中有一段写的极为动情,也倍为伤感,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乐乐地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六
段落一:简介“心得体会左右散文”主题(200字)
“心得体会左右散文”是一种以个人的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形式,其特点是自由、开放、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心境。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它形式自由而灵活,容纳了作家的真实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而“心得体会左右散文”则更加偏重于个人对于生活、人性和人情的思考与体会,通过文字的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洞察。
段落二:开门见山,展现“心得体会左右散文”的真实与情感(250字)
“心得体会左右散文”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它勇于面对自己的情感,将真实的体验与深刻的思考结合起来。在一篇散文中,作者往往从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出发,体会到一些真实的情感和感悟。这些情感有的时候可能是忧伤的、悲凉的,有的时候则是喜悦的、欢乐的。从伏案整理工作时的从容自信,到漫步大自然时的欢愉轻松,再到在人际交往中的失望和痛苦,这些情感的反差和对比,使得“心得体会左右散文”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作家的内心世界和状态。
段落三:笔触灵动,呈现“心得体会左右散文”的思考与洞察(350字)
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是散文作家的用笔手法决定了“心得体会左右散文”的表现形式。有些散文作家喜欢直接明了地表达情感和思考,他们的笔触直接且让人动容。例如,当作者在面对挫折时,他用婉约而深沉的笔触,将挫折带来的痛苦和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些散文作家喜欢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展示他们的思考与洞察。他们的笔触像浩渺的大海一样,让读者在想象的空间中漂流,而后才在深海之底找到自己的心灵所需。这种用意境来表达更让读者为之动容,因为它更好地调动了读者的情感和思考能力。
段落四:情感共鸣,体会“心得体会左右散文”的普遍价值(200字)
散文作品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它让读者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与作者在情感上相通。一篇精彩的散文,自然而然地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心得体会左右散文”在传递个人情感和思考的同时,也成为了读者与作品的一种情感对话。读者们可以在散文中找到自己的共鸣点,进一步去体会和感受作家的心情与思考。这种情感共鸣既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也能够让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更深入的认知和思考。
段落五:启发思考,凝练“心得体会左右散文”的内涵与价值(200字)
“心得体会左右散文”尽管注重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表达,却也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寓意。通过散文,作家们设法以自己的思考与洞察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在读完一篇散文之后,读者们也许会获得一种清晰的思维链条和新的认知视角,从而启发他们对生活、人性和人情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启发思考的内涵和价值正是“心得体会左右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七
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进行表达的文学作品。它以平实、详细的描写和思考,通过文字传达人们对生活、情感和思想等各方面的感受。在儿童散文中,这种文学形式常常用来引导儿童思考、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第二段:散文的魅力
散文在给儿童提供美的体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情节,帮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此外,散文还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儿童散文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对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促进。
第三段:散文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
散文通过富有情感的故事、动人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引导儿童思考人生、价值观等深刻的问题。阅读散文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自主思考和判断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散文,儿童可以将自己与故事中的人物相对照,展开自我思考和反思,并积极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
第四段:散文对于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散文呈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儿童通过阅读产生共鸣,感知并理解人类情感的多样性。阅读散文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对美好情感的触觉和识别,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散文中的不同情感叙述也让儿童学会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并通过共情培养同情心和友爱之情。
第五段:散文对于价值观教育的贡献
儿童散文通常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传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它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引导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散文还给儿童提供了一个思考道德问题和学会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总结:
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它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美的享受,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得到真正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从而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滋养。正是通过散文,我们的儿童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并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他们的独特魅力。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八
杨绛文集里第二、第三卷收的是杨绛散文。
喜欢看杨绛散文。有趣生动细致。
“据钟书说,自己阅读的孩子都有一肚子‘白字’(错别字),有时还改不掉。我们两个常抖擞出肚子里的白字比较着说,很有趣。”------名家说别字觉得“有趣”,如我等凡人说时就该觉得羞耻了,因常有人要来纠正------孩子就经常要来纠正我说的白字。难怪我一肚子的白字,原来都是自己阅读的结果。这时才恍然大悟:我常常念白字,甚至不知念什么音,只知其大意;又不去查字典,只知囫囵吞枣。然而名人读白字有趣,并不代表我亦可读白字,我们读白字,徒然丢人现眼,显基础不扎实而已。
《我在启明学校上学》、《回忆我的父亲》这两篇我特别喜欢,印象也深刻。
看《我在启明学校上学》,发现那时的校规也有很宽松,很人性化;寄宿就象个家庭似的,姐妹居然可以一起住。“姆姆”(是修女罢)居然在考试时帮孩子作弊,还帮孩子织手套等等,想起来是很可怀念的罢。解放前的学校居然是这样,有点惊奇,与别人的所说的似乎很不一样。或许是教会学校,又是非学富即贵的人家,待遇亦好,不象简。爱的那间贫民学校,还有张爱玲的。杨绛的童年想必很趣,或许跟冰心差不多(记得冰心的童年也很幸福),但写得比冰心有趣多了,冰心的文章似科教书化。
反而人们称道的文印象平平。或许期望过大,反差亦大。
从文集的相片里看,杨降年轻时不好看,年纪大了反而更好。钱钟书真是一帅哥,从年青到老都一样的好看。一博友的博客写道:林肯的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一个人担任一个职务,林肯拒绝了。朋友问原因,林肯回答说他长得太丑了,朋友惊呼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林肯的回答是:“一个男人四十岁的时候就该为自己的长相负责了。”
奇论,倒也有些道理。一个人到了四十岁,总会有些什么留在脸上。
有人说钱钟书是一个真正的才子,所以有资格狂傲;杨绛才气不足,似乎没有傲慢的理由。又听说杨绛脾气不大好,跟邻居都相处不好,据说还跟第一大才女美女林徽因曾大打出手,言下之意当然是杨绛不对。我想,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一定就是杨绛不对呢?林美女就没有责任了吗?没有看过林徽因的文章,只听说是个大才女。从杨绛的文章里看,她与钱钟书的感情十分好,如果是人们所说气量狭窄之人,钱钟书又是如此狂傲大才子,互相能容忍一辈子么?当然,也仅是一家之言,没有其他的佐证。
然而我常想,如果没有杨绛写的这些自传性的散文,大才子钱钟书的许多资料(尤其生活方面)旁人都不知道,后人也无法研究他的生平事迹了。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九
20xx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大家读过她的文章吗?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杨绛散文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近日读完了杨绛的散文集,感想颇多,收获亦颇多。我是在学完《老王》后买了她的文集的。厚厚的一本书里,藏着无数个故事。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干校六记》。《干校六记》分为六篇短文,即《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分别讲述了杨绛先生下放到农村后的六件事情。读罢此文,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下放这么辛苦的事情,在杨绛先生的笔下竟然如此的温暖而充满情趣。在干校的生活本身根本不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下放,意味着告别家乡,离别亲人,想想,一个个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知识分子,倏的就被要求去干农活,一个养尊处优的学者一下子沦就为了一个卖劳力的苦工。在那个黑暗到看不见一丝曙光的年代里,很多人甚至做好了“一去不复返”的准备。
然而在杨绛先生的眼里,下放不过是一次特殊的人生经历。离别固然是痛苦的,但是她认为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所在的干校离的很近经常可以见面,而对于女儿,“她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撇下她。”在劳动的时候,不论是当地人还是一同下放的“校友”,大家都很照顾她,让她干最轻的活,干最简单的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作品里说干校生活很辛苦,很困难,然而这样的情绪在杨绛散文中却少有见到。难道是干校和干校之间的差别不成?我看不然。怕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吧。悲观主义者们总喜欢拿困境和最美好的东西作莫名其妙的对比,最终得出悲观的结论。好与坏总在一念思量,在客观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态度也许会收获完全不同的生活。然而,细细想来,《干校六记》也不是全然不悲的。作者只不过是运用一种冷幽默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平静地诠释着文革的荒唐和悲哀。
作者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安慰千万和她处境相同的人。她努力地用喜剧的语言来冲淡悲剧的伤感,使经历过那段黑暗的人们,能够获得一丝慰藉,而不会把悲伤的情绪传染给那些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她不希望读者随着她痛苦。文章里应当有个真实的自己。在杨绛的文章里,我读出了她的乐观,她的豁达,她的潇洒,她的睿智,她的平和,当然也有她的无可奈何。像杨绛他们这样老一辈的作家经历了战争的动荡,文革的煎熬,早已将生死,悲欢,得失看得很淡很淡了,因而他们可以平静地叙述动乱年代各种令人心酸的故事,因而他们的欢乐才真正感人至深,他们的悲伤才真正震人心魄。正是杨绛的散文让我明白了,原来有一种欢乐很悲伤,有一种悲伤很淡定。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的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洒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的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于把它罩住。
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几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
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未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衷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来,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一对夫妻,一个女儿,构成了先生的一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但是,这也是一个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这么觉得,只是在读完整部作品后,我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悲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该说,先生的一家始终颠沛流离,从国外辗转到国内,而后在国内又不断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时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这一路上,饱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这又是常人所无法体谅的!第二,我该说,先生并没有一个快乐的晚年!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当先生与丈夫钱钟书还在世的时候,他们那被先生喻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爱女儿便因病先离他们而去!一年后,丈夫钱钟书又离先生而去!此后,在这个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独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个年过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悲痛的!我们虽能想象的出,但我们绝不会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最后,我得说明一下!先生的《我们仨》是指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先生与丈夫都叫女儿为“阿圆”)还有先生自己杨绛!而我为何要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呢!其实是这样的,我看完这部小说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看到很多的读者都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想必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着这个传统,称杨绛女士为先生,同样,也是为了表达我的崇敬之情!还有,作品中有一段写的极为动情,也倍为伤感,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乐乐地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十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浓郁的美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如同蓄积的沉淀,日渐精华。读完一篇好的散文,可以给人以无限思考与启发。本文将就品读散文的心得体会,谈谈个人的感悟与体会。
第二段:散文带来心灵的触动
从我的角度看,散文不仅给人以阅读与写作的层面体验,更多地,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只有通过阅读散文,才能产生一种非常清纯和单纯的美感,令人感到无尽的美好,让我慢慢理解到散文的价值所在。
第三段:散文有着独特的形态美
散文不像诗歌那样唯美华丽,不像小说那样情节曲折,却有着独特的形态美。短小的篇幅,简明扼要的描写,却让人产生一种清新自然的美好感觉。散文写的是生活,而这种生活的的呈现方式,是韵律和韵律之间的交错。正是这种构造方式,才能更加深化故事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这是散文的独特之处。
第四段:散文给人以启示
散文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模样和不足之处。散文温柔地揭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推动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散文作为文学的极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已经成为了文化的经典和绝佳的学术素材。
第五段:心灵共鸣难忘
品读散文的过程中,常常能够激发内心深处的共鸣,令人难以忘怀。正是这种心灵之间的沟通,让散文成为文学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学识渊博或是文学素养如何,散文都会带给读者极致的体验和感悟。
结论:
品读散文,可以奏出我心中曲与曲之间的音韵,也可以触发我内心深处的思考。散文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美感,也启发了我写作的灵感。散文如同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每一个散文作品都是一座豪华的宫殿,里面有灵动的韵律,深情的叙述和思辨。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与创作,从散文中汲取更多的美与灵感。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十一
国培项目是一项致力于提高职业素质和发展个人能力的培训计划。通过参与国培项目,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在此分享我对国培项目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为那些即将参加或正在参加国培项目的人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第一段:重视自我成长
参加国培项目的人们通常都是希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然而,真正获得成长和提高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在国培项目中,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课程和活动,不仅仅是听课和笔记,更要注重理解和应用。同时,我们还应该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从别人身上学习并吸取经验教训。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成长。
第二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国培项目通常会进行团队活动和项目,这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合作可以帮助我们互相了解,并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团队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需要明确分工和协作。只有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我们才能达到团队的最终目标,实现团队所期望的成果。
第三段:发展领导能力
国培项目也是一个培养领导人才的平台。在项目中,我们有机会学习领导技能和领导理念。首先,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激发团队的潜力,带领团队朝着目标前进。其次,一个好的领导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最后,一个好的领导还应该具备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积极应对。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发展和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第四段: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国培项目通常会引导我们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国培项目提供了一个学习和适应新事物的平台,我们可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了解新的行业趋势和变化。与此同时,国培项目也让我们接触到一些不同的人和思想,帮助我们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可以不断地发展和成长,乐观面对挑战和机遇。
第五段: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国培项目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通过参加国培项目,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为了实现自我提升和个人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持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新的技术和趋势。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自我提升,例如通过参加行业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专业网络。只有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
通过参加国培项目,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以及适应变化的环境的必要性。希望我的体会和心得对于那些正在参加或即将参加国培项目的人们有所启发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培项目来实现自己的个人与职业目标。
散文及心得体会篇十二
早些年,村里来了一位小城的画家,乱发披在肩上。他坐在一块酱块子般大的土坷拉上,支开了画夹子,开始作画。
那页雪白的纸上先是出现了一些起伏的曲线。人们都以为他画的是水。可后来,那些曲线下竟出现了连片的屋顶。这时,村人才恍然大悟,他画的是山。
老家那里,最不缺的就是山。
《甘南县志》上说,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大兴安岭名字响亮,崇山峻岭,举国闻名。但它到了我笔下的地界就变得温驯和低调,藏了锋芒,是属于余怒未消。一个人在村子里高高地站到屋顶上,四下望望,望不出去,一地的馒头山。那山不大不小,轮廓浑圆,线条干净和利索。不知道是先有了山,还是先有了平地。在我看来,倒像是平地在前,而那些山是一座座后摆置上去的。
这是一片丘陵地带。在村里读书上自然课的时候,老师这么对我说。
那山众多,但并不十分的让人感到拥挤和窒息。在一些个地方,群山后退,散出一块块平整的敞地,让村子住进去,靠着山居下。也让土路从一块敞地通到另一块敞地,把两块敞地之中的村落连接起来。路连得多了,就形成了一张网,一举网络了这一带山地。
有山的'地方,人不能极目而观,那山挡了人的视线,叫人目光受挫。如果你想“欲穷千里目”,那你必须得更上一座山。把那山一座座地千头翻遍,翻出这片山地去。
在山地居住,你得有好的体质,准备朝夕去登村子外的那些个山。因为山上有石头,田地也爬到了那山上。不光人要上去,牛马也要跟着上去,它们的活计就在高处。那些庄稼也不惧高,像一个人头上的毛发,它们盛盛地长在山顶和山腰,吞云吐雾,吸日月精华,给村民打下一年又一年的粮食。无论在它处它们是如何地一平如砥,在这里它们得随形附势,把自己的脚扎根在山上,让自身变成山地的作物。也不见山上水土的瘠薄,那丰收的五谷杂粮倒是尽显了山地土壤的丰腴。
山地是块懂得含蓄的地方。那么多山摆在那,总是遮挡住了一些东西。它们挡住了四外里流淌而来的风,山外边潜进山里面来的雨,秋天里趁夜袭卷而来的一场场寒霜,也遮拦了东升西落的日月星辰,就连头上的一团团云都藏头露尾,被山扯得哩哩啦啦。
风吹进来,因着山的阻挡,改变了原来势如破竹的劲势,像股水般地绕开,身子曲得宛如盘着山的一绺炊烟,它们绕过了一座山,就迎头又碰到另一座山,就这样处于不停地没完没了的绕,等那风终于抵了村子,它们的身子早拧成了麻花劲儿,翻着跟头吹着山地的那些村庄和田野。
雨在这里虽有了阻隔,但却因山凭添了气势,山积攒了雨的能量,山洪在大雨过后从山上沿山沟迅猛地直灌下来,声势恢弘,震动村野。
但那庄稼在这里就有福,那些山阻滞了寒霜来袭的脚步,给庄稼的进一步成熟创造了大把的良好契机。丰年在山地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不断孕育。
山地的夜长,也黑。因为山的遮掩。日月都晚出早归,山人上山下田也尽随着那日月,他们生活的步调比较平原处略为舒缓,他们的睡眠绵长而充足,人的精神都抖擞,蓬勃焕发。
山地之人懂得变通,那都是打小跟山学来的。山让他们费力攀爬,让他们登不过去的时候,就水一样绕开。他们是用尽自己有生的日月在和山学道法自然。
当我回到乡里,面对着山地,品位着高山流水,独自吟咏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并不觉孤独。我知那是因着山的相伴。山在我的眼中是一群有生命的灵魂,它们以一种野老参禅的姿态一座座地盘坐于此,见证着村子的兴衰,见证着村外庄稼的一场场丰欠与成熟,见证着这块山地里的风风雨雨。它们亲眼看到,半村人出生,半村人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