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实验范文(17篇)
总结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为了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我们可以先分析总结的关键要点并进行整理。这里收集了一些高分学生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总结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年级小实验篇一
一天早晨,天色阴暗,北风呼呼地吼着,我和妈妈一起去小区看看池塘有没有结冰。小区里,很多池塘都被厚厚的冰给冻住了。只有一条清清的小溪还没有结冰。我还看见有一个池塘里,水很少,只有我的鞋底那么少,冰也结得多。“为什么水少冰结得多?”我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想亲自试验一下。
第二天,我用一个紫色的杯子,盛了一杯2厘米的水,等到第4天晚上,那天温度零下7度。水变成晶莹透亮的冰,往里面看,有一个泡泡漂浮在里面,真是漂亮。
第五天,我又用一个粉色的小桶,盛了5厘米的水,等了好几天,都没结冰,那几天都是零度。
妈妈对我说:“结冰是要看温度,而不是看水有多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小实验篇二
你们应该都知道,气球是很轻的,但是今天,我可以让气球提起比她重n倍的杯子。你们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好吧,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
这个实验的材料很简单,一直打火机,一点纸片,还又一只玻璃杯,对了,这只杯子可不能是纸杯哦,至于原因等下讲下去就知道了。我先用打火机点燃纸片放入杯子中,等杯子中的纸片快要灭的时候用气球底部把杯口封住,这时候我们会看见气球底部慢悠悠地往下伸,等火全部灭尽,杯子里的气球会鼓起一个大包,这个大包撑住了杯子,当我轻轻提起气球时,这时候会被气球撑住的杯子也会杯带起来。
这个实验是不是很神奇呢,那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我猜,小纸片燃烧需要氧气,当纸片快灭时并没完全燃尽,仍旧需要氧气,但这时候杯口被气球封住了,所以它用力地吸,就把气球给吸了进去,等火全灭了也就不需要了,而这时气球已经被吸进被子里足够撑起杯子了。
现在是不是不敢小看这气球了,大自然还有很多小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要是你也感兴趣可以按照上面这个步骤来做下看。
三年级小实验篇三
星期六,姐姐向我发起了挑战,她拿了两本书过来,我不知道姐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我就接受了挑战。
只听姐姐说:“这是两本有“魔力”的书,你信吗?”我说:“这不可能,世界上是没有魔力的!”她又说:“既然你不信,我就让你见识见识见识吧!”
姐姐把两本书翻开,一页一页地交叉在一起,弄好了之后说:“你能把这两本书拉开吗?”我觉得很简单,双手紧紧地抓住两本书,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想要拉开这两本书。但是我只听见“嘶……”的一声,书的“脸皮”破了。气急败坏的我用了“九九八十一”种方法却没有让“相亲相爱”的两本书分开。
只见姐姐两手轻轻地握着书,一抖一抖再一拉就让书分开了。原来,一页一页的书交叉在一起会产生摩擦力。但是只要把书一抖,就可以抵消了摩擦力。所以就可以轻松地把书分开了。
在科学世界里神奇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三年级小实验篇四
前几天,科学曹教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詹教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我决定重新做一遍。
星期六,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和母亲一起去买苏打粉。我们走了很多店都有没找到有卖苏打粉的,最后我们在菜场买到了苏打粉,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一到家,我就把苏打粉放在桌上,然后马上冲到厨房,向外婆要了白醋,想也没想,就准备开始下面的步骤。可是母亲提醒我要看着书做。于是我把书拿过来,快速地看了一遍,就开始做了。我先倒了三勺白醋,然后,再倒一勺苏打粉,只听见“嗤--嗤”的声音,好像肉放进油锅里的声音。一眨眼的功夫,清澈的白醋马上变成牛奶一样的白色,立刻又变得很浑浊,而且这个液体越来越高,冒出了像肥皂泡一样的气泡,气泡越来越大。这时,我死死地用手蒙住玻璃杯口。慢慢的,液体开始下降,浑浊的液体变清澈了。这时我点燃一根火柴,放进杯口。当火柴放进杯口三厘米左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火熄灭了!我想这是因为白醋和苏打粉混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缘故吧。
实验做完了,我突然看见,杯底还有一块一元大小的沉淀物,它还不停地冒气泡呢!从上面看下去,像旋涡,从侧面看,冒出的气泡像一股龙卷风。
三年级小实验篇五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杯可以把方向反过来吗?就让我来跟你们说说吧。
我们要的材料有三种:一个透明水杯,一张画了箭头的纸,当然还有一杯清水。
先拿出一个透明的水杯,再把水倒进水杯里。做这一步时,我小心翼翼的,生怕我手滑了一下,水会把我弄湿。我左手拿着纸,右手拿着水杯,把他们重叠在了一起。不知道透明水杯可不可以让小箭头反过来?我将这些物品慢慢的放在桌子上,跑到水杯前一看。“是真的,是真的,水杯真的把小箭头反过来了!”我惊讶的说道。“本来我的箭头是朝东的,现在箭头是朝西的。”
真神奇啊,我感到很好奇便去查了资料:原来玻璃杯子装满水时,玻璃杯就像凸透镜一样,把箭头改变了方向。
你看,这个实验是不是很简单。你想拥有这个神奇水杯吗?来试试吧!
三年级小实验篇六
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水笛实验。你们猜,怎样用吸管在水中吹出抑扬顿挫的声音呢?下面就听我仔细讲讲吧!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材料:自来水、玻璃杯、剪刀和一根长吸管。接下来我把自来水倒入玻璃杯约三分之二容积处,再将长吸管三分之一处剪开一个小口子,记住不能剪断哦!
原来,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产生了振动的空气柱。当吸管下降时,空气柱缩短了,产生了高调的声音;当吸管上升时,空气柱加长了,产生了低调的声音,所有就有了实验中优美的笛声,我恍然大悟。
同学们,你们想通过吸管听听优美的笛声吗?那就快快行动吧!
三年级小实验篇七
听说废纸能够循环利用,制作成新的“再生纸”。所以,我想做个实验,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制作成新的“再生纸”。
这一天,我在我家的废纸箱里拿了一些破旧的过期报纸。我先把报纸撕成碎片,放进有水的桶里浸泡三到五个小时。我想:把碎纸浸泡在水里是不是为了让纸泡得软一点,一会儿放在果汁机里好榨成纸浆呢?还是为了纸能做得柔软一点?之后,我把纸浆倒入到果汁机中,又加了一点紫色的颜料和一点点柚子皮,想让纸张变得又香又好看。然后,我把叠好的纱布放平,将纸浆均匀地倒在纱布上,水一点一点地往下淌,我想:纱布为什么只能漏水,里面的渣却漏不掉呢?子厚,我将滴干的渣倒扣在报纸上,放进烤箱里。因为要烤十二个小时,我和妈妈准备明天再拿出来。
整个晚上我都在想:渣凹凸不平,那做好的“再生纸”的表面会不会也凹凸不平呢?
可是第二天拿出做好的“再生纸”后,竟然完全平整。
我又用柚子皮和甘蔗渣来代替旧的废纸,试试能不能做成循环利用的“再生纸”。结果发现,柚子皮和甘蔗渣都能制造出地地道道,像用旧报纸制造出的“再生纸”。
最终,我得出了一个小结论:凡是带有植物纤维或纤维的软物品都能够制造出“再生纸”。
三年级小实验篇八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牧羊神,名叫潘,他喜欢的女神被他丑陋的相貌惊吓到,变成了一丛芦苇。伤心的潘折下芦苇杆,做成一支排笛,用来排解心中的忧思。
我很好奇,芦苇杆做成的排笛真能吹出悠扬的乐曲吗?我打开电脑查了查,原来,只要将八根空心管按照1.5厘米、1.5厘米、1厘米、2厘米、1厘米、1.5厘米、1厘米的高度差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能做出一个可以演奏曲子的排笛。当我们向排笛的空心管里吹气时,不同长度的空气柱震动起来,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看起来并不难嘛!我决定做一个排笛试试。
没有芦苇杆不要紧,我灵机一动,找来了八根彩色的吸管。接着,我胸有成竹地拿起剪刀,紧盯着直尺上的刻度线,生怕多剪了一丝一毫。吸管轻飘飘的,吹口气就会翻跟头。不幸的是,我正巧鼻子痒痒的,一个喷嚏下去,吸管就四散奔跑了。面对八根逃跑的吸管,我开始手忙脚乱了。就在这时,我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胶带。我将吸管并排粘在胶带上,终于把吸管按固定的长度剪好了。
接下来,就该把它们牢牢固定在一起了。但此时,原本老实听话的胶带也调皮起来,一会儿粘在我的手上,一会儿粘在桌子上。我费了很大劲,才把八根肩并肩的吸管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排笛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像极了彩红姐姐抛出的丝带。我用泡泡泥把吸管的一端塞牢,不让它们漏气。大功告成,排笛做好了!
最后该试音了。我深吸一口气,用力向吸管吹去,那声音就像大风挣扎着挤过门缝一般。我没有灰心,不断调整着吹法,终于吹出了美妙的音阶。
这个实验太有趣了!不过,我还可以利用相同的原理做些什么呢?我想了想,决定再用八根黄瓜来做一次排笛,这样吹饿了就可以咬一口。哈哈,真好玩!
三年级小实验篇九
有一次,我听别人说,将纸盖在杯口,让它底朝天,水却不流出来,这是真的吗?我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想去试一试。
我找来了“魔术”工具:一张纸、一瓶水、一个杯子。
我先将水倒入杯子里,接着把纸盖在杯口,再快速翻转,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水流了出来,纸也掉了下去。我三番五次地实验、观察,终于找到了原因:是我太着急了,手没有按住杯口,导致水流了出来。
这一次,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我不再着急了,开始一步一步的去做。这一次,我终于成功了!我好开心呀!
我把这个小实验演示给爸爸妈妈看,我小心翼翼的做,生怕出什么差错。演示过后,妈妈表扬了我,说我做的特别棒!
虽然实验成功了,可是,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我拿出百科全书一看,原来是这个原理:杯子里的水想流出来,外面的空气想进去,两股力量一对抗,就把纸夹在了空气与水之间。
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道理与知识,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
三年级小实验篇十
星期六,我在家上网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名叫“彩虹摩天轮”。我立马决定动手尝试。
实验开始前,我去拿了两包彩虹糖、一个白色盘子和一个杯子,并且往杯子里面加入凉水,一切准备就绪。
开始做实验了。我先把彩虹糖放进盘子里,按不同的颜色有序地错开,摆成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心形。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盘子的中间。我牢记老师的话:一定要慢慢地来,不然会失败。然后,我静静地等待了3分钟,目不转睛地盯着盘子,一刻也不敢离开,生怕错过一些细节。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你猜怎么着?彩虹糖的颜色慢慢向中间散开,像一条条五彩缤纷的丝带一样,最后形成了一个彩虹摩天轮,真是太漂亮了!
我疑惑不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景象?这时,当教师的爸爸正好回来了。我急忙跑去问爸爸,爸爸说:“因为彩虹糖的色素和水相溶。当彩虹糖接触水后,它的色素就开始溶于水,并且向四处扩散。而两种色素的密度相似,并不会相互混合,这样就形成了彩虹摩天轮。”“原来是这样呀!”我恍然大悟地说。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它让我明白了:只要认真观察,不断探索,就能获得更多知识。
三年级小实验篇十一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那就是写密信!密信会不会被别人发现呢?不会!因为今天要做的密信是隐形的!
先准备一瓶白醋、一根筷子、几张纸,还需要一个一次性杯子,最后小心翼翼的顺走外公的打火机,材料就准备齐了!
首先,我把一些白醋倒进一次性纸杯里,然后用筷子沾一点醋在白纸上写出内容,写点什么呢?嘘!这是个秘密!我认真地写好了密信,然后放到通风的地方晾干,字迹就奇迹般的消失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因为醋酸腐蚀的地方更容易烤焦,因此,棕黄色的字迹实际上就是被轻度烤焦的颜色。
三年级小实验篇十二
今天我来到学校里,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听了都欢呼雀跃。
只见老师拿出了实验器材,有鸡蛋,装有水的透明杯子,还有筷子和盐。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将鸡蛋轻轻地放入透明杯子里,鸡蛋很快沉了下去,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鸡蛋。
接着老师拿来一包盐,倒入清清的水中,然后用筷子慢慢地搅拌。鸡蛋晃晃悠悠的,像一条活泼的小鱼在水里追逐嬉戏。我心里有点怀疑,鸡蛋真的会浮起来吗?可最终鸡蛋还是沉入了水底。
最后老师继续加盐,然后接着搅拌,水慢慢变成了乳白色,杯底还有一点盐。老师用筷子沿着杯子边缘搅拌,鸡蛋也跟着晃动,最后鸡蛋终于探出了小脑袋,好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终于揭开了面纱。
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同学们议论纷纷。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呢?老师说因为往水里加盐,水的密度变大,浮力也会变大,鸡蛋就会浮起来了。
这次做实验,我的感受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以后我要认真观察生活。
三年级小实验篇十三
今天上午,我和爷爷做了一个小实验。
首先,拿一个大碗,点燃一根蜡烛(短的),用蜡烛油把蜡烛固定在碗底上。接着,把红色的水倒进大碗里(不要太多)。然后,把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过了一会儿,蜡烛就灭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氧气用完了,蜡烛就会灭的。这时杯子里的气压比外面的低,水被压到杯子里去。所以,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今天的小实验好有趣呀!以后,我还要请爷爷教做更多的实验。
三年级小实验篇十四
周末了,我和爸爸在小区里打乒乓球,正在兴头上时,我有一个球没有接住掉到了地上,所以一不小心踩了乒乓球一脚,这一脚可不得了,它竟然被我踩瘪了,不能再打了,我们都很郁闷。
这时,我的眼睛骨碌一转,啊!有办法了。我对爸爸说:“我们回去把乒乓球修好吧。”
“修乒乓球?怎么修,你会吗?”
“爸爸,你就等着瞧吧。”我得意地笑着说。
我们回到了家,我先让爸爸帮我烧壶水。于是,爸爸拿起水壶,接上水,接着,又把水壶放在煤气灶上,打开开关一眨眼苗条的火开始了“舞蹈”。一两分钟后,水开了,里面开始冒泡了,我关掉开关,在水壶上放了一块毛巾,拿出一个杯子,拿起水壶把水倒到杯子里,把“生病”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球果然恢复“健康”了。爸爸在边上看的很惊讶,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回答:因为球中有气体,加热后气体膨胀,压强加大,所以会涨大。爸爸听了在一旁直夸我!
科学真是又有趣又奇妙啊!
三年级小实验篇十五
今日,我到小记者班,教师说:“咱们做个实验”。教师拿出一个杯子,把杯子倒满了水,教师问我们:“要是把一张纸放到这个杯子口上,倒过来会怎样样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者,有的说纸不会湿,有的说纸会湿,还有的说水不会洒出来。
开始实验了,教师快速的把杯子倒过来,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连针掉到地上的响声都能听见,有的同学的眼睛眨也不眨。开始实验了,我第一个上台,单失败了,之后的两位同学都成功了。
我们想明白是什么原因,教师告诉我们是大气压力。这个实验真趣味!
三年级小实验篇十六
你们见过火山喷发的样子么?如果没有见过,你可以自己做一个“火山”哦。
首先第一步,准备材料,一、红色粘土(非常多),二、小勺。三、小烧瓶。四、碳酸氢钠(小苏打)。五、大盆。六、红色食用色素。七、护目镜。八、手套碳酸钾。九、五克碳酸钾。
首先先戴护目镜和手套吧,保护自己。然后用粘土捏一个火山形状的物体,然后把这个火山从上至下一个圆柱大小的地方掏空,现在有火山了。
最后在火山中放入五克碳酸钾,现在,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到里面吧,这时,奇迹发生了,火山里面的岩浆不断冒泡,就哗的一下冲了出来。这时一定要带好护目镜,以免眼睛被灼伤。
说了这么多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碳酸氢钠与碳酸钾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就把溶液托了起来。简单的说可乐摇晃后剧烈喷射差不多。
说了这么多,好累啊,动嘴不如动手,赶快去做一下这个实验吧!
三年级小实验篇十七
今天,妈妈带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好玩的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
妈妈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薄纸,接着把长方形的薄纸撕成小纸片,分给我们,要求我们把小纸片撕成小纸屑,我撕下的小纸屑就像一只只白蚂蚁。这时候,妈妈给我们一支塑料笔,让我们把塑料笔放在头上来回摩擦,过了十秒,我把塑料笔轻轻地放在小纸屑上面,小纸屑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飞到了我的笔杆上,真神奇呀!
看到这个现象,我很好奇:“难道小纸屑真的被施了魔法吗?”后来,妈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塑料笔和头发的摩擦产生了静电,是静电把小纸屑吸上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
这个实验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