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6、教师小结:
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
(学生读2、3、4段。)
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就能真正读懂课文,这样,你们在课文学习中所能生成的东西远比老师能给你们的要多得多。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兽行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把关键词读得太好了,老师来读也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你们真正读懂了课文,并且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情感的结果。
2、孩子们读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见很多孩子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都想说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读入课文,这一次读书,你一定会和前一次读书不一样。(学生在读课文最后一段)圆明园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了,这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随着升腾起的烟雾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3、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美得心动,毁得心痛!(读两遍)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次读书:想想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孩子们读。想想圆明园秀美的园林景观,孩子们再读;想想圆明园无数的奇珍异宝,孩子们再读。
(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圆明园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痛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恨到了极点。当侵略者的火把圆明园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每烧一天,我们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为了灰烬,当圆明园彻底被毁灭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这对世界文化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怎可估量的损失啊!读第一段。
圆明园的美景已经消失,我们痛失了圆明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痛惜,留给我们的只是对侵略者无尽的痛恨。这把火可以烧毁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建造历史的旷世名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把火可以劫掠走无数的珠宝玉器、妙笔丹青,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无法焚灭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带给我的那份震撼,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会被你们深深地感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会认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述了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国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的辉煌: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景观奇(有……也有……)同学们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收藏丰(上自……下至……)20xx多年的珍宝汇聚于此,件件珍贵,美不胜收。
圆明园的毁灭: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请课下在网上搜一搜《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辉煌:布局巧、建筑美、收藏丰
圆明园的毁灭:英法联军一把火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根据朗读板书: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根据回答板书)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根据回答板书)
(5)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
(补充课题)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里有两段资料,是一位当年参加掠夺的士兵写下的。
(出示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大火——(齐读)
4、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板书并叙述)
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指题目)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曾经的辉煌呢?
(这样的写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齐读)
(齐读)
(生再次读)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图片,并配乐《二泉映月》,学生写话)
(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齐读)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3.教学用具
ppt课件
4.标签
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的毁灭”。
课题是整篇文章的窗户,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我看得出,此时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众星拱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18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中的建筑有大的、有小的;有热闹的、有宁静的;有现实的、有虚幻的;有民族的、有西洋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圆明园里,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出示雨果的文章,指名读。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雨果”
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1)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四自然段。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缓缓擦去板书,只留淡淡的痕迹)
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不是的。他还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民族的耻辱。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我们要好好学习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3、假如现在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心中是否有很多话想说,把他说出来。(学生自由表达)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依托电教媒体教学,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2、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板书圆明园)。(出示课件)
二.美景再现,感悟体会。
(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1)如果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课件展示,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2)如果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感受。
这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引导学生读得慢些,想象圆明园是何等的宏伟。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美景。
(3)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课件出示)
2、同学们自由读书找一找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边读边勾画、批注。(3句话)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要善于抓住要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圆明园。引导学生概括,师给与评价。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师生齐读)
4.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欣赏这一世界的伟大奇迹吧!(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录像)
5、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吧。
三.面对现实,激发情感。
1、老师引语: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学生提出疑惑。
3、师引语:此时此刻的圆明园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4、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先分别请同学读课文,谈感受。
(2)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3)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4)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同学们,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1860年10月6日——读(生齐读)
5、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6、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交流)(课件出示)
7、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什么?(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四.激发情感,表达心声
师引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我想每一个中国人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同学们,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大屏显示)1生自由创作,老师巡视鼓励。2生交流感受。
五、知识拓展,自由讨论。
课下小组讨论:圆明园该不该重修?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1.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5.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反思
6.《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教学设计
7.《圆明园的毁灭》名师教学设计
8.圆明园的毁灭名师教学设计
9.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10.《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
3、回读体会。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
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
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用笔画一画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想想每一层分别写的什么?
2、学习第一层。
(1)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指名朗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观?
(3)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
(4)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5)说说自己的理解。抓“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6)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和山乡村野。”比较表达效果。
(7)相机板书:景观多而优美
(8)出示课件原句,回读体会用词的形象,有条理。读出喜爱之请。
(a指名读。b教师范读。c赛读。)
3、学习第二层。过渡语:我们再往下读,看看课文的第二层主要写的什么。
(1)出示课件:“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指名朗读。
(3)再读,想想课文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4)听读“园中有许多景物。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武陵春色、海宁的安澜园,蓬莱瑶台、苏州的狮子林,还有西洋景观。”比较表达效果。
(5)自由朗读,体会一下作者写的有条理。
(7)看后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爱
(8)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这些美丽的景物,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语:那么读了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说说。我们来看下面一层。
4、学习第三层
(1)出示课件:“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读读,说说你的理解。
(3)齐读这句话,共同体会一下这种美妙的感觉。
5、引导背诵。
(让我们把这么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间。)
(1)教师引导: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出示课件(背诵提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建造的。如————、————,————,————等。还有很多景物是————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
(3)练习背诵。
七、学习第四部分,分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先读读,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b画出重点词语。c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汇报。抓“上自……下至”、两个“最”字。
3、相机板书:文物多而珍贵
4、回读体会。
5、引导背诵。
过渡语:圆明园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主要写了什么。
八、学习第五部分。
1、速读。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思考:侵略者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的圆明园的?找出重点词。
2、相机板书:掠毁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众星拱月、举世闻名、玲珑剔透、诗情画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仿写段落升华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目标1、2、3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内容有生字词、部分句段、有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四、教学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预设
一、板书课题大声读,巧设铺垫蒙情感
1、板题铺垫:同学们,把你写字的手高高地举起,咱们一起认认真真地书写“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后面这个“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再读、大声读。
2、蒙发情感:同学们,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英国和法国两个强盗给“毁灭”了(板)。齐读题目、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抓住首尾引叹惋
2、学习生字词,扫除障碍。
3、抓住首尾、引发叹惋:
抓首段的“不可估量”:
(1)、谁来说说,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追问,两次随板:不可估量
(2)、你是怎么理解不可估量的?当两个不可估量叠在一起时又意味着什么呢?齐读体会这种“不可估量”!
(3)、画下这个词,同学们,打开课文,读了第一句话,印入你眼帘的第一个词是“不可估量”,第二个词还是“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齐读第一自然段。
(4)、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可以估量吗?随板“不可估量”(第三次)
抓尾段的“化成灰烬”:
(1)、谁来告诉大家,读了文章的最后一段,你又知道了什么?板(第一次):化成灰烬。(指导写“烬”字)
(2)、仔细看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随板第二次)还有什么“化为灰烬”了呢?(随板第三次)还有什么?(说不完,指读)
三、抓“有”想象复沓读,读写结合悟壮观
1、同学们,除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还知道些什么?快速默读中间部分,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汇报:读了课文中间部分你知道些什么?(随机追问: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的这一切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哪个词?
随机板书:宏伟建筑、举世闻名、珍贵文物
随机理解词语:“举世闻名”(随机复习解词方法:顾名思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等)
3、小结汇报,引找过度句:同学们,你们知道的这一切,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圆明园不但有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还有珍贵文物。”用文中的一个过度句来说,就是------生找(第4自然段第1句话“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读。
4、“宏伟建筑”
(2)、引读画面(课件幻示):来,一个一个读给大家听。
师:圆明园中有------生:接读……师:这是第一“有”;(“金壁辉煌”看图理解)
师:圆明园中------生:接读……师:这是第二“有”;(“玲珑剔透”老师说意)
第三有;第四“有”;……这是第六“有”。
师:天呐!整整六个“有”啊!来,一起读读这象征着宏伟建筑的六个“有”。
(3)、同学们,老师头脑里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要写尽圆明园中的所有景观、所有建筑,还要用上多少个“有”?根据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从书中找根据(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还会“有”什么?找到的想到的请举手。
生1说:……师:这是依据一,你很会想象!
生2说:……师:这是依据二,你真会想象!
生3说:……师:这是依据三、四、五、六、
(4)、读写结合:不能再往下说了,真是没完没了的依据啊!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这些没有穷尽的依据,结合资料,写下你心中圆明园辉煌的景色吧!课件幻示资料,配乐仿写。
生写后,交流所写。
是的,圆明园的景观怎能写得尽啊?圆明园的建筑怎能说得完呢?!
当你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皇家园林,你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5)、复沓引读,积累背诵:
课件幻文(引导读背):“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同学们,一起去漫步吧!齐读(评:多美的感叹呀!)。
晨光熹微时,云雾蒙蒙,生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晴空万里时,阳光普照,生读……
夕阳西下时,晚霞如丹,生读……明月高悬时,月光如水,生读……
评读后范读:真是由衷的感叹呐!我们漫步,我们饱览,我们流连,我们幻想……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课件示图景,师配乐范读“漫步园内,有如……境界里。”
同学们,一起去漫步吧!------生“漫步园内,有如……
四、视频升情抓眼球、激情写话心灵撼
1、过度语:但是,
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擦或圈板书第一行)
这一切早已永远消失了!(擦或圈板书第二行)
这一切早已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灰烬了!(擦或圈板书第三行)
课件出示句式填空练习写话: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但没有了(),还没有了()。
2、同学们,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被后人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就是在这样一场空前的大火中化为灰烬的!视频课件《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配乐,定格于烈火。
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垣残壁,你有什么话想说呢?结合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写下来,下堂课我们来交流。
4、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这场大火,烧毁的是一座幻想之园、万园之园。但是,这场大火也烧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平崛起的信心和壮志!但愿这样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宏伟建筑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珍贵文物化为灰烬
第二课时(略)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从语言文字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读出文本的个性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知道哪些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这些,在一座皇家园林里都有。那就是——圆明园。
2.但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1860年被侵略者给毁灭了。你听说这样的消息后,有何感想?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2.齐读、指名读。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组织学生归纳原因。(板书:不但……而且……)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
4.讲读第三自然度。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六、悬念设疑,激发深读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