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一
摘要: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对于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自身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随着我国经济时代的转变,高职院校的大规模发展和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政治教育如何能为社会提高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成为高职政治教学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学生的自身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客观环境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遭受着史无前例的冲击,“金钱万能论”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颇大。尤其对于高职学生,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但由于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很容易被迷惑。
第二,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偏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理论体系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当然必须遵循国家培养目标。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更多地重视根据市场设置专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这种“现实”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插空”类可有可无、或多或少的课,淡化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鉴于高职院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更具有专业性和市场性,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政治教学内容上不能很好地把政治理论与学生实际专业紧密联系起来,很多教师只能墨守甚至教条式地处理教材内容,仅仅充当党和政府文件精神的宣传者、传播者,难免落入形式主义的俗套中,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和整个社会大背景,这样的教材内容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在情感上就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开大会,说大话。
第四,教学手段方法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中,虽然教师已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逐步使用幻灯片等多媒体设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教师虽然使用幻灯片时,但是只是将书本文字材料搬到了幻灯片上,讲授内容也是照本宣科,结果仍然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仍然是“一言堂”,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教师说、学生听的格局,虽然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试图让学生发言、讨论,但发言的往往就是那么个别学生,整体学生的积极性并未有效地调动,大部分同学充当地“要么听老师讲,要么听同学讲”的角色。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举措
2.1教学目标必须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我们不难看出高素质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首要目标,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与政治理论不那么密切的高职学生,他们更愿意接受的是与其专业或创业有关了理论知识。因此,高职思想政治课在确立教学目标是应该将能力和情感作为首要目标,理论知识只作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运用能力以及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2.2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职业实际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多的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他们更愿意接受与其职业相关的知识,帮助他们从理论中汲取精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就理论谈理论。教师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升华各门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此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专业学科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
2.3教学手段贴近学生身心实际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对于他们已经知道或认可的东西却很难引起兴趣。十年的传统手段的学习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高职教育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高职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的优势,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政治理论的重要性,从而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由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以及时代的要求所决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坚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坚持把学生需求作为最终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式“本本”化等原因遭人诟病,必须进行教学变革,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建构顺应了教学变革的时代精神,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需求。从社会化教学内容的整合、社会化教学方式的突破、社会化教学资源的拓展等多重路径入手,强化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将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变革。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教学)常常因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式“本本”化等原因遭到高校学生的抵触和被动放弃,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对此,学界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试创新教学模式,突破原有教学方式,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其中,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及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如何构建相应的教学社会化模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进行现实思考和回答。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教育社会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22年汪懋祖先生撰写的《近代教育上社会运动之发展》一文中。对于教育社会化,将它定义为国家的社会教育发展的标准、教育的原则和为解决教育问题的手段都不够确切。笔者认为,教育社会化是指为了契合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国家通过整合分散的社会教育资源,逐步从培养少数精英逐步向社会大众普及,从与社会隔离到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单一、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转向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有人认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人认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在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双向互动作用下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强调建构综合育人的机制。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以学校、学生为主导,通过整合社会教学资源,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基于社会生活基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社会化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社会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就是突破原有教学理论化的既有模式,从社会实践基础入手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这种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显然是基于传统模式存在的既有弊端而产生的教学变革,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思潮变动的需要,有其现实必要性:
(一)教学社会化模式契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教学活动,其在大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在教学中单凭教师的理论说教,口号宣讲,根本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其人生走向指引的教化需求。构建教学社会化模式,从现实社会的鲜活案例导入对人生哲理的理性思辨,将非常契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必然会获得大学生的青睐。
(二)教学社会化模式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念变革
高校的作用不再是初、高中阶段的知识灌输,更多的是启发学生对世界、对社会、对自身的理性认知和未来规划。因此,传统教学理念需要变革。但没有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推进,教学理念是无法有效变革的。教学社会化模式恰恰顺应大学教学创新的时代需要,能很好地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变革。而且,由于根植社会实践之上,这种理念变革更能紧跟时代发展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有效控制和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发展,增强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及危害
边缘是相对于中心而言的,是事物形态、形状或现象在时空上相距中心的最大或最远界线。边缘化倾向,一是指逐渐远离事物的中心,向事物的最大或最远边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种趋势;二是指在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认识、价值观、社会思潮等向社会主流反向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地位、作用、管理和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与其应有地位和作用呈反向的一种趋势。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的表现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摆放不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全面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阵地”“主干渠道”的地位。只有在教学管理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应有位置,才能更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作用。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集中于眼前临时和突发的日常工作,过于强调专业课地位,在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关系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相对次要地位。在学校的具体教学运行和管理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文件或政策表述层面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学校、教师和学生认识和教育活动中,没有转化为具体的现实行为和可感知的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不健全
组织机构健全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开展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名称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机构名称主要是依据思政课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地位来命名,一般是“基础部”“公共教学部”等;二是职能不明确。一些院校思政课管理部门职能被放大,工作业务除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之外,还有宣传思想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的群团活动工作等。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纵向发展看,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从专业和学科发展横向比较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建设是相对滞后和不足的。
二是相对于其它专业的教学和建设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及建设资金的相对不足;
三是教师的校内津补贴待遇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增长相对缓慢和滞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投入,划拨了专项建设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其它专业建设的投入则明显不足。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的危害
1.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积极性的发挥思
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然而,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放不到位、组织机构不健全、教学投入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摆放不到位,影响教师对自身价值认同,进而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的认同。组织机构不健全,让教师缺少归属感,影响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教学投入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对教师待遇的改善和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开展,对思想政治理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2.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将直接影响育人功能,并割裂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偏差
1.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矫枉过正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教育改革,由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转变;由封闭式课堂教学向学校教学主导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习与实践”合作模式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目标的确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却更多的关注专业技能培养,重才轻德,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计划调整中,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甚至在个别高职院校出现取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观点,这是十分担忧的。
2.实用主义的就业导向思想影响
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鼓励学生考取各种技能证书,对学生就业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过度关注,无疑会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的学校在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时,大幅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数,放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专业技能,然后再找一个好的工作。学生入学时文化分数偏低,学习基础不好。在他们看来,只有专业和技能对他们来说才是有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不学无所谓。就业时用人单位看有多少技能证书,又不看思想政治课考多少分。因此,学生的这种有用就学,没有用就不学的实用主义思想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倾向的认识根源。
3.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作用不突出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培养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高职院校把资金、资源、师资等集中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虽占有学时,但在对学生技能培养上,却不能像其它专业课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专业课老师认为可以压缩,甚至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关系不大,对自己个人的专业发展及未来就业作用甚微,甚至毫无作用。当然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学识水平不足,人格魅力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原因。
(二)市场经济下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是利益竞争的经济,竞取利益必须依靠人的智慧和能力。有了智慧和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成员对物质及金钱利益追求的欲望被不断得到释放,大学生也不例外。“一部分人迷失在物质享受的消费文化中,失去了精神价值的依托和信仰。青少年在多元冲突、急剧变迁的价值生态中,经由正确的价值观指引顺利完成社会化的难度日益增大。”[2]因此,形成了高中学习为了考大学,大学学习为了找工作,找工作为挣大钱的功利化社会价值取向。这种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取向迫使学校培养技能人才,追求就业率而放松或忽视思想道德培养,反映到学生的学习上,就势必影响学生更多的关注对专业课的学习,而放松甚至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三、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的思考
(一)在更新观念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在更新观念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是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有效策略。
第一,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使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第二,制定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相关运行机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和实现。
(二)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没有相对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科的特点,必须采用与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建构中要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对教师而言,要把学术与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和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起来,把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第二,对学生而言,把掌握理论知识的课堂评价和日常学生行为评价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和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结合起来。
第三,在总体评价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和学生表现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也是评价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为重要的核心标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不把学生当成随意加工和处置的对象,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角,调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并接受知识,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形成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是要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单调枯燥的理论表述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把单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点和特点,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同时,更重要的还要研究受教育对象———学生,研究学生个体思想政治观念及行为形成的内在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四
摘要: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学时欠缺等问题,集体备课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总结独立学院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集体备课模式对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集体备课模式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给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创新独立学院集体备课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五
一、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校园公益广告不仅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了促进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重视相关策略的运用.
1.传播作用.校园公益广告具有传播信息,启迪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日常行动的功能.同时,校园公益广告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涉及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准则,保护校园环境,维护自身健康与安全等内容.这些不同的信息以校园公益广告的形式传播出来,能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枯燥无味的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2.优化作用.校园公益广告通过校报、宣传栏、互联网、手机等形式进行宣传,这些媒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利用校园公益广告的娱乐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不仅改变了以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抽象的方式,改进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实现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行动的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合理利用校园公益广告,能够强化工作效果.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平台,能够增强公益广告的趣味性、生动性.制作水平高,富有哲理的公益广告能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公益广告作用的发挥就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相关的内容,并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进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达到校园公益广告预期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后,尽管在心理上受到相关知识的熏陶,但这种熏陶和影响是浅层的,难以持久发挥作用,而校园公益广告正好能够巩固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学生在收看公益广告的时候,一旦对广告内容产生认同,就能够从心理上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注意公益广告的内容,就会刺激到在大脑里存在的相关内容,已经存储于大脑的信息将会再次被提醒,从而起到强化作用.
4.塑造作用.优秀的校园公益广告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学生则在公益广告相关内容的指引下,通过自我审视、潜在改造或者是教育重塑等方式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促进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二、充分发挥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策略
正因为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公益广告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得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结合校园公益广告的特点和功能,笔者认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掌握科学的公益广告宣传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公益广告,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为了促进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掌握合理的宣传方法.
第一,理性与情感的结合.在公益广告的应用上,通过将理性和情感结合起来,提高公益广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功能.在这里,理性主要是指在运用公益广告的时候,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式,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而情感主要是指通过合理选用公益广告的内容,运用感性的力量感染对象,从而实现特定的目的.例如,在图书馆、教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为了达到感染和鼓励学生的目的,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可以设置名言警句,“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等等.设置这样的格言警句,通过运用说理的方式,能够让人受到启迪,也能够催人上进,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更好的条件,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的言行,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公益广告中如果运用感性的力量,改变格言警句的严肃性,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启迪,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起到利用公益广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例如,在洗手间、洗衣房等,为了唤起学生节约用水的理念,可以将广告语设置为“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在这则公益广告的设计上,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从而让人产生联想,领悟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并且在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共鸣,从而提高节约用水的主动性,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为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注重将理性与情感巧妙的结合起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对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加工,并赋予一定的艺术手法,然后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说服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目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在校园公益广告宣传中,通过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法,有利于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广告具有为学生提供娱乐的目的,如采用文学性、艺术性的形式,可以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求.而学生又是一个善于模仿、渴望新知、勇于创新的群体,追求的是自由,厌恶呆板的说教方式.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公益广告作为载体,在广告主题和宣传词等方面进行创新,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将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享受到娱乐,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校园公益广告不能过多的包含通俗娱乐或者一些表层信息,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学生在接触不同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长时间沉溺于通俗娱乐和表层信息中,会降低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或者丧失社会行动力.而如果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式,即在公益广告宣传中,提示某些行为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从而促进学生迅速采取行动.例如,在劝说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养成刷牙习惯的公益广告当中,在广告宣传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强调牙病的痛苦,展示齿槽溃烂的画面,并配上文字说明:“如果不刷牙,你也会这样.”该校园公益广告在设计中,通过采用警示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能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增强了学生的爱牙护牙意识,有利于实现广告设计的最初目的.
第三,明示与暗示相结合的方法.明示是指校园公益广告给出明确的结论,所表达的观点鲜明,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且通过学生的.学习之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例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图书馆等场所的公共卫生公益广告当中,可以设置以下广告用语:“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通过设置这样的广告词,明确指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行为有失风度,强调学生在公共场所要讲卫生,讲文明,有风度,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提高行为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而暗示是指在学校公益广告宣传当中,给出提供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将观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隐藏于材料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给出判断,从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2.整合多种媒介形式.不同的学生在获取的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校园公益广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借助互联网、电视、广播、校报等媒介,而不同学校的基础设施存在着差异,如果设施不完善,必然影响到校园公益广告作用的发挥.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传播媒介,对不同的媒介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大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促进校园公益广告更好的发挥作用.
3.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适应新形势,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校园公益广告.互联网、移动电话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校园公益广告宣传中加以合理利用,不仅能够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有利于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校园公益广告的熏陶,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校园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另外,微博、微信也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在校园公益广告宣传应该加以合理利用,建立信息获取、分享、传播平台,以扩大校园公益广告的覆盖范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六
贺衡艳
摘要:国家在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从而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模式;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贺衡艳(1969-),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5号)及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粤发[2005]12号)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怎样进行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我院提出了“立足高职,依托行业”,打造高职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模式。经过近四年的改革和探索,在经历了侧重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主的教学改革阶段和以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全面改进阶段.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适应学院和学生发展实际,具有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一一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我院的教学改革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学方法手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从教学管理到师资建设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的改革.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延伸,全方位育人、多渠道实施,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线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我院以广东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为契机,于206月、5月对14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思想状况调查.了解到:当代高职学生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现实.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提高在复杂和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处理种种价值判断的能力。
为此.我们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特点,根据学院“一依托、三适应”的办学理念和“寓学于工.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和理想道德的培养。从理想信念和荣辱观的高度.端正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角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和政策法规意识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既要有稳定的、连续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和渗透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根据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规律,通过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实现学生“两年、两类、两层次”递进式系统化的社会实践体系(一年级“职业道德体验实践”、二年级“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贯穿和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是将立德树人与掌握职业技能相融合的改革理念.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要求。
二、立足高职,构建“分组学习――合作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内化为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高职学生的自觉行动。
(一)把握高职对象特点,课堂教学突出思想性。高职大学生是一个特定的青年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及行为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部分高职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学习的成功体验不多,特别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较差,各种原因使他们有意无意地淡化意识形态教育。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突出思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思想性与理论性的关系.强化理论的发展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通过老师精讲一点、师生互动一点、学生动手做一点,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准确定位,实施“分组学习――合作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定位上,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不追求“小而全”的学科体系要求,而是“少而精,精而管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学习评价中,逐步构建多元考评体系,检查、反馈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院不断修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整合.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基础》课采取模块教学法,《概论》课使用主题教学,《形势与政策》课采用专题教学。
开始.我们正式确定将“分组学习一一合作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主要在学院第一批院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理论体系概论》中试行.在部分班级设立“精彩十分钟”环节。这种“精彩十分钟”以寝室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周课前十分钟.由一个小组内将其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制成ppt或其他形式,指定一名学生将小组的分析结果在课堂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我们将以社会新闻为主题的“精彩十分钟”拓展为对课程内容研究的“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继续沿用原来的分组方式,学习小组对老师布置的学习项目进行课前研究,制成ppt,主讲在课堂讲演.“精彩十分钟”环节仍保留。
年6月“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进入到完善阶段.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将学习小组人数由每小组8-10人减少为4-5人一组,规定小组长必须由普通同学担任,小组的最后成绩由ppt作品质量和主讲人员的堂上发挥决定。随后,“分组学习――合作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
“分组学习一一合作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铺开后.我们将“分组学习――合作研究”得分计人期末总评,占10%-20%不等,这样基本实现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合班上课普通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推动学生注重过程,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三)教学模式反响好,校园文化创品牌。为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这种思想性学习,我们积极向学校党委、团委等部门推荐学生优秀作品,现在《我的中国心》《悲情四川》《祝福母亲》《偶像的变迁》等作品已成为学院团委团课的必用教材。
基于“分组学习一合作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热烈反响.我们于205月开创设立了“社会我关注”原创作品大赛。在今年的得奖作品中,有学生凌晨3点到江南水果市场调查,通过学生自己的直接体会.呼吁在校学生要有节俭的生活态度。有学生选择了山东5名大学生应聘挑粪工的'社会热议,提出了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大学生应有“在任何情况下,大学生都要发愤图强”的积极心态。现在.伟人诗词朗诵大赛和“社会我关注”原创作品大赛以格调高雅、参加学生多,成为我院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这些有着明显思想导向的思想类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文才、思才、口才,收到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这种主题积极、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用体现时代精神和荣辱观的文化内涵感召师生、塑造灵魂,凝聚资源、传承文脉.凝练我院校园特色文化,对我院的校园文化起到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依托行业.构建春运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根据中发[2004]16号文件“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及教高[]16号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求.加强和完善思政课社会实践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充分调研,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载体.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职业素质是一个关键因素.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正在向素质取向发展.“职业心态、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协作进取与创新、团队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在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将春运确定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主要平台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并进行不断的跟踪、修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式。
(二)周密安排.悉心指导。为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将职业规范作为一个教学模块单列,专题讲授“增强职业意识.培育职业精神”,并安排“结合专业谈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岗位.谈我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对各工种的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要求有基本的概念。
春运之前.对参加春运社会实践的学生举办春运职业道德培训讲座.从就业市场对80后大学生职业道德评语引出春运道德的核心就是服务,根据学生在春运中主要从事票务、站务、客运等工作,从职业态度、职业准则、职业操守、职业目标、本质特征等方面,得出春运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春运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春运期间.思政教学部教师积极深入春运现场进行指导。今年的2月7日,在例行的现场指导中,我们遇到了09级学生在正常执行检票任务中,遭遇违法乘客暴力对抗的情况。我们马上找到该同学,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分析现场、寻找对策,使该同学打消“到底要不要坚持岗位责任”的疑虑,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正常完成春运社会实践。
春运结束后,本着“今年的春运社会实践结束就是明年春运社会实践的开始”原则.注重总结经验和收集实践单位反馈意见,并会同其他部门进行考核,开展春运社会实践标兵、积极分子评选.举行社会实践征文、图片、作品展,负责出版春运作品专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春运实践教育成果。
(三)春运实践见成效,德技双馨反响好。周密的安排、科学的指导、春运社会实践中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社会各界对我院的春运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极高。2008年1月7日,《中国教育报》专门在第6版采写《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要求融入实践教学》一文,对我院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报道:年1月13日,新华社记者以《广州志愿者真情献春运》为题,报道我院学生春运工作画面;2月3日,《中国教育部》再次以较大篇幅,在第二版以《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无缝结合――广铁职院四千师生春运大练兵》为题介绍我院春运社会实践。
总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紧紧围绕高职学生这个中心,有针对性地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有针对性开展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一实践育人模式,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学实效性中一个新的课题。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七
一、问题提出
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很多教师都将教学作为终身的事业,但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倦怠和困惑,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该专业的特性,以及专业性较为不明显,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教师或者“一身多职”的教师而言,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存在的现象。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大多对自己职业发展失去信心,对课程教学缺少兴趣,不能正视自身的评价,甚至工作懈怠,脱离组织,与其他老师或学生的关系不融洽,挫折感较强等等。这些现象对于思政工作的开展和教师自身发展都十分不利,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一)社会评价偏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关注,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地位由于受到思想政治素质和传统落后的观念的影响却一直不高。社会大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看法大多认为思想政治课没多大专业技术含量,教师只需要照着课本给学生划划重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是谁都能担任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往往不如其他专业课教师的学校地位高,从学校层面到教师和学生层面对于思政教师的尊重度较低。而社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评价主观意识过强,评价较低,很多思政教育教师对自身职业没有认同感和荣誉感,甚至一些教师放弃了思政教育的职业,思政教师队伍结构和队伍建设较为困难。
(二)教学任务繁重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大多是设置为公共课形式,多数采用大教室上课,甚至一些高校存在多个专业多个班级一起上课,这样的授课效果可想而知。思政教育课“规模宏大”,一般都是好几百人在一位思政教师的引导下上课。这样的课堂秩序难以有效维护,思政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大,既要维持课堂秩序,对基本的课堂环境进行掌控,又要避免影响思政课的正常教学。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抗压能力和较高的耐心和细致,并合理利用教学技巧来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把控。另外,高校教师大多都是站立讲课,对于思政教育理论课这种“大课”来讲,很多教师一上课就是半天,这对教师的身体素质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很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验得到了一定的积累,职业病也不少。
(三)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之前的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教育受众群体的增加,造成了大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较扩招之前差距很大。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趣,大学的教学环境相较于中学而言十分宽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虽然高校对于教师要求不断增加,而且我国高校的教师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且很多思政教师都是党员,具备极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深厚的知识积累,而且大多对工作责任感较强。高素质的教师面对低素质水平的学生也不知所措。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精心的课件制作和备课,但是学生却“不领情”,上课时不认真学习,活跃度很低,甚至一些学生经常性的旷课、迟到、早退,这些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极大伤害,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路径
(一)挖掘教师工作潜能,实现教师价值
高素质的教师是具备职业潜能的,因此,高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平台,并通过组织构建及激励机制的建立对教师在精神及物质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对出现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及时谈话,并分析倦怠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并对其不断进行人文关怀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并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实现其自我价值。
(二)拓展教师职业深度,提升工作效能
思政教师尤其是新近教师工作大多深度不够,因此,应当通过与课程相似度较高的课程置换、多职锻炼或者轮岗来丰富其工作内容,减少工作内容的单调感和厌倦感。打破工作内容的局限性,拓展教师的职业深度。交叉授课及各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提高工作的多元化,使思政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提升。另外,教师还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资源,并对学生整体特点进行调研,在思政教育理论教学这一领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钻研,使其工作效能最大化。
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影响很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加会产生极大的阻碍性。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教师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激励,让教师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八
论文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存在不足:脱离社会实际、内容大量重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必须整合与优化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针对现实中高校思政课的无力、低效等问题,如何激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整合与优化现行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无疑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教学内容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纽带,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信息实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精当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1]当前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脱离社会实际。当前思政课程内容不够“活”,把理论当成了现成的结论、枯燥的条文,多概括少案例,重抽象轻形象,臃肿繁琐而不够简练,宏大高远又无感染力,给学生的印象是“假、大、空、死”,因而缺乏吸引力,更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不够“近”,重理论轻实践,原理相对滞后于实际生活,不够贴近学生的个人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等社会问题,不能紧密联系生动活泼的改革建设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忽视了变革中的新情况和新现象。这样的教学内容如“隔山打枪,难辨虚实”,生活气息当然无存,自然难以对学生产生亲和力和针对性,无法使学生感同身受,取得实效。
2、内容大量重复。现行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够新,重复较多。从纵向上看,与中学政治课内容重复,相当部分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习过,缺少新鲜感。如“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内容,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特别是文科专业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从横向上看,各门课程之间有交叉和重叠。比如,“概论”中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与“基础”中的相关内容重复;“原理”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与“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一定的交叉;“纲要”中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概论”中的部分内容则近乎完全重复。如此大量的重复,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基础、学科专业、对教学内容不做任何取舍,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最终导致教育失效。
二、高校想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必要性
1、增强大学生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对社会影响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的成败。十六大以来,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全国各项工作都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调整,高等教育战线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教育、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理论修养,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特殊的使命,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就更为重要。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质量优劣对能否培养符合和谐社会构建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培养大学生对和谐社会构建的认同感和自觉为之奋斗的决心、信心。
2、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已不再是象牙塔,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另类群体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与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关注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适应这种社会变化,根据这一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3、大学生就业多样化的现实给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挑战。我国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了“大众教育”的阶段。在“精英教育”年代,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干部,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后,再加上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多层次性,大学生毕业后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于是出现了就业多样化的现实状况。这给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简单地按照传统的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的教学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必须把理想的人才目标模式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高教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样化,以适应新时代对各类人才的新需求。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路径选择
1、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一是以理论为线索进行整合。在全盘考虑的基础上,精简提炼出学生最应掌握的理论、方法,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最欠缺的方面,以理论为主线展开,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方式保持了各门课程的基本框架,理论条理清晰,对于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二是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整合,针对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所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各方面各层次甚至各学科展开分析和阐述,这对学生的帮助是最直接、最大的。在此过程中,不只局限于一门课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具有一般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当然这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及教师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首要的根本的原则。思政课是我国大学特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科学知识传授之中的特殊的教育形式,大学生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但其精神支柱却应该是同一的。因此,思政课体现了政治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确保知识准确无误,科学真实才有说服力。如果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就无法用真理的力量去感召学生确立坚定的信仰,教育效果就等于零,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思政课教学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教学内容,则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也就无法实现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校的培养任务。教师应避免一味散布低俗、庸俗的内容,或是大谈特谈社会的消极面和阴暗面,以此来吸引学生,这是有悖于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的,对学生及社会都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第二,贴近学生的实际。从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抽象、空洞,理论说教多,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遥远,不易理解和把握。因此,思政课只有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2]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需要相适应。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解答的各种现实问题入手,正视学生的认知冲突,下大力气研究学生的需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论证某一理论问题时,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帮其所需、解其所惑、排其所难,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认识到思政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有所用的,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二是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思政课是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必须调整相应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案例性的内容,切忌以不变应万变、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三是教学内容要结合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多层次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所不同,如应用型高校是着重为了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相应地,思政课教学中应更多地注重实践性教学,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内容,突出实用性。
第三,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又一原则,也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实效性是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则和最终目的,也是衡量和检验教学内容整合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教学内容整合的成败与否,最终要看实际效果怎样。实效性的衡量标准主要是看“是否进脑袋、是否得心、是否应手”。“是否进脑袋”是指从知识传授的角度考量学生是否熟知、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基本理论;“是否得心”是指从认同的角度看学生内心是否接受、赞同和拥护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修养是否得到提高;“是否应手”则从践行的角度看学生是否学以致用、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实践。只有从这些方面去衡量,教学内容的整合才能逐步取得更高的实效,才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无穷的力量。
3、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具体措施。
其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协同分工,加强交流与互动,具备整体意识。目前在实施“05方案”的过程中,各高校使用的都是全国统编的教材。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体现了普遍性要求,但很少兼顾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背景的大学生的特殊需求。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框架下,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简单照搬它的内容体系,学会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首先,教师要统一思想认识,具有全局观念。除了自己所讲授的一两门课程外,也要熟悉和研究其它几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其次,教师之间应该互相沟通、研讨,加强不同教研室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考虑各门课程的衔接问题和交叉重复问题,确定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承接、讲授角度和教学方法,明确每门课程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再次,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召开每门课程主讲教师备课会,讨论和研究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讲授方法。最后,在教辅音像资料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既要做到关联性和共享性,又要注意衔接性与协同性,以免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与浪费,优化整体使用效果。
概论、纲要、基础。“原理”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
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概论”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充分反映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纲要”课的切入角度是历史史料和历史知识,旨在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教育,帮助大学生理解我国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基础”课的切入角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旨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见,这四门课程之间蕴含着一种紧密的内在逻辑演绎关系,形成了空间上的并存与序列。即:理论原理――理论发展――理论历史――理论运用。[3]由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和内容的系统性,4门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横向交叉与重叠。对于四门课程逻辑关系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提炼教学内容,避免四门课程在某些知识点上的重复。如“纲要”可以着重讲述前80年的历史(19以前),“概论”则侧重阐述后80年(1919年之后)的发展,“原理”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略讲。只有每门课程选择了各自的讲授重点、授课角度和方法,学生听起来才不会有重复厌倦的感觉,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3]李芳、张耀灿.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结构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第1期。
[4]王晓梅.优化教学内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层次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年第2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九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意义,同时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合理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问题在我国一直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上的相关教育方法还是以往的最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量理论灌输式教学。实质就是把人类的大脑当成无底洞似的存储仓库一样,只注重学生们的接受知识数量。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与价值性,通过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理论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与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完全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社会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定向性、针对性、独特性、够用性以及实践性,要面向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的目的恰恰满足了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利基础。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完全符合学生的自身状况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都不是特别理想,因此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学习失去信心,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念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实践教学的设计完全依据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了解社会,培养责任意识,增长才干,提高信心,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度不够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社会当中去进行实践,并且认为只有学生直接参与才叫做实践教学。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很多的学校在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时,总习惯让学生走出学校,或者是把相关人士邀请进来。例如:最典型的就是邀请一些业界的权威专家、讲师等等到学校做相关报告与演讲,或者是组织学生去其他学校、博物馆、新农村建设基地、新文明村、孤儿院、敬老院等地去进行参观或者是慰问。这种做法不可否认的是绝对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同样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较单一乏味。实践教学不仅是要离开课堂,同时教师也要适当的扩大实践教学的内涵,不要总是将其限制在校外活动上,应该适当的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操作性不够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缺陷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上很少注重教学的操作性问题。没有将实践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的实践活动往往只是以点带面,总是派一部分学生去参加参加社会活动,使得实践教学变成了走过场,只流行于形式。除此之外,活动类型与参观地点也是一成不变,仅仅几个地方来来回回的参观,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够,要想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有很大的操作难度。教育经费问题、教师精力问题、教学基地问题都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想使全校学生全部都可以参加到实践教学中来,必须要首先解决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
根据不断地总结和分析可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校外实践活动一种,而是要将校外实践、校内实践、课堂实践、网络实践等等形式综合在一起。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教学体系。以此为中心,研究分析了几点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篇十
传统的备课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必须突破这种单一的备课模式,创新灵活多样的备课模式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团队合力。
3.1专题型备课模式
专题型备课模式是指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时预先选定一个专题,大家围绕这一专题仔细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学参考书,搜集、选择教学案例,补充教学资源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最后在集体备课会上展示自己的专题教学内容,由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特别适合教学学时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独立学院。通过专题备课,教师团队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了教学体系,还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3.2案例型备课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喜爱。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与各种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添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经典教学案例。案例型备课模式就是教学团队以一个专题或一个章节为教学核心,大家一起挑选、编写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研讨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如何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合力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库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的能力,最终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3.3问题型备课模式
问题型备课模式是指教学团队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的备课模式。传统的问题型备课模式往往把重点放在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事实上,仅仅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只是起到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某一知识点的作用。从当前独立学院思政课的现状分析,思政课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如何解决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问题型集体备课的备课内容首先应该是备学生目前的思想问题,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想法及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其次,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最后才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知识点的问题。学生思想困惑的解决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只有解决了根本的问题,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新备课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除以上三种集体备课模式,独立学院还可以选择视频学习型、文件学习型、优秀教师示范讲座等模式对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方式进行创新。
总之,独立学院通过创新集体备课的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势,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持续的发展。还可以起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平.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思路之坚持集体备课锤炼教学团队[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院,2009,(3).
[2]姜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0).
[3]姜勇,朱新翔.拓宽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内容[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