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热门18篇)
制定方案需要集思广益,多方面考虑。参考先前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方案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一
坚持精准帮扶、扶持到户、资助到生、促进公平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把提高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作为我校教育扶贫工作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全镇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16年起,实现全镇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建立全镇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幼儿、适龄儿童的资助制度和助学制度,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主要劳动力都能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到2016年底,实现全镇小学教育发展总体均衡和学校办学条件有提高,努力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寄宿生达30%以上。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有效增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更加高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老师队伍更加稳定,实现教育均衡,使教育对精准脱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教育扶贫的战略目标。
三、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针对制约贫困村和薄弱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关键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争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镇域内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项目扶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实现全镇有1所公办幼儿园;改建幼儿教学班,鼓励和引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在园幼儿规模,确保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二是推动寨坝小学迁建工程,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确保搬得出、入学好。
三是积极争取助学金,扩大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切实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为我镇教育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关注特殊群,规划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一是狠抓保学控辍。认真落实保学控辍双线考核和七长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三五时期小学辍学率控制在%以内。二是大力促进促进教育均衡。以2016年省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完成硬件建设,合理调整布局,科学调配教师,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是着力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教育考核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质量研究机制、质量评价机制、教育督导机制等,推行教学质量监测,每学期对小学四至六年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测测评,并充分利用好测评结果,促进质量提升。四是落实帮扶措施。开展条件较好的学校挂帮薄弱学校工作,实行教师进交流,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以优促劣,实现全镇小学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整体提高。
(四)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精准滴灌,助推贫困家庭脱贫。
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其它需要使用的食材,在确保安全优质等价的前提下,优先向贫困家庭订购,有效拓展贫困农民农产品销售渠道。
学校保安、宿管、食堂从业人员等各类临聘人员在新增岗位时,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条件均满足的前提下,优先面向精准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聘用,以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一是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好入户帮扶工作。中心校班子成员、学校负责人帮扶二至三户贫困户、教师帮扶一至二户贫困户,并确保脱贫。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办公室,统筹镇属小学精准脱贫工作,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成立专门督查组,对镇属小学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严格的督促检查,落实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的督查工作机制,确保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头上有指标,使精准脱贫工作成为全县教职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是严格问责。制定中心校精准脱贫工作问责办法,对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学校和个人,严格实行问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倒逼工作到位、倒逼成效落实。
为贯彻落实省委xx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由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全市70个省级贫困村,全部纳入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范围,市教体局、区教育局正在开展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况调查,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对象。
(一)调查范围:全市70个省级贫困村仁和区共有10个:务本乡大火山村、布德镇老村子村、平地镇波西村、平地镇辣子哨村、同德镇双河村、啊喇乡啊喇村、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大龙潭乡干坝子村、大田镇乌喇么村、中坝乡大纸房村。
(二)调查对象: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况。
二、工作要求。
1.学校要切实做好辍学及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情况核查工作。学校要对辍学及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摸清接受教育的情况,辍学时所在教育阶段,辍学原因,班主任、学校报告和动员复学所做工作,乡镇政府、村委会工作情况,现状如何,有无补救措施等,摸清情况后及时上报区教育局教育股。
2.学校要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初应将学生辍学情况向区教育局和当地乡镇政府书面报告,由乡镇政府责令其入学。在上学期间,学生无正当理由一周内不到校,学校应及时向当地乡镇政府报告,并配合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做好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工作,对经多次说服教育仍不返校的学生,由乡镇政府向辍学学生家长发出《敦促入学通知书》,要求辍学学生限期返校。3.学校要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控辍责任制度。要切实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辅导,通过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对子等形式,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解决厌学情绪。对已辍学或有辍学意向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措施,耐心说服学生家长,动员学生复学。对动员辍学学生返校的对象、做动员工作的人员、时间和效果等造册登记,相关证明材料齐全,有案可查,严禁弄虚作假。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二
国家素质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主要在于学校的教育。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巩固“无因贫辍学”成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法》,现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情况,为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建立和完善脱贫机制,做到不让每一名学生流失,不让每一名贫困生因贫辍学,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坚持“精准帮扶、扶持到户、资助到生、促进公平”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把提高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
教学。
质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作为我校教育扶贫工作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二、奋斗目标。
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三、
领导组织机构组。
长:史来祜副组长:王小鱼组。
员:赵桂宁。
贺治珊。
俞雅雪。
曹
静
四、主要措施。
(一)认真开展贫困学生核实及数据清查工作。
采取入户、走访排查的方式,逐人摸清我村各级各类贫困学生底数,建立完善各学段贫困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信息库,对接县民政、扶贫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据互联互通,做到数据精准、监测精确。
(二)精细实施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落实贫困家庭学前阶段、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补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三)加大教育政策倾斜帮扶。
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照特困学生标准进行贫困资助。
(四)认真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
学校正式教师每人帮扶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明确教师结对帮扶学生名单,实施“一对一”帮扶工作;建立党员教师包扶贫困学生制度,每名党员教师至少与1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做好“三扶”(扶志向、扶学业、扶生活)工作。
(五)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帮扶。
以家长学校为基础,加大学校与家庭沟通交流,建立线上线下家长培训机制,针对贫困家庭实施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创业致富教育引导。
(六)积极开展爱心捐赠帮扶活动。
组织我校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广泛开展爱心捐款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捐款,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建立“爱心扶贫基金”。
五、组织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校成立以校长史来祜为组长,王小鱼老师为副组长,赵桂宁、贺治珊、俞雅雪、曹静几位老师为组员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校会议室。具体负责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其他日常工作,扎实组织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统筹协作、上下联动,全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包联帮扶工作责任。
我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开展帮扶活动。确保我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对一”全部包扶到位。
(三)严格问责。
制定精准脱贫工作问责办法,对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教师,严格实行问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倒逼工作到位、倒逼成效落实。
(四)建立教育脱贫领导小组定期议事制度。
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扎实推进,确保帮扶质量和效益,注重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三
为深入贯彻市委办发〔2014〕47号、x市府函〔201x〕xx号、xx委办发〔201x〕xx号、xx委办发〔201x〕xx号文件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安排,认真践行“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持续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我局开展联村帮扶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xx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和全省“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的重大机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和“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工作思路,按照“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三三六六”政策支撑体系,以深化“挂包帮”和定点帮扶工作为切入口,促进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以“1+6”,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六大工程”为抓手,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限时消除贫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域扶贫。
扩大开放合作、改善区位条件;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均衡发展;精准识别、因户施策。
坚持整体推进,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因地制宜连片规划建设产业基地,科学布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新型社区基层治理能力。
坚持增收核心。
促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来源。
(三)工作目标。
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六大工程”为载体,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以改善xx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为目标,因村施策、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梯次推进,三年实现脱贫目标。
重点扶持好1、2、3、4、5、6、7、8、14、16社1000亩土地流转开发项目和10、 11、12社500亩“仙谷草”专业合作社种植铁皮石斛、湿地松以及养殖淡水鱼项目。
力争2015年减贫率达到60%,2016年减贫率达到90%,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一)全面把握挂包村实情理思路。
通过与干部群众座谈,进一步摸清xxx村的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基本情况,找准制约xx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了解当地贫困户现状和致贫原因,进一步明晰工作基本思路。
(二)协助制定中长期规划定目标。
协助xx村制定帮扶规划,协调落实发展项目,帮助争取帮扶资金,指导发展特色产业,对接全区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到村到户规划,落实具体目标、措施、时限和责任。
帮助贫困家庭培育增收致富产业。
引导其因地制宜开展蔬菜种植和生猪、黄羊、土鸡等养殖产业,使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更趋于合理,优势更加突出,带动其走上致富之路。
(三)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见行动。
局机关成立“走基层”和深化“挂包帮”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驻村工作组。
建立党员干部联村帮户责任机制,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责任帮扶2户贫困户,普通党员每人挂包1户贫困户。
选派年轻干部驻村开展帮扶,重点协助村社干部开展扶贫工作;走访联系帮扶户,帮助化解困难群众矛盾纠纷;指导开展产业发展规划,找出问题症结并初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协助村两委抓好基层党建、生产发展、制度管理、社会稳定等工作, 切实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帮扶困难群众。
(四)集中开展精准扶贫解民困。
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以蔬菜为主的重点种植大户,辅助扶持养鸡、养鸭、养鱼、养猪、养羊大户。
二是积极协调帮助村社道路硬化纳入规划项目,切实解决路畅的问题。
三是加强村委会阵地建设,完成活动场地硬化、墙面粉刷、制度上墙和指导开展规范化管理,帮助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凝聚力、战斗力。
四是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
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帮助制定家庭致富项目,解决其生产、生活的具体困难。
五是集中开展暖冬扶困行动。
重点围绕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暖冬”扶困行动,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户。
六是开展扶智扶技活动。
重点为挂联村和贫困户送农用物资、送劳动技能技术、送务工创业信息、送惠民政策、送产业发展项目、宣传社保政策等,帮助贫困户培育致富产业,促进增产增收。
七是开展天使送健康行动。
组织医疗队对村民和特殊困难群体开展身体检查和健康知识宣传,帮助改变生活陋习,培养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八是法律援助到户,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在xx村建立法律援助点,确立援助联络员,为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建立完善帮扶制度惠民生。
立足于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多与困难群众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劳动技能,推进落实农户集中连片种植和养殖产业,带领群众参与惠民政策学习贯彻和帮扶物资、资金兑现落实。
帮扶干部要记好民情日记,党委“一把手”每季度至少到帮扶村开展工作1次以上、班子成员分管领导和普通党员干部每月不少于4次、驻村人员派驻时间不少于2年。
(六)认真建好“四本台账”促成效。
一是民生诉求台账。
主要记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困难群众台账。
主要记录困难群众的信息。
三是信访稳定台账。
主要记录矛盾纠纷、社会治安和各类重点人员的信息。
四是脱贫致富奔小康台账。
主要记录帮扶挂联村、困难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规划与措施,动态反映帮扶工作和脱贫致富的进展与实效。
对“四本台账”收集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办成的实事、需要调处的矛盾、需要改进的工作、需要帮扶的对象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逐一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严格实行销号式管理,决不能徒陈空文、失信于民。
(七)全面落实帮扶责任抓深入。
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局党委领导干部:重点为推动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产业规划,寻求项目支撑、资金支持;挂联困难户提供物资、信息或项目支持,化解矛盾纠纷,规划发展致富产业,帮助促进增产增收。
一般党员干部:重点帮助挂联困难户找门路、跑市场,帮助生产,代办事务,开展送课下乡、送文化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政策下乡、送法律下乡、送信息下乡等活动,与残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学生)等贫困对象结对帮扶,着力把惠民帮扶工作做细做实。
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做好“挂包帮”精准扶贫基础性工作,建章立制做好人员分工和责任落实,与帮扶单位搞好对接联络和情况反馈,配合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根据区直工委或单位的安排,按时上报“挂包帮”信息和报表资料,及时开展帮扶总结和工作汇报等。
(一)领导示范带动。
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各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基层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在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联系指导基层、与群众结对认亲、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与干部群众谈心谈话等制度上“走”在前列、“落”到实处,带动党员干部“走基层”长效务实深入。
(二)强化协作配合。
开展“走基层”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从大局出发,加强协调、通力协作,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对在活动开展中需要联合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搞好沟通衔接,上下同心、左右合力为帮扶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
直属单位各党支部,要按照局党委的工作部署,迅速开展帮扶工作对接和帮扶计划实施。
要互通信息,定期通过党委会和党组织生活会进行工作通报和工作意见、措施、经验交流,促进全系统党组织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三)加大工作投入。
开展“走基层”和精准实施“挂包帮”扶贫计划,要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和局党委的安排,认真搞好组织领导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确保帮扶工作科学规范和有序实施。
要加强“挂包帮”人力调配和帮扶资金调度,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帮扶工作科学合法、务实高效。
(四) 严肃工作纪律。
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纪律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注重工作实效。
下基层开展群众工作必须轻车简从,严禁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严禁走过场、摆花架子,切实树好形象。
司法局成立精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廖秀婷任组长,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税永海、副局长朱代强、政治处主任冯会容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各支部书记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治处,由局总支副书记邓玲任办公室主任,机关支部书记蒲善国任工作组组长。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四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级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饶发〔20xx〕11号)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我县精准扶贫攻坚战,尽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我县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为指引,遵循“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对全县20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和2332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行精准扶贫攻坚,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弘扬方志敏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省委、省级政府“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到2018年,全县力争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
保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到2018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处于低保标准以下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得到整体搬迁安置,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到2018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强有力。
(一)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
1.制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规划。
要在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倒排工期,做好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并纳入本级“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统筹规划承接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抓好本地精准扶贫攻坚的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2.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具体脱贫计划。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工作要求,制定落实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脱贫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同时,将一些未列入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行政村确定为县(市)级贫困村,并制定脱贫计划,统筹各类扶贫资源倾斜扶持。
(二)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1.深入开展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
深入开展县直单位定点包扶“十三五”贫困村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单位帮扶。
帮扶单位要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驻村工作队。
按照帮制定实施脱贫规划、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发展扶贫产业、帮夯实基层基础“四帮”的要求,结合帮扶村实际,打好组合拳,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受帮扶的贫困村要积极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脱贫致富的合力。
2.全面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
县直单位干部采取“321”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即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户。
其余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场)干部(职工)包干托底,做到结对帮扶“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全覆盖。
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四送”活动,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同时,各地对在扶贫对象户建档立卡之后因灾、因病等原因新出现的贫困户,要纳入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并落实帮扶干部给予积极帮扶。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结对扶贫。
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四扶”活动。
充分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多方发掘社会扶贫资源。
(三)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工作力度。
1.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础。
一是找准优势富民产业。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
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
二是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
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
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原中央苏区县省财政每年 1000万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资金使用上要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携资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
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
2.强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着力改变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困难群众生存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
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采取“进城进园、集镇、中心村”梯度安置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数,统一群众思想认识,按照整体搬迁的要求制定实施移民搬迁规划。
二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
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
3.强力推进贫困村村庄整治,大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
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大贫困村村庄整治力度。
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每年新农村建设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
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力争20xx年全县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4.强力推进“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能力。
一是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
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
加大贫困户新生代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力度,从而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
依托省、市、县职业院校资源,立足沿海发达省份的市场用工需求,集中在务工比较多的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定单式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四)按照精准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
1.大力实施交通扶贫。
加快推进贫困乡村客运网络连通工程,改善运输条件,完善贫困村客运网络,提高贫困村客运班车通达率。
加快贫困地区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加快县乡道升级改造进度。
2018年率先完成20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25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2.大力实施水利扶贫。
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20xx年底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力争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已列入全国近期治理规划的贫困地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贫困地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3.大力实施医疗扶贫。
一是将贫困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为医疗扶贫工作重点,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方面,倾斜扶持贫困人数较多的乡(镇)村,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是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
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同时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
4. 大力实施教育扶贫。
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
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支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高校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例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落实工作。
5. 大力实施文化扶贫。
加强对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贫困乡村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在农户自愿购买接收设备的前提下,落实惠民补贴政策,免费提供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基本节目。
加快贫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宽带用户普及率,稳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
6. 大力实施金融扶贫。
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优先工作机制。
上饶银监弋阳监管办事处优先审批涉及有扶贫业务和“三农”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弋阳支行优先办理上述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各项服务功能对接;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息需求;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债、开办同业存单、大额定期存单,增加其资金来源。
二是制定扶贫贷款发放指导意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贫困村和重点扶贫开发项目发放贷款。
督促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并主要投入“三农”经济项目。
督促辖区保险机构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满足扶贫经济和“三农”经济发展需求。
7.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民政救济“纯低保户和五保户”全覆盖。
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
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
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别救助。
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残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一)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主体责任,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五年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根上。
对精准扶贫攻坚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
(二)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持续增长力度。
实行扶贫开发“省级监管、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县本级将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使扶贫开发资金增幅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
要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杜绝侵占扶贫资金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贪腐现象实行“零容忍”。
(三)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处理好机构改革和强化扶贫工作机构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做到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人员编制、经费预算与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各乡镇要在乡镇事业站所限额内成立扶贫工作站,配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
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
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县直部门要明确本部门肩负的行业扶贫任务,制定本部门加大精准扶贫的工作计划,并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要细化任务、倒排工期,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行业扶贫任务的组织实施。
要多方挖掘社会扶贫资源,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动态管理。
建立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实行贫困人口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动态管理。
每年一季度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及时将稳定脱贫人口退出系统,将新增贫困人口录入系统,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方案的贯彻落实。
各帮扶责任单位要制定本单位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于8月5日前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县委、县政府每年对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五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确保20xx年我市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依托田园城市建设成果,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采取超常规举措,举全市之力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东部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层层抓落实。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三)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五)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政府、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新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六)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一)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基本现状。根据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进村入户调查结果,目前我市农村贫困人口1051户4155人,分布12个镇185个村(居)委会711个村小组和彬村山华侨农场的2个连队。我市还有5个贫困村,分别是会山镇加略村、长坡镇礼昌村、龙江镇深造村、石壁镇南通村和水口仔村。
(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依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趋势,实行“一年攻坚脱贫,四年巩固提升”的扶贫战略行动,2016年,确保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完成会山镇加略村、长坡镇礼昌村、龙江镇深造村、石壁镇南通村和水口仔村等5个贫困村区域性整体脱贫。2017至2020年四年巩固提升期间,做到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不多报一户,不漏报一户。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脱贫农户的增收能力进一步提升,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脱贫成效进一步稳固,全面迈进小康社会。
(一)发展产业脱贫。充分发挥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对脱贫的辐射作用,按照“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的特点,尊重扶贫对象的意见,量身定做一户一策的帮扶清单。通过发展生产,帮助贫困户真正实现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向自主发展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转变,从一次性变为可持续性发展。坚持短期和长效相结合发展产业扶贫,短期效益的项目主要以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业为主,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短期种植蔬菜,养殖嘉积鸭、温泉鹅、土鸡、肉猪、山羊等,半年时间就能增加收入。长期效益的项目主要以经济作物种植业为主,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增收示范点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基地+贫困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和“农民增收示范点+贫困农户”等模式,吸引贫困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公司入社入点入股,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帮扶贫困户种植槟榔、橡胶、莲雾、火龙果、油茶、沉香等,形成固定的农作物长期收入巩固发展后劲。市财政局、物价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做好产业帮扶物资政府采购各环节的准备工作,提高产业帮扶工作成效。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建设贫困地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各类专业性市场,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促进流通。积极发动民主党派、社会企业以及企业家通过“百企帮百村”行动参与扶贫事业,根据企业和个人的资源优势选准项目结对帮扶。引导国有、民营企业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参与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等。
牵头单位:市农林局、市工商联。
(二)发展乡村旅游脱贫。将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效结合,走出一条以旅游为产业链,串起精准扶贫的新路径,让贫困群众从旅游发展中增加收入。要借鉴会山镇深入挖掘苗绣手工艺、特色小吃、苗医苗药等特色资源,厚植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借助发展乡村旅游契机,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把往日自产自用的土产品摇身变成了特色旅游商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时,抓住我市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打造琼海全域5a景区等机遇,通过龙寿洋万亩田园公园、嘉积镇北仍村、博鳌镇美雅乡村公园、潭门渔民新村、大路梦幻田洋景区、塔洋七星伴月景区等乡村旅游区,优先为贫困家庭提供就地就业,依托乡村旅游带动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提高脱贫增收能力。
牵头单位:市旅游委。
(三)发展电子商务脱贫。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积极支持、引进淘宝网等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到贫困地区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培育农村电商队伍,构建网上农产品市场,带动贫困村、帮助贫困户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市场,拓宽流通渠道,打破有形市场局限,较好地解决农产品卖难、卖不上好价钱等问题,使贫困户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加收入。重点扶持5个贫困村建立电商服务点。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市农林局。
(四)实施劳务输出就业脱贫。外出务工是贫困家庭脱贫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一个方法。要启发和引导贫困群众破除陈旧观念,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以“转移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餐饮、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烹饪技术、家电维修和房屋建筑等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家庭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就业本领。要联合社会就业部门强化就业对接服务,争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并带动更多贫困人口通过外出务工就业实现脱贫。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就业局。
(五)实施教育和文化建设脱贫。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普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乡村办学条件,加强贫困寄宿制学校建设,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支教。落实家庭困难高中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进一步完善市职业中专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通过“雨露计划”援助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就读职业学校。建立市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在完善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推进乡村书屋设施设备规范化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广电事业建设力度,实现贫困村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全覆盖。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到贫困地区举办优秀文艺作品展演活动,为贫困地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六)实施卫生健康脱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加强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结对帮扶贫困地区镇卫生院开展医疗业务。组织开展贫困家庭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计生委。
(七)实施基础设施脱贫。针对贫困村庄道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增收致富的情况,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整合文明办、教育、卫生、民政、文体、农林、水务、扶贫、农综等部门资金,实现捆绑集中使用,重点支持会山镇加略村、长坡镇礼昌村、龙江镇深造村、石壁南通村和水口仔村等5个贫困村庄进行整村推进,建设成为通路、通水、通电的美丽乡村。既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又吸引更多的客商进村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和收购农产品,多渠道促进增收脱贫。加大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公路建设力度,加强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全面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民宗委。
(八)实施科技、人才引领脱贫。加大技术创新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转化应用发挥帮扶作用。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各类技术人才到贫困地区领办创办产业项目。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计划,注重培养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骨干、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全面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培养成为懂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增收脱贫。
牵头单位: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市人社局。
(九)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劳动就业帮助的家庭,争取20xx年3月份前通过政策性保障兜底形式,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实现脱贫,让他们生命有保障、生存有尊严、生活有希望。加大临时救济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残联。
各牵头部门对每项举措都要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组织落实到位。市扶贫办要主动参与,发挥统筹、服务、协调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联动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符宣朝,市委副书记、市长宁虹雯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忠惠,市政府副市长程江洪担任副组长,成员由38个相关单位领导干部组成。根据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机关单位联系点的安排,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驻镇帮扶,市直机关单位驻村联手帮扶,形成“市、镇、村、组、户”五级联动的大扶贫机制。
(二)落实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任务。市委、市政府与镇党委、镇政府签订责任状,镇党委书记、镇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主体责任。各镇相应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有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的镇还要制定整村推进实施方案,明确脱贫攻坚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实施挂图作战。各镇、各牵头单位请于3月10日前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实施方案。各镇对接安排好联手帮扶的市直机关单位驻村,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到户,镇、村干部包干到人,把扶贫攻坚工作列为单位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三)落实督查考核问责制度。一是落实汇报制度。2016年,各镇根据作战图和时间表作减法倒排任务,建立责任清单和台账,从3月份开始每月25日定时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进展情况,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定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进展情况。6月份召开脱贫攻坚半年小结推进会议,12月上旬召开脱贫攻坚总结会议。二是落实督查制度。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市政府督查室每月根据进展情况,对措施不力、任务进展缓慢的镇督促落实。三是落实考核验收制度。市委成立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小组,11月上旬对各镇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四是落实问责制度。对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不力、未完成脱贫任务的,将对镇党政一把手进行约谈、问责、组织调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市委将抽调政治成熟、不怕艰苦、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组成12个扶贫工作队,派驻12个镇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各镇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要做到安心、专心、用心,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服务能力水平。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发挥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继续从市直机关选派一批政治成熟、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贫困村、少数民族村和边远山村担任第一书记职务,发挥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
(五)加大财政扶贫投入管理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继续对我市扶贫开发的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聚焦脱贫攻坚。同时,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保障资金阳光运行。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查处。
(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全面落实扶贫贷款利率优惠政策,扶持贫困地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和就业创业。
(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各镇要统筹协调做好脱贫攻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二十条规定,厉行节约,不增加镇村负担,解决好扶贫工作队员的食宿和交通工具等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八)加大宣传力度。市新闻媒体要全面宣传我市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台、琼海通讯开辟“扶贫”专栏,及时在全市和积极向中央、省级媒体投稿报道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典型经验和感人事迹。各镇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额、微信平台、村广播和宣传栏张贴海报等多渠道扩大宣传。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重视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六
2018年10日17日是全国的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2018年全国第五个“扶贫日”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吉安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和要求,为扎实有效组织开展好我县扶贫日活动,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以及展示十八大以来吉安市脱贫攻坚取得成就经验,分享扶贫创新成果,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扶贫日系列活动,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掀起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新高潮。
二、活动主题及时间。
扶贫日活动时间:8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积极宣传动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握主旋律,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运用新媒体、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氛围。
(二)坚持协同联动,广泛组织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参加全县统一组织的活动,广泛自行组织区域性、专项性的公益活动,确保上下协同,部门互动,共同行动,做到广泛开展,内容丰富,激发动力,唤起活力。
(三)坚持创新务实,注重节俭实效。注重运用新媒介、开辟新思路,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努力推进扶贫日活动的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活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做到节俭务实,公开透明,讲求实效,接受监督。
四、活动内容。
围绕“互联网+”社会扶贫,开展脱贫攻坚我先行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质量。
1.帮助贫困群众发布贫困需求行动。在9月初,组织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根据贫困群众意愿,紧扣贫困户产业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与困难,以及活动内容,帮助贫困群众在中国社会扶贫网申请发布一批贫困需求信息,寻求爱心人士帮助。(责任单位: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
2.动员干部职工对接贫困需求帮扶行动。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动员党员干部开展对接贫困户需求。针对贫困户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布的贫困需求,动员全县干部职工主动对接结对帮扶贫困户发布的需求,没有结对帮扶任务的干部职工对接帮扶措所属乡镇贫困户所发布的需求。(责任单位: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号召开展社会爱心人士帮扶行动。各行业、各部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广泛动员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对接县内贫困需求。工商联动员号召“百企帮百村”商会企业,及企业爱心人士,在帮扶村对接贫困户需求;教育、卫生、残联、红十字会、光彩办等行业、人民团体,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行动,对接全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贫困需求,向贫困群众贡献一片爱心,点燃一盏希望。(责任单位:县工商联、县教体局、县卫计委、县残联、团县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县光彩办等)。
(二)开展专项扶贫助学精准帮扶活动。
针对9月份开学季的特点,组织社会力量,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对接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困难需求,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县工商联、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教体局联合组织“百企帮百村”商会企业,开展精准教育扶贫行动,在全县31个贫困村选择品学兼优的贫困户家庭在读高中、大学的子女,每学年资助不少于5000元;县民政局、县慈善会组织开展“贫困大学生助学”活动,对县直单位挂点帮扶村贫困户家庭子女今年考取本科的,给予一次资助2000元。扶贫助学帮扶行动在9月上旬完成。(责任单位:县工商联、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慈善会等)。
(三)启动第三届消费扶贫活动。
通过“邮乐购”、“和我信”、“供销e家”、“赣农宝”、“苏宁易购”等线上平台,筹措“赣品网上行”电商扶贫专题对接活动,推进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申报推介活动,搭建销售贫困村、贫困户农特产品。动员县直定点帮扶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鼓励社会大众,根据需求线上线下积极购买贫困村、贫困户农特产品,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局、县邮政公司、县供销社)。
活动期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公众号等新闻媒体,集中宣传展示,十八大以来我县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就、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先进单位、先进人物等,县扶贫和移民办将此次推荐评选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奖的候选单位和个人,以及市级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通过报纸、网站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和移民办、县直各单位)。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开展好扶贫日活动,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扶贫日活动的组织领导,落实人员责任分工,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各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要制定扶贫日活动具体方案。全县扶贫日活动在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沟通协调、活动督办检查等工作。
(二)大力宣传,引导广泛参与。活动期间,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活动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动员,确保“人人皆知、人人愿为”。xx报要集中选择一批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进行系列报道;xx广播电视台要制作扶贫公益广告滚动播放。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要向全县手机用户免费发送扶贫日宣传短信,号召全社会参与扶贫日活动。其它各类媒体要同步开展相关宣传动员活动。
(三)加强管理,做好公开透明。加强对扶贫日活动和资金的管理,杜绝借扶贫之名谋取私利的现象。严格扶贫资金募集、管理、使用、监督等各环节的管理,扶贫日活动信息提前公开公告,公布社会各界参与情况和募捐资金情况,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活动感召力和社会公信力。
(四)做好联动,谋划特色创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全县扶贫日活动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扶贫日活动,做到上下联动,并结合实际,勇于创新,谋划本地活动。
县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开展扶贫日情况总结于10月17日前报送县扶贫和移民办电子邮箱。(电话:xx,邮箱:xx)。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七
为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全县精准脱贫攻坚步伐,实现20xx年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与全县人民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集中力量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现结合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致富的决策部署,立足建设“两富两美”新,采取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贫、科学化脱贫的方法,建立精准脱贫包联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同向、同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xx年实现全县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一个不落的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定脱贫原则。加大精准脱贫和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户自主致富的“造血”能力,力促贫困人口早日摆脱贫困。
——坚持一户一策原则。建立全县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精确分析查找致贫原因,采取“一户一策”的方法,科学精准制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具体计划与工作方案。
——坚持整体推进原则。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
——坚持群众参与原则。脱贫攻坚的关键和主体是贫困群众。因此,在脱贫项目的选择、实施、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合力攻坚原则。按照“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整合县扶贫农发、发改、交通、水利、住建、国土、财政、民政、农林等政策性资金,激活企业、商会、慈善组织等社会资源,形成脱贫攻坚工作合力。
三、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按照中央和省、市既定的人均收入2500元(20xx年不变价)贫困线和达到“两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标准,到20xx年,全县1.12万户、4.88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全部跨越2500元(20xx年不变价)贫困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教育、卫生、社保等优惠政策惠及所有贫困人群,为20xx年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阶段目标:按照“分步实施、重点攻坚、全面脱贫”的思路,力争20xx年,完成脱贫任务3490户14800人;20xx年,完成脱贫任务3800户17000人;20xx年,完成脱贫任务3910户17000人。
四、重点工作。
(一)完善数据,科学化核查。通过建档立卡,把真正的脱贫对象及准确信息摸清核准,为精准脱贫提供可靠依据。
——核实完善贫困户信息,做到“四清”。对全县所有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核实,切实做到“四清”:一是核准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完善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二是核准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完善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三是核准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对策清”;四是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的“四定两不”帮扶机制,做到“责任清”。(牵头部门:县扶贫农发办、统计局;参与单位:县民政局,各镇办、社区)。
——核实完善贫困村信息,做到“五有”。对贫困村逐村摸底调查核实,重新录入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切实做到“五有”,即:有村情档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等;有问题台账,包括主要制约因素、以往扶持情况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等;有需求清单,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项目清单;有村级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计划、金融支持计划、龙头企业带动计划、科学技术指导方案等;有帮扶记录,包括领导、单位、干部帮扶工作记录,以及贫困户增收脱贫时限。(牵头部门:县扶贫农发办、统计局;参与单位:各镇办、社区)。
(二)多措并举,精准化脱贫。以建档立卡为依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确保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最大成效。
1.乡村建设脱贫。对建档立卡的67个重点贫困村中2097户9353名贫困人口,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加强水、电、路、两委会阵地、卫生室、老年人幸福互助院、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对建档立卡中有危漏房等安全隐患的贫困户,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高崖滑坡治理等项目,促使贫困户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牵头部门:县扶贫农发办;参与单位:县住建局、财政局、交通局、新农办,相关镇办、社区)。
2.产业扶持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和经营能力但无产业途径的1153户5085名贫困人口,通过实施产业扶持开发、低收入户产业扶持、产业化扶贫等项目,鼓励发展猕猴桃、核桃、苗木花卉、御石榴、手工布艺、土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引导开办小商店、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商贸旅游产业,有效增加经营性收入。(牵头部门:县扶贫农发办;参与单位:县农林局、畜牧局、农业园区办、商务办,各镇办、社区)。
3.岗位开发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缺少经营能力的178户621名贫困人口,设立保洁员、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开发爱心工作岗位,吸纳和安置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上岗工作,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牵头部门:县人社局;参与单位:县劳动服务局、城管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农业园区办、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办、社区)。
4.搭帮联营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经营意愿但经营能力弱的。
220户764名贫困人口,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搭帮互助,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对吸收贫困户加入其经营组织体系的企业、合作社等,优先向上推荐申报扶持项目资金。(牵头部门:县扶贫农发办;参与单位:县农林局、畜牧局、财政局、农业园区办,各镇办、社区)。
5.土地流转脱贫。对建档立卡中经营不了承包地或经营承包地效率低的409户1702名贫困人口,由政府引导,支持和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优先流转贫困户承包地,并优先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增加贫困户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牵头部门:各镇办、社区;参与单位:县国土局、农林局、畜牧局、农业园区办、扶贫农发办)。
6.教育保障脱贫。对建档立卡中因家庭困难致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926户4832名贫困人口,支持其完成从学前到大学学龄的学业教育,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遗传。对贫困家庭小学生、初中生,继续用足用好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对贫困家庭高中生,实行免除学费,并给予每生每年20xx元的生活补助费;对贫困家庭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每生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通过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帮助其完成学业。(牵头部门:县扶贫农发办;参与单位:县教育局、人社局、民政局、团县委、总工会、残联、妇联)。
7.技能提升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职业技术技能的1086户5265名贫困人口,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经营和就业技能本领,有效增加其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牵头部门:县扶贫农发办;参与单位:县科技局、人社局、农林局、农业园区办、畜牧局)。
8.电商创业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一定文化水平、富有创业愿望的317户1413名贫困人口,发挥我县“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作用,通过淘宝大学电商培训,鼓励和扶持其开办淘宝网店、开发电商产品、参与物流配送等,实现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牵头部门:县电商办、扶贫农发办;参与单位县商务办、供销联社,各镇办、社区)。
9.劳务输出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无固定收入的1603户7115名贫困人口,发挥“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人力资源大县”等优势,定期组织外地企业来武举办现场招聘会,积极实施“春风行动”,力促更多贫困户外出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牵头部门:县人社局;参与单位:各镇办、社区)。
10.金融服务脱贫。对建档立卡中有劳动经营能力但缺少资金的941户3877名贫困人口,协调金融机构按照基准利率,提供5万元以下、3年内免担保和免抵押小额贷款,扶贫资金全额贴息,以及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运行互助资金、小额贷款等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发展小微企业、商贸、旅游等特色经营产业。同时,县财政设立200万元精准脱贫攻坚贷款担保基金,对需要扩大经营规模的贫困人口,由扶贫办和商业银行联手协作发放适度规模贷款,满足贫困人口创新经营资金需求。(牵头部门:县扶贫农发办;参与单位:县财政局、劳动服务局,各金融机构)。
11.部门帮扶脱贫。对建档立卡中除扶贫整村推进村之外的贫困村1614户6107名贫困人口,参照市县两级“两联一包”驻村联户帮扶模式,由县级部门派驻工作队驻村包扶,每年投入帮扶和脱贫资金不低于3万元,连续实施三年,使其全部脱贫。对建档立卡中其他扶贫对象,通过实施“十联百包千帮”、“4411”扶贫帮困等工程,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有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实现“一对一”脱贫。(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农发办、民政局;参与单位:各相关部门)。
12.政府供养脱贫。对建档立卡中656户2666名特殊贫困群体,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由政府兜底脱贫。对贫困老年人,按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和高龄生活补贴;对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专项补贴;对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两癌”妇女,用好新合疗等医保政策,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大病医疗保障范围予以救助;对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等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范围。(牵头部门:县民政局;参与单位:县残联、卫生局、合疗办)。
(三)严格督查,精细化考核。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完善精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减少贫困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贫困户生产生活水平”作为考核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适当增加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权重,严格奖惩。二是细化责任。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分解到包抓部门,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各项帮扶措施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严肃问效。通过随机抽查、抽样调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督办整改。严格落实目标考核和责任倒查制度,确保精准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牵头部门:县考核办;参与部门:县联合督查室、扶贫农发办)。
五、保障措施。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实施精准脱贫,是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也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为了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级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扶贫农发办、农林局、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和各镇办、社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农发办,负责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监督、落实等相关工作。各镇办、社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落实专门领导主抓,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要强化责任落实。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县上负总责,部门搞帮扶,镇办(社区)抓落实,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创新推行县级领导包镇办(社区)、党政部门包村、科级干部包户精准脱贫工作责任制,使每个包抓人员身上有担子、心里有压力、手里有办法、措施有实招。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状,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精准脱贫工作责任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
三要强化资金投入。除中央和省、市各类专项脱贫资金外,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精准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助力贫困户脱贫。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和涉农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集中攻坚脱贫。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引导群众自筹资金,为脱贫项目供强资金保障。同时,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开辟多元融资渠道,依靠内外力量发展经济,努力使脱贫攻坚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给钱给物”型向“帮助上项目、帮助建项目”型转变。
四要强化服务指导。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要指导镇村干部和群众按要求实施项目、发展产业,力促早日脱贫致富。各涉农部门要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群众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增强农民群众整体素质。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提供市场信息、农业信息和项目信息,促使更多贫困户走向产业致富道路。各职能部门要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统筹使用各种资源,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五要强化氛围营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打好“整体战”、“攻坚战”,确保各项脱贫措施掷地有声、落地开花。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门户网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工作成效,使脱贫攻坚工作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要及时总结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大张旗鼓进行表彰,着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八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我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保质量,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现制定如下方案。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严实导向,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聚焦突出问题整改,强化产业就业,强化政策保障,强化扶志扶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政策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措施更加有力、帮扶更加全面、群众更加主动、成效更加明显,确保实现思想脱贫、稳定脱贫、全面脱贫。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指示要求,以“四个不摘”为原则,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一)摘帽不摘政策。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的起点,积极探索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注重“两不愁、三保障”质量和成色,对标建成全面小康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划为2019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水平“两个阶段”,延续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
(二)摘帽不摘责任。县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继续组织领导巩固提升各项工作。县级领导继续包联督导13个乡镇及所有行政村。对标省市督导检查反馈问题以及自查发现问题,聚焦提升村、户退出成效以及政策保障,全力开展20项重点工作,确保脱贫成色,实现高质量退出,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三)摘帽不摘帮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强化诚实劳动、脱贫光荣的价值导向。继续落实脱贫责任组制度和干部帮扶责任,驻村力量继续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催生脱贫潜力,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四)摘帽不摘监管。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督查督导,强化考核问责。大力发扬西口文化,激励全县党员干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可度。
对标2019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水平两个时间节点,2019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一是对已脱贫的154个贫困村巩固提升,对剩余4个未脱贫村加大攻坚力度,确保2019年退出。通过与乡村振兴衔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村的水利、交通、卫生、文化等设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有稳定收入。二是对2018年前已脱贫的12391户32975人巩固提升,对未脱贫的311户724人帮扶脱贫,保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实现已脱贫群众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享受更加和谐的安居乐业环境,享有更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以县为战”,持续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果;持续强化村级发展扶持,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村退出成效;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政策保障。通过持续“三个强化”,促进“三个提升”,推进脱贫成效巩固提升20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一)持续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果。
1.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强化龙头带动,密切利益联结,加强技术培训,注重典型示范,稳定实现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一是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以”两红一核”、沙棘、中药材、黄河鱼为主的特色种养殖,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支持贫困户参与发展3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和25万亩杂粮基地建设;15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和3000亩牧草示范基地等特色种植;黄河鱼养殖示范300亩鱼塘。二是光伏扶贫。抓好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维护和收益分配,新建6.7mw“十三五”第二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稳步发展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使更多的贫困户受益。三是旅游扶贫。依托我县黄河文化、康熙枣园、保德民歌等旅游资源,大力挖掘黄河、黄土、民俗等主题,创建2-3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逐步打造本区域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四是电商扶贫。打造县级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不低于50%,乡村电商服务站(点)总数达到147个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不低于25%,电商培训突破3000人,应用“互联网+”引领我县涉农产业链升级,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五是消费扶贫。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持续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大力开展贫困户农产品“五进九销”,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促进精准脱贫。
牵头领导:各分管县级领导。
2.就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发挥“保德好司机”劳务品牌示范效应,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基础。一是就业扶贫。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鼓励企业利用贫困地区优质资源投资办厂或实施生产加工项目分包,在乡村建设扶贫车间、加工点等,组织贫困劳动力实现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年度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900人以上。二是技能提升。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纳入职业培训重点人群,坚持“需求导向”“就业导向”,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式,优先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实现技能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00人以上。同时,以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和具备劳动能力人员,大力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到2020年底,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免费接受技工教育,每个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都能够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三是政策落实。在落实我县就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的同时,加强落实我省出台的5类14条就业扶贫新政策,着力在鼓励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劳务输出、强化就业援助、强化保障措施等五方面发力,提高贫困劳力劳务组织化程度。
牵头领导:刘志成、张忠文。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各乡镇。
3.安居保障巩固提升工程。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新出现的危旧房改造工作,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巩固旧村产业,扶持安置区就业创业。持续巩固旧村退耕还林、光伏项目、土地复垦增减挂钩、荒山造林“四个全覆盖”成果,重点支持发展整体搬迁村一村一业工程,确保旧村产业不丢。同时,用好集中安置点内扶贫车间和培训就业创业服务点,对有创业需求的搬迁户,进行免费的创业培训,提供办证的绿色通道,贴息贷款或税费减免,提供外出务工岗位、公益岗位等多种就业渠道,供贫困户进行菜单式选择;引导易地扶贫搬迁户在扶贫产业园区务工,保障每个搬迁户家庭至少有一个增收门路或有一人转移就业。二是提升安置点配套设施,强化后续社区管理。实行城市社区治理,按照“社区党支部+村党小组”“社区+乡村工作站”模式共同治理。衔接好搬迁对象从迁出地到迁入地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的信息变更工作,整合各方资源,从高从优落实政策,织牢低保、医保、养老安全保障网;统筹迁出地和迁入地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实现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三是完成拆旧复垦和土地增减挂钩。对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严格按照“住新必须拆旧”的要求,6月底前达到拆旧复垦和实际常住。四是持续紧盯危旧房改造工作。继续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为重点对象,以消除新出现危旧房为重点,按照原有政策不变,通过奖补资金,以拆、建、改等方式,实行“申报一户、认定一户、批准一户、改造一户”的快捷机制,真正让困难群众安居乐业。五是继续推行农村住房保险。为全县所有贫困户,按照每户15元投保房屋意外损失保险。
牵头领导:刘志成、高彦林、吴雁臻。
责任单位: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县居民办,各乡镇。
4.生态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持续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增效、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推行“购买式造林”,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治理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一是退耕还林。巩固5.7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抓好补植补种,确保造林质量;对到期的6.55万亩退耕还林地发放抚育费20元/亩,确保4666户12278名贫困人口受益。二是生态治理。规范61个造林扶贫合作社,在贫困劳动力入社、造林技术培训、林业工程管护、资金财务运作、运营模式探索、劳务收入分配等方面加强指导,进一步健全完善造林扶贫合作社带贫机制,由单一造林逐步向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转变,由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荒山造林3.27万亩。三是生态保护。将参与护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在330人左右,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逐步推行集体公益林托管、“合作社+管护+贫困户”等模式,吸收贫困人口参与管护增收,集体林管护岗位安排贫困人口达到60%以上。四是经济林提质增效。突出红枣这一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争取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探索将造林扶贫合作社经验移植到提质增效工程中,吸收50-100名红枣乡土人才提供服务。五是特色林产业。突出发展红枣、海红果、核桃、沙棘、仁用杏五大林产业,新发展1万亩以上特色经济林。积极扶持林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加大采购和加工销售林果能力。
牵头领导:赵文千。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各乡镇。
5.教育扶贫巩固提升工程。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健全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精准落实。对特殊困难学生实施“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台账化精准帮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动态化摸排辍学名单、逐一上户动员返校,对劝学无效的依法提起诉讼,对不能随班就读的送教上门,确保应学尽学不落一人。二是加大学生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学生正常入学。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雨露计划”、教育扶贫等,继续发挥县教育扶贫基金会奖学济困补充作用。三是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引导省级免费师范生面向生源地农村学校就业,继续大力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项目;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联盟办学改革,校长教师合理交流任职授课;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教育设备配备,大力培训培养和补充乡村教师,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用好教师“特岗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均衡化发展。
牵头领导:吴润萍、史建伟。
责任单位:县教育科技局、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县教育基金会,各乡镇。
6.健康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健全贫困人口基本医疗综合保障体系,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紧紧围绕“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更好防病”的目标,扎实推进健康扶贫提升工程。一是巩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果。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直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基层卫生紧缺人才,公开招聘15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最大化发挥好村卫生室作用,方便群众就医,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巩固完善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政策。持续落实“三保险、三救助”政策和县级五项特惠政策,确保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90%以上,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六个全覆盖。三是持续加大县级财政兜底保障救助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门诊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左右。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及各项补助后,个人实际报销比例不达80%的部分,由县医疗救助资金补足,县级财政兜底。四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优化行动。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做细妇幼健康服务。
牵头领导:吴润萍。
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县医疗保障局,各乡镇。
7.金融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职能,扎实做好贫困群众扶贫贷款、贴息以及支持本土中小微企业工作,突出抓好风险防控,加强申贷后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小额信贷资金的使用和效益情况,发挥好保险公司支农扶贫作用。切实加大培育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重点放在培育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上,提高产业化经营规模,有效发挥扶贫周转金效益,科学建立使用、监管制度,动态掌握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放得下、用得好、收得回”。
牵头领导:苏 志。
责任单位:县银监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各乡镇。
8.综合保障性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按照“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织牢托底安全网。一是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精准认定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努力实现所有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人口“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2019年城乡低保标准每月提高20元/人。继续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代缴每人100元/年,低保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50元/月基础上,特惠补贴每人100元/月。三是加强特殊群体关爱服务。进一步贯彻落实老年人补贴制度,关心困境儿童成长,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管护使用好27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花园敬老院和惠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养老服务功能,有效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四是继续实施扶贫保险。推行金融扶贫“一保通”“返贫险”和贫困人口意外伤害等扶贫保险,筑牢返贫防线。
牵头领导:吴雁臻。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保险公司,各乡镇。
(二)持续强化村级发展扶持,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村退出成效。
9.交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按照“四好农村路”的总要求,持续巩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成果,通过完善项目建设及后期运营管理,确保达到“四好”标准,逐步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一是加大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公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新建农村公路45.7公里、旅游公路3.8公里,完成产业路的规划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安保工程34.6公里;实施养护提质工程57.7公里。二是完善乡村客运运行机制。继续推进乡镇客运站点建设,继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完善通村客运班线,推动“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新模式,打造群众出行的“平安放心路”。三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县有所、乡有站、村有员”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机制。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做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养路必畅,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牵头领导:栗晓敏。
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
10.水利扶贫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城市管网延伸、扩大连片集中工程比例、自来水入户、管网更新改造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彻底解决“边角户”、老弱疾残、失能人员饮水安全问题。一是推进工程建设。巩固提升使用净水设备10个行政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实现集中式供水目标;新建2000眼水窑,方便村民蓄水用水。二是水质定期检测。做好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质定期检测工作,加强饮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污染防治,提高水质达标率。三是强化后续管护。落实各项管护政策,加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好《保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办法》,指导全县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按照“补偿成本、保本微利、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执行农村饮水安全“城乡同价”、政府补贴制度,培训一支稳定的乡村水管员队伍,提高技术保障能力,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牵头领导:吴雁臻。
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各乡镇。
11.电力网络巩固提升工程。一是提升电力保障水平。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动力电不足改造和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工程改造升级,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二是提升农村网络服务水平。统筹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加快贫困村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建设,开展农村互联网应用普及教育,创新“互联网+”扶贫模式,大力提升无线通信信号覆盖面。
牵头领导:吴雁臻。
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供电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各乡镇。
12.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工程。以农村改厕、村庄清洁、户容户貌行动为抓手,着力实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切实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
牵头领导:各分管领导。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有关部门,各乡镇。
13.抓党建促脱贫提升工程。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村级组织体系,提升村级治理水平。一是优化队伍结构。抓好班子调优配强,抓实基层力量储备,抓活典型先进激励,继续评选“脱贫攻坚红旗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二是提升能力素质。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生活制度;通过集中、分散、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开展“两委”主干“业绩亮晒”活动、党员“四诺”活动和“3+x主题党日”活动,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脱贫致富项目,每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每个有帮带能力的党员至少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确保干部管理能力上水平、服务质量上档次。四是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持续壮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采取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形式,通过资本注入、土地参股等方式,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强带富能力,努力把能人培养成党员干部,努力把党员干部发展成致富能人,通过示范引领、先富带后富,带动村级快速发展、带领群众快速致富。
牵头领导:华永军。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各乡镇。
14.精神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实施精神扶贫,更加注重培育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更加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更加注重改进帮扶方式,更加注重营造健康文明新风,激发贫困群众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信心决心,形成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大精神力量,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创新帮扶方式。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相挂钩,利用好“爱心超市”的载体和平台作用,采取生产奖补、公益岗位、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收入。二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群众骨干作用,组织贫困户积极参与农民大讲堂、扶贫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活动,自觉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带头人。三是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定期组织道德评议,开展星级文明家庭评定活动、“三最三好”评选活动和“三比三看”创建活动。
牵头领导:华永军、高彩文。
(三)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政策保障。
15.健全常态化监测机制。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常态化及退出机制,充分用好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和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清洗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信息数据,确保线上全面准确、线下真实可靠。一是系统分析,户分三类。针对贫困户家庭状况千差万别、致贫原因多样叠加的实际,进一步深化、拓展、用好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找准找全致贫原因,将贫困户据实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三类,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精准管理,持续跟踪。二是因户施策,精准提升。依据致贫原因逐户逐人制定巩固措施。对家庭成员身体基本健康、劳动力相对充足、有稳定脱贫产业的有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产业帮扶;对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劳动力弱、劳动力相对偏少、收入不稳定的弱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就业帮扶;对家庭成员全部因病、因残、因年龄或丧能的无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政策帮扶,实现兜底稳定脱贫。
牵头领导:高彦林。
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各乡镇。
16.健全扶贫投入增长机制。继续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019年预计投入7600万元,确保年度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和增幅保持“双增长”;发挥好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资金主体作用,科学编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使用方案,以方案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按照脱贫效益最大化原则配置资源,完善“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格局;发挥信贷市场融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工程,防范化解金融扶贫各类风险。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落实好项目公示公告制度。
牵头领导:刘志成。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公室,各乡镇。
17.健全干部帮扶工作机制。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机构不散、干部不撤”的原则,优化充实驻村干部帮扶力量,制订落实“稳定脱贫奔小康计划”,把普惠、优惠、特惠政策宣讲落实到位。
牵头领导:华永军。
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18.健全脱贫攻坚人才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打好党政人才、专业人才、乡土人才三张王牌,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充分利用党政人才懂政策、善管理、能协调的优势,进一步优化驻村力量,通过物质精神激励双管齐下,最大程度调动党政人才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用好用活脱贫攻坚“专家库”各类专业人才,针对因病致贫群体,组建专家医疗队,开展巡回义诊;针对因学致贫群体,组织开展“一对一”助学帮扶活动。加大对群众骨干的培养,打造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动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后劲。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人等乡土人才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牵头领导:华永军、高彦林。
责任单位:县委人才办、县驻村办、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各帮扶单位,各乡镇。
19.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注重发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商会、协会等优势,扎实推进“百企帮百村”脱贫帮扶行动。继续开展“10.17”国家扶贫日活动,建立脱贫捐赠长效机制,构建扶贫大格局。建立社会扶贫联动机制,统筹协调省、市、县三级帮扶力量,加强联系与沟通,运用好“社会扶贫网”平台,强化部门协同作战机制,涉农部门要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牵头领导:岳建斌、华永军。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县工商联,各乡镇。
20.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组织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督查,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突出问题。进一步查处突出问题,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和违纪违规动扶贫“奶酪”的严惩不贷,对扶贫工作中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牵头领导:油建平。
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脱贫攻坚督察局,各乡镇。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持续压实主体责任,强化“三基建设”,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调整完善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直接抓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格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严格落实责任。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各组办要统筹做好上传下达、政策制定、政策培训、业务指导、对外宣传、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纪委、县委督查室、县督察局要采取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的督查督导,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工作有序推进。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中心、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公室、县审计局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各乡镇是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重要任务、协调重点环节、解决重大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包村单位、驻村队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帮助包扶村制定年度巩固提升计划,因户制定帮扶措施;派驻各村的“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包扶责任人要全面履职,全程参与巩固提升工作。
(三)强化考核奖惩。建立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考核机制,把每月通报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并作为年度考核、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继续开展“一奖双模双先双优双树”表彰活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成绩优异、帮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成效不明显、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问责。
(四)强化涉贫舆论防范。要建立高效灵敏的涉贫舆情收集监测机制,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掌握重大涉贫舆情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可能诱发重大涉贫事件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科学预测,把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有效预防重大涉贫事件发生。对引起社会关注、群众关切、易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舆情和突发事件,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第一时间核实研判,及时跟踪掌握情况,对负面舆情要先电话直报,并及时引导和处置,掌握舆论主导权,防止炒成热点。
(五)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抓好脱贫攻坚经验总结提炼,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切实讲好精准扶贫故事。抓好脱贫档案规整工作,真实记录脱贫攻坚的这些历史进程。继续开展“一奖双模双先双优双树”表彰活动,为全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九
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
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17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战,尽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应如何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呢?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脱贫攻坚。
活动方案。
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为指引,遵循“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对全县20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和2332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行精准扶贫攻坚,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弘扬方志敏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提前实现减贫目标。到20xx年,全县力争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xx20xx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保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到20xx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处于低保标准以下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得到整体搬迁安置,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xx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强有力。
三、工作措施。
(一)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
1.制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规划。要在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倒排工期,做好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并纳入本级“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统筹规划承接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抓好本地精准扶贫攻坚的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2.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具体脱贫计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工作要求,制定落实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脱贫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同时,将一些未列入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行政村确定为县(市)级贫困村,并制定脱贫计划,统筹各类扶贫资源倾斜扶持。
(二)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1.深入开展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深入开展县直单位定点包扶“十三五”贫困村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单位帮扶。帮扶单位要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驻村工作队。按照帮制定实施脱贫规划、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发展扶贫产业、帮夯实基层基础“四帮”的要求,结合帮扶村实际,打好组合拳,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受帮扶的贫困村要积极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脱贫致富的合力。
2.全面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县直单位干部采取“321”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即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户。其余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场)干部(职工)包干托底,做到结对帮扶“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全覆盖。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四送”活动,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各地对在扶贫对象户建档立卡之后因灾、因病等原因新出现的贫困户,要纳入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并落实帮扶干部给予积极帮扶。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结对扶贫。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四扶”活动。充分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多方发掘社会扶贫资源。
(三)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工作力度。
1.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础。一是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二是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原中央苏区县省财政每年1000万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资金使用上要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携资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
2.强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着力改变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困难群众生存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采取“进城进园、集镇、中心村”梯度安置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数,统一群众思想认识,按照整体搬迁的要求制定实施移民搬迁规划。二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
3.强力推进贫困村村庄整治,大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大贫困村村庄整治力度。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每年新农村建设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力争20xx年全县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4.强力推进“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能力。一是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加大贫困户新生代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力度,从而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依托省、市、县职业院校资源,立足沿海发达省份的市场用工需求,集中在务工比较多的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定单式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四)按照精准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
1.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乡村客运网络连通工程,改善运输条件,完善贫困村客运网络,提高贫困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加快贫困地区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加快县乡道升级改造进度。20xx年率先完成20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争20xx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25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2.大力实施水利扶贫。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20xx年底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力争20xx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已列入全国近期治理规划的贫困地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贫困地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3.大力实施医疗扶贫。一是将贫困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为医疗扶贫工作重点,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方面,倾斜扶持贫困人数较多的乡(镇)村,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同时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
4.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高校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例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落实工作。
5.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加强对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贫困乡村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在农户自愿购买接收设备的前提下,落实惠民补贴政策,免费提供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基本节目。加快贫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宽带用户普及率,稳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
6.大力实施金融扶贫。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优先工作机制。上饶银监弋阳监管办事处优先审批涉及有扶贫业务和“三农”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弋阳支行优先办理上述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各项服务功能对接;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息需求;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债、开办同业存单、大额定期存单,增加其资金来源。二是制定扶贫贷款发放指导意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贫困村和重点扶贫开发项目发放贷款。督促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并主要投入“三农”经济项目。督促辖区保险机构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满足扶贫经济和“三农”经济发展需求。
7.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民政救济“纯低保户和五保户”全覆盖。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别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残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四、组织保障。
(一)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主体责任,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五年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根上。对精准扶贫攻坚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
(二)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持续增长力度。实行扶贫开发“省级监管、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县本级将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使扶贫开发资金增幅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要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杜绝侵占扶贫资金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贪污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
(三)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处理好机构改革和强化扶贫工作机构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做到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人员编制、经费预算与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要在乡镇事业站所限额内成立扶贫工作站,配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县直部门要明确本部门肩负的行业扶贫任务,制定本部门加大精准扶贫的。
工作计划。
并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细化任务、倒排工期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行业扶贫任务的组织实施。要多方挖掘社会扶贫资源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实行贫困人口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动态管理。每年一季度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及时将稳定脱贫人口退出系统,将新增贫困人口录入系统,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方案的贯彻落实。各帮扶责任单位要制定本单位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于8月5日前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县委、县政府每年对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对我省扶贫攻坚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贫困村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统筹推进,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聚力帮扶,切实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我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两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2、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准分析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并精准分类施策,制定减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县有减贫规划、乡(镇)有脱贫方案、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3、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县直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就业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4、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实施“八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乡(镇)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乡(镇)有一个帮扶方案、一村有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一村有一个帮扶计划、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有一个帮扶措施、一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有一名帮扶人员。
5、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县、乡(镇)、村均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到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具体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贫困村。按照省确定的15个贫困村,从20xx年起县乡两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针对1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整村推进;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通过综合施策,分步实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全县贫困村到20xx年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二)贫困户。根据省测定我县贫困发生率,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际,截止20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4326人。从今年起,通过加大精准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20xx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实行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20xx-20xx年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阶段,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二是到20xx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三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xx年,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四、工作重点。
(一)精准识别。
1、精准摸底。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对象识别办法和程序,坚持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为确保特困人群的真实性、精确度,在前两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进行再次核准。
2、科学分类。在前两次识别和再次核准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在贫困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扶贫对象中,先区分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户等托底保障对象和有劳动能力及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户及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3、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扶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资源共享。
4、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二)精准施策。
按照“突出产业扶贫、强化社会救助、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县现有的烤烟、食用菌、香榧、白茶、毛竹、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1-2项“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1)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每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努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烤烟办、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它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精准培育产业扶贫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培植特色扶贫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县贫困村都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要求,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力培育“合作社+贫困户”示范项目,采取贫困户土地、山场、劳动力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打造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典型。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等)。
(3)精准创业就业培训。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教育部门要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用足用好普惠扶持政策;农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培训课堂进田园、地头的新方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当年计划资金内,对凡自主自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凭证直接补助。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到20xx年,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000人,实现就业率在90%以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
2、保障扶贫工程。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对全县开展的农村特困对象摸底调查确定的人员进行政府保障兜底。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充分发挥省民政厅挂点帮扶黎川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水平,到20xx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县民政局、各乡镇等)。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落实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及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
(3)强化教育救助。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春蕾计划”、“老促会千百十助学工程”等各类助学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设立助学基金。为保障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力量,分期分批定向招收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并建立贫困乡村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临时和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及中轻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救助项目与贫困农户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公益基金、组建慈善救助机构。(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
3、安居扶贫工程。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1)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依照德胜镇、厚村乡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成功经验,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积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和移民、烟草、教育、卫生、电力、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的劳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实现搬迁移民有业安置,稳步增加收入。到20xx年,实现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烟办、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新村办等)。
(2)加快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对“”规划15个贫困村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组,继续给予扶持。在“十三五”贫困村选定工作中,重新识别确定15个发展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村。在“十三五”期间,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在省每年每个贫困村20万元的基础上,县级每年整合150万元以上财政性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新农村建设的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力争20xx年完成全县15个贫困村中20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xx年完成全县108个行政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扶持城镇供水网管向贫困村延伸,无条件实施集中供水的村庄实施分散供水工程,20xx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20xx年,自来水普及率达90%。力争20xx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全面解决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村无电和电压不稳问题,农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县新村办、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3)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到20xx年基本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贫困农村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农村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援助、安全住房以及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文体广电局等)。
五、帮扶方式。
(一)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指派工作组到挂点行政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各乡(镇)统筹安排乡村干部到各行政村结对帮扶,每名干部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点贫困村,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年底跟踪问效。构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为干部帮扶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赠救助、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今后凡是各类社会捐赠资金或项目优先投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对社会力量救济性捐赠,先缴入红十字基金会、慈善基金会账户,凭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率先在东鑫电子商务园设立扶贫公益基金,通过互联网每销售一斤茶树菇捐赠1元钱用于扶贫公益事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等)。
(三)用好定点帮扶平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足用好国家文化部、省政协办公厅、省民政厅、江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政策,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职能优势,搭建好项目对接、产业承接平台,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单位的技术、信息、人才及改革试点等支持,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建立扶贫联系工作机制,每个帮扶单位定点联系一个贫困村,着力推进一批对口扶贫重点项目建设,解决一批难点重点问题,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苏区办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县政府将认真落实、足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配套任务,并逐年增加。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等方面的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扶贫。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扶贫作用。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制定行业扶贫规划和计划,切实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单位)每半年要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行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各帮扶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通力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扶贫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牵头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健全机构,建强队伍。切实加强扶贫移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乡(镇)要尽快适应精准扶贫工作,充实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干部专门负责扶贫移民工作。乡(镇)扶贫专干享受扶贫工作津贴,保证其待遇不低于乡(镇)农、林、水、计生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待遇。
(五)选好班子,夯实组织。乡(镇)党委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派驻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现扶贫目标提供组织保障。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强化考核,严格奖惩。把扶贫攻坚的实绩,作为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有行业扶贫任务的部门及定点扶贫单位,把落实扶贫责任的情况列入绩效考评和年度班子考核的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特别是省委骆惠宁书记对吕梁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六个坚持”“六新目标”要求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扎实组织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找准短板和薄弱环节,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市开展以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的脱贫攻坚“春季行动”,抓典型、抓项目、抓举措,为圆满完成20xx年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按照省委骆惠宁书记“精准的方略要在动态中坚持,产业扶贫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速度要加快,涉及到扶贫的一系列改革要深化,贫困村的党支部和帮扶力量扶贫工作的能力要提升”的“五个要”要求,通过各级领导牵头抓一批典型、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制定实施一批扶贫产业计划和项目、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推进一批扶贫改革举措等“五个一”活动,形成推进工作的政策措施,深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产业扶贫、生态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护工护理培训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两线合一”、激发内生动力、县际结对帮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不断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重点任务。
(一)在动态中坚持精准方略。把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贯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始终,把精准理念体现到脱贫攻坚各个环节。在做好“脱贫一批、验收一批,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减法”的基础上,对脱贫后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返贫的,采取“返贫一批、再扶一批”的方式做好“加法”。以县印发《20xx年度精准脱贫帮扶手册》,确保精准方略在动态中贯彻好、实行好、坚持好。(责任领导:雷建国、李俊平,责任单位: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陈林强)。
(二)突出抓好特色种养加产业扶贫。全面推进特色农业产业脱贫行动计划,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功能性农业。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建立新型合作组织,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搞种植,搞养殖,发展配套加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利用春季行动的时间,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规划设计一批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牵头带动、利益联结、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扶贫产业项目,4月底前完成市县乡村四级扶贫项目库建设,真正建立起“一村一特色、一户一项目”产业扶贫机制,让更多接地气、有特色的产业和项目遍地开花、涌现在村头田边。(责任领导:李俊平,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堂、刘凤平)。
(三)全力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速度。按照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两年总交账”的要求,市委书记、市长每人包联一个易地搬迁村,10个贫困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分别包联一个移民扶贫搬迁项目,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旧村复垦、经济林增效、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济、新产业培育、劳务输出等后续保障工作,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利用春季行动的时间,把总体进度赶上去。对20xx年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确保上半年分房到户;对20xx年计划建设的项目,争取在3月底前办结前期手续并全面开工建设,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五年任务三年完”奠定基础。(责任领导:李俊平,责任单位:市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陈林强)。
(四)扎实推进生态脱贫。坚持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重点抓好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建设,力争有造林任务的贫困乡、贫困村全部成立造林合作社,并在今年春季迅速展开造林脱贫工作。抓好退耕还林,落实好上一轮退耕还林103万亩补助兑现,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92万亩兑现进度;落实好公益林管护政策,新聘一定数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护林员和巡护员;抓好经济林提质增效,重点实施20万亩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项目,改良品种6万亩。利用春季行动时间,完成全年120万亩造林任务和85.2万亩退耕还林任务的70%,完成6.8万亩退耕还草春季整地工作。(责任领导:李俊平,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刘凤平)。
(五)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年内计划在10个贫困县区285个贫困村,建设总规模189.392mw的光伏电站,确保年底前并网发电。加快20xx年、20xx年光伏扶贫项目进度,确保5月底前全部并网发电。(责任领导:李建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权威、陈林强)。
(六)进一步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政策支持五大体系,贫困人口参训比例超过50%,年内培训12500人,就业10000人。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大型家政企业合作,引进北京、太原等地家政服务机构,帮扶培育带动本地家政企业发展。建立专门机构,跟踪服务外出就业人员,积极推行“员工制”管理,为护工融入城市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开展“吕梁山护工”系列宣传活动,开发吕梁护工大礼包等,进一步扩大“吕梁山护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责任领导:雷建国,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光华)。
(七)大力提升贫困村的党支部和帮扶力量扶贫工作的能力。全面加强农村“三基”建设,坚决落实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利用春季行动的时间,加大对乡镇书记、乡镇长、贫困村“两委”主干、第一书记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贫困村的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提升各级干部的帮扶能力。(责任领导:秦书义,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郭宏波)。
三、工作措施。
(一)进村入户集中解决一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骆惠宁书记“五个要”等,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市县乡三级万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深入研究、解剖麻雀。在调研摸排的基础上,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做一次全面诊断,切实找准突出问题,分析透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月底前,市级领导针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15个薄弱环节和具体问题领题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形成面上推动文件,并牵头负责落实。(课题附后)(责任领导:李正印、王立伟,责任单位: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责任人:雷建国、李俊平、陈林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
(二)各级领导牵头抓一批典型。坚持以上率下,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包联抓项目,市级领导包县包项目、县级领导包乡(镇)包项目、乡级领导包村包项目、村级领导包户包项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典型。市级领导重点围绕10个贫困县的18个典型,按照市级领导出征挂帅、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2-3名科长具体负责的方式,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每个贫困县都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项目附后)。县乡村领导也要分别牵头抓一批典型,推动更多接地气、有特色的产业和项目遍地开花、涌现在村头田边。(责任领导:李正印、王立伟,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
(三)制定实施一批扶贫产业计划和项目。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以县、以乡、以村分别制定产业扶贫计划,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制定兜底脱贫计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制定致富产业计划,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致富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计划和项目、每个贫困人口都有脱贫门路。根据年度工作任务,2月底前制定完成各类扶贫产业计划,春季期间启动一批重点扶贫产业项目。(责任领导:李俊平,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堂、刘凤平)。
(四)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1、“传承好家风、争创文明户”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守法诚信、弘扬美德,教育子女孝敬父母,形成孝老爱亲、赡养老人的良好道德风尚。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责任领导:雷建国,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薛波)。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支持今年拟退出贫困村的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去年冬季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整治行动,加强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划定区域、明确责任、限期完成,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向纵深推进。(责任领导:张广勇,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委、市交通局、吕梁公路分局、驻吕高速公司等,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靳东征、贾誉、王吉、闫志雄、锁文录等)。
3、春季“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在去年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为主的三大战役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开展以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为重点的春季“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为农村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责任领导:李安林,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赵平)。
(五)推进一批扶贫改革举措。
1、扶贫“两线合一”兜底脱贫。研究出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的实施办法,结合年度脱贫规划,全市整体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再提标20元,实现退出贫困县和低保贫困人口低保线略高于贫困线目标。围绕动态中实现精准,通过政策创新,集中财力,在统筹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的同时,20xx年先解决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兜底脱贫问题。(责任领导:张敬平,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刘学良)。
2、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大力推广购买式造林、合作式管护模式,坚持增绿致富双赢、造林管护并重、林牧二业并举,重点实施机场周边二期绿化、高速路和国省道通道绿化、宜林荒山绿化,让群众在造林绿化中有更多更稳定的收入来源。(责任领导:雷建国、李俊平,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刘凤平)。
3、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借鉴推广孝义市“精准扶贫贷”、临县“扶贫合作社承贷+贫困户使用”、文水大象农牧集团“公司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分红”等金融扶贫模式,扩大覆盖范围,切实解决贫困户贷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探索研究符合贫困户需求的产业、财产、教育、医疗等方面保险政策,全面推广农业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在因灾、因病、因学等致贫方面增加保障,切实发挥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责任领导:竟晖,责任单位:市人行、市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市保险行业协会、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王珍云、赵龙、刘继民)。
4、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方式,全面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研究加强监管、绩效评价和问责的有效措施,实行扶贫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制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完善扶贫项目管理制度。4月底前,10个贫困县区按照扶贫项目库,拿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盘子。(责任领导:竟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责任人:耿万林、各县市区长)。
5、创新社会力量扶贫方式。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包干扶贫行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人士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活动;探索社会扶贫基金机制,重点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建立企业与贫困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责任领导:雷建国,责任单位:市工商联、市经信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郭建峰、王子康、王海生、郭清智、李晓娥)。
6、完善县际结队帮扶机制。孝义、汾阳、文水三个非贫困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帮扶资金,重点用于结对贫困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采取企业订单、干部挂职、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支医、支农等方式,加大对贫困县产业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等事业发展的人才支持。(责任领导:张广勇、马文革、李小明、李俊平,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厅、相关县市区,责任人:相关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王阳平)。
7、集体经济破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户利用扶持资金、互助资金、小额信贷等加入农民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扶贫龙头企业,实行保底分红,培育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责任领导:秦书义,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经中心、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郭宏波、史兴唐)。
8、探索资产性收益机制。研究制定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办法,按照保障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优先受益的原则,综合测算建设成本、运营费用和分配比例,确保年内收益分配到户、村集体收益增加。总结推广石楼沟域经济、方山桥沟模式等资产性收益分配模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责任领导:李俊平,责任单位:市农经中心、各县市区,责任人: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史兴唐)。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春季行动”这一仗,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由市委书记李正印任第一组长、市长王立伟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挥调度、统筹协调、督促考核等日常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敢抓敢管、亲力亲为,以上率下、示范带动。10个贫困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带头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认真抓,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月下旬或4月初,召开全市脱贫攻坚现场观摩会。
(二)压实工作责任。2月3日,全市动员部署,进一步压实市县乡村和市直相关部门的责任,形成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对脱贫攻坚“春季行动”的实际成效负总责,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10个贫困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围绕脱贫攻坚“春季行动”制定具体。
工作方案。
突出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确保“春季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大范围、深层次宣传报道脱贫攻坚“春季行动”的开展情况。加强动态报道、深度报道和典型报道,特别是要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对先进典型及时宣传,对负面典型予以曝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充分调动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全市营造出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务求工作实效。各级都要细化工作任务,拉出工作清单,明确责任分工,量化责任到人,做到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指标化。实行周报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加强沟通联系,紧密衔接配合,及时通报相关情况,研究解决困难问题,确保整个“春季行动”高效有序开展。考核结果作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一
我村结合《xx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年)》,实现贫困人口每年递减10%,xx年达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帮助贫困对象找到新的产业转型思路,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更好的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特制定了xx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xx村把“一升一降”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一、工作目标。
我村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和辐射功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通过综合采取特色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基础设施帮扶、互助资金帮扶、合作社带动帮扶、保障帮扶等帮扶措施,确保到xx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确实让扶贫政策改变贫困户的贫困现状。
二、基本任务。
对全村xx户xx人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通过“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单位、一户一帮扶联系人”等措施,重点对因灾因病等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产业项目、经过扶持当年能脱贫的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力争xx年内成立一个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生猪合作社带动村民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年内xx人脱贫致富。
三、帮扶措施。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经济果园:组织贫困户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或向有关部门申请组织技术人员上门实地指导樱嘴桃种植技术,利用现有果园,进行产业转型,引导部分有条件村民连片先行试种,实现脱贫致富。
(2)蔬菜种植:举办蔬菜种植相关技术培训班,引导部分有条件的群众进行蔬菜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3)劳务输出:积极联系当地企业或与周边县市企业加强联系,帮助贫困户均输出劳动力。
(4)养殖业帮扶:利用我村现有几个养殖厂为基础,建立帮扶措施,从技术上,资金上,政策扶持上给予帮助,真正让村民从养殖业走向致富路。
(5)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为贫困户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重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难发展、路难通、水难饮问题。
(三)积极提供互助资金帮扶。
创新扶贫模式,对重点贫困户的贫困人口给予资金信贷扶持,有效缓解贫困村、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民,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推动合作社带动帮扶。
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争取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带动,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有力确保保障帮扶。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抓好三个工作环节:
一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首先是由各村小组召开户主会会议,按上级文件要求,重新评定贫困人口。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然后将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户和低保户,建立规范的档案。
二是把扶持措施搞对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把帮扶责任落到位。以“三送”平台为载体,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参与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同时建立和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定期督查通报情况,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二
20xx年是组织实施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伊犁州安排布署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对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邓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会议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扶贫观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抓住机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4个重点乡和 40个重点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从本县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好自治区扶贫办【20xx】36号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庭院经济、计划生育、残疾优扶、畜牧兴家、扶贫救助、抗震安居、技能培训、劳务创收、产业带动、社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
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抓好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推进尼勒克县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0xx年,全县要完成自治区下达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计划2036人392户的脱贫任务和伊犁州下达的3326人595户脱贫任务,争取使20%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58元和超过动态脱贫标准,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县确定400户脱贫重点户,争取人均增收400元。
全县通过缺项补项确保20xx年自治区验收的4个重点村基本达到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标准。
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 2000人,重点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2000户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
(一)抓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坚持高位推动,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完善缺项补项项措施,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支持农口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验收村“五通”、“五有”、“五能”的缺项补项问题,当年财扶项目资金70%将用于验收村和试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
首先确保四个验收村(克令乡萨拉尕什村、乌赞乡吐尔克买里村、胡吉台乡乌兰布鲁克村、乌拉斯台乡巴彦郭勒村)完成整村推进缺项补项任务。
重点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的落实,争取财扶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外资项目、社会扶贫五块资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实施50个以上的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建设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万人。
积极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减贫重点放在西三乡,通过区域性扶贫开发,缓解我县连片贫困问题。
同时,20xx年全县将争取和确认10—20个州级和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扩大扶贫开发的覆盖面。
认真实施好抗震安居扶贫工程,完成2698户抗安工程任务,结合整村推进验收计划,把抗震安居工程作为扶贫开发一项十分重要工作稳步推进。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和实施好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实现23个“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元,争取10“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的目标。
(二)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着重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职业学校和扶贫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全县将确认20—50个技能培训点,全面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尤其要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农民的汉语培训。
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餐饮、运输、建筑、家政服务等行业。
积极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输出转移,大力实施“5+2”劳务创收扶贫工程(即:每年输出贫困劳动力 5000人,年净创收2000元),拓宽非农收入的领域,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使当年非农收入的增长额占到贫困户增收额的40%以上。
20xx年,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农牧民总数达1万人(次)。
(三)抓好产业化扶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的功能。
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贫困人口农牧业生产性收入、提高贫困乡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实施“5321”产业扶贫工程(即:争取到20xx年每户户均达到5头牛、30只羊、20只鸡或鹅、10亩农作物高产田)。
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同时,要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改革步伐,走牧民定居、牧农结合的路子。
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贫困乡村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做大做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确认新疆褐牛、伊犁白鹅、尼勒克县“六辫红”大蒜、脱毒大蒜、鸵鸟繁育等5—10个示范乡和示范村。
20xx年,全县将确认3---5个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1-2个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
(四)抓好社会扶贫,构建和谐扶贫运作机制。
坚持进村入户,实施干部包扶。
加强与中央、自治区、州直机关等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扶贫协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的沟通交流,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扬扶贫济困的美德,扶持贫困乡村发展。
挖掘社会扶贫内在的潜力,拓宽社会帮扶领域和方式,既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对口支援,又切合实际状况解决吃穿住等实际困难,既无偿扶贫济困,也互惠互利进行双赢合作,不拘形式,突出成效,使社会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积极实施好“42225彩虹计划”社会扶贫工程,即:州、县、乡、村四级责任帮扶4000人结对子帮扶2000户贫困户。
另外,200名社会扶贫志愿者帮扶200户贫困户,争取社会各界扶贫总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筹建尼勒克县扶贫基金会;助建2个扶贫医院和5个“扶贫超市”,全面推行县级机关定点帮扶村量化考核制度,加大县级机关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的公示、宣传、总结、表彰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举全县之力,集全社会之能,解群众之贫,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使社会扶贫成为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抓好进村入户,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突破性增长。
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核心任务,用增收体现扶贫开发的效果。
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扶贫到户的增收方案,一户一户地制定增收措施,确保覆盖面广、带动力强、见实效快的增收措施进村入户。
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和特长,逐户研究设计扶贫项目,彻底改变分散使用力量、不分贫富一起扶的现象。
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全面掌握贫困户受益的情况。
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进村入户工作,避免表现化、形式化。
重点实施好安居乐业庭院经济扶贫工程,其内容是“四带”、“五起来”,(四带:带着感情去乡村、带着亲情去农家、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五起来:房子亮起来、院墙围起来、院内绿起来、家禽养起来、劳务输出干起来)。
20xx年,全县要建立和确认10庭院经济扶贫示范小区;万头优质奶牛县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选定一个扶贫开发重点乡新建一个千头优质奶牛乡;选定一个重点村为新建百头优质奶牛村;启动和新建“大蒜村”、“肉鸽村”、“贝母村”、“养牛育肥村”、“养羊育肥村”、 “大棚村”、“刺绣村”、“鸵鸟村”、“土鸡村”、“养鹅村”、“火鸡村”等15个专业村。
同时,重点实施好计生扶贫幸福工程、残疾人优扶工程和贫困妇女 “畜牧兴家”扶贫工程,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
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引导、支撑、辐射功能,确保扶贫效益最大化。
加大对自治区确认的小康建设示范乡和示范村的投入力度,同时,确保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100%。
另外,认真实施好“两建一补”扶贫救助工程,即:建立扶贫救助基金会,建立扶贫救助网络,除对低收入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定补救助之外,由县扶贫救助中心利用扶贫救助基金对农牧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尝试和开展实物供给等救助活动。
(六)抓好科技扶贫,引领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科技扶贫为主线,向科技要扶贫效益,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以促进贫困乡村和农牧民稳步增收。
充分发挥尼勒克县的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建好基地;滚动发展,综合开发。
着重建设好脱毒大蒜、脱毒马铃薯、旱作马铃薯、新疆褐牛繁殖推广、驼鸟繁殖、澳州羊驼引进、肉鸽养殖、火鸡养殖、伊犁草原牧鹅养殖、哈萨克妇女刺绣、果蔬保鲜库等10个科技扶贫基地。
20xx 年,要依靠先进实用技术的导入,培育特色产业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牧民,让贫困农牧民从科技扶贫的实际应用中增长致富本领。
争取自治区科技扶贫成果展示会在我县召开。
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将提高我县科技扶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绩效。
(七)抓好和外资项目,拓展外资扶贫领域。
积极拓宽外资扶贫的范围、领域,丰富外资扶贫的内容,不断增加合作伙伴,开展富有成效的投资合作项目。
构筑外资项目利用平台,建立外资扶贫规划和协调机制,保障外资项目办公室的正常运行,加强与国内扶贫资源的整合,增强外资扶贫的实际效果,为贫困乡村提供更为广泛、更为有力的外资扶贫服务。
具体抓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唐布拉旅游风景区绿色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启动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借助外资参与扶贫开发,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0xx年,外资项目进入启动阶段,按照县委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协调人员,落实机构编制,保证人员到位。
(八)抓好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建设和制度落实,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1.扶贫开发规划要以乡(镇)场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村为基础,先编制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再在村级规划基础上编制乡(镇)场和县级规划。
村级规划一是要在县扶贫开发局的指导下,按照向自治区申报的40个贫困村指标和县政府依据贫困状况确认定的县级贫困村而编制;二是要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等;三是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评估论证并批准;四是由县扶贫开发局汇总报州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备案。
2.通过规划建立20xx-20xx年县、乡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
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0月份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县政府规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原则和程序进行适当调整。
今后每年度的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必须从扶贫规划项目库中选择编排,凡未列入扶贫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不能安排使用扶贫资金。
3.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在自治区下达的资金指标内,从本县实际出发,贫困村之间适当平衡,但也要体现重点,其中 70%用于自治区当年验收的贫困村发展生产。
同时,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不得高于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项目要由县扶贫开发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申报,项目下达后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安排下方可组织实施。
4.要巩固“制度落实年”的工作成果。
全县的扶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扶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人员,高质量地完成建档立卡任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设立微机档案。
另外,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控。
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对财政扶贫项目运行、扶贫资金管理、扶贫效益分析等情况继续进行绩效考评。
同时,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尼党发[20xx]11号《关于进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县、乡、村三级层层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坚决实行扶贫开发“一票否决制”。
县财政20xx年列入预算的100万元县级扶贫配套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研究扶贫项目,并落实到当年农口资金整合的重点验收村。
(九)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高位推动,坚持扶贫就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20xx年扶贫开发继续实行高位推动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场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作为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精神以及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工作导向的具体行动落到实处。
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扶贫开发中强化政府行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
同时要切实充实和加强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力量,稳定人员,改善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
要认真落实尼党发【20xx】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人事、机构编制要大力支持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强化部门职能,强化考核管理,切实保证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十)加强调研,全面协调,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调研,全面开展扶贫规划工作。
扶贫规划工作是深入各乡、村和贫户整个工作的过程,是反复思考形成思路的过程,也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
这是要求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
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一是认真总结“十五”扶贫开发的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三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四是深入了解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和群众的所想所盼的问题;五是充分应用已有的扶贫成果,超常规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任务重、难点多、压力大,但我们相信,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三
街道共辖9个社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510人,2017年初贫困户418户,766人,2017年预脱贫687人,2018年兜底79人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强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规范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完善扶贫车间移交手续,对危房改造工作中面积严重超标的取消补助资金,移交县执法局处理。对30万元扶贫资金,与姚垓森农食用菌合作社签订了合同,确保了资金落实到位,贫困户能早日分红见利。
二是强化工作责任。街道、管区、社区(村)主要负责人是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扶贫工作当做当前第一要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好抓实,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扶贫政策和上级部署要求。细化包保责任,街道干部包户包人,是扶贫工作直接责任人,全面负责贫困户的档案材料、脱贫措施的制定实施等。
全面落实上级扶贫政策,用足用好棚改政策,着力实现五通十有,确保实现贫困户三保障;
积极引导开展社会扶贫,努力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格局;
规范扶贫项目管理,确保贫困户长期受益;
加快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加强对贫困户危房改造的监督管理,确保了按要求、按标准、按时限完成任务。
四是强化监督考核。我们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对村级科学发展观年度考核重要内容,脱贫攻坚成为衡量村级两委班子、主要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同时,街道纪工委组成专项督查组,对扶贫工作领域中弄虚作假、阳奉阴违、工作敷衍的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对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格依法依纪处理。
尽管脱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和艰巨,但我们将以愚公移山的志向,强烈的责任担当,精准发力、扎实苦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3项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先试先行,系统扶贫、科学开发,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山区实际、注重群众增收的脱贫奔小康之路,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呈现出奋进赶超的良好态势,一个大扶贫、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强大气场已在我县形成。现将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围绕省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78个贫困村、34332个贫困户、106781个贫困人口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年-年度实施项目录入工作。
5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
(三)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企业联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已就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于全县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全县共计向11个乡镇派驻了11个农村工作队,向78个贫困村派出了137家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实现了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1万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联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6体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7%;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化小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建设;以22个试点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__和三边三化行动,分别创建省级宜居村庄6个、生态村6个、绿色示范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中国好空气__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全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
7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有合格卫生室的行政村达100%,有合格乡村医生的行政村达87.5%;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
(六)扎实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年度片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116.1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县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5.83亿元,完成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建农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建乡镇福利院3所;实施农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造农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农村互联网覆盖率92.8%。
8倾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7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10.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机制、好模式、好办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统筹和四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亮点;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当向乡村旅游扶贫、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倾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共建示范区的新思路。
(八)扎实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将扶贫开发纳入全县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编制了全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文本。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争取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为2825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9750万元,老区重点村建设项目175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到户试点项目1500万元,国家雨露计划试点项目15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试点项目1750万元,产业扶贫到户试点项目3000万元,片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00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3000万元,贫困村信息化及扶贫政策业务培训项目1000万元,老区连片开发、中央彩票公益金、科技扶贫、扶贫救灾、扶贫公路建设等其他竞争性扶贫项目2500万元。
二、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很重。截止目前,9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认定的省级贫困村7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4.9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4万,占农村常住人口的36.13%。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较慢,还有相当多的农村扶贫对象没有享受扶贫政策,没有脱贫致富,迫切期望得到更多的关心支持。党中央提出,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短短的6年期限内,我县要让新一轮重新认定的78个贫困村、10.8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让全县40万人实现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扶贫开发任务非常艰巨。
(二)贫困人口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尽管全县减贫增收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城中村、路边村、示范村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反过来看,在全县的偏远山村还有很多农民吃不上水、看不起病、住不上房。据调查,在我县10.84万贫困人口中,有50%左右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边远山头村。要实现全县全面整体脱贫,不仅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大、产业布局难、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更给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10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更不用说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由于交通不畅,山上的特产运不出去,山下的肥料等农资运不进来,极大地影响了困难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致贫原因非常复杂,返贫现象凸显。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返贫机率高,稳定脱贫难度大。残疾、疾病、灾害、多子女、无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大部分贫困人口负担重、经济较为贫困,其中因残疾、疾病等身体原因致贫的比例较高;不少贫困家庭因教育、医疗问题而致贫,有的贫困户人病了无钱治,处在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状况。据调查,因年老而缺劳动力致贫、因病因教返贫、因缺技能致贫的现象在全县贫困群体中均占较大比重,全县年度返贫人口在1.1万人左右,返贫率高达1%。
(五)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总量小、本级财政收入低,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扶贫开发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部分农户扶贫开发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11理与使用进行了全面审计后,大多数扶贫专干思想包袱很重,无形中更加大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的难度。
(七)对精准扶贫政策不适应,一些地方不是很信任。当前,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已顺利完成,大的氛围很好,但基层反映对帮扶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帮扶工作队能否真扶贫,老百姓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持怀疑态度。如果帮扶工作队得不到落实,帮扶措施不能到位,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前期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又成为一项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三、
下半年工作打算。
新常态下,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半年,我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创新发展主旋律,锤炼苦干实干硬作风,围绕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奋力新作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把攻坚龙头舞起来。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我县将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牢牢锁定扶贫攻坚主战略频道不变,动态推进实施扶贫项目工程建设,把扶贫攻坚的龙头舞起来。
12环保型扶贫产业,以山庄、农场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型扶贫产业,以人文、山水等为支撑的养生休闲型旅游扶贫产业,以毕文化为统领的多元结构型文化扶贫产业,促进扶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柱筑起来。
(三)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扶贫品牌树起来。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地域、全区域、全时域、全领域发展旅游,创新旅游扶贫模式,走有山区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把全域旅游与基础扶贫相结合,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切实把扶贫攻坚建设转变成为旅游扶贫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把扶贫品牌树起来。
(四)锁定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把扶贫对象扶起来。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贯穿到扶贫开发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建档立卡锁定78个贫困村、34301个贫困户、10.84万贫困人口。大力实施1+3精准扶贫品牌,把贫困村、贫困户等重点扶贫对象扶起来。
(五)层层分解扶贫脱贫任务,把扶贫责任担起来。对照年基本消除贫困,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目标,把扶贫开发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层层签订军令状,级级压实分解目标责任,倒排工期,倒逼进度,精准发力抓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切实把扶贫主体责任担起来。
2021年澄江街道党工委、13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按照区扶贫办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完善各类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着重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精准帮扶等方面下工夫。街道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强化执行,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现就澄江街道2021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澄江街道办事处位于宣城市市区北部,辖四个城市社区、两个农业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9860人,其中农业人口4856人。经过2021年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目前我街道建档立卡人口是73户117人。其中特困供养户14户18人,低保户39户69人,一般农户20户31人。致贫原因:因病致贫21户,因残致贫33户,因灾2户,缺技术5户,缺劳力2户(因病、因残为主)。
二、主要工作。
14今年9月将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突出问题大排查中的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二)、全面完成各类问题整改。今年我们把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家和省考核、各级督查暗访等反馈的各类问题的整改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工作。坚持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家和省成效考核、各级督查暗访等反馈的问题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一体解决。我们对照问题清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共查找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十四类、国家和省扶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十类问题,及区级督查反馈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作清单,明确责任领导、整改任务、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及整改工作成效。坚持举一反三,在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整改上同时用力,在治标与治本上协同推进,建立完善了问题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彻底纠正老问题,切实防止发生新问题、已解决的问题出现反弹。
15助3名贫困户申报了区内转移性就业,每人补助1200元,补助全部发放到位。四大员:帮助7名贫困人口分别申报了生态护林员、巡河员、护路员等辅助性岗位,每人每年可获得报酬3600元。教育扶贫:为7名贫困在校生申报了教育扶贫及雨露计划补助,2021年春季补助已全部打卡发放,秋季雨露计划已完成核对申报。健康扶贫:帮助所有建档立卡户购买新农合,帮助19名贫困人口享受351、180政策,获得医疗救助资金达54万余元。社保兜底:帮助186人次办理低保、特困供养等补助达32万余元。
(四)、全面完成2021-2021年项目库建设。为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计划组织和管理,规范扶贫项目申报程序,择优选定项目,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立项,更好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我办严格按照省、市、区扶贫部门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做好扶贫项目库建设工作。共帮助辖区73户贫困户申报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公益岗位等项目28个,总投资97万余元,受益达443人次。
16实情况。三是对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和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进行摸排,加大对脱贫监测户的帮扶力度,积极探索对边缘户进行救助帮扶的方法和途径。四是开展入户调查,核实贫困户基础信息,及时做好人口自然变更,更新和完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确保系统数据与真实情况完全一致。
17和幸福感。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1年以来,虽然脱贫攻坚工作能紧跟上级的步伐,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每项任务,但是任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中央和省、市、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学习不深入、不系统,政策掌握不透彻,情况掌握不准确。二是虽然能够帮助贫苦户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但是遇到一些复杂问题还是缺少办法。三是精力投入不够,因街道土地征迁任务较重,信访维稳压力陡增,造成在精准脱贫上时间精力投入尚有差距。我们将针对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抓紧时间整改。一是抓住一切机会组织街道干部、村干部抓紧时间学习脱贫攻坚政策和业务知识,学深、学透,将学到的知识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到扶贫工作中。二是整合资源,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贫苦户解决疑难问题。三是极谋划、主动出击,科学安排好工作时间,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将扶贫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让扶贫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18势,增强精准扶贫的整体合力,确保制定的帮扶措施都能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扎实工作作风。把深入贫困户走访帮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沉下身子,静下心来,积极帮助贫困户找准脱贫路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高帮扶的效果。三是积极寻找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抓住花园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契机,将贫困户土地资产变为股产,贫困人口由村民变为股民,村级股份制企业产生净收益后,使入股贫困户能长期享受分红,形成贫困户增收的长效帮扶机制。同时大力帮助庙埠村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我们将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抓带领贫困户共同奔小康。
让我感想万分。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和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根据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遵循《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结合实际,制定本年度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
四中全会。
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不摘”重要指示要求,发挥教育职能作用,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有学上、上得起学,有效推进并完成教育扶贫工作任务。
坚持教育扶智原则,有针对性地关注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和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紧盯目标、细化举措,锁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贫困村学校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实现教育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一)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精准统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加大对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按照国扶办信息比对确定补助对象,补助资金按学期直接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到卡,建立补助发放台账,健全备案审查制度。
2.落实学前资助政策。凡是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子女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全部免除保教费;在普惠性幼儿园的建档立卡、低保户、孤儿、残疾儿童,按国家政策给予1500元/年/人的资助。
3.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免收学杂费,免费发放教科书;按政策要求对贫困住宿学生给予小学1000元/年/人和中学1250元/年/人的补助,按照财科教〔2019〕30号文件规定,对建档立卡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给予小学500元/年/人和初中625元/年/人的补助。
4.落实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和贫困学生免学费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子女、农村救助特困供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本地高中学校(含职业学校),全部免除学费,并给予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按照2018年秋文件要求分档,建档立卡学生享受最高档资助,1500元/学期/人;一二年级中职学生的国家助学金为1000元/学期/人。)。
5.落实“雨露计划”。积极配合市扶贫办,为职业中专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生每学期补助1500元。
6.落实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及大学生新升入大学资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新考入大专及以上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凡是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一次性资助(路费)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
7.落实保障兜底户的子女上大学资助政策。凡是保障兜底户的子女考上域外大专及以上院校的(民办学校除外),学费完全由政府承担,并给予8000元/年/人的生活补助。
(二)改善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积极推进薄弱学校改造。
继续向上争取资金,新建或维修12所贫困村学校(14个项目)校园校舍,不断改善贫困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保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生活补助政策。
继续组织大学区内市直中小学与贫困村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选派管理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严格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和乡镇津贴、补贴。
(四)发挥教育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
1.积极发挥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作用。继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业务,提高其科技生产生活水平。
2.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按照《市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3月开展“义务教育宣传月”活动,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每个学校要充分利用“爱心超市”,积极发挥爱心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小分队的作用,通过开展捐助活动,结成互助对子,满足贫困学生的“微心愿”。各校要及时家访,针对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包保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尤其要帮助有辍学倾向的贫困学生。督促家长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
(五)扎实开展包保帮扶工作。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保障驻村工作队成员待遇,加强对接走访。继续整合资金,对所包保的新立乡村、镇村、村村,开展小项目扶持、村部建设等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教育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成立市教育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局长任副组长。统筹协调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定期开展督查督导,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严格落实责任。相关科室、各学校要按此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列出任务完成时限;要加大教育扶贫政策执行力度,统筹资源,用好、用足有关政策;要创新教育扶贫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三)加强资金筹措。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补助资金和社会捐资,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标准拨付到位,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教育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氛围营造。积极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范、好效果等,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相关科室、各学校要加强工作总结和资料收集建档,要及时留痕、及时报送相关报表和材料。
(五)加强督查考核。充分发挥职能监督作用,加强重点岗位和环节的监管,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保质保量完成。加强资金统筹管理,自觉接受纪检、审计部门监管。明确时间、任务、责任人,加强教育扶贫工作的督查督办,定期督导,推进教育扶贫项目建设。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后续帮扶,巩固提升成果,实现稳定脱贫,确保贫困群众不返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我镇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基本方略,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脱贫成果巩固战,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确保在2020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持续增收、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和群众认可度。继续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建设,完善落实各项脱贫政策保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户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战役,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持续推进产业带动脱贫。推进特色种养业奖补,支持贫困户自种自养发展1-3个稳定增收的特色种养项目,全面完成自种自养贫困户产业达标任务。深化“四带一自”和“三有一网”产业扶贫模式,加大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带贫力度,各村努力培育1-2个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种植中药材、猕猴桃、观音豆腐、木榨油、高山蔬菜和生态养殖等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切实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长期可靠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光伏扶贫电站稳定运行,提高农光互补效益。积极探索多种投入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持续推进消费扶贫促增收。充分发挥电商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鼓励和支持广大贫困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依托现有电商综合服务网点,畅通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把剩余的农产品拿到网上销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利用包保结对帮扶开展帮扶干部代售活动增加贫困户农产品附加值,提高贫困户收入。
(三)持续推进转移就业脱贫。继续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确保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得到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各类公益岗位,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强化现有公益性岗位管理,严格按照《镇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工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打卡,营造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氛围,对不能胜任的岗位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帮扶贫困家庭增收。全面开展就业奖补申报政策,对16至59周岁的贫困户家庭成员有劳动力在县内、县外务工的按照政策要求帮助每户申报就业补贴。
(四)持续推进三项民生保障政策。
1、精准落实住房安全政策。持续推进危房清零行动,继续开展全镇危旧房屋安全排查,并确保排查全覆盖、整改全覆盖,做到应改尽改,应补尽补,不落一户。做好易地搬迁的后续帮扶,重点做好后续产业发展、就业扶持、规范管理等工作,切实提高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351”“180”)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政策,全力提升大病专项救治水平,扩大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优化医疗服务,规范诊疗行为,严防过度医疗。本着积极、稳慎、有序的原则,结合“医共体”,完善现行健康扶贫政策。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加强“1579”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重点疾病防控,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落实各项便民惠民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3、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摸清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加强对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确保不因贫失学、辍学。对因身体等方面原因有特殊情况不能就学的,认真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好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继续实施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做到按时补助兑现,不落一人。
(五)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群众自来水“装的上、量保障、质达标”,吃上“放心水”。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及养护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全镇所有行政村通公交,畅通致富动脉。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保障脱贫攻坚电网建设成效,加快村级光网扩容,推进光纤入户,提高网速和服务质量。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农村教育服务水平,完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功能,完善提升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面提升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服务水平,加快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点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快推进镇康养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推广养老托残模式,提升养老托残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特困供养群体、困难残疾人、困难社会老人生活。加大基层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村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力度,完善文化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3、提升农村环境基本面貌。以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版、增强版、升级版、标准版为目标,全域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完成年度户用旱厕改造任务,完善并落实户用旱厕改造后续管养和公厕管护制度。
(六)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保兜底政策工作,做到精准施保,不断增强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能力。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因突发性事件致贫返贫的防范救助机制,有效防止脱贫户因突发事件返贫。定期对边缘户人口走访,做好边缘户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加强对村内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群体关爱服务。综合运用好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政策,对突发性的因灾等情况出现的贫困群体,实施好生产生活救助,帮助渡难关、解忧愁。
(七)持续推进镇风文明建设。加强对脱贫户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推动移风易俗,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自觉抵制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不良风气。采取多种形式,严厉打击不履行赡养义务、遗弃老人等不道德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红黑榜”管理制度;完善“正威振风”超市管理机制,切实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实施“等靠要”思想贫困户改造工程,进一步强化管理教育。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对参与黄赌毒、封建迷信的贫困户加大打击力度。严格执行贫困户每月一会工作制度,大力加强扶贫政策到户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深入宣传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大力推广脱贫攻坚先进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持续开展“脱贫之星”、“致富带头人”评选表彰,激发贫困群众尊老爱幼、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全面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八)持续开展干部包保帮扶。保持干部帮扶责任不变,继续落实帮扶措施,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持续开展帮扶工作。全力做好政策宣传、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等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九)持续推进党建扶贫。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识别干部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切实把在脱贫攻坚中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使县直驻村专班、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员、帮扶干部5支队伍各司其责,充分发挥效应,进一步提升了乡、村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
(十)持续推进社会扶贫。依托“社会扶贫网”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积极发布物质需求,同时组织帮扶干部在“社会扶贫网”上进行购买农产品。并利用10.17日举办全国扶贫日举办相关文艺演出,动员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捐款、捐物,在各村振风超市设立社会扶贫捐赠室,接受社会各界捐款。
(十一)持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需要,因地制宜、开阔思路、选准路子,坚定不移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加大村级光伏电站管理和对村级闲置厂房、学校、医院、闲置土地等进行流转和招租,使闲置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并加强集体经济管理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脱贫攻坚领导力量,坚持每周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不少于1次,每月召开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例会,镇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和落实脱贫后续帮扶工作情况,检查督导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干部包村、部门单位驻村帮扶、干部对接到户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做到领导力量不变、包扶单位不变、帮扶干部不变、工作责任不变。压实帮扶干部责任,积极倡导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帮销农副产品,加大消费扶贫扶持力度。明确要求帮扶干部对2016年以来脱贫户和其他在册未脱贫户每月走访至少1次,每年不少于12次。
3、强化考核问责。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具体实施责任、驻村帮扶责任,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加大项目资金监管、扶贫工作、重点工程督查力度,严肃查处基层“村霸”“蝇贪”“微腐败”等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查处的扶贫领域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4、注重宣传报道。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弘扬全社会支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正能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脱贫户的思想教育,引导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意识,坚定依靠自身努力巩固脱贫的信心,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后续帮扶,巩固提升成果,实现稳定脱贫,确保贫困群众不返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我乡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基本方略,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脱贫成果巩固战,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确保在2020年底9户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持续增收、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和群众认可度。继续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建设,完善落实各项脱贫政策保障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户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战役,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持续推进产业带动脱贫。推进特色种养业奖补,支持贫困户自种自养发展1-3个稳定增收的特色种养项目,全面完成自种自养贫困户产业达标任务。深化“四带一自”和“三有一网”产业扶贫模式,加大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带贫力度,各村努力培育1-2个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种植中药材、猕猴桃、观音豆腐、木榨油、高山蔬菜和生态养殖等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切实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长期可靠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光伏扶贫电站稳定运行,提高农光互补效益。积极探索多种投入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持续推进消费扶贫促增收。充分发挥电商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鼓励和支持广大贫困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依托现有8个电商综合服务网点,畅通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把剩余的农产品拿到网上销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利用包保结对帮扶开展帮扶干部代售活动增加贫困户农产品附加值,提高贫困户收入。
(三)持续推进转移就业脱贫。继续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确保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能得到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各类公益岗位,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强化现有公益性岗位管理,严格按照《乡村级公益性劳务岗位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工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打卡,营造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氛围,对不能胜任的岗位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帮扶贫困家庭增收。全面开展就业奖补申报政策,对16至59周岁的贫困户家庭成员有劳动力在县内、县外务工的按照政策要求帮助每户申报就业补贴。
(四)持续推进三项民生保障政策。
1、精准落实住房安全政策。持续推进危房清零行动,继续开展全乡危旧房屋安全排查,并确保排查全覆盖、整改全覆盖,做到应改尽改,应补尽补,不落一户。做好易地搬迁的后续帮扶,重点做好后续产业发展、就业扶持、规范管理等工作,切实提高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351”“180”)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政策,全力提升大病专项救治水平,扩大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优化医疗服务,规范诊疗行为,严防过度医疗。本着积极、稳慎、有序的原则,结合“医共体”,完善现行健康扶贫政策。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加强“1579”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重点疾病防控,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落实各项便民惠民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3、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摸清全乡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加强对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确保不因贫失学、辍学。对因身体等方面原因有特殊情况不能就学的,认真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好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继续实施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做到按时补助兑现,不落一人。
(五)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群众自来水“装的上、量保障、质达标”,吃上“放心水”。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及养护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全乡所有行政村通公交,畅通致富动脉。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保障脱贫攻坚电网建设成效,加快村级光网扩容,推进光纤入户,提高网速和服务质量。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农村教育服务水平,完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功能,完善提升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面提升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服务水平,加快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点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快推进乡康养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推广养老托残模式,提升养老托残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特困供养群体、困难残疾人、困难社会老人生活。加大基层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村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力度,完善文化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3、提升农村环境基本面貌。以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版、增强版、升级版、标准版为目标,全域推进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完成年度户用旱厕改造任务,完善并落实户用旱厕改造后续管养和公厕管护制度。
(六)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保兜底政策工作,做到精准施保,不断增强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能力。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因突发性事件致贫返贫的防范救助机制,有效防止脱贫户因突发事件返贫。定期对边缘户人口走访,做好边缘户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加强对村内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群体关爱服务。综合运用好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政策,对突发性的因灾等情况出现的贫困群体,实施好生产生活救助,帮助渡难关、解忧愁。
(七)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对脱贫户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推动移风易俗,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自觉抵制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不良风气。采取多种形式,严厉打击不履行赡养义务、遗弃老人等不道德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红黑榜”管理制度;完善“正威振风”超市管理机制,切实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实施“等靠要”思想贫困户改造工程,进一步强化管理教育。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对参与黄赌毒、封建迷信的贫困户加大打击力度。严格执行贫困户每月一会工作制度,大力加强扶贫政策到户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深入宣传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大力推广脱贫攻坚先进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持续开展“脱贫之星”、“致富带头人”评选表彰,激发贫困群众尊老爱幼、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全面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八)持续开展干部包保帮扶。保持干部帮扶责任不变,继续落实帮扶措施,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持续开展帮扶工作。全力做好政策宣传、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等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九)持续推进党建扶贫。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识别干部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切实把在脱贫攻坚中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使县直驻村专班、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员、帮扶干部5支队伍各司其责,充分发挥效应,进一步提升了乡、村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
(十)持续推进社会扶贫。依托“社会扶贫网”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积极发布物质需求,同时组织帮扶干部在“社会扶贫网”上进行购买农产品。并利用10.17日举办全国扶贫日举办相关文艺演出,动员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捐款、捐物,在各村振风超市设立社会扶贫捐赠室,接受社会各界捐款。
(十一)持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需要,因地制宜、开阔思路、选准路子,坚定不移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加大村级光伏电站管理和对村级闲置厂房、学校、医院、闲置土地等进行流转和招租,使闲置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并加强集体经济管理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脱贫攻坚领导力量,坚持每周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不少于1次,每月召开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例会,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和落实脱贫后续帮扶工作情况,检查督导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干部包村、部门单位驻村帮扶、干部对接到户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做到领导力量不变、包扶单位不变、帮扶干部不变、工作责任不变。压实帮扶干部责任,积极倡导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帮销农副产品,加大消费扶贫扶持力度。明确要求帮扶干部对2016年以来脱贫户和其他在册未脱贫户每月走访至少1次,每年不少于12次。
3、强化考核问责。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具体实施责任、驻村帮扶责任,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加大项目资金监管、扶贫工作、重点工程督查力度,严肃查处基层“村霸”“蝇贪”“微腐败”等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查处的扶贫领域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4、注重宣传报道。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弘扬全社会支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正能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脱贫户的思想教育,引导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意识,坚定依靠自身努力巩固脱贫的信心,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七
“脱贫攻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街道脱贫攻坚。作为具有实体意义的社会单元,街道承载着很多脱贫重要任务。我长期在调研、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街道脱贫攻坚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段: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街道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受益对象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需要采用渐进的方式,首先评估村民参与的热情,然后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脱贫计划,实现脱得彻底、保证质量的脱贫。
第三段:实现统筹协调。
脱贫攻坚是需要多个部门协作配合的一项公共性工程,因此实现统筹协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统一思想,共同形成脱贫的共识;其次,要建立街道办公室轮值制度,保障脱贫工作的顺利推进;最后,要加强信息沟通,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村民只需要通过一个入口就能享受到各项社会服务。
第四段:支持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街道脱贫攻坚需要发挥街道的资源优势,鼓励和培育村民创业自主发展,这样不仅能增加村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街道内产业链的培育和扩大,实现村民和街道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五段:培养应对风险的能力。
脱贫攻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困难和风险。因此,街道脱贫攻坚必须建立规模体系,应车制作,不断地进行风险评估,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同时,也要大力发挥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止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任何偏差或失误。
结尾: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街道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村民为中心,注重规划实施的科学性,提高组织领导力、推进标准化管理,才能达到脱贫攻坚的预期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篇十八
为了深入宣传惠农政策,确保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圆满完成我乡2014脱贫攻坚任务,经研究,制订《城头乡2014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一、方案主题:
以“惠农政策进村入户,党的关怀温暖人心”为主题,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落实,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和充分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方案目标:
通过脱贫攻坚实施计划,实现惠农政策的入户知晓率达到100%,惠农政策落实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全乡低收入人口脱贫率达到50%以上,贫困村脱贫率达到100%。
三、方案措施:
1、开展扶贫政策宣讲和培训。
乡编制惠农政策,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向农民宣传惠农政策,利用培训班向农民培训致富知识、脱贫方案,向全乡1032户低收入农户赠送《城头乡惠农政策选编》,并安排有关人员进村入户宣讲,乡村广播定时播放惠农政策,使惠农政策家喻户晓,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我乡姚台、戚台、徐莫三个村被列入特困村和贫困村。姚台村作为特困村由县农商行实施帮扶。戚台、徐莫两村为贫困村,由乡政府进行帮扶。我乡将对戚台、徐莫两村给予每村五万元的帮扶资金,并将对帮扶项目进行审定,以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来增加集体收入,年终力争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3、对全乡低收入农户的帮扶。
2014全乡低收入户为1032户,贫困人口3129人,按照市县要求,2014年底,50%的低收入户要能够脱贫。围绕此项工作,县乡抽调400余人进行一对一帮扶,每位帮扶人员结对帮扶四户,为贫困户制订脱贫计划,提供致富信息,宣讲惠农政策,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组织保证。
为了使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很好地落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乡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陈晓婷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裴玉龙任副组长,乡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认真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对脱贫攻坚方案的制订以及落实将严格的把关,有序推进。
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对本乡帮扶人员,乡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不能胜任本项工作的,中途给予调整,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对年终评优评选予以一票否决。对脱贫帮扶工作不力的单位和部门责任人,党委政府将采取组织措施,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