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 新疆四史心得体会(实用10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针对新疆问题的误解与争议层出不穷,为了正本清源,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新疆,推动对新疆问题的正确认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版集团于2021年推出了《新疆四史》一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新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点以及治理新疆的艰辛和成功经验。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疆四史》让我重新认识了新疆的历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辐射的边疆,承载着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阅读《新疆三史》让我了解到在古代,新疆是多个王朝的世袭领地,融合了多个民族的习俗和文化。书中详细介绍了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让我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
其次,《新疆四史》强调了新疆的多民族融合特点。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一直是新疆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四史》中有大量的篇章专门探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例如,在唐代和元代,汉族和回族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了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不同民族中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的多元文化。
第三,《新疆四史》揭示了新疆治理的艰辛与成功。新疆地处边疆,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分裂和动荡的情况。为了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新疆地区。在书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政府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扶贫开发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政府为新疆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了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最后,《新疆四史》引导了我对新疆问题的正确认知。过去,针对新疆问题,媒体报道多有偏见和误解,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的误解。而通过阅读《新疆四史》,我能够以更为客观、全面的视角来认知新疆问题,理解其中的复杂性和现实挑战,判断事件的真伪。同时,我也能够更加积极地传播真实的新疆,消除不实的谣言和质疑,帮助更多的人正确地认识新疆。
总之,阅读《新疆四史》让我对新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新疆的历史,体会到了新疆的多民族融合特点,揭示了新疆治理的艰辛与成功,引导了我对新疆问题的正确认知。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新疆事业的发展,改善国内外对新疆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相信,只有正确认识新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新疆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二
引好“胡杨苗”,充实事业“新鲜血液”。“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推动事业,首要就在于不断充实更新好干部队伍。这就需要,一方面,各级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寻找人才,依托各种来源,在考察真才实干的基础上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将年轻的、颇具才干的人才吸纳到队伍之中,让干部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更强。另一方面,还需要以“三顾茅庐”的姿态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要落实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解决好他们在工作地的安家落户、子女教育、职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把人才这株“胡杨苗”引好,使他们扎下根来。
育好“胡杨树”,锤炼事业“中坚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强力量,就需要持之以恒给干部教育“松土施肥”,使“胡杨树”茁壮成长。要做好“问需”,从工作实际、工作特点、干部需求出发,将需求调研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摸清情况,有的放矢。要做好“谋计”,依托当下的实践形态、媒介形式,推进干部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既重理论,也重实践。要做好“供给”,干部教育要依托党的理论思想、基层教育资源合理搭配培训内容,使干部既修好“思想必修课”,也修好“业务选修课”。以“问需”“谋计”“供给”的养分,培育好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
植好“胡杨林”,打造事业“肯干队伍”。“一箭易断,十箭难折”,聚合队伍,关键在完善制度、营造环境、激励有为,真正促使队伍“根系向下”,勤钻研,敢干事。要激励有为者,对有为的干部,应视若珍宝,从精神、物质、职业发展上加以激励,使“优者得奖”“有为者有位”。要完善容错纠错,提供合适的容错空间,鼓励干部在面对复杂矛盾时,敢于试错,以“主动作为”代替“腾挪闪避”。同时做好关心关爱,在暖心的同时,促使干部担当作为,真正形塑一支肯干队伍。
厚植“胡杨”以成“林”,把干部引入培养成一株株能扎根、敢担当、善作为“胡杨”,从而聚合成干部队伍的“胡杨林”。使干部队伍从内陆到边陲,从沿海到大漠,干事一地做到“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筑就好我们事业的强劲根基。
新疆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心得体会
一向年光柯坪身,等闲拼搏易销魂,情系南疆莫辞频。满目白杨空念远,落叶风雨睹物春,恍若再见眼前人。
9月12日,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3年来援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高度赞扬了援疆干部人才书写大爱、奉献边疆的积极作为,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表示衷心感谢。
有这样一位援疆领导干部,他把党对新疆各族群众关怀时刻记在心里!他把党的援疆战略视为责任扛在肩上!他把援疆人的大爱播撒在红沙河畔!援疆700多个日日夜夜,他用脚步丈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的山山水水。用生命树立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用初心使命谱写了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他就是“生”在湖州、“根”在柯坪的第八批浙江湖州援柯指挥长——黄群超!
2015年8月,年仅47岁的黄群超同志突发心脏病离世。突然的离开,让柯坪各族干部群众无法接受、让援疆干部无法接受、让他远在湖州的同事无法接受、让他的家人更是无法接受。
“他让我们看到了真情、看到了大爱,他是援疆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典范。”说起黄群超,阿克苏地委书记这样评价他。
“他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需要儿子;有上大学的儿子,需要爸爸,但是他毅然决然选择援疆路,他眼中有阳光、心中有大爱,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柯坪县委书记这样评价他。
“他一边走访调研、一边招商引资,柯坪湖羊推广中心、咸水变甜,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等遍布柯坪县所有乡镇的37个项目都有他的影子,回忆与他的点点滴滴,每次都是热泪盈眶。”柯坪县与他共事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他引领我们致富,一心一意帮助我们拔穷根,他是真真的新疆‘儿子娃娃’,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不能没有他。”柯坪群众这样评价他。
“他的骨灰一半留在了柯坪,留在了他热爱的这片热土上,他把柯坪当做第二故乡,他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他是我们援疆干部的学习榜样。”与他一同前往援疆的干部这样评价他。
“爸爸很爱我,一有空就来带我出去玩……”,一开口,孩子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六一’儿童节那天,爸爸来看我,给我买了新文具和新衣服,就是这件。摸着身上的白t恤,泣不成声的孩子再也说不下去了。”这是他在柯坪收养的儿子艾尼克尔对他的想念。
红沙漠、盐碱地、戈壁滩,记住了他冒着沙尘、顶着烈日与寒风的身影。办公室的灯,记住了他在柯坪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一张蓝图在柯坪结出硕果。厚厚的援疆日记,记录了他在柯坪的每一天,每个瞬间。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柯坪人,他用情扎根戈壁荒漠。领导、同事、干部、群众对他的评价就是对他工作的认可。
黄群超殉职后。浙江省委追授他“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新疆自治区党委追授他“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湖州市委追授他“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国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各地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学习黄群超的先进事迹,争当“黄群超式”好干部。新疆、湖州、德清等地通过报告会、追思会、座谈会等形式,宣讲黄群超同志生前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黄群超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不愧为践行“三严三实”的楷模,一定要像他一样,立足岗位,立足自身,为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引用一首诗词来赞美黄群超同志的援疆情:满腔热忱来援疆,殚精竭虑而奔忙。硕果即将收获时,长眠天山未还乡。黄君群超正年壮,难舍江南好家乡。塔里木河祭忠魂,沙漠礼赞是胡杨。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三
为进一步检验返乡学生在一个暑假的教育成果,近日在县教育局四楼会议室,由察布查尔县教育局牵头,县委宣传部、群众工作部、团委、“访惠聚”办公室积极配合,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了以“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做合格新疆学生”为主题的发声亮剑活动。此次参赛学生共15名,分别来自全县15个乡(镇)场。
活动中,返乡学生们围绕新疆“四史”等内容,结合自己和家人的实际、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所享受的惠民政策,谈感受、讲认识,严厉声讨“三股势力”、“两面人”、暴力恐怖活动。用强大的正能量,表达了自己的心中誓言——不忘初心跟党走,汇集青春正能量;坚定坚决同“三股势力”、“两面人”作英勇斗争,用言行感恩党、感恩伟大祖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加学生们对家乡的认同感。
察布查尔镇返乡学生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阿依波塔说:“我想代表千千万万在外求学的新疆孩子,向我们美丽的家乡自豪且庄严地宣告:什么“三股势力”、什么“两面人”、什么“宗教极端思想”,都不是事。在这场战役中,我们有自信、有胆量!我们不分民族,不分年龄,更不分你我,我们相聚在这里,发声亮剑、坚定立场,像一把把火温暖和鼓励着彼此。我们相信明天将会散成满天的星光,用知识、用实力、用信仰去照亮察布查尔、新疆,甚至全中国、全世界最美丽广阔的夜空。我们一路高歌,无怨无悔!”。
就读于山东省潍坊中学的内高班学生尤里吐斯阿依·热依木江说:“我从新疆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走出来,到内地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我来说,是一次终身受益的成长过程。幸福来之不易,我感恩家人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感恩学校和老师对我的培养与关心,感恩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对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高度关怀。作为一名受恩于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农家子女,我发自肺腑地想跟依然追逐梦想的学子们说一声,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认清民族分裂的本质和危害,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好好保护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并时刻铭记:为了新疆稳定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安宁团结,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努力,我们一定要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县委宣传部对返乡学生开展发声亮剑活动提出勉励和希望,要求他们要把自己深刻摆进去,触及具体问题、具体事例、触及敏感问题,要发真声,亮利剑。一是讲真话。真实就是力量,而不是说空话、套话、大话;二是讲心里话。“说句心里话,我也很想家”,但有国才有家;三是讲认识。要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四是讲问题。大家的演讲都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有对家人学习的认识,有希望家庭回归正常的渴望。五是讲立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分不开。六是讲感恩。要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党,感恩父母,感恩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人。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一直干扰着新疆的发展。新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新疆更为突出。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率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新疆区情,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面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猖狂进攻和破坏,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牢固地树立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社会稳定。1990年4月发生在阿克陶县巴仁乡的反革命暴乱事件,突出反映了“三股势力”正在合流。他们采取暗杀、爆炸、纵火、投毒、抢劫等手段向我人民政权进攻,目标针对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普通汉族群众。境内外“三股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破坏能量大大增强。这严重影响了新疆的稳定,也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因而,在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江泽民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论断有着切身的感受,因而也就牢固地树立起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2、认清三股势力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
官兵、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事实
证明,民族分
在这个问题上,新疆干部群众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统一和深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民族分裂势力挑起的一系列群体性动乱事件,当时的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这一论断。1990年“巴仁乡反革命暴乱”事件后,自治区党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1996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专门文件,旗帜鲜明地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广泛、认真、深入地学习,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党中央的论断上来,从而为新疆的反分裂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对“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
则。“三股势力”策划的很多暴力恐怖活动在准备阶段就被我们侦破,每年都打掉一批民族分裂组织团伙。经过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们完全掌握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保证了新疆大局的稳定。1997~1999年,自治区党委连续三年从自治区级机关单位共抽调了15000多名各族党员干部,分赴“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的县(市)乡(镇)和重点村进行集中的整顿治理,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新疆稳定的形势是“打”出来的,对“三股势力”必须坚持严打,决不能手软,要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压严打态势。
4、.高度重
意识形态领域是我们与民族分裂势力斗争的又一重要战场,它涉及文化、教育的很多部门和广泛的人群。由于意识形态领域自身的特点,这场斗争复杂而隐蔽,难度相当大。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对宣扬民族分裂、歪曲和杜撰新疆历史的“三本书”的批判,开展了对“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研究。从1992年起,在大中专院校学生中开设了以正确阐明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史、新疆宗教演变史为宗旨的《新疆地方史》课程,在全疆中小学开设了“民族团结”课程。从1997年起开始,对大中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清理。2002年在教育、文化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对“三股势力”渗透比较严重的学校,派驻了专门的工作组进行整顿治理。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文化系统领导干部的培训、对各族干部群众的教育。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谬论。这大大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力建设抵御西方反华势力对我西藏、新疆进行广播渗透的“西新工程”,积极开展广播电视进农牧民家庭的“村村通工程”和图书报纸送到各族农牧民手中的“东风工程”,使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广大农牧民中。这些宣传工作,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响彻新疆大地。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五
新疆是我国的重要边疆,历史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使得这个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深入学习新疆历史和党的历程。近期,“新疆四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被推广开展,其包括了新疆自治区党史、新疆新时代发展史、新疆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在我的参与中,我不断地思考、反思、总结,经历了一次深入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拔河。在此,我希望能够分享我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了解历史,理解现在
通过学习“新疆四史”,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历史对现在的深刻影响。新疆历史的曲折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起伏史,更是让我看到了如今的新疆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特点,并在经济强度发展中表现出了显著的成效和优势。在了解新疆历史的基础上,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新疆的文化现状、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效。也正是在这种理解的过程中,我更意识到党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三段:加强信仰,坚定使命
通过这次“新疆四史”的学习,我对于党的信仰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党一直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它的信仰和使命是我们作为党员所要坚守和遵循的,尤其是在新疆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区。从历史到现在,党从来没有放弃对于新疆的治理和发展。党的抗争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更是成为改变新疆现状的重要力量。作为党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份信仰和使命带来的责任和使命,永远把党作为引路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奋斗。
第四段:担当使命,回馈社会
对于我们党员来说,知识追求和责任担当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大要。新疆四史的学习不仅意味着我们对于新疆历史和发展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工作和责任的提醒。通过学习党的光辉历程和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回馈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贡献。
第五段:继续前进,不断提升
通过“新疆四史”的学习,我们跨越了历史的沉淀,领略了新世纪的发展。不仅了解了新一代党员的历程和信仰,也了解了新一代党员所需要面对的挑战和使命。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不断探究新疆发展的前进道路,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创新,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同时,也需要在更加深入的思想反省和精神洗礼中,更好地理解信仰和使命的深刻内涵,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和眼界。
总之,“新疆四史”学习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拔河,这次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展望,让我深感国家富强和民族团结的历程和成就,更为坚定党的信仰和使命,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晰未来方向和目标,更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更好地立足实践,助力新疆再创辉煌。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六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之路。随着急剧的社会转型,新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早在20世纪初从西亚、南亚一带传入新疆的“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回潮及民族分裂主义的大肆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南疆的喀什、阿克苏等地先后发生了由民族分裂势力煽动的群体性骚乱。80年代中后期,乌鲁木齐市又发生了多起在别有用心者鼓动下的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的游行示威事件。这些严重干扰了新疆改革开放的进程,破坏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危害了新疆的社会稳定。1990年4月发生在阿克陶县巴仁乡的反革命暴乱事件,突出反映了“三股势力”正在合流。他们采取暗杀、爆炸、纵火、投毒、抢劫等手段向我人民政权进攻,目标针对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普通汉族群众。境内外“三股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破坏能量大大增强。这严重影响了新疆的稳定,也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因而,在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江泽民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论断有着切身的感受,因而也就牢固地树立起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2、认清三股势力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
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政治上、思想上都对新疆的社会产生过深远的恶劣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分裂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煽动宗教狂热,鼓吹新疆“独立”,搞什么“东突厥斯坦国”。这30年来,每年都有一些民族分裂组织团伙被我公安机关破获。从1990~2001年,新疆“三股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案件多达200余起,造成各族群众、军警官兵、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事实证明,民族分在这个问题上,新疆干部群众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统一和深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民族分裂势力挑起的一系列群体性动乱事件,当时的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这一论断。1990年“巴仁乡反革命暴乱”事件后,自治区党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1996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专门文件,旗帜鲜明地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广泛、认真、深入地学习,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党中央的论断上来,从而为新疆的反分裂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对“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
自治区党委紧紧依靠公安政法机关、驻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三股势力”的暴力恐怖活动给予坚决打击,重点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为首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了新疆局势。在长期的对敌斗争实践中,总结出了“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斗争经验,并作为与“三股势力”斗争的一条重要原则。“三股势力”策划的很多暴力恐怖活动在准备阶段就被我们侦破,每年都打掉一批民族分裂组织团伙。经过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们完全掌握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保证了新疆大局的稳定。1997~1999年,自治区党委连续三年从自治区级机关单位共抽调了15000多名各族党员干部,分赴“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的县(市)乡(镇)和重点村进行集中的整顿治理,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新疆稳定的形势是“打”出来的,对“三股势力”必须坚持严打,决不能手软,要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压严打态势。
4、高度重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七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
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
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八
新疆四史是近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出的一个重要项目,旨在全面梳理、挖掘、阐释新疆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自2020年8月起,我和同事们开始全面参与这一项目,并在近日完成了全部内容,深刻体会到了新疆多元文化和历史的丰富性。
第二段:项目背景
新疆四史项目是一个全面、深入、立体的文化挖掘工程,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文明,包括史前时期、古代、近代和现代四部分。项目重点关注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历史联系和交流,对于了解丝绸之路上各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文化、宗教、战争和联盟等多方面的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三段:收获
通过参与此次项目,我们了解到新疆的历史与文化是世界各地交往的重要催化剂。古代丝绸道是一个纵贯新疆的商贸和文化之路,也是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枢纽。新疆所涵盖的手工艺品、音乐、饮食和礼仪等多方面的文化,都充满了细节和美感,深受我们的喜爱。同时,新疆各民族的历史矛盾和文化碰撞,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和民族政策在新疆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第四段:思考
新疆四史的项目展示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领域的实力和进步。项目的核心是对历史的全方位探索和总结,能够进一步增强我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促进民族和谐。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思考了一个问题:如何进一步弘扬和发挥新疆多元文化的价值,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段:结尾
新疆四史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研究项目,涵盖了共同贯穿新疆历史的各种多元文化。我们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更好地理解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此外,我们也思考了如何继续推广和弘扬新疆文化的多元价值,进一步促进全世界文化的互动。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愿意为之奋斗。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九
第一段:引言(起始段)
新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为了加强人们对新疆的了解和认知,我校组织了一次关于“新疆四史”的学习活动。通过参观展览、听取讲座和与新疆的老师交流,我们对新疆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新疆四史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历史来源与发展(新疆四史的第一部分)
新疆是我国的疆域边防重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通过学习新疆的历史来源与发展,我了解到新疆地区曾是多个古代文明的交汇点,受到多个民族的文化影响。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到中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再到近代的功勋丰碑和民族团结的故事,新疆地区的历史不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明的宝库。
第三段:地理特点与资源禀赋(新疆四史的第二部分)
新疆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与丰富的资源禀赋。新疆地处中国的西北边陲,是我国的西部大开放的前沿之地。通过学习新疆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禀赋,我深深感受到新疆的广袤辽阔、山川壮美和资源丰富的独特魅力。新疆的油气、煤炭、矿产资源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而特有的风景名胜和多元文化更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第四段:民族团结与发展(新疆四史的第三部分)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56个民族。学习新疆的民族团结与发展,我深刻领悟到中国致力于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针政策。在新疆,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助、守望相助的精神,以及各个民族之间交流融合的文化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疆民族团结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经验。
第五段:改革开放与新疆发展(新疆四史的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正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通过学习新疆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看到了新疆全面进步和繁荣的画卷。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改善了人民的出行条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也不断提升。我对新疆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结尾段:总结与感悟
通过对新疆四史的学习,我对新疆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新疆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地区,扮演着我国西部大开放的重要角色。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和谐相处。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正确认识新疆四史心得体会篇十
"今后,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培训就好了。”两个小时的新疆四史视频教育讲座结束,从培训室陆续出来的机关员工不时有人这样说。
9月26日晚上21:00,机关支部组织部室员工观看新疆四史教育视频讲座,来自各部室的70余名员工通过讲座接受了教育。
虽然培训室里有点冷,培训时间有点长,但讲座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对新疆的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文化融合史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有了明确的方向。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只有了解新疆“四史”,才会理解新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维护新疆各项政策方针,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为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贡献力量。
新疆一直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更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五十六个民族在新疆全部都有,新疆不是哪个民族的,而是各族人民的。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敌、共同发展进步、共同繁荣富强。“三个离不开”正是各族人民的真实写照。
新疆的每个人都要全力呵护我们的家园,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一心一意跟着党走,永不变心,牢固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
今天,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但仍然“不能忘记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青年一代,要坚定不移地传承红色基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如同李大钊所言,下定决心为“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然,“学四史”不是扁平化地阅读学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的育人性。可以通过开展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阅读红色经典、红色基地研学、主题班队会、编排合唱朗诵等活动和课程来引导青少年,广泛推动“学四史”活动,树立“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理念,树立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又如,结合五四青年节,召开“学习抗疫精神”主题教育,在先锋故事中学习抗疫过程中人民英雄英勇善良,富有正能量的举动,树立正确向上价值观,并深刻剖析抗疫胜利的根本原因,明白抗疫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的原因。通过身边人和身边事形象深刻地明白为何我们需要坚定“四个自信”。
再者,可以在云端“团”结“队”的人,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学习榜样。通过对革命先烈们的追思、缅怀切身体会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红色基因代代传精神,做到铭记历史,继往开来,不忘初心。因为传承好红色基因,需要我们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激励奋斗精神。也可以引申开展“唱”生命赞歌,“谈”健康妙招,“书”爱国情怀,“绘”人生理想。通过生动的线上微队课,学习战“疫”精神,明确责任使命,培厚家国情怀。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凝聚起坚定的信念。
此外,还可以实行红领巾奖章制度,调动全体队员积极参与队组织的活动,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争做新时代好队员。评选出模范队员,更大地激发了队员们学习先锋事迹的热情,从小树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真正做到少先队员“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让“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理想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一直干扰着新疆的发展。新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新疆更为突出。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率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新疆区情,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面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猖狂进攻和破坏,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社会稳定。1990年4月发生在阿克陶县巴仁乡的反革命暴乱事件,突出反映了“三股势力”正在合流。他们采取暗杀、爆炸、纵火、投毒、抢劫等手段向我人民政权进攻,目标针对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普通汉族群众。境内外“三股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破坏能量大大增强。这严重影响了新疆的稳定,也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因而,在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江泽民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论断有着切身的感受,因而也就牢固地树立起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政治上、思想上都对新疆的社会产生过深远的恶劣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分裂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煽动宗教狂热,鼓吹新疆“独立”,搞什么“东突厥斯坦国”。这30年来,每年都有一些民族分裂组织团伙被我公安机关破获。从1990~2001年,新疆“三股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案件多达200余起,造成各族群众、军警官兵、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
在这个问题上,新疆干部群众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统一和深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民族分裂势力挑起的一系列群体性动乱事件,当时的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这一论断。1990年“巴仁乡反革命暴乱”事件后,自治区党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1996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专门文件,旗帜鲜明地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广泛、认真、深入地学习,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党中央的论断上来,从而为新疆的反分裂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自治区党委紧紧依靠公安政法机关、驻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三股势力”的暴力恐怖活动给予坚决打击,重点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为首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了新疆局势。在长期的对敌斗争实践中,总结出了“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斗争经验,并作为与“三股势力”斗争的一条重要原则。“三股势力”策划的很多暴力恐怖活动在准备阶段就被我们侦破,每年都打掉一批民族分裂组织团伙。经过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们完全掌握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保证了新疆大局的稳定。1997~1999年,自治区党委连续三年从自治区级机关单位共抽调了15000多名各族党员干部,分赴“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的县(市)乡(镇)和重点村进行集中的整顿治理,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新疆稳定的形势是“打”出来的,对“三股势力”必须坚持严打,决不能手软,要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压严打态势。
意识形态领域是我们与民族分裂势力斗争的又一重要战场,它涉及文化、教育的很多部门和广泛的人群。由于意识形态领域自身的特点,这场斗争复杂而隐蔽,难度相当大。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对宣扬民族分裂、歪曲和杜撰新疆历史的“三本书”的批判,开展了对“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研究。从1992年起,在大中专院校学生中开设了以正确阐明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史、新疆宗教演变史为宗旨的《新疆地方史》课程,在全疆中小学开设了“民族团结”课程。从1997年起开始,对大中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清理。2002年在教育、文化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对“三股势力”渗透比较严重的学校,派驻了专门的工作组进行整顿治理。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文化系统领导干部的培训、对各族干部群众的教育。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谬论。这大大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力建设抵御西方反华势力对我西藏、新疆进行广播渗透的“西新工程”,积极开展广播电视进农牧民家庭的“村村通工程”和图书报纸送到各族农牧民手中的“东风工程”,使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广大农牧民中。这些宣传工作,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响彻新疆大地。
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繁衍,这些民族也成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开始衰弱,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派大将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清朝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过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旅游业蓬勃兴起。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与1949年相比,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加到6221所,中学由9所增加到1929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1所增加到99所,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21所,高校在校学生数由0.04万人增加到11万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1949年,新疆只有54个医疗机构、696张病床,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2001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各类医院1357所,三级以上医院11所,病床位7.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44元,实现温饱有余;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78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法规性决议、决定71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1件,单行条例3件;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173件。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区政府于1988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进一步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五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三种语言的频道节目,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和书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53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65万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维修重点寺院教堂,仅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修乌鲁木齐的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和田加麦大寺。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战略支持。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一段段历史,细数一个个数字,新疆的命运,各民族人民的幸福,无不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强盛,则新疆安泰,人民康乐,自由、民主、宗教、民族,这一个个音符,只有融入到祖国发展、强大,屹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篇章中,才会变成动听的协奏曲。
新疆的潜力是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繁衍,这些民族也成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开始衰弱,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派大将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清朝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过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1962年底兰新铁路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线顺利建成通车,贯通第二亚欧大陆桥;1994年兰新铁路复线建成通车,1999年全长975公里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西至喀什段建成通车;到2001年,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到2001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动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长距离等级公路;
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旅游业蓬勃兴起。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与1949年相比,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加到6221所,中学由9所增加到1929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1所增加到99所,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21所,高校在校学生数由0.04万人增加到11万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1949年,新疆只有54个医疗机构、696张病床,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2001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各类医院1357所,三级以上医院11所,病床位7.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44元,实现温饱有余;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78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法规性决议、决定71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1件,单行条例3件;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173件。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区政府于1988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进一步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五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三种语言的频道节目,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和书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53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65万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维修重点寺院教堂,仅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修乌鲁木齐的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和田加麦大寺。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战略支持。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一段段历史,细数一个个数字,新疆的命运,各民族人民的幸福,无不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强盛,则新疆安泰,人民康乐,自由、民主、宗教、民族,这一个个音符,只有融入到祖国发展、强大,屹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篇章中,才会变成动听的协奏曲。
新疆的潜力是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
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
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首先,让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二者有何关系;其次,对新疆的发展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这们课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放映的幻灯片,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趣味,也让我们很容易就记住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新疆以及新疆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尤其让我这样的内地同学感受到了新疆历史的源源流长,加强了对新疆的热爱。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决不容许任何敌对势力把新疆从祖国怀抱分离出去。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外来的糟粕的思想所侵蚀,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我们的力量。
如果按传统的学习方法,我们就只能从课本上了解到简单的新疆的民族迁徙与发展变化,历史上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及当代新疆民族概况,就不会知道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始末,但通过看一些视频及幻灯片,让我们深深的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根据培训课程的安排,我们于3月14、15、16日分三个半天对新疆“四史”进行了学习,通过三位专家教授精彩授课,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了解,也增强了对学习“三史”基本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四史”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我们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尤其是生长、生活在新疆的公民,更应该认真的学习掌握新疆的历史,只有正确了解历史,才能深刻理解现实,正确把握未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就曾指出,中华民族之所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最深厚的基础在于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并肩奋斗中形成了稳固、统一、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
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不可动摇的根基。
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千百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西部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
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一直干扰着新疆的发展。新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新疆更为突出。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率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新疆区情,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面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猖狂进攻和破坏,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牢固地树立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社会稳定。1990年4月发生在阿克陶县巴仁乡的反革命暴乱事件,突出反映了“三股势力”正在合流。他们采取暗杀、爆炸、纵火、投毒、抢劫等手段向我人民政权进攻,目标针对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普通汉族群众。境内外“三股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破坏能量大大增强。这严重影响了新疆的稳定,也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因而,在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江泽民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论断有着切身的感受,因而也就牢固地树立起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2、认清三股势力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
官兵、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事实
证明,民族分
在这个问题上,新疆干部群众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统一和深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民族分裂势力挑起的一系列群体性动乱事件,当时的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这一论断。1990年“巴仁乡反革命暴乱”事件后,自治区党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1996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专门文件,旗帜鲜明地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广泛、认真、深入地学习,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党中央的论断上来,从而为新疆的反分裂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对“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
则。“三股势力”策划的很多暴力恐怖活动在准备阶段就被我们侦破,每年都打掉一批民族分裂组织团伙。经过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们完全掌握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保证了新疆大局的稳定。1997~1999年,自治区党委连续三年从自治区级机关单位共抽调了15000多名各族党员干部,分赴“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的县(市)乡(镇)和重点村进行集中的整顿治理,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新疆稳定的形势是“打”出来的,对“三股势力”必须坚持严打,决不能手软,要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压严打态势。
4、.高度重
意识形态领域是我们与民族分裂势力斗争的又一重要战场,它涉及文化、教育的很多部门和广泛的人群。由于意识形态领域自身的特点,这场斗争复杂而隐蔽,难度相当大。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对宣扬民族分裂、歪曲和杜撰新疆历史的“三本书”的批判,开展了对“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研究。从1992年起,在大中专院校学生中开设了以正确阐明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史、新疆宗教演变史为宗旨的《新疆地方史》课程,在全疆中小学开设了“民族团结”课程。从1997年起开始,对大中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清理。2002年在教育、文化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对“三股势力”渗透比较严重的学校,派驻了专门的工作组进行整顿治理。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文化系统领导干部的培训、对各族干部群众的教育。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谬论。这大大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力建设抵御西方反华势力对我西藏、新疆进行广播渗透的“西新工程”,积极开展广播电视进农牧民家庭的“村村通工程”和图书报纸送到各族农牧民手中的“东风工程”,使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广大农牧民中。这些宣传工作,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响彻新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