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拉一拉教案(通用13篇)
教案应该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性,注重知识的逐步展开和巩固。在编写教案时,应根据课堂时间的安排,适当控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深度。编写教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下面是一些教案范本供教师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一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教师: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教师: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仅注意动作还可以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活动延伸。
1、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活动反思:
在音乐课“拉拉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发声练习,师生共同问好!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比较自然,在边走边看边中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们没有压力,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既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最后在尝试创编歌词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使每个幼儿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同时教师让幼儿把创编的歌词填入熟悉的旋律中又大胆又很有创意,使幼儿的兴趣达到了高潮。歌声齐气又响亮,是孩子们对自己创编结果的肯定,也是孩子们有自信的一种表现,很棒!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二
1、能动作灵敏、平衡地参与拉绳游戏。
2、在游戏中体验拉绳的快乐。
3、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玩具、圈和短绳人手一根、长绳1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马上就要上小学了,那你们的力气有没有变大呢?
2、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
3、幼儿两两结伴,绳子套在自己的腰上,两头留一样长的绳头,打好结站在圈里,自己拉对方小朋友的绳子,听到发令,拉动绳子,看谁先被拉出圈外,谁就输了,可以另找玩伴,重新游戏。
二、游戏:谁的力量大。
1、出示长绳:刚才我们用短绳比了一下自己的'力气,现在我们要用长绳来比赛了,我请四个小朋友来做示范。(四个幼儿背对背站在长绳里,绳圈均套在腰间,绳圈外相反方向的一米左右处各放一个玩具,教师发令后,四人同时向外发力,伸手去拿自己前面的玩具,谁先拿到了,谁就胜利。)。
2、知道怎么玩了吗?现在请你们分成四组来玩这个游戏吧!(根据幼儿的兴趣决定游戏的次数,引导幼儿注意安全。
三、游戏:拔河比赛。
1、长绳除了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么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我们还可以玩拔河比赛,请你们分成两组,每一组站在长绳的两端,中间正好对准地上的标记,如果哪一组小朋友被拉到标记的那边去,哪一组输了。
2、幼儿游戏,引导幼儿用脚支撑住地面使力。
3、分组比赛,拉一拉谁的力气大。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三
1、能动作灵敏、平衡地参与拉绳游戏。
2、在游戏中体验拉绳的快乐。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具、圈和短绳人手一根、长绳1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马上就要上小学了,那你们的力气有没有变大呢?
2、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
3、幼儿两两结伴,绳子套在自己的腰上,两头留一样长的绳头,打好结站在圈里,自己拉对方小朋友的绳子,听到发令,拉动绳子,看谁先被拉出圈外,谁就输了,可以另找玩伴,重新游戏。
二、游戏:谁的力量大。
1、出示长绳:刚才我们用短绳比了一下自己的力气,现在我们要用长绳来比赛了,我请四个小朋友来做示范。(四个幼儿背对背站在长绳里,绳圈均套在腰间,绳圈外相反方向的一米左右处各放一个玩具,教师发令后,四人同时向外发力,伸手去拿自己前面的玩具,谁先拿到了,谁就胜利。)。
2、知道怎么玩了吗?现在请你们分成四组来玩这个游戏吧!(根据幼儿的兴趣决定游戏的次数,引导幼儿注意安全。
三、游戏:拔河比赛。
1、长绳除了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么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我们还可以玩拔河比赛,请你们分成两组,每一组站在长绳的两端,中间正好对准地上的标记,如果哪一组小朋友被拉到标记的那边去,哪一组输了。
2、幼儿游戏,引导幼儿用脚支撑住地面使力。
3、分组比赛,拉一拉谁的力气大。
【活动反思】。
今天我们上了一个健康活动,活动的名称叫“快乐拉一拉”,其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一个是形容词“快乐”,一个是动词“拉”。如何的“快乐”如何的“拉”呢,听我慢慢道来。拉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动作,在这次的游戏中,主要有这样几次“拉”,并且拉的相当快乐。
首先是幼儿每人一根短绳套在腰上、双手各握短绳的一头、一前一后拉动绳子,这里考验幼儿的定力与平衡,并且有时候还要耍耍“小计谋”,才可以声东击西的赢得比赛呢,多乐呀,显示自己的聪明能干呢。
然后是幼儿两两结伴,将绳子套在对方的'腰上,想办法将对方朝自己方向拉。这里更乐了,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就是朝自己拉,幼儿一会被拉过去,一会又把别人拉过来,使劲拉,一边笑一边拉,够尽情的发挥了。
再者是幼儿排成两列,相对而站。两队中间已划好一条线。相对的两人互相握住对方的一只手,用力朝自己这边拉,拉过中间线即获胜,这里比前面多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过线就算输,增加了些挑战性,幼儿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第四次是幼儿两人一组背对背站在绳圈里,绳圈均套在腰间。绳圈外相反方向的1左右各放一个积木,教师发令后,两人同时向外发力,伸手去拿自己面前的玩具。哪位幼儿先拿到外侧的玩具,谁就算胜利。这边游戏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具有挑战性,这里是幼儿玩“拉”游戏的高潮部分了,那一声声大笑,一声声“我赢了”,旁观者的我都忍不住笑了。
最后是拉小车的游戏: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两两组合,其中一幼儿下蹲当“小车”,并申出双手做小车的“车把”,另一组幼儿背对“车”站立,双手拉住“车把”,用力向前拉,使“车”朝终点移动。第一组到达终点后,第二组出发。依次进行,哪一队最先全部完成就算胜利,游戏中两个人的手不能松开。在活动室里,地板与鞋子的摩擦正合适,小车们都飞起来了,那种滑翔的感觉真的很爽哦。
游戏结束了,玩了那么多种类的“拉一拉”游戏,孩子们却还是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享受这一番快乐。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教师: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教师: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示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仅注意动作还可以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活动延伸:
熟悉歌曲后,启发幼儿在歌曲的最后两句做出各种友好的动作,如拥抱、触摸、拉手等。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五
仔细观察公益广告的画面,能完整地讲述事情的经过,感受互相帮助的快乐。
1、活动背景
(1)对活动内容选择的分析本次活动将三段电视公益广告片段(超市购物、推轮椅和看书)作为活动素材,不仅符合倡导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也符合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大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因此,三个片段的讲述考虑采用不同的讲述方法,片断一超市购物中引导幼儿能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细节;片断二小区门口引导幼儿能够根据画面内容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片断三弄堂里的事情则引导幼儿根据画面顺序讲述事情的经过,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本次活动所体现的关心、助人为乐的品质,与我园所开展的课题《农村幼儿学会尊重的实践研究》相吻合,使幼儿从小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我班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讲述能力日益增强,并富有一定的想象,本次活动通过观察画面,让孩子完整地讲述事情的经过,不仅提供了幼儿发挥想象的机会,对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另外在观察中发现有不少孩子平时较少关注同伴,有时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不当回事。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观察、理解、讲述,让幼儿知道帮助一个人不仅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是快乐的,从而真正把这种助人为乐的品质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落实在幼儿行为中。
2、对活动价值的分析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观察、理解、讲述公益广告画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让孩子们感受互相帮助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引发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帮助同伴、关心周围人的行为,体验互相帮助的快乐。
三段公益广告视频、与视频内容相关的图片、数字、笑脸图等。
一、视频导入、图片分类(设计意图:通过完整欣赏视频,让幼儿感受视频的画面美,音乐美,同时对画面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运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建立图片与视频画面间的联系)
(一)完整欣赏视频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美的电视,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你们有没有看过这段电视呢?(那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呢?)总结:原来我们从电视里也能学到很多。
3、一共有几件事情?
(二)再次观看视频要求:观看仔细,我们以一个地方为一件事情,看看到底有几件事情?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数字卡片和文字(1超市,2小区,3弄堂)。
(三)图片分类
1、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片,与旁边的幼儿自由交流讲述。
2、图片分类,请幼儿把图片按照视频内容摆放,相关的图片放一起。
二、画面交流讲述(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讲述,让幼儿能仔细观察公益广告的画面,能完整地讲述事情的经过,感受互相帮助的快乐。)
1、超市里
(1)第一件事发生在哪儿?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阿姨怎么知道小姑娘遇到困难了?(个别幼儿选择小女孩需要帮助的图片。)
(3)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是需要帮助的小女孩?
(4)幼儿体验踮脚酸、累的感觉。
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他就会很开心。
2、小区里
(1)播放第二件事情的视频,提问:他们说了什么?
(2)再次观看第二段视频:边看边集体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提问:刚才推轮椅已经有阿姨了,为什么还要叔叔来帮忙呢?
小结:叔叔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我们平时也要善于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发现后就应该去帮助他。
3、弄堂里
(1)观看第三段视频后,请幼儿说说谁被帮助了,找出图片贴在黑板上。
(2)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开始时怎么样的?接着呢?最后呢?我们一起把这些图片排排队。
(3)最后请一位幼儿完整讲述故事的经过。
小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大家互相帮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关爱。
三、情感激发(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了解笑脸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乐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同时能把这种助人为乐的情感引伸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引导语:(出示笑脸图片)你们觉得它和哪件事有关系?(每件事都合适)小结:刚才三件事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帮助了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如果你能帮助他,就能把困难解决,把快乐带给他。原来帮助别人不仅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会让自己变得快乐。
引导语: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呢?
请一到二名幼儿讲述。
师:我们知道了帮助别人不仅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会让自己快乐,那么在平时生活中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好吗?(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观察幼儿助人为乐的行为,并取得家长的配合)活动反思: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六
1、知道表情、动作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尝试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
2、初步懂得微笑使人快乐。
1、教师准备。
1)笑、哭、怒三种表情图。
2)学习几种常用语的手势,如你好、再见、怎么了等等。
2、幼儿准备:每人自带一面镜子。
1、分组活动:照镜子。
1)请幼儿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并相互说说这些表情表示什么心情或意义。
2)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在笑、哭、怒时五官是怎样的,如笑时眉毛弯了,眼睛眯起来了,嘴巴往上弯等。
2、游戏“表情变变变”。
玩法:
1)出示笑、哭、怒三种表情图,请幼儿模仿做出这三种表情。
2)教师任选一种表情,请幼儿立即做出这种表情,并保持十分钟。谁坚持不住就要被刮一下鼻子。
3、集体讨论:你什么时候会笑(哭、怒)?
4、请幼儿听教师朗诵散文《我会让别人快乐》,当听到教师说“快乐”时,幼儿用表情或动作表现“快乐”。
5、游戏“猜猜猜”。
玩法:
1)教师做出不同的动作,如向上翘起拇指(称赞)、双手在胸前保全或双手合拢(祝贺)、挥动手,跺脚(生气)等,请幼儿说出教师所表示的含义。
2)请幼儿互相做动作、猜含义。
6、请幼儿听故事《魔力连衣裙》。提问:
1)魔力连衣裙有什么魔力?小猫为什么觉得很快乐?它做了什么事情?
2)魔力连衣裙真的能让人快乐吗?为什么?
7、让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并学说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
8、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你好,你好》第10~11页的练习。
1、散文我会让别人快乐。
2、故事魔力连衣裙。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七
我最喜欢的音乐家,是乡间乐手、乡间音乐家,各种各样的乡间生命,各种虫虫鸟鸟。
乡间乐手演唱的歌曲,或者演奏的乐曲,是最优美和谐的音乐。从演奏演唱晨曲开始,乡间乐手、乡间音乐家就分别登场了。
布谷鸟喜欢演奏晨曲演唱晨歌,也喜欢在午后温暖或者凉爽的水边、宁静美丽的密林里演奏歌唱。春末夏初,布谷鸟春心荡漾,诗情勃发,布谷布谷的唱歌,把世界唱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它们在这边山脚下的树林里或者河流坝塘边的柳树上鸣唱,欢快悦耳、节奏分明、舒缓、不紧不慢、执著不歇的鸣唱,总能够把乡间万物的激情鼓起来,总能够把乡间万物耕耘播种孕育生长的乐章拉开。
喜鹊和画眉鸟,喜欢在晨曦朝阳里欢歌飞舞,在乡间天空里飞过来,划过去,或者在村路上跳跃撒欢。其歌声节奏短促欢快,自得其乐,却也很能够感染人,好像是无意中催人早起,叫人不要辜负了好春光,叫人无法再懒起昏睡赖床。
阵容最整齐庞大的,就是乡间夜曲,可不是小夜曲,而是大夜曲,宏大得很,乡间夜曲持续时间之长,参加演奏演唱队伍庞大,阵容之整齐,令人震惊,令人叫绝。应该说,春末夏初的乡间夜曲,是除了人之外的全体乡间生命都参与了演奏演唱,也全体充当了听众。
我很喜欢在远离城市的乡间听乡间乐手、音乐家们表演。在麦田芦苇村寨外、山林溪流坝塘边,静静听村曲乡歌,是莫大的享受。
青蛙们,是最喜欢夜生活、最喜欢参加乡间音乐晚会的乡村生命,也是最活跃、最活泼、最有激情、最欢快乐观的乡间民歌手。其实,在春天的乡间,在美丽广阔博大的乡间,全民都是诗人和歌手乐手。只不过青蛙们觉得自己是乡间音乐晚会的主角,嗓门和声音就很大,很率性响亮,呱呱呱呱的',节奏很明快,声音很清脆,明显表达出它们的欢快。癞蛤蟆们好像永远很慵懒倦怠,咕――咕――咕的,鸣叫鸣唱声永远很慢,他们颇像英国乡间的那些老绅士,永远不急、不欢、不紧、慢慢悠悠的样子。
黄莺和画眉鸟,可能永远是在半梦半醒之间加入了乡间音乐晚会的,它们总是突然唱出一句半句,就戛然而止,隔一会儿,然后又会突然唱出一句半句,好像永远是在村外溪流坝塘边芦苇丛中安乐舒适的巢穴里突然睁开一缝眼睛唱出一句,又接着迷糊一会儿,打一会儿呼噜。
蛐蛐们,是永远只参加乡间音乐晚会,而不参加晨曲也绝不在或者日晒或者阴雨的白天演奏歌唱的乡间乐手。其实,准确地说,蛐蛐们是最优秀的乡间乐曲演奏家。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八
《小乐手》说课材料我讲的这节课选自新一年音乐教材第七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在学生认识碰铃、沙锤、双响筒、铃鼓四种打击乐器的基础上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基本音乐,能运用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二、学会唱《小乐手》,能自信自然的演唱。三、能在以上活动中体验到探索和创造的乐趣。这首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旋律较复杂,多次出现后半拍起音,歌词较长。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小叮当为主线,引导学生从打节奏入手,分散节奏难点。以游戏听一听、猜一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叮当和小朋友做游戏并带来礼物表示感谢引出下面的歌词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启发学生听到它们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脑海中一般能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然后在通过编儿歌的方式解决了歌词部分的内容。在歌曲演唱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聆听、感受模仿表现的方法进行的。在教学中采用互换角色、参与表演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力度处理上我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弱和中弱处应如何去唱。在歌曲处理上,我鼓励学生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他们自编动作进行表演。使学生能在以上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探索和创造的乐趣,以及集体合作成功的快感,让他们在玩玩乐乐中获取知识。本节课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多提一些宝贵意见,我一定会虚心接受。学生情感能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利用故事导入法真切感人,能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发动他们的情绪想象,学生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我在《农场的早晨》一课中利用故事导入的方法,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将孩子们带入一个热热闹闹、喜气盈盈的农场早晨的情境中,以欢迎农场的小客人为主线,将“×—、×、×、0”四种节奏的旋律,在模仿中感受音乐并产生浓厚的表演欲望。通过音乐故事导入歌曲《母鸡叫咯咯》等内容,创设浓厚的音乐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动物音乐会》说课材料七台河市第六小学赵宪琴我讲的这节课选自新课程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第三课。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针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在听赏与听辩的活动中,能对各种动物音乐进行模仿表现。二、能学会演唱《什么动物出来玩》,并积极参与歌词的创编活动和歌表演。教学重点:用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并进行歌词创编。教学难点:听辩不同的'动物音乐并表现出来。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森林背景画面、若干动物图片、若干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学生情感能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利用故事导入法真切感人,能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发动他们的情绪想象,学生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我在《动物音乐会》一课的开始就利用故事导入的方法,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将孩子们带入一个热热闹闹、喜气盈盈的动物音乐会的情境中。让学生们听赏《狮王》、《小鸟》,谈对音乐的感受并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以音乐会的主人狮王请小鸟做节目主持人,请各种小动物表演节目为主线,愉快地过度到歌曲学习部分。通过聆听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借助孩子们喜爱小动物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天性,让他们在听、猜、看学演中记住歌词。通过模仿歌曲,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然后根据律动音乐指导学生按音乐进行表演、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为了使音乐课堂更生动、有趣,我设立了《听音乐找动物》的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各抒己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创编歌词打下基础。在自由创编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帮助不会唱歌的小动物,丰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小动物的挚爱之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以学唱歌曲为主线的音乐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会的主人狮王请小鸟做节目主持人,请小动物轮流表演”这条主线,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又通过情景创设,使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轻松活泼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在教学方法上,变难为易、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富于创造。既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教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亲切的言行营造一种轻松的生活情境,圆满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我会虚心接受,谢谢!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开心、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2.初步感悟:如何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活动准备:
1.开心小树和不开心的小树各一棵。
2.下雨、刮风、两个小朋友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
1.出示图片开心小树和不开心的小树:森林里有一片树林,小朋友看其中有这两棵树。这两棵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一棵是开心小树一棵是不开心小树)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小树的表情不一样)。
2.那为什么一棵树开心,一棵树不开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3.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山坡上有一棵不开心小树”到“不开心小树着急起来”)。
4.提问:故事里都有谁经过了森林?风、雨、小朋友(幼儿讲述,教师一一出图片)。
6.下雨了,开心小树是怎么样的?怎么说的?不开心小树是怎样怎么说的呢?
7.小朋友到树林里来玩,开心小树又是怎么说的?不开心小树呢?
8.那开心小树到底为什么着急起来?(幼儿讲述)那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他呢?(因为他总是不开心)。
9.小结:原来呀,不开心小树他不开心,所以总碰到什么事情总是不开心,对别人总是不友好,于是大家都不喜欢他了。
二、情景表演。
1.刚才我们听了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来一起来学学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幼儿分成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两组。
2.教师角色扮演:表现风儿吹,下雨,小朋友来玩的情景,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进行对话。
三、不开心小树开心了。
1.不开心小树后来怎样了,请小朋友继续听故事第二部分。(冬天,小雪花从天上飘下来“至最后)。
2.小雪花为什么飘过去打扮不开心小树?(因为不开心小树想要把自己打扮一下)不开心小树变得开心以后,大家怎么对待它?(引导幼儿认识开心的人,大家都欢喜)。
3.小结:不开心小树开心了,对任何人都友好了,大家都喜欢他了!
四、开心与不开心。
1.我们平时会碰到好多不开心的事。你都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谁来说一说?
2.小朋友平时有没有碰到过什么不开心的事?(幼儿讲述自己碰到过的不开心事)请小朋友一起帮他想想办法,怎样把这些不开心的事变成开心的事。
3.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做开心小树,把不高兴的事也变成开心的事。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十
1、认识“怎、独、跳”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玩、很、当”等7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学习表示动作的词语。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1)同学们,当你们一个人的时候,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你觉得快乐吗?
(2)两个人呢?许多人一起的时候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原来同学们这么会玩啊,无论一个人玩,还是很多人一起玩,都很快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怎么都快乐》。(板书课题)1、用一句话说说你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将不会读的字圈画出来。
2、同桌互读生字,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3、出示易读错的字,指名读,并讨论如何将字读正确。
4、教师指导正音,重点指导前鼻音:怎、篮、连、运;后鼻音:绳、讲。(“怎”也是平舌音;多音字“得”也是难点读音,要帮助学生读准确。)。
5、以小组为单位,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将字音读错的同学当作小鸡抓出来,指导读音。
三、朗读课文,学习第1小节。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数小节。
2、指导朗读第1小节。(围绕“静悄悄的”这一词语,想象一个人在家玩游戏的画面,读出一个人玩耍时特有的安静和自由。)。
3、回答问题:一个人的时候是怎样的?可以做什么?
参照句式:一个人的时候,周围,可以(),也可以()……这样玩,很好!
4、出示动词,练习读,体会动词。
5、拓展一个人玩的游戏名称,学生尝试说一说。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玩”“很”“当”“音”,认读。
2、说生字结构,偏旁,组词。
3、教师范写,说笔顺,学生观察。(“当”的笔顺,“音”上宽下窄)。
4、学生书空,描红练习。
5、教师检查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学生齐读第1小节。
2、教师引入:一个人可以玩这么多游戏,那两个人,三个人呢?是不是可以玩更多游戏?
二、学习第2~4小节。
1、指导朗读第2~4小节。(联系与伙伴一起玩游戏时的情景,读出热闹、有趣、快乐的感觉。)。
2、学习理解第2小节。
(1)两个人可以玩什么游戏?为什么好玩?
(2)课件展示游戏,学生练读,体会动词。
3、同理教学第3、4小节。
4、课件展示游戏,学生练读,标出动词。
(1)课件出示词语:踢毽子跳绳搭积木听音乐下象棋讲故事打羽毛球拔河……。
(2)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动词活动名)。
(3)让学生做一做这些动作,并说说还知道哪些动词。
5、齐读课文,感受游戏的快乐。
6、教师小结: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多人玩都会很快乐。
三、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看书写笔顺。
2、找汉字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偏旁相同的汉字:讲、许;很、行。
(2)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偏旁与之相同的字,上台书写展示。
(3)找出结构相同的汉字:
上下结构:当、音左右结构:很、讲、行、许。
(4)口头组词比赛。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回顾,拓展延伸。
[教学板书]。
一个人很()两个人很()。
三个人很()许多人更()。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愿意与同伴抱一抱。
2、练习在大小不同的报纸上平衡站立。
3、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1、废旧报纸。
2、自录曲子:以节奏的快慢表现活动内容(走、跑、蹲走)。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做热身运动:基本动作练习。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音乐贯穿与故事中。
(1)小花猫吃过晚饭,和妈妈一起去散步。(曲一:走)。
(2)突然,看见一只小老鼠在偷吃粮食。小老鼠看见了花猫,赶紧跑,老鼠在前面跑,小花猫在后面追。(曲二:跑)。
(3)吱溜,小老鼠钻进草丛不见了,怎么办小花猫蹲下来,悄悄地在草丛四周仔细查找。(曲三:蹲走)终于把小老鼠逮住了。(曲四:自由舞动)。
2、激发幼儿拥抱,导入主题。
(1)小花猫把老鼠逮住了,心里高兴吗?小朋友当你心里很高兴、很快乐的时候,你会怎样?(笑、跳、抱等)请你们找个好朋友相互拥抱拥抱庆祝一下!(幼儿自由找朋友相互拥抱)。
本环节,教师适时关注不爱交流的孩子,及时伸出双臂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
(2)启发提问:孩子们,和好朋友拥抱感觉怎样?(很好、快乐、高兴、开心等)。
(3)听音乐:小朋友,我们来听听音乐,音乐停止时找一个小朋友拥抱在一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3、组织幼儿利用废旧报纸玩快乐拥抱的游戏。
(1)请幼儿两人一组选择一张报纸,将报纸平展,练习两人拥抱在一起站在报纸上,要求双脚必须踩在报纸上。
(2)请幼儿听音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报纸是“小老鼠”的家。老师扮演“猫”,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小老鼠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自由的做动作。音乐停止,猫捉老鼠,小老鼠赶紧跑回家,两人拥抱在一起,双脚必须站在报纸上。
(3)减少报纸数量,增加游戏难度。
师:有些小老鼠的家被猫发现了,小老鼠回不到家,只好躲到好朋友的家里。培养幼儿互帮互助,增加好朋友之间的情感。
抽掉一部分报纸,要求小老鼠在音乐停止时找到家,并和其他伙伴(增加到3――4人)拥抱在一起,双脚必须站在报纸上。
(4)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再次增加难度。
游戏结束,提醒幼儿把报纸收拾好放回原处。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4、结束:
(1)和好朋友拥抱在一起真快乐!除了和好朋友拥抱,还可以和谁拥抱?(爸爸、妈妈、老师等)。
(2)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她们也想得到孩子们快乐的拥抱!(激发幼儿大胆的拥抱老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小朋友,老师也想得到你们快乐的拥抱(自己和孩子们抱抱),拥抱老师快乐吗?围在一起做一个手势鼓励自己,结束。
教学反思:
我认为小班的活动设计教师既要吸引幼儿,又要引导幼儿。
本课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操作能力进行了设计。吸引是教师要通过环节的设计和铺垫,逐步吸引孩子。如:从热身运动――跟着朋友走,动物模仿操;游戏深入――和朋友抱一抱,加入报纸增加游戏难度;放松运动――调整呼吸吹气球。
教学中,我注意一种自然的引导,通过问题和清楚的表述,引导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通过角色的不断变化,持续吸引幼儿的关注,幼儿在听音乐做动作时,教师利用朗朗上口的小儿歌,让幼儿感觉自己有时是昂首挺胸的解放军,有时是可爱的小兔、小狗、小鸟、小鸭;有时动作要快些,有时动作要慢些,这样即练习了基本动作,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十二
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园数学教育强调数学与生活及其他活动的整合。数学活动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和探究能力。《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3岁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的、具有童趣的方式表现数学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数概念不是直接教会的。”这说明幼儿形成数概念必须通过自身大量的感知,通过与具体实物互动,从经验中逐步获得。因此,一个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必须以幼儿的现有经验为起点,将数学教育与他们所关心的事物、兴趣和对生活的情感有效地连结在一起,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
花花班正在进行“糖果甜蜜蜜”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各种糖果非常感兴趣,他们喜爱吃甜甜的糖果,对糖果的名称、形状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小班上学期数学活动目标之一是感知一一对应,并能说出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少了或是一样多。基于这些因素,我设计了学习活动“我是快乐的小糖果”。
愿意跟着教师一起游戏;在说说、玩玩中,感知、体验一一对应,并能说出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样多。
经验准备:增强幼儿对糖果的兴趣和感知;了解和分析幼儿关于一一对应的经验。
材料准备:塑料圈13个;糖果头箍12个;与幼儿人数相匹配的糖盒若干、糖若干、塑料筐12个(三种颜色:红、蓝、绿各4个)、装糖盒的蓝色格子架三个(里面是一格一格的)、遮布若干。
一、扮成糖果宝宝,引出游戏。
1.你们喜欢吃糖吗,吃过哪些糖?今天我们把自己变成糖果宝宝好吗?我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糖果头箍,等会儿每个宝宝去选一个戴。记住,一个宝宝只能戴一个头箍!
2.幼儿扮成糖果宝宝——每个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糖果头箍戴在头上。
3.大家互相看看是不是一个宝宝戴一个糖果头箍?
这一环节旨在让幼儿通过扮演糖果宝宝的游戏情景,初步感知、理解一一对应。
二、游戏“糖果宝宝找家”
1.念儿歌:“我是快乐的小糖果,跟着妈妈做游戏,扭一扭、转一转,糖果宝宝回家了,一个宝宝一个家。”
2.看看哪里是你们的家?
(哦!这些圆圈就是你们的家。等会儿糖果妈妈说,糖果宝宝回家了,每个宝宝就要快快回到自己的家。每个家只能待一个糖果宝宝哦。)。
(1)第一遍玩游戏(边念儿歌边玩):
“我是快乐的小糖果,跟着妈妈做游戏,扭一扭、转一转,糖果宝宝回家了,一个宝宝一个家。”
教师和糖果宝宝一起核对:是不是一个宝宝一个家。糖果宝宝和家一样多,所以大家都找到家了。
(2)第二遍玩游戏:
每个糖果宝宝都找到了家,好像多了什么呀?
多了一个家,那少了什么呀?(糖果宝宝少、家多。)。
(3)第三遍玩游戏:
为什么这个糖果宝宝没有找到家啊?(少了一个家。)。
那多了什么呀?(糖果宝宝多,家少。)。
通过念儿歌,玩“糖果宝宝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感知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少了或是一样多。
三、游戏“装糖”
1.娃娃家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给他们送点糖好吗?
2.我们先一起来装糖。这里有许多糖盒,等会儿请每个宝宝去拿一个糖盒,然后把糖装进糖盒。记住:一个糖盒装一粒糖。
3.幼儿每人一个糖盒,开始装糖,教师巡回指导。
4.宝宝们,糖盒和糖一样多吗?(引导幼儿讲出多1个糖盒、少1粒糖等)。
5.原来多了糖盒、少了糖都不行。只有糖盒和糖一样多,才能一个糖盒装一粒糖。
前一环节“糖果宝宝找家”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本环节的游戏是让幼儿进行个别化操作,让幼儿将获得的数学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并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对这个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给予个别回应与指导。
四、送糖盒去娃娃家的格子里。
1.现在为这些糖盒装上盖子,把它们送到娃娃家放糖盒的格子里。记住:一个格子放一个糖盒。
2.幼儿盖盖子,并将糖盒放进摆糖盒的格子里。
学习活动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也要关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将装好的糖盒送到娃娃家放糖盒的格子里的过程,不仅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且再次验证幼儿对于一一对应概念的运用,同时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游戏情景中学会自己物品。
这个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符合刚入园小班幼儿的特点。游戏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幼儿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游戏与学习有效融合。
活动中,教师将集体活动的环节与个别化操作体验的环节有机整合,充分满足了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内化的需求。让幼儿将已有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
活动中,教师创设的环境及的教玩具充分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幼儿扮糖果宝宝,戴头箍;给幼儿了三种颜色的筐即具有三个维度),这些教具能很好地为幼儿的游戏服务,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理解数学概念。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
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顺应幼儿,始终以游戏的口吻积极引导、回应幼儿,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并给予大量表达表述的机会。从幼儿的语言表征中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幼儿学习的内在潜能被充分激发。
快乐拉一拉教案篇十三
1.学习用多种不同材料通过画、剪、贴等装饰自己的相册。
2.体验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3.积极参与成长过程中快乐往事的交流。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1.各种不同的纸、笔若干,剪刀、胶水、照片等人手一份。
2.录音两段、录音机一个,小本子每人一份。
3.向父母采访过自己已记忆模糊的快乐成长往事。
1.出示照片,引起幼儿兴趣。
2.通过排序体验自己的生长过程。
师:“.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叫什么?他有那些特点呢?想知道你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出示图片,请幼儿排序。
3.分享成长的快乐。
师:“在我们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快乐的事情,有一部分我们能自己回忆,记不得的我们也回去采访过爸爸妈妈了,你们愿意把你们快乐的往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我们再来听一段录音,通过父母的录音分享快乐。
4.提供多种不同材料通过画、剪、贴等装饰自己的相册。
出示装饰好的相册,幼儿欣赏。
选择不同材料为自己做《我成长,我快乐》相册,过程中,可请客人老师帮助写提示语。
选材主题是来自于生活,只要是贴近他们的生活,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受到关注。而且主题确定在于老师平时对孩子的交谈,喜好关注,及时抓住他们所关心的热点,是大部分幼儿感兴趣。兴趣是所有活动的动机,我们应关注、尊重并追随孩子的兴趣,不断创造、探索,感知的平台,不断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