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实用19篇)
跆拳道是一门强调礼仪和技术的武术运动。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发挥个人潜力是每个人都希望实现的目标。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示例,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来说,数学教学中我们设计问题的质量好差,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问题质量好,涵盖信息广,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会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用问题设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还通过具有艺术性的提问,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通过问题设计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定力也不够,若是让学生长期在严肃的氛围内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逐渐转移,不能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跟不上教学进度,最终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数学知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提出有趣问题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一年级下的元角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一元钱、一角钱以及一分钱是什么样子的吗?”这样与生活有关系的问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趁此将一元钱、一角钱以及一分钱拿出来,为学生进行展示,学生明白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你知道一元钱是多少个一角钱吗?”当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就可以深入讲解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换算,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数学知识,还可以在实际中有效应用。
二、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实际相符合。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深奥。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若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选择一些远离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很可能会回答不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失去自信,认为自己特别笨,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尽可能选取一些和生活有关联,并且具有深意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然后教师就可以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公式告诉给学生,当学生知道了这个公式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应用这个公式吗?”有部分学生可能会知道,也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具体的案例,详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第二,提问不能过于曲折。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会按照大人的思维方式进行设计,这样是不正确的,学生的思想比较简单,若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曲折,学生可能半天都不能理解教师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认识小数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内容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小数吗?”学生会说“不知道”,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讲解小数的概念,在知识讲解完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小数了,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数吗?具体的数字还记得吗?”教师提问这个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学会说在超市见过,然后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数字,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会回答正确,而有的则会将整数说出来,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拓展,告诉说错的同学,她刚才说的数字是整数,然后教师就可以对小数和整数之间的区别进行讲解,这样别开生面的讲解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第三,将信息技术和问题设计连接起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和问题设计连接在一起,通过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在课堂上若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是错误的,也是勇敢的表现。教师应该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激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问题设计要注重实效。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实效,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程度,教师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了。另外,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以及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地按照教师指导的思路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知识。另外,教师在提问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若是想法错误,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若是想法是正确的,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结束语。
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数学课堂上应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二
摘要: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席谈吐,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掌握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学语言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
一、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性教学感到单调,尤其是在学习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表现较突出。
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
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讲循环语句时,笔者手举一张纸,设其纸厚0.5mm,接着提问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来。
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话峰一转说道,就用这样的纸,对折若干次后,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学生马上会瞪大了眼睛张开嘴发出惊讶的声音。
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怀着急切的心情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
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
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一定要把程序编出来验证一下,预期的教学效果达到了。
二、在轻松幽默中学习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中最高境界的幽默一定是有教学内容相关的,而不是随意的插科打诨。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
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在讲到数据库文件记录的删除时,有三个命令:逻辑删除,物理删除,恢复删除。
可巧当时正是7月份,天气炎热,又是下午课,有个别同学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
笔者就说被逻辑删除的记录并没有从数据库文件中消失,仍然占有物理位置,只是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了,就象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大多数都在听老师讲课,而个别同学在睡觉,老师讲的课不能听了,同学们回答的问题也听不到了,他自己已经把自己delete了,我们是将他pack呢还是recall呢?此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大声说:“recall吧。”与睡觉学生相邻的人已经将其捅醒了。
醒来的学生不知所措地看着大家笑,一会儿明白了,就不好意思地看着老师。
见此情况,笔者接着说,既然大家都不同意将你pack,你也已经被recall了,那么我们全班这个数据库继续工作。
笑声把困意都驱散了,三个命令各自的含义和功能让同学们在笑声中理解了。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但许多学生由于定势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
其实,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若厉声厉语地指责和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口服心不服。
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能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一次,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处理呢?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
可是这次在批改作业时,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天工造物,奇妙无比,有好几个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是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中学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
开始学生都煞有兴趣地听着,听着听着那几个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
至此,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基本目的已达到了,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而下,点到即可。
自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也没有厉声指责,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四、在出错中给学生以启发。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程序设计课堂教学讲到二个变量值互相交换的问题时,笔者就采用了“故错”的教学方法。
首先将题目列出,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编程序,找一个直接采用a=b:b=a这种错误方法的程序展现在黑板上,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当讲到这一语句时故意加上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至此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了,如何解决呢?此时就可将其比喻成二杯饮料,要交换,而饮料不能丢失,学生会马上说出“再拿一个杯子来。”这时,必须借助于第三变量问题就提出来了,程序也解决了。
从而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概括、总结,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通过一个错误的语句一步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人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深化理智,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三
(湖南省衡阳县清平中学)。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善于应用顿悟原则,让他们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在体验和感受中产生顿悟无疑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好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是十分有效的。对数学教学中的顿悟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关键词:数学教学;顿悟;直觉思维。
数学教学中的顿悟是指在教学或解题的过程中,师生突然得到了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或解题思路,而且这些被解决的问题往往还是我们长期探索都未能解决的。因此,顿悟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顿悟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般都是由特定的课堂教学环境或者某些偶然的因素所引发的。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过程。在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顿悟教学的作用,保证师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思维活跃性及情绪激昂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国家及社会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积极的顿悟环境和条件,促进初中生的数学顿悟是十分必要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顿悟虽然难以把握和掌控,但是它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顿悟的作用及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顿悟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对数学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汉语的参与,而汉语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它很多时候都强调了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题时,有时候并不需要应用严格的逻辑思维进行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这种仅仅通过感知题目语言就能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就是学生对数学语言材料感悟能力的一种表现。而顿悟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读题速度,还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对数学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
2.顿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如果学生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其教学效果往往都是不错的。但是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主体性地位,因此,其教学很难保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需要。但是在初中数学中合理地应用顿悟教学,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3.顿悟有助于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们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往往很难达到这一目标,而顿悟式教学强调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解决问题,在数学顿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顿悟的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是就目前看来,顿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更好地保证顿悟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初中生对数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并进一步推进顿悟教学的进行。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经常给予学生鼓励,使其能拥有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以便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大胆地作出假设,并解决问题。
2.创设数学教学的意境,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大胆进行猜想。
顿悟是直觉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并不是凭空的,而是需要借助于某一种特殊的环境或者某一种偶然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想保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顿悟,首先,我们就必须加强数学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初中生的数学顿悟创造环境。其次,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直觉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3.顿悟的产生需要数学理论知识的支持。
只有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我们才能迸发出思想上的火花。而在数学顿悟教学中,顿悟虽然是一种直觉性的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一种有理有据的猜想。一般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越丰富,顿悟的效果往往就越好。因此,在初中数学顿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顿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使得初中生的思维在灵活性、独立性、深度以及广度等方面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顿悟教学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宋俊浩。影响初中生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的因素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江翠玲。如何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河南农业,(02)。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学大纲为主要参考和依照,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对教材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教师很少或是根本不会创设一些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情境,教学过程死板、僵化、乏味。而新课程教学改革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出发,对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氛围,让学生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掌握情况。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并且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最终作用于学生、让学生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产生一定反应的教学方法,对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鉴于数学情境的创设对提高数学的教学成果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就更要努力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掌握好情境创设这门教学艺术。
1.利用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数学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预设出一些精巧、新颖、具有一定目的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挑选恰当的时机,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提出一些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能力、探索能力的问题,测试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2.用数学史故事创设数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学科,在其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或有一定纪念价值的事件,甚至许多数学定理的名称就是一段有趣的故事,这为数学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提供了大量依据。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历史故事来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这种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兴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数学实验创设数学情境。
数学这门学科是一种十分理性而规范的学科,但是其内容中也不乏形象有趣的知识。例如数学中就存在大量的数学平面与空间图形,这些图形的变化与特性不仅十分多样、灵动,并且蕴涵着深厚的数学原理,是十分有趣的一项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喜欢亲自动手实践,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因此,数学教师在讲授和空间图形有关的'知识时,不妨使用数学实验的办法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在数学教师在讲“等高、等半径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时,就可以通过将装入两个等半径、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里的沙土重量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数学结论。
三、结语。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被教师们广泛运用,并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们的整体教学质量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数学作为在教育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的开展中具有较大难度,很难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提高数学教师对情境创设艺术的掌握与运用,对于有效提高我国数学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五
中华民族声乐教学的经典力作《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日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文集》的出版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华民族声乐教学的经典力作《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日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文集》共收录了学生实践辅导、教师教学辅导、学术报告、评论、杂文、回忆录、访谈录等各种类型的文章49篇。它是我国闻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金铁霖先生几十年从事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聪明和心血的结晶。《文集》的出版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探究领域,金铁霖先生既是继续者,也是开拓者。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铁霖先生为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金铁霖先生一辈子从事声乐学习、实践、教学工作。1960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心音乐学院,师从我国闻名声乐大师沈湘教授学习声乐。1963年,他辅导的第一位学生考入中心音乐学院,从此,他和声乐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建院,他应邀到该院任教,先后担任声乐系副主任、主任,开始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至今。
在数十年的民族声乐教学生涯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科学、辩证、务实、创新的精神,积极吸收古今中外声乐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认真探索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运用更新的理念、更新的视角阐释了他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的美学特征和价值理念的理解和思索,创建了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充分体现民族气质、民族神韵、民族审美而又和时俱进的中华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长期的民族声乐艺术探究和教学实践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史观,始终坚持既矛盾又统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理念,成功地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声乐艺术探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有机统一的现代声乐美学标准,提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有机统一的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混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感觉式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用特有的多维视角不断探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的新领域,为学生的声学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成功地培养出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吕继宏、戴玉强等一大批闻名歌唱家和歌唱演员,成功地打造了我国民族声乐的“金氏唱法”和“金氏品牌”。
作为积金铁霖先生长期声乐教学探索之精华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充分体现了作者民族声乐教学探究成果的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始终坚持的唯物、辩证的理念和追求。这些基本特征和理念追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唯物论强调的是实践性,强调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统一和紧密结合。《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声乐艺术探究和声乐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的结晶,是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实践性和理论性有机统一的产物。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我们的探究成果、教学理论都必须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并且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文集》提到的声乐学习需要经历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科学的自然阶段的“三阶段”理论,启发式感觉教学法,哼鸣唱法、母音练习法、反向提法、吸气提法、支点提法,微笑的运用、哈欠的运用、假声的运用,等等,都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教学、练习法简单明了,轻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把握。声乐教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是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老师象传统的师父带徒弟一样面传心授,在学生的练习中、在学生的演唱实践中进行指点、指导,教学生应当这么唱,不要那么唱。实践性是声乐艺术探究、声乐教学的一个很基本的特征。
任何一门学科在强调它的实践性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它的理论性,声乐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说过摘要:“一个民族要想站在历史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套用恩格斯的话,任何一种民族音乐要想挤身于世界优秀音乐之林,要想站在世界音乐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音乐理论的指导。对中国的民族声乐来说更应如此。中国的民族声乐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中国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至今不过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它更需要大家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努力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实践。《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文集》既是金铁霖先生个人声乐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界集体聪明的结晶,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极其宝贵的理论宝库。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指导功能,同时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声乐理论更是如此。金铁霖先生强调摘要:“古今中外的声乐艺术,凡被人们所公认是成功经验的,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考验的。凭空想象、没有经历实践验证地去创造一种唱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当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经过反复地理解和消化之后,才可能吸取精华、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声乐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使我们少走弯路,而实践又能验证理论是否可靠和正确,没有实践也不可能有理论。”这就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在实践、唯物基础上的辩证法。
二、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既有普遍、共同的东西,又存在非凡和差异的东西,是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十分强调声乐教学的普遍性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非凡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既要始终坚持行之有效的普遍的、科学的练习方法,又要应材施教,增强针对性。
坚持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首先着力解决的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发扬民族特色的新问题。
金铁霖先生在《文集》中反复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教学,前面加了民族的限定词,因此,顾名思义,它更应当是民族的,首先要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特色鲜明的优秀民族声乐艺术才能走向世界。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俄罗斯的美声唱法,它们首先都是民族的,具有深厚的意大利特色、俄罗斯特色,以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才成为世界的。中国的民族声乐要想走向世界,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声乐之林,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金铁霖先生就强调指出摘要:“唱中国的作品就应该有个民族化的新问题,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建立民族声乐体系,练习规格化,我们应当有民族自信心,下定决心来搞好我们自己的声乐事业”。
在强调坚持并发展民族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反复强调,要积极学习国外声乐艺术,将他们好的练习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借鉴过来,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本人早期就是学西洋美声唱法的,后来从事民族声乐艺术、教学。他深有心得地说摘要:“西洋传统唱法注重声音的统一、圆润、通畅,具有位置高、喉咙开、气息深的特征,轻易获得充分的共鸣,这些对于民族声乐学习也是应当把握的,完美的发声方法是各种学派和唱法所共有的”。
但是学习借鉴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丰富、发展、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民族声乐教学。使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更好地为繁荣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服务,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坚持普遍性和非凡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因材施教的新问题,为了更好地增强民族声乐教学的针对性新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新问题。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中,金铁霖先生一再强调,既要努力探索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科学唱法,这种科学唱法就是共性,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唱法、共性的东西指导学生的演唱练习。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作为共性来说,不管你是民族声乐唱法,还是西洋唱法,或是戏曲、曲艺的唱法,都需要科学性,科学唱法的原则是共同的,所以,在练习方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在强调科学性、规律性、共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非凡重视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教学的非凡性、针对性、个性新问题。他经常强调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一定要富有个性。他指出摘要:“个性就是说,在把握共性的情况下,你唱的东西,有你个人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和音色等等”。为了培养个性特色鲜明的歌唱演员,必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继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基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都是继续和创新的统一。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也不例外,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也要积极学习、继续前人的优秀成果和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金铁霖先生十分重视学习继续民族传统声乐艺术,同时又突出强调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他指出摘要:“对于我们中国的声乐工作者来说,还有个向民族传统学习的新问题。祖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需要我们去继续和发展。我国戏曲、曲艺、民间唱法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征,我们应当从中吸取营养,取其精华,认真地总结和提高,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来做好这项工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作为我们自己的声乐来讲。我们也有自己的民族声乐传统和声乐艺术,我们应该有责任来总结、继续、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声乐,把它当成自己的一项任务。”金铁霖先生指出摘要:“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变化,美的追求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声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不论从创作上还是从演唱上,都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和时代相呼应的,声乐艺术也不例外。”
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继续和创新共同功能的结果。源远才能流长,任何的发展进步都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不能有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继续是必须的;任何事物、任何社会又都是发展变化的,又都是和时俱进的,永远不会停步不前,后人总要对前人有所超越,有所发展,创新也是必须的。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继续和创新的关系,努力做到继续和创新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就是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继续和创新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美好结晶。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处处闪烁着金铁霖先生聪明和哲理的光线,科学性是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金铁霖先生在其声乐教学文集中反复强调,一定要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声乐艺术的科学性就是要做到唱得好听,声音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强能弱、能大能小、能实能虚,唱起来能持久而不累,而且对嗓子没有什么影响。科学性强调的是一种普遍规律,它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外国人能用,中国人也能用,声乐艺术的科学性不仅西洋的美声唱法要坚持,我国的民族唱法也要遵循。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科学的也必然是唯物辩证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性这两大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前面分析论述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普遍性和非凡性的统一,继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既是《文集》唯物辩证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文集》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六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实效性困难。目前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最大困难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欲望存在着很大的脱节,从而出现教师与学生步调不一致的现状。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衔接艺术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利用衔接艺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新课的`引入。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地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和特点以及已学的物理知识点做好课堂教学新课的引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在引入新课时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也可以通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等引入。例如,在讲“摩擦力”内容时,我们可以让一位身强力壮的男学生穿上滑冰鞋和一位柔弱的女学生进行拔河比赛,通过意想不到的实验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其自然的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在讲“浮力”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死海不死”的故事引入新课题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过渡。
课堂教学就像一部电视剧,每个知识点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每个角色的出场都要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必须通过合理的过渡性语言,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功”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那么有没有机械在省力的同时也省距离呢?如果有的话,使用这类机械就可以两全其美,就可以省功了。从而自然有趣的引入到功的原理的知识点的探究。
3.知识点和练习题的衔接。
常言道:“文科要多动口,理科要多动手”。学习物理也要进行适当的练习,练习恰当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掌握的更牢固、更透彻。我们要做好讲完一个知识点、一个公式后,立即穿插两个试题进行及时的练习巩固;更要注意讲完一节课后做好相应的作业布置和充分的习题练习。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4.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衔接。
新课标告诉我们“物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我们也要让物理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我们要教育学生:要善于利用生活知识来思考物理现象,也要利用生活用品多做物理小实验,做到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更要学会利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到勤于动脑,学以致用。
总之,只要我们注意物理教学中衔接的艺术,就会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喜欢物理,对物理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轻松自如的学好物理。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化的加速,中国的信息化时代也正走出国门,与世界科技化靠拢脚步。
在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之际,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计算机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不断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出行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方式。
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社会以及个人而言都是有巨大作用,同时作为新中国的栋梁,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能够运用自如的一门基本技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计算机课程也相应的受到重视。
为此,如何使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机这门课程也是迫在眉睫。
本论文将结合当下计算机技术的地位与作用来浅析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对策以便使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迈向一个新里程。
关键词:地位与作用;教学方式;艺术性教学。
一、高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地位与作用。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八
现代教育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通过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教学质量上不去,影响对人才的培养。本文想就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谈些肤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注重情感,激发兴趣,使师生心理活动最佳结合。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实现教与学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融洽,教学中的“情”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教师。这样,师生之间不仅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在追求真理上也会达到同步。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唤起学生心理活动与教师心理活动最佳结合的又一重要诱因。我在给学生讲植物学绪论课时,我便改变以往的教法,决定首先向学生进行生物学科中包含的美学知识的教育,告诉学生:生物学科中包含的美学知识很丰富、很生动、很形象、很具体。我国的文学、艺术、军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都是借助生物学科中的美建立起来的,如我国汉字造字的六书之一----象形,就是直接模仿生物美的形象而造成的,如马、鸟、鱼、龟等都是各种生物原型美的速写画:古代军事艺术中的一字长蛇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显然是从蛇的自卫战术之美得到的启示;再比如我给学生播放“基因工程”、“生态农业”等cia课件,让学生“触摸”生物前沿研究的“脉搏”……通过这样讲解和演示,好似在学生兴趣的平静海洋里投下一块大石,激起阵阵波澜,此时此刻,学生们由于兴趣上的满足而带来了愉快感觉,注意力就被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解吸引住了。由此看来,只有做到“寓知于乐,以趣激学”,才能保持学生经久不衰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师生的心理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结合。
二、教师巧妙设疑与学生积极解疑的最佳结合。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由。教学中教师设“疑”,学生才有“解疑”之需,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还体现在“设疑”与“解疑”的结合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一定思维基础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一个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能拨动全班学生思维的心弦,奏出一曲耐入寻味,甚至被澜起伏的大合唱。实践表明,巧妙的设疑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其一,也是最主要的是在“点子”上设疑,生物教材内容有主次之分,有起决定作用和一般作用之分,有难易之分,教师就应在理解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上设疑,这样其他内容也就容易理解了;其二要在“衔接”处设疑,生物知识既有它的阶段独立性,又有它的系统连贯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知识的前后衔接上设疑。其三要在“联系”处设问,学生往往对有联系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容易混淆,教师要针对这样的问题设问,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准确地辨别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如讲减数分裂这一概念时,教师应设问复习有丝分裂的概念,以便使学生分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师不仅自己要巧设疑问,更重要的还需要启发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生疑,让他们在思想上存在迷惑困惑之点,允许和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当质疑提出后,教师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理,有些较新颖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设计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大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一个问题的各种答案,使一些含糊不清的认识得到强化,把正确的认识巩固起来。总之,教师这种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学生这种思考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三、教师精讲与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最佳结合。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自始即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叶老的论述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以“导”来发展学生的智能。但“导”不是说不要教师“讲”的形式,而是要“精讲”,做到导中有讲,讲中有导。精讲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讲的内容精和语言精。内容精主要指要讲教材和学法中的重点、疑点、联系点等,重点,就是指在知识的内在结构中,那些处于统帅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关键问题和内容;疑点,是指那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联系点,是指起着知识前后联系作用的地方。但具体到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章节生物知识的特点进行“精讲”,对不同类型的课也有不同的要求。至于语言精,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简练上。教师做到了精讲,所占时间少,大部分时间可留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即阅读、观察、讨论、绘图、制作教学模型、实验、做练习题等。但又不要求学生多做题,而是从这节知识的整体出发配置题型,用基本题型(包括变式题)分别对这节知识进行逐层的有限覆盖,配置问答题,综合题目,寓各项思维训练于这些题型之中,这样,在质和量方面都得到了保证。
四、教师鼓励创造与学生积极探究最佳结合。
学生主体地位最佳表现就是充分发挥创造才能;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在于极大的调动学生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创造力而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每设计一项活动,教师要研究各类学生的智能类型,既要使智能较差的学生跟得上,又要智能好的也有所得,让各类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异议,并鼓励他们搞小发明、小创造,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产生思维的联想。总之,教师要遵循创造性思维的规则和方法,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把握好思维的方向和类别的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开拓新的思路,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使教师鼓励创造与学生自我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让一代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在祖国的大地上涌现。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九
在新的课程要求下老师要改变以前不好的教学方法。讲课时老师不要只注重追求课堂容量、赶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慢下来。等待学生们真正的将知识点学会弄懂后在进行下面知识的讲解。等待艺术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希望老师们能够好好的运用等待的艺术。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
摘要:“感受与鉴赏”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关键词:音乐感受能力;开放式;体验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多次尝试和总结,如今,得到了以下两点体会:。
1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情况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2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中国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一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心智活动。解读文本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从而由情入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突破时空的界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思想的收获。因为,教学中,教师应留出体验的空白让学生去品尝。如《美丽的武夷山》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了体验的空白,让学生闭着眼睛,一边欣赏配乐朗诵,一边想象:如果我们此时正坐着古朴的竹筏绕山漂行,你会有什么感觉?当悠扬柔美的旋律结束后,清溪流水般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的最好媒介,生硬的讲解已成多余。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入诗入画的感觉,就连那些未曾去过武夷山的同学也似乎亲眼目睹了清澈见底的九曲溪水和险峻奇特的武夷山,都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如学生1:“我觉得自己仿佛就在人间仙境,就在无与伦比的山水间游玩……”学生2:“我似乎看到老师当上了导游,正领着我们全班同学沿着陡峭的石阶朝险峻雄伟的大王峰爬去……”学生们的言语都渗透出对武夷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正是教师的这一留白,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了祖国山川的雄伟、美丽与神奇,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在知识上留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与探索。
知识上留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观察与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与探索去理解空白处的内容,给文中知识更大的补充和丰富,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如某老师执教《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是一首知识性小诗,诗中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预示天气变化,蝌蚪游动昭示季节更新,鱼鳞上的圈圈则可推算鱼儿年龄等,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探索大自然语言的浓厚兴趣。为了点燃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和周围事物的热情,也为了指导学生在观察后有所发现,教师课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世界,去发现大自然还有什么语言。在该堂课结束的前几分钟,他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现场仿编、创编诗歌,学生们饶有兴致地编出了一首首简洁、优美、活泼的小诗。教师有意的留白,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无限扩大,他们在“完形”中领略到了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也激发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地实现了。
3.在思考上留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将问题一抛,就急着请学生举手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那么学生的思维将受到限制,结果,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不到点子上或语句颠三倒四。这样,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教师的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
如教学北师大版《妈妈的爱》,这首诗歌感情细腻,语言亲切、自然,学生特别爱读,他们带着对妈妈的爱满怀深情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为了培养学生的仿编能力,也为了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母爱、感悟亲情,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你觉得妈妈的爱还像什么?能不能当回小诗人,试着再编一节?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自信地回答:“能!”接下来,笔者足足给了学生五分钟的思考时间。在这五分钟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进发,有的冥思苦想,有的轻声低语,有的边画边写……在静静的等待之后,学生们精彩的作品诞生了。
4.在评价上留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的协调。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具有最高的评价权。以至于学生往往唯教师马首是瞻,压制了自己的主体意识。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常会出现不正确或不公正,而这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因而,在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而来自同龄人的评价也许会更真实、客观。同时,这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请学生朗读课文之后,笔者总不急于给学生下定论。而是有意地在评价上留出空白,即先请学生作自我评价,并给自己打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发表对他朗读情况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被激发,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因为,为了在同学面前给自己“挣脸”。学生都会在预读时下工夫,并在平时反复的朗读训练中积极主动地感悟、探索和掌握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自强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凌驾于学生而对学生具有最高的评价权,以致于学生往往唯教师马首是瞻而压制了自己的主体意识。事实上,教师由于某些原因可能造成对学生评价的不正确甚至不公正,而这,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其实,在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把某些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自己,让其实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而来自同龄人的评价可能也更真实、客观。譬如,我在请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从不急着给他下定论,而是先请他自己谈谈朗读的好坏,自己给自己打分;然后,请其余同学表达自己对他朗读情况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自我意识不断被激发,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为了在同学面前“挣脸”,学生读书一般都很认真、尽心,“预读”工夫那是做到家了。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留白”给课堂带来了无言的精彩,意味深长。“留白”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中翱翔,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创造感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留白”让教学达到了“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教学效果。作为一语文教师,我们要学会在课堂里适当地运用留白,驾驭留白,让留白绚烂我们的课堂。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遵循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适当运用“留白”的教学艺术手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政治课堂更精彩,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乃至增强记忆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
在中国书画、篆刻艺术有“计白当黑”之说,通俗一些说就是“留白”艺术。“留白”一词表面的意思是说画面构图不宜安排得太满,而应该留有恰当的空白,使之虚实相生,画面更显空灵,景物更有生气;更深层的意思是说给画面适当的留下一些空白,给观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在中学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适当把一些学习内容不直接通过常用的教学手段明确告诉学生,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精心留下“空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去交流、去识记、去思考、去理解、去感悟,可以让政治课堂更精彩。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这样的教学“留白”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更能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感悟能力和把握能力,乃至提高记忆力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册部分教学内容为例,谈谈“留白”艺术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
一、导课“留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课是一节课的第一步骤,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导课阶段即通过精心预设,巧妙“留白”,有意给教材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以有效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教语“留白”———增强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
大家知道,一部小说是否吸引读者,小说叙述语言是关键。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便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惯常的教学语言,即便当时学生认真听讲,但是听后往往会很快遗忘。因为,惯常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不能形成深刻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停顿,留下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消化、吸收的空间,这样更易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四、提问“留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提问后就急于让学生举手发言,甚至点名让某某学生发言。结果因为没有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要么回答不到点子上,要么是语句罗嗦,颠三倒四。这无疑是让学生难堪,老师气愤的尴尬事情。不仅影响课堂教学和谐的氛围,而且极易造成师生的情感隔阂。因此,笔者认为,每次提问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留些时间让学生去思考,特别要让成绩中、下的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五、板书中“留白”———可增强概括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注重板书的设计,追求板书的醒目、精练、完整、新颖,但很少有教师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完善。其实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六、重、难点处“留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
“在讲到重、难点处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因为是教学重、难点,所以更以作适时、适当的停顿,以“吊起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领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结课“留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一堂课虽然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草收场,也会功亏一篑。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好的开端必须有好的结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把握好这个最后环节,巧妙“留白”使之成为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为一堂好课的结尾注入浓郁而含蓄的教学艺术色彩,让学生去想象和回味,借以增强记忆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的“留白”教学手法,可有效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这样既能最大化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还可还以改善传统教学中固有的沉闷气氛,改善和提生师生情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留白’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一切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且不可为‘留白’而‘留白’,否则会弄巧成拙,使教学‘留白’真的成为‘教学空白’”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留白”教学技巧与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肖楚贤.语文教学的“留白”技法[j].现代教育科学,(06).
[2]赵志远.“留白”,思维放飞的空间[j].科技资讯,(06).
[3]赖世兴.课堂教学中应发挥“留白”的艺术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0).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所说的“留白”,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铺设,不作讲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协同解决问题。
关键词:留白前提协作学法。
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中有“留白”,所谓留白,就是就是用最少的笔墨去点染要描写的事物,留出大片的留白在艺术作品内,让读者从艺术作品衍生联想,用想到的内容去填补留白。这种技法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体现的很充分,也帮住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瑰丽的诗词曲赋。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一方法借鉴到语文教学中呢?本文所说的”留白”,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铺设,不作讲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协同解决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个观点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但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恐怕还是令不少授课者担心。其实,从填鸭式的“满堂灌”到连环炮式的“满堂问”有一定进步,而从老师“满堂问”到学生多思的“创新教育”则是一个大进步。田彗生博士在《创新教育与课堂改革》的报告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标志之一是学生应当有充分自由思想的空间。换句话说,在教学中,教师“留足留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释疑,而不是老师设疑、学生被牵着鼻子答疑,是实践创新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实现“留白”的前提。
初看起来,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与学生思考问题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乐意去思考问题,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思想,把学生视为精神与我们等同的服务对象,以平等的思想,民主的作风对待每一个学生。
如何实现教学中平等民主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如果课堂上教师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生硬的语气,毫不客气地评价学生答题的失误,长此以往,课堂气氛将会死气沉沉,无人响应。有经验的老师则是以亲切的态度,肯定的语气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哪怕学生的答问毫无可取之处,也要从他答题的表情、声音、姿势、态度等去挖掘其长处,给予热情的肯定或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勇气和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积极参与。
二、培养协作精神,是实施“留白”的必要条件。
源”,通过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探讨,使低层次的学生也有发表观点的机会,浅易的问题和无价值的问题在组内解决和淘汰,有难度的问题留待下一步共同探讨。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解决重点问题,课堂效益会大大提高。
三、教授学法,是实施“留白”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中会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全新的课文不知怎样去学,从哪个角度去入手。如果教师不在学法上加以指导,学生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将是死水一潭的“留白”。要实施课堂的“留白”,关键在于给予学生学法上的指导。
(一)交给学生学习各类文体的步骤。
一篇文章的教学方法多种,但教学的步骤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古文学习可分三步走:疏通文意――把握思路――熟读成诵;小说教学可分四步:理情节――研人物――析环境――揭主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教学步骤也有一定的规律。教师不妨将各种文体学习的一般步骤交给学生,那么,以后在遇到这类文体时,学生能借助这种程式去阅读文章。
(二)教会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把握小说主题。说明文的重点:弄清事物的特征,明确说明方法、顺序等等。当学生学会把握学习重点后,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文体,就会举一反三。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四
在人类早期以物换物的时代,就产生了展示物品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展示物品的意识由萌芽状态逐渐发展成有针对性的展示销售策略。橱窗展示的观念在逐渐改变,由早期商品简单的排列展示,演进到追求橱窗设计的高度。在橱窗设计理念变化的过程中,不但拓宽了橱窗设计的思维,更新了观念,也引导消费者进入一个艺术与消费的领域。
一、橱窗设计的发展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橱窗设计走入我国的设计领域。现在,我国的橱窗设计艺术还处于欧美橱窗设计艺术的初级阶段水平,很多店面只是简单的商品陈列,一些大品牌的橱窗设计很多也是对国外设计师现成作品的翻版,无论是设计理念和相关的物质条件都还不成熟。也有一些大城市中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导的商圈或者以个性产品为主要商品的商家会制作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橱窗展示。但总的来说,还是趋于简单化,并且难以体现品牌文化和自己的特色。
2.橱窗设计的概述。
橱窗是一件艺术作品,设计师通过自身对设计的理解,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设计者的人格与精神。橱窗的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设计人员凭借商店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设计具有各种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橱窗。每个橱窗都有其特定的主题,设计者需要巧用布景,道具,配合灯光设计,色彩和文字的说明,营造一定的意境,烘托橱窗的主题。
橱窗可以通过独特的环境,把花样繁多的商品,经过巧妙的组合布置,构成富有装饰性的货样群,同时配以各种形式的说明文字和装饰文字,向顾客宣传商品。橱窗设计在商业空间中往往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橱窗设计以其真实感和充分的暴露性,刺激顾客产生了解和认识商品的欲望。它的特点是直接面对顾客,有强烈的直观性和示范性,通过商品具体真实和形象鲜明的陈列展示,使顾客进一步知道商品的名称和其真实存在,并对商品的各个方面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因此,橱窗更容易引发顾客的购买兴趣和购买欲望,人们把配合经营者推销商品的橱窗誉为无声的推销员。
2.橱窗设计对于商业空间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家熟知的世界知名品牌的橱窗不断地在更新,将公司的统一形象与别致的橱窗设计相结合,共同展示在公众的眼前。传达着属于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同时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的阐释。为商家树立品牌形象,给商品带来“软价值”的提升。橱窗设计既是实用艺术,反映出经济价值,又是欣赏艺术,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橱窗设计源于商业的需要,又服从于商业的需要,其艺术性最终还是为它的商业性服务的。它是商业与艺术的统一体。所以,橱窗设计对于商业空间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3.橱窗设计原则与要求。
橱窗设计切忌千篇一律、没有特色。造型要反映出本店的风格,经营商品的特点。橱窗展示是一门造型艺术,商品的大小、方圆、轻重各异,如何进行排列组合,分布空间,都要围绕展示目的和主题以及消费者的喜好等因素来考虑,以构造出形象新颖、引人入胜的橱窗造型。
橱窗设计必须遵循平衡、立体化、多样化和色彩有序的原则。按照平衡的原则来布置商品,可以传递一致性的视觉效果;按照立体化原则,可使整个陈列面具有立体感和深浅错落的空间效果;按照多样化原则,可使消费者获得趣味性视觉享受,产生购买欲望;按照色彩有序的原则,可使整个卖场主题鲜明,给人以井然有序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冲击力。就基本要求而言,橱窗设计必须反映商品的特色,使消费者看后感兴趣继而产生购买欲望。商品的放置应具有协调感,并通过顺序、层次、形状、色彩、灯光等表现出明确的诉求主题,使其整体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橱窗设计还要具有一定的美感,使其发挥艺术品陈列室的作用,通过对展示产品进行合理搭配来表现商品之美。
三、发展橱窗设计新思路。
和发达国家相比,不难发现我们的设计观念、设计水平并未得到较好地发展,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这种停滞也许是一种后退。对橱窗设计的忽视,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越来越远,也影响了城市环境的建设和商品的销售。因此,拯救中国商业橱窗已迫在眉睫。应该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橱窗设计的发展,使这方寸之地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将成为城市规划决策人士、环境艺术设计师、广告设计师以及商家共同面临的课题。
1.重视橱窗设计。
近两年来,各大中城市都已意识到城市环境美化、亮化对整个城市的影响,在最开始的城市商业环境设计、商业街的规划时,规划设计部门以及相关的决策部门应该把临街的橱窗作为商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商业街作整体设计时,应该把橱窗看成是街道的装饰。另一方面,室内设计师在对商店及店面装修时,也不应该忽视橱窗所特有的功能。展示橱窗是店内视觉的延伸,其设计应有较高的完整性,它能传达视觉上的连续性。橱窗也是店面的广告,要保留橱窗所应有的空间位置,将橱窗作为设计重点,使其产生美化街景、美化店面、促进营销的目的。此外,我国各艺术院校应该增设橱窗设计课程。在教学期间,可与当地商业部门合作将学生的橱窗设计作业实现于街头橱窗中,以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开展橱窗展评与交流。
在商业展示设计行业可通过艺术院校或行业协会组织全国性或地区性年度橱窗展示评比活动。一年一次的橱窗展示会通过专题研讨、展示评比、专家讲座等形式给各设计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橱窗设计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展示会,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设计师和优秀的设计作品。每年或每两年出一本能体现中国一流设计水准的橱窗设计年鉴,这对于我国积累丰富的专业资料,提高整个橱窗设计水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橱窗的设计要求设计师首先是一名好顾客,能接受新的消费观念;设计师还应了解所经销的品牌特性、销售对象、经营理念。因此,在设计上应该有超前意识,引领时尚,能预测未来消费走势并体规在设计中,从而带动消费者更新观念,提高欣赏水平。希望中国未来的橱窗设计思潮正朝更加人文、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丰富、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五
一张白纸,挥毫洒墨,留下一片空白,获得心灵的芬芳。
——题记。
一箪食,一豆羹,在南山脚下,菊花盛开,你是否看到陶潜辛勤耕耘的身影?你是否听到“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吟唱?以他的才能本可以在官场上叱咤风云,可他却没有,他选择了远离世俗的勾心斗角与冷眼嘲讽,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片空白。桃花源中,他收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陶潜因留白而未在人类记忆的长河中被遗忘。
触摸留白,收获心灵的悠然,你是否看到陶潜“晨兴理荒秽”的超然?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他是不羁的风,豪迈的云,大唐盛世前,他毫不畏惧,本可以就此堕落下去,可他却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片空白,开启唐诗的盛世传说。是他,不畏妃子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依旧豁达,依旧不羁,留白处,他的不羁将永远注入史册。
触摸留白,收获人生的豁达,你是否听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不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子,是你吗?你在人间徘徊,在江畔彷徨,身披长发,一身素衣,白杨般立在那里,面对皇帝的昏庸,面对自己才能的无法施展,你仰天长叹,叹世事浮沉。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你抱石沉江,为自己的人生留白。然而,你的灵魂将永远与爱国连在一起!
触摸留白,收获生命的价值,你是否感受到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爱国情操?
为自己留白,我们才能看到“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才能达到“绕梁三日,余音未绝”的效果,触摸留白,感受陶潜的悠然,体会李白的豁达,品味屈子的爱国情操,触摸留白,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精彩!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六
因此,培养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
而课堂提问可以使他们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回答对问题会使他们有自信心,这也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2.提供参与机会。
课堂提问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单单是老师教,学生听。
因而,让他们回答问题,便是给予了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
3.反馈课堂信息。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老师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课堂信息,可以知道哪个学生在哪一环节比较薄弱,全班学生普遍不懂的知识,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授课,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4.增强自助学习能力。
提问如果成为课堂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就会养成习惯。
在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自己运算,这就会大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提问过于频繁。
课堂上老师频繁地提问,有时也会影响或耽误正常课堂教学的进行。
2.提问对象存在针对性老师提问的对象会存在针对性,一般都是一些好学生,要不就是特别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或者学困生。
这种提问方式其实是不利于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的,会形成成绩两极分化。
3.提问的问题不合理课堂上老师有时提问的问题是不合理的,这会影响小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
笔者分析了课堂提问的意义以及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措施,希望可以有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供学者参考。
作者:黎学勇单位:重庆市开县长沙镇一心中心小学。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七
白色是所有颜色的合成,这体现了它最大的特点:包容性,它并不是一无所有,相反地,它饱含着无尽的能量。留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留白可以是书法作品中空白的部分,而设计中的留白则是一种狭义的留白,它是指在设计作品中没有任何图形和文字的空间。在设计中,白色所体现出的特性、情感和寓意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白色以其固有的特质、高尚的品味、无尽的包容成为了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正确地使用留白,可以更好地突显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让人们有想象和思索的空间,同时得到视觉上的享受。
一、留白的作用。
1.简约明了。
留白的运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使设计显得简洁大方。随着社会的發展,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已经开始厌恶繁琐的装饰,反而喜欢简洁明了的设计,追求简单丰富。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密斯·凡·德·罗便提出了“少即多(lessismore)”的设计思想,他提倡用简洁表现丰富,用单纯表现饱满。而且简洁的设计看起来直白明了,不会让人们产生视觉的疲劳。日本无印良品的设计体现的便是简洁化、质朴化,给人一种高雅简洁而不失内涵的视觉感。
2.突出主题。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做到主题明确,过多的文字和图像只会让消费者感到窒息,并且无法理解该设计作品所要传达的主要思想。这时适当的留白可以更好的突显主题,让消费者分清信息的主次关系,更好的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重点。如今,部分设计为了追求视觉或者功能上的满足,而采用了一些信息叠加或者变形的手法,使整个设计看起令人眼花缭乱,找不出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久而久之人们便会厌恶这种设计。
3.创造意境。
意境的延伸是留白的独特之处,它减少了对人们的思维限定,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们有想象的空间,思索的余地,给人以“空灵”的境界。同时因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所以留白也可以做到因人而异,产生多样化的结果。在中国画中,留白是最常见的,这种留白可以理解成距离的表现,也可以把它看做白云或者天空,然而正是这种简单的留白创造出了国画中那种不简单的意境。再例如,达芬奇的著作《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除了对人物和背景地刻画再没有多余的图案或是文字信息,因此这幅画让人们不断地去猜想那神秘莫测的微笑。
4.提升格调。
设计不仅与人的情感建立了联系,也由此延伸出了其他的情趣,它唤起来了人们积极的心里感受,通过留白的运用更好的感染了人们,唤起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在欣赏作品格调情趣时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设计的`核心。
5.黑白相生。
在我国传统美学中有一种“计白守黑”的说法,“黑”指的是设计中编排的内容,即是“实”,“白”可以理解为那些细小的文字或图形,即是“虚”,留白就是“虚”的一种表现手法。留白在画面中与实体是相辅相成的,它可以拉开实体间的距离感,也可以增强整个画面的空间感,达到了一种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
二、如何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留白。
1.适当使用。
对于留白的使用,要做到适度的原则。在设计中运用留白的时候,应该根据画面中实际的需要,以和谐和美观为前提,来考虑留白的面积的大小,过多或者过少地使用都可能会使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有所折扣。适当的留白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平静的,具有空间思维的美感。
2.把握规律。
在将留白运用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调整好留白与其他元素的比例关系,做到黑白呼应,全面把握整体布局。同时,要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的法则以及一定的艺术规律,不能对其它元素进行随意地切割。我们要正确地使用留白,让留白更好地成为设计的助动力,使整个画面达到清晰简洁的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
3.视作元素。
随着留白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我们应该将留白看作成一个视觉要素,将它与图形、文字、色彩同等对待。严谨的对待留白的问题,认真的去考虑留白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形成恰当的留白,这样会让整个画面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一个更好的意境。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当重视对留白的处理,使画面中各要素与留白达到协调统一,加强整个设计的格调,表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结语。
对于留白的使用,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在设计中,留白所体现出的特殊情感以及象征意义给设计师带来了无数的创作可能性,它已经成为了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要注意适当的使用留白,让留白在现在设计中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宋朝阳.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留白艺术[j].包装工程,.
[2]吴海燕.“知白守黑”—论平面设计中的白色设计[d].西安美术学院,.
[4]唐舟.“意向留白”—论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
[5]韩兵.对设计中留白的再认识[j].艺术与设计,.
[6]白雪岩.浅析平面设计留白的意境[j].艺术教育,2016.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八
摘要:留白是中国画中常见的一种构图形式,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正确把握,利用留白来突出设计的主题,激发人的想象力,进一步简化设计,不仅大大拓展了设计师的表现空间,而且观众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了解信息,这样才能使平面设计达到更加独特而震撼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平面设计;留白;表现;把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对生活的要求在变,对平面设计的追求也越发苛刻,为了满足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商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时尚而现代的平面设计作品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印记,要想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必须采用独特的艺术构思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虽然这些设计的风格多种多样,但还是可以从其中看到一些相似的设计手法,越来越多的作品更倾向于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平面设计师们积极从国内外艺术中吸收营养,发现设计中留白的运用可以使更丰富的意蕴和信息借助于相对简洁的方式传达给受众,从而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
留白是中国画中常见的一种构图形式,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它通过设计好的画面构图,用黑与白、实与虚、确定与未知的对比来引导观众去领略作者的情感和目的。中国画中的留白可以代表天、水、云、雾、雪等,虽然不着笔墨,只留纸面,但是观者能在画面中“实”的物象反衬下,通过自己主观意会获得对天、水、云、雾、雪等物象的体会和把握,从而达到以有限寓无限的画面效果。
南宋画家马远在其《寒江独钓图》上只是寥寥几笔来表示微波,微波之上是一个渔翁在船上垂钓,背景运用了大面积的留白,画面成功地表现了空旷渺漠、水天一色的广阔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其空间空阔而深远。再如清代笪重光《画鉴》中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其中的“无画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留白。
许多画家都能将留白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留白的技法已成为中国极具传统影响力的一种特殊艺术审美心理,具有含蓄而又独特的审美境界,最终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将独特的留白艺术引入平面设计中,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和正确的把握,就可以创作出效果更好的平面设计作品。
二、留白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一)突出设计的主题。
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信息。设计内容若想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仅仅靠直接的表述会显得单调枯燥,密不透风的文字再加上太多的插图就会更显拥挤,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还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任何一件平面设计作品都必须有一个吸引观众的视觉中心,而且只能有一个视觉中心,否则画面就会难分主次,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不能很好地突显出来。
美国学者斯金纳的视觉心理学测试结果显示:在一个白色的表面上放一个黑点,便可以使读者的视线向这个黑点移动并停留在那里。这个结果说明了留白可以烘托出要表达对象的重要性,有助于视觉向对象集中凝聚,它所创造出的空间能形成一种路径引领观众的视线,有助于观众很快找到阅读的线路和主题,还能给以清新、明快、透气的轻松感。所以,很多现代、前卫的平面设计师都十分青睐这种留白方式。
(二)激发人的想象力。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压强”理论所说:当人们在观看一个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按照需要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或“空白”,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得到满足。这种感受有点像力猜出一个谜语一样,潜力便得到充分发挥,会伴随一种创造性的知觉活动或创造性思维活动特有的紧张,这种适度的紧张以及解决问题后的松弛,是产生审美愉快的重要源泉。
所以我们要纠正以往的思维定式,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空间,硬是要把画面挤的.满满的才罢休,我们要知道正是这种留白才给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发挥观众的想象力,还可以让眼睛得以休息,也能衬托内文。
(三)进一步简化设计。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读者看一张照片,一般情况下只会用2秒的时间。如果我们把整个设计的版式作为一张图片看待,要在2秒中内把想要表达的重点传达出来是需要设计师精心的思考和编排的,这当然也离不开设计的简约性。
在20世纪60-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简约设计引领了一场“少则多”的设计风暴。无色就是有色,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单纯就是饱满,从单纯中求丰富,简练中求明快。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留白就可以达到简洁概括的目的,使得设计的主题尤显突出。
美国《财富》图片总监米切尔·麦克娜丽对于《财富》设计的封面为何可以抓住读者的视线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在色彩的使用上是很谨慎的,一般多以黑、白、灰为主,对其他色彩的使用也有限制。我们多采用白色,也就是留白。”所以,不二定用得色彩越多就越好,在如今的平面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用较少的色彩去表现更完美的艺术效果,合理的运用留白艺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高设计的品味,更能展现出作品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郑红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m],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4)。
[2]陈振平,报纸设计新概念[m]、,福建人民出版社,。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篇十九
摘要:王受之的《世界平面设计史》是平面设计学的经典力作。通过对此书的阅读笔者以平面设计中的留白这一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留白在平面设计中作用与经典案例,来寻找现代设计艺术中留白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以此为平面设计寻求更佳的视觉体验。
关键词:留白;平面设计;运用。
在纷繁复杂的平面设计中,看似简洁明晰的留白设计却能让设计产品脱颖而出,其中所蕴含的丰韵是有其内在涵义的,因而备受设计师的追捧。留白流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使用留白手法进行平面设计既能够凸显设计对象的艺术品位,又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
留白是指剩余空间,这种剩余空间是被文字和图形占有之后所有意留出的空间,可将文字和图形更好的衬托显现,提供一个在文字和图形中可以“呼吸”的空间,而这种空白的部分是被有意设计出。当设计师在进行平面创作的时候,采用留白可以让画面达到一种均衡的视觉效果,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遇感,这种境遇显现出“无中之有”、“有中之无”,有与无相互衬托,虚与实相生相长,能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心理和视觉上的效果,所以,很多设计师在平面设计当中合乎其理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精心安排和使用留白,可以将创意与构思更加巧妙地在平面设计中表达出。
历朝历代的画家都喜欢运用留白这种艺术手法进行创作,这种留白有如山、有如水,造就的是别样的意境美。在《易经》当中的阴阳理论,以及老子的无为思想中有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与“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意在达到没有言语也没有多余的图案就能将留白之美体现在作品中。设计师在进行留白设计的时候,并非随意设计,需要以虚实相生相衬为原则进行留白,达到一种寥寥几笔却深意悠远的效果。这种空间形式与实体相对应,使之升华并营造出各种意象,是留白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经典应用,能将设计师所要呈现的美赋予更高的价值观。在我国的传统传统绘画艺术当中,其虚与实能相互转换,表达的是一种有形却可以表达虚,虚无却可以传达实体的意境。这样的留白艺术在流水、天空等的运用中,能将这些静物的实际形体在周边环境的衬托中得以体现。留白艺术在作品中的应用,就是希望给观众能对作品空白之处赋予自己的想象,将画面之外的已经进行自我的营造。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这样的表现手法相当鲜明,留白艺术给作品带来的虚实节奏感非常丰富,营造的是绵延的意境美。
三、在平面设计中留白的艺术作用。
1、视线主题的突出。
在平面设计中要突出视线主题,需要对自然有一个感性的把我,对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进行深刻的领悟。在传统绘画中,很多绘画语言会通过黑、白以及彩色笔墨进行传达,这是留白艺术虚实相衬的艺术表达手法。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要表达自己的信息构思会将作品划分为虚、实两个空间,然而留白艺术就能将虚与实的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安排,以达到“无中生有”的视觉感受。在平面设计中营造视觉中心是吸引受众眼球的主要方法,而想要突出主题,平面设计作品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主题思想,整个作品的焦点也就是这个主题思想。很多平面设计作品都是将文字和图案结合在一起的,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的形式,会将画面的节奏打乱使得画面显得冗杂,这时主体思想也不易显现而出。但是,若将画面致以留白,将会让画面产生很大改变,即使在不改变原有的文字、图片与色彩之间搭配的情况下,只针对主题文字或主题图片留有空白,其达到的效果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自然就能得到凸显,因此,留白对于突出主题思想的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帮助受众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作品的视觉焦点。
2、强化节奏对比。
采用留白艺术将作品画面中虚实之间的对比和节奏感增强,是留白艺术独有的特点。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将作品划分为虚实两个空间,而留白相当于虚空间,但是其并不是画面中多余的部分,是设计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设计结构,其产生的可意会可言传的艺术效果是别具一番趣谈的。留白在平面设计中,能形成画面中的视觉中心点,能将观众的目光汇聚到这个中心上来,使整个画面中的一笔一景都能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明朗、简洁的心理感受,画面中大篇幅的留白则能给人无限的空间既视感,从而让视觉焦点更加集中,产生自由呼吸般的感觉。以平面广告为例,众所知晓,传达产品信息是平面广告设计的初衷,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受众,从而诱导其产生购买行为。在作品中直接的信息表达是不能收到想要的效果的,但是将留白设计手法在广告设计中进行巧妙的应用,就能形成强烈的虚实效果,就能将要表达的意蕴呈现出来。例如,笔者之前看到过一个香皂的广告,广告画面中没有直接将香皂呈现出来,而是用一支被磨损过的柱子将奇痒无比的意境进行传达,这则广告就是采用的留白艺术手法。广告中通过留白将观众无限的想象力进行激发,观众看到这样的广告不仅觉得新颖,还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映象,这就比平铺直叙毫无特色的陈白更能激发观者的共鸣。所以说,在平面设计中留白艺术手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意境表达效果的,是设计师经过精心设计后的成果,能将作品效应进行更好的传达。
3、营造意蕴气氛。
留白艺术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能将作品空白部分的意象进行延伸,进而营造一种明快的环境,为作品增添更多的意蕴美感,从而表达出作品的主旨,同时还能为观众营造绵延的想象空间,使观众能在心理以及视觉上产生更开阔的审美享受。如果在平面作品中堆砌满图片与文字,继而就会降低受众的欣赏欲望,从而产生浮躁情绪,便无法实现设计初衷。恰好留白艺术能给观众留下更开阔的想象空间,打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视觉享受。笔者就以《跨越中西》这幅海报为例,在这幅海报中,体现的是一种中西风格碰撞与交融产生的艺术美,画面中将黑白两色的留白大量运用其中,而将中国传统图案予以小面积的配合。这些留白反应出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特征在艺术情趣方面的造诣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艺术形式能将观众的审美感受得以激发。留白艺术在这幅作品中并没有进行具体形象的呈现,但我们却在这无形的形象中体悟到一种含蓄美感,而受众在这幅作品中获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艺术情操得以陶冶。4、艺术品味的提升简洁的设计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成为了主打设计潮流,但是简洁设计需要遵循淳朴、明朗的设计原则。设计师在作品中表达丰富情感时,往往都在力求用最少的色彩和笔墨就能完成意蕴的传达。留白艺术于现代设计理念可以等同而谈。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信息进行传达,但是要在有限的空间,以及有限的时间内人们的目光吸引过来,作品决不能出现单调枯燥的色彩或者笔墨。所以,很多设计师就采用留白设计将作品的意蕴延长,增加作品本身的艺术美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或者传统哲学与留白设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留白设计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清新淡雅的情怀,给观众的视觉感受是宁静以及祥和的,总能让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人们在作品中感受到一丝平静与淡雅,这是留白设计提升作品文化的体现。
四、留白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1、日本有关留白设计的成功案例将留白运用到极致不得不提到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我们可以对其设计的无印良品海报进行分析。无印良品可以说是原研哉留白设计的代表作,这一设计相当简洁大方,大片的空白,看似没有几笔的图案却已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全部包含,给人清醒舒畅的视觉冲击感。无印良品海报的设计,并没有进行较多的文字叙述或者图案描述,仅是简单的平线海报设计,但是这份海报却给人带来视觉上宁静、广阔以及回归到大自然中的真实感和自然感。仅仅无印良品几个字,将所有想象留给了观众,让每一个人去自由揣摩,这是一种真正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设计力量。这位留白设计大师在他的著作《白》当中说到这样一句话:“什么都没有,其实其中充满了一个什么都有可能性的空空的容器,它真正体现了可以容纳万物的潜在力量,这种空白中,更包含了沟通和传达的力量。”这句话能将原研哉对设计中留白的独特品味,在作品中也能感知到他对留白设计的钟爱。
2、中国有关留白设计的成功案例在我国,很多平面设计师也很注重留白设计的使用。设计师们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用留白设计理念进行传达。也有设计师对水墨空间处理方式采用留白设计处理,从而使得这一处理方式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图案表达的代表作。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靳埭强的作品,这是对到家和儒家哲学思想的别具一格的理解、传承和推崇。这也是靳埭强对水墨画韵味美的领悟。靳埭强将留白设计之美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立意。所谓立意,就是要做到先立意后取形;其二,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要传承有价值的,突破创造更为有意义的;其三,活用。所谓活用就是要根据所作对留白设计艺术进行合理的运用。画面在富有冲击力现代感的同时又将传统艺术的设计美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呈现出一种新时代的安逸祥和之美。如靳埭强先生的《汉字》系列海报“山—水—风—云”,在海报中,我们能感受到靳埭强先生将器物与水墨向结合,向观众呈现出字和笔之间割不断的情谊;字和纸之间游刃有余的情怀;字和砚之间清逸悠然的风度;字和墨之间潇洒无拘的趣味。这一系列海报版面,以虚实相生的形式表达出主题,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进行传承的体。靳埭强先生落笔之处皆是丰富的层次感,将植物和世间万物相容相汇的气息浸透滋润。笔下的水流,清幽透彻,随着阵阵微风,感受到的似是迎面的清凉。这样的作品能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享受,正是符合我国中国画论中似与不似之妙谈,还有那画面中面积的留白,恰是水务腾升的妙笔。
五、小结。
留白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被视为重要的艺术语言,能将作品的主题进行凸显,并将作品的节奏感得到有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创设别样的意境美,不仅仅是对作品品味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受众的审美情操。所以,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留白艺术手法,对留白、图案、色彩和文字之间进行合理的结合,能将平面设计的审美品味得到提升,从而满足观众的文化情愫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军.《空白与设计》[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唐舟.《“意象留白”》[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