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报告被广泛用于汇报工作进展、研究成果、市场分析等方面。在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对报告的撰写方式和要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一
按照四川省商务厅统一工作部署和《眉山市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眉市商[2010]4号)文件要求,为正确认识彭山目前商贸服务业的总体情况,彭山县商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实领导和眉山市商务局的具体指导下,由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市场流通股和商务执法大队全力办的工作方针,精心组织人员对全县商贸服务业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服务业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即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而商贸服务业以竞争能力强、行业内容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位居服务业领先地位。商贸服务业涵盖非常广,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主要包括:连锁经营、商品总经销、消费信贷、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电话和电视购物等;社区便利店、大众餐饮、早餐服务、洗衣保洁、美容美发、康体健身、家政服务、家电修理服务、废旧物资回收、汽车维修服务等;名优新特地产品开发、贸工农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老字号商业的挖掘保护和开发经营、反商业欺诈信息平台等;各类专业性展览会、商品博览会、交易会等;商业步行街、特色商业街、仓储式商场、综合超市、专业超市、专业店、社区生鲜超市、生鲜食品和净菜加工配送中心、特色餐馆(餐厅)、商务会所、物流配送中心、汽车专卖4s店、农资连锁超市、乡镇超市、村级超市(便利店)、食品店、果菜店、日用品店、便利店、品牌服饰专卖店、专业市场、社区小型菜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区域商业中心建设等。
商贸服务业是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作用明显,对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巩固提升市场发展优势,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缓解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制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近几年,全县商贸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主要特点是:
(一)贡献不断增加。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期间,彭山商贸服务业总量由05年末的11.8亿元上到09年末的24.35亿元,年均占全县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3.6%。其中:商贸服务业税收由05年末的0.23.亿元上到09年末的0..31亿元;商贸服务业就业人数由05年末的0.36亿人增加到09年末的0.43亿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5年末的8.71亿元上到09年末的17.0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6%。
(二)主体突出民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开放搞活,彭山县以企业改制为契机,带来商贸服务业组织和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商贸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三)业态不断出新。连锁经营、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加盟店、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和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已涉及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沐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
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
(五)完成彭山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彭山县商业网点规划编制是按照全县城市总体规划,与人口分布、消费需求、道路交通、文化景观、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配合。
(六)启动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在推进流通领域市场监管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同时,多方面加强商贸服务业领域的监管,规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彭山县商贸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与建设成都南部卫星城的标准来衡量,彭山县的商贸服务业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1、缺乏规划指导,布局不合理。由于长期缺乏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物业开发与商贸规划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彭山县商贸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低档次的商场、专业店、专卖店、杂货铺重复建设,交通要道与重要商业街同一,居民居住区与市场混杂,对停车场、绿化、公共厕所、公共通道以及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够重视。
2、传统商贸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彭山县各类私营、个体商贸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杂货商店、食品业网点所占比重很大,千店一面特征明显。除“万村千乡”连锁超市、红旗连锁超市、王记平价连锁超市等发展比较充分外,具有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的连锁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处于起步阶段,现代百货、大型综合超市处在空缺状态。2009年,现代新型业态网点数只占不到5%,连锁超市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不到8%。至今还没有一家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大中型百货商场和大中型综合超市。
3、整体层次偏低,县域商贸文化中心的功能尚未形成。彭山商业特色不明显,街上店铺大多以一间为主,少有3间以上,千篇一律,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整体层次偏低。
4、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彭山现有商品专业市场和综合交易市场,除天下粮仓和青龙粮食交易市场外,其它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松散不集中,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不少市场不符合中心城区商贸产业发展导向要求,或空置率高,或惨淡经营,或形成空壳市场。城区农贸市场少,且大多设施简陋,全县无一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其购物环境、商品质量、卫生条件、管理服务等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一、形式单调、设施简陋,市场面貌多年来没有明显根本改善,农村消费潜力未能不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其次是中心城区内部老区和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历史和人口等原因,老城区商业区相对成熟,商业业态比较齐全,市场密布,商家云集,而新城区,包括彭祖大道以西、蔡山部分,到目前还未形成任何真正意义的商业区,许多街道门面空置,人气冷清,交易清淡,商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新区城市建设的速度。
发展、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能有效放大和延伸功能,无法满足未来彭山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县能带动工农业生产的专业市场发展不足,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中,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仅1个。作为处于成都眉山乐山经济走廊的中间区域,大流通的功能和区域性的集散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7、城市化水平低,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化、城镇化和商贸业是互促共进的关系。近年来,规模较小、经营不善的商家停业、歇业、转租经营场所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城镇化水平不高,流动人口总量不大,整体消费需求不足,支撑商贸流通的基础较为薄弱是重要原因。2009年,彭山城镇化水平为23.5%,中心城区人口大约只有6万多人,城市人口密度只有10500/平方公里,与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此外,彭山县目前对外部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强。由于流动人口少,从外市区净流入彭山县的购买力较少,而只有净流出的购买力,相当部分高收入者的购买力主要流往成都和眉山市区。
四、机遇与挑战。
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优劣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最关注的要素之一。商贸服务业是智力密集、知识密集的新兴服务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因此,必须把其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使之形成发展的新优势。彭山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置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成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城市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功能的提升,为彭山县商贸业及网点建设发展提供发广阔的发展空间。县城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一方面使服务需求有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从而为商务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彭山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紧邻成都市,北接成都双流、新津、邛崃,距成都市中心4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处于成都经济圈核心层。成乐、成雅两条高速公路在彭山交汇,省道103线、成昆铁路纵贯全境。在建的成绵乐城际轻轨也将穿境而过并设置站口,彭山县是眉山的北大门和成眉经济一体化的桥头堡,具有交通便捷,区位独特,以及工农业迅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
当前,彭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为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促进商贸服务业提升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努力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搞活流通,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同时抓好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业态设施先进、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升商务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其具体为:
(一)分阶段建设两个中心商业区。两个中心商业区即西街中心商业区和北部中心商业区。2010-2012年,重力打造西街中心商业区。2013-2016年,要适应城市总体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北部中心商业区。
(二)重点培育发展十条特色特色商业街。即西街东街步行商业街、建设路科技文化用品一条街、新南路妇幼商品一条街、南巷街婚庆艺术品一条街、凤鸣中北路建材一条街、南街家用电器一条街、凤鸣中路家具灯具装饰街、凤鸣南路五金机电一条街、彭祖旅游文化商品一条街、彭祖餐饮休闲和娱乐街。2016年以前培育和发展一些相关的专业特色街。
(三)精心打造专业市场园区和物流园区。精心打造以青龙农产品商贸市场和物流园区、城西综合物流园区为重点的专业商品市场和物流体系,到2012年,彭山县将形成以国家级专业市场为龙头先锋,区级专业市场为后续,农贸市场、生鲜加强型超市为基础,要素市场和物流服务为支撑的市场结构体系。
(四)规划建设社区商业中心。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力争在2010—2012年改建或新建5个,2013—2016年建成3个配套齐全的社区商业中心。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五)适应乡镇发展和城镇化的需要,完善乡镇商贸体系。2010-2012年,规划发展观音镇、青龙镇、江口镇、谢家镇、公义镇、黄丰镇、牧马乡等7个重点乡镇商贸中心,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的商品市场,鼓励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具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加快物流现代化步伐,构建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逐步实现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形成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把彭山县建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彭山县现代物流业建设发展的总体框架:分三步阶段走,建设两个园区,设立若干配送中心,构筑三个平台,建设三大体系等。
(七)积极发展能增强辐射和服务功能的服务业。发展商务服务、会议服务、拍卖、租赁、典当、咨询、展览、展示等服务业。在居民集中的社区,发展餐饮、文化、健身、娱乐相结合的休闲服务业。
(八)充分发挥在旅游资源方面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业。主城区中心商业区、特色商业街及两河片区,要按照游憩商贸文化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发展具有长寿文化特色的商业。在江东旅游圈和香山仙洞旅游区,发展多种类型的餐饮、旅馆、农家乐等旅游休闲商业服务业。建设和完善岷江东岸休闲、旅游的购物和特色餐饮功能。在主城和旅游区新建一批旅游星级饭店。
(九)促进连锁商业网和电子商务网的发展。一是发展连锁商业网。以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为重点,在商品、餐饮及各类服务行业推进连锁化经营,继续推广和深化“千乡百村”工程,依托“天下粮仓”农产品超市发展农资超市,形成2家以上年销售额亿元级的连锁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加盟特许经营等发展连锁企业,不断提高连锁商贸业的市场份额;二是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抓好中国西部天下粮仓网的建设。安全性要求高的商品,如食品、农资等,要逐步实行可以追溯的电子商务订货和配送管理。到2012年,全县电子商务实现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6年达到5%以上。
七、政策和措施。
(一)抓住政策机遇,促进消费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省、市政府也出台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我们将结合彭山实际,制定具体的建议意见,将各项促进消费政策贯彻和落实到位,确保消费品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实施重点工程,促进农村消费。深入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农超。
对接”等重点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完善适合彭山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体系,规范家电下乡网点建设。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推动统一结算算系统等硬件升级,推动农家店、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认真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大中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消费能力,带动农民消费。
(三)以商业网点规划为切入点,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按照业态完整、布局合理、定位超前、方便群众、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统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确定各类商业功能区,科学布局各具特色的商业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积极推进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推进早餐示范工程,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积极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以酬宾让利、换季购物、休闲购物、名优特新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努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提升电子结算水平。
(五)大力开展商贸招商,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商贸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落户彭山。积极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零售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争取县财政配套商贸服务业资金,加大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在商贸服务业规划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相关规费以及在减免税政策等方面,出台有较高含金量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项支持资金。
(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重点时期等商贸服务业市场整治工作,确保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安全可靠。
特此报告。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二
20xx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赋予我局商贸流通扶贫的3项任务,积极推进商贸流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要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和任务落实情况。
(一)扶贫指标完成情况。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同比增长10.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找总结点。预计全年可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5亿元,同比增长12.0%,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县乡农贸市场项目。目前蓝田镇和商山镇已经完成农贸市场建设工作,但没有通过市商务、财政等部门的验收。没有获得项目资金支持。
3、电子商务两中心一站点建设和电子商务培训。
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县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截止9月份,休宁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休宁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全面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成153个,实现了21个乡镇、153个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完成了全覆盖工作的项目建设任务。
电子商务培训完成1805人,其中培训贫困人员55人。
4、外贸企业孵化培育。全年完成新增外贸企业7户,实现出口实绩7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全面推进产业扶贫。
我县大力推进贫困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在33个贫困村建设电商服务站和物流配送服务点,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为贫困村农产品“出山进城”提供服务。同时,积极组织县内电商龙头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到贫困村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免费发放种苗、肥料,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回收贫困家庭的农产品。1—11月,黄山市沃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休宁县钰农食品有限公司、松萝茶业公司、有限公司等我县龙头电商企业收购贫困村、贫困户的农产品达1000多万元;松萝茶业、新安源有机茶、天壮实业等外贸企业在贫困村收购出口农产品1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
全县餐饮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在贫困家庭采购农产品325万元,安排贫困人群就业47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贫困家庭再生资源300多万元。
2、结对帮扶。
我局结对帮扶商山镇金竹村,今年计划脱贫6户,年初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协助镇、村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上门访贫问苦,协调解决贫困户家中困难。金竹村今年计划脱贫的6个贫困户20xx年可全部实现脱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今年上半年汽车销售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影响,我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增幅偏低,导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全面建成,但在服务农村、助力脱贫上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3个方面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力争完成扶贫攻坚目标。
一是加大调控力度,做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工作,力争使我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员的电子商务培训,大力培育和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电子商务。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到贫困村结对帮扶,建立和扩大生产基地并回收产品,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三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与各乡镇和商贸企业的工作衔接和协调,把商贸扶贫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到企业,加强工作推进与调度,强化目标考核,畅通信息渠道,确保商贸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巢湖市商贸服务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型,商贸服务业体制、主体、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形成并逐步完善。商贸服务业在促进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先导作用。
1、商贸服务业规模逐渐扩大,经济地位日益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商贸服务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我市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gdp)479.33亿元,较上年增长13.2%。商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成为推动巢湖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68.26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为21∶43.9∶35.1。服务业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商务服务业逐渐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人数7.12万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12个,经营面积508万平方米,2008年实现成交额68.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0个,成交额为43.7亿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个,经营面积34.5万平方米,2008年实现成交额26.2亿元,其中和县皖江蔬菜副食品批发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2008年实现交易额11亿元;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30户,2008年销售额84.9亿元,其中超亿元的企业15户。巢湖安德利、庐江百货大楼、无为隆兴超市等一批本土零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商业基础设施和网点布局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人民路商业步行街、东方新世界(8.68,0.02,0.23%)、天巢购物广场、世纪大道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根据优化城市商业布局的需要,将城市商业划分为“一主、一次、两片、社区商业”四个层次。一主,即一个城市主要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位于市中心人民路商业中心区;一次,即一个城市商业次中心,位于半汤政务新区区域;两片,即两个城市片区性商业中心,分别位于东塘圩片区性商业中心和贾塘圩片区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即城市居住、教育、工矿、行政办公等社区性商业网点群。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局正在组织开展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
4、流通业组织化水平逐步提高。我市流通业在调整中。
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加快传统型商业向现代化流通业转变的步伐,流通业经营结构、业态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经营集约化水平和流通业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业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二是商贸服务业多业态发展取得成效。通过引进和改造升级一批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品牌店、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已成为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此外,电子商务、拍卖、典当、二手车交易、各类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营结构的转型和经营理念的改变,推动了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得到推广运用。大部分。
超市、商场等连锁经营企业建立了销售网点管理系统,条形码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传统的内部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5、商贸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近年来,江苏苏果超市、上海华联、联华超市等国内知名连锁经营企业,纷纷到我市发展加盟连锁店或开办大卖场,已在我市四县一区发展了几十家连锁超市。华润苏果在我市和县投资新建了一家8000㎡的大卖场;2005年底安徽商之都整体收购巢湖市百货大楼,改造成经营面积上万平方米的综合百货连锁店;2.7万平米的恒生?阳光城(6.31,0.00,0.00%)建成后,相继引进上海世纪联华、苏宁电器(9.55,-0.17,-1.75%)两个国内前十强知名连锁经企业,分别开办了12000㎡的大型综合超市和近3000㎡电器大卖场;华润苏果在我市无为县开办10000㎡大型综合超市。沃尔玛、江苏时代超市、合肥百大已正式签约落户我市,国美电器、五星电器、大润发、乐购等知名企业也看好我市零售市场,纷纷来我市考察、洽谈投资事宜。
亿元,提前5个月实现全年目标,预计全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突破13万台(部),销售额达到2.8亿元。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开展“农超对接”,全市现有3户企业列入全国“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建设,1户企业进入国家“农超对接”试点。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商贸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与周边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主要表现在商贸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商贸集聚功能较差等方面:
1、城乡居民消费不足,消费率偏低。虽然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相对于投资来说,巢湖市居民消费率仍然偏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够高,仍然延续了这种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局面。
2、农村人口众多,市场潜力有待挖掘。统计数据显示,全市2008年末农村人口达到387万人,占全市454.6万总人口的85.1%,而2008年全市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1.6%。显然,这与其人口数量是极不相称的。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28元,仅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兄弟市比较,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大。
3、传统商业较多,企业规模较小。商业网点整体层次偏低,存在小、散、乱的状况。从企业内部结构来看,摊位式、分散性、小规模的传统营销方式仍占主导,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所占比例较低。从企业规模来看,流通企业规模偏小,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只占6%以上,单店零售额过亿元的商场、超市仅有5家。
4、市场积聚能力弱,购买力外流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有数十亿购买力流向周边的合肥、芜湖、南京等市,这些市基础条件好,交通有优势,商贸流通业发展快、档次高,对巢湖市形成一定的挤压,分流了我市相当一部分消费,致使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5、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现有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小、布点分散、功能单一。电子商务在我市刚刚起步,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休闲娱乐业和社区商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服务企业固定资产较少,缺乏抵押担保,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十分困难。
三、政策和措施。
1、抓住政策机遇,促进消费快速增长。自去年下半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近期省政府出台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我市应认真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将各项促进消费政策贯彻和落实到位,确保消费品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
2、实施重点工程,促进农村消费。深入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重点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完善适合我市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体系,规范家电下乡网点建设。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推动统一结算算系统等硬件升级,推动农家店、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认真指导农产品(14.41,-0.12,-0.83%)生产者、加工企业和大中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消费能力,带动农民消费。
各具特色的商业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积极推进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推进早餐示范工程,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4、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随着降低小排量车的购置税以及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出台,巢湖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住房、电子产品、医疗保健、餐饮旅游等为主的消费热点,整体上推动了全市消费结构升级。今后,应当继续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积极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以酬宾让利、换季购物、休闲购物、名优特新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努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提升电子结算水平。
5、大力开展商贸招商,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商贸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落户我市。积极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零售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现代服务业业务知识不太专业,工作中需要很多商务知识,但获得的渠道不多,因此,建议省商务厅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都要安排几次培训班,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轮训。
7、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在商贸服务业规划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相关规费以及在减免税政策等方面,出台有较高含金量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项支持资金。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四
商贸工作是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保障了社会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拉动了经济增长,在连接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如何科学发展我县商贸工作进行调研,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深入店铺、实地察看、分析数据等形式,收集到了商贸流通的基础资料,掌握了商贸工作的基本现状,通过分析整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贸流通业基本情况(一)现状我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到今天已拥有(包括各类门店在内)各种商业网点1962个,综合集贸市场22个,营业面积约48760平方米,商贸流通从业人员约4000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2020万元,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但为人民群众购物消费提供了好的环境,而且也成为我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最近几年,县中心城区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心城区现有商业网点1013个,营业面积约24897.6平方米、从业人员1500多人,现有综合大型超市3家,连锁经营店160多个,共有酒店宾馆25家,建设并投入运营的综合商业街3条、综合批发市场1家、集贸市场2个,生猪定点屠宰场1个。这些消费购物场所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广大群众的消费条件,提高了消费水平。(二)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流通业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流通主体、流通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导下,规范和发展并重,使全县商品流通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通领域结构明显优化,商贸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商贸流通业的地位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县的流通业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xx年的15037万元增加到20xx年32020万元,增加了16983万元,增长11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8540万元,同比增长32.5%;住宿、餐饮业完成3450万元,同比增长41.2%;其他行业完成10030万元,同比增加26.3%。从消费地域构成看,县以上占49%,县以下占51%。同样,20xx年全县从事商业的就业人员约2457人,到20xx年末从事商业的就业人员增加到4000人,比20xx净增1543人。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保证了人们的购买需求,扩大了就业,拉动了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2、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明显加快。随着商品流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商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县商贸流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1910户,其中私营企业33户、个体经营企业1877户,全县绝大部分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遍布城镇、辐射农村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为商品流通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流通渠道;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3、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县“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促进流通领域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带来先进的销售理念和管理技能,有效推动了我县流通现代化建设。我县连锁经营开始起步并有所发展,百货、副食品、农资、家电、餐饮、药品、通讯等行业都有了连锁经营,使中小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等进入**,转变了人们的消费观,提高了群众的消费水平。
4、流通市场管理日趋规范。一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控。目前,我县进一步加强了重要商品供求和节日市场供求管理,重视疫情发生期间和节日期间的市场调节;对重要商品进行重点监测,积极宣传贯彻修订后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县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的实施方案》,加大了对各屠宰场的监控和生猪产品的检验检疫,严防有问题生猪产品上市。二是规范乡村两级经营模式,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xx年我县被选作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县,当年建设110个农家店,得到省州顺利验收,并在我县召开全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表彰大会,对我县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目前全县建设农家店174个,配送中心1个,共兑补资金166.265万元。“农家店”的建设,给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5、市场建设有较大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李世雄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六盘水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六盘水市商贸流通业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加快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关 键 词〕商贸流通业 调研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商务局 局长
一、六盘水市流通业发展现状
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先导性力量。流通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流通业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流通主体、流通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十五”以来,在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导下,通过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市商品流通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通领域结构明显优化,市场监测体系开始形成,流通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近年来,我市的流通业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流通规模和队伍不断扩大。“十五”期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达15.21%,高于同期gdp增速1.51 个百分点。“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76.90亿元(其中2004年和2015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经济普查数据为准),比“九五”时期增长一倍多。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2.58亿元。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6亿元,较2004年增长10.4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50.51亿元,同比增长11.40%;住宿、餐饮业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9.90%;其他行业完成0.58亿元,同比减少增长-35.20%。从消费地域构成看,县以上占80.09%,县以下占19.91%。完成税收6.8亿元,占税收总额的20%,是第四位纳税行业。2015年1——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55亿元,同比增长14.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26.57亿元,同比增长14.70%;住宿、餐饮业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14.00%;其他行业完成0.33亿元,同比增长 18.9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域划分,市区完成16.59亿元,同比增长10.70%;县完成7.88亿元,同比增长22.80%;县以下完成6.08亿元,同比增长16.10%。流通业规模的不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步增长,社会贡献的不断扩大,在为扩大内需、拉动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贸流通业已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总量较大、贡献率较高、拉动力较强的支柱行业。
(二)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明显加快
完成。《六盘水市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和《六盘水市生猪屠宰设置规划》现正在征求意见阶段。2015年上报的钟山区、盘县金榜超市和吉庆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单位,现已开展验收工作。今年商务部又新批了钟山区农资公司、六枝农资公司、盘县农资公司、盘县农副产品联销公司等4家企业作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并设立了90家农家店(包括乡级店、村级店),以逐步铺开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同时,结合“万村千乡”试点经验,选取盘县作为“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试点县,联同盘县供销社在盘县共同选取20个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20个乡镇商务信息助理、20个培训农户骨干,重点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作。社区商业建设参照社区化管理的模式,积极引导连锁企业延伸到社区,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探索社区商业建设新路子。我局会同农业、税务、质监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目前正在进行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普查和推荐上报工作。
(三)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连锁经营企业得到发展。近年来,我市连锁经营发展较快,共有连锁企业22家,其中经营百货、副食品、家电商品的8家,经营饮食的连锁企业14家。恒远意通百货、国鼎家电、天天家常菜、华丽饮食公司、全有福烙锅店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本地连锁企业。四川、重庆等地入驻我市餐饮连锁企业9家,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连锁经营领域覆盖了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行业,延伸到县区和乡镇。
二是流通方式与业态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取得成效。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已成为我市商业网点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等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新型的流通方式和业态形式,其销售额已远远领先了传统的百货商店。为连锁企业服务的物流配送行业和承担第三方物流的企业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规模较大的有烟草、农资、盐业、国鼎家电、国美家电、红华家电等物流配送中心。
三是电子商务技术得到推广运用。目前我市大部分综合购物中心、超市、连锁经营企业建立了销售网点管理系统,条形码技术在各类超市得到广泛运用。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实行企业内部管理电子化的电子商务技术已基本形成。
四是对外开放带动了流通现代化。“十五”以来,我市加大了流通领域的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西南家居、恒远超市、红华家电、佳惠超市、国美家电等企业落户我市,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苏宁电器等知名企业也到六盘水进行考察,即将登陆六盘水,这些企业的进入不仅将会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也将带来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技能,能有效推动我市流通现代化建设。
(四)商品市场管理日趋规范
一是市场运行监测与调控框架初步建立。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反映市场运行规模、重点流通企业、重要商品供求和节日市场供求等市场运行监测体系。选定新华大酒店、恒远意通百货、佳惠百货超市、恒源超市、兴隆超市、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场、兴平拍卖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为重点流通企业监测样本单位,选定水城县为全国农村市场监测区县,选定市百货公司、市盐业公司、市粮油总公司为商务部应急商品重点联系企业。为提高宏观调控市场能力,我市建立了副食品风险基金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重视疫情发生期间和节日市场调节。市中心区储备猪肉120吨,禽类和水产品240吨,储备商品较为充足。针对我国部分省区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我市加大了对各屠宰厂(场)的监控和生猪、禽类产品的检验检疫,按时上报我市禽流感疫情的监测情况,严防有问题生猪禽类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现的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通过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活动,查处商业欺诈违法行为,增强了企业的商业诚信意识,提高了企业、消费者自主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酒类流通管理开始起步。2004年以来,我局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对所辖的909户生产经营酒类的企业、15个超市、200多个品牌的瓶装白酒类和20多个品牌的红酒进行了检查,取缔了8户无证经营户,立案调查2户,21户限期整改,确保了酒类市场的稳定。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为酒类流通市场的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局正在按该《办法》组织实施酒类流通备案登记。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市酒类批零经营企业已登记63家,零售企业登记478家,餐饮企业登记106家,酒吧娱乐场所登记38家,其他1家,共计686家。拟在下半年开展“酒类流通附随单”填报工作,以进一步规范我市的酒类流通市场。
四是拍卖行业稳步发展。我市现有拍卖企业3家,2004年开展拍卖22场,拍卖成交额2138万元。2015年11月底,共开展拍卖28场,拍卖成交额1800万元。我局严格按照《拍卖法》对拍卖行业实施有效的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近年来没有发生违规拍卖行为。
五是美容美发业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全市美容美发业网点500多个(不含乡镇)。今年以来,市中心区美容美发业网点增幅达20%以上。
六是物资市场逐步规范。重点抓好报废汽车拆解市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民爆器材等行业的监管,有效维护物资市场的稳定。积极筹备物资再生资源协会。完成《六盘水市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管理办法》和《六盘水市关于贯彻二手车交易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的初稿,现正在征求意见和修稿之中。
(五)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生猪定点屠宰规范有序。目前,市中心区和六枝、盘县城区生猪屠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乡镇定点屠宰达7家。六枝城区关闭了1家屠宰场。加强检验检疫工作,畜牧部门派人员进厂检疫,食肉安全得到保障。屠宰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肉品质量得到稳定提高。2015年上半年,全市共屠宰生猪79970头、牛2723头、羊5813只,生猪定点屠宰率为94.2%,屠宰税收完成315.73万元。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政府引导、与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配合,组织了元旦、春节和五一期间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净化了食品市场,确保了节日期间肉品质量。
三是“三绿工程”工作正在推进。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实施“三绿工程”的意见,我局正在拟定我市“三绿工程”实施方案,以培育绿色市场和绿色生产加工线为主要内容,拟将水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六盘水市金桥食品厂作为试点单位。力争到2015年全面推广培育绿色市场和绿色加工生产线工作。
(六)加强流通领域的执法工作
近年来,我局加强流通执法体系建设,重视执法人员培训,每年与市政府法制办联合举办1期培训班,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依法行政。近几年来,我市商务部门没有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通过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了流通市场的经营行为。
(七)流通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
在2001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我市撤消了原商务局、外贸局和物资集团总公司,成立了内外贸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市贸易合作局。2004年机构改革时改为市商务局,负责对全市流通领域实行行业性管理。市商务局设立内贸管理科室5个,即市场体系建设科、市场运行调节科、商业发展促进科、物资流通管理科、生猪屠宰管理办公室。四个县区经济贸易局为流通行业管理部门。市商务局成立以来,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商务厅的指导下,从组织机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整合进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市场的宏观指导,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保证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各项工作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六盘水市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商贸流通业在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流通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市场所需的法律、法规存在一些空白,流通法规不健全,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批发市场、洗浴、住宿业、餐饮服务业等方面。流通领域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难度较大,如《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作为部门规章,约束力不大,加之没有审批制,管理的力度、手段比较弱、依法行政的职能不能充分体现。同时,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时有发生,消费安全隐患较多。
二是行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由于流通业放开较早,其发展受市场牵引倚重而受政府规划指导倚轻,在城市中心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存在着布局定位趋同、业态趋同、结构趋同的现象,高投资进入、低价位竞争,超低水平回报。一方面大型传统流通设施过度开发、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大型现代化营业设施、物流配送设施、小型与便利性社区商业设施相对缺乏。网点结构矛盾突出,产业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不高。
三是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流通网络不畅。城市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在我市乡村店铺零乱,低水平经营,购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农村商业网点规模不大,没有档次,而城市商业连锁至今也没有一家真正进入农村,导致村民80%的消费要到县城购买。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特别是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难度较大,主要是办证手续繁杂、运输成本高,资金周转慢等因素影响。
四是市场调控缺乏政策手段。市场调控缺乏有效的政策,重要商品的储备缺少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市场监测机制、方式和手段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控体系不健全。
五是流通业资本投入不足。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鼓励,近年来,对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多为自发、自然投入的社会零散资本,投资方向多为小型的品牌代理和餐饮服务业,而缺乏集中的优势资本的投入,没有大型投资项目的拉动。政府对发展流通业缺乏政策引导和专项扶持资金,金融部门对传统零售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使传统的流通企业投入减少,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处于苦苦支撑和勉强经营的状态,企业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
六是国有商贸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由于国有商贸企业债务负担重、人员多,改制成本不足,导致国有商贸企业改革改制较难。
七是县级流通业管理工作薄弱。县区经贸局既负责流通,又负责工业,有的'还负责乡镇企业。少数地区和部门领导对流通业的重要地位和先导性作用认识不足,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依然存在,影响了流通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六盘水市流通业发展思路
为加快发展我市流通业,充分发挥其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引导和带动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发展思路:
(一)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国有流通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革和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妥善解决企业的历史包袱,处置不良资产,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二)加快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我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引导流通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商业,逐步形成商业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区域性批发商业中心,加速对传统批发市场的改造。以“农家店”为主要形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动。加快创建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市场功能。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培育建设。
(三)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推进流通方式创新,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贸工农一体化、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供应链体系,推进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加大对传统流通服务业特别是社区商业服务业的改造力度,优化业态结构。
(四)完善市场运行调控体系。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重点抓好生猪屠宰、酒类流通市场、汽车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强对拍卖、美容美发、旧货等特殊行业的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五)多渠道开拓城乡商品市场。深入开展工商联手、农商联手、商商联手、银商联手等开拓市场系列主题活动,扩大消费。不断创新培育市场、开拓市场的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发展服务业,规范服务行业经营秩序。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推进“三绿工程”,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六)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抓好商业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兴商”创造活动,树立“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切实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活动,净化流通环境。选择商品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商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建立信用档案、商业信用公告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
四、加快发展流通业的建议
(一)理顺和强化流通管理职能。政府应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把流通工作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位置来抓。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强内贸”的要求,重视流通工作,克服“重外贸、轻内贸”的思想,象抓外贸一样,推进内贸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建设。建议省商务厅尽快向省政府汇报组建县级商务局的工作,努力建立一个上下对口、内外贸统一、运转顺畅的商务管理体制。流通主管部门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调整流通结构、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方面加快流通行业法规与标准建设。要加快实现流通管理职能的转变,切实将职能定位到抓好流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及以经济手段管理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构建新型流通管理体制。
(二)加强流通领域的立法工作。商贸流通职能部门要加快商品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重点抓好酒类流通管理、美容美发、洗浴、生产性金属回收、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等领域的立法,推进我省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加强流通执法体系建设。
(三)尽快制定促进我省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贵州实际,在地方税收、贷款、财政资金、贴息、土地等方面给予流通行业重点扶持。我省出台的政策要加强针对性,突出创新性,要有“干货”,有“足够的含金量”。
(四)加大对流通业的投入力度。在促进流通业发展中,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予以必要投入,真正发挥政府对现代流通发展的培育、引导和带动作用。对于重要商品储备、大型流通市场、社会性物流中心、市场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流通基础设施,政府应通过公共投入方式加强建设;对于农村市场网络和社区商业设施的建设,政府应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调节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支持具有社会公益特征的流通领域建设。因此,建议省政府设立促进流通发展专项基金,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流通业的改造升级和发展。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五
1今年粮食产量和收购形势。
我旗估算今年粮食总产量10,3亿斤左右,玉米产量大约在38万吨左右。我旗总体收购形势很好,现在各收储企业都完成收购机械设备检修和基础设施建设。广泛联系客商,想法设法筹集资金,积极为新粮接收做准备。
2、加强粮食市场监督。
商务局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积极争取国家临时储备任务,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圆满完成了18.5万吨国家临储玉米和6,000吨地方储备粮任务。并且认真执行盟商务局和旗委、政府的文件精神,把市场监管放在粮食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粮食市场监管。
一是商务局成立检查组在粮食收购过程中,要求收储企业要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以《粮食流通监管法规》制约自己经营行为,防止和杜绝收储企业对农民的粮食进行压等、打白条现象,解决农民送粮的后顾之忧。
二是强化收购企业服务意识。为送粮农民提供休息室和开水,耐心解决收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公开收购、价格、等级进行公示,使农民放心卖粮,舒心卖粮。
三是通过经常性建立起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今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开展清仓查库工作。以安全保粮为重点加强粮食的日常监管,促进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3、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国家扩大内需为契机,商务局积极协调企业向上争取资金,争取到俄体粮库、金昌粮食购销粮食烘干机项目。目前这两家收储企业300吨烘干机建设项目土建及机械安装部分全部结束,现已进入调试阶段,为今年粮食收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各收储企业采取自筹的方法,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各企业粮食基础建设预计总投资9千万元,截止10月完成投资4,820万元,其中硬化地面27,800平方米,100吨上电子秤4个,罩棚7个,12,000平方米。钢筋囤316,标准库11栋,砖圆仓4座,烘干塔日处理玉米300吨以上5座等其它设施。
4、服务新进驻外企业情况。
我旗在成功地先后引进牧王集团和通辽的清谷新禾两家大型企业。牧王集团承租额尔格图粮库和购买卫东粮库,在承担国家临时储玉米任务。但由于企业管理层人员初次涉及粮食收储工作,对粮食政策业务不熟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定期召开收储会议,组织他们学习国家有关粮食法规和粮食业务,局主要领导认真阐述粮食收购监督和安全保粮的重大意义。
二是商务局组成安全保粮小组,以牧王集团所属收储企业为重点与所有收储企业签订《安全保粮责任书》,把安全保粮责任落实到人。
三是由领导带队深入收储企业对安全保粮工作进行巡回业务指导,对粮食保管不安全因素下发《现场检查通知书》,责令其立刻整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由于我们加强指导服务,使驻外粮食企业避免了很多损失,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外资外贸企业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外资企业:我旗外资企业两家,分别为兴安盟宏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地址:原丙酮厂院内)和内蒙丰宁煤化工有限公司(地址:大石寨)。由于种种原因两家企业外部资金没有到位,企业至今没有启动和运行。
2、外贸企业:外贸企业有7家,现出口企业草原兴牧肉类有限公司1家,进口企业宏达压铸有限公司1家,现有职工2600人,实现产值7.9亿元,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利润-537万元,实现税金2400万元。
实现进出口总额138.20元,其中:草原兴牧120万美元,宏达压铸进口18.20万美元。实现融资1.34亿元。目前,外贸企业内外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致使产品竞争力下降。致使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企业正常运转,所有这些因素,抵制了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
如何扶持外贸企业:
1、我们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2、依托我旗生态良好的优势,努力发展有机和绿色农牧业产业。
3、建立项目库,从中筛选好的项目,进行立项和可行性研究。筹措资金,争取资金支持。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壮大和发展。
三、屠宰企业情况。
1、基本情况。
我旗现有屠宰加工厂企业24家,其中a级企业10家,a级企业中有牛羊屠宰企业8家,生猪屠宰企业2家。
2、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兴安盟畜禽定点屠宰企业管理实施意见》精神,我局于6月19日召开了全旗屠宰加工厂厂长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兴安盟畜禽定点屠宰企业管理实施意见》,会上局长王景琳同志就屠宰加工厂(点)的设备、设施、厂区布局、工艺流程、检疫检验、卫生标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局就我盟屠宰加工行业抓大放小,整顿整合的方针进行了阐述。要求企业在屠宰期间对现行的厂房设备、工艺流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维修,要求企业提标准、上等级,以便达到《实施办法》的标准和要求。按照会议的安排布署,我局成立检查组在分管旗长带领下对全旗23个苏木、乡镇(办事处)的24家屠宰厂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检查中发现除以达标和报停企业外,其余屠宰厂全部进行了整体维修改造。步伐之齐、动作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通过检查验收对合格企业批准屠宰。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责令整改,如期整改通过验收合格后批准屠宰。我旗屠宰加工行业经过升级改造,现已上一新台阶。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引导和规范屠宰企业沿着健康轨道运行和发展。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是我盟的牧业大旗,有着丰富的肉类资源,屠宰行业发展迅速切沿着健康轨道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有些部门对企业指导、服务少,收费罚款多。
二是市场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如能出台一些地方保护措施,以免我旗有限的肉类资源被外地商贩抢购。
三是向上级争取一些项目来扶持我旗一些屠宰企业,使其做大做强。
4、如何扶持屠宰企业。
一是加大屠宰政策宣传,使其了解相关法规和政策,依法经营。
二是组织屠宰企业负责人参加全国各种培训班,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是对a级企业重点扶持,尽可能的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发展屠宰企业。
四、市场体系和物流园区建设。
(一)、市场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观念,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拉动内需为目的,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工作思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市场建设。
发展重点与布局:
1、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品建设、功能完善”的原则,做好我旗新址商业网点布局,提高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建设的数量和规模。森发集团将在新址兴建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经营百货、五金家电、农副产品的大型综合超市;天津成建集团在新址建设大型综合超市,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土建及装璜投入1600万元,今年建成投入使用。金岛超市在新址建设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模为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
2、清谷新禾有限公司在原前旗粮库基础上更新改造项目,已进行申报4.5万葵花籽、2万吨脱水蔬菜6万吨水稻杂粮生产线加工项目。
3、根据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精神,我旗正在积极申报一批项目,其中就有对大石寨、索伦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对原有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建成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农贸市场,改善经营环境。今年我旗在索伦镇建设全封闭的农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规模为1平方米,总投资为200万元,已经通过自治区批准,建设完成后等待验收。
(二)采取措施。
1、以拉动内需为契机,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2、争取最大限度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多方筹集民间富余资金,并给予引资者一定的奖励,给投资者优惠政策,确保招商引资的.长期行为。
3、按照管理权限,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土地、工商、税务、环保等优惠政策,以利用搞活商务流通业。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强现代流通业发展,努力提高我旗流通企业的竞争力。按照我旗总体规划分期完成建筑器材、机电经营区、农副产品经营区等多功能物流中心建设,用来满足前旗新址居民需要,繁荣新址经济。
2、全力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将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力度,协调企业做好配货工作,加大对222家加盟店店主的培训,提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水平。努力形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良好运行。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工作,及时传达国家关于家电下乡工作的政策,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加大定点屠宰和酒类管理工作力度,继续在全旗范围内实施“放心食品”工程。一是加强对定点屠宰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及配套法规的宣传力度。继续扶持好雨润集团在居力很镇兴建的集加工、橱陈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羊屠宰厂,并以雨润集团屠宰厂为龙头企业,成立屠宰协会。通过进一步整治屠宰行业的不法行为,规范合并一批规模小,设施简陋的小型屠宰厂(点),让全旗百姓吃上“放心肉”。二是继续加强酒类流通市场管理,在做好已备案的1995家酒类经销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做好新注册企业的备案登记工作,争取做到注册一家、登记一家,不留死角。同时申请旗公安局驻商务局执勤人员加大执法力度,禁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保证成品油市场的有效供应和规范管理。对兴建成品油加油站要做到全理布局、统筹规范,彻底杜绝布局不合理,无证经营的混乱秩序,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
5、做好外资外贸工作,继续扩大外资企业进出口规模,提高我旗经济的外向度,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办事效率。将继续抓好项目申报工作,用好国家扶持外贸出口企业的有关政策,加强对科尔沁酒业有限公司境外投资企业和双源食品有限公司等我旗4家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出口队伍,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大经贸新格局。
6、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着力推进依法管粮。继续加大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机关配套法规的宣传力度,严格市场准入程序,鼓励多种所有制主体经营粮食,积极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加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将重点扶持和服务兴安盟清谷新禾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产品加工生产和研发工作,以此提升我旗粮食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旗域经济发展。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六
(一)流通环节过多。蔬菜经销环节多,每经过一个环节,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增加相应的费用,层层加价,导致菜价偏高。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过种植户-产地商贩-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而每一道流通环节均要加价0.2-0.4元/500克左右,因此很容易出现零售价格高、地头收购价格低如大白菜产地0.4元,零售市场却卖到了1.5元的局面。
中国的流通环节成本在农产品方面体现得比较高,是国外的2~3倍。
(二)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网点较少,有一定规模的仅有3家,销量不大,辐射不广、规模偏小;销售网点偏少,市场竞争力薄弱。销售网点偏少,竞争不充分,批零差率偏高。我市的便民菜店仅6家。
(三)实现农超对接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蔬菜基地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很难满足超市大量的需求和多品种的需要;二是农户无法提供相关资质认证和增值税发票;三是农户不具备农超对接相关知识。各大超市正在积极探索做农超对接模式,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四)生产的盲目性让菜农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菜农种植什么,种植多少,完全根据蔬菜市场价格的变化和以往的种植经验。但由于蔬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现在某种蔬菜的价格高,不一定收获蔬菜时保持高价位。价格跌了,菜农就会赔本。由于我市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的蔬菜生产种植基地,菜农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种植蔬菜,规模小,品种单一,且同一区域种植蔬菜的品种趋同,加上市场信息的不畅通,菜农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小,菜价稍有波动,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五、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同时,应迅速采取措施,缓解个别地区蔬菜市场供求矛盾,帮助解决蔬菜卖难和菜贵伤民问题,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一)进一步创新流通模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减少流通费用。一是在主要农贸市场开辟产地蔬菜直销区,采取对市场菜农直销区实行免收摊位费的办法,鼓励蔬菜协会以及菜农进城入市直销蔬菜,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经营费用,平抑市场菜价。二是建设公益性的批发、零售市场。政府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三是抓好鲜菜供应的主渠道建设,在市内选择几家大型超市或生鲜市场,让这些市场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以低廉价格、销售鲜菜,吸引消费者购买,促使农贸市场价格回落。四是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提高种植组织化程度。如农民-经纪人-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由于我市菜生产缺乏合作社之类的指导单位,大量分散经营,蔬菜种植面积无法统计,销路上也无法与一些大商场、超市对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无法适应大流通的要求,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并以社场对接农超对接等方式抱团进场既可以将中间被菜贩盘剥的环节剥离,提高自身盈利的空间,又能让利于民。目前,在我市四塘、五塘一带,自发形成了农民-经纪人-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农民经纪人跟利客隆超市签订了蔬菜购销合同,直接下蔬菜种植订单。农产品生产中的价格风险就转移到了超市身上。五是有计划地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由一级批发商直接配送,设立早市或夜市经营蔬菜。由政府出面组织货源,在有条件的(可以提供蔬菜交易场所)社区、物业小区设置蔬菜直销摊位,每天早或晚规定时间,组织社区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安排摊位,参与蔬菜经商活动。从各项收费上给最大优惠。这样既解决一部分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的就业问题,又使广大市民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蔬菜。
(二)建立透明的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机制。不同农贸市场之间鲜菜价格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在主要媒体、公众较密集的地点公示鲜菜价格的批发价、不同市场的零售价,增强价格信息的透明度,促使经营者合理定价,同时,也使消费者掌握价格的主动权,主动与经营者讨价还价。
(三)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的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支持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补贴降低菜农种植运输成本、对困难群体动态价格补贴等方面,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不出现大幅度波动。
(四)加强农贸市场和超市收费的监管。一是清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二是制定规范市场租赁设施费的相关政策,降低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对政府投资建设的、产权国有及国有流通企业所属的农贸市场的摊位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对其他没有例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农贸市场摊位费实行备案管理,并公布其摊位费收费标准。
(五)进一步完善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全市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新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要按规定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高效畅通。
(六)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引导。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防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及时将国内外农产品产销的形势及价格变化等情况传递给广大生产者、经营者,通过信息引导服务,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的预测市场,准确调整种养殖结构,避免因信息滞后出现盲目扩大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下跌、销售难现象。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七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商贸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保民生、促消费、提品质”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促进了全市商贸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72亿元,同比增长21.3%。
(一)城乡居民消费在活动刺激下进一步活跃。一是组织企业促销,营造消费氛围。引导并组织超市、家电、百货、美食、汽车、装潢、专业街(区)等商家利用节假日举行展销和促销,扩大企业宣传,拉动居民消费。二是办好购物节,掀起消费高潮。在9月份启动了为期40天的以“体验品质临安,就从购物开始”为主题的“20xx临安金秋购物节”,激发了居民消费热情,掀起金秋购物热潮。三是办好展销会,拉动会展消费。森博会期间在人民广场举办第二届中国名茶点评选展示会名茶点展销活动,来自全国茶叶界和大专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临安品香茗、评茶点,并在“中国茶都・茶与茶点”论坛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展销会5天内吸引市民、游客30万人次前来观展,共实现现场成交额近200万元。四是办好山珍美食节,刺激餐饮消费。12月1日至12月31日,我局举办了“20xx临安山珍美食节”,组织全市37家餐饮企业向杭州市民推出了18.5万元的抵价券,吸引杭州市民来临休闲消费。在《每日商报》上共推出了6个宣传版面,并面向参加活动的消费者开展征文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美食节期间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其中40%以上来自杭州市区,收到征文160余篇,进一步扩大了临安山珍美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商贸项目建设在跟踪服务下进一步推进。20xx年,我局通过建立项目库、制定实施类项目形象进度跟踪制度、建立全程跟踪服务体系和实施项目建设考核制度,有效推进了重点商贸项目建设。一是培育引进了一批。广州本田4s店、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品蓝轩咖啡、吾爱尔韩国城等纷纷落户临安,新天地大酒店、八千里大酒店、沈家门渔港海鲜大酒店等先后开业。二是建设推进了一批。昌化中心屠宰场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尚城国际主题商场已与香港银欣百货签订合作协议,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装修设计,预计今年国庆期间开业;计划总投资7092万元、占地120亩家政培训基地项目完成水评、环评和项目设计方案,年度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46亩土地指标也已落实。三是筹备启动了一批。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的国贸大厦改扩建项目完成了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并被列为市级项目前期库重点预备项目;规模物流企业投资意向已初步确定,待土地价格达成共识后即可引进;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30亩的昌化国石文化城项目土地征迁基本完成;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40亩的'於潜中心屠宰场已落实土地指标并完成土地平整。
(三)农村商贸网络在网点建设下进一步健全。一是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20xx年,我局通过下达计划任务、与乡镇(街道)签订责任状、出台并实施专项奖励制度等举措,着力推进农村连锁超市村级延伸工作。10月底顺利实现了连锁超市行政村全覆盖,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全年新发展农村连锁超市158家,连锁超市门店总数达到376个。在20xx年年初的雪灾期间,遍布在我市农村的连锁超市门店出色完成了保障供应的任务。同时乡镇农贸市场继续改造提升,岛石、横畈等农贸市场顺利完成雪灾灾后重建,世纪广场综合农贸市场、美佳锦南综合农贸市场完成建设并先后开业。二是继续推进“农商对接”工作。在推进天目香薯进茶楼、进农贸市场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连锁超市的途径深化“农商对接”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xx年,积极帮助天目香薯与上海农工商超市、上海城市超市等大型连锁企业进行沟通联系与洽谈,为天目香薯成功抢占上海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网络消费平台在理念创新下进一步打造。一是开发“逛临安”网上商城。20xx年,我局根据网上购物的消费理念和发展趋势,依托临安网通信息港的技术力量,针对本地消费需求和商品交易的特点,着手开发“逛临安”电子商务平台。历经一年的深入开发,几经修改完善后,我市首个自主开发、具有地图找店、网上开店、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于20xx年年底成功开通并正式启用。目前已有注册用户3100个,已开设网店1900余家。二是开通临安商贸wap站。针对目前手机信息查询及手机上网的逐步普及和广泛使用,我局又依托中国移动“12580”手机信息平台,开通了临安商贸wap站。所有手机用户只要编辑短信“临安商贸”发送至“106571888”,即可通过中国移动回复信息中的网址登陆临安商贸wap站,随时随地进行吃、住、穿、休闲、娱乐以及优惠折扣等信息查询。
(五)商贸流通秩序在强化监管下进一步规范。一是强化定点屠宰管理。进一步完善生猪定点屠宰日常管理制度,加大对屠宰场及肉品市场的巡查检查力度,加强“瘦肉精”检测,对中心屠宰场实现病害猪肉无害化处理在线监管,实行锦城家禽定点(集中)屠宰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临安市城镇猪肉储备制度》。二是强化商贸行业监管。通过专项整治、考察学习,进一步规范了二手车流通市场,共有16家二手车经销商办理了营业执照,4月份起实行在临安开票,全年交易二手车3323辆。在全市农贸市场实施“两豆”市场准入制度,妥善处理由“三鹿”引发的不合格奶制品问题。继续抓好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管理工作,新增备案登记经营企业128家,总数达到901家。积极开展“十小”行业整治工作,确定了小美容美发、小足浴店整治工作的试点乡镇和试点企业,为整治工作开了个好局。切实加强民爆企业安全监管,积极做好典当拍卖、废旧物资回收、报废汽车拆解等特殊行业管理工作。三是强化市场监测分析。建立消费品市场快速反应系统,组建商贸企业信息员队伍并进行培训,对33家商贸样本企业实行监测数据月报和网上直报制度,进一步强化大米、食用油、蔬菜、肉类、禽蛋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监测和分析。
同时,商贸系统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节能目标管理企业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7.4%,从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后,主要超市塑料袋使用率降低80%左右。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乡镇、街道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各商贸企业和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贸易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xx年工作思路。
虽然过去一年的商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商贸经济总量不大、大好高项目不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不足依然存在,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认真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加上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趋紧,金融危机阴影仍未完全消除,给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要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以上的目标任务面临重大考验。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面。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家、省市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政策,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对商贸流通工作更加关心重视,邵毅书记、王宏市长两位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对商贸流通业进行专题调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还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商贸与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专项资金从150万元提高到了800万元。今年1月8日,市委、市政府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作为新年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来召开,把新年的第一缕阳光送给了服务业。可以说,商贸工作舞台宽广、大有可为。
20xx年,全市商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商贸流通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商贸发展全局,围绕一个目标,突出四大主题,开展“四个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拼抢机遇,克难攻坚,大干快上,确保全市商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八
按照县政府《关于对全县服务行业进行调研的工作方案》要求,为正确认识我县目前商贸服务业的总体情况,在刘旭副县长的亲自领导和组织下,由县商务办牵头,县住建局、农牧局、供销联社配合,精心组织人员对全县商贸服务业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服务业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即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而商贸服务业以竞争能力强、行业内容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位居服务业领先地位。商贸服务业,指的主要是与企业商务贸易活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会展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以及部分娱乐业等其他服务业。按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商贸服务业约占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全部339个服务业行业小类的30%左右。因此,商贸服务业是我国遍及城乡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服务业,关系民生、满足消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群众消费需求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县商贸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贡献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商贸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2010年的17.23%。商贸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06年末的3127户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显示出我县商贸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主体突出民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流通领域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导致我县大多数国营商贸企业机构改制,使商贸服务业组织和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消费品市场经营多元化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使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商贸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放开搞活彬县商贸服务业,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中,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占到80%以上。
(三)业态不断出新。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应用,已加快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洗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其中大型超市3个、百货店3个,主题商场4个,商品交易市场14个,农村集贸市场15个,宾馆酒店45家(其中准三星级3个、四星级1个),各类专卖店32家,连锁店12个,美容美发店59家,洗浴6家,网吧15家,娱乐场所7家,住宿个体户120户,餐饮个体户597户,食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22家,货运信息配载站13个。
(四)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了商贸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商贸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臵,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91个;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1900台(件),销售额达到了11579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308多万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网工程”已建成农资龙头企业19户、农资连锁直管店18户、乡村加盟店60个、专业合作社3个;彬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高渠春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农药检测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商贸网络体系,并且效益初显。
(五)彬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已初步完成。彬县商业网点规划编制是按照全县城市总体规划,与人口分布、消费需求、道路交通、文化景观、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配合。
(六)商贸服务业发展不断规范化和市场化。近几年来,政府加强了对商贸服务业市场的依法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规范了审批程序、各种收费、各类市场等市场行为,建立和完善了监督体系,如“12312”、“12330”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在推进流通领域市场监管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能力的同时,多方面加强商贸服务业领域的监管,规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我县商贸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一)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由于长期缺乏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物业开发与商贸规划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商贸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如西大街家福乐超市2家店相距不足300米;22家大型网点,近8成集中分布在西大街与北大街一段。低档次的专业店、专卖店、杂货铺重复建设,交通要道与重要商业街同一,居民居住区与市场混杂,对停车场、绿化、公共厕所、公共通道以及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够重视。
(二)传统商贸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县各类私营、个体商贸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目前,我县会展业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来组织,缺少专业化的运作机构和会展专业人才,办会难、参会难,办展难、参展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不能进一步带动商贸大流通;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信息劳务市场很不完善,这些市场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发布中心的市场功能,交易设施落后,科技含量水平低,不能满足市场商品大流通的需要。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彬县商业特色不明显,街上店铺大多以一间为主,少有3间以上,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美食街、数码通讯街、风情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如彬县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牲畜交易市场等当地特色性质明显的市场。一方面商贸服务业整体层次偏低,且销售的商品和经营手法差别不大,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光顾;另一方面专业市场产业辐射带动力小,在品种、价格、服务上相对周边无多大优势,制约着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制约了向外辐射的范围。
(四)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彬县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城区农贸市场少,缺乏配套建设的特色商品市场,且大多市场设施简陋,购物环境、商品质量、卫生条件、管理服务等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一、设施简陋,缺少大型的商品流通设施和农副产品市场,特别是集贸市场建筑简陋,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使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其次是中心城区内部老区和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历史和人口等原因,老城区商业区相对成熟,商业业态比较齐全,市场密布,商家云集,而新城区到目前还未形成任何真正意义的商业区,商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新区城市建设的速度。
(六)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商贸形式居主导地位。特别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一方面,企业自办物流体系成本高、规模小、效率低,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空白;另一方面,物流中介服务不发达,还未建成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商贸流通交易中应用极少,各类商品市场监管技术水平低,整体上仍以传统的粗放管理为主,各类商品的流入受到严重的“瓶颈”制约。尤其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七)商贸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较低,商贸功能亟待放大。商贸功能的放大与延伸,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中之一就是需要有特色产品、优势产业支撑,且商贸业与特色产品、优势产业具有较高的融合度。彬县有不少的特色产品,蕴藏着潜在的产业优势,但产品优势并没有形成知名品牌群簇,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缺乏有规模、有影响的企业经营,缺乏整体营销和产业整合,基本上没有形成产业优势效应。现有的商贸业只能基本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能有效放大和延伸功能,无法满足未来彬县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县能带动工农业生产的专业市场发展不足,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中,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仅1个(中油股份陕西销售公司咸阳彬县经营部)。作为处于彬长旬城镇带的核心,大流通的功能和区域性的集散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三、发展机遇和挑战。
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优劣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最关注的要素之一。商贸服务业是智力密集、知识密集的新兴服务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因此,必须把其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使之形成发展的新优势。我县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工业化步伐,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臵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加快推进城市化,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我县县城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为我县商贸业及网点建设发展提供发广阔的发展空间。县城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一方面使服务需求有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从而为商务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突出区位优势,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彬县处于“一环三走廊”中的西部能源工业化工走廊的核心城市,为长武、旬邑两个县城的中心地带,具有交通便捷、区位独特、以及工农业迅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
当前,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为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促进商贸服务业提升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努力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搞活流通,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同时抓好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业态设施先进、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为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商务服务机构。推进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打造一批商务服务业的知名品牌,全面提升商务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其具体目标为:
(二)重点培育发展六条特色特色商业街。即社区风情休闲街、创新西路专卖一条街、西大街数码通讯街、白土路美食街、滨河餐饮街、大佛旅游商品一条街。
(三)精心打造专业市场。精心打造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彬县轻工建材市场、中山街建材市场和城西家具建材市场;彬州商厦、彬县商业广场、北大街中心市场服装布匹市场;中山街数码电子产品市场;城东文化、日用百货商品交易市场;城西机械汽配市场;郊区再生资源市场。
(四)规划建设社区和园区商业中心。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力争在2011—2016年,建成3个配套齐全的社区商业中心和新民镇、炭店镇、太峪镇3个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社区和园区商业服务体系。
(五)适应乡镇发展和城镇化的需要,完善乡镇商贸体系。规划发展新民镇、北极镇、龙高镇、水口镇、永乐镇、义门镇、小章镇、底店镇、太峪镇、炭店镇、香庙镇、韩家镇车家庄社区等12个重点乡镇商贸中心,与当地特色产品相配套,形成特色产品专业市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的商品市场,鼓励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具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加快物流现代化步伐,构建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逐步实现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形成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把彬县建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彬山县现代物流业建设发展的总体框架:泾北物流配送中心、农资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城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3个物流业形成城区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体系。
(七)积极发展能增强辐射和服务功能的服务业。发展商务服务、会议服务、拍卖、租赁、典当、咨询、会展等服务业。在居民集中的社区,发展餐饮、文化、健身、娱乐相结合的休闲服务业。
(八)充分发挥在旅游资源方面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业。主城区中心商业区、特色商业街,要按照游憩商贸文化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发展具有长寿文化特色的商业。发展多种类型的餐饮、旅馆、农家乐等旅游休闲商业服务业。在主城和旅游区新建4-5家高级酒店及一批经济型酒店,适度发展中档旅游饭店。
(九)促进连锁商业网和电子商务网的发展。一是发展连锁商业网。以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为重点,在商品、餐饮及各类服务行业推进连锁化经营,继续推广和深化“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镇超工程”。通过引进、加盟特许经营等发展连锁企业,不断提高连锁商贸业的市场份额;二是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抓好“信福工程”的建设。安全性要求高的商品,如食品、农资等,要逐步实行可以追溯的电子商务订货和配送管理。
六、发展对策和措施。
(一)抓住政策机遇,促进消费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省、市政府也出台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我们将结合彬县实际,制定具体的建议意见,将各项促进消费政策贯彻和落实到位,确保消费品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实施重点工程,促进农村消费。深入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农超对接”“新网工程”等重点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完善适合彬县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体系,规范家电下乡网点建设。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推动农家店、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认真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大中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消费能力,带动农民消费。
(三)以商业网点规划为切入点,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按照业态完整、布局合理、定位超前、方便群众、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统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确定各类商业功能区,科学布局各具特色的商业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积极建设会展服务体系,推进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推进早餐示范工程,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建设品牌商贸服务。继续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努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提升电子结算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区百货、五金、副食、服装、餐饮、洗浴、娱乐等行业发展,形成种类齐全、业态丰富的商贸服务业,加快我县“核心商圈”建设,打造县域特色商业中心。
(五)大力扶持民营商贸服务业,培育商贸龙头企业。立足特色产品,以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基地为依托,以贸易为龙头,以生产为基础,搞好重点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产地及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检疫、检测体系,电子结算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档次和能力。培育农民流通组织、抓好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开通“绿色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统筹规划、合理建设一批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现代化大市场。
(六)加大商贸服务业市场建设,提高商贸服务档次。整合县内现有商贸服务业资源,继续坚持抓大放小,扶强并弱,推进强强联合,从整体上提高商业资本的质量,提高运营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商贸企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扶持个体私营和城镇下岗职工从事商贸服务业,引导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推进个体、私营商贸企业走兼并、联合、集团化道路,实现规模经营、规模管理。
(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抓好商贸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加强企业和行业诚信自律,引导其守法经营,诚信兴商,共同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商业信用环境。继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重点时期等商贸服务业市场整治工作,确保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安全可靠。
(八)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制定、支持商贸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政策(如: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房管支持政策、规费优惠政策等),为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证,努力改善我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硬、软环境,全面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九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义乌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浪潮,义乌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
作为商贸企业集中经营的代表,xx塑料化工交易市场自20xx年开业以来,进场的经营户越来越多,历经2年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形成的销售也逐年递增,在发展中反应出了市场商贸企业一些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商贸企业集中,产品结构复杂,销售收入巨大。
目前,塑化市场有经营户近280户,普遍是一般纳税人商贸企业,经营户增加速度明显,xx年底比20xx年初增加近80户;市场内经营户容纳量大,一期房产可注册经营户门面超过1000户,xx年市场方二期房产交付使用后,商贸企业纳税人将进一步增加。
塑化市场在开办之初,旨在把塑料、化工行业集中经营成市,但随着招商深入,市场内逐渐增加了钢材、矿石、电子等行业,而且,塑料、化工行业招商之初本来分类就细,大类有化工原辅料、塑料原料、助剂、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塑模具技术设备、橡胶及橡胶制品等,小类细分有几千个品种,同类品种也有不同产地不同品质不同品牌之分,加上后来进场的钢材(管)、矿石等行业,商贸企业产品的结构就显得十分复杂。
20xx年市场所有纳税人销售收入超过106亿元,20xx年1—4月已申报销售收入40.34亿元;20xx年户均销售3700万元,单户纳税人开票销售超过亿元的纳税人xx年有21户,xx年1-4月已经销售过亿元的纳税人有8户,销售规模越来越大。另外,xx年1-4月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的企业更多。受销售的影响,经营户开票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各种限额的专用发票使用量增加趋势明显,20xx年市场各类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量有36000份,到xx年统计已经达70600份之多,预计xx年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量将达到100000份左右。
(二)交易方式特殊,仓储地与经营地背离,场内商贸企业注册资金少,实体条件差。
市场内部做化工产品经营的企业,交易化工产品依托“化工产品行情网”(张家港),行情的瞬息万变使得经营户交易方式与传统买卖产品方式不同,而且,业户经营的产品特别是液体化工产品由于市场方不具备存储条件,使得经营户仓储地与实际经营地背离,有些仓储远在外省市。
很大一部分场内经营的纳税人登记之初注册资金只在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线上,经营中相互拆借资金量大,场内很多经营户的生存主要靠不断促进资金周转来维持;这些也使经营户的经营场所基本条件仅以满足办公需要,虽然由于近来呈现本地经营户取代外地经营户迹象(创办之初市场内主要以浙江籍经营为主),但“一张台子一张凳,一部电话一台电脑打天下”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
(三)市场平均税收负担率低。
由于“行情网”使得化工产品进价透明,用户企业也充分掌握上游产品价格,市场内经营户产品进销差价极低,使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低。经统计,xx年全年市场内经营户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在0.26%左右,如加入所得税入库因素,xx年税收负担率也不超过0.35%,xx年一季度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测算为0.22%,远低于理论税收负担率。
正是因为这种集中成市、专票使用量大、行业特殊、产品结构复杂、交易方式特殊、税收负担率普遍低、货物销售发出地与经营地不一致等特点,给市场的国税征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当前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不能使管理真正深入,税收管理员征管压力大,管理责任重。
(一)建立纳税人税收状态征管文档,随时掌握纳税人变动情况。
根据市场商贸企业特点,建立《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基本情况表》、《新办企业办税进度表》两表,把税收管理员需要重点掌握的情况以两表形式确定,随时查阅。《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基本情况表》主要包含:税号、企业名称、纳税人类型、辖属市场、注册经营地址、实际经营地址、企业固定电话、法人代表、实际经营人、财务人员、办税人员及其联系电话、所得税征收方式、是否防伪税控企业、防伪税控开票方式、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限额、是否网上申报、是否网上认证、是否外地法人代表、是否代理记账、是否区外经营、是否辅导期、法人代表户籍地等项目,基本涵盖商贸企业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特征;《新办企业办税进度表》除了包含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税号、法人代表、联系电话、办税人员、联系电话外,其新办登记时还有一些特殊项目和提醒,如:受理日期、税种登记认定工作流、所得税征收方式工作流、税款划解账号报告、纳税人信息补录、一般纳税人预认定、辅导期起讫日期、防伪税控共享发行、购票行政许可工作流、供票资格认定工作流、开票最高限额、网上认证全部登记记录,这样,能促进税收管理员对商贸企业纳税人基本登记和征管状态及时掌握,把握税源管理事项进度。
(二)围绕专业发票加强调查职能,降低执法风险。
税源管理重点应围绕市场内商贸企业专用发票使用情况展开,充分运用税源管理调查、核查职能。
(一)明确不同调查项目的调查内容,并以上门调查为主,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了解为辅(市场内同类商品有一定可比性),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项目、抵扣项目、金额、进项销项匹配等情况为重点;重视对纳税人销售货物和买入货物资金流动情况的匹配,发现疑问,可以延伸调查。
(二)掌握行业信息,测算行业税负,建立监控指标。
(三)对于纳税人专票开票限额升级的,调查报告应对纳税人所经营商品的趋势走向做出判断、分析。
(四)对销售收入大的经营大户,明确要对其资金、供货、销售渠道、仓储、物流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分经常性调查和临时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内容包括:三月中两次出现专票异常供应企业;连续三个月月均使用量突增超过200份(万元版及以上);新增万元版发票使用量月度超过150份等。临时性调查包括:对有升级十万版企业;日常征管中发现的其他专票使用疑点等项目。对调查后的书面意见,经确定后可作为调整纳税人专票使用量的依据,灵活掌握,可以增加可以减少。同时,对于纳税人申报异常;连续2月零申报,经调查有疑点企业;(目的防止走逃)未按规定时间申报,无正当理由的;涉案企业;评估发现有问题,有偷税嫌疑的;调查中发现有违法嫌疑或经营状况值得怀疑的;管理中发现企业经营有异常的。税收管理员应及时剪角作废纳税人手中发票,并暂时收缴纳税人税控卡,对纳税人发票领购数量可以调到最低1份;直到纳税人恢复正常或疑点排除后解除限控。
(三)建立市场商贸企业税源管理监控指标,体现税源管理效能。
针对市场商贸。
企业的特点,建立“四重一高”税源管理指标要求,重点突出,以重点销售、重点税金、重点亏损、重点增长指标为抓手,以税收负担率动态变化为突破口,加强税源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1、重点销售:以上年销售总额排名前二十位纳税人为静态重点,以月度销售前二十位纳税人为动态重点,动、静态相结合,并辅以确定分析指标,加强税源管理。
2、重点税金:按照增值税、所得税年度入库分别前二十位纳税人,季度所得税入库、月度增值税入库前二十位纳税人为主要对象,并辅以确定分析指标,及时掌握税源月度、季度、年度情况,增强税源管理的分析深度和准确性。
3、重点亏损:对年度亏损前二十位商贸企业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经营性因素与非经营性因素对亏损的影响程度,以此掌握一定时期内的产品经营特点,指导面上该类产品销售企业的税源管理工作。
4、重点增长:通过对月度、季度入库税金与上期比较绝对数增长明显的商贸企业,及时上门跟踪,分析突增原因,防止纳税人发生经营偏差。
5、对市场内税收负担率排名(年度、季度税收负担率由高向低,由低向高)前二十位企业,以事先设定的税源管理指标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及时掌握行业、产品趋势及税源状况。
(四)鼓励财务会计公司代理建账、集中办税。
商贸企业本身属于流通领域中的一个环节,具有与工业企业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灵活多变,用人少,国税机关对商贸企业的资金、财务控管相对薄弱。在目前税源管理事务多,头绪多,尤其是商贸企业集中的市场经营模式下,往往在面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管理效果、效能却十分低,造成管理成本大,从而影响到整个面上的税源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该种情况,应采取防御性税源管理方式,鼓励会计公司、财务公司代理建账,统一办税,对该类经营不十分稳定、规模处于中下的商贸企业进行财务、税务控管,通过对代理建账公司的规范管理,使其能充分行使纳税人办税职能。同时,控制好专用发票、金税卡的使用,从而使国税机关及时掌握纳税人经营数据。这样,既相对减轻税收管理员工作压力,又能从面上掌握纳税人的动态变化,使税源管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迈进。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一
商贸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xx县商贸物流业发展,对于我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融合与对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县商贸物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7.08亿元增长到39.8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8.06%,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20**年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42亿元,占全县gdp的4.4%,占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23%,连续多年保持在17%左右。
(一)流通体制改革彻底完成。我县物资、商业、供销体制改革后,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全部退出流通领域,流通企业全部为个体私营业态。
(二)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我县紧紧围绕“大市场、大流通、大开放、大服务”目标,紧密结合城镇化建设,发展专业市场,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商贸功能区,初步形成了以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大型商业设施、农贸市场、专卖店、步行街、连锁经营店共同发展的商业格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我县现有农贸市场53个,其中县城7个,xx年市场成交额为19.96亿元,同比增长16%。现有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建材大市场、小商品服装城等三个专业市场,全县共发展上规模的超市150多家,其中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12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25家。我县累计改造万村千乡标准化农家店784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使66万农业人口受益,农家店已成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一大亮点。xx年全县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亿元,同比增长17.8%。全县现有各类商业网点11000余个,从业人数近7万人。
(三)流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逐步提高。我县流通企业逐步由过去封闭式、一对一的传统型柜台销售为主的百货店单一业态,转变为多种业态并存的新格局,涌现了一批商品陈列整齐、品种丰富、购物环境舒适的连锁店、专卖店、超市、购物广场等新型零售业态,流通企业经营结构、经营业态、经营模式得到提升和创新,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要求。全县年营业额上千万的零售企业达10余家,其中本土商贸企业新华联超市还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湖北、贵州、武汉等省市开设了连锁超市分店。全县现有连锁企业2家,xx年销售额达3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的7.5%。
(四)商业步行街、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异军突起。我县商业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由过去单一的商品交易场所逐步向集购物、居住、商务办公、酒店、美食、文化、娱乐、金融、休闲等多功能互容共生的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发展。xx年开业的青树坪镇富厚商业步行街总投资4000万元,门店238个,商业面积达18000平方米,形成了超市、服饰、五金、娱乐等功能分区,交易火爆,被誉为“全省乡镇第一街”。县城汇丰步行街、艺芳步行街即将建成营业,华剑·凯旋城已开工建设。
(五)物流配送呈多元化发展。我县积极培育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现有货物托运站20家,零担公司10余家,快递公司6家,在建的丰厚物流园已完成6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建设,已有10家货物托运站入园经营和12家企业入园仓储配送,现正在进行信息办公楼建设。今年规划建设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拟占地80亩,投资达1.6亿元,建成后全县所有农家店的货物将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将有效减少物流成本,净化农村市场,确保食品安全。全县现有连锁企业2家,xx年销售额达3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的7.5%。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渐成人们追求时尚潮流的方式之一,新型的经营方式,既转变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档次,又提升了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一)发展商贸流通业政策引导支持不够。长期以来,政府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没有具体的扶植政策,长期以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大多是以个体经营户的形式存在,大部分市场都是自发形成,没有起到商贸流通纽带作用。
(二)没有品牌支撑,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力不强。从本县情况看,至今没有一家国内500强及省内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双峰,从业人员最多、营业收入最大的新华联超市年营业收入也没有超过3000万元。大幅射的商贸流通局面没有形成,形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动力不足。
(三)农产品市场建设基础薄弱。全县16个乡镇有经营场所的农贸市场仅14个,平均每个乡镇不到1个市场,马路市场占主体。大部分乡镇仍沿袭千年来“赶场”的传统交易方式进行商品交易,既阻碍交通又不安全。目前,农民购买的商品有60%以上是来自流通方式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流动商贩和集市,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这种现状如不尽快改变,农村现代流通的格局就难以形成,食品安全无法保障。
(四)商贸流通行业规划相对滞后。由于一直以来对商贸流通业的建设缺乏有力的规划,商贸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以市场建设为名搞房地产开发,无序设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不少设施建设与城市功能分区不协调,政府规划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班子。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发展商贸物流业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决全县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编制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做好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调研,尽快编制好我县商业网点规划,并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联系起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严肃性,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有序推进。
(三)加快农产品市场标准化改造步伐。迅速启动农产品市场三年改造行动规划,改造好25家,新建9家,三年内基本完成全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任务。
(四)着力打造湘中物流园区。加快已落xx县经开区的丰厚物流园的建设步伐,将其打造成为湘中地区分工明确、设施完善的综合物流枢纽。以洛湛铁路为依托,建设好太平寺铁路枢纽型物流基地,逐步规划1000亩,建设一条从东至西的商贸物流走廊。
(五)大力培育专业市场。要着力建设好我县农机、家具、建材、农资、服装等专业市场,发展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促进我县商贸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加大商贸流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要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着力瞄准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争取5至xx年内引进2—3家国际知名品牌企业。
一是请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现代商贸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动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全新的服务业,政府要把发展商贸流通业列入重要经济工作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在国土、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给予优惠支持,打造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物流产业,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二是建议尽快制订出全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既需脚踏实地,又需高瞻远瞩,使规划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是请求大力支持我县太平寺铁路枢纽型物流中心的建设,在土地审批、配套资金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全市乃至湘中地区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二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商贸服务业隶属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主要涉及与企业贸易活动及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家政业、美容美发业、洗浴业、维修业、摄影业、租赁业、物流业、典当业、拍卖业等。“十一五”以来,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为“十二五”时期商贸服务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现状与作用。
一是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行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稳定在25%左右。“十一五”初(20xx年)商贸服务业实现税收1857万元,20xx年实现税收(含总部贸易型经济)14319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8.6%。
二是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支撑。商贸服务业在各类市场主体中所占份额较大,发展速度较快。据统计,截止20xx年11月,全市商贸服务业共有各类企业1762户,各类综合、专业和集贸市场30个(含超市),个体商业18538户,其中批发业1870个,零售业6521个,餐饮业791个,住宿业150个,物流业50个。共有镇、村农家店365家,商贸服务业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64.92%,每年增长速度约为12%。
三是商贸服务业已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消费包括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两大部分,商贸服务业以商品性消费为主,是拉动消费需求的主导力量。据调查统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五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态势,20xx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2亿元,同比增长20.1%,今年预计可完成72亿元,人均消费近万元。
四是商贸服务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20xx年全市商贸服务业市场主体中,仅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就有20665个(家),从业人员达5.63万人,比20xx年增加3.52万人,占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82%,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社会劳动力)的49%。商贸服务业为我市吸纳就业人员、扩大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主要特点。
一是规模持续扩张。全市商贸服务业由“十一五”初期(20xx年)的6878户发展到20xx年的2032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十一五”初期(20xx年)的24.71亿元上升到20xx年的62.32亿元,年均增速20.3%,预计今年将突破70亿元。
二是行业逐步扩宽。商贸服务业由“十一五”初期(20xx年)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为主的十二大业态,扩宽到现在以传统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十八大业态,主要增加了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农家店等新兴业态。
三是内容得到扩展。重点推进了适合居民消费特点的民生工程,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双百工程、农超对接、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等,城乡商贸流通网络逐步完善。
四是设施不断改善。随着老城区改造的推进,万居乐建材城、黄商购物中心、百汇商业城、中百仓储以及同心超市、新春超市、明心超市的建设,改善了城区商贸服务业的基础设施,服务环境大为改观。农村商贸服务网点的建设和货物集中配送,使商贸服务和消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1、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由于缺乏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总体目标,商贸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旅游服务等行业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商贸网点布局比较散乱无序、低档次重复建设,商贸核心区以小门店居多,大中型商贸设施较少,限制了商贸服务业的规模化经营,市场辐射力不强、人气不足。社区商贸服务薄弱,城区没有一家标准化示范社区,居民区与市场混杂,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居民消费不方便、不放心问题突出。全市农贸市场(含菜市场)不仅严重缺失,而且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相关部门对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不够,比如2009年以来,全市建设用地供应共8800多亩,但用于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用地仅770亩,不到总量供应的10%。
二是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够强。目前,我市限上企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住宿企业10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26家,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仅5家,分别是烟草、盐业、粮食储运等垄断行业和鑫凯烟花、市中药材公司。由于商贸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导致市场份额流失,高端消费流失到武汉、九江等大中城市。这与新形势下“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三是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20xx年农村消费总量仅占全市的27%,城乡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差异较大,城乡不平衡、镇处不平衡、镇村不平衡问题突出。城区发展较快,店铺密布,市场主体逐年增多,但农村相对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健全,缺少大型的商品流通设施和农副产品市场。特别是集贸市场建筑简陋,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调查中,实地到比较有代表性的梅川、花桥和四望,梅川、花桥虽然商贸服务业相对发达,但市场建设、基础建设严重不够。尤其是四望,镇区还没有一家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餐馆,没有一家登记注册的旅社。在花桥,也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农副产品市场。调查表明,我市的集镇对农村商贸服务业的辐射带动力仍然较弱,农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挖掘,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是新兴服务业滞后,结构不优化。商贸业态仍以传统为主,杂货店、食品点较多,千店一面、千篇一律,特色不够鲜明,整体层次偏低,新型商贸业态尚须进一步加速发展。特别是缺少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大中型百货商场、综合超市。商贸专业市场、综合交易市场档次较低、规模较小、设施较差、交易方式较为落后,城区农贸市场的功能要素还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还未广泛推广。现代物流业比较滞后,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调研发现,我市从事物流业的单位虽然有50多家,但规模小、布点分散、功能单一,主要从事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等初级服务,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严重不足。
五是新型业态涌现,监管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中介服务、典当、拍卖、农家店等新型服务业态相继涌现。对这些新型业态缺乏有效地管理,直接导致行业监管不力,发展不规范,税收流失严重。
六是产业融合度低,发展不配套。20xx年我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28.4:44.3:27.3,全国的比例是10.1:46.8:43.1,我市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商贸服务业与房地产等其它产业融合度低,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服务业发展。
2、主要原因。
对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观念因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市一直坚持“工业立市”战略,“重生产轻流通”、“重工轻商”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对商贸服务业在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民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片面认为商贸服务业属于商业,是盈利行业,不需要扶持,在方向引导上,基本上是让其自然成长、自生自灭。
二是政策因素。调研情况表明,较长时间以来,全市在政策扶持上,工业、农业的扶持政策较多,力度不断加大,商贸服务业相应的引导资金、政策扶持则较少。比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有限的担保资源都倾向工业企业,对商贸服务企业几乎是零担保。再比如,近几年,我市相继出台了系列工业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对商贸服务业几乎没有出台配套性的优惠政策。
三是发展因素。城镇化水平不高,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有限,农村消费的主要群体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人员流出、购买力外流现象较严重。流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大型的商品流通设施和农副产品市场较少,规模效益不大,辐射能力不强,聚集效应不够。商贸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品牌支撑不够。
四是人才因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对商贸服务行业也是如此。调研发现,目前我市贸服务业人员素质状况与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商贸服务企业现代管理类人才缺乏,专业人才偏少,比如武月、龙潭、中百仓储等商贸服务企业,高管人员甚至是厨师等高薪人员,都是从外地聘请。企业普遍反映,商贸服务业存在外地人才难引进、本地人才难留下的问题。
按照“政府主导、商务牵头、部门参与、专家指导、集中评审”的方式,科学编制《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确立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工作措施。规划编制主要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等原则,统筹谋划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空间布局。老城区以改造为主,新城区以建设为主。着力加强商贸服务业的新型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规划布局,特别要加强商贸市场规划、农贸市场规划、物流市场规划、汽车交易市场规划、废品流通市场布局、综合市场(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等,确保重点市场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规划,配套出台相关发展政策,建立健全行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把商贸服务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小城镇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做大做强。
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业态设施先进、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体系。力争到20xx年,全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超过12%,商贸服务业就业岗位10万个,行业税收占税收总额的30%。
2、着力加大对商贸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
一是加紧出台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运用这次调研成果,出台《武穴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对商贸服务业发展在规划选址、项目立项、建设用地供应、土地出让金、项目融资、规费减免等方面形成含金量较高的扶持政策。
二是建立政府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是针对限上商贸服务企业,从解决就业、税收贡献、企业诚信、投资规模、营业收入等方面科学制订科学量化评分体系,根据评分分值每年给予一定额度的'基金奖励,并纳入全市工业企业调控基金范围,进行资金扶持,支持商贸服务业做大做强。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和农村流通体系、流通信息化建设。
三是适时组建商贸服务业发展投资公司。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建商贸服务业发展投资公司,以商投公司为平台,整合资源,深化商贸服务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商贸服务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四是落实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商贸服务业应享受界于商业与工业之间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国家已出台的扶持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大落实力度。如减轻商贸服务业税收负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新办独立核算的旅游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税务部门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加大商贸服务业用地支持力度,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商贸服务业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商贸服务业各类用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用地发展商贸服务业(政策依据《省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五是建立高位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商务、发改、建设、规划、国土、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行业发展统筹,实施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办检查,形成联合互动机制,形成发展商贸服务业的合力。
一是建设几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中心。在正在建设的武穴城市广场、嘉和财富城、武穴百货购物广场的基础上,结合城东新区建设,在城东新区商贸服务区建设集都市休闲、旅游购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主要设置大中型购物中心、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为主的商业业态;以永宁商场拆迁改造为契机,建设武穴中心购物广场,同时将五金巷原有的18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与老政协、工商宿舍、建行宿舍危房改造相结合,连片开发,建成一座武穴市中心农副产品综合体。
二是引导特色商贸服务适度集聚。主要是将老城区的正街、居仁街进行升级改造,以服装、百货副食为主,打造成商业步行街;以二里半为中心,以现有万居乐建材市场为基础,向东面辐射,形成建材市场一条街;以新引进鄂东汽车广场为依托,建设汽车交易市场;将青林路、丁家巷改造升级为特色美食一条街;以江家林社区为中心,拟建粮油副食交易一条街,解决城中老财政局、老电力局附近粮油、副食交易脏乱的局面;将科技街、民主路北段改造为电子、软件、广告、中介等商务服务业一条街。
三是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如城东农贸市场、朱木桥社区农贸市场、二里半社区农贸市场,改造水果批发市场。清理整顿马路菜市场、占道菜市场,扶持社区开办家庭小型菜市场。构建武穴特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中心和粮棉油交易中心。
四是支持建设大型现代物流中心。着力构建武穴国际商贸物流城(城西凤凰路以西,规划占地1000亩,集物流、仓储于一体)、火车站工业园现代物流中心和二里半物流城。
五是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餐饮服务业,培育扶持一批餐饮大店、名店,积极推进早餐示范工程和中式快餐店建设。加快宾馆酒店建设,促进住宿业的结构调整,重点建设三星级以上酒店和经济快捷型连锁酒店。积极引导小型服务业,如修理、个体搬运业,规范管理,适度集聚,有序发展。
六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填补武穴电商空白。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扩大连锁经营的覆盖面。规范发展家政服务、会展业、再生资源回收、物业管理、经纪、租赁、咨询、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培育商贸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突破性发展镇村商贸服务业。
一是将农村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镇和乡村发展规划。把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作为公益性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如水利、教育、医疗、卫生等一样给予重点支持。
二是加强镇村商贸服务中心建设。引导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建设农家店。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强对乡镇市场的建设改造,发展和完善乡镇农贸市场及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力争三年内,全市每个镇处至少建设一家综合性商贸服务中心和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在市域副中心梅川镇建设一个10000平方米的综合购物广场,在花桥镇新区建设一个5000平方米的综合购物广场。
三是建设和完善农村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站,积极发展农民营销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以品牌为龙头,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着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合方式,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四是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力实施“新网工程”,构建“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中心店+村级店”的三级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大力发展“农超对接”、“林超对接”、“农校对接”等产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对村级物流配送终端给予扶持。发挥供销社和邮政等物流体系在农村的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农资下乡”配送和农产品进城配送服务。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监管。规划出台后,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建设。商贸服务业市场主体要按照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商务部门办理审批许可手续的前提下,方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严格按照市场布局、商贸网点规划建设,规范市场建设的内容,不得以市场建设之名,从事其它行业或领域的建设,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市市场管理中心在全面负责好市场的开发、建设、经营和招商工作的同时,分出一部份人员管理全市商贸市场,确保商贸服务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二是积极培植商贸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在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的基础上,做好培育、引导、扶持和规范工作,深入推进个体户转升企业。开展商贸限上企业增量行动,着力培植一批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商贸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注重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积极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以酬宾让利、换季购物、名优特新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努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四是深化商贸服务业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世界知名商贸企业入驻武穴。积极吸引省外大型企业投资,有序引导、鼓励外资以并购、收购、参股等方式参与商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经营。
一是通过旅游拉动。按照“一江一湖两山一大片”的武穴旅游发展思路,把握“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重点加大横岗山景区、仙姑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大策划打造和宣传力度,提高江(长江)湖(武山湖)山(横岗山和仙姑山)花(油菜花)桔(柑桔)的吸引力,集聚人流客流,拉动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通过环境驱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实行“520”模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全社会营造重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重点时期等商贸服务业市场整治工作,确保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安全可靠。
三是通过人气带动。通过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壮大城市发展总量,打造现代港口城市和综合实力强市,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吸引人气,集聚商气,推动商贸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三
新风采应该组织编写有自己品牌和地域特色的培训教材,靠教材进一步统一全省分中心的培训标准。如果教材编写质量高,既能作为人们自学家政技能的参考书,又能作为了解家政知识、美化家庭生活的收藏书,可以在书店上架公开销售,为公司提供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也等于变相为公司做了口碑宣传。新风采还应采购更多的家政教材和专业书籍,在各个分中心内建立“新风采巾帼书屋”,家政服务员工作空闲时可以在书屋读书自学,学完理论知识后再利用教具进行实践练习,互相交流切磋,增进感情和友谊,使她们愿意在新风采工作,真正把新风采建成从事家政服务女性的“坚强阵地”与“温暖之家”。
(二)参与制定家政行业标准。
除了编写培训教材,新风采还要参与制定家政行业标准。俗话说: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标准。掌握了行业标准,也就控制了市场和客户。如果新风采能够参与制定我省的家政行业标准,那么必然能够在省内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新风采应该实施标准化管理,尽早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完善产妇护理、育婴服务、养老护理、医院陪护等行业标准并促使其成为我省的地方标准。
(三)开发高端家政新岗位。
新风采可以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积极吸纳女大学生,建立新风采家教服务队伍,既可以形成新风采又一特色品牌,又能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一举两得。除了家教以外,还可以招收应往届医学类、教育类相关专业并有舞蹈、绘画、音乐或外语等特长的女大学生,把她们培训成为家庭育婴师,为客户提供婴幼儿学前教育服务,将幼儿早教和家政服务结合起来,抢占市场先机。以后还可以适时推出管家、家庭文秘、营养配餐师、婴幼儿生活指导师、婴幼儿早教测评师等一批面向高端需求的新型岗位,进一步拓宽家政市场。
(四)利用现代网络营销手段。
新风采要大胆利用现代网络营销手段。目前网上最时髦的话题是“网购”和“团购”,鉴于目前我国“80”后一代普遍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成为家政服务的消费重要群体,新风采可以利用年轻人熟悉网络喜爱网购的特点,抓紧时机进驻网购和团购网站,并与网站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发诸如网购“钟点工”、抢拍“保姆”、团购“月嫂”等新业务。
(五)大力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
新风采可以仿效妇女维权热线“12338”建立全省统一的家政,不管身在xx哪个城市,只要拿起电话,就能转接到所在地区的新风采分中心,方便客户咨询和订购服务。另外建议新风采在中央电视台、xx卫视、xx人民广播电台、xx日报、辽沈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制作专题和专版反复播放、刊发,并利用户外广告,移动通信的彩信、短信及3g网络新业务,公交车的巴士在线、车体广告,互联网的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电子邮箱、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即时通讯软件等多种应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大规模宣传造势,以提高新风采家政的曝光率和品牌知名度。
今年是“xx”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我省的家政服务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希望省新风采家政连锁中心在省妇联的正确领导和各市妇联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抓好经营管理,安置更多的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转移女性劳动力就业,把新风采打造成为市场份额高、管理运行优、社会信誉好的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为促进我省家政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四
为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助推工业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我县按照规划引导、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原则,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各项措施推进扎实有效,加强了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全面促进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
1、总量快速增长,发展主体不断壮大。随着存量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国家惠民政策的拉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入驻,以及对市场主体的全力服务,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迅猛。截止20xx年*xx月,我县新增商贸企业xx个,其中个体户xx个,法人企业xx个,全县商贸企业累计达到xx个,其中个体户xx个,法人企业xx个;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xx个以上,法人企业xx个以上。
2、经济贡献增大,主体地位不断提高。
20xx年我县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x%;20xx年我县批零住餐商贸企业共实现税收xx元,同比增长xx%;20xx年全县商贸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约xx万个,同比增长5%。商贸企业在财政增收、提供就业、居民致富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推动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增长,构建和谐远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品质明显提升,持续发展不断增强。
三是品牌创建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企业不断重视自身发展,加大对商贸流通品牌的创建力度,涌现了聚凤鸾、马婆等知名品牌商标;四是提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县国酒、鸣凤宾馆2家商贸企业已达到四星级标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拟建五星级标准企业项目1个,目前正顺利推进之中。五是知名零售企业不断入驻。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引进知名零售企业进驻我县,已成功引进中百仓储、雅斯、世纪华联等购物广场,即将引进武商集团、北山超市等知名零售企业。通过知名品牌的创建、大型企业的引进以及本主企业的提档升级、理念更新等举措,将为我县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更好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
全县商贸市场中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城乡市场呈现出以大型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为主业态的多样化、多业态共存的竞争新格局。在城镇,大型、较大型超市数家鼎立,服装、电器以专卖形式形成“一条街”的经营规模。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全县新建成商品配送中心xx家,日用品销售店xx家,农资销售点xx家。随着邮电通信业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网购消费规模正迅速扩张。这些市场的规模和经营品种与本地经济结构及生活消费水平相匹配、与交通状况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构成了信息通畅、网络齐全、品种繁多、供货及时的物流及销售系统,极大的满足了城乡居民需求,方便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一)制定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
20xx年,我县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共有包括实施商贸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商贸企业,鼓励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商贸企业的融资环境,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环境,加大商贸流通业品牌创建力度,加大商贸企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九项具体扶持政策。
(二)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
20xx年,市人民政府也出台《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共有包括完善政策规范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信贷资金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担保机构发展,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宽限延长出资期限,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健全企业信用制度,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搞好企业要素保障,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完善成长激励机制,强力推进治乱减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十九项具体扶持政策。
今年,我县也出台了从鼓励个人创业和集体创业、扶持科技人才创业,鼓励本地企业吸引外地企业来远安设立法人机构,鼓励企业在我县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加大金融支持,实施税收优惠,优化准入环境,强化创业培训,强化社会保障,支持农业市场主体加快发展,规范收费行为等十一个方面对发展市场主体给予扶持的政策。对于市县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县也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细化措施强化贯彻落实,有力确保了商贸流通业的更好发展。
一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根据《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对年度内新进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截止目前,我县共有限上企业xx家;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xx%。
二是专业市场发展卓有成效。根据政策,对新建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在xx万元以上商贸企业,在用地上,县政府按土地纯收益的30%支持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县级服务性收费按下限的30%收取。安泰建材市场在用地上享受到了该条扶持政策的建设资金xx万元。目前,星河水岸、鸣凤水岸、盛世广场、矿山设备专业市场以及聚凤鸾旧城改造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或前期准备中。
三是连锁经营发展成效显着。根据《意见》中对连锁企业新开设经营面积在xx平米以上的直营店,每开设xx家,给予一次性奖励xx万元。先后有宜昌万福超市、宜昌东方超市、世纪华联购物广场、聚凤鸾餐饮服务公司等共获得奖励资金xx万元。
四是商贸企业茁壮成长。根据《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实缴税金首次超过100万元、3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由县政府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对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按实际销售规模、缴税规模及增长幅度等主要指标进行“优强企业”评比活动,对“优强企业”,由县政府进行表彰。
(一)要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探索企业发展新思路。
各商贸流通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企业自身实际,正确审视企业的发展环境、重新定位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注重资源投入,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的选准项目、运作好项目,为企业谋求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
(二)强化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一是企业业主要带头学习。企业负责人要充分挥表率带动作用,培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二是要搭建学习平台。要积极为全体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创建学习平台,加强实践锻炼,满足干部员工的学习需要。三是要重视员工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专业化培训,重视与兄弟单位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升员工的胜任岗位能力和素质修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深厚的内生动力。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商品和服务,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等消费。
回顾以往,我们在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实干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全面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五
(一)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随着全区商贸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消费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需求仍延续平稳增长的势头,截至6月份,全区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9亿元,同比增长12.3%,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由于元旦、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带动下,各大型商场、超市看准节日消费,开展节日促销,营造出繁荣、喜庆的节日消费环境;二是商务主管部门及商贸流通企业贯彻落实保增长、促销费的政策目标,致力于保障居民消费安全,确保市场供应商品丰裕、质量提升;三是商务部门加大了商务综合执法力度,加强流通市场秩序整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酒类市场和肉禽类市场的专项重点整治,切实维护了正常的销售和流通秩序。
(二)市场供应井然有序。今年以来,区商务局重点抓企业市场供应,充分保障全区节日期间的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从春节至今,各类商品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其中蔬菜市场供应增加,价格明显回落,未来随着天气继续变暖,蔬菜价格仍有下降空间;鸡蛋价格春节后下降幅度达到14.89%,3月份开始有所上涨;牛肉、猪肉价格下降;小麦、玉米价格下降;食用油市场供给充足,价格同比下降9.34%;5月份以后各类蔬菜价格下降明显。
(三)商贸流通结构日趋完善。我区商贸流通业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科技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力争提升整体效益。一是电子商务产业异军突起。通过为电子商务主体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一些有条件、有实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得到了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作为全区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黄河三角洲石油化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今年以来营业额已达到65.3亿,服务类别涵盖了石油、化工、橡塑。石油装备、钢材、煤炭等行业,并已通过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审核。二是商贸餐饮业正在转型。我区一些大型的.商贸餐饮企业已逐步摆脱了高档奢华、铺张浪费的经营方式,为迎合自去年以来兴起的节约风潮,饭店等一些大型餐饮企业逐步发展了面向大众的经营模式,其投资建设的康辉快餐项目目前已在全区设立了多处分店。三是家电、住房、图书等大宗商品消费及文化类消费稳步增长,并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体。
二、商贸流通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区商贸流通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项目建设资金紧张。今年我区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紧张。市康惠快餐有限公司各项手续已经办理完毕,中央厨房已经建成,中心门店也已经完成几家,但由于缺少建设资金导致项目不能快速推进。华欧商贸城集聚区项目刚刚起步,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拉动我区社会消费整体水平,需要上级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二)社会消费基础薄弱。我区人口较少,消费能力差,同时商贸流通项目少,带动力差,缺少能够有效提升消费水平的大型商业网点。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仅有61家,与全市其他县区相比明显偏少。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核算指标体系中,经营收入可观的电子商务行业没有包括在内,客观上造成了我区社会消费指标统计数据的落后,建议上级部门予以考虑修改。
同时,全区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从去年年底开展以来,一些档次高、规模大的宾馆、酒店、饭馆营业收入严重下降,全区商贸餐饮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的提升。
三、今年全区消费发展趋势。
当前,我区商贸流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显著,流通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一是消费市场继续平稳增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一些刺激农村经济,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作用不断体现,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落实,农村消费水平有望继续提升。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望继续增强。旅游旺季即将到来,国庆黄金周、元旦春节期间的消费,对消费品市场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社会消费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同时,各大型商贸餐饮企业也在准备适时推出面向大众的餐饮服务项目,有望带动餐饮业的发展水平。三是电子商务将继续发展。随着我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十三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和省、市对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区电子商务产业所面临的法规不断健全、配套不断完善、技术日益成熟等难得的条件和机遇,我区电子商务产业必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具体对策及建议。
(一)继续抓好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全面抓好康惠快餐有限公司、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围绕项目建设需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健全手续、全程服务制、定期调度制,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并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确保重点项目尽早开工。
(二)促进主要商贸流通企业的带动辐射能力。继续实施骨干企业创建活动,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充分发挥银座购物广场店、胜大超市店等骨干商贸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连锁店、折扣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努力实现新型业态经营由中心城区向乡村延伸。积极围绕行业特点和重点企业,挖掘能够培育名牌企业的资源数量,在服务名牌上下大力气进行重点扶持,重点突破,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提高我区商贸服务业的影响力。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六
近年来,部分企业采取注册商贸企业的方法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事虚开专用发票活动,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等几个文件来规范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征收管理。然而,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些办法给相当部分新办商贸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就相关税收政策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办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初步探讨。
(一)对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实行分类管理违反了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现行政策规定,对于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大中型商贸企业,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货物购销合同或书面意向,有明确的货物购销渠道(供货企业证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180万元以上的新办商贸企业,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则要求要先按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待一年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后方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这样的政策规定不利于构建公平的税收环境,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更限制了小型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税收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不强。
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xx]37号文中规定小型商贸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1年内销售额达180万元后才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同时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在进行税务登记时,可直接进入辅导期,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但在国税发明电[20xx]62号文件中更正为只对具有一定规模、有固定场所、预计销售额达到180万元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以及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符合条件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下发国税函[20xx]1097号明确如何解决预缴税款占用企业资金问题,从以上三个文件可看出该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无连续性,常常在基层税务机关及纳税人强烈反映问题时,总局才下文明确,给人造成哪里有征管漏洞哪里堵漏感觉,难以反映税法的刚性及严肃性。
(三)认定政策较模糊,政策界定难度较大。
2、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xx]37号、国税发明电[20xx]51号及62号文件中规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预缴税款,但如果纳税人不需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只领用普通发票要不要按4%预缴税款总局文件中未明确,造成各地的执行过程中不一致。
(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xx]43号)中规定,凡年销售额超过180万元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必须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财务核算健全,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经企业申请,也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办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规定办理。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使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xx〕60号)规定免征增值税条件的,其销售废旧物资必须使用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对于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的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其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因此对其认定为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无实质意义,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需进行改进。
由于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门槛提高,使一大批商贸企业销售的商品无法进入增值税抵扣链。为此,税务机关应根据商贸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出既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又能将其经营活动全面纳入税务管理的管理措施,使尽可能多的商品能够进入增值税的抵扣链。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从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上入手,对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实行认定从宽,管理从严的原则,不断提高商贸企业征管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税收政策,放宽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政策趋于合理。建议总局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销售额标准,科学划分两类纳税人,将生产货物或提供劳务的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降为30万元,将批发、零售的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降为50万元。同时,还应对小型商贸企业的认定标准以及只领用普通发票的企业是否预缴税款等问题做出更明确的规定。
(二)严格执行现行增值税政策,促进税收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视为小规模纳税人,依照本条例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条例中第十四条所称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因此,对会计核算符合以上规定条件,销售额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无论其是小型商贸企业还是大中型商贸企业,应按上述法规规定允许直接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免因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存在导致企业不公平竞争,尽量避免产生税收歧视。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范商贸企业骗购发票及虚开发票,提高商贸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1、做好基础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建立企业日常监控管理动态台帐,逐户分析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使用情况与收入、纳税情况是否匹配,根据行业特点,加强国税机关内部及地税、工商之间的外部信息交流,实现对商贸企业的联合控管。
2、进行数据指标分析,搞好纳税评估。依托纳税评估管理系统,开展行业税收负担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的分析,发现指标异常的企业,列入评估对象,实时控管。
3、加大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加强对商企业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切实做到以查促管。
4、强化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对造成责任事故的税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等。
(四)完善现行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收政策,应将认定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实际权限下放给县级税务机关,并放宽认定条件,对切实符合条件的小型商贸企业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考虑到宏观调控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为缓解目前小企业资金压力,应取消增购发票按规定预缴税款的税收政策,以促进小企业发展壮大。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七
3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出台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促进其向规范的企业和公司方向发展”。为贯彻国家总局文件精神,我们在区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近年来,全区上下立足“跨越发展”这一目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与周边县区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把资金数额达到50万元以上,雇工8人以上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大户)标准。调查发现,全区13363户个体工商户中,有个体大户74户,资金数额最大的达500万元,最小的为50万元,雇工最多的达120人,最少的1人;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其中商品批发零售类12户,餐饮18户,洗浴7户、住宿6户、娱乐类13户,加工类18户。
二、个体工商大户不“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调查发现,这些个体大户从经营规模、场地、用工看,完全具备了开办私营企业的条件,但迟迟不愿升级为企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不合算,不愿升级转型为企业。个体户一旦注册成私营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一分钱也不能少缴,许多个体工商户认为转为私营企业不合算。二是有扶持,不想升级转型为企业。有关部门对个体户管理相对私营企业宽松,个体工商户不仅可以合理避费,在用工、财务、经营上全由老板一人说了算,省了不少“麻烦”。特别是9月1日全国停收“两费”后,一些商户经营规模、场地、用工完全达到了私营企业的标准,但坚决要求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三是怕风险,不敢升级转型为企业。一些个体工商户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担心转型为企业后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认为要不要升格为私营企业,应视业务、实力具体情况来定,只要政策允许,只要能赚到钱,个体户也没有必要升级。四是无推力,不去升级转型为企业。近年来,在如何引导个体工商大户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许多省市已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动员引导个体大户“转型升级”。但由于缺乏政府层面上的强有力领导和配套政策措施,致使个体大户升级转型为企业工作,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五是办理前置审批手续繁,市局指导意见规定,升级企业继续经营原个体工商户已取得前置审批许可项目的,申请人持企业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个体工商户拟升级设立企业的'证明书》和原前置审批许可文件及审批机关要求提交的有关申请材料等,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变更审批许可文件。对于个体户来说,要把所有前置审批许可项目一次性进行“升企”变更,存在较大的实际困难。
个体大户不愿“转型升级”,一是影响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大户得不到及时升级转型企业,不符合推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二是影响生产经营的公平竞争。个体大户一般无建帐强制要求,承担的税负较少,管理的投入较少,规范的要求较低。而私营企业经营成本相对较高,税负足额征收,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三是影响个体大户的扩大经营。个体户对经营风险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且不得转让或合资,经营风险大;部分行业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登记为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刷业管理条例》、《旅行社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条例规定,从事印刷业、旅行社、互联网上网服务、快递业务、房地产中介、物业管理、劳务派遣等行业必须登记为企业类型,禁止个体户进入;在融资方面,个体户与私营企业相比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三、引导个体工商大户“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一是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全面宣传。工商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快、范围广、更新方便的有利条件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确保公众对“转型升级”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二是要利用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平台进行转型宣传,在会员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创业发展”的活动,激励广大个体工商户扩大经营规模,规范自身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在监管中进行直面宣传。工商管理人员要利用直接接触管理相对人的有利条件,对个体大户进行不定期的走访或约谈,耐心讲解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有利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为管理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
(二)发挥职能,规范登记。一是要依法准入,规范登记。工商部门要严格登记条件,把好市场准入关。对拟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登记工作,对从业人员超过7人,具备开办企业、公司条件的要引导其办理企业、公司登记。二是要严格控制,防止回流。对工商部门“两费”停收后,有些私营企业、有限公司通过注销企业、公司之后再注册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要加强控制,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工作。三是要周密调查,重点引导。对年销售收入200万以上及雇工7人以上的生产型、服务型、商贸型个体工商户要重点做好“转型升级”登记引导工作。各职能部门对辖区内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要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转型升级”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要做到数量、规模、经营状况清楚,通过政策宣传、法规讲解、登记答疑等工作引导其自愿“转型升级”,办理变更登记。
(三)强化措施,服务转型。一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工商登记窗口要积极为办理转型的个体工商户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帮助办理”制度,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颁发营业执照;转型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可使用原企业名称。转型为公司制企业的,可以在原名称后加“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对个体工商户获得驰著名商标、“守重”企业等各种荣誉称号在转型后仍可延用;对转型后经营状况良好,商业信誉较高,连续3年无违反企业登记管理法规行为的实行免检(高危行业、食品行业除外)。二是要加大监管力度。工商部门对新登记的个体工商大户要进行实地审查,查看其经营规模,对符合“转型升级”条件的要进行积极引导。利用验照、检查等时机及时掌握个体工商大户从业人员、生产经营规模等相关情况,对符合开办企业条件的及时劝导其办理变更登记。三是要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严格禁止借转型之机,强制企业加入协会、学会,强行收取会费等行为;严格控制各类专项检查,限制重复检查,对于向私营企业吃拿卡要、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依法保护私营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四是要区别对待转型。“转型升级”引导工作要切合实际,不搞“一刀切”。对于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是目前还不具备“转型升级”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可以不纳入“转型升级”引导范围。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八
本次讨论学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进一步发展难题,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具有重大的意义,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源泉和思想武器,通过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
第一全力加快转型升级围绕工业园区,打造产业优势,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总量,扎实搞好招商引资及引进创新人才工作,转变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招大商、引巨资、引人才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定不移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加强和改进企业服务工作,支持和鼓励企业搞创新、创品牌、上规模,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
第二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把煤炭深加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企业。
第三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制。
二是供链创新,三是营销创新和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的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四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在土地方面,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定的年限出租,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在资金方面,各银行要加大对企业的投入,通过组织存款,拆借资金等方式,使得贷款的资金空间较大,富有调剂余地,保证足量的信贷资金来源,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电网改造。
第五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给企业减负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引导企业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放水养鱼,该减的减、该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免费分享创新对外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其中,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改、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的可喜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
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绝不能来得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更高水平、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资源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集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那些沿袭旧路勉强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借助研发、管理、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免费分享创新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了价值链高端,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受了颠覆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
至今,我市已有14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odm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
行动与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电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跳出单纯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深度挖掘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定价权,进而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突破路径,使企业以崭新的形象实现了行业晋位,更成为了新时期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转型,要靠先进工艺掌握主动。
技术改造是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尤其对传统产业来说,实施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无异于给老迈的行业肌体注射一针强心剂。我市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倍和1.5倍,总额和增速在珠三角各市都排名前列,技术改造已成为我市传统企业寻求突破的法宝利器。位于常平镇的东莞多宝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就是一间从中初尝了甜头的企业,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场,在美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更新方面多宝针织有着自己独到眼光和心得,从起,他们便陆续引进德国全自动电脑针织机1400余台,使企业设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实现电脑全自动化生产,一名工人可同时操作8台织机,单位产量是之前手织机的15倍。同时,该企业还投入200多万元免费分享创新对生产流程、工艺分析等领域进行系统完善,大大降低了单位生产能耗,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该企业的制造工艺水平保持世界同行业前列。正是由于多宝针织决策早,转型快,在传统行业发展疲软,不少企业主动压缩生产规模,谨慎接单的大背景下,该企业在国外市场上仍敢于拿较多的订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转型,要靠强势研发抢占高点。
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的核心就是要掌握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
经历金融危机后,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我市产业环节中技术创新的先天“贫血”已严重限制了加工贸易的转型步伐,要摆脱外界“制造车间”的刻板印象,必须恶补研发环节长期存在的空白。在政府10亿元转型资金的刺激鼓励下,,代表着东莞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举跃升至全省第二,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新增外资企业研发中心近200家,企业创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并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突出重围。
位于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回首生益科技的发展历程,无不烙下“技术新则企业兴”的痕迹。该企业早在上世纪就成立了由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每五年制定一次“技术发展纲要”,明确未来的研发方向和着力点,即便是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生益科技也义无反顾地将6%以上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中,而在产品环保化、短小化、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目前企业98%的产品为自主研发产品。
而正是基于如此执著的努力,生益科技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出愈发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实现利润3.86亿元,比增长了256%,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的覆铜板生产商。更为超前的是,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该企业还卓有远见地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为公司的安全经营、自由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保障,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去年该企业打赢了广东第一宗在美国维权的知识产权大案,迫使世界覆铜板行业第一巨头美国埃索拉公司向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动撤诉。目前,生益科技已提交国外专利申请10件,中国专利申请9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了60%,近三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5亿元。
(四)转型,要靠创意产品撬动市场。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免费分享创新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是工业化时代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危机后的东莞,不少有眼光的加工型企业已经开始试水创意经济,他们把创意、时尚等现代元素与传统产业优势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以创意驱动产品提升的新路径,也使企业发展获得了新动力。
落户石龙的泛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凭借创意产品异军突起的一个典型。泛蓝科技成立之初仅为一间家具代工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等传统弊病一度让企业步履维艰。在困难面前,企业敏锐地发现跨行业的产业整合也能成为一种产品创新,并大胆地认定电子与家具的创意组合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几年来,他们坚持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具有时尚潮流气息的新产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智慧电子家具的概念,首创了沙发音响产品,继而又马不停蹄地开发出音响椅、游戏椅、健康休闲椅等系列电子家具,极大丰富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泛蓝科技顺势而为,在拥有拳头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开拓自有品牌力度,自有品牌“aiv”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通过创意拉动产品升级,泛蓝科技已成功转型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自有技术的电子家具制造商。目前在国际电子家具市场,泛蓝科技以超过6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综合竞争力远超其他对手。
(五)转型,要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气。
后危机时代,企业经营者们越发感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生代工人日益提高的尊严诉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成为新时期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东莞长安品质电子制造厂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投产八年来,品质电子厂坚持突出“关爱员工”这一主题,推行人性化管理,将“爱心”融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媲美花园的厂区由多名员工分8组合作设计,从构思到摆设完全由员工自己完成,四栋宿舍大楼艺术化地将楼身涂成红、蓝、紫、绿四种颜色,分别以“软红香土、筚路蓝缕、紫气东来、绿野仙踪”冠名,平添一份文化韵味;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富足的精神生活,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他们着力为员工搭建进步平台,由专人帮员工设计规划职业生涯,鼓励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更为突出的是该企业不仅从大处着眼营造家的氛围,更从细微的生活小事着眼关爱员工,比如该企业有这样一个规定,员工家属来探亲,只免费分享创新要能证明家属关系,就可以在厂里免费吃住一个星期。这种人性化管理就像春雨润物一样,让员工感觉到了浓浓情意,找到了一种主人翁的尊严,更使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工作主动性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随着经济回暖,在加工贸易企业普遍又面临“招工难”尴尬的时候,品质电子厂却从没为找不到员工或员工不稳定而发愁,企业正是凭着这种先进的管理、优秀的员工以及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良,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引线框供应商,并先后荣获“东莞市青年文明社区”、“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篇十九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在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日渐兴起,以创造力、技术及才能等知识资源作为产业发展动力的“创意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20年间,创意产业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创意产业的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形成了创意农业。近年来,创意农业在我国京、沪、川等地也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一、知识经济的农业形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没有对“创意农业”统一的提法、严格的概念界定和评价指标,但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共识:创意农业是由创意产业拓展而来,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为依托,将科技、人文、个人创造力等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形成的知识经济的农业形态。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等四种经济形态,而创意农业正是知识经济形态中的农业发展模式。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有效融合,开辟了农业发展空间、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相较于传统农业的产业模式,创意农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功能多元的创意理念。
如德国提出“绿腰带项目”创意(即利用郊区资源,设计独特的创意农产品和休养娱乐场所),创造了优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法国提出将农业建设为绿色隔离带和城市景观创意,发挥调节城市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等作用;英国提出旅游农业创意,吸引城市消费者到农村旅游、度假和务农,优化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并在城市近郊的农林业地区,开发出科普、环保、青少年教育和培训场所等功能。
2、专业化系统化的农业设计。
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靠灵机一动的点子,而是需要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和设计开发作为支撑,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是创意农业的第二特征。传统农业是按照工业化模式把生产划分为研发密集单元和劳动密集单元,前者由少数专业人员完成,后者无需太多文化知识,通过简单劳动完成。而创意农业全产业链都是知识密集的,产前要进行创意、设计、研发,产中要进行专业管理,产后要进行技术加工和市场开发。如荷兰的花卉产业,产前设计开发是产业发展的战略核心,产中实施精准农业、信息农业和设施农业,产后进行专业服务、市场开发和品牌宣传,各环节都体现出创意农业知识密集的特征。
3、三次产业融合的产业链。
将第一产业的农产品生产,与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创意、设计、研发、销售有机融合,形成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延伸产业和衍生产业的全景产业链,是创意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又一特征。日本将这种全景产业链农业称为“第六产业”。荷兰以“创意”理念整合花卉业产业链:核心产业是花卉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支持产品设计研发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农业生产设备公司等;“配套产业”是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培训等;“延伸产业”是花卉业下游、服务企业生长的企业群,如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金融、推介企业;“衍生产业”是以花卉文化为要素投入的企业群,如玩具、服装、食品、纪念品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