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孩子心得体会(大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篇一
《发现孩子》这本书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让我知道了更多了解孩子、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做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这本书让我了解更多的儿童特性,懂得怎样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下面摘录一些让我受益的观念。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建立一个保护孩子的环境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任性,只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导孩子时,总会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对孩子的行为活动、举止,成人都不应过多去干预,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因为孩子不听指挥、吵闹而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这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中,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也照着做准不会错,这样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把一切留给自然,让孩子自己选择,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发现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尽量放开手让孩子自由探索。
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由并对孩子有信心,孩子越专心越能控制自己,教师需要的是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真正理解教学的道理比强制孩子学习更有效,更能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篇二
段落一:孩子的独特之处(字数:200)
当我们认真观察孩子时,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独特的品质和天赋。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他们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天生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他们总能轻松地与人相处。另一些孩子则更内向,喜欢独自思考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他们都有他们独特的才华和潜力等待发掘。
段落二:培养孩子的天赋(字数:250)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首先,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如果孩子对音乐有天赋,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学习乐器的机会。其次,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这样,他们才能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孩子的成长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适应他们的需要。
段落三:与孩子建立深入的关系(字数:300)
发现孩子的才华和潜力也需要我们与他们建立深入的关系。我们要多陪伴孩子,与他们互动和交流。尽量在孩子感到放松的时候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有时,我们需要放下成人的身份,去看到和接纳孩子们真实的一面。只有当我们真心地关心孩子,并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时,他们才会更加愿意在我们面前展示他们的才华和潜力。
段落四:孩子的成长与培养(字数:250)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学术上表现出众,他们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有的孩子则在艺术领域有卓越表现,他们擅长绘画或者音乐。我们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去评判不同孩子的成长。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充分发展他们的天赋,并成为自己独特的人。
段落五:鼓励与支持(字数:200)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发现孩子的天赋,更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他们。我们要始终相信孩子们有无限的潜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尝试新事物。当他们取得进展时,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美,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孩子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失败,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能力克服困难。我们应该与他们共同面对挑战,并帮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总结:
发现孩子的才华和潜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观察和耐心的培养。我们需要与孩子建立深入的关系,给予他们全面的支持和鼓励。只有在一个爱与信任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充分展示他们的独特天赋,并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发现孩子,我们也能够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和愉悦,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因此,让我们用心去发现孩子的潜力,为他们的成长加油助力。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篇三
你有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规定什么时候必须做功课,什么时候才能玩,什么时候必须睡觉。我们自认为这样是爱他们,总是振振有词,能讲上一大推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道理……可是,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内心有一个“老师”引导着他们。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我家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甚至号啕大哭,我不知道为什么,很无奈却不知道怎么做,不到一岁的孩子给她讲道理也听不太明白,只能从书中找答案丰富自己的育儿知识。从当当上买了蒙台梭利全集《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带着疑问去阅读这些书,刚看完第一本《发现孩子》。
新生儿的诞生,原来一直在妈妈肚子里安静成长的胎儿,不得不经历一次辛苦而艰难的生产战斗,而且没有任何适应的`时间,最后带着伤降临到我们怀中,就像经历了长途跋涉的朝圣者一样。打破自己原来的成长状态,开始接受我们成人所谓的爱,裹上襁褓一天天长大。
当孩子慢慢成长,有了自己主见和行动力时,我们就会开始去约束他们,可是我们的约束真的不全都是正确的。比如,孩子想自己学吃饭时,很多家长就会觉得弄到全身很脏很乱,不让孩子碰勺子和碗,殊不知孩子内心是有一个“老师”,一直正确的引导着他们,他们看到我们在吃饭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去学。当我们拿拖把拖地,孩子也想去拿着拖地,很多成人认为这是淘气不听话的表现。当我们想想,如果我们成人的世界介入了巨人,所有的生活指令都要听巨人指挥,那我们是有多么厌烦,这样一想,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没有必要去打断或者限制孩子,他们也拥有权利去探索世界,当成人干预和入侵孩子的生活领地时,孩子会斗争和反抗。如果我们不是打断而是正确引导,孩子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尊重他们,快乐成长。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篇四
段落一:介绍“发现孩子”主题(200字)
发现孩子是指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通过观察、倾听和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特点、才华和需求。这种关注与重视能够帮助孩子发展潜能,塑造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成为独立、富有创造力和积极进取的个体。在与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注意他们的行为和表达,更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性,给予他们合理的空间和支持。
段落二:观察孩子(200字)
要发现孩子,首先要通过观察来了解他们。观察可以从课堂中开始,注意孩子在学习和交往中的行为。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特长。此外,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也是重要的。了解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交圈中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段落三:倾听孩子(200字)
倾听是发现孩子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孩子们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要倾听孩子,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种倾听不仅有助于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段落四:尊重孩子(200字)
尊重是发现孩子的关键。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给予他们做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同时,我们还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过分干预他们的事务。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孩子,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师生关系,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段落五:支持孩子(200字)
发现孩子不仅仅是观察、倾听和尊重,还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是被看到和认可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机会,以发展他们的潜能和兴趣。支持孩子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面对困难,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只有在持续的支持下,孩子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发展自己的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尾:总结发现孩子的重要性(100字)
发现孩子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和耐心的工作。通过观察、倾听、尊重和支持,我们才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孩子,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有当我们真正关注孩子,并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他们才能够在积极的成长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篇五
你有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规定什么时候必须做功课,什么时候才能玩,什么时候必须睡觉。我们自认为这样是爱他们,总是振振有词,能讲上一大推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道理……可是,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内心有一个“老师”引导着他们。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我家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甚至号啕大哭,我不知道为什么,很无奈却不知道怎么做,不到一岁的孩子给她讲道理也听不太明白,只能从书中找答案丰富自己的育儿知识。从当当上买了蒙台梭利全集《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带着疑问去阅读这些书,刚看完第一本《发现孩子》。
新生儿的诞生,原来一直在妈妈肚子里安静成长的胎儿,不得不经历一次辛苦而艰难的生产战斗,而且没有任何适应的时间,最后带着伤降临到我们怀中,就像经历了长途跋涉的朝圣者一样。打破自己原来的成长状态,开始接受我们成人所谓的爱,裹上襁褓一天天长大。
当孩子慢慢成长,有了自己主见和行动力时,我们就会开始去约束他们,可是我们的约束真的不全都是正确的。比如,孩子想自己学吃饭时,很多家长就会觉得弄到全身很脏很乱,不让孩子碰勺子和碗,殊不知孩子内心是有一个“老师”,一直正确的引导着他们,他们看到我们在吃饭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去学。当我们拿拖把拖地,孩子也想去拿着拖地,很多成人认为这是淘气不听话的表现。当我们想想,如果我们成人的世界介入了巨人,所有的生活指令都要听巨人指挥,那我们是有多么厌烦,这样一想,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没有必要去打断或者限制孩子,他们也拥有权利去探索世界,当成人干预和入侵孩子的生活领地时,孩子会斗争和反抗。如果我们不是打断而是正确引导,孩子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尊重他们,快乐成长!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篇六
玛利娅蒙特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所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其中《发现孩子》也是她的著作之一。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难管。其实,这一切源于我们不太了解孩子,孩子就像新大陆,早就存在,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发现孩子》一书就介绍了了解孩子的方法,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展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在该书中,蒙台梭利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认为,在成人的严格控制下,孩子的大部分需求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孩子的要求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只有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了,孩子以后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伸,自己实现不了的理想,自己做不到的优秀,通通期望孩子替他们完成。孩子在他们眼里是没有想法,没有自己理想,没有自己性格,只是实现他们理想的工具。他们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和兴趣班,全然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究竟适不适合上早教班,也从未考虑过孩子对特长班有没有兴趣。当然在意识上,他们认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只要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就能够成为人生赢家。然而结果往往是,越是听话的孩子的人生越是惨不忍睹。由于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很多孩子都不能自由健康的发育成长。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解除自己对孩子的压抑,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成人只有对儿童进行了足够的了解,才不会误解儿童,也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
在这本书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这一章。幼儿园活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新教育主张以个人为本位,使每位幼儿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注意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首先,要求我们对待孩子的时候要去除不适宜的干预和指导。此外,我们还要做到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一个没有被尊重的孩子学不会尊重别人,一个没有被爱的孩子学不会爱别人。这是如今父母们都了解的道理,然而却仍有那么多人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只看到所谓的“道理”和“规则”。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过: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他人。在家里,父母要从小就把孩子当做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
在第14章新时代的老师中,蒙台梭利提出教师要给孩子以正确示范,在这里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给孩子提供并教他们使用教具,之后,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和意愿主动学习了。她还认为尊重孩子不是放任自流。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所提倡的尊重,可不是无条件地包容孩子的胡闹和许多错误的行为。她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蒙氏教育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尊重儿童的自由发展,重视儿童成长发展的各种敏感期教育,借助蒙台梭利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教具,激发幼儿天赋本能。而中国国内目前的教育环境不鼓励大胆创新质疑,大多数老师过于迷信权威。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而应用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
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好好学习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时刻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只有在全面观察儿童,真正了解儿童之后,才能给予儿童适时必要的帮助。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有关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当今社会,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成为许多家庭培养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平日里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总能获得许多心得和体会。这些心得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还能够塑造他们的性格与世界观。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发现孩子的读书心得,以期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第二段: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250字)
孩子的读书心得首先需要有一个多元化的阅读背景支持。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读物时,可以尝试提供各类题材、文体、语种的书籍,如文学经典作品、科幻小说、心理学专著、诗集等。通过不同种类的书籍,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精神风貌和思考方式。这种多元化的阅读背景能够激发孩子的思维灵感,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心得。
第三段:鼓励孩子多加思考与讨论(300字)
家长和老师在孩子读书过程中,应该鼓励他们多加思考与讨论。孩子们有时会获得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与成人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以一本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为例,当一位小学生通过阅读后表示觉得地球和宇宙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供更多的例证、观点支持,并与他讨论这种联系对于人类来说的意义。通过这样的讨论,孩子收获到的阅读心得将更加深入与实质化。
第四段: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300字)
在发现孩子的读书心得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在阅读中,让孩子学会质疑、分析、评价以及形成独立的见解是关键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出一些与书中意见相悖的问题,让他们挑战和批判书中的观点。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批判,孩子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解读书籍中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于孩子的阅读心得有着积极的影响,也能够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能力。
第五段:积极鼓励与赞赏(200字)
最后,在孩子读书过程中,家长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赞赏。鼓励和赞赏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当我们发现孩子从阅读中获得了一些深入的心得体会时,不妨及时表扬并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积极引导能够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他们继续探索、阅读和思考的动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家长的支持与赞赏是孩子形成读书心得的重要条件之一。
总结(100字)
发现孩子的读书心得需要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鼓励多加思考与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并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赞赏。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孩子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与体会。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孩子们才能真正暴露自己的内在潜力,并将读书心得变成一种自身的成长经验。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篇八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