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哲学是一门深邃而又抽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怎样写一篇扣人心弦的作文?来听听我的建议吧。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精选总结范文,对自己的总结能力进行提升吧。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课前谈话:
1、激趣。
2、我们中国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大好事。谁来举个例子?(20xx~xxxx)。
一、导入新课。
1、这些事情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这都是我们中国走向强大的证明。可是,就在历史上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耻辱和愤怒的大事。那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课题。所谓毁灭就是?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课前预习了吗?那让我们直接来试着读吧。找学生分段读。注意:“不可估量”的字音。
2、课文预习得不错,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
2、你们读出了什么?
3、理解不可估量。
4、作者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给祖国乃至给全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来领略一番。
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些什么。可以拿出铅笔,标注出自己的感受。
a第二自然段。
1、重点理解:众星拱月。(示图)。
2、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347公顷,5200余亩。
b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点出“玲珑剔透”。一个气势恢宏,一个建筑精巧。让生品读。
2、再感受一个热闹的“买卖街”,一个宁静的山乡村野。男女生对读。
3、去掉“也”,再读第一句。让生找差异,点出“也”的用法。
4、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中,都有哪些美景呢?
5、教师引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按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6、圆明园中景物有一百多处,而且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想看看吗?(视频)。
7、看完视频,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8、用这世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都不为过,难怪文中最后一句话会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珍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9、在这样的园林里散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齐读本段最后一句话。
c第四自然段:
1、圆明园除了建筑宏伟,还有哪些东西?
3、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号称“万园之园”,被称为“东方的凡尔赛宫”的皇家园林,却在英法联军的践踏下,毁于一旦!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同学们,你想说什么?
2、带着感受读读最后一段。看看那句话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3、那是怎样的破坏?感悟“凡是”“统统”“任意”。
4、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被几千个外国强盗付之一炬。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所以,作者会在文章开头,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2、随着文章的学习,我们心中肯定会泛起深深的惋惜之情,甚至是仇恨。可是,我们更应该有一种理性的思考。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让我们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交流。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二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在安排材料上的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文情并茂,但是不论圆明园的辉煌,还是毁灭,都是距离学生是很遥远的历史,在时空上,学生很难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中国的灿烂文化。因此,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赞美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同学们,知道雨果赞美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圆明园)但遗憾的`是今天我们谁也无法看到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放火将它化为了灰烬。(板书毁灭)。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通过刚才读书,你了解到课文讲了什么(板书:辉煌毁灭)。
(三),体会圆明园“举世闻名”的价值。
1,默读课文2——4段,昔日的圆明园都有哪些辉煌的景观呢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交流。
2,第二段。
(1)你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吗看圆明园总的布局图。
(2)看圆明园的平面图你感受到了什么谁能带着这种感觉有感情的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
3,第三段。
(1)园中有这么多,这么美的建筑,自由读,谁能告诉老师具体讲了哪些风格各异的建筑注意写了几个“有”。(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2),师引读有关句子。
(3),园中仅仅只有这七种风格各异的建筑吗。
师述: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入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4),课件展示园中景观。师述:圆明园内金碧辉煌的殿堂,亭台楼阁尽在山环水抱之中。这是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这是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江南的名园胜景平湖秋月也仿建于园中。园中不仅汇集全国的名园胜景,还有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
(5)说说此刻你心里的感受,感情朗读本段。
4,第四段。
a,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b,你从那句话体会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d,感情朗读第4段(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3,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只是冰山的一角,知道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赞美它的吗配乐诗朗诵。
(四)体会圆明园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1,师述:遗憾的是今天我们谁也无法看到这座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次悲伤地翻阅1860年10月18日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上灾难的一天。看影片。
2,齐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来写这群强盗的野蛮行径的。
3,抓住关键词语“凡是”,“统统”,“任意”,结合资料,认识侵略者野蛮行径。
4,侵略者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艺术宝藏付之一炬。在这三天三夜4320分钟的焚烧中,什么都没有了。
5,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注意体会“不可估量”一词。
(五),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孩子们为什么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却会被几千个强盗杀进北京城。
2,师: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希望今天这一课,能让所有的同学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六,课外拓展。
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情境教学、互动谈话、品词析句、读文想象。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搜集圆明园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写课题,关注“毁灭”
(一)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21课圆明园的毁灭)。注意“毁”的笔顺,区分“圆”与“园”,大家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课题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让你更有感触?它是什么意思?(揭示毁灭,初步感知词义)。
过渡: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毁灭”一词,那么,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的毁灭。
二、走进“毁灭”,感知“毁灭”
(一)品读第5自然段,了解毁灭经过。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了毁灭?你是什么心情?
2.请带着这份心情齐读这一段,哪些字词如匕首一样刺痛了你的心?更让你愤怒?(随同句子出示重点词: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谈理解,谈体会,指名感情朗读。)。
3.链接“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强烈的恨。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图片展示,加深毁灭的印象,激荡情感。
1.多媒体展示被毁后的圆明园。
2.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所看到的吗?
过渡:这是我们对圆明园的印象,看看大屏幕,看看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用你搜集的资料试着说说。想想,课文中哪些部分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三、重温昔日辉煌。
(一)默读2——4自然段,初步感知昔日辉煌。
1.这几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圆明园?
2.毁灭前的圆明园里面有什么?找出能准确概括的一句话。(明确过渡句的作用,板书: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二)圆明园精巧的布局。
1.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段讲什么?哪个词可以准确概括圆明园的布局?
2.出示圆明园的布局图,体会“众星拱月”意思。
(三)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指名朗读,我们看到了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针对你印象深刻的一处景观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感受读给大家。
3.师生配合读,和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圆明园。(师读一句,生读一句,实现背诵。)。
4.学生想象圆明园的美景,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多媒体展示各个景观,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5.有感情的朗读第3自然段,把圆明园的美读出来。
(四)学生自学第4自然段,赏识文物,感受珍奇。
(五)感悟评价,升华自豪之情。
1.找出对于圆明园建筑、文物两方面的评价,再找出对它的总评价。
2.用关联词语巧妙连接这几句评价。
3.圆明园这么美,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六)思考: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过渡:的确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这把火烧毁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毁了(学生续接,多媒体展示景观一一消失),还烧毁了人们的血汗,这就是我们关注的“毁灭”,这就是巨大的损失。(板书:昔日,今日)。
四、感受损失。
1.哪一段评价这种损失?用了哪个词?释“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2.齐读,两个“不可估量”用在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后拓展,升华爱国情感。
(一)出示资料《我们的国宝在哪儿》,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二)课后小练笔:如今,走进圆明园,看见最多的就是这些孤独伫立的石柱子,这些石柱子在这里伫立了150多年,它们呜咽着,好像对天空诉说着什么?假如你正面对着这片废墟,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对谁说?想一想,写下来。
(三)课外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猛兽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试着整理下来。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四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述: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它被毁灭了。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再读。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令人痛心。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先来检查生字词。
出示: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瑰宝精华。
掠走销毁、灰烬损失、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
——不可估量。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你的预习很充分。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五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这个美丽的梦就是——圆明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欣赏它昔日的辉煌,去哀悼他永远的毁灭,去感悟它留给我们的无穷无尽的启示。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首先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第一关:读书关。
哪几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情况?就请1、2、3、4、5小组吧!
(你们读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真棒!)。
第二关:字词关。
第三关:内容关。
从文中找出概括圆明园的句子。
1、学习第5自然段。
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么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读完这段后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句话:
这句话里有几个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这些词,我们就不能这样深刻地感受英法联军这种强盗的嘴脸。
这些无耻的强盗还做了什么?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仇恨、痛心、悲愤、屈辱)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
我们来看一下圆明园毁灭后残存的是什么吧!
2、学习第2---4自然段。
从这片残存的废墟中,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出它昔日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样子!那么这些可恶的强盗到底掠走了什么?运走了什么?破坏了什么?烧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宏伟、珍贵的文物来介绍的)。
请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什么是“众星拱月”,你能举个例子吗?
请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都写了圆明园中哪些宏伟的建筑?请你用红色笔划出来!
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把这些景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请用蓝色笔划出来。
请你用导游的身份看着图片给大家介绍圆明园!
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吧!
仿写:春天到了,————的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你看: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请注意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注意这几个词,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这里的的文物时间之久远,藏品之丰富,价值之昂贵,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些耗尽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宏伟建筑,都统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
3、学习第1自然段。
(的确,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世上绝无仅有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了解了它的辉煌,更增加了我们的痛心与仇恨,不仅仅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增添了我们努力学习的斗志。)。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从这扇门进入,主动搜集相关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设计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这个美丽的梦就是——圆明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欣赏它昔日的辉煌,去哀悼他永远的毁灭,去感悟它留给我们的无穷无尽的启示。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一、检查预习:
首先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第一关:读书关。
哪几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情况?就请1、2、3、4、5小组吧!
(你们读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真棒!)。
第二关:字词关。
第三关:内容关。
从文中找出概括圆明园的句子。
二、走进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么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读完这段后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句话:
这句话里有几个词,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这些词,我们就不能这样深刻地感受英法联军这种强盗的嘴脸。
这些无耻的强盗还做了什么?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仇恨、痛心、悲愤、屈辱)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从这片残存的废墟中,我们依稀能够想象出它昔日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样子!那么这些可恶的强盗到底掠走了什么?运走了什么?破坏了什么?烧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宏伟、珍贵的文物来介绍的)。
请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什么是“众星拱月”,你能举个例子吗?
请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都写了圆明园中哪些宏伟的建筑?请你用红色笔划出来!
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把这些景物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请用蓝色笔划出来。
请你用导游的身份看着图片给大家介绍圆明园!
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吧!
仿写:春天到了,————的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你看: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请注意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注意这几个词,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这里的的文物时间之久远,藏品之丰富,价值之昂贵,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些耗尽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宏伟建筑,都统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
3、学习第1自然段。
(的确,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世上绝无仅有的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了解了它的辉煌,更增加了我们的痛心与仇恨,不仅仅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更增添了我们努力学习的斗志。)。
三、走出课文。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从这扇门进入,主动搜集相关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七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心里充满了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是我国着名的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花园。建于清康熙四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完成。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它的名字虽然叫圆明园,实际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东、西南三面的许多小园所组成。园中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等名人书画,所以,它又是闻名中外的博物馆、艺术馆与皇家园林。它汇集了中国各地建筑精华,堪称“万园之园”
可惜好景不长。正因为这些的历史文物,就把侵略者的野心勾了起来。1860年10月6日,野蛮的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把圆明园内珍贵文物洗劫一空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直到我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化为灰烬。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没有了!只留下一片废墟和几根残骸,在风中诉说着侵略者的罪恶。
我想作为中国人,都不该忘记这耻辱的一幕,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正因为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才使圆明园这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毁于一旦。所以,我们应该不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为地球”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历史上的遗憾。
当我听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个故事,心中就涌起一阵愤恨;当我在网上看到一张张被掠宝物的图片时,心如刀绞,分外心疼;当我知道清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强迫下先后签订了一千一百多条不平等的条约后,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比北京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还要大许多。园中有民族建筑,西洋景观,还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它还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既有名人书画,又有青铜礼器。我多想穿越回去看看这“万园之园”啊!
英法联军是可恶的,但是清政府更是无能的!为什么我们打不过侵略者呢?是因为我们得武器比别人差几十倍!为什么武器会落后呢?因为清政府都把钱花在了吃、喝、玩、乐上了!
如果英法联军没那么可耻,清政府没那么无能就好了……。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八
自从读啦《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连绵起伏。我被课文中的圆明园给吸引住,它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圆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圆明园有许多建筑都仿照各地的名声,古人诗人的诗情画意,即许多象征着风景的各种建筑建造的。读到这里,我仿佛看见啦圆明园的辉煌和壮大;我仿佛看见啦一座座建筑昂首挺胸地屹立在祖国的土地上;我仿佛看见啦多少人民在不断地修筑它;我仿佛看见这座东方的世界之窗——圆明园!
当我看到圆明园收藏着上至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时,我被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给震撼啦。在拍卖场上,某些名人书画和珍奇异宝可以拍卖到几千亿元。如此多无价之宝,它们该花啦无数银子买的吧!
然而,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侵入。园内很多东西被它们毁灭、破坏,甚至一把大火还把整个圆明园给烧毁。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在呐喊:“指导员,给我一支枪,让我把这群野兽给杀啦吧!”
圆明园被破坏得明目全非,想到这里,我十分气愤和难过。从现在在起,我要为振奋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发达而努力!!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材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
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三)、基本模式。
自读-导疑-精讲-巧练-激情。
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
阅读课以读为主。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安排自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惑。
2.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归纳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重视体现训练过程。
如讲解“众星拱月”一词,用以图示词的手法,由部分到整体,由形象到抽象,展示由生疑到释疑的训练过程。
4.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在运用信息中释疑、解疑,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师:你读哪段知道的。
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读,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
生甲:“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师: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吧老师在这儿打个问号。一会儿我们一起看,你就明白了。
生乙: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生丙: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你懂吗。
生:“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词的意思。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弄懂,好吗(生点头说“好”)。
生丁: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
生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认真读书了,也动脑思考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师:谁愿意朗读第2自然段,请大家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生朗读)。
生:“月”是指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呢。
生:圆明三园。
师:“星”呢。
生:“星”是指那些小园。
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圆明园的布局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看图(用电脑投影,指图)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是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园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生齐:圆明三园)。看,这就是众星拱月的什么(生齐:月)再看,这十几座小园就是什么(生齐:星)。
师:“众星拱月”懂了吗(手指一学生)这个问题是你提的吧说说看。
生: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生:环绕。
生甲:我分3层。第1、2句是第一层,写圆明园的景况很多;第3、4句是第二层,介绍几个景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写游览时的感受。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乙:第一层是第1句,概括地写园内景观;第二层是第2-5句,具体地讲园中的景点;第3层是最后一句,写作者游园的感受。
师:第一位同学分得正确,作者介绍景观是先概括后具体地写的。你们明白了吗(生齐:明白了。)。
师:让我们齐读第一层第一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生齐读)。
生:我能体会到园内景观多。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从“有…也有”看出来的。
师:他从并列分句中体会到景观的多,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生自由阅读)。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具体说说。
生:“金碧辉煌”是说建筑物光彩夺目,异常华丽。这是殿堂的特点。“玲珑剔透”是说小巧玲珑,结构奇妙。这是亭台楼阁的特点。“买卖街”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
师:你们看,他眼睛多亮!一看就知道他特善于思索。圆明园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板书:风格各异)。
生甲:老师的朗读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
师:哪高,哪低哪重,哪轻。
生甲:“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两个词,老师读的语气有轻有重,突出了景观各自的特点。
生乙:老师读“买卖街”一句时,语速快,而且声调高。
生甲:读“山乡村野”一句的时候,声调低缓。
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丙:是为突出景观各自的特点。
师: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突出景观不同的特点,大家都听得出来,你们真会听!那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之后,师生齐读这句话。)。
师:在第2层中,作者具体地介绍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浏览,然后告诉大家。(学生浏览课文)。
生: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
师:“平湖秋月”是哪儿的名胜。
生:杭州。
师:谁去过杭州给大家讲讲平湖秋月的景色。
生:“平湖秋月”最美时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静,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
生:“安澜园”在海宁,是座私家花园。传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那儿,可见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映投影图画)。
生: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师:看,这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没有仙境的感觉(生齐:有)现在我们乘着小舟,沿着瀑瀑流动的桃花溪,将要前往的另一个景点就是武陵春色。这是根据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艺术境界而建成的。(映图)看,漫山遍野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巧精致的房屋隐蔽在山坳之中,人们在此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师: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有吗。
生:没有。
师:那人们是根据什么建造的呢。
生:人们是根据想象建成的。
生:明白了。因为园内有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的景观,那些景物完全是人们根据想象而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这样的感受。
生:不是。
师:你从哪儿看出的。
生:“天南海北”是说园内景观多,我从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等”字也说明园内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
师:大家真会读书,真是字字入心了。那么,园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呢有知道的吗。
生:有100多个景点,我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
师:真会学习!课外的知识帮了忙!
师:漫游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该有怎样的感受请齐读第三层。(生齐读)。
生:“饱览”是充分地看,尽情地看。
师:能看够吗。
生:看不够。
师:“流连”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舍不得离开那里。
师:你们看,既看不够,又不想走,能读得那么快吗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这段课文,老师给大家点时间自由读,尽情读,看能不能背诵下来,好吗(学生练背)。
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背诵,这段分三层,先概括写园内景观。(映出提示性)词语: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等。还有……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
(师生齐背此段,流畅,有感情。)。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无耻行径的憎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教学的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体会圆明园毁灭之惨痛。
2、引导学生读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之美。
3、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直奔课题,激发情感。
2、但所有这一切最后都化成了两个字,因为它被毁灭了。(板书:的毁灭)。
3、圆明园被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带着思考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的64页。
[让学生带着“圆明园被毁灭的究竟是什么?”的思考奔课题,入课文]。
二、感受不可估量。
2、带着属于自己的感受读读第一段。
3、改成“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好不好?为什么?
三、感悟昔日辉煌。
1、昔日的圆明园有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真正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了?把这些语句画下来。(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谈体会。
(一)珍贵的历史文物。
a、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奇异宝。
你知道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吗?2300年,你们想想看,历代皇帝在里面存放了多少珍宝啊!那么一起来看其中的几件。(多媒体出示)。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b、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我们来估算一下相当多少个我们的教学楼那么大?
试试看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看着第一句话,你有什么发现?(过渡句的作用)。
(二)宏伟的建筑。
a、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读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b、圆明园中只有这么多景物吗?能不能用上“有……也有……”这样的句式继续说下去?
仿照各地名胜的景物?你怎么理解?
诗情画意的景物?西洋景观?(生交流,师评价补充)。
[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男女生分读。
c你看,天南地北、中外风景名胜甚至想象的天上人间尽在圆明园中了,让我们一起漫步园中。(多媒体播放)。
漫步园内的你,此时最想说什么?
我与你们有同感!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流连在诗情画意的景物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难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雨果这样说:(多媒体播放)。
在这恍若月宫的建筑中发出我们由衷的感叹:齐读。
[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小结:面对这一人间奇迹,每个中国人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骄傲!
让我们理直气壮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多媒体出示,齐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一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同学的民族意识,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同学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谈话导入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同学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身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身写的习作,把自身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身修改作文.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同学的演讲热情.)
提出要求
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竞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俺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竞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身先试着说一说.
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与班组竞赛.
演讲竞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词语盘点
同学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二
听了吴xx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吴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渊博的知识,耐心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
一、吴老师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她告诉学生我们要来一次奇异的穿越之旅,只有上课用心的孩子才能穿越去又穿越回来。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了很大的期待,而且使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上课要用心,回答问题要积极。
二、吴老师出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做对比,更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切入点很准,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不仅局限于书本,还通过图片更深入地了解。
三、小组学习要求明确,人文性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学习三、四段,画出体现圆明园价值的句子。读一读,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四、课件制作精美,出示时机巧妙。尤其是教师边讲解课件一边变化这段,特别吸引人。课件中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的文章的出示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更让我们对圆明园着迷,同时为下文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更加憎恨。
五、教师幽默感很强。整节课延长了一段时间,吴老师说是因为大家表现的不够积极,让我们的穿越之旅进行了这么久。使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进行了反思,特别巧妙。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三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理解: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1)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2)谁能结合这幅图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众星拱月”?
(3)圆明园的设计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2、建筑风格炯异。
a:“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1)说体会。(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2)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什么体会,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再说。)。
(3)谁想来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4)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b:“园中许多建筑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1)园中的建筑是根据什么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仿照各地名胜,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依据外国建筑。)。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一下。我仿佛看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如镜子般平静,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湖面,多迷人的景色呀!)。
(3)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风格炯异、各种各样……)。
4、引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1)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在“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些词下面加点)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和体会。
(2)是呀,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炯异,怎能不让我们留恋忘返呢?
(3)女同学、男同学比赛读。
5、小结: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说体会。
2、想不想开开眼界,目睹一下这些奇珍异宝?
3、怎么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呀!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
4、读、评、议“1860年……毁掉”。
(在重点词下加点,说说感受。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
5、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它。
(英法联军,清政府)。
6、小结:是啊,国弱被人欺,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说说感受。
3、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个残垣断壁旁边,你想说什么呢?
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你觉得要重建圆明园吗?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感受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之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的毁灭”。(课件出示幻灯艺术字)。
(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何感受?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圆明园被彻底毁灭了!
二、走进文本,以读激情。
1、(课件出示句子):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从加点的词我们不难体会,到英法联军不但掠夺,而且还毁坏,他们不仅贪婪,而且无耻!仅仅如此吗?(课件出示文字资料,超链接抢劫短片):据目击者描述:英法联军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拿何物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用大车运走了。
大火连烧了三天,烈火中圆明园的一切都没有了,(课件)圆明园中,没有了()的殿堂,也没有了()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的“买卖街”,也没有了()的山乡村野。园中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课件):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3、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吁(课件出示句子):圆明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再次朗读这句话,我们的内心只有痛惜和愤怒之情。
三、升华情感。
(课件):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理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起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眼汪汪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出示配乐图片):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想说什么?你能说什么?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十五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课文第二十二课,课文加我们后来看的图片,我明白了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百年的耻辱,也是一次不可估量的损失。
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他们将圆明园能拿走的就拿走,能拉走的就拉走,拿不走的就摧毁掉,自己没有的也不让我国存留,最后把圆明园用大火烧掉,圆明园就这样变成了灰烬。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也称“夏宫”,就是这样的园林,也需要耀眼的宝物来装饰。
这一美丽的“夏宫”里也藏着许多奇珍异宝,就拿十二生肖铜头像来说,国家花了高价才拍卖回牛、虎、猴、猪,其它的要不是在个人手中,就是未出现,我想问为什么这些我国的国宝都在外国,还要花高价才能买回来,而且只是所有国宝的一小部分,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被他们拿了?还是被他们抢了?不,是当时我国没能力保护这些宝物,让可恶的强盗把它抢了,现在才买回来。这样的行为让我很难过,愤怒。
如今圆明园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成为了我们百年的耻辱,这一历史记录要我们知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