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庖丁解牛教案篇一
在文段的结尾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请大家看这样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在个性化解读之后回归原文,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也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解牛教案篇二
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述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一、指导自读。
自读作业:
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踦砉騞郤
窾綮硎謋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二、讨论以下问题。
(一)解题:关于“养生主”的理解
1、“养生”二字连续,意为保养生命,“主”在那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续,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那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能够不思考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能够了。
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二)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庖丁解牛教案篇三
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2、《庄子·养生主》及其思想
“养生主”:“养生”意为保养生命,“主”指道理和方法。这里指生之主,即精神。“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养生主》的思想:全文的论点是“缘督以为经”,核心就是一切顺乎自然。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不重视人的形体躯壳,不强求物我的分别,不计较事情的成败,而应该顺应自然之道。
庖丁解牛教案篇四
读罢《庖丁解牛》,不禁为丁厨师“官知庄而神欲行”的刀中至境而惊叹,更对她“技经肯綮之未尝”的高超技艺钦佩不已,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牛能达到这种境界也着实不易。
再读课文,发现这篇文章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它给我们平常的解题带来了启示。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是一头头完整的牛,自己也不容易找到下刀之处,然而,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庖丁眼中出现的再也不是一头头完整的牛了。再后来,观看牛时只是用心神领会,按牛的自然结构杀之,最后才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们解题亦是如此,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出现再眼前的题目,很多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经常感到很惶恐,而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巩固,却也不难发现一些题目的固定思路和一般解法,理清自己的思路,再去一步步的突破,通过已知条件再慢慢推导,就这样经过长时间练习,初看题目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题目应该如何去解。因此,再题海中就不难做到游刃有余了。
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当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也教育我们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的自己的学习当中,投入自己的感情于智慧,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学习境界,享受学习快乐。就如当年孔夫子听到韵乐之时,如痴如醉,竟“三个月不知肉味”,那便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虽然学习事很枯燥的,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把学习看成发现美、攫取美的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所包含的成功及快乐情趣,就能使我们的学习丰富内在自我,不再是乏味、痛苦的。
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处理不当无形中会给人带来烦恼,如何摆脱烦恼,潇洒的处理好一切事情呢?就得象《庖丁解牛》一样,牛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的解牛了。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不管它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和掌握事情的内在规律,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依乎天理,批大s,道大u,因其固然。”这就是庖丁解牛的技术关键,沿着牛体内的空隙走刀。对于人事来说,这就叫绕开障碍走路,绕开障碍走路,比跨越障碍省力而且顺畅,即使使对方割爱也不会觉的疼痛。绕开障碍走路既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也是解决问题效果最佳的方法。“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l乎?”解决问题不要在硬节上碰,硬碰不但自己费力丧气,更糟糕的是容易击到对方的最痛处,致使对方痛的对你不可饶恕;那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在合作的关键的门路上打上难以解开的死结。
[寓言故事《庖丁解牛》读后感]
庖丁解牛教案篇五
我很庆幸,在生命发展需要的阶段,我读到了《孟子》,也读到了《庄子》;我很欣慰,随着阅历渐长,涉世愈深,我对两部著作重读了一遍又一遍,竟也能悟之愈多,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我感觉我的生命里已离不了二位圣贤已汩汩流淌了两千多年仍不衰竭的智慧活水的滋养。我只有右手高擎《孟子》,左手紧握《庄子》,才能竭诚尽力坦然泰然走好自己的路。
也曾心怀高远理想,头顶鸿鹄之志,跋涉求索于人生之山,无奈总是山重水复、阴霾难尽的苦日居多,也曾思虑忧悒、胆怯畏惧旅途中的迷雾浓云、恶风苦雨,为一己之追求尚且如此艰辛,遑论为民为国乎?是先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求之有得,得之有命”、“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等振聋发聩之语如当头棒喝,让我猛醒。眼观世风日下,目睹一个个受物欲浸染愈深的生命个体变得面目全非,是先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道在迩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为我及时指点了迷津。当倍觉生命卑微,小我难逞大志惰性随之滋长之时,是先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了悟了人生进退的法度。当慨叹人际间藩篱高筑沟通艰难灰心失望之时,是先生“推己爱人”的精深思想与“信任多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莎士比亚)”的博爱理想恰如两盏高悬的明灯照亮了我的心扉,也使整个人类前行的路不至于昏暗,我深信这灯必将照耀千古!只要能秉承一点先生的先生的“生无所息”精神真谛,屈指可数的人生时日又怎能虚度一日?沐浴着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我会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是新的。
白昼易过,黑夜难熬。同样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辗转难眠之夜里,该到那里去寻找守望月亮的树,才能让湮没红尘日久难免沾染世俗之气的心灵得到洗涤、澄彻?从不奢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显要富贵,但如何使有点蒙尘纳垢的心灵得以重新自由呼吸?“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原来先生也有着与我一样的迷茫和困惑。可是先生远比我等“有见,口未能言”之辈看得深刻、精辟、透彻。与其“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般遭受“天刑”的折磨,为何不去寻求“乘物以游心”的顺应自然,保持追求心灵的自由之路呢?先生所语“无名”、“无功”、“无己”的“圣人”、“神人”、“至人”境界我或许望尘莫及,但循着先生指点,试着学会超脱坦然面对人生善恶、得失、祸福,我也能感觉到环绕在渺小自我的周围原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它本就和天际群星交相辉映,与宇宙融为一体,这真是一片绝妙的“神境”呀!读点《庄子》,苦了,累了,倦了,浊了,厌了的眼会慢慢变得清亮起来。
即使仍然踌躇歧路,踯躅险要,只要一边右手高举《孟子》,扬先生自行自助自足自信自律之风,一边左手紧握《庄子》,汲先生自爱自觉自卫自由自然之气,我就能充实、踏实、朴实、真实地度过我唯一的一生。
阅读指要: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里说:“未来的哲学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中国哲学在这方面可能有所贡献。”通过哲学随笔的学习,再旁及一点孔孟、老庄,了解我国古代两大思想体系的精粹,既能培养质疑思辨融会贯通的读书方法,又能汲取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营养。这篇文章做了很好的示范和解读,悉心读之,有所体悟,必能得到一些启迪。
庖丁解牛教案篇六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4、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1、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比较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2、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3、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述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课时
第一节
一、导入:
我们学过、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像“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买椟还珠”。这些
寓言故事不仅仅给增添了我们的生活的笑料,而且使我们从中受到很好的教益。这天我们
也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解题: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
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四、串讲第一、二自然段。
-
1、学生朗读这两段。
2、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3、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4、学生巩固词句。
第二节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重要词句。
二、串讲三、四自然段。
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3、学生课文巩固词句。
三、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于”“道”“解”“族”等虚词、实词的用法。
(1)为
庖丁解牛教案篇七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4、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1、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比较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2、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3、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述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课时
第一节
一、导入:
我们学过、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像“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买椟还珠”。这些
寓言故事不仅仅给增添了我们的生活的笑料,而且使我们从中受到很好的教益。这天我们
也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解题: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
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四、串讲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
2、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3、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4、学生巩固词句。
第二节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重要词句。
二、串讲三、四自然段。
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3、学生课文巩固词句。
庖丁解牛教案篇八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题解: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三、小孤山简介:
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游小孤山记》)。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动人的传说与奇秀的风光使小孤山充满浪漫情调。
然而一旦战云突起,小孤山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海门第一关”。古时山上建有烽火台与炮台,驻有戍兵。每逢战事,这一带江面便战火纷飞,楼船冲撞,涛声伴着杀声,震天动地。朱元璋与陈友谅、太平天国军与曾国藩的湘军、王y明与朱宸濠……都曾在这一带江上血战。小孤山斜对岸的马当,更是长江上的雄关要塞。抗日战争中,为了阻挡日军军舰溯江而上,中国军民实施了马当封江工程。千万军民不顾敌机的轰炸扫射,夜以继日,在马当江段上,凿沉了满载石块的20艘大轮、驳船、趸船,600多艘帆船,滞缓了日军的进攻。
当你泊船小孤山下,沿着那364级石阶,蹑磴扪萝,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顶,立刻会有一股磅礴之气冲撞着你。登高纵目,看上下天光,樯帆逶迤;大江澎湃,水阔天高。你可许会想起“小姑前年嫁彭郎”的传说,或许会浮现出昔日江上干戈铮铮的鏖战。大江与雄关相连,诗情与战火交织,你会情不自禁地高吟一曲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