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论文(优秀15篇)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总结。深入思考过去的经历和学习,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前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文献资料,供大家参考。
税务管理论文篇一
1.1有助于降低涉税风险。
高校涉税风险主要有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等。高校不断加强内部税收管理,对涉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税务问题和后果进行谋划、分析、评估、处理、组织及协调,能够有效降低高校涉税风险。
1.2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的税务管理逐渐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高校税务管理的前提就是加强对高校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而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业务处理能力的增强,不仅提高了高校的税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想降低涉税风险,就要先进行纳税筹划,对有关的会计法规和税法有所认识,明确高校中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财务政策的有关规定,规范和完整地做好会计核算,以防出现税务机关的异议时,得不偿失。这同时也相应提高了高校的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
2.1内部管理理念更新不到位。
目前,高校忽略税收的管理现象较为严重。一是因为很多高校对简单的税务事项不重视,只由高校的财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二是一些高校认为纳税只是一种遵守税法的形式,对税收事务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自己无所作为;三是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税务信息相对屏蔽;四是对税法置之度外,出现逃税现象;五是虽然少数高校已经有了税务管理意识,但一直处于较低的管理水平之中。另外很多高校模糊了税务管理与税务筹划的界限,把税务筹划等同于税务管理,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事实上,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重要方面和一个重要环节,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并没有包括高校内部税务管理的全部。所以这些高校在税务问题上,很容易产生以下结果:首先,高校会因不懂纳税筹划以及计算所缴税款等原因,造成税收利益受损;其次,正当的纳税权力得不到税法的保障。
2.2没有纳入统一管理。
目前,高校的内部税务管理没有纳入统一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税务管理比较分散,例如学校财务部门负责大部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后勤部门负责小部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这样不仅给在计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者由于管理疏漏,个别教职工的个税无法正常缴纳。二是财务部门的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工作也比较分散,例如有的高校在后台核算在职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在前台核算科计算退休及外聘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三是税务发票的管理也比较分散,例如有的高校在财务部门开具科研协作费房租、场地费等收入发票,在后勤部门开具餐饮住宿等的发票。
2.3缺少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高校税务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和环节,合理必要的纳税筹划不仅能够给教职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能够提高学校在教职工心中的形象。但由于一些高校认为纳税只是一种遵守税法的形式,对税收事务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认为只要及时准确地计算缴纳了所有税款工作就算完成了,几乎没有考虑到纳税筹划事宜。
2.4无信息交流平台。
由于现在高校的涉税收入的种类越来越多,内部涉及人员范围越来越大,准确及时地把学校各方面所需要的税务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给他们做好税务指导工作,例如税务办理流程指导、税务筹划指导等,能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这样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相关教职工人员的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其利益严重受损。
2.5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的税法法规种类多、变化快,高校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各种渠道,帮助高校税务管理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收新知识,使他们既知高校内部的涉税活动情况,又精通高校涉税收入的税收政策法规,成为管理和控制税收风险的中坚。但是目前高校的税务管理人员和办税人员都停留在准确及时缴纳税款的水平上,使得其对税务其它相关工作重视不够。
3.1更新管理理念。
笔者认为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以最新的税法法规为指导,以税务正确及时缴纳为基础,以税务筹划为关键点的税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高校的各项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2设立专门的部门,纳入系统管理,制定完善各项制度。
随着我国税收法制的健全和税收体系的完善,高校涉税事务越来越复杂,单凭高校会计人员兼任税务管理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税务管理的需要。高校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建立起合理的岗位体系,配备具备现代税务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进行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工作,提高税务管理水平。高校税务管理部门要做好涉税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稳定获得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动向,动态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变化,对高校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同时应参照相关法律,结合自身情况,纳税业务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学校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税务风险监督和改进机制、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操作办法、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税务培训制度等。
3.3夯实基础工作。
税务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却是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高校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做好日常税务管理,可以使高校的各项涉税行为规范合法,避免因税务管理失误而造成的罚金和滞纳金,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
3.4做好纳税筹划。
做好纳税筹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在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下用好税收政策;二是健全内控体系,重视税务风险的管理。从一些高校税收筹划的情况看,所谓的合理避税有时是逃税,有必要加强在税收风险方面的控制。主要措施有宣传税法,加强与领导人的沟通交流等等。
3.5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提供资讯服务。
在高校内部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程序,提高税务信息的科学解读能力,积极主动地通过税务信息平台,向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其它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人提供需要引起关注的信息,并就税务方面的信息释疑解难,提供资讯服务。
3.6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建立内部税务管理机制所需要配置的税务专业人才,并不是传统的所谓只要熟悉税收法规程序办理申报纳税就可以的办税人员,而是指能够胜任税务管理职责,发挥税务管理机制功能的现代型综合管理型人才。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依照税收法规程序申报纳税问题,而且要具备从事税收筹划、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信息收集解读、税收风险防范的能力或潜质。因此,最初建立税务管理机制之处,就要考虑到在税务管理岗位上配备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合格人才,对敬业精神不足,职业道德不佳,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不适应、在税务管理岗位难以有所作为的人员予以调整。同时要认真制定在岗税务管理人才的“充电”规划,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而有序的继续教育,帮助其确立新理念,充实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吸取新经验,在开创税务管理新局面方面多做贡献。
由于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税收体系不够完善,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很模糊,因此,在高校进行税务管理时,税务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况且各地具体的征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税务机关在整个高校税务管理中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税务机关内部的运作和职能分工以及当地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透彻地领悟税收政策的含义,以便更好地指导日常的税务活动,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程序,找到正确的人。同时,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通过透明自己的涉税活动,使税务机关了解高校的税收状况,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与税务部门的双赢。
3.8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
目前,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日趋成熟,高校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高校在加强税务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坚持自觉维护税法的原则,维护税法的严肃性。要设定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积极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使高校在依法纳税的同时,更为充分地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税务管理论文篇二
根据英国现行的所得税法,为方便计算合并应纳税所得额,英国允许将子公司的亏损在母公司的所得税中进行列支。适用的集团所得税纳税政策主要有两个。一是集团合并纳税(grouprelief):母公司及所有其持拥有表决权股份75%及以上的子公司,可以作为一个纳税集团合并纳税。二是按照股权比例合并纳税(consortiumrelief):对于持股不到75%的合营公司、但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子公司,并且任何一个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低于75%(并且至少70%以上股份为企业持有)的子公司,母公司有利润而合营子公司有亏损时,母公司可以将子公司亏损中自己按比例需承担的`部分抵减母公司的盈利后再缴纳所得税;反之,子公司盈利母公司亏损,子公司可以将母公司亏损中按比例抵减子公司的盈利后再缴纳所得税。上述合并纳税对象仅限于英国居民纳税企业,并且集团内部亏损弥补免税仅限于同一个税务年度的亏损,同时,其亏损额仅限于营业亏损,资产转让亏损不得在集团内部抵扣。英国的合并纳税为损益列支型合并纳税,其核心不是为了控制或者调整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业务往来和避税行为,而是为了方便计算企业集团的应纳税所得,因此征税过程相对简单。
按照上述政策,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如有多项业务在英国需分别成立公司时,适合设立一个区域性的集团公司统一来投资,利用集团纳税的政策,将子公司之间的盈亏互抵,从而实现合理避税目的(同时需要满足“三层四级”的管理要求)。实施合并纳税的目的,除了防止企业集团利用各成员之间的交易来规避纳税义务外,还可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保持税收中性。允许具有共同控制实质的多个独立纳税人合并纳税,以真实反映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的交易状况及纳税能力;集团纳税的施行减少了纳税申报单位,节省了征纳双方的成本,有利于行政简化;企业集团可通过集团纳税减少直接或间接的增值税成本,获取巨大的现金流利益并进行高效的架构组织。《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体合并纳税的方案,但尚无关于集团合并纳税的规定。《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交易的税收规范和监管,有效控制了税收流失问题,也为实施集团合并纳税创造了条件。因此建议借鉴英国企业集团合并纳税制度,完善中国的合并纳税制度,提升企业集团的发展竞争力。
税务管理论文篇三
税收管理,能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丰富了企业的运营资本并增加了企业收益。并且,税收是直接能体现我国宏观调控方向的标杆,通过对税收的有效管理能有效的认清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利用各种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国家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国家税务的深入了解,对国企税务管理工作不重视,错误的认为国家企业不存在企业效益这一问题,导致管理工作者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倾向于形式化和过场化。并且,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国企财务人员对税务管理认识不深,接触时间较短,税务管理手段比较薄弱,使税务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往往通过偷税漏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没有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统筹规划,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利用我国税收政策的作用,反而损害了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之下,国企的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税务管理工作也不重视,造成我国国企税务管理工作混乱。
目前,我国国家企业很大部分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运营方式上带有很大的政治色彩,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税收管理并不重视,导致税务管理工作者无法有效的对偷税、漏税进行有效的划分。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门实时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而我国国家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抱着国企工作是铁饭碗的错误思想没有及时的对时下的税收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其业务操作能力也在日积月累的安逸情绪中落后于时代,导致了国企税务业务能力虚弱的现象。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企业其他的税务管理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筹划,也就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提升税务管理意识,提高税务管理法律观念,增强税收业务能力,完善税收管理制度来实现税负最低。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意识,才会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首先,要转变国家企业的管理意识。虽然国家企业属于国家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但仍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性质。其次,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工作机构,由专业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掌管税务工作,提高税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必要的话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二次细化,最终将国家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专业化,精细化。
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法制度体系并未完善,税法约束范围仍有缺口,这就必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法律约束力,在保障广大人民共同利益的情况下认真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训,熟练掌握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从法律政策的角度上进行税收规划和统筹,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另一方面严格禁止偷税、漏税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避税。企业高层领导更应该要重视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工作,借助外部培训机构或者专业税务机构的力量,不断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法律观念和业务能力。
关于目前国企税收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税收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完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税收管理内部运行机制,才能对企业税收规划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纳税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微观上,国企的税务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会计人员出身,其本身缺乏相应的统筹管理能力。然而,企业税务管理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差,因此,不断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四、结语税收是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与企业的有序运营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税务管理工作,在我国税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的避税,从而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最终促进企业自身的高速发展。
税务管理论文篇四
策,并制定对毕业生实行人事代理的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代理”;二是人事代理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对毕业生的干部身份、转正定级、落户手续、养老保险等方面实行全方位代理,彻底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我市的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税务管理论文篇五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世纪之交、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伟大变革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对城市管理工作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城市管理既面临着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体制转轨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城市政府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和蚌埠实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和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一、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广义的城市管理,包括城市政府经济、社会和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狭义的城市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管理,是指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今天我所讲的,就是这方面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能,城市管理在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至少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由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起着中心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骨干作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意义深远,影响重大。其次,这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企业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将不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城市政府的职能过于宽泛,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而城市自身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却没有做好,反过来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制约。如大家都体会到的城市供电问题,在全社会电力生产过剩的情况下,一遇冷热天气就停电频频,这主要就是城市管理中的电网改造滞后。根据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部署,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将逐步弱化并最终退出微观管理领域,由直接参与转为宏观调控、规范和政策引导,转向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外部基础条件。根据上述思路,以集中精力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能,将逐步得到加强,将成为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如香港的法律规定,“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所需的基本设施,配合稳定的法律和行政制度,以协助经济和促进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第三,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城市管理工作时曾举例说,从工程技术学的角度看,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设计参数以十万计,洲际导弹以百万计,而城市管理问题的参数在一亿以上,这形象地说明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要发生大量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的生活、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为保障这些活动正常有序进行,保证城市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古人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我们每天起来,水、电、气、电话、公交以及垃圾清运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都会很不方便。我们通常说,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道路再宽,交通没做好,仍然要出现拥挤;道路修的再多,市容管理跟不上,必然会被各种各样的占道经营挤掉;住宅小区建设得好,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跟不上,仍然要出现脏乱差。第四,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城市环境是否整洁优美,城市公共设施、公共事业是否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娱提供方便舒适的服务,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也关系到党和政府是否关心群众生活,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就是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民心工程、形象工程和凝聚力工程。因此,城市管理既关系城市的物质文明建设,又涉及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最充分、最有效的结合点,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要求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总之,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展示城市市容市貌和形象,直接反映出市民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必须在全社会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支持城市管理工作,在政府工作中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二、城市管理的内容、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从城市管理的任务看,其本质是为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管理的次级目标看,一是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秩序。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与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管理、服务,促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实现城市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环境优美、结构合理、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目标。从中小城市的特点来看,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有:(1)市容管理,包括城市形象和文化环境;(2)环境卫生管理;(3)市政管理,包括供排水、道路管线、公用设施、通讯、供电等;(4)生态环境的管理,包括工业“三废”、环境噪声、园林绿化等;(5)各类有形市场的管理,主要是各类农副产品市场和小商品市场;(6)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管理权限、建设规划的实施和违章查处等;(7)交通管理;(8)社会治安管理;(9)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10)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11)社区管理等。根据城市管理的内容、任务和目标,加强城市管理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城市管理对象具有多样、复杂而且异质性强的特点,各经济和社会主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利益要求,而城市发展目标的整体性决定了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利益必须是统一的。这就要求城市管理不能迁就局部的利益要求,而要在全局、整体利益上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根据城市管理实施的要求,又必须靠分级管理来进行落实,使城市管理真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效力覆盖全市。所以城市管理中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把影响全局的规划、政策、标准和法规的制定、指导、监督和协调的权力集中在市级,而把执行这些规划、政策、标准和协调的行为,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实行分级分层次管理,从而使城市管理既具有高度权威的统一领导,又有具体灵活的分级实施。二是人本原则,即要以人为中心实施管理。城市的管理对象是人,服务对象也是人,人与城市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能创造人。城市管理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从关心、培养、引导的角度出发,为人们不断创造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市民素质。要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环境脏乱差等。三是依法治市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城市管理也必须适应而不能违背这个原则,这是搞好城市管理的根本保证。不论采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还是法律手段,都必须依法管理,按章行事。在当前全社会法制意识和市民整体文明素质与城市管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就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也要从属于这一原则。城市管理中要妥善处理眼前和长远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发展与环境对立起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五、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原则。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城市管理也要围绕这个中心,搞好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搞好公共服务,解决制约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基础性、服务性问题,有效地发挥城市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六、市场化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要更充分地运用市场的基本法则,解决城市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把一些适合于市场经济法则运行的行业和基础上放手让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和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城市政府的压力,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如环卫、燃气、公交、公厕、以及可以收费的道路、桥梁等。三、城市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当前,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城市管理从总体上还处于滞后状态,没有得到更充分的认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客观上仍然较普遍地存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多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从现象上看,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问题。如小摊小贩随意占道经营、乱摆乱卖,车辆乱停乱放乱闯,各类广告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送,各类违章搭建到处可见,车辆、工地、娱乐噪声扰民,工业“三废”污染和各种小炉灶烟尘污染,各类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的小饮食店、排档,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再就业一条街等侵占道路经营,随意改变墙体结构和房屋用途,行人乱吐乱丢弃物,垃圾乱倒乱堆,公共设施被随意破坏,公共绿地和空地被侵占等等。这些现象,在全国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常常是抓一抓,好一阵,稍一放松就迅速回潮,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些甚至成了顽症,成为困扰城市政府的难题。如占道经营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新增占道面积已经超过了新修道路面积,我市情况也是如此。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问题,工作力度问题、投入问题、市民素质问题、管理队伍素质问题,但从全国看,比较普遍和集中的是管理体制问题。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作为城市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没有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城市管理的法规体系也不够健全。我国的行政体制讲究上下对口,而建设系统的管理职能在一个城市里却只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难以承担城市整体的管理职能,大量的工作需部门之间配合,涉及面较大的就有公安、工商、卫生、环保、交通、文化等部门,此外还有大中城市两级政府间的关系。从各地的实践看,管理体制差异较大。仅就大中城市看,虽然基本确立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两级政府管理体制,但职能却大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建管分开、直接管理型。如深圳、上海等,市政府成立城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行政实体单位,各区设置相应机构,直接管理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具体工作,建立直属的监察队伍实施监察、执法工作。二类是建管合一、直接管理型。如珠海、成都等,市建委统一负责全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三类是监督检查、组织协调型。如福州市,市政府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对工作交叉、职责不清的工作进行协调裁决,具体行政行为由专业职能部门实施,监督执法也由各职能部门的监察队伍执行。四类是协调与管理结合型。如南京、合肥等成立城市市容委员会,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下设办公室,由市政府授权处理某些具体管理行为,设有监察队伍,进行综合执法工作。各专业职能部门设专业监察队伍,进行专业执法。这些管理模式可以说各有千秋,优势和不足都很明显。直接管理的,执法力度大但管理范围相对较窄;实行专业管理、综合协调的,管理范围大,却又往往失之于执法力度和配合不力。此外,即使在相同的管理类型里,还有一个块块与条条的职责划分问题和条条权力下放的程度。如从实践结果来看,有成功的实例,但大都与较强的经济实力有关,还没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统一的模式。因此,从总体看,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探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与日益完善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和摩擦还在继续。如国内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走在前面的大连、珠海、张家港、厦门、顺德等城市,管理体制也各不相同,但经济实力普遍较强。建设部俞正声部长(原青岛市长)曾说,青岛的经验济南不能学,因为青岛比济南财力要强;同样,大连的经验青岛也学不来,因为大连比青岛财力雄厚,大连有实力把市中心的工业污染企业整体搬出去,青岛就做不到。从省内情况来看,合肥市的经济实力已远远高出其他城市,可用财力11亿多,蚌埠市只有3亿,仅比淮北市多一点,而淮北市规模、人口相对却小得多。所以合肥市的许多做法,蚌埠同样学不来,关键还是应立足于蚌埠实际,更多地从管理体制挖掘潜力和从管理力度上下功夫。我市目前的管理体制,是从开始建立的,主要依据是《蚌埠市城市管理若干暂行规定》,即蚌政[]58号文件。文件总则第二条规定:城市管理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建设与管理相统一、局部与全局相统一”的原则,相应调整市、区有关部门职责。市建委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组织指导与协调;各区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的美化亮化、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具体组织实施;各街道负责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从两年多来的实践看,这个体制暴露出很多不足和漏洞,原则性很强,对各部门及区街的职责界定得比较清楚,但可操作性不够,没有解决好相应的权力调整和工作配合问题。有利的事情争着上,无利、难管的事情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层出不穷,部门之间多头管理,又互不通气,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脱节。创建工作靠突击整顿,风头一过就滑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区级政府认为作为一级政府行使城市管理的权力与实际职责有一定差距,难以发挥区街的积极作用。此外,在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政府机构改革精减分流也呼之欲出的情况下,环卫、园林等单位的职工还在吃大锅饭,工作靠督促,迎查靠突击,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的办法进行完善,这也是全国很多城市面临的相同任务。四、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根据城市管理的现状和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强城市管理,我认为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当前要突出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权责一致的问题。城市管理必须责权相等、责权一致。责大权小、有责无权都会使城市管理机构有名无实,难以履行好职责;而有权无责、权大责小,则会造成权力虚设和执法随意性。两种状况都会影响城市管理的效率。权责不一致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问题,其中区、街作为块块管理的责大权小问题比较突出。目前,以块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识,城市管理发展的趋势将是重心逐步下移,权责向区、街转移,市有关部门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重点把握好事关全局的原则性问题。但在具体权力下放的程度上,又有很大反差。大城市的区级政府和街道将得到更大的城市管理权限,如上海市在街道办事处内设市政管理、社会发展、社会治安、财政经济四个委员会,仅市政管理这部分,就可直接指挥、调度城建监察队伍,并对管区内派出所、巡警、交警、工商所、税务所的执法进行组织协调和考核监督。中小城市因规模小,权力下移影响市有关部门的利益,阻力较大。二是重规划和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核心。没有科学的规划,良好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就难以实施。规划靠建设来实施,而管理是建设的延续,没有严格高效的管理,再好的基础设施也不能实现规划目标。因此,加速城市发展,必须把城市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必要的投入,使建成的项目都能充分发挥效益。此外,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也存在一个管理问题。尤其是规划管理,由于规划代表城市的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因此城市规划管理权限一定要集中在市里,不能下放。在这方面有过教训,前几年很多城市包括蚌埠把规划管理的部分权限下放到区级,结果给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很多弊端,现在虽然收上来了,但仍然产生了一些后遗症。三是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城市管理中专业执法部门较多,有行政执法职能就要成立执法队伍,不仅政出多门,而且横向配合与衔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效能。按照城市管理内在统一性的要求,加强综合管理势在必然。如香港就撤消现有各类执法队伍,成立城市警察,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全面管理。现在很多城市成立了综合管理机构,对城市管理的诸多方面、诸多环节进行平衡、协调和综合部署。如柳州市把城建、环卫、市政、房管、公安、文化、工商等多个执法主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执法体系,联合执法。从目前的法律依据和实践看,综合管理应着重强化综合管理机构的协调权威,而不能取代各专业执法队伍的执法。(二)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继续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又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管理,更多多地用经济手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烟台等城市改革环卫管理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拍卖道路保洁权,不仅节约了费用,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政府也省了心,可谓一举多得。广州市改革“门前三包”制度,成立专门的队伍,有偿服务,彻底解决了以往街道和居委会只收费不管理的弊端。事实证明,市场化是城市现代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和发展方向。我们也要借鉴先进城市的改革经验,用市场的观点、产业的观点来推动和促进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可以考虑从易于量化考核的环卫等作为突破口,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路。现在东区成立了清洗保洁公司,开始对“门前三包”进行有偿服务试点,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示了良好的改革前景。(三)严格依法行政城市经济要活,但城市管理要严。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一层意思是说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另一层意思就是说明城市管理的难度。因此,城市管理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严管重罚。严格管理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严在制度上。要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要能够基本覆盖目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规章制度这个源头上堵塞各责任单位之间管理脱节的漏洞,减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权责一致。二要严在落实上。“徒法无以自行”,法律法规贵在落实,再好的法规不能落实到位也等于一纸空文。城市管理就是对正常有序行为的服务,对违章违法行为的惩处。管理的作用就是遵法、守法、护法,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管理出秩序,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管理长正气。要通过严格依法管理,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权威,为城市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新加坡目前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就是从严管重罚起步的。三要严在监督上。城市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于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不同环节地存在一些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工作衔接,必须靠强化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切实解决各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的具体实施行为,保证管理的落实力度。(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城市管理来说,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都是人,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是城市管理的治本之策。文明城市需要文明市民,要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决定其精神状态。要把市民的文明教育,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文明活动,作为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我们过去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绝非一朝一夕、短期内就能奏效的,必须坚持持之以恒的方针,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在教育中提高。要在单位内部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培训制度,以及开办文明市民学校等多种形式,有步骤地对全体市民进行深入广泛、长期的文明行为、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二是在宣传中促进。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先进事迹,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励广大市民向先进看齐,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三是在环境中陶冶。要通过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逐步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四是在参与中养成。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使人们在参与中逐渐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养成关心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规,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自觉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像张家港一样“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张家港的形象”。五是在约束中强化。要通过加大各种法规的执法力度,查处不文明行为和违章行为,使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的良好习惯和行为,通过管理和约束得以规范、巩固和强化。
税务管理论文篇六
:营改增对各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现代物流业来说,不仅行业税负上升,同时还存在工作划分不清的局面,出现增值税抵扣链断裂等问题,与改革的初衷相距甚远,严重制约了物流业发展。做为国民经济行业,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求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物流业的影响,文章对营业税、增值税及营改增、物流业等相关概念进行描述,与物流业特点相结合,以物流业企业为实例,从各层面对物流业营改增后的影响加以分析,找到营改增后物流业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物流业与税收制度改革有效统一,实现真正意义上减税的目的,使物流业可以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增值税;税收负担;物流业。
经济发展对于物流业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业具有规模大、工作复杂的特点,在该行业中实行20xx年全面营改增涉及的内容较多,11%的税率对于物流业来说更是严峻挑战,此时物流业应该做好战略部署,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模式、调整经济战略,规范行业发票、供应商管理,才可以使物流业更好的应对20xx年全面营改增政策变化,同时推动税制改革在物流业中顺利实行。
物流业企业20xx年全面进入营改增改革阶段,该行业从20xx年试点时期就已开始推行,而且运输发票已纳入增值税发票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较好。20xx年全面营改增改革中,增值税税率同试点阶段基本一致,物流业企业中一般纳税人为11%,小规模纳税人为3%。20xx年全面营改增使物流业企业税负普遍上升,对于物流业企业来说,本来盈利就不高的物流业受到税负上升对盈利的挤压。
首先,由于物流业税率上调,物流支柱服务货运服务适用11%的税率,辅助服务适用6%税率,再加上各项服务实际可抵扣的项目较少,试点后行业实际税负增加过大,而且运输业竞争激烈,税负增加使低盈利率的物流业盈利再度被挤压,最终使得行业运价上涨,物价推高。
其次,物流各环节税率不统一,当前物流业实行一体管理,提供一票到底工作,在实务中对于6%的辅助工作及11%的支柱服务很难区分,导致增值税链条不完整,推高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
最后,物流业企业取消了差额征税,并且一些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很难被贯彻,财政补贴推广不足,基本上不能惠及所有税负上升的企业。
(一)企业税率和税负。
物流业企业100万元收入,假设燃油费和修理费可抵扣率为40%,企业每万元收入,需要纳4.1万元增值税,附加税0.41万元,与20xx年全面营改增前营业税3万元,附加税0.3万元,多缴纳了1.21万元,增加比率达43.3%。实际运营过程中,物流业企业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税负是否上升,与企业可以得到的进项可抵扣的税款直接相关,即进项税额多,那么企业的税负必然会降低,反之,企业的税负则会反向上升。
(二)企业利润。
增值税是价外税,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对物流业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物流业竞争力较为激烈,近年来,平均利润水平不断下降,而税负却一直高于全国宏观水平,全面营改增以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降低,增加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而作为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增加,削弱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对物流业企业壮大十分不利,物流业企业的税负与利润成反比。
(三)发票管理更加困难。
由于物流业企业涉及行业较多,票据繁多。实务中从发票的取得、核实、申报到抵扣,这一过程较为繁琐,取得也比较困难,由于物流业企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工作板块较多,从货物运输到仓储,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紧密相联,很难进行区分,容易出现多开发票的行为,这样就会增加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甚至出现企业利用发票开具,而进行消极避税行为,从长远来说,这种情况对于物流业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十分不利,背离的20xx年全面营改增这一税改的初衷,影响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加大了发票管理的难度。
(一)做好物流业企业税收筹划工作。
1.根据物流业企业战略目标,建立增值税管控体系,不断完善纳税流程,防范纳税风险,做好增值税发票领购、认证、抵扣等工作,合理设置防伪税控,准确控制物流业企业纳税申报与汇算工作;加速增值税相关制度的建立,修订内部纳税管理制度及相关会计核算制度,加大对物流业企业员工相关工作的培训,更好的化解由于全面营改增给物流业企业带来的经营冲击。
制定投资策略针对税负不均衡的情况需要及时了解,并且做好应对措施,这种不均衡主要包括:工程周期长、发票获取时间延时等,而这些问题都会使物流业企业现金流提前流出,成本上升对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物流业企业需要制定投资规划,均衡投资项目时间进程,做到及时履行义务,开具增值税发票,使物流业企业损失降到最低,细分物流业企业可抵扣项目,按不同税率进行管理,最大可能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2.制定纳税筹划策略按增值税规定,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发票开具时间,将设备价款及运费等开具一张发票,使物流业企业获得最高比例的进项税额;改变采购方式,将统一谈判的模式转为分别支付模式,达到进项税可以充分抵扣,对零星采购改变集中采购方式,充分发挥集中采购成本优势,各分公司各自产生进项税,避免内部抵税不均衡的情况;合理筹划物流业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在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改良经营投资模式,降低物流业企业税负。
(二)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1.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物流业企业在不增加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主要抵扣项目为燃油及维修费,而这两项费用较为分散,并且工作人员并没有发票索取意识,因此,物流业企业在经营中,应该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十分重视,尽可能多的索取进项税发票,同时,对外开具发票时,也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开具流程严格规定,对物流业企业全员进行税收知识培训,培养开具发票的能力及习惯,强化物流业企业不同部门对于税制结构的调整认识,使各部门相互配合,使财务人员深入了解相关政策,适时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避税,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成本,积极参与纳税部门的培训,对专业知识足够掌握,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与物流业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以制定出税收筹划政策,合理利用税收政策,降低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
2.提高可抵扣增值税发票的获取能力物流业中的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购置成本较高,而且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外包给个人的方式进行经营,固定资产并不归物流业企业所有,所以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因此税法对于运输物流业企业应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将保险费和人工成本纳入进来。同时要规范上下游物流业企业的纳税环节,让运输物流业企业可以从上游物流业企业获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物流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技术、设备更新较快,运营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全面营改增后大量的设备投入,增加了增值税可抵扣额,减少了物流业企业的税负,并且随着全面营改增的全面铺开,行业进项税情况将大大改观,合理分析物流业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改变自身投资模式成为关键。
(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简并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全面营改增后对物流业实行3%和11%的税率,对于小规模纳税人,3%的征收率与改革之前维持一致,影响较小;对于一般纳税人,11%的名义税率使税收负担显著提升。适当降低物流业的税率是削弱“全面营改增”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经计算,若要保证物流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在改革前后维持一致,物流业的经营成本中要有一半比重的部分能进行抵扣。所以,税率应当下调到6%,即改革前的两倍,才能保证不增加物流业的税收负担。
2.按照增值税将自身业务进行归类对物流业企业工作进行分析,适用于现代服务业,根据物流工作特点,对物流业企业现有工作进行整理,将具有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安排在相应的目录中,通过与税务机关沟通,达成一致后归集到6%的增值税率的现代服务业中,实现物流业企业节税的目的。我国政府应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业推出全面营改增改革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应覆盖物流业的各个子行业和各环节,适当的对服务型行业实行免税政策。在保证社会效益的愿景要求下,建议在全面营改增改革进程中将税收优惠倾向于外卖、物流服务等新型服务行业,同时对于高科技的物流业也要推出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20xx年全面营改增所具有对现代服务业可能是影响巨大,我国经济发展多元且复杂的大背景下,围绕20xx年全面营改增的战略布局和对策选择,具体改革进程必然是非常复杂的。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物流业的实际税负偏高。第二,20xx年全面营改增前后政策衔接不够完善。第三,扩大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是降低税负的重要举措。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税制进一步改革、物流单位自身加强管理,努力营造适合物流业企业良性发展的经济环境。
[1]陈少克.税制结构的性质与中国税制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税务管理论文篇七
近年来,国内市场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税务管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并购市场背景下房地产税务风险管理初探。
摘要:近年来,国内并购市场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为此,文章将以并购市场作为研究背景,研究了与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问题,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并购市场;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一、并购市场概述。
(一)特征分析。
并购市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种并购形式同时存在。
其中,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甚至是多元并购和融资并购都是并存状态。
而并购主体性质以及行业也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等多种类型企业,甚至是能源行业与高新技术等多种行业,都已经逐渐进入到并购发展阶段。
其中,常见的并购方式就是现金收购股权、吸收合并以及资产置换等等,同时也可以将多种并购的方式结合来应用[1]。
(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中国并购市场的规模将逐渐扩大,不管是在交易金额亦或是并购方面,实际发生的数量都有所增加。
第二,以战略为基础的全球并购发展趋势明显。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价值链在企业运营环节中始终贯穿,其中,全球资金流与信息流等相互融合,实现了高度的整合以及重构。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资本市场与制造行业都实现了有机整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员与物质的往来。
第三,并购的方式更加复杂。
现阶段,中国并购市场中的并购方式已经由单一方式向着多种并购方式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原有的并购模式。
(三)并购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一,中国市场的开放性特征明显。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市场准入门槛也随之下降,更多跨国公司进入到中国的市场。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重组的速度加快。
在这种情况下,并购市场发展的速度也随之提高,使得并购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2]。
第二,国企实现全面改革。
国内大部分国有企业引入了私有资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所以更多民营企业通过市场经验以及机制来获得控制权利以及经济利益,使得国内企业并购的主动性随之增强,进一步推动了内资并购的全面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首先,空间全方位性的要求。
房地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空间范围涉及到了经营活动各方面,而且所有的生产与经营活动都应当开展税务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治理结构、制度建设以及财务管理的安排,一定要对税务风险管理给予综合考虑。
与此同时,在对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到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多种资源,优先考虑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
其次,时间全过程性的要求。
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必须要融入税务风险管理。
其中,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管理的重点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而合理地制定出工作的重点,与税收政策相互结合,对各种税务管理方案予以深入地研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3]。
最后,管理全员性的要求。
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包含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
其中,一定要保证企业内部全部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而且税务风险管理同样关乎工作人员自身经济利益。
三、并购市场背景下应对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房地产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财务管理当中的税务风险管理内容合理地融入到发展战略当中,并且给予高度的重视。
与此同时,应当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力度,对于会计要素确认进行严格地规范,同时还应当保证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基于此,应建立并健全企业税务风险预警体系,重视相同经济活动事项的开展,以保证这一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税务以及会计实现协调地发展。
首先,房地产企业应当重视发票管理工作的作用,安排专业人员负责,以保证及时核对采购的发票,同时及时核销销售的发票。
其次,要加大税务文档管理力度,积极构建系统化的事务文档机制,实现书面资料向电子文档的有效转换,并且同其他税务电子文档进行统一地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出书面资料借阅登记的机制[4]。
(三)全面培养涉税工作人员自身素养。
在并购市场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一定要积极培养企业内部的涉税工作人员,将涉税事务作为出发点,对人才的引进与选拔等给予高度重视。
除此之外,税务主管部门还应当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税务指导,以保证房地产企业征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并购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此,文章针对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与探讨,通过采用合理的措施不断有效增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以保证房地产企业更好地在并购浪潮中取得理想的发展成绩。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营改增税务管理。
摘要:营改增自xx年5月1日全面扩围至今,已实施半年有余。
按照国家对营改增全面降低企业税负的总体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多项文件,调节相关行为增值税税收政策。
人力资源服务是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服务行业,是营改增的主要受益行业。
在人力资源行业涉及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当前,营改增对行业及企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业的营改增税务管理势在必行。
本文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及其涉及的营改增政策概述入手,论述了营改增对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主要影响,进而分析了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
一、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及其涉及营改增政策概述。
(一)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概述。
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主要包括招聘外包、猎头咨询、教育培训、家庭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涉及企业、人才、家庭等经济主要元素。
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旨在通过人力资源相关服务,将雇主、人才、家庭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达到服务供需双方共赢的积极效果。
具体而言,网络、现场、平面媒体招聘、劳务派遣、人事代理、委托招聘、人才测评、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职场学习、企业内训、家庭服务、人力资源增值服务等都属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范畴。
(二)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涉及营改增概述。
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涉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劳务派遣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家政服务等,主要为营改增中经纪代理业务的行业范畴,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为6%,亦可以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5%或3%征收率计算缴纳税款。
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对劳务派遣服务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两项业务的差额征税问题专门下发文件,予以明确。
可见,国家对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营改增十分重视。
二、营改增对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供需双方及行业产生的影响。
(一)有利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提供企业降低税负成本。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通过实施增值税,避免企业重复纳税,平衡企业税负,释放市场活力,促进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效率提升。
对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提供企业而言,在征收营业税时,主要依照服务业5%税率计征营业税。
实施增值税时,一般纳税人实施6%的税率,并可抵扣进项税额。
同时,为平衡企业税负,国家对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一般纳税人实施5%税率简易征收税款,对小规模纳税人实施3%税率简易征收。
总体来看,提供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企业在营改增后,综合税负将有明显下降。
(二)有利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接受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是满足雇主需求,将专业化人才配置到适合岗位的服务,通过一体化服务,实现雇主、人才双向共赢,不断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二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复合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率;三是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在营改增后,可以为接受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接收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促进企业税负降低,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效率。
三、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必然选择。
营改增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由于增值税的复杂性与政策的逐步多样,控制税务风险成为企业营改增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强控制税务风险。
二是通过产业链管理上下游企业,提高发票管理自觉性,促进增值税链条的形成与优化,实现国家税制改革倒逼企业提升管理的初衷。
(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
由于增值税的核算、报表、政策都相对复杂,营改增初期,许多企业税务事物明显增加,对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主要手段,部门间人员将增强沟通的碰撞,提出利于企业发展的业务模式与建设性意见,以此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水平。
(三)有效促进发展提升的必然选择。
伴随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的逐步推进,一些行业标杆企业逐渐扩大规模,将企业办到全国各地,实施连锁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纳税地点、税款缴纳等事项都将与税务政策紧密相关,同时,不同业务间设立独立法人还是分支机构,也对企业税务管理及筹划提出新的要求。
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在不断扩张发展中,注重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制定较为复合企业实际的扩张方案,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和稳定发展。
四、加强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营改增税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税务政策学习,夯实税务管理基础。
一是对于长期适用营业税的税务人员而言,营改增的关键在于提高税务人员对政策的熟识度,加强政策普及培训与外部培训,是快速提升税务人员水平的重要方式。
二是对于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而言,应对税务政策分别不同业务板块进行细分,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分析不同税种、税率对企业税务的影响,以此为依据,作出积极调整,促进税务利益的优化。
三是对于一般计税法和简易计税法,对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要结合业务板块规模与未来预期,经过仔细考察和研究,作出对企业有利的规划与选择。
四是对于非法人分支机构和法人分支机构的设置问题,应结合纳税地点和不同地区的税务管理模式,作出最有选择。
(二)加强外部沟通交流,优化产业结构基础。
一是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由于大部分为人工增值,相对而言抵扣金额较少,在业务模式搭建方面,应加强与产业链客户交流,尽可能选择可以提供进项税发票的供应商。
二是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掌握税务机关对税务政策的执行尺度与口径,避免由于理解差异,造成的税务检查风险,增加企业的税务检查成本。
三是加强最新政策学习,人力资源一体化服务是我国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往往有较多的空间,国家政策暂时持放宽的态度,伴随行业的发展,国家在政策导向方面将会新的导向部署,需要企业关注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税务成本,不断创造税务价值。
税务管理论文篇八
税务管理简历模板,在阅读本文同时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还为您推荐相关的税务代理简历模板,请参考这份应届税务实习生个人简历模板为模板。
目前所在:广州年龄:22。
户口所在:汕头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 身高:156cm。
人才测评:未测评 体重:45kg。
人才类型: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会计,银行,财务/会计助理/会计文员。
工作年限:0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毕业院校:广东金融学院。
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06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在大学生活中,我学习并积累了很多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并已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从小就对文学很感兴趣,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在《作文与考试》《创新作文》等全国发行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全国中学生校园青春小说大赛二等奖”。高中时代,曾获得区环保征文比赛三等奖,区中学生校园联赛三等奖,在区杂志《潮阳风》上发表文章,获得“校优秀写手”荣誉称号,以及获得多项校“青蓝杯”作文比赛的奖项。
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比如喜爱阅读文学书籍,喜爱美术,喜爱音乐,接触过小提琴,口琴,笛子之类的`乐器。
个人自传。
在性格方面,我谦虚、稳重、脚踏实地。在与人相处中,我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并崇尚团队协作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更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严谨自律,谦逊上进。对于未来,我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渴望。青春是我无价的资本,拼搏是我不竭的动力,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饱满的热情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人生更加绚丽的篇章。拥有青春,我将书写辉煌,放飞梦想,我与信念同行。“纸上学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愿从实践中锻炼。
税务管理论文篇九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精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社会科学大学。
所学专业一:财务会计所学专业二:英语。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会计、财务主管/总帐主管、
工作年限:职称:初级。
求职类型:均可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公。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广告/媒体。
担任职务:财务主管。
线开具服务发票,编制财务报告,合理调度资金,协调银行、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离职原因:企业经济不景气。
税务管理论文篇十
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促使对外联系日益密切,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会计部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会计准则日渐推广影响着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新会计准则虽然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但是限制了企业实际的利润操作,企业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受到了压缩。[1]39新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市场发展需要,与国际的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化的企业财务信息,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经营业绩有效衡量,提升企业资产质量,为社会公众以及投资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使得企业之间具有更高的可比性,对中国企业的国外融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市场效率,促进中国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中国企业国际化、市场化。
(一)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内容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发展需要,同时相关规则也能够与国际会计规则同步。实际上,新会计准则在非常多领域仍然具有中国特色,对于资产的减值以及损失转回、关联方的交易披露以及政府补贴等特殊会计处理具有中国特色,正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不断拓宽关于公允价值的实际计量标准使用范围,实现企业财务报表规范性,不断调整实际核算细则。例如,会计工作部门将一部分过去进行表外核算的数据归纳到表内,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则,对于实际的披露要求也更加严格,限制企业实际的资产利用。社会经济的日渐发展,使得企业资产在市场价值与实际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着不对等性,企业大多通过历史成本来进行核算,这就使得成本预算与实际决策缺乏相关性。
(二)会计工作人员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人员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报表附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相关政策以及会计估计方面的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利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会计报表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到会计估计变更以及新会计准则方面的变化,正确分析企业利润变化趋势。关于经常性损益分析对企业资产投资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非经常性损益分析则能够让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加真实了解企业实际盈利。[2]57新会计准则相关事项涉及的范围日渐扩大,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将亏损合同、重组合同等进行规范。从事财务分析工作人员需要重视相关财务事项的分析工作,诸如,对于存在着债务或者为解决诉讼的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等。会计工作人员还需要从事估计风险工作,诸如,对于资产重置价值是否反映交易真实性的评估、资产的减值估计是否存在着不客观性,或者是坏账的准备是否充分,等等。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政策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利益导向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更加倾向于维护利益集团的利益,新会计准则借助会计政策来制约利益团体的利益,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更加倾向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从约束程度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更加注重自身弹性空间或者是严格程度,新会计准则为企业预留更大的空间,对企业以及市场发展就有更加重要的作用;[3]63从可靠性成分的角度来看,作为会计准则的基础属性,信息的公允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对信息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会计准则融合了官方以及民间各种信息,借助公开性以及民主性的信息收集方式来促进准则制定的透明化,同时在信息收集之后进行有效协商以及筛选工作,实现信息的有效集中。总之,民主集中制下的原则有利于提升企业会计决策的合理性。
(一)注重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健全。
会计工作人员更加注重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协调性,这就需要根据实际财务工作特点,实现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的不断落实,实现会计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的.明确划分,制定更加严格的工作标准,不断优化实际工作流程,避免出现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巨大浪费。通过建立健全会计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够让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责任心,实现会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还能够实现会计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相互制约,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完成自身工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人员的服务与监督职能。
(二)注重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社会的日渐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成为判断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时代的日渐发展使得会计工作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的会计工作方式,能够提升实际会计工作实际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准确度,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完善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培养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能力,注重信息化软件的学习,提升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以及处理水平。更加重要的是,企业需要注重信息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诸如,关于信息化操作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等等。
(三)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从我国企业发展来看,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着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再加上实际的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存在着专业技能不强,会计工作中,会计内部管理体系缺乏完善性,会计信息缺乏完善性,会计信息数据缺乏时效性,内部记账工作缺乏准确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缺失以及职业道德缺失造成。新会计准则的运用对会计从业工作人员学历方面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提升实际会计工作的专业性。[4]53会计从业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强化自身专业技术的需要性,要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企业需要认识到提升会计工作人员基础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会计从业人员是对于新会计准则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例如,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合作举办类似于经验交流会的活动,鼓励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心得体会以及实际认知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企业之间经验的学习与交流。此外,企业可以组织会计知识竞赛活动,增加会计工作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认知,巩固会计基础知识,提升会计从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三、结语。
企业要充分认识会计从业工作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新会计准则在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将企业发展与市场发展有效结合,坚持新会计准则与实际财务工作相同步的原则,改善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贯彻与落实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2]刘慧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影响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6).。
税务管理论文篇十一
,在阅读本文同时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还为您推荐相关的,请参考这份为模板。
在性格方面,我谦虚、稳重、脚踏实地。在与人相处中,我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并崇尚团队协作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更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严谨自律,谦逊上进。对于未来,我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渴望。青春是我无价的资本,拼搏是我不竭的动力,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饱满的热情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人生更加绚丽的篇章。拥有青春,我将书写辉煌,放飞梦想,我与信念同行。“纸上学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愿从实践中锻炼。
税务管理论文篇十二
摘要:在企业的税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研究,从而推出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是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如果要使企业税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必须按照税务管理流程进行,以企业风险、财务、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为参考,建立一个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使其能有效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对企业各方面管理的参与,借助于企业税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有关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从而使企业税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企业的税务风险收益,改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政府《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导》的颁布,各企业也给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税务风险管理的落实很有必要。因此,本文就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其不仅符合企业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税务管理,其是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结合有效信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益,管理包括税务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业绩评价等内容,且在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层次上均有涉及。税务管理需要明确其作用,其中运营控制使得税务成本效益不断提高,日常管理是实现税务成本的降低,信息管理是针对税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
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税务战略管理层次,也就是筹资、投资以及收益支配决策,而收益支配决策包括税务的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以及业绩评价等内容。二、税务运营控制层次,也就是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经营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三、税务日常管理层次,也就是会计核算、税企关系以及纳税申报管理中的税务管理工作;四、税务信息管理层次,也就是涉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输出过程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
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税务风险,其在税务管理中客观存在。然而,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了解,在实际的税务管理中存在缺陷。税务风险是指税务目标管理、日常管理、运营控制以及信息管理等过程中,因涉税事项的不确定影响,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收益或者损失。税务风险带来收益或者损失取决于税务管理者的风险认识及管理,如果其能有效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那么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成本效益,否则,企业将蒙受亏损的打击。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在税务管理过程中,识别并评价企业的税务风险,通过有效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包括内部环境、事项判断、目标建立、风险应对、风险评估、监督控制以及信息传送等。(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税务风险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以上内容都是在相应的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判断与评价,并且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减小企业损失。
(一)系统构建的整体目标。
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从而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评价,完成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达成税务风险的降低以及企业收益的提高。
(二)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运营控制、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和日常管理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四个方面,其中,这些方面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事项识别、监管控制以及风险应对等要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落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大,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实际,设计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广大企业在今后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税务管理论文篇十三
10月30日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标志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建立。新会计准则对很多方面做了修订和补充,引起了很多内容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的相关财务决策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以下,本文主要在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变化的基础上来探讨其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涵义与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分析。
对于会计准则的定义,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paulm.healy和jamesm.wahlen认为,会计准是为公司提供一种向公司外部的资本提供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报告公司财务状况和交易经营等几方面信息的成本相对低廉且可信的手段。总而言之,会计准则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首先,会计准则是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重要组组成部分;其次,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第三,会计准则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成果,界定产权关系的技术标准。
(1)会计要素的计量方面。新的会计体系将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它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存货方面。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
(3)资产减值准备方面。资产减值计提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国际会计准则中,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但是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不可以转回的。
(4)债务重组方面。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5)投资性房产方面。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产”项目,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种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与原账面值之间的差异计入当期损益。
(6)证券投资方面。新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投资期末应按交易所市价计价(视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税务管理论文篇十四
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总局对办学规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教育改革体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那就是:日常税务活动的增加,给税务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且这个问题的出现,也给高校的内部管理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而“营改增”在各大高校中的实行,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税务管理的水平,从而让我国教育事业可以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发展。由此可见“,营改增”在高校中的实行,是极其重要的。
二“、营改增”对高校税务管理的影响。
(一)纳税方面的影响。过去,高校在签订各种科研项目协议的时候,都必须要缴纳相应的印花税,且按照协议的要求,如果高校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那么它就必须要上缴一定的营业税,若销售物品,则必须上缴定额的增值税。另外,协议内容中还牵涉到其它的一些税种,比如:房产税、所得税以及契税等。然而,高校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则不再需要上缴相应的营业税。其中,针对具有“一般纳税人”性质的高校,它们过去需要上缴的营业税税率是5%,而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它们在“营改增”使用范围之内的税率则只有6%,且其税率也增长了20%。假设,高校的进项税额抵消税率是17%,那么“营改增”中的营业税则会增值,但高校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所有教育服务的税收率基本不发生任何变化,将其设为s,同时将能够进行抵消的含税购进金额设为h,然后依照“营改增”的税率要求,将城建税定为7%,教育附加税定为3%。那么,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未实行“营改增”时的税负为:s*5%*(1+7%+3%)=0.055s;
(3)实行“营改增”时增加的税负为:0.062s-0.187h-0.055s=0.007s-0.187h。倘若,0.007s-0.187h的值等于零,那么不论高校是否实行“营改增”,其税负都是一样的。可0.007s-0.187h的值大于零时,高校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其税负会增加。若0.007s-0.187h的值小于零,那么高校实行“营改增”后,其税负则会减少。
(二)税务核算方面。一般来说,高校需要上缴的纳税额是依照营业额的多少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营业额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纳税额的总值。但是,当“营改增”将营业税纳入增值税之后,高校所需要上缴的增值税除了要受其营业额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进项税额以及抵扣凭证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税务的核算工作就需要财务部以及高校各大部门的全力配合了,以确保财务部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得较多的增值税发票,从而为税种的抵扣提供方便。
(三)发票管理方面。目前,增值税的发票只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发票,另一种则是专用发票。因高校在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消的过程中,会利用到专用发票,这就会影响到其自身需要上缴的增值税额。所以,从该角度上来看,专用发票相对于普通发票来说,高校对其的管理要更为严格一点。其次,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营改增”,将“增值税违法犯罪”条例列入了《刑法》中。与此同时,现阶段国家税务总局对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也比“营改增”实行之前,更为严苛。
三“、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严格申请纳税人身份。虽然,高校依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对“营改增”进行了全面的落实,但高校在现阶段中,也面临着一个有关身份认证的选择题。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及到:还未申请纳税人身份的“营改增”试点,只要其年销售额达到了五百万,那么就可以向国家申请“一般纳税人”的身份,而那些没有经常性为社会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则可以申请“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因此,依照高校的服务性质,可将其判定为“纳税人”的范畴,年销售额也达不到“一般纳税人”的申请资格,所以这些高校还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
(二)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
因“营改增”提高了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管理的要求,所以高校还应当为这种专用发票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让该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确保专用发票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从而让高校的各类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其次,高校还应当对能够进行抵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全面的审查,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而确保这些专用发票都能够实现税率的抵扣。另外,由于“营改增”的实行,让税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出现了较大的转变,所以管理人员还应当不断强化其自身的税务管理能力,并对传统的税务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改进,以完善高校税务管理体系。
总之,面对“营改增”给高校税务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各大高校就应当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为主要依据,并结合“营改增”的试行情况,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从中挖掘出能够有效应对“营改增”的策略,从而将“营改增”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唯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各大高校在“营改增”的带领之下,实现持续、全面的发展。
税务管理论文篇十五
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税务管理的方法:1)法律的方法2)行政的方法3)激励的方法4)宣传教育的方法。
4.税务管理相关法律的分类:1)税收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2)实体法和程序法3)普通法和特别法4)。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5)国内法和国际法。
普通法。
6.税务登记的一般程序:申请受理核准。
告表的方式。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有关申报、报送事项(包括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申报、报送事项)。
8.分片管理和行业管理:
1)分片管理亦称“块块征管”,指在市区、县范围内按行政区划组织征收管理的形式。其特点是:
凡是管辖区内的工商业户,不分经济性质、经营行业、企业隶属关系,都由所在地区税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派出(分局、所、组)统一管理。分片管理形式适用于小城市和农村。分片管理形式的优点:与地方政府及职能机构的设置对口,便于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管辖地域不宽,征纳双方联系方便,易于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缺点:纳税人情况复杂,不利于同企业主管部门联系和配合,也不便于了解掌握全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进行同行业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式。其特点: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内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业和部门隶属关系划分征管范围,实行行业归口管理。行业管理形式适用于工商户集中、行业分工清楚、归口管理明确的大中城市。行业管理的优点是:便于税务专管员熟悉本行税政业务,掌握全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行业性对比分析;便于税务机关和税务专管员加强同主管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征纳工作中一些行业性疑难问题。缺点:所管企业分散,税务专管员进行征管时所占用的在途时间较多;同纳税人联系不便,对某些偏僻地段的纳税人或小税源户,容易出现漏管和管理不力的现象。
6)查定征收。
期缴纳税款或罚款,税务机关将从其控制下的纳税人的财产价值中扣取使国家收入得到保障的措施。
一、实施税收保全措施的条件:1)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业。2)必须是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缴纳应纳税款的限期之内。
二、税收保全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1)纳税人临时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需向经营地税务机关购买营业发票时,经营地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提供担保,或者根据其所购发票的票面限额及数量缴纳不超过1万元的保证金。(简易税收保全措施)2)税务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先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物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它财产。(一般税收保全措施)3)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者强制执行措施。(特殊税收保全措施)。
三、不同税收保全措施的比较:1)适用对象不同。2)税款所属期不同3)执行对象不同4)采取的手段不同5)程序不同6)批准权限不同7)责令缴纳期限不同。
四、税收保全措施的终止。
11、税务行政强制执行:1)《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2)《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已采取冻结存款,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税收保全措施,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税款的。3)《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未缴纳的。4)《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已采取扣押商品、货物的税收保全措施,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税款的。
13、代位权与摊销权的定义:
代位权: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因故不行使有关合同权利,例如对对方欠债到期不给予催要等,影响到自己的债权人的利益,而由该债权人代为行使这一权利的权力。
摊销权: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放弃合同债权或无偿、代价转让财产,影响到自己的债权人的利益,而由该债权人依据法律规定请求法院撤销这一合同行为的权力。
14、离境清税制度:指欠税纳税人离开国境前,必须身税务机关缴清所欠税款,否则税务机关可以通过通知边防或海关限制其出境的措施。
15、法律制裁:。
1)对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机装置,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2)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纳税人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3)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以2000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纳税人不未按定期限办理税务申报和报关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16、税务行政处罚原则,重点是一事不二罚。
1)法定原则:a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宝依据,法律无明文规定不得处罚。b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法宝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设定c必须由法定的税务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d必须由税务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实施。
能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处罚,但可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中的其他处罚种类,如没收非法所得等,或者提请其他行政机关给予罚款以处的相应的行政处罚。
17、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指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秩序的行为,当场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处罚程序。
18、行政复议第88条及行政复议的原则:
行政复议第88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纳税担保,然后可以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上级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60内作出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原则: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不准绳的原则。2)回避原则.3)不调解原则。4)不利变更禁止原则。5)复议期间不停止原决定执行原则。
19、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即人民法院对税务行政案件只有部分管辖权。
2)合法性审查原则。3)不适用调解原则。4)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5)税务机关负举证责任原则。6)由税务机关负责赔偿的原则。
20、税务机关行政赔偿的概念:指税务机关作为履行国家赔偿义务的机关,对本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给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代表国家予以赔偿的制度。
21、微观计算法的方法:1)直接计算法,即根据课税对象的数量、单价以及适用税率计算出计划期内税收数额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等税种计划指标的确定。
3)抽样测算法:即根据典型税户调查测算、制定税收计划指标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收益额生税税咱的计算,如企业所得税的计划指标计算。
22、金税工税的4个子系统: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面实施的防伪税控开示子系统、税务部门的发票认证子系统、计算机稽核子系统和发票协查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