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专业14篇)
教案还应注重评价的设计,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教案的课堂组织要活跃有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下面是一些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一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二
愚公移山,后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
【近义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精卫填海、百折不挠、百折不回。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一蹶不振。
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刚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湾上一位叫作智叟的老头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铲平,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三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
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1、动物类
2、表情类
3、其他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能根据故事课件大胆提问,并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述。
3.产生对学习成语的兴趣。
准备:
网络故事动画片,“守株待兔”字卡,甘萍演唱的歌曲《守株待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有点特别,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地看。
(教师简洁明了地提出观看动画片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了故事动画片的图像。)
1.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等),提出疑问。
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幼: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大树上?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积极回应,并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幼:有可能兔子的眼睛瞎了,看不见。
幼:有可能它不会急转弯。
幼:也许后面有猎人在追它。
幼:有可能它没来得及停住。
幼:也许它奔跑时没有看前面。
幼:还有可能它今天太高兴了。
师: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幼:不会,只会难得发生一次。
幼:今天是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师(小结):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事、碰巧的事、难得的事。
(教师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以追问的方式呈现核心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推理,为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作了铺垫。)
幼:表示白天过去了,又到了晚上。
幼:就是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幼:过去了很多天。
(3)幼:为什么这个人要一直站在树旁,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
师:就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他还想等兔子来撞树。
幼:因为他太想吃兔子肉了。
幼:兔肉太鲜美了。
幼:因为干活很辛苦。
(4)师: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幼:他不去给庄稼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会死的。
幼:他的田里会长许多杂草。
幼:别人丰收了,他家的人却要挨饿了。
(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同伴的身份参与提问,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
2.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二部分(故事结束部分),再次提问。
师: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教师再次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对完整的故事进行梳理、剖析。)
幼:农夫原来很胖,现在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瘦呀?
幼:因为过了一年,他变老了。
幼:他只想天天捡便宜。
幼:他太想吃兔子肉了,可是那天是碰巧发生的,后来没有兔子再撞死,他就再也没有吃到兔子肉。
幼:他家的庄稼也死了,他没粮食吃了。
1.提出观看要求。
(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既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又能提炼故事的内涵。)
2.讨论、交流。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想干活,只想捡便宜。
幼:他是一个很傻的人,以为兔子天天会来撞树。
幼:他嘴巴很馋,天天想吃好东西。
幼: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以为会等到第二只、第三只兔子。
师: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贪吃的、偷懒的、傻傻的人呢?
1.引出成语“守株待兔”。
师:你们喜欢听这个故事吗?一个懒惰的农夫天天守候在大树旁,傻傻地等待着兔子来撞树,这个故事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守株待兔”。
(教师边用动作表演,边用语言介绍“守株待兔”的意思,能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2.幼儿完整观看动画片,学习成语“守株待兔”,可边看边用动作表演。
3.欣赏歌曲《守株待兔》。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诙谐,充满了讽刺味,将一个懒惰、贪吃的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视角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4.引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师:“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我们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种词语,许多成语都像“守株待兔”一样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的成语会越来越多。你们的爸爸妈妈就知道许多成语。今天回家请每个人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写下来。明天你们做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做小老师讲给小朋友听,这一任务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四
1.学会本课的3个一类字,认识1个二类字。
2.了解4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4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个成语,都是什么呢?(刻舟求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璧归赵、狐假虎威),说一说这些成语的含义。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四个成语。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愚公移山)
1.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领读。(声音洪亮)
3.齐读。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任选一个成语即可,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1)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4)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盗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3.谁能说一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区别。
4.课件出示填空题。
(1)我们做事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有( )的精神。
(2)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 )。
(3)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 ),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真是( )啊!
(5)我等妈妈出去了,偷偷地开了电脑来玩,没想到( ),爸爸却提前回来了,抓了我个现形。
1.自学生字“矛、盾、掩、盗”。书写、扩词。学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测。
2.指导书写“矛、盾”,让同学们讲一讲哪个字容易写错,强调“矛”的字形,注意撇不要落下。
1.成语接龙:
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
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轻心—心直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2.成语扩展。
(1)阅读课后的成语,想一想这样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
(2)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成语朋友。
课件出示:
有人物的成语:
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 毛遂自荐 孟光举案
有反义词的成语:
七上八下 颠倒黑白 颠来倒去 是非分明
有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 马到成功 鸡鸣狗盗 狗急跳墙
同学们,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妙趣横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1.书写一类生字。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长矛)鹬蚌相争,
自相矛盾(盾牌)渔翁得利。
掩耳盗铃(掩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故事》的第二课时。本课一共有八个成语组成,其中有两个八字的成语,其余的都是四字成语。个别成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充分的课前预习,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本课的成语故事,所以在课上讲成语故事的时候,学生积极踊跃,抢着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回答问题而失落、生气。当其他学生讲成语故事的时候,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时不时还会补充。通过成语故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成语的含义。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
2.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本课的生字学习是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的,通过借助书中拼音、字典、工具书来自主完成。这节课一共需要学习四个生字,“矛、盾、掩、盗”。字的音、形、义,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教师只需要课堂检测就可以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多讲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比较容易弄混淆,就可以多做讲解,多做练习,来帮助学生区别,以便正确使用。
3.课外拓展,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兴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拓展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比如带有人物的成语、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兴趣盎然。同时,有些学生还可以列举出其他这样的成语,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10.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五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
坚持。
成功。
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愚公移山的。
成语。
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坚持不懈。
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
愚公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
合作。
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诉天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根据经验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2、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材料提供:ppt、图片。
活动流程:
一、经验回忆。
——这是什么?
——你们爬过山吗?
——爬很高的山你会有什么感觉?(幼儿各自交流经验。)。
二、故事欣赏。
1、——认识他吗?
2、——他叫“愚公”,在这里有一个关于“愚公”的故事,请你去看一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在书的旁边有一张记录纸,如果你有问题或看不明白的可以用最简单的标记或图画记录下来,等会我们一起讨论。
3、完整阅读图书。
4、——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5、结合记录纸一起讨论问题,进一步理解故事。
6、——你从愚公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本领?
小结:愚公年纪虽然很大了,但是他有顽强的精神,遇到困难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做事有始有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7、——现在科技很发达,如果你是愚公,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
三、绘画分享。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简笔画的方式进行大胆表达。
活动效果及反思:
《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语言故事,我在设计本活动时引导幼儿从情感、态度上去感受故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是故事的魅力所在,幼儿能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发言、表达观点,特别是记录问题环节,孩子们问题很多,记录的效果也不错,不仅培养了幼儿动手的`能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问题意识,激励幼儿善于思考、善于表达,这比老师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去理解故事要好得多。在幼儿想象环节,更是对幼儿能力的挑战,回归孩子的d生活,让孩子从生活中去思考、去想象,逐步帮助幼儿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七
《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八
战国末期,楚国已由强盛走向衰败。楚襄王即位以后,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还任用奸臣子兰为令尹。子兰把持朝政后,朝纲败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臣庄辛看到楚国如此境况,痛心疾首,寝食难安。有一天,他闯进深宫劝谏楚襄王。他对楚襄王说:“大王,令尹子兰专权妄为,排斥异己,迫害贤臣,长此以往,楚国危矣!”
此时,楚襄王正玩得开心,看到庄辛闯进来斥责自己,顿时大发雷霆,高声骂道:“你真是个老糊涂,楚国现在平安无事,你怎么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来,还不快给我滚出去!”庄辛回到家中,想想自己闯宫进谏,却遭到昏君的一顿辱骂,深感痛心,一气之下,便带着全家迁到赵国去了。
庄辛走后不久,秦国派大将白起率强兵直逼楚国。秦军来势汹汹,杀得楚军兵逃将散,都城郢很快便陷落了。楚襄王仓皇出逃,直到阳城才暂时脱离了险境。此时,楚襄王冷静下来,想起庄辛闯宫时劝谏的忠言,追悔莫及。于是,他立即派人去赵国接庄辛。
楚襄王见到庄辛马上说:“当初我听不进您的金玉良言,使国家败落到如此地步,令人痛心。事已至此,我该怎么办呢,还请您为我指点一二!”
庄辛见楚襄王确有悔改之意,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清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查看,原来是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邻居都劝他赶紧修补羊圈,但那个人不听劝告,说:“羊已经丢了,何必再修羊圈呢?”第二天,他发现又少了一只羊。他后悔没有听从邻居的劝诫,于是赶快把羊圈修好。以后,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
讲完故事后,庄辛又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然被攻陷,但楚襄王只要振作起来,楚国是不会灭亡的。楚襄王听后,便依庄辛所说励精图治,重振了国威。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九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园小朋友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园小朋友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园小朋友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每两个幼儿园小朋友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1、幼儿园小朋友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园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园小朋友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园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1、动物类
2、表情类
3、其他
1、教师做动作,幼儿园小朋友猜成语。
2、个别幼儿园小朋友做动作,幼儿园小朋友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园小朋友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园小朋友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十
成语。
故事。
故事中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有两座大山正好挡住他家门口的去路,全家人白走许多冤枉路。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愚公对大家说一定要把这两座大山给移开。几个儿子都说行。
第二天开工了,全家人男的开山,女的送饭,忙了一上午。邻村有个叫智叟的先生见了笑呵呵地说:“我看你就算了吧,何年何月才能把这两座大山移开?”
愚公听后说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智叟听后走开了。
这件事感动了天帝,天帝忙派神仙把这两座大山搬到别处去了。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有了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心。
【点评】结构不完整,不会描写。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十一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
2、表情类。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十二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教案篇十四
从前有一个孩童,名叫张三,他家里养了许多羊,但他做事马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栏杆上塌了一个洞,张三的邻居看见了,就提醒他赶快修羊圈,他呢,摇摇头说:“只有一个小小的洞,没关系的,过几天再修吧。”邻居没办法,只好走开了。
当张三准备修补羊圈的栏杆,顺便看看小宝贝羊羔长的怎么样时,发现羊跑掉了不少,没剩几只了,他看到这番景象,不禁伤心地大哭起来:“我的羊儿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听到了张三的哭声,就走了过来,关心地问他:“你怎么啦?哭得这么伤心?吵得我没法睡觉了。”张三挂着眼泪珠子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那位老人家听,老人家听了,笑着对张三说:“你的羊儿不见了,是因为羊圈上栏杆的洞修得太迟了。你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修补,否则羊就一只一只地跑走了,你现在修补还不算晚,还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张三顿时醒悟过来,谢过老人家,拿起锤子,把羊圈上的栏杆修得牢牢的。
从此以后,张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彻底改掉了这个拖拉的坏毛病。虽然张三丢了不少羊,但他从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训,从此养成了有错即改的好习惯。
造句:
1、大司马这次没考好,要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
2、虽然你已经犯下了错误,但是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3、本期考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你及时亡羊补牢,在假期认真复习,下学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4、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5、他们单位昨天发生失盗后,领导立即亡羊补牢,果断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6、虽然电脑中了病毒,不过现在安杀毒软件,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7、虽然损失了一些财物,但是你现在作出决定,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8、虽然你以前做错了事情,但只要你亡羊补牢,就为时不晚。
9、只要有亡羊补牢的思想,人生的`各种挫折和困难都会被克服的。
10、等到马儿跑掉才关门,为时已晚。亡羊补牢,后悔已晚。
11、当一些超出我控制地外界因素使我延误时,我就亡羊补牢,尽快把失去地时间弥补回来。
12、亡羊补牢,尤未为晚,布什和他的国务卿赖斯终于开始着手处理巴以问题,至少这股热情应该是值得欢迎的。
13、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4、从传统的观点来看,这是坏事事后亡羊补牢很困难,就象向一个写得马马虎虎的软件添加一个可靠性模块来除去错误一样困难。
15、与其把精力消耗在谴责这些害群之马,不如从根本上全盘思考青年才俊的成就路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该如何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