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我一向没有毅力读书,读完一本书,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束之高阁了。《城南旧事》不同,它是本好书,淡淡的文字,让我身灵其境,回味在美好温馨的童年中。
缓缓的流水,缓缓地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作家林海音以一支充满感情的及生命的笔,写下了她生命中的两地——台湾和北京。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作者通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城南旧事》的故事,告诉大家要从困难中挣脱出来,更加的勇敢、自信,关于内容详情如下。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英子。我认为《城南旧事》这本书里的每一位人物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因为“疯”女人秀贞有点疯,所以没有人愿意跟她说话,而且自己的女儿也下落不明,当找到女儿想带他去找丈夫,眼看就要团圆时。自己却被火车压死了。宋妈为了得到钱来养孩子,把孩子丢给了丈夫自己去当奶妈,没有想到儿子被淹死了女儿被丈夫给卖掉了。还有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英子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从她家人的角度来讲,他是好人,可是偷东西的人,都是坏人。
英子的童年也是有悲伤的,本书的每一篇结尾,他们都离开了英子。像最好的朋友妞儿,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的那个小偷,坐在驴背上离去的奶奶。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但人都是在经历着悲欢离合中成长的,英子也一样,通过这些事,成长许多。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每当想起这句话,都会让我从困难中挣脱出来,更加的勇敢、自信。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通常,我对旧事或名著都是不太感兴趣,但是,自从我读了这本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后,我对名著的观念就大大地改善了!
这本《城南旧事》是写英子、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爸爸、妈妈、英子的奶妈宋妈、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小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的得先叔、和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这些生活中的人,都陪着英子度过一个幸福与伤感的童年,也陪着我们这些小读者体会20的老北京的一丝丝温暖。
林海音的这本书是充满着怀旧的感情,童年时的话语中,似乎包含着一层层情绪,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慢慢的流水、缓缓流过的岁月,所有的一切,合在一起,恰恰就是一首优美而含蓄的诗歌。
这本作品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落了,全书都是以英子——一个稚嫩的小孩微妙的记忆力,去写整本书。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吟唱这耳熟能详的曲子,我再一次拿起了《城南旧事》这本书。
林海音笔下北平,没有那么多悲欢离合,没有多那么礼尚往来,但一个个文字,虽然平凡,却在温润中把南城的故事娓娓道来。
岁月不饶人,当年那个在胡同边和妞儿玩耍的姑娘,转眼间,已成了一位双鬓斑白的老妇人。再回想起童年,记起的不仅有驼铃,有沙果,有流水,还有那西厢房的小油鸡……。
遥望远处,走来的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英子,她纯真而善良、聪明而勇敢。在她眼里,整个世界都是天真的:她不懂为什么大家要把胡同口的秀贞称之为“疯子”;她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要说那个厚嘴唇的哥哥是“小偷”;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会以仇视的目光去看“兰姨娘”。于她而言,这个世界她不知道、不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但她也正是用她那双童稚的双眼,向我们讲述了大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细观林海音童年经历你就会发现,这些其间提到的故事,都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还记得当初作家曹文轩先生来我们学校举办签售会时说过:“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你自己脚下。”那时的我还小,还不能深刻领会这句话的内涵,只清晰地记得语文老师在听到这句话后,有共鸣般地、重重的点了两下头。 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了中间的奥秘:“写作文不能光写虚,一定要有写实。而写实的素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经历,来源于我们的学习经历。而“财富”不一定指的是钱财,更是我们生活阅历的积淀和所能支配的精神财富” 。比如,书中写到的碧云霞这个人,妞儿说她在城南游艺园唱戏。我以前从未听说过,但凭感觉就知道不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那她是英子书中虚构的人物还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人物呢?后来,我上网一查,碧云霞是真有其人,她是当时北京戏院里,唱的最好的旦角,在当时,曾轰动一时,是最早在“游艺园”一唱而红的第一批坤角女演员。这就是一起典型写实的例子,我应该多多鉴赏它其间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再次轻快地哼唱着这首歌,我放下了手中的书。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看《城南旧事》时,我的心头不禁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了,因为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幅场景一副场景的从容地描绘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我被小说里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打动了。
《城南旧事》描写的是平民百姓间的寻常故事,是部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的纯美的散文式小说,文中那委婉的诗意,宁静的意境似乎一副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我不禁沉浸于那淡淡的哀伤、弄浓浓的相思中,而无法自拔。它透过小女孩英子一双童稚的眼睛看世界,从头至尾,描写得极为细腻。
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我想了许多,发现那些以为忘却的东西以为忘却的那些人、那些事,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的某个角落里,以为无印象的旧事,以为早已消褪殆尽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脸,此刻竟又鲜活起来,仿佛就在眼前。其实每个人记性都一样好,只是芸芸如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失落了那把钥匙,无从开启罢了。
童年的记忆大多是片段因为不懂人世离合,因为无力探究世事纷扰只能任听一切随缘而来,又随风而去。仔细想想又有几个童年玩伴可以交代明了他们的今昔。这样的离别,比起成年之后,犹更痛彻,因为多数只能留作一生的回忆,也正因为如此,英子才更加害怕离别,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与物,疯子也好,小偷也好,影子是真的把他们当作朋友般珍惜。“我不懂什么是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的确,英子的眼眸,纯净得不能容下任何尘埃,给这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人世的挣扎与痛苦,在孩子的眼里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生命本来的模样。疯子也好,贼也好,贫穷也好,富庶也好,在孩子眼里,丝毫不带有任何人间烙印,她的眼里只有生命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人间的。也只有英子会蹲下来,在温暖的阳光下,静静地,认真地去聆听一个“疯子”诉说过去;只有她会为了小偷被抓而感到伤心,也只有她会认为他不是个坏人,而是和自己有着“一起去看海”的约定的朋友,相信他是为了“奔窝窝头和供弟弟上学,不得已才走了这一步的。”。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今天,我把《城南旧事》给看完了。
在这本书里我喜欢英子——林海音的小名因为,她的善良,她一般到北京就惠安馆里有个疯子——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别人都不跟她玩,只有英子跟她一起玩。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希望大家可以去书店看看!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但要看你能否快乐的渡过。
英子看待问题总是那样乐观,总是那么善待别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生活中,我没有英子那样乐观,会把一些事往坏处想,为自己着想的多,为别人着想的少,不总是能够善待别人,这样,别人不快乐,自己也不快乐。
今后,我要学习英子的乐观精神,善待别人的精神,这样,别人自己都快乐!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城南旧事》的大语文丛书。这本书是中国的林海音女士的经典自传小说。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小英的女孩儿的成长经过,全书共5章长篇文章,一共是177页。我觉得宋妈是一个能吃苦的人,还有小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女孩儿。
文章写了城市在英子的眼中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英子的朋友伤心的时候,英子陪她伤心,在英子的朋友快乐的时候,英子陪她快乐。我觉得英子很关心人,但是我有一点不关心老人,有一次我下午要上课,我有爷爷三点叫我,但他却三点半叫我,我怕时间不够,骂了爷爷一顿,但是后来我觉得错了,并跟爷爷说了一声:“对不起”。我觉得我们要关心老人,尊老爱幼。我们要不断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做个好学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让我们难以忘怀的往事。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城南旧事》,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作家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所经历的一些事。
英子的爸爸用他的言行举止为英子做了个榜样,英子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孩。这本书教会了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的去面对。
《城南旧事》分为五个故事:《惠安馆》,《我们去看海》,《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主人公小英子用自然的笔调,写出了自己对童年的怀念,悠然的诗意中透露着悲哀和留念。
英子用孩子纯洁的眼睛来看北平。住在惠安馆里,被大家称为疯子的秀贞;小伙伴妞儿;躲在草丛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可是随着英子的逐渐长大,这些人都一一离开了她,直到最后,她的父亲也英年早逝,英子的童年就此结束了。从13岁起,她负起了不是一个小孩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的童年虽然过得无忧无虑,但和英子比起来,她的童年比我更精彩。她的童年淳朴,但却非常的真实。英子的童年里有许多人,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善良的小偷。英子和小偷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围墙后的草丛里。小偷给英子讲他弟弟的故事,让她觉得小偷很老实、善良。虽然小偷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却为了生活和家人做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和英子的交谈中,小偷也后悔过,想开始新的生活,但由于生活的迫切需求,不得不继续以偷窃为生。不久后,小偷被警察抓住了,英子很伤心也很疑惑。年幼无知的她分不清天和海,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时间是挽不回的水,一去不返,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最近几天我读了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看完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刚拿起这本书,我只看了一章,就被作者所表达的童年的快乐的感受深深熏染了,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一本作者从不懂事到长大后的成长史,语言中透着淡淡的悲伤,童年遇到的那些人和事,在记忆的脑海里逐渐褪去颜色,却怎么也忘不掉。
这本书分为四章,讲述了四件不同的故事,每一件故事都会让我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大人们眼中的疯子,可在作者小时候的眼中却是那么的纯真,大人们的心灵已被世俗蒙上了一层灰尘,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会发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阳光,作者小时候善良,妈妈给自己买的糖果,作者却悄悄留着给自己的好朋友,是啊!“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童年都是这样的纯真无邪,童年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心中装不下什么,却稍纵即逝,童年一去不复返,再也回不来了!
人世间所有的人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充满邪恶或充满善良,这一切在作者小时候的眼里却都是一个样,作者小时候不知道海长什么样,课文上说太阳是从海面升起来的,作者却认为太阳是从天空升起来的。作者分不清海和天,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一个为了供弟弟上学而去偷别人家东西的坏人,和作者许下承诺,等作者长大了,一起去看海。作者和坏人交朋友,和坏人谈心,是坏人唯一一个朋友,因为作者还小,坏人将自己所有的事都告诉作者。当坏人被警察抓住的时候,作者双眼还噙着泪水,不愿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孩子们头上的那片天空是很蓝很蓝的,纯净的赏心悦目,童年就是这样,失去一个人就会伤心,我们的思想和心灵都是纯粹的,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搞不懂,所以童年都是快乐的。
“等你长大了,我们看海去。”坏人说。
“英子,你长大了可不能惹妈妈生气了。”兰姨娘说。
“英子,你长大了,可不能和弟弟吵架了。”宋妈临走时说。
当童年熟悉的那些人都渐渐离开时,我们才渐渐的长大,随着时光的飞逝,等我们再想起时,一定会深深的怀念和感激,因为他们教会了我们成长一些必要的道理,是我们生命的一次转折点。
童年一去不复返,即使长大后,我们也不会忘记童年的岁月和时光,让童年永远在我们脑海里永存,记住这段美好的时光,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吧!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前不久我看了《城南旧事》,结尾提到的毕业歌给了我很多感触。如今细细听来,心中悲喜交加,英子的经历像电影般一幕幕舒展在我眼前。
《城南旧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她五岁就随父母来到了北京城南,她就是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美好童年时光。后来,林海音返回了台湾,把她在北京生活的美好都写进了这本书里。
故事的女主人工是小时候的作者,英子。那时的她住在北京城的一条小胡同里,一次在胡同里偶然认识了“疯”女人秀珍,把她当成朋友,全然不顾母亲的反和旁人的闲话,和秀珍呆在一起,后来还帮她找到了失散的女儿。秀珍在成人眼中是个疯子,但是在英子眼里,秀珍却是一位思念着爱人与女儿的平常女人。英子还在家附近的荒原里遇到了一个小偷。他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偷东西供弟弟上学。但就是这样一个旁人眼中万恶不赦的贼人,在英子眼中却是善良的化身。
林海音把秀珍、妞儿、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在了我眼前,深深嵌入了我的心里。正是由于作者的传神描写,正是由于作者心中对童年的那一份怀念与眷恋,才使得她能写出这么一本广受欢迎的佳作。我很欣赏书中的主人公英子,她是个极其敏感的孩子,在童年时期,她虽然是个分不清好人坏人、不懂什么是疯什么是贼的小孩,但她还是能不断地感知着这个世界的人与事,具有一双属于女性的善于同情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知人性的心。所有人世间的美好或不如意、爱或恨都在一个叫英子的孩子的眼睛里映射出来,而映射出来的世界,似乎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世。因而这部作品既笼罩着纯纯的美好,又有淡淡的哀愁。悲喜交加,这感觉似曾相识。而能把这种感觉写出来的林海音,应该是继承优秀的文学传统并在其中不断探索的结果吧。
我曾在初中读过这本书,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竟觉得这本书太幼稚,提不起阅读兴趣,现在想想,是我年纪太小,读不懂它,而当我现在真正读懂的时候,才发现,它已在一个角落静静等了我很久,期待着 “破土而出”。我在慢慢长大长大,年少的时光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童年的记忆更是让我格外珍惜。每每与朋友谈论起童年的趣事,我的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
我喜欢在闲暇的下午时光手捧《城南旧事》细细品读,总感觉能穿越时光,敞开心灵面对天真,每次捧起,就不忍放下,似乎把书放下就会把童年记忆丢失,就会在心灵上失去英子这个朋友。
也许在英子心里,存在着一片圣洁的土地,踏进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善良而又可爱的。而这片土地上的人,却一个又一个地离她远去。当她经历了朋友的离开、父亲的病逝之后,她才真正地体会到自己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
喜欢《城南旧事》,喜欢英子,更佩服林海音。《城南旧事》这本书就像一支乐团,林海音就像是乐团的指挥者,她汲取文学传统,指挥着整个乐团的演奏。乐团演奏出的曲子,饱含了文学传统的一点一滴,阅读《城南旧事》的芸芸众生,更是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腔热血啊!我庆幸这本书教会了我保持善良、真诚与童真,教会了我勇敢面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更教会了我要有一颗坚强面对生活的心。这些难道不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是的,一定是的。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每当听到罗大佑的这首歌,我就会回忆起我那快乐的童年,也会想起我读过的一本书《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书中写了在二十年代末的旧中国,小女孩英子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北京。北京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惠安门前的疯子“秀贞”;身上全是鞭痕的好朋友妞儿;出没在草丛,有着一副老实样儿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英子都为此着迷。
小英子的童年让我着迷,让我浮想联翩,常常想着想着就过去了半天。童年啊,多姿多彩!我的童年也不例外。
记得那是一年暑假里,一天我做美术作业时需要用到粘性特别好的胶水,就问奶奶要。奶奶一边拿出一个小塑料瓶,一边说:“这个胶水效果很好的,你用的时候必须得特别注意,碰到手指上,能把手指都粘住,到时候会分不开的。”嘿嘿,哄谁呢?我心里暗暗发笑,奶奶真是把我当小孩看了。“知道了!”我边应着奶奶,边接过了奶奶递过来的胶水。
“502”,胶水的瓶子上写着这几个数字,嘿!这名字挺有创意的。“粘性好,速干”真的吗?这粘性到底会有多好呢?我感到很好奇。做好了美术作业,我忍不住挤出一滴胶水滴到大拇指上,然后用食指去揉。不好,瞬间有种被粘住的感觉。我努力把两根手指往两边使劲分开,可是不管我如何努力,还是无法分开两根手指。怎么办?我开始着急了,后悔没听奶奶的话。妈呀!两个手指上的皮会不会被扯下来呀?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奶奶,不好了!”我哭着大声喊。“怎么啦?怎么啦?”奶奶着急地从厨房冲出来。“我手指头被胶水粘住了!”我向奶奶投去了求救的眼神。“让你小心点,偏不听。”奶奶看到我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别急,别急!我去拿点热水,你手放里面泡一下就会好啦!”“真的行管用吗?”我望着奶奶端过来的一盘热水,半信半疑。不管了,试试看再说,我把手伸进有点烫的水中。咦,真神,没一会儿,胶水融开了,我的双指终于得救了。那一刻,整个人感到特别的轻松。
读着《城南旧事》,又想起了那些像“502”一样的日子。哦,多么快乐!可是,快乐的日子却像小河里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了,短暂的童年就在这一天天里悄悄溜走。哦,我的童年,我要把你好好地珍藏起来,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书籍简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心得摘要:
这本书加上后记一共六篇文章,讲述主人公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那段在北京老四合院里的时光。孩子的视角,看大人的世界。说不出的天真,却是道不尽的复杂。
《惠安馆》里,大家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放她一人自言自语,不理睬她甚至刻意远离。只有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尽管有不止一个大人提醒甚至警告,英子还是和秀贞成为了朋友。孩童时期我们总听从大人的话,很少能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的勇气。英子能这样做,一部分是出于孩子的童真无惧,一部分也是内心纯朴的真实体现。这样的英子,也就不令人惊讶她之后会为了帮助秀贞和妞儿团聚认亲而偷偷从家里拿出妈妈的金镯子了。
秀贞和妞儿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被人当做疯子;一个出生后便被抛弃,被人捡去后也还是被当做卖唱挣钱的工具。一家人就要团聚时,两个生命的美好希冀又被无情的火车碾得粉碎。英子得知两人死讯的时,“她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淌过泪坑流到嘴边了”。世事无常,个体的无可奈何在此刻只换得一声长叹。唯一能给人希望的,就是还有这样善良的英子了吧。
英子遇到一个奇怪的人。他经常躲在草丛里,守着一个布包。他有厚敦的嘴唇,英子觉得是个老实人相。他给英子讲他弟弟、他自己的故事,他跟英子说自己也是好人。可是英子想不清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他偷窃东西,有愧于失主;但他却也是一个好哥哥,一心想着供弟弟读书,希望能让弟弟实现到海外读书的理想。他不是好人吗?英子摇头。他不是坏人吗?英子还是摇头。是啊,好人坏人谁又分得清呢?但我们总是习惯给人贴标签,非此即彼,自此指挥着我们对一个人的种种看法。而一个人活在世上,需要扮演多少种角色,承担多少份责任,随之而来会有多少无奈。局外人会说无论如何不可做偷鸡摸狗的勾当。当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要求我们如此。可当自己深陷于这样的生活困局,又当如何选择,那样的辛酸与无力,不曾亲历,无法体会。每一个灵魂,都会有一次紧咬牙关的时候啊。
看完英子给兰姨娘和德先叔做媒我不禁哑然失笑。看见自己的爸爸和兰姨娘亲近,英子一下子反应过来妈妈之前的酸味是怎么回事,心下也不禁深深地难过。精灵古怪的英子想出一个主意:撮合兰姨娘和得先叔。看英子的计划一次次成功,兰姨娘和德先叔越走越近最终真的走到一块,我心下真是十分佩服英子的。可仔细想想,这该是令人心疼的。孩子内心是多么渴望家庭幸福和谐,多么希望爸妈恩爱和睦。所以英子会在撞见爸爸和兰姨娘的亲昵举动后对兰姨娘的好感大打折扣,然后不断动脑筋撮合德先叔和兰姨娘,以让爸爸和兰姨娘之间不再存有可能。天底下数不清的两口子,有多少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顾着自己发泄却看不见一旁孩子恐惧的双眼,泪水盈眶又迷茫懵懂,担惊受怕却小心翼翼深怕自己做错什么惹得爸妈又吵。也有的人为人父母,却不忠于婚姻不忠于家庭,也罔顾背后孩子委屈怨恨的目光。这些经历,又将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给他们的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为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均当谨慎。呵护孩子的心灵,也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驴打滚儿》讲的`则是宋妈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折射时代的荒乱。宋妈生下小轩子和丫头子儿后因不满丈夫的家暴而离家出走,来到英子家里当奶妈。四年没回家,却总是念叨着小轩子和丫头子儿,年年寄钱回家,还捎上棉袄和鞋。可就在宋妈心心念念想见自己的孩子一面的时候,那个黄板儿牙——宋妈的丈夫,送来的消息却让宋妈伤心欲绝。原来就在宋妈离家那年,黄板儿牙就将丫头子儿送给了别人家,换做钱自个儿耍去了。而小轩子也在一两年前掉河里死了。后来宋妈就让英子带着她去哈德门找丫头子儿,最终无功而返。宋妈个体的命运无疑是凄惨的,而她又能怎么办呢?最终也只能无奈跟随丈夫回家,想再生一个儿子。另外,宋妈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显露无疑而且在那个年代还无可厚非。除此之外,城乡差距也是引人注意的一个细节。从乡下来的宋妈家里贫穷,孩子无法上学,而像英子便能早早接受教育。这样的差距直到现在的中国,也依旧未能彻底改变。而不受教育,很大程度上又导致了个人思想的愚昧和落后,限制了发展,家庭便富裕不起来。如此恶性循环,实在可叹!
最让我感怀的当属《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英子爸爸生病最终离世,这成为笼罩整篇文的一层乌云,让人读来伤感满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每每读到这词我都会有落泪的冲动。尽管是毕业离歌,却更像是英子和爸爸的告别曲,是英子童年生活的袅袅尾声。以后的日子里听起童声版的《送别》,都会想起小小的英子,和她的童年。
有人评价说,《城南旧事》是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电影,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确实,书中的真诚和温度让人感动;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让人伤怀;它带我们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结果让人发现看得更清楚,更透彻。感谢林海音女士写下这样一本书,让人能时刻梦回童年。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一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四合院所看到的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时代的变迁。
在英子的童年里,有很多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种种黑暗现象和凄凉:
秀贞:秀贞与一个从外地来的大学生思康相爱,后来思康一去不复返,自己的女儿也被扔到了城外,秀贞从此变成了人们眼中的“疯子”。她一心只想找到自己的女儿,“小桂子”就是妞儿,妞儿被找到后,和秀贞一起去寻找思康。但却惨死于火车下。在别人眼中,秀贞就是个疯子,但在英子眼中,她却是一个思念爱人、关怀儿女的平常女人。
妞儿:英子的朋友,妞儿在养父母的打骂下,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后来,英子发现妞儿很像“小桂子”,就带她与秀贞相认,失散多年的母女相认后,立刻去找父亲,但却双双惨死。英子无忧无虑的幼年随着他们一同消失了。
“厚嘴唇”:英子在草丛中认识他。他为生活所迫做了贼,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他身上有光彩的一面:要培养弟弟成才,为人和善、淳朴;也有不光彩的一面:败光了家产,“厚嘴唇”反映了穷苦人民迫于生活而做出违法事情的一类人,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兰姨娘:英子很同情她,兰姨娘为了哥哥的病,三岁就从苏州被卖到北京,二十岁就当了有钱人家的姨太太。英子为了妈妈,把她和不爱跟小孩子说话的德先叔撮合,最后一同离开北京。在英子眼中,她是一个聪明美丽、敢爱敢恨的新型女性。
宋妈:抛下自己的儿女、家庭到英子家当保姆。每篇文章里都描写了她,她也给英子童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命运悲惨但很坚强,她的儿子淹死了,女儿被丈夫卖了。最后她被丈夫接走,英子再一次感到了离别的悲伤。
在这本书中,小英子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他们有的是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真生命;也有虚伪、黑暗的伪生命。总之,他们都给英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