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端午节评语(专业15篇)
通过学习天文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体运行规律,预测天象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总结中要注重客观性和公正性,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总结的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但每个人的总结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一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很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很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很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唱起这首儿歌,也就到了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听妈妈说,关于端午节还有个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的贤臣屈原,因救国的心愿无法得以实现,投汨罗江死去。
老百姓们就包了许多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又以划龙舟的活动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从此,这天也就成了端午节。
我最爱吃粽子了。每到端午节前,我就很兴奋,因为又可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了。奶奶会从河边采来许多碧绿的芦叶,然后清洗,入水煮沸,芦叶就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奶奶是包粽子能手,只见她三个手指捏住芦叶,用另一只手绕,芦叶就围成一个喇叭形。接着在绿绿的芦叶里放入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特别饱满。
我在一旁看得心痒痒,也想动手包个,于是我照着奶奶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可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比登天还难。这芦叶在手中根本不听话,我好不容易把它围成喇叭形,但一放糯米,米就从底部溜了出来。我再用力捏捏紧,芦叶竟被我给捏坏了。唉,我只好用片芦叶平摊在桌上,放上一点糯米和颗红枣,使劲卷紧,再用一片芦叶裹在上面,用线扎紧,创造了新式包粽法。
奶奶看着我的这个作品,乐得直说我:“小傻瓜!”
粽子在大锅里足足煮上三四个钟头甜甜的香味溢满整个屋子,让人垂涎欲滴。我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让奶奶从锅里捞出我包的粽子。这时的粽叶已经从碧绿变成深绿色了,我还没等它凉透,就解开线,剥开粽叶。呀!白白的糯米特别有光泽,咬上一口,藏在里面的大枣就露出来了。它就像躲在白雪里的颗红玛瑙,特别诱人。软糯的糯米加上香甜的红枣,再蘸一点白糖,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我想,这应该就是端午节的味道吧!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三
晚上,我请爷爷讲端午节的来历。
饱学的爷爷用苍老的声音,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将我带到楚国。 献祝福,祝福网
楚国时,朝廷腐败无能,官员们鱼肉百姓,人民怨声四起。楚国走向衰落。
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奏折呈给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屈原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滚滚汩罗河。
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四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想到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我们家也不例外。
星期五去了姥姥家,星期六和姑姑们在一起,星期天在家里写作业和复习,迎接期末考试。下面就让我说说这几天的事情。
好几周不去姥姥家了,怪想他们的,我也想小妹妹了,于是我和妈妈在第一天就去了姥姥家。在这之前,我去了眼镜店买了两副镜框,现在很流行带着这种镜框,我看挺好看的,就买了两副,带着玩吧!
和妈妈来到姥姥家,看见小妹妹在玩积木,看见我们来,非常高兴,迎面扑来,表示深深的问候。她们拉着我的手来到屋里,便和她们一起玩了起来,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中午,姥姥做了一桌子菜,为了庆祝端午节的到来,大家吃得特别开心。
下午,妹妹去睡觉了,妈妈和小姨出去了,我在家里看电视,一下到了下午四点。该回家了,晚上还有一个宴会,是老爸请客,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是太开心了,但晚上下雨了,天气不怎么好。
晚上大姑来了个电话,说她和哥哥已经回来了,准备明天一起吃个饭。我当然同意了,因为我喜欢热闹,喜欢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这也符合中国的习俗,定在晚上,说一定要准时到。
为了晚上的家庭聚会,我把我最好看的衣服拿出来穿。我很重视这个家庭聚会的。
我们街上二姑父和姐姐,就去了饭店,随后爸爸也到了,和大姑,大姑父一起来的,大姑说我变样了,也长高了,我特别高兴,还没等吃饭,我和姐姐就迫不及待的要和哥哥出去说说话,哥哥在烟台上学,很长时间才回来一次,这次回来,也是为了庆祝一下节日。
我们到晚上八点半才回去的,这一天过得真是充实呀!但是也不能忘了期末考试,复习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第三天我在家复习了一天。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是太开心了,接下来就是迎接期末考试了,加油!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五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我和妈妈也准备在家里包粽子。
一大早,我们便来到了集市上,挑选粽子叶,经过仔细挑选,我们买的是一种又宽又长的叶子,因为对于我们新手来说,这种叶子毋庸质疑是包的。
回到家里,我们把做粽子的材料一一准备好,有糯米、黄桃、蜜枣、葡萄干、豆沙,还有洗干净的粽子叶。
妈妈先给我做了几个示范,轻松几下就包好了,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我很有信心。
终于该我大显身手了,可是叶子好像不听我的话,怎么也卷不成漏斗形,急得我满头大汗,妈妈看我急得不成样子,就帮我把叶子卷成漏斗形,我拿着大勺子,把糯米、黄桃、蜜枣、葡萄干都放到了漏斗形的粽子叶里,妈妈告诉我,用粽子叶上端的叶子紧紧的盖住这个“漏斗”,多出来的叶子,要两边一折、再一扭,就把这个“漏斗”完全封闭了,咦!有点像粽子了,最后,还要用绳子把这个粽子进行“五花大绑”,防止它“漏馅”!
经过我这“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我的粽子做好了,但“面目全非”,看起来有点像包子!
包了几个以后,我慢慢的熟练了,粽子的样子也比以前好看多了。我好佩服我自己啊!
虽然我做的“包子”形状不好看,但因为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感觉美味可口!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六
大家好,我是顾铭洋,你们知道端午节要干什么吗?哈,不知道了?那下面就让我依依来介绍给你听吧!
到了端午节儿童们就会唱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合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到了端午节,人们还会把粽子扔到汨罗江里,因为有一个爱国诗人自杀跳汨罗江,把粽子扔下去,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人们都是要吃五黄,是哪五黄呢?是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还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你们知道了吗?哦对了,在此我祝你们端午节过的快乐!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七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就是端午节。传说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5月5号,百姓们都会往河里扔些粽子,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儿伤害。
端午节的到来,让整条大街都变得热闹非凡。街上更是一阵粽香袭来。我们家也在做粽子,通过爸妈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一会儿就包好了十几个粽子,现在就等着粽子上锅了。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的锣鼓声,我赶紧跑出门一看,原本是河边在举行龙舟比赛。
我挤进了乌泱泱的人群。河面上烟雾缭绕,河中间飘着数十只龙船整装待发,看着阵仗真是让人兴奋。随着一声哨响,所有的人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跟着鼓声活动了起来。他们拿着船桨用力地划着,把原本平静的河面割出了一道道水纹。嘹亮的鼓声回荡在这片热闹的土地上。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把比赛拉入了高潮。
鼓手们纷纷使出吃奶的力气,狠狠地锤向了鼓面。而船上的选手也不甘示弱,为了获得更大的动力,他们扬起自己的手臂,向水面划去。溅起了一层层晶莹的水花,水花在空中飞溅,就像是一颗颗钻石在人们的身旁闪烁。一声声响亮的口号从他们的喉咙里传出。虽然早已青筋暴起,但是每一个人都咬紧牙关,目光坚定地朝着终点飞驰而去。观众台上一片沸腾。观众们都坐不住了!各个摇旗呐喊,张大了嘴巴,扯着脖子为选手们加油。
比赛在观众们的呐喊声中进入了尾声。大家纷纷上岸,激动地和伙伴们相拥,这次响彻天际的不是别的,就是他们爽朗的笑声。
端午节,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节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精彩的龙舟比赛,我们又度过了一次端午节。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八
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开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奶奶又要包准备包粽子了。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先把糯米浸泡几个小时,这时候奶奶这要准备包粽子的馅料。
奶奶准备了两种馅料——豆沙和鲜肉。然后奶奶拿起一片粽叶,把它折成像三角形一样的小
袋子,把糯米放在三角形里,再拿一块鲜肉,盖上一勺糯米,把它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系起
来。
一个粽子就做成了,接下来还要煮粽子,煮好之后,吃起来香喷喷的。
妈妈告诉我,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门前放艾草,可以驱蚊子;有的地方要赛龙舟,
小朋友脖子上还挂香袋。
多么难忘啊!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九
昨天是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在这里是第二大节日,热闹无比。
家家户户门前挂着一对艾草,艾草茎头用红纸包两道,倒挂在门的两边,红绿相间、芳香扑鼻、驱邪招福,增添了节日气氛。
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糖、豆、肉、枣等做的,用一种特别长的竹叶包的,再用竹线或稻草捆住。形状有无角的(圆柱形的)、三角形的、四角形的。有豆砂粽、肉粽、枣粽、糕粽等,以粽馅料而命名,味道各异。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里,加水后还要加草木灰水一起煮,煮四、五个小时才熟透,又香又甜。
清晨,村东头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庙里出发,犹如一条两里长的巨龙慢慢向石拱桥蠕去,好不壮观!队伍前头是几位爷爷敲锣打鼓,接着是一群身穿黑衣道士口中念念有词,紧接着是老奶奶们手捧经盘边走边念:屈原颂、增寿经、消灾经等,再后面就是善男信女们,她们手拿着粽子,经过石拱桥时每人都向河中投二个或五个粽子给屈原“吃”。祈求保佑人们无灾无难。
今天城里要进行龙舟竞赛,延平河边的公路已是人山人海,当延平区那身穿黄衣队来时,不小心龙舟撞到桥墩,龙舟翻个四脚朝天,人们不欢而散。
端午,古老的中国节,我们的骄傲,我爱这个节日。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十
相信大家一定吃过软软糯糯的粽子吧,粽子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它的外表是用新鲜的粽叶包裹着的。有的里面是一粒粒香醇饱满的糯米,还有的粽子里是甜滋滋的蜜枣和黄澄澄的大咸鸭蛋黄。当然,爱吃肉的朋友们,也可以把鲜肉、熏肉加在粽子里。它的做法很讲究,要选上等好的粽叶、糯米。在前一天,需要把蜜枣、糯米、粽叶、熏肉全部准备妥当。预备着明天的包粽子。第二天清晨一起床,必定就是包粽子。把粽叶卷成一个三角形或者菱形,放上点糯米,或是再放上个蜜枣,再把上面多余的部分包好,卷起来,扎上棉线,一个完美的粽子躺入手心。再放进锅里蒸。蒸好以后,轻轻地拿出来、拨开,一股清新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神情气爽,咬一口,糯糯的,真是美味。再加上甜丝丝的蜜枣,像是落入了人间仙境。
no.2赛龙舟
嘿呦,嘿呦。这声音从哪儿来。哦,原来是从长江边上传来的。是在干嘛呢?当然是在赛龙舟了。瞧,赛龙舟的有鼓手、划桨手由十多个精英小伙组成,分几个队比赛。比赛开始了,随着由慢到快的鼓声,划桨手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他们脸上的汗珠已经浸湿了薄薄的衣衫。一米两米三米大家齐心协力地推动桨板。离终点线越来越近了。周围的人开始欢呼,呀!赢了。周围的人拥向鼓手,把他捧起来,抛向空中,开始了欢呼。
这次端午节,让我觉得,我是真的摸清了咱们中华传统节的底!再下次,我还会积极参加传统节日的。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十一
落索坡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龙舟飞渡时,我校学生已经将传统节日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一项喜爱的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喜爱传统节日,进而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现小结如下: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追溯端午渊源,充分认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
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与内容,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二、开展各种的活动,丰富"端午节"内容。
1、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队主题会。
2、网上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网上主题活动,动员学生参与由"中国文明网"开设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积极参加"我们的节日·端午"相关节日和爱国知识的网上学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文明素质,做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文明人。
3、倡导健康防疫,开展除尘活动。
传健康防疫知识,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净化校园及生活环境,并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卫生清洁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伟人、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落索坡小学
二0一二年 六月二十二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少先队大队部于2017年5月26日―30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一、“端阳情,粽子香”包粽子活动。
5月29日上午,我们按计划组织毕业班的学生开展了“端阳情,粽子香”包粽子活动。为了按计划顺利包好粽子,德育处提前买好了糯米、绿豆、花生、粽叶等包粽子的材料,并提前一天做好准备工作。加了配料的糯米、粽叶等必备材料被整齐地摆上桌,老师与学生一起开始包粽子,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二、“端阳情,粽子香”分享粽子主题班会活动。
各班按学校的要求开展了“走进端午,了解我们的节日”主题队会,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本次主题班会还加入了新元素,就是一起分享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特别有滋味。
三、“邻里守望”送粽子志愿服务活动。
过节能吃到同学们亲手包的粽子,心里觉得十分温暖。
四、开展手抄报比赛活动。
学校为了更好地庆祝端午节,举行了主题为“端午节”的手抄报比赛活动。通过开展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传统节日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五、丰富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咏诗会、朗诵等多种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活动,透过英雄人物的事迹,体会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孩子们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真正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沉淀了几千年的“民族心、爱国心”。
本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与往年的单纯从文字上获得的知识感受更深,同学们都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但从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也不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材料的准备、教包粽子的师傅、煮粽子的工夫等等,都发生了一些小插曲。这让我更感觉到工作做到细微之处的重要性,还有,以后要多考虑社区、家长的资源,让家校沟通更和谐。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十二
因为"五"与"午"通,所以端午节又名端五.另外端节,午日,重五,重五,地腊,中天等也是端午的别称,端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端午这天有很多的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比如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称为长命缕,我想是让儿童能长命百岁吧!端午节还要在小孩的额头上用雄黄画个"王"来避邪.
每到端午节,奶奶都要买许多艾草,蒜头,在中午12点时放在太阳底下晒,奶奶说:"这样的艾草和蒜头能消毒,避邪."还在家中用艾草熏.我想端午节的'诸多习俗,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下一代的希望吧!
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儿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端午节又称重阳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的最多的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还有的说这一天是伍子胥的忌辰;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或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妈妈还告诉我:“端午节因为是五月初五,许多习俗也和“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黄豆瓣包的粽子;不过,现代人过端午节主要是吃粽子和举办一些大型的庆祝活动。目前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你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并把它发扬光大。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端午节真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节日。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十三
“儿子,儿子。吃饺子。”
“来,来。”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你猜对了。今天是端午节,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老家。端午节有吃粽子、蚕豆、插艾叶、洒端阳水、端阳洗澡、喝雄黄酒的习俗。在一些地区,有龙舟比赛。
端午节前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窗上插艾叶、菖蒲。你知道为什么要插艾叶吗?因为端午节是夏天传染病开始上升的时候。将艾叶插入门窗,利用挥发性芳香气味净化空气,驱走蚊蝇,驱走瘟疫,消除邪恶,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端午节除了插艾叶,还吃粽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这一天,妈妈从超市买了各种好吃的粽子。有鲜肉栗子味,原味,甜蜜枣.当我妈把粽子从电饭锅里拿出来放到我的盘子里的时候。我闻到一股清香。我剥下粽子的叶子,咬了一口。感觉糯米和各种豆在嘴里跳舞,味道极好。吃这个粽子就像来到一片竹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蓝天绿草。
大人吃饭时还会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写“王”字,以驱邪防虫咬蛇。
洒端阳水也是端阳节的习俗。艾叶、菖蒲、柏枝等芳香植物放入桶中。在户外过夜。第二天,把艾叶和菖蒲蘸一点端阳水,洒在房子的每个角落。洒完后,在水里放一些鸡蛋或鸭蛋,然后烧开水。水凉了,用这些端阳水洗澡。洗澡时,把端阳水中煮好的鸡蛋或鸭蛋滚遍全身。奶奶说在端阳洗完澡,夏天就不会有痱子了。因为端阳水有驱邪杀菌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赛龙舟。几名参赛者坐在雕刻精美的长桨龙舟上。两只手有节奏地左右划水。旁边的观众为参赛者欢呼。而参赛选手则是自己驾龙舟,征服风浪,战胜困难。
这就是我们家乡快乐的端午节!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十四
一位伟大的诗人成就了一个传统节日;一个传统节日让我们更深刻地品味人生。
——题记
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我第一次亲手包了一个粽子。清新的粽叶,洁白无瑕的糯米再加上笨拙不堪的我,便成了一个卖相不好却意蕴深长的粽子。当时,我手握着三片粽叶,轻轻地握成一个锥状,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往里面填着糯米,填满后,我把粽叶慢慢地扣过去,尔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粽叶绕着粽子握了又握,再拿线艰难地捆上,于是一个粽子便完成了。我把它放入了冒着氤氲之气的沸水中去,待它熟后,我拿起那带着沸水余温而又散发着清香的粽子静静地打开,轻轻地咬了一口,在口中轻轻地咀嚼着……口中是那一如往既的清香,可我仿佛又尝到了那历史的味道。那只有棕叶和糯米所包成的粽子,渐渐地俘获了我的味蕾。留意着口中清香的同时,心底因怀念而泛起苦涩。
说到端午节,谁能不想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时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就这样,带着悲怨,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投江自尽了。人们带着无限的哀伤悲怨送走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以此而设立了端午节。那时的端午节是悲伤的味道吧。
待口中的清香殆尽后,我忽然感觉到了屈原当时悲愤的心情,仿佛那一切,我早已洞悉、明了。手中粽子的宁静淡泊,清新所致的温文儒雅、刚正不阿和屈原仿佛也有几分神似。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所凝结成的屈原的爱国精神,我们哪能不去学习、品味、深知、回味呢?屈原因对祖国的悲伤而投河,他也是一个大写的“人”。他那份爱国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也激起了我的爱国情怀。他,使我再一个热血澎湃,再一次为之动容。
记忆中的端午节,给了我一次对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深刻体验,给了我一次对人生的认识,让我难忘。
小学端午节评语篇十五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屈原庙》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即事》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三首》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