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实用1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一
第二日一早,所有的人都走了,又只剩下我和阿姨。
我用耳朵紧紧一贴靠阿姨的房门,倾听里面的动静。是阿姨曲折起床的不顺畅声音。于是我敲响了门,阿姨要帮忙吗?不等回答,再轻轻推开门。“不了”。阿姨客气了一句,但她有所期待的眼神告诉我,同意留下。
阿姨动身到厨房,我赶紧制止她,自己径直端回一盆水,又帮挤上牙膏,拧干一毛一巾。随后,扶起她坐到梳妆台前。
阿姨全身一个标本样,有几缕头发还似青云一般。她如所有爱美的女子,不因自己生病而放弃,依然那样细致地梳理着。有时头部不经意向后稍昂起,我从镜子里发现,阿姨那曾饱满的天庭留下的光泽还在。坐一姿弯曲,端庄依然,可见当年的教养。
阿姨伸手取镜子,我赶紧抢先递给她,正是这瞬间,看到镜框后面有一幅“全家福”照片。阿姨端详着,我的眼光也被留住:高个子男人和阿姨,他们的小儿子居中,两侧分别是女儿、大儿子,都笑意盈盈,喜气洋洋。幸福从照片中流淌开来。阿姨年轻时挺洋气的,尤其是一米六几的身段,整整高出我母亲一个头。
退出房门时,阿姨忽然开口了,听说你挺会念书,会念书的人通情达理。我点了点头,像是在允诺在保证:念书上,我一定乖乖的。
阿姨作为一个妻子,没有理由不得到丈夫的温一存;作为一个母亲,她同样厚爱自己的孩子。母亲们不会索取回报,只会忍辱负重,劳心劳力,只求儿女平安,顺风顺水。因为她们是母亲呵。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二
有一种爱,是无私奉献,它如幽幽的花香,泌人心脾;它如点点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它如七彩的贝壳,让我们拥有耀人的光;它如海上的白帆,让我们在爱的世界畅游……母亲的爱是刻骨铭心的.。
今天是母亲节,所以我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你,以表示我的心意,我写下一句句祝福,希望您能够开心。以此谢意。
最后,祝您母亲节快乐!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三
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多多少少都会阅读到一些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散文《母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再过三天,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这个时候已在天堂的母亲夜夜入梦也就不足为奇了。多少次,都想对母亲说点什么。
母亲的一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
母亲十八岁嫁到父亲家,伴随她的都是苦愁和灾难。
母亲生养了八个子女,活下来的有五个,且不说三个夭折的孩子对母亲的打击有多大,单是把五个儿女养大成人,上学读书,为儿女成家立业,就够母亲作难的了。我父亲年轻时身体就不好,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数次病危都是坚强的母亲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听叔叔说在我大哥三岁的时候,我父亲病倒了。且病情日益严重,几乎到了等死的地步,但母亲从不言放弃,听说哪里好就到哪里看,也可能是父亲命不该死,也可能是母亲的坚强和执着感动了上天,父亲最终又挺过来了,但此后体质很差,家里地里的活几乎都是母亲料理,大事小情都是母亲扛着。后来又有了二哥和我姐妹三个,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那缺吃少穿的年月里,母亲简直可以说是苦熬日月。
记得大哥当兵二哥考上县中的那年,父亲又病倒了。这次父亲得的是胃溃疡,必须得手术,可哪里有钱呢?那时父亲在医院里,母亲照顾父亲的同时还得想法筹钱。母亲不会骑车,每次奔波于家和医院都是靠俩条腿,二十里的路程,可以想象,我的母亲数次奔走,现在想想都心酸啊。但这还是小事,最愁的是如何能筹到父亲的救命钱啊。母亲东家求,西家借,流了多少泪,咽了多少苦,找了多少人,求了多少情,这些毋需母亲说我也清清楚楚啊。父亲出院一个月,大哥当兵走了。大哥在学校学习成绩不错,又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上大学很有希望,可是为了我们那个多灾多难的家,只能放弃上学梦,因为当时是大集体,农民吃饭靠的`是工分,父亲不能出工,家中常年缺粮,当兵可以抵一个棒劳动力,所以懂事的大哥毅然选择了参军。
就在大哥到部队不久,百泉农专的通知书送到了家里。为这事母亲一直很自责,虽然大哥从没埋怨过。大哥的事还好说,最难办的是二哥,二哥考上了县中,当时为父亲治病家里已是负债累累,哪里有钱供二哥到几十里外的县城读书呢?所以父亲不想让二哥再读书了。可是倔强的母亲说什么也不让二哥放弃。那几年真把母亲难坏了,为帮母亲,懂事的姐姐无奈放弃了求学梦帮母亲成全了二哥,姐姐的失学是母亲心头一件很大的憾事,好在二哥很争气,高中毕业当年就考上了一所地质院校,从此再不用母亲供应了。但这时母亲肩上的担子并不轻,一来我和妹妹还在读书,二来大哥也该成家了。我读高三那年,对母亲来说又是一个难坎,那时大哥在海南,二哥在山西,母亲年纪大了,家里责任田没人种,怎么办呢,当时我妹妹读初三,成绩也很好,让我和妹妹哪个放弃学业都不是母亲的心意,最后还是懂事的妹妹离开了校园。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欠妹妹一笔今生今世都无法偿清的情债啊。虽然妹妹在家帮母亲,母亲身上的担子轻了,但我心里最清楚,那是又往要强的母亲心上又压了一付更重的担子啊。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似乎终日为生计而奔忙着,特别是母亲拾荒的那些片段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那时在生产队,每年分的口粮很少,根本不够吃,于是每年夏秋两季母亲都要带着我们到收获过的庄稼地里去拾荒。
记得一个夏天的午后,太阳毒热,母亲带我去拾麦子,我们来到一条河堤上,发现有不少散在地上的麦粒,可能是拉麦车侧翻所致,母亲激动极了,赶紧用手拢,这时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人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吓坏了,母亲也吓坏了,那个人问了母亲是那个村的,叫啥名字,我吓得躲在母亲身后直哭,而母亲却与那人周旋,至今留在我记忆里的一个细节是我母亲让我称那人为哥哥,那人看我们没拾多少麦,也挺可怜的,最终放过了我们。这次拾麦可以说是印在了我心里,每每想起母亲当时那无助的样子,心里都会泛起阵阵酸处。还有一次,有一块麦地里的麦子收完了,收完就没人看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到那块地拾麦,母亲拾的飞快,我和邻居家的孩子也在拾,可毕竟是小孩子,不远处的一处果园强烈吸引着我们几个,不一会,我们几个孩子便进果园摘靑果子吃了。待到该回家时才发现自己只拾一点麦。那一次,我知道母亲真的生气了,虽说母亲没打我,但比打我还难受啊,因为我看到的是母亲愁苦和无奈的眼神。
后来,家里的日子好了,可是母亲却病倒了。母亲得的是脑中风,零五年农历十一月十五那天阴冷的傍晚,被病痛折磨了三年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的母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是您忙碌的身影。是母亲的勤劳养育了我们,是母亲的坚强多年来支撑着这个贫穷而多灾的家。
母亲走了,但女儿不会忘记,永远永远。您留给女儿的只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乌鸦尚有反哺义,羔羊跪乳谢娘恩。
自古百善孝为先,我辈安能输畜禽。
养育之情深似海,寸草焉能报三春。
父母在时须惜福,莫待无时悔终身。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四
每当走进农历的三月,仿佛就走进一个生命疼痛的季节,由此我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在故乡呼唤儿的乳名。
每当思念发痛,在闭上眼睛的刹那,便能拽住细腻如绸的月光,以及广袤的麦田、绿色的村庄。踏进故乡的土壤,看见那升起的一缕缕淡蓝色炊烟,在每一个黎明与黑夜,梦回故乡。
无论儿子走在天涯海角,故乡永远镌刻在我的手掌上,有剪不断的丝线,有系住我童年的怀想,魂牵梦萦的山水里,始终荡漾着母亲的目光。母亲尤如远空飘动的云,在注视着我每一步行程。我那凹凸的脚印里,母亲的汗水与泪水,就象一条坚韧的长河,托起儿子远行的航舟。
在那饥荒的岁月里,瘦小的母亲,用无助的泪水,将辛酸荡在寒冷的风里,将牵挂藏在心中,用清瘦与母爱,磊落成中国妇女的坚强脊梁!
在我多病的童年,母亲把饥饿装在怀里,多少次的晕倒,让无力的我掉落下多少酸涩的泪滴。那寒夜的深处,拨亮的微弱灯火下,从母亲一针一线的缝补中,游离出多少清贫!从母亲挖回的野菜中,那难咽的苦涩,让我本就脆弱的身体怎堪忍受?可母亲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山做的男儿要有自己的脚步。”母亲啊,就因这句话,我将本该幸福和快乐的童年,装进心间。于是,勤奋的结果,让我塑造出一片蓝天。如今的儿子,依然藏着母亲节俭的性格。
母亲用故乡的山和故乡的水哺育我,在年复一年中,不老的清泉,却老了母亲的容颜。
儿子成家以后,母亲来城居住过一月,就不习惯了,她忘不了故乡的山、水、炊烟,忘不了多病的父亲那孱弱的模样,更忘不了给她生命的土壤。母亲把曾经贫穷的家门站成最动人的风景。
母亲老了,从她那满头银发中,我看出了母亲的思念。母亲最希望听见来自遥远的异乡嘀嘀嘀的声音,因为那是儿子对母亲的问候。
母亲啊,你在每一个夜晚,枕着儿子的名字入眠。今夜,山也千重,水也千重。今夜,儿子泪也异乡,梦也异乡。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五
公元20xx年4月10日11时20分,在浅昏迷了整整8天后,母亲静静的走了。这一次,她不是去昆明姐姐家,也不是到瑞丽看兄弟,她是走完了自己一生的路,在冥冥中悄然飘向另一个世界,去探望她在病床中念叨不断的外婆,与先走了十年的父亲相聚了吧。
小时我躺在母亲怀里撒娇睡觉时,常常听她轻轻哼着催眠曲慢慢睡去,记得她最爱唱的一首催眠曲歌词至今还深深记在心里:小白菜呀,命真苦呀,三岁两岁,没了爹娘……那时,不知歌词儿的含义,只是觉得平常大嗓门的她,唱这首歌时则声音低沉婉转,让人听了会慢慢安静下来、慢慢睡去。长大了,慢慢从亲戚和她的讲述中支离破碎的了解到母亲的身世:外公早年携马帮到缅甸做生意,病逝在域外;剩下孤儿寡母在亲戚资助和外婆的努力下艰难生活,到了母亲7、8岁时,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外婆因病撒手人寰,丢下了她万般疼爱牵肠挂肚的母亲,母亲在漆黑的夜晚含着眼泪,拼命抑制住恐惧,跑到亲戚家呼喊救助…。我想像着母亲当时的心境,那种绝望、恐惧、无助,热流涌上眼眶,止不住身体轻轻抽搐,思维渐渐空白…。
早年的母亲孤苦伶仃,虽然有好心的亲戚收养了她,给了她关爱和呵护,这根苦命的小草才得以生存下来,我们又有了她常常念叨的新外婆,但她内心的凄苦,我无法完全理解,只是在她的生活轨迹和一些行为举止中,若隐若现的现出童年的凄苦生活阴影:她异常节俭,即使是破烂不堪的什物,她也要小心收藏,以至她的房间被各种物件堆满,而且绝对不允许别人擅自搬动,就算是她疼爱的儿子、孙子;购买东西,绝对不买高价的,菜蔬则到快散市才去买便宜的;对别人高度防备,就算是自己的至亲也会防备有加…。。
母亲不董什么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但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关怀支持孩子读书。上小学时,需步行1个小时,每天早上,五点半,或者六点,她就会先起床,做好早饭,然后唤醒我和弟弟,招呼我们吃完早饭,带上中午的便当,扯上大嗓门“快走快走,不要迟到,记着招呼好弟弟”,从小学到初三,天天如此,无论天晴、风雨,无论春夏、秋冬,以至开学期间,一听到母亲大嗓音:“上学了、上学了,小懒鬼,太阳照着屁股了…。”我会条件反射似的跳起来,柔柔眼睛,一看天不是还一团漆黑的'嘛,不由得闭着眼睛,懒懒的穿衣,有时磨蹭太久,母亲又会扯起大嗓门,“小人家咋会像个老头,清早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门后头,快点快点”…。
一九七八年九月,我考上了州民族师范,即将远行上学了,妈妈像往常一样唤醒我和父亲,起床吃了顿丰盛的早餐,母亲吩咐到“老头子,送你儿子到车站”,然后千嘱咐万嘱咐,出门小心,好好读书。在后来,十多年,分到芒璋、旧城山区教书,每次每次回家,每次每次出门几乎都是这样,只是后来少了年迈的父亲送行。
后来,姐姐调到了昆明,弟弟调到了瑞丽,母亲退休了,已经习惯了风风火火生活的她,主要任务变成了照顾父亲,为我们姐弟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她常常说,好好干工作,我现在还能动。每天她会早早起床,吃过早饭,挑着自己种的小菜到街上卖,然后再回家招呼父亲,她不会任何娱乐,不会消遣,整天就是围着家转悠,也许过去的生活太苦吧,她唯一的嗜好就是吃肉,喜欢吃油腻的东西。
十年前,父亲不幸病逝,我也盖好了住房,将她接来跟我们住。改变了生活环境的她,似乎样样不是那么自然、顺心,2005年,体检时查出了她患上了糖尿病,但她特有的生活习惯,以及形成的生活理念:要吃就要吃好、吃饱,使她的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一直高达18-23之间,2009年4月2日,她住进了医院,一个多月治疗,血糖少有些的到控制,5月14日准备出院回家疗养,可巧主管医生不在,无法办手术。5月15日凌晨,在起夜时两次摔倒,当我闻讯赶到医院,她已疼得上衣湿透,我竭力抱起她肥硕的身躯,照了ct和x光,医生诊断,脑梗阻半边瘫痪,跌断了左股骨颈,我的脑子一下空白了,不知所措,赶来的朋友提醒现在你已经无法处理赶快通知你姐弟吧。
5月16日,弟弟、姐姐赶来了,紧张的商量后鉴于我的特殊处境,为了更好的让母亲得到治疗和照顾,决定先转到州三师医院接骨,并医治脑梗阻,争取让她尽快站起来。这时的母亲仿佛已经在炼狱上,莫名的疼痛以及健康的她突然半身不遂,瘫在病床上,于是她骂,骂女儿、骂儿子,骂所有亲近她、招呼她的人,也许她的痛苦已经无法解脱,也许她已对生活失去希望,也许她永远无法接受一向自理能力极强的她怎能让别人来招呼,所以,她痛苦她谩骂,姐姐在照顾她的100多个日日夜夜,被她无数次的骂哭,她不敢,不敢回嘴,只是凭着着女儿对母亲的特殊感情,对母亲能够康复的信念,支撑着,直到医院查出她只有6克血,直到她不得不回家修养身体。我是最差的,我只是在她瘫倒在床上的10个月零22天中请假服侍了她29天,所幸的是我没有嫌弃她,忠心耿耿的照顾了她,不怕脏、不怕累,但时间太短、太短。我曾经无数次的祈祷,如果让我缩短五年、十年的阳光寿,换取她的五年、十年幸福健康的晚年,我愿意!
今年,是母亲走后的第二年了,睹物思念,母亲已走,我只能,只能以此寄予无限的思念,愿所有天下父母和孩子,都没有遗憾……。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六
独品咖啡,读品自我。
悠闲时光,畅享生活。
悠然心情,乐享阳光!
幽香咖啡,悠享人生。
休闲时光,乐享悠享咖啡。
借一丝甜,得片刻的逃离。
因为爱情,所以咖啡。
悠雅生活,享我自在。
悠享咖啡,打开心扉。
悠然自得,享受今天!
新鲜天下,心动私享家。
捧一杯温暖阳光,让心情休息一下吧!
一品咖啡,新鲜食材配。
知音难,咖啡有意。
咖啡,淘时光。
浪漫的幽情,悠享的回味。
品尝悠享咖啡,放松忙碌心情。
享生活,慢生活。
给自己一段时光,让心情自由飞翔。
悠然自在,怡然分享。
我们的付出,为了更高尊贵。
品味生活,悠享乐道。
咖啡,让平淡的生活变惬意。
情感的流露,生活的升华!
周末,悠享咖啡见;周末,在悠享咖啡。
好咖啡,好品质,好生活。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七
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不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骂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
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家里也请女先生教读书。她不但新旧小说都能看,还擅长女红。我出生那年,爸爸为她买了一台胜家名牌的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在缝衣机上缝,一会儿就做出一套衣裤。妈妈缝纫之余, 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她看了冰心的作品后说, 她是名牌女作家, 但不如谁谁谁。我觉得都恰当。
妈妈每晚记账,有时记不起这笔钱怎么花的,爸爸就夺过笔来,写“糊涂账”,不许她多费心思了。但据爸爸说,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她是个忙人,每天当家过日子就够忙的。我家因爸爸的工作没固定的地方,常常调动,从上海调苏州,苏州调杭州,杭州调回北京,北京又调回上海。
我爸爸厌于这类工作,改行做律师了。做律师要有个事务所,就买下了一所破旧的大房子。妈妈当然更忙了。接下来日寇侵华,妈妈随爸爸避居乡间,妈妈得了恶疾,一病不起,我们的妈妈从此没有了。
我想念妈妈,忽想到怎么我没写一篇《回忆我的母亲》啊?
我早已无父无母,姐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八
(1)“品”,三个“口”。造字本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慢慢地辨别滋味。
请以“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我的世界(加上适当的词或短语,补足题目)
能创造繁华,勤劳才能平淡苦痛。
——题记
柬埔寨,一个神秘的大地,《古墓丽影》中雄伟壮观的古寺,神奇虬劲、用树根包裹寺庙的蛇形树,都紧紧抓住了我的心。在去往柬埔寨的前夕,我一刻不停到想象当我看到古寺、佛头时心中会是哪般滋味。一定是像百香果一样,酸酸甜甜又让人捉摸不透,那种满心期待、震撼与欢喜的滋味。可当我真正踏上那所土地,第一个涌出来的,却是残酷的现实带给我的,比苦瓜更深郁的苦痛。
“当雨季来临,乘船游洞里萨湖,您会看见清澈的波涛,水量满得溢上了两旁的湖岸,碧绿柔美的芦苇满飘着白绒花……”我们在柬埔寨的第一站就是游第一大湖——洞里萨湖。这里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感受独特的水上民居。华侨导游兴致勃勃地为我们说着:“不过。”
是的,“不过”,从观光船发动机响起的那一刻,导游的说辞便再也无法逆转我们对它的印象。
此时的洞里萨湖处于旱季,水浑浊不堪,水量稀少,发动机搅起一团团浑黄的泥和沙,令人作呕。岸边稀稀拉拉几根芦苇,干枯,低垂着头,有时被炎热的风吹得触到水面。那水面面竟似连泛起涟漪的力气也没有,凝结了满湖的压抑。一切都破落着,水上民居、草、工地、人、心。
船开出去不远,隐约从压抑的水雾中看到一叶孤舟,是两个柬埔寨土著男孩在撑着。虽然已经提前被告知船行途中会有乞讨的柬埔寨小孩,零食和一美元是早准备好的。可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执桨的小男孩突然振臂一挥,一瞬间出现了几十条相似的木船——乞讨大队?只见他们前赴后继地向我们的船扑来,扒上船,齐刷刷睁着饥饿的眼睛,伸出漆黑黑的手,说着仅会的几句中文:“吃的。”“一美元。”“谢谢。”
岸边,有人在用湖水洗衣,洗脚。往湖里倒垃圾甚至在湖边方便。而近在咫尺的地方,几个孤身划木盒铁桶出来的小孩,直接用手从湖里舀水喝。
这些孩子,都是应该像我们一样背着书包上学的年龄啊!可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柬埔寨土著为什么那么穷?就是因为他们懒!一季的作物种完就将土地荒废在那里,不懂得找其他物种。男人在家里呼呼大睡,都让女人和小孩出来受苦受累;宁可让孩子来乞讨,也不让他们去上免费的湖畔学校。
疾病的痛苦一代传一代,无知与落后却再也无法医好。或许这里的每一个人,一生里最好的房子,就是湖畔山坡上一个个挤挤挨挨的坟墓。
我体会到了深深的苦痛,就算不是悲天悯人,也压抑了满眼泪水,但在这痛苦背后,我又品味到了一份自豪。庆幸自己是中国人,有着勤劳自强传统品德的民族。正因为如此,中国民族才能重新站起来,续写了五千年辉煌。
往昔的辉煌都已成过去,只有勤劳,才能创造永恒的繁华。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九
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她中等个子,有一双小巧的眼睛。她的声音有爱抚,有责备,有告诫,有鼓励,却没有索取的气球,哪怕是一丁点。在我们受到伤害时,她的声音会抚平我们的伤口,在我们做错事时,她的声音会让我们明晓是非,在我们成绩落后时,她的声音会让我们重整旗鼓。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育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只是您,支撑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脊梁,您像一支蜡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光和热,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量的字表达,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做过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却成就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老师,您是美丽的耕耘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您在上课时是调控气氛的高手,谈吐优雅体现出您的学识渊博,体现出不知不觉的亲和力。潜移默化得贯穿教学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语文天地,吸允这无穷无尽的知识从而使那些走神的学生,及时回到课堂上,紧跟着您的思路走。我为她的精彩讲解而吸引,要备出如此精妙的课堂得花费出多少心血与精力啊。您总是如此积极改变每一堂课,让每一堂课都紧凑而严谨,活泼而充满幽默。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十
处在这样一个可以说看不清自己未来的年龄,有太多的迷惘,太多的失望,太多的痛楚;也有很多幸福,很多小可爱,很多知足。这样芬芳的年岁,值得你我去欣赏,去品味。
迷惘,值得品味。
坐在安静的考场里,觉得自己把握不了局面。虽然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但我还是不敢确信自己是否可以考出让自己笑着面对的`成绩。考前好友一直在说紧张,而我觉得自己更多的是迷惘,看不清。可对于这一份迷惘,我还是带着一点窃喜的心情。表面上抱怨着试卷的难度,心底里却是因本身的努力才觉得迷惘的。毕竟,用功努力了半个学期,自认为是可以打破那不及格的常规。既担心自己考不好,又担心身后的同学追上。迷惘——那种异样的_充溢整个身体,值得品味。
幸福,值得品味。
升入高中,要住校了。虽不是温室的花朵,却依旧会埋怨寝室的质量太差。适应了老师,适应了同学,适应了快节奏的三点一线,却适应不了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会说,都这么大了,得适应了,不然以后你去哪都带着爸妈啊?的确,我不得不适应。就这样,每天念叨着过了一个学期。寝室里的成员都差不多。似乎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却会在某人特殊时期大骂:你神经啊,还洗头,想被打啊……某人“哦”着无奈地接过对方的干毛巾擦着;不懂怎么照顾自己,却在别人生病的时期叮嘱这个叮嘱那个。小小的幸福——会像那丝轻烟,缠绕在心房;会心的微笑,更让它升华成云。
失望,值得品味。
化学考试刚结束,失落立刻找上门来。明明感觉有把握,却还是这样。对于化学,我可以自信,却一次次失足。虽然我站起来了,可又摔了跤。失望,对自己彻底失望了。老师说,还好,还有救,不是麻木的“橡皮人”,知道失望就再努力。对,至少我可以庆幸自己还有知觉,还有情感,不会太过“淡定”。我依旧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冲刺加油,可以不对自己绝望。带着希望的失望——值得品味。
生活之中,有太多太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或好或坏,或期待或躲避,终之有所收获。经历过,才品味得出。
生活,值得品味。更何况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时光呢?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十一
我感受到很多人的爱,但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母亲的爱。
我三岁时得过哮喘,后来生一点小病就能把哮喘引出来,所以小时候总生病。
有一年,夏天刚过秋天来时,我刚起床准备上学,看见母亲让我穿的大棉衣、大毛裤,就发起愁来,穿这些一点都不好看,还很难受,别穿了!我想。
结果我因为没穿厚衣服,冻得手脚冰凉,上课直打哆嗦,恨不得早点回家。回到家我就开始打喷嚏,母亲问我怎么了,我还骗她没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惭愧。
夜里,和以前一样,感冒又让我旧病复发,我喘起来了。我不停的咳嗽,根本躺不住,更别提睡觉了。母亲见我这样,二话没说,背起我就往医院跑。当时已经很晚了,根本没有出租车,母亲硬是背我走了几公里。到了医院,母亲早已汗流浃背,脸憋气憋得通红通红的,但刚歇了一会儿,母亲就又急急忙忙给我挂号,陪我应诊。大夫看过我的情况后,建议我输液。母亲背着我到输液室,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当棉被,给我喂下药,又去交费、取药。输上液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我看见母亲眼睛红,还打着哈气,便对她说:“妈妈你先睡会吧,液暂时还输不完。”母亲却和爱的回答我:“你先睡吧,我不困。”我也没再多说,迷迷糊糊的睡着了。醒来时已经早上七点多了,液也快输完了,没变的还是母亲,她还是眼睛红红的,打着哈气,一眼不眨的望着输液瓶。
母爱似水,没错,母亲的爱就像柔水一般流淌在我的心中。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十二
前段时间,读到娄底人文科技学院教授游宇明的文章。写他和夫人平时两个人在家,随便弄点什么吃的就是一餐,简简单单打发肚子,但女儿回来后,妻子却大变样,经常呆厨房里鼓捣。只要是女儿提出的要求,不打折扣、不加思索、不辞劳苦去做。为了一顿蛋饺,他夫人硬是在厨房里整整忙乎了一个上午。他说,“厨房时间。”是一个母亲爱的浓缩时段。
我读了后,深有同感:原来,天底下的的父母,大抵,爱子女的心意与方式,都是差不多的。
世间佳肴万种,母亲炒的最为正宗、最让人难忘;世上的道路千万条,回家的路走着最温暖、最踏实。尝了母亲做的菜,我知道,幸福的味儿是什么样的。
母亲的经典散文名篇篇十三
从上高中开始,母亲对我的管教就开始越来越少。在她看来,我已经长大,有的事情要自己去面对,人生的道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往下走了。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终于获得了自由,于是与母亲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
儿子确实越来越大,母亲却越来越老。随着迈入大学的校门,我离开了家乡所在的城市。自己对母亲的依恋越来越少,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却越来越深。在外地读书的那几年,自己回家的次数远没有父母到学校看望自己的次数一半多。
每次母亲拖着父亲乘坐几个小时的火车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再转乘坐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将煲好的鸡汤,送到我的宿舍时。母亲看我的眼神是浓浓的关切,而自己却总是那样的不耐烦。
那个时候,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母亲却始终把我当成小孩,让我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可能感受到我的厌烦情绪,母亲每次到学校时,都会让父亲把他平时抽的几块钱一包的香烟换成二十多的,然后在寝室里分给我的同学。也只有那个时候,我才会觉得脸面上稍稍有些光彩。
到后来的工作、结婚、生子、再到离婚,母亲对自己的影响越来越少。而因为工作和其他很多原因,自己回家探望他们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可能只有自己受了挫折后的那段时间,才会常常回到父母的身边静静的待上几天。也许不会过多的交流,但哪怕只是那样静静的待在那里,仿佛所有的压力都会慢慢的消失。
而在那样的时候,母亲总会告诉我:儿子,爸爸妈妈已经老了,给不了你多少帮助了。不过任何时候,家里都有你的一口饭,有你的一张床。
也许正是因为她,我才能在面对人生中无数次的挫折时,才能够有力气站直了腰,勇敢的去面对。
母亲老了,头上的黑发越来越少,几乎无法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