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大全(14篇)
我们常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清晰性。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一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有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一起有效完成高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因为,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教与学都在一种轻松、愉快,且有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的课堂中进行。新课改下,关于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与大家交流、讨论。
一、精心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有相当一部分小学代课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他们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到备课对一堂课的重要性,所以课堂上总是忙忙碌碌,满堂灌输,可是课堂效率却不理想。其实,备课对于一课堂来说像就是战场上的排兵布阵,面对战斗,只有你精心设计好适合排兵布阵的方法,并排好阵势,才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熟悉掌握教材,设计教案,圈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归纳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才能在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也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并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最恰当、最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当然,备课除了教师精心研究教材、熟悉教材,还要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工具,比如,尺子、图片、三角板或者多媒体等新兴的教学设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为学生所想,做好精心的备课和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小学代课教师,在课前不要吝啬时间,要结合小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把学生快速代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实践证明,精心的导入不但让一课堂有了良好的开始,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因为好的'导入,不但能保证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起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比如,《一盘围棋险些输掉整个国家》的数学故事同学们可能都略有耳闻,但是不知道详情,教师借用这个契机,用这个故事进行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棋盘上摆麦粒的故事详细讲给学生:在国际象棋的第一个格子里面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面放2粒麦子,第三个格子放4粒麦子,以后每个格子中的麦粒数都是它前一个格子中麦粒数的二倍……学生听到这种有趣的数学算法,不但对数学的神奇惊叹不已,而且提高了求知欲。无疑,在学生这种求知热情高涨的状态下进行施教,实现高效课堂就不是什么难事。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再好的内容设计、备课、精心导入都是没用。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和学生融入一体,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学习优点和缺点,及时引导,帮助学生纠正,保证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性。小学生的心思特别活跃,教师了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巧妙地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让学生发现教师的鼓励和关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积极与教师交流、讨论,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比如,在给学生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后,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这时候如果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分配组员,让学生在组长的管理下,进行讨论、思考,互相帮助,有效学习,让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总之,新课标要求的高效课堂,是围绕学生展开的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核心,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入,了解学生,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完成高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二
课堂作为师生有效互动的主要场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构建起一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课堂高效性展开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对于“高效课堂”的简析。
“高效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终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通俗来讲就是消耗较少的人力、物力以及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然而对如何验证课堂教学是否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满足课堂效率最大化,二是效益最优化。如果一堂课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那么,它就是名副其实的理想化高效课堂。在教育当代,虽然处于新课改背景下,切不可对于教学目标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进而采取拔苗助长的“进阶型”策略,而要遵循教育体系与学生主体的自身成长规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作为一门循序渐进的艺术,最终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而非古时的“百无一用”,教学过程兼具效率和效益,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创新对于新课的导入方式,是打开高效课堂的钥匙。
对于新课程的创新化导入,能够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效果,不但能够迅速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迅速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合理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学校内各种设备设施以及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例如魔术表演、讲故事、相关图片的联想与展示以及视频资料的播放等以此为情境合理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改往日疲惫懈怠的心态,而以轻松愉快的姿态开启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讲授《秋天的雨》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文件给学生播放秋雨时田野间、树林内各色树叶飘落的壮观以及各色瓜果成熟飘香的画面,还可以借助相关音频文件播放落雨的声音,从而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体验,带着这种美好愉悦的心情开启课文教学,使学生不但充分的汲取到知识的营养,更获得了在欣赏层面进行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积极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绝非难事。
(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对于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必须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不但要好读书还要求甚解,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到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当然,若要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关键,正所谓“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只有学生提起浓厚的兴趣,进而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完成课程预习、问题思考以及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探索。在新课改背景的要求下,学生要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角色仅为一个引领者。只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并带领其进入学习状态使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那么无需赘言,高效课堂肯定是达标的。
(三)探索合理化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大量涌现,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也应该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借助相关的现代化教学仪器和设施开展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从而令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化、枯燥化的拘泥于课本和辅导资料,从而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讲到《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pt课件配以优美的音乐及相关风景图片来进行教授,并根据课堂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与提高的好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拓宽学生阅读空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源泉。
将教材在合理范围内加以延伸,并不断拓宽学生阅读知识面,这将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可持续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可以迅速提升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其对学习不断深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提升其对于知识认识的综合理解能力,也便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开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初次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时,能够对自身的阅读空间进行充分的调动和挖掘,在较短时间内领悟中心思想,进而以高质高效的状态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教师要对课程时间合理进行设置,预留一定时间作为学生阅读的学习,在课外时间,鼓励学生多加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拓宽自身的阅读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将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高效课堂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重新确立了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地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开展教学活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资源,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相关知识,进而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对于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感,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新策略,我们相信,小学语文一定可以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4]李英.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3:96.。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三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站一起学习吧!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高效课堂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新的数学思想要求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权威者传授数学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剥夺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数学学习十分枯燥无味。小学数学课堂是开展教学的载体,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总体的筹划和调节,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主要有哪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做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开展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小学生数学基础、思维特点、数学的综合能力等参差不齐,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其有效性是难以保证的,因此,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规律、生活经验等进行数学教学的备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开展教学,就会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发挥出积极意义。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是根据自己事先的备课教案进行的,这种方式往往很容易忽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恰当巧妙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强大的“磁性”。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知识点,学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首先自己解读课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再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印象,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则注意听老师的讲解,使问题迎刃而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如何去看懂例题、插图、如何理解练习题的要求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老师的课堂引导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由此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首先,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做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不要面面俱到,使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失去自主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在遇到实在难以克服的学习障碍时,再向教师和同学们请教,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做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效率;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的设计中密切联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的解答。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够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设计问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确立恰当的高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设问后,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还要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设计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多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有的学生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题思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很多,需要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小学生的自身的认知特点、思维规律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真正构建了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朱坊乡中心小学。
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的深入,当今我国教学部门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学校改进了教学思路,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效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活跃性以及实践性,并且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对课堂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今多数小学中,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进度,都会使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数学教师都会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这一方式并没有错误。但是多数教师都只注重教材中的正文内容,对于书中其他部分的知识,教师并没有注意。同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知识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倘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无法自主观察到教材中的其他内容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备课工作,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通读,包括其中的插画中的内容。其次,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后面,通常都会含有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但是多数教师认为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故而不对其进行讲授。但是该种教学内容的存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
(一)尝试信息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授受,也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授,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该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维持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秩序,但是由于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开展教学活动。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计算机设备构建相关的模型[1]。比如当教师在讲解6+7=?时,可以先在屏幕上放上6只小狗的模型,随后放上7只小猫的模型,当教师完成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现在图片上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呀?”由于之前学习过与数数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能够很轻易地给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教学难度。再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课件中包括多组小棒,每组包括三根。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经过讨论得出,如果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就会无法形成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想让它围成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候引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由调整小棒的长度,进而最终围成三角形,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探索过程变得简单了。
(二)分层教学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并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组,然后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第一小组;将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成第二小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第三小组。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乘法表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分析出其中的等式以及其转换形式,并用笔进行记录;对于第二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背诵乘法表格中的内容,并进行抽查;最后,对于第三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提升其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当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会过分注重自身的教学地位,忽视学生的感受,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意识。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统计学相关的知识时,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其设立一定的课题:统计班级中学生的出生月份。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并重视学生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说,教育学生解题的答案不如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自行解答题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自行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避免其出现依赖心理。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以对其实施鼓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2]。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硬纸板剪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而后提出问题:计算你们剪这些图形的总面积?这方面的内容就是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接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操作和拼接来思考计算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入地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今小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及教学难度,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马克志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河西小学。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四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平北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又展现了勃勃生机。新课标的主要实施阵地还是在课堂上,教学和课堂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教学观点的指导下,在日常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索,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课后复习。
小学数学是学生步入小学课堂后首先就要接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教师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教材是死板的知识框架及知识点,但是教师是灵活的教学指导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照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将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现如今,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侧重点不再是单纯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要能够在课前充分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应用教材内容。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也进行精心的备课,但是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本身,于是就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是照着教材内容单纯地进行讲解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保障了教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灵活地应用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课前做充足的准备,除了要能够充分了解教材内容,还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生活脱节。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互动点,能够充分地引起学生与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共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知道,学生进行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将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充足准备,更好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然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就行了,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这就使得教师不是特别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他们对于教师教学的一些意见,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就要在学生和自己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教师要改变课堂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多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是师生互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教师还可以多在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老师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有一种威严的形象,使得他们不敢与教师亲近,有些学生从内心想与教师亲近,但是内心又害怕教师威严的形象,这就使学生不敢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课下,学生的思想情感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所以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下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仍然有所保留,那么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的家长在家里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家里也多给学生一些关爱。总之,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
数学知识具备系统性的特点。小学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复习习惯。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学习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课后复习能够逐渐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探索出更多的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总结自身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旧的数学知识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巩固和发展旧的数学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既是旧知识的巩固,也是新知识、新问题发现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复习习惯前,可以将复习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硬性要求下完成,从而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得数学课堂更加高效,还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受益。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不仅要抓课堂前,还要注重课堂中和课堂后。只有将这三者统一重视起来,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教师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2]李军祥。高效课堂的建设[j].科学教育,2011(05)。
[3]李翠芳。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1(08)。
[4]田亮。数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j].小学教学研究,2011(04)。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五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因人而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证数学课堂的真正高效。
1.要清楚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老师的夸奖都会很高兴,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能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从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每节课在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基础题型供后进生完成,然后再出现一些有层次、在坡度的习题供上层生思考,让他们思维得到到充分發展。
二、良好习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培养学生上进心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高效课堂的基础。当然教师也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讲,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它能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如:在教学《重复的奥妙》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复”的现象后,放手组织了一系列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操作活动:一是认一认:让学生在认真观察情境图后,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观察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引导得出规律;二是做一做:让学生把发现的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三是说一说:按照规律再继续往下说;四是找一找:联系生活中实际,找一找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重复规律?最后是小组合作,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出一组“重复”现象。
四、多媒体融合——高效课堂的有效推手。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快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解决一些难点问题,让学生学得一目了然。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如我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用课件展示红领巾让学生观察,当学生建立表象“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再用课件动画显示生活中的三角旗、房架,然后提问:“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通过直观演示和点拨,从而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有限,活泼爱动,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设计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和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等不再是一句句空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是兴趣盎然的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也成了所有教师的主要任务,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所有学校、教师的期望,也是广大家长的希望。素质教育下更要求广大学校、教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然而,怎样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了广大教师的难点。
这里说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指的不仅仅是将原来40分钟的课堂时间缩短,而是指教师要在这40分钟里应当相应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有效的方法使课堂质量、效率得到提高。
一、教师课前应充分准备,熟悉教材内容。
教师应当在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才能在脑海里面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印象,能将可以结合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数学作为一门既具有逻辑性,又具有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应当充分地了解教材内容,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发挥全局观念。如果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教材内容,那么教学中会使数学系统性变得很零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
二、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师生的关系在无形中被拉的很远,也使得很多的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紧张、压抑。使学生不能充分感受到课堂的魅力所在,也不能将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应当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中威严的教师形象,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教师。()教师还应当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不仅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会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高效起来,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三、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小情景教学的方式。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小卖场的情景,让学生一半当作买东西的人,另一半当作卖东西的人,而学生铅笔盒里的东西就可以当作出售的商品。教室变成一个小小的卖场。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同学之间进行商品的买卖。这样不仅仅让课堂富有活跃的气氛,还使得学生巩固了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教师也将教学更加生活化。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构建小学高效课堂。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应当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从而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学习。这样,除了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还会使学生感到充满趣味性。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单方面的责任。也是我们所有家长、人民群众的责任。只有家长密切配合学校、教师才能更好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进行改革变化。使之能更好地培育出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人才。小学生作为一群刚刚正式接触到教学的群体,更是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指导。所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新时代下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苦水镇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七
课堂氛围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它是由师生的知觉、思维、情绪、意志以及心理定式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积极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促使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学生对学习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意愿,鼓励他们选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这样的语言:“这样可以吗?”“谁愿意帮帮他?”“你的见解很独到。”“这一点老师都没有想到,你太棒啦!”“只要大胆些,你还会说得更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不断交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活跃了创新思维,真正喜欢上了数学学习。
二、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低年级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都很难保持长久,受一点干扰,注意力极易分散。针对儿童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合理的情境“激趣引探”,促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授“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到了,老师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用几表示?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用几表示?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该用怎样的数表示?”这种情境的创设,引入了分数的学习,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生活内容,引导学生探索尝试。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课堂呈现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要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激发他们发现、学习、探究数学的渴望,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本班学生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每组各有多少学生,并采用自己的方式(文字、表格、图画等)呈现这些统计结果。然后根据统计结果,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哪组参加人数最多?哪组最少?两者相差几人?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为此学生非常愿意探索尝试。
四、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可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促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享受“玩中学”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讲授“垂直与平行”一课时,我设计了“抛小棒游戏”,先让学生将手中的两根小棒任意地抛在桌面上,观察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然后再做一次,观察两次的结果是否一样。学生们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为垂直与平行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课堂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学完角的概念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不同的角,体会角的概念及组成角的必要条件。在学习“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我让学生将活动的角的两条边慢慢叉开,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再将角的两条边慢慢合上,观察角的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道理。
五、组织有效合作,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一课时,我设计了“拥抱游戏”:“在登长城的旅行中,小明、小红和小丽三人途中意外相遇,非常高兴。这3个小伙伴中,每两人只拥抱一次,3人共拥抱几次?大家先想一想,试着回答。”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八
在生态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只要适当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让课堂尽量遵循师生双方的教与学规律,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习深入而自然,就能愉悦学生身心,就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学生视角出发建构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是生态课堂的重要根基。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安排学习材料,让学生能够在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中自然地建构知识,确保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认识平行》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游戏情境: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小捆竹棒散开,请学生观察其中的竹棒有哪些位置关系。在观察中,学生发现散开的竹棒可以分成两种关系,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而在学生仔细观察不相交的情况之后,笔者请学生将这些竹棒想象成可以无限延长,再次观察和交流的时候,学生提出其中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竹棒延长之后会相交,一种是仍然不会相交。在这样两次观察之后,笔者跟学生一起揭示“平行”的概念,学生的认识相当深刻。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不是在数学层面上与学生一起研究平行的概念,而是从游戏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寻找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比较,从而自然建构了平行的概念,这样的学习过程更丰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从学生体验出发设计环节。
生态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学习中,不是以知识的传递为唯一目标,而是要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建构,这样无论学生的建构过程是否顺利,他们都能在不断探索的交流中得到诸多的体验,从而充实“数据库”。
例如,《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在出示课题后笔者请学生猜测与多边形面积有关的因素,有的学生认为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决定了多边形的面积,有的认为是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决定了其面积,当然也有学生认为是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决定研究的内容、方式,以及研究步骤,在统一意见之后随即展开研究。巡视课堂的时候,笔者发现有的小组是固定了多边形内部的钉子,专心研究多边形的面积与其边上的钉子数之间的关系,也有的小组综合考虑两种因素对于多边形的面积的影响。在规定时间内,小组研究的程度更不相同。在随后的全班交流中,几个小组展示了研究过程,其余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样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挖掘出来。
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教学环节,在学生选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之后,教师只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有限的帮助,最终的研究结果是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研究陷入困境,但无论成败,学生都能从别人的做法中受到启发,都能有切身感受,积累必要的经验和认识,推动了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感悟。
三、从学生发展出发推动交流。
课堂交流是生态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只要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就能让我们的课堂告别“一言堂”,让学生在广泛交流中弄清知识的真谛,去除内心的困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推动学生的自由表达。
例如,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学中,笔者请学生在两个加数的算式的基础上依次添加一个加数,组成一组算式(每个算式在上一个算式基础上增加一个加数),这些算式的加数个数不同,加数中的奇数和偶数的个数也不相同。在将这些算式展示出来之后,学生展开了充分的交流:有学生表示“我发现算式中增加一个偶数,不改变和的奇偶性,增加奇数就改变”;有的表示“如果连续增加两个奇数,和的奇偶性不变,其实可以用加法结合律将两个奇数结合成一个偶数”;还有的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不需要考虑其中的偶数加数,只要看有几个奇数就可以了,每两个奇数加数可以合并成一个偶数,所以数出奇数加数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就能判断和的奇偶性”。在这样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将和的奇偶性规律揭示出来,而且重要的是他们不但发现了规律,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了规律产生的原因,这对于他们深刻领悟规律,将规律纳入教学知识体系,并灵活运用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生态课堂的重心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自然发展,是学生的生态发展。这样的课堂不需要强加给学生什么,不需要给学生限定太多的条条框框,而是需要在学生认知规律上进行自然地引导,粗犷的构建,让学生以自我发展为主线,以融洽的课堂氛围为推动力,实现原汁原味且不失效率的学习。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九
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的深入,当今我国教学部门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学校改进了教学思路,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的效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活跃性以及实践性,并且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对课堂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今多数小学中,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进度,都会使用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数学教师都会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这一方式并没有错误。但是多数教师都只注重教材中的正文内容,对于书中其他部分的知识,教师并没有注意。同时,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知识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倘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无法自主观察到教材中的其他内容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备课工作,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通读,包括其中的插画中的内容。其次,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后面,通常都会含有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但是多数教师认为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故而不对其进行讲授。但是该种教学内容的存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
(一)尝试信息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授受,也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授,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即可。该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维持教学进度以及课堂秩序,但是由于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帮助开展教学活动。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计算机设备构建相关的模型[1]。比如当教师在讲解6+7=?时,可以先在屏幕上放上6只小狗的模型,随后放上7只小猫的模型,当教师完成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现在图片上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呀?”由于之前学习过与数数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能够很轻易地给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教学难度。再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关的课件。课件中包括多组小棒,每组包括三根。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小棒无法围成三角形?经过讨论得出,如果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就会无法形成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想让它围成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候引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由调整小棒的长度,进而最终围成三角形,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探索过程变得简单了。
(二)分层教学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并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组,然后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第一小组;将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成第二小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第三小组。举例说明,当教师在讲解乘法表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分析出其中的等式以及其转换形式,并用笔进行记录;对于第二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背诵乘法表格中的内容,并进行抽查;最后,对于第三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提升其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当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会过分注重自身的教学地位,忽视学生的感受,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意识。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统计学相关的知识时,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其设立一定的课题:统计班级中学生的出生月份。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并重视学生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说,教育学生解题的答案不如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自行解答题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自行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避免其出现依赖心理。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以对其实施鼓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2]。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硬纸板剪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而后提出问题:计算你们剪这些图形的总面积?这方面的内容就是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接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操作和拼接来思考计算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入地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当今小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及教学难度,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马克志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河西小学。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十
摘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效率较高地达到教学目标、效果较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提出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有效引导。
随着全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地理课程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如初中地理会考、高考中的文科综合考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说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确保学生在学习时的时间投入。同时,还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学情,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因此,针对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就必须在教学课堂利用有效时间来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跨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构建高效课堂?确保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有效自主学习。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本人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和对实际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认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引导环节。
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参考资料,确保上课内容的充实、完整。在具体的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个课堂的引导环节将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教学知识融入课堂的导入中,做到从上课的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做到:
(1)吃透教材,将教材、教参和参考资料融为一体,结合学生学情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
(2)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将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次设置,如一级识记、二级理解、三级应用、四级拓展。
(3)结合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课堂引导环节,要求教师要顾及学习程度、等级不同的学生。
例如,在《中国地理》中要讲的中国的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调查自己家族(3~4代)、社区人口的增长变化状况,初步了解其变化的特点,并尝试分析引起变化的具体原因。这样可以分层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有效的补充和点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如,在《世界地理》中,地形的形成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短片展示,通过壮观的火山喷发、剧烈的地震以及模拟板块的运动过程等景象来吸引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要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就要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只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组织学生有效实践,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应用知识。
在地理课堂中,需要教师将整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负责人(组长),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任务,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来驱使学生在课堂行动起来,每个小组都能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小组之间也能相互竞争、督促进步。教师需要给予有效的补充和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学。
地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如,在课堂提问学生喜欢去哪些城市旅游?同学们去过哪些城市、著名景点?这些城市的经济、人口、矿产、动植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份旅游线路图,并说明设计的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地理、学习地理,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于自己的生活。
四、鼓励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地理课堂中同样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作为教师应当尊重、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结合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在班级中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仔细批改学生作业,有效开展辅导答疑。
教师布置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有效巩固的基本方法。同时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对学生做到有效的辅导答疑才能巩固强化所学,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
结语: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为每一堂课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使用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用心、用情去教学,做到真正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还需要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更新更好的方法,大力提高地理教学工作的效率!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十一
近来,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在探讨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的有效性、高效性。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
一、以趣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的新课开始,教师往往是回顾上节的内容,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入本课内容。这种温故而知新的课堂开始方式,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链结,使学生能做到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也不失为一种切合学生实际的开课方式。但我们提倡的高效课堂,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有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活动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心这个心理,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事物引入本课;也可以搜集实物展示引入,比如挂图、表格、小黑板、数学模具等;也有的数学老师会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讲高斯、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钻研数学的故事;当然我也会巧设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结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内容。
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师在先进理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要要素进行最佳的教学设计,最后完成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备课环节。备课非常重要。要使得学生掌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技能技巧,教师就得在课前认真备好教材,熟练掌握并驾驭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学生而授课,同时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备学生。每一节课的内容不一样,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所以备教法同样重要。教师要掌握各种数学教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出教师所擅长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积极倡导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生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学,教师要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观察、分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遇到问题不浮躁、不气馁、不敷衍,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的好习惯。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之后,必须要给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时间。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小组内,学生各尽所长,各补所短,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合作学习之中,还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扬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数学最可贵的精神在于创新,创新在于钻研,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寻找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优化课堂结构,教师特别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益求精,切勿冗杂;提问要难易适中,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又要有层次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富有创造性;既要运用数学语言科学地正确表述,而且还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
三、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
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要有一个使学生感到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宽容对待学生,微笑面对学生,更是要对学生以情感关注,情感投入。只有教师对学生以情感关注,学生才会把这种特殊的师生情迁移到学习数学之中,才会重重极强的学习动力。我们在平时也能听到有学生议论,因为某个学生讨厌某个老师,而对该学科产生厌烦情绪,直接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把问题放大,不渲染学生错误,更不能歧视学生。要关怀体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引路人。其实这种情感无时不在,在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宽容的行为,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
四、反思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不断发展的保证。
作为教学,应该经常。只有时时反思,才能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才能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时反思课程内容,如教学目标的制定,重难点的确定等;有时反思教学策略的制定,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有时反思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如学生在课堂中为什么会表现优秀,为什么讲了还不明白,为什么学习的劲头不足等;有时还可以反思我们现有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案后写出反思,也可以写反思日记。在教学第一线,多向同事请教,谦虚学习,和同事经常探讨教学,多做自我剖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只有这样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后续发展和保证,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发展之中。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十二
新的数学思想要求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权威者传授数学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剥夺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数学学习十分枯燥无味。小学数学课堂是开展教学的载体,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总体的筹划和调节,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主要有哪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做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开展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小学生数学基础、思维特点、数学的综合能力等参差不齐,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其有效性是难以保证的,因此,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规律、生活经验等进行数学教学的备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开展教学,就会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发挥出积极意义。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是根据自己事先的备课教案进行的,这种方式往往很容易忽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恰当巧妙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强大的“磁性”。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知识点,学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首先自己解读课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再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印象,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则注意听老师的讲解,使问题迎刃而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如何去看懂例题、插图、如何理解练习题的要求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老师的课堂引导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由此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首先,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做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不要面面俱到,使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失去自主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在遇到实在难以克服的学习障碍时,再向教师和同学们请教,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做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效率;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的设计中密切联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的解答。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够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设计问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确立恰当的高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设问后,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还要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设计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多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有的学生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题思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很多,需要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小学生的自身的认知特点、思维规律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真正构建了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朱坊乡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十三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教学形式之一,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无限的内容,就是高效课堂的突出特色。对教师来说,高效课堂是终身追求的目标,需要改革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上,这也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那么,如何将两者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对此作一具体分析。
关键词:
高效课堂;兴趣;思维;预设生成。
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很多学校都参与了进来,创造出了不少的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也应该效仿这些学校进行改革,但他人的东西不一定适用。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我们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方向,掌握一些新的理念,创设能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激趣。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的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要有艺术的导入。一堂课导入精彩了,就能让学生情趣盎然,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上课伊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谁见过的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学生哄堂大笑,紧接着问:“既然大家都笑,说明我说错了,那么椭圆做车轮行不行?”学生肯定说不行的。那么问题就引出来了,“为什么车轮一定是圆的,方的、扁的都不行呢?”学生答不上来了,这时我接着说:“我们今天就学习这个问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圆的概念,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激趣创设。
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在美丽的大湖湾湖边上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爷爷和孙子两个人。,他们从计划4月1日起打鱼,爷爷说他连续打3天要休息1天。孙子说他连续打5天要休息1天。远方的奶奶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时候去看他们爷孙两个,可她就是不知道哪天去才能碰到他俩在家休息。请同学们帮老奶奶选个良辰吉日,好让奶奶出门远行。这样教学,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了快石头激起朵朵浪花,产生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
教学重在学生思维的训练。有关专家也曾经提到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就是看教学中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统一。如在教二年级“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刚好是春天的植树月,我就设计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班干部到三鑫苗圃基地去选购树苗,选了2种树苗,列算式为56+18=7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该算式是否正确。其中,有个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50+10=60,6+8=14,60+14=74,在这个算式的基础上,学生议论开了,很快有的学生就列出了:50+18=68,68+6=74。同样56不变,把18拆开来列算式:56+10=66,66+8=74。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只是我们老师不善于发掘罢了。一个人的智力毕竟是有限的,群策群力方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像这样,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在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时,思维就活了,有些问题他们自己就解决了。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想问题的角度是多方位的。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课堂教学中充分预设并注重问题的生成。
打造高效课堂不是轻易能办到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精心预设一些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到掌握解答这些问题的方法。因为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都有可能被学生问倒。从理论上讲,教师预设问题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的环节等各方面都要做出预判,实施时不能打乱课堂教学的秩序,如果教学的秩序打乱了,预设的问题就没法往下讲了。生成的问题,教师要有预判,当成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纳入正常的教学范围。当然,也有意料之外的情况,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教师预设的问题与课堂里随机生成的问题是不矛盾的,有的教师把生成的问题归咎于学生的捣乱,这是不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做好预设的同时,也要具备生成意识,宽容地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的问题。如我在讲《分数的意义》时,预设是让学生从12枚棋子中找出三分之一。学生的方法参差不齐,有的很好,有的时没有任何根据的乱找,这能否定义为有意捣乱呢?不能!认识问题的能力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是不一样的。有的认为是3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马上给出正确的答案,也没有用事先预想好的思路拉着学生走,而是就学生的思维方式,演绎结果,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随意生成的问题,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的打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实际水平之上,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作者:陈武堂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论文篇十四
文/杜才峰。
数学教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依据课标编定的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基本线索,又是教师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教师普遍对教材有这样两个感觉:(1)教材没有呈现结论性的话语,只有让学生活动的建议和活动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提示;(2)教学内容编排不集中,拉得太长,导致知识点分散,系统性不强,造成了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到位,吃不透教材的隐性知识。因此,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需要我们力求既能做到“钻进”教材,又能“吃透”教材;既能深刻领会教材所表现的显性知识,又能理解知识背后所隐含的知识。
一、把握教材的链式结构。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小学数学体系也是彼此紧密联系,按一定逻辑顺序的数学知识组成的。从整体上掌握教材,做到正确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是要仔细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与延伸。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整合起来,使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1.展现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堂课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应当是一本书中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所学的这一门课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准备一节课时,要考虑这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要努力把这一节课放在这样一个大的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才可以使一节课显得更完整,更加饱满,从而增加这节课的生命力。人教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一直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和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内容的编排看是全新知识和后继性知识。因此,了解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很重要,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打电话”,它在整册中没有安排类似的一课,但教材为什么能这样安排,就必须把这个知识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加以思考,编者安排这个知识的最主要意图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知道花最少的时间要尽可能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那这个知识基础就是四年级上册的烙饼问题与合理安排时间,烙饼的时间最少,必须使锅里没有空闲;而合理安排时间中,须有个统筹的安排,怎样让每一个环节不空闲。“打电话”如果能从这两个知识基础去思考,那就不会使教师“沉浸”于对2n-1的挖掘了。
所以,教师不仅要了解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还要密切关注这堂课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课立意更深远,更有生命力。
2.抓住教学内容的特定地位。
设计一节课,首先要弄清这节课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一个单元的内容包括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地进行安排,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如果能了解本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把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就能从中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探索和认知新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共10页)安排了2个例题、一道做一做和一个练习(共9题)。“教学建议”要求本单元安排4课时,但没有明确指出该怎样安排。我们就应该思考:是否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特点安排一个课时,对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安排一个课时,对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安排一个课时,练习安排一个课时。但细细分析教材,发现一节课安排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特点显得少些,如果同时安排了对条形统计图异同的分析显得时间很仓促,()于是考虑第一节课安排认识、特点与画法(小学阶段对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基本都提供相应的模表,学生一般只有描点与连线即可,学生能快速地学会)这样比较能把握;把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点放在第二节课中进行;第三课时安排一些练习;第四课时安排对先前统计表、统计图的系统整理。这样条理比较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显然,这样安排能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加以强化,对构建整个单元的体系起到一个引领作用。教材内容有时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一个单元教学课时如何安排,如何突出其在单元中的地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选择,这就是对教材进行科学的使用和“再度开发”,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使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
3.提升课后练习的延伸作用。
课后习题搭建起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着重考查学生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思维发展、审美体验的程度和水平。现行人教版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原浙教版有区别,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做一做、练习、整理和复习。做一做属基本练习,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与例题差不多;练习,它不但具有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的功能,还具有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功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算乘法”的练习八中练习安排:第1题是口算练习用以巩固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形成基本的口算乘法技能;第2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第3、4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运算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以上四个题都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是巩固例2、例3的巩固练习。而第5题是正确书写“速度”的练习。通过3个不同知识背景的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能体会数学的精细和准确,同时还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沟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第6、8题是应用数学模型“速度伊时间越路程”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用抽象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更方便,同时知道模型可灵活应用。第10题是综合应用乘法知识的开放型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
二、读懂主题图的内在“意境”
一幅幅色彩鲜艳主题图的出现,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课赋予了生机,它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为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
1.拓展外延知识。
现行教材大都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给了教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但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教材往往利用一个情境图呈现多个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有时明显,有时隐蔽较深,教师须得洞察秋毫、研读全面,才能明白其中真知,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地改造,使我们的课堂“增值”.
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材创设了“下围棋”的情境图。教学时,学生都能轻易读出“棋盘四边加起来就是总的棋子”这个信息。我们在多种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棋子时,是否还会再深入思考:把最外层打开形成一个直线型只种一端的植树问题,棋盘问题就变成了“间隔数=棵树”这样一个植树问题。所以研读、使用教材时就不能只单一地得出用计算去得到最外层的棋子数,必须全面深入到这个教材情境图中,引导学生体验“围棋最外层棋子”的构成,加深对植树问题意义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多角度、多层面读图的方法。
2.细掘内隐知识。
主题图一般以情景的形式呈现,也是例题呈现的主要方式,它所涵盖的知识基本上包括了一节课的重点、难道、疑点。但有时它所提供的材料未必是十全十美的,每个小知识点未必在主题图上表现出来,如果教师没有深入地分析、研究,不把隐含在主题图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挖掘出来,我们的课堂就会显得单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教材安排了雅典奥运会的情境。例题中安排了“对位”的计算题,在学生的话语中体现了估算的方法,大人的话语中渗透小数的性质,就是计算结果末尾的0可以舍掉。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这个情景里,那这堂课就显得太肤浅了。
在练习中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右图),渗透估算的思想。
虽然把教材中的情节给改动了,但是小明家水费电费的支出情况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而这四个问题基本涉及了小数加减法中除整数减纯小数(安排一个练习)外的情况。在算理方面,学生通过元角分更能体会到原来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同样,设计的估算情景比原来单纯的估算要更生动一些,更有实效性。
3.品茗旁注与留白。
教材在许多知识点的教学上,都设计了呼之欲出却欲言又止,仅用一句话提醒暗示的“旁注”或“留白”,如,智慧老人带有启发性语言的话语:“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小精灵吐出了一个泡泡:“你发现了什么?”教材中的省略号等等。它既是帮助我们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对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需要我们去品读和研究。我们只有挖掘了教材中的“旁注”,才能在教学中把握教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理解程度决定教学补空的内容及形式,完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只有读懂教材中的“留白”,才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有这样一个情境,其实小精灵所暗示的是老浙教版教材中减法性质:a-b-c=a-(b+c)我们可以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进行体会,把这一数学知识给“建模”出来。“旁注”给数学课本增添了“活力”,“留白”给数学课本增加了“营养”,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使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了展现。教师一定要挖掘好教材中的“旁注”和“留白”,让它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提升知识点的动态思维。
就数学而言,他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形式层面的数学,即静态的知识;一个是发现层面的数学,即动态的思维。一般来说,呈现给学生学习的材料,往往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隐藏在静态知识背后关于知识产生和形成时的探索过程、丰富的思维过程、精彩动人的数学文化和数学背景,是教材内在的精华。
1.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与过去老浙教版的教材比较,更注重对如何研究数学提供了思想、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原来是奥数中的经典古题,如今正式编入教材,有些教师只关注它的知识价值,立足于对问题的解决,只关注题目的结果,而忽视了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策略背后的一种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教材在编排上主要采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教材呈现的三种不同思维层次的方法,其实蕴涵了三种不同的数学思想:列表法体现了分类的思想,假设法体现着不变量与变量的思想,方程法蕴涵着代数的思想。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交流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解答方法的同时,感悟不同的数学思想。我们必须把数学思想方法这条“暗线”运用好,让学生在策略的应用中,对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为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还有如,合理安排时间体现的是数学统筹思想,简便计算体现的是优化的数学思想,田忌赛马体现的是对策论的思想等等。其实,任何一个数学知识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它作为数学知识背后的知识,是我们课堂上的“亮点”,只有对数学本质知识理解掌握了,才能把形式和实质有机融合与统一,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2.增强数学人文意识。
数学是独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外的一门独特的科学。现代数学哲学的研究表明,数学不仅是科学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对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完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先了解负数的产生、读法、写法及分类后,渗透负数的历史: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记载,古代的人们商业交往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减少为负;他们以红色算筹为正,黑色算筹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迟于中国600多年。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负数的知识,而且也渗透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素养的教育。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有深度、有厚度的课,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其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认真分析、品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知识,引导教师利用教材这个无尽的资源,分析、总结、改进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开展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实现“精彩课堂”这一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回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