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优质18篇)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展望未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自己的信心,可以克服困难和挑战。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些总结范文,相信会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启发。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一
各乡镇、农口各部门、各涉农单位:
为是贯彻落实中央05年一号文件以及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根据全区农村经济工作会精神,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我区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发[2005]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突出两个转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扭住三个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非农化),建设“四大基地”,着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繁荣的农村小康社会。
二、总体目标。
2005年我区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9730。
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5%。
3.农产品商品率――85%。
4.农村高中段教育普及率――60%。
5.城镇人口比重――52%。
6.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000。
7.恩格尔系数――0.3。
8.人口自然增长率――5‰。
三、工作要点。
今年我区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五个中心”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区域性绿色农业中心目标,紧紧抓住盛世兴农的战略机遇,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好“三农”问题。
(一)增强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始终是贯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今年,要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实施区域布局规划为切入点,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把有效利用资源、扩张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产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重点。
一是做好资源整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要加大投入力度,解决用水难、行路难,加强土地整理开发,结合砖窑整顿,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要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基本农田;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要积极采取防雹增雨等人工影响天气的措施;要开发和保护耕地、荒坡、荒山、滩涂等多种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水利设施:节水面积达到27.04万亩,饮用氟改水的人口达到7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10000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50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新增机旱田1万亩,总量达到3万亩。
二是做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打破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通过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实现特色产品的集聚和优势产品的整合。2005年要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调整思路,突出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建设。选用优质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上档,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保障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优势玉米和杂粮产业开发带,确保粮食安全,面积稳定在40万亩,粮食总产量1.5亿公斤。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无公害蔬菜面积要突破30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其中北田、庄子等乡镇要完成15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建设,郭家堡、张庆等乡镇要完成5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建设,什贴、东阳等乡镇要完成5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建设,全区要完成6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其中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在种植模式上,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30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补植补种2万亩,酸枣接大枣200万株,总产量达到2600万公斤,比上年增30%。养殖业要突出以奶牛、瘦肉型猪、禽蛋、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郭家堡、东阳新建两个500头奶牛示范小区。水果面积稳定18万亩,淘劣换优3000亩,总产1.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5%,推广果实套袋4000万个。
三是做强龙头企业。2005年和今后一段时间,要进一步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交通资源、优势产业资源、气候资源、服务资源、环境资源等),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力争建成一个大型龙头企业。已建设几年的福大保鲜速冻蔬菜加工出口项目和丰元枣业等项目要加大扶持引资力度,争取早日建成达效;博瑞乳业要有突破,尽快成为大型龙头,增加辐射基地、带动农户、推动调产的能力。各部门、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要逐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研发,强化科学管理,重点抓好四眼井公司固态生物发酵、金贝植物苗木克隆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要创新机制,紧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稳定的产销协作以及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关系。在做强龙头加工企业的同时,还要重视贮藏龙头避旺补淡、增值上市的重要作用。我区已有北田镇张胡和庄子乡杨坊的西红柿贮藏、东阳镇彭村青椒和上丁里的葱头贮藏、庄子乡黄彩的苹果贮藏、东赵乡训峪的梨贮藏、张庆乡郝庄的大葱贮藏等一批专业贮藏基地,2005年的果品、蔬菜贮藏量要突破1亿公斤,增加效益5000万元以上。
四是做精品牌产品。品牌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农业产业化的支点、农产品抢占市场的卖点。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盘活长凝大蒜、后沟果品等传统品牌资源,巩固蔬菜、红枣品牌,重点发展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如什贴小米、华玉香椿、涂河鲜枣、涂河肉羊、涂河大蒜、怀仁四眼井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要通过技术培训、园区示范等方式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要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德御农贸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无公害认证方面,蔬菜新增产地认证20万亩,补认证西葫芦、茄子、白萝卜等品种;果品认证杏、梨等面积1000亩,继续推进5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畜牧上认证“博瑞”乳品和“泽榆”猪肉。围绕市场准入制度,一是要全面完成12种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并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二是打无公害“品牌”,要充分发挥蔬菜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及营销大户的作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特别是在西红柿、青椒、葱头等我区的主导产品上要闯响“魏榆”品牌。三是今年我区无公害蔬菜要实行市场准入,同时要加大对现有“魏榆”、“北田”等品牌的宣传力度,力争再创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
五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标准监测、执法五大体系。
信息网络体系。继续完善1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大“一站通”的应用力度。要加快网络延伸的步伐,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建立信息服务站,2005年要在华玉香椿、丰元枣业、老醋坊等龙头企业中建立10个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继续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网络500户,全区网络延伸总量累计达到户。培训农村信息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及时发布企业和农民急需的政策、技术、品种及农产品供求信息。
技术服务和标准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80%,科技贡献率达到50%,农技培训达到20万人次。继续开展种植遥感监测工作。依托现有技术力量、硬件设备组建我区综合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服务我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建设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区疫情测报站和5个乡镇疫情测报点,完善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兽医站,重点建设张庆中心站。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做好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
执法体系。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一年至少是2次。质检站要对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监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要加紧筹建,选拔精通业务、熟悉法律、作风优良、廉洁公正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尽快建成我区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做好农资打假等各项工作,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二
省督查组:
今年以来,我们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坚持一个统领,两手抓,实现六项提升,办好20件实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八精六建”发展战略,兑现政策,加大投入,强化落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面优化。上半年,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71.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
一、加快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
我们紧紧围绕“精植粮棉、精优果菜、精良猪牛”三大目标,在质量、效益和规模上狠下功夫,培育壮大粮、果、菜、畜四大骨干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稳定粮食面积,改善生产条件。近年来,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投资30余万元,建立了大、中型标志牌220个,田间地头小型标志牌1029个,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49万亩;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努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优质小麦、高产玉米、特色小杂粮和优质棉花等园区建设,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植粮棉的效益。县财政支农资金由上年的87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229万元。
二是科学区域规划,推动果业发展。我们突出抓了东部山区优质核桃、北部丘陵区中晚熟桃和红提葡萄、东部丘陵区红富士苹果等园区建设,全县核桃种植达到50万株,小水果面积12万亩。按照北山一条带、南山一面坡、东山红枣区、平川红枣沟四大区域红枣工程建设规划,我们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实行干部包联、明晰产权、连片开发、典型示范、科学管理的工作措施,通过各乡镇、林业部门、红枣协会的共同努力,全县上半年完成酸枣接大枣1007万株,全县累计完成3600万株,基本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嫁接任务,使红枣成为我县农民稳定增收的一个新兴产业。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万亩左右,其中蔬菜大棚1万个。立足这一优势,我们突出抓好南梁、唐兴、里砦、中卫、王庄等乡镇蔬菜种植园区建设,通过推广大棚滴灌、优化大棚种植结构、强化科学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等措施,打造绿色品牌,努力提高种植效益。今年全县春季蔬菜大棚棚均效益都在1.2万元以上。
四是增加种草面积,扩大养殖规模。我们充分利用全县农作物秸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搞农作物秸杆回收青贮处理,使青贮数量达到了15万吨,并在浇底、隆化、桥上、中卫、西闫等乡镇丘陵山区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3万亩,重点发展冶南、殿儿垣、浍史、南史、老官庄等奶牛养殖园区和标准化采奶站建设,使得全县优质奶牛存栏数突破1000头。培育壮大了以符册、南寿城、南绛、郑庄、下白马等为重点的养猪园区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数达到69668头,同比增长20%。
二、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副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多层次、多环节中转化升值,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
一是立足我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符册畜禽养殖交易中心、浍史洪康、世家庄海鑫、中港公司、舜都公司、尧森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的发展,积极争取蒙牛、双汇等集团在我县建立加工生产线,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6月25日,县委张书记带领职能部门就龙头企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到县信用联社进行了现场办公,拍板决定对全县4家龙头企业扶持贷款1000万元。
二是积极寻求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涉农大型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标准,加快农副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培育了一批特色精品。我县“舜都”牌红富士苹果、李子、冬枣、梨枣、番茄、黄瓜,“舜田”牌隆化小米、红小豆,“尧森”牌酸枣汁等三大系列农副产品已获得国家农业部门的绿色认证、注册。我们在包装和营销上狠下功夫,使得果、菜等农副产品在营销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农业协会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县已登记注册的农业协会有12个,其中红枣协会、蔬菜协会、果业协会、药材协会、养殖业协会等在农民生产经营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用技术、市场动态、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我们依托种养大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了一大批粮、果、菜、畜生产技术骨干和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技术“土专家”,促进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经纪人发挥观念新、信息灵、脑筋活、联系广的优势,沟通与周边省市以及国内果菜超市、批发市场和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营销渠道,促进全县农副产品销得出、效益好。目前,全县农民经纪人已达到1000余人。
三、提高服务水平,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
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发展农民、富裕农民。我们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长期任务,努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今年以来,我们健全完善了以劳务输出服务大厅为龙头、以乡镇服务站和经济主管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部门为主体、以民办职业中介服务为补充的覆盖全县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搭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工商企业联系的桥梁。抽调精兵强将赴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出洽谈,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今一年的时间,全县劳务输出数量就突破了10000人。
四、实施三大工程,强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科技收入。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仅上半年全县就举办县、乡、村各级培训班100余期,发放技术资料25000余份,直接培训农民4000余人次。我们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余人赴夏县、曲沃、稷山、汾西等地参观学习,还聘请北京农科大、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专家来我县进行了技术巡回讲课,培训1000余人次。
我们以县农广校为载体,大力培育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民技术员。南梁镇北常村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高效蔬菜教学班,先后招收学员400人,使320名农民获得了中专学历,有效提了北常村蔬菜大棚的生产效益,并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农业调产顺利推进,冒出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农民技术员。北常村高效蔬菜教学班被山西省农业厅授予山西省科普示范基地。
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在全县10个乡镇50个村筛选了小杂粮、果菜、畜牧养殖等农业科技示范户600户,重点进行培训指导。在今年实施的“阳光工程”中,我们开设了保安、缝纫、餐饮、纺纱、冶炼、铸造等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4000余人,使他们掌握了一门技术,拓宽了就业致富门路。
我们还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设立农业科技专题节目和栏目,围绕农时节令开展技术讲座,进行技术问答。我们购买了农业科技知识光盘,编写了《日光温室蔬菜知识问答》、《农技推广》、《病虫情报》、《农业信息》等技术资料,在全县各乡镇、重点农业生产村进行巡回播放,发放资料,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科技种田的水平。
五、落实优惠政策,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民保障性收入。
我们不断加大各项优惠政策的兑现力度,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了“两免三补”政策,有效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从开始全县免征农业税。二是抓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的兑现,在对1741户进行审查兑现基础上,6月份又启动了“放宽奖扶对象条件”的1980个奖扶对象的审核,引导农村家庭“少生快富”。三是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全县今年上半年征收城市教育附加562万元,现已拨付388万元。办公经费在去年108万元的基础上增拨了32.6万元。校舍改造投资2516万元。教育技术装备投资350万元。7758名贫困中小学生的“两免一补”经费全部落实到位,其中提供免费教科书30.2万元,免除杂费37万元,寄宿制贫困生补贴生活费14.8万元。6月16日,张书记和我一起到教育局现场办公,又决定拨款1700万元,用于县城几所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四是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全县“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在去年完成509公里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完成了406公里。10000个农村沼气池建设任务,每建一池县上补贴500元,现已到位230万元,县上组织干部回乡帮扶92.4万元,目前已落实5534多个。饮水解困工程兴建蓄水池7座,新打旱井74眼,安装输水管道15.2公里,自来水入户210户。农村饮用水安全调查全面完成,待项目批复后组织实施。5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950万元。总投资将近8000万元的南循环路建设工程,路基已完成90%。北捍至东乌岭改造工程完成投资700万元。沁东线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32万元。翼么线改造工程完成投资814万元。
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我县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内部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畜牧业整体规模较小,果菜新技术推广速度不快,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对农村的科技、信息服务还不到位等,都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三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口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紧紧围绕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工作主题,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农业经济形势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将有关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地报批手续,并于7月1日顺利复工;35千伏变电站用地报批市电力局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明年6月可望建成投运。伊塘镇“两个规划”在积极进行衔接调整,园区的一些子规划如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田园化以及进园公路两旁开发建设等拟定了初步的规划。小城镇建设正在谋划启动,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蔬菜基地、西瓜基地、昱恒等设施农业稳步推进。生态体育公园、熙可公司、金峰煌米业、金桔尔加工物流、湘君面业、福田茶厂、广州和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几个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3000亩以上,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准备落户园区。
(4)一个整镇推进以及3个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早稻以及 2
“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基地建设超级早稻正在收割,顺利通过省、市专家验收,经专家现场测算,双季早稻平均亩产达到520公斤以上,超级早稻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5)实施五年绿色行动规划,1—7月全区已多渠道投入资金3700余万元,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6万亩。(6) 上半年争取购置补贴资金450万元,其中完成推广新机具3860台套,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83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设施不全、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项目规划设施还有不科学不配套的地方,综合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物价上涨因素考虑不够,项目实施的组织化,效益化程度不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
2、项目建设投入不足。农业重点项目是高投入的项目,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省、市投入,但同时也要求区级匹配投入,区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对项目的实施有一定影响。其他急需实施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也需要区级投入,由于区级财力困难,受到严重制约。
3、工程后续管护不够。由于地质灾害、人为等因素破坏,致使一些建成项目工程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能发挥效益,工程的使用寿命缩短,重使用轻管理的状况比较严重。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
开展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通过三种途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通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组织村民对村内农田排灌用的'堰塘、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治。二是发挥水利资源优势,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将小型水库堰塘承包收益用于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水库堰塘下游尾渠的维修。三是利用农村资源,创新工作机制,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引进投资商到农村投资,通过投资项目带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农村工作全会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四
今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坚持“以点带面、分类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狠抓村庄规划这个龙头,认真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及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工作中,努力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引导各个系统的项目和资金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切实加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元—10月份,完成投资320多万元,新修连村道路、重点村主街道13条,修建桥涵6座;完成投资80万元,为温小屯、盆尧2个村打了深水井,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很好地解决了两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协调资金60多万元用于村庄规划,目前县定22个重点村的村庄规划全部完成阶段性任务。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村庄规划
加大对村庄规划的投入力度,对市定和县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采取县财政拿一点、乡财政拿一点、驻村帮扶单位拿一点的办法解决。并且规定了具体的金额,年底进行考核,对完不成任务乡镇通报批评,并扣除县财政的补贴资金。对市定和县定的68个重点村,已有31个村完成了规划,其中县定22个重点村全部完成规划,其他村规划正在进行中。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万元做为“以奖代补”专用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奖代补”具体实施办法,对村庄铺路、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进行奖励。
(二)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
督促各乡镇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固定了的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建立健全了档案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制度。由胡长玉部长负责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协调、总结、安排、部署,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分别于3月28日、7月3日和10月15日召开了三次新农村建设调度会,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县级领导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
(三)多方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在范县电视台25、42频道开辟了《聚焦新农村》栏目,下设新农村、新风尚、新观察三个子栏目,全面报道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作法、成功经验与工作成效,目前,已制作播出6期。在大河范县网首页醒目位置开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栏目,目前,已制作了政策解读、新农村建设动态、驻村工作队等9个子栏目,编发新闻信息300余篇。在《濮阳日报》头版头条发表4篇报道。共编发《范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42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抓住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春季大好时节,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了以“三清”、“三治”、“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活动,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出台了《2015年县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的实施办法》。指导全县乡村都制定了《村民卫生公约》,22个重点村全部明确了专职卫生保洁员,负责清运垃圾、管护林木。结合生态县建设,在全县开展了村庄绿化。今年春季22个重点村共植树10万余株,庭院植树8000余株,绿化率达99%。市定和县定68个重点村都对村内主副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全县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加强督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由县新农村办公室牵头,抽调卫生、城建、环保、文明办、广电局等单位组成了专项督导组,对全县及22个重点村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美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工作队驻村帮扶情况等工作进行了10多次重点督查,并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六)多措并举,加大驻村帮扶力度
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村,县直单位后备干部驻村帮扶,乡镇主要领导包村,乡镇后备干部长期驻村的工作推进机制。每个市定和县定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都有一名县领导联系,定期调研,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县直单位实行科级后备干部包村、驻村,并提出具体的帮扶标准和措施。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长包市定和县定重点村,乡镇后备干部长期驻村,着力解决重点村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与驻村帮扶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每次召开会议和布置新农村工作都让工作队参加,及时与他们沟通协调,互相了解情况。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管理,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有效地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驻村帮扶单位帮助新建学校一所,打机井8眼,新建村级道路11公里,引进帮扶项目8个。
另外,总结推广了王楼乡赵海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经验,逐步在全县有条件村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农村管理新模式,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农村工作汇报提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五
自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双江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把农业农村工作做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为确保全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矗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党员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机关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契机。自活动开展以来,全体机关干部联系我乡实际,自觉地把活动开展与本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农技、农机、畜牧等部门都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详细了解群众所遇到的困难,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我乡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已经届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要在四月底前完成。这次换届选举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出一批工作能力强、思想作风正、令群众满意的村级班子成员,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对换届选举的人员、责任和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双江乡第六次村委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乡定补干部会议进行了动员。目前,各村已经产生了选举委员会和村民代表,确定了候选人名单,有4个村还已经完成了选民登记,各村的财务审计也正在进行之中。在换届选举的组织过程中并未出现比较重大的问题,但我乡清桥村属于双江水库移民区,由于各种原因,请求将此次村委换届选举推迟到移民工作结束后进行。
1.采取四条措施,狠抓森林防火工作。一是成立了森林防火领导小组,组建了双江突发事件应急分队;二是把3月8日到3月15日确定为“森林防火周”,严格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从3月4日起共出动森林防火宣传车4台次、张贴宣传标语50余条,各村鸣锣一周,强化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四是层层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了职责。
2.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动物防疫工作。乡党委、政府召开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了布置动物防疫的重要性,拿出了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动物防疫经费的来源,明确了政府主要责任人是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技术责任人。乡政府与各村、兽医站与防疫人员都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度。目前,全乡存栏猪1966头,应注射1750头,已注射1750头,防疫密度达100%;存栏牛1280头,应注射1080头,已注射1080头,防疫密度达100%;存栏羊1073头,应注射970头,已注射954头,防疫密度达98.3%。
3.努力搞好早稻育秧工作,抓好春耕生产。一是组织全乡19各村的定补干部、部分村民组长和农技员200余人进行培训,发放育秧技术资料2000余份,培训后,定补干部和农技人员进行户帮户活动,普及率要求达95%以上;二是农技人员实行包干负责制,深入基层到各村指导农户搞好育秧工作;三是农技站及时搞好备耕调查工作,确保及时足量为农民提供优质生产资料,并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四是春季灭鼠工作早宣传早发动,具体时间和药剂将根据区里的统一安排进行。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六
各位领导:
在年根岁尾,我区各项工作走向冲刺阶段,并着手制定明年大盘子的时候,耿书记带领市政府的其他领导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必将对我区的各项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得失和安排来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能够给予及时地指导作用,我代表榆次区四套班子对耿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从一号文件出台以来,从中央到省、市的各级领导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在指导今年的经济工作中转变了工作思路,由原来的以城市工作为重心,转向城乡并重,并突出农村。我们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围绕农民增收这篇文章,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增加投入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础,在机制上创新。
投入是增收的基础,只有高投入,才有高回报。榆次是个“吃饭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单靠财政,那只是杯水车薪,如何增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成为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投入这个主要环节上创新思路,创新机制,采取“财政引导、政策调动、农民为主、大户牵头、引资上项、股份经营”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搞活了四方面的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机制。今年我区“吃饭财政”的困难显现越发突出,由于中央不断出台调资政策,加大了一块支出,各条条单位要求财政在一些经费的支出上逐年递增又挤了一块,有些政策因素减少了行政收费,增大了财政支出,又有了一块,象教育系统实行一费制,公务经费完全由财政负担就是这种情况,在这种困难下,我区为确保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足额到位,做到了四不,即“不挤、不占、不少、不挪”。“不挤”,象今年的支农支出我们预算安排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5%,目前已全部到位;“不占”,所有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随便占用,象粮食直补资金,我们按照严格核定的实际面积不差分毫,100%直补到位;“不少”象科技研发管理费用,就是以前说的科技三项费用,按要求不少于财政收入的1.1%。榆次的财政收支能持平已经够吃力了,但给这块的预算安排就达到132万元,占到财政收入1.19%,并全部足额到位;“不挪”,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是项目专款,包括饮水工程、节水灌溉、综合开发、道路维修、危房改造等,资金总额为556万元,已到位556万元,仅此一项比上年增长48.66%。由于做到上述四点,使我区的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比上年增长了13.3%,比年初预算安排增加11.8%,达到7835万元。
二是落实政策投入机制。我们主要抓了“四个一”,即:落实了一项政策,就是“粮食直补”政策。通过摸底造册登记,经督查和两次公示后,核实小麦面积2.09万亩,玉米面积30.45万亩,发放粮补资金211.15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1%;深化了一项改革,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在去年“四取消、一调整、一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农业税再减少1.5个百分点,减免绝对额219万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直接增收8.4元;健全了一个制度,就是“一事一议”制度。象东阳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全省确定的五个试点之一,除上级拨款资金外,村级也需配套资金100万元,东阳镇就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的。100万元中其中50万元通过筹工消化,剩余25万元现金已全部到位,25万元随工程进度以物折资逐步到位;突出了一个主体,农民投入始终是农业农村投入的主体。据调查统计,全区2004年农民自主投入蔬菜粮食种植、红枣开发、养殖小区建设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的农业资金达到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三是引深“三资”投入机制。就是争取上级资金,吸纳国外资金,引入大户资金。在争取上级资金上,我们充分发挥国家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国家对灌区改造、节水示范、农村饮水等方面投资的机遇,减轻农民在资金投入上的分担比例,仅近2年就引进国家及省级水利项目46个,如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淤积坝建设工程、水保治理工程等,共计总投资约6800万元。“863”计划是国家科技部在我区实施的农业节水项目,从2002年起至2005年四年建设期,建设规模10万亩,主要是以高标准灌溉为主的节水工程,涉及张庆、郭家堡、修文等三个乡镇的44个村。今年已完成投资800万元。
在吸纳国外资金上,我们主要抓了三大项目。第一是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该项目从2003年实施,到目前项目建设提供报帐已完成,共发放贷款891万元,涉及7乡镇28个村,直接受益农户469户。第二是日元贷款项目。项目总投资1719.9万元,其中贷款1228.4万元,政府配套245.8万元,以劳抵资245.7万元,现已发放贷款349.4万元,发展大户70户,完成面积4355.7公顷,占到总任务的95.6%。第三是中德技术合作项目,涉及我区什贴镇6个村,面积20688亩,现已完成投资130万元,其中德国投资62万元,通过项目的开展,使我区农民学到了参与式的高效集约管理方式,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
在引入大户资金上,我们根据我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创出了“三结合”模式,即:开发与生态相结合。象华玉荣香椿有限公司就是利用什贴镇李坊村一片生态较好的山坡,进行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四位一体的综合开发,现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已经具备观赏旅游的框架;开发与治河相结合。东赵乡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社会资金300万元,开始大规模潇河治理,筑坝10公里,加宽取直河道,工程竣工后可使潇河岸3000亩旱地变水浇地。该工程采取边建设边开发的办法,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河沙开发的利润。开发与治荒相结合。象我区的红枣开发大户就达到180余户,开发面积16万亩,占到全区红枣面积的一半以上,累计已完成投资6200万元。
四是搞活股份投入机制。今年我们在修文镇、张庆乡、东阳镇的部分村开展了小型水利资产的置换,进行了水井的承包和购买。东阳镇下丁里村350户农民集资54万元,打井18眼,保证了全村2964亩的地浇水。象什贴镇的雨水集蓄工程,坚持了井随地有,国补建设,谁出地,谁使用,谁维修,谁受益,除国家予以资金补助外,其余部分由农民以土地、配套提水设备等入股。建成后,集蓄设施全部归农民个户管理,使用20年。多元化的投入新格局,明确了各个项目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促进了农建基础工程和特色产业的同步发展。
二、把推进“三化”作为农民增收的主线,在重点上突破。
从现阶段看,农民增收的渠道主要来自“三化”,即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三化”抓了三点,有效地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一)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民增收的支撑点。
榆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阶段,就是要搞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为适应当前市场准入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进程。为此,我们狠抓了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对接。
1、扭住产业化龙头,优化区域布局。我们根据市场导向和资源优势,按照晋中市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共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四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和规划。包括种植产品4个(蔬菜、专用玉米、谷子和专用高梁),畜禽产品4个(奶牛、商品瘦肉型猪、肉羊、禽蛋),林产品4个(红枣、苹果、梨、核桃)。规划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27万亩,总产量达到9亿公斤,总产值4.75亿元,平均亩产量3519公斤,比全区蔬菜平均亩产量高出2.9%,平均亩产值1759元,比全区蔬菜平均产值高出7.9%。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0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5600头,比去年增长30.6%;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3.5万亩,比去年净增18.8万亩,增幅127.9%,全区玉米总产量达1.3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83.9%。
2、构建产业化基地,状大特色产业。蔬菜产业——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2004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含马铃薯、瓜类),其中占用耕地22.6万亩,复播面积11.4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平均亩产量3421公斤,商品率85%以上,其中省外销量7.5亿公斤,较上年增长5.6%;全区蔬菜销售收入6.12亿元,较上年增长11.9%;仅此一项,为全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1553元,较上年增长155元,占全区农民纯收入的44.4%。
红枣产业——农民增收的最大潜力。榆次种植红枣有千年历史,现红枣开发面积已突破30万亩,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北起乌金山镇、南到北田镇的百村百公里红枣经济林带。为全面提高枣园的生产效率,今年我区实施了“四个一工程”的枣园发展模式:即,一项矮密丰技术、一座沼气池(提供有机肥、叶面肥)、一座保鲜库(拉长销售期)、一座烤房(处理裂果)。目前已在大户枣园中普遍推广,增效十分明显。为此,晋中市为我区的四个红枣园挂了示范园牌子,榆次又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省里还把榆次的红枣发展模式作为样板在全省推广。2004年全区红枣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150元,进入盛果期,全区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可增加到460元。
畜牧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全区畜牧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养殖总量已达到全区养殖总量的65%以上。2004年全区肉蛋奶综合产量将达到3.8万吨,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为农民提供总收入3.25亿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516元,比去年净增48元。增收的构成情况是这样的:价格因素增长34.6元,增产因素增长5.8元,新技术推广因素增长7.6元。
粮食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由于宣传到位,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中央及我省粮食补贴政策的措施得力,从而一举遏制了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的局势,今年粮食面积实现突破性增长。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去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粮食总产1.55亿公斤,比去年增长6000公斤。预计今年粮棉油生产总收入可达1.9万元,比去年增长6315.35万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495元,比上年净增198元。
另外,果树产业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过程中,也有较好的收成,总产量达到1.0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总收入达到9000万元,为全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338元,比去年净增97元。
3、拉长产业化链条,完善市场体系。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第一,抓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全区初具规模的营销组织发展到20余个,发放营销“绿卡”500余张。第二,抓营销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农户达到4000余户,销售的蔬菜占到榆次蔬菜生产总量的60%。其中以王二只、赵四清为首的年销菜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有15户。第三,农业连锁经营服务体系,这是城乡统筹发育最好的市场体系。普家乐农村服务项目,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三位一体”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现已完成了25个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第四,在继续完善东阳等现有市场的基础上,什贴葵花籽集散地专业市场也已经投入运营。同时,华北最大的“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已报省计委立项,总规划占地400亩,总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占地43亩,即将开工建设。
4、提升产业化级次,狠抓标准化建设。今年我们又对4个项目16个产品进行了申报认证,其中绿色认证产品1个,无公害认证产品15个。全区蔬菜新增认证面积7万亩,认证品种达到15个;特别是东阳镇在已认证1.6万亩产地认证的基础上,今年把面积扩大到5万亩。以“魏榆”、“串串红”为主的品牌蔬菜在全国市场独领风骚,畅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榆次已列入全国55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区),也是我国南方淡季市场的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水果认证工作也有所突破,黄金梨、新红星苹果有2个产品申报认证;红枣以丰元枣业为示范基地,建立了《红枣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红枣农药使用准则》和《红枣肥料使用准则》三项标准,中昌基地的梨枣产品进行了绿色认证,认证面积300亩,另外,还新注册了“宁早”、“老树”2个红枣专用商标,标志着我区红枣标准化生产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同时为全区红枣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城镇化是农民增加收入的着力点。
第一是实施扶贫移民工程。扶贫移民工程涉及全区6个乡镇38个村,1393户4553人,采取地理位置上就近联片,经济发展上强弱结合的办法,使生产要素能够有效集中和充分利用,进一步调大了一些农村集镇的村组规模,优化了边远山区有限的资源配置。第二是在集镇建设上,与特色产业一同规划,齐步发展。东阳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省35家中心镇之一,是国家小城镇经济建设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该镇在集镇建设中坚持以旅游产业带动集镇建设,以生产观光农业促进集镇建设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东阳镇的东清路商业街,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路两侧共建设134幢商住楼,商贸服务业经营户达到300余家,商贸业收入达360余万元,是全省城镇建设的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另外,常家庄园的修复运营,使东阳镇的旅游业由一张白纸到旅游综合年收入达到1500万元。东阳镇的集镇建设带动了鸣谦、北田、长凝、什贴、修文等七个小城镇建设进程,这些乡镇也先后被列入了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点行列。
城镇化的推进,使二、三产业的发展由分散到集聚,并产生互动效应,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为此,根据晋中市的统一安排,我区承担实施了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依托晋中农校和山西省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学校,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餐饮服务、物业保安、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专业。全年共培训农民工1856人,超额完成任务的15.6%,其中有60%学员输送到北京、天津、珠海、无锡、深圳、太原等地就业,就业推荐率达到100%,就业成功率达到82%左右,就业稳定率达到95%以上。
据调查,我区农业劳动力总数为12.9万个,其中18—45岁的10万人,从事农牧业生产实际需要的为6万个,剩余劳动力即需转移劳动力5.6万个。2004年全区累计转移劳动力总数达到4.2万个,占总需求的75%,比上年增长21.7%。从我区2004年农民现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贡献率为26.6%。全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为人均1064元,比上年增加115.52元,增长29.6%。其中,在本乡地域劳动得到的收入为649元。
(三)新型工业化是农民增加收入的落脚点。
加快工业化能够为农业提供广阔市场,推动农村工业化,还可以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像我们搞的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涉及3个乡镇8个村,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妥善安置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成为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制定了两条措施,第一条是产业转移,一方面,工业园区现有企业建设投产后,将新增近两万个就业岗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着手制订了培训计划,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目前,园区已投入资金15万元,对101名农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安置846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到一期工程所涉及4个村总劳动力的40%。另一方面,我们在园区内规划了若干生活服务区,为农民提供非常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向餐饮、娱乐、购物、运输等第三产业转移。第二条是产业带动,我们结合榆次区的产业特点,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象白象方便面8条生产线投产后,年消化面粉就达12万吨。可以预料,随着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我区农村工业化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在推广上出新。
新形式培训,造就农业专家。面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形势,我们全面实施创新工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通过租赁农民承包地、参与农民土地入股和技术承包等方式,建立以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优良种苗繁育、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田间课堂”,通过现场参观,使解决问题有针对性,不再是“黑板上种田”,农技推广效率大大提高。技术部门还根据各自的业务经常深入乡村进行季节性实地指导,现场培训,印发一些实用技术的“明白纸”,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逐步实现一户一个明白人和村村都有科技示范户这个目标,造就了一批不走的农业科技专家。什贴李坊村农民从未搞过温室大棚,今年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利用集雨旱井建温室50套。蔬菜中心在技术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抽调了一名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驻该村,从温室的规划设计到种植品种、育苗及苗期管理等一系列均进行全方面指导。目前,棚内西红柿长势良好,估计亩均效益在万元以上,并为全区及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子。同时,我区还继续开展了“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发放光盘25类150盘。共培训农民1800余场次,培训人数29.8万人次,发放资料34万份。修文、乌金山等乡镇还组织外出学习,更新观念,引进技术,发展当地经济。
新技术推广,加速农民增收。为了全面提高蔬菜竞争力,今年我们引进并推广了防虫网、杀虫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10多项高新技术,引进蔬菜新品种40余种,全区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抵顶6%的农资上涨因素,今年蔬菜产业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的155元,其中科技贡献率占到了62%。水果品质低一直是制约效益的重大障碍,今年我们在推广常规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狠抓了果实套袋和果型剂的应用。东赵乡小壁村果农张吉禄的富士苹果,往年拉出去5毛一斤不好卖,今年套袋后,在家一块二每斤全部批发出去;庄子乡果农小陈的1.2亩新红星苹果园,往年果品一共可卖2000元左右,平均0.35元/斤,而今年应用果型剂后,生产出的苹果果形高桩,五棱突起明显,着色艳丽,品质极上。直径8公分以上的果可卖1元/斤,特殊大的卖到1.2元/斤,最差的0.6元/斤,收入达到12000元,而一瓶果型剂成本才200元。
四、把强化措施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保证,在落实上下功。
(二)督查调研,制定方案,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以春耕生产和主导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3月29日—30日,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组成了10支督查调研队伍,分赴全区10乡镇进行了一次督查调研活动。随后又分别组织各乡镇、农口各单位、涉农部门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就各自所处的位置和职能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87条,如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品牌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等。在这次督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榆次实际,出台了《榆次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各乡镇结合各自的实际也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深入开展了帮农、支农、济农活动。区包乡领导和农业局下乡干部带来了科技书籍和种、养殖生产技术光盘等学习资料,无偿发放给农户;蔬菜、枣业、畜牧等技术部门干部还深入乡村举办种、养殖以及农村多种经营技术培训班,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送科技、送信息、送技术下乡,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三)项目捆绑,龙头带动,大力提升农业产业级次。2004年我区列定实施农业工程项目16项。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区组织农业、水利、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动,将各部门同类性质分散的项目捆绑实施,使有限的小块资金捆绑使用,从而避免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让小资金启动大项目,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收入。
一是集雨灌溉配套旱作农业项目的组装。集雨旱井工程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完成旱井407眼,今年在什贴镇李坊村项目区引入了旱作农业工程,完成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墙体大棚50座。目前大棚菜长势良好,预计每棚收益可达到1万元以上,效益是原来的30多倍,成为旱垣地区高效农业的一项富民工程。
二是农村能源(沼气)项目与世行贷款养牛项目的组装。通过沼气项目与世行贷款山西发展养牛项目、博瑞乳品公司奶牛基地组装,将养殖户、银行、企业、财政、世行资金进行集中使用,养殖户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建设牛舍,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奶台,财政资金建设沼气,世行贷款购进奶牛,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奶牛养殖园区。该园区已建成沼气池24套,并已正常产气。建牛圈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饲养奶牛500头。该项目集效益、生态、示范于一体,户均年增收可达4000元以上。
三是龙头企业的建设。围绕我区的菜、枣、养殖主导产业,我们重点对福大蔬菜、丰元枣业、博瑞乳业等企业进行了扶持,其中福大蔬菜和博瑞乳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博瑞乳业依靠世行贷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北胡乔、陈侃、逯村、南谷四村建四个奶牛养殖园区,北胡乔、陈侃2个奶牛园区已经完成,进驻养殖农户76户,养殖奶牛500头,逯村奶牛园区即将完工。为了提升奶产品的质量,博瑞公司还投资60万元,建设两个挤奶平台,减少了环节,降低了污染。丰元枣业公司今年列入我区的农业重点工程,正在积极引入资金,扩大规模生产,力争今年的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利税280万元。2月初,我区还专门成立了农业项目领导组及办公室,加大了争投资、跑项目的力度,并综合协调项目的实施,达到以项引项的效果,从各个层面、各个渠道吸引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捆绑建设,龙头带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级次。
(四)信息引导,加强服务,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解决农民获取致富信息、市场信息渠道单一的问题,我区今年启动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在建设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加快网络延伸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截止目前,以区农业局为中心,农口单位和各乡镇已建立起14个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并全部注册应用“一站通”,将我区的特色农产品供应信息及时地发布出去,寻找最广阔的市场,解决农民生产营销中的卖难问题。庄子乡注册“一站通”以后,发布了销售葡萄的信息,第二天便有浙江的客户来电联系,第四天来人直接订货,成效立显。葡萄由滞销变为脱销,而且价格每公斤还上涨了1元钱。为了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以及大户中重点推广了宽带上网、电视上网(机顶盒)、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媒介,仅张庆乡就推广宽带和机顶盒97户,让农民用得起、用得了、用得好,有效地解决农村信息闭塞的问题。同时建立起145名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框架初步形成,并正逐步走向完善,让农民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所需的各种信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往来,6月份,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和企业参加了哈洽会,在大力宣传榆次的同时,拿回了许多定单。10月11日至15日我们还组织华玉香椿等7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销售总额达到6万元,达成合作销售协议83个。海玉食品有限公司在参展的同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由央视大腕肖维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个经销商及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共签订销售协议7000余份,一次拿到订单价值总额3000余万元。
五、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在制度上完善。
今年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突出了三点。
首先,对任职20年以上(包括20年)的离任农村支部书记,实行了生活补助。我们首先通过各乡镇党委根据离任农村支部书记任职年限提出人选,再经区委组织部审核后,由区财政转移支付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助。全区共有九个乡镇的65名离任农村党支部书记符合条件。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感情,拉近了距离,他们把感激之情化解为行动,积极投入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中,有力促进了农村工作的进展。
其次,在全区开展了为期一季度的整顿后进农村支部工作。此次整顿由区委组织部牵头,重点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村“五个好”为目标,重点解决农村支部班子不健全、不作为,“两委”关系不协调,村情不稳、经济不发展等问题。通过一季度的整顿工作,以前村支部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第三,开展了农村党支部(总支)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我区农村党支部(总支)班子任期届满,需进行换届。这次我们换届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通过选举,把我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我区“五大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此专门出台了《二00四年农村党支部(总支)换届选举。
工作方案。
》,目前换届工作正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有序进行。
六、存在的问题。
(一)农资涨价和电力紧张。春播期间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度上涨,特别是今年春季电力供应的普遍严重短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温室蔬菜受阻,调产成果受到挑战。在今年的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影响下,粮食播种面积猛增,蔬菜面积增长缓慢,与去年基本持平。特别是温室大棚建设实施较难。一方面是严格保护耕地政策的约束,不但与发展畜牧业形成矛盾,也使调地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是温室大棚的高投入加之上半年建材上涨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三是优质不能优价,也制约了我区温室面积的规模扩张。如张胡的温室套袋黄瓜,由于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使温室效益大打折扣。
(三)重点工程进展缓慢。银行信贷较难,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围绕我区菜枣主导产业发展的福大、丰元,由于资金上的问题,动作不大;万头奶牛基地工程、红马营生态养殖园区等也都存在相同的问题。
(四)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区委农委、区农业局仅设四个科室,四个编制(4人),要对应上级部门(晋中市委农办、农业局)13个科室(130余人)的业务,给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队伍急待建立和加强。
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是正确处理好确保粮食安全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同时,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为切入点,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为保障,围绕区域性绿色农业中心建设目标,加快建设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的速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温室大棚工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动,典型带动,搞好培训,继续扩大温室大棚面积;加强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加快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的步伐;对于龙头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制定和落实扶持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领域,使得福大、丰元等早日建成运行。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充分发挥其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等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督促力度,在全区10个乡镇全部建立起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延伸网络100个。要在全区范围内尽快制定和实施农产品标准技术规程,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推进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和质量认证制度,以适应市场化和准入制度的需要。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认真总结今年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组织安排好明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思路,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是积极落实农业综合市场建设项目。榆次农业综合市场建设,下一步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运作,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二oo四年十二月。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七
年6月30日。
首先,我代表海林市五家班子,欢迎栗书记一行到海林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把海林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做以汇报。
海林市素有林海雪原和中国雪乡的美誉,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行政区域面积881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4.2万亩,总人口4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3万人,辖9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个森工企业。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1.3%,高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能蕴藏量500万千瓦;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境内有威虎山、中国雪乡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东北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是镜泊湖面积的2.4倍,盛产木耳、蘑菇、松籽等100余种山产品,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200余种。近年来,我们以农业“三增”为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山河增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牵动,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901元。农村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农村人均钢筋砖木住房面积达12平方米,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55%。我市农业农村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落实政策,抽调132名干部成立促农工作队进村驻户,利用两个月时间,在盛市派驻工作组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落实一号文件、“两补一免”工作。一是全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铺满盖严,不留死角。通过印发公告公开信、文艺演出、新闻媒体、干部和群众互动式宣传等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动员,做到了农民熟知政策、干部吃透政策。分别印发公告、公开信700份、4.2万份,赴各乡镇、村屯巡回演出40多常二是严格执行政策,顺利推进“两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扎实细致的做好基础性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直补”发放圆满完成,“良种”发放稳步推进。粮食直补统计耕地计税面积84.2万亩,退耕还林面积5.6万亩,发放直补资金1036万元;水稻良种补贴的面积是13.3万亩,第一批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68.09万元于5月20日全部发放完毕。当前正在对全市水稻实播面积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第二批良种补贴资金31.41万元计划在7月15日前全部发放完毕。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与省里各部门联系,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组织等项目上。截止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确定给我市农委、水务局、交通局、科技与信息产业局等7个单位申报的绿色食品蚕蜂基地、新安灌区水田节水续建工程、海林市至海南乡道路铺建、刺五加半野生栽培及加工等13个项目,总投资3880万元,其中自筹1760万元,贷款100万元,国家和省投入1917万元,市里投入103万元。四是初步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拟制订《海林市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共6个大方面、19条,明确了我市扶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通过促农工作,全市有50家单位参加到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活动中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从资金、技术、项目、扶贫、调整结构、信息、医疗等7个方面为农村解决实际困难,为农民提供帮助,仅今春全市各单位为农民提供的实物与服务折合资金近214万元。五是做化解农村土地矛盾工作,促进了农村稳定。“一免两补”极大调动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热情,但也激发诸如新增人口要地、林地纠纷等深层次矛盾。通过成立专题调研组,认真开展土地问题排查工作,制定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政策性建议》,稳定了农民情绪,有效化解了矛盾。今年我市未发生因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事件,做到了平稳过渡,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2、培育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搞突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5.4亩,是农业小市,资源大市,我们在深化认识市情、分析农情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重点培育奶(肉)牛、蔬菜和劳动力转移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加快以奶(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我市有林地1249.2万亩、草场14.51万亩,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我们强力推进牧业富民工程,到年把畜牧业建成农业的“半壁江山”,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0元。一抓示范。突出抓好典型大户、小区建设,积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肉牛冻配率达30%以上。目前,全市已兴建奶牛小区11个,肉牛小区9个,新引进澳牛232头,奶牛存栏达8000头。二抓政策扶持。对建设畜牧小区的免收土地使用费;今年起市财政对在小区内养奶牛户实行贷款贴息政策,每交一吨鲜奶贴息80元,贴息期限4年;为进入小区养殖的可繁育母牛投保,保险期限2年。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全面提高奶牛防疫、检疫治疗水平,消灭规定的奶牛疫病,控制一般性奶牛疾病的流行和发生。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海浪河流域和牡丹江流域土壤肥沃、环境优良,利用区位优势和地源优势,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发挥蔬菜经销公司和蔬菜协会牵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外销蔬菜品种,建立对俄出口蔬菜基地,目前已落实出口棚室蔬菜基地120万平方米,主要品种为1420和奥尼西红柿品种,年出口蔬菜1200万斤,创收1000万元。全市露地蔬菜面积已达到6.8万亩,棚室蔬菜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积极筹建蔬菜交易市场,由蔬菜村和经销公司投资600万元,占地4.6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现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末可以投入使用。力争用5―8年时间把海林建成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东北亚的蔬菜城。三是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和主导产业来抓,建机构,定措施,抓宣传,强服务。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7%。现已转移出去1.83万人,今年还要转移7000人。健全机构。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建立了北京、深圳、大连、韩国等4个国内外劳务输出基地,出台了《海林市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级目标管理。强化培训。整合现有资源,以职业高中、农广校为基地建立市级培训中心,以乡(镇)中学为基地建立乡级培训中心,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方式加快劳务输出。拓宽渠道。坚持异地就业、出国劳务、开辟新产业、小城镇吸纳四路并举,多渠道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市在韩国劳务人员6000多人,年创外汇4100万美元。畅通信息。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网站,实现市乡村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扩大了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辐射面。
3、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搞突破。推进龙头企业重组联合、靠强靠大,重点建设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威虎山米业、如淞食品、蔬菜经销公司。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是国家山区产业项目的龙头企业,去年投资5000万元,引进三条德国生产线,生产软包饮料,达到年果酒生产能力3000吨,饮料生产能力26000吨,2004年企业将扩大经营领域,投资1300万元新上一条日处理鲜奶110吨的液态奶生产线,成为集饮料、液态奶、果酒、果汁等产品为一体的饮品生产企业。如淞食品公司是引进香港万顺昌公司,投资500万元新上的白瓜籽、松籽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今年新上果脯、肉脯加工生产线,力争用2-3年成为我省东部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帮助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两菊面积达到3万亩。力争用3-5年时间把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高效有机肥厂、强尔药业培育成省级产业化龙头。同时,发展注册农业,将黑豆、白瓜籽、北药、食用菌统一注册为“威虎山”牌。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八
一、牢牢把握桥海时代的历史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县域强。要实现小康社会,首先是要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象山的小康。所以每年我们对“三农”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因为事关全局。尤其是在当前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深化实施桥海兴县总战略、全面开启桥海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三农”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地位更加突出。我这里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十一五”的五年,是“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这五年也是我们对农业投入最多、农村发展最好、成效最显著的五年。一是农业经济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象山的水产业比重比较大,所以农业的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二位。尤其是这几年,我们先后荣获“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柑桔之乡、省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综合强县、省市级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7+1”龙型产业提升计划深入实施,产业基地化、规模化、设施化、科技化、品牌化大力推进,大塘港省级农业综合示范区等一批农业集聚平台加快形成。二是农村面貌发生巨变。近几年创建全面小康村36个,整治村达到400多个,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4个,、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建成通村公路516公里,硬化村内及联网公路261公里,建成港湾式停靠站753座,村庄中巴通达率达91%,城乡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基本建成。建成星级农民会所332家,成为我们村级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让农村多了一个议事、休闲、文化等活动的场所,这项工作应该在全省、全市都是走在前列的。三是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渔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全县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比增加5500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10%以上。通过五年的发展,整个农村的生活水平较快改善,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把城镇的文化、医疗延伸到农村,让农民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9.1万人,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参保率98.3%,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到14个。四是农村改革领先省市。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整合三农扶持资金,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达到22.3亿元。创新金融支农服务,累计发放支农抵押货款74.3亿元,5万元以下小额农贷发放量达到15000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对农村的经营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持续推进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流转率达到60%,增长55%。探索完善农村资产流转机制,筹建县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五是农村社会管理得到加强。“村民说事”民主管理制度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全市推广。另外,“樊岙经验”、九倾“和谐促进会”这些基层创新的模式得到推广,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回顾五年工作,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有很多的典型需要挖掘、需要推广,刚才我们表彰的各个典型都是不同的类型,行行出状元,值得大家学习。
第二句话:正视差距,任重道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年或者五年把农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一些挑战。一是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从全县看,虽然近几年现代农业发展很快,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总体上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水平不高,还处于起步阶段。如2010年,全县81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0.56亿元,家均产值不到1亿元,产值上亿的农业龙头企业仅有15家,这些还是把各类加工企业算进去。2010年全县土地流转率虽然达到60%,但与鄞州区的80%相比仍低20个百分点,全县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仅占总流转农户1/4,而宁波市平均水平为54.2%。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城乡统筹的水平不高。到目前为止,除丹城、石浦之外,确实还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公共服务比较完善、人口相对集聚、工业比较发达的小城镇,虽然西周、贤庠也是中心镇,但是整个城镇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所以整体的城乡统筹水平不高。我们去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为76.88分,整个宁波市是87.09分,要比全市低11个百分点,尤其要比宁海、奉化低,宁海81.19分,奉化79.98分。当然,这个统计数据是个相对值,但是也反映整个城镇化的水平比较低。三是集体经济整体薄弱。全县49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0万元以上村仅有66个,在10万元以下的村还有112个。20年报中的172个行政村收入低于5万元,通过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用于补差,基本消除了5万元以下的村,但2010年年报中显示仍有102个行政村收入低于5万元,说明主要还是依靠补差得以消除,大部分村的自身“造血”功能依然较弱,收入来源不稳定,个别村甚至无任何收入来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径缺乏,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四是观念素质相对滞后。经过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多次洗礼,全县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文化程度、经营意识、知识素养、文明水平均得到大幅提高,但与先进地区比,与我们的城镇比,受长期生活习惯、小农经济、小生产者意识的影响,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乡土意识浓厚、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从思想观念看,部分农民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从文化素质看,我县30万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2‰,低于全县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比较大。从科技素质看,在全县农村劳动力中,真正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10%,而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转移就业,真正留在农村从业的大部分是“50、60”群体。我们既要正视问题,又不能丧失信心,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放宽视野,拉高标杆,迎头赶上,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句话:把握机遇,大有可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县“三农”工作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全面科学分析了象山“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宏观形势,作出面临象山港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宁波加快构筑现代都市、海洋经济快速崛起等三大机遇的科学判断,提出了要把整个象山半岛建设成为宁波乃至长三角区域的品质后花园。人们常说的后花园是指“家后面的花园”,而一个地方的后花园则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之地,是人们休闲度假、享受自然、栖息心灵、陶冶情操之地,是外地游客趋之若鹜、流连往返的旅游目的地。我们的农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多样,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纯天然的后花园,是象山半岛打造品质后花园的基础和载体,也是重点和难点,更是潜力和希望。综合分析“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认为,也面临着三大机遇优势。一是农村资源环境加速升值。随着象山港大桥的全面建成通车,我县将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两小时、上海三小时”的都市交通圈,进入无缝对接大都市的崭新时代,将不断激发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入象山、集聚象山,推动全县海洋、生态、文化等资源升值,汤臣、保利、中铁建等知名品牌企业纷纷来象山考察洽谈,看好象山。具有战略眼光的大公司、大财团必将来投资开发我们农村的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景观房产、农家庄园。大量的城市居民必将上山下海进农村,来农村消费,来农村休闲,来农村体验,来农村观光,吃海鲜、品民食、住民宿、享民风,感受农村的纯朴与原始气息。所以说,农村丰富的山海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将得到价值发现,必将呈几何级数加速升值,必将大大拓展农村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观念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二是“三化同步”局面加力形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省委提出要“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市委提出“全域城镇化”概念,要把宁波打造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央和省、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重视,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新决策新部署,为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加速加力推进的重大机遇。县委、县政府在去年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2246”县域新型城镇体系布局,就是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统筹城乡发展。随着经济开发区、象山?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巨大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功能体系,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改革创新动力加快释放。经过这些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我县已经初步构建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完善了推进农村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全具备了在新的起点之上实现新的跨越的现实基础。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农村干部、农民群众要求同享城市文明、公共服务的愿望更加强烈,创业创新、加快发展的激情更加迸发,不敢落后、奋力赶超的动力更加强劲。我们要紧紧抓住今后一段时期难得的历史机遇,真正把我们的农村打造成为服务于宁波大都市乃至长三角的魅力花园,打造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乐园,打造成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共同带领农民群众奋发走进桥海新时代。
二、深入贯彻“三化同步”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已经制定的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新农村建设重要目标:到20xx年,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0元,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1%。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提出三个一、六大任务:三个一就是一个核心,要贯彻“三化同步”战略思想;一个目标,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一个抓手,抓好“千百十”、实施新农村提升行动;六大任务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一)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这是第一大任务,主要是做好“五化”文章,扩大规模化,推进设施化,强化科技化,引导走向市场化,做好生态化。从规模化来说,象山整个农业规模化程度属于比较低的,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开展这项工作,但是接下去农村的土地流转会越来越难,因为有的农民思想不解放,认为一定要留点自留地。其实要解放一点,像定塘沙地村,通过集体流转,不光把本村,还把外村的土地也流转起来。第二个就是要设施化,就是要工厂化。现在我们真正搞现代农业,如果你不搞工厂化的设施,农业的效益是非常差的。如果搞工厂化,整个农业效益会大大提高,比如贤庠秧苗育种的工厂化设施,覆盖全县80%的农户,效率非常高。我们养甲鱼也好,养白对虾也好,如果能把工厂化大棚搭起来,它的效益是成倍成倍的增长。如西边塘大棚种植美人指葡萄,有5万元—10万元每亩的收入。所以,从长远来看,一定要让社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投向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大棚温室、喷微灌和养殖配套设施,提高园区装备水平,建设大塘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狮子山灌区南美白对虾等2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旦门海水养殖科技研发精品园等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用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的开发。第三个就是科技化。现在很多的优良品种培育出来,关键靠科技推进。很多大学生村官利用大学里学的知识,结合农村实际,大搞精品养殖、精品种植,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农业要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后还是要靠科技推进,上次科技与人才大会的时候,也对农业科技人才进行了表彰,其实我们乡镇的农技站、农技骨干队伍非常重要。第四是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搞活农村的流通,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去,去搞市场化的经营。农业也要做农业的品牌,所以我们加大商标注册,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今年要新增15只“三品一标”,打造大白鹅、梭子蟹等区域品牌。第五要保护好农业生态。大力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这块也很重要。
(二)积极实施“113”行动,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千百十”工程中提出来的,按照“642”布局,“113”就是美丽乡村为主线,农房“两改”为龙头,集中搞好土地、村庄、环境三大整治。这个行动不是搞一年,而是要持续3—5年,这样才会出成果。首要是土地整治,要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原则,把我们的集体土地、零星土地、未利用的土地、山坡地整治出来,发展规模农业、规模养殖、水果种植,每年复垦建设用地500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指标,这方面在全市是做的比较好的,潜力也比较大。泗洲头镇杨大场村就是利用村里的废弃土地,改造成500亩花卉种植基地。其次是要开展“一户多宅”为主体的村庄整治。开展“一户多宅”整治,既改变了农村村貌,又解决了土地资源。去年在茅洋集中试点,刚才茅洋村书记也介绍了经验。今年要再推进5个乡镇“一户多宅”集中整治工作,县政府也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专项资金来奖励推动这项工作。当然,其他乡镇也做的比较好,如贤庠的官司塘村,去年也拆除了400多户的零星宅基地。关键是要互相学习,要学典型,要下决心,这是象山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特色,这项工作也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这次王书记来象山第一站就是去看了鹤浦镇的马小坦村。所以我们就是要搞因村制宜、因地制宜,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要继续抓农房“两改”,加快建设2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农户4000户。既要按照城镇化的要求,有序的加快农村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也要结合象山的自然特色、自然风光,加快自然村梳理式改造,两者结合打造象山特色的农村新家园。第三是农村环境的整治,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深度做好农村污水治理,分类分批推进污水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来搞美化家园,要集中建几条线,比如象山港大桥造通了,黄避岙到墙头这条线就是重点,要展示出象山农村的风采。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中央提出,今年水利是重点。我县第一阶段的水利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接下去就是区域联网、农村的网络通水(自然村之间)、网络公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建设水利项目300项,推进“千塘百溪”整治及水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山洪灾害非工程性措施建设,基本建成东北部供水工程,建设石浦水厂二期,实施墙头等3个乡镇城乡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建设,完成7个乡镇镇村联网供水管道铺设,开展22个村供水管网改造和水站建设。建成17个共2.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1.9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和1.6万亩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开发低丘缓坡造地2000亩。加强渔船安全装置和节能减排装置配备,健全渔船避碰预警体系。新改建网络公路50公里,建设港湾式停靠站20个,新增31个行政村通班车。积极实施农排线路改造。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社区卫生站20家,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0个。要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和补偿水平,确保住院有效费用补偿率达到60%以上。推进镇乡敬老院、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和村老年之家建设。完善扶贫助学政策体系,扩大困难群众子女义务段教育“两免一补助”覆盖面。
(四)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加快农民增收。今年开始,大家要动动脑筋,搞点“农家乐”、“渔家乐”,要让游客留下来,刚才沙地村已经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农家乐有什么好处?农家乐搞起来,农民的素质可以提高,农村成为大花园,是一系列的产业配套,是真正的致富之路。一户人家如果有三个房间,一年时间100天有游客来的话,按200元一天计算,一年就是6万元收入,效益十分可观。为什么要发展“农家乐”,因为象山将来是真正的“后花园”,上海等城里人都要到象山农村来休闲,来品海鲜、来健身、疗养,享受象山的空气。安吉、丽水农家乐发展的很成功,丽水有一个镇60%的农户经营“农家乐”,去年的农户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6000元,这个很不容易。我们农村的基础设施、自然特色、区位条件比安吉、丽水有优势,因此这项工作真正是促进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彻底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家要好好推广。
(五)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要启动运作县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推动农村资产流转和资本化。要继续深化金融支农服务,围绕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联保贷款,进一步探索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着力构建多金融机构联动支农格局,重点加快“丰收小额贷款卡”和“金穗惠农卡”发放,扩大小额贷款农户覆盖面。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继续推进“三信”评定和资信建档入库工作,信用镇、村、户分别达到5个、250个和2万户,资信档案入库率达到65%。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关键还是要自力更生。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的作用,建立健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村庄整治建设和宅基地整理等契机,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用足用好村集体留用地政策,探索开展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大力扶持欠发达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加快山区资源开发利用,加大扶贫力度,促进跨越发展。
(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要全面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农村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村干部队伍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建设,推进“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工作。要完善民主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工作机制,继续扩大“村民说事”制度推广面,建立联村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列席村重要会议制度。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矛盾调处体系,认真落实信访工作,维护农村稳定。深化农村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千场电影百场戏进农村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全面完成镇乡(街道)文化站建设,建成村落文化宫60家、农家书屋104家。要大力倡导婚丧事简办,制止封建迷信活动,严厉打击赌博行为和非法宗教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营造良好新风尚,在这方面,我们的各级干部要带好头,管好自己及身边人。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思三创”活动的关键词是“思”和“创”。“思”,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思考推进科学发展的宁波之路,积极思量在全国乃至国际坐标中的宁波之位,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宁波之策;“创”,就是要对照标杆找差距,振奋精神干事业,改进作风破难题,以一流的思想理念、一流的意志品质、一流的工作水平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对照市委“三思三创”和县委“四开”、“十干”的总体要求,静心思考在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打造品质后花园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什么作用,采取什么办法,担当什么责任,留下什么痕迹。上次在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上,我提出了六点要求,今天,我再向大家提七句话的要求:
第一句话,思进思变、拉高标杆。按照“三思三创”要求,要有新的发展、新的动作、新的目标。要看到宁波未来发展的前景,看到象山未来发展的前景,更要看到自己的乡自己的村未来的发展前景。比如黄避岙乡,现在很多客商都看好,打算投资超五星级、六星级养生会馆等设施,土地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将来就是个后花园。鹤浦的风门口、高塘的花岙岛,将来都是最顶级的资源。所以我们要穷则思变,不断去创造,真正解放思想、放宽视野,拉高标杆。支部书记一任是三年,被选上是对你的信任,就要担当好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使命。要跳出象山看象山、着眼未来看象山,看到象山农村未来的优势和潜力,看到幸福美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象山打造的是宁波、上海的品质后花园,而农村是真正、原生态的后花园。要把生态搞好,要把基础设施搞好,要把村庄建设好,要把绿化搞好,打造品质后花园,这就是我们新的标杆。
第二句话,创新创业、自强不息。这也要靠我们创业精神,要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要自力更生。最近我走了几个村,感触很深,所有新农村的典型,不是党委政府投入培育出来的,都是靠你们的双手、靠群众的智慧、靠支部书记的引领,一个一个典型树立起来的。杨大场村、马小坦村等都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建设新农村,我们党委政府给你们政策,最后是靠老百姓创造的,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所以很多经验都是靠下面先做的。黄避岙的周家村,这个村有5公里长,6个自然村组成,原来村集体经济很薄弱,还负4万元的债务。陈启发同志当了支部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搞村庄整治,进行“一户多宅”整治;第二件事情是搞集体经济,将500亩沙泥塘进行改造,一年有40万元承包费;第三件事是搞村庄绿化整治,把会所后面的一座小山改造成一个公园,村庄形象就不一样。所以说很多农村的东西都是靠支部书记引领、靠农民的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更多的是要靠自力更生。我们搞农民会所也一样,是靠大家的智慧,有的是集体经济出一点,有的是向老板要一点,使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公共服务场所,各种社保中心、医保中心都可以入驻。
第三句话,因村制宜、各显神通。建设新农村,没有现成模式,而是一个探索实践、创业创新的过程。就是你这个村怎么发展,老百姓怎么富,要视每个村的情况,宜工则工、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认为种杨梅会致富的就种杨梅,认为搞养殖会致富的就搞养殖,认为搞工厂出租会致富的就搞工厂出租,大家各显神通,关键靠你们去创造,在创新上下功夫,多动点脑筋,多出点思路,尊重民意,创造特色。
第四句话,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各个支部书记之间要比一比,学一学。贤庠镇盐厂村出了个李万春书记,大家都向他学习。身边的典型是最鲜活的例子,是最能学的进的,大家都是象山人,大家都是支部书记,你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所以“三思三创”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要大家比学赶超。
第五句话,顾全大局、算好大帐。进入桥海新时代的象山半岛,正处于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的黄金发展期,无论从海上到陆上,还是从北面到南端,到处是机声隆隆、热火朝天的开发景象。当然,建设发展的最终成果也是惠及全县农村的,惠及全县老百姓的。希望广大农村干部胸怀全局、顾全大局、算好大帐,讲党性、讲政治、讲风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主动挺直身、站出来、带好头、作表率、树正气,算大帐、算长远帐、算子孙后代得益的帐,形成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第六句话,公平公正、心底无私。公生明,廉生威。公平、公正是村“一把手”的行政之本。只有办事公平、处事公正,才能让群众信服。如果一个村群众反映村干部以权谋私、多吃多占的问题,可能并不属实,但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村干部工作上有不周全、不到位的地方,要心底无私。作为支部书记,一定要明白当干部不能与民争利,而要为民谋福。在这一点上如果把握不当、处理不好,不但干部当不好,工作干不好,还可能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第七句话,敬业奉献、服务百姓。村干部是半脱产的“泥腿子”干部,担子非常重,压力非常大,既要搞好自家生产经营,又要带领群众致富。现在很多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当干部很难。其实,当村干部更艰难!“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铁任务”,农村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具体,奉献最重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岗位,再创新功,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四、践行“一线工作法”,在“四开十干”中合力开创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核心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服务部门、镇乡和街道要深入思考你看待“三农”的思想定位,思考要为“三农”承担什么职责,思考能为“三农”工作做些什么,等等。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两个“真”。
一要真心真意为农服务。关键是三句话:第一是有没有为农服务的意识。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要以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每个部门都要思考各自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应承担什么职责,具有哪些优势,发挥什么作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思路的出办法,尤其是农口部门,更应责无旁贷,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第二是能不能为农村办成一批实事好事。要进一步创新举措,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出谋划策,办成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难题。我们的农村干部、农民群众进城进机关办事很不容易,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切实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第三是敢不敢破解一批矛盾问题。“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出现矛盾和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怕担责任、怕动真格、怕苦畏难。可以说,敢不敢直面矛盾、能不能破解难题,是检验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水平的标尺,也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品行的标尺,说到底是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的集中体现。因此,要深入实践“一线十干法”,走下去、沉下去、到基层一线去,进农村、访农户、奔田头,心对心、面对面、手把手,破解矛盾、解决难题,指导、协调、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要真情关怀农村干部。要切实把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完善村(社区)干部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定向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干部力度,继续开展“惠民好书记”评选活动,探索建立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进镇乡(街道)领导班子办法,不断扩大村干部待遇报酬补助面,逐步提高工薪报酬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为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同志们,桥海新时代的美好愿景正在开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全县上下要深入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牢固确立“开拓、开发、开放、开明”思想理念,全面践行“一线十干法”,放宽视野、拉高标杆、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努力实现新一轮“三农”工作的转型跨越,为现代化滨海休闲城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九
1月18日下午,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全市“三农”工作。市委书记孙雪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庆宏主持会议。市领导方新生、杨新林、李祥、郑作栋出席会议。
孙雪涛指出,陇南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无论从人口分布,还是产业结构看,农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以“433”发展战略为统领,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三农”工作助推精准扶贫,进一步强化解决“三农”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强化政策资金保障,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孙雪涛强调,各县区要以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认真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严格督考问责,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持续有力推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立足各自实际,发挥优势,充分借鉴运用好的经验和做法,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我市又一张叫响全国的名片。要扎实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农产品的开发和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营销体系,提升产业质量效益水平,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用活用好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认真抓好供销社改革、电商发展和金融支撑等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重要价值的.认识及保护生态是最大政绩的认识,围绕“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
陈青指出,20,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任务,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特色产业开发、扶贫攻坚、农村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趋好和扶贫攻坚迈出新步伐、农民增收致富跃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发展闯出新路子、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的显著特点。同时,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陈青强调,20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着眼点,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立足点,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点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重点任务的落实。要全面抓好中央、省市确定的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抓实基础性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和东西扶贫协作各项任务落实,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共同建设”的原则,整合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管好用好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同时加强群众的教育管理和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要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经济林果确权颁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问责,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张庆宏强调,各县区、市直涉农部门要尽快究制定重点任务工作计划,尽早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具体方案,建设一批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项目,在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带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会上,杨新林通报了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获得中央和省上表彰奖励情况,书面传达学习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部分县区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各自工作重点,作了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
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县区委农办主任;各县区农牧局长、林业局长、扶贫办主任、水务局长、供销社主任;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
3月7日,在县宾馆召开了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会之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午即召开了镇班子会,认真传达了县委书记和市计生委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宁郭实际重新修订了《宁郭镇村级计生工作管理意见》,确定了2009年计生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3月9日上午,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计生专干和计生管理员会议,就当前计生工作和今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
一、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把稳定低生育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纳入构建和谐宁郭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二、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以转变婚育观念、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加大对“两非”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切实降低出生人流比。
三、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大力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推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建设。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明确为公益型单位,()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组织镇村医生和学历补偿教育的培训。
五、加压奋进,勇争一流。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先进乡镇为榜样,努力打造“和谐、文明、诚信、高效、阳光、法制、廉洁”的人口计生系统,狠抓基础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力抓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确保在2009年我镇的计生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一
近期,宜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总结农业农村情况,分析新常态下“三农”工作的新趋势,研究部署的农业农村工作。
宜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敏,市政府副市长梁基武,市政协副主席彭中华、韦景超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面对复杂形势和多重挑战,宜州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粮食生产保持继续增长;甘蔗产业发展稳中提质;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领跑全国县域第一,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继续保持自治区县域第一,荣获“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建成广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县级粮库;成功承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丝绸闭幕会;核桃种植总面积达15.75万亩;建成食用菌示范基地33个,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立足资源优势发展花椒种植6163亩。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宜州市围绕“六个精准”强力推进“七个一批”脱贫攻坚举措,全市7个贫困村1.6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9945户贫困户每户获得产业扶持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户均直接增收4000元以上;桑蚕、甘蔗两大支柱产业为农民带来收入超过30亿元;林下经济、食用菌、水果、花椒等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增收8亿元;新建区、市、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1个;新增河池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42个发展到342个,家庭农场由19家发展到32家;完成农田水利投资1.38亿元,新建续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河道治理工程6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3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及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灌片10个,抗旱引调提水工程5处,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周飞在会上讲话时说,年,虽然该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二是土地流转增收效益不明显;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周飞强调,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宜州市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周飞说,要突出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粮食生产现代化。扎实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抓好玉米、超级稻及优质稻米产业带建设,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总产。力争20完成超级稻种植18.7万亩、玉米单交种种植23.5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现粮食产量21万吨以上。要全力推进桑蚕生产标准化,继续大力推广桑、蚕新品种及节本增效养蚕技术,引进新优、抗病桑树品种及条桑育进行试验示范;强化商品小蚕共育管理和服务,实施商品小蚕共育规范化建设;加大蚕病动态监测点建设力度,做好桑蚕病虫害测报防控,推动全市形成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的优质原料茧基地。同时,结合“美丽宜州·宜居乡村”活动,继续探索创新工厂化和农村千家万户蚕沙治理途径及模式,提高蚕沙的利用率,年内在巩固原有村屯的基础上,每个乡镇新增1个蚕沙治理示范屯。要全力推进甘蔗生产集约化,不断创新经营主体和模式,鼓励支持种蔗大户和经济能人参与甘蔗集约化经营,引导制糖企业、种植公司、家庭农场、甘蔗生产合作社等建设主体参与“双高”基地建设,提升“双高”基地建设规模和质量。积极推广小型农业机械,逐步实现农户从甘蔗种植、护理、砍蔗、倒运等各环节使用机械作业的新模式,降低甘蔗生产人工成本,提高种蔗效益。大力推广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的新优品种,新种甘蔗良种率达100%,进一步提高甘蔗新优品种占有率。同时,继续全面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深施、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甘蔗单产,力争2017年全市原料蔗平均亩产达4.5吨以上。要全力推进核桃管护常态化,全面推进“管、补、造”三位一体建设,加强核桃开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促进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全力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化,加快推进全市16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步伐,助推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抓好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以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为主线,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切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47%以上。要全力推进桉树整治长效化,各级各部门要坚定立场,加强源头管理,切实履行执法职能,对桉树育苗基地及苗木运输、销售等环节层层管控,有效遏制基本农田种植桉树的现象发生。
周飞要求,宜州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创新,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特别是要围绕强化基础建设,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农村道路、水利、农村电网改造等投入力度。要在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宜居乡村”建设。以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为主要任务。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农村住房、饮水、能源、道路、照明、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新提升。要进一步实施全面精准脱贫攻坚战行动,凝聚合力攻坚“正能量”,重点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幸福新宜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宜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宁主持会议。他要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要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不违农时抓好春耕备耕、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要充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春植蔗生产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甘蔗种植任务;要抓好核桃的种植和管护工作,要按照“管补造”三位一体的要求,确保面积只增不减和今年核桃种植各项任务和完成。
会上,宜州市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糖业局负责人分别就核桃种植管护、基本农田桉树整治、甘蔗生产工作作了发言。
当天,全体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石别镇屯蒙街甘蔗种植及桉树整治现场。周飞、梁宁等领导还来到地里与当地群众一道种植春植蔗。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二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取得了园区建设方兴未艾、农业转型初见成效、一村一品势头强劲、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优异成绩,整体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是农业主要指标圆满完成。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元,比去年增长**%。粮食总产量完成**万公斤,比去年增产**万公斤,增幅**。平均亩产**公斤。
二是农业投入不断加大。
全年区财政用于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贫困农村建设资金达**余万元,比去年增加**%;争取到中央、省、市支农资金**万元;落实惠农补贴资金**万元。
三是“一村一品”形成区域特色产业。
在“一村一品”建设上,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狠抓了设施蔬菜种植、规模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三个特色产业,使我区农业初步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区、生态绿色农业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建成了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一个达标村,4个示范村分别是**村、**村、**村、**村,1个达标村是**村。
三是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建设预期完成。
**农业示范园项目是全市重点工程,也是我区农业的示范工程,在全省重点工程观摩检查中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为抓好这一工程建设,农委从工作上大力支持,积极推进。在迎检攻坚阶段,一是大力宣传;二是克服重重困难,收集了全市饮料、小杂粮、丝织品、畜产品、珍稀特产五大类200多个品种精心布展;三是精心指导种植了千余株大型果树和景观树,为园区争辉添彩。
四是灾害之年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稳定。
今年的夏粮生产在克服了旱灾、虫害及草荒之后,完成了**万公斤,占到了全年粮食目标任务的**%。夏收之后,我们抢抓农时,大力实施以秋补夏战略,秋粮播种面积**万亩,单产**公斤,总产量**万公斤,与去年相比亩增产**。此外,为解决我区小麦品种退化严重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引进试验小麦新品种“**”和“**”,试验种植300亩。
在村级两委换届村级财政审计工作中,强化宣传、强化监督、强化财务公开透明度,集中时间、调遣精兵强将对全区农村近年来的账务进行全面审计,并在换届工作开始前全部完成,保证了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是开展“**、**”机关创建,扎实改进工作作风,创优环境。
在全区“**、**”机关创建工作中,我们狠抓学习转观。
念、调查研究见行动、座谈讨论找对策,形成了《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等6个调研报告。深入推进工作中,我们提出的目标是:狠抓学习、研究,创“学研型、服务型、效率型、人才型”机关。
七是狠抓纪律作风整顿,以优良高效的工作服务“三农”。纪律是保障,作风是形象,服务是本质,效能是根本。我们高度重视纪律作风整顿,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做到“六个严禁”,严守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形成了班子团结、干部和谐、人心思进、工作高效的良好氛围。
除此之外,我们紧跟形势,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圆满完成了在两市创建、三项攻坚、安全稳定、清剿火患、干部下乡住村等重大活动中农委承担的工作任务。
各位领导,2012年是“十二五”转型跨越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提振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奋力进取,用心工作,团结干事,把**小农业做精、做强、做出品牌,以优异成的成绩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厚礼!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统战群团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临泽镇党委统战科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各类专题学习会议,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学习和自学活动,活动气氛热烈,效果明显。
11月30日上午,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了月度学习例会,镇党委副书记王业星带领中心组成员系统地学习了全市统战群团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12月14日召开的党建工作专题辅导班上,该镇党委统战科长作了专题辅导讲座。专题讲座重点传达了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以及高邮市委统战群团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向与会人员作了辅导。他从什么叫统战、统战工作服务对象、统战工作具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新时期下基层统战工作等方面,作了详细辅导。同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镇党委书记潘玉华强调了三点要求:一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上级对新时期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二要制定措施,扎实研究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新举措;三要培植亮点,精心谋划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新途径。
镇全体中层干部,各基层党(总)支部全体委员,驻镇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辅导班的学习。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四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务虚会,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为年全市“三农”发展谋篇布局。市委副书记李雪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胡宗元主持会议。
李雪峰指出,“三农”工作要明大势、定好位、把准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工作任重道远。
李雪峰要求,必须系统化、集成化做好“三农”工作,构建“三大系统”,形成“三农”工作总脉胳。构建“骨架系统”,要坚持规划先行、拉开框架,搭建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整体框架;构建“循环系统”,要纲举目张、主动靠前,建设好为农服务体系;构建“指挥系统”,要明确领导架构、确保高效运行,聚集好“三农”工作合力。
李雪峰强调,“三农”工作千头万绪,要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一个阶段解决好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定点屠宰、禁养区关停搬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等工作要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加快推进。镇村规划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冬春水利、农民技能培训、“三农”服务体系集成、精准扶贫和茅山老区振兴等重点工作要早部署、早推进、早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谱写好“三农”发展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农业现代化工程各项指标任务进展顺利,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20943元,同比增幅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茶果花药等主要园艺作物总面积发展到35.52万亩,增幅1.46%;设施园艺比重达2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58∶1;种植业、渔业“三品”比重分别达42.1%、85.36%;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2%;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1%;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量占比达79.7%;林业覆盖率达25.12%;农业部授予“中国江蟹之乡”称号。
副市长胡宗元在会议小结时,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要根据会议精神更加全面地谋划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全省有位次、争先进;二要一着不让地抓好重点工作,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三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冬春安全生产,特别是春节已经临近,不能有丝毫松懈马虎。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五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县“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主要工作任务。刚才,会议表彰奖励了20产业扶贫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稍后,7个单位和企业还要作交流发言。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表彰的合作社表示祝贺!希望大家进一步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全县农业农村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去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精准扶贫纵深开展,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着力抓扶贫,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省市县“1+17”、“1+18”、“1+18+2”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落地实施,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录入工作,1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3万人。二是着力壮产业,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2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791.05万头(只),瓜类及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33.11万亩,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7.1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2.5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98元,同比增长12.1%。三是着力破瓶颈,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9个,建成农村通畅工程27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00户。建成农贸市场、便民市场12家,建设“乡村舞台”58个,行政村幼儿园32所,实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68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整洁村41个,新增造林绿化8.02万亩。四是着力促改革,激活了农业发展动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在18个乡镇全面推开。全县通过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模式流转农村土地22.5万亩,创建国家级、省市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35家,登记家庭农场210家。五是着力强党建,提升了组织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3516”工程,选派88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108名在岗大学生村官全部调整到贫困村工作。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以县级财政为主的村级保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县级财政基层党建经费,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县“三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化、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和集群效应还不明显;农村发展资金短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特色产业开发水平不高;农民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多元,各种矛盾纠纷交织,农村社会风险点增多;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农特产品销售困难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更是我们踏上“十三五”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到“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的良好开局关系到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任务非常繁重、责任十分重大。县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今年全县“三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实现2.95万贫困人口、34个贫困村稳定脱贫。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问题导向_“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实现新的更大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一号工程”,切实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要进一步强化“一号工程”意识,把精准扶贫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要务,加快推进“1+18+2”专项方案落地见效,确保全年脱贫目标顺利实现,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一要持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把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五定五有”产业精准扶贫工程,着力在扩规模、铸链条、育品牌上下功夫,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壮大产业规模,巩固提升蔬菜产业,改扩建日光温室5000亩,塑料大棚3500亩。加快发展畜禽产业,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个,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800万头(只),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3%。大力提升林果产业,新增苹果、枸杞、文冠果等种植面积4.93万亩,瓜类种植面积0.8万亩。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在若笠、兴隆、永新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新增中药材种植1万亩,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示范栽培基地0.5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4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15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12万亩。农作物良种和畜禽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和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延伸产业链条,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方向,加大先进技术、新特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示范、辐射带动全县特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深度开发特色农产品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增加优势产业收益。培育产业品牌,积极融入国家“一路一带”总体布局,推动名优品牌农产品走出去。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以小口大枣、靖远枸杞、靖远黑瓜籽、靖远羊羔肉等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牵引,着力培育和增加“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加注重品牌保护和宣传,制定完善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大宣传包装推介力度,全面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二要不断完善精准脱贫工作机制。认真落实“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做到平台“8个准”、村村“5张图”、户户“3本账”,确保扶贫对象进出精准动态管理。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30个,扶持发展村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176个。全力抓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_贫困群众发展资金难题。支持贫困户采取资产参股或以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方式,投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拓宽增收渠道。积极推行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力争发放涉农贷款51.54亿元。三要扎实推动双联行动纵深开展。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助推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落实精准脱贫、基层组织保障精准脱贫工作机制,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推动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落地实施。充分发挥双联组长单位统筹协调作用和驻村工作队的精准扶贫“管道”作用,建立精细化管理的驻村工作队台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开展定点扶贫、民企陇上行、扶贫爱心平台建设等活动,加强双联行动新典型、新经验总结宣传,推动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
二、积极_瓶颈制约,切实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要紧盯中央和省市政策及投资导向,积极凝练储备和争取实施一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建设糜滩碾湾坪、东湾大坝等5个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群众2900户、1.2万人。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808户。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9处,解决37个贫困村、4.7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力抓好双永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确保双永供水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争取甘肃中部生态移民供水工程尽快立项开工,加快黄河防洪治理工程靖远段、祖厉河综合防治、百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实施,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万亩,新修梯田1万亩。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建成农村通畅工程467.6公里,实现27个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施北滩粮窖等10个土地整理开发、土地复垦、盐碱地治理项目,开发整理土地3.74万亩。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做好今年造林绿化工作,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城乡大环境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重点抓好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确保全面完成造林绿化8.5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2万亩、义务植树120万株的任务。把5个美丽乡村、36个整洁村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严格对照建设标准,强化项目整合,全力实施好村庄环境整治、生态美化、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进一步加大对主干道路两侧、乡镇政府驻地出入口、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乱堆乱放垃圾的集中清理力度。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废旧残留农膜、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抓好秸秆禁烧、尾菜及生活垃圾处理利用,深入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
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升现代农业水平。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实现农林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一要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创建市级以上家庭农场5个、专业合作社12个。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二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加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精准对接培训需求,分层次组织开展到户、到人、到产业的示范性培训。对接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点菜式”、“定单式”精准扶贫培训,完成就业技能培训9000人次。依托县级产业扶贫培训中心,开展以村干部、种植大户、养殖能手为重点的致富带头人培训。三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抓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产地源头保护和环境治理,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动物防疫、兽药饲料屠宰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和运输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林果和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70万亩,农产品产地抽检综合平均合格率达到99%以上。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和人员队伍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地管理责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均衡配置公共资源,切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紧抓试点县机遇,推动开展“多规合一”工作,修订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镇建设规划,推动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以提质扩容和产业支撑为重点,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业带动就业、集聚人口,以产业繁荣城镇,提高城市规模效应和人口集聚效应。二要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方面,完善城乡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公办民办并举,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农村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医疗卫生方面,加强乡村医疗设施建设,抓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建立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社区轮诊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方面,探索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相衔接的机制,逐步统一社会保障的项目和标准,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公共文化方面,加快实施“乡村舞台”工程,推动县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商贸流通方面,健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建成北滩、兴隆农贸市场。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年”活动,加快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引进一批知名电商企业,建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乡村电商服务点。此外,要高度重视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动态信息库,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三要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城乡就业体系,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妥善解决农民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养老保险等保障问题,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群众购房搬迁,向中心镇、县城集中,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重点解决有合法住所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落户问题。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使进城农民无后顾之忧、生活有多重保障。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激发农业发展活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立足县情、农情,认真谋划和推进我县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和释放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中心,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要全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农业设施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同步确权颁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效退出机制,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三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有效发挥县级流转服务中心、乡级流转服务站、村级流转服务点功能,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方式和途径。组建并发挥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防止流转土地非农化。四要全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贫困村增信服务公司覆盖面,实现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双联惠农贷、妇小贷、牛羊蔬菜贷等普惠贷款投放力度,力争农户小额信贷增幅20%。稳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产权、农业设施产权等抵押贷款规模,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加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和规范运行,加强资金互助合作社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以互助金作担保,由银行放大贷款倍数,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
六、着力加强组织保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一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上重点研究,政策资金上重点倾斜,干部配备上重点加强。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涉农及扶贫资金监管,督查检查要落实到人、到项目资金,防止跑冒滴漏。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责,确保“三农”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先锋引领行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班子建强,把党员队伍带好,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好乡村便民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组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继续抓好村活动场所建设,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切实提升基层党建保障水平。三要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支持力度,每个村各级财政整合投入资金不少于20万元,资金总量不少于30万元,通过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百村帮百企”活动,力争年内有30%以上的村建立集体经济实体。四要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深入开展农村法治教育宣传,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理性表达诉求。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扰乱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农业农村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五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进取精神、诚信精神、科学精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和文明村镇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为“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六
****镇人民政府镇长(2011年12月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镇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开展情况及2012年工作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认真落实中、省、市、县支农惠农扶农系列政策,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抓,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全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000万元,同比增长28.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152元,比上年增加1361元,增长37%。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畜禽养殖实现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我镇以发展壮大畜牧业经济为目标,大力提倡家庭规模养殖,推广品种改良,狠抓动物防疫,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建成以土鸡、生猪养殖为主的规模养殖大户19户,其中养猪大户5户、养鸡大户11户,养羊大户2户、养鸭专业户1户,预计今冬明春全镇生猪出栏可以达到1万头,牛羊出栏5000只,家禽出笼6万只,畜禽养殖总量突破1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比重大幅提升。
确保了补贴资金发放准确、透明。
5、陕南移民搬迁进展顺利。启动了总投资约4500万元的***村移民安置点建设,按照“实际实用、突出特色、节约用地”的原则和“统一标高、统一门窗材料和规格、统一雨棚尺寸、统一屋顶模式、统一外墙颜色、统一散水尺寸”的要求,由县上统一规划设计,镇上组织实施,农户自行建设设。一期工程已于今年8月全面开工,目前,邻近东红路的第一排29户基础工程已完工,第二排21户待杆线迁移到位后,实施基础工程,力争年底前启动一期房屋主体建设。
6、扶贫开发项目扎实推进。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点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要求,总投资449.5万元,已完成投资234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09.5万元。目前,房屋涂白、改厕改圈、院落硬化、路砖铺设、路灯安装等任务已基本完成,联户路硬化、便民桥建设、花坛修建以及水毁道路修复等工程正加紧实施,各项工作保持有力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够。农业一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短腿,基础相对薄弱,主导产业品牌效应不明显,产业键条短,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境内企业规模小,自身实力有限,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升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员短缺,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群众需求。
3、发展不够均衡,部分村组贫困面貌依然严重。***村位于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项目规划区域内,由于项目一直未能开工建设,影响和制约到村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入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居住笊篱沟的群众还相当贫困,与邻近村相比发展迟缓,村容村貌变化不大。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认真研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找准突破口,把握对接点,搭好连心桥,积极主动地外出争资金、跑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县内外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扩张投资总量。围绕大西沟铁矿800万吨采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群众发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基础工作,持续推进***镇扶贫开发、***移民安置点二期建设、****村西坡铁路二线移民安置点建设、***村砖厂循环生产线、***沟开发、***沟乡村游等一批项目建设,为推进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七
3月30日上午,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三农”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城乡发展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确保我市“三农”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浙江的今天”“中国的明天”贡献更多的杭州实践、杭州素材、杭州智慧。
徐立毅主持会议。王金财、叶明、于跃敏、潘家玮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马晓晖通报全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工作考核结果。西湖、萧山、余杭、富阳、桐庐、淳安、建德、临安等区、县(市)负责人作交流发言。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区、县(市)设分会场。
赵一德指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的一系列事关“三农”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三农”重要思想,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切实巩固良好发展势头,更加坚定发展自信,确保“三农”工作继续为全局作贡献。要树立更高目标追求,推进城市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大杭州,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市民更向往。要着力补齐补好“三农”工作短板,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拆治归”,系统推进“三农”发展全面转型,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夯实基础。
应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趋势,久久为功发展美丽经济,持续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抓实抓细春耕备耕工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城乡统筹为根本路径,着力补齐农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短板,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决守住平安底线,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要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上求突破,激发“三农”发展活力;要以“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调研活动为有效载体,强化组织领导、基层组织和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徐立毅要求,要紧紧围绕杭州发展大局,以高的站位、宽的视野、新的理念科学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再强化、财政投入再倾斜、工作推进再加速,扎实推动全市“三农”工作在高起点上继续跑出加速度。要认真落实重点举措,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提升、环境治理、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上出实招、下功夫,探寻“三农”发展新路径,打好美丽乡村建设组合拳,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要抓好村级组织换届、春耕生产、疫情防控、森林消防、防汛安全检查、平原绿化等当前工作,把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篇十八
各位领导:
委、县人民政府就我县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2005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攻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年来,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克服了自然灾害、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保持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丽江市2005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吨,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元,比去年增125元,增长;解决了3800人的温饱问题。全年财政支农资金3975万元,比上年增,其中上级下达1942万元,县财政安排2033万元,比上年增长。
(二)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果蔬协会、xx芒果专业技术协会、文乐松竹果蔬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