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于己为善范文(18篇)
有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我们可以利用总结来梳理思路。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和案例来提升写作水平。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以便更好地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一
和父母一起去饭店吃饭。饭店的生意很好,客人爆满。
我和父母进去之后,刚好有一桌人离开。服务员走过来问我们要点什么。父亲拿着菜单想了又想,看看有什么我和母亲喜欢吃的菜。服务员等了一会,见父亲还没有点好,嘴一撇,把菜单一扔,走了。我错愕的看着服务员的背影,实在没想到她会这么做。“人多,她太忙了。”母亲淡淡的替她解释。我喝了口水,不再计较,眼睛却一直盯着那个服务员。
在那个服务员从另一桌走过来,路过我们这个桌子的时候,我看得分明,她斜着眼瞪了父亲一眼,脸上满是不耐的表情。我顿时火冒三丈,拉着母亲就要去找经理,向他讨个说法。母亲却说,算了,她也只是太累了,万一因为这点事让她被开除就不好了,工作不好找。我很是委屈,说:“她太累就可以瞪我们吗?她是服务员,这是她的工作,我们又没有白吃她的,凭什么给我们脸色看!”我拉着母亲“既然你怕她被开除,那我们走,不在这个地方吃,换一家!”
母亲拍了拍我的手,为难的说:“算了,都点这么多菜了,现在走,让人家面子上多不好看!”
“不好看那是她的事,跟我没关系,面子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给的!”我大声的反驳母亲,服务员扭头看了我们一眼,我赌气般的瞪回去。
父亲笑着给我倒了一杯热茶说:“喝点水,别生气。只是一点小事,不至于。被瞪两下又不会少块肉,多大点事啊。”说完拿起菜单继续点菜。我很是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这么‘软弱’,这摆明了是欺负人嘛!
一会,菜上来了,服务员拿来三瓶饮料,放下一张字条,转过身去继续忙碌。我拿起字条:对不起,我只是太累了,不该用那样的表情,实在抱歉,三瓶饮料算是我道歉的礼物。对不起,还有谢谢你们。
我一阵沉默,父母笑着看着我。
遇到事情,不要着急,心平气和的对待人和物,对待每一件事情。对他人要大度,抱有宽容之心。宽容他人的缺点就是包容了自己,与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二
以鸿鹄为友,你将飞往高远的蓝天;以燕雀为友,你将止步于堂前的屋檐。人之择友,不可不慎。以贤于己者为友,就是以品德能力超出自己的人为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必将带领人开辟更广阔的天地,成就更优秀的自我。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观察他的朋友即可。因为一个人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他也应该是什么样的。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本能就是寻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结为朋友。所谓的朋友,只不过是自己的另一个替身而已,它满足人的自恋情结。这样交结朋友,可以消除人的孤独,但如果想以此促进自身的成长,那是缘木求鱼,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抓着自己头发提升自己的,三个臭皮匠依然是臭皮匠,不会有什么质的升华。
如果去除自恋情结,真的想向上成长,那就要见贤思齐,以贤于己者为友。品德高于己者,就像参天大树,因为高于物众而获得太阳的光辉。与这样的人为邻,为了沐浴太阳的光辉,必须努力向上生长。能力大于己者,就像鸿鹄矫翼鲲鹏展翅,与这样的人比翼,就必须奋力翱翔,才能到达高远的蓝天。
真正的朋友,都具有亦师亦友的性质,往往是以师始以友终。所谓惺惺相惜,都是从欣赏仰慕开始的。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品德的馨香,咏诗而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仰慕李白的才力超群,多次以诗表露心迹。“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历史上那些人类的精英,那些杰出超群者,他们的身边总是并立着一样的优秀者。钟子期与鲍叔牙,东坡与秦观,曾国藩与李鸿章,他们都是彼此仰慕,亦师亦友。
以贤于己者为友,本质就是欣赏、仰慕、学习他人的优越之处,就是见贤思齐之心。这样的交友,不是以消除孤独为目的,不是以自怜自赏为目的,更不是以攀附利用为目的。这种交友的眼光,肇始于对自己的不满足,着力于对他人长处的仰慕与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贤者并非固化为某个十全十美的圣贤,而是他人品德上、能力上的闪光点。所以孔子一方面讲“友贤于己者”,一方面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想当初孔子也是一个寻常之人,只是“友贤于己者”,只是因为“转益多师”,他才最终成为一个圣人。
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总是不断发现“贤于己者”,不断地“以贤于己者为友”,因而一辈子有许多朋友。一个止步不前的人,总是寻找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以求认同与肯定,他也可能有许多朋友。但是,以贤于己者为友的人必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为友就注定是一个庸人。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三
“汪汪汪”听到旁边狗狗的叫声,记忆把我拉回幼儿园大班的时候。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妈妈正准备出去玩,走到楼下小公园的时候,迎面窜出来一条特别大的狗狗对我龇牙咧嘴,喉咙里发出“咕咕咕咕”的声音,我吓得原地不敢动。妈妈一下子站到了我的身前,我偷偷地探出头去看,发现那条狗狗身上脏兮兮的,毛都打结了,这里一块污渍,那里一块结痂,身体瘦得像一根竹竿似的,都能清晰地看见它身上的每一块骨头。我很害怕地缩回了脑袋。
这时候妈妈做了一件让我很费解的事情,她居然微笑地对着那条大狗狗说了一声:“你好呀!你来打招呼可以,不过你太冲动了,会吓到比你还小的宝宝噢!”可神奇的事情却发生了,那条大狗狗的前爪趴了下来,吐着粉红色的舌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疯狂地摇动着它的尾巴,嘴巴里发出了低低的呜咽声,听起来好可怜。
妈妈转头看着我,对我说:这是一条被主人抛弃的狗,也可能是走丢的狗,它不怕人,是因为饿了,所以来讨食物吃,你可以把你背包里的饼干给它吃吗?”我茫然地点点头,妈妈从背包里取出我的儿童饼干,拆了一包又一包给那条狗狗,随后牵着我的手就离开了。
后来我问了妈妈很多关于流浪狗、流浪猫的事,妈妈也一一耐心地回答我每一个问题。遇到流浪狗,妈妈不像别人那样看见了流浪狗就大声呵斥让它离开或者攻击流浪狗,她当时温暖的一笑和轻柔的那一声你好,或许就是最后让那条流浪狗放弃攻击我的原因。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四
医学研究发现,当我们嫉妒、愤怒、不满、诅咒时,体内就会分泌一些有害的分泌物。也就是说,一个心理的反应或思想,就会产生一个肉体的具体表现。比如说,当我们还未准备好,就被拉上台表演,一般人会感到害羞。害羞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想法,但它却会产生一种身体的反应--脸马上红起来。有时一发怒或悲伤,就吃不下饭,一高兴或心情愉快,反而胃口大开。一些精神病患者,常会被要求吃一些“氯化铝”之类的药物,以稳定病情,就是因为他们常期处于愤恨、抱怨、恐惧之中,体内分泌不出那些对身体有稳定性作用的“养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病态。相同地,当我们在宽恕、赞美、感谢或对别人做好事时,体内就会分泌出对身体有益的养分来。
如此看来我们总该明白,为什么耶稣在《圣经》中,一再教导人们要去对别人好,因为在我们为别人着想时,那个“善念”就会促使我们的体内产生一些对于己有益的养分。所以宽恕、赞美、感恩全都是针对别人,却是自己先受益。如此看来,爱自己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爱别人。
大家叫安托希·苏钦斯基傻子、白痴,他是个乌克兰农民。他对有生命的万物都敬之惜之,连一只苍蝇都不忍心打死。波兰与乌克兰边境上的扎布罗夫村全村子的人都嘲笑他。
1941年,希特勒的军队攻入该村,把村子里的犹太人一车车运到灭绝人性的集中营去。傻子苏钦斯基这时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
他仅凭两只手,在自己的农舍下面掘了个地洞,在地洞里把蔡格一家人掩藏了两年,蔡格家有一对夫妇和两个儿子。
一次,苏钦斯基听说纳粹分子将要带受过寻人训练的狗到农庄搜查,他便整夜不睡,把厕所的粪便铺在地上,又撒上胡椒,使狗嗅不出人的气息。德国人来了,但他们没有找到蔡格一家。
此后多年,蔡格家经常寄食物及衣服给苏钦斯基。苏钦斯基既不识字,更不会写,只好画朵花请邻居寄给蔡格家,表示东西收到,他很感谢。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末,蔡格家就再也收不到这些表示感谢的信息了。他们去打听,但得到的消息是,扎布罗夫村没有安托希·苏钦斯基这个人。
直到1987年初,巳成为新泽西成功商人的蔡格的儿子雪莱,才获悉苏钦斯基与他家联系中断的原因。原来苏钦斯基得了一场大病,患病时搬到了邻镇,由镇上一个侄儿照应。他恢复健康后才回到扎布罗夫村。
1987年底,雪莱·蔡格因为商务去莫斯科,通过朋友的关系得到了老人的一张近照,一位85岁的老人站在一所破旧不堪的农舍前,那老人就是苏钦斯基。
“我一下子愣住了,”雪莱·蔡格回忆说,“我当时不知如何才能向那些舍己救人的人表达,他们从不曾被忘记。”
他寄了一张短笺给苏钦斯基,苏钦斯基通过朋友复了信,仅仅一行字:“你无法想像我多么渴望见到你们。”
雪莱·蔡格回到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和弟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接着便着手策划一次欢愉的团聚。
终于,蔡格一家人于44年后再次回到扎布罗夫村,全村的人手持鲜花在街上列队欢迎。他们由镇长领路,驱车前往他们当年仅靠甜菜和一点点面包活了两年的那个地洞。
苏钦斯基手捧着一条面包,上面覆盖着一块传统的乌克兰布,迎接蔡格一家人。雪莱·蔡格遵照风俗习惯亲吻了面包。村民们齐声欢呼,场面热闹非凡。
“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雪莱·蔡格回忆说,“安托希·苏钦斯基,这个傻瓜,村里的白痴,现在己是公认的英雄人物了。因为在这些人当中,是他做了应该做的事。”
蔡格一家人离开扎布罗夫前,给苏钦斯基买了一台电视机,这在小村子里是件宝物。他们还满足了他惟一的要求:给他一本《圣经》和一本英文词典。
蔡格一家继续按月寄生活津贴给他,苏钦斯基许愿,他们一家下次探访他时,他会用英语迎接他们。
“他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报答不完的。”雪莱·蔡格说。他已经采取行动,把苏钦斯基的名字放在以色列纪念600万死于大屠杀犹太人的纪念碑上--把他视为曾冒生命危险救过犹太人的一个正义者。
享受生活。
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人的一生,总会伴有失败、挫折和打击。但人来到这个世上是要享受生活的,上帝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予我们可以思想的大脑,让我们能够思考怎样去享受这一次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不能辜负了自己的生命与生活。
享受,意味着珍惜。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东西实在太多。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他的珍贵。享受,也意味着从容,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面对人生的路口,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须知尽心即是完美,不必让自己陷入身心疲惫的怪圈之中;享受,更意味着热爱,唯其真正懂得享受生命,享受生活,才能真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发现自我,保持本色。
发现自我就是要将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显露出来。一个人的潜能能否充分发挥出来或得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因素之间能否有机地组合、协调。
是由智能、个性、兴趣、动机或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个人潜能既包括一些天赋,又包括一些后天学习的经验,最终形成个人的一种独特风格。年龄不同,组成的主要因素也不同。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五
司机,麻烦您开快点,我要赶去上课。我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怯懦和恳求。他只是回头看了看。
车子在路上比停的颠簸,我又看了看表,只剩20分钟了,却不好意思再开口去催促他。心想,哎,怎么这么倒霉,今天的早课恐怕是来不及了。一面又暗暗地叫苦,这司机可真黑心,他又在慢腾腾的招揽乘客了,全然不顾我的焦急。全车共有7个座位,还空4个,我本想说没人的座位我付钱,让他开车马上走了。可一想到我拿的是爸妈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只得委屈的打消了这个念头。都说读书不容易,谁没个儿女的,可只司机就是一副爱搭不搭的样子。可我转念一想,哎。算了吧,人家风里来,雨里去地陪笑脸,拉乘客,也挺不容易的.。
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穿过街道林立的小城,车子驶入了高速公路,一束阳光射入车窗,斜刺着我的眼睛。我最终还是没能赶在它升起之前到达,心中不犹有些许不快。这让我想起了曾经一次相同的经历。
那次我也是请假回家,准备次日赶早客车回校,赶去上早课。记得那次的情形是:我着穿着一身中学生校服刚搭上车,司机就问:你赶着上课,是吧。你们是8:00上,我一定提前送你到学校。
车子驶到了交费点的时候,那儿已经排了许多车了,他把车子驶入了人行道(那儿不拦卡),我知道他不是逃税,因为在这个地方跑车的,都是交月费的,不存在逃税的现象。我看到他刚岔过去,又停了下来,他跳下车去了,我往车窗外一看,是有一块交通牌挡住了马路,他在费力的挪,我忽然就觉得很内疚,因为他除了是在为我节省时间之外,找不出其他的理由去绕道了。那时我真想说一声谢谢,因为陌生,我却始终没有将那两个多余的字说出口。他让我觉得很温暖,一个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来自凌晨七点半的温暖。
过了那段窄窄的人行道,车子又驶入了正确的路道。车窗外,天蒙蒙在亮了,车速似乎也加快了。两个陌生人,一路行程寥寥数语,车厢里却充满了暖流。
有空的时候,或是碰到什么事,我就会想想那个出租车司机,心中始终充斥着一股暖流。
而今面对眼前的这位司机,我便不在多语了,一路上默默地看者窗外的阳光,也不再觉得那么刺眼了。是啊!阳光是很温暖的。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车厢里沉默许久之后我终于到了学校。
又是一路陌生的行程。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舞者以悦己和悦人为最大追求,同样,烟草人以利国和利民为终极目标。我有这样一群亲密的工作伙伴——每天,他们早出晚归,穿梭于城乡的大街小巷;每天,他们挥汗如雨,往返于零售客户的店面商铺;零售客户是他们的亲人,送货车是他们工作途中临时歇息的家;严寒酷暑不言累,顶风冒雨从不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留在全市各个乡村街道的串串足迹,印证了他们对烟草事业的忠诚;那风雪酷暑中重重的困难,动摇不了他们对烟草事业的忠贞;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写满了疲惫,却彰显出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与无私的奉献。
这就是我们送货人员的真实写照。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他们,虽然名不经传、事不惊人,却怀着相同的朴实的情感,在烟草这块充满生机的热土上默默耕耘着!
精彩的舞蹈。舞者是无畏的,烟草人啊一定是百折不挠、踌躇满志,一定能长袖飞扬、翩翩起舞。
予我长袖,我将扬起烟草人的精气神。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在开创‘卷烟上水平’新局面的大潮中,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遇到坎坷,还是波折;无论是面对成功,还是遭遇失败,我都将坚忍不拔,咬住牙、沉住气,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实现自我,成就自我。
予我长袖,我将激扬烟草人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我和我的同事们,将以百倍的热情、踏实的作风,满怀豪情做好本职工作,激情有我,奉献有我,思辨有我,和谐有我。我平凡的工作岗位,就是我尽情起舞的五彩斑斓的舞台。也许,我所做的都是琐碎小事,就像一个舞者,本身是渺小的,但我深知,我是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就像那五彩斑斓的舞台,是那么的华丽和多彩,是那么的盛大和宽广。
舞者无畏,赏者有心。缺乏长袖的舞者,是空乏无力的舞者;不能善舞的舞者,将无法华丽转身。历史把青春的烙印深深镌刻在我的身上,烟草行业向我们发起了新的召唤,这种幸福难以言表,这份期望厚德载物。我不会忘却,不会愧对,哪怕我有那么一点点瑕疵,但我拥有这幅长袖,必将用精彩的舞蹈和优美的舞姿,还赏者一副精彩的画面。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七
劝人向善似乎大有禅意,其实这是一个对于个人很功利,对于社会很功德的现实问题,每个人都要面对。与人为善,面对别人,也面对自己的内心,用与人为善自律、自省,追求和谐和美好,是一种大境界。
如何与人为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善待他人。多一点谅解、宽容和理解,少一点苛求与责难;多一点爱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气人有笑人无的浅薄”。能够看见别人的优点,并能够欣赏它,赞美它,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能真心祝福别人的幸福也是一种美丽的善良。永远与人为善,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在愉悦之中。这样的人,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生。与人为善,自己路宽,如果大家都可以做到这点,就没有了独木桥,大家都可以在阳关大道上阔步前进,达到理想中的状态。
与人为善是一种爱心的体现,也是一种人生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用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凭着与人为善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与人为善总是一种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珍贵的感情,它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对行为的一种负责。生活中,许多人明知彼此都需要爱的温暖,感情的温馨,但却又常常用无端的猜测将满腔的爱意、友情冰封在坚硬的假面具后面。其实只要你能真正付出你的真诚和善良,那么必定会赢得共鸣,使你从中感受一份温馨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与人为善是做人的一种积极和有意义的行为。它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与人的快乐,从而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与人为善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健康。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欢,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人为地造成矛盾。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在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要待人如待己。在你困难的时候,你的善行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
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无非是想丰富你的生活,实现你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你是否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你知道没有很多人会故意和你过不去。与人为善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
可见,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我们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单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用心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生活就是这样:对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同中国有句古语说的那样: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与人为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里一片广阔的视野。
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世界终将大同”。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与人为善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与人为善是一种力量。它能征服人心、征服世界。
和与人为善相对的是与人为恶。与人为恶者把一生的奋斗目标放在损人害人上,或者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或者疑神疑鬼,坐卧不宁;或者厚颜无耻,卑鄙下流;或者贪婪无度,违法乱纪……由于他们担惊受怕,神经高度紧张,必然导致五行失调,阴阳错乱,如入炼狱,如坠火海,最后的结果便是早衰早亡。而与人为善者经常处在和谐之中,人际平和,心态平和,豁达乐观,无忧无虑,其身必健,其寿自长。
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相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道家的始祖老子说得好:“上善如水”。是的,“水溶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者与水一样能溶解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能包容一切,气度恢宏,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与人为善跟水一样精深博大。
善小而为之,善小而不为,受所处环境和心境的影响很大,受个人道德和修养规范的影响很大,受社会整体文明和和谐水平的影响很大。与人为善在脱离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阶段之后,是需要着力培植的。从社会的角度看,对公民公德的要求是对与人为善的规定性培植;从人性的角度看,激发与人为善的情感,是追求心灵美好安宁的有效途径;从人的价值取向看,激励与人为善的追求,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人的幸福指数来看,与人为善的普及程度越高,人普通的幸福感越强烈。
中国传统文化教人向善的善恶观千百年来一直强烈地霸据着话语权,“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类的教化一代代地传播着。然而对于目前与人为善的一般状态大家却都不很满意。人在日常遇到的普遍问题、矛盾和烦恼中,有一些是原则性很强的,需要认真对待。另一些则是因着人心不善而引发和激化的。这使得我们感受到目前整个社会对与人为善的规定性素质要求的不足,同时也感受到我们个人对与人为善的非规定性修养要求也很不够。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八
将自我这一年份内事情与自我需要负责的事情统筹协调分开来,就能够看到两个自我存在。一个是只需用自我的生活方式认真完成任务,一个需要笑脸迎人处理现实生活关系种种。这样的存在会让我坚持敏锐,不至於消退某些本事。
在对待事物的分歧上。得到的最终结论是,彼此立场不一样,态度不一样,我不是老龄化你也不是幼稚。毕竟我觉得只是我觉得。你我都是有限的。这样的话,如果能够获得互相欣赏或者理解,只是出于礼貌。人各有志,所有的争辩与讨论大概都只是为了再一次确定自我的观点。而智者通常不发表过多意见,浅浅一笑全身而退,唯独留下的人心有不服,试图解释。如果愤怒、失望和无奈是数种观点交战的产物,那么何必凑在一齐,你我各自独处,互不相扰是否更容易获得清净。包容对方相异观点,优雅镇定地证明立场,便可转身离开。就算不能被理解被理解,仍旧需要坚持坚定。因为至少明白,彼此方向不一样。早早站定,独自出发更为坚定。
顺其自然。本就是一切处事的最终本质。懂得在困难面前沉默转身,并不见得就是懦弱的做法。勇於应对自我做得不够妥当的决定,及时离开方向错误的路口,比继续跌跌撞撞地走下去更為理智。很多时候人本就该知难而退,在自身还没有足够本事的时候就出去乱闯,除了言行牛b就只剩下盲目与天真。
像vae说的。我们渺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不管我们怎样宣扬生命的意义,个人的价值,精神财富的永恒,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等等,也丝毫不能改变在宇和宙里我们所占据的地位。
当遇到不平事的时候,看看天空,比较一下自我身体的渺小,随时可能在人类社会内死于车祸,疾病,凶杀,过劳,战争,瘟疫,地质灾害……是否还有好多好多琐事值得斤斤计较,消耗极其有限的生命长度。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九
与人为善,无疑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润滑剂。如果拥有了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份信任;如果拥有了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一些隔阂;如果拥有了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缔造出美好的境界。那一次,我懂得了与人为善!
一个寒冷的午后,我裹了裹衣服,没精打采地走去补习班的路上,心中只有数不尽的怨念——为什么在这种鬼天气我还要在外奔波?又是一阵风,我一阵哆嗦,无奈地上了车。几站路过后,窗外堆积许久的乌云,终于按耐不住——雨哗哗地落了下来。我的心情也在这拥挤的车厢内跌入了谷底。又过了几站,上来了几个小男孩,显然,他们手上的伞并没有起到遮风挡雨的效果,而俨然成为他们互相嬉闹打斗的武器(我小时候也干过)!可谁知他们在车上也不消停,竟互相推闹了起来。其中,一个小男孩打了个趔趄,朝我这边跌来,他的雨伞不偏不倚地打到我的腿上,我的裤子也随之沾了水,一股凉意从小腿蔓延至全身。我的心中顿时燃起了无名的怒火。当时的场景可想而知——我将小男孩臭骂了一番,便愤然下车了。
怀着如此糟糕的心情,我坐在补习班里,无心学习,终于结束了煎熬……。
原来与人为善竟有如此魅力,看着眼前这位远去的老师,再想想自己在公交车上对小男孩恶劣的态度,我后悔不已,我的胸襟太狭隘,人家不过只是个孩子,我怎么会朝他们发火呢?那位雨中老师对我关切的问候,让我懂得什么是与人为善!只要我们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那么我们眼中的社会自然也会变得和谐!
此时,雨停了,我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
教学目标: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凉亭的亭卒勤锄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楚人出于嫉妒,把凉亭的瓜秧全部扯断,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国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人这样很卑鄙。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的好。”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人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楚王听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重礼送给梁国,以示自责,表示酬谢。结果,原本敌对的两国成为友好邻邦。
讨论:1、梁楚瓜秧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含义。
学习心灵导航第一节。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板书)。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板书)。
2、善良是无私的(板书)。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板书)。
5、善良要见诸行动(板书)。
在辨别中学会选择:
1、 放学的路上,当你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时,你该怎么办?
3、 有人沉溺于赌博,负债累累,向你求借,你会帮他吗?
4、 当你的同学遇到学习困难向你寻求帮助而你此时正忙时,你该怎么办?
5、当你看到有人对你的同学起外号时,你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社会风景:《一只手套》。
过程指导:第一步,分角色朗读:
第二步,分小组讨论书中提出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第三步,教师分别提问,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补充。
第四步,教师进行点评。
学习心灵导航第二、三节。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板书)。
1、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板书)。
2、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板书)。
三、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板书)。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板书)。
2、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板书)。
3、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板书)。
4、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板书)。
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思考:1、为什么她不是一般的慈善家?
2、通过阅读特蕾莎修女的故事,你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有什么改变吗?
材料二:《永远的内疚》。
思考:1、作者为什么感到永远的内疚?
2、请结合“心灵导航”,谈谈你如何评价作者对田老师的所作所为?
实践与评价:
活动一:学生前往福利机构参观访问,切身感受弱势群体的需要外界帮助的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活动二:收集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与人为善的温暖感人的故事,并向同学宣传。
活动三:调查并收集生活在我们周围需要我们帮助而我们又有能力给予帮助的人的信息,使我们的爱心能够付诸于行动。
教学反思。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一
和父母一起去饭店吃饭。饭店的生意很好,客人爆满。
我们进去之后,刚好有一桌人离开。服务员走过来问我们要点什么。父亲拿着菜单想了又想,看看有什么我和母亲喜欢吃的菜。服务员等了一会,见父亲还没有点好,嘴一撇,把菜单一扔,走了。我错愕的看着服务员的背影,实在没想到她会这么做。“人多,她太忙了。”母亲淡淡的替她解释。我喝了口水,不再计较,眼睛却一直盯着那个服务员。
在那个服务员从另一桌走过来,路过我们的时候,我看得分明,她斜着眼瞪了父亲一眼,脸上满是不耐的表情。我顿时火冒三丈,拉着母亲就要去找经理,向她讨个说法。母亲却说:“算了,她也只是太累了,万一因为这点事让她被开除就不好了,工作不好找。”我很是委屈:“她太累就可以瞪我们吗?她是服务员,这是她的工作,我们又没有白吃她的,凭什么给我们脸色看!”我拉着母亲“既然你怕她被开除,那我们走,不在这个地方吃,换一家!”
母亲拍了拍我的手,为难的说:“算了,都点这么多菜了,现在走,让人家面子上多不好看!”
“不好看那是她的事,跟我没关系,面子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给的!”我大声的反驳母亲,服务员扭头看了我们一眼,我赌气般的瞪回去。
父亲笑着给我倒了一杯热茶说:“喝点水,别生气。只是一点小事,不至于。被瞪两下又不会少块肉,多大点事啊。”说完拿起菜单继续点菜。我很是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这么“软弱”,这摆明了是欺负人嘛!
一会儿,菜上来了,服务员拿来三瓶饮料,放下一张字条,转过身去继续忙碌。我拿起字条:对不起,我只是太累了,不该用那样的表情,实在抱歉,三瓶饮料算是我道歉的礼物。对不起,还有谢谢你们。
我一阵沉默,父母笑着看着我。
遇到事情,不要着急,心平气和的对待人和物,对待每一件事情。对他人要大度,抱有宽容之心。宽容他人的缺点就是包容了自己,就是与自己为善。
离开饭店的时候,父亲在桌子上放下了三瓶饮料的钱。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二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与爱同行》。在这本书中,描述的都是一个个感人小故事。让我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几个小故事,它们分别是一只小手套和创造一片绿洲。
一只小手套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家小百货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正无所事事地为自我的双手修剪指甲,涂指甲油。这时店里来了一位妇女和一个少年,他们看起来像是一对母子。店主热情地招呼他们。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店主说有,便开始介绍。因为少年的手都冻裂了,所以母亲决定买羊皮手套,可是却差了五元钱。于是,母亲就叫店主卖得便宜点,店主不肯,之后母亲说买一只手套,店主也不肯。当他们要走的时候,店主发现少年没有右手,就把一只手套卖给了他们。
创造一片绿洲则讲了小男孩去一家饭店应聘做佣工。可是饭店老板马特先生认为小男孩还太小,吃不了苦。小男孩刚刚移居,钱都快用完了,所以他请求马特先生试用自我一周,然后再做决定。马特先生答应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小男孩很勤奋地工作。到了周末,最终马特先生决定录用他。马特先生的饭店每周休息一天,他总让小男孩带一大罐肉汁回家。一天晚上,小男孩像往常一样回家,看见一个秃头男人向他爸爸叫着什么。原先,这个男人是他们家的债主,像他们家讨债来的。可是小男孩家里根本没有钱来还债,秃头男人就想让他们用汽车来抵债。正走投无路时,小男孩想起了马特先生。于是,他就去向马特先生借了二百五十美元,把钱给力秃头男人,并让他赶快离开自我家。
看到这两个故事之后,我想到了一件以往在自我身上发生的事。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去一个地方。可是公交车人很多,很挤,我和妈妈都没有找到位置。因为人多,车上的空气很差,再加上我本来就有点晕车,所以我很想吐。坐在我们边上的一位叔叔看见了,立刻把自我的座位让给了我,还给了我一个橘子,说我闻闻橘子皮的味道会感觉好一点。之后我试了一下,果然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看了这本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发现其实从身边一件小事中就常常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陌生人的关心和爱。有时候人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决定或者行为,也许就会给别人带来不一样的帮忙,甚至改变人的一生。所以,我们应当怀着感恩的心理解着,并也从自我身边的小事做起,与人为善,与爱同行。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三
与人为善有利于增进团结。地球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此刻,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正因不团结,形不成发展的合力,贻误了发展的时机;正因不团结,造成了一些工作难以推进、许多问题久拖不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党的形象;正因不团结,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影响了一些同志的成长和进步。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甚至是个别的领导不能做到与人为善,不能以宽广的胸怀去善待别人。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与人为善,使人与人之间少一点轻蔑与猜忌,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分挑剔和苛求,多一份明白和宽容;少一分掩饰与冷漠,多一份坦诚和关心。
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共建完美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的身心之间的和谐、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做到这些就务必做到用与人为善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联。这样才能构成良好的人际关联,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与人为善有利于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需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做了一个实验,他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没想到,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时对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但是从来没笑过的人呀。这个人这一天的情绪个性好,平时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周围的人都很亲切。而原因据说就是正因早晨他那无意的一个笑。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关联,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与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恩与人的快乐,从而更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爱,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人为的制造矛盾。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在很多的时候,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要学着待人如待己。
生活就是这样:对别人多一份明白和宽容,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生活中还是让我们从与人为善做起吧!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四
在儒家的古代著作里,虽说确实不乏治国言论,却几乎都是些为君为臣之道。这在我们今人读来,也许感觉到都不过是些不中用的废话,似乎很难与西方的诸如契约论、三权分立之类的国家理论相比。或许要想,我们的古人怎么就只能讲些这样平常的东西。却还有人要从中裁剪一点所谓有用的思想来,就更不足为道了。实际上,当我们对古人的著作阅读出这样一种情形的时候,我们是早已丧失了我们传统的精神遇境,而站在了西方的思维语境里。我们忘掉了古人所关注的“问题性”,忘记了古人的言说所体现的价值系统和精神方向。因此我们读不懂古人的深微,却反以自身的浅薄去怪罪古人的平常。
一、治国与修身的双层义。
在儒家的著作里,德治是作为一种治国理论得到相当充分的言说的。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在儒家那里是一体打通的。身修而后国治,无论这以现代政制的眼光看来是如何难以理喻,而这确实就是儒家的德治路线。实际上,德治如果要作为一种治国理论,这与为己作为一种修身学说,就完全是两个层面上的事,“身”与“国”决不是一体相通的。从身修到国治,这是两个层面之间的跳跃,而儒家以德治运作来完成这种跳跃,中间缺失了必要的制度转化环节,这正是儒家德治学说的失足之处。可以说,许多学者对这种学理上的分疏是很清楚的,也中肯地指出了儒家德治学说的真正缺陷所在。
治国与修身作为两个层面上的事,“一是个人人格层次,一是社群秩序层次”,[1](p.8)是必须得以厘清的。个人与社群固然密不可分,却决非一体相通。社会当然是个人的社会,社会理应以发展个人、完善个人为目标,“然而无可否认的是,社会可以凝聚成一个紧密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也因而可以产生莫大的经济与政治力量”。[1](p.9)社会在治理层面上有相对独立的“突出性质与功能”,[1](p.9)并不是个人的德化所能够直接打通的。“固然,所有个人都完善了,社会也可以说为完善,但我们无法个别完善所有的个人以完善社会,而必须同时发展及改进社会以提供或促进完善个人的机会与条件。”[1](p.9)社群秩序有其充分独立的层面,治国也理应有充分独立于修身的运作。治国并不要求从修身出发,现代政制尤其不强调这种路向。相反,正如修身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导向,治国也同样可以促进个人的完善。
如果从更深一层内涵上说,修身依赖的是个人道德上的提撕,治国依赖的是个人权利上的分辨,两者也不是同一层面上的事。虽然,道德与权利在个人的落实处并非毫不相干,但若以道德的提撕来收摄权利的分辨是收摄不住的。道德依赖的是高度的自觉,而权利落实的是低度的规范。虽然,儒家由身修达至国治,这种“内圣外王”的理想并非毫无鞭策作用。应当说,“内圣”的涵养历程确实能激发人的正义感,譬如孟子之养“浩然之气”,这自不是权利的分辨所能起到的鞭策作用。但“这种鞭策落实到实处,也仍不过是一种道德上的提撕,并不构成对‘君’或‘王’的可能行为的赋有‘权利’效准的规范或限制”。[2]道德上的鞭策来自于对人性善的信心,却疏落了对人性恶的照察,后者必得要求有低度的规范来制约。可见,道德与权利之间是不能相互收摄的。“‘圣’是一种道德人格,‘王’是一种‘权利’人格。”[2]由“圣”而“王”的“圣王”理想来完成修身与治国这两个层面之间的跳跃,其间是大有缺陷的。
二、德治作为为己的落实。
对于儒家的德治学说,许多学者都作过仔细的探讨。但一般都是从制度层面上分析,将德治定位于人治,而与现代的法治相比较。这自然不无道理。但我们认为,必须将儒家的德治学说置于儒学的整个思想语境,才有可能得到同情的了解。只有进入儒学作为一种为己修身之学这一精神遇境里,才能明白儒家以德治国的原旨所在,也才能懂得儒家德治学说的真正价值。如果以现代政制的眼光,去从儒家的德治学说中裁剪一点有用的所谓思想来,这是完全缺乏同情了解的做法。脱开为己修身这一精神遇境,德治学说是无法得到阐述的。
我们认为,儒家的德治学说如果要作为一种治国理论,也不是独立的,即是说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治国理论,而毋宁说是儒家为己修身的一种落实。儒家“也讲‘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但这‘外王’的道理只是属于‘境界’范畴的‘内圣’的径直推出”。[2]儒家是一种为己修身的心性之学,虽然儒家的著作里不乏对治国的言说,但治国始终是为己修身的一种落实。立足于为己修身,落实在治国层面所开出的是也必然是一种德治学说。德治所根本要求的还是为己,脱离于己之修身成德,就无所谓德治。由于儒家的个人是极富历史传承感的个人。个人承续历史而来,人文负重感很强。人要立于世,必须靠内在的精神提升,因此儒家选择了为己修身这一精神路向。这与西方文化中原子式的个人所走的外向分证的路线是全然不同的。儒家虽着力于为己修身之成德,但身临的并非是一种无政府的太平盛世。相反,正是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乱世时代,成就了儒家的为己修身之学。儒家本着“一匡天下”的宏愿,却没有对国家或政权本身作出应有的分辨,就鲁莽地将为己修身落实于治国层面而开出德治路线。但儒家最终的归宿还是走向为己之成德,权力没有得到应有的甄别,而成为了儒家德治的一种方便运用。为己之学扩展开来,就直接成为了治国平天下的妙方。儒家的这种德治路线,其间的缺陷是很明显的。
不难看出,儒家德治从治国层面上而言,未能与修身充分独立开来而有着明显的缺陷。但儒家德治作为一种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学说,其失如此显明,其得必自有其深微。在儒家文化发微之处,是孔子身处乱世的春秋时代,面对社会的激变,而“深入对历史的反省,发掘人性深处的需求,提出了仁爱的主张,同时也提出一个理想社会的楷模。此即礼乐社会的楷模”。[1](p.10)也就是说,在孔子挖掘出人性深处的仁爱需求时,德治路向也就应运而生。“人对仁爱的深度需求与对社会的理想楷模的企盼是相应一致的。”[1](p.10)体会得到儒家仁爱学说的深微,也就能懂得儒家德治学说的深微。“理想的个人人格与理想的社会制度是相对一致的,而且两者是相互引生的。”[1](pp.10-11)这才有了儒家仁人与仁政的不分。因此,尽管儒家的德治缺失了对国家或权力本身的甄别,而作为为己修身的一种落实,却自有其深厚的精神价值。儒家的德治运作于现实的政治体制上而漏洞百出,却不能遗忘了儒家的治国本怀:儒家自为己修身出发落实于治国层面,所萦怀于胸的始终是成德之教化,所要成就的是一种彼此和谐、相互信赖的群体。
三、德治的为己价值。
诚然,儒家立足于己修身,国家社会并不由此而达至秩序。但并不能因此而将儒家的德治与西方的国家理论相比较,认为儒家的德治不过是一种空洞的道德说教,根本无力于治国。不能将儒家的德治从为己修身这一精神遇境中剥离开来独立地看待。儒家自为己修身出发,并没有开出一种独立的治国理论来,也没有提供非人格的制度建设。虽然儒家也常常提出一些具体的`治国措施,但这样的措施并不独立,主要是由为己修身所生发,并不直接构成制度建设。因此,我们认为,儒家的德治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治国理论,毋宁说它由为己所生发而本身具有某种超越义,不可以直接运作于现实的政治体制上。儒家的德治更应当从为己修身这一角度来看待,作为成就和完善个人人格的一个内容,而不是直接运作于现实政治层面的治国方略。
儒家“要求一个人有诚意正心修身之道才能从政以治国平天下。这个理想是要以道德人、文化人为基础来发挥政治人、经济人的功能,也就是要以道德文化来从事经济与统治,这是非常理想化的事,而在实际的历史中却从未真正实现”。[1](p.8)可见,德治更多的是一种理想,更具有为己修身层面上的价值,而不是国家治理层面上的价值。儒家的为己之学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性之学。全面阐释为己之学的内涵不是本文需要完成的,这里只是简单地从两个方面作点阐述。一方面,儒家的为己之学立足于“为仁由己”,将人本身作为超越的价值源泉,开出内在超越的路线。这可与西方文明的外在超越形成对照。孔子的“下学上达”和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都表达着这样一种为己的内在超越义。另一方面,儒家的为己之学成就于人伦日用之间,寓神圣于凡俗之中,具有深重的现实关怀感。这又可与西方文明的神圣与凡俗二分形成对照。儒家的“孝为仁本”及“亲亲仁民爱物”就表达着为己的现实关怀义。为己修身自人伦中的亲亲出发,于日用间推己及人,而后可达天道,成圣成德。德治于此历程中可贯注于己一种“廓然大公”、“一匡天下”的胸怀,一方面可使“内圣”的超越义有所落实,另一方面更凸显了为己的现实关怀大义。显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亲历政治实践的,德治的为己价值并不意味着德治需要直接运作于现实的政治领域里。而每一个人都应当保持一种深重的社会关怀,这正是德治可以贯注于己的“廓然大公”、“一匡天下”的胸怀。作为直接运作于现实政治层面的德治已经成为历史,而作为成就和完善个人人格的一个内容的德治仍然是有意义的。这就是说,德治已经不再需要作为一种独立的治国理论来运作,却可以保持其为己修身的价值。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五
我喜欢做好事,因为“为善最乐”、“助人为欢乐之本”,这些话成为我奉行的座右铭。就算世界上仅有一个人做好事,如果积少成多,也会成为一个大名人的,所以我喜欢做好事。
就像我上次遇到一只被人面蜘蛛困住的螽斯,我是拚了老命才把它弄出来,它却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跳走了。虽然对我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但对它来说,却是一件在生与死之间的大事呢!
其实,我还有帮妈妈洗过油腻腻的餐盒。一年级的时候,我根本不想擦什么餐盒,我就直接丢进餐袋里。回到家,当妈妈一打开,妈妈就变成一只生气的母老虎,而我就变成一只过街老鼠,还真是“夜路走多了,总有一天碰到鬼。”所以妈妈就要我、教我怎样洗碗。首先,要把色拉拖到在碗里,再努力的刷,再仔细的冲一冲。洗碗前,我以为那只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的小事,可是,当我一洗起来,真的不容易耶!洗完以后,摸起来还是油油的,还会起泡泡,所以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练习,我最终学会洗碗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犯下这个错误了。这让我明白,要把事情做好不容易,要做好事却是唾手可得,就像我救了昆虫一命的善事。
当有人需要帮忙时,就要立刻采取行动来帮忙他,可是也不要沽名钓誉,捐了一点钱,就要别人夸奖自我捐了很多钱。做好事是要持续不断的,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为善不欲人知的大好人,也会永远拥有“为善最乐”的好心境。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六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教材分析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最美的撑伞女孩。
视频剪辑《最美的撑伞女孩》。
设计提问:1、为什么她会感动一座城市,而被称为最美?
2、她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受到她的善良?
3、什么是善良?
善良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人。
第二环节:最美的生活瞬间。
生活中,美丽总是与我们相伴随,小组讨论下,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生活片段与细节,关于你,关于我,关于我们大家。
问题卡片:1、能向我们描述你们的发现和想象吗?
2、为什么你觉得这是最美丽的瞬间?
3、这样的生活给会你怎么样的感受?
4、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得到如此美丽的感受呢。
善良是很多很多,是宽容,理解,欣赏,原谅…….
第三环节 最美的社区公园。
教师展示他发现的美丽瞬间,我家的社区-----《最美的社区公园》。
1、有同学能猜下是什么原因吗?
后来才知道是社区74岁的王强和69岁的郑美凤每天凌晨3点开始的打扫社区公园了,而他们开始这么做的时候,我才和大家一样大的年龄14岁.记者问起两位老人,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两位的回答是,擦干净桌子凳子,大家晨练就有干净地方可以坐了,不会因为有雨有风而不出来了,记者问为什么那么早时候,两位说,早点是避免和大家撞车,免得影响大家锻炼,休息.
2、我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能坚持18年,因为他们心中放着些什么?
3、我们的同学,你有过把别人放在心中的经历吗?,
4、你有过被别人放在心中的经历吗。
4、同学们:善良是什么?善良是我们心中放着别人。
我们为什么要善良?只有当我们心中放着别人的时候我们才能让自己进入别人的心中。
你有过忘记这么做的时候吗?
第四环节 最美的爱。
让我们体味下,刚才他们提到的最美的父母,我们都能体会到每一个父母心中都放着孩子,这是一种爱,亲人的爱,亲爱。
让我们大家体会下,最美的小伙伴,最美的陌生人。。。。。。
学生:最美的小伙伴是心中放着他的好朋友,这是一种爱,朋友的爱,友爱。
最美的陌生人是他的心中总是放着许多其他人,这也是一种爱,一份广博的爱,博爱。
善良是什么,是爱,是对家人的亲爱,对朋友的友爱,对身边人的博爱。
我们为什么要懂得去爱?爱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最美的排队人群》。
我们为什么要懂得去爱?
第五环节:为善与拒绝。
学生回答,应该先做测试,然后再治疗。
老师:很好,那你们说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办。
学生:应该在能证明自己的不是肇事者的基础上帮助她,
老师:你有什么好的手段能证明吗?学生:………。
总结: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就快结束了,每个同学请在你的课本上回答三个问题,
1、生活中最美丽的是什么?
结束《梦想天堂》。
板书设计:一、最美的女孩——善良是帮助他人。
二、最美的瞬间——善良是宽容,理解,欣赏,原谅。
三、最美的社区——善良是心中有他人。
四、最美的爱——善良是博爱。
五|、善良与拒绝——善良需要甄别,更需要勇气。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七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与人相处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可能现在的社会太残酷,俗话说:“适者生存!”就这样把人们的心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损害甚至伤害他人甚至是最要好的朋友是不少见的。《史记》上记载着,孙膑与庞涓一事,他们可以说是同窗好友,“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庞涓却怕孙膑的能力比自己强,超过自己而断孙膑之两足。而反之,不久,“孙膑设伏,死庞涓于树下。”这便是庞涓嫉贤妒能之结果,最终庞涓以害人始而后以害己终。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应与人为善。不应像庞涓这样嫉贤妒能,尔虞我诈,这样的结果必将是彼此受伤,将友谊划上了句点,让生命划上了终点。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要友好、友爱,与人为善。
自己也重新踏上寻找工作的旅途。许久之后,孟经理因偷税被捕。
这件事情中的张玲是这种嫉妒心强的女人,出卖了朋友之间所具备的坦诚,这是一种极为恶劣的问题。最终的结果不但害得朋友王燕离开工作岗位,自己也因其所做的狡猾、奸诈、忘恩负义、嫉贤妒能的行为所害,留下了骂名离开了公司。以害人始,而终以害已终。
与人为善,善之乐也!以人为恶,恶之痛也!何不善乎?
我们何不这样做呢?给人快乐的人,自己也就能够快乐!给人施加痛苦的人,自己也会痛苦。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篇十八
春秋时,赵宣子见一个人卧在桑树下,对方因为饥饿,站不起来了。
赵宣子就给了他一些食物。那人拜谢收下了,却不吃。
赵宣子很奇怪,问他为何不吃。
那人说,要留给家中的老母吃。赵宣子赞赏这人的孝心,就给了他一大块牛肉和一些钱。
两年后,晋灵公派一批刺客追杀赵宣子。
一刺客追上赵宣子后,一照面,惊道:“竟然是您,请让我代您死吧。”
赵宣子问:“义士何人?”
刺客说:“我就是您救^的`桑下饿汉。”说完,他转身与追来的刺客搏斗,并不幸战死。赵宣子得以逃脱。
当年,无论是赵宣子,还是桑下饿汉,都不会想到日后的搭救。
有些人为别人做了些事情,就总想着要回报,似乎觉得这样才不亏,如果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就觉得人心叵测,甚至发誓再也不与人为善。
也许忽然有一天,那个当年没有给你对等的回报,你单方面已经绝交的人,向困境中的你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只因为,在他的心中,你早已成了他一辈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