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实用19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总结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之一。总结的方式和角度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创新总结,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一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面是小编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xx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二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xx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三
心得体会。
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4月17日至5月9日,我参加了温泉街道举办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一共安排了五个课题,分别是“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公文写作”、“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和“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特别是听了几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我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人际沟通、公文写作、文明礼仪、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现将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这堂课上,让我明白了个体间的信任与互惠性协作是决定社会群体走上不同发展路径的关键。一些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并非政府能力不强,而是缺乏社会的配合与协同,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的时候经常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就是因为缺乏信任。如果能在工作中集合不同的力量,加强协作,共同协商,共同解决,不但能加快办事效率,更能提高办事成果。
二、“公文写作”课上,福州大学公务员培训中心的资深讲师刘蓓根据她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在行政、企业授课的感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应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实用模式,在常用公文的写作特性、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规范文书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了我的写作技巧,让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讲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
三、“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这几堂课的老师也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精心的指导,让我在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礼仪着装、危机应变、形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往往以工作忙、事情多、时间紧为借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还缺乏自觉地积累材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的意识,还缺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工作中有时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作长时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缺少提高和突破。
学习是无止境的,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成为我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开端。学习是一个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接受锻炼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地、系统地不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凭祥市被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这对其所辖的乡镇该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在乡镇工作的经验,谈谈加强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考。
一、乡镇社会管理的现状。
xx届四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分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然而,现行的乡镇社会管理格局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政府管理职能迷失。现在乡镇工作的基本定式是随着上级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向转,导致乡镇政府无心履行地方社会管理基本行政职能。
(二)行政老作为,服务老观念。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一些乡镇政府应对问题还是老方法、服务群众还是老观念。在社会管理方面,仍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达。
(三)乡镇指导村委会乏力。实行村民自治后,一方面乡镇不能过多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另一方面乡镇对村委会的指导收效不大。原因在于:一是当前村民自治的水平低,机制极不完善,自治等于不治;二是村干部收入低,没有社会保障等,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在乡镇指导村委会工作中,缺乏资金、物资和人力等资源的配套实施条件;四是乡镇干部培训学习时间少,指导水平不高,导致工作效率偏低。
(四)乡镇普通干部管理困难。一是乡镇干部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缺乏积极性。二是干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三是乡镇在人事上没有提拔任用权,普通干部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导致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没有积极性,导致干部管理难。
(五)乡镇公益事业建设难办。一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受益不均,无法建立统一的分摊标准,征收时难度较大。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外的资金收取难。三是部分农户因家境困难无法一次性交清而产生新的拖欠,造成兴办公益事业胎死腹中。
二、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夏石镇是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区党政“一肩挑”试点镇。崇左市友谊关工业园区落户夏石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明显。夏石镇只有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夏石镇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凭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崇左市一流的工业发展洼地镇、现代农业窗口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社会安定和谐镇、队伍建设形象镇。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第一,改革乡镇政权运行新机制,走精简高效之路。要科学设置乡镇机构,采取乡镇党委和政府机构合并设置的办法,设置3至4个综合性办公室,包括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第二,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镇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要制订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第四,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恳谈会和信访导访机制,实行“三变”: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技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四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要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要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按照“积极引导、依法管理、整体管控、确保安全”的原则,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及时跟踪舆情动态、研判舆情走势、评估舆情影响,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舆论。
8、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五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六
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称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总结,供你参考!
在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区委党校李新霞老师《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授课,李新霞老师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数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我们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
学习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龚维斌所讲《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一课,收获较大。
龚老师着重讲了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怎么办?首先他用“五个转变”阐述社会风险不断加大,即资源配置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社会结构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需求结构从低级化高级化转变、社会问题从生存性向公平性转变、社会矛盾从个体性向群体性转变。其次,他指出了中国社会管理在理念、主体、方式、法规、载体、人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后,他提出了加强和创新中国社会管理的内涵、任务、原则、目标等。社会管理就是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其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坚持统筹兼顾、协商协调,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策。其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其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即要实现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构建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北京市制定了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行动方案》,重点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各类社会群体服务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互联网等新媒体管理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等6个方面,开展34项重点工作,推出90项创新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力争用2至3年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框架,开创首都社会建设新局面。
西城区社会服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社会服务管理与居民日益增长的诉求难以快速对接,需要的未解决、提供的不实用等现象依然显著;多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基础数据的共享,制约跨部门服务管理事件的处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分散,难以全面掌控区社会动态,并根据社会问题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亟待加强。结合实际,我们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以社会为本位,以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着眼全方位响应,构建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社会服务管理“响应链”,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责、协作运行的管理格局,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全感知、全时空、全参与、全联动,促进我区社会服务管理的良性运转。全响应格局强调了主体的多元性,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集中体现,也符合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
20xx年10月至11月,我参加了三明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公共课的网络培训。我认真学习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背景及意义、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和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水平、改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健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第一,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取向。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安则全局稳。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基础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管理要素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单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运用和优化管理,必须坚持体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
第四,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第五,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好坏,制度执行到位与否,关键在于推动落实的力度和决心是否够大、够强,必须坚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单项问责、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等责任措施,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积极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导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这次培训我的收获非常大。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八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九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三明电大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非常大,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还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一
2017年12月18日,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在这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是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社会管理内容的“推动力”,2011年11月2日,也就是上几天,周永康同志在陕西考察社会管理工作时再次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部署落实到基层,认真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真正惠及城乡广大群众。基层法院作为执法第一线,肩负着依法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调处纠纷、宣传法律等职责,是社会管理中重要主体。基层法院如何有效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此,我结合基层法院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共同交流。
一、是解决矛盾纠纷,调控社会秩序;
解决矛盾纠纷是基层法院工作的核心工作。基层法院通过审判、调解化解社会矛盾、把矛盾解决的萌芽阶段,从而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效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活动的引导、规范、约束等功能,以达到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
传统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主要以婚姻家庭、遗产继承、邻里纠纷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为主,具有单一性、内部性和不易扩散性等特点。新形势下,随着基层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矛盾纠纷类型、轻重程度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是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而且一定程度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占多数,居主导地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也越容易激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群体性、综合性等新特征。因此,基层法院应根据新时期矛盾纠纷的特点,将审判工作的重心前移,建立以立案为主导、以管理为重点、以服务为核心的审判运作机制。 努力做好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安定。
二、是坚持能动司法,创新社会管理;
司法是解决社会冲突,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司法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以浏阳法院受理的案件为例,2017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002件,2017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348件,2017年增加至7869件。三年的案件增加近3000件。这些都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冲突复杂多样、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息息相关。因此,基层法院坚持什么样的司法理念、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创新社会管理,成为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创新社会管理。具体而言:基层法院应积极运用政策考量、利益平衡、和谐司法等司法方式履行司法审判职责的服务型司法;紧紧关注县域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权益,依法打击非法融资、非法传销、票证诈骗、合同诈骗、民间借贷等经济犯罪,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涉农犯罪,破坏环境生态建设的'犯罪,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对合同、侵权、拆迁补偿、环境污染、劳资、等对涉及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有关案件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案件,组织开展“假日法庭”、“流动法庭”等巡回审判工作,建立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基层法院调解、协调、和解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的优势,多做说服教育、辨法析理工作,真正实现以和谐的方式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三、坚持司法为民,创新法院工作机制;
第一、推进基层法院审判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制定司法公开的若干规定,全面推进审务公开,规范裁判文书上网和庭审直播,开展基层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扩大选任范围。严格规范法官裁量权,推进量刑制度改革,促进量刑公平公正。探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统一案件裁判标准。严格审限制度,开展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一些案件超审限问题。推进审判流程、司法统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第二、创新司法为民工作机制。落实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意见,在诉讼服务、调查取证、档案查询、公民旁听庭审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便利。制定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完善法院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完善简易案件速裁机制,提高审判效率。推广巡回审判,减轻当事人的奔波劳苦。完善司法救助制度,依法为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为一些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申请执行人提供救济金。
第三、创新基层工作保障机制。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推进基层法院经费保障机制体制改革。改革人员招录办法,进一步加强法官助理试点改革,提高信息化水平。继续开展高院、中院、基层法院之间结对帮扶工作,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基层法院的司法能力和保障水平。
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最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们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为我们加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指明了方向,结合基层法院的实际,谈几点如何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看法:
第一、 充分认识法院文化建设的意义 促使法院工作取得实效; 法院文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含有“公正、平等、清廉、严谨、文明、高效、敬业、关怀”等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在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法院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大事。作为基层法院在认识层面上,更要深刻,并且促使基层法院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二、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坚持“软”、“硬”两手抓法院文化,从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着手,打造具有浏阳市法院特色的文化品牌。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优秀法院”“全国优秀法院”等荣誉称号,这些成就荣誉都是对浏阳法院党组成员及全体法院干警努力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我们基层法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二
为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活动实施方案》,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探索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拟选定一个村作为试点,特制定试点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1、创新理念:树牢一个依法管理、服务为先、公平公正、便民利民的农村社会管理理念;
3、创新制度:创立一套群众接受、简便易行、科学合理、运转有效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
4、创新方式:构建一种自我监督、户为基础,自我服务、联户协作,互相监督、激励配合,依法管理、遵规守约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方式。
重点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这个载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
理念、组织、制度、方式,进而形成村级“两委”有威信,组织体系有活力,群众需求有着落,化解矛盾有依托,管理有序,运转有效,文明和谐的农村工作新局面。
三、时间安排与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20日—9月30日) 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名单附后),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启动工作。
2、建章立制阶段(2011年10月1日—10月20日) 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提出应坚持、新建、修订、完善的具体意见,抓好工作指导,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十三项制度的创建:
(1)党员、组长、能人服务联系户制度;
(2)创新村民组长管理制度;
(3)精神文明活动创建制度;
(4)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5)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6)信访稳定制度;
(7)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制度;
(8)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9)农村宅基地审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度;
(10)农村环境保护制度;
(11)遵守村规民约诚信档案制度;
(12)政策性资金群众自愿条件下集中管理使用制度;
(13)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3、完善制度阶段(2011年10月21日---10月31日) 组织专门人员,对已建制度进行审核,明确详细运行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4、推行制度阶段(2011年12月1日)
试点工作开始。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等单位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纪委。
制度办,镇领导小组再集体研究审核。
3、加强学习宣传,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村要切实组织人员加强学习,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种社会管理制度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利于制度的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鄢岗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
《鄢岗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三
稳定乃民生之盾,社会安定有序是人民大众的共同愿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可靠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对我们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及时响应社会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思想观念深刻改变,社会矛盾增加,维稳形势严峻。以上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必将影响民生,不利稳定,改革发展所取到的成果也必将失去。为此,必须立足全局,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持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打好改革发展攻坚战。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按照转变职能,权责统一,加强服务,改善管理的原则,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简审批程序,避免不合适规划,真正还利于民,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注重向农村,基层,偏远地区倾斜,构建起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夯实公共管理创新的基础。
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大力规范信访秩序,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为人民群众权益诉求提供制度化平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的良好作用,有机结合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妥善处理矛盾,特别是关于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新形势下,必须根据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打好改革攻坚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后盾。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总之,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如何理解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四
根据贵局的《关于报送我县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总结的通知》,我局机关各股室及下属单位对近年来局系统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现总结如下:
一、应急管理工作内容。
根据三定方案及我局工作职责,我局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行业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城市供排水、城镇燃气、保障性住房等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二)阶段性应急工作。主要为每年5月至10月汛期间,县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周边、在建工地、城镇燃气设施周边、城市供水设施周边的城镇防汛及地质灾害防御等工作。
二、应急领导机构和抢险队伍的建设。
为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局系统成立了已局长李成忠为组长,其他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并分别设置抢险组和后勤组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全局系统的应急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出现险情启动应急预案时,组长根据岗位职责,指导做好应急工作。原则上按局系统在岗男职工为抢险组成员,在岗女职工为后勤组成员分配。各组配备的两名联络员,做好物资、人员的协调、信息收集和报送等工作。
三、突出防重于抢的管理理念。
(一)提升企业安全意识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我局在年初分别与各施工企业、燃气企业、供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要求各企业要按标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企业开展自查或日常巡查工作,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二)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和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将国土、气象、应急减灾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传达至各单位、股室以及相关企业。各部门发现重大险情隐患时可直接向领导小组报告;当出现灾害发生前兆紧急情况时领导小组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争取时间,尽可能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三)强化物资保障积极做好应急物资的组织工作,今年我局已与全县17家建筑施工企业签订了《防汛物资储备协议》,要求提供物资储备清单、储备场所、固定联系人,并对其储备的应急抢险机械和防汛物资进行现场清点核实,并纳入台账管理,做到应急抢险心中有数,确保应急抢险物资及时调度。
四、应急预案编制情况。
目前,我局牵头编制的《县燃气事故应急预案》、《县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已通过县政府常务会审议正式实施,同时为减轻县城区供水突发事件发生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现已完成《县城市公共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待报县政府常务会审议后实施。同时,每年我局都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在汛期前编制局系统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防汛工作预案》发放给局系统干部职工,要求大家按预案做好相关工作。为突出差异化管理,我局还要求各施工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制了项目、企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确保遇到突发事故严格按照预案流程处置隐患,及时消除隐患。
五、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汛期值班管理工作汛期期间,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并制定了《防汛及地灾防治值班安排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形成上下贯通的应急信息直报体系,提高信息报送效率,确保不出现迟报、瞒报、漏报等问题。(二)积极组织应急演练根据各部门要求,我局已督促供水、供气、施工工地、物业企业做好各类项目的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通过演练,一方面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业工作人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五
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五项原则,规范科学管理。
党和政府如何正确地履行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又充分地尊重社会的自治和民主参与,这是新形势下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所在,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适应性原则。就是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
2.针对性原则。就是要真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3.突出重点原则。就是要着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丁作。
4.目标服务性原则。就是要为了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
5.有效性原则。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科学性原则,要科学处理社会矛盾,不断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六
创新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要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在更高起点上统筹设计好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不仅更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为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提供了新手段。特别是利用物理世界之外的“脑力+信息”发展起来的智能产业,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智力水平,也为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提供了新平台。要坚持信息化牵引,积极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确保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体系、充满活力。围绕整合资源力量,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统一接口和共享模式,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类数据集成应用,发挥最大效益。把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提供信息化支撑。
如何预防化解易发多发的社会矛盾,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要善于把运用法治的功能与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依托基层组织,发展信息员,完善社会矛盾滚动排查、及时预警机制,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引导群众更多地选择非诉讼渠道和方式解决纠纷。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专家参与技术性、专业性领域纠纷解决工作,提高纠纷化解权威性、公信力。借鉴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展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在线协商谈判等做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纠纷化解水平。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基层基础建设既是根本性任务,也是紧迫性工作。要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领导机关拥有的信息资源更加集中,服务基层一线更有优势。领导机关要健全服务基层的情报综合研判和信息推送机制,及时把高质量的预警情报和急需信息实时推送到基层一线。要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通过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务,有效覆盖专业工作难以触及的领域,有效采集日常管理难以采集的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七
20xx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住建、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发2号、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安排,全局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较好的完成了20xx年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上半年城乡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切实抓好规划管理工作。一是完成21点村民集中建房点规划选址和部分规划编制工作,启动花江、岗乌等乡镇详细性规划编制。二是加大“两违”查处工作。1-6月份,对新老城区新增在建违法建设68户15684平方米实施了强制拆除或强制停工。其中,强制拆除31户7195平方米,强制停工31户8534平方米,切实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三是坚持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和规划许可审批例会制度,提高了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截至20xx年6月30日,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2份,用地面积740710·697平方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0份,用地面积908529。467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6份,建筑面积319699平方米,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证27份,建筑面积59004·88平方米。四是加快落实农村集中建房点规划选点工作,拟在全县规划21个集中建房点,对农村居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强化指导。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设计10个,已开工建设6个。
(二)城乡建设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xx年,我局的城乡建设项目共42个,其中城建项目13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其他项目0个。项目总投资42·71905亿元,本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4940亿元。截止6月30日,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9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39·78%。先后建成及基本建成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有顶云新区学府路东段及规划十三路南段、顶云司路、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大岩综合市场、花江污水处理厂、顶云新城污水处理厂、海百合休闲广场等;正在加快推进的有灞陵大道项目等。随着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的逐步完善及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城镇管理取得积极进展。根据县“三创”工作的安排部署,及时制定工作方案,调整充实领导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创”工作。市容秩序方面:加强队伍教育管理和制度建设,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时段、定职责、定任务的“五定”责任制,县城车站、农贸市场、文化广场、饮食摊点、街道院落等脏、乱突出的区域都有专人管理,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实行“夜间清扫,白天保洁”制度,消除了卫生死角,城区、城乡结合部无成堆垃圾。城镇公共厕所管理方面:管理人员、保洁人员恪尽职守、工作扎实,抓好县城11座公厕卫生保洁,累计投入资金39余万元实施5所公厕设备设施维护维修,县城“公共厕所脏”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建筑施工管理方面:倡导文明施工,加强督促检查,产生了积极效果,建筑施工做到拉网作业,文明施工。对沿街施工建筑工地,通过发布广告、送达通知书等手段加强宣传,大力开展治理施工运输车辆遗漏、抛洒泥沙、带泥上路等行为。市政设施方面:一是完成了城区各主干道沥青面层修复、背街小巷混泥土路面改造及人行道、排水沟、检查井等市政设施修复,总投资50余万元。二是新增安装路灯600盏,更换和新安装垃圾收集箱187个,总投资488·9万元。三是针对城市“野广告”日益泛滥的实际,依托各个区域和路段城管队员,将治理“野广告”进行划段、分区域治理,给予一定工作经费,要求对各自区域内“野广告”做到即现即除。同时不定期开展治理“野广告”集中行动。上半年,组织多次集中行动,共清除、遮盖各类“野广告”1000余处。
(四)加强监管,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认真履行部门职责,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加大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力度,保护好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投标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20xx年上半年招投标工程11个,总投资8422·84万元,限额以上工程招投标率100%。无规避招投标、假招标、围标窜标、违法分包现象。严格施工许可制度,全年办理施工许可证12份,建筑面积10·65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上半年新开工项目20个,建筑面积244672平方米,竣工项目5个,竣工面积20851平方米,项目均落实了节能设计审查,节能标准执行率96%以上。新型墙体材料收费项目12个,收费172万余元。
(五)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一是保障性住房项目顺利推进。20xx年我县保障性住房总建设套数2138套,总建筑面积132449㎡,总投资84188万元。其中:廉租住房项目1个,建设套数240套;中高等院校教职工公租房项目1个,建设套数96套;环卫工人公租房项目1个,建设套数120套;乡镇教师公租房项目7个,建设套数206套;工业园区公租房项目2个,建设套数90套;其他普通公租房项目5个,建设套数83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计划征收550户。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施工。二是做好租赁补贴发放工作,截止6月30日累计发放租赁补贴共610户,发放补贴金额31·9077余万元,居民“住有所居”问题正逐步解决。三是农村危改顺利实施。20xx年市下达第一批农村危改任务数6000户,计划需各级补助资金5355·23余万元,截止6月30日,累计开工3360户,总计开工率56%。
(七)房地产交易与产权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办理《房地产交易市场准入许可证》13户,收取土地收益金0·68万元;认真贯彻执行《房屋登记办法》,注重提高房屋登记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全年共办理产权登记744户,建筑面积86195平方米;抵押登记735户,抵押金额21001·5万元。
(八)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积极开展“打非”专项行动、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工作,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12家施工企业及23个在建工程项目签订了《20xx年安全生产目标与任务责任书》、《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5次,下达《整改通知书》31份,收到整改回复31份,整改率100%;签订安全文明措施费监管协议6份,监督存入安措费438·39万余元,年内未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监督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的履职情况,对不规范行为及时进行纠正,未发生工程质量问题。
(九)其他各项工作情况。
1、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把手”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建设工程和物资采购明确到其他班子成员身上。局班子成员和站室负责人要做到“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全局的业务工作中,全面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行风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将职工考勤结果与评比先进、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有效解决了工作作风散漫问题;二是在质量安全管理上坚决做到“二必到三不能”。即对建筑工程必查重点部位县城区2小时内必到,县城外5小时内必到,否则视为查看同意;监督管理中,不能接受服务对象吃请,不能乘坐服务对象及监理单位车辆上下工地,不能接受服务对象赠送的红包。三是将本系统所有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入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同时将业务办理量大的房产所、城建站移至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发展环境。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注重建章立制,狠抓制度创新,初步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一是制定完善职工考勤、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制度,有效杜绝职工上下班散漫和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约谈、通报、问责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实行重要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在每周班子例会上对工作实行“一周一汇报、一周一研判”,各分管领导、各站室汇报上一周工作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主观因素造成工作推进不力将作出批评,以此强化工作落实力、执行力。四是建立健全《xxxx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强化监督。凡项目资金安排使用、项目资金管理、大额度资金使用、人事等重大事项,均通过召开局班子会集体研究决定,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五是构建监督体系。精心打造了廉政文化宣传走廊,时刻警醒干部职工廉洁做事、明白做人;设置了廉政信箱,廉政电话等,搭建廉政监督平台;制订住建系统廉政风险点防控手册,在高风险点强化监督。
2、规范了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主动公开、信息发布等制度,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收费、服务项目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进行公开,增强政务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督促所属企业实施了厂务公开工作。
3、人口与计生工作落实。调整充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狠抓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管理,与各在建工地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并经常性进行检查督促,使建筑工地不成为计生工作的“死角”。根据县人民政府安排,抽调二名干部专职到乡镇参加开展计生工作。
4、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充实,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措施到位,及时排查隐患、督促整改,严防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城镇供水安全保障有力,水质按时送检、公示,确保市民饮用放心水。三是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取得积极成果,将拆迁遗留问题进行责任分解,进行排查化解,切实维护安定团结局面,未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四是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五是结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平安工区”创建工作。
5、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20xx年上半年,我局还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坚决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批示件办理和县委常委会、县委专题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县长专题会议议定事项。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住建系统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具体体现在:
(1)小城镇建设与机构、人才队伍的矛盾问题。随着国发2号、黔党发15号文件的实施以及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提出,我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建设家园、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推进我县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工作刻不容缓,但我县机构未全面健全,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人才奇缺,可能对下步的工作推进造成一定影响和制约。
(2)城市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亟待加快。城市供排水等设施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精神,加大对示范小城镇政策、人才、资金及项目的倾斜,由县城投公司和国资公司通过包装各乡镇资产帮助乡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选拨、招聘等方式,逐步配齐配强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队伍;用足用好增减挂钩、低丘缓坡的政策,大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大力支持各乡镇创建创业产业园。严格控制小城镇私人建房和分散宅基地建设,落实农村“一户一宅”,引导农民集中建房,启动21个农民集中建房点建设,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村寨。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
(二)大力推进“两违”查处工作。坚持“控拆结合、以控为主”、“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和“依法行政、维护稳定”的原则,加强部门间联系沟通,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控制和查处,全面完成好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为依法实施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加强顶云新区及永宁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及管理工作,确保新区各项工程建设有力推进。
(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好各类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20xx年实施保障性住房2138套和6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推进力度,争取建设工程早日完工。
(五)再接再厉,以更高要求完成好城乡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着力推进灞陵大道、顶云新城路网工程、顶云新区供水工程、便民利民服务中心、行政中心等项目和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力争实现20xx年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亿以上目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八
今年我办结合商务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维护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职责。
(一)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在与商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主任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我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二)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列为年底综治考评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一)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和大调解,确保我办辖区和谐稳定。定期或不定期排查,第一时间稳妥、细致、耐心地分解各类矛盾,严防小矛盾纠纷扩大化,今年以来我办没有发生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
(二)推动我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劝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普及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引导消费者合法维权、合理消费等内容为主的宣传教育;履行好我办商业监管职能,重点加强对生猪屠宰、酒类流通、餐饮住宿和商贸物流等方面的监管,依法打击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了我县经济发展环境。
(三)大力推进商务公正文明执法,防止激化社会矛盾。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为着眼点,以保护人民群众和集体利益为落脚点,依法开展了监督检查。讲究工作方法,严格执法,以理服人,做到文明执法,公平执法。目前,我办商务执法口碑良好。
(四)逐步建立起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不断增强了社会管理的合力。我办建立有对重点工作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我办及下属公司(中心)均签订了社会综合管理目标责任状。
(一)抓好管理知识学习培训,我办把对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业务实践提高管理水平。
(二)廉洁从政、求真务实。我办一直以来都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牢记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做到了清正廉明、实事求是。
四、做好了党务公开工作,为群众依法监督、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我办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保持了充分的公平、公开,适时向党内和社会公开了党组织有关信息。
我办将继续贯彻为民务实求真的工作精神,戒骄戒躁,创先争优,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九
(肇庆市委党校四会分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致使固有的社会管理的理念、能力和手段,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水平。那么怎么样去创新社会管理?如何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呢?本文就此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致使固有的社会管理的理念、能力和手段,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20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很紧密。“加强”就是: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优势,还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继续保持和发挥;过去是正确的,还能适应现在的,但是,被忽视和弱化了的,要重视并强化。“创新”即:过去有一些好的做法,有提升和改良需求和空间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过去没有的社会管理,要创新,要尽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所以,“加强”为“创新”奠定了基础,“创新”是过程,是方法,“加强”是目的,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加强”。但无论是哪一样创新,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东西,就是社会管理科学化。
一、社会深刻变革对传统社会管理的严峻挑战。
社会是由人构建的。但是,单个的人构成不了社会,人与人之间因为血缘、地缘和业缘等结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而形成了家庭、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政党、机关、企业、学校等社会组织。为了保障社会有机体的正常运转,任何社会都需要进行管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单位管理模式已经失效,传统的社会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增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也使社会管理的跨度明显加大。与此同时,社会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虚拟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现实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
(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从社会阶层机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既使我国社会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化,协调社会关系的难度加大。
(三)人口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在实现人口有计划、可控制平稳增长的同时,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家庭小型化和老龄化过程加快,几千年来形成的“金字塔”型家庭代际结构在城市已转变为“421”“倒金字塔”型结构,很多过去依靠家庭和代际帮助解决的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已经逐步成为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未能充分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流动人口的民生问题和服务管理压力越来越大。
(四)群众对发展社会事业提出新的期待。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贫困、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的有中国特色的跨越。随着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加强烈,对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公共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充满更多新的期待。
二、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困境。
我们平常说的“社会管理”,一般人都把它的主体归咎于“政府”,但其实真正的“社会管理”其实是既包括政府社会管理(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为增进公共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依法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实施管理和服务的活动);还包括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行为的活动。)然而,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社会管理从体制到机制、从历年到方式、从质量到效果,都跟不上会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
(一)传统社会功能弱化,社会管理面临新课题。
就如―卜节所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养老、流动人口、婚姻、事业、两级分化、利益矛盾冲突等问题不断出现并累计,考验社会稳定和社会的有效管理。(本网网)如何在新形势下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相处的秩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社会人口的流动性持续增强,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社会管理都带来巨大影响;互联网的普及,虚拟社会的作用不断扩大,对其规范有序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利益格局调整变化,社会管理面临新挑战。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利益分配不公问题加剧,现行初次分配结构严重失衡,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小,资本收入所占比重过大;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矛盾纠纷居高不下,对抗性及破坏性明显增强,社会管理面临新课题。
(三)思想观念、心态变化,社会管理面临新难题。
社会大变革、利益大调整引起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的深刻巨变,人们价值追求独立性、多边形及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引起一些人思想混乱,导致社会失范和失序,给社会矛盾处理和化解带来巨大助力。而传统的管理者还坚持着落后的管理理念,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这些都使社会管理面临新难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