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献读后感大全(17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进行感受和思考的一种写作形式。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对自己的思考和人生态度进行反思。读后感是一种对读书收获的总结和回顾,它可以带给我们启示和思考。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的构建。来欣赏一下以下这些读后感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启示和启发。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一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之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粗糙,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
对于我们打学生而言,心理学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一: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人格塑造。
第二:学会了自我分析。
第三:调整了对“挫折”的认识。
第四: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做好心理疏导。
还有一些认识:
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通过学习心理学,使我认识到在现今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丰富的时期,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剧加快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尽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以适应于社会的环境与发展。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现象,懂得了怎么去调节去把控自我,并同时也使我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更注重于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和怎么样去帮助开导他人。我觉得自己学习心理学后做任何事情比别人和比以前耐心了,对周围的人也更加宽容了,对有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很少产生冲动的行为。
谈谈对心理学学习的收获。
心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心理学可以解决一切关于人的精神问题,学了心理学之后可以窥探人的心理,可以解释一切难以解释的现象。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从专业的角度,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不仅研究人类,也研究其他的动物,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而现在,心理学也正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没有学过心理学,就不能算受过完整的教育。
进了心理学的大门,让我豁然开朗。尽管四个月的心理学学习带给我们的东西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需要靠我们自己去领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时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也有人因为自己没什么优点和特长或者某些方面的缺陷,而郁郁寡欢,自暴自弃,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地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存在什么公平与不公平,也不存在谁强谁弱。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或快乐、或悲伤。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才是一个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下,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总之,这四个月的心理学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二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20xx.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20xx.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xx.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xx(06):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三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通常我们对会计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认为会计是无趣的、刻板的。大概因为它是数字的工作,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设置科目、账户进行会计处理、登记账册并出具报表,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准则和制度限定着,感觉好像和个人的独立思考、创造性和分析力、自我发挥,完全靠不上边儿。
但是实际上则并非如此。学好和干好会计,你会按照规则老老实实地算数和登帐固然是基本,可是要真正的的深入这门专业,就必须了解商业环境、经济业务的实质、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人等商业人士对会计的需要和依赖,而商业的世界是一个变幻莫测充满竞争挑战的世界,成功经营管理一家企业或是进行投资则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现代人对于获取成就的渴望,而会计和这一切都紧密地相关,你说它怎么还能是无趣和刻板的呢?那是你还没有真正地走近她。
新手学会计,容易陷入枯燥情绪的主要原因,作者也以自身体会在本书中做出了总结:
1、学生时代完全没有商业概念就接触会计学,消化不良。
2、教科书的内容和释例生硬枯燥,不能激发学习兴趣。
3、对会计学与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完全没有了解。
当然,你若是初级会计那本小书因为抽象和枯燥的原因都根本没。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尽到一个会计专业(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都是必修课)一个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起码的职责,连最起码基本的学力都不愿投入的话。那任何再有趣和有益的专业书和周边读物,你都没机会领路其中的奥妙和无限趣味。给你个建议,先把初级会计扫一扫,再去看一些推荐的有趣的专业书,就能够豁然开朗,慢慢进入到会计专业这个奇妙多彩的世界里。你得有起码的“勤力”吧。这本书也是如此,任是读它能获取多少营养,你没有基础会计的概念,也是无力消化的。
这本书写如何解读报表,最可贵的地方是扩展到商业现实地写,从考虑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运用好报表的角度写,也从企业经理人如何真正经营好企业的角度写。
写出了很多我认为有创见性的投资和经营观点。比如企业经营的罄石是什么?不是财报上列报的表面的资产数字(有些数字有很多水分,可能是不良资产了),经营者的心智——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也是无形资产,和优质资产相结合,才是企业的业绩根基。
强调企业的竞争力,也提出不少好的提法。比如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的目标通常是利润最大化,但是销售收入的增长也是很重要的。作者认为企业不能够仅靠着降低和挤压成本的策略来获得利润,仅把利润一个指标作为衡量和企业发展目标,销售收入的增长,能够表明企业在市场开拓、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成就,而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始终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你想家里的财富越来越多,不能只靠节流,必须重视开源。我前个时期就很迷惑于企业的挖潜能力,纯利润的增长,但是忽视了如果你没有创新、没有竞争力、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就没有新的盈利点,那么被同业赶超甚至淘汰都是很可能的,所以,该投资新项目还是要大胆投资,必须把销售的增长与否也注重起来,从财务报表上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看出一家企业它的利润的来源,是出于成本费用的节省,还是真正地在不断地开拓事业寻求新的盈利点,我们应该投资于那些真正的拥有并保持竞争力的企业。
像这样的好的经营、投资观点还有很多。深入商业,认识到报表和会计的重要性,能够激发你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使你获得确实的能力去进行商业活动带给你你个人的竞争力优势。学和实践相结合,会计学是实用和有趣的。,希望能帮助您!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四
[7]薛晨冉,王帆.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益质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40(19):7-9.
[15]崔学贤,岳洋.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长春长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xx,40(21):107-109.
[21]沈炎方.我国乡镇政府内部控制问题与改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xx.
[22]董浩.不同动因下杠杆收购模式及目标企业绩效[d].浙江工商大学,20xx.
[23]唐剑波.高校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xx(25):27+34.
[24]范卫东.论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j].智库时代,20xx(25):51+58.
[57]欧阳剑宇.电力工程监理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j].中国市场,20xx(17):118+127.
[64]刘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中国市场,20xx(17):155+164.
[68]孟杰.会计制度改革对政府预算审计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xx(18):53+55.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五
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离开快计工作而经营发展下去。而会计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和实务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因此不但专业会计要学习,而且作为实际经济人员,无论你是单位领导还是业务人员,同样都需要有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才可以清楚的了解所在企业的财务状况。大家已经了解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寻找一本合适的书籍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对于初次接触会计工作的人员而言,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未接受过正统会计教育的人,更容易被专业书中的抽象的名词和繁杂的处理程序弄得一头雾水。如何才能理论结合实际呢?《会计出纳财务报表》这本书就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与其他同类的书籍相比,此书不拘泥于枯燥冗长的理论,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常见案例入手,以通俗的语言,轻松说明企业中会计工作的原理,进而带你走进会计的世界。
此书有三个特点:第一,实用性:此书针对会计学专业实践。
教学。
课程体系,按课程设计指导书体系,可以较好地满足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第二,针对性:此书的各章节均以课程教学中实际使用的教学软件为依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三,可操作性:此书通俗易懂,尽量详尽的介绍实训操作的基本步骤,便利与学生的实践活动。
此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共有二十八章内容。首先从先熟悉业务以及技能出发(即先介绍会计这个行业),再到会计记账再到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与管理、会计报表编制的相关内容具体实务操作等等内容进行了详实的讲解。最后两章节讲解了有关企业的经营情况(即现金流量表)和最终制成的财务报表的一些分析。此书适合会计专业大中专院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应考人员、刚参加工作的财会人员、想要自己记账的私营业主及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学习使用,是每一个学会计者的良伴。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每一章节的开头都有本章实训概述,为你勾勒一章的主要内容。每章节中又细分为各个小部分,使你学习知识成竹在胸。而在通篇行文之中,在必要处随时点拨说明,破解理论和实务难点。每一章先看章前概述,明确各章基本内容,各章讲诉过程中的提点文字均用不同的字体标明,以便阅读时抓住重点。通过学习,用于实践。一是可以帮企业增加利润:掌握资金进出,规避各种财务风险;一是可以帮灰机清理工作:解析规章制度,琐碎业务有条不紊;三是帮新手掌握技巧:历姐会计准则,迅速成为行家里手。
当然,会计工作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可以达到熟练的。学习了本书之后,还需要在工作事务中不断积累经验。工作过程中,本书也同样随时可以充当工具书,简明扼要的目录便于你迅速按图索骥找到所需内容,即查即用,随时辅助你的实务操作。语言通俗易懂,实列具体直观,内容简单明了,配有插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充分考虑到会计新手的特点,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今,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已是高等会计教育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为导向,在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完善实训教学。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六
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采用一套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部――财务会计内部――管理会计。
会计职能有评价经营业绩,会计核算,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
首要职能――核算(确认,计量,计算,记录,报告)。
核算特点:1、以货币量度为主,实物及劳动量度为辅。
2、完整,连续,系统。
3、预测未来(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知未来。)。
第二个基本职能――监督(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
监督特点:1、价值指标,2、事前事后事中监督,3、合法性、合理性。
两者关系:会计核算与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核算是监督的依据,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会计目标: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关注的是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报酬(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利润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的是财务状况,经营业绩。
企业职工――关注的是提供的就业机会的稳定性,劳动报酬,福利情况。
社会公众――企业的兴衰及其发展情况。
会计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
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静止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体现动态的经营成果。
会计对象即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是会计的对象。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价值运动,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资金退出指的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企业拥有/控制,货币表现,带来利益的流入,过去交易事项形成。
资产重要的几个:有融资租入的设备,委托加工的商品,无形资产。
负债:货币计量,偿还劳务/资产,偿债的现时义务,过去交易事项构成。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及福利)应交税金应付股利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所有者权益:不偿还可长期使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按照比例承担风险,分利,货币计量。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有:注册资本增加、利润增加、资本公积增加、盈余公积增加、公益金增加。
费用:经济利益流出。
收入:经济利益流入。
补充:收入类,费用类,损益类月末一般没有余额。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引起会计等式发生变化的九种业务。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会计核算服务对象,特定单位。
界定了空间范围,会计信息仅与该企业的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持续经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界定了时间范围。是核算的基础和假定前提。
会计分期:期间划分越短,信息质量越不可靠。
界定了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原则。
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1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谨慎性,相关性,客观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性,及时性,清晰性。
2、其他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收入费用配比原则,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补充:资本性支出:不仅与本会计年度有关,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
收益性支出:仅与本会计年度有关。
会计处理方法: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确认是基础,核心是计量。
确认分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初次确认――发生交易或事项可否用货币计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
再次确认账簿――会计报表。
确认标准:可计量性,可定义性,可靠性,相关性。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计量单位――货币量度为主,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为辅。
计除了经营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计量基础: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即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现值。
会计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假设也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
会计记录专门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告。
简单介绍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
1、企业财务状况。
2、偿债能力。
3、筹资能力。
4、分析企业资产。
5、负债。
6、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合理性。
7、财务状况的优劣。
8、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
利润表――经营成果。
1、企业利润构成情况。
2、盈利能力。
3、分析企业利润形成的合理性。
4、评价经营业绩优劣。
会计循环:基本步骤: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
(一)联系:
1、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2、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不同点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只说明一定经济业务内容。账户:具体记录经济业务内容,提供具体数据资料。具有登记增减变化的不同结构。
(二)区别:
1.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2.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3.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的格式:1、账户的名称,2、日期,3、凭证号数,4、摘要,5、增加和减少的金额。账户的借贷计增加或减少根据的是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与账户性质。
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的对应关系。――对应账户。
分类:1、账户按照会计要素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成本类。
2、按照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对总分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两者是平行登记:同依据,同方向,同时间,同金额。)。
3、按照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类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期间账户,跨期摊提账户(已取消),成本计算账户,计价对比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
记账方法:
单式记账法: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缺点是:造成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没有相互平衡的关系,不能全面的,系统的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真实性。
复式记账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特点: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的,系统的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由于复式记账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账,因此可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理论基础:会计等式,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的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借方与贷方的记录是根据每个账户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试算平衡: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相等。(全部账户借方=全部账户贷方)。
试算平衡表无法查出:重记,漏记,方向相反的,科目弄错的。(不能由试算平衡表来发现的错误有漏记,重记,一笔业务同时借贷金额错误,颠倒记录,会计分录借贷双方或一方,在过账时误记了账户。)。
凭证分类:
会计凭证按照用途和填制程序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方法不同: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按照格式不同:通用凭证,专用凭证。
货币资金业务有关,转账凭证与货币资金业务无关。银行和现金之间的划转业务只编制付款凭证。
记账凭证按照填列方式不同:复式凭证,单式凭证。
一次凭证有购货发票、销货发票、收据、领料单、借款单、银行结算凭证、收料单、工资结算单等。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绝大多数是一次凭证。限额领料单是累计凭证。
累计凭证有限额领料单。
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同属于会计凭证,但是二者存在以下差别:
1、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填制的。
2、原始凭证是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
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
4、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填制时间:
原始凭证的填制时间是填制当天,记账凭证按编制的当天,帐薄的日期是填会计凭证上面的日期(即使你不是同一天登记帐薄的)
对上一月的损益账户进行结转,填制凭证日期为上一月末。
记账凭证有如下内容。
(1)填制单位的名称;。
(2)记账凭证的名称;。
(3)凭证的填制日期和编号;
(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5)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金额;。
(6)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7)会计主管人员、复核、记账和填制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凭证还要出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等。
原始凭证审核: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
记账凭证审核:合规性,完整性,正确性。
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1)审查记账凭证所根据的原始凭证的内容。如名称、张数等与记账凭证所记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是否相符。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七
地方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同时,地方文献是图书馆、特别是藏书建设的重点之一,它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越来越显示它的咨询与决策作用,因而,受到了国内外图书馆界所关注。
一、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和它所发挥的作用,使得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们都热衷于地方文献的研讨。由于人们认识理解的不同,于是便衍生出数十种有关地方文献的定义来,几乎有多少人研究地方文献,就有多少种地方文献的定义,谁要探讨地方文献问题,谁就要首先申明他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见解。让我们先看看西方及东欧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1)英国。在《哈罗德图书馆员术语》(《harrod’slibarians’geossary》)一书中对“地方文献”作如下表述:“图书馆所收藏的有关当地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地图、画片以及其它资料”。此外,在1962年英联邦颁布的地方政府法案中规定:“给地方当局以通过捐赠购买或接受寄存等方式,获取地方文献(记录)权利。这些地方文献(记录)或者其中的大部分,是有关某地利益的。因此,允许一个地方当局单独存贮,也允许与其它地方当局联合存贮”。
(2)美国。图书馆学学者爱德华・g・伍尔夫认为:地方文献包含某一地区生态变化的文献,这些生态变化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人与变化中的环境和人与一些政治行政集团权力范围相互影响以及人与自然区域的相互影响。
(3)苏联。著名的目录学家h・a・兹多勃洛夫,在《地方文献目录基础》一书写道:“地方文献书目,本身就包含着内容方面带有地方性的各种出版物的著录,不管它出版和印刷的地方如何……”。他还把“地方文献”定义以明确和具体化:“如果出版物中报导、记载、分析或总结着以下几方面,那么它们在内容上就是属于地方性的出版物:(a)在某一地方范围内所观察到的现象;(b)在某一地方范围以外所观察到的,但是由于这个地方的力量的活动所产生的现象;(c)在某一地方范围以外所产生的、但为了影响或研究某一地方而由与这一地方无关的力量的活动所造成的现象。例如,叙述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北方工作委员会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帮助雅库梯自治共和国的活动的出版物,就是属于雅库梯的地方文献”。
我国图书馆界近期兴起对地方文献的讨论,又给出了不少关于地方文献的定义和界说,总的说来,不外乎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与著述、地方出版物三个部分,这是以杜定友先生为代表的意见。另一种观点认为地方文献就是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作为划分的唯一标准,这是以甘肃、湖南省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为代表的意见。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地方文献仅指内容涉及该地区的文献,还是包括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不管内容如何。于是又有人把这两种观点引伸为狭义与广义的概念,并提出图书馆应从广义上搜集地方文献,狭义上保管利用地方文献的意向。上述国内外诸多的地方文献概念,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如何从中选择、评价、总结出一种新的科学概念,我认为应从分析地方文献的特点入手,才能揭示地方文献的本质属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文献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与发展,而人类的出现首先就是分地域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创造自己的文化和文献,因此,地方文献是以区域为中心的记载物,其内容、形式都应与区域有关。所以,它在空间上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其次,地方文献在时间上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界限,我们对一切文献,尤其是历史文献,都有一个认识、应用的价值观念问题。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志、地方史、谱牒、地方年鉴、方言、风情、经济等,大多出自当地名人手笔或机关团体的编纂,而且多经过实在调查、采访,有比较确切的统计数字,资料翔实、可靠,所以,地方文献在价值观上又具有史料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同时,地方文献的内容涉及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语言学、宗教学以及农业科学、地质科学、地球物理学、医学地理、自然地理、动植物学等,几乎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地方文献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认识地方文献的特性,对探讨地方文献的概念,有很大的意义。概念是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它适用范围的反映,要科学地表达事物的概念,必然首先要对事物的本质特性作全面分析与了解。既然地方文献具有空间的区域性、价值的史料性、内容的广泛性,故其概念一定要反映这些本质的特性,所谓特点决定概念。据此,我们试图这样来界定“地方文献”的涵义: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软文化,均属地方文献。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外部联系,是本质的外部联系,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人们通过斗争,不仅可以认识自然界的现象、性质和规律,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而且还不断加深对人和人的关系与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地方文献主要体现这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反映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主体――人的群体本质、群体现象。它主要对群体也包括对个人的描述,但仅体现个人特征和现象,就不能构成全部地方文献。人类活动方式是一种较广泛的社会现象,它包括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社会遗传方式等七个主要方面,这是人类文化现象最基本的内容。正因为这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人的活动方式,成为群体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最基本、最有意义的依据,并产生和构成了各区域地方文献的内容、特色和重点。而人类通过各种斗争和智慧所创造的精神产品(软文化),它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腐朽之物,所以地方文献主要指那些有价值、有实用性的软文化。
这就是地方文献的概念和涵义。认识这一概念,对于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范围的厘定、工作重点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有人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某一区域的一切文献,这个“有关”是指内容有关还是形式有关?抑或两者皆有?而“一切”显然含有史料应用价值的文献,也包括没有史料应用价值的文献,我认为这一观点没有抓往地方文献的特点,显得含混概念不清。科学研究是探索认识事物发展规律,而实践活动则是具体的生动活泼的一种过程,如果概念过于含混,对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都是无所适从甚至是无所作为的。
二、地方文献的范围及其中的几个问题。
“为了使地方文献概念具体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地方文献的范围。划定事物的范围,关键的一点是确定标准,这一标准既要考虑科学研究的目的,又要考虑实践工作便于掌握。可以这样说,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实践工作是为了发挥事物的潜能作用,范围的划分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对地方文献范围的划分,也应作如此考虑即如何深刻地认识地方文献工作规律?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服务的作用?如何更有效地选择、存贮、整理与开发地方文献等等。为此,我认为地方文献范围,应包括下列三个方面:区域事物,区域人物,区域出版物。
区域事物。主要指在特定区域内所存在、发生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历史上和社会上所发生的事,如事件、事故、事变、事情以及社会形成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在文献的表现方式上,有地方史、地方志、大事记、地方年鉴、区域经济以及地方风情等;另一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所存在的一切有形的物质,如动物、植物、矿物、物产等,在文献的表现方式有动、植物学、农业科学、地质科学、矿藏学、土特产、名胜古迹、金石碑碣等。上述文献,都能从宏观或微观上反映一个地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认识与开发某一区域,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地方文献的主要部分。
区域人物。人是构成一地区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建设开发地区的主要力量。同时,人物是某一行政区域或某一地理范围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的体现,民族素质的高低,反映了该地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本状态。因此,有关区域人物的记载,是地方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人物一般以籍贯作为划分标准,但人具有职业的选择性,居住的流动性,并非所有人都能长期固定在一地工作与生活,但他们的地区与民族属性(如语言、生活习惯、地方观念、气质情感等),却是十分明显的。对表述他们一生的事迹的传记、传略、评传、年谱等,无疑是研究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因此,有关一个地区的历史与现代的重要人物(不以官阶划分,而主要看影响),包括社会活动等,都属于地方文献。区域人物,应不以政治制度或政治态度去划分,当然,我们要尽量反映新社会新制度的进步人物,但不能完全摒弃旧社会的“反动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孝子”、“烈女”等人物,自然可不必收入。至于地区人物的著述,是否可收入地方文献?我认为应以是否反映该地区的事物作为划分的标准。本地人写本地事是常有的,本地人写外地事也是有的,历史上如宋济南人李格非撰《洛阳名园记》、宋建安范致明撰《岳阳风土记》、清道州何绍基撰《金陵杂述》、近人新会陈垣撰《明季滇黔佛教考》等,如果都归入作者原籍的地方文献,就显得很不协调。因此,我们对待一切著述,应紧紧围绕地方内容这一要点而决定去舍,这是一个明确的界限,不然,将会造成逻辑概念与实践工作的混乱。
区域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反映一个地区文化水准的标志之一。同时,也能反映这个或那个地区在本地区文化、科学、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和地位。然而,从内容上来说,地方出版物并非完全反映地方性的,尤其是科学理论著作。可以这样说,一切出版物相对地可分为三类:(1)内容完全涉及这个或那个地区的出版物;(2)内容部分涉及一个地区的出版物;(3)内容仅是一般性问题或科学理论的出版物。我认为地方文献只能包括第一类和部分第二类的出版物。综观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它具有古代出版业的垄断性、近代出版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以及现代出版业矛盾斗争的错综复杂性的特点。作为地方出版事业,由于受出版与发行、经营与管理的制约,出版物的内容未必反映当地的特点。目前,我国地方出版社有近二百家,过去一直坚持以“三化”(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为出版方针,近年来,又提出“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方针,出版的范围、内容都扩大了,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出版社,如安徽的黄山书社、山东的齐鲁书社、河南的中州古籍出版社、陕西的三秦出版社、湖南的岳麓书社、四川的巴蜀书社等,这些出版社出版过一批地方文献。但由于经营上的问题也出版了一些小说或稀见古籍,并不一定具有地方内容的图书,如山东的齐鲁书社在1987年出版的文史哲图书中,具有地方特色的仅有一半左右,其它类型的地方出版社,如人民出版社、文艺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科技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比例,自然要比上述出版社更低些,有的甚至还出版了外地史料的图书,如近年来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雷峰塔奇传》,岳麓书社出版了《闽产异录》等。因此,把所有地方出版物都作为地方文献,显然是不恰当的。
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域事物是以内容体现地方文献的,过去古人有谓“地近则易核,时近则易真”“以一方之人修一乡之书,其见闻较确,而论语亦较详也”(章学诚语),所以,区域事物的著述,往往多出于当地人手笔,并由当地出版,因此,这是地方文献的主体。区域人物则是以居民与民族的关系作为地方文献的,他们当中不少人以家乡事物为题材,写出了不朽的著作,即使有的人(如孙中山、郭沫若等)长期在外间工作,但他们的事迹往往在故乡或他乡广为传颂。可见,人物与地区有着一种自然的维系。区域出版物之所以作为地方文献,主要从文献角度去考虑的,因区域出版物从内容到形式,都或多或少反映地方的特点,如古代有谓“蜀本”“浙本”“闽本”“麻沙本”“平水本”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以哲学观点看,地方文献也同样具有相对性与绝对性,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种地方文献,都可能同时具有上述三者之一以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围绕以区域事物而展开,我们可以图示: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a:区域事物b:区域人物d:区域出版物。
从上图结合演变,地方文献可以产生如下方式:
(1)区域事物是由区域人物著述的,如图一。
(2)区域事物的文献是由区域出版社出版,如图二。
(8)区域人物事迹是由区域出版社出版,如图三。
(4)区域事物是由区域人物撰写并由区域出版社出版,如图四。
在地方文献的范围中,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和掌握的。
(1)地方文献的地域范围,应考虑该地区的历史、自然、经济和民族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时有古今,地有沿革,各个时代的行政区域多有所不同,如历史上的广东,包括海南岛及北海,如今北海钦州划归广西省建制,海南岛单独建省,地域范围有较大的变化。又如甘肃,历史上原属陕甘总督管辖,明代分设陕西和甘肃建制,民国又将青海、宁夏划出分建行省,所以,西北陕、甘、青、宁数省,历史上关系密切,故他们把地方文献的地域范围,扩大到整个西北地区。因此,我们考虑地方文献的地域范围时,除应以现行区域为主外,还应注意本地区的自然、经济及民族特点以及历史上有密切关系的邻近地区的文献。
(2)地方文献的收藏应有重点,体现地方特色。地方文献除应全面收藏外,还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如自然、地理、物产、民族以及其他因素,去考虑收藏的重点。如我国旅居国外的华侨,广东籍华侨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约为820万人,华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地。同时,广东地处我国南疆,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约有一百多种,水果品种达二百七十多种。木材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木材重要产区之一。广东还是我国南大门,毗邻港澳,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是历史上就已发展形成对外贸易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口岸。因此,广东的地方文献可以华侨、外贸史意义通商和热带及亚热带作物作为收藏的重点。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有少数民族二十五个,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约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与文献,故少数民族可作为云南地方文献的收藏重点。其他地区,也相应地有自己的特点,如上海的工业、外贸,陕西的名胜古迹,山东的齐鲁文化,辽宁的矿产与满文化等,都可以作为收藏的重点。可以说,没有重点,就没有特色,如果事无大小、面面俱到地收藏,就会削弱地方文献的应有作用。
(3)对某些历史人物的掌握处理问题。我国历来以世居之地作为一个人的籍贯,相沿为袭,是否科学?先不作讨论。但人要生存要交往,从此地到彼地,或由彼地到此地,因而时间长了,又产生寄籍、侨寓等问题。在地方文献中,对历史人物如何掌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人长期任职或居住在外地,他们对当地有一定贡献和影响,到底算不算区域人物?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值得探讨。以广东为例,历史上的韩愈、苏轼、阮元、林则徐、张之洞及近现代的鲁迅、朱光、陶铸等,他们在广东的业绩,是尽人皆知的。现在一般的做法是,有关外地人的传记不入此地的地方文献,如他们的著述内容与该地区有关的,应作为地方文献,否则,从略。
(4)关于地方文献中有关文艺作品的问题。文艺作品是作家、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物或事件经过选择、提炼、集中和概括之后,塑造出生动、具体的形象,从而反映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文学作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虽有虚构、夸张之处,但不少作品,还是以一定的事实作为基础去描写的。如《歧路灯》,这部小说对在康熙至乾隆年间、河南地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是河南前清时期的风俗史。又如著名的小说《聊斋志异》,在近五百篇故事中,绝大部分是记载山东,尤其是作者家乡淄川县(今淄博市)的故事,书中虽多叙仙鬼狐魅之事,涉幽冥虚幻之境,但一般都以“耳目所睹记、里巷所传闻、同人的籍录”为依据,并非完全出于作者的虚构,有些还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所以,《歧路灯》、《聊斋志异》,可以作为河南和山东的地方文献。同样,欧阳山的《三家巷》、佚名氏的《三春梦》等文艺作品,也可作为广东的地方文献。
(5)关于现代文献的问题。现代文献的`出现和发展,突破了文献的传统出版形式,朝着文献缩微化、文献存贮磁性化和文献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地方文献当然包括现代文献类型,并且要积极收集这方面的地方文献。在现代文献中,收集视听资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其中尤以唱片和影片具有较大的地方特色。在唱片中,表现了我国民间歌曲的曲调丰富多彩,有优美抒情的地方山歌,有节奏强烈的劳动号子,有流利畅达的地方小调等,如东北民歌、陕北民歌、四川民歌。唱片中还有我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如京剧、评剧、豫剧、昆剧、沪剧、汉剧、川剧、粤剧、越剧等,极富地方色彩,是表现一个地区的方言、舞蹈、音乐等于一体的艺术。在影片与录象中,主要指那些具有地方内容的部分,大体有这些类型:历史故事片,如“甲午风云”、“怒潮”、“西安事变”等;民间故事片,如“刘三姐”、“五朵金花”、“芙蓉镇”等;名胜风情片,如“漓江漫游”、“南粤风采”、“瑶族风情”等;人物传记片,如“孙中山”、“节振国”、“林则徐”等。这些影片,都具有浓厚、形象的地方色彩,可以作为地方文献收藏。
三、国内外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
地方文献与其它学科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早在周代,周官分别掌管“方、策、版、简”,有谓“小史掌邦国之志”(即皇室家族谱牒),“外史掌四方之志”(即诸侯国之志,如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祷》),这些都属于地方文献,只不过当时没有意识地把它们聚集在一起,我们再通过《隋书・经籍志》查检,仅地理记一类就收地理书139部,1400余卷,其中大部分是地方史和地域地理,如《洛阳记》、《荆州记》、《会稽古地记》、《南州异物志》、《隋诸郡土俗物产》等,可见专记一地事物的文献越来越多了,据王欣夫先生考证,地方文献书目。约创始于北齐与北周之间、在宋代刘知几《史通・书志》一书中,载有宋孝王《关东风俗传》,内有“坟籍志”一项,专录邺下(今河北省)文人学士所著之书、此书虽已亡佚、但仍可认为是开地方文献书目的先河。在现存最早的地方文献书目中,恐怕要推宋高似孙《剡录》了,剡为今浙江乘县,该书载有“先贤传,和“著述”两栏,内容一取本地人及其著述,二取侨居本地名人及其著述,如收外籍人戴逵、玉羲之、谢灵运等名流。书中所录文与诗,皆取与剡有关内容,并不一定是本地人之手笔,如有白居易的《沃洲山禅寺记》、舒元舆的《吊剡溪古藤文》等。《剡录》的体裁与内容,对后来的地方文献工作有所启发与影响。
利用地方文献编纂地方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经久不衰,而地方志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献向纵深方向开展。所以,以明清以来,我国出现了以地区为范围专收一地文献的丛书,即“郡邑丛书”,如有的认为最早的一县丛书――《海盐志林》,就是明人樊维城编辑的。此外,还有一府之丛书,如《绍兴先正遗书》、《常州先哲遗书》;《武林掌故丛编》等;有一省之丛书,如《畿辅丛书》、《岭南丛书》、《豫章丛书》等。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的郡邑丛书就有七十六种之多。民国以后,出现了一些专门收集、编纂地方文献的地方文化团体和机构,编印了许多地方文献,如国立东北大学文科研究所编印的《东北文献丛书》、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的《山右丛书初编》、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编纂委员会的《吴中文献小丛书》、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的《广东丛书》、绍兴公报社的《越中文献辑存书》等。在湖北由石荣璋、刘契园等人组织了“楚学精庐”,专门搜集、整理地方文献,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鲁迅先生对地方文献工作也很热心,亲手编制了《旧绍兴八县乡人著作目录》、著录乡邦文献80种,选录极为精审,为研究浙江地方文献提供了重要资料,广东地方文献工作,从明代开始,就有一定的基础,曾被誉为“广东文献学者”的黄佐、香山县人,正德进士,主修过《广东通志》、《广州府志》、《罗浮山志》、《广州人物传》等书,对乡邦文献的编撰与收集,于后来都有深远的影响。以后的郭编撰《广东通志》、《粤大记》、《岭海名胜志》、《西樵山志》、《粤东名臣志》《岭南诸夷考》,屈大均编撰《广东新语》、《广东文选》等,都名噪一时。在明清两代广东曾编有《岭南文献》、《广东文献》、《岭南文钞》、《粤东文海》、《广东文征》等图书。民国以来,番禺冼玉清女士,执教岭南大学,收集粤人著述甚多,撰有《粤人著述过眼录》、《广东文献丛谈》.与其同时的还有黄荫普先生、李景新先生、分别撰有《广东文献知见录》和《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专门从事广东地方文献的收集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更应提出的是杜定友先生,他对地方文献的研究与贡献,是十分令人钦佩与赞扬的。他在《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等一系列文章中,首先提出了“研究乡邦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口号,并大声疾呼“各地方的图书馆,对于保存地方文献,尤为专有之责”,他身体力行的,既研究又实践,对推进广东地方文献工作,作了卓越的贡献。”
现在,地方文献已成为社会和图书馆所关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出版社都在编印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丛书”。如广东、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甘肃等地出版社,分别编印了《广东地方文献丛书》、《齐鲁英杰》、《山左名贤遗书》、《杭州掌故丛书》、《安徽名特产》、《桐城派文选》、《八闽文献丛刊》、《闽台史料丛刊》、《福建历史人物传记丛书》、《江西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丝路访古》、《敦煌研究》等等。台湾地方文献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他们成立了“中国地方文献学会”的专门研究组织,除每年出版年刊外,还编辑出版了《四川文献》、《湖南文献》、《山东文献》等各省地方文献。1987年,台湾还出版了《中国地方文献社团会要》,是近三十年来台湾地方文献工作概况和实录。
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就明确规定,要“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还多次发文,收集保存地方文献作了专门指示,为此,一些省市图书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工作来抓,有的馆还成立了“地方文献部”,把这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起来,有的馆则编排地方文献目录和设立地方文献阅览室,专备读者查阅、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目前收藏地方文献已达十八万多册,仅1984年,使用广东文献的读者已达七千五百一十九人次,流通文献四万四千余册,该馆还特建“孙中山文献专藏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地方文献的现代化管理,该馆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用缩微技术抢救稀有文献和破旧文献,并且还特别应用了电脑技术,建立了“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这一新的技术,已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和获得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为地方文献的有序存贮和快捷检索,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基础。我国西北、东北及其他省的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工作方面,也同样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
在国外,地方文献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苏联在建国初的1921年,在文化部下设立了地方(文献)研究中央执行部,发行专业杂志《地方研究》。1926年,著名的图书馆活动家克鲁普斯卡在全苏图书馆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地方文献和图书馆”的专题报告,对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1959年,苏联又制订了《各州、边区和共和国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条例》,1960年,召开了全苏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会议,对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和总结,并就贯彻上述《条例》提出了积极意见,因此,苏联地方文献工作能得到持久深入的开展。苏联学者还著有《地方文献目录学》、《地方文献书目基础》等专著。在英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萨维奇很热心地方文献工作,他是倡导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研究的英国图书馆馆长之一,他曾一手组织著名的考文垂和沃里克郡藏书,并为之悉心设计了一个直到现在仍在使用的特殊分类法,其水平在当时的地方藏书中,是首屈一指的。美国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也很好,近年来,美国《图书馆杂志》发表了八位著名的学者对图书馆未来的看法,他们认为,在今后十年内,技术将在图书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文献将会成为图书馆馆藏的主要成分。
综观国内外地方文献工作,具有如下特点,(一)开展比较普遍,尤以公共图书馆系统更为突出;(二)得到上级行政机构的重视,不少部门还专门为此制订条例,发布文件;(三)地方文献的作用、地位,越来越明显,(四)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五)地方文献的研究,正逐步开展起来,并有了新的突破。
四、文献工作与地方文献学。
文献工作在我国汉代已有开展,刘向、刘歆整理宫廷典籍,就是一项文献工作。以后魏晋、隋、唐各代多次大规模整理古籍,尤其是明代编纂《永乐大典》、清代编纂《四库全书》,也都是大规模的文献工作。可见文献工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文献学的出现却姗姗来迟,大约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才由郑鹤声、郑鹤春在《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提出的。他们对文献概念的理解,仅限于古文献,因此,文献学是指考订和论述古文献在分类、目录、校勘、编纂、翻译、版本等方面的源流和做法,与章学诚、范希曾、张舜徽等所说的”校仇学”相似。八十年代初,张舜徽先生又新著了《中国文献学》,他在书中说,“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为校仇学家。所以,校仇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凡是有关整理、编纂、注释古典文献工作,都由校仇学家担负了起来”。这可说把我国传统文献学的涵义、内容、范围和任务,作了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总结。根据张先生本书的内容,文献学是指研究我国古文献的分类、目录、版本、校勘、辨伪、注释、编纂与印刷、源流和整理等的一门学科。不久,我国又出版了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和王欣夫先生的《文献学讲义》等新著,但从内容上说,都没有脱离古文献的范围。如王欣夫先生说:“广义的文献学是无法在课堂上讲授的,然而,既称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要掌握怎样来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他把目录、版本、校仇三个部分作为该书的主要内容,“编目录是为了介绍文化遗产,讲版本为了检择可靠的材料,校仇是整理材料的方法”。这几部有关文献学的专著,有的已标明是古文献学,无所非议,而称“文献学”的,实际也只是古文献学,没有涉及近现代以及国外文献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的问题。
其实,现代的文献学和我国传统的文献学,在涵义、内容、范围和任务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产生,因此,文献学不但内容、范围相当广泛,而且涉及许多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的问题,并由此派主出各个学科的文献学,如“文学文献学”、“史学文献学”、“经济文献学”、“医学文献学”、“化学文献学”、“社会科学文献学”等。但是,总体的文献学却被人忽视了,以至出现对文献学与文献工作定义的纷争,甚至有人只承认文献工作,而不承认文献学这种状况,反映了现代文献学还不很成熟。如英国文献学家s・c・布拉福德认为文献学“是搜集分类和迅速提供所有形式的精神活动记录的技艺”,德国学者r・s・泰勒认为文献学“指一系列的技术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有条不紊地提供组织传递记录的专业知识,使所包含情报达到最高的取得率和利用率”。美国图书馆学和文献学家j・h・希拉认为文献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新的分析、组织与检查方法以充分利用各种记录得来的知识”。上述论述大多侧重于文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并没有全面系统地阐明文献学的定义。我国袁翰青同志在六十年代曾发表《现代文献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他指出“文献工作是组织知识的工作。……通常的所谓文献工作实际有两个方面:知识组织工作的一方面和情报检索工作的一方面,只有经过科学地组织起来,检索工作才有基础。组织工作是本,检索工作是用,这本和用的两方面,构成文献工作的基本内容”。后来郭星寿同志在《社会科学文献学》讲义中又有所发展:“文献工作是以特定的文献为工作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评价和选择文献,并通过书目索引、主题索引、文献题录、文献综述或述评等多种途径,以传递社会科学知识为目的,来满足广大读者和研究工作者对社会科学情报和资料以及文献检索方法等的要求的一系列的活动”。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现代文献学的定义和内容已大大扩展了,现代文献学研究和现代文献工作,比传统文献学传统文献工作,已有了根本的变化,它不囿于文献的分编、校勘、版本、典藏等模式,而是注重于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利用等规律的探讨,它的明显特点是对文献从收集典藏转到开发利用,即从静态特征研究转为动态特征研究。这是工作与研究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文献学的研究,应与传统的目录学、校勘学,版木学结合以外还应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以及教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学科结合起来,而且有的学科内容已成为文献学本身构成的有机部分。
地方文献属于文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地方文献工作呢?我认为地方文献工作,就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方针和任务,对地方文献进行系统地开发、科学地整理和有效地利用的一种过程。
系统地开发,主要根据地方文献的范围内容与地区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采访收集(包括古今中外的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映地区特色的重点文献,更要系统地全面地进行搜集。
科学地整理,主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对地方文献进行了加工和组织,使之序列化与标准化。
有效地利用,就是运用必要的手段和先进的技术,及时地便捷地把文献传播到读者和用户手里,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生产力,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地方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区域文献的形成发展及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区域文献与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学、目录学与情报学的原理为基础,探讨区域文献如何系统开发、科学的整理、有效地利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地方文献学的内容和任务主要有两个面:一方面,要研究与揭示地方文献的内容、特点,掌握地方文献的分布与存贮的规律,为做好地方文献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研究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区分文献的类型与探讨地方文献的工作规律,使之迅速转化为新的知识或生产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探讨某一学科的研究方法,这是任何学科不可缺少的认识活动,其目的在于使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特别是使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达到新的认识阶段。方法既是以往研究的理论结果,又是以后研究的出发点和条件。一个理论上的突破,必然伴随着研究方法上的革新。在实践中,方法与理论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不以理论为依据的方法,也没有不籍助于方法的理论。
地方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与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都具有科学研究方法的普遍特征,他们是互相统一的,而不是互相对立的,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研究方法。地方文献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去进行研究与探索呢?我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
(1)哲学方法。哲学方法是最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人类认识的历史表明,最基本的哲学方法乃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我们在地方文献的研究中,可籍助哲学方法,去研究地方文献工作的性质、方针和任务,探索地方文献的基本原则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2)数学方法。又称数学化方法,是运用数学语言对客体加以精确的定量描述,建立理论模型以及进行可靠的分析判定的方法。特别是运用数学中计量学的原理,去探索地方文献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统计与评估以及科学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情报学。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构成、特性、分布和社会情报交流全过程的规律。具体地说,情报学是研究有关情报的收集、整理、存贮、检索、报导服务和分析研究的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学科。情报学与地方文献学不但关系密切,而且还要借助情报学的原理方法去探索地方文献的获取与筛选、组织与控制、检索与咨询、报导与分析以及现代化技术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应用等等。
地方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当然还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基本方法,这里只选择上述要者加以简单的阐述。
地方文献要成为一门科学,就需要对它的概念、范围、特点、作用、类型、整理利用规律等,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基础去研究,只有深刻的认识与高度的理论升华,才能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工作方法的描述与工作经验的总结,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构筑一门学科的。
〔出处〕《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年第3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八
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研读原文,从中品出经典著作的原汁原味,准确理解其原意,掌握其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虽然研读经典著作是一件费劲而有难度的事情,但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智慧矿山,值得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开采和挖掘。通过认真、深入、反复研读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深度,还能跨越时空感悟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必须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让思想“回归故里”,使信仰“返璞归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严以修身、正己立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修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懂弄通理论,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深入、科学地把握国情民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和本领,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九
(2)梳理出文章的论证框架、思路和方法;。
(3)将文章嵌入到作者当时的研究背景中考察,即了解作者的研究背景、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学术意义?比如,张五常的“企业的契约性质”就是沿着coase和alchiananddemsetz对企业的本质的探究,这条研究进路所做的扩展和深入,这样来考察文章的话,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学术意义。
(4)因此,难免会牵涉和扩展到对其他相关文献的阅读。比如,acemoglu的文献研究的是国家理论,那么最好也顺便研究下诺斯、奥尔森、巴泽尔,或者哈耶克、罗斯巴德的国家理论,做个横向对比研究也很有趣!其他的,比如研究企业理论、契约理论也一样。
(5)此外,还要详细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数理模型,包括假设、变量使用、推导等,尤其是经典的ghm模型,陈老师对这方面要求比较高,现代经济学研究,模型就是灵魂。
(6)最后,不仅要读,还要写,所以,希望大家都写点读后感。
(1)读书笔记的几种类型(可添加):
第三种是论文式,篇幅一般较长。
(2)下面重点介绍第三种论文式的读书笔记写法:
一般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作者的个人背景、学术阅历以及社会影响(尽量精炼);。
第二,作者写作本篇文章的问题意识,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并适当阐述问题重要性;。
第三,文章主要的脉络线索与分析框架,可以借助图表进行阐述;。
第四,本文章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突破口;。
第五,可以适当联系与本作者相关的理论学派,或者持有相反观点的学者进行比较研究;。
第七,对本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或者政策意义进行探讨,如果有的话;。
第九,总结,作者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第十:附录部分,可以是作者的背景介绍、个人网站、或者读书笔记中的数学推导公式以及相关数据。
第十一,不要忘了文章中的脚注或尾注,以及参考文献。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十
在我的印象中,写论文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多数人对这项费时费力费劲的文字工作都比较反感,因为爬格子毕竟是一件苦差,与青灯为伴,与黄卷为友,怎能不苦?很多人都害怕写文章,尤其是专业论文。因为写论文需要花大量的前期功夫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很多可能还是无用功,包括走访座谈和阅读大量文献,不然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的空灵,除此之外,选题和构思亦是一大难题,因为选题就是要选出问题,找准了问题就等于论文成功的一半,而构思则是选题的拓展,构思将选题最初的意蕴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剩下的便是码子了。很多人认为写文章难并非是构思难,而是码那么多字很困难,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以为写文章最痛苦的当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这是论文的素材,另一个便是选题和构思。收集资料是个体力活,消化资料提炼问题则是个纯粹的脑力活,需要反复的构思。只要有了选题个构思,将调研所获取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填充以汉字,论文便水到渠成了。
的确,写文章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劲的事情,不仅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收集素材、消化资料,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选题并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一书或许能为我们写作论文尤其是专业法律论文提供一些启示。该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群针对写论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包括法律专业论文的特点与分类介绍,法律专业论文当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提纲的拟定、结构的安排,格式的规范等写论文所必需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分析。写论文到底有无专门的路径或方法,或许阅读完该书,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其最多是一门写论文的入门教材,对法律专业论文进行了概述式的介绍,及框架的搭建和格式的规范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与提示,但却并未教读者写论文的速成之道,即写论文的捷径和快速方法等。()因此,通读完该书,可能最大的收获还是对写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做论文应该注意的方法和格式规范等问题,或许能有所裨益,但却找寻不到论文的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的确,写论文确实是没有捷径和窍门的,主要还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而不可能希冀于阅读一门论文写作书就迅速掌握写作方法并产出优质论文。这或许亦是该书的名字为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而非法律论文速成之道的缘故,没有一个人能夸这海口,企图让读者阅读自己的一本论文写作书便摆脱写论文的痛苦,化腐朽为神奇,让论文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收获不是很大,也很困惑,法律论文该如何写作还真是个大难题。根据笔者个人的论文写作经历与体验,论文写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大量积累,包括阅读大量的文献和经常性练笔。因为论文写作是一个文献输出的过程,不阅读大量文献,不进行文献输入,是不可能有文献输出的。这也恰好符合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而经常性练笔则助于提炼文字的纯度,没有人天生就是字字珠玑,炉火纯青,相信大多数学人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练习,论文才能像一串串美妙的珍珠,让读者一气读完,发浑然天成之感。
笔者的论述好像是在否定该书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不然。上面的论述只是澄清论文无速成之道的朴素原理,该书的价值肯定是有,读者通过阅读起码知道论文写作必须先构思和搭框架,这样才能下笔不跑题而且文字方能如行云流水般远行。就像盖房子需要设计图纸和框架搭建,剩下的才是砌墙和圆顶。论文亦是同理,写论文必须注意格式规范,包括引用他人文献的规范等,在此书中都有所介绍和分析,认真细读该书还是能有所收获的,至于最后收获的是什么,那要看读者的读书动机和文字功底,因为读书动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你读书的目的并努力找寻自己兴趣点,予以满足,而文字功底则能大致确定你所获的深度。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感觉还是能有所收获,起码知道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论文写作的步骤,规范论文的基本格式,这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学术训练的论文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值得注意和警醒的,按照该书作者提供的写作思路,论文不能确保获奖或发表,但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能让所出炉的论文看起来更加清新简约,格式规范,确保形式上的瑕疵祛除。因此,从这个意义和角度来说,写论文还是有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的。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十一
民主教育是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的潮流,也是当下中国教育的重大议题。陶行知对民主教育进行了集中阐述,希望通过民主教育“为教育招兵,为民主募马”,提出“民主是中国的精神维他命”、“教师是民主的酵母”、“在民主生活中学习”,以及“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等主张,充分说明自己对于民主教育内容与方法的独特见解。
结合奥体实验小学对学生平民化贵族气质的熏陶,需要从我们小学教师做起,重视民主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民主素养。比之照搬西方的民主教育举措,形成教师民主的教学风格有其必要性,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平等相处。开展全班范围内的民主教育,以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班级师生民主化进程。
教育部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林崇德指出: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而陶行知提出的“三力”对于当下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意义。
“三力”即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未来,我班也将通过语言、数学、科技、艺术、信息等课程,培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国际理解能力、团队与合作意识、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幸福的认识、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核心素养基本规定。全方位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并实现历史中陶行知期许与当下现实学生教育的对接。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与文化思潮,对以往的教育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颠覆和重构。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包含一些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因素,因此,结合奥体实验小学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建造理念,对于我进一步思考与解决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处理好现实和教育理想的关系,避免颠覆性革新,同时到全力建设我的班级。最后,在崇尚金钱至上的“后现代”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进一步汲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朴素真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无疑对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陶行知教育学说的精神主旨是建设性思维。这是由他特殊的成长经历与环境决定的。通过全面分析传统教育、洋化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的弊端,陶行知构建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的思维不是盲目、抛弃式的大肆破坏,而是批判性吸纳与继承。在我的教育过程中,需汲取陶行知式的“建设性思维”。
在教学方面,我应该学习陶行知的“理性对待,注重建设”思维精神,客观理性分析所面临的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过程中的问题,积极探寻新的解决问题思路与方法。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需要正确分析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重在转变学生的参与态度,使其为班级共同体文化建设做出具有自己优势的贡献。在道德观念方面,需塑造学生正确的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并在意识形态传递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十一世纪,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间的竞争与合作都离不开创造力,具体而言,这是一个比以往更需要创新能力的时代。创造力关乎着国家与民族,也关乎着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处于潜力发展基础阶段的小学生。因此,回顾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陶行知明确提出:“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不是冥思苦想的理论产物,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办学实践,在与传统教育的斗争中不断磨砺得出,因此具有中国本土特色与实施可行性。
结合陶行知主张“活的人才教育”,学校和教师“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他倡导“自动”、“自助”、“自导”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倡导全面的“常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我将具体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手脑并用,弘扬试验精神,解放儿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先行后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在集体中学会创造。
综上,对于陶行知,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更要从教育现实与奥体实验小学实际情况出发,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超越,这是聚光灯下给我的教育任务,也是我的应尽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并弘扬陶行知本人的精神与教育理想,使生活教育理念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为培育祖国的花朵、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贡献应尽的力量。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十二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并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也是党中央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清醒判断、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深刻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态度,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航程。
依法治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指引我们工作的“风向标”,也是考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就要带头学习贯彻依法治国的有关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总目标,紧密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镇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强化法制意识,努力营造法治氛围。要在巩固深化“六五”普法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积极培育群众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培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强化干部法律知识的考核,不断增强干部职权法定、带头依法观念。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使遵法守法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科学决策。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对政府职能、民主决策、政务公开、会议制度和公文审批等事项进行具体明确,同时进一步划定权力界限,规范制定程序,强化备案审查,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秩序维护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和责任明确。同时要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三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在作决策、安排部署工作时一定要头脑清楚、认真思考,始终将政府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下。作为乡镇干部,首先要带头依法行政,同时要提高全镇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做到自觉学法、知法、用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现象,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全过程的监管,强化监督问责,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四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总书记讲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制度规定和长效机制,切实纠正和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持续抓好整改任务落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各项制度规定,着力整治各种特权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抓好政府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依纪依法坚决惩处各种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五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和结果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县政府和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行政职权、权力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和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工作,建设阳光透明政府。
六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纠集、矛盾凸显,作为基层政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直面矛盾,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稳定事件,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理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绷紧维稳这根弦,履行好“第一责任”。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信访主体责任,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合理诉求,抓好预防和疏导,防止问题积累、矛盾激化,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要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十三
最近读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经营与会计》,受益良多。
稻盛和夫27岁创立了京瓷,从零开始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一个重要的关键,会计将成为现代经营的中枢,因为经营者必须正确的掌握企业活动的真实状态,才可能带领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
稻盛和夫的会计学基本思维模式是追求事务的本质,以“作为人,何为正确”为基础对事物进行判断,判断的同时必须追寻到事情的本质同时要以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心为基础,这个是最重要的部分。在经营的重要领域---会计学领域,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凑合会计学的常识习惯,而是要追溯到事物的本质。在这种经营哲学的基础上稻盛先生创立了会计七原则:
1、现金流经营原则:会计为企业经营服务,最重要的是关注现金流,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知道“赚的钱在哪里,已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2、一一对应原则:规范了企业及其员工们的行为,在实现玻璃般透明的经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看,企业及员工都不能有舞弊的行为。
3、彻底的实行筋肉坚实的'经营:这是稻盛和夫会计学的精髓,不受欲望的驱使,不追求表面的繁花,要塑造一个本质上强壮的企业。
4、完美主义原则:企业各级领导认真贯彻完美主义,让完美主义渗透到整个公司,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5、双重确认原则:注意到人性脆弱的一面,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创造一个珍惜人的职场环境,营造出一个具有紧张感,而又生机勃勃的职场氛围。
6、提高核算效益原则。销售额最大化,经费最小化原则是单位时间核算制的基础,经营的根本就是在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必须防止浪费、消减开支,通过全员参与,关注细节,开源节流的方式实现企业经营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7、实行透明经营原则:经营过程注重“以心为本”与员工在互信的基础上开展经营。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十四
不得不说,这是目前为止书单中花费时间最多,花费精力最多而阅读的一本推荐书目。翻看第一遍的时候,是硬着头皮看完的,只觉得晦涩难懂,需要大量的数学基础与演算。直到翻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慢慢体会到此书的精妙,逻辑清晰,架构明晰,顺着作者的思路勾勒出一张清晰的管理图像,当图像越清晰,越能感受到这确实是一本值得每位管理者研读的好书。
此书从成本管理会计的起娓娓谈起,进而具体用经典的量本利分析,机会成本、生产能力成本和约束理论,作业成本法等具体的方法,再到平衡计分卡等业绩激励薪酬系统的阐述,进而用收集、分类、处理、分析和报告信息这样的工作链讲述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实质与内涵。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服务。因此,信息相关性的价值要远高于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而再好的理论,也需要实践,而无锡市国资委所属的一家上市公司无疑是管理会计的先行者与先进者。
作为企业,特别是成功的企业,基业常青的企业,成本管理的精细可以说是非常的苛求完美,特别是德国公司和日本公司。对细节的注重更是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无锡市市属国有企业所属一家上市公司,历年和德国公司合作甚多,并和德国公司合资一家公司,互派员工,互相学习,而从那家公司熏陶锻炼后再回到国有企业时,他们同样开始对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在深入剖析好每一个步骤与细节后通过预算开始,步步为营,企业效益的逐年提升就是对这种管理方式最好的肯定。
该上市公司将成本控制提升到全方位,更是生产全过程中,一是对战略决策成本控制,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战略决策机构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决定投资方向、规模、地点、时间;二是对预算绩效成本控制,由核心管理团队中的生产经营决策者调动企业人财物信息,进行资配置;三是对经营过程成本控制,由企业日常成本控制重点中的决策执行者进行全过程、各环节中寻找控制点进行成本控制。
对于战略决策成本控制,该公司是梳理了子公司的各项业务,对公司的业务进行调整,虽然从某个子公司或是某个方面说,成本是有可能增加的,但是站在整个公司的角度,不仅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整合了资,并且取得了明显的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对于预算绩效成本控制,通过重新梳理组织框架及流程,对预算执行进行职责分工,并将考核指标分解落地,并通过运行分析进行跟踪反馈,并进行专项评估及改进,从而与年终考核挂钩。
对于经营过程成本控制,企业资配置好以后,余下就是企业各层面员工如何执行落实公司预算目标,这一层面的成本控制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组织生产,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各个环节。以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和运营资金成本控制为两条基本主线通过价值链分析,提高运营质量,有序控制成本。在采购环节中,通过搭建采购平台,进行商务谈判取得了大宗物资采购降本%,外协采购成本发展板块下降%,成熟板块下降%的成果。在制造环节,通过量化成本要素并目标化,通过单成本、人工成本、刀具成本、原材料成本、原材料、产成品、设备利用率、报废率等要素进行分析,并对产线过去年及近6个月的销售情况及成本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充分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成本变化情况及盈利能力,分析当年及当月生产运营情况,通过数据展示的形式,反映生产经营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实现员工效率提高10%的目标。对于销售环节,一是对应收帐款进行管理,对客户进行分级,及时跟进,对于寄售销售进行取消,从而以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和运营资金成本控制为两条基本主线,通过价值链分析,提高运营质量,有序控制成本。
正是因为深得《高级管理会计》的精义与要旨,所以该企业借助完备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成本控制深入到管理的各个细节与步骤,从而取得了喜人的实效。20xx年上半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基础上,通过内部挖潜与降本,实现了订单增长0%多,销售利润均增长0%的业绩。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难言之瘾,作为一家行业内的标杆上市企业,基业常青的不仅是高素质的员工,高品质的产品,更主要的`是精细核算到分的高级管理会计方式的理念与实践。
高级管理会计确实是经典教科书,值得我们每个从事与企业相关工作的人员好好研读,更要将这些要义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相联系,从而真正使企业能在商海无情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业界翘楚,行业标杆。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十五
财务会计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四、1、(1)被没收的财务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即弥补超过用所得税的利润抵补期限,按规定用税后利润弥补的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即按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的50%时可不再提取。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按国家规定转增资本金。
(4)提取公益金。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2、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十六
摘要以浙江图书馆的实践和探索为例,论证在复合型图书馆发展阶段,在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应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示灯,以特色数据库为制高点,以地方文献为重头戏,以开发利用为生命线。
关键词数字化;复合型图书馆;系统科学;特色数据库;地方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o.76。
文章编号1005―821403一ooo9―02,
文献资源数字化和数字化资源开发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复合型图书馆研究课题的核心问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以浙江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为例进行理性思考。
1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示灯。
系统科学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构成与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并立的新兴科学门类。系统科学一方面以提炼融合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的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技术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的自身综合性横断学科自组织理论的创立而丰实。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系统科学前进的步伐。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典型的系统工程,具备了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有序性等基本特征。
1.1数字图书馆是人类大智慧的结晶和高科技产物的庞大人造系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从宏观视角而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脱离不了国际间的携手合作。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提供资金的合作规划――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第二阶段,是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单位主办,由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等单位协办的政府机构内的计划。该启动计划是由多机构发起,旨在寻求提供下一代数字图书馆基础研究的统一领导,以推动分布于全球的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赞助现存的和新建的团体关注有所创新的应用领域。我国文化部于2ooo年开始在全国倡导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旨在建设超大规模的优质中文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高速宽带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服务,最终形成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统的网上中文信息基地和服务中心。再如中美100万册图书数字化计划,预计耗资近2ooo万美计划在3年内对100万册中、英文图书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网上全文检索、阅读。该计划已于上半年正式启动。从微观而论,数字图书馆的准确定义应该是超大规模的、分布的、多文化、多媒体、多语种,可无缝连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由若干子系统构建,包括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知识挖掘、信息发布与检索、管理、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因此,无论从规模、内容到形式、技术都远非仅凭任何一个馆的实力能够企及的。
数字图书馆系统以计算机硬件、网络通信设备等物理状态的存在作为组成要素,又由概念、原理、指令、程序等非物质实体构成。比如,以处理文献资源为基本目的的元数据标准,以揭示收藏和服务功能的opac体系,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数字化资源质量保障体系和效益评估体系,与环境有信息、物质和能量交互作用,系统内部结构也可以随时间变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结构转变为直接的、网状结构;信息存储形式从单介质转变为多媒体。技术是数字图书馆系统演化进程系统的序参量,技术轨迹的斜率,即技术突变,引起局面的突变。数字图书馆建设本身充满着不确定性,无处不在的非线性永久地发生作用。
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万维网实现了网页的连通,如何将物理上互连的众多资源汇聚起来,联合提供服务,是近几年新兴的网格技术的实质。网格就是要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的全面连通,其应用将遍及各个领域,成为具有高性能处理、海量数据存储和大量仪器设备等特征的21世纪人类社会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最终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2以特色数据库为制高点。
2.1拿来主义。
数字图书馆好比长江大海,不弃涓流,容纳百川;而形形色色规模不等的数据库构成其主体和实质性基础。我国已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内涵宏富、使用成熟的大型数据库,仅浙江图书馆先后引进及建成的大型镜像站就有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等。上述数据库可能其内容有交叉,但已没有必要重复建设。国家图书馆制定的数字资源建设八原则:即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公益性为主的原则,突出重点原则,严格遵照标准规范的原则,自建与购进并举、相互协调与相互补充的原则,注重规模与时效的原则,统一管理、定期维护的原则,自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归纳精当透辟,可资各图书馆借鉴。
2.2自建。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宗旨是将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数字化,加速改变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当代建设的辉煌成就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各图书馆正根据自身馆藏特色与地域优势,利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格式,按照选题、编排、数据质量、检索途径、用户界面等规定建立专题数据库,尽全挖掘、扫描、收集(或链接)、整合、存贮、揭示有价值的实体和虚拟资源。
2.2.1古籍善本数字化。
古籍因其不可再生,亟待保护的文物价值和不涉及知识产权保护范畴的可操作性,应当列为先行实施数字化的文献资源。已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的《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录范围为:“一般以清代乾隆六十年为下限。凡乾隆六十年以前之写本、刻本、活字本、抄本与稿本,皆在选录之列。清代嘉庆元年以后宣统三年以前之稿本,流传较少之刻本、抄本、名家批校题跋本,19以后罕见之传抄本,亦在选录之列。”共收录古籍6935种7506部,其中经部864种955部,史部1894种部,子部1528种1641部,集部2574种2805部,丛部75种84部。2oo2年7月起,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确定再造善本1300种,首期再造唐宋善本700种。2oo3年已再造善本4o余种,耗资2ooo万元。2oo4年再造200种。古籍尤其是孤本、善本的数字化,堪称是最妥善的保护、保存措施。
2.2.2缩微胶片转化。
缩微摄影技术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把文献资料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和使用,为保护文献原件、提高文献利用率、降低管理费用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文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与数字化资源比较,其存储空间仍旧占用大,保管条件要求高以及检索不便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浙江图书馆经过2o年的努力,已将大量古籍和特藏制成缩微胶片,仅清末民国期间的浙江版旧期刊就逾530余种、旧报纸250余种,共计50万拍。将这批珍贵资源的数字化已纳入议事日程。
2.2.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库。
集中精兵强将,开发研制既兼容通用又特性鲜明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本身极具科学探索意义,并且蕴涵着明显的或潜在的经济实用价值,应当予以重点扶持和鼓励。比如,浙江图书馆初步建成的《中国历代名人图像数据库》和《外国名人图像数据库》,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浓缩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创造者中的代表人物的风貌,具备文化、教育、审美、统计、工具等多种功能。前者设立了名人姓名、汉语拼音、生卒年、生平功名(例如官衔升降、职业变更、中举登第等)、字号别称、时代(分远古、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近现代)、籍贯(古今地名)、图片说明等检索点,已收录人物5ooo余名,图像10000余幅,预计人物将达10000余名,图像2o00o余幅;后者设立有英文名、中译名、身份、生卒年、生平事迹、国别及出生地、所属大洲、图片说明等检索点,已收录人物2ooo余名,图像4oooo余幅,预计将达10000余人,3ooooo余幅图像。数据库分别可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访问.问世以来广受欢迎。
家有谱,方有志,国有史。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珍贵财富和奇葩,享有“地域百科全书”的美誉,具备资治、存史、教化、兴利等功能。开发、利用其宏富祥瞻的信息内涵,为社会主义精神、物质文明服务,意义显著、前景广阔。但纸质地方文献不少系非正式出版、未广泛流通的灰色文献,存在着冗余度大,头绪纷繁,查检不便,引用困难等诸多缺陷。浙江图书馆从19建馆肇始,就将尽全收藏本省地方文献胪列为文献采集条例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经多方征集和采购已入藏新编浙江省省级志、综合志、专业志1600余种。浙江图书馆正着手将此1600余种新编方志印刷本全文,采用先进录入加工技术数字化。并经标引,建成操作电脑化、检索智能化、传递网络化、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的浙江省新编地方志数据库,为浙江省地方志的取精用弘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地方戏曲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根深而叶茂,浙江图书馆将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的首选目标锁定为发源于本土而影响全国、享誉环球的越剧》。其框架结构为越剧史料、越剧简史、梨园往事:轶闻、传记;越剧之最;越剧剧目:传统剧、经整理的古装剧、新编古装剧、现代剧;流派唱腔:越剧音乐、常用乐器;越剧表演流派和艺术特色,表演行当及表演程式,名家新秀:演员、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化妆;越剧机构和学校(19个):戏班、剧团、研究机构,另有相关资料,包括:越剧研究、相关论著、演出习俗、越剧戏考、戏曲会演资料、评奖资料、拍摄电影、录像名单等。
浙江图书馆初步建成和在建的数据库尚有《浙江旅游文化多媒体数据库》,以遍及浙江的成千上万的名胜古迹、文化景观为经,以名人、翰墨、特产、佳话为纬;浙江藏书研究数据库》全面揭示1260余位浙江籍藏书家的独特魅力和藏书活动的文化底蕴,以及浙江期刊选目数据库》《关注长三角专题数据库》等。
4以开发利用为生命线。
纸质出版物增长势头依然迅猛,而网上可利用资源更呈海量发展趋势,智能化模糊检索体系极大提升了文献的查准率、查全率,强化了信息的可共享性和增值性;纷至沓来的信息用户也愈渐成熟,需求更凸显多元化、理性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全天候开放f下转第页)(上接第1o页)和全方位揭示各类实体和虚拟资源,构建便捷的信息通道、知识平台和导航系统,理所当然地成为以保存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信息、开启智力资源为己任的图书馆工作者在知识经济新时代的神圣职责。
4.1弘扬先进文化,倡导网络文明。
的骨干力量。
4.2主动激活信息,积极参与竞争。
数字化资源因其多文化、多语种,纷繁而虚拟,既形成汪洋大海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知识、智力源头活水,也造就了深不可测、奥妙无穷的科技迷宫,增大了深度挖掘、精当整合的难度,对于图书馆工作者的文化素养、业务功底和动手能力相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浙江图书馆在网页上不仅启用馆藏书目查检、预约、续借,自建和引进数据库,搜索引擎推荐和技巧指导,有关网站链接、网络资源导航等功能,并且开辟信息服务和互动热线,快捷解答咨询,代为检索遍及科研课题、专利发明、技术革新、编史修志、策划设计、留学深造、论文撰写等各类资料,并编汇和原文传递包括饮用水、乳制品、酒业、保健品、管理营销、房地产、等多项专题系列资料。占有优势的丰瞻广袤的资源,训练有素的娴熟查检技能和世代相传的职业道德根基,构建了图书馆介入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4.3建设开发并举,纸质网络双赢。
枯树无果实,空话无价值,数字资源建设不仅需要坐而论道,更需要起而行动。我们亲身参加了数据库建立的实践,真切地体会到其调研、筹谋、搜寻、输入、校对、补充、更新..道道工序的繁琐艰辛,也领略到其包含的创造性劳动、智力展现与个性张扬的成就感,尤其可以分享被开发使用、发挥效益的喜悦。而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所使用乃至信赖和倚重,正是数据库建立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终极目标。边建边用,以使用的深度、广度、力度作为评估价值、改进质量的试金石和催化剂,可以确保文献数字化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人类文化传统和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注定了复合型图书馆的长期客观存在,事实雄辩地证明,数字化资源建设不会因为停电的烦恼以及病毒、黑客的作崇,减缓前进的步伐。与此同时,纸质文献的全方位开架阅览、外借,也没有因为失窃频仍而畏首畏尾;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这一不可逾越的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遵循系统科学要素,前瞻性地通盘考虑实体和虚拟资源的现状与发展,有目的地推动两者的相济互补、共存共荣,制定一馆一地一省以至全国的文献数字化建设、开发及共建共享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建设与使用并重的措施,图书馆必定会取得文献数字化的飞跃,开创纸质与数字化资源管理及利用双赢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5]劳莱斯・莱斯格.重围中的因特网。
[6]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指导小组.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2003--20规划)。
(赵达雄,男,浙江图书馆研究馆员)。
(陈蓓,女,浙江图书馆馆员)。
(张蓉,女,浙江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出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会计文献读后感篇十七
马克思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于他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很多人都是从小读着马克思的故事长大的。马克思作为一代伟人的事迹自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卸去伟人光环,还原一个真实的作为普通人的马克思,他的故事却未必有很多人知道,比如马克思与夫人燕妮的爱情故事。
虽然马克思生活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但是跟当今很多中国人年轻人一样,青年马克思在爱情上一样面临着很多考验,虽然他与出身名门的燕妮彼此相爱,但是他们的爱情却遭到燕妮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两人的背景相差悬殊,以至于马克思努力了七年才与心爱的姑娘结婚,这与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现实情况多么相似。
燕妮放弃优越的家庭环境,跟着马克思一起颠沛流离,还要时刻担心当局的通缉围捕,但是她毫无怨言。她不仅在生活上对马克思悉心照顾,在事业上更是马克思的贤内助,马克思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在燕妮的整理下,才最终出版的,他们两人相濡以沫,给马克思在生活上很大慰藉,这也是马克思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重要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