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实用16篇)
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某一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详细的指导性文件。教案编写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教案要因材施教,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在编写教案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希望这些教案范文能够对大家撰写教案时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一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0.30.720.4180.60.94。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一)理解意义。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二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
瓶吨米。
二、新授。
1.出示一张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纸。
(1)列式计算:2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2=20)。
5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5=50)。
8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8=80)。
(2)讨论: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呢?表示什么意思?
10×表示求10的是多少.。
(3)张纸的面积又怎样求呢?张纸的面积呢?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例2。
一个水杯装水千克.一瓶桔汁千克,3瓶、瓶、瓶分别多重?
(1)学生分别说出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3表示求3个,也就是求的3倍是多少.。
×表示求的一半,也就是求的是多少.。
×表示求的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巩固练习。
(1)一根木棒长米,2根长多少米?根长多少米?根长多少米?
(2)列出乘法算式:80厘米的是多少?的是多少?
1.教学例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读题,说一说公顷、小时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
3.怎样列式求小时耕多少公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计算:×==(公顷)。
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呢?
×
计算:×=(公顷)。
答:
5.练习: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公顷)。
6.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三、巩固练习。
(一)做一做。
(二)计算×4,6×,指名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与分数和整数相乘.。
(三)做一做。
8××9×。
四、布置作业。
(一)。
(二)1.吨的是多少?
2.米的是多少?
3.千克的是多少?
4.公顷的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二)口答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一个数的5倍是30,求这个数.
(一)教学例2
例2.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教师:例2中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启发学生在图上表示出
小时行18千米?.(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分数)
观察:从图上看1小时里有几个 小时?(5个 小时)
推想:要想求出5个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就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小时行的路程)
( 小里有2个 小时,2个 小时行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 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教师板书:
(二)教学例3
例3.小刚 小时走了 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1.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
2.比较:和刚才的那道题目哪儿不一样?
3.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推导过程:
(千米)
6.教师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三)总结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四)反馈练习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四
在教学了“一个数乘分数”一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学生的动手活动不具备实效性。
由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教材中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上新课之前,自己也是心里在想着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算法,希望通过折一折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始终本着“让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感受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准备了长方形纸,照着书本,按步就班的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操作活动,力求把抽象的、较复杂的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折纸”这一直观动作进行反映。但课堂上学生“折”的表现让我大失所望,53名学生当中,只有十几名好学生能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1/4的1/2,1/4的2/3”,其他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根本不知道拿这张长方形的纸有什么作用。只有我利用自己手中的纸来演示,估计有的学生还是云里雾里。
二、教学中有点慌乱,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在课的开始,通过复习一个数乘整数为学习今天的知识作好准备,接下来就是出示例题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方法,还有就是巩固练习。虽然这些环节都在,可是自己明显地感觉在教学有些慌,学生的主动没有得到体现,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怎样说学生怎样做,虽然学生最后能够计算一个数乘分数,但是自己认为学生只是知道方法,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算理。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五
1、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让学生通过探索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1、计算:5/6103/5315/162040/3926。
(说一说,你在计算中如何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独立解答并且说明解题依据)。
3、2/3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3小时。
师:已知什么?
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师:问题求什么?
生:求谁走的快些。
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
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生:22/35/65/12。
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师:2/3里有几个1/3?2/3小时走了2km,能不能求出1/3小时走多少千米?
师:2km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
师:1小时里有几个1/3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生:21/23=23/2=3km。
指导学生观察:22/3=21/23=23/2=3(提示:观察22/3=23/2这一步)。
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2/3=?
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2/3等于以3/2。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有语言叙述、用字母表示等都行,只要是正确的都肯定学生的结论)。
师:请你观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生:1、被除数没有变化;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3、学生独立计算5/65/12订正并板书:
4、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
1、3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做完1题后,让学生把每个算式完整地读一遍,然后再完成第2题,第二题要求学生要写出计算过程。)。
2、练习八第2题的后4个小题。
(在学生完成此题时,教师指导好思维慢的学生先算出乘法算式的积,再找出两题之间的关系)。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
2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今天的主要内容吗?
3你认为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六
《一个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通过前面几节课和今天的练习课让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比较够深刻。因此,我认为在整个的教学中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七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
瓶吨米。
二、新授。
1.出示一张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的纸。
(1)列式计算:2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2=20)。
5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5=50)。
8张这样的纸,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0×8=80)。
(2)讨论: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呢?表示什么意思?
10×表示求10的是多少.。
(3)张纸的面积又怎样求呢?张纸的面积呢?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例2。
一个水杯装水千克.一瓶桔汁千克,3瓶、瓶、瓶分别多重?
(1)学生分别说出怎样列式,每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3表示求3个,也就是求的3倍是多少.。
×表示求的一半,也就是求的是多少.。
×表示求的是多少.。
(2)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巩固练习。
(1)一根木棒长米,2根长多少米?根长多少米?根长多少米?
(2)列出乘法算式:80厘米的是多少?的是多少?
1.教学例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读题,说一说公顷、小时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
3.怎样列式求小时耕多少公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计算:×==(公顷)。
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呢?
×
计算:×=(公顷)。
答:小时耕地公顷,小时耕地公顷.。
5.练习: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公顷)。
6.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三、巩固练习。
(一)做一做。
(二)计算×4,6×,指名板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与分数和整数相乘.。
(三)做一做。
8××9×。
四、布置作业。
(一)。
(二)1.吨的是多少?
2.米的是多少?
3.千克的是多少?
4.公顷的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切忌结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注意扶放结合。总结意义和法则的结论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八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扩展。计算方法上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编排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扶放结合。理解意义和方法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组织课堂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原有的基础是已经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了计算方法。同时需要对分数的意义有较熟练的口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对于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学生在接下去的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出错,不能将它与一个数的几倍等同起来,(其实只要用学生熟知的倍数关系来理解容易多了)。意义上的理解比方法上的沟通要难得多。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分数乘法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本课教学中继续让学生讨论、交流、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收获有一下几点:
1、学生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猜想。教学中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学生的思路有些出乎老师的意外,有些怪异、又有道理,多好的思维方式,可见老师不必包办太多。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2、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
3、学生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
这节课学生花在探究上的时间较多,老师授课的时间很少。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长,学生听课的时间短。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推导出结论,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个结论,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方面都得到发展。
4、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去巡视会发现,发言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抢去,个别学困生在探究过程中,发言机会较少。在探究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好生的作用:培养好学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让每个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而知识训练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练习的形式、内容,老师都必须精心、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做到“事半功倍”。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九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切忌结论式的教学,充分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注意扶放结合。总结意义和法则的结论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
一
动手制作。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的;再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并将得到的结果涂上绿色(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然后算一算计算结果是否与折出的结果一致。
二
活动目的。
通过折纸游戏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活动准备。
一张长方形白纸,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小时耕地公顷,小时耕地公顷.。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十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通过画图和多个例子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编者试图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变化到分数,得到的运算法则由特殊到一般,从而经历一个严谨的科学归纳过程。
教材通过题目中的情境图引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新知,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并通过多种方法都证明了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然后进行练习,学生学习效果肯定不错,教学过程也一定自然流畅。
如何既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又让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方法呢?经过深思之后,我在学生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时学生开始大部分围绕因为结果相等来总结。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孩子们高兴地说分数除法的算理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猜想是正确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既进行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又进行了算理的教学。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显著。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十一
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十二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与“求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问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红花等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能表现得好吗?钟老师相信你们会表现得很棒,看,我们班后面的“数学果园”果实累累,这是大家表现好得来的成果。
师:我们也看看其他班小朋友们的表现,这是书本72页的图,请你翻到这一页。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师:看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可能会回答:
生1:我知道了小雪得了12朵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华得了9朵,小东得了9朵。
生2:我知道了小雪得的红花最多,有12朵;小磊最少,只有8朵。
生3:我知道了小华和小东同样多,都得了9朵红花。
……。
师:再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很多,只要合理、正确的,教师应给予肯定,对于能提出“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出示问题: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生齐读一遍)。
2.明确“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板书“12”),小磊得了……。
(学生回答后板书“8”),要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就是求12比8多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a、让学生用摆学具的方式摆出12朵比8朵多4朵。
全班交流,请学生演示并陈述摆的过程,最后师结合学生的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在大数里面去掉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小数多的。
b、引导学生用减法直接算出答案的解决方法。
4.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学问题的练习――教科书72页的“做一做”。
师:看,小松鼠也来比一比,下面请同学们先同桌互相说说“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然后独立完成填空。
最后全班交流。
a、引导学生提出“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的问题。(补充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b、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问的解题过程去探索第二问的解决方法。
c、同桌讨论“和第一问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d、集体交流,师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6.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练习――教科书73页的“做一做”。
先说说“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然后独立完成填空,最后全班交流。
7.看书质疑。
8.引导学生从作业评比红花表中再发掘别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口头解答。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练习十三第1题。
点名回答,课件出示:
求出2个问题以后让学生说一说两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规律。
2.练习十三第3题。
点名回答,课件出示:
3.练习十三第11题。
师:小猫看到小朋友们正为“六一”儿童节准备得红红火火的,它们也来比一比,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互相说说,看谁的问题多。
最后集体交流。
4.游戏――交朋友。
四、与。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说说这节课你们的表现怎么样?老师呢?
板书设计。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
12比8多几?8比12少几?
12―8=4(朵)12―8=4(朵)。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十三
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一第4至8题。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一、复习引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拓展练习。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比乙数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面积增加()%。
五、全课小结。
六、练习作业。
1、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学习目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预习单和检测单,小黑板,桃子吸丁图14个,挂图。学生人人都有二十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
2.采用“先学后教,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的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预习检查。
出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预习单,师事先在上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布置发给学生的,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作二次预习,先让学生看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
三、提交问题。
一定让学生看完书上33-34页,再检查预习单,师巡视,提取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内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如“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红多3个,小红有多少个桃?”一般学生都用加法,让学生上来演讲时,大部分学生都说题中有“多”,就用加法,其实不然。
四、合作探究。
让小组交流,再指名组号中二号人上来讲解,演讲解题思路,因为题中有“比・・・・・・多”,就用加法。这时,班级里没有孩子注意到解这类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不理解题意,甚至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读,就盲目做,更有圣者不知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是什么,我拿出教具桃丁图,贴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分析,先让学生拿己的学具小棒,进行摆一摆,想一想,我此时又作点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关键看本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求什么的,这样带着问题来寻找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谁多谁少,如果问题中求多的用加法;如果求少的用减法。很多学生立即说出正确的算式,并解答出来。我又出示第二问中特殊问题“小明有11个,小明的桃比小方多3个,小方有多少个桃?”。很多学生都知道用减法计算,我又出示例题的挂图,让小组交流,指名代表板书、演讲,说己的解题的想法。大多数学生都做得很正确。并且演讲的很清楚,到位。
五、当堂检测。
1、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指名扮演、演讲。解决方法。
2、出示检测单。
(2)先补充题目中缺少的问题和条件,再列式解答。
1.小白兔拔了25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7个,______________?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往还巡视,还有那些学生还存在困难的,一个盯一个,进行单独辅导。给予指导。
六、布置。
1、本节课主要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看本题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中求什么的,这样带着问题来寻找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谁多谁少,如果问题中求多的用加法;如果问题中是求少的就用减法。
2、发下一节课的预习单,师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疏通困惑点,帮助学生树立预习兴趣,告诉学生先看书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预习题。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十五
课堂开始复习前面学的“一个数除以分数”,我改变了过去教师出题提问学生的方式,由学生出题并指名其他同学回答。孩子们很喜欢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也很愿意当一当小老师,所以便很快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着我引入了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并由学生列举一个数除以分数的例子,然后请学生先猜想这样的题目有可能怎样算。学生说出了三种想法,其中一种是错误的,我没有当场指出,提议同学们一起验证一下哪种猜想是正确的。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向他们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先进行猜想假设再举例进行验证。然后我出示了课本上的准备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90千米,一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请学生口答。学生口答出每小时行45千米。我趁机问:“那么这辆汽车五分之二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列乘法算出18千米,我便用学生算出的`数,把准备题改成了例2: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一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样极复习巩固分数乘法知识,又顺利自然地过渡到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的产生是很自然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画线段图的方法让学生先自己理解探讨一个数乘分数的算理。
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进行了重点讲解,使学生切实弄懂为什么一个数除以分数要用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通过小组讨论,画线段图、教师讲解学生基本理解了算理,然后让学生看一看哪种猜想对。猜对的同学顿时有了很大的成就感,这时我就鼓励猜错的同学:“发现错误是正确的开始,猜想总是有对有错,发现错了,再重新开始,不敢猜想验证的人永远也不会对。”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样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篇十六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