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模板18篇)
写一份总结是对我们过去所做努力的肯定和回顾。总结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清晰地传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提升。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一
现阶段国内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房地产政策深入改革,给房地产企业都带来较大挑战。通过控制成本就成为房地产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环节,房地产企业利润是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额。
我国正通过多种手段来控制市场房价,房地产企业不能通过销售收入来实现经济效益,成本控制就成为了最有效的选择途径,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减少费用支出,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
2.1房地产实行成本控制保证其生存和发展。
房地产首先要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去,然后才能谋求发展,这是任何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企业的“收”和“支”大体平衡,支出可由收入弥补。支出得到节约,企业积累相应增加,这是房地产企业实行现代成本控制要达到的新要求,它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2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成本控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想要取胜,其重要武器是低成本,而企业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是实行成本控制。
2.3可以促进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髙。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能保障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对改进和提髙企业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1对成本控制存在错误的认识。
我们只有极少数的房地产企业实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全面成本控制,其它大部分企业都还没有实行。很多房地产企业存在错误的认识,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其它阶段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不大;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提供材料和设备是最重要的成本构成。
3.2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是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由于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相对滞后,这种核算体制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相对缺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不能对症下药,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企业成本。
3.3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很多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处于粗放状态,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十分有限。有些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成本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形同虚设,一些房地产企业没有相对应的部门岗位职责与权利,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不公,受罚不服。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给以后的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房地产企业的责任权利相结合是否有力是职工所关心的。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二
摘要:成本控制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盈利,不论怎样类型的企业都应当关注其成本管理工作。在机械设备日常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部分陈旧、老化的机械设备甚至会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本文将对机械设备使用、维护中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合适的策略节约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关键词:设备选购;成本核算制度;施工机械。
近些年我国在施工及工厂产业链运转中机械设备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机械设备为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与此同时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工作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机械设备成本控制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探究、分析出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很好地节约成本,帮助企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经营效益。
1提高设备成本重视程度,全面开展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工程建设要求的提高,机械化施工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工程项目中,通过各种类型的施工机械的应用,有效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施工的规范性、精确性,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设计要求[1]。施工机械作为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管理情况也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必须要提高设备成本重视程度,从设备购置(建造)开始到报废处置均要做好各项费用的管理工作。例如在工程开始阶段,可以参照和以前施工条件、结构相似的工程,利用成本评估方式分析得出需要预测的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以便购买适合工程使用的产品设备;在设备的使用上要注意设备性能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增加额外成本;及时报废维修成本过高的机械设备等。通过全面落实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为企业发展中机械设备更新、施工成本制定等提供有效的经验支撑,促进施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2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为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良好的制度能够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规范,保证企业的运作活动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成本控制依据过于简单和表面化会导致部分企业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企业很有必要设立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具体如下:
3增强设备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培训、考核。
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者、管理者均是人,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在相关人员的管理上,包括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施工机械设备相关员工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培训和考核两方面:
(1)要制定出完善的业务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中微机技术、电液控制技术等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类技术较为先进,要想用好、管好、保养好这些机械,发挥机械效率、控制机械使用成本,则必须保证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机械设备的技术特性、使用性能等,实现科学操作、维修养护与管理。
(2)定期培训,包括短期集中培训、分期轮训等方式,主要是根据员工实际工作需要,按职务层次确定培训内容,以业务知识为主,根据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发展需要,更新员工知识体系,通过培训要求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提升,实践能力增强;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具备必要保养、维修能力,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机械原理、构造、性能、用途,会操作、维修、排除故障;维修人员则是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技术要求、质量标准、验收规范,会拆检、组装、调试、鉴定。
(3)在员工的薪酬方面,应制定出完善的的绩效考核制度,让薪酬与绩效挂钩,多劳多得,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及时淘汰落后设备,增加工程所需的关键设备。
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闲置设备要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率。
(1)建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操作性强的分析调查的.规范流程,将单位所有的机械设备都纳入监控的范围内,监察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运作状况,一旦发现设备老化、性能异化时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及时淘汰落后设备,这样就能够避免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浪费。
(2)在设备的选购上也应当把好关,按照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机械设备,确保设备选型的科学、合理。在保证减少设备老化带来损失现象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因为选购的设备不适用而导致的闲置浪费现象。及时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能够保证企业保证其生产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及生产任务,同时也能杜绝因为设备老化而导致施工、生产停工的现象发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影响着生产任务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细节决定成败,机械设备在一个企业的生产链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对其成本进行管理能促使企业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付红霞.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张昱.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浅析[j].工业设计,2015(08):89~90.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三
现阶段,国外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慢慢成型,很多企业都了解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现阶段有很多的施工企业都将控制施工项目成本作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项目的经营活动中,如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需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1国外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存在很多成本控制上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程建设发展,下面我们来重点了解。
1.1市场因素变动过快。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快速变动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尤其是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施工工人的工资标准、施工队伍还是原材料上都在进行不断的变化,甚至有些连工程项目和施工条件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1]。因为目前市场上各种因素的不断改变,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不少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控制成本的难度大大增大。所以要求项目成本控制也能随着市场因素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变化。
1.2成本控制方法选择不当。
在建设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现阶段有很多建设企业所选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不当,造成成本控制的效果不是很好,而如何正确的'选择成本控制方法,首先必须要对围绕盈利进行选择,不要仅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考虑,这样选择出来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一定成本上会造成成本控制难度的大大增加,最后有可能造成成本控制工作失败[2]。
1.3成本控制标准不当。
在现阶段,一般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基本都通过市场行为对建设施工队伍进行选择,而市场行为也就是常说的招投标。因为一般的竞标价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压的非常低,如果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时把竞标价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那么建设企业就会因此形成较大压力,甚至有时还会因成本的原因导致很多机会白白丧失掉,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建设企业的压力。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四
在传统的石化物流管理和采购管理当中,物料的采购、运送等需要通过复杂繁琐的各部门协同调度工作,如果部门间协调力不足,很容易出现责权分配不清等复杂问题。利用erp系统很轻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将erp系统统一规划入物资装备部门,通过该部门统筹帷幄的现代化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的责任划分,明确责任的主体。erp系统在采购管理模块(mm)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石化产业的此模块大致包含三个小模块:一是预配购物料信息模块;二是采购管理;三是供应商管理。在前文已经讲到erp系统在供应商选择式优化,然而在预配购计划与采购计划中,其作用也是相当显著的,可以有效集成mm模块内的`生产计划,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以明确的数据分析得出最为优越的预采购计划或是采购计划,有效的调动了可用资源,降低了库存并压缩了成本。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价格的透明化管理,减少了传统购置中的人为性及随意性,确保增值环节处于受控状态。这样一来不仅高效的整合了可用资源,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利用率,并且通过物料需求综合平衡的功能,宏观控制了各业务需求计划平衡统一且科学的采购决策,规范了采购模块框架,运用强有力的计划力及内部控制力,实现了对预选供应商的控制,有效的强化了石化采购管理的有效性,高效性。
3结语。
erp系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因此详细了解其运作流程及其与企业各个层面的运作关系,才能够更好的达成erp系统同企业内外层面的整合,为企业的利益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当然erp系统毕竟只是辅助系统,人为的干涉对其运作效率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在运用类似erp这样的高质高效的管理系统时,也要注意培养企业员工实际的操作力及执行力,确保erp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协调运作力,进而达成增长企业利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能.基于erp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毕海花.中小制造企业采购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
[3]在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2).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五
所谓建筑经济发展,就是在建筑过程中,随之产生的经济费用的使用情况,若想要能够很好地控制其发展态势,就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
从目前我国建筑经济成本控制情况分析,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管理者提高意识,找到症结之处,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分析情况,具体问题具体措施,从而体现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本文通过对具体建筑经济的大环境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当中的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提高措施,希望微薄之论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多的管理者能够意识到控制成本管理的重要之处。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施工企业方面就必须提高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管理者在分析企业自身经济发展情况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成本管理的问题,并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对西方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借鉴学习,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成本预测也在为投标服务,通过成本预测,估计出企业在该项目中的成本进行投标。但现在各企业为竞标而打价格战的现象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各竞标企业为中标竞相压低投标价格。这一方面大大影响了各投标企业的现实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低于正常价格的中标价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二、成本控制具体操作。
(一)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由于投标方与招标方目标的不同,其实质上是两方通过对各自利益的权衡尽力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博弈过程。而且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在可预计的将来也将呈卖方市场。作为施工方,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中求得长久的生存,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当加强项目前期预算管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成本,并尝试新工艺新技术,不为中标而过低报价。另一方面,稳步调整企业战略,适应微利保本的行业环境,在此期间把握机遇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最核心的阶段。对于施工阶段的管理应当从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施工有关人员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管理。施工人员方面,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必要的管理技能,从技术上深入管理工程成本,并能够处理工程复杂的人际关系以保证各部工作顺利进行。材料方面应当做好内控制度,尽量做到材料的价格、用量的标准化,防止采购、施工、管理人员、浪费、管理不善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机械设备主要应当做好永久性设备及施工设备的租赁或者购买安排的采购、维修保养等工作。施工方法方面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对传统工艺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具体、精细、周全,在保证正常工程进度上能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等,同时,应当稳步、适当引入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环境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拉动国内需求,国务院以国发[2012]19号文件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境产业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应当将更多的环境因素考虑进来。
(三)结算阶段。
最后的结算阶段是否有正确完整的工程结算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故在此阶段应当做到仔细检查各种资料是否完整,对存在问题的单据进行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下,中标价经各种变更及其它费用的调整形成最终结算额。故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分析,对结算中发现的如材料价格、数量、采购价等如存在的重大的问题要仔细查明原因。
三、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成本分析不够。
就国内企业整体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没有对成本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成本追踪。成本追踪是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能够追根溯源,查清发生成本的原因,以判断其成本发生的合理性,防止被列入项目成本预算的成本费用被无效率使用或浪费。第二,成本诊断。成本诊断指对成本发生与预算不一致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二)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现在在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一些对成本管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成本管理是企业各个部门应当协同完成的任务,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技术人员负责的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负责的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负责的材料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都与工程成本有莫大的关系,在企业,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意味着成本的发生,企业追求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大利润最大化。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分工协作。基于此,我们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宣传成本管理思想,使中层管理者及员工了解成本控制计划。第二,进行成本监督。企业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真正发挥了效力需要通过监督进行保证。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成本控制不成体系。
当前大多工程项目是由项目经理负责制,而有的项目经理是不重视成本管理的,企业在施工前只是由项目小组汇报工程实施情况,没有明确的权利责任关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立成本控制体系对于项目工程管理在有效激励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选择合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目前项目管理和施工企业管理应该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选择好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将是至关重要的。第二,理解和整合全过程施工项目管理业务链。对于一个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每项工作需要哪些前提条件才能开始,这些前提条件是哪项工作或哪几项工作的结果,同时此项工作又产生哪些结果,产生的结果又作为哪项工作或哪几项工作的开始条件。项目工作只有置于它的制约之下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严金海.中国的房价与地价:理论、实证和政策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
[2]胡晓斌.浅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陕西建筑,2010(10).
[3]王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建筑,2008(10).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七
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控制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内涵要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资本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服务成本等非物质产品成本,在市场上才能使企业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立于不败之地。
4.2加强先进的成本控制技术的运用。
房地产企业的整体控制水平体现在清单报价模式,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消耗成本是定额模式下的预算成本,可由分部分项反映得到;工程量清单是一种计价模式,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和与国际惯例接轨。
各单位对于工程数量相同的同一个建设项目,具有的价格却不相同,这对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差异有充分的反映,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充分提高,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清单计价模式。
4.3实施全过程的项目成本控制。
决策阶段,策划书的关键内容就是项目成本的控制方案。对整个投资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做出充奋分析和判断,包括经济形势、土地开发支出、前期工程预算、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成本以及不可预见费等多个方面。
设计阶段,重点就是降低建筑安装成本。完善工程项目设计招投标制度,加强技术沟通,实行限额设计。
招投标阶段,加强对招投标工作各环节的监控,避免决策失误。严格、审核单位的经济状况,避免鱼目混珠行为,加强对标底的审核,避免一些投标单位盲目低价给工程结算带来的困难。在施工阶段应主要是控制建筑材料和设备的成本,按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施工,节省施工成本。
4.4加强房地产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和集中管理。
房地产企业应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追踪和监督项目各环节发生的各项支出,分析预算与实际的差异,以利于预算部门掌握整个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便于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4.5加强合同管理。
加强合同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强合同的严密性,有效减少合同纠纷,避免施工索赔,最终达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应严格控制合同的变更,如施工条件变更或进度的变更等,即使有变更也应按变更合同程序办事,及时办理增减预算,健全合同履约跟踪检查制度,提高合同履约率,尽量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严格审核承包商的索赔要求,按合同办事,避免产生投资失控。
5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企业本身带有盈利性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发展,面临着竞争和挑战。建筑企业实行经济成本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建筑企业内部的整体管理上,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也其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经济成本管理能使建筑企业在竞争中不被淘汰,我国建筑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八
一是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够使经济发展效率不断加快,使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而在公路运输中经济发展给其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动力,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为了使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能够持续下去,交通单位需要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工作扎实做好。
二是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能够很好的衡量出一个区域甚至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而交通运输经济严重影响着区域整体的发展,另外,高度发展的经济给交通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当前形势下急需建立一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简单一点的说,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工作做好以后,能够使资源得到节约,使环境得到保护,使交通运输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是交通运输业的存在与发展不但影响着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建设,而且影响着微观层面的人民生产生活。在经济建设与生产生活中,交通运输是最为依赖的要素之一,主要原因是如果交通不够便利,资源周转的就比较缓慢,那么资源的共享范围就比较小,可以说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已经成为重要支柱,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交通运输经济。当前新的形势下,社会对交通运输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主要原因是交通運输行业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经济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已成为另一个重要指标。现如今,科学技术成为社会上最为先进的生产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现代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也给科技所渗透,所以,要顺这个趋势而动,需要在交通运输行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内在意义。
在交通运输中,有三个主要问题影响着行业发展。一是交通运输设备,二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三是交通运输管理。所以,通过对交通运输问题的分析能够实现和增强对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解,为了使交通运输问题得到解决,使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使交通运输资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进而大幅的提升交通运输业物环节的水平。举例来说,为了使交通运输设施的养护水平得到提高,能够对科学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交通运输行业便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3r原则为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发展广泛应用的原则,该原则的有效利用能够使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发展得到促进,使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循环再生等手段得到综合利用。相比于传统的那种粗放式、短暂性的具体资源利用形式而言,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所使用的方式具有集约式和长期性,它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资源,防止资源被大量的浪费,从而使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加大,另外它不但能够使资源得到节约,而且能够使交通运输设施的经久耐用性方面得到增强,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二次利用交通运输资源能够大大提升运输设施的利用效率,有效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同时就能够大大延长交通运输资源的使用寿命。资源复用能力的提高是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的关键所在。再这里,3r原则的引入能够发挥交通运输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具体采用3r原则中的哪一个,还需要认真分析具体的问题,根据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发展中发展情况的不同确定3r原则的应用。通常来说,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獭量化原则为常用的原则;在交通运输工具中,回收再利用与循环再生这种相互组合的原则为常用的原则;在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与服务中,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再利用是常用的原则。
三、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关键。
(一)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减量化。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想要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首先要认真规划和布局基础设施设备,从而实现科学的布局和合理的规划,对不同种类运输方式之间的连接点进行强化,能够系统的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资源,使交通运输资源的共享性不断增强,使交通运输网络和交通运输体系得到有效完善,同时加大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国土资源。
2.交通设施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对交通设施结构优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和环节就是公路比重的努力提高,从国土资源粗放化的利用逐渐转变为土地资源集约型的利用,使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效提高;逐渐淘汰分散化、小型化的传统通运输装备,不断加大大型运输车辆的发展速度,使运输的标准性得到增强,从而起到对高速公路的结构优化调整的目的,使交通运输资源的`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在交通运输工程中,要确保建设项目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较长的使用工期。想要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做好,提升交通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基础保障。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在设计与建造交通运输设施中严格根据相关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将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建设工艺和技术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对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比如,高强度混凝土、耐腐蚀钢材等施工材料与公路的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要严格要求。
4.做好工程养护。想要将工程养护工作做好,工程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是基础和前提,将要公路的养护机制建立健全,认真分析具体问题,严格惩治超载超速运输车辆,加大管理力度,避免路面受到较大的损害,对路面的养护措施的研究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5.交通设施建设材料的合理选择。在对交通设施建设材料进行选取和购买过程中,绿色材料为优先考虑的。在我国的交通设施建设中,大部分采购人员具有较低的素质,没有丰富的经验,只对安全性比较重视,完全对建设材料的环保性有所忽略,而实际上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样重要,需要对二者都有所兼顾,尽量避免出现偏瘫。另外,需要对交通设施建设材料节约愀行综合考虑,避免在运输和使用过程当中材料出现的浪费现象。与此同时,需要对可循环建设材料加大运用力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低碳原则严格遵循。具体来说,沥青路面具有较强的可再生性,因此在路面建设时可对沥青路面优先考虑,另外,大量的废水和废料会在路面建设过程中产生,施工单位需要对这些废弃品的再利用价值加强重视,努力实现二次利用。
(二)交通运输兼统管理服务资源循环再生。
想要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管理服务资源的循环再生,需要做好两方面。一是将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不断拓宽,将先进的的科学技术添加在平台中,实现资源的大范围共享和公用;二是加强对道路的规划在交通运输中注人生态性,从而使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发展得到促进。
(三)升级优化交通运输装备。
一是交通运输装备的节能与环保。为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同时为了使资源得到节约,使环境得到保护,需要在运输装备优化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投人力度,对高速动车和新客运站机进行规划建设,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增强,装修和改造原有的车站使其将崭新的一面展现给人们,有效提升了运输站的整体效果和档次,另外,在改造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时对低碳环保、绿色节约的原则和理念进行严格遵循,比如,针对汽车来说,减少使用汽油等具有较大污染的资源能源,使其变为电力等对环境有较小污染且可再生的资源的使用;针对于火车来说,照片灯可以全部换成节能灯,减少使用白炽灯,不仅能够节约用电,而且能够为乘客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相符合。
二是交通运输装备的再利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撑对各类废旧汽车的回收再利用,并且及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对废弃轮胎回收再利用不断加大了研究力度,使汽车能够用得上回收再利用的废旧轮胎,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在对汽车外壳、汽车发动机等方面的回收再利用加大研究力度,力争在未来让回收再利用理念在各行各业得到推广。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行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够与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能够紧踉经济发展盼步伐,为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如果交通运输行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就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想要使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相适应,需要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其中,从而实现交通运输和经济的的协调发展,同时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时引进,对管理方式加强创新,从而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得到缩小,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九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因此,应用价值工程,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即研究在提高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功能,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之中。
长期以来,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把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分成两个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更把提高质量看成是技术部门的职责,而把降低成本则看成是财务部的职责。由于这两个部门的分工不同,业务要求不同,因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会不同。例如:技术部门为了提高质量往往不惜工本,而财务部门为了降低成本又很少考虑保证质量的需要。通过价值工程的应用,则能使产量与质量、质量与成本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统一。
由于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数据,也涉及到许多技术部门(如设计、施工、质量等)和经济部门(如预算、劳动、材料、财会等)。因此,在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申,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把有关部门组织起来,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价值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关于价值工程的定义,尽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都大同小异。比较简单的定义应该是: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把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因此,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用)。
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
上述公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另一方面,又提示产品的生产者和作业的提供者,可从下列途径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
(1)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2)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4)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5)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为了对上述公式中的价值、功能和成本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需要说明如下:。
(1)价值不是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理解的,而是从价值的功能角度出发,表现为功能与成本之比。
(2)功能是一种产品或作业所担负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这里有一个观念间题,专门用户购置产品或作业,并非购买产品或作业的本身,“而是购买它所具有的必要功能。如果功能过全、过高,必然会导致成本费用提高,而超过必要功能的部分用户并不需要,这就会造成功能过剩;反之,又会造成功能不足。
(3)公式中的成本,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产品寿命周期的成本。例如: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应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保修期结束,其寿命周期成本也应包括这期间的全部成本。
(二)价值工程的核心---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这就是:在项目设计时,要在对产品或作业进行结构分析的同时,还要对产品或作业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必要功能和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工程概算);在项目施工时,也要在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现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施工预算)。
(三)价值工程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在应用价值工程时,必须有一个组织系统,把备专业人员(如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材料供应、财务成本等)组织起来,发挥集体力量,利用集体智慧来进行,方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在项目建设中,把价值工程活动同质量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根据价值工程的工作标准,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施工项目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对象选择。
价值工程的应用对象和需要分析的问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从下列三方面来考虑:。
(1)设计方面:如设计标准是否过高,设计内容中有无不必要的功能,等等;。
(3)成本方面:主要是寻我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应选择价值量大的工程进行重点分析。
2.组织价值工程小组。
价值工程小组的建立,要根据选定的对象来组织。可在项目经理部组织,也可在班组中组织,还可上下结合起来组织。
3.制订工作计划。
价值工程的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预期目标、小组成员及分工、开展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分析阶段。
收集资料。
(2)技术资料:含项目的设计文件、地质勘探资料以及用料的规格和质量等;。
(3)经济资料:如项目的随工图预算、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和工、料、机费用的价恪等;。
(4)业主单位意见:如业主单位对项目建设的使用要求等。
2.功能分析。
即对项目实体进行系统的功能分析,如分析项目的每个部位、每个分项工程,甚至每道工序在项目施工中的作用。
3.功能评价。
即对工序、分项工程、部位进行功能评价,求出其成本和价值,
备考资料。
(三)方案创新和评价阶段。
提出改进方案。
目的是寻找有无其他方法能实现这项功能,如混凝土工程有无新的配合比或掺用附加剂,深基础工程有无不同的开挖方法等。
2.评价改进方案。
主要是对提出的改进方案,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来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新方案的成本和功能值。
3.选择最优方案。
即根据改进方案的评价,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四)实验与验收阶段。
(1)提出新方案,报送项目经理审批,有的还要得到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甚至业主的认可。
(2)实施新方案,并对新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
(3)进行成果验收和总结。
由于价值工程扩大了成本控制的工作范围,从控制项目的寿命周期费用出发,应结合施工,研究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探索有无改进的可能性。具体地说,就是应用价值工程,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关系,以提高项目的价值系数;同时,通过价值分析来发现并消除工程设计中的不必要功能,达到降低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
乍看起来,这样的价值工程工作,”对施工项目并没有太多的益处,甚至还会因为降低,投资而减少工程收入。如遇这种情况,可以事先取得业主的谅解和认可,对投资节约额实行比例分成。一般情况下,只要不降低项目建设的必要功能,业主是乐意接受的。
(一)对工程设计进行价值分析的必要性。
(1)通过对工程设计进行分析的价值工程活动,可以更加明确业主单位的要求,更加熟悉设计要求、结构特点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从而更利于施工方案的制订,更能得心应手地组织和控制项目施工。(2)通过价值工程活动,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用户节约投资,提高功能,降低寿命周期成本,从而赢得业主的信任。大大有利于甲乙双方关系的和谐与协作;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通过对工程设计进行分析的价值工程活动,对提高项目组织的素质,改善内部组织管理,降低不合理消耗等,也有积极的直接影响。
(二)确定价值工程活动对象。
结合价值工程活动,制订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1)通过价值工程活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施工方法。
(2)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3)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机械设备选型,确定最合适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如:机械要选择功能相同、台班费最低或台班费相同、功能最高的机械;模板,要联系结构特点,在组合钢模、大钢模、滑模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
(4)通过价值工程活动,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对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行分析,以确定最节约的材料采购方案和运输方案,以及最合理的材料储备。
(三)案例。
某施工项目的价值工程活动及其成果如下:。
1.制定提高价值的方案。
根据用户对项目建设的要求,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制定提高价值的最佳方案,即在满足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2.绘制功能系统图。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确定功能目标,绘制功能系统图。
3.计算功能比重因子。
根据上述功能在分部工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原始数据由技术部门提供),计算各种功能在分部工程中的比重。
4.修正功能比重。
5.计算功能系数功能系数=分部工程得分数/施工项目总得分数。
根据分部工程功能作用分析表和功能作用修正表提供的数据,计算各分部工程的功铑系数。
6.计算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成本系数=分部工程预算成本/总成本。
7.确定价值分析的对象,制定政迸措施。
凡价值系数小于l者,均可作为价值改进对象,诊断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8.成果验收和总结通过以上价值工程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不仅实现了主体结构和装饰工程的满足功能、降低成本、提高价值的目的,而且促进了所有分部工程的技术和经济管理,使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从总体上提高了一步。
(2)促进了技术进步。如:。
1)推广sj83卡具式硬架支模新工艺;。
2)使用“四合一”混凝土新级配;。
3)推广se-l环氧树脂水溶性涂料和喷涂新工艺等:不仅提高了工效,加快了进度,又降低了消耗。
(3)提高了经济效益。根据该施工项目的竣工成本分析,与施工图预算对比,共计节约水泥4it、钢材4・14t、木材l9m3、砂石578t、统一砖4・50万块,节约金额17万元,降低成本9・2%。
(4)赢得了社会信誉。
1)用户满意;。
2)在优质工程评比竞赛中获得系统内第一名。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
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变化,以往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没有办法有效适应现今建筑企业发展,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经济管理模式落后表现在建筑企业对于员工缺乏相应的培训,因此,建筑经济管理有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有待提升。建筑资金管理的水平,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现今,一些建筑企业在施工的时候,存在重复建设和过度浪费的情况,降低了企业工作效率,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1.2建筑企业的资金筹集能力不足。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其施工项目工期比较长,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注入巨额的资金,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倘若建筑企业没有良好的资金筹集能力,会造成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出现脱节的情况,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不利于建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进行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因此,资金建设的有效管理存在难度。
1.3正式施工前需提前支付建设资金。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规模比较大,施工工期比较长,在正式施工前,需提前支付建设的资金,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不足或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筑企业都需要有效管理建设资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2.1完善成本控制的`组织保证体系。
首先,建立科学的成本决策机制体系是合理制定成本控制政策并有效执行成本控制措施的重要基础。企业成本控制的决策人员构成应由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和行业内的著名专家共同组成,除此之外,决策小组成员要有能够识别判断出施工项目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经过科学的分析以及合理的预测,制定出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的能力。其次,要健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负责统筹全局,协调财务、人事等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有条不紊地完成好各自的职责。整个管理体系不仅应根据规定的要求,有效控制事前及事中的项目成本,还要依据成本控制目标,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计划方案,这不仅仅是一份详细的书面材料,更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能够据此落实执行计划的行动指南,需将各项指标分解开来,使之与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相对应。最后,再合理的机制如果得不到切实有效地执行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需要成本控制的执行主体,包括现场负责人、施工人员以及负责领取材料的工作人员等,都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为目标,将成本投入、支出的控制执行工作严格负责到位。
设计阶段的经济成本控制是经济成本控制的第一环节,项目设计的技术手段和经济效果对项目成本影响最大。每个部分的设计都与项目规模的设计、施工复杂性、施工过程等有关,这些是影响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经济是决定项目成本的关键。另外,采购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由设计人员控制,当工程造价满足工程质量、进度和时间约束时,应优化设计成本,降低工程造价。良好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功能和技术的设计上,而且还应反映经济管理的成本,在满足建筑设计技术和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最低的设计成本。
采购成本的控制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起点,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管理,建筑企业是否建立良好的采购管理制度是影响企业经济成本以及总承包商利益的基础。采购部门需根据监测施工现场的材料消耗情况,综合分析市场供求趋势,考虑建筑工地和材料库存的具体情况,准确科学计划最佳采购数量、最佳采购时间和最佳采购方式,最大程度减少资本占用限度。制定适当的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保证适当的价格,购买必要数量的建筑材料,确保整个企业获得材料供应总成本最小化。
当前,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过分注重成本控制而忽视工程质量,从而增加由于质量未达标付出的高额费用,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降低企业的社会效益。如为降低成本而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降低质量的行为,不仅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还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地降低工程成本,尽可能地实现一步到位,且在发展过程中紧密关注新的工艺和新材料,加强对新工艺材料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因此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必须不断监测施工的进度,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安全进行,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案,以避免延误施工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采取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控制的水平,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防止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2.5新技术的应用。
(1)bim技术在建筑施工成本造价的控制中起的应用价值。它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能有效地增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该技术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bim技术本身对数据具有高效的处理能力,准确且快速。它还可以把工程的造价人员从传统的、繁琐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促使施工企业对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调整。bim技术具有的多维度建筑模型,在建筑施工方面实现了动态监控,使得对建筑施工成本造价的控制更具精细化。(2)bim技术的智能化在建筑施工成本造价的控制方面起的作用。bim技术具有的数据资料库能根据工程量计算出施工工期。建筑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能依据bim技术所提供的相关的数据资料做科学化施工。这样不但能及时对建筑施工的成本造价进行分析,提高其施工的效率。而且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更科学合理地对建筑施工的成本造价进行控制。(3)bim技术可利用相关数据库的人工、材料、机械用量信息,为施工过程提供资源安排计划,对施工进度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用量合理使用,有效进行调配,从而增加经济效益。总而言之,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愈加迅速,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也随之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能够在机遇和危机并存的新形势下取得关键竞争优势,在建筑行业脱颖而出,保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成本控制是越来越多建筑施工企业所关心的焦点,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兆仁.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要点和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01:160.
[3]王鑫.民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控制要点分析[j].门窗,2014,05:333.
[5]候建军.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析[j].江西建材,,04:241+244.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一
新农村建设项目是重要载体,能否实现项目建设科学有效管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项目管理好了,人心所向、利国利民,项目管理不好就会弱化民生改善,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新农村建设省补项目设立以来,梅河口市能够按照省办的要求,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抓住节点,严格把关,务求实效,对新农村省补项目进行规范管理,操作过程中在抓法上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选村申报节点,把好项目准入关。
根据《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精神,我市省级重点村按照点面结合、集中连片原则选点布局,重点向国省公路沿线和旅游线路的行政村倾斜;向村屯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倾斜;向村三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行政村倾斜;向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的行政村倾斜。省级重点村的确定,严格履行村例会、乡镇预报、市新农村办核实、省办审批四项程序。在申报过程中,坚持“三会、一公开、两核验”工作法。先由村党支部会、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将决议在村里公示7天,确定无异议后上报所属乡镇。所属乡镇通过实地查验确定切实可行后报送市新农村办;市新农村办会同市财政局进行实地复验合格后,报送省新农村办待批。这种方法,既避免了重点村选定不合民意、不切实际的盲目性,也为省补项目顺利启动和有序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施工建设节点,把好工程质量关。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项目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为全面做好新农村项目建设工作,我市建立了项目建设预决算、招投标、工程监理、跟踪检查等制度。建设项目开工前,由重点村聘请资质部门做出项目预算,报请市财政局进行评审;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聘请资质部门做出项目决算。重点村所有项目全部履行招投标手续。由重点村出具预算评审报告及相关材料到市政府采购办或选定的招投标公司统一招标,竞标公司中标后要在网上公示三周后确定无异议,方可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市新农村办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点村村民代表组织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项目建设的.受益农户对工程质量进行主动监督;有条件的乡镇还聘请了有资质的单位或部门对项目实施第三方监督。以上方式,有效封堵了工程质量方面容易出现的漏洞,使新农村省补项目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三、抓住检查验收节点,把好建设规模关。
新农村建设省补项目实行村、乡(镇)、市、省办四级验收制度。建设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做出项目决算,报请市财政局进行决算评审,评审完成后,村项目建设监督小组按照施工方和村里签订的工程合同或协议对项目的工期、质量、特别是建设规模等完成情况首先进行自验,如实填写村级项目验收单,自验合格后,由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提出复验申请,所在乡镇验收合格后,形成项目验收报告,向市新农村办和市财政局提请总体验收,市新农办、市财政局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验收时,在对工程进行实地认定和测量的基础上,查验项目建设的相关材料。包括项目预决算报告,招标书、投标书、项目实施期间的工程监理记录,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影像资料等。验收完成后,重点村要将项目建设的所有资料归档立卷,同时上报市新农村办备份。市新农村办出具验收报告,报请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建设现场核查。通过采取“四级”联动的验收办法,保证了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杜绝了串项、改项、建设数量不足、异地建设等现象。
四、抓住资金运作节点,把好拨付使用关。
五、抓住建后管理节点,把好设施维护关。
市委、市政府把省级重点村基础设施建后维护作为新农村建设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年春秋两季环境整治动员会上,市领导都对这项工作进行重点强调。要求对破损的围墙、大门、边沟、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对歪斜的路灯杆进行扶正,对掉漆脱落的墙栏进行喷涂,对设施上的小广告和污渍进行彻底清除。各乡镇都安排专人主抓和落实这项工作。通过强化基础设施维护,既美化了环境,又确保了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发挥效益,同时还避免了一些重复建设。
梅河口市通过项目的科学管理、资金的规范使用等措施办法,实现了省补项目100%开工建设,100%保证工程质量,100%按期完成,100%拨付建设资金,100%交付使用的五个100%预期目标,强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二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对下一个施工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从上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看,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是成本管理中应着重抓好的两个关键环节。
2.1成本预测的概念及其作用。
通过项目施工成本预测,可为施工企业经营决策和项目管理部编制成本计划等提供依据。
成本预测是投标决策的依据:成本预测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成本预测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不常提到,而实际上人们往往不知不觉中会用到。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时或中标施工时都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工程成本进行估计,这种估计实际上是一种预测,其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是,如果想要更加准确而有效的预测施工项目成本,仅靠经验的估计是很难做到,必须运用科学的系统的预测方法,才能使其在工程经营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项目成本预测中常用回归预测法、量本利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预测,下面结合实例简述回归预测法的应用。
对客观存在的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测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求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从而进行推算和预测,称为回归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称之为回归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物价波动不大时期内的成本预测,对于价格波动大的,要进行价格口径换算。具体应用如下。
2.2.1案例。
a公司在某市投标承建某开发区的一条新建道路(以下简称k工程),主体是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面积为26400平方米,工期为2月至197月。在投标之前,公司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该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成本的预测和分析。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军力的不断提升,军工科研单位承研的科研项目急剧增多,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军工科研单位面临的成本管理压力也在逐渐增大,主要表现为“增产”与“增收”不匹配、繁重的科研压力和现有的成本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军工科研单位得自身特点基础上,对研发、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梳理,并提出合理建议和思考,以期对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管理有所参考。
一、军工科研单位的业务特点。
(三)军工科研单位的客户主要为各武器装备使用部门,保密性强,按计划指令进行研制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先有客户再有产品的经营模式,不存在市场风险。而也正是因为其这一特点,导致军工科研单位的产品没有公允市场价格,目前常见的定价模式是招投标时客户直接定价,或者先签订暂定价,待研制成功后通过审价的模式确定最终成交价格,这也与一般企业的经营模式显著不同。
(一)成本意识淡薄。军工科研单位是伴随着我党、我国一起建立和成长的单位,其发展速度和领域也与同期的综合国力和基本政策息息相关,这就造成了经营过程中的“政治因素”重于“市场因素”,无论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都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为首要目标,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进行研发,这一思维导向直接导致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成本意识淡薄,重项目研发而轻成本管理。即使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理念仍根深蒂固。
(二)习惯性高耗费决策。指令性任务的最大特点是对产品质量和交付时间有严格规定,在这种压力下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习惯于高耗费决策,主要表现在:1、论证和方案设计阶段,在新研技术和继承性技术的划分过程中,为刻意突出研发项目的创新性,存在过度设计和过度研发的现象,同时在继承性技术的选用方面,直接选用已有的高配置技术积累满足低参数指标需求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另外,在自研和外包外协的划分过程中,为保证项目进度,部分单位存在将不需要或者不允许外包外协的模块或者设备外包外协给其他单位,这在增加了科研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本单位技术空心化,无意中培养了竞争对手,价格也会受制于人;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后续的联试、测试及交付使用过程中,50%以上的质量问题都出现在外包外协部分,造成了较高的售后服务成本和质量成本;2、研发过程中元器件选型时,由于军工科研单位对新型元器件的选用和采购流程比较复杂,审批手续也比较繁琐,而已经使用过的元器件审批手续相对简单,所以科研人员在元器件选型时,会优先选用已经使用过的或者常用的元器件,而这些元器的性能和规格往往高于本次研制项目所需,造成科研成本的浪费;3、验证阶段的联试、测试和交付使用保障环节,科研单位往往派驻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以便随时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这在提高保军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科研单位人力成本的增加,所以选用合适的技术人员来平衡保障需求和人力成本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科研单位目前的'常用做法是“谁设计谁保障”,或者派驻级别较高的技术人员参与保障服务或者问题归零,而售后人员的技术能力有限或者参与度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预算编制流程有待优化。军工科研单位种类多、批量小、技术复杂的产品特点,使得各项目之间的成本构成和同一项目不同研发阶段的成本构成差异较大,加之新研项目的研制风险和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未来支出预测的准确性较差,这都给基于历史数据的项目预算带来很大障碍;另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对科研项目的技术特点和经费构成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数据的准确性甄别能力不足,往往只能在总体数据的层面进行宏观的把控,执行过程中实际支出与预算金额差异较大。导致基于成本预算的成本控制难以实现或者流于形式。
(四)新形势下军工科研单位的成本压力持续增大。目前大多军工科研单位都属于事业单位,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住房补贴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改制完成后上述补贴收入和优惠政策很可能会取消,在单位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少了净利润,若要保持目前的业绩指标,则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本管理水平;另外根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对军品价格的定价模式从“事后定价”向“事前控制”转变,从“单一定价模式”向“多种定价模式”转变、从“个别成本计价”向“社会平均成本计价”的思路转变,对企业尤其是竞争性采购范围的企业而言,未来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本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如研发过程中出现较多人、财、物的浪费或者研发失败,就意味着本单位承担了额外的管理成本,市场竞争中无疑会处于不利地位。
本文所提及的关键控制点是指研发、试生产过程中该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或者该环节不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影响或者决定了后续人力、物力投入的环节。对这些关键控制点的梳理和分解,有助于我们理清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为后续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积极与客户沟通,确保外部输入的准确性。
在项目的论证和方案设计阶段,工作重点在于搜集市场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明确主要技术指标的同时,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并测算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支出。该阶段对项目总体成本影响较大的环节有两个:一是准确搜集客户需求信息并持续跟踪,确保项目外部输入更改时能够及时反馈到项目组。这是现阶段军工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的,军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反映到科研单位就是军工科研项目技术指标的更新调整,甚至同一项目不同批次产品之间的功能性能和技术指标都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市场人员及时获取客户需求的调整信息,减少方案更改带来的成本损失;二是准确分解分配客户需求,制定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优方案,据美军相关统计,方案阶段发生的成本只占10%-20%,其内容却决定了项目90%以上的生命周期成本,这一数据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军工行业的成本特点,所以在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评审的基础上,建立项目方案经济性评审制度,对总体方案技术路径的经济性、成本与收入的匹配性进行评价,并作为总体方案选择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用测算成本控制项目产品的规格设计,区分继承性技术和新研技术,并分类细化成本测算,若技术方案、研制标的等内容发生变更,应根据影响程度重新进行方案经济性评价。
(二)加强采购环节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外购元器件、外购成品和外包外协基本占据了型号项目60%-80%成本,该部分支出不可避免,但合理筹划和优化采购流程可以压缩该部分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遵循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和产品化的设计原则,在不拔高选购材料标准的基础上,优先选用成熟技术、成熟选材,减少非标项目的比重;其次,外购元器件和外购成品的采购环节,除战略供应商之外,积极引导和培育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消除独家供货,同时开展精细化采购管理,依据科研生产计划,科学确定经济库存量和经济采购量,合理组织采购时间和采购批次。对由于科研任务取消或者变更导致的已采购元器件的积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与供应商协商处理解决,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尽量在不同项目间进行比对,符合指标要求的优选推介使用,尽量避免元器件长期闲置或者报废的情况;再者,严格控制外包外协的内容,实行外包外协合同评审制度,对外包外协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可行性论证,对不能外包外协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软件等,再难也要自己公关解决,防止科研产品技术成果空心化,也可以规避采购价格受制于人的风险,有效监督和控制外包外协成本。
(三)优化人岗匹配,降低人力成本。
对军工科研单位而言,技术人员是其最宝贵的财富,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合适的事情配备合适级别和数量人,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这在研制阶段和售后保障阶段尤为重要。
研制阶段不仅仅是技术方案的执行阶段,更是研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技术方案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技术人员极大地人力投入。在目前的研发体制下,尤其在重点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各军工科研单位为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往往不计成本的投入人力资源,在保证项目进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另外在联试、测试、交付保障及售后服务环节也是一样,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成本意识不足和缺乏标准规范造成的。
建立人力资源分级制度,明确标准研发项目的岗位配置,将人员投入流程形成标准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高配人员投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在交付保障和售后服务环节,提高售后保障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错误发生,也可以降低研发人员在保障性工作方面的投入。具体而言:加强对售后人员的培训,使售后人员在生产环节就开始介入,有助于提高其服务水平,节约维修成本;另外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充分了解外场情况的基础上,选派合适的人到场,可以避免维修保障服务劳而无功,对于客户较为集中或者产品使用量比较大的重点工程项目,可以设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工作点,派驻技术人员常住外场服务,节约外场服务差旅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售后服务的及时有效性。
(四)建立成本管理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成本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研制任务的前提下,军工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往往弱化了对项目成本的关注和管理。要改善这一状况,本文认为,在加强对技术人员成本理念培训的基础上,以项目或者项目组为单位对每个项目的收入、成本情况进行精细化核算,并对核算结果进行考核和奖惩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也是军工科研单位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趋势。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四
如何在不动人的情况下,打造企业的核心团队?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许多企业多年的心病。然而,在泽亚企管辅导过的一些企业中,我们却真实的看到,这绝不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也确实非常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谈的“人”是指在企业整个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又不利于企业核心团队打造的人。这些人一般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不动人”与打造核心团队是一对矛盾。“不动人”就有可能给核心团队的打造形成阻力,甚至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动人”又会引起动荡,动摇军心。泽亚企管了服务过的企业在团队打造方面的经验,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
一、统一认识,形成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
思想认识、方向不统一,管理人员再有执行力,再有创新,也很难成功。有个著名的实验,把四头强壮无比的牛用绳子绑在一个瓶子上,然后用鲜美的青草诱引它们分别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前进,四头牛使尽所有的力气,最后直至筋疲力尽,瓶子都没离开过原来的位置。这个例子说明了统一认识、统一方向的重要性。国内著名企业海尔就非常注重统一认识,如在收购安徽黄山电视机厂时,为了统一认识,专门组织员工停产讨论了三天,思想统一了才开始生产。只有统一认识,统一方向,各相关部门所形成的“合力”才会达到最大化,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抓住每个人的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心理需求,只是需求层次不同而已,有的需求侧重于物质层面,有的则侧重于精神层面。因此,老板、管理者要分析下属的心理需求,对症下药。对于管理变革中的“刺头”,既要打压更要安抚。对管理变革影响较大的“刺头”可通过换岗、削权等方式减小其不利影响,同时也要注意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其心理需求。在泽亚企管负责的一个项目中,有这样的“刺头”,其因能力有限,被公司从计划部调往生产车间,虽为平调,但有情绪,在企业的管理变革中有意唱反调、消极应付。后经了解,此人之所以有情绪主要原因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抓住这个心理需求后,项目组老师对症下药,正好“5s”工作刚开始,多年未处理过的呆滞物料急需处理,于是马上成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并在大会上宣布任命此人担任组长,给足其面子。经过这样一个动作,此人一反常态,不仅从之前的低迷状态中解脱出来,还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诸如这样的例子,在泽亚企管服务的项目中十分常见,就是这些巧妙的方式,他完成了企业核心团队的调整,并为之后成功打造企业核心团队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三、借力打力,充分利用部门、工序相互制约这把利剑。
在泽亚企管项目运作中多次用到“借力打力”这个词,必不可少的强调部门、工序相互制约这个名词,并会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不厌其烦的讲解这个问题,直到大家都懂为止。这是一把利剑,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古人也告诫我们“力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只有部门、工序间相互制约起来,相互监督起来,才会充分暴露问题,才能打破“一团和气”、重人情的企业文化,同时,老板、管理者才能有的放矢,把精力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
四、重奖轻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所有的'激励手段中,奖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对中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它通过对比形成反差,能调动员工朝我们希望营造的方向努力。如果在奖励方面加大筹码,如奖金是罚款的两倍,就大大增强了奖金的正面激励作用。在这样的巨大反差中,企业通过奖与罚,形成一个鲜明的行为导向。这一招在很多中小私企中极为见效,泽亚企管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中小私企老板因各种原因往往只注重罚款,而忽视了奖励。只罚不奖,不但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员工反而更为反感,不愿去改正或改进,甚至会故意重犯,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管理者进入了罚款管理恶性循环的怪圈。
2.企业缺乏一个合理、操作性强的奖罚机制,没有统一、公平的标准。一方面,管理高层,尤其是老板,奖罚的随意性很大,想罚就罚,想奖就奖,没有一个明确的奖罚机制。中国人做事崇尚师出有名,不论国事还是家事,都要名正言顺,如战争,打战前都要先发表檄文或者打个旗号,以示正义。同样,奖罚也是一样的道理,若随意性很强,就很难做到名正言顺。另一方面,奖罚完全凭感觉,凭主管想象,没有依据和标准。没有标准,没有依据,就会降低奖励的公平性,甚至可能与期望效果相反。
3.老板、管理者不讲信用,开“空头支票”,只许诺,不兑现。这也是奖惩措施难以见效的原因。事前,老板、管理者会给属下、员工承诺,完成目标、办好事情会给什么奖励,而事后,员工完成了目标,办好了事情,此时老板、管理者早把承诺给忘了,员工的积极性严重收到伤害。这样的事情多了,老板、管理者以后的安排、承诺,自然就没人相信,没人去努力了。
以上几点是泽亚企管在管理咨询中打造企业核心团队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体会,但始终觉得打造稳定高效的核心团队绝不止这些,“打造团队无定法,取得成效才是真”。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五
本文全面的介绍了电网经济运行的经济效益,系统的论证了电网经济运行的措施,希望能让读者从中得到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的用电量和用电强度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程度,当然,由于其中不合理的电网结构、电网调度、变压器运行、电网配置、电容补偿等因素,导致了电网运行中出现了电力的大量损耗,对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带来的不利的影响对。所以,电力经济运行这一实用性强、技术难度大的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六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因此,应用价值工程,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即研究在提高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功能,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之中。
长期以来,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把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分成两个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更把提高质量看成是技术部门的职责,而把降低成本则看成是财务部的职责。由于这两个部门的分工不同,业务要求不同,因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会不同。例如:技术部门为了提高质量往往不惜工本,而财务部门为了降低成本又很少考虑保证质量的需要。通过价值工程的应用,则能使产量与质量、质量与成本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统一。
由于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数据,也涉及到许多技术部门(如设计、施工、质量等)和经济部门(如预算、劳动、材料、财会等)。因此,在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申,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把有关部门组织起来,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价值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关于价值工程的定义,尽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都大同小异。比较简单的定义应该是: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把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因此,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用)。
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
上述公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另一方面,又提示产品的生产者和作业的提供者,可从下列途径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
(1)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2)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4)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5)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为了对上述公式中的价值、功能和成本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需要说明如下:
(1)价值不是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理解的,而是从价值的功能角度出发,表现为功能与成本之比。
(2)功能是一种产品或作业所担负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这里有一个观念间题,专门用户购置产品或作业,并非购买产品或作业的本身,”而是购买它所具有的必要功能。如果功能过全、过高,必然会导致成本费用提高,而超过必要功能的部分用户并不需要,这就会造成功能过剩;反之,又会造成功能不足。
(3)公式中的成本,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产品寿命周期的成本。例如: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应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保修期结束,其寿命周期成本也应包括这期间的全部成本。
(二)价值工程的核心——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这就是:在项目设计时,要在对产品或作业进行结构分析的同时,还要对产品或作业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必要功能和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工程概算);在项目施工时,也要在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现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施工预算)。
(三)价值工程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在应用价值工程时,必须有一个组织系统,把备专业人员(如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材料供应、财务成本等)组织起来,发挥集体力量,利用集体智慧来进行,方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在项目建设中,把价值工程活动同质量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根据价值工程的工作标准,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施工项目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对象选择。
价值工程的应用对象和需要分析的问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从下列三方面来考虑:。
(1)设计方面:如设计标准是否过高,设计内容中有无不必要的功能,等等;。
(3)成本方面:主要是寻找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应选择价值量大的工程进行重点分析。
2.组织价值工程小组。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七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区域很广,且区域内的环境比较多样多变。一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可能会有交通拥堵的市区主干道,人来人往的商业步行街,热闹喧嚣的菜市场,以及居民众多的小区;甚至还有可能会是比较偏远的郊区和村庄,或者城市内河等等不一样的环境.(2)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需要进行沟通交流的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会和很多政府的部门,个人,企业等有不同交际,比如说政府的建设委员会、市政局、交管局、公路管理局、以及各级乡政府和居委会,而还有一些个体就是政府的领导干部、专业的教授,课还有就是城市的居民、农民、甚至有一些素质很低的人。这些人的素质都不同,沟通不好的话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推进。(3)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中会遭遇许多突发的天气情况,而且这些恶劣的天气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比如突发的暴雨,夏日的连续高温天气,以及冬天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等等。(4)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风险。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城市网管设施,复杂的道路交通、材料的装卸运输等这些环节如稍不控制好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甚至重大事故。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八
[摘要]本文在分析作业单元及其与责任中心的区别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责任的分解和成本责任流的形成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成本责任流在责任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作业单元成本责任流责任成本。
一、作业单元及其与责任中心的区别。
自埃里克・科勒教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探讨作业成本会计以来,在以哈佛商学院罗宾.卡普兰教授和库珀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推动下作业会计已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系统的热点。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所著《高级管理会计》将作业成本法(abc)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总结如下:abc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而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又导致间接成本发生,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作业成本法在指导思想上纠正了在当今高新科技迅速发展、间接费用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再按照传统的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配间接费用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的缺陷。
作业的载体是作业单元,它是指企业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它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适应,是承担企业活动的组织或岗位,它有自身可以控制的成本发生,能够清楚地承担成本责任。任何一个作业单元中责权利都能够紧密结合。作业单元是从事作业的活动主体,它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职能可以分为管理作业单元和生产作业单元。管理作业单元控制本单元费用的支出,同时其作业对生产作业单元的成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设计部门是一个作业单元,它除了控制设计费用的支出之外,它的设计结果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如果授予作业单元对于单元内的资源消耗的控制权,是不是作业单元就相当于一个作业为联结体的责任中心了?应该说,作业单元概念有别于责任中心的概念,它不一定必须可以独立核算。比如,采购环节购进了劣质材料,其价格和采购成本符合采购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要求,但是在后续生产环节,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出现了成本损失,那么,从采购这一作业单元,直至发生质量事故的单元,其间各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损失都是由采购作业单元累积成本责任的偏差造成的,即采购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并没有在采购环节完结,它随着物流和工作流而向下游传递。而这种累积责任造成的损失一旦发生,有时采购作业单元是负担不起的,也就是无法进行经济核算,只能以其它形式追究其责任,这是作业单元与责任中心的本质区别之一。因此,作业单元是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中心概念的拓展,是动态管理理念的体现,成本责任在各个作业单元间的传递形成成本责任流。
二、成本责任的分解与成本责任流的形成。
广义的成本责任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作业单元,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所应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责任,这种经济责任是与企业的费用、支出、利润相关的。狭义的成本责任是指对作业单元承担活动后,结果偏离正确性的一种过失性成本度量。成本责任是与作业单元相联系的,它是分析、评价与考核成本的一组可度量、可评价的指标集,是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是作业单元为履行责任而进行作业的结果的正确性标准。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总预算是企业活动的目标,材料采购运输成本预算就是一种成本责任。
根据以上的定义,成本责任可以用函数的形式简单描述为:
cr=f(a,ac,crb)。
其中,cr(costresponsibility)表示成本责任,a(activity,)表示作业,ac(activitycell)表示作业单元,crb(costresponsibilitybenchmark)表示成本责任指标集。
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才会有竞争力,只有成本责任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正确甄别和确定成本责任、将成本责任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元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关键之一,科学的成本责任管理体系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可操作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一个产品或生产项目而言,成本责任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发生发展的,随着产品生产流程的变化,成本责任也会发生转移。作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运动流程,成本责任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奖惩,以体现责任的约束作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等处理流程就形成了成本责任流。成本责任流是由不同成本责任元根据上下游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传递成本责任的成本管理活动流程。成本责任元对应于作业单元,是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构成单位。就责任成本来讲,以动态管理的观点来看,某一个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不仅存在于本单元,而且以累积成本的形式存在于其下游各作业单元,即责任成本存在传递和流动的现象。通过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传递机制,成本责任随着业务流程而流动起来,各作业单元之间由此联结成一个整体。
成本责任流由成本责任元、定位和结构三要素构成。成本责任管理要求责任元清晰,定位准确,结构合理。成本责任元由责任承诺、责任活动、责任评价结果组成,它本质上是责任成本分解、作业、责任约束及奖惩等活动的最小结构单位。定位是对成本责任根据作业单元进行分解的活动,也是成本责任被分解后所处的不同层次。它为实现对成本责任的考核提供条件,是成本责任流实现正确流动的前提,是使成本责任在不同的作业单元层次上与相应的作业单元实现准确对应的活动。如果立足于整个系统并且从经营期的起始点长期地看,则所有成本项目都应该是可控的。所以可以从企业整体出发,在不同层次上把企业总的成本责任分解成不同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从而实现成本责任的定位。
成本责任流理论对责任成本控制理论进行了拓展,它以动态管理的思想,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力求建立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成本控制体系,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强化人员责任管理人手,以信息技术支持为依托,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目标,建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由于成本责任是企业活动(作业)和企业组织(作业单元)的函数,是企业对组织和人员实施的一种约束。责任依附于企业活动而产生,并建立于企业组织基础上,企业活动以及企业组织都具有层次结构,因此责任也具有层次结构。对外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承担企业责任;对内部,企业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组织单元来承担,这种组织单元可以是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单位或部门,也可以是根据企业成本责任定位要求重新划分的作业单元,即承担成本责任的组织单元不仅要适应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还要满足能够划清成本责任、能使责权利紧密结合等成本定位要求。无论是班组还是个人,只要能满足建立作业单元的成本定位要求,也可以成为一个作业单元。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建立两种模式的成本责任结构,即把企业各组织单位承担的责任称为部门责任,部门责任落实到不同岗位的人员,形成企业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的层次结构;再一种就是企业责任―各层次作业单元责任的层次结构。这样的成本责任划分方法适应了组织现代化企业生产进行责任成本管理的需要,为许多先进管理模式所采用。
在上述模式中,我们可以结合应用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来实施企业的成本责任承担机制。标准成本模式是在提高效益和减少浪费的前提下预计作业单元标准成本;目标成本是把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体系中抽取和突出出来,并围绕它开展各项成本管理和其它管理活动,以指导、规划和控制作业单元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此外,还可以采用成本企划的方法。成本企划本质上是采用“倒推”确定目标成本,主要着力点是帮助企业在开发设计新产品的同时引入成本控制思想,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以将企划的成本划分到作业单元层次,通过以作业量代替生产工时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控制方法的要求,将企划成本定制到作业层次。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与责任成本制存在着某种共同联系,成本企划为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成本的确定和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作业成本法为分摊成本和划分责任中明确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作业成本与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相结合,使责任成本制深入到作业层次,创立适用于作业成本法的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4]oec方法的实际运用,道可道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