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活动教案(热门15篇)
教案是教师为教授一门课程而编制的一种书面指导材料。教案的编写要注重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分享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各位启示和指导。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一
1、初步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在a段音乐处较合拍地做兔跳动作。
2、在教师启发下,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编“花”的各种姿态。
3、游戏中,知道寻找空地方进行活动。
小兔子布偶,《飞飞曲》音乐。
一、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的不同姿态创编“花”的造型。
开火车去郊游,看,草地上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是什么养的?谁来做做看?
二、教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
瞧?谁也来看花了?(教师演示布偶,跟a段音乐有节奏的跳)。
三、教师鼓励幼儿边欣赏a段音乐,边用拍手动作感知a段音乐节奏。
1、提问:小兔是怎样来的呢?(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拍手欢迎它,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兔跳。
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呢?谁能学一学?
小兔跳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很轻)。
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地方跳,声音就会轻轻的呢?(用脚尖跳)。
3、教师带幼儿听a段音乐一拍一拍做兔跳。注意,要跟着音乐来跳哦!
教师带幼儿一起用手指在腿上学小兔子轻轻跳,好吗?
四、完整欣赏音乐,听辨出b段捉迷藏音乐。
提问:小兔玩得真高兴,还和妈妈捉迷藏呢,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什么地方是小兔子在跳?(前、后)什么地方小兔子藏了起来?(中间)。
五、游戏,创编花造型。
小兔和妈妈捉迷藏时,变成了一朵花,妈妈就找不到了。下面我来做兔妈妈,你们来做小兔子,我们也来捉迷藏,看看谁会像小兔一样,变成一朵花一动也不动,不让妈妈发现的!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二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基础上能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演唱时注意表现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3、萌发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有所接触。
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三拍子节奏型图谱。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飞翔吧(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鸟飞”进教室。)。
(2)讲故事,引入主题。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鸟,名字叫落落。一天,小鸟落落飞呀飞呀,来到了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哇,这里有山、有树、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这里,可是,这儿的人们会欢迎我吗?”小鸟落落正想着。这时,迎面走来了几个小朋友,小鸟落落有些害怕,“哎,我还是走吧”,它拍动着翅膀正准备飞走。小朋友看见了,连忙喊住它:“小鸟,小鸟,你别走,我们喜欢你。请你到我们这来做窝、唱歌吧!我们会爱护你的,让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鸟落落高兴地点点头,飞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游戏、歌唱。
讲完故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
(一)播放歌曲动画,幼儿欣赏,并初步了解歌词。
1、播放一遍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里有谁?
2、再次播放,幼儿欣赏后提问:
你刚才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幼儿讲出后教师范唱,并在课件中点击出相应的图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师:这儿的人们对小鸟真好,把爱送给了小鸟,我们也来爱护小鸟,把爱送给它们。
三、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1、教师按图画的顺序完整唱一遍歌曲(播放伴奏音乐)。唱完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歌吗?”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拍打三拍子的基本节奏。
2、出示课件小树图谱,让幼儿学习看图谱。
(1)从树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强弱关系。
(2)看图谱了解乐曲第一、第二、第四乐句节奏型相同。重点学习拍打这一节奏型。认识休止符,学习拍打含休止符的三拍子节奏。进行难点的突破。
3、学说歌词并拍打节奏,配上音乐伴奏,让幼儿更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四、整体教唱。
小朋友跟老师学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图画就出现。先学唱第一段,再学唱第二段。重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2、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由表现动作。
五、表演唱。
1、播放歌曲动画,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表演唱一遍,把爱送给大家。
2、师:我们幼儿园的风景也很美,现在我们来出去呼唤小鸟,请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做窝、唱歌。(播放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小鸟飞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三
在进行科学课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看—摸—剥—吻—尝等多种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对于板栗球很好奇,对它的外观很感兴趣.一看见板栗球,有的宝宝就问:“是什么呀?”基于幼儿的好奇,我就这样提问:“宝宝你看看,这个东西是什么形状?”小宝贝们高举小手纷纷抢着回答:“这个东西是圆圆的。”“想球一样。”于是我就机灵一动,把板栗球放在地上,和宝宝玩“踢球”的游戏。随后我接着问:“谁想来摸摸它们,是什么感觉?”孩子们就分成几个人一组观察一个板栗球,有的宝宝不敢摸还说有刺的会扎手;有的宝宝用手轻轻地捏起左看看、右看看;胆大的宝宝用手轻轻地点点板栗球上的刺说刺硬硬的。经过大家的探索,宝宝对板栗球的外形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接下来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宝宝你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吗?”宝宝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起来,随着我剥开板栗球,宝宝兴奋地说:“里面是栗子,是栗子。”“这个东西像球一样,里面又有栗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颜睿摸摸小脑袋说:“是不是叫板栗球啊?”……通过这样的“踢球”游戏、观察板栗球、剥开板栗球的环节,有浅入深,层层递进,宝宝对板栗球的及板栗的`认识影响就比较深刻。
在进行数学课《数栗子》的活动中,以寻找栗子的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探索学习手口一致数栗子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自己独立操作,有的幼儿则会与同伴共同探索,发展了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小组化操作的模式更深化了4以内数的序数知识。
在进行综合活动《好吃的板栗》时,我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的步骤进行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让幼儿对栗子的了解由表入里,逐步深入;特别是最后的品尝分享环节,宝宝们体验着与同伴品尝栗子的快乐,也收获着知识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动开展前如果能让幼儿亲身到乡间看一看、摘一摘板栗相信会有更深的感受和体验,主题环境的布置不够到位。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四
1、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自主合作的乐趣。
2、理解掌握迷宫的特点,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迷宫。
3、通过操作培养了孩子建构,空间创造能力。
1、已了解迷宫的构成,有了设计迷宫图和桌面迷宫的经验。
2、小椅子、鞋盒、小旗子、迷宫图、起点终点图片。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讨论说出迷宫特点。
2、幼儿自由分组设计迷宫,教师提出要求(合作设计、迷惑人的.道路要多、速度要快)。
3、幼儿互相走迷宫,检查迷宫是否只有一条通道,走起来是否有难度要求(走迷宫时从起点到终点走通道,保护好迷宫)。
4、幼儿讨论,你在走迷宫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
5、幼儿针对提出的问题重新修改自己的迷宫,让它变得更难。
6、“迷宫争霸赛”每个迷宫的终点放一种颜色的小旗子,哪个幼儿最先拿到两面小旗子为胜利者。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五
1、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2、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在动作表演方面的能力。
磁带《七彩蛋宝宝》。
1、热身运动,带幼儿进场春天来了,有很多的小动物都要来看看美丽的春天,来我们听着音乐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场)。
2、学习韵律活动。
(1)春天真美,还有一只小动物也想来看看春天,你们猜是谁呢?(教师出示鸡蛋壳)它现在还藏在鸡蛋壳里呢?猜出来了吗?(小鸡)。
(2)小鸡在蛋壳里它会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呢?让我们听着音乐想一想,做一做。
(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提问:小鸡你在蛋壳里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用动作表演)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一遍。
(3)小鸡用尖尖的小嘴巴啄啄啄,把蛋壳啄破了,小鸡钻了出来,看到那么美的春天小鸡心里觉得怎么样?(很高兴)它又会干什么呢?(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来,让鸡妈妈问问你刚才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六
创造性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组成。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健康教案:创造性美术活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学习分工合作,体会共同参加绿化上海的乐趣。
2、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材料,运用画、剪、折、编、贴等多种方法布置画面。
材料:卡纸、各色彩纸、皱纸、火柴、彩色水笔、白胶等。
准备:1、通过幼儿园远足活动,参观上海东方明珠、人民广场等景点,引导幼儿热爱我们的家乡。
2、在大班美术角中,幼儿已有火柴粘贴、编纸、剪纸等活动经验。
1、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五人,各选一绿化景点,不重复。
2、各组幼儿按自己的特长进行讨论、分工,确定画、剪、折、贴任务。
1、启发绘画幼儿考虑留出绿化、美化的地点场所。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材料和内容进行制作。
3、启发幼儿选择多种合作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工作,提高合作技能。
(1)做得快的小朋友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帮助做得慢的朋友。
(2)制作能力强的幼儿可选多项制作,能力较差的幼儿可选择粘贴或其它辅助工作。
(3)粘贴与制作互相交叉。
(4)不断注意同伴的活动,调整自己的创作内容。
4、引导幼儿互相启发,大胆想象,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色。
(1)注意同伴的创作内容,努力做到不雷同。
(2)不断拓展绿化内容。
(3)注意整体布局的美化。
1、将三幅画面组合成统一的景观。
2、注意桌面、地面保持整洁。
欣赏共同制作的作品,体会人人参与的乐趣。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七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途径很多,我想就幼儿艺术和语言活动中创造力培养谈些想法和做法。
1.在艺体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英国学者说过:“英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而是英国人民的想象力,而这想象力是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和发展起来的。”
音乐活动:创编歌词、动作。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共同创编歌词和动作,选出最能代表全班水平、最美的参加表演。比如,大班音乐活动《勤快人和懒惰人》第一段,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学习“勤快人”都在厨房里做了哪些事情;第二段本来可以直接根据教材内容学习,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就请幼儿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编了一些新歌词,而且还加上了一些舞蹈动作,同时,我请编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表演。这样做,不仅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而且还充分调动了他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美术活动:幼儿作画时,教师不得用一种固定模式来要求他们,要给孩子一个可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在绘画过程中,教师不干涉,只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幼儿完成一幅作品时,教师要改掉往日那种“象形”的评价方式,要重视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体育活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体质为主要目的的,技巧性动作较少。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晨间话动中,我对幼儿提出:“沙包除了投掷,还可以怎么玩?”孩子们一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可以顶在头上走,看谁能坚持最久。”有的说:“可以摆在地上当梅花桩。”还有的说:“可以当毽子踢”,可见一句不经意的提示,可以使他们开动脑筋,说出一些创造性的答案来。
2.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语言活动就是以幼儿“说”为主。怎样才能引导幼儿“说”呢?提问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提问分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我运用开放式提问,引导幼儿“说”。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意识与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发挥。如在欣赏故事《蚂蚁飞上天》活动中,当讲到“小蚂蚁想像小蜻蜓一样飞上天”时,我就采取向幼儿提问的方式:假如你是小蚂蚁,你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使自己飞上天?我这样做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思维空间。有的幼儿说,假如我是小蚂蚁,我可以去向蜻蜓哥哥、蝴蝶姐姐借翅膀;还有的说,“我可以拿着一朵花,借助风的力量使自己飞上天。”……幼儿纷纷开动脑筋,寻求不同的答案。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新时期的创造者。”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善于结合当时当地情境进行随机教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八
江泽民主席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样,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也绝对不会成为战争的胜利者。综观我军战史,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敌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除了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外,还在于毛主席为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具有创造性活力的战略战术。这是我军的传家宝,我们应该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但是,在当今高技术时代,我军面临着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企图照搬昨天的经验打赢明天的战争是不可能的。要想夺取未来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就必须面对敌我双方的高技术装备,在作战指挥上有所创新。要实现创新,条件之一就要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创造性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方法是由“创造”和“思维方法”两个概念组成的一个复合名词。为了搞清楚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本质,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基本含义。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创造”的含义。
什么是创造?这是一个既普通又深奥的概念。说它普通,是因为我们已经大量地经常地使用它,而且大部分人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它,说明大家对它的基本含义是清楚的;说它深奥,是因为真正到了对它做出确切的、完整的语言描述的时候,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少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曾作过各种各样的解释。据统计,目前大概有上百种不同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解释是这样的:所谓创造,就是指主体综合原有事物的素材、知识和信息,形成一定的目标,产生出新知识、新思路、新概念、新成果等新事物的活动。在此,我们不打算给创造下一个多么严格、完整的定义。因为,对于一个概念或事物,把握其主要的特征和要素比单纯地死抠定义更有益于对它的了解与认识。根据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一般认为,创造活动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活动的方式或结果至少是相对新颖、独特的;第二,创造活动是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将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运用是进行创造的主要途径。第三,活动的结果应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即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
人的创造活动,大体可分为两种,即脑的创造性和手的创造性,也就是思维的创造性和实践的创造性。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的: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是实践的创造性决定了思维的创造性,因为人类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创造的。另一方面,实践的创造离不开思维的创造的指导,思维的创造对于实践的创造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当某一件事情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性的东西了„„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坚持了辩证唯物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26页)由于实践的创造性要由思维的创造性作指导,因此,我们需要重点研究思维的创造性,即创造性思维方法。
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法呢?如同“创造”一样,对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就是以一般思维(习常性思维)为基础,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和手段,从多种角度进行超常思维,给出新思维、新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思维方法。”在目前的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综合就是创造,有的学者认为发散就是创造,有的学者认为大胆质疑才能创造,还有的学者认为丰富的想象就是创造。表面来看,这些不同的观点分歧众多,差距较大,这都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致。这些意见虽说都不够完善,有的还相当片面,但其中都包含了部分真理。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方法不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不是某几种思维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在思维活动中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
在比较简单的、重复性的实践活动中,以经验性的思维定势为指导,创造性思维活动不明显;在比较复杂、涉及面广的实践活动中,就要以创造性思维活动为指导了;在开创性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战争从来就不会重复,军事实践是开创性的实践活动,指导军事斗争必须要具有创造性思维。
了解了有关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涵义之后,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内容。由于人们的知识素养、社会阅历、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不同人的思维活动也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创造性思维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就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普遍内容来看,主要包含四点:
1、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
2、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结合;
3、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4、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相结合。
1、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辨证统一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内容。所谓逻辑思维,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逻辑思维是一种以思维连续性为特征,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形式和逻辑规律进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即符合逻辑的思维。
逻辑思维的基本内容是概念、判断、推理、比较、分类、归纳和演绎等。它是形式逻辑的研究内容。逻辑思维属于常规的规范式思维,它主要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的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逻辑思维要求人们的概念具有确定性,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致性)、论证依据性。这也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逻辑思维对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准确、清晰地表达思想,排除各种思维的混乱和错误,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是人们思维的基本方法。但是,由于逻辑思维是由确定的概念构成的,因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因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事物的缺陷。尤其是在充满活力对抗和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军事斗争领域,逻辑思维常常显得无能为力。传统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无矛盾律”,即要求人们的思维活动不能自相矛盾,不能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既断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又不完全断定它具有某种属性。而在军事领域中,敌我双方的力量、优长不仅随着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随着官兵士气的变化而变化,还随着战争的推移而变化。运用谋略中还要做到要隐真示假、善于伪装。在军事对抗领域中,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甚至是瞬息万变的,人们对敌我双方的战斗实力和战争发展过程的认识、判断往往难于达到十分确定,只遵循逻辑思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这种活力对抗背景下仅靠逻辑思维是难以胜任的,必须依靠非逻辑思维的超常规突破寻求答案。
非逻辑思维,就是一种以思维间断性、离散性为特征,超越既定逻辑顺序,直取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可以看出,非逻辑思维是不按固定的逻辑规则、程序的思维,而是通过自由地想象、联想、直觉、将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在充分激活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聚变重构,从中发现新的真理、新的规律,解决新问题。由于非逻辑思维突破了传统逻辑思维规则的限制,因而,它往往能在逻辑思维山穷水尽时创造性地开辟道路、另辟蹊径。
人们在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问题时,一般是先按照逻辑思维的程序展开,这时大脑服从于逻辑,逻辑控制着思维;但是,当逻辑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便打开了非逻辑思维的大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另一条途径,这时思维突破了逻辑,进入了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通过想象、联想,使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形象自由地碰撞、离散、组合,使它们之间建立起许许多多的纵横联系,当这一过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有价值的知识结构,使认识飞跃逻辑思维所不能飞过的沟壑,取得认识的飞跃;新的认识结构形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思维检验和表达,这时又要用到逻辑思维。
如果把解决某一难题的思维过程比做一架飞机的飞行,那么,飞机起飞的跑道是逻辑思维,但只用逻辑思维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运用想象的自由性、灵活性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沟壑飞跃了,飞机要降落,还得需要逻辑思维这一跑道,把新的知识、思想条理化、逻辑化,使人能够明白地表达出来。
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逻辑思维的定向性与非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得到补充。逻辑思维属于常规的规范式思维。它具有定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可以保证思维的正确定向,避免思维方向的偏离,使人们的认识朝着确定的目标深化。但是,定向性的逻辑思维是线性的、小空间的,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思路狭窄、容易导致思维僵化。我们知道,非逻辑思维,在思路上是非线性的、大空间的,可以拓宽思维的空间。因而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恰好可以弥补逻辑思维容易导致僵化的缺点。但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非逻辑思维可以灵活地解决问题,但灵活性也容易导致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向性差、精确性差,这又需要以逻辑思维的定向性来做补充。
其次,逻辑思维的连续性与非逻辑思维的直接性、飞跃性可以互相补充。逻辑思维还具有连续性的优点。也就是说,逻辑思维是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展开的,它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可以确保思维的清晰可靠。但是,逻辑思维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要经过复杂的推理论证,过程太繁琐,况且,对于一些困难的问题即使经过复杂的推理,也解决不了。这就需要非逻辑思维的另一个优点——直接性、飞跃性,来作为补充。非逻辑思维不受固定程序的限制,可以简化思维过程,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地提高思维效率。但非逻辑思维在简化中间过程的同时,由于省略某些思维步骤,会使思维的可靠性降低——可靠性差,是非逻辑思维的一个缺点。这又需要用逻辑思维的连续性来作为补充。
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方法是以非逻辑思维为主,又以逻辑思维作补充的。任何有重大价值的科学理论,技术发明都是这两种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军事领域,也是如此。
总之,学习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既要考虑到用正常的逻辑规则,更要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独辟蹊径,开拓创新。
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
一、线性、习常思维的束缚,在思维的辐射和横移中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比如,思考风筝的用途,可以得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可以放到空中去玩;可以测试风向和风力;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可以用来做宣传广告;可以作为对空射击的靶子;等等。只要思路切题,在一定时间内想到的答案越多、范围越广、越新颖独特,说明发散思维的效果越好。但必须注意到,发散思维虽然提出了许多答案、办法、设想和途径,但不一定都具有可行性,有的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法实现,有的可能没有多大价值,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即便是正确的,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综合、提炼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方案。因此,在发散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辅合思维或集合思维,它是指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将各种思维向这个中心点收敛过来,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要害,更集中、更迅速地解决问题。简单地说,收敛思维就是将众多的意见或方案集中起来,形成一种最佳方案和结果。收敛思维能以某种研究对象为中心,将众多的思路和信息辐集于这个中心点,通过比较、筛选和论证,从中得出在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一种相对最佳方案。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研制阿波罗登月计划过程中,为解决抵达月球表面的着陆问题,提出了大约一万多个设想和问题。后来,通过综合归纳、筛选和排除,从中选择确立了既省又快而且安全可靠的软着陆方案。这就是在大量发散思维基础上运用收敛思维产生的功效。
收敛思维具有单向性和最佳性特点。单向性是指收敛思维的指向是集中同一的,即向同一个目标汇集,没有这种集中,就不能取得一致的确定性意见,也就不可能进入实用阶段。单向性决定着收敛思维的方向和途径。最佳性是指思维的结果必须符合解决问题的目标,即在现有条件下是相对最佳的。没有这种相对最佳性,那就说明收敛思维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最佳性决定着收敛思维的成败。
比如,在二战期间,为了保护海上运输线,英国在商船上安装了高炮来打击德国飞机。当英军发现,在商船上安装的高炮击落的敌机甚少,只占来袭飞机的4%,比陆地上的高炮击落的敌机少16%之后,于是就有人主张取消商船上的高炮。然而有的指挥员却指出,安装高炮并向敌机开火的商船安全通过率为90%,未安装高炮的商船安全通过率却下降为75%,因此,应当把安装高炮的目标定在提高商船的安全通过率上,而不是定在击落敌机多少上。因为高炮无论是击落敌机也好,击伤敌机也好,还是使敌机不敢接近商船也好,目的是为了使商船免遭打击,尽可能安全地安全通过。所有的办法、争论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才行,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因此迎刃而解。促使英军作出了继续在商船上安装高炮的决策,从而保障了作战物资的及时供应。这就是积极进行收敛思维的结果。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相互依赖的,是相辅相成的。发散思维是收敛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所提出的众多方案、设想和意见,收敛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无法进行;收敛思维有是发散思维的目的和中心,离开了收敛思维这个中心,发散思维就成了一盘散沙,成为无目的的盲目发散,根本不会取得什么创造成果。所以,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将发散与收敛两种思维相结合。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通过收集各种作战情报,发现日军将派大型舰队从新不列颠岛东部的腊保尔港驶往新几内亚的莱城,美军决定轰炸日军舰队。当时只日军有南、北两条航线可以航行。日军究竟会走哪条航线呢?美军又应该在哪条航线上搜索截击呢?在这种情况下,美军首先分析了两条路线的情况:
北线天气阴沉,能见度差,日军航程需要三天;南线天气晴朗,能见度好,但由于美军控制着这一海域的制空权,日军需要进行防空警戒,航程也需要三天。然后,美军进行了发散思维,列出了四种方案:
1、如果美军把搜索重点放在北线,日军舰队恰好也走北线,虽然天气能见度差,但因搜索的飞机集中在北线,预计一天之内可以发现日军,于是轰炸时间可以剩下两天。
2、如果美军把搜索重点放在北线,而日军却走了南线,虽然美军在南线只有很少的飞机进行搜索,但是由于天气能见度好,因此一天之内也可以发现日军,于是轰炸的时间可剩下两天。
3、如果美军把搜索的重点放在南线,日军也走南线,这时由于搜索的飞机较多,天气能见度好,将会很快发现日军,轰炸的时间接近三天。
4、如果美军把搜索的重点放在南线,而日军却走了北线,这时由于北线美军只有少量飞机进行搜索,加上天气能见度差,因此美军需要花上三天时间才能发现日军,轰炸的时间只剩下一天。
美军将发散思维得出的四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估。美军认为,日军从自己的立场上看,如果走北线,最多有两天的挨炸时间,最少有一天的挨炸时间;如果走南线,最多有三天的挨炸时间,最少有两天的挨炸时间。所以,日军走北线比走南线更为有利。美军据此判定日军必定走北线,应把搜索重点放在北线。
也就是说,美军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按照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需求进行分析,通过收敛思维最后确定了一种最佳作战方案——主要在北线搜索。结果,不出美军所料,日军果然选择了北线航行,美军的轰炸基本上是在预定海域内进行的,使日军舰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由此可见,在思考问题时,必须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大家注意,在上面的例子中,只进行了一次发散和一次收敛,这是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而言的。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再这样做显然就不够了。需要沿着一条“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道路,经过多次的发散和收敛,这样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3、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我们知道,客观事物总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要能够看出事物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要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求同思维,就是一种以事物的共性以及现象与本质的一致性为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活动。就是从事物的对立中看到同一,从不一致之中找到一致之处。这一思维过程,也叫异息同化的过程,即把陌生的事物作为熟悉的,或者说,用熟悉的东西去解决不熟悉的问题。
有一次,在南极过冬的日本南极探险队需要把破冰船上运来的大量汽油输送到基地,在铺设输油管时,突然发现管子的长度不够了,到不了基地,人们都一筹莫展。这时,队长西崛三郎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设想:用冰做输油管。南极天气寒冷,滴水成冰,把绷带缠在钢管上,浇上水,让它结冰,在结冰过程中不断地轻轻摇动钢管,使钢管与绷带之间保持微小的缝隙。这样,等冰完全结好之后,就可以把钢管抽出来,冰制输油管就这样制成了。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将两种不同事物——钢管和冰进行同化,找出具有创新性的同一之处——钢管和冰都可以制成输油管的过程。
一般在发明创造的准备阶段,都是先进行求同思维。但是,要想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必须进行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我们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求异思维,是一种以客体的差异性、特殊性、以及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为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简言之,就是能够从同中见异、平中见奇,从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希奇之处。
在观察和认识事物时,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人们常常是习惯成自然,甚至是见怪不怪,思维容易出现错觉和盲区,因此,要提倡求异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多维度求索,预测到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从中找到最有创造性的可能方案。这就是一个同息异化、变生为熟的求异思维过程。
例如:海鸥在海上寻找食物,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从这一常见的现象中,也能够发现反常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苏军军舰停泊的某海湾里,有一天夜里,发现有许多海鸥正在争抢浮上来的鱼。苏军值班军官从这一现象中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是敌人的潜艇前来偷袭。随即命令所有舰艇迅速离港,立即封锁海湾,严密搜索。结果消灭了前来偷袭的德国潜艇。
(普法战争中波斯猫的例子)。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有时需要发现事物之间的同一之处,有时需要找到事物的特殊性。所以,要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结合起来运用打破常规,找到最有创造性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在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军队与以色列军队在戈兰高地展开激战,当时由于叙军武器装备相对落后,尤其是反坦克武器明显处于劣势,很难击穿以军坦克的防护装甲。但在战斗中,叙军却出人意料的击毁了大量的以军坦克。其秘密就在于“戈兰壕”。所谓戈兰壕,只是叙军设置的一道一面坡度大、一面坡度小的土坡,当以军坦克即将冲上高坡顶部时,坦克的“软腹部”——底部装甲就完全暴露出来了。这时,叙军就可以用现有的、威力相对不大的反坦克武器向以军坦克的薄弱处开火,轻而易举地击穿以军坦克的装甲。当时进行反坦克作战,一般情况下多是去打坦克的正面或侧面,很少意识到也可以去打底部这个装甲薄弱的特殊部位,叙军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特殊性做文章。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求异思维的过程。底部是坦克防护最弱的部位,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坦克在越过高坡时会将腹部暴露出来,这也是一个常见的情况。但是人们很少从这两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情况中找出同一之处来。而叙军却通过求同思维做到了。叙军的这一战法,正是成功地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了结合运用,从而达到了军事创新的目的。这一战例对于目前我军如何立足现有装备,开展创新思维,迎接高技术的挑战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启发意义。
在创造过程中,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就是一个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的不断前进深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越练越熟,熟能生巧,巧能出奇,奇能制胜。
4、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相结合。
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是纷繁复杂的,有确定、必然、有规律与不确定、偶然、随机两大类。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就有了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
所谓确定性思维,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确定性思维就是通过对确定性现象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以达到对事物做出确切判断的思维活动。”简单地说,确定性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精确的认识和分析。在质上,是什么就是什么;在量上,是多少就是多少;非此即彼,毫不含糊。
所谓不确定性思维,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不确定性思维是通过对不确定现象的整体把握、概略描述、统计分析、经验判断等,以达到对事物做出可能性判断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活动。”简单地说,不确定性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概略的模糊的认识和分析。
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事物的发展既具有确定性的一面,又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面。因此,我们在思维中,应把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结合起来。
坚持确定性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的结合,对于指导军事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战争是一个充满了真相和假象、必然性与偶然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殊领域,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确实的东西。我们常说:“不达无准备之仗。”实际上,要做到有十分把的握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战事无求万全,求万全而无一全,一味地强调要有把握就会贻误战机,只要有6分的把握就可以下决心,有7分的把握就能够打胜仗。
在四渡赤水之中,要摆脱敌人的追剿,跳出敌军的围追堵截是作战目标,这一点是确定的;而在具体战斗中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即达到作战目的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则是不确定的,只能根据敌我双方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力量对比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毛泽东同志就是成功地在战争中将确定性思维和不确定性思维巧妙结合运用,从而达到了“用兵真如神”的地步。
以上,我们讲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内容,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大家可能会进一步提出一个问题:创造性思维方法对指导军事斗争十分有效,但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能力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三、努力提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人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的结果。心理学和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思维能力中,与创造能力密切相关的主要有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直觉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处于不同的层次结构上的。(如图)其结构如同一座宝塔,由下至上依次是基础知识、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直觉能力,创造能力处于这个结构的顶端。也就是说,创造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各种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同样,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这些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的。在这里,我们具体讲一下如何通过培养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直觉能力来提高创造能力。
1、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想象,是指人脑根据感知的信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构,从而创造出新事物或发现新方法的一种思维活动。根据想象过程目的性的强弱,可以把想象区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围绕着某一目的、计划或特定的思维目标,在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控制之下,进行广泛的遐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的思维活动。比如,在对台作战问题上,我们想象一下横渡台湾海峡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想象一下登陆之后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复杂的斗争局面等等,这些都属于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无目的、无计划,不为人的自觉意识所控制的自由不羁的思维活动。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属于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中的一部分,在此就不展开讲了。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随即形成相应的形象的思维活动。例如,通过阅读战斗小说或者听战斗英雄的报告,我们随即在头脑中形成了相应的战斗过程和场面,这就是一种再造想象。在作战指挥中,指挥官和参谋面对敌我态势图,头脑中映出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和战斗的进展情况,这也属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创造性不如创造想象大。
创造想象是指通过对原有的知识、信息和表象进行改造,把各个部分和因素纳入到新的联系之中,从而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尚不存在的新事物和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在技术领域,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想象的结果。比如,正在研究和制造的能“看”、能“听”、能识别敌我、排除干扰、有选择地攻击目标、圆周概率偏差趋于零的智能导弹,以及能执行各种任务的智能机器人,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创造想象是想象力的主要体现,下边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这种想象展开的。
在军事斗争中,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和方案,具有重要的帮助和作用。一般来说,进行创造所依据的资料和信息总是比较零散和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弥补资料信息不全的不足,并使这些信息资料升华为蓝图。指挥官和参谋人员通过想象,把零碎的信息和因素变成系统的整体的联系,把平面的图形变成立体的结构,把抽象的概念理论还原成实际的形象,在脑海里闪现出一系列无形的对抗矩阵,战争的胜利正是来源于通过想象思维对这些无形矩阵的排演组合。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为了防御埃及的进攻,构筑了坚固的巴列夫防线,其中包括在苏伊士运河岸边的用沙子堆起来高达数米的沙墙。这是埃及军队进攻的一个巨大障碍。为了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埃及军队绞尽了脑汁。最后,通过想象,找到了一个既迅速又简便的方法:以水克沙。用数十部消防用的高压水龙喷射出的强劲的水流对准沙墙猛冲,水把沙子冲下来,并且把沙子冲走,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沙墙上冲出巨大的缺口,从而为进攻部队开辟通路。
要培育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扩大知识范围,丰富信息存储。
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为基础的。丰富的知识量和活跃的信息流是进行想象的前提。可以这么说,想象能力的强弱与知识存储量大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所以,提高想象力,首先要扩大知识范围,丰富信息存贮。
(2)、思维的目的性要明确。
想象不是盲目地胡思乱想,它是具有定向性的思维活动。目的性明确与否,对想象力的发挥有直接的影响。目的性明确,不但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想准备,而且能够赢得时间上的提前量和思维上的主动。所以,在发挥想象力中要注意保证明确的目的性。
(3)、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想象与思考不可分,在想象过程中,主体必然要借助积极的思考来激发想象的出现。实际上积极主动地思考对于任何一种思维形式都是必要的,但是,它在想象力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在不动脑筋时,大脑中的知识是静态的,它们自己不会产生出想象力来,只有经过思维的激活后,才会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出丰富的想象力来。
2、通过培养联想能力来提高创造力。
联想是指从一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结构、功能出发,发现与创新事物相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创造性思维方法中,联想的作用很广泛,它既可以是已有事物与未来事物之间的联想,也可以是真实事物与虚假事物之间的联想,还可以是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与形象之间的联系,等等。根据联想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这四种类型:
接近联想就是把空间上或时间上比较接近的几种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从中受到启发,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人们看到了雁群高飞,联想到敌机轰炸,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比较接近;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这属于时间上比较接近的联想。
相似联想就是把性能或者形态上比较相似、相同的几种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考察,从中受到启发,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活动。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枪械设计师斯通纳,从儿童玩具积木中引发联想,研制开发出了以自动步枪和轻机枪为主的通用组合式枪族,提高了枪械的战斗性能,适应了轻武器发展的趋势,揭开了世界上枪械枪族化的新纪元。这就是一种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就是将两种相反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从其反面受到启发,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活动。例如,从白天联想到黑夜,由集中想到分散,由封锁联想到反封锁,由空袭联想到反空袭,等等,都是对比联想。
因果联想就是将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联系起来,从中受到启发,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活动。在军事装备发展史上,当一项新的技术面世以后,或一种新的武器出现之后,常常有人根据这一发现,要么再发明一种或几种新式武器,要么再提出一种新的军事理论,这都是运用因果联想分析方法的结果。
联想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思考,它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深化了的思考,是由此及彼的思考,它能克服事物之间意义上的差距,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联想的产生受到每个人特定的思维习惯、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工作任务、目的动机的影响。一般来说,联想常常发生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最熟悉、最精通的知识领域内。
在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夏季,日军进行疯狂的大扫荡。有一天,刘伯承看到侦察员捡来的一张敌人的废纸,上面写着一个数字“29”,旁边画着一个圆圈,圈内写着几个地名。这些东西在一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希奇。但是,刘伯承却从这些信息中看到了必然联系,得出日军将在29日,对圆圈内的这些地点进行合围的深刻认识。于是,他马上命令这些地点内的部队和被服厂迅速撤离。到了29日,敌人果然对这些地方进行了扫荡。但自然是扑了个空。这就是一个军事指挥员通过发挥联想能力,创造性地发现了敌人的作战意图的例子。
1944年4月,苏军进攻德军占领的彼列科普,在进攻之前,天气突变,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天气转晴。苏军炮兵司令在隐蔽部中看到刚从外边走进隐蔽部的参谋长双肩上披着一层雪,雪的边缘部分在温暖的室内开始融化,清晰地勾勒出肩章的轮廓。炮兵司令联想到:天气转暖,德军掩体内的积雪也在融化,为了避免泥泞,德军必然要清扫掩体内的积雪。于是,他下令加强对德军阵地的连续航空侦察。果然不出所料,德军在打扫真目标的掩体内积雪时把潮湿的泥土也翻了出来,深色的泥土在白雪中十分明显,暴露了掩体的轮廓。而在临战状态下德军又没有时间去打扫假目标中的积雪,假目标毫无动静。这样,苏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从德军前沿阵地积雪的变化中,准确地推断出敌人的兵力部署和真假目标情况,调整了进攻力量,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解放了彼列科普。在这个例子中,苏军炮兵司令正是从肩章上积雪融化联想到掩体内的积雪也会融化;又从积雪融化又联想到敌人清扫积雪可能会抛出湿土,从而暴露目标。这位苏军炮兵司令就是通过联想,创造性地找到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通过培养联想能力来提高创造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高观察的敏锐性。
联想就是通过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创新目的的,而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首先就要进行观察。观察的目的就是为联想提供效信息。观察可以说是联想的第一要素。在上个例子中,苏军炮兵司令之所以能创造性地联想到侦察敌人兵力部署的办法,首先就是因为他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到了肩章上雪花融化的细节,进而才产生了联想。
(2)、加强对知识信息间联系的思考。
如同培养想象力一样,联想能力也需要以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基础。不同的是,想象力注重的是知识信息间的综合联系,而联想更注重知识信息间的横向的单线联系。产生联想,就是要发现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在上个例子中,苏军炮兵司令观察到了肩章上的雪花融化,但如果没有发现它和敌人清扫积雪暴露目标两件事之间的横向联系,他也不会产生联想,达到创新目的的。
3、重视直觉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直觉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比较迅速直接的综合性认识和敏锐选择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一种突发性的、飞跃式的直接理解。其思维机制主要在于思维主体在某一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经过在大脑中储存、积累和强化,建立起了许多间接的、暂时的神经联系,一旦遇到某种情况或信息的刺激时,就会马上相互贯通和组合,直接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直觉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直接性、超越性。直觉不是着眼于对思维对象的各种细节的逻辑分析,可不通过一步步的逻辑中介,直接得出关于事物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的总体性认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直觉在军事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苏联元帅伏龙芝曾经指出:“要成为优秀的战略家,不管在纯政治还是军事中,都要求有许多专门的、特殊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直觉。”(《思考·计算·决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第28页。)比如:在电影《南征北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军在摩天岭与敌人作战,我军的师长发现敌人炮火射击毫无目标,他马上意识到摩天岭的敌人要逃跑了,于是命令部队迅速截断敌人的退路,从而歼灭了敌人。这就是一种简化了理论根据和逻辑思维程序的直觉思维。如果将这一思维程序展开来,大体是这样一种推理过程:由于这个师长在与敌人长期作战中摸透了敌人的作战脾气,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熟知敌人在进攻时炮火集中,射击比较准确;相反,敌人在要逃跑时慌乱,火力分散,射击就没有了准确的目标。现在敌人炮火凌乱,说明敌人就要逃跑了。只不过,这些推理的前提过程被省略了,结论以直觉的形式表现出来。
要通过提高直觉能力来达到创新目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进行发散思维,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通过直觉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就在于要在思维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了发现这种联系,我们就要重视发散思维的作用。前面讲到,发散思维可以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提高直觉能力,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来强化思维的流畅性,增强思维的变通性,以求能更迅速、更准确地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提高直觉能力。
(2)、善于捕捉新信息。
直觉往往是由于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捕捉到了新信息,通过这些新信息的刺激才发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创造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对新信息的收集,捕捉到新信息后,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组合,发现信息之间的结合点,为产生直觉提供有利条件。
我们强调直觉在军事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到,直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直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因此缺乏论证的力量;第二,直觉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但经验是有条件的,因此容易限制人的眼界,甚至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因此,我们要注意到直觉的这些缺陷,在创造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完善的工作,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弥补,以提高创造的成功率。
这一节课我们讲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含义、内容和如何培养创造力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重点,其中主要讲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内容: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确定性思维和不确定性思维相结合。第三个问题中讲了如何通过培养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直觉能力来提高创造能力。总之,创造性思维方法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很多,同时它的实践性也很强。这一节课进行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介绍,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求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艰苦的思维锻炼才行。但它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有充分的信心、有坚强的毅力、有恰当的方法,再经过主观上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九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候,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法国80年代就强调,教育若不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必须具备的某种重要因素。
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教学,每时每日的教学,应是一种创造。有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日本、美国的教师学习,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斋藤喜博说得好:“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目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
一、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训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比如,在教五年级画《儿童的面部表情》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演示喜、怒、哀、哭、愁,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这时,我以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带哈哈大笑的卡通人脑袋,学生兴趣盎然,我趁机问:谁想上来学老师的样,也试画一个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当我话音刚落,十几双手“唰”的举起,都想跃跃欲试,我很高兴地请他们到黑板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不一会儿,表情各异的卡通头像聚集在黑板上,太有趣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表情,我特地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准备了五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请五位学生上来品尝,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出他们属于那一种表情,为什么?学生讨论的很热烈,这时我让学生直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学生们兴趣勃发,很快投入作画,这不,画面中的神态各异,表情有趣的儿童头像,跃然在纸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认识兴趣的场所。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某一知识产生一种亟待解决的心情。例如,在一年级小班上撕纸《动物头像》一课,我开门见山问学生:“谁会做手影动物?你们都可以上来表演。”好奇心驱使小朋友鼓起勇气上来试一试。这时,我打开投影仪。几位学生上来一试,手影动物头像的逼真化立刻引起其他小朋友极大的兴趣,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试一试,我以七人为小组,分四批让小朋友们上来,用他们稚嫩的双手尽情表演,那一个个形象可笑的手影动物,配上欢快的音乐,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怎样让小朋友在手影表演中得到更好地启发,加以联想,我特地邀请一位小朋友配合老师完成撕纸动物的示范。我根据小朋友表演得手影动物,边撕、边讲撕纸画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快掌握,小朋友们为自己获得新知识而高兴,进而诱发了他们的表现欲。老师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不同属性进行“分化”,而且达到形成新知识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唤起其强烈创造的动机。
二、诱发学生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举创作画“想象中的机器人”为例:我巧妙设疑,先让学生用猜谜语导入课题,然后把学生的思维引伸到参观机器人展览上。师问,这些机器人都有什么作用?提问给学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渴望得到知识的需要感。学生围绕这个“悬念”,讨论得热火朝天,各自发表不同见解,机器人能上天,能下海,机器人能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能做环保工作,能干家务活、能当警察、能招待客人……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学生思考片刻,抢着回答:我国科学家以他的知识渊博,设计了电脑软件,装在机器人身上,让它们干什么它们就会干什么?……我接着告诉学生,科学家发明机器人,目的是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完成复杂、危险、困难的工作,让我们挤出宝贵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今天老师也让同学们当一回科学家、美术设计师,想象出自己心中精明能干的机器人。当我展示几个外形不同的机器人玩具,演示其从事的工作(环境、背景)后,学生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增加了创造的可能性。“什么宇宙机器人、理发,餐厅机器人、环保机器人、潜水员机器人、消防,警察机器人、家务,庄园管理机器人……一连串的大胆构思,给画面增添了不少丰姿。经过二课时的创作,几十张异乎寻常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特别是其中三幅作品。《理发师机器人》、《庄园机器人》、《我的机器人朋友》构思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课后我将优秀作业展示在校园橱窗里,让学生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鼓励探索求异。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在学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思维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建立评价标准,筛选出最佳方案。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如低年级学生画《我心中的太阳》。我先来个抛砖引玉,自编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小朋友的思路带入太阳王国,产生无限的遐想……作画中,小朋友们落笔大胆、线条幼稚、外形奇特的十几个“太阳”被邀请到了黑板上。从观赏讲评中,大家都争着发言,特别是几个外形、色彩最漂亮的太阳启发了一些小朋友的创作思维。他们完全打破以往学自己心目中“太阳就是圆的这个概念”,从形象上引导学生去发展、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构成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使思维往纵向、横向同时发散,创造出神态可笑、色彩大胆的我心中的太阳。再如海底世界想象创作画,我让学生注意收集有关宇宙、太空、探测器等图片,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展示在优秀作业栏里,让学生相互观看,从中得到启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测器、航天器的外形和功能,让学生开展竞赛,看谁设计出新颖、最先进的探测器去海底遨游一番。这时我出了好几个题目,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画出有个性的作品。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的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克服学习障碍。
所谓学习障碍,指的是人们对已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
要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创造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有正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由浅入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例如创造思维练习可以小题大作,一题多作。如《美丽的鱼》一课,我首先从欣赏色彩美、形式美开始,分析讲解手法各异的泥塑、染纸、剪纸、拓印、纸版画、线贴、树叶拼贴、布贴、喷画、吹画、蜡笔刮画、对印画等。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迁移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去创新。让学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造新的作品。这样,使学习障碍在一幅幅永不满足永远创新和变化中得以消除。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说的是学习要象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方能创新。所以,克服学习障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五.充实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教师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因此,每学期我都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例如校百米壁画、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比赛。国际国内的各级各类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我都尽力寻找机会积极组织,认真辅导,鼓励学生参加。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舒蕾杯”书画竞赛,学生们以较好的成绩,荣获全国集体三等奖。市举行的“龙书龙画”现场比赛,获组织奖。特别是区举行的“迎千禧”绘画比赛,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特地以家乡脍炙人口的民谣为创作题材,与学生共讨论,认真筛选,启发学生用联想,发散思维进行大胆构思,从中寻找灵感和创造动机。如《家乡新貌》,我启发学生打破往常构思,采用放射式构图,把家乡的高楼大厦耸入云天的感觉表现得独特完美;《百里坊大灯笼》画面,运用蜡笔刮画,把隐隐约约的灯笼表现得恰到好处;《数麻雀》、《外婆桥》、《年年糕》画面,巧妙运用了纸版套色拓印法,给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经过教师认真指导,特别是在绘画手法上下功夫,终于有8位学生分别在区迎“千禧”绘画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这学期我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校迎“国庆”蜡笔画现场比赛,小选手们个个认真作画,你追我赶,氛围浓厚。中、高年级段学生举行陶泥比赛也不分例外,选手们就像陶艺师,经过细心搓、捏、压、刻等塑造,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景物以及造型各异的餐具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总而言之,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2.掌握“长”“者”“诚”“盖”“信”“安”等多义词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虚心接纳别人的建议,虚怀若谷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实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镜子,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谏太宗十思疏》,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二、解题。
1.课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与上疏、奏书、奏章相同,属于议论文,是文体的一种。
2.作者与作品: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巨鹿曲阳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时,擢为谏议大夫,常如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自其手,时称良史。
3.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你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年号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及停顿处。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四、研习第一自然段。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段,教师与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串讲,强调重点字词:
3、学生自由翻译,然后找学生翻译,并检查重点实、虚词的掌握情况。
4、分析回答问题:
(1)本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明确: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3)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答: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臣闻”的口气开头,不卑中亢,令人警醒;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依据板书尝试背诵。
五、研习第二段。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段,教师与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串讲,强调重点字词:
3、学生自由翻译,然后找学生翻译,并检查掌握情况。
4、分析回答问题: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了对哪两种不同心态的分析论证?
(3)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总结历史)。
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发出警告)。
借对古人的论述,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4)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答: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5、积累成语:居安思危垂拱而治择善而从载舟覆舟。
六、课文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一二段,在夯实文言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那么,魏征到底给唐太宗进谏了哪“十思”呢,我们下节课来揭开答案吧!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十一
1、单元及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谈创造性思维》,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阐述求知欲读书问题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谈创造性思维》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文章聚焦创造性思维,谈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文章先用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2、教学设想与教学目标。
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富于思辨色彩。教学本文,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明确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第三,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品味文中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最后,激发创造的火花,展开创造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默写汲取、孜孜不倦、根深蒂固、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等词并说出这些词的意思。
2、默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3、浏览课文,善于寻找问题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4、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5、学习设问修辞并能结合例子说出其作用。
6、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
1、默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2、浏览课文,善于寻找问题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3、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二、说学情及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由于家庭条件所制,无条件查阅除课本、教辅以外更多的资料,致使知识面较窄,思维较为狭隘;而议论文学习又比较枯燥,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教授本课时,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教法,化枯燥为生动,化呆板为灵动,还课堂以活力,尽量使议论文教学多一些生机,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培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在教学中创设研究情景,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地位。我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与他们一起朗读,一起讨论,一起创作。师生互动,形成一种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的教学我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是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中心论点,理清全文论证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论述的核心;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创造的火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运用事实论证的好处;品味文中的设问句,了解、掌握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头脑转转转。请同学们计算下面两道题。
1(月)+2(月)=1季度?8小时+16小时=1天?
还可以举例。如3天+4天=1周等。
回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可以说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预习检测。
同学们自主完成预习题,完成起二人互查,师生共检查。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包括需要积累的词语、引发思考的警句、文章的关键词、设问句等。
2、提问:本文主要沦述什么问题?(学生明确: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提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学生筛选关键语句,明确: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精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论述的中心(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4.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
1.客观事物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符合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作者先从反面论证。’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步不前。’然后从正面论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论证,说理更全面,更透彻。
3.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有: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必须留意细小的想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
4.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5.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沦,拥有刨造力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要素。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教师点拨:理清论证思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来说异常重要,需要注意第4段、第9段的过渡作用、末段的总结作用。
(四)组织课堂竞赛,激发创造火花,展示创新魅力。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十人,另设计时员一名,监督员一名。
游戏规则如下:(1)小组自备一串钥匙,传递钥匙,从第一个成员手中传给第十个成员,
(2)钥匙必须经过每个人的手,不得落地;
(3)以历时最短者为优胜组。
2.各组讨论交流,确定最佳办法,并自行演示。
3.比赛正式开始。
4.宣布比赛结果。
5.监督员总结:
游戏方法如下:
(1)第一组:十个人站成一排,第一位成员把钥匙抛到第二位成员手中,第二位成员以相同办法传递到第三位,依次类推。历时最长。
(2)第二组:十个人站成一圈,伸出右手,第一位成员左手拿钥匙,用其中一枚划过十个人的手心,最后放入第十个成员手中。历时较短。
(3)第三组:十个人站成两排,左边成员伸出右手,右边成员伸出左手,两两交差,形成斜坡,第一位成员左手抛掷钥匙,钥匙顺着斜坡滑落到第十位同学的手中。历时比第二组短。
(4)第四组:十个人站成两排,左边成员伸出右手食指,右边成员伸出左手食指,依次排列组成一个垂直面,第一位成员将钥匙顺着垂直面作自由落体运动,第十位成员扬手接住。历时最短。
监督员建议:把第二组和第四组的方法结合起来,十根手指组成一个立面,第十位成员用其中一枚钥匙快速划过即可。
6.教师总结:
同学们,创新带给我们的快乐洋溢在每个同学脸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只要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你就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十二
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美术教育。想象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重给幼儿提供一个展现想象力的空间,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我在教学中不随便扼杀孩子作品里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活动不同于其它的活动,不像一道数学题只能有一种答案,美术作品的美是多样性的,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如果条条框框太多就会限制幼儿的思路,使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孩子的作品无论是夸张还是平淡或者是超出我们常人的眼光,它都是有内在的含义,是孩子思维创造的结晶,是他们想象力的结果。
二、幼儿生活经验是想象力的基础。
孩子的想象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自由、灵活、开放。选择幼儿身边的最熟悉、最喜欢的题材作为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经验,适合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比如:中班上学期领域活动中《落日》这节课而言,我让幼儿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自己的想法,我前几天就布置了观看日落的作业,由于我们幼儿园是位于城郊的一所幼儿园,每一个幼儿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不大一样,有的幼儿是住在繁华热闹的城区,有的幼儿住在宁静的乡下。所以,他们看到的落日就不同了。城里的孩子是高楼大厦为背景,而乡下的孩子是以大山、树木、稻田为背景,这样课堂就活起来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发展,我对幼儿细微的观察都给与充分地肯定。同时,鼓励孩子用手中的笔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都表现出来。结果,孩子们的作品没有雷同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所以说孩子的想象力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
三、情景导入激发想象力。
想象力的前提关键是兴趣,兴趣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幼儿智慧的动力。教师要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幼儿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在导入新课时,我都要创新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ppt。比如:《我是妈妈的发型设计师》这节课,我首先导入的是视频“美发店”,让幼儿了解美发的程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新课的学习,使老师和幼儿教与学和谐同步,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点”和“线”的涂鸦符号是年龄比较小的幼儿经常出现的,但大多数的孩子对这些点和线是无法控制的,怎样让幼儿很好的运用这些点、线,让他们保持兴趣。我在《下雨了》和《好吃的面条》这一情景中让幼儿有目的的运用点和线,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引起幼儿的浓郁兴趣。孩子们饶有兴致地绘画在情境的驱动下孩子们实现着从无控制的乱涂向有控制的涂鸦过渡。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更把孩子作为主体,一个好的活动过程,就像是一次超市购物,老师就是超市的“经理”,孩子就是“顾客”,经理要了解顾客需要什么物品。根据孩子的需要来经营,如超市没有根据顾客要求来提供,那这次购物就会失败,所以要求我们教师设计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吃透材料,吃透孩子,精心的去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发现、感悟、发挥想象力,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使幼儿真正发挥主体的能力。
四、课件的灵活运用使想象力插上翅膀。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术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片、音乐、视频进行整合,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孩子实现教学活动的生活和高效,达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一段《海底总动员》的视频能将孩子带入奇妙多彩的海底世界。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画出海洋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一面。一段小小的游戏的视频能唤起幼儿无限的想象,让幼儿在画《我们玩的真快乐》的主题画时展示出不同寻常的内容和手法。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准备充足的图片,另外配上声音、视频、动画进行制作和设计。如果没有充分的教学资料,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我们教师应该手中都要有个小小的资料库,这些资料库里的资料就是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的收集和整理材料。看到优秀的美术作品,及时的存入u盘里、电脑里、灵活应用我们的手机,经常拍一些孩子的作品和孩子活动的情况,这样我们在需要时只要调用,制作就可以了。
五、尊重孩子的想象力。
初学绘画的孩子,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画一个圆圈做脑袋,头上画上两三根头发,眼睛总是两个黑点,没有耳朵可是嘴巴却画的大大的因为小孩要吃东西、要唱歌、讲故事。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就是身体,二条线就是手臂,两个小圆圈就是手,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圆圈,看到这些孩子的作品,我们老师首先要夸奖他们“画的有创意”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想象力,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这样才能挖掘出孩子心底更深的宝藏,不能在孩子刚起步的时候,就打击他们。孩子的兴奋强于抑制,情绪多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他们绘画缺乏明确的目的,他们所画的东西都会联想在自己经验中的事,所以,就要求老师读懂孩子,为孩子提供充满丰富感受的活动,这样幼儿才能从无目的涂鸦过渡到有目的的绘画。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十三
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在园领导的指导下,已经通过了经专家组的开题论证。本学期园游戏组从本园游戏方面最需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把对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课题研究的第一个阶段。现将工作做一下总结:
由于我们教研组成员都是刚刚接触课题,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在操作上还比较模糊,但课题研究必须要正常的开展起来,为了深入扎实的对课题进行研究,我们只能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学习,经常向园领导请教,也组织组员在网上搜索相关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集体理论学习,在领导的指导和组员的共同学习下,渐渐地对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将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分工,在组员的讨论下也确定了子课题,课题研究正精彩地开展着,并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撰写市“十一五”课题《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年审表。
这学期我们游戏教研组结合课题的实施一共活动了七次,安排了邓小花、王芳、薛静和我四位老师开放了五次区域活动,吴园长、吴瑶、俞水芹、芮兰花四位老师进行了理论讲座。还随机观摩了小班佘国莉老师开放的活动。游戏开放的老师在开放前能认真转写开放计划、布置区域环境,开放后能针对开放的活动撰写反思。活动过程中观摩老师能认真观察教师的组织、指导与评价和幼儿游戏情况及时写好反馈表。为了能及时将在区教研组学到新理念带到幼儿园,进行了两次益智游戏的推广活动。分别由两位准妈妈和我三位老师开放了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益智游戏,由于益智游戏要准备的操作材料很多,特别是小中班幼儿益智,两位老师虽然在身体上有特殊原因,但还是认真制作材料,准备非常充分,活动开展很精彩,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在观摩游戏结束后组员集中在一起对开放的游戏进行讨论,分别从幼儿与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每位组员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见解,大家会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激烈的研讨,我们在研讨中学习,在研讨中提升,在研讨中收获。
区域活动要开放的精彩,幼儿玩得开心教师的前期准备很重要,一方面是区域环境的布置,另方面是幼儿的游戏操作材料和玩具的制作,为了提高组员制作游戏玩具的积极性和制作水平,这学期我们游戏组精心组织策划了“教师自制幼儿游戏玩具”评比活动,评比前我与指导老师吴园长共同商量制定了评比标准、评比登记表、评分表、汇总表。组员们也积极地参加了评比活动,每位老师都认真制作了两件游戏玩具。如王芳老师的《拼图》《钓鱼》获一等奖、吴瑶老师的《锅》《找影子》、俞水芹老师《蔷薇花》获二等奖,其他老师的作品均获得了三等奖。
课题的研究实施很重要,课题实施的过程性资料的整理收集更重要,资料的完整程度能反映出课题研究实施情况,所以资料的整理收集就是我们在研究中必须做好的工作,作为组长我注重收集每一个活动留下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所以我也发动组员共同收集,为了在收集上不走弯路,收集前我们还系统学习了“课题实施过程性资料收集”的相关知识。这学期组员们针对本班幼儿留下了游戏及指导游戏的影像资料,每人制作照片集。
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指导下,我们游戏教研已经慢慢地成长起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组员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加强研究,也希望我们教研组、课题组在研究活动中能得到专家老师的引领与指导,使我们“十一五”课题能顺利完成。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十四
2.1创设环境,培养美术创造兴趣: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利用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如此一来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探索条件。好奇、好问、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是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及实践能力的表露。对此,教师要提升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支持和鼓励幼儿创造活动的开展,保护好幼儿的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从而让幼儿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创造兴趣[1]。例如:在“配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瓶子、水提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随意进行颜色搭配,调和。幼儿能够发现瓶子里面颜色不断变化,由深变浅、由绿变紫,非常奇妙,这样很快就将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让幼儿创造出新的颜色,幼儿了解并掌握配色方法以后,为让幼儿始终保持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宣纸、剪好的各种裙子提供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给裙子配色。幼儿在配色过程中,即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还培养了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
2.2激发想象,促儿创造活动开展:幼儿阶段正是孩子想象力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也是由此发展起来的,虽然幼儿知识经验不足,但是会大胆的进行想象,创造意识也很强。想象力是指幼儿对事物进行联想的能力,比如幼儿对事物的幻想,这是幼儿开展探索、创新活动的基础。所以,促进幼儿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尤为重要。例如:在“未来汽车设计展”中,教师先将各种汽车的功能介绍给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大胆设计未来汽车的功能。幼儿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新型的游乐车、环保车、警车等,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意识[2]。活动结束以后,在讲故事、泥工活动等过程中,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内容。所以,想象力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关键。
2.3实践操作,培养美术创造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给予幼儿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由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尚不完善,所以对幼儿而言,动作是其最直接的思维表现形式。在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要将幼儿创造意识激发出来,让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从而提升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张彩色纸提供给幼儿,组织幼儿进行折纸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折出各种形状。幼儿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折出不同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图形等,幼儿还将其想象成饼干、桌子、雪花等事物。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进行图形组合,如正方形和椭圆形组合为圆顶房、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为尖顶房、不同形状组成的鱼,或者是通过拼贴,组合成春天的场景等。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出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创造能力。
2.4改进方法,培养美术创新精神: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采取类比、联想等方法,扩散幼儿的思维,形成新的方法,即求异思想,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设计开放性问题,改变幼儿以往固有的思维方式,让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改革和创新以往的制作、表现手法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3]。此外,教师还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支持幼儿标新立异,从而增强幼儿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折纸“裤子”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为幼儿介绍叠裤子的方法,并让幼儿们将折好的裤子组合起来,此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们可以组合成哪些事物呢?”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思考的时间,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幼儿通过思考和讨论,以及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使用折好的三条裤子拼成小狗,用多个裤子拼成蜈蚣等。对此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肯定,认可他们创造出来的事物,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更好的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帮助幼儿树立起“我也能创造”的信念。此外,还可以将幼儿各种内在因素调动起来,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创造动机,增强其创作意识,长期下去,幼儿必然会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这也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3结语。
总之,幼儿园通过开设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灵活使用各种培养的方法,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幼儿创造能力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天性,利用幼儿活动好动的特点,积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享受到快乐,掌握到基本的技能技巧。从而真正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创造性活动教案篇十五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
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
(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
(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弥望、袅娜、羞涩。
明确:(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4)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结: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比喻,才多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我们带着微笑,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朦胧淡雅)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
明确:一个“泻”字,我们眼前,月光如水,静静流淌。流在荷塘,流在心上。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净无尘。
一个“浮”字,写出荷塘之上,薄雾轻扬而上,又漂浮不定。无色胜似有色,无形更显绰约。朦胧之中,花更柔美,叶更飘渺。
一个洗字,却用牛乳,洁白无瑕,细腻如丝。比之水洗,更多些许柔和温润。
三、课堂练习化无形为有形。
朱自清先生很厉害。月色本无形,他却能以荷塘为依托,化无形为有形,使我们眼前叶朦胧、花朦胧、香飘水溶溶。月色无处不在。宋徽宗也曾给画师们出过一道考题“踏花归来马蹄香”,香气如何表现呢?聪明的画师画的是,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就是化无形为有形。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时间三分钟。
四、名家评论课堂总结。
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能够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丰富而优雅的儒者,能够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诗意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智者!
五、布置作业。
1、分别用博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各写两个句子。
我想我是幸运的。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
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到,处处隔靴搔痒。最终我陈旧的思想才发生了一点艰难的转变,狠下心来,依旧将其按两课时进行,此为第一课时,只讲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心一意品读语言,将听、说、读、写充分融入课堂,感受意境美。这节课下来,学生对通感、炼字印象深刻,我的思路很明晰,学生不仅轻松,而且学有所得。也正因此,在最后专家点评时王娅老师对这点给予了肯定。教材只是载体,真正想学生所需,授学生以“渔”才是目的。
一招要领――多读。
日常教学中,我会因声音不美而羞于读,会因急于完成教学目标而懒于读。而这次比赛几乎每堂课都有朗朗书声,每一次听台上师生读书都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交谈。此次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贾会彬老师教《小狗包弟》时,有一个很精彩的环节,即学生和老师交替读第一段品味语言,尤其是教师的范背,感情把握到位,惨烈而温情的气氛在他的诵读声中被成功营造。徐群老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声音浑厚,范读原文和一次范背《最后一次演讲》震撼人心,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用温柔甜美的声音创设的月下荷塘优雅宁谧的意境让全场众多老师陶醉。读书声与讨论声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一批主角――学生。
课堂,要的是老师一个人的精彩还是学生的热情?答案不言而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荷塘月色》一课在内容上我无法突破时,我想到的是教学策略的调整。用一个问题统领一段内容,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总能碰撞出闪亮的火花。参赛课中这点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三名开封赵红颜老师执教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力,其精彩几乎盖过老师,师生表现相得益彰,非常动人。日常教学若能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最佳状态,激励发散式思维,往往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和谐。
一点注意――点评方式多样化。
从古至今,我最佩服的老师是孔子,因为孔子最懂因材施教,最擅长精准评价。所以,我特意留心了此次比赛过程中教师的点评语言。大凡遇到千篇一律说“不错”“很好”“请坐”,或者不置可否的点评,学生的反应会很冷淡,以至于课堂气氛陷入尴尬。而有些点评就让人感觉很温暖。比如欣赏性点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少年情怀总是诗”“你的积累很丰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比如补充式点评,不仅可以显示老师的博学多才,有亲和力,也可以让学生乐于交流表达,让师生的互动成就课堂的精彩。
两个误区。
通过参赛,我个人认为少数参赛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知也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多媒体运用的误区。过多的图片、音乐对课堂的充斥,会大大冲淡了语言的文学味道。
第二,合作探究的误区。少数教师只是为了迎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领会其实质。比如,学生讨论时,教师缺场或蜻蜓点水地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呈现随意性。《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解释说:“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异质性小组即小组成员应该具有差异性,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要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的角色,强调个体责任,自我评价,变化合作学习时间”。
个人一直认为,优质课不应该是“作秀课”,它应该是一件美的艺术品,何为美?美学上的解释就两个字――和谐。师为主导,生为主体,自然流畅,和谐融洽,我想这该是课堂的本真状态吧。
以上只是个人一孔之见,期待和诸位老师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