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精选18篇)
总结是思考的集中,是对过去所做所见的回顾和概括,更是未来探索的动力。在撰写总结时,我们要做到言简意赅,避免使用过多的俗套词汇和空洞的陈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佳句,可以让您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一
一、教材分析:
《春》这篇文章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陶冶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篇文章作者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着一整体思路来组织文章的,它符合人们认识了解春天的思维规律。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作者运用饱含诗意的语言,用蘸着对春天浓浓的赞美之情的生花妙笔,把一幅幅春的优美画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看之欲往,听之欲醉,闻之欲香。在语言表达上作者既讲究修辞,又注重语言节奏,既讲究词语准确,又注意叠词的运用,可以说,在这种语言表达下的春天,有了春的生机,有了春的烂漫,有了春的温柔,有了春的浪漫,更有了春是一年最美好时机的深刻内涵。让人感觉在春天里,一切都有希望。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品味优美的语言。
3、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重点是学生朗读的过程,品味语言的过程。教法:启发引导法,示范法,比较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的思想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文章和品味语言,他们是结合在一起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写春的古诗文名句。
(一)、美读文章,共分为三个步骤,通过这三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春天的美,同时使学生注意朗读应注意节奏、语音的轻重、情感的抒发等。
1、初步感知文章,生朗读文章,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2、生个人读,读后师作指导(示范读、分析为什么这样读)。
(二)、整体感知春天的美,通过以上的阅读,闭上眼睛回味一下,然后用比较简练而有优美的话概括一下春天给你的印象。
(三)、品味优美的语言,共分为四个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不但让学生体会到本文优美的语言,而且从中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1、让学生自己找出认为最美的段落、句子、或者词语用横线画出来,再准备说一说为什么美(生可简明的写一下)。
2、小组交流,将自己找的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一下,达到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
3、检测与引导,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引导或指导,具体的方法如:换词朗读法(如“花下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中的“闹”换成“叫”)、调整语序朗读法(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调整为“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改写后朗读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改成“桃树、杏树、梨树都竞相开放,红的真红,粉的真粉,白的真白”)在这里让学生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4、总结,总结出这篇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原因。
(1、用词准确。2、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3、运用叠词。4、调整语序。)。
(四)、拓展运用,用以上我们分析的结果,写一段富有感染力、表现力文字,表现一下其他季节的美。这一步骤是品味语言在写作中的应用。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五)、面对朱自清笔下的优美的大自然,想想我们周围的环境,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呢?通过学生的发言,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二
本篇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本文共四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请大家仔细看老师的动作,听声音,猜猜它是哪个小动物?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这样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时学生已兴趣盎然,我马上出示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认读有关动物的几个生字,我会问他们:你还能叫得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吗?小组内先认一认。然后请个别学生认读,再采用带拼音和图片读,去掉图片开火车读,最后去掉拼音读。这样分层进行教学,降低了难度。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紧接着我转入了正题:你们知道吗?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邀请我们当裁判,大家愿意吗?裁判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导入势必会激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比尾巴”。学生自行认读这三个生字,抽读检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步: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裁判,融入课文情境:裁判们,请认真观察动物们的尾巴,呆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喔!然后让学生评动物们的尾巴。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学生要读好课文并不难。接下来,我安排了趣味对读:请大家自由选择一个伙伴,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课文吧。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男女对读、小组合作对读、配上节奏读,抽出几个生字让学生比赛读,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检查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课件出示“我能读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读,重点指导读好问句和轻声词“尾巴”,教师可示范读,和学生竞赛读。师生互动过程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第三步:做“找尾巴”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此时,我安排了一个“找尾巴”的游戏。打开课件,我故作惊讶地说:“你们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尾巴也掉了,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聪明的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屏幕上出现了尾巴错乱的动物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看着板书用“xx的尾巴xxx”的句式说话。通过出示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兴致高,练习起来积极、主动、轻松,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第四步:知识拓展。
遵循语文教学要开放的理念,适当地在课内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我问学生:谁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步:布置作业。
在作业布置方面,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选一道:
1、把学过的动物尾巴的样子说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的板书紧扣课题,图文结合。课题板书在正中,所截取的六种动物尾巴的彩色图片张贴在四周,并且在每幅图上都画了个问号。这样不但展示了课文内容,也为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提供了帮助。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
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四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十课《比尾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既是语言文字的载体,也是一种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以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篇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分两个课时来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笔画“撇折”,会写“云、公、车”3个字。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的识字、写字和朗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其实,作为一名农村的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有着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困惑。农远设施和教育资源光盘的配备,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改进。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教学光盘中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就这样,我有了和以往平淡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构思,我运用了下面这三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属于我和孩子们的课堂:
1、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我利用教学光盘中的“情景导引”把孩子们带入小动物们比尾巴、猜尾巴的情境当中。生动的画面形成清晰具体的映像,让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知,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孩子们的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
2、直观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运用在生字的教学上。光盘里“互动探索”中“识字”、“写字”、“练习”等环节设计都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接触到生字和课文,尤其是“识字”“写字”部分,光碟中播放的每一个读音和每一个笔画、笔顺的书写都更加规范了孩子们的朗读和书写水平,这比起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带有个人特色的书写给孩子们的引导要强很多。此外,我还利用“练习”中的“写一写”、“读一读”、“连一连”巩固加强孩子们的知识技能,这让他们对原本枯燥无味的作业练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更快、更直接地记住了我所教授的新知识。
3、以读代讲法朱作仁先生在《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而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孩子们学习光盘中问句的朗读方式,分步地提出阶段性的问题,让孩子们试着读、试着说,释放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程序。
(一)猜谜激趣,情境导入。
1、首先,我会用声音、动作、谜语等不同形式和孩子们进行游戏,让他们猜课文中的六种小动物,在猜对的同时用电视播放光盘中的小动物们。这样,刺激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2、接着问他们:“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出它们要干什么呢?”当许多小手举起来,孩子们充满童真的声音高兴地说出答案时,我适时地引出课题——比尾巴。相信这样充满欢笑的开始肯定是一堂快乐的语文课!
(二)生字宝宝,等你来学。
1、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认字兴趣,提高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标准,我在教学生字时使用了光盘中“识字”设计,当孩子们读出每个字的读音后,我再播出光盘中的读音,让他们和电视里的学一学、比一比。
2、然后我再让孩子们跟着光盘中的“写一写”,学习书写新的笔画“撇折”和生字“云、公、车”,我也会随着光盘的播放给孩子们做详细的讲解。在这一刻,课堂里会是多么和谐、温馨呀!
(三)趣味对读,熟读成诵。
1、为了实现我的快乐教学,我播放着光盘里的画面和课文内容,和孩子们进行一问一答对读,一边读还一边做着动作。
2、如果学生乐意的话,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同学和最喜欢的方式一块读。
在如此快乐的朗读中,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的,而我们老师的价值体现不也正是在此吗?
(四)拓展游戏,“找尾巴”
1、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课堂中将继续传出快乐的声音,我会出示没有尾巴的小动物卡片和它们的尾巴:“谁能帮帮它们,把它们的尾巴找回来呀?”
2、在找到一种动物的尾巴后,让怀着成功喜悦的孩子将小动物的尾巴贴在黑板上,并用课文中新学的字、词来说说这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我想这一定难不倒他们的!
(五)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是比较狭窄的,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会在课文结束后播放一段教学光盘里的小知识《爱护小动物》。让孩子们将所学的东西转移到自己的知识库里,那么我想作为教师,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快乐和欣慰!
四、说应用。
在教学《比尾巴》这堂课的过程中,我选择的是农村远程教育模式一:光盘教学模式来完成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充分应用了远教设施和教学光盘中的教育资源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生字的教学,在以往简陋的教学条件下,我们村完小教师只能用粉笔一个一个的将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认读、学习,有聪明的教师将白纸用墨水染黑晒干当作生字卡来用,但仍然无法解决部分教师读音不够准确的问题。现在利用教学光盘中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跟着光盘学,跟着光盘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影响了老师,更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课文中所描述出来的小动物们可爱的模样和比尾巴的情境也在远教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光盘中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农远工程为农村学校送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理念。作为农村老师,观摩光盘、钻研和使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将一如继往悉心琢磨光盘中的新理念、新元素,引导自己去把握新课标,实践新课改,把新理念贯彻到每堂课、每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五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6课,这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爱的朋友。共有四个小节,一、二节和三、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样的,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的设计,我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中来进行,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去学习,去探索。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巩固12个生字,会写3个字和练习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由于问号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只有读好问句的语气,才能更好地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读好文中的问句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四、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一年级教材主张学生在玩中学、主动学的指导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4.举一反三法:学习课文之后,通过拓展练习,模仿说话,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积累语言。
以上四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举一反三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在教学中我把演、说、读、贴等活动引入课堂,使同学们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圈一圈等方法,主动探求新知。
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就语文课而言,它一般包括“教案示例、媒体资源、扩展资料”等内容,它把教学时可能用到的资源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们的备课、上课及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教学流程:
1、课前谈话:猜谜语。
2、比赛开幕,激趣导入。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比赛开始,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了解参赛动物,学习生字。
(2)学习第一、二小节。(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二两个小节或者三、四两个小节。)
5、复习巩固生字。
6、写字练习。
7、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好像一把伞。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六
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好认知、训练和情意目标,根据训练点,,用网络优势,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与训练点相关的教学情景。
2、以学生为主体,以个别化,协作式为主要形式,在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形成师生共鸣的态势,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围绕训练点,教师的教学是这样展开的:
一开始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景,把儿童置于活动中,这为复习词语、朗诵课文做好了准备。各教学环节都从兴趣入手,围绕着这个大赛,充分跳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第一学段在朗读的目标上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指名让学生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我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点,发现问句的朗读方法。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再次指名读,齐读。
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图片另外出示了五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七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某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趣的尾巴》,这是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小动物是怎样过冬》中的一节生成课。
动物是孩子们喜欢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小动物是怎样过冬》主题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因此,生成了“有趣的动物尾巴”这一科学活动。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3、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让幼儿掌握孔雀、松鼠、啄木鸟、小燕子等动物尾巴的用途。
难点:让幼儿了解老虎、鱼、袋鼠尾巴的用途。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活动准备:
布偶小猴子一只,各种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提问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再次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往往是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探究心理需要而引起的。教师出示只露出尾巴的小猴子,让孩子们猜猜它是谁。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能够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互动探究、掌握新知。
1、利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动物尾巴的图片(播放幻灯片)。
(通过观察图片这一环节,让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同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小动物的尾巴分别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有可能会说小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长的、毛茸茸的、有的像把小剪刀······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用途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欣赏图片,对动物尾巴的用途进行描述。
[page_break](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尾巴,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尾巴作用的了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朋友知道孔雀、猴子、松鼠等动物的尾巴用途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孩子探究其它动物尾巴的用途。
(《纲要》中指出重视以儿童认知发展为基础,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积累科学经验,促使儿童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2、播放课件,幼儿欣赏《为什么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尾巴》。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借助多媒体的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用处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观看《为什么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尾巴》,让幼儿知道当有其它动物袭击老虎时,老虎可以把自己的尾巴当作武器来保护自己;鱼在游泳时尾巴起到推动作用,加快速度,同时也有方向盘的作用控制自己游泳的方向;袋鼠的尾巴在奔跑时起到平衡的作用,在休息时,与它的后两条腿形成三角形,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丰富的画面,让幼儿分别了解老虎、鱼、袋鼠尾巴的用途,从而突破难点。)。
(三)趣味游戏,玩动输出。
《纲要》中指出要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现有的经验及兴趣创设游戏环境。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动物尾巴的用途,我设计了“找尾巴”这一游戏环节。
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幼儿活动.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去寻找它们的尾巴。小朋友找到之后,互相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再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孩子们可能会说出小动物尾巴的用途。动物尾巴的神奇用途,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尾巴的用途。同时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牵引、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动物尾巴的用途,了解幼儿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提升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目标中要求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不但知道动物的尾巴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帮助它们适应周围的环境,更好地生活在大自然里。因此,教育幼儿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存。)。
教师以小动物的口吻邀请小朋友参加舞会。教师播放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旋律中,活动结束。
(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本节活动课,是以猜测、观察、描述、游戏为主体地教学,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幼儿从中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用途。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环节里,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热爱科学,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八
听了曹老师上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感受颇深。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两者互为促进、补充。因此,教学一开始,周老师就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随着教学深入,采取不同方法,以读促思,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和“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教师扮演小壁虎分别说出这两句话,叫学生扮演小鱼。问:“小鱼喜欢小壁虎的哪中说话方式为什么?”学生比较读、学生反复读后,纷纷选择第二句,觉得这句多了有文明礼貌用语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还可以看出壁虎想借尾巴的着急的心情。于是,借读训练学生语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后在学生能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范读、齐读、分角色读,层层深入,突出体会“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吗”等礼貌用语道出壁虎委屈、难过、焦急的心情,从中领悟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各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曹老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让他们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学生通过充分地、饶有兴趣地读文,理解了课文,培养了语感。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九
今天,听了李老师执教的《比尾巴》一课,可以看得出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空间。下面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教师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习生字一一落实。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三.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
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
四.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
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小朋友做了一个趣味的小游戏。摸摸你们的小眼睛,摸摸你们的小鼻子,摸摸你们的黑头发,摸摸你们的长尾巴!(学生大笑,说:我们没有长尾巴)哦,你们没有尾巴啊。可是昨天与我们见面的小动物课都有尾巴,我们请它们出来,好吗?这样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本堂课的教学脉络相当清晰:游戏激趣复习旧知深入研读比尾巴主干内容拓展延伸写字教学。教师紧扣这样的教学环节展开趣味教学:
师: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说说比尾巴大赛有哪些项目?
学生交流比赛项目的时候,教师随机指导读通句子。
师:动物模特儿都准备好了,让我们小评委们来评一评。请我们的小评委公正公平地给这些动物模特儿们颁奖。
学生们纷纷欲试。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但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运用艺术手段的力量,创造性地把文本的情境搬进了教室,把热闹的比赛现场移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之如临其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且与他们的思维、想象力相协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使他们跃跃欲试,以致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感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乐得学,学得欢,学得成。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教师出示老虎、燕子、狗等动物图片,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然后出示句子:谁的尾巴?的尾巴。进行说话练习,既是对文本学习的提升,又积极开发了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
本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因此,在安排全文的朗读时,汪老师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安排了同桌、男女生、师生问答等不同形式的对读。在朗读指导中还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如长?短?一把伞?等。另外比较有特色的是加动作读。课堂教学进行到学生已经对文本一定领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小动物的比尾巴大赛中去,想一想能不能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既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又可作为课间操,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一举双得。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
值得商榷的地方:
1、从游戏到复习旧知这个环节的过渡不是很自然,教师的引语容易引起误会,分不清是哪一课时。
2、在教学过程中给小动物的颁奖过程中,可安排学生边说边颁奖,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3、要注意细节。写字教学中要注意间架结构的讲解和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八松鼠都读成平舌音,教师没有注意,后来也有几个发音错误。
总之,王老师的课越上越精彩,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无比快乐的学习享受。相信做汪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一
李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程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李老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课堂上,李老师充满了鼓励的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中不规范的语言,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的精彩用语,进行恰当的点评,既鼓励了学生又给予学生信心,显示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抓住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进行教学,取舍得当。在识字的同时,进行词语的理解和朗读的感悟,细致入微,很有效果。板书回顾课文,理清文脉,再次巩固生字,可见灵巧用心。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朱星怡老师和田华老师经过了精心的备课,为我们呈现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可谓各有千秋,听完之后我受益颇多,下面说一下我听完这两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也是任教于一年级,一年级语文,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对于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一直是我最大的困扰,如何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引导孩子自主进行识字,这堂课,田老师抓住低段识字的特点,不断复现的方式,让孩子熟悉动物名称,课堂上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都是为生字的不断复现服务的。从出示课文题目“比尾巴”三个字就让学生开始观察,让学生用加一加或者减一减的方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识记这几个字的,田老师这种随文识字的方式,把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田老师在课前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精美的动物插图,并且分别搭配了相关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在这种颇具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又巩固了生字的学习。一节课下来,田老师一直在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开展教学,非常扎实。
听完朱老师的课,也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朱老师亲切大方地教态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老师的眼球,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恰到好处的课堂调控能力,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上课伊始,用小游戏的方法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字学习方面,从开始的带拼音读生字,到去掉拼音读生字,再到组词语,逐步深入,由易到难,梯度明显。个人认为朱老师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对问号和疑问句的朗读练习,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问句的读法,理解问句的含义,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使课堂变得生动而高效。朱老师在最后的写字环节的教学也是非常的细心,首先对笔画撇折进行强调,然后反复地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熟记笔顺,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去。
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生字的学习还是课文的朗读,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指名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范读、自由读等等,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学习效果明显。两节课都紧扣识字与朗读的教学重点难点,从教材出发,从学情出发,利用多媒体软件,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总而言之,两位老师的课,虽然美中或许略有不足,但是听完之后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自己也开始认真的思考和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经验合理的转化,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二
低段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汪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紧紧抓住了这样的教学契机展开的。
一、趣味的引题,事半功倍。
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小朋友做了一个趣味的小游戏。摸摸你们的小眼睛,摸摸你们的小鼻子,摸摸你们的黑头发,摸摸你们的长尾巴!(学生大笑,说:我们没有长尾巴)哦,你们没有尾巴啊。可是昨天与我们见面的小动物课都有尾巴,我们请它们出来,好吗?这样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趣味的教学,感悟更深。
本堂课的教学脉络相当清晰:游戏激趣复习旧知深入研读比尾巴主干内容拓展延伸写字教学。教师紧扣这样的教学环节展开趣味教学:
师: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说说比尾巴大赛有哪些项目?
学生交流比赛项目的时候,教师随机指导读通句子。
师:动物模特儿都准备好了,让我们小评委们来评一评。请我们的小评委公正公平地给这些动物模特儿们颁奖。
学生们纷纷欲试。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但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运用艺术手段的力量,创造性地把文本的情境搬进了教室,把热闹的比赛现场移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之如临其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且与他们的思维、想象力相协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使他们跃跃欲试,以致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感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乐得学,学得欢,学得成。
三、趣味的拓展,相得益彰。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教师出示老虎、燕子、狗等动物图片,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然后出示句子:谁的尾巴?的尾巴。进行说话练习,既是对文本学习的提升,又积极开发了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
四、趣味的朗读,水到渠成。
本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因此,在安排全文的朗读时,汪老师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安排了同桌、男女生、师生问答等不同形式的对读。在朗读指导中还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如长?短?一把伞?等。另外比较有特色的是加动作读。课堂教学进行到学生已经对文本一定领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小动物的比尾巴大赛中去,想一想能不能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既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又可作为课间操,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一举双得。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
值得商榷的地方:
1、从游戏到复习旧知这个环节的过渡不是很自然,教师的引语容易引起误会,分不清是哪一课时。
2、在教学过程中给小动物的颁奖过程中,可安排学生边说边颁奖,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3、要注意细节。写字教学中要注意间架结构的讲解和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八松鼠都读成平舌音,教师没有注意,后来也有几个发音错误。
总之,王老师的课越上越精彩,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无比快乐的学习享受。相信做汪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三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第二课时。根据教材内容我抓住了两条主线。
趣:本课以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语言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
一年级学生又刚学完拼音不久,识字、课文朗读都只是初步,这样的文章刚好适合他们阅读。由于还处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期,孩子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还不足,可他们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抓住这一点我决定抛开成人的眼光,俯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以“趣”为主线,用故事串连全文,让他们扮演裁判的角色参与到故事中,与文本融为一体,同嬉戏,共呼吸。同时我结合孩子喜闻乐见的比赛、游戏等多形式活动去设计课堂让这节课充满童趣,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语言带给人美好感受。
情:这是一首充满人文气息的儿歌,里面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的兴趣。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情感是丰富的,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抓住这人文情怀,我设计多种情境,让孩子去帮助不识字的小猴,让孩子到动物身边去体验,环环相扣,不断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云、公”两个字;正确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初步培养孩子收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感悟体验文本内容,让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孩子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和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其中教学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读好文中问句。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我注意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字词复习与朗读巧妙融合在一起时饱满而富有深义地读,在故事场景中饱含深情地读,在带头饰表演、唱《比尾巴》歌曲等活动中趣味地读。多种形式结合,课堂上书声琅琅,课堂上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本节课读这一教学重点。
2、情境教学法: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本节课通过故事串连的形式,让孩子扮演裁判、比赛选手,参与到故事中,引导孩子用体验、感悟的方法进行学习。播放动物尾巴视频,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闻,激活情感。
3.多媒体演示法:
在复习生字词,探究动物尾巴,播放再现文本内容的动画,看图猜课文游戏等环节,利用现代化教学这一优势,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1、举一反三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举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图索骥。在引导问句时通过演示动物尾巴,激疑导出问句后,让学生抓住规律,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总结出其他问句。趣味背诵中,头饰上盖着的大问号再次刺激孩子的感官,把类推的方法应用进来快速反应本节课的六个问句。这样从扶到放,使学法得到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层层递进中也逐步突破问句朗读这一难点。
2、查阅资料法:
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在趣味拓展中,让孩子初步学习查阅动物尾巴资料,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视野,帮助积累。
3、观察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动画、教具展示,观察画面,从直观上加深认识和理解。
4、读、品、悟、议、辩、入:
读: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
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懂得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走进文本,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下面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设计了复习生字、整体感知、品文细读、背诵课文、激趣拓展、指导写字六个环节。(幻灯展示)。
现在我就这节课的两大亮点来阐述: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四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十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偏旁“八、鸟”。学会写“云”,学习新笔画“撇折”。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教学中,以游戏“为动物做裁判”活动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强课堂情趣。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课堂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导入,设计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情境,把学生置于活动中,这为老师引导学生识字、诵读课文做好了准备,各教学环节都从兴趣入手,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境中识字具有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在课堂中,要采取多种识字方式,从向生字打招呼,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认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迁移学习成果,发展、积累学生语言。课中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的说话练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读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中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音律美、语言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第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昨天动物王国的狮子大王给李打了个电话说要邀请小朋友们到动物王国去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还让我们去当裁判呢。看,小动物们早做好了准备,连牌子都竖起来了,赶快拼拼吧!课件出示森林动物大会的音乐,出示带拼音的‘比尾巴’。”鼓励学生为比尾巴动物当裁判,从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比尾巴”。强调“巴”读轻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认识参赛选手,自主识字。
在这里,我设计了在课文里面找参赛选手的环节,先读文找选手,再和动物打招呼,去掉动物图片读汉字,然后去掉拼音读字,并且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字的。同时教学新偏旁“八”“鸟”。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第三、认识比赛项目,朗读问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当裁判要了解有哪些比赛项目,在了解比赛项目的时候识记“把、短、扁、最”同时认识“?”采用自由读——师范读——指名读等,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第四、评比比赛结果。
首先让学生在课文里面找到各项冠军,然后给动物颁奖。用“我认为....的尾巴....”在评比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长”、“短”、“扁”、“弯”、“好象一把伞”、“最好看”的意思。并通过颁奖,检查了生字的认读能力。出示比赛结果(六个答案和图片一起出示)。
第五、接下来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是给狮子大王汇报比赛结果,采用师生演读,同桌对读,指名上台演读的方式,让学生达到巩固课文的目的。
第六、拓展训练。
为了配合学校《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在这个环节里设计了读其他动物比尾巴的儿歌。
最后,我又安排了写字的练习。“同学们各个都是出色的裁判员,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该乘车回家了,咦?这儿怎么有几个迷路的字宝宝啊?我们送他们回家吧。”同时出示“云、公、车”这三个字。学习新的笔画撇折,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跟随课件书空,“云:横、横、撇折、点。”然后,让学生在纸上描红,再试着写一写。从而体会规范写字带来的乐趣。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五
《比尾巴》一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和会写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教学中,以游戏“为动物做裁判”活动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强课堂情趣。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课堂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导入,设计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情境,把学生置于活动中,这为老师引导学生识字、诵读课文做好了准备,各教学环节都从兴趣入手,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境中识字具有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在课堂中,要采取多种识字方式,从向生字打招呼,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认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迁移学习成果,发展、积累学生语言。课中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的说话练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读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中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音律美、语言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第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昨天动物王国的狮子大王给李打了个电话说要邀请小朋友们到动物王国去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还让我们去当裁判呢。看,小动物们早做好了准备,连牌子都竖起来了,赶快拼拼吧!课件出示森林动物大会的音乐,出示带拼音的‘比尾巴’。”鼓励学生为比尾巴动物当裁判,从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比尾巴”。强调“巴”读轻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认识参赛选手,自主识字。
在这里,我设计了在课文里面找参赛选手的环节,先读文找选手,再和动物打招呼,去掉动物图片读汉字,然后去掉拼音读字,并且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字的。
第三,认识比赛项目,朗读问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当裁判要了解有哪些比赛项目,在了解比赛项目的时候识记生字。采用自由读——师范读——指名读等,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第四,评比比赛结果。
首先让学生在课文里面找到各项冠军,然后给动物颁奖。用“我认为……的尾巴……”在评比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长”、“短”、“扁”、“弯”、“好象一把伞”、“最好看”的意思。并通过颁奖,检查了生字的认读能力。出示比赛结果(六个答案和图片一起出示)。
第五,给狮子大王汇报比赛结果。
采用师生演读,同桌对读,指名上台演读的方式,让学生达到巩固课文的目的。
为了配合学校《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在这个环节里设计了读其他动物比尾巴的儿歌。
最后,我又安排了写字的练习。“同学们各个都是出色的裁判员,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该乘车回家了,咦?这儿怎么有几个迷路的字宝宝啊?我们送他们回家吧。”同时出示“长、比、巴、把”这四个字。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在纸上描红,再试着写一写。从而体会规范写字带来的乐趣。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设计中我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手、动脑、身心愉悦,实现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六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七
今天我说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课《比尾巴》。这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易懂。识字、阅读直观便捷。四节儿歌中一节与二节相对应,三节与四节相对应。两组儿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由简单的问答式构成,其基本形式是:一节问,一节答。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本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读好问话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贴一贴等方法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者相互综合与渗透。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一年级教材主张学生在玩中学、主动学的指导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引导发现法
4、情境教学法
以上四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在教学中我把演、说、读、贴、圈等引进课堂。
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资源是生字卡片,教学课件,动物图片
本课的教学流程是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给你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在我们的教室里举行一场有趣的比尾巴活动,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参加,下面我们就尽情地欣赏吧!
这样设计,创设了合理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1、在课文中用“ ”画出要求认识的字。
2、给生字条中的字注音。
3、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本课共识11个字。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孩子没有识字能力,开学以来,我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以下识字方法:
(1)看图识字。
(2)猜谜语识字。
(3)游戏识字。
(4)生活识字。
(5)组词识字。
(6)部件组合。
学生根据初步掌握的识字方法,小组合作识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4、交流检查。
教师既是主持人,也是参与者,更是指导者,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播指导。
5、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把字宝宝送到小动物的手里的活动中,通过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巩固识字。
三、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的设置从一年级学生爱探索、喜欢尝试的特点出发,通过动画、声音等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评价比较中发展思维,主动探求问句的读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初读感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结合两组画面自读、对读,教师指点读。多种读书形式交替使用,既不单调,又不乏味,让生字的读音重复再现。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共有四节,一、二节相对,三、四节相对,由问答式构成,写了六种动物的尾巴。比如让学生速读,提出“儿歌中每句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看谁能很快地把它找出来?”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同学们很快就会找出这个词是“尾巴”,学生自主发现了这个词,实际上也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
(二)细读感悟
1、老师范读。
2、领读问句。
提醒学生我们读这样的句子时声音向上扬,就像问读第二声一样。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
3、练说问句
联系生活实际同桌互相交流说问句。
4、对答练读
可分男女生对读、同桌两人对读,小组比赛读
使学生在对读中掌握问句的读法。
新课标倡导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让学生运用1———2节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3 、4节。
(三)熟读成诵
依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的特点,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注意稳定性的提高。在这一环节中,可设计配乐让学生进行朗读擂台比赛,并鼓励学生尽量看图试着背诵课文。擂台比赛充满挑战意味,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这一作业的设计从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课堂延伸到课外,更开放、更有活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真正地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整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上课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李人可老师在教学中,首先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大赛”的情境,告诉学生只要认真通过几关(记忆关、拼读词语关等)考查,就能做上这场比赛的小裁判。这样,她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到了课堂学习中,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因这个情境的贯穿始终而使整节课充满童趣。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如果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识字的兴趣。这堂课上,李人可教师通过分散识字,采用找反义词、找同偏旁的字等等多种方法,很自然地把要认识的生字一一落实,又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可谓行之有效。
《比尾巴》一文的呈现是以上下篇、问答形式出现的。李人可老师在本节课上重点指导了疑问句的读法。她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练读,强化了朗读训练,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了感情,在读中了解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很欣赏李人可老师在最后写字环节所下的工夫。她注重认识新笔画、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的姿势以及对学生写的字的评议,也给了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细致、扎实,值得学习。
综观整堂课,李人可老师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目标明确,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商榷的地方:
1、从游戏到复习旧知这个环节的过渡不是很自然,教师的引语容易引起误会,分不清是哪一课时。
2、要注意细节。写字教学中要注意间架结构的讲解和教学中有一个学生把“松鼠”都读成平舌音,教师没有注意,后来也有几个发音错误。
总之,李老师的课越上越精彩,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无比快乐的学习享受。相信做李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比尾巴说课稿获奖篇十八
《比尾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全文共四节儿歌,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应,第三节与第四节相对应。两组儿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由简单的问答式构成,其基本形式是:一节问,一节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随文识字,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巩固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准备。
六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动物名称卡片。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性的好奇、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导入,引出课题《比尾巴》。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心,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
2、分散识字法。鉴于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还有部分生字采用随文识字。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朗读感悟法。新课标强调阅读要凸显学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完一、二小节后,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己学习三、四小节。在朗读时,我让孩子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孩子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孩子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获取经验、发现问题、互相促进。
2、读读、说说、写写。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理解课文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同桌你问我答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问答读。教学中重视朗读指导,读好问句语气。说说说你还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写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本课时我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裁判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参加比赛动物的名字,多读几遍。
2、出示动物图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
3、出示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1、课文的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文中1、2节和3、4节结构相同,我重点指导好1、2节,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
第一步:老师范读,引导发现动物尾巴的特点,随机识字;第二步:指导读好问句,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第三步: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第3、4节,运用学习1、2节的方法学习3、4节,先朗读,再感悟,体现扶中学的学习方法。
3、趣味对读,感悟理解。
看图对读课文,同桌问答读,自由找伙伴读。
(四)总结全文。
(五)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写好撇折。
(六)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说说你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再出示几种小动物,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
2、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动物尾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