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模板22篇)
在工作中,总结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怎样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接下来是一些成功者的成功心态和方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一
化学教学和生活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化学反应就有关联,在教学中使用绿色化学思想,可以让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原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本文分析了绿色化学思想的特点以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且还在不断加重,特别是化工生产污染问题更是严重,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让。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化学生产中因不规则的技术和设施使用而生产出的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该思想是想通过节省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化学材料,达到减少社会生产和工业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的目的。其具有三点特征,首先是要使用绿色无污染的化学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原材料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因此只有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才能保证工业建设中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其次是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后是保证化学活动产生的物质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化学物质无处不在,可以在生产活动中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给环境及人们的健康带来损害,因此实施绿色化学思想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化学物质,为建设绿色环境提供保证。
在化学教学中,教材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绿色化学思想,而是隐含在教材中,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掌握教材的内容,从中挖掘出其中的绿色化学思想、素材等,并将其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在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导入内容的设计,这对于教学成果也具有很大影响,好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学习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时就可以将使用多媒体将新疆和青海交界处的“魔鬼谷”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为学生进行解说,学生还会好奇为什么叫它“魔鬼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告诉学生其所以会被这样称呼,是因为经常会发生电闪需鸣风雨交加把人畜击毙的事件,但是其中的农作物却不受影响,生长状况良好,有经验的农民说是“雷雨发庄稼”,说到这学生会感到好奇,专注于教师的讲解,想知道具体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可以导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带领学生一起打开魔鬼谷的魔盒,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1]。可以先从空气中成分最多的元素——氮元素开始,游离状态氮元素和土壤中的硝酸盐,因此会有氮元素是生命元素的说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工业生产中生产硝酸的过程,分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氮是一种惰性气体,但遇到高温情况下,会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天然的'化肥,因此谷中的农作物、植物生长状况很好,这会吸引很多牲畜来进食,遇到糟糕天气时就会发生上面的事情。在这个导入事例中,让学生了解到了相关的知识,在了解二氧化氮是天然化肥,以及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之后,教师再提出减少它们造成的污染的方法,其中就体现出了绿色化学思想。教师可以以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学生都知道汽车尾气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去除其污染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生会有成就感,更加愿意去学习化学。
2.2.1规范实验操作,减少污染。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在演示化学实验时,要规范自己的操作,体现出绿色化学的思想,例如在结束实验后,就可以将废弃掉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器材要放在规定的地方进行清理,减少污染[2]。
2.2.2实施微实验,降低成本。
除了要将实验中废弃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之外,还需要满足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要实现低能源、低消耗。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少的使用实验剂量,从而减少污染。比如在学习制造氯气时,为了减少污染,就可以使用微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将其制作方法、实验步骤、现象以及结果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展现给学生观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也会让学生感兴趣。
2.2.3改进实验,封闭实验。
化学中有一些实验是有毒的,比如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氟化氢、硫化氢、一氧化氮等气体都具有毒性,还有一些酸,如硝酸、硫酸等,苯胺、硝酸化合物等,都会产生污染,因此在进行此类实验的时候,就需要保证实验室是封闭的,能够尽量的减少污染。另外,在试验中,尽可能的不用或少用挥发性的有机物,例如浓盐酸、浓氨水以及甲醛等,绝对不要使用风险试剂,例如嗅水、汽油等,在实验中要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到各环节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当前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人们都非常重视,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既是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又是实现我国绿色环境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减少化学材料的使用,减少污染,因此教师应该从生活中以及教材中多去挖掘有效的化学教学素材。
[1]宗允涛:“铜与硝酸反应”的微型化实验设计与创新[j].实验教学与仪器.20xx(01)。
[2]李伟:在高中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2].考试周刊.20xx(60)。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二
摘要:简要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定义、影响因素、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设计原则,从而推动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多还原。
关键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随着人类生活与自然矛盾的日益突出,地球生态平衡遭到的破坏愈演愈重,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居住坏境的日益恶化等等均遭到了巨大的挑战。
一、生态建筑观的含义。
随着城乡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在的城市建筑中,人们生活的住宅越来越舒适了;学习和工作所使用的写字楼变得越来越宽敞了;同时人们购物的商场也变得越来越豪华了。虽然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舒适和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对于生态建筑的观念,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室内的居住环境必须舒适,而且还要健康、无害。(2)在修建高质量建筑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对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要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建筑物修建完毕之后,能够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建筑修建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能源消耗降至最低。(3)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对各种所使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并对这些回收之后的资源进行重复的利用。(4)对于建筑物的朝向要选好正确的方向,对于建筑物的体形和建筑室内的空间布置,要处理妥当,尽量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5)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对绿地尽最大努力地去保护并尽可能多地再去开辟一些绿地,以改善建筑周围的景观,保持建筑与周围生态之间的平衡。(6)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修建的工作效率。
二、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建筑环境的规划方面。
生态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环境的产生和演变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自然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从古到今的建筑群进行仔细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所修建的建筑形式必须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当今全球气候之所以会逐渐变暖,与建筑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建筑师要想设计出好的建筑环境,就必须让所设计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在进行建筑环境规划时,就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协调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以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由于每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要想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设计,从而让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能够很好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以保证当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建筑形态的设计方面。
所谓的建筑形态指的就是建筑的艺术造型。对于一个建筑,人们并不很重视它的外部形态,因为建筑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使用的。这就使得人们非常注重一个建筑的内涵,所谓的建筑内涵也就是它的内部空间及它的实用性。虽然建筑的形态不能影响建筑内部的居住环境,但事实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因为当我们去了解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首先是靠视觉去认识它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的外部形态,而第一印象的好坏在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的时候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当我们看到的建筑形态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这个建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会非常之差,这样这个建筑就不会给我们留下太好的印象。而当我们所看到建筑形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我们在感官上不仅会获得美感,还能让人们体会到某些深刻的意蕴,起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只有对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将建筑与自然形态诗意地融合在一起。芬兰某著名的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由于非常注重人类、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使他所设计出来的建筑与当地的环境融合的非常融洽,从而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扬。
2.3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很小。
目前,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日益严重,建筑行业要想保持健康发展的事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再生的建材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实施建筑工程时,尽可能多地去使用一些成本低廉、无害又无污染建筑材料,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意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时,一定要遵循建筑生态化的原则,即在尽可能节约能源的情况下,多使用一些无污染、可循环的建筑材料。(1)玻璃材料要想做好生态化建筑节能,就必须对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热反射玻璃、电敏感玻璃、吸热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等。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为了使建筑有更好的保温和采光,可以将多种玻璃进行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来使用。(2)太阳能光电材料太阳能不仅拥有的能量非常之大,更为重要的是这庞大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太阳能这种既无污染又无噪音的能源来为建筑供电和供热,不仅效果非常显著,而且还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这样就能在资源日趋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建筑行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2.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生态建筑是指要设计出那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使用能源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严重阻碍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自然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时候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让人们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要想修建出一个好的生态建筑,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等各个方面就必须能够处处体现出生态化。首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对外来的特殊物质的选用,在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的情况下来满足当地建筑的需要。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时,只有做到了建筑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才能使整个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建筑的外墙保温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建筑外墙保温过程中通常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在建筑内墙保温过程中则通常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这样在使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的同时,还能大大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应该向规模较大的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从而使废水得到再生利用;在建筑供热方面,应该大力的去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在对建筑进行供冷的时候,对风能和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来实现转化,从而让这些清洁的能源能够得以利用。
三、结束语。
建筑可持续发展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意义,从宏观方面研究解决有关建筑产业方面的系统问题,微观方面解决实际的施工问题。“绿色建筑”是一个独立的建筑,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然而“生态建筑”只有跨过特定的建筑空间环境,更大的规模研究建筑物的系统问题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它决定了研究对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而不是一个建筑单体。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不仅有益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助于社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镔.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套路[j].房材与应用.20xx(02)。
[2]袁树仁.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j].煤炭技术.20xx(07)。
[3]张亚民.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对策研究[j].节能技术.20xx(02)。
[4]张卫东.生态建筑设计初探[j].大众科技.20xx(10)。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三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之中,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进行探讨。
实验是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的关键活动,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但是,化学实验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阐述几点建议。
一、实验试剂的绿色化。
1.减少试剂用量和试剂浓度。通常情况下,学生都误认为,实验药品越多现象越明显,且对用量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往往超量使用药品,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增加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实验时,老师一定要强调药品用量,如试管取用溶液时,一般一个手指到两个手指高的用量就可以了。减少试剂用量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用小规格的实验仪器,如用小试管代替大使管,用点滴板代替试管。这样试剂用量自然会大量减少。另外,教师需要对药品浓度尝试摸索,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药品浓度。如在离子检验时,离子浓度0.1%就已经足够了。
2.化学试剂回收和重复使用。化学试剂的回收和重复使用,是绿色化学理念下使用药品的基本准则,是实现实验绿色化的重要途径。如碘萃取实验后的萃取剂四氯化碳,有毒,不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应该经过浓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处理后再循环使用;h2o2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废弃物。有老师建议将半干的二氧化锰粉末沾在水泥球上,晾干后进行实验,不仅实验效果非常好,而且回收利用十分方便;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盐都应该回收起来再利用。通过重复利用化学试剂,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避免浪费。
3.用生活用品替代化学试剂。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化学用品,用生活用品替代化学试剂进行实验,有利于拉近学生和化学实验之间的距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实验时,可以用食品加工中用的苏打和小苏打粉代替;用废旧电池中的锌皮制取氢气;用食用醋代替醋酸除去水垢等。
二、实验装置的绿色化。
1.实验装置的串联。化学实验的串联是指将多个实验系列化,组合在一起进行,不仅可以避免有害气体的溢出造成的环境污染,还会节约实验时间,使实验更加绿色化。如氯气的准备、除杂、干燥及其性质(漂白性、强氧化性)的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乙烯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均可以设计为串联实验。另外对于这些有毒气体的实验,我们应注意装置的密封性和尾气吸收。
2.实验装置微型化。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实验仪器和试剂微型化,是一种新的实验模式,是实现实验绿色化的重要途径。普通的中学化学实验都是在试管、烧杯中进行的,实验药品消耗量大,微型实验可以在滤纸上进行卤素元素的置换实验、可以在点滴板上进行离子反应和离子检验的实验、可以在w形管中进行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相比于传统实验,微型实验不仅可以取得比传统实验更好的实验效果,而且操作简便快捷、节约资源,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有效弥补了很多学校课程资源不足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开展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用生活用品替代部分实验仪器。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是实验课堂重要的资源,如果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器具。用日常废弃物制作的小型化学实验仪器,具有简便、直观、药品用量少等优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技能和创新意识。如用一次性注射器代替量筒、装药片的塑料穴膜板代替点滴板、用筷子或者吸管代替玻璃棒、用矿泉水瓶代替烧杯进行各种实验。每学期可以举办“废弃物在化学实验中的再利用”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实验废弃物处理的绿色化。
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实验“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教师在每次学生实验结束之后,都应该监督学生做好相关实验的收尾工作,并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实验废物处理的必要性和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建设绿色化实验室。
四、运用现代化手段,拓展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促进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仿真实验平台是一种化学试剂零投入、废弃物零排放的实验方式,为危险性大、重污染的实验找到了更好的出路。如锂钠钾铷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实验、氯气和氢气混合爆炸实验等,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教师一般不可能让学生做这些实验,在仿真实验室,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自主操作这些实验,而不需要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以锂钠钾铷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实验为例,我们可以同时看到这五种金属和水反应的现象,方便对比,这是演示实验和教师播放视频的时候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点击同时演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铯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发生了爆炸并能听到爆炸声,铷反应也非常剧烈,瞬间完成,其他几种金属反应剧烈程度相对较小。整个过程非常逼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碱金属元素性质规律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弥补教师嘴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不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改下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传统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进,实现环境保护和实验效果的双赢,实现环境保护和学生实验技能提高的双赢,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输送高素质人才。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四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今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这种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而言,需要重点从各项技术手段方面入手进行严格的把关和优化选择,合理采用恰当的绿色建筑技术手段才能够提升其绿色化效果,本文就重点针对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选择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众所周知,对于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建筑行业来说,绿色节能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绿色建筑的构建首先就需要从设计环节入手进行重点把关,提升设计的绿色化效果和水平,确保其能够在后续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具体到这种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对于各类技术手段进行恰当的选择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也是切实提升绿色建筑物各方面节能水平的关键所在,具备着较强的研究价值。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出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基本原则,必须要重点从技术选择入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各类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切实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在具体的技术选择过程中,其工作开展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整体性原则。基于绿色建筑设计中各类技术手段的选择来说,整体性原则是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这种整体性原则主要就是要求在进行技术选择的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系统思考,全方位的了解建筑物构建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关联的一些要点内容,比如对于绿色建筑周围的地形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等,都需要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引起足够的关注,并且在进行技术选择时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技术手段应用价值最大化。(2)简单高效原则。高效性已经成为了今后绿色建筑构建和应用中节能效果体现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技术选择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基于这种简单高效原则来说,其主要就是要求相应的技术选择结果能够较为简单的'运用到绿色建筑施工中去,不会给施工建设带来较大的麻烦,导致施工建设的终止;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求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出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满足于绿色建筑的基本指标需求,无论是对于施工材料的节约利用,还是对于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都需要体现出高效性特点。(3)健康舒适原则。任何一类建筑工程项目构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为了保障这一方面价值的最大化呈现,还需要重点针对建筑物设计中各类技术手段选择的健康舒适度进行高度关注,这同样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技术选择应该关注的一个要点所在。健康舒适原则主要就是为了较好的促使相应的建筑物在长期应用过程中能够较好的满足于人们各方面的机能需求,尤其是在温度以及湿度等方面为人们提供有效的环境基础,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的最大价值。(4)同步化原则。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选择工作来说,为了体现出最强的设计效果和价值,还需要满足于同步化设计的基本原则,这种同步化设计基本原则的落实主要就是要求各个设计人员应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中,协调设计各方面要素,确保节地、节能、节材等各项指标都能够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和效果,在避免各个指标之间出现冲突和矛盾的基础上,促使其各项性能均得到较好的呈现。
2.1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
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为了体现出较强的绿色化效果,满足于节约的基本需求,必须要首先从节地入手进行优化设计,这也就是重点针对建筑物的室外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切实提升土地资源的节约效果。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各类建筑物施工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建筑面积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紧张性,进而也就体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这一问题的表现也就需要从土地资源的节约入手进行严格的控制,优化设计技术选择,切实提升节地水平。具体到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地设计工作中来看,其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着眼于室外环境进行设计,其具体的设计手段和关注要点主要有以下几项:首先,必须要基于建筑物外界环境中的具体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充分了解建筑物周围空间结构的具体作用和功能,进而了解其是否能够进行区域应用的共享,基于能够进行共享的室外空间进行统筹设计,进而达到节地的作用效果;其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节地效果的提升还需要从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相关绿色植被的覆盖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充分借助于这些外界环境条件来进行建筑物室外空间的设计,进而也就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室外空间的利用率,促使其表现出最强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尤其是对于各种不同类别的植被而言,更是需要进行有效地系统设计;最后,对于室外空间的高效设计而言,还可以从地下空间的开发入手进行优化设计,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必然也就能够达到理想的节地效果,进而满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但是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结构的整体安全性,不能为了开发地下空间而导致一些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
2.2节能与能源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一个基本内容,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其实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针对相应的能源进行合理高效的运用,充分提升各个能源的利用效率,自然也就达到了节能的目的。随着当前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相应的节能设计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最大程度上降低绿色建筑对于能源的浪费,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也就成为了设计中比较核心的要点所在。具体到节能与能源利用的设计工作中,其最为突出的设计手段和应用方式有两点:一方面是需要尽可能的降低原有能源的浪费,比如当前比较受人关注的建筑物外墙保温结构设计就是最为有效地一种节能保温措施,其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的隔热效果,避免建筑物内部热量的散失,降低能源消耗;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加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相对于不可再生能源表现出来的短缺现象和问题来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备着极为突出的应用优势,其有效地弥补了不可再生能源应用短缺不足的问题,对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常见可再生能源,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高效利用也就成为了今后绿色建筑设计应用的一项重要手段。
2.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整个绿色建筑设计以及后续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各类施工材料的应用是比较核心的一点,无论是从经济层面的占比,还是从基础性方面来看,都需要针对材料的应用进行优化设计,这种材料的优化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原则就是应该满足材料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达到节约效果。当然,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中材料的节约利用设计而言,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自身的质量效果和安全性,避免对于这两个基本指标造成影响和威胁。具体到绿色建筑设计中节材和材料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选择和优化设计工作中,为了提升其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可供选择的方式和手段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对于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切实将相应的施工材料应用在最为恰当合理的位置,提升其应用效率;此外,具体到施工技术手段中来看,为了提升其节材效果,同样可以进行各类技术处理方式的优化选择,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就具备着理想的节材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绿色建筑设计工作来说,为了提升其节约效果,必须要重点围绕着节地、节能、节材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当然,除了这三点最为核心的内容和目标之外,对于机械设备的选择以及相关技术方案的优化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五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许多教育者只注重化学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教育一直背离我国资源友好型社会建立的理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而绿色化学则不同,作为我国化学专家与化学教育者关注的课题,将绿色化学融入日常的教育行为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化学理念,还助力于我国,甚至世界的环境保护工作,更是提高未来国家化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1.优化高职化学教材。绿色化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所以,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化学教育的需要。而教育的质量对于绿色化学教育的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应当以本校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教材的重新选择,使绿色化学教材得到优化与升级。化学教育者更应当定期对自己的绿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准。在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化学教材当中,绿色化学理念的体现点十分少见。所以为了建构学生正确的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头脑知识含量跟上时代的步伐,各高职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对教材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教师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综合性地融入日常教学与化学应用当中去。
2.提高教育者素质。在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当中,教育者的个人素质与价值观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注重教育者个人素质的提高,培养教育者的绿色化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使其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的化学学习过程当中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直接影响。另外,教师应改变实验方式,放弃粗放型的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学集约型实验。总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建立才能有希望。
3.规范教师实验行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演示的操作者是化学教育者,因此,其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时的行为规范对于学生未来的化学实验规范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之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中。只有教师的实验行为规范了,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指引。
4.加强高职课外实践活动的“绿色性”。课外活动的实践性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化学实践中的环保意识。比如说,引导学生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鼓励学生杜绝一次性用具。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到化工厂进行参观,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重视绿色化学理念在未来化学道路上的作用。
综上所述,化学与环境污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化学教育与化学者绿色化学理念的建立关系更为紧密。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一位社会大众的努力。作为化学教育者,更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中。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形象,使学生以教师为标准,进行自我提升,将绿色化学理念牢记于头脑当中。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六
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及质量,增强学生的化学素质,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绿色教育措施,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绿色教育。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已初步取得了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为了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高中化学教学的重心逐步向新课程理念转变。作为编写教材、日常教学、课堂评估及考试命题的依据,《新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门管理及评估课程的前提,客观地展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学习方法及价值观念的要求。下面,笔者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绿色教育。
学校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化学绿色教育,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入,从根本上认识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还要强化本校化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组织相应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团队,保证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材内含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师无法通过讲解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试验的魅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链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校要统一采购化学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设备符合国家标准,设立微型化学实验室,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化学学习平台,为全体师生创造学习条件。同时,学校还要以各年级为单位组建兴趣小组,如年级化学兴趣小组,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化学专家入校演讲,营造严谨的教学氛围。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水平仍停留在粗放型教学阶段,一部分学校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下;一部分学校的教学基础薄弱,现有的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转变教学工作的重心,改变原有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实验为主要内容,以验证实验为辅助内容,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弥补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教学双方的'共同成长,便于学生得出准确的实验报告,巩固教学成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拟定实验步骤,监督学生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目标,得出准确的实验报告。同时,教师应重视实验反馈,以实验所得数据为基础,提出具体的实验感悟。
受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模仿对象,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部分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学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如桌面凌乱、实验效果差及操作错误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规范自身教学操作,加大对实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降低实验风险,树立安全隐患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保持实验桌面整齐,试剂取量准确,实验现象显著,从而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教学“硫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还能在氧气中燃烧”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背景,区分硫燃烧的颜色。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多,高中化学教学水平逐步趋于成熟,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及效率,加快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变革,实施高中化学绿色教育,能有效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1]刘焕成,付金堂.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6).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七
国际上对绿色化学化工有比较统一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在生产源头上防止废弃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废弃物后再进行净化处理。其二,进行生产原料最大化利用的产品设计。其三,进行产品设计时,考虑生产效率,并减少生产原料和产品的毒性。其四,对于析出剂和溶剂等辅助产品,要尽量少用或不用,或尽量使用无害产品[2]。其五,尽量降低能量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和其对环境的影响。其六,在考虑经济和技术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可回收的加工材料作生产原料。其七,尽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需要的化学衍生物。其八,选择更符合化学计量的催化剂。其九,化学产品在使用结束后可以进一步分解成为无毒无害的降解产物。其十,研究并发展化学化工的生产过程,做到在危险物形成前对其进行检测和控制。
2.1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提高绿色化工设计的积极性,在绿色化工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即:全生命周期设计、降低原料和能量消耗设计、再循环和再使用设计、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等。
2.2绿色化原料及新型原料平台基于本研究所述原材料选择的原则,一些新型的原料平台在化工生产中越来越受到瞩目,如以石油化学工业中的低碳烷烃、甲醇和合成气、废旧塑料以及生物质等作为原料平台。此外,对于传统原料合成中有毒、有害、有刺激的原料的绿色化工艺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2.3新型反应技术开发传统有机合成反应中有毒试剂和溶剂的绿色替代物成为新型技术的发展方向。另外,反应与相关技术(如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等)的结合为开发新型反应路径提供了发展空间。
2.4催化剂制备的绿色化和新型催化技术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使用新型的催化剂改变原有的化学反应过程,而对催化剂制备时的绿化问题很少关注。因此,对可回收并能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的研究,即如何在分子水平上构筑活性和选择性均能达到高水平的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此外,酶催化剂和仿生催化剂等的研究也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5溶剂的绿色化及绿色溶剂利用无毒无害的溶剂来代替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溶剂是目前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目前的研究还关注溶剂的闭环循环、以水做溶剂或无溶剂系统的开发等方面。
2.6新型分离技术对于新型的分离技术普遍关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蒸馏、生物分子和大分子的分离等方面,如何采用新型的分离技术同时又降低成本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结语。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世界各国都将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重点。绿色化学化工的出现缓解了化工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由于绿色化学化工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发展的速度又非常快,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因此,本研究论述的并不全面,绿色化学化工工作者应积极投入到这一学科中,促进学科的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八
“绿色化学”是顺应“美丽中国”主题的学科发展方向,也是促进化学学科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当下化学界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方兴未艾,笔者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髙中化学教师,也在思索着如何将绿色理念融人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健康、绿色的化学意识和实验能力,引领着化学教学朝着更为绿色、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严格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实验的过程中操作应该非常严谨、科学,操作务必规范,那么,不规范的操作与“绿色理念”有怎样的冲突呢?实践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实验过程中的微小差错,都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轻则造成实验污染程度的加大,重则会导致安全事故.所以,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是有序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的前提。
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如何落到实处呢?
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最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强调与疏导,必须落实到实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中去,只有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能节约不必要的实验耗费。
例如,我们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地检查制备气体装置的密闭性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在确保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验,如此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气体由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化学实验对学生人体的危害;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时需要闻气体,这个时候,应该提醒学生正确的操作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切忌太用力去吸气;实验选择容器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装置图,思考为什么不能选择敞口容器的原因,继而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实验的意识。
二、基于绿色理念优选反应物。
高中化学实验,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污染环境的物质生成,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时不可避免造成污染时怎么办?笔者认为,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思考有没有对环境污染更小的反应替代物,采取“两害取其轻”的方式降低污染,当然如果能够找到绿色无污染的反应物更好。
例如,高中阶段,“氣气的制取实验”,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方式,会有大量的氯气生成,就算教师有收集装置对氯气进行收集起来,但这些收集起来的氣气最终还是会排放到空气之中,造成污染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怎么才能让污染的排放减少呢?当下有很多教师在实验试剂上进行改进,以医用高锰酸钾片(通常说的pp片)作为反应物与浓盐酸发生反应制取氯气,这样考虑的出发点是什么呢?由于pp片有很高的密度,即使将其浸泡几个小时,也无法做到完全溶解,如此一来,pp片是固体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接触面比起液体与液体的接触而言,效果要差太远了,大大减弱了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借此减少氯气的生成量,让整个实验过程变得相对而言环保一些。
由此可见,选择恰当的反应物,是实现绿色实验的有效手段。
三、积极推广微型实验。
与传统实验相比微型实验”能够明显减少药品的消耗,自然也就减少了污染的排放,是一种基于低耗减排的绿色实验理念而开发和设计出来的实验方式。
对于微型实验由于我们国内,尤其是高中老师研究并不深人,很多老师讲微型实验片面地理解为“简单的减少试剂、药品的用量”,其实不然,微型实验不仅仅包括微量药品,还包括实验仪器等其他实验条件的的微型化,蕞终达到大幅降低实验成本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实验目的。
微型实验有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条件的微型化带来反应现象可观察度不够,怎么办?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视化,应该借助于投影仪等工具对微型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
四、努力在实验中做到废物利用。
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循环利用”是重要的是环保理念和减少污染的方法.那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绿色实验在想办法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有没有其他途径呢?笔者在实践中常常将“废物的循环利用”作为绿色实验思考的一个方面,并以此来实现绿色课堂的有效实现。
例如,在“银镜反应”中生成的银,我们可以将其与稀hn03进行加热反应生成agn03,如此一来生成物又可以用于下一次实验,实现物品的循环利用。
除此以外,废物利用也是节约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环顾我们的身边,废旧物品随处可见,这些物品有没有价值了呢?是否可以用于化学实验探究呢?笔者认为有一些还是有价值的,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可以变成不错的化学实验器具。
例如,“一次性针筒”经过消毒处理后,我们化学实验中可以用来替代量筒,塑料吸管更是随处可见,我们化学实验中可以将其用来代替移液管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借助于这些废旧物品来自制实验仪器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渗透了环保的思维与理念,同时,将这些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废旧物品拿来自制仪器还是一种意识上的渗透,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和提髙实验的便利性和可重复性,如果引导学生自制仪器,学生参与到制作过程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在选材和设计的过程中,是知识创新和应用的过程,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有效之举。
五、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从当前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本身来看,有一些实验本身就是一定有污染的,这与实验手段和方法无关的,这时候怎么办?笔者认为“妥善地处理这些实验废弃物”也是充分体现绿色实验理念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地疏导学生,确保其能够养成科学处理实验废弃物的习惯与能力。
例如,在处理“实验废液”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将实验倒入专门的、对应的废酸槽或者废碱槽,如果有些实验生成的废液不能倒弃排放怎么办?必须引导学生从其化学性质出发,思考如何处理?是搁置一段时间,还是再添加其他化学药品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污染小的生成物然后再进行排放等等。
总之,笔者认为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把绿色化学理念自始至终地贯彻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养成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能力。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九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xx年代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速度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当中,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兼职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与绿色低碳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为了有效缓解当前阶段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将绿色低碳理念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进行了必要的研究与分析。
一、绿色低碳理念分析。
所谓的绿色低碳就是指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内,通过各种绿色技术的使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利用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建筑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空间的使用效率,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绿色低碳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
(一)整体的和谐性。建筑物虽然是人工建造的物体,但是也是生态环境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存在会对其他物体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与其他物体之间产生彼此的制约。因此,绿色低碳需要将建筑物完全的融入到环境当中,从而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绿色低碳理念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运用本土化的资源与文化,不仅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的成本,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也实现了建筑物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二)宜居性。建筑物的本质功能在于其使用功能,即适合居住、办公以及从事相关活动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建筑物价值的最根本体现,同时也是绿色低碳理念的最根本出发点。绿色低碳理念必须要保证建筑的宜居性,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解决好居住过程当中对于光照、空气、水分以及采暖等的基本需求,使其适合人类的居住。
(三)利用的充分性。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阶段我国的整个建筑产业的能耗都相对较高,许多资源的利用率都相对较低,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与绿色低碳的基本理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使用最优秀的方案,提高资源与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水、节电以及减少采暖的基本目的,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这也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同时绿色低碳理念还还要求需要对建筑能耗的各个不同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使用遮阳技术降低夏天室内温度,利用温室效应提高冬天的室内温度,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
二、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绿色低碳理念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在下文当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一)合理的规划布局。在上文当中笔者已经论述了,现阶段建筑物本身就属于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得建筑可以完美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当中。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第一,在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一种整体观念,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同时还需要考虑温度、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第二,将相关的要素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效果,让建筑有机的融合到周边的基本要素当中。第三,充分考虑采光以及通风,对于建筑物的采光与通风来说,除了本身的限制之外,外部环境对于通风与采光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之前就必须要充分考虑通风与采光要求。
(二)充分降低能耗,加强可持续能源的使用效率。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当中绿色低碳的一个最根本需求在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第一,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降低能耗。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结构的热传导性能基本就决定了建筑物整体能耗的高低,如果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则其建筑屋内的温度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第一,加强外墙的保温设计,外墙是建筑的外部维护结构,是建筑物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外墙保温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保温效果。第二,加强门窗的保温设计,门窗是单元户型进行热量交流的重要途经,因此,必须要加强门窗的保温设计。第三,加强可持续能源的使用力度,可持续能源使用是绿色节能设计的核心要点,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根本途经。具体来说就是太阳能、风能的利用。
(三)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的全寿命角度出发,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根本目的,例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增加废水回收与过滤系统,对生活废水进行回收再处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也尽量的选择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例如优先使用钢结构建筑。
三、
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绿色低碳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论述了建筑设计当中绿色低碳理念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对建筑设计人员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张勇,彭子茂.绿色理念下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以某综合建筑一期工程设计为例[j].建材与装饰,20xx(05):9-10.[2]罗松.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特征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江西建材,20xx(19):51.[3]林晓晖.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析马杭州排涝站的建筑景观及环境设计[j].福建建筑,20xx(04):36-39.[4]聂正英,徐彼得.“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荷叶山服务区的低碳设计[j].江苏建筑,20xx(s1):82-84+107.[5]刘飞.被动优先主动相辅设计手段与技术系统完美结合的绿色建筑设计——访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飞[j].建筑师,20xx(03):132-135.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
绿色化学理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传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接受先进的化学学习理念,学习更科学、无污染或少危害的实验方法,力求在实践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建构起科学有效的绿色化学分析方法。这是现代化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表现和影响展开探讨。
1、绿色化学理念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忽略了环境的保护,资源的珍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疾病传播等等问题的出现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破坏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当期时代发展的要求,绿色化学理念正是一种环保、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当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这符合当前实际的需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化学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推广环保行为的进行,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的风尚。
2、利于化学的推广和进步。新课程教学中大量融入新化学理念,绿色化学是高中教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已经将绿色化学放在了教学的重要地位,化学课程的教学更加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绿色化学理念的传播,培要学生的良好方法和操作,从实践中规范日常行为,通过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减少实验的危害性,增强了安全性,在改良传统实验课程的同时,探索了更先进、科学的实验方法,有助于化学课程的研究和发展,有利于化学的推广和进步。
绿色额化学理念的推广在客观上刺激了现代化学的发展。有利于改良传统实验方法,改良制作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推广无污染、环保材料的使用。在客观上刺激了化学实验的改良升级,提倡更加科学、规范、环保的实验。绿色化学理念的传播,推动了现代化学的发展和变革[1]。
学校条件有限,化学实验设施简陋,规范性差。部分学校的规范性建设上较差,为了开设实验课而开设,没有规范的实验设施条件,缺乏合格的化学老师,实验步骤不够规范等等,都容易导致实验过程发生意外。实验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不仅影响实验效果的呈现,也会造成实验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传统化学教学中对绿色化学认识不足。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更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对学生的意识、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引导。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绿色化学的概念。可见传统化学教学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讲学中,更没有将绿色化学融入教学环节,学生对此没有概念,绿色化学传播范围狭小。
化学实验中过程中,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传统化学实验,缺乏绿色化学观念,在实验中,对实验涉及的化学材料不够重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防范不够规范,缺乏科学、严谨、规范的制度约束。在实验中很容易造成受伤或危害环境的事情发生[2]。
1、重视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各个层面,教师尤其要明确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对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减少污染、减少能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在传输知识的同时,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使用无害环保的物质,例如减少一次性方面袋,使用可降解包装袋等行为,倡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2、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生产物质和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严防环境污染。在实验过程中,难免有废弃物的产生,这些物质的处理必须科学、严谨的分类处理,可以分类回收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要科学、合理、规范的处理,严防环境的污染。
3、改良传统化学实验,降低实验的危险性。严格按照实验的步骤和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对传统实验中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进行改良。对实验步骤进行严格要求,规范化学生操作,对实验的场地空间、实验设施、教师配备进行严格要求和考量。对于危害性大和毒性较大的实验材料进行禁用和限用,能替换进行替换。尤其危险性大的实验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实验。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绿色理念。引导学生将绿色化学理念待入生活,在生活中也使用环保、无危害的产品。例如使用不含氟的牙膏,使用无磷的洗涤产品、不使用一次方面袋、垃圾分类回收等等。在学生意识中培养环保的理念,形成绿色化学的行为习惯,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5、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实际生活中,尽量减少化学材料的使用,多次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尤其在教学实验中,规范操作,控制好化学材料的用量和比例,根据实验需求领取材料,将化学实验材料分种类合理放置,将剩余材料进行回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3]。
目前我国正出处于经济转型的战略时期,同时我国倡导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张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化学理念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传播绿色化學理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未来新人的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传播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3]于湛英.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j].生物技术世界,20xx,(09):209.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一
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的哥本哈根会议,环境保护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重视。随着历史的演变,现代科学的发展愈发的依赖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但由于人们无节制的利用和铺张的浪费,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的紧俏,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一、全球环境概述和我国环境现状。
人类漫长的奋斗史中,在改造自然和工业生产,发展经济方面创造了卓越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中对自然环境的处置失当,特别是不合理的开采和资源的浪费,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粮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的加大,二氧化碳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的腐蚀,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以及森林面积的减小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成为现今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国现处于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境况之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尤为严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导致北方沙尘暴肆虐;淡水资源的短缺更加无法供应我国十几亿的人口需求;工业化污染的到处排放更致使我国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这对一个处于发展之中的大国无疑是最后怕的隐患,所以,加强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已经刻不容缓。
二、关于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项流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物质反复循环流动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科学合理的设计。首要环节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资源的综合利用重要原则和重要标志科学和严格的管理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产生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的著名报告中给予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对企业来说,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
2.现阶段中清洁生产的一些问题。
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思想基础,通过工业或产业之间的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产业链条,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目的。所以,想要实现我国的绿色环保,就必须抓好清洁生产和实现循环发展。
清洁生产是人类总结工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产物,二十多年来全球的研究和实践,充分证明了清洁生产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它作为预防性的环境管理策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21世纪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从四个层次上形象地概括为技术改造的推动者、改善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工业运行模式的革新者、连接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推行清洁生产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考虑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这种预防性战略必须贯穿于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把工业污染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使工业生产废物最小化,变被动治理污染为积极预防污染。同时,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工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摈弃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技术进步、高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三、建筑业。
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
我国对建材市场钢铁的清洁生产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包括像高炉炼铁、炼钢以及烧结。
其中清洁生产指标被分为1、2、3级。分别对生产工艺及装备要求,资源及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生产物控制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中组织机构、环境审核、废物处理、生产过程环境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规范。
2、建筑设计环保。
现代建筑业中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即要设法保护整个环境。建筑师们试图减少由外部污染引起的对大楼居民的有害影响,同时设法避免不加选择地使用燃料,从而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类建筑称之为“绿色”建筑或“环保”建筑,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一直在不断增长的能源费用。
3、建筑业材料循环使用。
建材企业在利用石灰石生产水泥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利用粉煤灰和炉渣生产水泥。此外,在煤炭加工的某些产品,例如利用红煤粉、煤矸石陶粒、煤矸石马赛克、煤矸石砌块、煤矸石混凝土砌块、粘土与煤矸石混合机制砖、煤矸石与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综合利用产品。另外,物体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对调整整个建材市场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以及减轻环境污染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明浩.浙江省造纸业清洁生产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二
绿色建筑材料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主要使用天然资源进行生产,如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第二,在制造工艺和生产技术方面,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使用对人体或者环境有害的化合物,绿色建筑材料的配置,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并且不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第三,绿色建筑材料对于人体健康有益,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品质。第四,绿色建筑材料能够实现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1.2分类。
从绿色建筑材料的实用功效方面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2.1空气净化建材。
使用这类建筑材料,可以实现对环境的长期净化。具体来说,通过使用将玻璃、陶瓷等载体,在其中加入ti02光催化剂,然后通过紫外线光照,就可以使空气中水分和氧气转化为活性氧自由基,而这些游离的自由基能使voc、s02、no等污染气体转为无害气体,从而就实现了对空气的净化。
1.2.2保健抗菌建材。
这类建筑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第一,金属氧化物。这种材料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其抗菌效果依次为:ago、cuo、zno、cao、mgo。第二,含金属离子的、以硅酸盐为载体的抗菌剂(第一代)。第三,光催化抗菌净化材料(第二代)光催化抗菌净化都是利用光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因此,这类产品在环保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第四,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这种新型抗菌材料,其抗菌效果要比上述几类强。
1.2.3多功能的绿色建材。
多功能的绿色建材指的是,建筑材料在发挥其建筑物构成载体的同时,还能兼具其他对居住环境有益的功能。举例来说,第一,日本东陶公司研发出的一种新型瓷砖,可以抑制杂菌的产生和防止霉变。第二,绿色建筑材料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有的壁砖可以发挥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2环保节能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2.1绿色建材在国内的应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一些发展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是以传统建筑材料为主。不过近几年,绿色建筑材料已经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对绿色节能低碳建筑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国家也在大力支持研制新型节能环保材料,鼓励建筑行业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2.2应用价值体现。
绿色建筑有着非常好的使用价值,例如,在建筑物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绿色建筑材料,可以提高房屋居住的舒适度,使得其冬天室内温暖,而夏季则凉爽。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绿色节能建筑物,同传统材料的建筑物相比,可以减少三成的电力消耗。并且这些绿色建筑材料,对人体有益,不危害环境,使用的资源大多来源于自然物,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很小。
2.3绿色建材的应用现状。
2.3.1用于墙体及围护结构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在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墙体材料和一些维护机构板材。通过在主体建筑物外围加装这种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并且起到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3.2用于屋顶、地板及门窗的环保节能型建材。
在建筑物的屋顶、地板以及门窗安装方面,可以使用合适的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环保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些新型的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安装在屋顶或者门窗上,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品质。
3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瓶颈与趋势。
3.1发展的瓶颈。
建材市场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的三大瓶颈:政策、成本、认知度。一是国家没有多少政策出台,仅仅是倡导。就像世博会所使用的绿色建筑,用完就拆了。这也涉及到第二点,也就是成本。造价会让开发商难以承受。大规模生产或许能使成本降低,但在技术上尚未实现。第三是消费者的认知度。建材市场绿色建材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建材市场绿色建材厂商的不规范生产也是影响其普及的一大原因。
3.2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对于改善传统建筑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人作用。可以说,未来绿色节能环保性建筑材料,其发展趋势会逐渐清晰,应用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4结束语。
绿色建筑材料有着非常优秀的使用价值,是未来建筑材料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向。在我国对环境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居住品质,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舒适对人体有益的建筑环境。虽然绿色建筑目前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但是,随着人们绿色居住观念的不断深入,建筑材料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会有更多高品质的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三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随着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必须也要不断地发展,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较城市经济而言不落下。中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在农村,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1、体制惯性的挤压。
我省“三农”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现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挂靠在农业等10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实现跨地域、跨系统、跨所有制发展。
2、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和自上而下延伸至农村的群团组织,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总体上发展滞后,原因是思想偏见的制约。有人认为,农民缺乏合作意识,因而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持不屑一顾或消极无为的态度;也有人担心,我省农民那么多,农民一旦组织起来可能会削弱基层政府的职能和权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持防范戒备心理。
3、政府干预或服务不当。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绝大多数是在政府直接或间接推动下组建的.,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行政力量过多介入,扭曲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一些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实际控制权仍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有些专业协会的农民只是名义上的会员,实际上却与协会无关。许多用行政手段“捏合”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转十分困难。
4、法律支持的滞后。
除了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目前,我省对其他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尚无法律规定,农村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影响了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过去管得太宽、统得太死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组织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
1、转变基层政府职能。
那些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应逐步交给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服务组织,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法规监督、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上,积极推动农村群团组织职能转型,使其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同时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实行合作经济组织管理部门登记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简化登记管理程序,鼓励发展各类合作经济、合作金融、社会公益、社区服务等民间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村社会事务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用。
2、实行多予农村扶持补贴政策。
2.1统筹实行财政鼓励和资金支持政策。除国家和省有特殊支持政策外,省对农村财政支付补助额保持稳定不变,不因县域增收节支而减少转移支付额。建立财政鼓励机制,提高工业、商业税收返还比例。
2.2统筹对县域经济的人才支持。县域可与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通过产学研、技工贸结合,提供技术、项目和人才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县域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能力。县域还可以仿效西部开发政策采取相关措施,动员和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经常到县、乡服务,帮助县域提高科技、教育、医疗和文化水平。
3、健全和完善法规政策,加快相关立法步伐。
对束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关限制性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坚持边培育、边规范,先实行备案管理,待运作规范、具备登记条件后,再逐步将它们纳入统一管理。近几年,沈丘县围绕兴农富民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已阻碍了农村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4、坚持城乡发展的思路。
4.1统筹放活城乡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宽进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产业和行业外,全部向民营经济开放。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使民营经济能够充分带动城乡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4.2统筹扩大城乡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成功率,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搞好项目谋划,搞好园区建设,搞好全程服务。不仅扩大城市的对外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对外开放,大力开放县域的特色农产品,有条件的要由相关政府组织,对其产品进行精深加工,采用就近原则,扩大对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朝鲜等国的对外开放。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四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六.农村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们党和政府放在首位考虑的战略问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杜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所以,农村工作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保障问题.
作者:蔡明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技术监督局刊名:学术论坛pkucssci英文刊名:academicforum年,卷(期):2001“”(z1)分类号:f3关键词: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五
经过调查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支持不力的原因包括:第一,是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其业务只局限在粮棉油的流通方面,而对于其他方面的业务都没有涉及;第二,农业银行的金融支农的主导地位被其商业化改革所削弱了,减少了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积极性,这使得农村地区的资金非常稀缺,()从而使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资金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第三,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困难,不能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本应是服务于三农的,但我国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缺少合作性,各信用社以盈利为目的,使农村资金不断地流向外面;农村信用社还存在较多的不良资产,债务包袱沉重,使其无力支持农业;第四,邮政储蓄在乡镇的网点众多,而其只存不贷,使其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被大大削弱;第五,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规范发展,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金融的稳定;第六,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度还受到涉农法律制定的落后、农民贷款缺乏抵押物、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严重缺失等方面的影响。
2.1农村金融要构建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
2.1.1农村商业性金融要加大支农力度。中国农业银行在充分考虑了农行行情和发展农村金融的现实要求下,把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作为改革的最终方向,以期可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垄断问题。农行的生存和发展是要依赖于农业、农村、农民及其衍生产业的,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村成为了巨大的金融市场,使农行有了无限广阔的服务和经营空间。农行要在中小城镇站稳脚跟,打好基础,促进工、农、贸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稳定农村市场。
2.1.2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功能进行强化。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能只靠央行的在贷款,要建立起自己的资金来源体系,可以通过依靠财政得到稳定低成本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农业金融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将民间资本部分地拿来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所用;农业发展银行可扩大存款对象范围,吸收部分非农资金;另外还可以通过央行降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减轻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农成本。
2.1.3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快其改革。作为支农主力军地位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要深入农村、扎根于农村。无论怎样改,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不能变,要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增加农民收入。
2.1.4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进行逐步规范发展。对一些有益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应赋予其合法的地位,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非正规金融机构要抓紧建立和完善。
2.2加快农村金融工具的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动力、金融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都是创新。金融创新就是金融企业创新,使用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创新要实现农村金融工具体系的多元化,在改造传统产品加大推广力度的同时,对创新的信贷产品要注重简便灵活,对产品的创新还可以借助其他涉农机构的力量来进行。信用贷款的范围和品种要加以扩大,来满足农民多方面的贷款需求。
2.3资金回流农村的配套机制要加以建立并不断完善:
2.3.1财政税收支农机制的建立。为激发银行、农信社及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业信贷的积极性,通过减免税收政策,增强这些机构可持续支农的能力。还要使用财政杠杆手段,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金融市场来,并保护弱势地位的农民,让借贷双方实现共赢。
2.3.2农村信贷投入导向机制的建立。在政府的鼓励下,县域内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农村信贷的投入。同时要建立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使支农信贷的风险、损失得以分散和转移。
2.3.3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支农机制的建立。要让邮储在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回流,用于农村金融市场。组建初期的邮储银行要单位于农村批发性银行,资金批给农村合作金融,确保资金用于农村。
2.4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强化。做好用于农村金融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便适于农村金融发展,加大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逃废债行为;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以便农村金融发展,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的配套服务机制。
作者:马岩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六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重大的历史转型期,经实践发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体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体现出了农业改革的创新精神,对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章则从生态农业视域分析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实施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而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逐渐由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现代集约型,生态农业应运而生,而且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农村”的要求下,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生态农业逐渐地成为社会研究探讨的热点话题。另外,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避免资源浪费,全面地提高该产品生产效率及质量,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输送,为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问题。
1.1农业生产技术与成果之间转化受到限制。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投入,不注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其经济发展状况令人堪忧,而农业发展转型现阶段,则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水平越来越高,需要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全面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成果之间的转化受到限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步伐与其相对应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在相关科研上的投入力度比较小,呈现出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最终使得农业发展动力不足,难以高效地推行落实生态农业,且现有的生态农业模式,其效果不佳是不争的事实。
1.2政策支持落实不到位。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依赖政策的支持,目前,国家的政府虽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缺乏完善的生态农业扶持制度,且政策的执行上,往往流于形式。另外,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约束,从微观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我们会发现:我国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传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身存在的缺陷,便充分地暴露出来。而且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生产效率比较低下,且资源配置往往不合理,因此,对农业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从宏观经济视角分析,则城乡二元经济不协调机制依旧存在,在“三农”得到重视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歧视,存在各种各样不公正现象,这也会对农业经济增长造成阻碍。
1.3缺乏专业人才。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广落实,但是,目前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农业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均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然而人才匮乏是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人才流失率上升,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农业人口大幅度流动,难以满足农业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无疑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困扰。
2.1全面地推行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
全面推行生态农业,首先要加强生态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宣教,让更多人民群众掌握生态农业的基本规律、发展规则等,让人民群众知道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农业发展结构,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资源与能力的合理流动,并且以环境的承载力为界限,构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机制,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依存关系,这样做的目的为保证生态农业的.稳定性与开放性的并存,以便科学合理的分配和组织农业经济活动,并且搞活农业经济发展形态,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2大力地发展环保产业,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地体现出“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的要求,与外部的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友好的互动关系,各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农业经济活动中,需要大力的发展环保产业且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开发、营销环保产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地探索旅游市场,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渠道更加宽广。与此同时,在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相关环境保护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从道义和经济上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双重动力。
2.3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注重相关人才培养,提升其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
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其放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之中,而目前我国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且加强人才培养。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尽快地出台颁布相关优惠政策,如农业投资、贷款惠农政策等,且鼓励支持生态农产品外销和出口,拓展海外市场,从而保证生态农产品拥有强大的市场,与此同时,需要拓展规模、经营试点等。全面拓宽集约型农业经济的发展范围,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全面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使农民更加全面地掌握生态农业技术,另外,可以专门开设生态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专业人才。
2.4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质量的保证,经实践经验证实优质的环境质量,能够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起到保障农产品质量的作用,而且满足消费人群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因此,在积极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使得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而且,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是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环境质量的保证,才能全面地促进农产品生产质量的提高,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对于那些已经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及时的治理、改善、补救,而对于那些尚未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做好保护防范措施,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处在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之中,才能保障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5打破农业生产技术与成果之间的转化限制。
打破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成果之间的转化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国家的政府的支持和强制力,也就是通过政策壁垒的打破,实现生态农业技术与生产成果之间的协调、同步发展。而且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成果之间的转化限制被打破,能够有效地激活生态农产品市场,督导传统的生产和营销模式的转变,并且指导广大的农民群众转变思维方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为了更加彻底地打破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成果之间的转化限制,实现自由贸易,而且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与国际物流保持密切的联系,实现生态农产品信息流、物流等的融合,由传统的计划销售转化为自由贸易,拓展了生态农产品的营销范围,且广大的生态农产品供应商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时地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信息,及时地调整营销方案及价格优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并且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指导,避免生产失误,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国际地位。总而言之,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推行生态农业,提升生态农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并积极拓展生态农业产品的营销渠道和范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理体系,打破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成果之间的转化限制,大力地发展环保产业且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且加强人才培养,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
参考文献: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七
这是建筑设计的紧张关键。在库区地点选定以后,总立体安排必要以生产的工艺流程为依据,进而肯定库内的功效分区和各建、构筑物的地位,最大限度的晋升地皮的利用率和使各类管线安排更短捷。
1.2建筑设计必须要满足生产的要求。
这是建筑计划的根本起点,也是顺遂展开其余计划运动的条件。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依照计划划定停止,并联合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流程停止迷信掌握。
1.3合理选择建筑的结构形式。
对于建筑来说,其布局的抉择既必要满意节能环保的请求,又要最大限度的晋升修建的应用效力,详细来说,在计划的过程当中必要依据临盆工艺的详细环境,联合资料特色和施工环境前提抉择正当的布局系统。必要留意的是,为了满意修建临盆运行的请求,抉择的资料一定要耐火耐蚀,而且要具备较广的顺应面,一般来说,最佳抉择工业化系统修建,如许可以或许更好地勤俭投资,确保工期提前完成。
1.4要确保建筑具有优良的环境空间。
一般来讲,对于建筑来讲,既必要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前提,防止阳光直射,又必要具备较好的透风举措措施,如许才可以或许更好的包管修建情况的全体优良性。这就必要在修建计划的过程当中,要做好采光和透风的计划,特别是对付油库修建来说,一定要做好透风计划,坚持室内的透风后果,同时必要重视平安性计划,包管油车库等修建物满意标准请求的泄爆面积,防止呈现平安成绩。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渐渐不得人心,在修建设计的进程当中也慢慢的利用了绿色设计理念,如许既可以或许低落修建物的能耗,又可以或许低落修建施工对环境的净化。从我国传统的`修建设计模式角度来看,此中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绿色的身分,加重了环境净化,同时也低落了人们的生涯品质,在这种环境下,绿色节能理念渐渐不得人心,该理念在修建设计中的利用,使我国的修建设计系统慢慢朝着可连续的偏向成长。我国现如今正处于经济高速成长中,修建业也阅历了一个飞速成长的进程,在这飞速成长的面前,存在的一个严格的成绩便是动力被大批耗费,渐渐招致动力的匮乏,经济的成长同掩护环境之间的抵触日趋凸显。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伴跟着生齿疾速增加和经济飞速成长的同时,环球动力危急的环境渐渐变得有目共睹,可连续成长战略的提出,为人们追求前途指清楚明了一条偏向。据不完备统计,到09年为止,修建业的耗能在动力耗费总量中占了约莫三分之一,发达国家修建业耗能更是占动力耗费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跟着我国自08年房地产业的突起,在修建业这块上耗能也是呈多少数字增加,以是,此时提出绿色节能理念具备特其余意义。
3.1对建筑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
对于建筑来说,全体情况的计划重要是指要以总体规划作为基础,并联合地域的水文、地质、气象、地形地貌等情况,综合产业临盆的必要,对修建计划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做出有用的阐发。具体来说,第一要构建起凋谢的空间抽象和集中的修建布局。长期以来,我国的修建基本上采用的是线性空间布局,而且构建起凋谢式和静态的空间系统。为了到达资本的高效同享,保证产业污水的处置,到达节能的目的,在临盆内还必要采用绝对集中的布局方法,特别对付石油行业来说,罐区、装卸油地域有可能产生的跑、冒、滴、漏和含油污水的排放,假如处置不当将会形成严重的水资本净化。要想办理这一成绩,在石油库修建计划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的计划污水处置布局,正当布局,如许才可以或许更好的完成节能环保的目的。
3.2从建筑单体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般来讲,修建的计划必要更好的晋升修建衡宇的适用性和可变性。在对修建停止计划的过程当中,必要实在包管修建的布局和修建装备的灵活性,比方要留意框架布局修建添补墙体分开的灵活性、门的高度满意装备收支的请求和未来接建和扩建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晋升修建衡宇的可变性和适用性,到达绿色节能的后果。同时,在计划的过程当中,还必要重视节能和智能的联合。在计划中,为了到达节能的目标,能够踊跃的开辟二次可再生新能源,比方太阳能等,勤俭不可再生资源的应用,而且晋升其应用效力。要完成智能化,则必要在修建计划中踊跃的引入电子通信和自动化节制技巧,如许能够或许完成修建的智能化计划,进而完成修建朝着高效能、低能耗和低净化的计划偏向成长。
3.3进一步强调绿色建筑设计,降低建筑设计的风险。
在修建计划的过程当中,要在传统绿色修建计划的基础上,赓续立异。具体来说,一是要对传统的计划系统停止阐发,找到此中存在的各类危险,进而依据实际情况停止绿色节能计划,到达低落绿色修建计划危险的目标。对付石油库的计划来说,更应该重视危险成绩。另一方面,在绿色修建计划时,还必要严厉的依照危险评估的法式,对计划计划停止检测节制,并停止本质性的测试,进一步晋升修建计划事情的安全性、绿色节能性,并包管修建计划申报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4从建筑设计中的细节角度进行分析。
建筑外墙是节能计划中的紧张关键,查询拜访表现,修建外墙的能耗占到了修建物整体能耗的一半以上,因此说要想完成修建的绿色节能计划目的,一定要采用迷信步伐停止修建外墙的节能计划。具体来讲,在计划中,必要采纳复合墙体计划以满意以后节能的必要,用保温机能较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基础上,贴正当厚度的外墙保温材料,可以或许有用的转变墙体的导热机能,加上依据分歧地域和分歧项目的必要选用分歧的中空节能门窗进一步晋升修建物的全体保温才能,到达低落能耗的目的。同时,这类复合的墙体可以或许在确保墙体承重才能的基础上晋升墙体的保温才能,更好的完成修建节能计划的理念。
建筑的种类较多,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生产厂房、设备仓库、动力加油站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设计举措。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将节能降耗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建筑的设计中,可有效的改变我国当前建筑设计的现状,对于今后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的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
[1]孙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材与装饰,20xx.21.
[2]邹天彬.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学术版,20xx.10.
[3]姜大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7.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八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的提出环境保护的政策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得人们在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讲求绿色环保文化。尤其是在对施工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选择绿色环保的工程材料,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而对人们生活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给越来越多的人们提供了积极的帮助。本文就当前绿色建筑材料目前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其应用方式,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也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建筑材料;绿色建筑;发展;应用。
绿色的建筑材料,就是生态的建筑材料。它的研发也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当今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建筑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也保障了人们的身体与生活。本文就这一现象探讨和分析,也能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是采用一些清洁技术,少用甚至不用天然的能源和资源,那些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隔热、调温、消声、消磁、抗静电和调光的重要性能,为人们提供高效健康环境的同时,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低消耗、低能耗、无污染、多功能并且此产品在使用之后仍然能够进行二次回收或者能够运用高科技进行回收并改良,制成新产品从而能够进行多次反复利用的产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的环保性要求也随之增高,如今环保材料的运用也愈发广泛。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建筑材料,主要包含墙体、绿色装饰和保温隔热等等。在施工中能够使用绿色的环保材料,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保护和发展了生态环境,进而能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这种材料的应用还是较为广泛,包含一些知名企业也对其广泛运用。就现在而言,我国应用的绿色材料主要包括绿色真空玻璃,生态水泥以及墙体材料,还有一些其他新型的建筑材料。总而言之,绿色材料在我国的广泛使用,不仅符合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同时也有效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一)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运用。
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使以往混凝土的建筑材料的缺乏得到合理的解决。将水泥和绿色混凝土进行搅拌,从而得到一种较为科学且环保的加工材料。为此,应该加强对这种高性能的混凝土进行研发。借助这种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减少材质裂化的现象,还能表现出材料良好的持久性。此外,掺加一些工业废渣,也能减少熟料水泥的运用,利用这种积极的优势,使之更加有效的发挥混凝土的特征,进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现象。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推广商砼,由于在以往建筑施工过程中,浪费了过多的人力和物力,仍不能对质量问题做到积极的生产监督。所以要不断的将商砼这种形式进行推广,才能减少对环境和空气的影响。但是当前价格的问题仍阻碍着商砼的良好推广,因此还要不断创新技术,才能降低成本,进而促进我国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推广。
(二)墙体建筑材料的运用。
从墙体环保的材料来讲,一般选择的材料大多为粉煤灰、矿渣灰和空心混凝土。其中粉煤灰主要是一些企业的排放煤渣,经过简单的处理加工从而进行利用,能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矿渣灰,主要是在钢铁加工的过程中,借助由于生产所带来的废弃物制造建筑用砖,这种建筑材料不仅节能环保,而且物美价廉,有望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最后的空心砌块混凝土,也是绿色材料的一种,它主要是依靠粉煤灰、石粉及水泥这样一些废弃的材料制成。这种绿色材料在提取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在我国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经济实惠并且有很强的隔音效果。
(三)绿色防水涂料的运用。
随着绿色材料的推广和研发,现已在如今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借助科技的作用下,全面提升了其环保标准,并广泛的应用于市场。此绿色涂料也是一种防水材料,它的防水类型主要是以溶剂型为主,但是这种材料包含着一定的有害物质,比如二甲苯、可溶性重金属和游离甲醛等等,这些物质不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严重者会使人们生命的安全受到威胁。市面上还有一些低毒的产品材料,这就在防水涂料的市场占有一定优势。目前,大多是借助热熔法的形式来制造防水涂料,但这种涂料并不具备环保的特点。所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研制既环保又防水的建筑材料才能使得此项目走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
(四)绿色屋顶材料的运用。
在建筑屋顶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材料也是极其重要的。越来越多绿色建筑材料被成功的研制并且得已推广,对于屋顶材料的绿色环保性也被人们高度重视。作为屋顶材料,首先就要保证很强的隔热和保温功效,并且能够自动的调节室内温度,以保障人们的居住和日常生活。此外,对于绿色屋顶而言,还要能够有效吸收有害气体,保持水土涵养并发挥其自身储存雨水的功能。基于这些功效,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当然,这一技术的研发也要求其积极的借助一些防水技术。绿色屋顶材料的实施和运用,为我国绿色节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人们对于生态和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建筑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积极运用绿色建筑材料重要的意义。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仅节约了能源,还有利于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大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和研发力度,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翠霞,李娟,兰涛,等.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1).[2]孟娜.探索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0):2408.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十九
1.我国农村未能形成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相关设施抗灾害性较差,很多塘堰水库沟渠没有足够的设施投入其中,加之部分设施已年久失修,导致排涝、抗旱性能大为下降,水利渠道出现淤堵,水库出现较大面积的病险时有发生,所以,农业抗灾害性自然不会太高。例如,我国当前部分乡村仍没有规范化的公路设施,只存在一些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难以将我农村存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此外,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供水网络才刚刚起步,农民生活状况仍旧十分堪忧。农村较为薄弱的基础设施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农业未能形成合理的结构。首先,我国未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结构,产业仍旧比较单一。主要经济作物还以玉米、水稻等为主,很多农民未能转向具有价格优势的花卉、水果、蔬菜、水产品等。由于传统农业经济作物的价格偏低,附加值较低,因此,难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其次,我国市场对于农业的资源配置效果不显著。从农业生产的内部结构来看,一些村镇由于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的效果不显著以及资源利用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致使农村经济资源中的劳动力、资金以及土地等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农业、农村、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农村市场的经济建设。第三,对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和结构的调整没有准确的把握,因此,未能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虽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选择优良品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却在与区域经济布局结合点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土地经营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化。
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人才相对缺失。首先,我国农村经济效益普遍偏低,这就造成了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谋求发展,其中也存在具有一定素质的年轻农民。而留在农村的人口基本上是老、弱、病、幼、妇,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当前,我国基层干部大多数是在农村逐渐发展起来的老干部,这些干部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方面的工作不甚了解,同时也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能力。此外,农村老干部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不能准确把握,他们虽整天忙于工作,然而却缺少集中的沟通,这些都将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1.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因此,相关工作者要积极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积极探索多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强化民主管理办法,增强发展活力,理顺分配关系。壮大经济发展中的股份合作制,彻底改善区域限制因素,实现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加强农村经济集体化的内在实力。其次,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国家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从而在政策扶持上、方法传授上、思想引领上对农村经济提供帮助。
2.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政府部门应首先将工作重点放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通过承担更多基础设施投资,做好公路建设、电力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此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工作,对于每项基础设施都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勘察,努力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
3.适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善劣势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按照市场运行规律的多层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促进我国农产品的优化升级,同时在发展中,努力培育出新的支柱型产业。逐渐形成以农业产业调整为主导,深入提高产品等级,拓宽生产规模,以此带动最广大农村人民实现高产、增收。
4.加强培养新型人才和引进新型人才的工作,促进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首先,培养农村新型人才需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基本方针。长期处于农村环境中学习的年轻农民,需要适时走出去,到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进修。通过不断的学习,使他们拥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生产实践经验。此外,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不断引进新型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将那些学有所成的高素质人才引入农村进行经济建设。其次,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对于基层老干部,需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思想、工作培训,同时需要他们不断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遇到各种问题时,告诉他们工作交流的重要意义,最终,带领农民实现增收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经济在长期发展中仍旧存在较多不足,这便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运用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广大农民群众,应时刻跟随时代要求,适时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设备,保证充分与生产力需求相符合,从而,推动农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作者:孙芬琼单位: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农业机械化学校。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二十
我国人口众多,同时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可以说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多,因此相关部门要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不能无节制的破坏土地,要让农民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懂得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都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理。在农村还有一部分农民存在小农意识,离不开自己的土地,思想保守,没有真正理解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这就需要农村经济工作者给农民朋友们进行耐心的讲解,转变他们的生产观念。在生产结构这方面要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采用先进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上,把以往的小规模的家庭化粗放型生产转化成集约型的大规模生产,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作为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因此,从思想上转变生产观念和生产结构,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提高农经工作者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素质建设。
提高农经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打造专业的农经团队,是农经部门领导的首要任务。只有高素质的农经工作者才能保证农经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农经工作者是开展农经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农村经济供着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对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另外农民是农业生产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加强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加强文化教育以及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提升。因此,要想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保证未来我国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高农经工作者综合素质和加强农村素质建设至关重要。
3、结语。
本文分别从大力、全面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让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农业技术完美结合;从思想上转变生产观念和生产结构;提高农经工作者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素质建设三大方面介绍了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姚忠生单位:吉林大安市四棵树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二十一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作为当前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的手段之一,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绿色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板块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中的应用。
建筑节能设计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当前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促进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建筑的节能设计也是为了带来相对的经济效益,体现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目前,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代社会的冲突提醒我们,人类显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矛盾制造者。城市无限扩张后,巨大的隐患埋在人类的未来。问题不在于丰富现代城市,而在于如何规范它。这引出了一个问题,人类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对待世界。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在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再到目前的“低碳”的理念,我们逐渐意识到,人类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无限无尽的欲望在发展过程中,否则他们将承受来自大自然的无情消解。于是,绿色建筑理念开始萌芽,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也开始流行起来[1]。被广泛引用的可持续性定义是从198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题为“人类的未来”的报告开始的。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利益破坏未来的基础。”这一长期来看是非常有意义和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为建筑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考虑环境、城市与建筑问题,它应当是整个人类当代和长远利益的短期利益;应该考虑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个公平、合理的方式对这颗星球的未来人的有限的地球资源共享。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劳伦斯在“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说,“这意味着可持续性是使幸福生活比生存,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消费。”在资源和环境的消耗相当于做有害于人类自己。
建筑节能就是合理的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的建设,包括建筑本身,保温功能,建筑材料在能源消耗和建筑采暖能耗的生产等等。在确保建筑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自然能源的水平到标准。一言以蔽之,建筑节能是指减少采光照明、空调制冷、采暖供热、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调节室内湿度的能源消耗,以及地热能源、太阳能的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实现“人文-建筑-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于20世纪率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发展绿色建筑是从建筑节能起步的,在建筑节能取得进展的同时,又将其扩展到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提高居住舒适度等领域。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但目前已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通过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项目分析,目前社区的绿化率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了7。7%。
人们相信,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必须更环保、更有科技感;因此,促进可持续城市的建设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关键问题。可持续性概念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问题,包括有关人、环境和社会的各种相互关联的研究。可持续城市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确定可持续性的`作用加以阐明。事实上,这种可持续性代表了一种新的方法,它包含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基于重新思考的过程,旨在将当前城市的整体实施与环境、技术、经济、社会和人民联系起来。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行所需的能源消耗增加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目前国际公认的做法是采用创新的方法减缓这一问题。鉴于此,绿色建筑的能源性能对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与能源的性能高度交织在一起。因此,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和波浪等)不但对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持续能源(包括废物能源)在可持续性的增强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力[2]。回顾以往的研究,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材料表明,绿色建筑(包括低能耗、超低能耗和零能耗建筑)有明显的交叉在一起的节能设计,以先进的集成技术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消费(加热、冷却和电力等)。
针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能源效率,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基本的准则。在这方面,太阳能可持续系统一直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且在转换过程中不会产生危及环境的污染。在太阳能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设计起着统领作用,协调各专业,发挥自身特长,将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应用技术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太阳能系统一般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连接器已被利用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冷剂充电的家用热水系统不但制造简单,包括一般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而且同时能提供充足的能耗。因此,建议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和开发中利用各自的成果,冷却和加热系统是最近研究绿色建筑的一个主要热点[3]。
建议考虑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未来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这表明,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可能是相当有益的。回顾近年来的学术尝试,主要集中在风力发电的利用、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的利用。但是,它仍然是研究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关键。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城市功能朝着美好人居环境的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技术之一,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且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等特点,是自然界中可以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人们居住环境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绿色建筑是实现“人文-建筑-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是绿色建筑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时,也应注意以下三点问题:(1)因地制宜。可再生能源在不同地区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能源状况和气候条件,有选择、有侧重的利用可再生能源;(2)新技术开发。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技术研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加大相变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联合利用的技术创新或产品研发;(3)可再生能源耦合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的耦合技术,将分项技术整合,以改善单一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形式效率低、无法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节能优势等缺陷,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走绿色发展道路论文篇二十二
1.农民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比较差,农村生产力发展比较慢,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经济附加值低,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这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尚未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同时也导致农村经济增长乏力。
2.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基于土地带来的收入偏低,许多农村青壮劳动力加入打工行列,成为农民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以老弱妇孺为主。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他们凭借一技之长或者辛勤劳动落户城市,又进一步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速度。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但是由于农村人数基数大,而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真正操作起来仍然是任重道远。尽管我国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但是所谓的城镇化只是把一部分农民吸引入城,而没有立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把优秀的农民人才留在农村。
3.农村教育受到教育产业化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义务教育普及度提高,另方面农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农民负担较重,导致许多农民子女辍学打工。这样使得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问题进入恶性循环,旧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已经出现。有些地区农民子女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学校对此束手无策,家长对这一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又一进步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力素质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一)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1.受教育程度低。调查显示,底,我国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文盲和半文盲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大,另外基本识字或者仅仅勉强达到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数量也比较多。而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农民文化水平较高,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的学生;而农业比较发达的德国,68.12%的农民受过大学教育,53.68%的受过职业教育;而日本农民大学生的比例也较大,达到了61.23%.
2.科技层次偏低。目前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比例较少,仅为13.21%,而这一部分又集中在青年农民这一群体中,但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比较少。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在专业技能方面也欠缺,对于一些新农业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在许多地区难以有效完成,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常年脱离直接的农业生产,他们的生产技术不精湛,长此以往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3.思想观念守旧。小富即安和满足现状是长期束缚农民的传统思想,他们循规蹈矩、思想保守,办事喜欢沿袭传统思维,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没有敢闯、敢干的勇气和韧性。一部分农民不舍得教育投资,他们更注重眼前利益,这种短视行为使得许多农民子弟过早地加入打工行列,既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总体提高,也影响到新一代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既包含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因素的影响。现在农村的中老年劳动力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时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或者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文化基础薄弱,缺乏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年轻农民进城务工的比较多,留下的是老年和儿童劳动力,他们对科技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足,对一些新的农业科技知识难以掌握。
2.学校教育的制约。目前义务教育在农村已经普及,但是一些学校教学水平总体偏低,又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许多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学校从师资到教学的硬件设施都比较落后,虽然也在进行课程改革,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农村年轻劳动力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3.各级政府对农民培训工作不重视。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许多基层地方政府不重视、不热衷,因为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益。这种落后的认识,导致许多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缺乏资金、人力的相关支持。
4.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各级农村科技培训中心,涉农服务部等,这些机构分属不同部门主管,培训条件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各个机构各自为政。在许多地区,针对农民的培训机构并没有发挥作用,只是一个摆设。培训内容比较狭窄,培训地点经常选在县城,不能做到送技术下乡和下村。而让农民进城专门听课也不现实,因此许多培训并未真正发挥作用。
三、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振兴农村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教育投资。
基础教育关系到农民文化层次的提高,与他们今后接受技术培训时的接受能力也有必然的联系。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强基础教育是根基性的措施。贯彻这一措施要立足长远,从青少年抓起,只有打好根基,劳动力素质水平才能实现大的提升。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与技术的依赖更加明显,即使从事农业生产,也离不开现代化的科学和技术,文化和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二)强化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是其中不能回避的原因。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多个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需要的技术,让已经掌握相关技术的农民,带动没有掌握技术的农民,这种帮带关系很重要。在师资的选择上要侧重中级和高级农技专业人员,在现有农技人员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技队伍的培训,有意识地选拔一些基础好、水平高的农民进入师资队伍,既可以让他们发挥技术培训的作用,也可发挥他们身处农村的有利条件。同时,应该构建以村镇为核心的农民科技培训的网络体系,以乡镇为基础,通过对农村培训机构的构建、改造、完善、管理,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的、有效的培训体系。基于乡镇培训点,再进一步向各个村级行政单位延伸、辐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扶植力度的加强,争取早日实现科技进村、科技进户,让农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接受技术培训。
(三)加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无论是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储备,还是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教学培训手段的多样化,都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亟需培训的现状。要加大扶持力度,各级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应该依据合理布局,方便农村劳动力就近接受培训的原则,选择优秀的师资力量,建设必要的教学设施,选择合适的场地等。同时,还可以和大专院校合作,聘请他们的优质师资,进入农村直接培训。
(四)构建农村信息化平台,带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
在一些农村,技术和技能的传播通常依靠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这种培训指导经常发生在田间地头,涉及面较小,而且主要针对具体的技术问题,理论性和系统性相对较差。农村劳动力要获得相关的农业技术和信息,依靠的是农民之间的简单交流,或者报纸、新闻等相关媒体。但是农民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通常是凭自己的经验靠天吃饭。他们自身没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必须依靠外力对他们进行培训。因此,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级政府要着重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可以针对农村的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诸如构建信息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等,让农民有尽可能多的与外界接触,获取外界信息,尤其是外界科技信息的机会。从社会发展看,伴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电脑、手机等普及率越来越高,农民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所需的信息,方便而快捷,农村的信息化也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加快步伐。农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高低关系密切。劳动力素质关系着经济增长速度,也关系着经济总量的提高。同时,经济增长又反过来影响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只有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素伟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