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过年范文(12篇)
总结是一次回顾,它帮助我们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刻和宝贵的经验。该如何在面试中展现自己的优势?通过范文的参考,我们可以提高总结的质量和水平,写出更加优秀的总结作品。
年味的过年篇一
今天是除夕,我和爸爸走在街上,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有人说,越长大,越没有过年的味道了。我看不然,瞧瞧街上的人们,身着新装、喜气洋洋;人人手上拿着东西,眉开眼笑,大概是走亲戚用的吧。风里都带着年味的香醇,使人陶醉。
走过一排排房屋,家家户户的屋檐上都挂着红通通的灯笼,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火红色的龙,吉祥极了。门上,贴上了倒着的“福''字,寓意着福到了。还有一幅幅对联,上面写着各种吉祥话,如“天增岁月人增岁,春满乾坤福满门”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对联。还记得小时候,外公握着我稚嫩的手,拿起毛笔,在红纸上写下一幅幅对联,说是要等我长大了拿出来看,让我好不高兴。他还告诉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第一幅对联,秦琼、尉迟恭怎样成为门神的。
期望已久的大年夜到了。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而那闪烁的星星,就像是点缀在黑纱上的钻石,高贵而神秘。爸爸拿出礼花,对我说:“我们来放礼花吧!”我不禁皱了皱眉头,不是要禁止燃放烟花吗?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道:“这是新年的习俗,少放点。”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爸爸已经点燃了导火索,只听见“轰”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朵礼花仿佛一朵莲花,为夜的黑纱装扮,像是无数颗绚丽的流星划过,让我目不暇接。此时,欢笑声、鞭炮声融为一体,真是热闹非凡!
我暗暗地许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有所进步,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环境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大。
年味的过年篇二
皮克斯动画《心灵奇旅》中,点亮了22号灵魂的“火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是享受当下生命存在的意义。__年是我在街道工作的第一个完整年度,这一年我有了人生中很多第一次,同其他基层干部一道,困难重重却迎难而上,千钧压顶却负重前行,面对工作上的荆棘,我有过无数次的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但是每次都又能工作中发现一点、两点火花,再次点燃我工作的动力。
道的是一声“辛苦”,却让我发现了“我们”存在的“火花”。一眨眼,一年过,但是那些树牢战“疫”决心、坚守防疫一线的画面仍能清楚地展现在我眼前。一个个防疫值守点的迅速搭建,一支支党员志愿队的迅速成立,基层党员干部用最快的速度画好了“安全线”,将人民群众纳入生命保护安全范围;以小区、楼栋为单位建好微信群,许多党员自备防疫物资,挺身而出成为疫情中的“配送员”,将人民群众纳入生活保障配送范围。微信“点单群”与防疫值守点的声声辛苦,让我领悟到何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如今再次将近年关,“我们”也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守住过年年味年俗。
喊的是一声“加油”,却让我发现了“我们”坚守的“火花”。七月下旬,接连好多天的大雨让我再一次拿起了那条“安全线”,而这一次是为了防汛工作。街道全体工作人员都加入了防汛大军,准备物资、巡逻清障、处置险情、值班值守,一天24小时,做到了每个岗位的连续性、排查险情的全面性。7月27日,我第一次踏进防汛指挥所、第一次走上堤坝;傍晚,同事带领我赶往险情发现处进行记录,我第一次听到“翻沙鼓水”这个名词;晚上10点值守在指挥所撰写信息身心疲惫时,同事拍了拍我喊了一声“加油”。当时,还有许多基层党员干部正打着手电筒扒开草丛巡逻,还有许多正驻守在蚊虫肆虐的值班点,同处在一个夜晚中、一片天空下,我们为“守住”河水警戒线而加油,也为“守住”人民生命防线而加油。
说的是一声“谢谢”,却让我发现了“我们”前行的“火花”。_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这一年,村里许多贫困户的生活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村里的盛同学,母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父亲也因病过世,驻村工作队在他整个高中阶段,按国家教育扶贫政策面面俱到给予物质帮扶,三年如一日地给予陪伴与鼓励。如今,盛同学顺利参加高考也如愿进入大学。欧阳师傅是我的帮扶对象,在疫情形势没那么紧张后,他每天天不亮就骑着三轮车去进菜,再拉到菜市场去卖,一年到头,凭借双手与劳动也提高了收入,年底我将村里的产业分红收入送到他手上时,他开心地对我说了一声“谢谢”,那时我发现,我们的前行同时也在带动贫困群体的前行,甚至在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踏上新的台阶。
一年基层工作,一段“心灵奇旅”,每一份工作或如螺丝钉般看起来不太重要,或如愚公移山看起来难以完成,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擦出一点、两点“火花”。__年是__开局之年,愿同我一样对基层工作有过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基层“萌新”,发现“火花”,享受当下,拥有工作中的“小确幸”,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前进的“小力量”。
年味的过年篇三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新年的气味浓了,身处异乡的游子们都提着大包小包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大年三十这天,我们一家人也相聚在一起,这一天,爸爸开车,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接到我家。大家都格外高兴。
四位老人中最年长的爷爷已经快80岁了,外公和奶奶也有79岁了,年龄最小的外婆也迎来了她的第六个本命年。老人们凑在一起,除了闲话家常外,最感兴趣的要数打麻将了,小小的麻将将桌成载了他们独有的乐趣。四位老人围坐在桌前,井然有序的洗牌、“码长城”外公和外婆一边打牌,一边斗嘴,还时不时微微探过身,偷瞄一眼对方的牌,奶奶这边则时不时地帮爷爷辨认牌上的花色和图案,原来今天爷爷激动,出门的时候忘了戴老花镜。
第一盘奶奶做庄,不一会儿就旗开得胜。外公也不甘示弱,第二盘就和牌了,不过,遗憾的是他看错牌,“诈和”了。奶奶外婆对此极为不满,坚持让外公翻倍赔偿,以示惩罚。这时,奶奶出来打圆场,让大家再给外公一次机会,下不为例,外婆勉强同意,警告外公在再“诈和”就会被罚下场。在一局局的你来我往中,大家都笑了好久,我好久没听到他们这么爽朗的笑声了。
爸爸为他们沏上铁观音,并把茶杯放在他们身旁的矮凳上,妈妈也一边观战,一边削水果;我则把蜜橘剥好皮喂到他们的嘴里。每当奶奶抓了好牌,都会得意的向我使个眼色,虽然我对麻将一无所知,但我仍会兴奋得竖起大拇指或摆出”v”的手势。
中场休息时,外公和爷爷在切磋棋技。虽然他们都没我专业,但也都能弹出自己喜爱的曲子。前后不一致外公还非常羡慕爷爷可用左手弹奏。而外婆、奶奶则在我房间里欣赏我的作文和剪纸。我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班里的奇闻趣事,她们时而惊讶不已,时而开怀大笑。
晚餐时间到了,妈妈把春饼一张张春卷递到四位老人手上。餐桌上有碧绿的黄瓜丝、橙色的胡萝卜丝、金灿灿的蛋饼、肉粉的火腿、培根,再加上玻璃杯里乳白色的椰子汁……餐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精美、诱人,老人们赞不绝口。
看着幸福的老人们,看着开心的爸爸妈妈,我忽然体会到亲人相聚的温暖与欢愉,我也似乎理解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为什么拼命挤上拥挤的火车,在年前到那个遥远而平凡的家,因为他们的家人日夜期盼着他们的归来和团聚。
晚餐结束后,我们一家子人围着电视收看春晚,时间在不停地飞逝,我不禁想,在家人健康时,我们要珍惜他们,因为他们和时间不会停在原地等我们。也许等我们想孝敬他们时,他们已经离我而去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何处,故土也好,海外也罢,新年的味道永远烙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浓浓的亲情倾洒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里……她是那样的持久弥香,暖上心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年味的过年篇四
一年一渡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餐团年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漂亮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漂亮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窜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真是动听极了!炮竹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炮仗、炮竹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炮竹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年味的过年篇五
过年了,逛花市咯!来到了花市,我看见了很多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最多的就是菊花了,它的颜色也是最多的,太漂亮了!年橘也很多,树上都结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橘子,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各自搭配成不同意义的花。
除夕到了,每家每户都要贴对联了,门上还要贴个福“倒”,上面的福字就代表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全家都幸福快乐!吃完年饭最开心的就是收红包了,红包也叫压岁钱,妈妈对我说你收了红包就又长大一岁了哦,新的一年你要好好学习哦!
新年到了,炮声连连!烟花齐放!让我们一起敲响那时代的钟声!我也已经闻到了,那独特的年味!
年味的过年篇六
最喜欢过年的味道。快到新年时,那热热闹闹的景象无处不在。大街上,更是人满为患。最拥挤的,就是各家大大小小的超市了,全是采购年货的人,商店里各类物品都供不应求,超市老板往往会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采购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每到过年,奶奶最喜欢往超市跑,有事没事就跑去转转,就喜欢那热闹的气氛。奶奶手提一只竹篮子,在超市转悠,另一只手则拿着一张广告纸“年货大减价”,在精打细算一阵子后,便跟着人流,一会儿就装了一篮子东西提回家。我总忍不住,东翻翻,西找找,一袋子零食不免让我有些失望。第二天,拿回来的都是些鱼啊,肉啊。第三天,就都是包装精美的礼品,什么红酒啊,广柑啊,盐水鸭之类的。第四天,我眼前一亮,都是一些非常喜庆的小玩意,红底金字的福字帖,可爱的玩具小金牛和小红牛,大红色的灯笼,塑料爆竹,春联,金牛的剪纸,中国结等等一堆好东西。这下我可乐坏了,马上忙活起来:窗子上贴上金牛剪纸,马上就觉得家里又多了份喜庆;大门上贴上倒福字和春联,我的脸上也是喜洋洋的;书桌上摆上一对小牛,书架上挂着一串爆竹;连晾衣架也被我挂上了中国结和红灯笼。家里,马上有了“过年的味道儿”,我嘴里也轻轻哼着那支小曲儿《你最牛》。
和家人逛街时,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小商场,还是新店开张,都挂上了灯笼,贴上福字贴,一片热闹的红色。往往那灯笼上都写着几个金字:恭喜发财,生意兴隆。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让我感受到了即将过年了。瞧,那边一位年轻的阿姨身穿大红底,金色花纹的旗袍,戴着中国结式样的耳环,手提一个小巧玲珑的红包,无不为这即将来临的新年增了份光彩。这被染红的大街,更是过年的味道儿十足。
饭店这段日子生意也格外兴隆,请客吃饭大出血已经是家常便饭,饭店天天爆满,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大过年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儿女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趟家,吃团圆饭自然不能含糊,找一家好饭店,办得热热闹闹的,那是在所难免。要订好饭店,还得抓紧时间,晚了,就只能在家里吃了,有些人甚至几个月前就订好位置了。在爆满的饭店里,那花样百出的菜名,如“五福临门”、“牛气冲天”等,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过年的味道儿”。
“过年的味道儿”是过年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年味的过年篇七
新春到了!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瞧见奶奶正在包饺子,便兴冲冲地跑去“帮忙”了。
只见身经百战的奶奶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弄了几下,一个又白又胖的饺子便“出世”了。我跃跃欲试,带些试探地问:“奶奶,我拿块饺皮哦。”“嗯嗯嗯嗯”奶奶含糊不清地答应了。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现成的饺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颠了几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练但又有些慌乱地挑了点肉馅儿,拨进饺皮的中央,再学着奶奶的样子,用食指蘸一点水,沿着饺皮周围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母亲夸道:“还不错,有模有样的。”现在,最难的一道工序来了:把肉馅儿包起来!母亲指挥起了我:“把这两边捏起来。”我乖乖地按照母亲说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儿地将两边饺皮黏在一起。捏完左边的,我又把右边的饺皮捏紧。哦!我的`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着个大肚子冲着我笑呢!这时,我发现奶奶包的饺子上有几道装饰的花边,便也尝试着去捏。可结果,非但没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差点儿把好端端的一个饺子给毁了。
最后,我包的饺子还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当我用沾满面粉的十个手指头去抓下一块饺皮时,奶奶却挥挥手制止了:“别搞了,够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了,我又重新变高兴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让我们把年味儿包进饺子里,吃饺子,过大年喽!
年味的过年篇八
对于很多人来说年味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但对于我来说年味就是很特别了。
大年三十那一天,我们一家早早地起了床,就是为了晚上那一顿美味的佳肴。爷爷去买鱼;奶奶炸芋头和扣肉;爸爸杀鸡;妈妈和我一起淘米。一顿午饭后,我开始分工了。“爸爸妈妈去洗菜,爷爷切菜,我和奶奶做菜。开始吧!”我严肃地说。“好的!保证完成任务。”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爸爸妈妈“哗哗哗”地洗着菜;爷爷“咚咚咚”地切着菜;我和奶奶“唰唰唰”地炒着菜……大家在其乐融融地分工合作,沉浸在欢乐中。我们看见爷爷奶奶露出喜悦的笑容,爸爸妈妈和我面面相觑,顿时心里明白了很多。
我们做了很多菜,有:扣肉、清蒸鱼、猪肚炖鸡汤等。我最喜欢的一个菜是清蒸鱼。它是这么做的:先把鱼的内脏、神经、牙齿去掉。把它切成一块块的。放入葱、姜、料酒等东西去腥,腌制五分钟。之后用开水大火蒸八分钟。一道清蒸鱼就做好了。
大家准备了一道道丰盛和美味的佳肴,互相送出了新年祝福,愿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年味,就是年的味道,自古以来一直留传下来的习俗。
小作者:陈馨仪。
指导老师:唐萍。
公众号:优页作文选3。
年味的过年篇九
一进入农历十一月份母亲就开始张罗起来--首先就是腌制年货之一的咸货。虽然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不要腌制太多咸货,腌制的东西少吃,其它蔬菜肉类可以现吃现买。但母亲还是陆陆续续灌了香肠、腌制鸭子、鸡和鸭肫鸭爪。
每天早晨,母亲把这一串串,一只只都拿到阳台上晾晒,晚上再收回屋里。虽然很是繁琐,但她却忙得不亦乐乎,而且看着她亲手腌制的咸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后,渐渐可以闻到溢出油脂的香味时,母亲总是会开心地说:“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吃到口了!”她还常常注意到对面楼主家阳台上晾晒的咸货,然后啧啧嘴说:“看看,谁家不腌咸货,你看那家晒的,比我们家多得多了!就你讲究,不让弄。幸好没听你话,这阵子太阳好,正是晾晒咸货的好时机,我这些咸货都快晒好了,到时再收进冰箱慢慢吃。”母亲在为她做的正确决定而欣喜,我看到她开心也跟着开心,嘻嘻哈哈着向她“检讨”:“是,您做的对,您老人家做啥都对!”在她老人家眼里,这一只只,一串串都是日子过得红火的象征!
就这样在闻着母亲腌制的腊肉香味里,腊月悄然临近,“年”也不远了。虽然早已不再像小时那样对过年充满期待,但每年都是在母亲的带动下,为新年做着种种准备,掸尘擦桌、洗刷器皿、拆洗被褥、采购糖果蔬菜……也是因为母亲的这种安排,才让年味渐浓。而我也常常被带回儿时的腊月里。
那时,一到腊月里家家户户就开始选个晴好的日子,把辛辛苦苦喂养肥了的鸭子、鸡、鹅屠宰了,然后烧上一大铁锅开水,然后开水一焯,拔毛开膛破肚,清理干净内脏,这些个工序最少也要两天才能算完成,还不包括腌制的过程。要是人口多的人家,他家就需要多养些鸡鸭鹅,腌的多些咸货,那可就苦了大人们了,他们要低头拔毛两三天,常常会弄得脖子都直不起来了。于是从小就听到大人们说:“鸡三把,鸭难拔,一个鹅头拔三年”。意思是鸡很好拔毛,而鹅是最难拔毛的,一个鹅头要拔上三年才能拔干净,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足以说明拔鹅毛是多么费时耗人的活。所以在印象中村里人好像最喜欢养鸭子来腌制成咸货,鸡一般则要吃新鲜的,是要在大年三十放进锅里,炖上个把时辰,让满屋子都飘着鸡汤味,馋嘴的孩子们往往很乖地守候在锅台旁,(当然是被大人提前警告过的,过年了不许胡乱说话,否则就要被用草纸使劲擦嘴)就等着妈妈做好一桌子菜,爸爸点燃炮竹然后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吃年饭。而杀鸡也是要选择时日的,腊月二十七户户都忙着杀鸡,因为又一句俗话说的是“七死八活,意思是鸡今天死了明天又活过来了,其实是期望来年自家的鸡依然养得兴旺。所以那时每一年母亲在腊月二十七杀鸡时,总是小声嘀咕:“小鸡,小鸡,你别怪,你生来就是别人碗里菜,我给你一碗稻,你还我一碗肉,明年你还来……”
在老家的腊月里还有两样年货,是庄户人自家必备的,那就是蒸年糕和煮豆腐。那时每户农家都收藏着蒸年糕与做豆腐的家伙什,虽然一年只用这么一次,但勤劳的农夫都会利用农闲时,来制作自家的劳动工具。而父亲做的工具是村里最考究的,最好用的。所以常常被邻居借来借去,虽然他们自家也有,每每这个时候,是父亲最为得意的。那时还是小孩子的我,却最喜欢父母蒸年糕做豆腐之前的磨浆,一台小石磨在侧边留有的孔里架上推杆,随着父亲有节奏的推动,石磨缓缓的开始旋转,母亲则坐在石磨一边,不时向石磨上的圆眼里填充着泡发过的糯米或大豆和适量的水,白色的浆液便蔓延在石磨底层磨面的边沿,一直流到放在石磨底下的大木盆里。我一会儿跟着父亲推磨,却因不够高被弄得踉踉跄跄,一会儿又学着母亲的样子去填物,却掌握不住节奏常常会有空磨,虽然被母亲笑骂别捣乱,但总是一刻也闲不住,继续帮着“倒忙”。而父亲和母亲则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嗑或安排着来年的庄稼,石磨吱吱呀呀的细声唱着转着,像是在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如今这首歌谣总会在某个时刻,不经意地出现在我的脑海我的耳旁……而经过父亲烧煮再点石膏后的豆浆变成了豆腐花,盛上一碗加上红砂糖,也是让我回味无穷的美味之一。
在所有的年货里,最让孩子们喜欢的就是米花花生糖和米花芝麻糖。刚进入冬季,农户们忙完了地里油菜小麦的播种,家家的农妇就又开始打点起米花糖的食材,她们先是挑选上好的稻子,和当家的'一起送到稻谷加工的地方,加工成大米和稻糠,稻糠留着喂猪或是调制成鸡饲料,大米就是一家人的口粮和做米花糖了。每年,母亲也早早的把做米花糖的大米,先洗干净再不软不硬的煮上一大锅白米饭,然后把米饭盛到事先刷洗干净的,竹子编成的专门用来盛放或晾晒物品的大簸箕里,拔弄均匀放到两条长凳平行放置拼成的架子上,摆在空旷的地方尽量让冬季不很强烈的阳光照晒。在一遍遍翻晒中,松软的米饭变成了咯嘣咯嘣响的干米,而且会比原先的大米更硬,有的还结成了团,于是母亲就用空酒瓶洗干净擦干水,让我没事时就碾压,把结成团的干米饭碾压开,虽然很是费劲,但我还是干得很起劲,因为不要多久就能吃到酥脆酥脆的米花糖了。
而这些只是制作米花糖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制作麦芽糖。麦芽糖的制作工序我一直都没能亲眼看见,因为熬制麦芽糖要慢火细熬,而父亲为了不耽误做白天的事情,总是在晚上忙妥当了,才开始煮一锅糯米饭,再拿出提前用温水泡发芽的大麦,然后把白花花粗壮壮的麦芽放在去掉锅巴的糯米饭里搅拌,再加温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呈现在我面前的,像蜂蜜一样能拉出丝,稠嘟嘟的麦芽糖。而我也总因“瞌睡虫”的光顾错过熬糖的神奇过程,父亲却要守上一夜,不时添加柴火保温熬制。虽然对一锅白米饭加发芽的大麦,就变成了甜丝丝的“蜂蜜”充满了好奇,但第二天用手指从锅里偷偷抹一指,放进嘴里砸吧着满嘴的甜蜜,是我那时最为开心的事。
米花糖的材料都准备妥当,接着就是准备打糖了,打糖那几天很热闹,因为常常是好几户聚在某一家一起打糖,这样大家就可以互相帮忙,烧锅的烧锅,翻炒的翻炒,起糖的起糖,切糖的切糖。于是在大人们的谈笑风生中每家每户的米花糖就做成了,那段时间村子里的空气都是香的甜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各种糖果也尝过不少,但父亲在锅灶旁熬制一夜的麦芽糖丝,和母亲煮熟晾晒再用铁砂翻炒成的米花揉在一起,用四方四正的木框挤压紧密成型,切成一块块酥脆的米花糖,也许是今生吃过最为醇厚香甜的!
如今,超市里货物琳琅满目,随时都可以去购买,过年与平时也没什么区别,但或许是因为儿时父母在我的过年记忆中,正是他们准备年货的过程,给我留下太多浓重厚实甜蜜的年味。所以也想让逐渐年迈的母亲依然延续她心中该有的年味,让孩子感知儿时年味的记忆。于是,带着孩子母亲去打年货:买糖果,给他们买新衣新鞋新袜子,就像小时母亲带着我一样;一家人围坐餐桌前一起动手包圆子,做饺子,谈谈心聊聊天……虽然孩子笨手笨脚弄得满桌都是面粉和馅儿,虽然也被大人们笑骂,但我想这些都会成为他心里过年的样子,就像母亲每年年前都要腌制咸货作为年货之一一样!
(二)忙年。
每年都习惯以农历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春节前按照家乡的规矩,母亲的安排,全家总动员给屋子来个大扫除:掸尘,拆洗被褥,擦洗家具……虽然忙的浑身出汗,满脸是灰,但似乎有了过年的感觉;记忆中,过年前的这个时候是老家村落里,妇女最为忙碌的时刻,那时儿时贪睡的我常常被此起彼伏的棒槌捣衣声弄醒;晴好的天气里,早起的妇女们已在池塘边清洗衣物被褥了,于是各家门前都晾晒起花花绿绿的被里被面,像是一面面大旗呼啦啦随风飘荡,把当年还是孩子的我们,心也给荡起来了:“新衣服,好吃的就快有了!”
忙年,忙年,在洗洗涮涮中有了年味,为了增加新年气氛,年三十的前一天,带着孩子去采购年货,就像当年我的父母一样,一到腊月就忙着赶集去打年货,那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一条窄窄的街道,各家店面的货物都摆在外面,跟在母亲身后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挤在拥挤的人群中,在农家人的大声讨价还价声中,见到熟人亲戚热情的嘘寒问暖声中,给我留下了过年就该是这样的景象!但逐渐的发现远离了那片土地,也就远离了那里的一切,包括过年总觉得再也找不到那时的感觉!
和爱人带着孩子在超市里东逛逛西逛逛,随便买了几样零食,和一些准备到婆婆家过年的礼物,孩子却在一旁一个劲的催促快些,他对这些吃的,可不似我小时候那样眼馋,嘴馋;他感兴趣的是过年就可以放鞭炮,烟花了,这一点倒还一样,只是他放的烟花更炫丽多彩,而我小的时候是没有这么多品种繁多的烟花,到了十岁左右,趁着父母打年货的时机,跟母亲软磨硬闹才答应给买俩根长长的烟花,那个高兴劲甭提了,每天都盼着年三十快点到,这样就可以放了,待到大年三十就又盼着赶快天黑,而放烟花时又是全家人乃至全村最为热闹的时刻,随着一声声“嘭,啪”,天空骤然五光十色,银花四射,大伙都“哦……”的起哄,然后评论谁窜的最高,谁最亮;后来逐渐大了,才知道其实父母打年货的钱都是预计好的,那时对于父母来说,每分钱都想掰开着来用!
从超市出来,突然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飘起了雪花,这让我异常的惊喜,没想到在这年终岁末,我最为期盼的雪终于纷纷扬扬的降临了,冬天如果不下场雪,总觉得少了点啥,飘飘而落的雪花也给这个春节增加了些气氛;我和爱人孩子决定步行回家。雪花越来越密集,但丝毫不影响我们赶路的心情,路上的行人一样,走在风雪里却兴致勃勃,奇怪,雪落在身上会变成水,而人们并不在意,而如果是下雨,此时应该又会是另一番情景了!路过花店时,走进去买了一束鲜花:两朵郁金香,两朵百合,四朵康乃馨,两根富贵竹,漂亮的花店女老板笑容很甜:“给你最低价,卖完这些花我也要回家过年了,希望鲜花给你们的春节增添喜庆!”
带着漂亮花店女老板的祝愿和娇艳的鲜花,走在风雪里。孩子天真烂漫的一会儿跑,一会儿跳的,一会儿又指着我们叫着“老爸,老妈你们长白头发啦”!路边绿化带的草坪上已蒙上了一层浅浅白雪,矮矮的灌木丛也已披上了薄薄雪装,雪依然以千军万马之势急切的扑向大地,心中不免欢喜,但愿应了那句老话:“瑞雪兆丰年”!
年味的过年篇十
20xx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父亲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父亲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一家人其乐融融。
年味的过年篇十一
我的老家在信阳一个偏僻的农村集市上。这里经济发展滞后,也许正是因为此,青壮年大多在沿海城市打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了本地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可能是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波及,今年回家过年的打工者们明显增多、明显提前。
我们到老家的时候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刚好赶上集市的日子(农历双日为集市日)。天一擦亮,门前集市上的行人便来来往往忙碌起来。做生意的,早早在店外摆起摊位。到9:00以后,赶集的人更是摩肩接踵,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只能推行在拥挤的采购年货的人群中。到了腊月二十六、二十八这两天,街上热闹的景象达到空前程度,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熟食与尘土混合的味道——年味真的越来越浓了!由于我们家住在街的一头,赶集的人根本不敢企望推着车进入街里面了,干脆就把各种车辆停放在我们家门前。再往集市上看,一个个的摊位摆放在街道的两边和中间,只留下窄窄的两条过道供人行走。
人群更是熙熙攘攘、水泄不通,一点儿也不亚于大型庙会。集市上卖的东西也是应有尽有,不过还是以“进口货”居多:各种糖果点心(枕头酥、果子、米花糖等)、瓜子、甘蔗、橘子、苹果、香蕉、鸡、鸭、鱼、肉,各种火腿肠类等速成菜、儿童玩具摆得琳琅满目,上空还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不过最有年味的还要数街上摆的那些春联和鞭炮,单是那火红的颜色就能让人感受到新春的喜庆与热闹了。
过了中午12:00以后,,来赶集的人就陆陆续续地满载而归了。每个人都提着或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也是“进口货”居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不断涌动的人群和那大包小包的年货,让人再次感受到那浓浓的、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的过年篇十二
变了呀,变了……。
为新年做准备中,换新是必要的。
还记得小时,换新总是一家人出动。我拿块抹布,姐姐提个拖把,母亲拎个水桶,父亲带个簸箕,奶奶拽个扫帚,纷纷进入战斗之中。
看那角落,是几百年都不曾打扫的。慢慢地钻进去,递进清洁液,“哧”一声喷洒而上,抹布一抹,干干净净,像是闪着亮光。看那玻璃,又是一个战斗场所。端来椅子,缓缓地站上去,目不转睛地一次又一次擦着,用指甲一次又一次地揩着,用报纸一次又一次地拭着,直到锃亮锃亮,一尘不染。
当每个人都找到一处地方去清洗时,挥动着胳膊,都不愿停下,直到灯火亮起,家家飘出缕缕清香。
变了呀,变了……。
楼道,空荡荡的;手中,空荡荡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我感到莫名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