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舞蹈教案(实用19篇)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以确保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编写教案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教学提供支持。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分享的教案,其中包括了多种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
筷子舞蹈教案篇一
1、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欢乐和节奏。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教幼儿学会舞蹈的表演。
有节奏地敲击筷子。
废旧筷子、彩色皱纹纸、橡皮圈、录音机、磁带。
一、开始部分:游戏《捆扎筷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废旧筷子。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筷子。“那我要和小朋友一块来将这些废旧的筷子捆扎成我们舞蹈的`道具,把他装饰得更美丽行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对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可请能力稍强的给予帮助,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基础部分:舞蹈《筷子舞》
1、请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从音乐中感受节奏的欢快,并请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有什么感觉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说听到音乐想跳舞,那么我们就跟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筷子进行动作想象。
3、“小朋友的动作都想得很不错,那老师把它变成一个整体的舞蹈,请我们大家来表演行吗?”,全体幼儿欣赏教师示范表演舞蹈。
4、全体幼儿跟着教师重点练习用筷子敲击有节奏的声音,可变换不同方位的敲击方法,在幼儿练习中提示幼儿注意随着音乐的开始起落有节奏地敲击,不要乱让筷子发出声音。
5、全体幼儿跟着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教师可进行整体示范和个别指导幼儿掌握舞蹈动作,可反复几次。
6、鼓励幼儿想象变换筷子的不同敲击方法:上下敲、左右敲、前后敲、体侧敲、两个小朋友对敲等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不规定和教师的动作一样,幼儿自由地表演。
7、提示幼儿除了变换筷子的不同方位敲击,我们还可以变换队形进行表演(四路纵队、两个小圆、一个圆环),播放音乐幼儿表演,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游戏《玩筷子》。
1、教师提问:“我们手上的筷子可以供我们舞蹈还有什么作用?”请幼儿展示想象(可以吃饭,还可以放在地上玩),教师抓住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进行玩筷子的游戏活动。
2、全体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筷子活动中结束。
筷子舞蹈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拉丁舞以其动作的舒展流畅、自由随意、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和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等功能特点,将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和社交性融于一体,通过拉丁舞舞蹈的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世界性形体语言”,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之目的。
教学重、难点:
1、 基本步法
2、 培养音乐感,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
教学准备:
1. 拉丁舞音乐和视频。
2. vcd、电视机、mp3、音
一、导入
1、听一段牛仔音乐,问同学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简单介绍拉丁舞
拉丁舞分为拉丁国标舞和拉丁舞:
拉丁国标舞是规范、严格、标准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础上发展规范形成的竞技专业舞蹈,内容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
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它是拉丁国标舞的起源。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伦巴舞(rumba),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
恰恰恰(cha cha cha),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斗牛舞(pase doble),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
(1) 站姿 伦巴与恰恰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耸肩;
c任意一只脚向侧方想迈出一步,伸直支撑腿,身体重心转移到支撑腿上,骨盆可自由转动,重心在支持腿的脚跟处。支撑腿的膝盖向后锁住,骨盆移动的程度一身一上部不受影响为宜。
(2) 桑巴和牛仔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耸肩
c任意一只脚向侧方向迈出一步,伸直支撑腿,身体重心集中在支撑腿的脚掌,脚跟仍不离地面。支撑腿的膝盖不要向后锁住。
(3)斗牛舞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脊椎骨,不要耸肩;
c当双膝伸直时,膝盖并不向后锁住。
筷子舞蹈教案篇三
1、引导幼儿体会维吾尔族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亲密友情。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感知舞蹈的独特风格,要求幼儿跳的热情、奔放、开朗、轻快。
3、学会维吾尔族舞的基本步伐:错步、跺地拍手、进退步
场地、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部分:
教师戴维吾尔族小帽、敲打着摇鼓进教室,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教师介绍维吾尔族民族的特色及其舞蹈特色。
2、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小伙伴,你好》,体会音乐的热情、欢快,熟悉节奏。
3、教师和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示范舞步,请幼儿创编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4、教师示范讲解错步、进退步、跺脚拍手等动作,教师指导,请幼儿间相互纠正动作,
5、随音乐跳舞,分组反复练习,请幼儿相互指导、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请个别跳的好的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练习。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讲评,幼儿听音乐跑跳步出教室。
筷子舞蹈教案篇四
自从孩子们看了《小木偶历险记》后,对里面的小木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生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小木偶总是这样直直地走路?”“为什么小木偶不能像我们一样自由地转动身体?”。我在区域中摆放的牵线木偶自然也成了小朋友的抢手货。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欲念,我们利用废旧盒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木偶。当一个个可爱的小木偶在小朋友的手重出现时,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木偶的动作特征,特设计了此活动。
1、通过操纵木偶表演,感受木偶动作的特征,引起对“关节”的兴趣。
2、体验与木偶共舞的快乐。
幼儿人手自制木偶一个、小木偶的音乐磁带、纸、笔。
师:前几天,我们看了《小木偶历险记》的影片,里面的小木偶一开始不喜欢上学,后来呀,它渐渐地变了,变得聪明又机灵,今天,小木偶又来了,现在,请出我们的小木偶。
1、听音乐,幼儿集体操纵木偶表演:小木偶。
师:小木偶表演的真棒,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它。
2、提问:刚才你们看了小木偶的表演,你们发现木偶的动作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体会木偶的动作是由许多不连贯的定格动作组成的。)
3、师小结木偶动作的特征(大关节会动)
4、我们人的各个小关节都能动,做的动作柔软、连贯(试着比较几个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己学跳木偶舞。
提问:小木偶除了会做这些动作外,还会做什么动作?
2、幼儿自由讨论表演。
3、个别幼儿表演。
小木偶说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学他们的动作真像。现在小木偶说要表演一个游戏给我们看看,今天他们玩的游戏是“拷贝不走样”,也就是说木偶老师跳什么动作,你们的小木偶也要学什么动作,看你们哪个木偶学得最像。
1、师生共同做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操纵木偶玩游戏。
师:小木偶说虽然他们只有大关节能动,但是他们会做各种舞蹈动作,现在请小朋友把你小木偶会跳的不同动作记录下来。
1、师示范记录方法(用单线条)
2、幼儿边摆放木偶边记录
提醒幼儿先摆好木偶的动作,再记录。相同的动作不要重复记。
互相交流:谁的木偶做的动作最多、最优美。(数一数、评一评、学一学记录的动作)
筷子舞蹈教案篇五
1.欣赏并愿意学跳小木偶的舞蹈。(情感)。
2.知道身体上会动的部位。(认知)。
3.把握小木偶僵硬、停顿的动作特征(技能)。
活动准备。
1.小木偶玩具。
2.自制的人体。
3.纸偶8个。
4.音乐《切分的时钟》。
活动过程。
一、木偶导入。
二、欣赏小木偶的舞蹈。
1.欣赏老师模仿小木偶的舞蹈。
教师:今天刘老师会和你们一起学着木偶很滑稽的样子来跳跳舞,先请你看我学着木偶滑稽的样子跳舞,你觉得木偶在跳舞的时候,那个样子是什么样子,感觉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喜欢我跳的舞,可以跟我一起来跳。(播放第1遍音乐)。
提问: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小木偶的动作哪里好笑?其实是时而僵硬时而停顿。我们再来滑稽、好笑一次,找一个空地方(播放第2遍音乐)。
2.比较并讨论,交流模仿小木偶的感受。
教师:好玩吗?你觉得:小木偶的动作和我们人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提一下,动一下)我们来比较一下人的动作和木偶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起立分别模仿人和木偶做招手、鞠躬、走路的动作)。
教师:我们听着音乐试试看,听老师的指令哦,当我说像人的样子就像人的样子,像木偶的样子就像木偶的样子,感觉人和木偶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好吗?听好音乐找个空地方,先招手,像人一样招手,换个方向。像木偶一个招手(然后鞠躬、走路)(播放第3次音乐)。
小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木偶走路一动一停)人走路感觉怎么样?(都没有停顿,感觉是很灵活的)小木偶的舞蹈真特别,它的动作时而僵硬时而停顿!
三、
标记人和木偶会动的地方。
1.标记木偶会动的地方。
教师:为什么人和小木偶的动作不一样呢?为什么人的动作这么灵活而小木偶的动作只能是一动一停顿呢?我们来看看小木偶刚才跳舞的时候哪里会动?我们做好标记(颈部、脚踝、手腕、手肘、肩膀、膝盖、髋关节)。
2.提问: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会动?
教师:这就是小木偶能动的地方,小木偶只能动这些,我们人的身体是很灵活的,人哪些地方动的比它多?人的内部还有哪些可以动?(请幼儿示范动眼睛、嘴巴)还有我们身体内部的心脏、血都会动,人为什么这么灵活,就是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比木偶灵活多了。
四、创编小木偶舞蹈动作。
1.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尽管我们身体是灵活的,但是我们今天做的游戏是用我们灵活的身体学小木偶的样子跳舞。等一下3个小朋友一组,老师给你们这组发一个用纸做的木偶,一个人将木偶变一个造型,根据音乐跳起来,等下比比谁用自己灵活的身体学木偶的样子学的最像。行不行,几个小朋友一起?我们先来让这个木偶做一个动作,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播放一小段)要从原来站的动作,变成这个动作。还要听好音乐左一个、右一个,再来一次(再播放一小段)会了吧,找好朋友跟着音乐跳跳看。
2.小组创编动作,跟随音乐舞蹈。
筷子舞蹈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基本掌握相互邀请的动作,学会在音乐间奏处交换舞伴,初步学跳邀请舞。
2、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跳舞的快乐,增进朋友间的友谊。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在邀请舞《认识你呀真高兴》表演中,传递快乐情绪。
师:今天来到工交幼儿园,认识你呀真高兴,这首歌你们会唱吗?让我们一起唱唱跳跳吧。
二、基本部分
1、听音乐师幼共同演唱,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幼儿演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
师:我还想听你们唱一唱《请你和我跳个舞》,准备好了吗?
(2)幼儿尝试边唱边跳,自由想动作。
师:那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唱唱跳跳吧。
(3)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动作,与幼儿共同学一学,学习“伸右脚、神左脚”的动作。
还有的小朋友伸脚了,那先伸哪只脚?我们试试伸右脚,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小朋友的右腿上都系了一根红带子。(注意鼓励神教动作漂亮的孩子)
2、重点学习相互邀请的动作,分清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动作。
(1)介绍男孩与女孩相互邀请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跳的是邀请舞,那跳邀请舞我们要会做什么动作?那谁来做做“请”的动作?挑选适合的动作进行共同学习。
(2)站点子,练习相互邀请的动作。
师:请男孩站蓝点,女孩站红点,学习相互邀请的动作。幼儿唱一唱,反复进行练习。
(3)面对面尝试做一做相互邀请的动作。
师:那我们面对面再试一次,你们相互唱一唱跳一跳。
3、听音乐唱唱跳跳,根据歌词内容,共同学习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唱唱跳跳。(注意及时鼓励)(2-3次)
面对面跳一跳,再次巩固练习。(挑选跳的好的组合进行展示)
4、增加难度:学会在音乐间奏处交换舞伴,能够与不同的舞伴跳邀请舞。
听间奏试一次,学会后跟音乐试着唱一唱跳一跳,间奏处能够交换舞伴。
三、结束部分
我们除了可以邀请身边的好朋友,还可以和班上的好朋友跳一跳邀请舞,他们还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去跳舞吧!跟客人老师再见!
筷子舞蹈教案篇七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与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还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目标: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音频音乐、ppt、、技巧垫。
1、 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孩子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导入:游戏开始让孩子活跃起来想去跳舞,同时可以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我们才能达到一个训练的目的。
1.准备活动: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分别为吸腿跳4个八拍一组,直腿跳20个为一组。共跳* 组(跟随音乐节拍)。
经过幼儿舞蹈《我的身体》的练习,让幼儿认知到自己的身体。
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该怎么做, 学习舞蹈只要肯练,日积月累,你终会锻炼出良好的基本素质。
筷子舞蹈教案篇八
2、幼儿能够小组合作创编舞蹈组合。
一、基础训练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准备动作站立
2、手位以及手眼协调动作练习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提升经验动作
1、幼儿欣赏完整歌曲
2、你觉得这首歌分为几部分?你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1)从歌曲的节奏来说
(2)从歌曲的前奏、歌曲、间奏来说
3、节奏舒缓的时候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欢快的时候呢?
4、歌曲的前奏我们都可以怎样舞舞蹈形式表现出来呢?间奏呢?
5、平时我们小朋友都是自己跳自己的,我们今天要小组一起来跳舞,那小组跳舞和自己跳舞有什么区别呢?(队形、动作、商量)
6、我们都会有什么队形呢?(两排横拍和两竖排、圆圈、开火车、前排蹲下后排站起来等)
7、我们在进行舞蹈排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记住大家编排的动作、编的动作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一句一句的编)
三、幼儿分组自由创编舞蹈
1、教师重点指导相对较弱的组(通过语言来引导幼儿按照歌词的意思来创编舞蹈)
2、当幼儿基本完成创编时,教师为幼儿放音乐两遍,为其提供音乐完整正确的感觉。(两遍音乐中间教室要提示幼儿:你感觉那里不太好需要改变一下,请大家抓紧时间,一会老师还会为大家放一次音乐)
四、幼儿舞蹈表演:
1、表演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要有笑容、面向观众)
2、文明的小观众应该怎样做?(注意看、鼓掌)
3、问题:请大家在看表演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觉得他们这组哪里做的最棒?为什么?
(2)教师要注意强化幼儿做得好的地方。
五、活动结束:幼儿进入活动区
2、音乐提示:幼儿站队,向老师行礼,老师回礼。
筷子舞蹈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狇鎏《马刀舞》、《小步舞曲》
教材分析:
《马刀舞曲》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钢琴曲《小步舞曲》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4. “舞曲”体裁说明。
5.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
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1、擦地2、小踢腿3、吸弹撩腿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
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
3——8左脚硼脚面
4——4左脚成旁吸腿
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
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
1、学习华尔滋前、旁、后的运动
2、复习动作
3、结合音乐整体练习
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一
创编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进退步、一步一点。基本动作:翻腕、柔腕、托帽手、点肩式、绕腕、移颈。
2、幼儿学习听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并学习与他人合作创编舞蹈,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
3、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进行基本功训练:芭蕾手位、勾绷脚练习、压腿练习
2、今天,王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段舞蹈,请小朋友仔细看,观察是那个民族的舞蹈。
问幼儿:“是那个民族的舞蹈,你们知道这个民族的人最擅长什么?在表演的时候通常都有哪些常用的动作呢?比如:移颈、翻腕。”
老师小结:新疆维吾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故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乐曲的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他们的舞蹈非常优美,动作也很漂亮,新疆的舞蹈主要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手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动静结合,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
原来我们在中班的时候学习了一些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都有哪些?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4、复习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手部动作:翻腕、柔腕、移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
5、今天,王老师还要教小朋友学习新的新疆舞步伐:进退步、一步一点。基本手位:托帽手、点肩式、绕腕并带领幼儿反复练习,纠正幼儿的动作,引导幼儿将步伐和手的动作结合起来。
7、今天,王老师请小朋友创编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要把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和基本手位结合起来编进舞蹈。下面请小朋友分组听音乐进行创编。教师分组巡回指导。
8、引导各组幼儿大胆展示自己创编的舞蹈。
9、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真棒,不光学会了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和手位,还能和小伙伴合作创编出好看的舞蹈,王老师真高兴啊,我也来为大家表演一段新疆舞,欣赏教师的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结束!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二
1、能用油画棒的形式表示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2、同学能在快乐的音乐舞蹈声中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并在绘画中感受舞蹈的快乐。
将快乐的舞蹈用油画棒的形式表示出来,在绘画中体验舞蹈的快乐。
能用马克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表示出舞蹈者的各种优美姿态。
1、教具:教学课件、一张8k彩色卡纸、一支黑色马克笔。
2、学具:彩色卡纸、油画棒。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舞蹈吗?
生:喜欢。
师:老师准备了一段舞蹈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可是在欣赏之前我想对同学们提个小要求,在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记下一种你认为最优美的舞蹈姿势或者回忆一下你跳过的或看过的最优美的舞蹈动作。(播放视频:儿童舞、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藏族舞、拉丁舞等)
生:。
师:那你能给我们模仿一下吗?
(生到台上来模仿图片上的舞蹈动作。)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的姿势,一个舞蹈姿势的形成主要是看手和脚的动作。
师:你的姿势真优美!
还有谁能模仿一下其他比较优美的舞蹈姿势嘛?
(生模仿)
1、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很优美,老师已经记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舞蹈姿势,现在老师画下一个你们猜猜老师画的是哪一种舞蹈姿势。(边示范边讲解)
生:。
师:像老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
说到画舞蹈的人老师知道有两个人非常厉害,你们想认识一下嘛?
生:想!
(出示画家作品)(法国画家德加《舞台上的舞女》、画家赵士英的速写)赵世英的速写也是用简洁明了的线条表示了舞蹈者优美的姿势。
小结:这也是我们绘画的第一步,画出人物的舞蹈动作。
(板书:步骤 第一步:画出人物的舞蹈动作)
生:。(添加舞伴、添加背景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我们可以添加舞伴,还可以添加背景。这也就是我们绘画的第二步。
(板书:第二步 添加舞伴、背景)
2、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示舞蹈的局面的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同学作品)
师:比较一下这几幅画跟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两幅画他们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红色为主的这幅感觉很热闹很喜庆,蓝色这幅感觉很清新很优雅)
2、小结: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非常强!你们在画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色彩的运用,要大胆丰富。我们绘画的第三步也就是涂上漂亮的颜色。
(板书:第三步 涂色)
生:能!
(播放音乐,同学继续作画)
1、师:谁画的舞蹈动作表示的最棒?
生:。
师:谁的构图丰满色彩丰富?
生:。
师:同学们都画的不错!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只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三
1.仔细观察图谱,尝试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
2.创编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1.《剪羊毛》音乐,队形及动作变化的图谱一张。
2.幼儿已欣赏过《剪羊毛》的音乐。
一、复习歌曲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重点创编剪羊毛的动作。
1.你会剪羊毛吗?怎么剪?请几名幼儿示范。
羊一开始不知道要帮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它知道?
2.师示范第一段。
我是怎么表演的?(动作顺序、舞步、哪段音乐开始剪的)
羊在一开始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3.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看图谱学习第一段队形及动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这么多羊毛真高兴,羊儿也觉得很轻松,他们一起又跳了一段舞,还变化了队形呢,你们看。
变化了几种队形?你看懂了哪个?
请一组孩子试试看。
2.在变队形的同时他们还表演了什么动作呢?
还是请这一组孩子表演。
3.另一组孩子尝试。
四、完整表演。
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表演。
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
2.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
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儿,要怎么改变。对这次的图谱也是一样。在这之前没仔细看过队形的图谱,只是根据自己的编排、凭自己的感觉画了几个队形。画完就感觉图谱效果不好,挺乱的,至于具体不好在哪儿,又可以怎么改,我却没再细细思考。现在才感觉到,图谱的作用是让幼儿了解队形的变化,并能跟着图谱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图谱太琐碎,幼儿不能一下子看出原来的队形、要变的队形等。其实只需要把几个队形的样子画出来,如一开始的两排、后来的圆,至于具体的位置反正地上有点的提示。
4.过高估计了幼儿的能力。经常在活动前我会想象幼儿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总容易过高估计幼儿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对孩子分乐句编动作能力的预测、上次《剪羊毛》活动中对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能力的预测,再加上这次对幼儿按顺序走圆形能力的预测,并且我还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引导的能力,以为就算他们不会,就算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引导也总能做好的。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倔强,以及人本性中有些真的是很难转变,就算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下次还是会不经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挫败,才能把他牢牢记住,用理智克服这一不足,并逐渐内化为新的品质、习惯。可能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该先翻一翻之前进行的一些活动,回顾一下自己的不足,在来谨慎地思考新的。
5.另外,我觉得学会队形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让孩子体验到那种跟着音乐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有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感觉上次曹老师组织的剪羊毛活动成功的地方。
6.开展课题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几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乐课的感觉了,但是进行了反思后,又对下次活动充满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觉,希望下周再组织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四
视听结合欣赏课。
磁带、录像带、vcd、dvd。
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在欣赏舞蹈作品时,通过“听觉”和“视觉”共同来完成作品欣赏,并了解音乐对舞蹈表演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点缀作用从而起到对舞蹈内容的深化作用,并从中了解世界多元舞蹈音乐文化。
(一)导入新课。
放片段无音乐的舞蹈录像《多彩的脚铃》,(cl37)然后再放带音乐的`舞蹈录像《多彩的脚铃》。
问题:
1、你们看了这段录象后,你觉得舞蹈能离开音乐吗?
2、那么你们认为音乐在舞蹈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p29(音乐对舞蹈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点缀作用)。
(二)艺术性的民间舞。
1、《洗衣歌》。
先请大家看书上的详细介绍(p30、31),并熟悉音乐主题。
请同学视听这个舞蹈的片段。vcd/3。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五
1、学习用油画棒向一个方向来回均匀的涂色,并体验涂色的乐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到童装店欣赏各种裙子。
2、材料准备:实物裙子两条;图片四张;裙子轮廓图、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音乐;
1、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向一个方向来回均匀的涂色。
2、活动难点:涂色时向一个方向来回涂,不涂到轮廓外。
3、指导要点:指导幼儿按一个方向来回涂色,注意线条短而密。
1、出示木偶小兔,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小兔来我们班有什么事吗?
2、故事导入。
3、出示颜色各样的裙子图片,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提问:你想选什么颜色为小兔的舞蹈裙涂色?
4、舞蹈裙,教师示范讲解涂色的要求。
要求:用油画棒向一个方向来回均匀的涂。
5、想象创作。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色。
(2)指导幼儿向一个方向来回涂色,涂满、涂均。
(3)提醒幼儿不要涂到轮廓外。
6、分享交流。
(1)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2)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讲解自己的作品。(用了哪些颜色)。
结束语:今天小朋友为小兔们设计涂了这么漂亮的舞蹈裙,小兔可开心了,谢谢你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它们非常乐意。再见!
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而选材。美对于孩子来说最能触动孩子,感染孩子,让艺术活动更具有价值,因此我选择了《舞蹈裙》这一内容,从活动的目标以及准备乃至流程做了认真的准备与推敲,首先,目标的确定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孩子以模仿为主,小手小肌肉的发展尚未发育好,让他们以涂色为主的画画方式,培养他们的小手控制力以及对涂色的兴趣;目标定位准确成为我组织本次活动的基础。从准备上,我先以木偶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再以故事引出课题,最后出示实物和范画来刺激孩子的作画欲望,为孩子涂色做好前期准备;在教师范画的过程中,我紧扣目标,教孩子向一个方向来回涂,不涂到轮廓外;在孩子作画过程中,建立一个和谐的氛围,鼓励孩子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色;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表现自信,自如地运用各种颜色进行涂色。在展示环节,我把孩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欣赏和评价,这样孩子就可以在同伴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无形中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最后我又以木偶来结束,整个活动前呼后应。一个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孩子从中受益,美的感受,美的表现,艺术活动的魅力,让美走入孩子心中。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评价作品时,我没有照顾到未完成作品的孩子,这样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我一定会牢记错误,绝不再犯。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六
1、观察面条在锅里的不同形态,并常识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柔软。
2、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面条、电磁炉,红、绿皱纸条。
在地上画两个大圆圈,分别代表"锅"和"盘子"。
音乐磁带。
一、煮面条。
讨论生面条的样子:摸一摸、看一看,面条还没下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用动作学一学。
讨论煮熟的面条的样子,现在它熟啦,变得怎样了?你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一起尝一尝,感觉面条的柔软、滑溜。
二、模仿表演。
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面条,在柔软、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
教师以厨师的身份介入表演。
--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面条,身体笔直地站立。教师说"下面条喽",幼儿跳进"锅"里,身体慢慢变软,在"沸腾"中舞蹈。
--"厨师"用手臂当大筷子,将煮得软软的"面条"夹到"大盘子"里,每根"面条"都要表现出"软软的"。--在煮得软软的"面条"上撒一些葱花(绿色皱纹纸条)。再撒一些辣椒(红色皱纹纸条)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便于幼儿观察理解,模仿表现,又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表现内心的感受,并大胆、有创意地表达。同时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无论孩子的表现优美、滑稽还是笨拙大家都很快乐。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在设计引导语时,本节活动始终体现了游戏性,让孩子们想象与同伴一起用身体组成美味拌面的环节,是孩子们尽情分享、交流的时刻,满足了幼儿与同伴近距离接触的心理要求。
活动中总喜欢叫举手的孩子回答问题,忽略了其它小朋友,我要渐渐改掉这个毛病,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使自己的课一次比一次上得成功。
整个活动下来,觉得幼儿的兴致很高,许多幼儿的表现力都超过我的.想象,最后我都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七
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音乐播放器,音响 把干等;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
2,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 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 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 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 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八
1、培养幼儿创编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艺术的表现力。
音乐、花、塑料条。
(一)开始部分。
1、韵律活动《郊游》入场。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你们瞧:―――出示花束,“我们编个花篮把它装起来吧”引起幼儿编花篮的愿望。
2、播放《编花篮》的歌曲,幼儿手工操作-编织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篮,感受编织的方法。
3、请幼儿自由结伴,用自己的身体编织一个大花篮(分组进行)。
4、创编舞蹈《编花篮》。
(2)将幼儿分为三组,鼓励他们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创编动作,先边唱边编,教师巡回参与,再统一放音乐,三组一起来一次。
(3)请出其中的一组来将自己的创编成果进行展示音乐结束时,教师启发枝条和枝架应互相缠绕在一起,摆出最后的造型。
(4)创编丰富支架的动作:
a、放音乐、鼓励幼儿自由编、跳。
b、请一些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后面的舞蹈中可学习借鉴他们的动作)。
筷子舞蹈教案篇十九
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新课内容):
教学目标(目的):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音乐或乐谱、道具、设备等):
训练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总结(课后进行):
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时间合理的安排,一节课的新课内容不宜过多或过少。
注意新课与以学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用简练的谱言介绍新课的内容和背景。
教学重点要突出,不要东教一下西教一点。
讲述动作、剖析动作要掌握规律,由于舞蹈运动多是从地面方位和人体方位起始的,因此教新动作也要从脚开始,有一个顺序。千万不要讲一下头,讲一句脚,讲一句腰,再讲一句腿的`,没有顺序和没有规律不仅容易遗漏,而且使学生得不到要领,造成混乱。
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教学难点作出的估计。如果有伴奏老师,应提前与之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