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优秀21篇)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提炼和归纳,有助于我们积累和成长。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对于写好作文很重要。如果你需要一些总结范文的参考,这里有一些值得阅读的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写作。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揠苗助长》是长春版第六册教材第五板块寓言故事中的第一篇。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鉴于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会认会写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悟出寓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
引导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扎实基础知识;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在想象中丰富文本内容……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在课的开始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板块主题,引出课题,并让学生就课题而质疑,如,你是怎样理解“寓言”,“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检查学生预习任务完成的如何,以便更好地把握后续的教学。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与讨论。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揠苗助长》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向惠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揠苗助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视揠禾苗、盼禾苗长高的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从而得出大道理。
而且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明确的接触寓言这种文章载体,如何让学生在这则寓言中学会欣赏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为今后的寓言学习及课外读书拓展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有效实现教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寓、揠、焦、喘、截”五个生字,以及多音字“转”;会写“焦”字。
2、知道什么是寓言,了解寓言的特点,知道故事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按方法引领,阅读感悟的方法展开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领学生通过圈词语、悟心情的方法来学习寓言故事。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阅读和感悟。
五、说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2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由学生已知的寓言故事引出本课小故事,由已知引新知,激发兴趣。
二释题。
三初读感悟。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并为生字学习打下基础。
四围绕“急”字对课文展开深入探讨。
以急为中心,通过词语、来领悟人物性格,并学习寓言故事的表达特点,为今后写话、写文做好铺垫。
五讲故事。
根据课文要求,寓言故事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才得以保存下来,其中所蕴含的大道理也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学会讲这个故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七板书设计。
为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识记,采用如下结构式的板书。
焦急办法枯死。
(急于求成违背规律)。
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八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调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语文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听了张老师的《揠苗助长》。《揠苗助长》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很多老师都教过。但是我相信没有多少老师能像张老师这样教。听完课后,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佩服”。更让人佩服的,是这位男教师,品词析句的功夫,课堂教学是那么的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在这节课中,张老师对学生生字的教学非常注重。如课题中的“揠”字是是个新字,张老师让学生一起写“揠”,一边写一边讲:提手旁,一个女人在日头底下弯腰干活。孩子们会一下子记住这个字。接着告诉学生揠苗助长还有另外一个名“拔苗助长”。课文为什么用“揠苗助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张老师课件展示查字典“揠”字字义。让孩子们很好的区别“揠”和“拔”字的不同。张老师这样的设计很好的让孩子们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非常好!课堂上,张老师带领学生逐句体会,品味,第一段的三句话,就能带领学生通过读句子,抓重点词语,围绕“巴望”“焦急”二个词层层递进,逐步展开。让学生在多遍练读中,感受农夫焦急的心情。通过不同学生的读,来感受文字传达出的意思。在读到农夫看到田里的禾苗焦急不已的那段时,引导学生读,体会,让学生演一演,指导过程行云流水,游刃自如,令人叹服。
张老师在教学词语时,采用了随文释词,紧扣词不离句乃至不离段,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方法多样,也很巧妙。如理解“筋疲力尽”词时,老师让学生找通过做农夫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苗的动作来说感受:累的腰酸背痛,就是筋疲力尽,这种劳累的状态,那个词表现出来————筋疲力尽。这就是课文中说的筋疲力尽,这样的角色体验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筋疲力尽,再让学生用朗读表现出来,此时的朗读真是声情并茂了。
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较新颖,能吸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似师问生答,实则是张老师用每一个问题仅仅拽住学生思维的弦,引领学生透过词语表义,在词语的背后来回穿梭,品味,从而感悟到词语深层的内涵。而每一个词语不是老师指明的,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悟“捉”住的。学生的思维仿佛一只只风筝,被老师张弛有度地拉住却又游刃有余,在字里行间自由驰骋。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农夫看到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他心里很着急,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你觉得农夫都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施肥,浇水)但是,农夫都觉得这太慢了,他想啊想,终于有一天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看看农夫想出的这个办法怎么样。
二、学习新课。
第二段。
1、生自读课文(汇报:不好,因为……)。
师:看来,农夫想出这个办法真不怎么样,但是他却为了这个办法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累的自己腰酸背痛,大汗淋漓,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文中有一个词语也体现了这个意思,是什么?(筋疲力尽)你有过筋疲力尽的时候吗?(造句)农夫累的这样,可被他帮助的小禾苗会说什么?(想象)。
(板书:高兴。从“终于”“急忙”能体会到农夫急切、兴奋的心情)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幻灯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指名读,齐读)。
3、师接读: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处拔。
对比:把禾苗一棵棵往高处拔。你觉得那个好?为什么?(因为“一棵一棵”能体会出农夫拔苗时小心谨慎,费力气)。
师:农夫这样的劳动真的很辛苦,所以他才累得筋疲力尽,尽管这样,他还是毫无怨言,心里充满了期待,自己读一读(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第三段。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我仿佛看到农夫在炎炎烈日下美滋滋的拔着禾苗,你觉得农夫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后心里会想些什么?(禾苗越长越高,快点把这件开心的事告诉其他人)请同学读一读第三段,(并想想为什么这么读)。
第四段。
现在农夫的眼前一定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而别人家的禾苗才刚抽穗,可结果是怎样呢?(齐读第四段)。
禾苗枯死了,农夫一定很失望。(板书:失望)。
三、明理。
我相信农夫明年一定不会再这样种庄稼了。
2、仅仅这个农夫会犯这样的错误吗?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师生共同说说身边的事。(自己嫌金鱼长的慢喂致死,妈妈减肥减出毛病……都是在揠苗助长)。
四、认识“寓言”
简单说,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通过浅显易懂荒唐可笑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阅读寓言故事的时候多想象背后蕴含的道理。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我所讲授的课文《揠苗助长》是苏教版三年级第二十四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学情沃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为:理解《揠苗助长》蕴含的道理。这节课中我设计的教法有情感朗读法、以读促解法、合作讨论法,学法为:感情朗读―—理解内容——感悟道理。
教学时,在导入环节中,我先采取讲故事、设悬念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我主要从三方面落实: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我采取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分析、识记字形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理解寓言内容的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初步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然后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揭示寓意的环节中,我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悟,我适时引导,帮学生明确寓言所揭示的道理,随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启发和感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力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我适时地点拨引导,努力体现“以学定教”,帮学生理解文本,感悟道理,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启发。在作业布置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本课故事一题,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结合语境猜测、验证“巴望、焦急、疲劳”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基于寓言的人文性特点与教学目标,我把教案设计成:谈话——初读,——究因——感悟——明理——拓展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先猜测,后查字典。
再从课题质疑:然后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并把觉得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第三环节:究因,理解操之过急。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小结内容,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你好像听到了农夫对禾苗说什么?想象,进一步体会“巴望”的心态。
3、读出焦急的语气。
4、“急”字换成语,(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一起读一读。既积累词语,又能巧妙概括此段内容。
第四环节:感悟,换位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情境,多角度展开想象,体会农夫做法的愚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明理,表演创编故事。
第六环节:拓展,
1说一说。
2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组讨论)。
在《揠苗助长》这课设计中,我着重于让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随文创造。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运用“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的感悟。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说感受。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寓言两则》。
2、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谁能把他们读一读?
3、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小故事。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
1、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焦急、宋国、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等词语,学生读词。
三、指导读文。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农夫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师范读。
3、大家注意看“焦急”的“焦”,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
生描红。
4、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农夫的焦急?
5、课件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巴望”是什么意思?
6、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把词语换进去读一读,看一看。
课件出示: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7、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所以就——(课件)天天到田边去看。
8、这段中还有个地方表现出农夫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一起看句子:(课件出示)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9、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农夫为什么觉得它一点也没有长?
10、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一下农夫的焦急心情。
12、同学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13、想出了办法应该很轻松才对,农夫怎么会“筋疲力尽”呢?
14、课件出示图片: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因为他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15、看到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虽然累,但还是高兴,同学们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16、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样?
17、读第三自然段。
18、都这么累了,农夫怎么还这么兴致勃勃的呢?
19、齐读这段话。
20、农夫这么急着让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22、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的是什么意思吗?
四、表演内化。
1、这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啊?
2、表演结束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他们。
(1)“农夫,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里怎么样啊?”
(2)“小禾苗,被农夫拔了上来,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吗?
3、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呢?
4、学习完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5、我们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会写的生字,能结合语境猜测、验证“巴望、焦急、疲劳”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读懂故事内容,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在读、说、想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扎实基础知识;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在想象中丰富文本内容……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谈话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题。目的在于理解寓言的特点:简短,深刻。并让学生就课题而质疑,如,“看见题目你读懂了什么?”“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1、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2、探究原因,理解操之过急。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你好像听到了农夫对禾苗说什么?想象,进一步体会“巴望”的心态。
(3)读出焦急的语气。
(四)文本延伸,明理,表演创编故事,训练语言。
1、情境再现: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
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2、故事新编: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会怎样吸取教训。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习。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我所讲授的课文《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三年级第十三课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学情沃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为:理解《揠苗助长》蕴含的道理。
这节课中我设计的教法有情感朗读法、以读促解法、合作讨论法,学法为:感情朗读― —理解内容——感悟道理。
教学时,在导入环节中,我先采取讲故事、设悬念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我主要从三方面落实:
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我采取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分析、识记字形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理解寓言内容的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初步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然后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揭示寓意的环节中,我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悟,我适时引导,帮学生明确寓言所揭示的道理,随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启发和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力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我适时地点拨引导,努力体现“以学定教”,帮学生理解文本,感悟道理,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启发。在作业布置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本课故事一题,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一
《揠苗助长》是编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第五册第四组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通过拔禾苗的方式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结构简明清晰,但寓意却深刻理智。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的读懂故事,如何从《揠苗助长》这个魔袋里取出比这个魔袋还大的东西,针对教材的要求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我预设的目标是:与学生不断的沟通,引导赴入寓言情境,自读、自悟、领悟寓言并从中受到教育,具体环节如下:
上课之处引导学生谈自己对课题的认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养成提出“问题”习惯,同时能有效掌握学生的视角,做到有的放矢。
阅读的教学“以读为本”。学生在读时,我将做到给足一定的时间,让他去思考,
给出一定的任务,让他去完成,给予一定的机会,让他去抓住。例如:自渎过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自读后,落实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注意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感悟语境,从疑到悟,从悟到用,在思考后解开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
1、以演代讲,角色体验。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认定角色后,组织学生自导自演自评,展开对寓言情境的体验。
2、真情对话,学以至用。
创设帮农民伯伯的情境,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悟出本课的道理,并提出: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让学生能畅所与言,再现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的内划情感。
总之,激发并引导学生的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这节课的根本。寓言是个怪物,当它走近孩子是,分明是个怪物,而当他转身走时,却会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当它走近我时,分明是一节课,当它走时,会变吗?依然是一节课——我是学生,敬请各位老师的指正。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二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七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q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四、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课前口语训练。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孔子说过:疑,思之始,学之过。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
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字新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齐读课文,感知大概。
通过回归整体,再读课文,指名回答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
(四)、精读品味,议中悟理。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逆推情节,顺推结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言,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六)劝导农夫,得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在教学的过程的尾声,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三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七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四、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课前口语训练。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孔子说过:疑,思之始,学之过。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
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字新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齐读课文,感知大概。
通过回归整体,再读课文,指名回答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
(四)精读品味,议中悟理。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逆推情节,顺推结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言,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六)劝导农夫,得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在教学的过程的尾声,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四
《揠苗助长》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初读课文。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三个问题,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 字新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 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 、齐读课文,感知大概通过回归整体,再读课文,指名回答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
(四) 、精读品味,议中悟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逆推 情节,顺推结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 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 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 言, 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 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 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 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 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 的欲望很强烈, 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 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六)劝导农夫,得出寓意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给 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 在教学的过程的尾 声, 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 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 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 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 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 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五
这是第三次听小燕老师的课了,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小燕老师的课有了较大的进步。课堂上,教师笑语盈盈,语言亲切,拉进了和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轻松自然。综观整堂课,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能紧扣教学目标,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和创设语境来达到理解课文、读懂寓言的效果。
1、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农夫的“急”,抓“一棵一棵、一直”体会农夫的“傻”。并且教师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例如理解“巴望”一词,教师通过让学生找出与之相应的句子去读去感悟它的意思。
2、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师在教学中,所问的问题比较琐碎,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
2、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形式太单一,重点语句读得不够透彻。
3、寓言故事留给我们的想像空间是丰富而无限的,建议教师在课文学完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挖掘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
3、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按规律办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确定角色。
1、老师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跟老师一起写。(板书寓、则)谁能给它组词。
2、补词。什么是寓言?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
3、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一个故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研读教材,进入角色。
1、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标上小节号,2、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4、交流初读情况。
(1)这篇寓言中有四个生字都是写人的心情的,老师把它写出来听听同学们能否读正确?
板书: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
(2)学习“焦急”
・“焦急”是什么意思?你见过谁焦急过?能换一个成语或者谚语吗?(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坐立不安、心急火燎、心急如焚、如坐针毡、迫不及待、寝食不安等)。
・农夫真的很急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巴望、天天、总觉得)・指导朗读。・农夫这么急,会怎么想呢?・指名读原句,相互评价。
(3)学习“筋疲力尽”
・你筋疲力尽过吗?做个样子?・农夫筋疲力尽的样子是怎样的?・他怎么会筋疲力尽了呢?・农夫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呢?・教师引导,有感情地读筋疲力尽的语段。・再想一想,农夫累的仅仅是身体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齐读。
(4)学习“兴致勃勃”
(5)学习“纳闷”
・纳闷就是什么?你来做个纳闷的表情给同学们看看。・禾苗为什么会枯死?
三、细读感悟,体验角色。
过渡:这篇寓言主要将的是一位宋国农夫种田的事,知道他的名字吗?有人说他叫宋可爱,有人说他叫农可笑,你觉得哪个才是他的真名?请你在去读读课文,好好体会体会。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围绕“他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3、相机围绕有关问题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2)要让禾苗能长的快些,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3)农夫这么大年纪了,每年都在种田,难道他不知道禾苗不能拔吗?
3、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内蕴升华拓展角色。
2、课外拓展,生活中你发现有这种揠苗助长的事例吗?
3、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用笔写下来。
4、交流感受。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七
《揠苗助长》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八
本篇文章《寓言两则》把两则寓言放在一起,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扶一篇,半放一篇(考虑到是二年级的同学不能完全放手)。以一篇作为例子,目标聚焦,老师示范引领学法指导,学一篇带一类,继而推向课外大量的寓言阅读。
非常认同杨雨老师对五点目标的梳理,及核心目标的定位。
(1)用“字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寓、焦、喘、截”四个字,会写“焦、费”两个生字。
(2)能利用“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喘气、没白费、一大截”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利用关键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感受课文构段、构篇的有序性。
(5)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能初步感悟寓意。
上述教学目标的一、二、三条都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每一课都会有这样的教学目标,而第四条第五条,即“能利用关键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感受课文构段、构篇的有序性”和“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则是依据“篇幅短小、条理清晰”文本特点和该课在教材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同时结合二下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的,是该课的核心教学目标。
我想进一步思考:确立了以讲故事为核心目标后,那么如何去整合其它的目标及教学环节,把这个核心目标贯彻下去?让每个教学环节目标都能更明晰一点,都有一个向心力。
所以就思考是否可以作这样的`一个调整:
一、布置讲故事的任务。可以在预习的情况下开始上课,那么先让学生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分两层:用自己的话说说;借用文中的语句来表达,老师做适当调整。
二、然后借用“为什么揠”、“怎样揠”、“结果怎样”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从形象的外包装感受课文构段、构篇的有序性。努力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
三、为了把故事讲生动形象,整合相关的教学环节,体会心情,揣摩动作。拟出相关的小标题方便学生讲故事。在此基础上试讲故事,努力讲生动形象。
四、媒体出示画面,隐去声音,给故事配音。
小结讲故事的方法,由老师半扶着学习《守株待兔》,继而拓展到课外阅读,讲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九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会认“寓揠焦”等5个生字,会写“焦费算望”4个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是本课的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进行课堂说话练习,培养表达能力。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集中识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本课教学的难点是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情的正确了解有助于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理解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里特点,能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也是借助创设情境理解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的有力因素。
在教法上,总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领,阅读品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借助插图、做动作来理解人物心理活动来读懂课文。再通过“以读代讲法”品味课文,再现当时的场景,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在对情节的感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创设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思考、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两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
本课主要分为两大板块:识记生字和朗读品味。又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让小朋友们说说都看过哪些故事后揭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寓意。从而引出课题,课题质疑。通过出示标注禾苗不同部位的图片帮助学生分清揠和拔的区别。
环节二、学习字词,奠定基础。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拼音认读词语,男女生赛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要求“我会认”的四个字提出识记方法和说说在书写的时候你觉得有什么要注意的,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最后我运用字理重点帮助学生再次记忆“焦”字,并在田字格范写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文中的田字格练习写一写。至此,教学目标一达成。
环节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的疑问,自由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环节四:品读课文,品词析句。学习第一自然段究因,理解农夫的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焦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农夫急这一主线,带动“巴望、天天”“焦急地转来转去”等词语的教学,然后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里这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个人很焦急,用焦急的语气读读第一自然段。
在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品析“一棵一棵”“筋疲力尽” 体会农夫的累,再角色朗读农夫一边喘气一边说的话,农夫这么累,可他心情怎样?(快乐)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算、没白费)有感情朗读:你是农夫,你怎么说这句话?体会农夫的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但累并快乐的心情。
环节五、创设情境,揭示寓意。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因此,我在最后创设情境再现: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这个农夫说的?同桌想像练说,师生共演。导出四人小组讨论:农夫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禾苗反而都枯死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悟寓意。教学中我多次让学生读课文,初读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自然段前熟读文段,理解自然段后有感情、分角色读,体会人物情感。至此,教学目标2和3达成。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本课的板书我设计为线索式的板书,分别是原因急、经过累、结果死。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有条理的呈现出来。相机板书学生抓住的体现关键词“急、累、死” 的课文重点词句,例如“巴望、天天、焦急、一棵一棵、筋疲力尽”等词语。板书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对故事情节一目了然。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二十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寓言两则》。
2、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谁能把他们读一读?
3、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小故事。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1、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焦急、宋国、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等词语,学生读词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农夫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师范读
3、大家注意看“焦急” 的“焦”,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
生描红
4、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想,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农夫的焦急?
5、课件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巴望”是什么意思?
6、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把词语换进去读一读,看一看。
课件出示: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7、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所以就——(课件)天天到田边去看。
8、这段中还有个地方表现出农夫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一起看句子:(课件出示)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9、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农夫为什么觉得它一点也没有长?
10、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一下农夫的焦急心情。
12、同学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13、想出了办法应该很轻松才对,农夫怎么会“筋疲力尽”呢?
14、课件出示图片: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因为他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15、看到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虽然累,但还是高兴,同学们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16、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样?
17、读第三自然段。
18、都这么累了,农夫怎么还这么兴致勃勃的呢?
19、 齐读这段话。
20、农夫这么急着让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22、 现在你知道“揠苗助长”的是什么意思吗?
1、这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啊?
2、表演结束了,老师想采访一下他们。
(1)“农夫,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里怎么样啊?”
(2)“小禾苗,被农夫拔了上来,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吗 ?
3、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呢?
4、学习完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5、我们不光要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揠苗助长说课稿一等奖篇二十一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本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会认“寓揠焦”等5个生字,会写“焦费算望”4个字,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是本课的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进行课堂说话练习,培养表达能力。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集中识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本课教学的难点是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情的正确了解有助于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理解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里特点,能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也是借助创设情境理解这则寓言所蕴含的寓意的有力因素。
在教法上,总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领,阅读品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借助插图、做动作来理解人物心理活动来读懂课文。再通过“以读代讲法”品味课文,再现当时的场景,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在对情节的感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创设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思考、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两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
本课主要分为两大板块:识记生字和朗读品味。又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让小朋友们说说都看过哪些故事后揭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寓意。从而引出课题,课题质疑。通过出示标注禾苗不同部位的图片帮助学生分清揠和拔的区别。
环节二、学习字词,奠定基础。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拼音认读词语,男女生赛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要求“我会认”的四个字提出识记方法和说说在书写的时候你觉得有什么要注意的,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最后我运用字理重点帮助学生再次记忆“焦”字,并在田字格范写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文中的田字格练习写一写。至此,教学目标一达成。
环节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的疑问,自由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环节四:品读课文,品词析句。学习第一自然段究因,理解农夫的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焦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农夫急这一主线,带动“巴望、天天”“焦急地转来转去”等词语的教学,然后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里这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个人很焦急,用焦急的语气读读第一自然段。
在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品析“一棵一棵”“筋疲力尽”体会农夫的累,再角色朗读农夫一边喘气一边说的话,农夫这么累,可他心情怎样?(快乐)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算、没白费)有感情朗读:你是农夫,你怎么说这句话?体会农夫的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但累并快乐的心情。
环节五、创设情境,揭示寓意。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因此,我在最后创设情境再现: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这个农夫说的?同桌想像练说,师生共演。导出四人小组讨论:农夫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禾苗反而都枯死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悟寓意。教学中我多次让学生读课文,初读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自然段前熟读文段,理解自然段后有感情、分角色读,体会人物情感。至此,教学目标2和3达成。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本课的板书我设计为线索式的板书,分别是原因急、经过累、结果死。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有条理的呈现出来。相机板书学生抓住的体现关键词“急、累、死”的.课文重点词句,例如“巴望、天天、焦急、一棵一棵、筋疲力尽”等词语。板书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对故事情节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