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教案(优秀14篇)
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特点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如果你对教案的编写和使用还不太熟悉,可以参考下面的教案范文进行学习和借鉴。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搜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资料信息。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
3、语句要通顺,调理要清晰,内容要清楚明白。能适当的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整合大熊猫的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能恰当的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文从字顺,条理清晰地写作。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大熊猫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大熊猫的图片,交流搜集的大熊猫的信息。
同学们见过真的大熊猫吗?在哪见过?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教师讲述,明确任务: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节。
课我们从不同方面来介绍大熊猫,让我们通过交流多一些对它的了解认识。
出示交流的问题。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样子???门类?分布??食物??数量……。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提取信息的学习意识,为接下来的写作梳理提纲。】。
明确写作要求。
(1)整合信息,确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
(2)信息要准确,语句要通顺,内容要清楚,结构要完整。
(3)会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整合资料,自主写作。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教师随机抽取小组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评价,老师再补充评价,点拨指导。
二、组内互评,互改,教师巡视,相机关注指导。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互提升。】。
三、整理誊写。
板书设计:
整理信息。
学会使用说明方法。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二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文,写生字词。
学生自读文,预习讨论题。
制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时。
(一)导入:熊猫的图片。
(二)预习文。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文。
3.熟读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编写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文信息图。
(2)文结构。
第一部分: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三部分,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文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第二部分和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作为一般动物的概念,介绍了大熊猫生活习惯和繁殖情况之后,又特别介绍了大熊猫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价值是为一般到特殊的介绍方法。就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
(四)阅读提示,小组讨论:
本文1-7段主要是说明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哪些段落介绍了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3.大熊猫具有怎样的珍贵科学价值?
(五)感悟文,理解吸收。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文做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又多又详细。
3.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文,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4.准备辩论会:可以教师推荐论题,也可学生自主命题。
(1)推荐题目:是否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拯救大熊猫这一物种。
是否继续把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赠送出国。
(2)自主选择正反方,自荐或推选辩手、主持人等。
(3)各方收集资料,为辩论充分准备。
第二时。
1.充分准备辩论会:
(1)教室安排。
(2)辩论内容准备。
(3)主持、评委。等。
2.召开辩论会。
(1)主持人开场白。
(2)辩论。
(3)主持人结束语。
(4)评委宣布结果。
(1)日记:谈谈自己在这次辩论中的得失。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3)写倡议书:主题:保护野生动物。题目、内容、形式自定。
1.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2.办一期手抄报,画一些图片,介绍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3.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三
1.根据资料和问题提示,能抓住特点,介绍大熊猫,并能有顺序地写下来。
2.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继续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介绍得生动有趣,把你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2课时。
1.动物世界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鹦鹉会说话,大象会搬东西,萤火虫会引路,蚯蚓会松土……这些生活中奇妙的动物现象,相信你们也一定观察到了不少吧!
2.今天我们要来写一写一种动物,先来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呢?这种动物你了解多少呢?(课件出示2)。
“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3.是的,是大熊猫,你猜对了吗?同学们,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大熊猫。
1.(课件出示3:大熊猫图片)。
对于大熊猫,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4)。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哪些地方是白的,哪些地方是黑的?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国宝?
2.师随生的回答,在题目下板书:外形(样子);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板书:外形(样子)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
3.(课件出示5)。
(1)可以参考以上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围绕上面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2)学生上台说。
提示:说的同学要清楚、完整、流利;听的同学要专心、认真,想补充时要先举手。
(3)小组内说,互相提意见、补充,再推选代表上台说。
(4)组织学生参与评价。评价时,重鼓励,少批评。
提示:写得时候每段前面要空两格。
2.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
3.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要不需要补充新的内容。
4.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一下,对问题的解答是不是准确。
5.将学生的部分习作放在投影仪上,指导学生朗读、评价和修改。
师:谁来说说这篇习作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句子写得好?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哪些地方还要修改?(师在这个环节仍要重鼓励,抓住文中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6.在小组里读自己的习作,并让别人给你提提意见,再修改一下。
7.请小朋友为自己的习作配上好看的图画或图片。
【设计意图:书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板书设计】。
外形(样子)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
1.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国宝大熊猫》,指导孩子们根据问题提示和资料信息,以及课件出示的图片,先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让孩子们学会结合熊猫的样子、生活习性、被视为国宝等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出来。
2.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搜集资料的能力。
由于大家对大熊猫比较陌生,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写作前一定查找资料,了解透彻,才能把大熊猫介绍正确无误。
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资料外,其余的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四
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认识其生存状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重点、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突破:
两课时。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因为它的珍稀,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又因为它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所以它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的身份,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人类恣意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珍奇动物,已濒临灭绝的地步,像丹顶鹤、朱鹮、大熊猫等。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些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国宝—大熊猫》。(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
2、课前热身。
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文中说明次序的方法和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目标1、2。
目标3。
1、作者:叶永烈。2、字词的音、形、义。
阅读讨论。
2课时。
学习目标:
理清内容和结构,重点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可能回答:喜欢澳大利亚的树熊。喜欢南极的企鹅。我喜欢中国的大熊猫。)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其中李明同学特别喜爱大熊猫,那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可能回答:活泼可爱的动物。大熊猫毛色黑白相间。它走路懒洋洋的。它最爱吃竹子。大熊猫会爬树。)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释题。
1、作者:叶永烈。
2、释题:“大熊猫”点明说明对象。“国宝”点明说明重点。
“---”解释说明。
三、检查预习。
四、研析新课。
1、我们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标题中的“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你们能否从题目找出大熊猫的特点。(学生回答:是国宝。)国宝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大熊猫的珍贵。)。
很好!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那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
(学生回答:课文17小节中“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生齐声朗读后,学生回答)。
对,是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
2、结合学生回答,理清思路,列出提纲。(三大部分)。
3、同学们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这三个特点。(1—7段)。
(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点,然后举手)。
(学生可能回答:课文第6小节“大熊猫……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可以看出它体态可爱。
课文第4小节“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师: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学生可能回答:我认为这节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很生动。拟人和排比。“有时……有时……有时……”是排比手法,“悠然自得”,“漫不经心”“摇摇晃晃”是拟人的动作。)。
师:对。这些修辞手法把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五、小结。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学习与评价》和《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五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1.出示多媒体课件:大熊猫。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以及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还有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看到可爱的大熊猫,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4.这次习作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1.课件出示表现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画面。
2.出示课本中的图表。
3.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要围绕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或其他问题介绍大熊猫。
(2)写作时可参考教材图表中提供的'材料,也可以再查找其他资料。
(3)写完后注意修改,同学之间可以互评。
1.明确要求,拓展思路。认真阅读需要解答的问题,明确习作的内容,抓住大熊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描写。
2.搜集资料,选择材料。描写大熊猫的外形特点,要仔细看它的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什么样的。描写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要抓住它怎样吃食、怎样游戏、怎样睡觉等来写。
3.突出重点,表达心情。描写大熊猫的样子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它的活动情况,要侧重于动态描写。按照从静态到动态,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就能把习作写得清楚、细致、感人。在描写大熊猫的时候,也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4.细致描写,条理清晰。描写大熊猫时,要细致描写,认真刻画。特别是在描写它的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它的活动情景。
在描写时一定要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全篇文章怎样组合。把这些想好之后再动笔,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自己反复朗读,进行修改。
3.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改。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1.查找资料,围绕提的问题写。
2.自评、互评习作。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六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动物王国里面,动物们都在进行着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去瞧一瞧吗?—— (课件:各种动物活动图片)
2.看到这么多的动物,你们喜欢吗?(喜欢)那今天我们这节作文课就来写一种动物——大熊猫,大熊猫被称为我国的国宝。(板书:国宝大熊猫)
二、交流资料,了解熊猫。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熊猫的有关资料,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
2.分类展示小组搜集的资料。(预设)
(1)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的分类一直有争议,不过近年来比较趋向于将大熊猫独立出来,因为大熊猫和现存的其他物种都有较大的差异。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四川省北部,陕西省南部和甘肃省南部的山区。
(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中国独有,数量稀少,在1000只以下,属于我国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稀有的珍贵动物,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百分之一,而且成活率很低。
3.谈话引导交流:怎样把这些零碎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内容连贯的作文呢?(学生自由交流。)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资料了解了大熊猫,通过阅读例文掌握了写作技巧,这节课我们阅读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习作。
二、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1.独立阅读课本94页习作要求和有关资料。
2.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审题: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国宝大熊猫,属于状物文。描写大熊猫的性格特点时,可以恰当地使用中心句,先概括地写一写他们的性格,再在后面的自然段中分别加以叙述,这样的话,文章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2)选材: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很多,能选择写的范围很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要作为选择的主要材料。
(3)立意:我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就是通过自己和动物的交往(动物园观察),以及对有趣的事情的描述,在字里行间自然真挚地流露出来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人。
(4)技法:描写动物,首先要突出它的外形特征;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指它的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抓住这些方面细致描写,才能将它们描写得惟妙惟肖;动物虽然不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思想”变化,这样适当运用比拟,文中的动物才会更逼真。
4.课件出示:技巧口诀歌
介绍动物有要点,外形习性是重点。
描写特点抓外形,总分说明条理清。
联系生活写习性,吃睡玩爬和叫鸣。
生活细节要具体,写出特性有感情。
动物和人是朋友,友好相处莫惊扰。
保护动物是美德,和谐相处好境界。
三、提出要求,完成初稿。
1.提出要求:
(1)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
(3)还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写一件具体的事)。
(4)给文章“化个妆”(加入一些修辞方法完善句子,加入一些动静结合完善段落,加入一些结构形式例如:过渡句,首尾呼应等,完善文章。)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3.阅读自己写完的习作,看看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四、互相交流,进行修改。
1.指名让学生上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来评一评。教师注意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
2.出示习作评分要求,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习作评分要求:
慧眼小神童:观察仔细,能比较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神笔小作家: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生动,能按照一定顺序形象、具体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动作情态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儿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修改,对修改自己或别人文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4.集体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交流的重点是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补充。最后把自己认为修改好的习作读上几遍,读出感情来,各自把修好的习作工整抄在习作本上。
五、习作展品。
评选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专栏里进行展品。
[教学板书]
抓住主要特点,合理安排顺序。
列举典型事例,突出主要习性。
巧妙使用词语,表达真情实感。
动静合理搭配,描写具体细致。
巧用修辞方法,内容形象生动。
注意前后照应,做到首尾连贯。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是写国宝大熊猫,这个内容是学生乐于交流,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非常少,课前让学生搜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是弥补这一缺陷的主要途径(要条件可以让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大熊猫),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大熊猫,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情感。阅读并分析例文,让同学们再次体会描写小动物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七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1.出示多媒体课件:大熊猫。
2.教师介绍大熊猫。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以及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还有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看到可爱的大熊猫,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4.这次习作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1.课件出示表现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画面。
2.出示课本中的图表。
3.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要围绕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或其他问题介绍大熊猫。
(2)写作时可参考教材图表中提供的材料,也可以再查找其他资料。
(3)写完后注意修改,同学之间可以互评。
1.明确要求,拓展思路。认真阅读需要解答的问题,明确习作的内容,抓住大熊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描写。
2.搜集资料,选择材料。描写大熊猫的外形特点,要仔细看它的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什么样的。描写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要抓住它怎样吃食、怎样游戏、怎样睡觉等来写。
3.突出重点,表达心情。描写大熊猫的样子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它的活动情况,要侧重于动态描写。按照从静态到动态,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就能把习作写得清楚、细致、感人。在描写大熊猫的时候,也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4.细致描写,条理清晰。描写大熊猫时,要细致描写,认真刻画。特别是在描写它的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它的活动情景。
在描写时一定要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全篇文章怎样组合。把这些想好之后再动笔,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试写初稿,修改完善。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自己反复朗读,进行修改。
3.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改。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国宝大熊猫
1.查找资料,围绕提的问题写。
2.自评、互评习作。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八
你可知道,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吗?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它吧!
你们知道为什么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吗?因为大熊猫不仅可爱,还因为它只生活在我们国家,而且数量非常稀少。而且在2万5千年以前,森林里到处都有熊猫的踪迹,可现在只能在四川、甘肃和陕西海拔1500-3200米的森林地区才能看见。且野生大熊猫数量已经不足1000只了。
大熊猫吃东西的样子更可爱。记得又一次,妈妈带我去动物园里的熊猫馆,那里有好多大熊猫,有的在树上谁在懒觉,有的在相互搏斗嬉戏,还有的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我心想:竹子那么硬,它们怎么咬得动呢?后来,我看了科普书才知道,它们原来是肉食动物,只是因为行动缓慢,捕捉不到食物,才逐渐演化成以竹子为主食的素食动物。它的肠子不像牛和羊等草食动物那么长,所以吃下去的竹子往往并没有完全消化就被排了出来,因此为了维持身体能量,它几乎每天不是睡觉就是在吃东西。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吃10-14公斤的竹子。
这么可爱的大熊猫,你们难道会不喜欢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九
“长得胖乎乎的,穿一件黑白相间的毛绒外套,还戴着一副墨镜。虽然是食肉目,却最爱吃竹子。”你们猜猜,它是谁?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长得非常可爱。你看它毛茸茸、圆滚滚的,是不是非常憨态可掬。它全身黑白分明,但并非真正的黑色,也不是纯白色,而是黑中带褐、白里透黄;它的脑袋圆圆的,眼睛周围有一圈黑眼圈,就像没睡好觉似的;它的四肢粗壮,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而成,学名叫“桡侧籽骨”,与其他五趾配合使用,就能对握住竹子、爬树等动作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大熊猫的玩相很逗。你瞧,它慢吞吞地以内八字走到了一棵大树下,然后把自己胖胖的身体缩成一个圆圆的球,再翻了一个跟头,来到了一棵最低的枝桠前,只见它立起了自己笨重的身体,两只前爪抓在了这棵枝桠上,然后双脚一缩,挂在枝桠上做起了单杠运动。五六秒后,突然传来“咚”地一声,大熊猫掉了下来,枝桠断裂了。本以为它会很害羞,但没想到它居然捡起断裂的枝桠,玩起了“扮演孙悟空”的游戏。瞧它那神气活现的样子,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大熊猫的吃相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它首先将一根长长的竹子握在手中,再用嘴巴撕去外面的皮,只留下里面鲜嫩多汁的部分,接着舒舒服服地坐在大树下,抱起竹子就开始大快朵颐起来。吃到高兴处,居然还翘起了二郎腿,嘴巴里也哼唧哼唧的,好像在说:“好吃,好吃,真好吃!”
现存的大熊猫数量已经很少了,因为它们的环境、食物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让我们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吧!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十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也被称为“活化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憨态可掬的吧!
大熊猫有着一对毛茸茸的小耳朵,黑白相间的皮毛,两只黑宝石似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短短的尾巴,可爱极了。
大熊猫其实以前并不叫大熊猫,而是叫猫熊。那时候,重庆的博物馆展出熊猫的标本,牌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猫熊”两个字。因为那时大家都习惯从右往左读,当时的记者一不小心读成了熊猫,这名字又传遍了全世界。人们只好将错就错,把猫熊改成了熊猫。
可能有人会问,大熊猫那么喜欢吃竹子,是不是猫科动物?不是的,因为大熊猫以前也是食肉的,只是因为它们生活在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大型的食肉动物很少,也没有残尸剩首供它们食用,所以只能以竹子来维持生命。后来代代相传,就成了依竹而生。
可爱的大熊猫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大多数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它们喜欢平躺、侧躺、俯卧,毫不在意自己的睡相。睡醒了,它们就变身为调皮的小孩,一会儿三下五除二地爬上大树,一会儿兴致勃勃地在草地上打滚,滚得浑身脏兮兮的。它们还爱粘人,有时候喝瓶奶也要人抱着才肯乖乖地喝。
为什么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呢?因为熊猫是中国独有的,主要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四川等地区,并且数量稀少。全世界的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它们生育的方式又特别原始,一只熊猫从出生到长大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还不容易存活,所以熊猫特别稀有。
我非常喜欢我们的,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保护它们,不要去伤害它们哦!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十一
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认识其生存状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3、举行辩论会,讨论大熊猫的生存繁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国宝"的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也可以让学生描绘一下大熊猫的特征。(只要抓住特征就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一起关注关心大熊猫。
二、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
1、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突破: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趣导入。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因为它的珍稀,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又因为它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所以它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的身份,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但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提高了人类生活品质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人类恣意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许多珍奇动物,已濒临灭绝的地步,像丹顶鹤、朱鹮、大熊猫等。因此,对于初一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些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国宝—大熊猫》。(板书课题、作者、体裁)。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
2、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文中说明次序的方法和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3。
基础知识:1、作者:叶永烈。2、字词的音、形、义。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理清内容和结构,重点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可能回答:喜欢澳大利亚的树熊。喜欢南极的企鹅。我喜欢中国的大熊猫。)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其中李明同学特别喜爱大熊猫,那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可能回答:活泼可爱的动物。大熊猫毛色黑白相间。它走路懒洋洋的。它最爱吃竹子。大熊猫会爬树。)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文,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释题。
1、作者:叶永烈。
2、释题:“大熊猫”点明说明对象。“国宝”点明说明重点。
“---”解释说明。
三、检查预习。
四、研析新课。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
(生齐声朗读后,学生回答)。
对,是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 。
2、结合学生回答,理清思路,列出提纲。(三大部分)。
3、同学们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这三个特点。(1—7段)。
(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点,然后举手)。
课文第4小节“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师: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师:对。这些修辞手法把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五、小结。
六、作业:1、抄写词语。2、《学习与评价》和《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十二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观看大熊猫,激趣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大熊猫。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以及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还有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看到可爱的大熊猫,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3.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4.这次习作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二、捕捉信息,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表现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画面。
2.出示课本中的图表。
3.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要围绕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或其他问题介绍大熊猫。
(2)写作时可参考教材图表中提供的材料,也可以再查找其他资料。
(3)写完后注意修改,同学之间可以互评。
三、教师点拨,指导习作。
1.明确要求,拓展思路。认真阅读需要解答的问题,明确习作的内容,抓住大熊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描写。
2.搜集资料,选择材料。描写大熊猫的外形特点,要仔细看它的头部、尾部、颜色、四肢是什么样的。描写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要抓住它怎样吃食、怎样游戏、怎样睡觉等来写。
3.突出重点,表达心情。描写大熊猫的样子要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它的活动情况,要侧重于动态描写。按照从静态到动态,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就能把习作写得清楚、细致、感人。在描写大熊猫的时候,也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4.细致描写,条理清晰。描写大熊猫时,要细致描写,认真刻画。特别是在描写它的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它的活动情景。
在描写时一定要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全篇文章怎样组合。把这些想好之后再动笔,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试写初稿,修改完善。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自己反复朗读,进行修改。
3.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改。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1.查找资料,围绕提的问题写。
2.自评、互评习作。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十三
学习目标:感悟二、三部分,体会其珍贵和稀有,增强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1、字词。2复述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读第8节,思考:大熊猫受宠爱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习惯于人工饲养?
3、小结。
三、学习第三部分。
自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它被称为“活化石”?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总结:(1)中心。(2)写作特色(顺序和语言)。
五、拓展延伸。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位代表作笔录。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的设想很有创意,相信若干年后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国宝”大熊猫也一定会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六、作业:1、探究与练习。2、《学习与评价》。3、预习下一课。
国宝大熊猫教案篇十四
好!请几位同学找找文中有哪些字、词的读音应尤为注意。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讨论)。
(生齐声朗读后,学生回答)。
对,是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的特点使大熊猫很珍贵。
(师边概括边板书)。
(二)同学们再思考思考,前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这三个特点。
(学生快速在文中找,并作圈点,然后举手)。
课文第4小节“大熊猫……摇摇晃晃在草地上玩耍”,也可看出它体态可爱。)。
师:第4小节的确把大熊猫写得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这节中作者如何来写熊猫体态可爱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划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位代表作笔录。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设想很有创意,相信若干年后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国宝”大熊猫也一定会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