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说课稿范文(17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段时间进行回顾和反思,以便更好地规划和展望未来。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的把握,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不可遗漏或忽视重要的细节。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虞城高中的化学老师,我叫李杰松。
1,教材简介。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本节共包含六大内容: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本节共分三课时,我今天主要讲解的是第一课时:原子的诞生、能层和能级、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
2,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原子结构,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必修二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
新课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知识目标。
师生互动由必修二知识引入能层和能级。
和学生一起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认识能级交错现象。
核外电子排布式。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简化排布式。
情感目标:发现生产、生活中有趣的化学问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5,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能层和能级的认识。
构造原理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1,情境激学,
根据本节特点和理论基础,可采用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知识由旧------新联系起来。
2,目标导学。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发现。
3,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学是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理论,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电脑动画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1,复习回顾必修二相关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核外电子。
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和方向,
从原子的发展史引入原子结构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本总结规律从而得出: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层和能级。(本节重点)。
师生互动写出钾的影子结构示意图引学生思考进而于老师一起学习:
(2)根据能层和能级引出构造原理。(本节重点和难点)。
3,师生互动-----------课堂学生演练。
4,回顾小结本节重点,并且提出设疑为下节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
一、能层和能级。
1,能层。
2,能级。
二、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
2,电子排布式。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二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电荷。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果用eqo(sup6(a),sdo2(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eqo(sup6(a),sdo2(z))x。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eqo(sup5(37),sdo2(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4.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
【回顾】。
【质疑】。
【媒体显示】。
【比较】。
【质疑】。
【板书】。
【迁移与应用】。
【媒体显示】。
【拓展与提高】。
【总结比较】。
【课外拓展】。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三
方法通过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
态度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物理课中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讲解)原子内部各粒子的带电情况。
【提问】。
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的关系。
【投影】激趣: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embed.8【归纳、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板书】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指导阅读〕54页。
【提问】。
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板书】1、分层排布。
【多媒体显示并讲述】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播放动画】。
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的示意图,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讲解)以钠原子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
【多媒体显示并提问】。
指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提问】在图中能找到哪些规律。
【归纳、小结】。
【阅读教材】熟记重点。
【填表】。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四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本节内容包括了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课时为元素周期律,我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奥秘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范畴,而物质结构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并能在原子的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
a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懂得质量数和zx的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原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1、知识上重点、难点是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方法上重点、难点是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本节教学是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理论,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电脑动画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先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原子的结构进行想象,再借助电脑动画手段重现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鼓励学生就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提出质疑。然后,教师引出本节核心问题:原子核的构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并将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关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让学生亲自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中找出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质量数间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并补充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关系。
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关系。
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五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电荷。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果用eqo(sup6(a),sdo2(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eqo(sup6(a),sdo2(z))x。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eqo(sup5(37),sdo2(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4.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
【回顾】。
【质疑】。
【媒体显示】。
【比较】。
【质疑】。
【板书】。
【迁移与应用】。
【媒体显示】。
【拓展与提高】。
【总结比较】。
【课外拓展】。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六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第一个办法,后来,三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设计理念。
《画风》是一篇非常理性的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顺着怎样画风的思路进行教学,必定使语文课变味而成为思品课。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是,整堂课我们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识字、读文、体验、领悟、创造……从而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三、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七个生字中有6个隐藏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于是,就设计了出示名字,用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在不露痕迹中自主地学习了生字。
在“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这一个环节,经过试教以后,我做了些变动。原来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读,我随机点击课件显示出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但课件看后,学生对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出风的感受并不深切。后来朱老师和金老师提出不用课件,用老师的简笔画表现风,再一次试教后,效果果然好多了。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评价三个孩子,其实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体验,再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三个新朋友的聪明之处。在进一步的追问中,揭示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积极提倡的好品质。这个环节目的是把理性的目标,通过感性的方式,富有个性地达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想象拓展,勇于创新环节,我刚开始是让学生同桌说说打算怎样画风,在全班交流一下。经过试教后,感觉效果不太好,改为让学生自己先画一画,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风的,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让学生感悟到“风虽看不见,摸不找,但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就能表现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七
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eqo(sup6(a),sdo2(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2.现象: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板书】。
【媒体显示】。
【思考、讨论】。
【归纳小结】。
【归纳板书】。
【迁移与应用】。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电荷。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果用eqo(sup6(a),sdo2(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eqo(sup6(a),sdo2(z))x。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eqo(sup5(37),sdo2(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4.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
【回顾】。
【质疑】。
【媒体显示】。
【比较】。
【质疑】。
【板书】。
【迁移与应用】。
【媒体显示】。
【拓展与提高】。
【总结比较】。
【课外拓展】。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八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什么是分子?
2.什么是原子?
3.用分子和原子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展示氧化汞分解的动画)。
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认真听题;思考并回答。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结构。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
那原子是否像同学们想像的那样呢?
阅读课本53页“原子的构成”这一部分的内容。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
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
猜想:原子不能分。学生发挥想象说: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观看原子构成的动画,小组交流后汇报。
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问题激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知原子可以再分。
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播放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九
我今天要说是《体育与健康》篮球课第二课时,本次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胸前传接球基本技术。下面我把本次课设计思路、教材特点、学生分析、教法选择等方面做一下简要介绍: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不同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与生活态度。
本课除了要加强学生运球巩固复习之外,还要重点解决学生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学习问题,为以后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我所任教是高一年级,班级人数较多且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在学习时对篮球教学接触不多,因此对篮球知识与技术认识也很少,但他们又对球类学习有很强新鲜感。在前1节课篮球学习中他们表现对篮球学习好奇,但对基本技术学习感到很枯燥,开始学习时注意力都集中在篮球上,有学生在争抢篮球,有学生抱着球各处跑,有学生急急忙忙去投篮……另外由于学校设施器械少,不能做到人手一个篮球,教学也只能在一个篮球场上展开。这些问题给我提示是:在篮球教学前几单元要注重学生兴趣培养,重视课堂组织性。
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胸前双手传接球动作方法及进一步建立运球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让学生学好传接球技术动作,巩固和提高运球技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密切配合,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手型及接球缓冲和传球翻腕动作。
难点: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控制能力。
常规部分和热身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示范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学习和活动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游戏与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我评价法、团体评价法。
放松和结束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1、篮球场一片;2、篮球40只。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45次/分,出现在四十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40%,运动负荷为中等。
常规部分。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考勤;宣布本课内容、任务,提出要求及处理见习生。这部分约3分钟。
热身部分。
这部分每一位学生手拿一球,绕2片篮球场地做运球、抛接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和活动部分做好准备,并能避免意外事故发生。这部分共用5分钟。
教学游戏。
名称:运球抢球(男女分组)游戏方法:一人持球运球,要保护住球另一人在吧犯规前提下进行抢夺球,在篮球场内。这部分约8分钟。
学习介绍篮球传接球方法。
组织练习。
两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8分钟)。
三人传球练习。(8分钟)。
砸篮板练习。(6分钟)。
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巡回指导,发现错误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普遍错误集体纠正。
放松与结束部分。
引导学生进行放松活动,之后做课堂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目。最后师生再见,归还器材。这部分约3分钟。
本次课我之所以选择这样教材内容、教法及设计程序,主要思考在于在前面几节课教学中体会。有不少学生对篮球兴趣浓厚,但是他们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场马上比赛或投篮练习。忽视篮球基本功学习,学生就学得不扎实,技术提高慢、不规范。
另外也想尝试在教学营造一个相对更自由宽松环境;希望能通过让学生看展板、自主练习及分组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关运动技能。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十
二、两性花和单性花:
1、两性花:一朵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
2、单性花:一朵花只具有雌蕊或雄蕊。
三、花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着生在花轴上的一簇花。
探究活动。
植物主体干花标本的制作。
植物主体干花标本是通过剪取带花的植物枝条,放在容器内,经干燥包埋、风干,然后倒出干燥剂,将其固定在透明的容器内密封,制成的立体干花标本。植物主体干花标本,保持了植物茎、叶、花生活时的颜色与姿态,不但生动自然,制作简单,而且还可以作为教具永久存放、使用。现以月季为例,介绍其主体干花标本的制作方法。
1、制作前的准备。
1.1干燥剂的选择可购买新出厂的、颗粒较小的珍珠岩作为干燥剂。珍珠岩为建筑保温材料,不但轻,包埋植物时,叶、花不易变形,且吸水能力强,是较理想的干燥剂。若买不到珍珠岩,可用沙子代替。但沙子需反复冲洗,冲去土粒,晒干备用。
1.2包埋月季容器的准备包埋月季花的容器的体积应比标本大,并具较好的透气性。如带细孔的纸箱(一般纸箱用针扎些小孔)、带有网眼的塑料容器(若网眼过大,可在周围衬一层白纸)等均可。
1.3盛放标本的容器准备可选择带盖的透明玻璃容器或有机玻璃容器。
2、制作方法。
2.1剪取月季花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在上午10:00~下午5:00时,剪取花朵较好、颜色艳丽、未彻底开放、叶片、花瓣上没有露水、带2~3片复叶的月季花。
2.2包埋月季花先在包埋容器的底部,放一层珍珠岩或沙子,将花柄插入。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珍珠岩或沙子,包埋月季花。在包埋过程中,注意保持花的本来姿态。完全包埋后,将其放在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两周。
2.3整形、密封干燥两周后,倒出珍珠岩或沙子,若有个别花瓣脱落,可用解剖针醮少量乳胶粘合。在盛放月季花容器的底部,放一块2厘米左右厚的泡沫塑料板(为了好看,上面可粘一层吹塑纸),贴上标签,选择干燥后叶片、花朵颜色较好,形态自然的月季花,插入容器的泡沫塑料板内,将其固定好,放入干燥剂(如硅胶、无水氧化钙),密封即成。
实验目的:认识单性花的结构特征。
材料用品:正在开花的柳枝、刀片、解剖针或缝衣针、放大镜、白纸。
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
柳树的花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雄花序,一种是雌花序,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植株。分离雄花序,可见只长两枚雄蕊的雄花。分离雌花序,可见只有一枚雌蕊的雌花。柳树花是单性花,象柳树这样的单性花植物,其雌花和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就叫雌雄异株植物。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十一
原子能级结构的提出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以往的教材是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模型的矛盾出发,给出玻尔理论基本内容和由这个理论推导出的氢原子电子轨道半径和能级公式。而现今教材的处理是在对氢原子光谱不连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能级结构的猜想。为什么这么处理呢?一方面是为了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学生对原子的结构的不理解和错误认识。在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模型的矛盾中,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加速运动的带电粒子要辐射能量”这样的认识;另外玻尔理论中“轨道”的概念是不正确的,氢原子的电子是没有轨道的,这在第二章中已经阐明,所以书中只提到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在“资料活页”中给出了玻尔理论。
除了使学生明确原子跃迁时所遵循的规律,教师还应强调:原子无论吸收能量还是辐射能量,这个能量还是任意的,而是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原子辐射和吸收的光子也只能是某种特定频率的。这一点可结合前一节的“资料活页”中的“氢的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加深学生理解。
当选取电子处于无穷远处时氢原子的能量为零,氢原子在其他状态的能量为负值。其中的原因是:要使原子电离(即电子处于无穷远处),外界必须对原子做功,使电子摆脱与原子核之间的.束缚力。所以电子处于无穷远处时氢原子的能量比氢原子的其他状态的能量都最高。此原因可让学生自行分析,教师可提示他们用功能关系去理解。
原子从不同能级跃迁到某一特定能级就形成一个线系,这名话学生应理解:一个原子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能量状态,但在某一时刻,一个原子不可能既处于这一状态也处于那一状态。如果有大量的原子,它们之中就有的处于这一状态,有的处于那一状态。氢光谱的观测就说明了这一事实:它的光谱线还是一个氢原子发出的,而是不同的氢原子从不同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些不同能级的结果。
氢原子光谱的波长满足。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十二
知识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号元素的示意图。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第一课时)。
[复习]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
[板书]一、原子核。
1。
原子核。
注意: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近似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2.质量数。
质子的相对质量==1.007≈1。
中子的相对质量==1.008≈1。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n=a–z。
练习:用azx表示原子:
(1)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2)求阳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3)求阴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2c16o2分子中,n=。
:.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请一位同学讲述宏观物体的运动的特征。
比较电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运动。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带负电荷,质量很小。
(2)运动的空间范围小。
(3)高速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p91,播放电子云形成的动画。
2.电子云。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
注意:(1)图中的每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2)“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的一种形象化表示。
2.以下有关电子云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子云示意图的小黑点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b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c小黑点表示电子,黑点愈多核附近的电子就愈多。
d小黑点表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的轨道。
第二课时。
2.电子云的概念及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对于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要复杂一些,通常,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层序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能量。
研究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的情况。
核电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氦
he。
2
10。
氖
ne。
2
8
18。
氩
ar。
2
8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讨论。
1.根据上表和在初中学习的部分元素示意图的知识,讨论核电荷数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形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并将讨论的结果分别填入下表中。
学生填写:
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论: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除k层外,共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倒数第3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第n层里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讨论。
2.根据第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的规律,请你检验下你所判断的k、l=m层最多能容光焕发纳的电子数据是否符合这一规律。
[练习]某原子共有5个电子层,则其o层可容纳电子个,n层可容纳电子。
个。
四、元素性质与的关系。
[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稳定结构”?
2.指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说明]元素的化学性与有密切的关系。
[练习]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十三
首先复习提问“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分吗?”引入,然后引出探讨原子内部结构的话题。由学生自学课本并讲解“原子内部有一个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的核”。让学生想象原子结构像什么?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有的说像地球,有的说像苹果,有的说像太阳系,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效果较好!交给学生讲解是成功的,而且以后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做主人,效果会更好。
数据分析环节学生不是很活跃,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两个等式的结论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讨论和交流的并不热烈。这也是本节课一个难以突破的地方,因为问题挑战性不强,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课后,有老师提出本节课悬念不足,总是有一个固定的结论引导着学生,使他们不能展开想象和打开思维;也有老师提出学生活动还不够。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类问题,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由于原子的构成是抽象和微观的,所以不能由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生动性和趣味性减少了很多。不过我利用一些图片和动画来模拟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弥补,但总的来说值得继续探讨的地方还很多,有收获更有遗憾。
对于原子结构的教学,应正确发挥模型的作用,因为: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利用科学史的素材,是建立模型认识的很好的方式。
2、可以进一步挖掘科学史中的科学方法的价值3、可以让学生参与模型建构的活动。
因此,讲原子结构模型的发现史,可以把重要的假说模型思想与原子结构知识综合起来,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讲解上将知识技能,方法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目标共同体现。在这部分知识上既有讲解也应有质疑,比如用多电子原子的光谱来质疑玻尔模型可不可以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让学生自己思考玻尔模型是否正确。这样的过程也符合科学发展的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研究的历程,让学生体会我们所有的这些知识实际上是有实验的依据,不是科学家自己随便的创造出来的,由这样的依据构建出假说,在由假说构建适合的模型,但是当实验条件变化,模型就会被质疑,人们就会构建新的模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假说模型是科学发展过程必然的过程,如果今后他们做科研也必须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学。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十四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花的结构》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前面几章的讲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是生殖生长的起点。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为后面传粉、受精,形成果实和种子等一系列生殖生长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理解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
2、了解单性花、两性花、雌雄同株、雌雄异株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地观点2、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和功能。由于雄蕊和雌蕊与下一课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确定此为重点。
难点:解剖和观察花的方法。解剖时最怕学生不按顺序胡乱解剖一通,不能达到很好的观察目的。学生掌握科学的解剖程序是必要的。因而将其列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
2、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利用挂图,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层进设问法:使学生容易开展科学探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讨论法: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深化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探究法:选用探究法教学适宜开展教学,能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用主动学习法:通过设疑引入,边讲边演示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实好教学目标。
实验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故采用讨论学习法,发现性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哪些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构成的?
2.为什么把花、果实、种子叫做生殖器官?
引言: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繁殖后代直接有关,所以属于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一般都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研究花的结构和功能,就会逐步明白。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外形,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逐步解剖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
(一)观察花的外形。
教师结合挂图,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花的基本结构图”,有步骤地观察以下内容:
1.花柄:它的颜色、着生的部位。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花托:它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它的作用。
3.花萼:由萼片组成。数一数萼片的数目,着生在哪里。
4.花冠:由花瓣组成。注意它的颜色和数目。
完成上述观察,由一位同学归纳小结,然后教师再作补充性讲述,指出:
花柄紫红色,一端着生在茎上,另一端连接着花朵。它支撑着花朵,使它展放在空间。顺着花柄往上看,可看到略为膨大,呈杯状,紫红色的部分,这是花托,花的各部分着生在花托上。在花托的边缘上着生有萼片,共5片,它们组成了花萼。在花萼的内侧有花瓣,粉红色,5片,它们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结合挂图,教师指导学生依次解剖花,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将花的各部分粘贴在白纸上制成标本。
1.用镊子将萼片摘下,并粘贴在白纸上。
2.用镊子将花瓣摘下,依次粘贴在白纸上。
3.观察雄蕊:摘去萼片、花瓣后,露出雄蕊和雌蕊于它们合称为花蕊。先观察雄蕊,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桃花的雄蕊有多少枚。每一朵都一样吗?
(2)每枚雄蕊由哪两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4)观察完成后,用镊子摘下部分雄蕊,粘贴在白纸上。
4.观察雌蕊:摘去全部雄蕊,这时在花托的顶部只剩下1枚雌蕊了。
(1)观察雌蕊由哪三部分组成。
(2)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配合,用刀片分别将子房作横切和纵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注意看看有几个胚珠。
完成上述观察后,组织同学讨论归纳花的结构。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接着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述,指出: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它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里有胚珠(桃花只有一个胚珠)。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这些变化今后再研究)。由此看来,只有花蕊与结出果实、种子有关,所以它是花的主要部分。
有些植物的花(如桃花)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例如蜜腺。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的基部,看到有小突起,这叫做蜜腺。蜂蜜采集的花蜜就是由蜜腺产生的:
有些植物的花,能散发出芳香的气味,它是花瓣里的一些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这些物质容易挥发成气体,从而使花散发出香气。人们利用它可制取香精,如玫瑰花、桂花。
花的颜色、香气、花蜜都能吸引昆虫前来帮助传粉。
由此看来,花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五、板书设计(略)。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十五
首先复习提问“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分吗?”引入,然后引出探讨原子内部结构的话题。由学生自学课本并讲解“原子内部有一个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的核”。让学生想象原子结构像什么?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有的说像地球,有的说像苹果,有的说像太阳系,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效果较好!交给学生讲解是成功的,而且以后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做主人,效果会更好。
数据分析环节学生不是很活跃,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两个等式的结论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讨论和交流的并不热烈。这也是本节课一个难以突破的地方,因为问题挑战性不强,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课后,有老师提出本节课悬念不足,总是有一个固定的结论引导着学生,使他们不能展开想象和打开思维;也有老师提出学生活动还不够。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类问题,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由于原子的构成是抽象和微观的,所以不能由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生动性和趣味性减少了很多。不过我利用一些图片和动画来模拟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弥补,但总的来说值得继续探讨的地方还很多,有收获更有遗憾。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十六
这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三选修课,主要讲述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两部分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本着“以人为本,探究创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积极落实。
这节课教学目标清晰,无论是知识领域目标、还是能力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达成度较高。教学中老师以基因研究发展历程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史的教育。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构基因相关内容的知识网络,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的形成,并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我认为是相当出彩的一节课。
现在,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都会借助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为此花费很大的精力,其效益有时却并不明显。我们很少看到运用传统的板书、挂图、标本、模型等。据说,国外在上一节课后,能算出账来,如你用了多长时间的电视机,能算出折合多少折旧费,用了多少度电,你使用的教具花了多少钱,你准备这些材料花了多少时间,时间就是钱啊!这样就能核算出这节课的成本有多高,然后再除以这节课孩子得到的培养和提高有多少。从这点上来说,包虹老师课上师生在黑板上对交互形式的概念图的运用上就很高明,强化了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值得商榷的是包虹老师虽然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下了功夫,但是却流于形式,仅停留在让学生汇报提了几个问题,即量上。当然,一节课由于时间的限制,要照顾方方面面是很难做到的,更何况包虹老师是借班上课,其难度可想而知,基于她对学生的了解,恐怕也仅能做到如此。不过由于教师本身的基本素养全面、扎实,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得较融洽,为这节课增色不少。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十七
刘老师上的《植物细胞的结构》一课,它是初中生物学部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课,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并学会了简单绘制植物细胞图,为下一节动物细胞的结构学习打了坚实的基础,刘老师本节课以这一线索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落实。刘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刘老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最重要的是:刘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
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刘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
五、教学语言独具特色:
刘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生动形象,语速恰到好处,富于变化,让学生听起来赏欣悦目而且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